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对联对法解析

2024-08-23

中考对联对法解析(精选7篇)

中考对联对法解析 第1篇

中考对联对法技巧

对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特别是结合文言文内容来进行对偶知识的考察,如XX年泉州中考中的文言阅读中就有一题对对子的题目,预测在今后的命题中还会大行其道。这是因为:一方面对联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骈句,这本身就依赖于文言作品而存在,借助文言语段来考察,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其次是因为文言文的骈句、对仗的语言形式具有示范性,结合文言文语境来训练,其要求实际也有了一定的降低。那么,如何对好对联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方法:

首先,了解对联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学形式的特征。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字数相等,即上下句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相对。上举杭州西湖岳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最好不要重复出句的字眼。

其次,注重平时积累。

1、应当了解对对子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性、短语结构。

2、多读多记名言警句。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句工整的句子,读得多,记得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对句子的练习吗?同学们随口就有的,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板凳要坐十年冷、不写半句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水是眼波横,山为眉峰聚。”等等。

3、多关注一些对句高手的佳联、妙对。像王勃、苏轼、解缙、纪晓岚、郑板桥、郭沫若等的佳联、妙对。王勃的千古绝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后你不能不叹服!苏轼的文、诗、词、赋等绝妙,对句子也是一把好手,我们对其妙对、佳联之趣闻逸事,当然不止一次一时有所知晓,只要读书,时时有之。如苏轼有一天到乡间,见老乡们正在挑塘泥,一老妇人说:“一担重泥挡子路”苏轼随即答道:“两行伏子笑颜回”对得真是工整而有趣。

4、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诗联。楹联产生于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的产生同汉语言文字有密切的关系。谁都知道,汉字是单音节的方块字,而汉语中最基本、最活跃的部分又是由单音字组成的单音词。如天、地、日、月、风、云、山、水、春、夏、秋、冬、贤、圣、是、非、红、绿、黑、白、有、无、大、小、来、去、先、后、左、右、歌、舞、飞、驰等等。这些单音词在古汉语中分别属于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而同类性质的单音词,又常常分属于平仄二调,如天、地,为同类名词,天属平声,地属仄声;来、去为同类动词,来属平声,去属仄声;多、少为同类形容词,多属平声,少属仄声,等等。由这些单音词组成的多音句和诗句,就有一种因声调变化而产生的抑扬顿挫的音韵美,这也正是古人所以在诗歌创作中总结出平仄规律的原因。

楹联的特点是要求整齐、对仗、讲究平仄。以单音词为基础的汉语言文字,最适宜体现这些特点。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共六个名词,不仅对仗工整,平仄相间,而且能在不借助任何介词、动词的情况下表达完整的意思,创造完美的意境。又如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风雨十年灯。”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等。

最后,掌握确实可行的技巧。这里我要和同学们谈一种对对子最好用的方法——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如①句“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我们一看就知“扫”为动词,可以迅速地对出“除、革、扬、去、建、展、破、树、立、起、乘、积”等等一大串;“千年”为数量词,我们可以对出“百岁、万载、一代、四时、三秋、两辈、五暑、亿回”等等;“旧习”为偏正词,可以对之“新风、恶俗、丑行、怪癖、陋风”等等。从中选出一些组合成“除——百岁——恶俗”、“革——万载——陋风”、“展——一代——新风”等等。同理,“祖国——江山——好”,可以对之:“家乡——风景——美”、“社会——政策——新”、“人民——生活——美”、“社稷——日月——新”、“乾坤——日月——新”、“黎民——心情——爽”、“大地——气象——新”、“百姓——喜事——多”等等。

一般说来,中考试题不在语言的平仄方面作更高的要求,答案能符合宽对要求即可,因此,做好上面的工作,相信在中考中一定不会失分的。当然,如果是结合文言语段来考,还应注意题目是否要求结合语段内容来作答。

中考对联对法解析 第2篇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其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对联在咏物言志亦或写景抒情方面,以寥寥数语做到了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历年中考对联试题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命题形式自由灵活,常考常新,走进对联试题,提高做题能力。【试题解析】

一、对联材料链接型。

例.(2017年北京市)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到孔子的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料】一则语录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链接材料】

①子曰: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槊溃恍〈笥芍?。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④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⑤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要注意审题,分别从上联和下联中选择一个方面,然后以链接材料中具体的语录为例来谈自己对这两方面的认识。然后,上联中提到了“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四个方面;下联中提到“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四个方面,学生可从中分别提取。其次,材料一讲“忠信、择友”;材料二讲“礼”;材料三讲“孝”;材料四讲“为政”;材料五讲“礼”;材料六讲“讷于言而敏于行”。最后在对联和材料之间建立联系材料一对应上联的“择朋友”,材料

