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的统计方法

2024-06-27

问卷调查的统计方法(精选10篇)

问卷调查的统计方法 第1篇

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调查方法指的是搜集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方法,也就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搜集答案的方法。统计调查是国内知名的开元研究市场调查中常用到的一种调查方式。统计调查方法按组织方式分成以下五种:

1.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组织方式。它是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按统一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指标内容,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上而下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统计报告制度,统计报表制度具备统一性、时效性、全面性、可靠性的特点,可以满足各级管理层次的需要。

2.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一般是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但也可以调查某些时期现象的总量,乃至调查一些并非总量的指标。普查涉及面广,指标多,工作量大,时间性强。为了取得准确的统计资料,普查对集中领导和统一行动的要求最高。

3.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与其它非全面调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2)以推断总体为目的,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作出数学上的说明。

4.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少数重点单位所进行得调查。重点调查的特点是省时、省力,能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能否开展重点调查是由调查任务和调查对象特点所决定的。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本情况,而且调查对象中又确实存在重点单位时,方可实施。

5.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出少数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一种调查方法。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其它调查方法的不足,为数字资料补充丰富的典型情况,在有些情况下,可用典型调查估算总体数字或验证全面调查数字的真实性。

问卷调查的统计方法 第2篇

本文首先阐明了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继而论述了统计调查的概念及统计调查方法分类;最后分析了现代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选择,以期对我国当前的交通行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的选择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作 者:汪维艳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马兰矿选煤厂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 “”(4) 分类号:U4 关键词:交通行业   现代运输   统计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的统计方法 第3篇

一、对于调查问卷的设计, 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 有明确的主题。根据调查主题, 从实际出发拟题, 重点突出, 没有可有可无的问题。

第二, 结构合理、逻辑性强。问题的排列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符合应答者的思维程序。一般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具体后抽象。

第三, 通俗易懂。问卷应使应答者一目了然, 并愿意如实回答。

第四, 控制问卷的长度。回答问卷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问卷中既不浪费一个问句, 也不遗漏一个问句。

第五, 便于资料的校验、整理和统计。

二、问卷的组成部分

问卷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四个部分, 即说明信、调查内容、编码和结束语。其中调查内容是问卷的核心部分, 是每一份问卷都必不可少的内容, 而其他部分则根据设计者需要可取可舍。

第一, 说明信一般放在卷首。主要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者的机构或组织的名称、简单的内容介绍以及对回答者的要求, 一般是要求回答者如实回答问题, 如果问卷中有涉及个人资料, 应该要有隐私保护说明, 最后要对回答者的配合予以感谢。

第二, 调查内容是问卷的核心部分。又分为两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背景资料, 即关于个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等问题;另一部分就是调查的基本问题。很多问卷出于降低敏感性的考虑把背景资料的问题放在基本内容的后面, 这是可以的, 但若调查的对象是农村村民, 则可以把这一部分放在前面, 因为这部分问题都是好回答的, 而且在农村中对这些问题是不太介意告诉别人的。对于回答问题的说明也要写清楚, 如怎么写答案, 跳答的问题, 哪些人不回答等的说明。

从内容上看, 一份好的问卷调查表至少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 问题具体、表述清楚、重点突出、整体结构好。

(2) 确保问卷能完成调查任务与目的。

(3) 调查问卷应该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注意对群众可能造成的影响。

(4) 便于统计整理。

第三, 编码一般应用于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中。因为此时调查资料的统计汇总工作十分繁重, 借助于编码技术和计算机, 则可大大简化这一工作。

第四, 结束语。一般放在问卷的最后面, 用来显示调查的一些基本信息, 如调查员姓名、被调查者的联系方式等信息的记录, 也可征询一下被调查者对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本身的看法和感受。最后我们还要对被调查者的配合再次给予感谢。

三、问卷调查设计技巧

要想让调查问卷完成其收集信息的任务, 调查设计人员在积累经验的同时, 掌握设计问句的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不要太笼统, 要尽量具体。例如:“你对本酒店是否感到满意?”

是指房租、服务、卫生还是饮食?那些对房租、卫生满意而对饮食、服务不满意的被访者会很难做答, 若分别询问, 则可避免混乱, 如:“你对本酒店的房租是否满意?”“你对本酒店的服务是否满意?”

