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英雄故事走英雄道路

2024-08-14

讲英雄故事走英雄道路(精选10篇)

讲英雄故事走英雄道路 第1篇

雷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雷锋精神是激励广大青少年好好学习、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好教材。因此,近年来,在县、局关工委的指导下,我校少先队组织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强化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积极开展了创建

“英雄中队”活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学雷锋事迹,了解雷锋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让学生了解雷锋的英雄事迹,充分认识雷锋,学习他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我校少先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学雷锋活动的动员、宣传、学习。首先,每名队员在辅导员老师的组织下认真收听了大队部《关于学雷锋的动员》讲话。然后,我们中队根据本中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学期学雷锋计划。接着,我们中队先后几次组织队员借阅图书、查找资料、走访,各小队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两次学雷锋主题中队会上,以讲故事、快板书、三句半、小品、歌曲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表演出来,通过主题中队会,一方面发挥了我们队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队员们组织活动能力和表演水平。另一方面,使队员了解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及其高尚的品质。同时,充分利用教室的雏鹰园地,办好每期的雏鹰队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播放雷锋的故事、照片、日记等等。在活动中,注重“六个一”,即从阅读一个雷锋故事,了解雷锋生平的一件事,讲一个雷锋的故事,学唱一首雷锋的歌曲,摘抄一则雷锋的日记,设一个学雷锋监督岗。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雷锋形象的伟大和精神的可。为了宣传学雷锋的意义,以及如何学雷锋,学雷锋的什么精神,大队部充分利用我校的“向阳花“小广播站来宣传雷锋精神;先后两次组织学生观看了《雷锋》、《少年雷锋》两部电影;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大型书画展“,将纪念活动与学雷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举行了老干部报告会,老革命家用他们亲身经历为全体少先队员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在会上,大队辅导员提出:每名队员都要认识到,学雷锋重在体会一种心中永远有他人的意识,不要刻意地去模仿雷锋的事例,作为当代的少年儿童要养成好习惯,立志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这些话语激励着孩子们要从小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愿望和决心,使他们树立起”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已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雷锋精神将永远在向阳校园中闪光。

二、走英雄道路,领会雷锋精神的实质。

在充分感知雷锋先进事迹和精神的基础上,让学生从生活环境、学习态度等多方面与英雄作比较,进而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明确奋斗的切入点,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计划,形成自我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雷锋要与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养成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中队提出了”学雷锋和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口号。在日常生活中,队员们按照榜样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已,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中队有一名队员,他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不把钱放在眼里,还经常摆阔,家长也没有办法。辅导员老师知道后对他说:”你是雷锋中队的队员,雷锋中队的队员首先要学习雷锋叔叔的品质,雷锋叔叔是怎样处理零花钱的?“他说:“雷锋叔叔艰苦朴,袜子破了补了一层又一层都合不得买双新的,除了买点儿日常必需品,剩下的就存进银行,哪里有困难,他就捐给哪里。”“是啊,这就是雷锋叔叔,我们的榜样,如今你是雷锋中队的一员,应该怎样做呢?”辅导员老师问。

他回答说:“老师,我一定向雷锋叔叔学习,不乱花一分钱,我也要把钱攒起来做点儿有意义的事,给咱雷锋中队增光!”从此,他改掉了乱花零钱的坏毛病,不仅如此,他还极力宣扬雷锋艰苦朴素的作风。为了激励学生时时处处以雷锋英雄为榜样,规范自已的言行,除了充分结合学校的大队会、升旗仪式、祭扫烈士墓、观看电影、手拉手献爱心等活动外,在本中队还设立了学英雄书角、学英雄园地。在学英雄园地上有一颗象征着英雄光辉形象的大星星,学生们象征着小星星,每个队员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在大星星周围贴上自已的一颗小星星,队员们把自己的点滴成绩看成是英雄精神在闪光。在学期结束前举行“灿烂群星竞放光彩”主题中队会,各小队把好人好事编成说唱材料来赞扬,结束时,让所有的“文明星”、“好学星”、“勤巧星”等小星星在这颗英雄大星星前合影留念,永远记住走英雄道路的前进脚印,让孩子们在行动中全面深入理解英雄的精神实质;同时带领队员们重温毛主席提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把题词印发给每个队员;重温雷锋原著,进一步了解雷锋的崇高思想境界;讲雷锋事迹。在学雷锋活动中,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学雷锋,看一本好书,让精神世界更美好;学雷锋,做一件好事,做到心中有他人;学雷锋,树立一个小目标,使自己前进有方向;学雷锋,改正一个缺点,不断使自己奋发向上。至此,班级掀起学雷锋做雷锋高潮。“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一车满载的是为祖国为人民的好事,不正是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逐步积累起来的吗?在队员中提出倡议: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不随地吐一口痰,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上乱涂乱画……在生活中,要像雷锋那样,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学习中,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有个干劲儿和专劲儿。我们班有一名队员平时学习上一点儿也不用心,家庭作业也不爱完成,特别贪玩,家长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老师也找他谈过,可只见几天效,过后还那样,真是令人头痛。可自从我们中队被命名为“雷锋中队”后,通过对雷锋的了解和学习,他彻底变了。在各小队的汇报会上,他激动地说:“我以前真是太傻了,每天就知道玩,不爱学习。现在我才意识到时间是多么宝贵呀,我一定要向雷锋叔叔那样,在学习上要有挤劲儿和专劲儿。同学们都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三、做英雄传人,弘扬雷锋精神。

