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行动范文

2024-07-24

维和行动范文(精选7篇)

维和行动 第1篇

生为维和警,死亦为鬼雄 维和心得体会 青山有幸埋忠骨,战友心痛何以堪?八位维和英烈回到祖国怀抱那天,泪水涟涟的不只是我们所有心连着心的战友们,就连苍天都在为之哀伤与哭泣。事实上,自从得知海地发生特大地震、八位维和英雄被埋在联海团总部以来,我的心就一直悬着、提着、担忧着…… 海地,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从建国以来就一直没安宁过。长期战乱、侵略殖民、自然灾害、匪患猖獗,早已把这个原本风光旖旎的国家变得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然而,就是这个国度,是注定要令我梦萦魂牵的。去年的六月份我刚刚从海地维和回来,那已经是我第二次出征海地了。我们每一名维和队员,都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与报国之志,希望能给海地人民――这个苦难的民族带去和平与安宁。维和的日日夜夜里,我们一起训练,一起外去执勤,一起定点驻守,一起武装清剿,与友邻维和部队和友邻防暴队一起联合行动……那里的大街小巷,那里的角角落落,都曾留下过我们坚毅的身影与足迹。在那里,我们和纯朴豪放热情而又身陷水深火热的海地人民结下了深情厚意;在那里,我们并肩战斗,一同经受血与火的洗礼,结下了战友间的深厚情意;在那里,我们与友邻维和力量为了同一个目标勇往直前,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采与和平使者的美好形象…… 我们本来听说第八批维和结束之后,随着联海团的撤出海地,中国防暴队也将圆满完成在海地的维和使命。

“维和部队”在行动 第2篇

我蹑手蹑脚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为了及时了解情况,我还不忘把房门打开,时不时观察一下“战况”。果然不出我所料,还不到五分钟,就听见他们两个又开始唇枪舌剑地吵起来了!唉,战争何时了?我得想个办法才行。

“对,给他们讲讲笑话!”我不假思索地从书包里掏出笑话书,大声地读了出来。我还把门大大敞开,读得抑扬顿挫,想让爸爸妈妈也能听见。

不料,这个方法毫无效果,爸爸妈妈反倒朝我撒起气来:“都六年级了,不好好学习,还有心思讲笑话呢!”冤枉啊,天大的冤枉啊!我的一片好心竟落得如此下场,我想了一下,觉得还是方法不对。

于是我又冥思苦想起来。我环视了一下四周,目光忽然停留在录音机上,我心想:要是把他们吵架的内容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的话,他们一定会觉得非常搞笑的。于是我找到一盘空白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录下了他们的吵架声,然后放一段流行音乐,等到高潮的时候,换上这盘记录他们唇枪舌剑的磁带。嘿嘿!大功告成!

我小心翼翼地把门打开一条缝,看着爸爸妈妈的变化。嘿!这招还真灵验,只见妈妈听到以后,脸上的怒容顿时云开雾散,嘴角泛起了一丝笑意;原来充满怒气的眼睛一下子也变得温和了许多,好像明知道是儿子的恶作剧,却不想去揭穿。接着,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回过头来,相互对视了一下,在两人目光接触的一刹那,爸爸妈妈同时“扑哧”一声笑了。我的“维和妙计”成功啦!

我拿出磁带,从房间走了出来,在他们面前晃来晃去,还打趣道:“要是不想让我把它寄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去的话,就不要吵了。”“好小子,翅膀长硬了啊,学会对付老爸老妈了!”在一阵欢笑声中,我们家又恢复了以前的和谐。

(指导教师:季萍)

教师点评

维和行动 第3篇

刚果(金)全称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地处非洲中西部,面积约23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 920万人。1961年2月20日同我国建交,自1972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以来,两国领导人互访不断。刚果(金)现任总统约瑟夫·卡比拉和他的父亲、2001年1月遇刺身亡的前任总统洛朗·卡比拉,都曾先后留学中国,分别在南京某军事院校和国防大学进修,父子两任总统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1998年8月,刚果(金)与乌干达、卢旺达的一场武装冲突,不仅打破了社会的安定,而且迅速演化为多个国家参与的地区性战争,致使数十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交战各方先后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签署了和平协议和停火协议,推动了该地区的和平进程。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常任理事国的中国,为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联合国的维和事务,在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事务中发挥应有作用,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军组建了一支维和待命部队。一旦赋予维和任务,可以随时出发。

2002年8月20日,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格诺先生来到中国军营,实地考察了维和待命部队——总参某工程兵旅的训练成果、工程装备、营区设施和官兵素质。在演示现场中,全旅官兵进行了机械推、挖、装、平、压和探、排、扫雷表演。推土机手坐在高高的驾驶室里,在眼睛看不到地上砖头的情况下,按照指挥员的指令,凭着过硬的技术,推砖自如——一块,两块……,分毫不差。见此情景,格诺禁不住站起身激动地鼓掌。他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中国军人的优秀素质、精良的装备以及过硬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合国希望和中国军队之间有更多的合作。” 英国惠特利将军、联合国维和部斯达特中校也相继到这个工程兵旅进行考察,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2年12月6日,联合国通过外交途径,正式函告我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要求中国派遣一个工兵连和一所二级医院参加联合国驻刚果(金)特派团第三阶段部署。

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机制及人员构成

联合国早在1994年就建立了待命安排机制。参加待命安排的部队平时在本国待命,一旦有维和任务,即在规定时间内(30~90天)抵达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目前,有73个国家参加了待命安排机制。其中23个国家加入第一级待命安排机制, 12个国家加入第二级,38个国家加入第三级。2002年2月,中国外交部正式通告联合国,同意加入第一级维和待命机制。2002年10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参加联合国维和待命分队组建方案。可以在联合国需要时派遣一个工兵营(525人),一个医疗分队(35人)和两个运输连(各80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参加维和行动执勤的人员主要由3部分构成:一是装备轻武器用于自卫的维和部队,一般以营为单位;二是不带任何武器的军事观察员;三是工兵、医疗、运输等后勤分队。维和部队和军事观察员亦是其本国军队的成员,受派遣国军事法规、条令、条例的约束,在维和行动中受联合国的指挥。

集结待命 整装待发

2002年12月9日,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组建工作拉开序幕。总参某工程兵旅作为我国惟一一支维和待命工兵部队,担负起了组建这支维和部队的任务。这支部队是创建于1948年的“老牌工兵”,先后在平津战役、西北剿匪、抗美援朝中立下过赫赫战功,和平建设时期又转战南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留下了一串串不可磨灭的足迹。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把这支部队锤炼得钢铁般坚强。

在国家外交部、财政部、公安部、铁道部、海关总署、民航总局和解放军总部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从接到命令到集结完毕,全连175名官兵仅用两天时间就全部到位;60余台(部)大型机械装备,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7类2 300余种近40个集装箱的物资器材仅用7天时间就准备就序。

这支维和连队设有1个指挥组,下设3个分队:道桥分队、建筑分队和支援分队。主要担负工程保障、居住区和作业区探雷排障、武器销毁、修建机场和道路以及修建和维护联合国公共设施等任务。