第二, 语言要口语化, 符合人们交谈的习惯, 避免书面化和文人腔调

第三, 针对应答者不愿在调查员面前作答的某些问题, 比如关于私人的问题, 或不为一般社会道德所接纳的行为、态度, 或属有碍声誉的问题。为避免出现不真实回答, 可采用以下方法:

(1) 不过分具体询问, 而给出几个档次选择。

(2) 递进式构造问句。如先问:您的收入在家中排第几位? (3) 假借被访对象。如:“您的业余时间主要如何安排?” (4) 合理排列问题顺序。问卷的问题不应是杂乱排列的, 应该有一定的顺序, 一般我们把简单易懂的问题放在前面, 把复杂的问题放在后面, 这样容易得到被调查者的配合, 使被调查者感到问题好回答;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 把枯燥的问题放在后面;一般性问题放在前面, 特殊性问题放在后面;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 再问态度、观念性问题;同类问题放在一起, 这样回答者容易回答;开放性问题, 即完全由被调查者自己回答, 没有备选答案的问题放在后面。

(5) 可以设计半开放式选项。即在备选项后再加一项"其他"并要求选这一项的回答者说出内容。这样可以弥补设计时的遗漏, 而且我们在调查中往往会遇到我们预料不到的情况, 所以半开放式问题给了我们空间。

事实上, 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技巧非常多, 这里讲的只是九牛一毛, 而且, 无论多好的原则与技巧, 编写完问卷一定要先进行预测试, 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正, 一切正常了再付印, 这一步是万万不可省却的。

摘要:问卷调查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统计调查方法, 我国广泛采用调查问卷, 研究社会经济领域里的现象和问题, 完美的问卷必须具备两个功能, 即能将问题传达给被问的人和使被问者乐于回答。要完成这两个功能, 问卷设计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运用一定的技巧。

对统计调查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第4篇

【关键词】统计调查方法;改革;创新

一、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在我国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已经不足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正在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与挑战。统计调查方法必须不断发展,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信息技术的进步。

二、传统统计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

我们现在正处于大数据时代,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无法为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缜密的理论体系,无法清晰地阐明因果关系,更无法对高度复杂的经济社会过程进行深入的解释。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欠缺,在实践中,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也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首先就是方法单一,除去在人口变动、物价、城乡住户、农产量等领域采用的非全面调查,其它都过分依赖全面调查的方法。此外,传统调查方法的即时性和准确性也得不到保障,常常因为个别调查对象不配合而降低了汇总上报时效,这都表明传统的统计调查已经不足以应对如今这个复杂、多变的市场。由于传统的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模式,统计结果经过多层次汇总后,在准确性和真实性方面也难以得到保证,无法确切反应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甚至导致决策失误。另外,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尚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实际工作中,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持。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情况下,应当对统计调查方法,进行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改革与创新。

三、统计调查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原创

在实际的统计调查中,我们要采取合适的统计调查方法来检验经济社会现象理论。与此同时,也要发挥统计调查方法的准确和全面的优点。在进行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的同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从实际情况出发

国家统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对国民经济运行趋势的了解,掌握综合平衡的国民经济情况,进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所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务必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当前统计调查体制和各级管理的层次需求,进而组织并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热情,以确保基本统计信息的准确、全面、及时。

2.循序渐进原则

在进行统计调查的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行政层级的先后次序、实施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逐步推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在勇于实践、敢于尝试的同时,要以重点带动全面、合理进行突破,有计划地进行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3.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进行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升调查方法的数据质量,还可以减化操作流程,降低调查成本,减轻调查人员的负担,极大的提高了调查方法的操作性。

四、统计调查方法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1.统计指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统计调查方法

针对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为了确保准确性,要设计不同的统计指标。在进行全局性的普查时,就需要设计全面又详细的统计指标,获取所需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抽样调查中,简单、实用、灵活的统计指标更加适用;进行重点调查时,设计的统计指标则要符合其变动趋势。全面调查的范围要逐步缩小,全面调查仍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拥有独特的社会条件以及深厚的基础。但是,全面报表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不断变化的经济市场,这种调查方法的范围应该逐步被缩小,不应再大量的使用。大力宣传统计法并教育培养统计人才,有助于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完善健全的统计法制,提高人们的统计意识,理解精确的统计数据对于统计调查工作取得高效成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并配合统计调查工作。

