教师换位思考的论文

2024-06-09

教师换位思考的论文(精选12篇)

教师换位思考的论文 第1篇

有关教师换位思考的论文

在这些课题中,我对丁家永教授与易晓明教授的换位思考理论和实践尤感兴趣。对于这个内容,两位教授的侧重点各自不同。丁教授更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成长阶段性来给教师提供换位思考的参考依据,而易晓明教授则是设计了一个导盲游戏让我们亲身体会了一下换位思考的实践。下面我就这两位教授的讲座内容结合平时的教学实例简单谈一下我的理解。

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所处的层次:

1、智力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

2、逻辑思维能力基本形成。

3、辩证思维能力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很容易把学生当成小孩子看待,用不懂事来形容。但实际情况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已经成熟。他们的“不懂事”实际上是他们的年龄段的行为标准与我们不同,而我们则是在用我们“成熟”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我们逐步需要把俯视的眼光改为“平视”的眼光。但师生关系的冲突焦点不在于此,而在于辩证思维能力的落差。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即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往往表现得自私、做事不计后果、考虑问题片面。而我们教师的思维相对周密、全面。这种差异性导致学生的一些行为使我们教师无法理解,或者觉得幼稚。上学期我就碰到过这么一个辩证思维能力比较滞后的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半个月,周末的家庭作业已经开始不交,历史课背书也有点心不在焉。我课后找他了解情况。以我们的标准来看,他的回答堪称幼稚。他说:“我父母和我说了,高二选科选理科,不选文科。而且期末考试语数外理化必须考好,否则暑假不许我玩”。在他意识中,政史地生考不考无所谓,语数外物化学好了暑假就可以有时间玩,学习上基本没有目的性和方向感。于是我问了他几个问题:期末考试是否参加历史考试?他说参加;是否参加高二小高考?他说参加;高一的历史基础对高二小高考是否有直接影响,他说有。我再问,提高历史课课堂效率是否影响课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尤其是语数外理化的学习?他说不影响。最后我说,那不就行了,提高最后两个礼拜的课堂背书效率,期末考试肯定不差。的确,最后他考试成绩达到了班平均。从这个学生的实例来看,他不是不懂这些道理,而是在他的思维中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他思维能力的片面性导致了对部分学科盲目放弃的观念。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对这类学生做好分析、引导工作,调整培养他们正确的观念,使他们走出思想误区,在他们有学科倾向性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位教授易晓明教授给我们设计了一个换位思考的游戏---“导盲”游戏,由导盲人领着自己蒙住双眼的盲人搭档走完一条障碍重重的道路。这个游戏实际上就是考查导盲人的换位思考能力,让导盲人从搭档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预见和解决问题,使自己的盲人搭档通过各种障碍物。游戏之前我自信满满,以为对各环节考虑周全。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游戏开始时我的步伐速度过快,忽视了盲人每前进一步都是探索的一步,速度必然较慢。其次是搭档走上课桌时产生的恐慌,原因在于我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引导方式,仍是采用平地的搀扶方式,而不是高空的搀扶与支撑方式,导致搭档重心不稳。虽然庆幸于合作者的冷静与聪明,能及时明白我每一个动作的目的,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游戏,但也让我认识到了换位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比如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波动、对学科的兴趣与重视程度、学生之间的个体能力差异等等。说来简单,实际情况则变化万千,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不断总结提高。

最后,我想以一句话来概括我对换位思考的基本理解: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也以此与诸位共勉。

教师换位思考的论文 第2篇

摘要:换位思考以尊重为前提,以诚信为基础,以沟通为桥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为目的。它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教育管理中,教师的换位思考有利于教师把握教育的尺度、角度、深度、力度,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换位思考;教师;学生;家长

一、引言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主客体双方在发生矛盾或可能发生矛盾时,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也就是说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将双方所处的位置环境交换一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对方的思维方式或思考角度考虑问题。在工作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的益处是很大的。当你想生气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情绪就会平静下来,就会变得宽容;当你觉得对方不可理喻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就会理解对方此时此地的真正感受,就会变得善解人意;当你对问题感到迷惑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就能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更彻底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在对待学生、家长之间如何营造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换位思考体系,是越来越值得深思的话题。