二、材料五对应下联的“守礼法”材料三对应上联“别尊卑”,材料四可以对应上联的“别尊卑”,或者下联“无愧于心”,材料六对应下联“慎言语”。这道题整体难度不大,材料一和材料六容易判断,也容易与上下两联建立联系。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分类。【参考答案】示例:

上联中提到“择朋友”,就是要选择朋友,比如链接材料一中提到“无友不如己者”,孔子认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选择朋友,选择有益于自己的朋友,要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下联中提到“慎言语”,要求说话谨慎,比如链接材料六提到“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认为做人言语要谨慎。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与人交往中要谨慎言语,说正确的话,说合适的话。

二、定情境对下联型。

例.(2017年安徽省)学生会开展“对对联,赢影票”活动,请帮助小祥同学为下面的上联选出合适的下联。

A.斗室方桌,遍览万古文章。

B.方寸镜头,透视万种风情。

C.琳琅满布,经营百样繁华。

D.小小梨园,上演生旦净丑。【试题解析】

本题是考查考生依据上联选择对出下联的能力。做好本题还是了解对联的特点: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根据以上特点给本题选择下联也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进行选择。①平仄方法区分:上联最后通牒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②含义方法区分:引导作用为上联,含义深刻为下联;③范围大小区分:一般情况范围小者是上联,范围大者是下联。结合本题看利用平仄方法,把D、C可以排除,而A与上联“斗室方桌”与“咫尺银幕”对仗不够工整,因此只有B项与相对。【参考答案】B。

三、结合名著对联型。

例.(2017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从《水浒传》中选取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故事,写出下联。

上联:孙行者智调芭蕉扇

下联:【试题解析】

本题是结合名著考查考生对对联的能力。做好本题首先了解上联的特点,人物是:孙悟空,事件:智调芭蕉扇;上联是人物寓事件的结合而成,依据这个特点,考生从《水浒传》中选取一个人物进行对出下列。在选择人物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如“鲁智深、武松、李逵、林冲等”然后从各自人物的众多事件选择一个写出即可。【参考答案】

示例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示例二: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示例三:林教头怒杀陆虞侯;示例四:武二郎斗杀西门庆。

四、填词补充对联型。

例.(2017年湖南省衡阳市)家风,即门风,值一家和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节”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简朴生活。”(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B.选项,理由:。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幅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灵神会承。

【试题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主要考查了提取材料能力、评价阐述能力以及对对联的能力。(3)题中是考查考生填充空缺字补充对联能力。做好本题考生仔细研究对联,填好上联,要研究下联,下联中用了一个成语“心灵神会”因此,上联也有个成语“言传”我们由此可以推出应该是“言传身教”所填的词语是“身教”;做好下联,也应该仔细分析上联最后“祖训”二字,因此下联也需要填入一个与“祖训”相似的词语,结合本题看主要是传承家风,因此可以填“家风”。【参考答案】

(1)先人留下祖训和直接向父母学习。

(2)任选一项即可,选项与理由要统一,意合即可。理解各项内容,抓住其中关键词,说明其表达的含义及其对家庭生活的意义。

(3)身教、家风。

五、对联综合知识型。

例.(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对联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之一,逢年过节、开业奠基、婚姻丧嫁娶等都要用对联来烘托气氛。请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这是一位同学游览湿地公园题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脉脉清风千翠柳。下联:。

(2)下面是我市一位作家为凉都大剧院题的一幅对联,请判断上下联各是哪句?只写序号。

A.凉都人气上,上台个个精神 B.大剧院门开,开幕连连好戏

上联:()下联:()

(3)如果让你把上幅对联贴在剧院大门的两侧,左右各贴哪一联?请按照要求规范,工整地抄写带田字格里。

【试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对联知识综合性的考查。主要考查了对对联、选择上下联以及抄写对联的能力。做好本题要严格按照对联知识去思考。

(1)题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考生要分析上联的特点,思考下联与之相对即可;

(2)题是选择上下联能力,考生就按平仄区分方法即可;

(3)题是让考生写出一幅戏剧对联,写作时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同时不要超出对联的格子。【参考答案】