2.要针对不同统计内容和统计对象采取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丰富了统计调查内容,对于这种情况,统计调查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要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其中对照比较法、综合评价法以及抽样调查法因其各自的优势正在被广泛应用。多种统计调查方法要结合运用。从目前的使用趋势中看出,抽样调查法正逐步取代全面调查法成为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行各业中起重要作用。但是,没有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是完美的,都不可能适用于任何情况,每种调查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所以,应当对各种统计调查方法取长补短进行综合运用,在统计调查工作中要综合运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才更有利与完成实际工作中的统计调查。

五、结语

总之,综合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才能提升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的效率,得到更准确的数据、更丰富的资料、更全面的信息,才能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推动地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霞.统计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09):81.

[2]巴行金.对统计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6,08(04):57.

工资履约情况调查报告统计方法 第5篇

统计上报阶段:各区(市)县、市总工会各产业工委(会)要对本地区、本系统调查评估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建立所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信息台账,填写《区(市)县、产业工委(会)企业工资集体协议履约情况调查汇总表》,于10月15日前报市总工会民主管理部。

评估分析阶段:各区(市)县、市总各产业工委(会)要根据本地区、本系统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填写《区(市)县、产业工委(会)企业工资集体协议履约情况调查报告表》,形成评估分析报告,于10月23日前报市总工会民主管理部。

此次调查区分企业基本信息,企业管理人员、工会主席、职工问卷调查4部分。企业1名高层管理人员为企业基本信息、企业管理人员问卷调查样本。企业工会主席为工会主席问卷调查的样本。企业职工问卷调查样本按照随机等距抽样原则选取,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选取相应样本数目进行问卷调查。职工人数100人(含)以下的企业选取5名职工,职工人数100人以上的企业选取10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

各调查企业职工样本的抽选,按以下步骤进行:

1.向调查单位索取全部职工(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名册并依次编号。

2.计算抽选距离,计算公式为:

K=N÷M

式中:K为抽选距离

N为全单位职工人数

M为在该单位需要调查的样本数

3.在职工名册中选取任意一名职工为第1个样本,并以此为起点,往下数第K名职工即为第2个样本;以第2个样本为起点,再往下数第K名职工即为第3个样本,依次类推,直至抽选出全部的调查样本。

例如:某个单位有职工(N)400人,已依次编码为第001号至400号,需要抽选的样本(M)为10人,先按上述公式计算出抽选距离(K)为40。如果我们随机选择第020号职工为抽样起点,则第020个职工为第一个被抽中的人,用这个职工的编号加上抽选距离(K)40,即得60,则第二个被抽中的职工编号为第060号,以此类推。当抽到名册尾部时需要循环至名册的起始位置继续抽选,直至将所需的10名被调查者全部抽出。

当计算出的抽选距离出现小数时,其小数位按4舍5入取整。

(八)调查评估报告的内容要求

各区(市)县、市总工会各产业工委(会)根据本地区、本系统调查情况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要以调查结果为依据,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所属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的基本情况,推进本地区、本系统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打算;

2.所属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签订工资集体协议,协议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对于本级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及完成时限,对于需上级解决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3.所属企业是否存在因工资集体协议不能履约或履约不好等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可能,各区(市)县、市总工会各产业工委(会)采取那些方法和措施进行规避;

4.本地区、本系统那些行业经济下行的压力明显及其原因;

问卷调查的统计方法 第6篇

⒋编制科学、合理的非公有制经济调查统计指标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的复杂性,要结合的实际情况,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的需要,在设置指标时要体现“精炼、明了、实用”的原则,该细化的一定要细化,不该要的就不要设置。要注重反映经营水平、质量和效益方面的指标,避免不该要的指标一大堆,增加被调查对象的负担和厌烦性,从而保证调查的数据真实、准确。

⒌合理按排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的特殊性,在调查时间上要合理掌握,统筹兼顾,要根据各行业的经营特点,做到调查时间和行业经营特点相结合。如果不择时间盲目进行调查就会出现数据大起大落的现象。因此每年应在经营淡季和经营旺季分别进行调查,以保证数据的合法性。

问卷调查的统计方法 第7篇

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统计调查制度和调查方法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统计调查制度和调查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统计工作的需要。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近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搞好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工作,全面、真实、合法地反映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情况,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本人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组成:

⒈以个体经济为主,经营规模小且分散。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受各方条件的影响,结构组成主要是以个体经营为主,从业人员少,一般为人,且经营规模小,经营地点分散。近几年来加大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为了减轻和职工负担,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增加职工收入,精简机构,减少供养人员,对工交商建企业进行改制,一些富余人员被分流。一部分人转为从事土地承包,另一部分人则从事个体经营承包。由于受地理条件和环境的影响,第三产业起步晚,发展较慢。由于资金投入有限,非公有制经济主要以个体经济为主,经营规模小,经营地点分散。

⒉经营项目少。

由于基础设施差,特别是城镇建设发展较为缓慢,加上布局不合理,一定程度阻碍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投入了一定资金进行小城镇建设,改善了环境面貌,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由于资金困难,步伐缓慢,不能满足经营者的需要,造成了非公有制经济经营项目少的局面。目前非公制经济经营项目主要以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为主,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⒊人员组成复杂。

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租赁承包、责任承包、国有民营多种承包形式。因此国有职工的身份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人员组成较为复杂。一部分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人员向交纳管理费和五大保险,仍保留着职工身份;一部分人员则全部脱离了与的劳动关系,成为个体经营者;而另一部分人则是外来流动人员,无户口和劳动人事关系。

二、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存在的问题

⒈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体制改革不相适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不适应,调查方法落后,制度不完善,这个问题越往越突出。普遍存在着调查方法简单、落后、指标设置不科学,因而造成调查数据不全面、可信度低,不能全面、真实、准确反映非公有制经济的生产经营情况。

⒉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对象概念和调查范围模糊,认识不清。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打破了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目前××普遍实行“两费自理”,土地租赁承包,“两权放开”,农机具作价归户、牲畜作价归户。造成有的数据统计在国有经济,有的数据统计在非公有制经济。例如在统计年底从业人员人数时,农机具作价归户、牲畜作价归户的人员人数统计在国有职工人数中,其生产经营按国有经济统计,但统计运输业人员人数时,人数统计在个体劳动者人数中,其生产经营按个体运输业统计,其实这部分人向交纳管理费和五大保险,仍与保持劳动关系,是的正式职工,只不过是车辆全部是个人出资购买。有的存在着车辆落户在,人不属于,结果两个单位都不统计,存在着漏报现象。

⒊统计调查力量薄弱。

由于种种原因,统计力量始终薄弱。目前一般只设一名综合统计,什么专业都在干,什么报表都填,综合统计成了“万金油”。一方面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报表,一方面要完成各种各样的调查任务。特别是一旦遇到大型普查任务或调查任务更是雪上加霜,疲备不堪。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和不断扩大,其调查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调查对象户散、点多、复杂,但统计力量不增加,工作是辛辛苦苦干了,其数据令人难以置信。

⒋统计执法难。

虽然《统计法》已颁布好多年,但由于宣传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人对统计

法的法律意识淡薄,加上被调查对象由于利益驱动从而造成数据虚报和瞒报。使统计人员在调查时已经察觉到被调查对象在有意识虚报或瞒报的统计违法行为但无可奈何。而又无专职统计执法机构,因此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对统计违法行为无法执行,从而造成统计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

三、开展非公有制经济调查采取的方法

⒈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制度

随着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第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因此现行的统计调查方法已不能适应统计调查的需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已势在必行。根据的实际情况,建立对非公有制经济抽样调查方法,是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重点,是获取完整、准确统计资料的基础。做法是:分行业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名录库,编制抽样框,排除人为因素,按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从而以样本推断总体,做到调查数据准确、合法。

⒉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统计收支调查台账制度

针对非公有制经济行业的特殊性和多样性,根据不同的生产周期和环节,建立健全非公制经济收支情况调查台账登记,可以减轻统计人员收集、整理、填报年报的工作量,又可以准确地掌握非公制经济的收入水平,使非公制经济统计调查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数出有据。

⒊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登记制度

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的复杂性,要协调与工商、税务部门的关系,统计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工商、税务部门登记方面的具体情况,借以实现登记信息共享,从而建立统计登记制度,解决被调查对象不重、不漏的现象。

⒋编制科学、合理的非公有制经济调查统计指标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的复杂性,要结合的实际情况,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的需要,在设置指标时要体现“精炼、明了、实用”的原则,该细化的一定要细化,不该要的就不要设置。要注重反映经营水平、质量和效益方面的指标,避免不该要的指标一大堆,增加被调查对象的负担和厌烦性,从而保证调查的数据真实、准确。

