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临终关怀”的那些孩子

2024-05-15

被“临终关怀”的那些孩子(精选14篇)

被“临终关怀”的那些孩子 第1篇

被“临终关怀”的那些孩子

被“临终关怀”的那些孩子

2013年06月03日10:32

原标题 [被“临终关怀”的那些孩子]

把孩子“托付”给临终关怀医院任其自生自灭,是违法行为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伊曼、特约撰稿丁舟洋 | 北京报道

“有什么可怜的?他们的父母都不要他们了。你们还是快走吧,这里不让人进来的。”一身红色工作装的年轻护工头也不抬,往奶瓶里放了两勺奶粉。在她身后,是大约十平方米的一个小房间,并排放着6张婴儿床和1张成人床。4个“父母都不来的”婴儿,正躺在床上。

4月14日,《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以“志愿者”身份,“溜进”了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东楼一楼的一个房间,在这个“禁止探视”的房间里呆了约10分钟。

最小的一个女婴看上去出生没几天,被包裹在厚厚的襁褓中,躺在护工的成人床上,嘴里插着一只斜靠在襁褓上的奶瓶,安静地躺着。

稍大些的三个孩子都只会咿咿呀呀。两个男孩有床头卡,写了姓名、性别和入院时间。一个叫朱XX的孩子于2011年9月24日入院,按时间推算,至少在1岁半以上,但看起来像8个月大的孩子,反应较迟钝。另一个叫史XX的孩子于2012年6月29日入院,看到记者靠近他,显得很兴奋,不停地摇手上抓的摇铃,却没有哭也没有笑。

剩下的一个孩子,没有床头卡,没名没姓,侧身躺着,不停地吮吸自己的大拇指。

前后收治了300多个孩子

松堂医院办公室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本刊记者,这里的孩子,都是家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送来的,是身患不治之症的孩子,并非遗弃。也有不负责任的父母把小孩丢在医院门口,院方会报警处理,因为医院并没有收养权。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松堂医院院长李松堂说,松堂医院是全国第一家有儿童临终关怀病房的医院,前后收治了300多个孩子。

本刊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查询得知,松堂医院注册的有行医执照的医生有8位,诊疗科目包括临终关怀、医学成像、检验化验三项,没有设立常规的内科、外科、儿科等科室。

“有的孩子刚刚出生就处在临终期,比如心脏畸形,现有技术不能治疗,是不是需要关怀?明明社会有需求,我们就忽略它吗?我们的文化欠缺,我们就忽略它吗?所以我们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临终婴儿病房。这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李松堂说。

他提到了最近的一个例子。一个新生儿,刚出生6天,“产科的主治医生,作出了‘一定会死亡,过不了多少时间’的结论。”孩子的父母贷款买了一套两居室,“他们特别不幸,如果孩子死在家中,他们将来怎么再在这里居住呢?所以就转到我们医院来了。”

李松堂说,这个婴儿在松堂医院待的时间不会特别长。他也承认,有些孩子已经在松堂医院养了很长时间,比如脑瘫儿。

“小龙女”之去留

就在本刊记者来到松堂医院之前一个月,北京市西城区人大代表崔春婷也到了这家医院,原本是因洽谈理疗设备业务而来,回去的时候却带走了一个已经“器官衰竭”的女婴。

“当时觉得这个孩子还有救,躺在那里没人管,非常可怜,就提出把她带走。他们跟我说这个孩子找不到亲生父母,同意让我带走,还说如果救活了,今后可以帮忙办户口。”崔春婷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他们还告诉我,已经‘送走’了好多个孩子。我当时并没有想得太复杂。”

经过治疗和照料,女婴的身体状况有所起色。经过诊断,她并没有器官衰竭,而是因为出生时难产,缺氧窒息造成脑部受损,按照常理脑瘫的可能性很大。

感觉自己“救活”了一个原本已经被判定“没救”的小孩,崔春婷把她救小孩的经过以及孩子的照片发到了微博上,还给她取了个昵称叫“小龙女”。她憧憬:如果“小龙女”的亲生父母看到她已经活了过来,或许会很开心地来找回她。

孩子的父母没有联系崔春婷,医院却上门交涉说:“孩子的父亲来了,要求接回孩子。”

2013年3月27日,崔春婷在她经营的酒店餐厅向本刊记者讲述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时,松堂医院的朱副院长也来到这里,继续与她协调接回“小龙女”的事。朱副院长向崔春婷出示了一封“感谢信”,内容如下:

感谢医院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闻悉2013年3月13日晚上,经贵医院允许,将吾女XXX由爱心志愿者接走进行检查,作为家长非常感谢志愿者的爱心帮助。请医院尽快把孩子接回松堂医院,家长迫切想看孩子。

落款是家长关俊,日期是2013年3月25日。

经历过几番交涉,崔春婷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她要求直接见到这个“父亲”,甚至要求做亲子鉴定,否则不会交出小孩。但是,直到2013年5月底本刊记者发稿前,“小龙女”的父母一直没有音信。

崔春婷说,她当时在松堂医院还看到一名两岁多的小男孩,估计患有脑水肿,已经在这里呆了两年。脑水肿并非不治之症,她想不通为什么“未临终”的孩子要送进临终医院里“被关怀”。

李松堂告诉本刊记者:“到我们这儿来的都是有家属、有医院明确诊断证明的临终婴儿。”

但是,也有“极其特殊”的情况,李松堂说:“这又是一个社会问题了。比如说脑瘫婴儿,对一个家庭来说真的难以承受。那么我们就献一点爱心吧,我们就养起来了。而现在的认养制度又存在弊端,政策也制约着我们。”

李松堂承认,作为卫生系统的医院,不具备民政系统下属机构的收养职能,但他说,松堂医院最早是中国老年基金会下属的医院,所以跟民政还是有一点关系。

“这是医院,有的是办法”

2013年4月23日,本刊记者致电北京凤凰关爱医院、北京万明生命关怀医院等单位,以家属身份咨询能否接收先天缺陷的小孩。这两家医院均给予肯定的答复,并说他们也接收过小孩,都采用“不治疗”和“顺其自然”的方式,或者可以“配合家长的意愿来处理”。

随后,在北京万明生命关怀医院里,本刊记者在该院接待人员肖某的带领下见到了三个孩子:一名11个月大的男婴是脑瘫儿;另一名女婴出生才十多天,耳朵畸形,食道狭窄;还有一名未满月的早产女婴。

万明医院并不具备常规医院的设备和资质,肖某告诉本刊记者:“这些孩子也都是养着,治疗不了的。本来十多天的孩子应该放保温箱,但这里没办法。”

凤凰医院的主任医生高某告诉本刊记者,他们刚刚才火化了一个“松软儿”。高某感叹说:“得了这种病,孩子能活下去但也治不好,过着没有质量和尊严的生活,只留给家庭和孩子无限的痛苦。”

本刊记者问:“如果想尽快结束孩子的生命,医院能帮忙处理吗?”她点头,低声说:“这是医院,有的是办法,但肯定让孩子不痛苦。”