英雄中队和英雄精神能为学生树立一个清晰的人生坐标,并激励他们为此而不懈努力。学英雄、敬英雄、不忘英雄,队员们以雷锋为榜样,开展节假日他们以集体或个人的形式深入社区,为社区奉献爱心,自觉地为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或到公共场所做好事;到敬老院去慰问,打扫卫生、为老人梳头,为老人表演节目,并用自己的零用钱给老人买了蛋糕、果品等。同时他们大力宣扬雷锋精神,利用班队会时间组成报告团到低年级去演讲或是讲故事或是演唱,使雷锋精神深入人们心中。我们班的任卫营同学,带领本队队员,经常为她们家楼上的老人拎垃圾,并帮助他们打扫楼道,全楼的人都说他们是“活雷锋”,还写来感谢信,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在我校与两家子小学“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中,我们中队共捐献图书一百五十册。在向学校救困基金会捐款时,队员们把自己的零用钱拿了出来,他们说宁愿自已少花点,也要让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们像他们一样在学校里读书。

向阳小学雷锋中队的队员们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在不断的进步。回想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雷锋中

队”学雷锋的火炬熊熊燃烧,一代又一代,陶冶了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每个队员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用一颗颗纯朴天真的心传递着火炬,并努力使这支火炬熠熠闪光,使她越燃越亮,代代相传

讲英雄故事走英雄道路 第2篇

活动目标:

1、扩大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怎样讲故事,同时也培养他们听、记别人讲话的习惯、办法。

3、让学生从这些故事中受到了一定的教育和启发,激发他们的爱国心,引导他们奋发向上,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准备工作:

1、要求学生收集、阅读一些有关民族英雄的书籍,有条件的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资料。

2、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人,并推选一人当小组长。

3、安排活动地点并布置场地。

4、奖状、奖品若干及活动用的有关材料。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出示郑成功画像(挂图)导入主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画上的人物吗?对,他就是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郑成功》中的主人公——郑成功。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愿意结合自己平时所搜集的材料及课文内容给我们介绍介绍郑成功这个人物吗?(指名介绍,评议)今天,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讲讲他们的故事。

2、提出要求。

同学们,你们做过评委吗?(没有)今天,老师就让你们过过“评委瘾”,你们高兴吗?(高兴)不过,先别着急,在故事会开始之前,老师先讲几点要求,请每位同学都要听好:首先,每位选手所讲的故事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其次,每位选手讲述要有条理,语言尽量做到流畅、自然;再次,讲述时要力争做到绘声绘色,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第四,每位评委都要认真听讲,并对照上述三项要求对每位选手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五,本次活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鼓励奖若干名。

二、具体过程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我们这次活动共有八位同学参加,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连续听到这些同学为我们讲述的三位历史英雄的精彩故事。今天,第一位上台讲述的是张海洋同学,大家欢迎!

2、同学讲英雄人物的故事。

3、组织讨论。由选手或同学上台发言,谈谈听故事后受到教育和启发。台下同学亦可就选手在讲述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4、参赛选手依次上台讲述所备故事。

5、民主评选优秀选手。

主持人: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八位选手的故事已经全部讲完,下面我们将进行民主评选。(指定同学分发评选表,统计评选情况)

6、主持人公布评选结果。

7、教师颁发证书及奖品。

8、教师作总结讲话。

同学们,本次活动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开展得很成功。所有参赛选手讲述得都很精彩。通过他们精彩的讲述,我们都受到了深刻教育,没有参赛同学也都能积极参与本次活动,使得这次活动能圆满成功。