⒌合理按排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的特殊性,在调查时间上要合理掌握,统筹兼顾,要根据各行业的经营特点,做到调查时间和行业经营特点相结合。如果不择时间盲目进行调查就会出现数据大起大落的现象。因此每年应在经营淡季和经营旺季分别进行调查,以保证数据的合法性。

⒍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对象。

由于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二、三产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对象主要是以个体、私营经济。一部分人向交纳管理费和五大保险,保留着职工的身分,但从事的是个体、私营经济。因此要明确统计调查对象,保证数据的不重、不漏。对保留职工身份,从事第一产业个体、私营经济的(农机具作价归户、牲畜作价归户),在统计时按国有经济进行统计,其生产经营按国有经济进行统计,从事第二、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个体工业和其他服务业、运输业)则全部按个体进行统计。

⒎加强的统计调查力量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年年上升,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调查任务越来越多,调查的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统计力量依然薄弱,综合统计既要完成本职工作,又要应付其他任务,已是满负荷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统计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议成立经济调查队,人员由人以上组成,既能满足平时统计工作的需要,又能满足大型普查的需要。

⒏加大《统计法》执法力度

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执法难的问题,统计部门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提高被调查户的统计法律意识,争取被调查户的积极配合,对拒不配合非公有制经济调查的调查户和统计违法行为按《统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以起到威慑作用,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进行。

浅谈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 第8篇

相对于整个统计工作来讲, 统计调查属于搜集统计基础资料阶段;如果采用的方式不当, 不仅使统计不能很好地反映客观事实, 而且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导致决策层做出错误决策, 给国家造成不应有或不利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这种变化, 统计部门对统计制度、方法及手段等进行了不少改革。

传统的企业统计加工整理是将采集的信息分门别类地设置统计台帐并加以汇总, 其工作过程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新经济环境下, 现代信息技术给统计整理手段带来巨大的变革, 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 实现统计信息加工整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在高频率、快节奏、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 统计要想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其信息的需求, 除了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统计调查外, 还必须进行快速、科学、有效的统计加工和整理。因此, 我们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加工整理相结合, 建立企业数据库系统, 以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基本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

现行统计调查体系是基于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 辅之以重点调查, 科学推算和有限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本文着重从现行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入手, 对改革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作一些探讨。

一、现行统计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

1) 我国原有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是按照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和分级管理的要求建立起来的, 由上而下层层下达、自下而上层层汇报的统计报表制度。这种统计调查体系反映现实的准确性不够, 目前, 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 加上市场经济表现出来的种种特点, 使得现行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对这种日益发展、复杂多样的调查对象把握的程度不够。

2) 统计调查的结果受行政干扰大, 统计指标基本反映企业的规模、经营成果, 而最终反映企业、部门或地方行政领导的政绩, 因此它容易受到来自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行政干预。也有的统计数据跟着计划跑, 缺乏科学性。

3) 统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一是学历不高的多, 缺乏统计专业知识;二是兼职的多, 不能全身心的搞好统计调查工作;三是虽有学历, 但所学的知识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方法制度, 由于全面报表主要技能是在熟悉报表的基础上加减乘除, 为此, 专业知识退化的多。统计业务骨干培训、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外语强化培训力度不够, 而且很多培训流于形式, 致使统计人员素质不高, 很难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

二、统计调查工作的改革措施

1) 大力普及、广泛应用抽样调查技术。随着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逐步深入, 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现已居于主体地位, 这主要因为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所占比重已经很大, 且呈上升趋势。在我国, 国家统计调查制度中所含的统计指标, 其中依靠抽样方法取得资料的已经达到1/2以上, 在人口、社会、交通、商业等领域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并在统计设计、数据处理和质量检验中得到有效运用。

2) 做好统计法的宣传教育。不能说采取了抽样调查后完全排除了统计数据上的各种人为干扰, 为了某种需要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影响数据的因素, 因此要继续加强法制宣传, 提高全民的统计法制意识, 使各级领导自觉学法、懂法、守法, 调查人员尽心尽责确保样本资料不走样, 使被调查者如实申报各种统计资料。