为了更好地完成维和任务,全连官兵进行了3个月的封闭集训。集训内容除了正常的一日生活制度以外,主要有政治教育、战术、排雷、军事地形学、体能、急救知识和如何应付突发事件等,另外维和工兵连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应急机动、野战抢修和环境适应等一系列强化训练。同时根据行动的特殊性还安排了一些强化性的学习科目,如外语、《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和刚果(金)的历史、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等。

维和工兵连针对任务区的地理环境和肩负的任务,围绕提高“五种能力”做好准备工作。

生存能力:人均9平方米制式活动板房、先进的国产空调和净水设备、必备的医疗器材和药品、新型野战炊事车以及3个月的野战食品,确保官兵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自卫能力:维和官兵配备有手枪、微型冲锋枪、班用机枪和先进的夜视器材,以“预防在先、防御在先”为指导思想,拟制了多种作战方案。

输送能力:制定了海陆空、大中小型飞机的输送方案,具备转场部署的能力。

指挥控制能力:大功率电台保障连队与国内随时联系,先进的指挥车辆提高了连队移动作战的能力,各种通信器材一应俱全,具备了一支“数字化”分队的作战能力。

工程作业能力:先进的国产工程装备器材,具备修复机场、构筑道路、架设桥梁、建设房屋的能力;排除爆炸物器材,能够扫雷和排除任务区内的爆炸物。

奔赴维和前线

2003年4月1日下午,出征官兵在“八一”军旗引导下,背负着人类和平事业的嘱托,飞向遥远的非洲大地。

刚果(金)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种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政治,将给远道而去的中国维和军人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晚穿棉衣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用来形容中国维和部队在刚果(金)驻地的气候状况一点也不夸张。中国军队驻地布卡武位于刚果(金)东部山区,海拔1 500m左右,昼夜温差近40℃。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是骄阳似火、炙热难耐,一会儿是乌云密布、倾盆大雨。那里的阳光紫外线很强,人在太阳下不到两小时皮肤就会被严重灼伤,到了晚上就会红肿疼痛,要不了两三天,皮肤上就会长出小水泡,接下来就变黑、脱皮。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兵连的同志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有的同志还开玩笑说,黑一点没关系,可以更快地融入到当地的群众中去,拥有更好的群众基础。

高原缺氧也是维和官兵遇到的一个难题。布卡武纬度低、海拔高,氧气含量只有北京市的三分之二。由于缺氧,部队刚驻扎布卡武时,部分战士就出现了头晕眼花、胸闷气短,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

食品供应不足是赴刚维和工兵连遇到的另一个突出困难。一是联刚团供给的食品,如米、面、油、肉等不够。二是供应的蔬菜、水果存在严重的腐烂变质现象,有时腐烂的食品近半数。有的同志因吃不上蔬菜而口腔溃疡。刚果(金)由于战乱连连,生活品十分匮乏,维和部队食用的蔬菜、水果大多来自南非。

战乱和冲突对维和官兵以及当地居民构成的威胁最为严重,交火事件时有发生,死伤人数不断增加。

作为和平、文明使者的中国军人,他们的选择和付出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尊重和拥护。在中国维和部队进驻过程中,当地群众自发地在路上夹道欢迎,不少人竖起大拇指用法语高喊“中国人”,还有的用汉语说“你好”,孩子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表达了当地人民对中国军人的由衷敬意。在维和工兵连执行任务过程中,总有一些当地的小伙子义务为他们担任警戒。

中国速度

中国维和军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军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强烈愿望和工作能力。

从4月3日到14日,赴刚维和官兵用短短12天时间,建成了装配式活动板房 48间共1 231平方米,浇注水泥混凝土地430平方米,平整场地3 000平方米,修建水泥净水池1个,安装净水设备1套。基本完成了中国维和部队在布卡武驻地的军营建设工作。

联合国官员来到工兵连的驻地进行视察时,看到前些天还光秃秃的地方现在竟出现了一排排整齐的营房,感到不可思议,称之为“中国速度”。联刚团特别代表莉娜松德女士说:“我一走进营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造了奇迹,中国工兵果然名不虚传。有你们这么一支工兵部队编在联刚团,将会使我们的决策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邻近营地的乌拉圭警卫部队官兵来到中国营区散步时,对一夜崛起的中国营地也感到十分震惊。路过此地的非洲朋友还冲着工兵连官兵喊“OK,西诺瓦!”更有甚者对工兵连官兵顶礼膜拜,认为只有中国工兵才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在这次维和行动中,广大官兵不辱使命,艰苦奋斗,克服天气炎热、疾病流行、环境恶劣等困难,先后完成土方作业量52 500立方米,修筑道路36.5千米,勘察道路400余千米,修建机场1个,修建联刚团维和部队营地5个,平整场地34 340平方米,清运大型机械残骸400余吨,安全销毁武器4批,为刚果(金)的和平与重建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异国土地上展示了中国军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光辉形象。

时刻准备为世界和平再次出征

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动因分析 第4篇

关键词:中国维和,维和历史,维和动因

一、中国维和的历史

1971年中国终于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标志着中国政府重新登上了国际的舞台, 但是对联合国的运行机制还不是很了解, 加之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影响, 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看法比较片面, 认为这实际上是大国干涉小国内政的工具, 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在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政府对于联合国进行的维和行动产生了较大的变化。1982年1月, 中国政府正式缴纳维和行动摊款。1988年,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向联合国秘书长提出了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的请求。

1990年4月, 中国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了多名军事观察员。该年也被认作是历史上中国政府参与到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第一次。1998年, 中国政府建立了在当时亚洲最大的维和民事警察培训中心, 这表明中国在维和民事警察培训方面的工作开始进入了比较快的发展时期。

2000年中国首次派遣民事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向“联合国东帝坟过渡行政当局”派遣民事警察执行任务。在2002年的一月份的时候, 我国已经整理完成了对于联合国维和行为等一系列比较系统的战略的制定, 在行动中的第一级待命安排机制已经制定成功 (一级待命机制主要是对人员和装备的规定, 对于此类设备必须要在90天内安排;那么二级就是必须得在60天内;最后三级就是30天) , 除此之外, 还需要完善后勤的部署, 在行动中, 一定要对医疗和运输等后勤都做到保障, 不能出现不必要的错误。2003年2月, 中国第一次完成在联合国的任务执行, 后来在2004年2月, 中国政府接受了去海地执行的维和任务。

2013年12月, 中国向联合国马里特派团派出155人的工兵分队、170人的警卫分队、70人的医疗分队, 在所有分队中, 只有警卫分队是中国在国际上第一次派遣专门的成建制安全部队进入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当中。2014年, 中国派遣一个700人的维和步兵营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而这700人将会带上成套的用于自身安全保卫的防护装备, 例如头盔、防弹衣、轻武器等等。这次维和任务实现了中国维和部队派兵类型的历史性突破。

二、中国维和的动因分析

(一) 外交战略的转变。在建国初期, 中国在对外交往上大多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区分敌友。这使得当时中国政府不太愿意加入各个国际组织, 排斥国际机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 我国总共参加的政府间重要国际组织的实际数量是当前全球实际平均值的70%左右、美国的四分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中国重新审视了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方面的作用, 对联合国采取了“积极主动、逐步深入”的方针,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巨大进展。