她甚至建议本刊记者,作为家属,要帮孩子的父母下决心,越早把孩子送出去越好。在凤凰医院,小孩的收费和大人不同,5000多元一个月包干,一般是一次性缴一年,送两个月,相当于打个折。

相关规范和管理滞后

也有不接收小孩的临终关怀医院。

比如说北京万寿康医院,他们的接待人员向本刊记者强调,该医院专注于做临终关怀,让病人有尊严和无痛苦地离世,接收的病人都是肿瘤晚期患者或器官衰竭的高龄老人。进院前要做检查,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接收。

他们拒绝接收小孩,理由是对小孩的临终关怀和对成年人的方式不一样,医院现在不具备这种条件。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这类临终医院收费也普遍比“养老院式”医院高,通常床位费、护工费和营养液等费用加起来,一个月一名病人需要2万元左右。

“临终关怀”作为一个新兴的医疗科目,进入中国时间不长,迄今为止也没有规范化的行业标准和管理体系。尽管中国已经有很多城市有了“临终关怀医院”,也有不少正规医院开设了临终关怀科室,但规范和管理的滞后性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像万寿康这类医院,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者参照国外的标准来做。

2012年8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基本标准》,对申请建立临终关怀科室的社区医院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设备及人员配置要求、建筑和房间标准等问题作出规定,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区县预算,病人的医疗开支纳入医保。黄浦区、静安区、长宁区、闸北区、普陀区等区县共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临终关怀科,作为试点医院。

据本刊记者了解,这些设有临终关怀科室的社区医院对接纳病人有严格的考核。病人要通过社区家庭医生上门问诊、考评,达到接纳的标准才能接纳,小孩不在接纳范围内。而且医院床位紧张,时常供不应求。

即便如此,上海仍有声称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医院、护理院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尤其是一些没有纳入医保体系的私立医院。

本刊记者致电上海个别私立“老年护理院”时,也被告知可以接收脑瘫儿,并且可以“一直住下”,如果家长不想“拖很长时间”,想要“放弃治疗”,医院也可以“按照家属的意愿来护理和治疗”。

谁来捍卫弱小儿童的生命权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主任高玉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父母健在时,小孩不能送到福利院,也不能被收养。所以就会发生父母觉得实在没能力救治孩子而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情况。

虽然法律规定“父母不具备抚养能力”的情况下小孩也符合被收养的条件,但如何认定?而另外一些“渠道”,比如把小孩“托付”给临终关怀医院任其自生自灭,更是违法行为。

高玉荣说:“我有个孩子放在临终关怀医院,说不想要了,这是不可以的,医院是救死扶伤的,不能允许这么做。”如果家长这样做,就是犯了遗弃罪。

但高玉荣对于那些遗弃孩子的父母又抱有理解和同情。她说,我国的政策都是“条状”的,虽有一些福利条款,但是医疗的归医疗,教育的归教育,民政的归民政,缺乏横向的有机联系,无法全方位地保障先天不足的孩子无障碍地融入这个社会。

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她能理解一些家庭的辛酸和无助。有了先天缺陷的孩子,非但得不到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力支持,还要承担很多的压力,忍受别人歧视的目光。

“我个人的态度是不做道德审判,而是更多关注社会的救助体系。”盘仲莹说,“如果国家能对先天缺陷的孩子提供一生的福利支持,并有各种保障将孩子纳入正常的社会体系之中,不让家庭成为唯一的负担方,还会有那么多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吗?”

被“临终关怀”的那些孩子 第2篇

“爸求你了,快上学去吧!”这话听着真让人心酸,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上学还需要别人求着去了!

多想冲上去喊上一句“兔崽子,学是给你自己上的”,但是看着那个父亲紧紧拉着孩子的那双手和他那焦急期盼的眼神,心中又升起一丝不忍。这条路是我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这种戏码几乎隔一天就上演一次,于我来说应该早就习以为常了,可是有时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一股无名火。我不理解,上学本应该是他们这个年龄最美好最向往的一件事,为什么他们却把学校当作监狱一样避而远之,不禁让我想起曾几何时,我看到那个站在校门口向校园里张望的小身影,这个时候的老天就是不公平的。

现在的学生们重点几乎都不在学习上,他们觉得学校无聊、上课枯燥、老师死板,在学校里没有什么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地方,所以他们想方设法的想脱离他们认为囚困着他们的这个地方。请病假这个是我们上学时都用腻了的老套路,可是他们为了出去在这方面好像也并不追求什么新颖,这个理由不成大不了再换一个呗。

看最后一排那个拿着放大镜折射着阳光,努力想让温度计上的红点上升的那个女孩,我都替她着急,这么慢条斯理的方法性子急的人估计都得疯!又有一个举手上厕所的.人,想想上两个去了半节课都没回来的人,老师的脸一阵白一阵绿,如果你要不让他去他会找一百个理由来反驳你,甚至于他会说:“我憋尿憋坏了身子,可能需要去医院”。

更有甚者他都不在乎楼的高度,纵身一跃,理由只有一个:“我不想上课,太无聊了!”你还真别惊讶,这可都是现在的学生五花八门的奇招,而且是招招制敌,让敌方溃不成军!老师和家长估计都很想知道孩子们为了不上学而使出种种极端方式的原因是什么,难道真的是叛逆期到了吗?

前两天一直在看湖南卫视的一档综艺节目“变形记”,虽然有很多网友说这是专门给富家子弟们崭露头角的一个平台,但是我认为节目还是有其意义所在的,最起码它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乖巧温顺的小绵羊会变成一个暴躁嗜血的大灰狼,这是很现实的一个社会问题,家长对孩子的忽视就是导致孩子走向歪路的致命原因,我不明白明明是想要得到父母关注的小孩为什么会让大家理解成浪子不回头的叛逆少年,难道我们不应该握着他们的双手给他们安慰和关怀吗?

大家都理解父母拼命赚钱是想给孩子好的生活环境,这是一个好的出发点,但是你能保证多年后你不会为了没有陪伴孩子的成长而后悔吗?我一直认为情感是相互的,在孩子跟在身后殷切的想看到父母的笑脸时,你们给他冷漠的背影,他们也是会失望的,久而久之这种失望就会演变成冷漠,在这种角色互换的时候,想要补偿孩子的你们,就不要把叛逆、不懂事这种扎心的话怪挂在嘴边。

被“临终关怀”的那些孩子 第3篇

一、调查结果与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60份问卷,收回60份,有效问卷59份,以下为问卷分析。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喜欢英语课吗

据统计,59名后进生中喜欢英语的学生仅有27%,68%的学生对英语课持一般态度,5%的后进生不喜欢英语课。经面谈了解,喜欢英语课的学生认为英语课比较有意思,英语课堂氛围轻松活泼,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在于自己上课不够专心,学习方法不对。对英语课持一般态度的学生,认为英语课读读说说,有点无聊,自己不会读不会演又担心同学嘲笑,老师批评,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不喜欢英语课的学生则表示自己英语基础没打好,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