3) 根据统计队伍的实际情况,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大力开展统计业务骨干培训、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强化外语培训;二是要稳定统计岗位, 尽可能地设置和配备专职人员或专职部门;三是要建立制度来规范统计人员的岗位职责, 增强统计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四是要建立统计报表质量监督制度, 以制度的形式保证数据质量;五是要加强既懂统计专业技术知识和业务, 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努力提高他们对统计数据的加工、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努力提高统计效率和质量。

三、总结

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是整个统计工作改革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是各级统计部门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 正在迎接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 同时各种制度、法规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探索、改革, 这样的历史机遇同时也给我国的统计工作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统计部门正在沿着“十二五”统计改革和发展规划, 不断的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 奋力推进。调查方法改革的思考要在全国统计改革的大背景下, 稳步推进。

摘要: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最基本环节, 统计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调查的质量。房价、收入、失业率、国家和地方GDP公众对中国统计数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企业乃至国家公布的各种各种统计数据让公众眼花缭乱, 统计局数据、专业部门数据、地方数据并存, 一些数据甚至“打架”, 这样对企业、政府的公信度带来极大的挑战。我国原有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已明显无法适应目前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式。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统计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 并试着提出改革措施, 使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

关键词: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统计队伍

参考文献

[1]魏大新, 高岩, 乔岩.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咨询.2010.

[2]陈云晖.试论现行统计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径[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3]夏绘秦.现行统计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3.

[4]董逢谷, 陈惠琴, 胡清友.企业统计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5]柳杰民等.市场经济下企业统计改革的探讨[J].南京经济学院院报, 2003.

[6]张彦伟.企业内部两种统计行为的探析[J].南京经济学院院报, 1998.

[7]王艳明, 杨海山.企业统计理论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8]苏永明, 崔瑛.我国企业统计走出低谷的必由之路[J].统计研究, 2002.

问卷调查的统计方法 第9篇

【关键词】粮食;调查统计;多种调查方法;综合应用

粮食产量统计的基本任务为: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调查统计方法,获得尽可能的接近实际上粮食产量的值,并由此对调查统计的数据对年成进行详细研究,为我国了解今年年景怎样,好就此调节城乡居民的生活以及制定来年粮食的生产指标提供依据。因此,我们要对粮食调查统计运用多种的调查方法就要先知道在粮食调查统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粮食调查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调查方法单一

对粮食产量调查统计的方法过于单一,对调查统计工作的进行有一定的影响。在过去我们对粮食产量调查统计,通常都是运用经验估产的方法进而得到粮食产量的数据,基本都是以该方法为主少采用其它方法。到了现在又着重对村和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进行调查统计,不可以用其他方法。这样的过于呆板的做法,不单单是对调查统计工作进行有影响,还对得出粮食产量数据造成困扰。

2.调查人员素质低

对进行调查统计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对完成调查统计任务有一定的困难。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镇的调查统计办公室已经是有名无实了,再加上调查统计的工作人员兼职做的人增加,对调查统计的方法都不太熟悉。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由上一级调查统计部门所组织的专业知识讲座班,这些人员就不可能得到参加,这样也就导致了这些人没有办法体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不能很好的掌握好行之有效的调查统计方法,进而影响他们完成调查统计任务。

3.政策规定调查提法不妥

政策硬性推广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但是实际上有一些地方往往根本就不具备有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还要强调一律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粮食产量进行调查统计。众所周知的是,不论是谁在进行抽样调查的时候都必定需要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当在实际上条件不达标的情形下,如果硬是要求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效果会非常的不理想,这样就会导致工作人员的情绪消极畏难,上级拨款多一点,工作人员就多做一点,要是上级连款都不拨,工作人员就会索性连抽样调查都不会去进行,这样就使他们盗用虚假的数据来应付上级部门。从形式上来分析,虽说各种各样的调查统计数据都有,这实际上是根据国家计划规定的粮食产量进行推算出来的,有些领导人就是这多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但是由于现实中没有办法解决下级的实际困难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认可了。

对此,我们要重视这些问题,不能再继续这样含糊下去。在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中,由于粮食产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调查统计的难度也是随之增加,我们就更要学会各种调查统计的方法以便能很好的因地制宜,灵活巧妙的运用调查方法。