进入21世纪后,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地区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此外, 我国当前面对全球社会的难点以及热点, 并不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去对待, 而是在根本上进行探索和参与。

在党的十八大以后, 中国在外交上变得更加积极有为, 实行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 尽最大努力支持和参与维和行动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越来越开放主动的外交策略, 可以预见, 中国对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贡献也会不断增大。

(二) 安全观念的转变。

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 世界已由彼此孤立发展变成一个“地球村”, 各国政治、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这就使得全球性问题增多, 比如移民及难民问题、国际恐怖主义,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环境恶化、跨国犯罪等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着眼于国内问题也不能单单依靠自身力量, 它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 共同应对。今天, 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因素不仅来源于国内, 许多国外问题也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国家安全。通过参与维和行动, 在海外派驻安全力量, 可以有效地提升国家安全水平。

通过参与联合国在中亚地区的维和行动, 一方面可以有效稳定当地动乱的局势, 促进当地的和平发展, 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 可以加强中国和国际组织的联系, 增强反恐力量。

(三) 保护海外利益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开放程度日益加深, 中国的许多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 海外投资金额不断增加。这就使得维护海外利益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一旦海外利益所在国发生战争就会给我国的海外利益造成严重的威胁。

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向海外派驻我国安全力量非常重要的途径, 可以让我国在相应地区合法保持军事存在, 这对于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中国维和部队没有联合国授权不能擅自行动,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维和部队仍可被用来保护本国侨民。毕竟我国的维和部队终归还是效忠本国, 在关键时刻还是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钟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当然这种方式不一定就不对, 特殊情况下用特殊的方式, 在非洲同意、非洲协助或主导的情况下, 来做这样的事情不是不可想象的。”

(四) 对外军事交往的需要。

中国参与世界维和行动有利于中国军队走出国门, 并同外军进行军事交流, 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军事力量的投送能力, 比如赴刚果维和行动使得我国军队首次实现远距离的跨洋, 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军队的远距离战略的机动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军事人员的个人素质。一般而言, 维和行动所处的任务区域生活条件是非常艰苦的, 自然而然对于维和工作人员的要求普遍较高。

参考文献

[1]韩德江.中国的维和政策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3

[2]刘慧燕.参与联合国维和与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树立[D].外交学院, 2007

[3]杨玲.和谐世界理念主导下的中国维和策略选择[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1, 6

[4]胡仲明.国际维和真人真事[J].机构与行政, 2011, 11

[5]王晓囡.论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意义[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 6

[6]王洪海.试述中国维和警察工作的开创与发展[J].武警学院学报, 2011, 3

[7]梁蓬飞.解读“和平行动挑战论坛”年会五大看点[EB/OL].[2015-07-02].http://www.81.cn/jmywyl/2014-12/16/content_6270515_2.htm.

[8]国防部:中国决定派700人步兵营赴南苏丹维和[EB/OL].[2015-07-02].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4/0925/c1011-25735660.html.

[9]张旗.战略文化变迁与当代中国外交转型[D].山东大学, 2012

[10]伍绍勤.19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研究[D].南开大学, 2012

[11]孔凡河.冷战后中国新安全观论析[D].华东师范大学, 2004

中国维和部队之柬埔寨维和行动 第5篇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使用非武力方式帮助冲突各方维持和平、恢复和平并最终实现和平的一种行动。1948年6月,为监督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战争的停火,联合国建立了停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的第一次维和行动。从那时起,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身影就出没在世界上有战火硝烟的地方,直到现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一直未间断过。1998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传统的维和行动的基本任务可分为两类:一是由非武装军事观察员组成的观察团监督停火、撤军或有关协定的执行;二是派出装备轻型武器用于自卫的维和部队,以确保停火,缓和局势,为解决争端创造条件。

1980年代末以来,联合国维和行动在数量和规模上大大增加。同时,其任务除继续承担传统的监督停火等职责外,还扩展至包括组织和监督选举、维护法律秩序、安置难民、为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创造安全环境、解除各派武装、清除地雷、重建国家等。

联合国维和行动最重要的原则有三项:同意原则,维和行动只有征得有关各方的一致赞同才能实施;中立原则,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宪章》中规定的临时措施,不妨碍有关当事国的权利、要求和立场;非武力原则,维和部队只有在自卫的情况下方可使用武力。维和部队可携带轻武器,但只有武装人员妨碍了维和人员执行任务时,维和部队方可为了自卫最低限度地使用武力。

维和行动由安理会授权实施。《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肩负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安理会负责决定维和行动的规模,明确维和的目标,规定维和的时间框架。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为5个常任理事国,每个国家对任何维和行动的决定都有否决权。

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赶赴柬埔寨

柬埔寨国内派别林立:1975年4月,以波尔布特为首成立了柬埔寨民主党;1978年12月25日,越南侵略柬埔寨,并于次年7月培植了以洪森为总理的红色高棉;在相继的十几年战乱中西哈努克亲王的儿子拉那烈成立了奉辛比克党;曾担任过民族团结政府总理的宋双成立了柬埔寨佛教自由民主党;乔森潘领导的民柬。各党派为争夺实权,使柬埔寨经常处于战乱之中。

1991年10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正式主持签署了《柬埔寨冲突全面政治解决协定》(简称柬埔寨问题的“巴黎协定”)。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向中国前外交部长钱其琛表达了希望中国派部队参加联合国驻柬维持和平行动的意愿。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军事顾问向安理会提交一份报告——邀请中国派一支部队参与联合国驻柬埔寨维持和平行动。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

1992年4月,我国第一批赴柬埔寨维和的官兵满载着对和平的渴望踏上征程。柬埔寨的地形是东、北、西三面环山,中部和南部是湄公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工程兵大队的驻地磅同,就是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省份,也是政府军和红色高棉争夺的要塞地区之一。工程兵大队主要担负柬埔寨的和平与重建,以及联合国驻柬埔寨特别行动机构(简称联柬机构)的行动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任务。1993年初,他们圆满完成了联合国赋予的任务准备归国。同时,第二批赴柬埔寨维和的官兵正整装待发。

1993年2月11日,北京南苑机场。12 时40分,两架红白相间的“铁鹰”呼啸着腾空而起。机上乘客清一色头戴蓝色贝雷帽,身着迷彩服,佩带鲜红的五星红旗徽章。这是我国第二批赴柬维和工程兵大队第一梯队的200多名官兵。

飞机经过老挝,越过泰国,顺利抵达柬埔寨金边波成东机场。炎热的气温使官兵犹如进了火焰山……

在这次国外空运轮换任务中,部队和装备分散在金边、斯昆、磅同和上丁四个地区。按照计划安排,工程兵大队的交接工作在四个地区同时展开,人员急速出动。2月16日,交接人员分成两组,乘直升机和汽车驶向距金边200多公里的磅同营区。营区门口内右侧,一座水泥砖石结构厚约80cm的工事房刚刚竣工。后院还堆垒着两个半地下工事。正在这里组织交接的高军中校告诉战士们:“磅同地区经常枪炮声不断,小规模的战斗经常发生,在战争中要合理利用手中的武器保护自身安全,这些工事也是正当的防范措施……”