(二)英语我能提高吗?———你有信心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吗

76.0%的后进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信心,这些学生相信只要自己注意学习方法以及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信心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

(三)英语,我该如何学习?———你会按时完成英语作业吗?碰到不会的单词或题目你会请教同学或老师吗

56%的后进生会按时完成作业,34%的学生有时候会完成,有时候不做作业,27%的学生不能或无法完成作业。经面谈,这些学生仅将一些书写作业当成作业,而听磁带、朗读这些口头作业学生根本弃之不顾,极少数后进生会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朗读作业,个别后进生由于学习方法、学习基础等原因,尽管努力尝试去做,但事倍功半。

(四)英语考试,让我恐惧——你喜欢英语考试吗

59名后进生中喜欢英语考试的只有17名,21名学生不喜欢考试,21名学生害怕英语考试。经过面谈了解那些害怕考试的学生担心考试考不好会被父母责骂,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考试心理负担太重,久而久之就开始害怕考试。而不喜欢考试的学生表示老师和家长总单凭卷面成绩断定自己不够认真努力。虽然自己在努力,但家长、老师总是看不到,也看不到自己其他方面的进步或优点。

二、转化策略

(一)排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

1. 多份关爱理解,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不管后进生为何后进,他们与所有学生一样,具有进取心和自尊心,渴望进步。但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成绩不好,作为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具体分析,各个突破。“顽皮型”后进生大多学习不用心,成绩不好,但在其他方面精力旺盛。教育的关键是用疏导迁移的办法,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迟钝型”的后进生,通常智力较差,自卑感较强,对他们必须在开发智力、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等方面下功夫,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消除自卑感。

2. 学会赏识,点燃信心

教师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回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就可以驱散学生积聚在心底的自卑阴影,找回他们失落已久的自尊,唤醒他们尘封的潜质。比如,有学生发音不错,就及时肯定他,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在朗读时请他做范读。这样,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的闪光点就不仅仅是发音了。

3. 制定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后进生之所以不好,缺乏学习动力是重要原因。对于后进生,我们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检查并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定得过高或过低,就帮助他们修正。起初,给后进生所定的目标不宜过高。比如对基础非常不好,单词不会读也不会认的后进生就需要降低要求,不能强迫他们一定会背单词,这样只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相反教师可以换种角度与其沟通交流,并且教师要随时辅助监督这些学生,当他们取得一定进步时,适时予以鼓励,当后进生有了信心后,我们还要给他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向以前的自己、水平相近的同学看齐。如果他们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定得不切实际,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仍然不如别人,树立的信心也会土崩瓦解。

(二)激发兴趣,增强英语学习积极性

1. 适当降低起点

高段后进生其基础已经相当薄弱,知识接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对于优等生甚至中等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多一分耐心,教学中适当降低难度,让后进生跨过门槛,让后进生感到自己能学,体味学习的乐趣。

2. 分散难点,化难为易

英语教学时,教师尽量简化难点,把后进生觉得较难的知识简化分解为他们觉得简单易消化的知识,比如在教授生词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该单词的发音与母语的相似性,或借助形象记忆等方法来辅助学生读记单词,提高学生兴趣,尤其小学生特别喜欢将母语的发音与单词发音结合在一起。

(三)后进生优先优待原则

对于高段后进生,我们要对他们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更快地促进后进生转化,在教学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 作业面批优先

对于后进生,加强作业面批力度和频度,边批边改指出其错误之处,当面指导其订正,直至做到正确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保持耐心,持之以恒。英语课堂作业本实行即做即改,家庭作业也同样在第二天实行面批,并对学生做错后不理解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

2. 课后辅导优先

根据后进生滋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现状,对后进生的课后作业进行优先辅导也是教师转化后进生的必要工作。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定好辅导时间,如在放学后对学生当天所学知识进行辅导,也可以对家庭作业中学生可能碰到的问题进行讲解以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信心。

3. 考试优待

从调查看出多数后进生面对考试有着恐惧,抵触心理。教师需对后进生的考试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如何不让后进生厌恶考试,并从考试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我们可以实行借分原则和中考制度相结合。对于后进生我们可以采取借分制度,比如这次考试只考了58分,教师暂时借2分给学生,让学生及格,同时告诉学生下次考试要努力还上所借分数。还有如果个别学生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教师可以在改完卷子后马上让学生自己先订正试卷后再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引导订正,学生再次仔细阅读完试卷后给学生一定时间重新做一遍试卷,并告知学生将拿第二次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使学生获得一定自信和被重视的感觉。

4. 分层布置作业

针对后进生不爱做作业,作业完成不理想这一状况,教师可以在作业布置方面实行分层布置作业。对学困生可以尽量布置简单、基础、有趣的他们力所能及的作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高段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多样性,学生必完成的作业和学生据自身情况选择的作业,增强作业选择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或力所能及的作业。

后进与先进是相对而言的,他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更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应该相信后进生转化是有可能的,只要我们坚持常抓不懈,后进生的成绩会逐步得到提高,实现后进生减少,好生增多的转化目标。总之,农村大班教学背景下高段英语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

参考文献

[1]蒋金花.英语学习后进成因及对策[J].小学教学设计,2007.

被“临终关怀”的那些孩子 第4篇

4月14日,《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以“志愿者”身份,“溜进”了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东楼一楼的一个房间,在这个“禁止探视”的房间里呆了约10分钟。

最小的一个女婴看上去出生没几天,被包裹在厚厚的襁褓中,躺在护工的成人床上,嘴里插着一只斜靠在襁褓上的奶瓶,安静地躺着。

稍大些的三个孩子都只会咿咿呀呀。两个男孩有床头卡,写了姓名、性别和入院时间。一个叫朱XX的孩子于2011年9月24日入院,按时间推算,至少在1岁半以上,但看起来像8个月大的孩子,反应较迟钝。另一个叫史XX的孩子于2012年6月29日入院,看到记者靠近他,显得很兴奋,不停地摇手上抓的摇铃,却没有哭也没有笑。

剩下的一个孩子,没有床头卡,没名没姓,侧身躺着,不停地吮吸自己的大拇指。

前后收治了300多个孩子

松堂医院办公室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本刊记者,这里的孩子,都是家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送来的,是身患不治之症的孩子,并非遗弃。也有不负责任的父母把小孩丢在医院门口,院方会报警处理,因为医院并没有收养权。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松堂医院院长李松堂说,松堂医院是全国第一家有儿童临终关怀病房的医院,前后收治了300多个孩子。

本刊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查询得知,松堂医院注册的有行医执照的医生有8位,诊疗科目包括临终关怀、医学成像、检验化验三项,没有设立常规的内科、外科、儿科等科室。

“有的孩子刚刚出生就处在临终期,比如心脏畸形,现有技术不能治疗,是不是需要关怀?明明社会有需求,我们就忽略它吗?我们的文化欠缺,我们就忽略它吗?所以我们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临终婴儿病房。这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李松堂说。