二、各种调查方法的综合应用

1.不具备条件的地方,用经验估产法进行测产

在条件不具备的区域,我们可以运用经验估产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而经验估产法它又可以分为逐户登记法以及田间目测法。逐户登记法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在实行按户经营而运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工作人员在进行调查统计的时候,进入到农户家了实际考察,向他们咨询粮食的产量多少,因为这都是他们自己经营所得,就会对此非常熟悉,再由他们说出来的量就会相对的准确。由于逐户登记法的工作量非常的大,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住户不多的地方。而对于田间目测法,则需要工作人员要到田间,根据实际情况,凭借经验来判断粮食产量的多少。这是一种在种植户长期实践所总结出来的一种相对方便有效的测产的方法,这对工作人员只要做到实事求是,得到调查统计数据就会接近真实值。

2.具备条件的地方,用抽样调查或查穗数粒法进行测产

在条件具备的区域,我们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或者是查穗数粒法进行调查统计。对于抽样调查法,我们可以通过相对不多的人力及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由推算获得实际上的大体产量。在条件具备的地方,要大力的推广、广泛的运用,因为这是改革调查统计法的必经之路。而对于查穗数粒法,则是由工作人员对农作物的粒数、粒重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得出每个因素的实际量,再进行总的结合得出粮食产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简单、计算容易、有道理、所得的数据很是接近,应当着重推广运用。

3.县市统计局,用重点调查方法对乡镇上报的测产数字进行验证

要求县以上的调查统计局对下面的乡镇所提交的产量运用重点调查法进行验证。县以上的调查统计局通过运用重点调查法获得粮食产量的数据之后,再用年景分析法对实际产量的准确度进行校对。而年景分析法是指把年景分为丰年、平年、欠年这三种。当县以上的调查统计局由重点调查法知道今年应该是丰年、平年、欠年这三种的某一种,而乡镇提交的产量数据显示跟重点调查法的相差甚远,就说明其是不正确的,反之正确。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粮食产量的调查统计是一项要求严谨、细心的调查统计工作。要想做好这样的工作就要我们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并要懂得改进克服,还要得学会各种调查条件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实际的调查统计的工作中要对工作人员灵活安排,不能强调非要运用某一种调查统计的方法,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巧妙的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才是好的。此外也要对调查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关知识要有所提高,要懂得根据相关的知识对实际调查统计进行科学有效的方法,这也就要求对工作人员要加强培训教育。还有的就是要加强科学研究,完善、改进、发现粮食产量的调查统计方法,这就需要我国对此加以重视。我们只有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调查统计方法对粮食产量调查统计,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为我国来年粮食产量计划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抽样调查在我国粮食统计调查中的应用[J].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9,04:47-50.

问卷调查的统计方法 第10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调查作为各信息的来源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统计调查活动中来。本文从统计调查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统计调查和其它调查的区别解释统计调查,并正确区分统计调查与非统计调查、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其特征和产生的原因,这些问题是参与和搞好统计调查、提高统计调查质量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统计调查;误差;统计调查质量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不仅要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而且调查对象是由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特征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总体,同时构成总体的个体数要足够地多,除此之外,还要求调查的个体单位数也要足够地多。统计调查对构成总体的许多独立个体的调查不是目的,综合与提炼许多独立个体信息资料才是统计调查的真正目的。因此,统计调查所获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取决于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准确。而统计个体之所以有可能提供不真实、不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是因为统计个体担心一旦提供了个体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料可能会为自己、他人或相关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过,从统计调查的真实目的来看,统计个体的信息资料根本不是统计调查所关注的信息资料,个人信息资料只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出现,仅起到显现总体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的作用―――从对个体信息资料进行深入的加工、综合中提炼出总体的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主体是统计信息,统计信息的获取建立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之上。统计调查搜集到的个体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质量。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种类的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质量的差异。

统计调查按是否对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进行调查,可以划分为全面统计调查与非全面统计调查两类。

全面统计调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进行的调查,即要搜集总体中所有个体的个体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再按对总体中个体信息资料收集方式的不同,全面统计调查又可以划分为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两种。普查通常通过调查员借助普查表直接向个体搜集其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非全面统计调查指仅从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中选取部分个体进行的调查。非全面调查又因从全部个体中所选部分个体的方式不同,分为抽样调查和非抽样调查。所谓抽样调查指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按照随机性原则选取部分个体的调查。同时,抽样调查又根据随机性原则在具体使用上的差异可以将抽样调查划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以及多阶段随机抽样等。另一方面,若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单位中没有遵循随机性原则而选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则这样的统计调查称之为非抽样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非抽样调查主要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滚雪球调查等。

