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性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2024-05-23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精选11篇)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第1篇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药物出现外渗的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二、药物外渗的分类:非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

三、外渗药物种类与分类

1、非化疗药物外渗—药物的分类 1)钙剂:10%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2)高渗性药物:50%葡萄糖、10%氯化钾、5%碳酸氢钠、20%甘露醇、脂肪乳、TPN(700 ~ 12300)3)管收缩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4)生素:强力霉素、万古霉素、氧哌青、新青III 5)碱类药物:苯妥因钠、硫苯妥钠

2、化学治疗药物外渗—药物的分类

1)无刺激性药物:门冬酰胺酶、博来霉素、阿糖胞苷、甲氨蝶呤、氟尿嘧啶 2)刺激性药物:VP-

16、M-

26、环磷酰胺、异环磷、奥沙利铂、紫杉醇

3)腐蚀性(发泡性)药物:防线菌素D(更生霉素)、蒽环类(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碱类(长春新碱、长春的碱)、氮芥

四、渗出的分级 0 级 无临床症状。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 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6英寸,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级 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6英寸,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4 级 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循环障碍,中等到重等程度的疼痛。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的渗出。

五、与渗漏发生有关的因素

1、注射血管:肥胖、高龄、血管的直径

2、外界因素:气温较低

3、病理因素:上腔静脉压迫、乳癌术后

4、放射线因素:放射治疗区域

5、注射部位的选择:手背、关节

6、注射技术的掌握:专业培训护士

六、外渗损伤发生的时间

1)药物外渗的组织损伤的发生有时间差异,同种药物外渗后的局部反应的时间不一 2)可能与渗漏的剂量、浓度、部位、个体差异有关。3)外渗损伤性溃疡一般在3~10天内发生。

判断药物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七、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1)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或黑色。2)血管性药物: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有刺痛、烧灼痛感,约8-10H变性坏死。

3)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黒痂形成或激发感染。

八、出现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1、一般肿胀:输入的一般性药物如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50℃左右,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可给予25%一50%硫酸镁或75%一95%酒精热湿敷,硫酸镁效果比较好但冷结晶。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抬高患肢增加热敷擦药的次数。

2、输入特殊药物时,化疗药物、升压药、高渗性药物等不管是否出现红肿炎症反应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

1)一旦发现或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应立即停止注射。

2)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面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抽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 Min 左右。

3、局部封闭的方法:用N S 20ml + 地塞米松10mg + 2%利多卡因10ml,在超出外渗部位0.5-1cm 处进行局部封闭,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根据情况1次/天,连续3天。

5、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0.9%生理盐水5ml + 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或者取酚妥拉明10mg + 0.9%生理盐水50 ml 局部湿敷 30min/次,每天早、中、晚各一次,连续3-7天。

6、钙剂: 热敷;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1或1%普鲁卡因2ml + 地塞米松5mg + 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7、高渗溶液、强酸、强碱药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1%普鲁卡因2ml + 生理盐水2ml-5ml或1%普鲁卡因2ml + 地塞米松5mg + 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8、红霉素、安定:冷敷

9、恩环类化疗药物: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组织细胞代谢率下降,可以使药物外渗的量及正常细胞对药物摄取,已达到减轻渗漏范围的目的。可局部用冰袋冷敷(4℃~6℃)48 ~ 72 h,1次/6h,每次20 ~ 30min。

10、碱类:局部热敷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分散和摄取,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

11、出现坏死,可选用超短波或远红外线治疗,严重的植皮。发生任何不良反应,都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减少进一步的坏死。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第2篇

摘 要 本文总结及探讨预防化疗药外渗得各种措施,提出了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护士的专业培训,使护患双方掌握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以最限度地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机会;发生后,护理人员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外渗药物危害,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化疗药物 外渗 预防措施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37 文献标识码:A

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药物外渗。外渗能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溃烂,严重者需清创,植皮,部分患者可能不出现上述症状,等发现时已发生皮肤组织受损,甚至丧失肢体功能。为避免化疗药外渗采取以下措施:

1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1.1给药前准备

评估患者:血管等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药的基本知识,让他们配合。

1.2选择静脉

(1)正确地选择、有计划地使用静脉。应尽量避开关节处的静脉,防针头因活动而脱出血管,尽量选择较粗直或前臂弹性好的静脉。

(2)避免在手术一侧的肢体静脉穿刺;避免在之前穿刺点远端穿刺;穿刺点24小时内避免再次穿刺。

1.3提高穿刺技术

(1)提高静脉穿刺的准确性 用药前应先检查针头是否在血管内;避免因穿刺技术致化疗药的外渗。

(2)避免重复穿刺。

(3)留置针的使用。留置针在补液结束当天拔针;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应延长按压时间),禁用化疗药穿刺。

(4)置管。必要时深静脉置管,加强其护理。

1.4加强饮食指导

嘱患者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1.5加强责任心

化疗药物外渗的首发症状:输液部位疼痛,故护理人员应常巡视化疗患者,观察静脉输液部位有无肿胀、疼痛症状,早发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及时做有效处理。特殊人群,应勤观察。

1.6特殊药物

靶向药与化疗药联合,先用靶向药。

1.7其他

治疗原发病。

2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2.1基本处理

发现药物外渗后,立即停止化疗药液的注入,保留针头强力回抽3―5ml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评估并记录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液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局部使用解毒剂: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

2.2局部封闭方法及注意事项

也可局部用2%的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或者生理盐水在穿刺部位和肿胀范围做环形及点状封闭,既可以减少各种刺激反应,还可以有效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封闭液的量可以根据需要配制。

2.3外敷

局部封闭后给予外敷4~6h,然后将外敷药撤掉1~2h,暴露局部。继续给予外敷4~6h,外敷同时可给予冷敷15min。间隔30min/h后,再给第二次冷敷,根据病情与渗出情况可以给冷敷2~3次。外渗24小时内局部给予冷敷,以减轻疼痛和预防组织坏死,可促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热湿敷是一较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是利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表皮肤,达到局部和全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外渗局部肿胀严重时,可用40―50度的33%~50%硫酸镁湿敷,湿敷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外围2~3cm,湿敷时间保持24小时以上,如果药物外渗后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及时给予清创换药等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奥沙利铂外渗后不能冷敷,因为奥沙利铂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感觉迟钝和感觉异常。遇冷会使这种感觉加重。禁止用冷水漱口和进冷食。外渗部位痊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周围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