二、在对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换位思考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教师换位思考的基础。在教育管理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人文关怀”,关心体谅学生,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使他们感受到他所处的环境处处充满着友爱,从而产生强烈的亲近感、依赖感,这才有发生矛盾时“换位”的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师生间感应敏锐,随时会发生心理上的交流与撞击,产生多种心理效应。因此,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年龄、性格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确定场合、范围和火候。一定要选择好角度,并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变换角度,巧妙地寻找学生的最佳接受点。做为教师更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人格,把握好教育的尺度,这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还要有尊重、理解、宽容,善解人意的胸怀,这是教师换位思考的关键。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通则理达,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换位思考”就要用心去体会,理解他们的需要,带着感情、带着尊重、带着关心,将心比心与此交朋友。任何事物都有其矛盾的特殊性,正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任何人也都有其自身的个性优势,也正是每个人都认真的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才有社会上的“行行出状元”。尊重学生的个性优势,并合理调控学生个性优势的发展,将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优势健康发展,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发展,尤其是对有抱负、有追求的学生,对他们的才能充分认识,对他们的潜力充分估量,对他们的进取心理充分相信。使之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

三、在对待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换位思考

潜意识里,我们往往把家长看做与我们对立的一方――家长就是孩子的父母,管的就是孩子的衣食;我们只是学生的老师,负责学生的知识教育。但实质并非如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对学生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而且,只有两者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才能使孩子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试想,作为家长,我们除了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外,谁又不想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安分守己、不惹是非呢?而一旦离开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甚至将教育的责任一股脑儿全推给老师,这种希望往往就会落空。所以,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家长不是对立的两方,双方有着应该互相交流的话语,完全是相互合作的一体,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既然教师和家长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存有相同的希望,那么必然也有共同的责任。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家长担负起孩子居家时的教育和监管的责任。这种监管并不是说像封建监工那样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是否躲在家里“好好学习”,而是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关注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比如说,孩子爱看书是好事,但我们要关心他(她)都在看些什么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好书,还是《坏蛋是怎样炼成的》一类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坏书。再比如说,孩子爱用电脑也是好事,但我们要关心他(她)都在利用电脑做些什么:是在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科学储备,还是在打些无聊的游戏或“欣赏”低俗的“画面”。如果都是后者,则说明家长没有尽到教育和监管的责任。同家长的心情和希望一样,作为教师,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之外,更要具有一种健全的人格,这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既然教师和家长有着相同的希望,负有相同的责任,教师和家长便有了相互交流的基础。遇事能够首先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对待家长,视学生家长为“合作伙伴”,请站在家长的角度对待学生家长。

正确地进行换位思考,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应注意:“换位思考”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只宜律己,不宜律他。“换位思考”作为工作的技巧,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中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教师培训之换位思考 第3篇

“无论多么理想和诱人的课程改革方案, 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程实施的层面才能实现其初衷。”而教师便是课程实施的最终落实者。因此, 对教师进行培训也便随着课改的推进而紧锣密鼓的铺开了。在新课改下, 教师培训模式更是五花八门, 如“参与式”培训模式, “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模式,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等等。可谓百家争鸣, 各施高招。然而, 我们却总是听到抱怨声, 培训者埋怨受训者“无心向学”, “理论知识肤浅”, 逃课现象也不少见;受训者埋怨培训“了无生趣”, “无实际效用”, “抽象空洞”。双方若各执一词, 互不相让, 互不体谅, 和谐的课堂便无法实现, 收效甚微就不足为奇了。因此, 笔者认为, 培训模式、手段, 管理机制等等固然重要, 双方的思想观念也并非小事。

一、双方思想观念剖析

培训者多数来自高校的理论专家, 大多数认为继续教育的重点应该在于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他们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科学性, 主张理论指导实践, 认为理论水平提高了, 人的行为便会潜移默化的受影响。因此, 他们讲授的内容是大量的宏观而抽象的教育理论。他们认为, 理论知识不可能立竿见影, 实践情境千变万化, 理论专家不可能每样事情都告诉你怎么去做, 受训者应该是首先敞开心胸去接收这些完整的理论知识, 以达到熟记于胸, 在日后的实践中便会自觉不自觉的用于指导实践。