四个点的交接工作进行得一丝不苟。 2 000多种、100多万件的装备物资和各项施工任务,均交接得清清楚楚。

2月22日,第二批赴柬埔寨大队最后一批官兵抵达金边。至此,中国军队首次赴柬埔寨轮换宣告结束,开创了我军长距离机动运行的先例。联柬机构、柬埔寨四方和友军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上丁效应”神奇的“中国速度”

联柬机构总部一幢白色的大楼里,官员们心情焦急,愁眉不展。彻夜难眠的工兵处处长贝德利上校两眼红肿,他面对中国第二批赴柬埔寨工程兵大队长马继东,手指在地图上标明的上丁机场位置点了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马继东十分明白这一声沉重的叹息意味着什么:大选临近,柬埔寨局势日趋恶化,联柬部队中日本、保加利亚等国士兵先后在袭击中丧生,法国、波兰等营地不断遭到枪击和炮轰,联柬机构各部门都修筑了防护掩体和工事。为防万一,联柬机构制定了紧急情况撤离方案,而距老挝仅60km的上丁机场,是计划中的重要撤离通道。由上丁省路桥部承担的上丁机场修复任务,时间已逾3个月,任务仅完成了1/3。如果这条通道打不开,一旦形势所逼,联柬部队将危如累卵。贝德利上校正是想把这块硬骨头交给素以打硬仗闻名的中国工兵,但中国工兵任务已很重,他很难开口。

马继东,这位身高1米83的东北大汉,挺了挺胸膛,蒲扇般的大手把胸脯拍得嘭嘭响:“这个任务我们承担,我保证一个月内全面修复上丁机场。”

贝德利疲惫的眼睛陡然豁亮,紧紧拉住马继东的手说:“这正是我所期待的。联柬部队的安危就交给你们中国工兵啦。”随即他话锋一转:“一个月,一个月行吗?”“一个月!就一个月!我以中国军人的名誉担保。”马继东立即带领作战科科长袁春国等,带上侦察器材直奔上丁。

位于柬埔寨东北部的上丁机场,处于高山峻岭和原始森林的环抱之中,距金边400余公里,陆路、水路都不能贯通,长年战乱导致机场损坏失修,飞机跑道、停机坪已不能使用,飞机无法降落起飞。

勘察小分队跋涉在莽莽原始森林,与野兽、毒蛇搏斗,历经7天,对上丁机场及周围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随即,作战科长袁春国、工程师曹秀山、翻译岳松堂率领的小分队展开了修复机场的攻坚战。白天,水泥、沥青表面被烈日炙烤后高达60多度,官兵们忍受着赤日烈焰;夜晚,他们轮番作业,困了就地睡在机场水泥地上。即使在雨天,他们为了抢速度,同样全天候施工,使上丁机场一天天地变了样。

一个月后,贝德利乘坐直升机飞往上丁。飞机盘旋下降,倚靠舷窗的贝德利突然“哇”地一声大叫,机上乘员往下望去,出现眼前的是:标准的飞机跑道,平坦的停机坪,地面上黄白相间的各种标志鲜亮醒目……

贝德利迫不及待地走下飞机,紧紧拥抱着袁春国,反复说:“中国工兵说话算数,有胆有谋,为联柬部队解了燃眉之急。”他随即摘下自己心爱的缀有联合国徽章的蓝色礼帽,端端正正地戴在了袁春国的头上,以古老而崇高的奖励方式向中国工兵表示敬意。当晚,贝德利又亲自开车买来啤酒,和中国工兵一起举杯祝贺。他激动地说:“我一生中第一次醉了。中国工兵的速度太惊人了,我太高兴了。”

上丁机场竣工的消息传到联柬总部,正在开会的桑德森将军连声说:“干得好!干得好!”不同肤色的军官们不约而同地站起来,热烈鼓掌达1分钟之久。

为柬埔寨和平而战

5月4日晚的磅同中国营区。战士们正在唱着连队小秀才们作词作曲的《维和之歌》。突然,从无线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呼叫:“202,202,我是206,正东方向发现红色信号弹,距离约700m,请指示。”话音刚落,从营区东面飞来一团红色火球,在距幻8观察哨仅3m处落地爆炸,紧接着西、北两个方向同时响起枪炮声。随着指挥员的命令,全部人员迅速操起武器,跃出房间,进人分布在营区各方位的掩体、工事,枪弹从头上嗖嗖飞过,炮弹碎片撕裂活动房板发出令人恐怖的声响,火光映红了夜空。

东大门岗楼上哨兵报告:“40名歹徒逼近东大门,已接近铁丝网。”磅同前线指挥所指挥官席晓明果断下令:“1号、 4号工事开始还击,决不让歹徒进人营区。”二中队队长李永良放心不下,冒着密集的炮火增援东大门岗楼。火光中,4号工事里的一个光头皮,上身裸露,下身仅着内裤的身影特别引人注目,他一会儿曲身滚转射击,一会儿又提醒大家沉着应战,他就是刚从金边送食品来的后勤助理丁兆瑞,从此,大家便亲呢地称他 “光头射手”。分队长李立军为了战友安全,守卫在坑道口,被落在近处的炮弹震倒,在大家焦急的呼唤中醒来后,一个鲤鱼翻身跃起,风趣地说:“还在出气。”

也许是应了那句“有备无患”的名言,工程兵大队组织大家在业余时间构筑的防御工事派上了用场,整个自卫反击战,人员无一伤亡,只有停车场的一台机械车辆被击坏,活动房板上留下了数百个弹孔。

一个从未经历过战斗的工兵分队,在面对100多名持有重型武器歹徒长达l 个半小时的攻击下,没有一个贪生怕死,畏缩退却。桑德森将军在视察后感叹地说:“中国工兵是一支作风优良、战斗力强、富有牺牲精神和正义感的精锐之师。”

享受和平的人是幸福的,而创造和平的人却往往难以享受和平。5月21日晚11时许,驻扎在磅湛省斯昆镇的中国营地又遭到炮击,猝然而至的炮弹落在八班的高脚木板房内,维和战士余仕利、陈知国壮烈牺牲,另有l0名战士受伤。

22日,刚下飞机的西哈努克亲王夫人、莫尼克公主听说这个消息十分悲痛,她坚决要去中国营区慰问。考虑到安全问题,大家执意劝阻,她才依依不舍返回皇宫。莫尼克公主动情地说:“柬埔寨的和平来之不易,伟大的中国朋友为实现和平作出了自己的牺牲。”

威廉姆斯老汉服了

圆满完成赴柬埔寨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即将启程回国。部队回撤前,把装备分门别类装进了集装箱。而联合国高级职员、苛刻的威廉姆斯老汉却说:“装得不合格。”

装备助理郑志峰解释,中国工兵第一次参加维和行动,对集装箱标准不太熟悉。威老汉瞪着眼:“标准我给你,但必须返工。”

副大队长张家驰对威老汉说:“请你明天再来,我保证你满意。”