外敷药成分: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妥布霉素、MgSO4、利多卡因。上述药物具有消炎去肿的作用。

2.4抬高患肢

发生外渗肢体要尽量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因药物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如在溃疡或坏死的皮肤进行清创换药或植皮,渗漏24h后进行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指导病人患肢不要用力、受压,以防增加药物外渗。

2.5护理人员准确评估外渗药液损失量

如损失量>原药量10%,在重新输入时应遵医嘱补足损失量。

2.6?食指导

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15天~1个月之内禁食鱼、虾等食物。

2.7禁止洗热水浴

患肢更不能热敷,热敷不仅使药物渗出面积增大,而且局部疼痛感更加剧烈。因热敷使局部温度增高代谢增快,耗氧增加,加速组织坏死。

3心理护理

避免不必要医疗纠纷,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癌症患者潜意识里畏惧疾病,平时医护人员应多与他们交流,讲解疾病有关知识,缓解其压力,积极配合治疗,防止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

4结论

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 第3篇

1 外渗药物分类及临床表现

1.1 刺激剂外渗

如烷化剂 (异环磷酰胺、卡莫司汀) 、铂类药物 (卡铂、顺铂、奥沙利铂) 、蒽环类 (脂质体多柔比星)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 (依托泊苷) 等外渗可引起局部皮肤的炎症、疼痛、肿胀、局部硬结、色素沉着, 但不会引起组织坏死。

1.2发疱剂外渗

如烷化剂 (氮芥) 、蒽环类 (多柔比星、柔红霉素) 、抗代谢药类 (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米托蒽醌) 、长春花生物碱类 (长春新碱、长春瑞滨) 、紫杉烷类 (紫杉醇、多西紫杉醇) 可以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坏死。早期表现与刺激剂外渗类似, 随着时间推移, 红斑和疼痛加重, 出现皮肤退色、硬化, 并可发展到脱屑和起疱、组织坏死、溃疡形成, 严重者经久不愈, 溃疡深及肌腱及关节, 可致关节僵硬、活动障碍等。

2 分度

根据WHO的抗肿瘤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皮肤毒性分为0~Ⅳ度[2]。0度:正常;Ⅰ度:皮肤有红斑;Ⅱ度:干性脱皮, 水疱, 瘙痒;Ⅲ度:湿性皮炎;Ⅳ度:剥脱性皮炎坏死。

3 药物外渗及损伤的预防

3.1 制定化疗药物外渗相关流程。

加强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静脉注射操作技能培训, 在治疗时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 完善对化疗患者的交接班制度及各种化疗药物外渗时的处理原则和处理措施, 备齐处理外渗的应急药品。

3.2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熟练掌握化疗流程及穿刺技术, 注意合理使用静脉, 选择弹性好比较粗直的血管, 先远端后近端, 几根静脉交替使用, 保护静脉不受或少受损伤。不选择有血栓形成、静脉炎、瘢痕形成、水肿、神经性功能障碍的肢体做静脉穿刺, 避免选用腕部掌侧, 手 (足) 背等处, 这些部位有细小的肌腱韧带, 一旦发生外渗造成损伤将难以处理, 重者可致残。尽量不要使用下肢静脉化疗, 下肢静脉静脉瓣较多, 血流缓慢, 血运差, 易造成滞留, 损伤血管内皮。因部分止吐药有镇静作用, 有些患者不能诉说出输注部位出现的感觉, 此时应该注意观察给药部位有无红肿等征象,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3 掌握输注技巧。

穿刺成功后, 先按一般输液方法输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待药液输入通畅后再接化疗药物, 严禁用化疗药直接穿刺或拔针;联合化疗时, 先输注非发疱性药再输刺激性发疱性药, 如均为发疱性、刺激性药, 先输低浓度且中间用生理盐水间隔静滴, 化疗药物滴完后仍需静滴普通液体冲洗静脉, 以防药液滞留于血管内使血管内膜持续受损害;化疗药推注时浓度不宜过高, 速度不宜过快, 同时应经常回抽有无回血。

3.4 加强对化疗药物的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出现药物外渗的危险性, 以及药物外渗时的症状和应对措施, 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在输液架上挂特殊用药标志并告知患者, 嘱输注时避免活动肢体, 尽可能减少去卫生间。

3.5 做好化疗后的质量监控。

每天观察化疗部位的皮肤颜色, 有无肿胀和疼痛以及周围静脉的色泽情况。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必须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针眼处的隐性渗漏, 避免迟发性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损伤。

4 药物外渗的处理

4.1立即停止输液, 拔除输液管, 穿刺针可不必拔除, 使用注射器尽量抽吸, 以清除残留针头及皮管内药液。常用封闭药物为0.5%的利多卡因5~10 m L加氟美松5 mg环形封闭或150 U/m L的透明质酸酶环形封闭, 深度最好至渗漏区底部, 局部涂肤轻松软膏或者50%的硫酸镁湿敷或冰敷, 封闭范围要大于渗漏区。

4.2冷敷或热敷大部分化疗药外渗部位宜用冷敷, 时间为24 h左右。长春花碱类药物外渗不宜冷敷, 治疗方案为生理盐水局部注射稀释药物或透明质酸酶皮下注射于外渗组织周围并联合热敷。也有认为, 冷敷适用于蒽环类抗癌药、紫杉醇、氮芥等, 热敷适合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外渗[3]。还有建议药物外渗经处理并且冷敷24 h后可热敷, 使用超短波、红外线可达到止痛、消炎, 促进局部吸收的作用[4]。渗漏24 h后可用50%硫酸镁湿敷, 温度40~50℃, 每次40 min, 每天5~6次。

4.3局部应用拮抗剂化疗药物外渗后可局部注射拮抗剂, 应用拮抗剂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 避免和限制溃疡的形成。如氮芥、丝裂霉素、更生霉素、放线菌素D, 可用硫代硫酸钠拮抗;丝裂霉素、更生霉素也可用维生素C (500 mg/m L) 局部封闭, 它可缓解药物与DNA的结合;透明质酸酶用于长春花碱类、紫杉烷类药物;阿霉素、长春新碱可用8.4%碳酸氢钠5 m L皮下注射, 它能起化学沉淀失活的作用, 并加用氟美松4 mg/m L以消炎[5]。

4.4溃疡的处理局部有破溃者, 可选用如意金黄散、新簧片、桐油石膏油膏外敷, 如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和坏死需请外科彻底清创或联合植皮整形术。化疗容易出现外渗而引起组织损伤, 因此, 化疗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况, 同时要做好宣教工作;其次, 要求护士应掌握化疗的相关知识、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增加安全防范意识, 遵守化疗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做到健康教育制度化, 化疗操作程序化。才能防患于未然, 促进化疗的顺利完成, 提高护理质量, 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潘宏铭, 徐农.肿瘤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72-73.