受训者则是来自一线的教师, 他们带着实践中的困惑来接受培训, 迫切希望通过学习能很快掌握或者发展某种实用的技能或者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喜欢内容的针对性和技能的实用性, 希望得到更多的实践上的指导。他们对于理论怎样用于实践这一过程感到困惑。

培训者和受训者的思想观念都是合情合理的, 符合他们所处的位置, 因此, 他们容易各执一词, 互相推诿责任。再加上培训者与受训者与正常学校里的教育有很大不同, 首先他们都是成年人, 思想上的沟通和共融对他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们不能用平常看待学校师生的眼光来对待培训者和受训者。

二、培训者的换位思考

诺尔斯认为, 真正有效的成人教育理论必须反映成人学习的特点。作为一名成功的培训者, 对成年人的学习特点不得不加以考虑和尊重。下面, 我们从成年人的学习特点出发, 为培训者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

一是明确的目的性。受训者从实践中带来了许多困惑、问题和疑难, 他们对那些空洞的说教非常厌恶, 迫切需要真实的反思和提高, 也迫切需要有人对他们给予点拨和指导。所以他们不是不想培训, 相反他们渴望培训, 只是他们对培训的内容等有着自己的渴望和要求。

二是突出的实践性。受训者大多来自工作第一线, 而且要兼顾工作和学习, 他们不可能像普通高校那样经历较长的学习周期, 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非常系统地接受和掌握理论知识, 事实上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深奥的理论, 而是解决实际间题的技术。因此, 成人教育的内容应是实践性较强的知识, 适当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也应为实践性目的服务。

三是强烈的自主性。成人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和主动精神。他们需要高度尊重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 为他们创造无拘无束的氛围, 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一味的被动听讲。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是成人记忆力较弱, 但是理解能力较强。培训内容过多理论性, 他们听起来不仅觉得厌烦, 而且听了就忘。如果单想靠这一两次讲座就能让他们把某个理论记熟, 那对他们来说显然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同时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强, 若培训者能结合实际阐明理论, 他们便很容易理解和领会。

五是成人学习的内发性。他们总是十分关心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意义, 尤其关心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成人参与学习并非仅仅为了多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改变自身, 使之更有效地承担社会责任, 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角色的要求。如果感觉需要, 他们会很努力的去做到。反之, 则很难说服他们去学习一些他们认为不需要的东西。

六是时间的紧迫性。受训者都是社会工作中的一员, 肩负着来自家庭、社会、工作方面的压力。他们平时的工作已经非常繁重, 节假日还要抽时间来培训。因此, 在这学习期间, 他们就会有双重需要在内心矛盾挣扎。一是身心的疲惫, 渴望得到放松和休息, 二是提升自己的需求。如果所授课内容过于抽象和空洞, 不符合他们的趣味, 那么身心休息的需求就会占上风, 因而出现“上面讲, 下面聊”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了解了成年人的学习特点, 培训者应该不难从思想上理解受训者的“无心向学”之势了。在思想上多一份理解, 在行动上尽可能的有针对性的做到最好, 如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 内容尽量多些案例, 理论多结合实践来谈, 尽量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中学听听课, 做调查研究, 切实将自己的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培训者多数是高校教师, 大多未到过中小学执教, 倘若连中小学都未去过听课或考察, 自行关起门来做研究, 则必将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无法了解当代中小学教师需要什么, 所做培训便很难说是一线教师所需要的。