他提到了最近的一个例子。一个新生儿,刚出生6天,“产科的主治医生,作出了‘一定会死亡,过不了多少时间’的结论。”孩子的父母贷款买了一套两居室,“他们特别不幸,如果孩子死在家中,他们将来怎么再在这里居住呢?所以就转到我们医院来了。”

李松堂说,这个婴儿在松堂医院待的时间不会特别长。他也承认,有些孩子已经在松堂医院养了很长时间,比如脑瘫儿。

“小龙女”之去留

就在本刊记者来到松堂医院之前一个月,北京市西城区人大代表崔春婷也到了这家医院,原本是因洽谈理疗设备业务而来,回去的时候却带走了一个已经“器官衰竭”的女婴。

“当时觉得这个孩子还有救,躺在那里没人管,非常可怜,就提出把她带走。他们跟我说这个孩子找不到亲生父母,同意让我带走,还说如果救活了,今后可以帮忙办户口。”崔春婷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他们还告诉我,已经‘送走’了好多个孩子。我当时并没有想得太复杂。”

经过治疗和照料,女婴的身体状况有所起色。经过诊断,她并没有器官衰竭,而是因为出生时难产,缺氧窒息造成脑部受损,按照常理脑瘫的可能性很大。

感觉自己“救活”了一个原本已经被判定“没救”的小孩,崔春婷把她救小孩的经过以及孩子的照片发到了微博上,还给她取了个昵称叫“小龙女”。她憧憬:如果“小龙女”的亲生父母看到她已经活了过来,或许会很开心地来找回她。

孩子的父母没有联系崔春婷,医院却上门交涉说:“孩子的父亲来了,要求接回孩子。”

2013年3月27日,崔春婷在她经营的酒店餐厅向本刊记者讲述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时,松堂医院的朱副院长也来到这里,继续与她协调接回“小龙女”的事。朱副院长向崔春婷出示了一封“感谢信”,内容如下:

感谢医院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闻悉2013年3月13日晚上,经贵医院允许,将吾女XXX由爱心志愿者接走进行检查,作为家长非常感谢志愿者的爱心帮助。请医院尽快把孩子接回松堂医院,家长迫切想看孩子。

落款是家长关俊,日期是2013年3月25日。

经历过几番交涉,崔春婷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她要求直接见到这个“父亲”,甚至要求做亲子鉴定,否则不会交出小孩。但是,直到2013年5月底本刊记者发稿前,“小龙女”的父母一直没有音信。

崔春婷说,她当时在松堂医院还看到一名两岁多的小男孩,估计患有脑水肿,已经在这里呆了两年。脑水肿并非不治之症,她想不通为什么“未临终”的孩子要送进临终医院里“被关怀”。

李松堂告诉本刊记者:“到我们这儿来的都是有家属、有医院明确诊断证明的临终婴儿。”

但是,也有“极其特殊”的情况,李松堂说:“这又是一个社会问题了。比如说脑瘫婴儿,对一个家庭来说真的难以承受。那么我们就献一点爱心吧,我们就养起来了。而现在的认养制度又存在弊端,政策也制约着我们。”

李松堂承认,作为卫生系统的医院,不具备民政系统下属机构的收养职能,但他说,松堂医院最早是中国老年基金会下属的医院,所以跟民政还是有一点关系。

“这是医院,有的是办法”

2013年4月23日,本刊记者致电北京凤凰关爱医院、北京万明生命关怀医院等单位,以家属身份咨询能否接收先天缺陷的小孩。这两家医院均给予肯定的答复,并说他们也接收过小孩,都采用“不治疗”和“顺其自然”的方式,或者可以“配合家长的意愿来处理”。

那些年,那些被曲解的真相 第5篇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些说服你的杂七杂八的东西是被断章取义和曲解的,那么他们还真的是先人们的经验之谈了吗?

要说被断章取义最严重的,莫过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大家都认为是写夫妻关系的名句,原本却是写展示之间的友情的。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意思是:战士之间的约定,说要一起死。后面的两句是说,现在和我约定的人都走了,我怎么活啊?现在变成写夫妻关系的了。除此之外,本文之前提到的两句也是被断章取义很严重的。原句分别是:“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和“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如今这两句却被用来鼓励那些愚人要努力死学出人头地。

曲解现象严重的主要是成语,比如“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大相径庭”(差距或矛盾很大)“人尽可夫”(除了亲人之外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女子的丈夫),前两个还只是一些人望文生义乱用,最后那个已经被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曲解成了一个严重的贬义词。

至于那些听腻了的名人故事,则大部分是完美的将断章取义和曲解融合在了一起。就拿牛顿和伽利略说事:在牛顿那个时代,已经有了力的概念的雏形,只是牛顿把这些东西归纳总结了而已。至于牛顿被苹果砸中,纯粹就是牛顿聪明地把自己思考时看到苹果落地的事情加工。促进自己的名气因为这段传闻而变得更盛。不仅如此,后人也不停地添油加醋,使故事中的牛顿更加人性化。牛顿还因为和胡克争论弹性定律究竟是谁发现的争得不可开交,他的那句“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牛顿为了嘲笑胡克是个矮子才说出来的,如今却成了后人说他谦虚的证据。哥伦布被洗白就更加可笑了:一个要面子的腐败政客为了寻求黄金,在欧洲人普遍认同地圆说的情况下出海,意外发现美洲并残杀当地土著居民掠夺财富的血淋淋的事实被歪曲成了“冲破世俗观念发现新大陆的英雄”。被骗了那么多年的人们知道真相以后是多么的无奈!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的典故和事实被歪曲成了这般形状,主要就是以下四个理由:

第一,口误导致讹传。多见于类似“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嫁乞随乞,嫁叟随叟”之类的俗语。这些俗语因为口误被音似的更加通俗的词语演变为“三个臭皮匠”“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再后来干脆就将错就错约定俗成了。

第二,望文生义。多见于上文已经说过的成语。因为学历浅薄又懒得查字典,干脆就自己顺口翻译,结果不以为然变成了“不在意”,不刊之论变成了“不能刊登的言论”,差强人意变成了“不满意”,其余还有许多,索性大多还没有和上一条理由里俗语的遭遇一样,只是部分人在生活中乱用罢了。

第三,为了社会能充满更多的正能量。自古不管是统治者还是学者之流都是以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为基本理念。为了更好地加强自己的统治,使社会稳定积极发展,自然要将古人留下的东西修补一番,制成一个个感动人心,修身励志的对社会有用的东西。至于原来的意思,谁会过多在意呢?

第四,为了盈利。这点主要是针对平民阶层文娱产品的相关人士。近年来无论是影视还是书刊,都更加注重盈利。对于那些制作方来说,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牟取最大的利润,塑造一个拉人气的历史人物形象比塑造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更加现实。观众想看的是主角的离奇遭遇,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中看腻了的平凡的人。而那些假学者则是打着各种文化的旗号夸夸其谈,最后啥都没有说明白,留下一句“这需要你们自己领悟”就拍拍屁股走人,就剩下一群蒙在鼓里的天真的家伙晕头涨脑地想着奇奇怪怪的事情。

那些被忽略的人 第6篇

人生中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他们像沙滩上闪光的珠贝,时不时让你捡起它,细细的咀嚼品味,那天的相见让我想起了那个被大众所忽略的人。

当街上干干净净时,你会想过是清洁工打扫的吗?