[2]孙燕.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J].癌症, 2002, 11 (3) :24-25.

[3]查冬云.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护理杂志, 2005, 2 (2) :817.

[4]付彬辉.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及预防[J].重庆医学, 2005, 34 (8) :1256-1257.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化疗病人实施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及专科护理措施。结果:本组20例化疗外渗患者进行,解毒剂使用、冷敷、局部封闭、红外线超短波理疗等有效护理措施,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結论:加强对化疗病人的护理可预防及减少化疗药物的外渗,促进早日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化疗药物 外渗 护理措施 处理措施

癌症是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化疗(化学治疗),即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些特殊的药物可杀灭肿瘤细胞,有时成为细胞毒药物。在治疗中患者普遍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由于化疗药具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再加上患者治疗周期长,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与长期静脉穿刺,化疗药易发生外渗。化疗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疼痛,皮肤溃疡甚至坏死,重者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给病人增加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医务人员了解药物渗漏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十分重要。我科自2007年7月年至2012年7月共有化疗外渗病人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年龄为35-82岁,平均年龄60岁;诊断为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均行化疗药物输液治疗。

1.2、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1.2.1、药物因素:如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渗透压高、配置药物浓度过高等;

1.2.2、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出现外渗。

1.2.3、操作因素:穿刺技术的不熟练, 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等。

1.2.4、其它因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病人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等等。

1.3、预防措施:

1.3.1、先从远心端选择血管;尽量避开手指、腕部、肘部等关节部位和静脉瓣。应选择选择弹性好,血管直的血管。

1.3.2、多部位交替注射以利血管恢复;确认血管通畅后再加化疗药,化疗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减少血管刺激;如无特殊要求应调快注射速度。长期化疗病人要有计划的选择静脉使用计。

1.3.3、尽可能不采用下肢静脉注药,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血流速度较缓慢。

1.3.4、合理的输液合适的输液工具的选择。要动员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或深静脉穿刺及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软管给药。

1.3.5、提高专业技术,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巧,正确选择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免造成静脉的不必要损害。

1.3.6、加强患者配合。可让病人在化疗前解决个人问题,药物滴注时减少患者的活动,以免因喝水上厕所等原因导致液体外渗。

1.3.7、如果患者主诉有局部麻木,肿胀感及蚊虫叮咬感等即使有回血也应立即拔针,给予冰敷24小时并密切观察局部。

1.3.8、引路注射及化疗后冲洗,化疗前应用50-100ML葡萄糖或氯化钠冲洗确保无外渗才再用化疗药物,结束后用适量盐水冲洗。

1.4、外渗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勤巡视病房,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加强化疗药物的宣教。

1.4.1、发现渗出,立即停止点滴,利用原针头及注射器行多向强力回抽,再注入化疗药物相应的解毒剂后拔针。

1.4.2、局部封闭:激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阿霉素,表阿霉素(表柔霉素),丝裂霉素外渗时可用8.4%碳酸氢钠5ml+地塞米松4mg在外渗部位多处皮下注射。长春瑞宾,依托泊苷,替尼泊甙药物外渗可采用8.4%碳酸氢钠5ml或透明质酸酶1-6ml每隔数小时外渗部位皮下注射。

1.4.3、冷敷:冰袋24h,最长3天,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吸收,同时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症。可采用间断冷敷的方法。同时要防止冻伤。早期切忌不可热敷。有文献报道植物碱类如长春新碱,局部热敷可以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与分散,减轻药物所致皮肤损伤等,此类药物外渗的局部冷敷会加重其毒性。

1.4.4、局部红肿疼痛者可用50%硫酸镁湿敷从而减少化疗药物浓度高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与损害,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每次40分钟,每日5-6次。

1.4.5、抬高患侧肢体或注射部位高于心脏部位以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溃疡、坏死皮肤进行清创换药或植皮,渗漏24h后,可行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炎症消退后可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1.4.6、心理护理:病人因长期化疗,存在焦虑、紧张、恐惧心理,此时要耐心地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多与之交流沟通,讲解相关知识,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强其信心。

2、结果:

本组20例化疗患者经过冰敷,局部封闭,使用解毒剂及红外线,超短波等治疗后,未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痊愈出院。

3、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工作业务水平,扎实做好化疗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预防化疗药物的外渗现象,减轻患者的痛苦,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李俊英等,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73、75。

[2] 赖利,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J。护理医学杂志2001;17(1):78。

[3] 查冬云,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5,2(2):817。

[4] 戴勤,刘丽华,龙国美.化疗过程中预防静脉渗漏的系统管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49-750。

[5] 林荷梅,30例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Modern Oncology,2004,12(1):77。

[6] 吴星球,化疗药物血管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海峡药学,2012,24,5246-247

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及护理 第5篇

1.2 选择合适的静脉: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压迫外,不宜采用下肢静脉给药,应选择前臂最容易穿刺的大静脉,切勿在靠近肌腱、韧带、关节等处穿刺,以防静脉给药造成局部损伤。也应避免在有皮下血管或淋巴索的病理生理部位上的静脉选择穿刺点,如曾做过放射治疗的肢体、乳腺手术后患侧肢体、淋巴水肿等部位不宜实施静脉穿刺。还应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静脉穿刺点的下方重新穿剌,以免化疗药物从前一穿刺点外渗。

1.3 化疗时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使用留置针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如果外周静脉选取有困难,可行深静脉插管给药。

1.4 提高穿剌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外渗的后果,取得其配合。

1.5 作好患者与家属的宣教:输注化疗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特别是首次用药应作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心里,并着重指出药物的刺激性,同时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部位疼痛、肿胀,立即告知护理人员,切勿勉强忍受,以免造成组织坏死,如果怀疑有外渗应立即停止药物注入,按化疗药物外渗予以处理。