是夜,中国营区灯火通明,彻夜不灭。张家驰组织2个连队连夜按标准装箱。

次日,威老汉一大早就赶到中国营区。在他眼前,15个样板集装箱一字排开,箱体上粘贴的中英文对照清单清晰准确,箱内物资按要求摆放得整齐牢固。威老汉乐了,拿起相机左拍右照,搂着张家驰的肩膀说:“你们中国人工作十分认真,我要把照片送到纽约总部,让有关部门都知道,中国工兵装得非常标准。”

胜利大凯旋

回国前,桑德森中将代表联柬机构,将一枚枚古铜色的联合国勋章授给了为维和行动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官兵。望着队列整齐、精神抖擞的中国工兵,桑德森动情地说:“你们中间的很多人一直工作和生活在危险和困难的地区,你们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要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明白,中国工兵对柬埔寨的和平作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你们的幽默,你们出色的工作,你们坚强的意志,你们精湛的技术,不仅使中国在整个联柬机构中赢得荣誉,也为联柬机构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荣誉。作为联柬机构司令官,我为拥有中国这样一支工兵部队而自豪。”

9月11日,中国工程兵大队离开了柬埔寨,经泰国乌塔保(WAPA0)空军基地,于12日安全顺利回到北京。至此,历时17个月的中国历史上首次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宣告胜利结束。中国军队的史册上,记下了这辉煌而潇洒的一页。

那一座座矗立起的桥梁,那一条条通往和平的道路,像一座座高耸在吴哥原野上的丰碑,将永远镌刻着中国军人的光辉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工兵大队离开柬埔寨前夕,当时的联柬机构主席、加利秘书长的特别代表明石康特意赶到中国营地为他们送行,他说:“我很高兴有机会向你们表示敬意!通过中国工兵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充分地证明了中国工兵是一支十分优秀的工兵队伍。在以后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应首先考虑这支优秀部队的参与。”

中国维和护士(下) 第6篇

驻守在绥德鲁的维和部队里, 有巴基斯坦十五营、快反营下属的两个连和印度的一个警队。这两个国家的人挺有特点, 都爱吃甜食, 且多数人家境贫穷, 保健意识差。因此, 他们的牙齿状况十分糟糕, 理所当然也就成了中国维和医院的“常客”。

作为门诊护士长, 程俊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们打交道。

记得去年一月中旬的一天, 诊室墙壁上的钟表已指向中午11点30分, 牙医孙光依然忙着给一名巴基斯坦士兵做治疗。这时, 在一边排队等候的还有一名巴基斯坦军士和三名印度警察。在国内门诊, 半天看五名病号属正常工作量。而在绥德鲁却不同, 病号是“集群式轰炸”, 一波就是三五个。为了保证口腔治疗的效果, 门诊护士长程俊就会帮忙把病情较轻或者慢性病的患者改约到稍微空闲的日子。那天的情况有所不同, 排队等候的四名患者知道开饭的时间到了, 可又迟迟不肯离去, 那名排队等侯的名为舒嘉的巴基斯坦军士说:“明天要更换营地, 需要离开绥德鲁到一个名叫邦加的城市执行别的任务。”另外一个名叫沙玛的印度警察说:“今天下午和明天有重要警戒任务实在脱不开身, 耽误您们吃饭真感到不好意思。”程俊看着他们渴求的眼神和说话时流露出的对医生的崇敬之情, 着实感受到了他们急切的心情, 心里想得最多的就是尽快把他们的牙病治好。随后, 他一一看了看他们的牙齿, 感到确实需要及时诊治。可医疗队就一名牙科医生, 他自然就成了医生的第一助手。

排队等候的印度警察中, 有个名叫扎度的人, 是复诊病号。当初他来时, 两侧的牙齿都不能咀嚼食物, 这次他先是主动打招呼, 算是感谢上次为他解决了一直以来吃饭就是喝稀粥或菜汤的难题。作为对中国医生的信任和“感谢”, 这回他又带来了两个同事。

轮到第三个患者就诊时, 门诊又来了一个叫阿尔伯特的病号。他是B战区的代理行政长官, 要求给他插个队, 毕竟他是联合国在绥德鲁市的最高长官。程俊心想, 病号应一视同仁, 况且那两名警察排了近一个半小时。如果同意阿尔伯特插队的话, 排队等候的患者会怎么想。同时, 从阿尔伯特的表情和牙齿情况看, 他并不需要马上处置。于是, 便问他下午是否有时间, 他只是说下午要开会。

程俊没别的办法, 只能跟他商量说明情况:第一, 病情并不严重, 不需要太着急。第二, 按照就诊流程, 应按登记顺序进行。这时, 他又看了看两名印度警察的牙齿, 感到病情确实挺严重且必须及时处理。他把情况跟阿尔伯特讲明后, 他表示理解, 便约到了第二天上午9时。随后, 程俊顾不上回生活区就餐, 依旧一丝不苟地给病人治疗……看完病号后, 时间已是下午的1点40分, 肚子早已是“饥肠辘辘, 饥不可堪”。他回到生活区, 一边吃着冷饭, 一边想着刚才五名病号脸上满意的笑容, 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次日上午9时, 阿尔伯特如约来到门诊。程俊护士长热情地招呼说:“昨天没让您插队, 真的很抱歉。”“您做得非常好。”阿尔伯特赞扬他说。等治疗完毕后, 他笑着说:“以前这儿没有这么多口腔病人, 只是因为你们的服务得到了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肯定, 才出现患者排长队的现象。说真话, 我也是听说中国医生的口碑好才来的……”听了长官的话后, 他感到很自豪!因为在这里, 他们所做的一切, 就是代表着祖国的形象, 代表着中国维和部队。

“Chinese is my friend”

众所周知, 非洲有美丽的热带雨林, 有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 有一望无际的大西洋, 有热情友好的黑人, 特别是他们身上那股浓烈而刺鼻的味道让人印象深刻。

记得第一次接诊黑人患者时, 为“防患于未然”, 就诊队员都全副武装, 戴上口罩、帽子、手套, 真是“无菌”操作。当然, 程俊护士长也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可当黑人患者进入诊室时, 令大家无可奈何的是, 戴着口罩竟然无济于事。然而, 患者一直面带微笑陈述自己的病情, 似乎一点也没有发觉医护人员的面部表情和心理感受。由于这是医疗队到任务区后接触的第一位黑人患者, 程俊心里一直担忧, 既怕英语讲不好, 听不懂他的主诉而耽误治疗, 又怕他患有艾滋一类的疾病, 毕竟这里是传染病的高发区, 但他还是带头走到患者的跟前, 听完病人的病情介绍后, 医生很快开出了需要抽血的化验单。

“Follow me, please.”程俊拿着化验单带他走进抽血室, 黑人患者拍着护士长的肩膀并竖起大拇指说:“Chinese is my friend.”他用信任的眼光看着, 好像在说“我不怕, 抽血吧”。他的血管在黝黑的皮肤下不像中国人的血管那样容易辨认, 戴着手套触摸血管又没有手感, 程俊只有靠多年的经验去抽血, 当程俊惴惴不安地将采血针刺入皮肤的一刹那, 没想到患者的皮肤比中国人要厚, 幸好还是一针见血。当看到红色的血液流入试管时, 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黑人患者按压住针眼, 微笑着说:“Very good!”并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谢谢!”