(1)示例:飘飘瑞雪万重山。

(2)上联:B 下联:A

(3)左:凉都人气,上台个个精神。右:大剧院门开,开幕连连好戏。

六、理解分析对联型。

例.(2017年广西省贵港市)读对联,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题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内涵的理解。这对对联是佛教寺院上所题写,重在“容”、“笑”二字,也就是要学会包容宽容,不要做愚昧可笑的事情.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①做人应该心胸宽广,多一些包容之心,不要做可笑愚蠢之事。

七、仿句填词对联型。

例.(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根据例句,在仿句中填空。

例句:行对卧,听对看,昼永对春闲。手辣对心酸,虎踞对龙蟠。

仿句:朝对,暑对,淡雨对轻烟。郊寒对,酒圣对诗仙。

【试题解析】本题前两个空学生容易对出,但第三个空较难,如果学生不知道“郊寒岛瘦”的典故,恐怕绞尽脑汁也不能答出。“郊寒岛瘦”又作“岛瘦郊寒”,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对对子,俗称“对课”,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对子特点概括起来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参考答案】示例:暮寒岛瘦。【解题策略】

我们要如何应对对联题呢?

1.上下联句子要整齐,相对位置短语结构要一致,词语词性要相同。所谓“对子”,意即形式、平仄皆要对应。如我们对“爆竹声声脆”的下联为“新年快来到”,明显不合要求。“声声”为量词,且为叠词,“快来”为副词加动词,且不是叠词,不能对。“脆”为形容词,“到”为动词,不能对。且这两句节奏明显不同,上联为“爆竹/声声/脆”,下联为“新年/快/来到”,不能对。应对为“喜事天天多”或“新年事事喜”。

2.上下联内容要相关,感情基调要协调。除了一些讽刺联、戏谑联及挽联外,一般对联的内容皆是欢乐积极的。尤其是考题设置大都是正面的内容,我们答题应特别注意这一点。如我们对“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为“父王八子王八父子王八”,虽工整,但因内容与上联无关且较低俗,不能得分。

3.上下联平仄可不论,但要注意音韵和谐自然,避免重字。对联的上联尾字一般应为仄声字,下联尾字一般应为平声字。考题对平仄一般不作要求(有特别说明的除外),但要注意上下联之间不用相同的字,并要注意句子的流畅自然。如我们对“五谷丰登,万民欢庆”为“六畜兴旺,农民欢乐”。下联“民”“欢”与上联同字,不合对联要求。改为“百姓同乐”即可。

4.注意用语规范,一般口语、方言不入对联。对联大都较雅,应避免“俗字”入联。如果我们把“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对为“红苕包谷大米,尽属川东特产”就很不是味道。

点击中考对联题 第3篇

例1 (淮安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 回答问题。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 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纪念活动, 缅怀我们伟大的总理, 讴歌他光辉的一生。“鞠躬尽瘁为人民”和“呕心沥血干革命”是从下面纪念总理的一副对联中抽取出来的, 请你把它放回原处。

上联:戎马倥偬, , 殊勋盖世间, 无法磨灭;

下联:日理万机, , 英名满天下, 有口皆碑。

这道题比较简单, 同学们只要稍加审题, 即可明确所给的备选内容概括了总理一生的两个重要阶段:战争时期和建国后。根据已给出的上下联部分, 不难确定:“戎马倥偬”与“呕心沥血干革命”对应, “日理万机”则与“鞠躬尽瘁为人民”匹配。

例2 (扬州市) 下列各组对联, 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 () 。

A. (上联) 风生碧涧鱼龙跃 (下联) 月照青山松柏香

B. (上联) 醉倚春风弄明月 (下联) 斜撑老树护幽亭

C. (上联) 千古迷人繁盛地 (下联) 九州耀眼艳阳天

D. (上联) 二三星斗胸前落 (下联) 十万峰峦走足底

此题是考查对联最显著的特征:对仗。同学们须注意, 对仗有严对和宽对之分。遇到这类选择题, 不可偏执, 认为对联必须词性相同, 意义相关, 从而钻牛角尖, 这样往往会选不出正确答案。应深入分析每个选项, 找出对仗不工整最显著的一项。

例如本题中, 选项A上下联最后一个词“跃”对“香”, 一个是动词, 一个是形容词, 看似不妥;选项C的“繁盛”对“艳阳”似乎也不大合适。但与选项D相比, “胸前落”与“走足底”明显不能相对, “走足底”应改为“足底走”。所以答案为D。

例3 (无锡市)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样式。撰写对联要按照它的特征进行, 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请根据特征要求, 为下面的上联续写下联。

例: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上联:学业宜从勤奋始下联:

这道题就是传统的对对子, 给出上联, 对出下联。完成这类题有一定的难度, 同学们首先要分析例子, 从中获取一些答题的导向。例子中的“草堂”对“诗圣”, 二者意义关联, 所写内容都与杜甫有关。再分析所给的上联, 先进行词性划分, 明确结构特点:学业 (名词) /宜 (副词) /从 (介词) /勤奋 (形容词) /始 (动词) 。明确了每个词的词性, 还须把整个句子再串连起来, 看它表达了什么意思。可以看出, 上联是属于劝勉励志一类, 那么下联内容也应和上联相近, 或者相反。此时, 同学们要打开思路, 例如根据上联应联想到有两句名句与之很相似: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上联的“宜从”可对“必由”“应自”等, “始”可与“来”“出”等动词相对。当然也可反对, 如“勤奋”可对“懒惰”。这样一分析, 就容易对出符合要求的下联了。示例1:韶华不为懈怠留;示例2:成功必由刻苦出。示例1有文采, 意味较深;示例2较平淡, 但基本上满足要求, 符合对联特征, 所以也不会失分。

例4 (南通市) 丰富多彩的初中语文学习生活即将结束, 九年级 (6) 班组织了一次“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 其中有主题为“话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交流会。在这次活动中,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请为本次交流会的场地布置拟一副对联, 要求所写内容切合活动主题。

拿到这道题, 很多考生可能束手无策。对对子已经有一定的难度了, 而写出一副完整的对联, 对考生更是严峻的考验。可以说, 这道题不仅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 也是对考生的心理素质和解题习惯的一次考验。

首先要耐心读题, 抽取题干中有价值的信息:一是组织主题为“话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交流会;二是为本次交流会的场地拟一副对联, 内容切合主题。第二步就是要分析整合信息:“话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中“话说”是评论、评说的意思, 这是交流会的主要目的,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限定了评说的内容及作品的范围, 可以确定对联中必有“评论”、“评说”;而评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需先通读文学作品, 由此可得出“评论”对“通读”或“阅读”、“浏览”等;根据“文学作品”一词, 可引申出“古今”、“中外”这一组表明时间和范围的词, 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很容易让考生联想到许多性格鲜明、形象各异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整合思绪, 就能够写出比较满意的答案了。

示例1:综合学习视通中外, 人物评述心系古今。示例2:忠奸智愚百家名篇常浏览, 嬉笑怒骂千古人物任评说。

中考对联对法解析 第4篇

一、诗词名句组对联

四川绵阳卷 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边独好”为上联征求下联,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 ”应征。

【解析】古典诗词中的对偶骈句往往就是一副精美的对联。此题以毛泽东两首不同的诗歌中的名句来组合对联,既考查考生对诗词识记积累的程度,又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程度。根据上联字数、词性等特征,下联应是“江山如此多娇”。

二、妙字拾珠品对联

浙江宁波卷 对联很精妙。老师将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白鱼____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请你选择正确的一项,补全上联,使之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 )

A.相 B.自 C.急 D.少

【解析】吟诗作对讲究一字传神,对联亦如是。试题中A项因与下联相同,可先予以排除;而无论是C项还是D项,均不能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答案应选B项。

三、情境探究拟对联

内蒙古包头卷 假日,小张来到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小岛。这里曾经一片荒芜,人迹罕至,可如今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他不由得吟出了“碧岛增绿树绿增岛碧”,可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

有一次,偶然间看到了介绍长白山的风光片,说长白山原本叫白山,只因这里气候寒冷,经常下雪,山上积雪不化而得名。听到这里,小张脑海中灵光一闪,对出了下联: 。

【解析】从日常生活中设置故事情境来考查对联,既能看出考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又能让考生感受到对对联的乐趣与智慧。此题中上联“碧岛增绿树绿增岛碧”是回文,可拆分为“碧岛增绿树”“绿增岛碧”两部分,根据题中情境可知下联开头应是“白山”,这样下联首尾即可确定,再结合长白山的介绍及上下联词性相对原则,可对出下联“白山落雪花雪落山白”或“白山添白雪白添山白”等。

四、名著情节写对联

福建福州卷 从《水浒传》中任选一个人物,概述与其相关的某一故事情节,并根据故事情节对出下联。(宽对即可)

故事情节:

上联:嫉恶如仇,悟空三打白骨精。

下联:

【解析】将古典名著故事情节与对联结合考查,这种题型在近年中考中备受命题者青睐。此题上联中“嫉恶如仇”是对“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情节的提炼,因此在概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下联前半部分也应用四字词语予以准确提炼。如故事情节:林冲刺配沧州,途经柴进庄园,柴进盛情款待。柴氏庄上洪教头嫉妒林冲,有意挑衅。林冲在柴进鼓动下用棒教训了狂妄的洪教头。下联可拟为:武艺高强,林冲棒打洪教头。

五、巧选词语补对联

贵州黔东南卷 走进一个宁静的乡村,村庄道路宽阔平坦,古朴而又充满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气息。遗憾的是寨门上的对联已经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只留下上下联的上半部分,请你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运用所学对联知识补全对联。

扮靓 铺就 乡村 道路 康庄 美丽

上联:勤劳和汗水

下联:智慧与真情

【解析】观察这副对联首先应明确其是主谓句,接着根据所给词语将对联的后半部分组合出来。所给词语中有两个动词,“铺就”应与“道路”搭配,而“康庄”显然是修饰“道路”的。再根据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的对联知识,或上联侧重具体、下联侧重抽象的性质,可知“铺就康庄道路”应放在上联,“扮靓美丽乡村”应放在下联。

六、上下相对配对联

北京卷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去老范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 ,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解析】此题将对联知识与古文名篇结合考查,有一箭双雕之妙。上下联要相对是对联的一大特征,因此补写空缺内容的依据就在上下联中。下联中“南来北往”是一组反义词的组合,对应上联中的“后”与“先”,联想《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即可知应补的内容;根据上联“老范一千年”的语句结构,下联在词性上能对应得上的只有“大湖八百里”。答案应选B项。

七、感悟内涵赏对联

福建厦门卷 下面是三副红砖古厝的对联,请选择其中一副,谈谈你对它内涵的理解。

①族本中郎派,家承学士风。

②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解析】红砖古厝是闽南建筑的代表。贴在古厝大门口的对联往往展现了生活在古厝里的家族或主人的历史、志趣与情怀,要理解对联内涵就应抓住对联中的关键字词来探究,可上下联分开解读,也可综合起来解读。①上联表明古厝主人祖上是官宦人家,家族显赫,下联表明古厝主人是书香门第,家风儒雅;②上联的“室雅”和下联的“花香”都表明古厝主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注重个人修养,志趣高雅;③上联体现古厝主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下联体现其至大至刚的浩然志趣。

八、历史人物与对联

黑龙江绥化卷 你的小组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五个成员分别研究下面人物:A.范仲淹 B.文天祥 C.诸葛亮 D.杜甫 E.赵云。一个同学找到了下列两副对联(每副对联涉及两个人物),请在括号内帮他填上相关人物所对应的字母。

①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 )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 )

②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 )

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长坂桥边,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两全。 ( )

中考对联对法解析 第5篇

对联题是历年来中考所热考的一种题型,这种题目,具有很强的测试功能,能够有效、快速地检测出应试者的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查形式一般为名句默写、选择填空、赏析式等。常结合文言知识、修辞手法等内容进行综合考查。如何备考呢?请你走进2016年中考,研究其特点吧!

【真题解析】

一、压缩对联题型。

所谓压缩,即把试题中提供的材料进行压缩即为下联。

例1.(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语段下面的文字,请你为三坊七巷中衣锦坊的一幅楹联选择恰当的下联。

在福州三坊七巷,曲艺文化是最时尚、最风雅的视听盛宴。观戏听曲历来是百姓喜乐之事,有些富贵人家热衷于在自己家里搭设独具特色的宅院戏台,时常唱演这些福州的伬唱、戏剧等曲艺节目,为坊巷的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州城内唯一流传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 下联: (只填序号)

A.管竹琴弦乐其鸣 B.婉转莺歌凌紫烟。

C.千秋雅调幺相闻 D.月明水榭客听歌。

【试题解析】

本题实际上是给材料的对联题。因为上联是畫线句前半句的压缩,下联是画线句后半句的压缩,所以,本题可以从所给的材料中提炼出来,而通过选择题形式降低难度,注意对联“对仗工整、词性相近”的要求,考生围绕“夜晚听戏”这个关键词语,然后从备选答案这选择,另外还注意“人衣锦”是主谓宾形式,选项当中只有D选项的“客听歌”也是主谓宾形式,由此可以直接选出答案。

【参考答案】D。

二、补充对联题型。

所谓补充,即补充所缺的上联或下联。有的是给定主题的补充。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把对联中所缺少的词语补充完整。

例2.(2016年山东省淄博市)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信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发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