1.6 输注化疗药物时应先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加药时检查针头是否在血管内,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注化疗药物。

1.7 加强责任心,勤巡视:输注化疗药物时勤巡视,检查输液部位有无外渗。强刺激药物给药过程中,护士必须在床旁密切监护至药物输入体内,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静脉输液药液外渗的护理措施 第6篇

主讲人:陆帮玉

2014年6月18日

静脉输液药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二、静脉输液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三、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1、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2、选择合适静脉: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4、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5、做好患者的宣教: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6、正确拔针: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 min,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四、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措施

1、小范围外渗:(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3、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4、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试题 第7篇

科室_____

姓名_____

分数_____

一、填空题

1.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渗漏在静脉以外的软组织,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皮肤_____、_____。2.静脉炎的临床表现_____及_____,过后色素沉着,呈_____。3.高危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_____,_____,_____。

4.药物外渗需评估发生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___、____ 外渗药物的___,_____、_____,疼痛的_____和_____(胀痛、刺痛、烧灼)。

5.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剂、甘露醇、50%葡萄糖等)外渗: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___。

二、问答题

1.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置流程?

化疗药物外渗的综合护理 第8篇

化疗药物外渗难免发生, 在临床工作中预先预防, 悉心护理, 及早发现, 及时准确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对于减轻患者痛苦, 缩短病程, 提高疗效至关重要。本院自2005年以来对于化疗药物外渗患者进行上述综合护理, 并及时沟通调整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患者, 男16例, 女12例, 年龄42~67岁, 平均54岁。其中胃癌11例, 肝癌9例, 结肠癌4例, 直肠癌3例, 食道癌1例。外渗药物烷化剂8 例, 抗代谢药物7 例, 抗生素类6 例, 植物类4 例, 杂类 3例。

2 护理方法

护理过程中抓住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调整这个关键环节。

2.1 预防宣教

自接触患者直至治疗结束始终调节患者自我效能于一较高的水平, 对即将进行的化疗及化疗药物特性了然于胸, 预见性告知患者出现药物外渗时的症状以及应对措施, 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及对药物外渗危险性的认识;对特殊用药必须向患者说明并注明标记;对输液时体位等注意事项须向患者说明, 疏导患者, 使化疗能顺利进行, 并且在出现药物外渗后能积极配合治疗。

2.2 护理操作

熟知各类化疗药物的特性, 对于患者的化疗有完整的计划, 全程巡视, 在床头交接班, 及时记录化疗用药的各个环节并签名确认。 (1) 选择血管:依药物合理选择血管, 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 保护大静脉, 最好通过静脉插管化疗, 对特殊要求如发疱性、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不宜选手足背小血管, 不选择有血栓形成、静脉炎、瘢痕形成、水肿、神经性功能障碍的肢体做静脉穿刺, 避免选用腕部掌侧, 手 (足) 背等处, 尽量不要使用下肢静脉化疗。 (2) 护理技术:穿刺:选用小号而针头锐利的头皮针, 力求一针见血, 注意先用普通液体穿刺, 穿刺成功后再化疗。固定:必须牢固但需留出可供观察的部分针头。输液:要求速度和药物浓度适宜, 联合化疗时先输刺激性小的药物。续液:先以普通液体冲管, 确认输液顺畅后再续液, 对于联合化疗若药物均为刺激性强的药物, 须间隔20min以上。拔针:要求针头内为普通液体或静脉回血时拔针, 且准确按压针眼2~5min, 有出血倾向者, 增加按压时间。

2.3 紧急处理

及时有效的紧急处理, 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 而且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2.3.1 准确判断:

对于化疗药物外渗出现输液中有肿胀及急性烧灼痛, 外渗部位形成硬结, 出现严重簇疱疹及水疱、溃疡或斑块, 关节僵硬这些临床表现要非常熟悉, 一旦发现立刻做出判断, 紧急处理。

2.3.2 针头处理:

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立刻停止输液, 分离输液管, 但不立即拔出针头, 用笔标记外渗范围, 针头接注射器并使用注射器尽量抽吸, 以清除残留针头及皮管内药液。然后自针头中静脉及皮下注射拮抗剂, 对于常用拮抗剂如氮芥、丝裂霉素、更生霉素、放线菌素D, 可用硫代硫酸钠拮抗;丝裂霉素、更生霉素也可用维生素C 50mg/ml局部封闭;透明质酸酶用于长春花碱类、紫杉烷类药物;碳酸氢钠用于卡氮芥、蒽环类抗生素和长春花碱类药物必须熟练掌握, 应用拮抗剂后再拔出穿刺针头。

2.3.3 穿刺部位处理:

对疼痛明显或无相应解毒剂者选择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100mg局部封闭, 以减轻局部疼痛和炎性反应同时抬高患肢, 减少活动避免局部受压。然后依照药物及疏漏的范围进一步处理。

2.4 积极的综合护理治疗

临时急救处置后依照化疗药物不同类型及外渗对组织损伤程度选择治疗护理方案。

2.4.1 前24h处理:

有拮抗剂者继续局部使用包括静脉、皮下、外敷。若无相应拮抗剂在做局部封闭后, 进行外敷治疗, 外敷包括冷、热敷及药物湿敷, 在24h内绝大多数药物外渗均可冷敷, 方法:20~30min/次, 间断冷敷。但对特殊药物必须熟知如足叶乙甙、草酸铂等[1]禁用冷敷药物及长春花碱类不宜冷敷药物可用33%硫酸镁湿热敷, 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用法为温度40~50℃, 24h持续使用。药物外敷常常配合冷敷, 常用药物为硫酸镁、2%~4%碳酸氢钠、二甲基亚砜。

2.4.2 持续护理治疗:

经过24h的处理后, 对组织损伤程度做出初步判断, 尤其对可引起组织坏死的发疱性药物, 如长春新碱、表阿霉素、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光辉霉素、氮芥、长春花碱、长春地辛、诺维苯、胺苯丫啶、美登素等必须高度重视, 力争减轻组织损伤。对于疼痛明显者可继续局部封闭治疗;有拮抗剂者继续局部外敷, 冷敷治疗一般进行24h, 个别可延长至72h。热敷配合药物外敷及物理疗法是紧急处理后的主要处理措施, 24h后热敷采用间断热敷, 温度40~50℃, 5~6次/d, 药物湿敷除常用的硫酸镁、碳酸氢钠、二甲基亚砜外, 祖国医学中的方药如中药黄连、黄柏加3%硼酸湿敷, 如意金黄散外涂, 六神丸研末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外涂均可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渗漏损伤。物理疗法常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20~30min, 2次/d, 使用超短波、红外线可达到止痛、消炎, 促进局部吸收的作用[2]。对组织损伤严重, 出现坏死者, 需经过外科处理II期修复。

3 结果

本组患者根据WHO的抗肿瘤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皮肤毒性分为0~Ⅳ度[3], 其中Ⅰ度11 例, Ⅱ度 9 例, Ⅲ度6 例, Ⅳ度2例。经护理治疗Ⅳ度患者疤痕愈合, 余均I期愈合。

4 讨论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我们耐心的护理宣教, 要使患者及家属不仅能认识到化疗药物外渗的严重性, 同时还能配合、协助我们尽力减少药物疏漏, 从而达到预防目的。一旦出现化疗药物外渗, 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 是指人们成功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境能力的信念[4], 因为对化疗的恐惧与对治疗效果的期待, 常常使患者陷入“趋-避”的心理冲突, 护理宣教的目的就是要疏通患者心理, 调整其自我效能水平。本组病例自始至终努力使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保持良好, 取得满意效果。

制定化疗药物外渗相关流程, 加强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静脉注射操作技能培训, 在治疗时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 完善对化疗病人的交接班制度、化疗中全程巡视制度及各种化疗药物外渗时的处理原则和处理措施, 是通过医方预防和减少化疗药物外渗, 做到健康教育制度化, 化疗操作程序化, 才能防患于未然, 促进化疗的顺利完成, 提高护理质量, 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

对于已经出现的化疗药物外渗, 必须采取综合的治疗护理。本组的体会是及早发现、及时准确的急救处理是减少组织损伤的基础, 各种治疗措施虽然都能帮助组织修复, 但对外渗药物这根本病因处理是治疗护理的关键, 既回抽减少外渗药物、针对性拮抗剂灭活外渗药物。本组2例疤痕愈合, 未出现严重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苗维法, 李学桐.化疗药物外渗及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 (J) .齐鲁护理杂志, 2004, 9 (10) :670.

[2]付彬辉.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及预防 (J) .重庆医学, 2005, 34 (8) :1256-1257.

[3]孙燕.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J) .癌症, 1992, 11 (3) :3.

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 第9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50-01

目前,化学疗法是治疗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静脉给药是化疗的主要途径。所以化疗过程中的护理尤为重要,一旦化疗药物外渗,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与痛苦,也给治疗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对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的观察和护理,避免化疗药物外渗损伤局部血管及局部组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化疗药物的预防

化疗药物一般都是刺激性非常强的药物,长期反复穿刺及大剂量应用化疗药物,对血管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弹性、脆性改变,血管壁变厚、变硬,管壁变细,血管阻塞,最后造成静脉穿刺困难,另外药物渗出及刺激周围皮肤会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发生色素沉着,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给患者造成痛苦[1],所以用药前的防范工作尤为重要。

1.1 评估 首先评估患者周围血管情况,尽量以上肢静脉为主,化疗药物避免使用下肢静脉,因为下肢静脉循环不好,但可根据情况用下肢静脉输注辅助药物,以缓解上肢静脉的压力,尽量合理使用每一根血管,根据患者需要治疗的疗程和时间长短,以及药物的种类和性质,做好血管使用计划。

1.2 保护血管的护理 护士应具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保护好血管是化疗进展的关键[2],也是预防药物外渗的关键,使用血管一般由远端向近端,避免反复穿刺同意部位。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及经济条件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注方式,尽量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套管针为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外渗的机会,在血管不适合下PICC和套管针的情况下使用硬针,一定要把针固定好,必要时用薄木板或硬纸壳及胶布(或特殊应用弹力绷带)将手臂加以固定。同时要求护士对所负责患者做好指导工作,嘱患者不可随意乱动,尽量在用药前去卫生间等。更重要的是护士一定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血管变化,尤其在输注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等刺激性强又需要快速输注的药物时,护士应陪同在患者身旁,直至化疗药物输完方可离开。

在静脉推注表阿霉素、吡柔比星、环磷酰氨等化疗药物时,一定要反复臭回血,以确保针在血管内,根据血管直径学则针头,一般选择6号-7号头皮针,药物稀释宜淡,静脉注射宜缓,注射前后均用大量0.9%生理盐水进行冲管,以进一步稀释血管中的药物,从而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也可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在化疗过程中,护士一定要加强巡视病房,倾听患者的主诉及主观感受,操作轻盈而熟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穿刺技巧,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每天输液完毕后,鼓励患者适当运动,用热毛巾热敷用药的手臂,或者在用药前后在局部血管及周围组织图上喜疗妥软膏、芦荟胶等,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 心理护理

化疗前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了解病人对病情的知晓情况及心理状态[3],及时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对已知晓病情、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要耐心讲解化疗可能发生的反应,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和不必要的顾虑,让患者对护士们产生信任感,为每天的静脉穿刺做好准备;对不知晓病情或是情绪低落的患者,更要做好亲情沟通,同时注意讲话的内容或语气,避免触动患者的不信任感或不愉快情绪,积极鼓励患者,取得他们的配合。化疗过程中如出现恶心、呕吐等各种副反应时,应及时遵医嘱给与止吐药物,进行心理疏通和饮食指导,若在输液中要给与“不要乱动手臂哦”、“坚持一下啊”等关怀性提示语,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贴心服务,更加信赖我们,以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3 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

3.1 输注过程中,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输液,保留穿刺针头,采取相应的处理利用此针头尽量回抽渗漏在皮下的药液,判断药物外渗程度、范围,根据化疗药物的种类,由保留针头注入相应的细胞毒药物拮抗剂。

3.2 给与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0.9%生理盐水4ml进行局部封闭

3.3 冷敷 外渗24h内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同时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性反应,可酌情给予冷湿敷。方法:20-30min/次,间断冷敷。

3.4 热敷 对于一些禁用冷敷的药物,如足叶乙甙[4]、奥沙利铂等可采用33%硫酸镁湿热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用法:温度40-50℃,24h持续使用。

3.5 喜疗妥软膏适量外涂,4次/d,也可涂芦荟胶每天数次。

4 总 结

化疗药物一旦外渗将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甚至会影响治疗进程,所以作为护士,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同时应不断提高专业技术,静脉穿刺力求一针见血。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药性及正确给药方法,用药全过程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2] 田玲玲.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2).