英雄传奇小说独特的故事情节模式 第3篇

关键词:英雄传奇小说,英雄获罪,临阵收妻,家族性延续,故事情节模式

一、英雄获罪故事模式

从《水浒传》开始, 出现了一种史诗性和悲剧性兼备的人生形态, 可以称之为“义士———罪人或流放的好汉”模式。这种“义士———罪人”的发配和逃难历程成了《水浒传》最有特色的叙事模式。林冲发配、武松刺配均属此种情形, 而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则是宋江的逃难和刺配经历。宋江怒杀阎婆惜后, 逃难江湖, 路遇清风山王英、郑天寿、燕顺, 接着又遇清风寨小李广花荣, 后有白虎庄孔明、孔亮。在刺配江州的过程中更是结识戴宗、李逵及一班好汉, 后又智破无为军, 大闹江州城。这种逃难与刺配不仅实现了宋江从书吏到梁山好汉的性格转变, 更重要的是起到了串联人物的作用。如果说《三国演义》走的是史诗化写作路线的话, 那么《水浒传》走的其实是一条景观化历史的道路, 而正是这种“义士———罪人”的故事模式巧妙地完成了这一景观化历史描写的创作意图。推而广之, 在后世的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中, 这种模式被广泛吸收和借鉴并有所发挥, 如《说唐》系列和《杨家将》系列等, 不见了这种“义士———罪人”的平面故事模式而代之更完美的“英雄获罪”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构成是英雄遭奸谗害———获罪贬职, 退居乡里或远戍边关———外敌入侵再受起用———克敌制胜, 冤情澄清皆大欢喜。这种故事模式在《杨家将》以后的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中可以说比比皆是, 几乎部部小说中都存在这一模式, 这也是传统英雄成长历程的必然。孟子讲“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而且这一模式也是忠奸斗争得以展现的有利途径, 通过这一模式封建社会忠奸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得以体现。同时, 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和悬念感, 往往在英雄获罪后会出现一段英雄空白状态, 这时的边关告急和群臣束手无策, 迫使皇帝重新审视自己的判断, 为英雄的体面复出和日后的惩奸锄奸埋下了伏笔。然而这种模式的泛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作品的雷同化、程式化倾向, 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以至于人们在读到英雄获罪时, 心中已有先验的预期。某种程度上又化解了作品的悬念性, 当然这种模式从民众接受心理讲也是一种预期, 是民众愿意看到的故事模式。封建时代的民众总是抱着一种忠臣良将终会冤情昭雪的心理期待。而最后的冤情澄清, 英雄重新被起用封赏, 也给展现君主的英明和良臣的辅弼提供了因由, 因而这种故事模式在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中屡屡出现且长盛不衰。

二、英雄临阵收妻故事模式

在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中, 从杨家将系列开始, 出现了另一种故事模式, 称之为英难临阵收妻故事模式。这种故事模式的基本构成大致是:少年英雄 (多为将门后代, 容貌俊美, 武力超群, 却不识法术) , 战阵遇番女战败或遭擒, 临阵收妻 (妻者貌美艺高, 多会法术, 法力无边) , 后破敌制胜, 妻助夫翁, 回朝封诰, 夫显妻荣。这种故事模式自杨家将系列开始出现以后, 屡屡出现在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中, 在隋唐系列英雄传奇小说中更是普遍。但它也有一定的规律, 就是多出现于将门英雄小说传奇中。它的出现是故事情节深入发展的需要, 往往英雄征战受挫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模式, 从而故事情节得到延深。另外, 也反映了战争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单靠男性英雄已不足以平定边乱, 抗敌卫国。女性英雄以特有的女性光辉出现在英雄阵营, 不仅丰富了英雄形象类型, 还打破了男性英雄一统天下的单调局面, 使英雄传奇小说异彩纷呈。这种故事模式中包含这样一个亚模式:英雄临阵收妻过程中, 女性英雄与男性英雄的结合有这样一个规律, 即女方往往是一见钟情, 不仅爱慕英雄俊美的外表、卓绝的武艺, 更看重英雄的将门血统, 往往女方会这样预期, 成为将门一族是她们的美好追求。这里多少可以看出封建文人们的主体创作意图, 即追求功利、渴望得到将门血统的愿望在作祟。而一见钟情后就是大胆热情又异常执著的追求, 然而却屡遭拒绝、戏弄甚至伤害, 但仍痴心不改。而且, 最大的问题是她们为了追求爱情, 往往要背叛自己的家庭和民族, 这种超越民族、违背人伦的爱欲, 看似失去理性, 实质上是对理性的另一种诠释与把握, 因为它最后又归结到忠义这一伦理层面上。对家庭的背叛, 对民族的背叛是为了汉族的忠, 是对天朝的义, 是投向光明之举。这种模式被赋予了特定的政治伦理教化意义, 而显得顺理成章、天经地义。这种在汉民族内部被看成大逆不道的行为却在汉夷相战过程中得到了汉民族上至君主将相下至臣民的一致理解与宽容, 甚或认同。但这种认同建立在女性英雄看似追求自我、实质失去自我的痛苦基础上, 是在汉民族中心思想意识掩盖下的宽容。同样的“礼”在对待本民族和异族的时候, 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释版本, 可以看出这种“礼”的局限性和虚伪性。

这种故事模式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浸润下的文人创作心理和民众接受心理双重作用的结果, 是建立在泯灭女性英雄人性和性格扭曲基础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种女性英雄对爱情执著追求的近乎心理变态, 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以至于从某些层面加重了对女性的束缚, 从更广层面是对妇女的伦理教化, 是封建思想文化中的糟粕。笔者钦佩女性英雄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但对这种变态心理及无思想的盲目表示哀叹与愤慨。