【试题解析】

本题考察了对联的补充。补充对联时,要看一下上联或者下联此位置的相关字词、根据词性和词义来确定此位置的词语,一般的原则是:相同位置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例句为: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其结构为:人名加地点加诗句,补写的句子也应符合这个格式,因此考生可以围绕所学陶渊明的诗文思考即可。

【参考答案】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

三、搭配对联题型

命题者把两幅对联的顺序打乱,让考生根据对联的特点进行搭配。

例3.(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赏花,广州市有关部门透露:今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每月的主题花分别是一月樱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紫荆,五月杜鹃,六月凤凰木花,七月荷花,八月向日葵,九月小叶紫薇,十月玫瑰,十一月兰花,十二月白梅。

⑴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⑵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主题花做宣传。

濯清涟 冬梅 出淤泥而不染 夏荷 远群芳以无争 傲霜雪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考查考生提炼信息和对对联的能力。⑴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概括。要注意先找出材料体现的主要内容,在表述的时候注意字数的限制。⑵本题考查对联,要注意对仗,考生要仔细研究所给的备用对联素材,利用对联的特点进行重新排列即可。

【参考答案】⑴广州今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建设 ⑵夏荷濯清涟出淤泥而不染;冬梅 傲霜雪远群芳以无争。

四、人物对联题型

关涉到一些人物,特别是一些古人的故事、对联、姓氏、字号、别称等联系对联进行命题。

例4.(2016年湖北省随州市)下列对联对应的作家、作品,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⑴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笫一家。

⑵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⑶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⑷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A.⑴杜甫 ⑵《岳阳楼记》 ⑶《西游记》 ⑷鲁迅

B.⑴李白 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⑶《聊斋志异》 ⑷老舍

C.⑴李白 ⑵《岳阳楼记》 ⑶《聊斋志异》 ⑷鲁迅

D.⑴杜甫 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⑶《西游记》 ⑷老舍

【试题解析】

本题是一道对联选择题,对联所写的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做好本题考生要对对联进行仔细研究。⑴联是考生抓住联中的“青莲”,我们就会了解是唐代的青莲居士李白,就能排除A和D;⑵联中抓住“忧和乐”就知道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所写的内容。就把B排除,答案显然是C。⑶联中抓住“写鬼妖”,我们立刻想到蒲松龄;⑷联毫无疑问的是在写鲁迅。利用排除法即可把本题做出了。

【参考答案】C。

五、对联赏析题型

对某一副对联从某一方面进行赏析,这个要求有相当难度,牵涉知识很广,因此一般试题只要求考生从一两个方面做简单赏析。

例5.(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为了表达对陈忠实离世的缅怀之情,学校文学社撰写了一幅挽联。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这一幅挽联。

忠于人民 忠于生活 忠诚觅得原上鹿

实为楷模 实为经典 实业赢得举世名

nlc202309082130

内容: 形式:

【试题解析】

赏析时,可从对联的内容上进行赏析,可从对联的句式特点上进行赏析,也可从句子的修辞上进行赏析等,答题时只要能抓住要点,正确赏析就行了。

【参考答案】在内容上高度评价了陈忠实的文学作品的神圣,为人们留下了不朽的经典。在形式上,采用藏“忠实”句式,利用反复排比的形式,表达了对陈忠实哀悼之情。

六、评判对联题型

命题者给出几组对联,让考生对其判断,那个是属于对联,那个不属于对联题,其判别方法根据对联的特点进行判断。

例6.(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学对联。

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 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內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试题解析】

本题是让考生根据对联的特点进行判断对联的能力。做好本题考生要仔细研究题干中“对联的基本要求”为准则,分别对三个选项进行判断,判断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对联的平仄去进行。B项两句中,“满地春”与“多喜气”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没有构成对偶,所以不属于对联。

【参考答案】B项两句中,“满地春”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

【技法指津】

1.了解对联的特征。许多考生失分,就是不知道对联的基本规则。对联是一种比较严格的文学样式,主要有如下特征:对联一般分上下两句,称为上联和下联。而且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⑴字数相等,断句的位置相同。

⑵在相同的位置,上下联词性相同,即上联的形容词必须对下联的形容词,上联的名词对下联的名词等。

⑶两联的内容必须相关,可以是相近,也可以是相对。两联要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毫不相干。

⑷平仄要有规律,音调和谐。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⑸上联出现的字,下联尽量不要重复出现。