[3] 王欣,马莉.癌症患者化疗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2).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第10篇

1、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液体输入,保留针头接新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除。

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PH值、渗透压,是否为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化疗药物等。

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

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

(1)局部湿热敷,可选用50%硫酸镁、芒硝,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防止烫伤。

(2)血管收缩药外渗:使用654-2局部湿热敷。

(3)阳离子药物(如钙剂、氯化钾)外渗:0.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吸收。(4)强碱性药物外渗(如碳酸氢钠):局部湿热敷;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

(5)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剂、甘露醇、50%葡萄糖等)外渗:湿热敷或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50%硫酸镁溶液+地塞米松5~10mg局部湿敷至少24小时。

6、轻度外渗(面积≦5cm2)局部环封1-2次(两次间隔6-8h);重度外渗(≧5cm2,甚至超过关节)第一天局部环封2-3次,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处理。

7、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输液治疗。

8、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臂围。

9、安慰病人,作好心理疏导。

处理程序

第三节 化疗药物外渗的正确处理 第11篇

化疗药物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常发生于以下情况:给药期间细胞毒性药物刺激静脉内壁造成静脉炎;细胞毒性药物由皮肤脉管系统渗出扩散至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称化学性蜂窝织炎;局部炎症进 一步发展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称为渗出性坏死。

一、概

局部皮肤毒性反应占抗肿瘤药物所致各种反应的2%~5%是肿瘤化疗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许多抗癌药物在静脉注射时,由于各种原因渗漏到注射部位周围的皮下组织,会引起严重的局部毒性反应。据统计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意外渗漏的发生率为0.1%~6%,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尤其是在用药护士未受过严格系统的专业技术训练情况下最易发生。

药物渗漏后通常表现为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红斑、肿胀、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有时可为剧烈地烧灼样疼痛,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如果侵及脉管系统及肌腱组织,有时需手术切除甚至截肢。另外,神经压迫症状、肌肉挛缩及并发感染也较常见。因此,药物外渗可导致栓塞性静脉炎和局部组织坏死。

栓塞性静脉炎为注人化疗药物所用的静脉部位疼痛、皮肤发红,以后沿静脉走向皮肤色素沉着、脉管成条索状变硬和导致静脉栓塞。

局部组织坏死:当刺激性强的化疗药外漏或渗出至皮下时,即可引起局部皮下组织的化学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严重,可持续2~3周,未及时处理时,则可引起局部皮肤坏死、形成溃疡,需要数月溃疡才能愈合。

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后对组织的损伤程度,可以将化疗药物分为两大类:

1.发疱性化疗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如阿霉素、表柔比星、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光辉霉素、氮芥、长春新碱、长春碱、去甲长春碱、长春地辛、胺苯吖啶、美登素等。

2.非发疱性化疗药物

(1)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卡莫司汀、达卡巴嗪、依托泊苷、替尼泊苷、链脲霉素、丙脒腙等。

(2)无明显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甲氨蝶呤、替加氟、阿糖胞苷、门冬酰胺酶等。

二、化疗药物造成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抗癌药物渗漏后引起组织损伤的详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通过与正常组织细胞的核酸(DNA)结合或不结合等两种方式产生损害。前者的代表药物是阿霉素,能够迅速引起组织损伤,并在所浸润组织中长期滞留,有时达5个月之久,产生持续性损害;后者如长春碱类,并不与DNA结合,也可迅速损害正常组织,但通过代谢作用、灭活或排泄等方式,组织的修复机制可以正常进行,因而恢复较快。局部组织损伤可以由一种或几种途径引起:①静脉给药期间,细胞毒性药物刺激或渗出给药静脉通路;②由于药物浸润到周围组织造成局部组织损伤;③与细胞DNA结合的药物最常导致组织坏死,此反应可在刺激性药物撤除后持续数周;④化学刺激剂反应及诱导增殖细胞成熟停滞的作用也可导致局部组织毒性,如化疗药物的强酸、强碱或高渗性等。

(一)导致药物发生外渗的原因

1.血管因素

年老体弱的患者由于血管硬化、营养不良等原因,血管脆性变大、管腔变小、血液流速减慢,如果选择此类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则可导致局部药物浓度升高,从而加重化疗药物局部刺激作用,甚至发生外渗。另外,不恰当地选择较细的血管,在注射药物时可能会由于注射压力较高而使药物自穿刺部位渗出。

2.疾病因素

当患者并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或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造成淋巴液回流受阻时,上腔静脉压升高。如果将药物经患肢外周静脉输入,会增加药物外渗的危险性。

3.药理因素局部组织损伤与药物种类、外渗量以及接触局部组织的时间有关。刺激性严重的药物应该尽量选择中心静脉或粗大外周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外渗量多,必然导致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另外,高浓度药物容易引起组织损伤,应予以缓慢静注,但随着时间延长又使药物与局部组织接触时间延长。

4.注射部位选择不当

应避免在肘窝处注射,此部位如果发生药物外渗后不易被发现。手腕以及手背上的神经和肌腱分布多,选择该处静脉注射药物,外渗后可能引起永久性损伤。从理论上说,最佳部位是前臂,因为该处静脉表浅,有丰富的软组织,可以防止损伤肌腱和神经,应该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5.注射血管选择不当血管内用药时,所选择的注射血管情况十分重要,一般而言,一些较肥胖的患者、高龄患者由于血管可视性较差、血管弹性及血流速度较低,容易发生抗癌药物的血管外渗漏。另外,不恰当地选择较细的血管,在注射药物时可能会由于注射压力较高而使药物自穿刺部位渗出。

6.医源性因素

医务人员缺乏使用抗癌药物的经验,或者在药物外渗前后未采取适当措施,或者缺乏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