三、受训者的换位思考

作为一名受训者, 一方面, 要对自己作为一名成人的学习特点有所了解, 清楚自己的自身难以避免的特点及其所带来的局限性。如突出的实践性这一点, 让受训者不免总希望通过一两次培训便得到质的提升或掌握某种通用的技能, 这是很有些急功近利的味道。而时间的紧迫性又已经限制了你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 投入少却又想产出多, 这有点让人为难。因此, 受训者对自身局限不加以清晰认识, 却一味地将培训责任归于培训者, 到头来只会各执一词, 相互埋怨。就如两婆媳, 婆有婆的难, 媳有媳的理, 假如都据理力争, 互不相让, 和谐家庭便无从谈起。另一方面, 受训者在清楚自身不足的同时, 也应对培训者多一份体谅。培训者是高校教师, 他们与受训者一样, 担负着来自家庭、社会、工作的重任, 一场培训也定是经过许多个夜晚甚至数月的煎熬所精心备至, 期待着竭尽所能给这么多辛苦前来的受训者尽可能多的指导和启发, 此心可鉴。受训者应当珍惜。如果受训者在底下百无聊赖, 受训者本身也是教师, 不如换位想想, 平日您也辛勤备课, 也希望多给学生一滴水, 面对这般境况, 您也定会觉得失落和不满, 甚至于愤怒地训斥。但是我们的培训者最多只能“失落和不满”, 却绝不能“愤怒地训斥”, 甚至于“咆哮公堂”, 因为大家都是成人了, 成人面对面, 都懂得给彼此留一点面子。这样一想, 作为受训者也便很能体谅培训者之苦了。另外, 培训者到基层学校听课调研困难不小, 首先不说其本身工作繁忙, 调研过程也是会遇到不少阻力, 如中小学未必欢迎, 恐怕他们“捣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总而言之, 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因素很多, 而双方的思想观念却往往是被我们所忽视了的, 有很多时候, 不是形式的新颖不够或者内容的抽象与否的问题, 而是我们双方缺乏沟通, 缺乏相互的体谅和理解的问题。俗话说“理解万岁”, 相信在这份双方互谅基础上, 我们再尽各自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定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效。

摘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 随着新课改的大规模推进, 教师培训也迎来了空前繁荣的现象。然而, 许多培训收效甚微, 这不得不让我们停下脚步, 认真思索。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培训者和受训者的思想观念及自身素质、培训方式、管理机制等, 而培训者和受训者的思想观念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关键词:教师培训,思想观念,换位思考

参考文献

[1]金献海.走出教师培训的误区[J].教书育人, 2005, (12) .

[2]唐烈琼.论成人教育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策略[J].社会科学论坛, 2005, (5) .

[3]李东兵.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师培训模式初探[J].软件导刊, 2005, (7) .

[4]宋西玲.用认知学习理论浅析成人学习的特点[J].继续教育研究, 2005, (4) .

[5]秦咏中.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教书育人, 2005, (11) .

[6]徐晓霞.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改革, 2007, (7) .

[7]启迪.基于教师发展的教师培训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09, (4) .

浅谈教师的“换位思考”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4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76-01

新课程理念能够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得到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这是关心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的共识。我们的教师也积极学习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找寻新课程的切入点、新旧课程的共同点以及师生之间顺利沟通、产生共鸣的衔接点。在这种形势下,各种课堂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机智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教师又陷入循规蹈矩的泥潭中。其实这些都是大可不必的。因为理论在指导实践的同时,又来源于实践。我们只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路子。路子的出发点应是教师“发自内心的换位思考”。

一、师生间的心理换位

中小学教师追求的是自己的完美教学,他们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的。而学生的身心发展却不是处在同一阶段的,虽然是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他们却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这样看来,教师应在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任务,千万不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把知识、道德水准、预期能力等强加给学生。有这样一个实验:小学一年级学习汉语拼音,学习前老师征求学生的意见,你打算一节课学几个。上课时老师根据调查情况将小朋友分为几个小组,在进行集体教学后,进行个别辅导。老师虽然忙了一点儿,但课堂上始终充满着欢乐的气氛,学生都有满足感。可见,做到师生间的心理换位多么重要。

二、师生间的角色换位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关系是融洽的。在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和学生进行角色换位。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伙伴儿,都是学习者。以这种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师就少了许多空洞的说教,多了开启智慧的诱导。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以这种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师就不再统治课堂,而是调动自己的思维,顺着学生的思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以生为师,把师做生,才能真正和学生交心。

换位思考的议论文 第5篇

——题记

太阳在天空中猛烈地照射着地球。

这个下午,热浪滚滚,原本是我们最爱的体育课也变得有些索然无味。我和一群不知好歹的光速队员在滚烫的塑胶球场上进行着一场训练赛。比赛很激烈,比分咬得很紧,我在一次次快乐,一个个空切,一轮轮回防中,早已筋疲力尽。