三、英雄故事的家族性延续

在英雄传奇小说, 尤其是将门系列中, 家族意识或者家族情结得到了全面深刻的展现。中国人普遍重视家族性, 是家族观念或者血亲意识相当浓重的民族。中国古代聚族而居, 谱牒制度更是这种情结的体现。在现代相对封闭的地方, 仍有聚族而居的情况存在, 南方的客家人即是如此。这种家族观念、血亲意识不仅维系了整个家族的完整性, 更使家族血统得以延续并严格保证血统的纯正。在英雄传奇小说中这种家族观念更是根深蒂固, 对英雄血统的关注有时甚至超越对英雄自身的关注。中国民众更希望英雄代代相传, 保持血统的纯正与延续, 实际上也就是保证抗敌斗争的连贯性与持续性。这种家族故事模式的出现, 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 自然而然形成了故事的连续性, 于是一大批各自成书又相互联系的英雄传奇之作得以出现, 联系这些作品的纽带正是家族情结, 于是, 出现以描写一门英雄为主的系列作品, 杨家将系列就属于此。前部作品描写上代英雄, 那么下部作品则以英雄的后代为主。为此, 小说创作者出于故事情节的考虑, 一定程度上也是迎合民众的期待心理, 有意无意间为英雄杜撰出诸多后代, 形成了英雄世家系列, 如杨家将, 从杨令公杨业第一代开始, 杨延昭第二代, 杨宗保第三代, 杨文广第四代, 杨怀玉第五代。然而, 英雄后代往往是子虚乌有的。

英雄中队”千里走太行 第4篇

师生们在平型关大战主战场遗址乔沟和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仿佛看到了那血与火的战争场面; 在阳明堡机场遗址,听部队首长讲述八路军当年夜袭日军飞机场一次炸毁24架日军飞机的生动战例;在山西武乡县观看《太行山》大型实景演出,深切感受“巍巍太行、红色武乡,八年抗战、民族脊梁”的壮志豪情; 在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 为八路军首长艰苦抗战、军民一家的精神所感动; 在左权县抗日英雄左权烈士陵园,庄严宣誓: 铭记历史、崇尚英雄、矢志报国、开创未来;在“百团大战纪念馆”,亲眼看到了八路军百团大战歼灭日冠的辉煌战绩;在“狼牙山五壮士”战斗遗址,师生们用少先队队礼向“狼牙山五壮士”塑像致敬。

6天的寻访活动共行程1700多公里,对“英雄中队”的师生们思想上是一次提升, 精神上是一种洗礼, 意志上是一种磨炼。全国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皇甫鸿昌已经70多岁了,他拖着残疾的双腿带领儿子和孙子、孙女祖孙三代参加本次寻访活动, 成为一段佳话。

讲英雄故事比赛活动总结 第5篇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先辈遗志发扬民族精神,我校举办了第八届讲故事的活动:

1.本次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且对本次活动的召开给予大力的支持,使本次活动有明确的方向和步骤。

2.班主任老师做了十分广泛深刻的动员宣传,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成功的开展了本次活动。

3.广大学生以十分高昂的积极性参加了本次活动,学生的故事内容方向性强,爱国色彩浓重,每个故事都能再现老一辈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绩,让每位同学的心灵都经受一次“红色”的洗礼,明白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是烈士们用鲜血染成的,明白了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时代新人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先辈们的遗志为祖国贡献力量,使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落到实处。

4.本次活动的教育意义针对现在的青少年是十分深远的,通过本次活动使他们明确了学习、生活的方向,有了新的动力和目标。5.成绩总结:

讲革命英雄故事通知及方案 第6篇

二年级二班讲故事比赛活动通知及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引导同学们阅读有关老一辈革命家、革命英雄人物、革命英雄业绩的图书,学习革命精神,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讲故事兴趣。我班将举行“我心目中的英雄”讲故事比赛,现将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二、故事主题

我心目中的英雄

三、参赛对象

全班学生

四、比赛形式

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五、比赛要求

主题鲜明,语言流畅、感染力强,充分体现少年儿童学习革命英雄、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比赛时间要求在3分钟以内,语言为普通话。

六、比赛评委

刘航洲 刘振香 刘兴梅

七、时间安排

9月20日上午

八、比赛地点

二二教室

冶源镇傅家李召小学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英雄故事感想 第7篇

71年筚路蓝缕创事业,71年辉煌凯歌奏新篇。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30日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奋斗激情”,为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磅礴伟力。

解锁“红色基因”的密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担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19,林觉民烈士,把家庭幸福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奋笔写下,“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19,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慷慨宣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35年,____在遗著《可爱的中国》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为国捐躯的先烈值得后人铭记,精忠报国的精神值得后辈仰望。正是因为有了革命先烈一心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和牺牲,才有了今日矗立于世界东方的“雄狮”。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崇尚,是激励党员干部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我是谁”、谨记“为了谁”、铭记“依靠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满腔赤诚”“一片丹心”,扛起责任担当,全心全意帮助群众解决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实际问题。