7.外界因素

气温较低时,表浅血管容易发生收缩,血管脆性增高。因此宜先将所选择的局部血管温暖化,使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后再行药物注射。

8.放射线影响

经放疗过的区域,血管弹性、密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用药后有时可发生渗漏。另外,抗癌药物也可激惹“放射回忆现象”,加重局部区域的损害。

(二)与组织损伤相关的化疗药物分类

根据化疗药物渗漏后对局部组织的作用结果可将化疗药物分为三种:①发疱剂:指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腐烂的药物;②刺激剂:仅引起渗漏部位发生炎症或疼痛,而不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腐烂的药物;③非毒性剂:指不易引起局部组织炎症或坏死的药物;实际上,发疱剂所产生的表现也包括了刺激剂所引起的症状。化疗药物分类见表3—8。

临床表现为

1.输液过程中患者常表现出肿胀及急性烧灼样痛。

2.外渗液体在注射部位聚集形成硬结,严重者可出现簇疱疹及大水疱,随后出现溃疡或大斑块,或二者皆有,斑块或溃疡下方常可见广泛组织坏死。

3.溃疡、斑块部位最终出现坚硬的黑色焦痂,焦痂外周的红斑肿胀持续数周。

4.由于皮下组织受累,可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神经病变及受累部位灼痛。

5.病理表现溃疡部位之下可见全层表皮及皮下组织坏死;溃疡外侧有明显表皮增生、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多见,为极度反应的表现,多数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炎性反应迹象在新旧损伤中均不常见。

6.“静脉怒张”反应这一反应的特征是沿前臂静脉通路方向的绒状皮疹,注药的局部可以有红斑、水肿、硬结、瘙痒、触痛、浅表的疱疹和水疱。用药停止48小时内这一反应消退,且无残留组织损伤。据估计阿霉素应用中3%以上患者出现静脉怒张。

7.延迟的局部反应见于应用丝裂霉素化疗的患者,在日晒后出现皮肤毒性反应;“回忆反应"见于应用阿霉素、丝裂霉素的患者,比如一侧手臂输药后,当从对侧手臂再次给药时可在上一次化疗给药部位出现局部损伤。

三、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和护理(一)渗出的分级

在记录渗出情况的时候应该使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表。根据患者表现出的最严重症状进行分级(表3-9)。

0 没有症状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英寸,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7~6英寸之间,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6英寸,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6英寸,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中度到重度的疼痛,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的液体渗出

(二)预防

1.化疗前应识别是发疱性还是非发疱性药物,以适当种类以及适当剂量的稀释液溶解药物,以免药物浓度过高。

2.输液部位的选择:避开手腕和肘窝及施行过广泛切除性外科手术的肢体末端,输液的适当部位为前臂近端(未手术)及重要结构上覆盖有大量皮下组织的部位。乳腺癌根治术后避免患肢注射,避免下肢静脉。合适的部位为前臂,应该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有计划地调换静脉,选择静脉需从小到大,由下到上,由远端到近端。若上述部位血管条件不佳,选择手背上直的、弹性好的易于穿刺的血管亦可行,外周静脉留置针优于标准静脉注射针。

3.预期可能有联合输液时,应考虑使用中心静脉留置针,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或皮下埋藏式导管输注系统。如果患者拒绝使用中心静脉,应在护理记录中说明,加强输液观察。

4.化疗给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执行或指导。注射化疗药物前,必须先用0.9%的生理盐水冲管,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再注入化疗药。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静脉情况,并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是否有疼痛和烧灼感,对于语言沟通障碍、老年或意识欠清的患者要给予重点关注,任何阻塞的迹象均需立即停止输液并检查,如疑似肿胀或患者主诉疼痛需回抽局部残留药液后拔出针头,给予冲洗注射,必要时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应尽快给予稀释溶液,避免局部组织与药物长时间接触,以及药物浓缩造成损伤。化疗时可以使用化疗观察表,严密观察输液情况。

5.注射化疗药物前,应检查是否有回血,如果发现外渗明显,应及时另选注射部位,避免使用同一静脉远端。如果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先注入非发疱性药物;如果两种均为发疱性,应先注入稀释量最少的一种,两次给药之间应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冲洗管道。

6.输入化疗药物后,应该用0.9%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管道后再拔针(除奥沙利铂外,奥沙利铂输入前后必须要用5%葡萄糖冲洗静脉管道),使化疗药物完全进入体内,并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有报道,在输入去甲长春碱前后用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100mg静脉滴注,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7.通过茂菲滴壶给药时不要施加压力,液面较低时用一手捏住茂菲滴壶下方,一手推注给药,自然输入后重复以上操作。

8.在用药前,详细向患者讲解药物渗出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局部隆起、疼痛或输液不通畅,教会患者关闭输液器的调节阀,及时呼叫护士,尽量减少化疗药物渗出量。

(三)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挤压针管有无回血,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是否出现局部隆起、输液不通畅。

2.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3.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患者有无胀痛感。

(四)外渗的处理

1.基本处理原则如果药物漏出血管外,或患者出现局部疼痛或烧灼感等可疑渗漏症状时,护士应该能够识别和评估外渗,并提供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使外渗的影响降到最低。应按下列原则进行处理:

(1)立即停止药物注射,保留注射针头,回抽残留的药物。(2)更换输液器,输人生理盐水。

(3)可选择性注入25mg氢化可的松,然后拔掉针头。(4)避免局部按压,在渗漏部位皮下多点注射相应的解毒剂。(5)局部给予氦氖激光照射,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直至症状缓解为止。

(6)抬高患肢;局部冷敷或冰敷6~12小时,一般禁忌热敷,注意预防冻伤。疼痛剧烈者可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密切观察及随访。

(7)氟轻松软膏或如意金黄散外敷,也可用硫酸镁湿敷。(8)有局部皮肤破溃时不要涂抹任何膏剂,应采用无菌换药的方法处理,清理创面后也可用高渗生理盐水纱布湿敷,上面覆盖透气的溃疡贴。如果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请外科会诊,做清创处理。

(9)所有与外渗有关的情况都应该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2.常用化疗药物渗漏后的处理