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星期天起的很晚。就在某一个星期天,天气很寒冷,所以我很早就被那寒冷的天气给冻醒了。我看时间也差不多,所以就起床去买早餐。

天还未亮,街上传来扫地的声音,咦?谁会这么早起来打扫呢?我飞快跑下楼,刺骨的寒风冷冽的吹着。打在人身上,犹如冰天雪地般寒冷。我向不远处张望,一道橙绿色身影映入我的眼帘。我慢慢的走过去,扫地的声音也越来越近。

啊!原来是清洁工!她身穿橙色的上衣,下身穿黄绿色的裤子,手中拿一把扫把,认真的扫着地。

我跑过去问她:“你每天都会来这儿扫地吗?”她点了点头“每天天不亮就过来扫地了,扫完直接就回家了。”我又问她:“每天都这么早,还得打扫整个街道,你不累吗?”她又回答说:“当然累,但这样可以美化环境,我这样也算是值得了!”

我被她这番话给震惊了。清洁工,一个平凡的人,却让我们周围环境更加美丽。

来来往往的人行走在干净整洁的大街上,身穿时髦的衣服,嘴吐流行的段子,可谁又曾想过这干净的大街又是谁的功劳,一个身穿黄色马甲手推垃圾车的人进入眼帘,他衣冠简朴,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留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设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没有清洁工这种职业,人们又会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又何来谈时尚呢?

我们应该知道破坏环境是可耻的,但环卫工人们那么积极的保卫环境,我们难道不应该去尊重,记住他们吗?

那些被搁浅的优美散文 第7篇

数着一页一页发黄的日记,才知道自己把悲伤藏在了文字里,而现在才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可笑!

曾经,把你捧在手心里,那字里行间装的满是你,写你的帅气、你的阳光、你的温柔,就是没写你的悲伤。也许这不叫爱情。

而我们,只是彼此的.过客,就如公车上的乘客一样,谁都不知道谁会在哪个站台下车,唯一相同的就是在一个空间里呼吸着同样的空气。

我们没有海誓山盟,没有刻骨铭心,仅仅只是你我曾经相识过。

而你,成了我的

而我,成了你的过客。

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爱情,随着时光的流逝,终将被我们抛弃在人生的这条航线上,没有为什么。仅仅只是彼此都不重要而已。

偶尔,有一段时间,听你说起你的她,是喜是悲,而我总是配合你的语调,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倾听你的心声。那句“呵呵”“哈哈”真的只是配合你而已。心底的伤是看不见的,所以我很快乐,你也幸福,这种生活习惯了也就不能够轻易的去改变,不是因为还爱着你。

爱情,是甜在心里,苦在脸上的,不管是爱的深沉还是浅的不曾被记住,那都是快乐和悲伤的结合体

每个人都有一段伤心的往事、失恋的经历,所以伤感的情歌总是那么多,那撕心裂肺的感觉是受伤的人共同的心声。

也许,人的世界里真的不公平,在情歌里很少感到幸福的滋味,而现实中幸福的人总是那么多。却偏偏喜欢悲伤的歌,到底是情歌太假,还是人太虚伪?

被搁浅的爱情,总是很容易忘记,而爱的深的那个人,总是活的悲伤的世界里。纯情的故事、完美的结局,真的只能在电视剧里发生。

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被爱的、爱过的,都曾幸福过。。。

被“临终关怀”的那些孩子 第8篇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被消费”现象包括两方面:

报道对象成为“被消费”的人。新闻报道忽视了被报道者作为一个人的根本性, 无视其物质利益、精神利益应受到尊重和保护, 而仅仅将被报道者作为博取受众眼球的道具, 借以提高发行量或收视率, 最终导致该被报道者成为受众所消费的不具备人性的商品。

受众“被消费”。指新闻报道忽视了作为人的集合体的受众, 对真、善、美, 以及自身进步、发展的追求, 为满足最广泛的受众, 而走向庸俗的黄色化新闻报道, 在图片、标题和导语等方面缺少人文关怀, 由于受众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存在, 在他选择了特定媒体以后, 在某种程度上, 他必然被动地接受新闻报道的内容 (在选择是否阅读某新闻时, 他便被动地浏览了该新闻) 。

一、人文关怀缺失引起的“被消费”现象

1、过分的故意性质的新闻炒作。

由于媒体的误导, 受众将新闻报道的对象作为一种纯粹的商品, 来满足自己猎奇、讨论, 甚至同情心发泄的需求, 而看不到被报道者本身作为人的基本需求。以2010年年初的“犀利哥”新闻事件为例。各大媒体的报道对于“犀利哥”, 即程国荣最终回到家乡, 重新过上普通人的生活无疑发挥了作用, 但在追踪报道程国荣的过程中, 却反映出媒体人文关怀的缺失。对和程国荣类似的弱势群体的关注固然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之一, 但媒体应当留意关注的方式和关注的程度。程国荣面对无数摄像头及话筒时的恐惧和躲闪拷问着媒体的基本道德意识, 同时, 纸媒、电视、网络等对于“犀利哥”的过分关注以及娱乐化的报道, 引起了越来越多受众的质疑和批评。因为在该新闻报道中, 程国荣失去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应得到的尊重、关心, 以及处在他那时的情境下最缺的温饱等援助, 他作为人的性质被掩盖, 成为了一种商品, 被大众所消费, 用来满足受众猎奇、嘲讽的需求, 并维持媒体在那一段时间的报道经营, 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是有误的。因媒体的报道不当, 而导致类似报道对象“被消费”的现象反映出“人本”观念的缺乏, 是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缺失。

2、灾难性、突发性新闻关注点的失误。

在类似场合下, 新闻报道的重点或取得新闻材料的方式偏离对受害者的人道主义关怀, 而浮于表层, 引发两种情况:一是, 过度关注伤亡程度, 呈现惨烈的当事人受损害情况;二是, 因此误导与新闻事件有关的受众, 未能切实促进问题的解决。

第一种情况较易理解。血腥或极度悲惨的图片、不具人文关怀的标题和导语, 一方面将受害者, 包括受害者亲属, 即报道对象变为一种消费品, 大众不再关心作为普通人受伤害之后的切实痛苦, 而只关心这痛苦的程度有多深。另一方面, 一些受众“被消费”而被动接受了该新闻报道, 造成心理上的阴影。