2.多收集一些有趣的对联,掌握对联的技巧。在同学们平常学习的古诗中,就有非常多的对联,律诗的颔联(三、四句)和颈联(五、六句)就是对仗句。

3.民间有很多楹联,平时可以拿春联等相对容易的对联,做一些练习。

4.多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地方风俗,有助于答题。

【试题演练】

1.(2016年贵州省安顺市)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⑴上联: ① ,下朕: ;

⑵上联: ,下联: 。

2.(2016年湖北省荆门市)【开班会拟标语】九年级(6)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

3.(2016年广西省南宁市)下面是备选的一副对联,只有上联,需要续写下联。

上联:阳春白雪传雅曲

下联: 。

4.(2016年山西省)雁翔同学有手机对联并归类的好习惯。现在他将下列有关书法的对联整理在了一起,但是其中有一副不属此类,请你帮他找出来。( )

A.大力可能通纸背,尖豪仍觉吐花香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紫玉池中含雨露,白银笺上走龙蛇

D.贮水养来青玉案,和烟磨成紫云溪

5.(2016年吉林省)学校“语文节”即将拉开序幕,届时要开展“书法展示”“诗词吟诵”“国学品读”“名著赏析”“戏剧表演”等活动,让翰墨书香、清音雅韵流淌校园。

请依据活动内容,自拟一副对联。(每联不少于5字。)

6.(2016年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请结合语境,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漫步水乡同里古镇,走上古朴典雅的渡船桥,绿水悠悠,小船静卧,暮色渐近,飞鸟相还。渡船桥的桥联很精彩,联云:“春入船唇流水绿,人( )渡口夕阳红。”正是眼前之景,惟妙惟肖,精彩绝伦。读后让人涌起思乡之情。

7.(2016年内蒙古包头市)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居陋室陷淤泥如莲清净

下联:

【参考答案】

1.⑴⑤; ⑵上联:④ 下联:②。

2.示例:

①共搭汉语桥,共筑中国梦

②让文化走向未来,让世界认识中国

③四书五经颂中华美,唐诗宋词扬民族情

④诗书礼易培植华夏沃土,书画琴棋展示九州情操。

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3. 示例:高山流水觅知音。

4.B。

5.示例:

①上联:品国学涵养正气,下联:读经典润泽人生

②上联:墨香盈雅室,下联:书声溢芳园。

6.“归”。有归来、返回之意,如“返、回、还”等。

7.示例:处深山幽谷似兰芬芳。

点击中考对联题 第6篇

例1(淮安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纪念活动,缅怀我们伟大的总理,讴歌他光辉的一生。“鞠躬尽瘁为人民”和“呕心沥血干革命”是从下面纪念总理的一副对联中抽取出来的。请你把它放回原处。

上联:戎马倥偬,____________,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

下联:日理万机,____________,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

这道题比较简单,同学们只要稍加审题,即可明确所给的备选内容概括了总理一生的两个重要阶段:战争时期和建国后。根据已给出的上下联部分,不难确定:“戎马倥偬”与“呕心沥血干革命”对应,“日理万机”则与“鞠躬尽瘁为人民”匹配。

例2(扬州市)下列各组对联,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

A、(上联)风生碧涧鱼龙跃(下联)月照青山松柏香

B、(上联)醉倚春风弄明月(下联)斜撑老树护幽亭

C、(上联)千古迷人繁盛地(下联)九州耀眼艳阳天

D、(上联)二三星斗胸前落(下联)十万峰峦走足底

此题是考查对联最显著的特征:对仗。同学们须注意,对仗有严对和宽对之分。遇到这类选择题,不可偏执,认为对联必须词性相同,意义相关,从而钻牛角尖,这样往往会选不出正确答案。应深入分析每个选项,找出对仗不工整最显著的一项。

例如本题中,选项A上下联最后一个词“跃”对“香”,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看似不妥;选项C的“繁盛”对“艳阳”似乎也不大合适。但与选项D相比。“胸前落”与“走足底”明显不能相对,“走足底”应改为“足底走”。所以答案为D。

例3(无锡市)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样式。撰写对联要按照它的特征进行,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请根据特征要求。为下面的上联续写下联。

例: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上联:学业宜从勤奋始下联:____________

这道题就是传统的对对子,给出上联。对出下联。完成这类题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首先要分析例子,从中获取一些答题的导向。例子中的“草堂”对“诗圣”,二者意义关联,所写内容都与杜甫有关。再分析所给的上联,先进行词性划分,明确结构特点:学业(名词)/宜(副词)/从(介词)/勤奋(形容词)/始(动词)。明确了每个词的词性,还须把整个句子再串连起来,看它表达了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上联是属于劝勉励志一类,那么下联内容也应和上联相近,或者相反。此时,同学们要打开思路,例如根据上联应联想到有两句名句与之很相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上联的“宜从”可对“必由”“应自”等,“始”可与“来”“出”等动词相对。当然也可反对,如“勤奋”可对“懒惰”。这样一分析,就容易对出符合要求的下联了。示例1:韶华不为懈怠留;示例2:成功必由刻苦出。示例1有文采,意味较深;示例2较平淡,但基本上满足要求,符合对联特征,所以也不会失分。