解锁“红色基因”的密码——“千磨万击还坚硬,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抵御列强侵略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英勇抗争,经历了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等斗争,最终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可谓艰苦卓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革命先烈们理想信念坚定,敢于牺牲、甘于奉献,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付出了“沸腾热血”。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赋予党员干部新的要求,但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不能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能变,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不能变。惟其如此,方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论《故事新编》对英雄形象的解构 第8篇

本文将总结鲁迅在《故事新编》中解构英雄圣贤的方法, 并进一步探寻解构圣贤、重写历史小说的现代意义。

一、《故事新编》解构英雄圣贤形象举例

还原英雄圣贤的凡俗本相, 是《故事新编》的基本叙事立场。“英雄圣贤的‘神化’表达的是文明起源时代的想象, 而鲁迅对传统文明的末日危机有着高度自觉的洞察, 因此《故事新编》必然会以对英雄圣贤荒诞性存在的再叙事改变故事的原初意义。” (1)

《故事新编》的第一篇《补天》描写传说中的人类母亲女娲的形象, 她虽然依旧极富神力, 却苦闷无聊至极, 补天也显得辛勤而狼狈, 更是被呆头呆脑、獐头鼠目的小东西缠得不胜其烦。作者甚至让“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 让女娲从自己所繁衍的人类中感到一种悲凉, 她的造人也只是为了排遣无聊、消磨时间的近乎娱乐工作。女娲造人的传统等级制度、伦理文化的母题消失, 神话的外衣被剥尽。

《奔月》中的射日英雄已经沦为一日三餐奔波劳碌、身心交瘁的小市民, 为不吃乌鸦做的炸酱面而努力又焦灼。更可悲的是一个射九日而享美名的英雄没有了“对手”, 没有了可以射击的对象, 遭遇的只有妻子、弟子的冷遇、背叛。

又如《采薇》凸显了伯夷、叔齐用各种烹调方法烧作薇菜的行动, 以凡俗的食欲消解了他们“不食周粟”的神话誓言, 故事不再是对高洁志士的歌颂, 取而代之的是保持名节的窘迫和名士操守的虚无;《起死》中被庄子起死回生的汉子所要衣物包袱的现实需求, 嘲弄了庄子“齐生死”“无是非”的超凡脱俗性;《理水》中的大禹为民奔波, 却被人说成是一条虫子, 而治水成功后也被称为“禹爷”, 讲究起祭祀法事、上朝拜客, 成为人人效仿的榜样……

《故事新编》将圣贤英雄“还俗”, 不是简简单单的翻案, 而是深刻包含了鲁迅所把握的时代精神和他个人的生命体验, 这也是历史小说的现实意义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故事新编》解构英雄圣贤的方式

翻看鲁迅先生所留世的大量古典文化研究著作, 我们就不难看出, 在这部小说集中, 鲁迅要使英雄、圣贤走下文化神坛, 他选择了偏离话语权威中心的方法, 以现代眼光去诠释传统文化, 极力洗尽这些人物身上的铅华, 显现他们的本真一面, 而并非臆造的文化神话。总体说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来达到其解构的目的。

1、形象平凡化

传统故事中, 英雄圣贤的形象都是伟岸的, 他们或强大、或高洁、或勇敢、或智慧。他们积极正面的形象几千年来已经深入人心, 而要去掉他们的光环, 还原他们的人的面貌, 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英雄圣贤的形象平凡化, 让他们同普通人有着一样的忧虑、苦闷、凡俗甚至是某些人性的缺点。

女娲是人类的始祖, 其造人、补天的行为被人们视为开天辟地的壮举。而在《补天》中, 女娲造人完全是出于偶然, 她“只是很懊恼, 觉得有什么不足, 又觉得有什么太多了”, 她那无聊至极的心态成了促成人类诞生因素。一段时间后她疲惫了, 并且被她创造出来的人来搅得不胜其烦。她一边撑着疲倦的身躯补着天, 一边几次抱怨无聊。女娲的不辞劳苦的创世行为逐渐变淡, 无聊疲倦渐渐笼罩女娲的整个心理。更为滑稽的是, 女娲两腿之间出现了个满口讲着德、礼的古衣冠小丈夫, 让女娲和淫秽也沾了边。这也是鲁迅塑造人物时“油滑”的开端。

《奔月》中的后羿不再是往昔射日的威武形象, 而只能为嫦娥捕来一只只小麻雀黑乌鸦, 嫦娥因忍受不了生活的乏味与单调偷吃灵药奔月球。文章中唯一表现后羿射箭雄姿的只有两处, 一处是后羿与暗算他的弟子逢蒙的决斗, 一次是后羿愤恨嫦娥飞天连发三箭射月亮, 二者都是为背叛做出的反击, 射日的弓再也无处可击。如此形象, 只让人感到“英雄”的平庸与虚无。