对方的得分首先,球队的副队长,投出了一个“三不沾”,我心中暗喜:这球把篮板拿下,再打一个快攻,就可以反超了。快速地拼抢下篮板,我拿着球直直推进。忽然,眼前明朗了,对方的防守队员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了。我哪敢放过这个机会?大步一跳,双手一抬,两步半打进。

正当我想要庆祝时,我忽然发现,所有队员都围成一个圈,在罚球线边停下。我急忙跑回我方半场,只见我们队的一名队员正在与副队长争执着,他们嘴里说着:“打手了!”“没有打到!”“就是打了!”。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双方就要打起来。这时,他们忽然像约好了似的对我说:“世恒,你怎么看?”

我迫切地想赢下比赛,连思考都没有思考,就应声回答“这球没有打手。”

副队长十分气恼,他嘴里不停地骂着,而我因为疲劳也没有反辩。等我反应过来,他已经消失了。我们不欢而散,我坐在操场上既愧疚又委屈。

我一直都不是一个特别外向的人,所以我不敢去向他道歉。一直到了夜晚。

繁星点点,空气冰爽,舒适而惬意。

手表突然响起,我赶快去查看。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打来电话的竟然是副队长。

“你怎么样?我舅舅单位发了几张苍南队和灵溪队的比赛的门票,多了两张,你要去看吗?明天晚上七点半。”

忽然,半天以来我所有的复杂的心情瞬间消失地无影无踪。他给我的,不只是一张门票,不止是一份心意,更是一种无私的友情。他出其不意地给了我一个惊喜,那一刻,我们忘记了彼此的隔阂,忘记了彼此的反感,只记得我们是好兄弟、好朋友。于是,我品尝到了友谊给我带来的幸福。

通话后,我放下手表,闭上眼,投入到冥想的世界里。我想到了他给我带来的喜悦与幸福。我在体育课上是如此地偏袒本队,如此不负责,根本不顾他的感受;而他,却用无私的友情回报我,给予我关心与帮助。真正的友情就是这样的吗?我的心中似乎有了一个答案。

换位思考议论文 第6篇

是啊,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角度。换个角度(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许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使自己忘却烦恼,得到许多的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和同学,朋友发生些小摩擦。不要总认为那是别人的错,与自己无关,试着去换个角度来思考,在某些地方,也许,自己也有责任。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不免多去承担一些过错,这样你才能广交朋友,受到大家的喜欢。

在我们的学习中,也不免遇到挫折,失败。但我们不能灰心,不要认为是上帝在折磨我们。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呢?也许是它在考验我们的坚贞,帮助我们尽早地适应学习环境,尽早地成熟起来。

在我们的工作中,不要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自己一无是处。而要慢慢地学会去欣赏自己,积极地去和他人配合,同时也展现出自我的风采。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在某些方面,自己也是很棒的。

声乐教学中的换位思考的论文 第7篇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大都采取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常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试从教学方式、教学手法、教学态度等三方面探讨教师主体与学生客体的换位思考,以求声乐教学走出一片新的天地迈向新台阶。

关键词:声乐教学; 换位思考; 方式; 手法; 态度

目前,在我国歌唱声乐教学领域中,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即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众多声乐理论典籍中,不少教师及声乐工作者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科学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声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声乐教学可探索出一条新思路,将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进行换位实践。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也可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式的换位思考

在歌唱学习中,一些声乐教师往往只是站在教师自己的角度进行教学,而没有站在珠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常常把自己以往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原封不动的用在现在的学生身上,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感受。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经说过:“作为老师尤其重视听觉训练,因为你不是判断一个人,你同时教授若干学生,虽然教学原理是一样的,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出现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很不一样,教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某一个经验,某种现象来代替学生们千差万别的状况,也就是说,你教出了一个学生,你不能用这个经验原封不动的套在另外一个学生身上,这是决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声乐是抽象的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需要声乐老师的认真指导,而且,声乐艺术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声乐学习的特殊性,在练声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人,应当采取不同的练声方式,同样是高音,他们的最佳声区并不一定是一样的,有的高一点,有的低一点。在开始练声时,应从学生的最佳声区开始。