此处对第二种情况进一步说明。以“富士康十二连跳”事件为例, 造成如此频繁、集中的跳楼事件的影响性原因, 新闻报道呈现的解释是“血汗工厂说”和“魔鬼管理说”, 但是另一种说法, 即“模仿说”却让人质疑媒体报道在该事件中的位置和影响。事发当时许多颇具影响力的新闻报道都缺乏对轻生者个体跳楼原因的关注, 而以“因牵涉死者隐私”为由, “不予交代”。保护隐私有许多其他的技术性手段, 而解决跳楼事件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一开始就找出跳楼者作为个体轻生的原因, 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将所有个案的发生归结于同一起因。这样的报道过分强调“连跳”的整体的影响, 忽视对个体的人文关注, 产生这样一种嫌疑:媒体利用轻生者整体的行为来传播自身“现代工厂管理存在问题”等观点, 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如果新闻报道一开始就从个案入手, 深入采访, 探寻轻生者个体跳楼的原因, 并将所得到的切实结果传播给富士康的其他员工等大众, 那么也许悲剧就不会频繁上演了。在该事件中, 新闻报道忽视了人的“个体性”, 跳楼者作为群体被大众所消费, 成为大众用来释放惊叹、愤怒和抨击的商品;与事件相关的受众因“被消费”而受到一定的误导, 是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3、典型人物报道等对政治性的过度追求。

新闻报道未能如实地反映被报道者作为平民的一面, 为了迎合政治性要求, 一味宣传其作为模范的优秀, 报道的泛道德主义使人的个性被抹杀, 被报道者成为高、大、全的人物形象的载体而被大众所消费。新闻报道对被报道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束缚了其个人行为和思想的自由。20世纪90年代至今, 典型人物“非人性化”的写作已逐渐减少, 但未完全消除。2007年十大假新闻之一、2000年发表于《杂文月刊》的“兵妈妈认了176个兵儿子”的报道堪称是人文关怀缺失的极限, 媒体作者肆意拔高而写就的《一次感动》, 经《杂文月刊》刊发、《读者》转载, 使得“新时期爱国拥军模范”乔文娟及其家人陷入重重误解之中, 在该事件中, 乔文娟及其家人平民的、真实的一面在很大程度上被否定, 其人性被压抑, 被大众所“消费”。

二、倡导人文关怀, 消除“被消费”现象的需求

1、天然需求。

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特殊作用, 使新闻报道天然应当具有人文关怀性质。西方新闻自由理念的伟大先驱约翰·洛克指出, 新闻自由是政府保护人的自由的条件之一, 而自由是人的利益的重要组成。进行宣传, 整合社会和舆论监督, 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 最终是为了促进社会及人的全面进步、发展。这都与人文关怀对人的价值、利益的尊重和爱护是一致的。

2、政策需求。

自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以人为本, 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便成为新闻媒介长期的基本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昭示, 人文关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3、时代的需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人对于人权等自身利益的觉醒和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都呼唤新闻报道应当做到人文关怀, 否则, 媒体及新闻报道将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 最终会被受众以及竞争对手所淘汰。同时,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 “被消费”现象是对于被报道者和受众的人性和人权的蔑视、践踏, 是现代文明的可悲, 主体性越来越清晰的现代人绝不可能容忍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

4、新闻伦理道德与法规的相关规定。

如对于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的法律保护, 是对人文关怀的底线的规定。但实际中, 新闻报道对该底线的破坏还存在着, 从这个角度上说, 应当加强人文关怀, 消除“被消费”现象。

三、如何消除“被消费”现象, 实现人文关怀

1、新闻媒体应树立人文关怀意识, 时刻保持对人及其价值、利益的尊重和爱护, 从博爱和理性的角度出发, 真正地让人文关怀从心底发出, 而非为功利遵守新闻报道的规则才对人的生存、心灵和情感进行关注。

2、媒体不应为了制造轰动, 追求自身利益, 而违背媒体的良知和人文关怀的义务与责任。在进行新闻采访或报道时多从被报道者的角度出发, 考察在特定情境下被报道者的心理及生命状态, 采取合适的采访和报道方式, 如, 化名和人物头像马赛克的采用。在呈现新闻报道时, 应当考虑到受众的接受程度以及可能的反应, 防止造成受众心理上的不适和阴影。2010年11月15日, 新华网在上海静安区火灾报道中刊出的图片便很好地体现了人文关怀原则, 图片或以现场忙碌的救护人员, 或以高楼灾情全景来反映火灾的严重程度, 避免了受害者的“被消费”现象, 又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防止在其心中留下阴影。

3、新闻报道应当建立在负责、切实、深入的采访及调查的基础上, 不轻易下论断, 为先入之见所左右, 最终对受众造成误导, 同时, 也不应过分追求政治性, 应坚持呈献真实、准确、客观的事实, 最终为促进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发挥有益的作用。如人民日报2007年1月15日的通讯《写在蓝天上的忠诚》即做到了将人物典型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都展示给受众, 获得了读者及网友的好评。

4、应加强新闻媒体工作者的教育, 包括两方面:心理等相关方面知识的普及;新闻伦理道德和法律的学习, 以指导新闻报道业务的展开。

参考文献

[1]张燕.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EB/OL].中国广播网, 2006-11-2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72.

[3]周玄毅.《剖“犀利哥”事件, 解人文关怀》演讲[J].武汉大学青年传媒, 2010-3-13.

[4]风乎舞雩.从媒体报道窥见社会改进之路径.新浪博客, 2010-5-20.

那些被忽视的孩子们 第9篇

关键词:高段英语;后进生;学习心理;转化策略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面临一个艰巨难题:部分学生感到英语学习困难,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产生畏难情绪,影响成绩的提高,尤其到高段有些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英语,随之后进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和学科实际对小学高段英语后进生的心理进行调查并提出转化策略。

一、调查结果与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60份问卷,收回60份,有效问卷59份,以下为问卷分析。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喜欢英语课吗

据统计,59名后进生中喜欢英语的学生仅有27%,68%的学生对英语课持一般态度,5%的后进生不喜欢英语课。经面谈了解,喜欢英语课的学生认为英语课比较有意思,英语课堂氛围轻松活泼,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在于自己上课不够专心,学习方法不对。对英语课持一般态度的学生,认为英语课读读说说,有点无聊,自己不会读不会演又担心同学嘲笑,老师批评,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不喜欢英语课的学生则表示自己英语基础没打好,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

(二)英语我能提高吗?——你有信心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吗

76.0%的后进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信心,这些学生相信只要自己注意学习方法以及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信心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

(三)英语,我该如何学习?——你会按时完成英语作业吗?碰到不会的单词或题目你会请教同学或老师吗

56%的后进生会按时完成作业,34%的学生有时候会完成,有时候不做作业,27%的学生不能或无法完成作业。经面谈,这些学生仅将一些书写作业当成作业,而听磁带、朗读这些口头作业学生根本弃之不顾,极少数后进生会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朗读作业,个别后进生由于学习方法、学习基础等原因,尽管努力尝试去做,但事倍功半。