又如伯夷叔齐, 自古以忠君、孝悌的形象成为后人的榜样, 而《采薇》抓住他们笃信先王之道的特点, 刻画了两位迂腐而软弱的先人。叔齐因伯夷泄露身份而流露出“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 可也不能不说很有眼力”的想法, 丑化了当年主动让位的美行。二人对薇菜的各种吃法的研究及叔齐想偷吃鹿肉的内心, 都暴露出他们和凡人一样的贪婪。常风在评论鲁迅创作的《出关》和《采薇》时也说道:“鲁迅先生是想将过去的圣贤还俺们一个具有血肉和我们犯人一样的本来面目”, 他“给了他们生命。显现在我们面前的古人, 我们不觉得他们是高不可仰的圣哲”。 (2)

圣贤的嘴中也说出了粗鄙甚至是污秽的言语, 插科打诨、降格以求、亵渎、冒犯等话语也就不时出现。如干瘪的少年喋喋不休, “你压坏了贵重的丹田”, 正襟危坐的老子和孔子也会讨论“亲个嘴”“生弟弟”。在对这些圣贤形象的描写上, 也采用漫画式的手法, 通过夸张变形扭曲到令人发笑的地步。代表中国文化的老子“好像一段呆呆木头”, 庄子是一个有“黑瘦面皮, 花白的络腮胡子”的“糊涂虫”, 全然没有了飘逸超脱的形象。

当然, 形象平凡化不只是刻画英雄圣贤的平庸与消极, 同样也包含对其正面形象的朴素表现。如《理水》中大禹“面目黧黑, 衣服破旧”, “不穿袜子, 满脚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这俨然是一位平民实干家的形象, 打破了帝王的辉煌;《非攻》中的墨子有着更多的农民气质, 而他完成了止楚伐宋的历史功绩义后, 遭遇了募捐等一串晦气的事, 他狼狈不堪的样子让人哭笑不得, 原有的崇高感也荡然无存, 反让我们感到亲切、质朴还有发自内心的尊重。

2、叙事语言驳杂

构筑历史文本, 首先要求在文本中形成一个规范性的历史语境, 以显示历史与人物的严肃性。但是, 在《故事新编》的历史语境中, 言语系统是驳杂的, 甚至出现了多种言语系统的并存。这就使历史语境变得纷繁复杂, 体现出对历史严肃性的怀疑与嘲弄。置于这种繁杂的语境中的圣贤英雄具有一定的荒诞性, 从而实现了对他们神圣形象的解构。

《出关》历史语境中言语系统就极为驳杂。老子与孔子的对话中使用的语言与叙述语言是属于同一言语系统, 基本上是古籍的现代汉语翻译。但是老子在函谷关讲学时, 讲述内容却是《道德经》的原文, 造成听众的厌倦。道家的精华《道德经》俨然成了一部闹剧的导火索。另外, 讲课之后账房和书记先生请老子补发讲义时竟讲起了方言, 但从后文看两人是会讲“国语”的, 可见他们使用方言与老子对话是有意为之, 其中包含着对老子及其道学的嘲弄。这样, 在不同言语系统的多声部交织中, 老子及其代表的道家学说的权威性与神圣性被消解得当然无存了。

又如《补天》中女娲平实的言语与她造出的人类口中古奥的言语形成的鲜明对比, 凸显出造人的无意义。《理水》中官员学者的“ok”、“古貌林”等中西杂糅的语言, 大禹妻子泼妇般的骂夏禹“杀千刀”, 这些也都使原本崇高的治水行为变成大禹一个人的孤独表演。

当一件件原本严肃、崇高的历史故事被作者用驳杂的言语系统叙述出来时, 其崇高性就被一点一点消解了, 英雄圣贤的光辉形象也能被这驳杂的言语系统消融。

3、加入现实生活情节

鲁迅说《故事新编》中有很多油滑之处, 但他认为“油滑是创作的大敌, 我对于自己很不满”, 但后来他对此又不无得意, “不过并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 却也许暂时还有存在的余地的罢”。 (3) 这里提到的油滑之处, 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大量的现实生活情节的加入。

首先, 从对现实生活情节的处理方式来看, 作者把其粉碎成一个个小细节分散到完整的历史文本中, 并且这些细节多是庸俗的、非理性的, 就和圣神、崇高的历史文本形成了对照。如《铸剑》中眉间尺遇到一群麻木的看客, 《非攻》中墨子遭遇募捐救国队。前者的崇高意义就成了后者庸俗性嘲弄的对象。通过这种方式, 作者消解了历史文本的完整性, 改变了英雄圣贤的神圣性和崇高意义, 一切被现实嘲弄着, 形成了一个极强烈的反讽。