(1)蒽环类抗生素:最佳方法是冰敷或冷敷。其机制为: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皮下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减弱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的破坏能力,限制损伤范围;减弱在炎症反应时所释放的白细胞的破坏力和酶反应性。冰敷时间通常在最初72小时之内,每天冰敷4次,每次30分钟。解毒剂可考虑选用二甲亚砜(DMSO)局部外用,每6小时1次,共2周或依情况而定,可避免发生皮肤溃疡。但应注意有无毒性加重情况。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加重皮肤的毒性,不宜使用。

(2)丝裂霉素:与阿霉素(ADM)一样,也与细胞的DNA结合,常常产生持续的进展性局部毒性,易形成经久难愈性溃疡。无论冷敷还是热敷,效果均不好。可在局部皮下注射维生素B6,机制是在组织中维生素B6转化为吡哆醛及磷酸吡哆醛,与丝裂霉素(MMC)形成复合物,减少对皮肤的损害。据报道局部外用DMSO,可减低MMC的局部毒性。也可用(1/66)mol/L的硫代硫酸钠10ml注射于外渗处(由10%硫代硫酸钠4ml加注射用水6ml配置而成)或50mg/ml的维生素C局部静注都可以起到直接灭活的作用。

(3)柔红霉素:若漏出血管外,可以在局部注射50~100mg氢化可的松或局部静注8.4%碳酸氢钠5ml,减少药物与DNA结合,同时给予冷敷,减轻炎症反应。

(4)氮芥:首选硫代硫酸钠,可与氮芥发生化学性中和反应。一般用法为10%的硫代硫酸钠4ml与6ml的蒸馏水混合,局部注射及静脉滴注,同时局部冰敷6~12小时。

(5)植物碱类:对于此类药物外渗处理,目前仍存在争议,其中去甲长春碱(诺维本、长春瑞宾)和长春碱(VLB)的局部刺激性比较强,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外周血管。处理原则为稀释药物浓度,促进组织吸收。常用方法为:①透明质酸酶或生理盐水1ml,局部皮下注射。透明质酸酶能够破坏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使抗癌药物易于扩散吸收;②给予氦氖激光照射。

(6)卡莫司汀:外渗后,可以局部静注8.4%碳酸氢钠5ml,起化学灭活作用。

(7)若无上述解毒剂可用2%普鲁卡因2ml加生理盐水5~10ml或用50~100mg氢化可的松于患处注射(使用普鲁卡因前应做过敏试验)。如果经保守治疗2~3天后仍持续疼痛或发生溃疡,可以考虑外科治疗,早期手术切除可以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痛。

在应用具有发疱性质的抗癌药物之前,用药护士应仔细观察要注射部位的组织完整性及其状态,根据所用药物的不同,考虑最佳稀释浓度和应用方法,可先向血管内注入10~20ml生理盐水,以确保静脉血管通畅及完整。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期间,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斑、水肿、不适或疼痛,必要时每注人2ml,观察血回流情况,以确保针头在血管内。一旦发生外渗或可疑渗漏,则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及时处理。

四、解毒剂的研究

抗癌药物渗漏后应用解毒剂可以缓解症状,其目的在于避免或限制溃疡形成,并促进损伤的恢复。目前经动物模型研究的解毒剂有:碳酸氢钠、氢化可的松、丙醇、去甲肾上腺素、N一乙酰半胱氨酸、谷胱甘肽、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透明员酸酶、苯海拉明、维生素E、二甲亚砜(DMSO)以及丁酸羟甲苯(BHT)等,应用方式包括局部外涂和皮下注射。

1.氢化可的松应用机制在于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抗感染作用。虽然有些报道认为局部应用可以减轻ADM引起的毒性,但基于下列原因,多数专家目前不主张在ADM渗漏时应用:①组织学检查证实,ADM导致组织缺血性:坏死,而非炎症改变;②大量的动物模型研究未能证实应用氢化可的松有任何益处;③许多临床报道表明皮内注射氢化可的松并不能减轻毒性反应,而且使毒性加重。2.碳酸氢钠其机制是酸性环境有利于某些抗癌药物与组织细胞DNA等大分子成分的结合,而碱性环境则具有相反效果。但近来有资料表明,如果pH从5升到8,能促进细胞对蒽环类抗生素的摄取,从而加重毒性。另外,碳酸氢钠本身的浓度较高也可引起组织坏死。因此,该药作为解毒剂的应用仍有争议。

3.二甲亚砜及丁酸羟甲苯属自由基清除剂,应用机制是抗癌药物引起的组织损伤与氢氧自由基的形成有关,DMS0能够清除自由基而减轻毒性,局部外用后皮肤吸收快,可显著减低或防止ADM的组织损伤。DMSO的唯一毒性是暂时性、轻度皮肤刺激作用。

4.维生素B12对中枢和外周神经具有镇痛作用,可参与蛋白、脂肪、糖的代谢,保持神经髓鞘的功能。有作者报告将维生素B12150μg加入到50%葡萄糖5m1的比例,外敷抗癌药物外渗所致的局部组织溃疡12例,结果在疼痛缓解和溃疡愈合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一些化疗药物外渗后解毒剂的应用状 况见.表3—10。

阿霉素

①氢化可的松50~100mg皮下注射或皮内注射机制:减轻炎症反应

②8.4%碳酸氢钠5ml静注。机制:降低与DNA的结合力 ③二甲亚砜:外涂。机制:清除自由基 ④DMSO+维生素E。机制:同上 ⑤去甲肾上腺素10rag皮内注射或盐酸丙醇100mg皮内注射。机

制:通过β-受体防止ADM毒性

⑥冷敷

柔红霉素

同阿霉素

氮芥

10%硫代硫酸钠4ml静注。机制:通过碱化作用使之失活长春碱类

①透明质酸酶1ml皮下注射。机制:稀释抗癌药物②生理盐水1ml皮下注射。机制:同上

③氢化可的松25mg皮下注射。机制:减轻炎症反应放线菌素D 10%硫代硫酸钠5~10ml局部注射。机制:通过碱化使之失活顺铂

10%硫代硫酸钠5~10ml局部注射。机制:通过碱化作用使之失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相关文章: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01-23

经济刺激05-05

刺激与健康07-10

经济刺激政策08-04

情感刺激范文05-19

语言刺激范文05-20

磁刺激器06-19

卵巢过度刺激征06-30

麻木的刺激散文06-27

春游太刺激范文05-21

上一篇:天然气站场管理制度下一篇:数计学院社联下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