例4(南通市)丰富多彩的初中语文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九年级(6)班组织了一次“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其中有主题为“话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交流会。在这次活动中,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为本次交流会的场地布置拟一副对联,要求所写内容切合活动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拿到这道题。很多考生可能束手无策。对对子已经有一定的难度了,而写出一副完整的对联,对考生更是严峻的考验。可以说,这道题不仅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也是对考生的心理素质和解题习惯的一次考验。

首先要耐心读题。抽取题干中有价值的信息:一是组织主题为“话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交流会;二是为本次交流会的场地拟一副对联,内容切合主题。第二步就是要分析整合信息:“话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中“话说”是评论、评说的意思,这是交流会的主要目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限定了评说的内容及作品的范围,可以确定对联中必有“评论”、“评说”;而评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需先通读文学作品,由此可得出“评论”对“通读”或“阅读”、“浏览”等;根据“文学作品”一词,可引申出“古今”、“中外”这一组表明时间和范围的词,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很容易让考生联想到许多性格鲜明、形象各异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整合思绪。就能够写出比较满意的答案了。

示例1:综合学习视通中外,人物评述心系古今。示例2:忠奸智愚百家名篇常浏览,嬉笑怒骂千古人物任评说。

浅析中考对联题型的复习策略 第7篇

一、了解中考对联考什么

1.考基本的对联常识

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对联的基本常识。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对。

例:某班级召开“建绿色家园,享美好自然”主题班会,设置了配对环节。

上联“青山外早莺争树”,请出下联。

分析:对对联时,一要注意与上联的词性相对应,即下联七个字的词性与上联要对应起来;二要注意所写的内容要紧扣主题,且与上联有关联。宽对即可。

下联:①绿水前新燕啄泥;②翠柳上喜鹊登枝。

2.考对名著的了解以及对联知识的运用

这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又要对对联知识有所了解。

例: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

A.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B.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C.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

D.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

正确答案为A。

3.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对联知识考查

例: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分析:《岳阳楼记》中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其实也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而“与百姓同乐”就是欧阳修的政治理想,因此下联可以拟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4.结合对联考查阅读理解和断句能力

例:下面这副是温州江心屿的奇联,令游客叹为观止。请你来读读这副对联,并说说其妙处。根据对联大意,用“/”给此联断句。

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答案: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分析:该联巧妙地运用了汉语一字多音、多义和谐音的特点,形成了多种读法。上联八个“朝”字的二、五、七字读“cháo”,作“朝见”解,其余都读作“zhāo”,作“早晨”解;下联八个“长”字的二、五、七字讀“zhǎng”,作“涨”解,其余都读“cháng”,作“常”解。

5.给出词语,结合对联知识,考查词语的组织能力

例: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为了给这次主题班会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齐奋斗继往开来 盼未来 勇争先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二、强化对联实战训练

(1)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三文所绘景色,配出下联。

上联:小石潭凄寒幽静。下联:①琅琊山蔚然深秀;②岳阳楼壮美雄奇;③桃花源和平宁静。

(2)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下列对联。

上联:《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下联:《三国演义》颂英雄豪杰。

(3)根据地域文化对下联。

请为“姑婆山下花似锦”写一个下联。(注:姑婆山是贺州著名景点之一,贺州名胜很多,如十八水、碧水岩、紫云洞、莲花观等等。)

上联:姑婆山下花似锦。下联:①十八水畔柳如烟;②碧水岩旁烟如雾;③紫云洞前草如茵;④莲花观边花似海。

(4)根据传统节日活动写下联。

上联:党绘宏图千载业;下联:民奔富路万家春。

做这类对联题型,一般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句意,确定好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然后再对所给出的对联仔细分析,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再根据所想好的要写的对联的内容,与该对联在位置相同的地方找出词性相同、词语结构特征相同的词语与之相对,就这样一个一个词语搜寻下去,直到找到满意的为止。最后从整体上把握,做微观的调整和修改。经过对联实战训练,学生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上一篇:库伦旗农电局节能降损报告下一篇:“内能的利用”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