另外, 从叙述现实生活情节的语调上来说, 作者也多使用戏谑嘲弄的语言来叙述。特别是对正面人物和正义行为的嘲弄性叙述, 形成了一种不和谐的艺术效果。《奔月》中后羿和嫦娥每天吃乌鸦炸酱面, 后羿自责的心理和养家糊口的男人毫无区别, 出行前还要带上五个炊饼, 五株葱和一包辣酱;《非攻》中墨子在阻止了楚伐宋之后, 遭遇大雨, “淋得一身湿, 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4) ;《大禹》中的夏禹治水不入家门, 却被老婆骂作“杀千刀的”“奔你的丧”“掉在池子里变大忘八” (5) ;在《采薇》《出关》中, 嘲弄性的叙述更是自始至终伴随着主人公的一言一行。在本应庄严的历史文本中杂入嘲弄性的细节, 运用嘲弄性的叙述语调, 实现了对英雄圣贤的解构。

4、结尾的翻转

不少研究者注意到《故事新编》存在一个有趣的文本现象, 即小说的后半部分往往出现情节的“翻转”, 《理水》《非攻》《铸剑》等等, 莫不如此。钱理群早年就提出了“翻转”式结构的问题, 他说:“鲁迅的每一篇小说都有两种‘调子’:崇高的与嘲讽、荒诞的, 悲壮的与悲凉的。两种调子互相校长, 形成内在的紧张关系, 而且小说后半部分情节都忽然翻转, 把前面的情节颠覆。” (6)

最为典型的要算《铸剑》。这是《故事新编》中最有肃穆英雄色彩的, 然而也倾注了鲁迅最严苛的质疑、拷问。文章前一部分铺排渲染了复仇的气氛, 而眉间尺的自刎更是将复仇的内核指向了向自身复仇。至三个人头落入沸水, 消灭了肉体的界限而上升至一种纯精神的境界。当复仇最终完成, 眉间尺和宴之敖“仰面向天, 沉到水底里去了” (7) 。但是文章并没有就此而结束, 结尾处, 叙事情节、语调都发生了翻转, 王后、弄臣想尽各种可笑又徒劳的办法分辨三个头骨, 复仇者和被复仇者共同下葬, 百姓忙着观看丧礼, 就这围观之中, “复仇者与被复仇者, 连同复仇本身, 也就同时被遗忘和遗弃”, “小说前三节复仇的神圣、崇高与诗意, 此时已被消解为无”。 (8)

同样的, 《理水》后部文字, 人们谈论大禹治水的功绩, 英雄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享乐的话料。特别是结尾一段文字:“但幸禹爷自从回京以后, 态度也改变了一点了:吃喝补考就, 但做起祭祀和法事来, 是阔绰的;衣服很随便, 但上朝和拜客的时候的穿着, 是要漂亮的。” (9) 这段换叙述突出了禹及其行为正面意义的危机性, 使大禹的形象陷入了混乱与庸俗, 使得其神圣意味与崇高意义变得支离破碎。《补天》中女娲壮美的补天行动之后, 是人类的战争, 消解了女娲创世的崇高意义;《采薇》结尾, 伯夷叔齐死了, 阿金姐讲述的两人喝鹿奶馋鹿肉的故事留在人们心中, 使听故事的人“肩膀也轻松了不少”;《出关》中, 老子终于出关了, 小说最后却结束在关尹喜和账房先生等人关于关外没有吃的、老子还会回来的对话, 更具有隐喻意味的是老子的《道德经》和充公的盐、胡麻、饽饽等放在了架子上。

这种结尾的“翻转”, 在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模式下, 被描述为一种“解构叙事”, 鲁迅当年不一定知道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叙事, 但他很多文章结尾的翻转, 的确起到了消解历史文本、解构英雄圣贤的作用。

三、解构的现代意义

鲁迅颠覆崇高、消解神圣, 彻底地还原神与圣人以世俗的人的面目, 第一次使我们去凝视世俗化了的英雄和圣人, 凝视历史、文化与生命的最本质最幽深的层次, 揭开崇高与卑下、庄严与滑稽、生命与文化的秘密。其本质是鲁迅人的观念的体现, 是鲁迅对个体独立和自由的一种追求和努力。在这个解构的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历史的清醒的、独立的认识, 看到了他对权威的反抗和主体人格的张扬, 这对于当时反对封建传统专制文化、建构新的价值观念有着十分有利的影响。

而今天重读《故事新编》, 我们应该汲取更多的时代意义。当今的时代, 人们已不再轻易迷信权威, 对于历史也逐渐有了客观的认识, 国民的思想意识朝着更加主体化、个人化方向发展。那么《故事新编》解构英雄圣贤的意义今日何在呢?《故事新编》中的英雄圣贤尽管被一层一层地解构, 但他们依旧是英雄、依旧是圣贤, 只不过他们的平凡之处、尴尬之境让我们读了更觉其悲凉与孤独。这种悲凉与孤独感, 或许就是鲁迅当年作为一个先觉者在黑暗中挣扎又掉入虚空之中的独战的悲哀。他把英雄圣贤光环的背面展示给我们看, 把英雄的末路闹剧般地呈现出来, 一切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俯察世界、先知先觉、献身理想到最后都演变成“无聊”的结果, 唯有无意义和虚无才是真实的。古来的英雄圣贤尚且如此, 又何况是我们今日这些平凡之辈?无论是追求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 还是向着头顶仰望的那片天空踽踽独行, 我们都需明白, 一切的行为最终都会消解为虚无。但《故事新编》要建构的并非是一个虚无荒诞无英雄的世界, 而是一个明知虚无是结局, 依旧有英雄圣贤在奔波的世界。虚无不是目的, 只是终结时的一种状态。解构英雄圣贤, 以一种和他们平行的眼光审视他们, 就会发现人生中的辉煌也好, 平俗也罢, 都将陷入最后的虚无, 但人生的意义并不因终结时的虚无而消失, 却是在于以怎样的一种姿态面对这种虚无。英雄之所以为英雄, 恐怕就是在于他们以一种平凡而不平庸的姿态面对虚无的人生结局。