因此,无论在抽样调查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抽样调查的实际应用中,抽样调查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特征

1、统计调查误差的概念。通常人们把由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并综合得到的总体规律性与总体实际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这种统计误差反映在统计调查指标上,就是由调查个体所得总体指标数值与总体实际指标数值之间的差别。

2、登记性统计调查误差、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统计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登记性统计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大类。所谓登记性误差就是指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主观原因而导致调查所得总体指标与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异。

登记性统计误差具有如下两大基本特征:一是登记性统计误差从理论上而言是可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在实际统计调查中,登记性统计误差又不可避免。二是登记性统计误差一旦产生,误差的大小又不可以计量。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被调查者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而且调查者能准确记录与整理分析这些个体信息资料,就可以避免登记性统计误差的产生。事实上,统计总体中的个体可能会基于各种考虑或顾虑不愿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根源在于被调查者可能根本不理解统计调查的真实目的,或者把统计调查混同于非统计调查。在我国当前国民参与统计调查意识比较薄弱、基本统计常识比较缺乏以及保护统计个体信息资料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现实条件下,要避免这种登记性误差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者,即使调查总体中的个体主观想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但是由于被调查的个体缺少必要的数据记录,或没有相关数据,或个人信息资料记忆有误也可能无法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资料。如在我国农村居民年收支情况的调查中,有些农村居民不是不想告诉你某年收支的准确数据,而是有些农村居民从来就没有对自己的年收支核算过,也没有详细的收支记录。

另一方面,即使被调查的个体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也可能因调查者数据记录不熟练、责任心不强造成记录错误,或者发生数据丢失以及分析、整理个体信息资料有误等,也会产生登记性统计误差。

最后,不论何种原因一旦导致了登记性误差的产生,登记性统计误差的大小是无法准确计量的。这是因为被调查者提供的个体信息资料中不真实、不准确的程度有多大、调查记录中有多少差错、个体信息资料整理、分析中又有多大差错等,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均是不可测度的。

综上所述,由于统计调查区别于非统计调查的特征之一就是要对构成总体的个体进行独立地调查,因此不管是全面统计调查还是非全面统计调查、不管是抽样调查还是非抽样调查都会产生登记性统计调查误差。

3、代表性统计误差、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所谓代表性统计误差指仅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且仅仅根据这部分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综合提炼出关于这部分个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如部分个体的均值),并据此对总体实际均值做出判断所产生的一种差异。

代表性统计误差可以根据它是来自抽样调查还是非抽样调查区分为抽样误差(也称随机误差)和系统性误差两类。由抽样调查所产生的代表性误差称之为抽样误差,由非抽样调查所产生的代表性误差称为系统性统计误差。

抽样误差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从理论上来说抽样误差无法避免,但是,在实际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不仅可以采取一定手段加以防范和控制而且其大小也可以计算。一方面,代表性误差产生的根源在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的普遍规律性不可能由其中的部分个体完全显现,否则,它就违背了部分与整体的基本哲学关系。另一方面,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选取部分个体时,尽管确保了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被选中的可能性,使得所选中的部分个体的构成与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构成趋于一致,由此保证了选中的部分个体的数量特征能反映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数量特征。然而,总体中的某个个体能否最终被选中又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从而使得所选中的部分个体数量特征又不能完全反映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数量特征。由此表明,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数理统计关于抽样的原理已经表明: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构成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先做适当的编排或分组,然后再遵循随机性原则抽选个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抽样误差的大小。即在样本容量一定的前提下,对同一现象总体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其抽样误差是有显着差异的。另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变重复抽样为不重复抽样也可以适当减小抽样误差。系统性代表误差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从理论上来说系统性代表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系统性代表误差一旦产生其大小又是不可计量的。系统性代表误差产生的根源在于:在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选取部分个体时没有遵循随机性原则,而是主观地、或部分主观地从总体中选取个体作为调查单位。

因此,人们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如果能有意识地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自觉地遵循随机性原则抽选部分个体,就可以避免系统性误差的产生。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各个阶层及个人对信息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统计调查作为各种信息的根本来源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统计调查活动中来。通过分析不同调查现象总体的具体特征,根据统计调查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方法,分析各种统计调查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手段防范某些统计调查误差的产生,从而实现在调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

上一篇:课后反思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下一篇:《一朵小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