(四)英语考试,让我恐惧——你喜欢英语考试吗

59名后进生中喜欢英语考试的只有17名,21名学生不喜欢考试,21名学生害怕英语考试。经过面谈了解那些害怕考试的学生担心考试考不好会被父母责骂,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考试心理负担太重,久而久之就开始害怕考试。而不喜欢考试的学生表示老师和家长总单凭卷面成绩断定自己不够认真努力。虽然自己在努力,但家长、老师总是看不到,也看不到自己其他方面的进步或优点。

二、转化策略

(一)排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

1.多份关爱理解,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不管后进生为何后进,他们与所有学生一样,具有进取心和自尊心,渴望进步。但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成绩不好,作为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具体分析,各个突破。“顽皮型”后进生大多学习不用心,成绩不好,但在其他方面精力旺盛。教育的关键是用疏导迁移的办法,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迟钝型”的后进生,通常智力较差,自卑感较强,对他们必须在开发智力、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等方面下功夫,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消除自卑感。

2.学会赏识,点燃信心

教师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回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就可以驱散学生积聚在心底的自卑阴影,找回他们失落已久的自尊,唤醒他们尘封的潜质。比如,有学生发音不错,就及时肯定他,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在朗读时请他做范读。这样,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的闪光点就不仅仅是发音了。

3.制定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后进生之所以不好,缺乏学习动力是重要原因。对于后进生,我们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检查并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定得过高或过低,就帮助他们修正。起初,给后进生所定的目标不宜过高。比如对基础非常不好,单词不会读也不会认的后进生就需要降低要求,不能强迫他们一定会背单词,这样只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相反教师可以换种角度与其沟通交流,并且教师要随时辅助监督这些学生,当他们取得一定进步时,适时予以鼓励,当后进生有了信心后,我们还要给他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向以前的自己、水平相近的同学看齐。如果他们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定得不切实际,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仍然不如别人,树立的信心也会土崩瓦解。

(二)激发兴趣,增强英语学习积极性

1.适当降低起点

高段后进生其基础已经相当薄弱,知识接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对于优等生甚至中等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多一分耐心,教学中适当降低难度,让后进生跨过门槛,让后进生感到自己能学,体味学习的乐趣。

2.分散难点,化难为易

英语教学时,教师尽量简化难点,把后进生觉得较难的知识简化分解为他们觉得简单易消化的知识,比如在教授生词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该单词的发音与母语的相似性,或借助形象记忆等方法来辅助学生读记单词,提高学生兴趣,尤其小学生特别喜欢将母语的发音与单词发音结合在一起。

(三)后进生优先优待原则

对于高段后进生,我们要对他们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更快地促进后进生转化,在教学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作业面批优先

对于后进生,加强作业面批力度和频度,边批边改指出其错误之处,当面指导其订正,直至做到正确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保持耐心,持之以恒。英语课堂作业本实行即做即改,家庭作业也同样在第二天实行面批,并对学生做错后不理解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

2.课后辅导优先

根据后进生滋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现状,对后进生的课后作业进行优先辅导也是教师转化后进生的必要工作。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定好辅导时间,如在放学后对学生当天所学知识进行辅导,也可以对家庭作业中学生可能碰到的问题进行讲解以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信心。

3.考试优待

从调查看出多数后进生面对考试有着恐惧,抵触心理。教师需对后进生的考试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如何不让后进生厌恶考试,并从考试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我们可以实行借分原则和中考制度相结合。对于后进生我们可以采取借分制度,比如这次考试只考了58分,教师暂时借2分给学生,让学生及格,同时告诉学生下次考试要努力还上所借分数。还有如果个别学生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教师可以在改完卷子后马上让学生自己先订正试卷后再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引导订正,学生再次仔细阅读完试卷后给学生一定时间重新做一遍试卷,并告知学生将拿第二次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使学生获得一定自信和被重视的感觉。

4.分层布置作业

针对后进生不爱做作业,作业完成不理想这一状况,教师可以在作业布置方面实行分层布置作业。对学困生可以尽量布置简单、基础、有趣的他们力所能及的作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高段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多样性,学生必完成的作业和学生据自身情况选择的作业,增强作业选择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或力所能及的作业。

后进与先进是相对而言的,他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更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应该相信后进生转化是有可能的,只要我们坚持常抓不懈,后进生的成绩会逐步得到提高,实现后进生减少,好生增多的转化目标。总之,农村大班教学背景下高段英语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

参考文献:

[1]蒋金花.英语学习后进成因及对策[J].小学教学设计,2007.

那些被忽略的感受作文 第10篇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是充实的,是丰满的。但也不乏种种遗憾,比如那被忽略的感受。

那天,天很蓝,云很白,空气格外的新鲜,阳光特别的灿烂。我迎面朝阳,手中提着一包零食,踏着矫健的步伐,满怀着一天的好心情向食堂进发。当我正嘴角挂笑,哼着小曲儿前行时,一个冷冷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站住!不准带零食过去,吃了或扔了!”我的娘类!原来是一个“小红帽”,都说校园里多出了一群“小红帽”,专门搜查带零食的情况,没成想,今天还真让我给撞见了。看看这只“稀有生物”板着个脸跟一死人似的,语气这般生硬,这么冲。我当时就在想:你不让我带零食过去,是,这是你的职责,无可厚非。但是你在尽自己职责同时能不能也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不要忽略别人的感受。你要是能有礼貌的告诉我,让我既明白是怎么回事,保持我的好心情,又能为你的认真有礼而点赞,岂不皆大欢喜?迫于形势,本人便在她面前一脸悲愤的“凿”完了一包零食,为其浅薄而悲,为我遭遇而愤。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大家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不要把他人的感受遗忘在那个谁人未知的角落。

那些被搁浅的眷恋美文 第11篇

我们的联系很淡、也或很浓、我们靠得很近、也或很远、你们都是我心中搁浅的眷恋、搁浅在左心房的记忆、怎么淡得去……

文纪念我懵懂青春里淡淡的友情、写给回忆……

最近好闲、闲得不知所措、思绪胡乱的奔走、突然发现你们让我一如既往的`铭记……

再回首、也不能自己、彼岸记忆此岸殇。浮生若梦、好多人来了、聚了、散了、走了……

我们是朋友、不需要牵强、不需要做作、不需要假装自己、话不言多心自明、情自深处自明心……

所以我喜欢安静的看着你我、有时候以至于悄悄淡出你我的视线、

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我喜欢静静的看着大家慢慢变去、在深入社会和经过人情世故的洗礼后、人总会变的、尽管我多么不愿意相信……

身边的人总是在不停的变换、正如春夏秋冬交替不息、盛夏接春、秋代盛夏、叶落一秋、留了冬一地的忧伤…

朋友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变的只剩自己、离人不知送人痛、痛在心中自掩藏、走的人随风、驻足的人又该随什么呢……

来不及感伤、却不得不再次流浪、为了那些乐意或是不乐意的未来、我们都不得不收起思绪再次上路、前路茫茫不可知、往事如风人自知、都说往事如风、可我为何不能释怀……

交流的话、从来简单、却字字如心、不喜欢沉长、所以祝福从来简单、问候从来隐约、或许我口拙、你们莫气……

你若不离我便不弃、我心方寸间、容不下大千繁华、却足可铭记你我往昔……

酒自窖藏越香、情自浓处越深、我是个经常流浪的人、聚聚合合、方知天下之大不过两心之搁、无心自是同宴异席、天涯各自、有心天涯相念、习惯了、就喜欢深埋了……

把所有的无奈留在失眠夜、独自品尝、然后慢慢睡去、空留夜一声叹息……

长大方知尘世浊、举步惟艰恨口悲、我毛头小子、他年相识相诚、有朋你们、足以、足以……

相识江湖、相交心间、朋友、不曾忘、不曾忘……

那些被忽略的落叶作文 第12篇

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正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难道落叶就没有责任和使命要哺育大地、保护大树吗?