参考文献

[1]黄万华:《中国现当代文学》,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年版, 第93页.

[2]常风:《故事新编》, 天津《大公报?文艺》, 1936年2月21日.

[3]鲁迅:《故事新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第2页.

[4][5][7][9]鲁迅:《故事新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第127、43、96、48页.

[6]钱理群:《<故事新编>漫谈》, 《钱理群讲学录》,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第92、99页.

适合幼儿讲的英雄刘胡兰故事 第9篇

老师们好、小朋友们好: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英雄刘胡兰的故事。在山西农村有一个穷人家的女儿刘胡兰,她的家被日本鬼子霸占了,为了夺回自己的村子,村里成立了抗日救国儿童团,那时刘胡兰才10岁,就当上了儿童团的团长,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配合共产党,参加抗日活动。一天,共产党叔叔阿姨们在村里召开大会,刘胡兰发现日本鬼子来偷袭,马上报告,使他们安全离开。她还积极组织村里的乡亲给共产党叔叔阿姨送粮食,做军鞋,支援抗日前线,救护伤员,细心照顾在她家里养伤的抗日战士。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起了内战,刘胡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投入了新的战斗。可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刘胡兰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住了,敌人用死来威胁她,刘胡兰坚定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在敌人面前,她勇敢坚强,从容就义,献出了年仅15岁的生命。后来,毛主席爷爷还为英雄刘胡兰题词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讲英雄故事走英雄道路 第10篇

邻家芳草绿,隔岸风景好。比如,一些人,谈起远方和梦想总有着诗意的浪漫和无限的激情,提起身边的景色和资源,常流露出无聊和失望的神情。这种现象在日常的基层党组织活动中有所体现,比如,组织党员外出参学,如果能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不少人会表露出开心和渴望,反之,如果是身边的参观点,尤其是比较熟悉的,则往往少了很多的激情和念想。

发扬伟大的淮海战役精神,需要学好用好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和纪念馆等资源,接续传承红色基因,团结带领人民团结一心去奋斗,这也是新时代徐州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朝阳之下,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72年前那个冬天,英勇智慧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军队,以气吞山河之势发起了这场战略大决战。这一伟大战役,打出了“饮马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有利态势,创造了以60万对战80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1949年1月,伟大的淮海战役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3万多名将士、49位团以上干部献身疆场。1965年,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馆在徐州凤凰山麓建成。

参学淮塔不是走马观花看风景,要常学常新、常思常进,真正要把自身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实践摆进去,在今昔的对照中,不忘初心、致敬先烈,不负韶华、砥砺绽放新时代的“淮海战役精神”。

淮塔是红色基因的载体,是淮海战役精神的象征。赴淮塔,参观纪念馆、宣誓纪念碑、观看党性教育情景剧等,在一些本地党员看来轻车熟路、习以为常,已经是“常规套路”,导致少部分人从心理上不够重视,甚至私下产生抵触情绪,暴露了部分党员政治站位不高、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不力的问题。如果把时空的距离拉长,把视野放宽,把思考投进去:看一看过去的老一辈革命者如何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冲锋陷阵,想一想自身对待工作、对待困难的态度,看看“敢打必胜、科学决策、勇于担当、团结协作、依靠群众”的淮海战役精神,想想如何在推进“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唯有把自身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实践摆进去,在这种今昔比照之中,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断提振精气神,才会更加有力量、有韧性、有方向;才能在直面自我之中,看到自身的进步或退步,看到自身的不足和优长,看到下一步优化和改进的方向;才能任时代风云变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矢志不移地走下去、走到底!

参学淮塔不是为了增加一次活动记录,更不是为了名义上丰富学习内容,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实实在在地想清楚、弄明白自己的关注点与收获在哪里,每次学出“不一样”的味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讲英雄故事走英雄道路】相关文章:

讲英雄故事班会总结09-19

抗战英雄的故事05-19

中国英雄人物故事05-31

新英雄故事范文05-25

革命英雄故事范文05-30

英雄故事事迹范文06-10

英雄故事作文范文06-10

英雄事迹故事范文06-10

英雄人物故事范文06-10

英雄故事活动小结08-12

上一篇: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下一篇:《蝴蝶落在流泪手心》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