二、教学手法的换位思考

一个好的声乐教师,应能很好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法把歌唱技巧传授给不同的.学生。但是,一些声乐教师却常常把同一种教学手法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比如说,有的声乐书上说到“闻花香”的气息状态就是歌唱的气息状态。因此,有些声乐教师在教授学生掌握气息状态的时候,常常会教学生去体会“闻花香“的气息状态。这对于爱花,经常闻花的学生来说,能很快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碰到一个不喜欢闻花的学生,这种教学手法就不一定奏效。教学手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它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两种,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歌唱气息的掌握就不止闻花香一种手法,像小声哭泣、大笑、负重、弯腰九十度、离远嘁人、半蹲等等。教学手法应该根据不同的人而相应变化,因为人与人的个性是不同的,对性格比较内向、腼腆心细的女生,用闻花香、小声哭泣的手法可能使她很快掌握歌唱的气息状态;对于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的学生,就可以采用“大笑”、“离远喊人”等手法,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态度的换位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声乐教师的教学态度对于声乐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态度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教师的教学态度。其二、教师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态度。

就第一方面来说,绝大多数的老师对于教学是非常认真的。但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譬如一个声乐教师上了一天的课,已经是非常疲惫了。这个时候,来了最后一个学生上今天的最后一堂课,而此时的老师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实在是无法再上课了。此时老师应当与学生协商,另约时间上课,千万不能勉强应付。

第二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的意图,以致教学无法进行。此时教师千万不能出现急躁心理,甚至对学生发火,进行语言的讽刺和挖苦。讽刺和挖苦往往适得其反,时间久了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声乐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这是老师和学生都不愿看到的情况。这时,通过换位思考就可以避免老师和学生产生对立情绪,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生理条件和悟性是参差不齐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共鸣腔体和声带,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有多少学生,就应该有多少种教学方案。学生领悟不到老师的意图,教师就应该进行一下换位思考,找出原因、拓宽思路,改变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歌唱教学不是简单的文化课教学,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交流,是思维方式的认同。换位思考就是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当成自己的家人,用你的真诚去教育他们,用你的心灵去感化他们。毕竟“师生是合作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就失败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4月上海73页.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换位思考 第8篇

一、想学生之所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学生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洞察他们的心理,巧妙地点出他们的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打开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如在讲SO2的性质时,教师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学生看到石灰水先变浑而后又变清。联想到CO2也有类似现象。教师随即让学生写出有关方程式,并顺着思路和学生一起思考:能使石灰水变浑的是否一定是CO2?怎样确证无色气体是CO2?怎样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有CO2?怎样检验CO2中含有SO2?通过共同思考,结论很快得出,学生对SO2性质的认识就会深刻。

二、想学生之所难

教师不仅要课前精心设计问题,而且要在授课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学生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却有相当大的困难。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例如,p H值为10的Na CN溶液中水的电离度是p H值为10的Na OH溶液中水的电离度的多少倍?学生很难回答这一问题。我设置了几个小问题,如p H值=10的Na OH溶液,OH-来源于什么?p H值=10的Na CN溶液,CN-来源于什么?等等,与学生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很快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状态和能力水平,设置教学过程,和学生一起探讨,帮助他们化难为易,使他们巩固旧知、发现新知,提高他们的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想学生之所疑

教师在上课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他们的思维出现了“疙瘩”。此时,教师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若不及时排除,则必然造成其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障碍,使思维中断。教师要立即采取措施,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例如,在讲述泡沫灭火机原理时,学生对盐的双水解反应不甚理解。我和学生从已经掌握的水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实质、平衡移动的概念等知识方面综合思考,使学生认识到盐的双水解的程度既决定相应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又取决于生成物的溶解性的大小。

四、想学生之所错

化学课内容前后联系极为密切,教师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常发现学生的错误。给学生指正后,为了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故意再“错”一次,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例如,在讲过Cl+HCl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后,我在黑板上画装置图,有意从上面画起,而且神情严肃,态度一丝不苟。这时就有不少学生在下面喊:“老师,这样画不对,应当从下向上,从左到右依次画。”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深了。如此可使学生巩固旧知,发现新知,提高兴趣,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五、想学生之所乐