那一刻, 程俊仔细打量了他, 卷卷的短发, 黝黑的皮肤, 有一双弯弯的、长长的睫毛, 虽然嘴唇很厚, 但笑起来, 牙齿很白, 其实他很美, 刹那间一股暖流溢于心间。

看他踏出门口即将离开时, 程俊不由自主地喊住了他。情不自禁地摘下口罩, 脱掉手套, 伸出了右手……这一次的握手是快乐的, 幸福的, 也是真诚的。也是这一次, 程俊护士长体会到友爱会使人快乐!

拉水———一次难得的外出机会

任务区绥德鲁和素有非洲雨都之称的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一样, 每到雨季, 大雨几乎不打招呼地天天光顾。尽管降水丰沛, 但吃水是维和队员最大的问题之一。十几年的战乱和传染病疾病的流行, 这里的地表水都受到污染, 饮用很不安全。在医疗队生活区院子的门口, 有一口被当地居民称为“中国维和井”的铁臂钢筒的自压井, 医疗队员们平时的洗漱和饮水主要靠这口井。吃水时要上下搬动一根铁棍, 利用虹吸原理, 把地下的水吸上来。不过井水有限, 也只能供平时洗脸刷牙和做饭用。洗衣服和洗澡的用水要从营区外边的河里拉回来, 通过化学净化后再使用。到了旱季, 地下水位下降, 井水更是少得可怜, 用水就得要精打细算。在程俊眼里这里的一切看起来似乎和家乡没有区别, 生活安逸, 安全舒适, 工作任务量又不大, 除了每天上班忙碌外, 下了班就无所事事;即使是在医疗区里, 手里没活的时候, 也可以站在屋子外面透过铁丝网看看外边的风景。除了雨说下就下从不打招呼、工作生活的范围较小、不能自由出入营区外, 生活显得是那么平淡而惬意。然而接下来两次外出的经历, 让程俊护士长近距离观察和亲身体验了这里老百姓贫困的生活以及他们与美丽大自然不相称的现实状况。

在任务区他有两次外出的机会, 一次是拉水, 一次是随队填埋垃圾。外出拉水是医疗分队到达任务区在前批队员撤离后的第一次单独外出, 队部比较重视, 要求除班长和司机外再加派一名干部跟随, 于是他自告奋勇地举手要求随车前往。据前批队员和司机讲, 到水站拉水的车队较多, 有时一等就得很长时间, 为了及早完成任务, 他和班长、司机匆匆吃了几口早饭后就开车出发, 这是一辆老旧的专门拉水用的卡车, 8吨重的水罐横在车上, 发动机和离合档位都不好使, 司机费力地操作着, 一边不停地向四周张望, 警惕地望着过往的路人, 一边按着喇叭减速慢行, 时刻防范着飞驰而过的摩托车和随意行走的人群。

路是一条相对平整的柏油路, 中间用宽厚的水泥隔离开, 形成上下两条行车道。这里没有斑马线更没有红绿灯, 人们除了按照与国内相同的行人右走的交通规则外, 不区分人行道和车行道, 一切行人和车辆都混合在一起, 更没有交通警察来疏导交通, 十字路口或岔道口时不时会有飞驰的摩托车和奔跑的小孩出现。

绥德鲁是利比里亚第三大城市, 但是这里满眼的境况多是散乱搭建的窝棚和一条条坑洼不平的小路, 镇中心的几条大街倒是宽敞, 沿路建着密密麻麻的泥草屋, 有的屋子略显宽大且外墙用水泥抹着, 迎街的墙面开出大大的门, 门口摆放着零零散散的物品, 以及门框顶部红色的随意书写的简单的英文单词告诉人们, 这里是商店。偶尔见到几处整洁像样的屋子, 在这个群落里显得格外扎眼, 队员们都尊称它别墅, 其实也就是国内的砖瓦房。“西单路”是中国维和队员对这里最繁华的一条街道的称谓, 说是繁华, 只不过是街道比其他道路整洁宽敞些, 路边的店铺相对集中, 有些像中国郊区的早市。或大或小的铺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物品, 菜铺面铺食品铺、杂货铺饭馆衣服铺混杂在一起。在这里买东西要四处转着找, 本地食品相对便宜, 人们做生意也很简单, 屋子门口摆几个盆, 里面放上香蕉或是瓜果类, 就算是地摊;稍微好一点的就在门口摆上个架子, 把放着物品的盆或塑料桶放在上面, 算是货架;像样的店面也有不少, 都是做杂物的铺面, 如生活杂货铺或是衣物铺等, 算是这里的旺铺;更多的是妇女和小孩头顶着箩筐或盘子, 里边放着烤玉米香蕉之类的食物穿梭在人群中, 等待着顾客来买, 算是这里的流动商贩。

在这个国家里, 你会经常看到头顶着物品的妇女和小孩。她们搬用东西都是用头顶, 不管东西多少, 小到一把镰刀大到几十斤重的物体放在头上顶着就走, 还可以一边顶着东西一边转头和人聊天说话, 动作轻巧稳当, 不用担心物品掉下来。她们的腰板个个笔直, 这里见不到驼背, 听说也没有颈椎病。

卡车小心行驶过那段繁华地段后, 转向了崎岖不平的土路, 车子开始颠簸起来, 不过好在摩托车少了许多, 司机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开始讲述沿途的风景和居民家里的状况。

车又前行了大约5~6分钟的路程, 经过一个小小村落, 再往前面便看到了一座水泥建成的小桥, 司机和班长说拉水的地方到了。可是这里除了一条流动的小溪与小溪在桥底附近囤积而成的一个小水坑之外, 见不到用来抽水的水泵, 何况这里的水……看看这里的情景吧, 小小的不足十平米的水塘周围, 聚集着很多大人和小孩, 刷摩托车的、洗衣服的、在这里玩水的……坑里的水泛着枯黄, 散发出一种怪怪的味道, 水里时不时的漂浮着一只破鞋或烂衣服或是肮脏腐烂的物体, 岸边四周垃圾遍地。他不敢再看下去。这就是队员们生活要用的水?班长看出了他的心事, 用手指了指右侧, “看看那里, 我们用的水要从那里拉。”桥右侧的空地上放着几个巨大的防水油布做成的储水袋, 发电机和水泵在这里不停地工作着。这是一个由巴基斯坦部队看守的水站, 四周用铁丝网围着, 水就是从小桥底下的水坑抽到水站里那几个巨大的储水袋的, 士兵们把明矾加到水袋里, 对水做净化处理, 之后再用另一台水泵抽到拉水的车上。往水车进水口放水管时, 程俊特意看了看抽到车里的水, 经过净化的水确实干净了不少, 变得相对清澈了, 但仍有一股说不出的异味。他按照队部防疫的要求, 往水车里加了来时准备的用于水消毒净化的净水片, 算是对水质的最终处理。这些水拉回去后就是队员们洗衣服、洗澡的生活用水。难怪上批队员一再嘱咐, 刷牙洗脸不要用拉回去的水, 今天的亲眼所见让他彻底明白了。回来的路上, 班长提出, 回去后不要讲拉水见到的情况, 以免影响大家的心情。其实, 不用班长讲, 他也会这么做。这里本是由鲜花和植被构成的美丽如画的国家, 应该是幸福的乐居之地;这里本是有丰富矿床和森林资源的国家, 应该是国富民强的富饶之地;可是今天眼里看到的和心里感受到的, 让他无法释怀。把美好多些留在人们心里, 这也许是他在这里目前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

吃住———维和队员的生活

这里, 有迎风招展的联合国旗, 这里有随处可见的UN标志, 这里有独特的风土人情, 这里有维和医护人员的执着坚守, 这是神圣的使命, 这是无上的光荣, 然而在这荣耀背后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来到非洲这个美丽的国家有一段时间了, 由于没有办好联合国的身份证 (ID卡) , 所以只能呆在生活区里, 更多的时间是在生活区和工作区之间走动, 算起来也就两三分钟的路程, 周围有巴基斯坦的军队在24小时做警卫, 营门有保安在看护, 水泥院墙并不高, 约1.5米左右, 外围又用铁丝网高高地围着, 由于医院只对各国的维和军人与联合国雇员服务, 外人是进不来的, 因此这是一个很安全的营区, 面积不大, 聚集了四五个单位。维和医院和生活区在营区的最西边。

生活区是一个北面开门的封闭式院落, 整个院子由简易的平板房和集装箱组成, 成东西狭长的长方状, 北面和东面高突, 南面西面低洼, 不过院内中间的空地被修理得很是平整, 是大家平时打篮球、网球, 集会时点名和举行仪式的地方。空地正对门口临近宿舍草坪边缘的地方, 树立起两根旗杆, 挂着联合国与中国国旗, 旗杆底部的水泥墩被抹成一个长长的斜面, “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几个字格外鲜艳。程俊每次下班从医院回来走进大门时, 迎面看到高高飘飘的国旗, 心中就会有一丝暖意绕在心头久久不能平息, 这也许是每个在国外的中国人都会有的情感吧。走下斜坡踏过平整的水泥院子, 在东边最左面的第一间屋子, 就是他居住的宿舍。这是一个由五个人组成的小屋子, 里面的蚊帐、衣柜、空调、灭蚊器、衣架、桌子、台灯等生活用品在前几批队员的积累下, 已经一应俱全, 屋子虽小, 但每个人可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生活倒是不会互相影响。门口东边高起的地方修建了一个凉亭 (起名旺亭) , 是平时喝茶聊天的地方。

对于维和队员来说, 用电紧张, 大家可以节约;水质差, 可以多做几次净化和检测。但是他们想吃一些新鲜蔬菜可是难上加难了。由于联合国限额配给的生活给养以肉食为主, 蔬菜非常有限, 可供选择的只有土豆、洋葱、茄子等几种, 然而由于雨季来临, 道路不断中断, 食品运输周期不断延长, 腐烂变质的蔬菜更不在少数。为了减少维和队员的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症状的发生, 医疗队定期为队员配发碳酸钙片、维生素含片等药物。虽然吃药的感觉比不上吃蔬菜那样有滋有味, 但这里毕竟是疟疾、霍乱、艾滋病等传染病高发区, 只有保持免疫力, 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完成好维和任务。

带队的王队长有时候也想办法, 到当地采购一些蔬菜或换一些当地水果。这里的白菜、土豆、西红柿虽是本地种植, 价格却很昂贵, 1公斤白菜要1美元, 相当于人民币6块多。而且医疗分队采购会影响当地物价, 所以改善伙食的机会注定不会大多。为此队员们自发种菜, 开辟出一块菜地, 种菜施肥, 播种适合当地生长的豆角、小白菜、空心菜来改善生活。

在执行维和任务期间, 赶上当地总统换届选举, 邻国科特迪瓦国内动乱, 大批难民涌入, 安全局势动荡加剧, 持枪抢劫、偷盗案件高发等情况, 加上当地环境恶劣, 疟疾、霍乱、艾滋病等疾病流行, 在这样的环境下, 队员们不仅要学会在环境恶劣、局势动荡的情况下生存, 为防止出现意外, 还要尽量减少外出, 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定在狭小的营区内, 每天过着生活区、工作区“两点一线”的生活。

写给女儿的信

这是程俊在维和期间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今天是2011年8月20日, 这里正是雨季, 望着窗外迷蒙的细雨, 高大的棕榈树上孤立无援的小鸟, 爸爸格外的想你和妈妈!不知你的学习情况如何?英语还那么吃力吗!妈妈的腰痛好了吗?在你和妈妈为家庭付出的同时, 爸爸也在默默承受割舍亲情、远离家乡的痛苦, 虽然捍卫世界和平的荣耀的光环照耀着我, 但你和妈妈才是幕后英雄, 我想等你长大了一定会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在任务区的经历让我产生很多感受, 有些特别想和你分享。来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世界这么小, 在这里我们可以近距离与各个国家的人交流, 在国内到处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的城市, 而在这里遍地是低矮的茅草屋, 屋内一贫如洗。在门诊上班的时候, 爸爸经常会看到成群的瘦骨嶙峋的小黑孩, 头上顶着重物驻足在墙外伸着小手向我要食物, 每每看到这情景, 爸爸都非常心痛, 和他们相比, 你是多么幸福啊!看着战乱给人们留下的的伤痕以及物质的匮乏, 为温饱而奔波的人民, 更是让人懂得珍惜和满足现在所拥有的生活。在异国所目睹的一切, 爸爸有太多的话想跟你说, 比如说要深刻领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特别是要学好英语, 要有一颗宽容忍让的心, 要懂得珍惜……我说这些你一定听得不耐烦了, 你的小脑袋肯定装不下这么多感悟。有人说父母胜过好老师, 我们相伴的时间还很长, 爸爸一定把这次非洲之行的收获带回去, 当好你的老师, 校正你的航向, 让你从中收益。”

都说维和苦, 晴天一身汗, 雨天一身泥, 有时给养供应不及时, 还要一天三顿方便面;都说维和累, 每天工作10个多小时, 有时候任务紧急, 还要加班加点, 不分昼夜;都说维和酸, 5个人挤在一间小宿舍, 吃水用水难, 打电话, 上网发邮件都要排队等几天。然而, 对于护士长程俊来说, 这些都算不上什么, 最让他感到歉疚的是对女儿的照顾太少了。

时刻为有一个强大繁荣的祖国而自豪

在任务区, 听到当地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china”, 走在大街上看到最多的是中国制造的生活物资、电器产品。随处可见的“made in china”, 彰显着中国制造业的强大, 随处看到伸出的大拇指见证了中国崛起给世界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这个国家长达十四年的内乱, 不仅摧毁了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 也把这个国家拖到了贫穷落后的边缘, 没饭吃、没衣穿, 低矮破旧的茅草屋里没有睡觉的床, 没有放东西的家具, 没有做饭的灶台, 一块木板就是放东西的桌面, 三块石头就是做饭的厨房, 地上铺一块布就是睡觉的床板。望着一个个满身污脏伸出幼嫩双手向他索要饼干的孩子们, 程俊的心满是酸楚, 这本是天真烂漫、衣食无忧的幸福时光, 但是贫穷过早地在他们身上深深地烙下苦难的阴影。