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教师必须想学生之所乐。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色彩斑澜的化学现象,好奇心会得到满足,求知欲更强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例如,在讲授金属钠的活泼性时,我将磨碎的金属钠粒慢慢撒入集满氯气(越浓越好)的集气瓶中,钠在氯气中金光闪烁,剧烈燃烧,这样巩固了学生的钠、氯气的化学性质、钠的焰色反应等化学知识,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六、想学生之所忘

教师换位思考 学生轻松乐学 第9篇

【关键词】教师 换位思考 轻松 乐学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8-01

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下课铃响了,讲台上,老师依然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不耐烦的、窃窃私语的、东张西望的、焦急的……更有一些大胆的学生要求上课老师快点下课。而这时,拖堂的老师都振振有词:“我还不是为了让你们多掌握一些知识,又不拿加班费,就是直接拖到下一节课上课,学生也应该老老实实地在那儿坐着听课,否则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如果教师这样想,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师生关系紧张,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提高。教师如果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结果 可大不一样:“我们每天至少得承受五六位老师的轮番‘轰炸,这短短的十分钟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珍贵啊!老师一拖就是五六分钟,而且几乎堂堂如此,我们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又乏又累,又憋得慌,下一节课怎么上?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这样拖堂,我们还受得了吗?”如果教师能这么想,事情就好解决了:哎呀!都怨自己课堂效率太低,不但让学生跟着受罪, 还搞得师生关系不和谐,今后一定得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让学生觉得轻松、觉得快乐。

“换位思考”就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有很大的益处:商家一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市场,利润将源源不断;教师一旦从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无论是与学生沟通还是教学,都将变得很容易。在社会中,换位思考无时无刻不存在:当别人不理解你时,当人际交流不畅通时,当怨恨无法释怀时……请你试着从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或许,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心胸宽广、聪明睿智,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也会技高一筹、棋先一招。所以,当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时候,别急躁,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授课方法有什么问题?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当学生屡劝不听、屡教不改的时候,别泄气,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是不是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当学生失去理智,顶撞冒犯你的时候,别发火,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对他是否缺乏深刻的了解?他的心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

换位思考,也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这需要极大的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还不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种敢于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 在过去的教育中,有些问题学生常常是训斥的对象。教师在批评这些学生时,因为情绪激动往往措辞严厉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致使学生自暴自弃。如果教师换个角度,捕捉这类学生的闪光点,呵护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在教师的期望和鼓励下产生自信,那效果岂不更好?

在现行教育中,我们教师眼中往往只有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校内外活动,这些“幸运儿”抢尽了风头,有些甚至因为机会太多产生厌倦。而那些默默无闻或调皮捣蛋、成绩平平的学生则成了旁听生,更别提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了。“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理念成了一句空话。这种可怕的偏见不仅影响了教学情绪,也人为地造成师生对立。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双差生”,更有必要换位思考。所谓的双差生只不过是学习上落后些或纪律上松散些,其实他们也有闪光点,也有自尊,也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欣赏。我们应该对这些孩子多一些温暖和关爱,少一些批评和责骂,鼓励他们要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教育他们从小勤奋学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遵纪守法、明理诚信,感恩奋进的好学生。而不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更不能讽刺打击,甚至体罚他们。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一个人失去了自尊就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了。我们的教育不单单是为了传授知识与技能,更是“爱的教育”、“智慧和宽容的教育”、“人格魅力的教育”。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问题在于教师站在什么角度看,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坚信用情、用爱、用智、用心则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药。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充分“认可”学生,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不一定成绩不好、调皮就不值得去关爱,就觉得他会没出息。我们教师要换个角度去看学生,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换个角度吧!改变了自己,昨天的远路会变近;昨天的惆怅会转为喜悦;昨天的失败可能变为胜利;昨天难教育的学生可能变成今天与自己最知心的朋友!