从保洁员割草工具上无意间看到“made in china”, 听着他对中国制造的赞美, 程俊深深地感到祖国的强大无处不在、祖国的繁荣无处不在, 作为走出国门的维和军人, 他为身后有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更没有理由不做好自己的工作。他高兴自己能够亲身参加维和, 他在心底里也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维和。

被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2012年3月16日下午6时20分, 在首都机场, 随着一架大型客机的徐徐降落, 我第12批赴利比里亚维和275官兵顺利返回祖国, 载誉归来的维和医疗分队官兵受到首都各界的热烈欢迎。在8个月的维和行动中, 维和医疗队员经受了当地紧张局势和复杂环境的考验, 以严明的纪律、顽强的作风和过硬的技术, 在武装冲突蔓延、自然条件恶劣、物质资料匮乏的异国土地上, 紧紧围绕履行维和使命, 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 与驻地玛莎﹒土布曼医院广泛开展技术帮带活动, 出色地完成了联合国赋予的各项任务, 共接诊患者3058人次, 收治住院86人次, 向上级医院转诊6人次, 先后5次深入到大吉德州甘伯镇、托镇、渔镇等地为600余名当地百姓和维和官兵送医送药进行健康巡诊。

在各国的维和行动背后 第7篇

国内民众往往认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出兵最多的国家,这难道不足以佐证中国参与全球维和行动的积极性和能力吗?

但是,当我们观察并对比所有会员国的维和人员投入时,这种自豪感或许将大打折扣。在主要贡献国的行列中,3000余人的维和部队规模并不能让中国挤入前10名。尤其突出的是,南亚三国遥遥领先于其他会员国,包括被称为“维和支柱”的金砖国家——印度。

南亚国家对联合国的维和人员贡献常年保持在前3名。即使在外执行维和任务时遭遇严重的语言障碍,南亚国家对维和的“热情”也依旧不减。当然,对他们来说,维和不仅仅是出于“做好事”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因为这对派遣国来说有利可图。

对印度而言,维和行动是以低成本维持大规模军队、提高个别部队薪酬的绝好方式。士兵加入联合国维和部队,可以使其在军事设备的操作能力上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以美国为例,其飞行员每年在国内的飞行训练时长仅为200小时左右。而作为联合国维和飞行员可以借助维和机会,得到每年300小时的飞行时间,所以这对于印度而言是非常经济的选择。此外,印度还能以较低成本与自然资源丰富的贫困国打通外交通道,甚至建立地区影响力和信任感、搭建资源获取的平台。此外,薪酬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动机。联合国付给维和部队的报酬远超过国内政府提供给入伍军人的薪酬。对印度政府而言,可以借助联合国的资源培养自己的一部分兵力,作为海外军事力量的延伸,何乐而不为。

自2010年起,联合国维和部队贡献国前10名皆为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也从新世纪以来更加明朗。尽管欧洲国家承担了联合国超过40%的维和支出,但事实上,发达国家诸如美国和欧洲国家,更多地是通过北约、独联体等机制和平台开展维和行动。

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俄罗斯承担联合国部分维和使命,他们派遣军事观察员小组参加联合国框架下的维和行动。但其总人数并未过百,规模相当小。其实,俄罗斯主要派遣军队参加独联体的集体维和行动。目前,俄罗斯的维和部队分布在前南斯拉夫的波斯尼亚,独联体的塔吉克斯坦,摩尔多瓦的第聂伯河沿岸地区,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地区。俄罗斯在波斯尼亚的维和部队是一个独立步兵营,塔吉克斯坦的俄罗斯维和部队则包括摩步师、独立伞降营。这些军队的规模与在联合国框架下的观察员小组不可同日而语,俄罗斯重视周边地区战略框架下的维和行动、有意无意地忽略联合国维和机制,从中可见一斑。

相对而言,有着同样地区大国身份的南非和巴西,并没有显现出俄罗斯维和那样突出的独立性。相反,巴西更多地融入到联合国框架中开展维和行动,南非则结合地区实情,借助本地区组织和联合国的平台调解地区冲突、实现和平。

据联合国最新统计数据,南非向联合国派遣的维和人员总数为2135人,其中2098人为军队人员。非洲强调其自主维和行动,即非洲的区域和次区域组织主要依靠自身集体力量,采取有组织的行动去解决非洲内部的冲突。

巴西向联合国派遣的维和人员规模约为1600余人。除此以外,巴西同样在美洲国家组织主导下的维和行动团中投入力量。目前,巴西参加的维和行动主要集中在拉美国家和葡语国家。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中大部分兵力来自巴西,这与其扩大本国在联合国重要事务中的影响力、为“入常”增加砝码密不可分,对其地区领导力的塑造也作用明显。尽管派遣人数规模并不出众,但巴西一直以来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积极支持者:从1948年至今,巴西向联合国一半以上的特派团派遣过维和部队。自2003年卢拉当选总统之后,巴西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态度更加突出,这无论在维和人员数量抑或是维和特派团参与量上都有所体现。2005年巴西甚至成立了本国的维和学校,专门培训维和人员。

总之,观察中国维和作用的大小需要从多个角度着眼。中国的蓝盔部队规模可观,但是维和部队出兵状况不容乐观,这的确与公众认知存在差距。根据2013年中国国防部公布的国防白皮书关于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内容,依联合国决议和中国政府与联合国达成的协议,中国派出维和部队和维和军事专业人员,进驻指定国家或地区,在联合国主导下组织实施维和行动,主要承担监督停火、隔离冲突和工程、运输、医疗保障以及参与社会重建和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目前派出的国际维和部队确实多为工兵、运输兵、医生等后勤人员,真正意义上的战斗部队数量比较有限。后勤场地中中国工兵部队主要帮助所在国造桥修路,医护人员为当地民众治病等。

这种情形维持到2011年,直到中方向联合国派遣马里特派团,中国终于首次担任了后勤之外的安全警卫任务。中国为何因为马里开启先例呢?不难得知,中国是马里最大的产品出口国,中马在武器装备、自然资源贸易等方面合作密切。其中,还有不少中方企业来到马里开展业务。可见,中国派出维和部队参加马里维和行动,不仅是履行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提出的“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议”,更重要的是保护中国企业的海外利益。

2015年中国首支整建制步兵营参加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编制700人。联合国官员表示,这是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部队派出整个维和营。而至于中国终于迈出历史性一步的原因,无可置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乃南苏丹油田最大的投资者,保护中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已成为主要驱动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维和行动】相关文章:

《破冰行动》剧评,《破冰行动》观后感06-12

志愿行动05-20

整治行动05-25

企业行动05-29

角色行动06-02

联合行动06-24

行动过程07-01

行动方案07-01

教育行动07-05

行动07-22

上一篇:数学日记三角形的面积下一篇:医院管理公司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