高中换位思考议论文 第10篇

我出去上了个厕所,回来时便看一大群男生围在我同桌的座位旁。他们直接拉开了我的椅子,一个人甚至坐在了我的桌上。我因为想要写作业,于是便将他们赶走了。

没想到,才过了两分钟,同桌那群“狐朋狗友”又一个一个地向我这儿围过来。他们一个个挨着,挤来挤去的,把桌子摇得晃来晃去。无奈之下,我只好去了好朋友那里找她聊天。

我很不明白,他们如果想要聊天,可以找一片空地聊啊!就算他们不想要出教室,想坐我那儿聊天,那么和我说一声,也就可以啦。我已经说了,我要写作业,可他们还是围过来,如果我抢了他们的位置会怎么样?为什么要抢别人的位置呢?我很郁闷。

下午放学了,我留下来等朋友做值日。这时,他们小组内的人发生了争吵。“为什么要我丢垃圾?我今天已经做过公地了!”“你是男生,就多干点活吧。”他们的组长不平不淡地说。最后,那个男生十分委屈,但还是去将垃圾丢了。

与朋友一起去托管的路上,我一直心不在焉,朋友叫我,我也像还在梦游一样。早上的事也好,下午的事也好,为什么那些人都不会换位思考一下呢?一个人已经做了最累最辛苦的体力活,确实不应该再接着做另外一件体力活。其实,要让他同意是很容易的,只需要礼貌地询问对方的意见。只要不过分,大多数人都是会同意的。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将心比心地替别人思考。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高三换位思考议论文 第11篇

所谓换位思考,我的理解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由此我想到我们的国土服务工作。我们工作在最基层,每天直接面对的是用地单位和群众,如何将换位思考融贯在我们国土服务工作中,用如果我是用地户的方法去思考,去理解用地户的需求,去更好的为用地户服务,去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比如我们的农民宅基地审批和土地登记发证工作,高峰期的时候我们一天要接待几个甚至十几个办事群众,都需要一一热情接待和讲解,那就要求我们不能因单调重复的工作成为热情减少的理由。如果我们能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设身处地地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想一想,我们可以设想这些风尘仆仆、汗流浃背的群众是专门请假赶了很远的路来办事,是暂时放下家中的农活和无人照管的孩子,也可能是正等着土地证书去金融部门融资,还可能是希望尽快办好手续要踏上外出打工的群众,总之,每一个人都是满怀着期待、焦急的`心情来办事情,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工作人员象对待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一样来对待他们,真正体谅他们的焦急,感受到他们的期待,在严格按照办事程序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便民服务;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暂时不能办理,也要耐心细心地作出解释并坚持一次性告知的原则,让群众少跑路,让他们满意而归。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第12篇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提到教师要换位思考,深入了解学生。

对待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面对做错事的学生,教师要处理好,能给予谅解的,尽量给予谅解,要耐心说服教育学生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不到之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不体罚学生。

换个角度去思考,是对对方的尊重、信任、理解和爱护。没有心灵的沟通,没有真诚的态度,是不能做到为对方考虑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真正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亲人,用满腔的爱心去对待他们,要发现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要经常和学生谈心,让学生在感情上接近自己,理解自己,尊重自己。换位思考,也就等于对自己工作的一种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需要勇气。

还有一例:课堂上老师写了错别字,学生当场揭穿。教师尴尬了,但死要面子,美其名曰“笔误”,更有聪明人士,头脑极其灵敏:“老师是故意写错,想考考你们。”可有多少学生信了呢?反之,学生作业中出现错别字,如果学生说“笔误”,说“考考老师”,教师能沉默吗?就是学生不说此类话,老师肯定也会把“小事化大”,把它搞成一个“批判大会”,认为老师的苦心教育算是水泼在筛子上了。

但可悲的是,很少有老师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错了什么。一名合格的教师,这种敢于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就象只有把“鸟儿”当作“鸟的天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角,才会更全面地、更客观地、更辩证地看待整个世界。教育也需要用这种全局性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人们常说:换位思考,理解万岁。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很不够。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更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就不会下课铃响了,当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时,自个儿还津津有味地讲着;当学生犯了错,就用不适宜的方法、手段进行处罚;因为是后进生,所以剥夺了一切体育活动的时间„„

用别人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别人,是鸡肠小肚。

用自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换一个位置去思考,你就会明白学生眼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问号,因为他们确实不明白。

换一个位置去思考,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因学生带来的不愉快都会烟消云散,代之以明媚阳光。

上一篇:有亲和力,让孩子更喜欢我下一篇:平安夜送闺蜜的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