有一年的秋天,我陪妈妈回老家,门前的几棵大树,使我目光转移,我望着这几棵大树发现这些树上已经没有残留多少叶子了,可那些落叶又都去哪儿了呢?地上就有仅仅保留了它们五分之一罢了!也许它们被人拿去烧了,也许被风吹向远方,但那远方的远方又要怎样处理这些落叶呢?那些被遗忘被忽略的落叶难道就只能被埋藏在土里最后只能变成垃圾吗?

难道大部分的落叶不应该像落红一样滋润大树吗?我就呆呆的盯着这几棵大树,我在想是否这些大树妈妈也知道它的子女在下落后也在保护着它呢?如果它知道也会很欣慰吧。

我捧起一堆落叶把它们放在大树旁,让它们保护它们的父母,我接了一盆水让落叶能快速分解。我保佑着它们。之后我寻找着那些被忽略的`落叶,它们是不是也想回到母亲身边孝敬。

我一处处的寻找,一片片的捡,我怕它们因找不到父母而哭泣,我寻找被人们忽略的落叶的心更加急切,我很想把这些被忽略的落叶全部都捡起,一是为了维护环境,二是我想让大树更好的成长,叶子滋润会比外界因素好得多。

我发现落叶根本捡不完,我太天真了。竟然试图与自然相对。也许我只是单纯的希望落叶,甚至于被忽略的落叶回到大树身边吧,可那自然,为什么偏偏要跟我作对呢?我放在大树下的树叶。那阵风,你为什么把我的辛苦弄成一场空呢?难道你要让更多的落叶无家可归吗?

那些被资本“逼宫”的企业创始人 第13篇

有被资本蓄意驱逐的创始人,也有跟不上节奏的CEO,但更多的真相沉在水底。本文着意盘点这十年来被投资方KO掉的创始人,回顾下这些著名的分手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新浪王志东

王志东的名号在早期互联网领域可谓如雷贯耳,他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成功创建了当时中国第一门户大网新浪,且领导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并于2000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1998年起王志东开始担任新浪网CEO,2001年6月段永基等新浪5董事在董事会上突然对王志东宣布免除其在新浪的一切职务,原因在于王志东坚持认为拯救门户网站的出路是广告,但当年新浪网广告收入增长缓慢,同时他坚决反对持有4亿美元现钞的中华网与新浪网的合并计划,分手就是不可避免的事了。王志东的案例可谓是中国创始人与投资人决裂的第一案。

中华英才网张杰贤

中华英才网于1997年成立。1999年,今日资本总裁徐新以个人名义注资。2005年美国在线招聘巨头Monster以1.25亿美元的估价拿走了中华英才网40%的股权,第二年又买下5%的股权。在Monster与中华英才网签订的3年助其完成上市的对赌承诺无法兑现时,Monster正式收购中华英才网剩余55%股份,成为其全资公司,徐新则以数百倍的收益实现退出。创始人张杰贤于2004年离开,在投资人绝对控制董事会的情况下,原管理团队最终退出,中华英才网变成真正的外商独资公司。

尚阳科技郑昌幸

尚阳科技成立于2003年年初,自诞生起即光环笼罩,是中国首轮融资额最大、联合投资人最多的案例。公司创办人及CEO是网通曾经的COO郑昌幸,成立之初,公司获得多家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5800万美元首期融资,主要投资人包括华登1800万美元、DCM1000万美元、Intel Capital700万美元、NEA500万美元,另外还有其他投资人。

但尚阳科技在管理上存在问题。一是重研发、轻市场,市场抓不住,也没有几件像样的产品;二是内部帮派严重,事业部之间各自为政;以及人员成分参差不齐。2005年10月24日,郑昌幸辞职离开了尚阳科技。

Mysee高燃

2005年2月,高燃与同在创业的清华同学合并公司,创积MySee.com,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蒋锡培追加100万投资。2006年年初,Mysee获得北极光和赛伯乐等机构共200万美元投资。但MySee烧钱太快,几十个人每个月要烧掉100多万,办公室光装修就花去100多万,还要花大量的资金购买视频内容,8个月就将200万美元的投资款消耗殆尽。2006年10月,Mysee发布声明,称高燃因为个人健康原因,辞去所有MySee相关职务。

炎黄传媒赵松青

2004年,炎黄传媒创立;2006年9月,炎黄健康传媒获得软银赛富500万美元的第一轮风险投资;2007年10月获得第二轮3500万美元投资;2008年1月,分众传媒向炎黄健康传媒投资500万美元现金,同时将旗下覆盖中国国内31座城市所有医院和药品连锁店的医疗保健联播网的所有权转让给炎黄传媒,分众获得炎黄传媒20%股份。由于炎黄传媒创始人赵松青与投资人之间有对赌协议,业绩不佳导致对赌失败后,她要降低在公司中的股份,但她拒不执行协议。2008年10月,炎黄健康传媒创始人赵松青被董事会罢免董事长兼CEO等职务,不过赵松青之后展开反击,次日宣布董事会的决议无效,并赶走了由投资方新聘的CEO金玉丹。

酷讯陈华

酷讯于2006年1月1日上线,创始人陈华在当年3月即得到美国风险投资商联创策源的第一笔200万美元投资,紧接着在当年的9月份,酷讯再次获得联创策源与SIG基金共同注资的1000万美元。2008年6月,酷讯宣布转型,从原来的生活搜索转为旅游搜索,原先的生活搜索业务继续维持,而机票、酒店、打折、签证等旅游搜索功能将快速取代原有业务的优先位置,成为网站的主要功能。一个无从深入发展的商业模式,再加上迟迟不见真金白银回来的投资人的焦灼,11月11日,在这个一年中最“寂寞”的日子,旅游搜索网站酷讯创始人陈华黯然离职。

智联招聘赵鹏

智联招聘成立于1997年。2002年开始,创始人退出。1999年起至2008年,智联招聘先后共有过5轮融资,先后有5位CEO执掌智联招聘,即王三强、张颖、刘浩、赵鹏和丹飞立(出任执行董事,代行CEO职责)。智联招聘的每一轮融资,新的投资方都计划按照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安插管理层。2010年7月,CEO赵鹏被解职,仅持有智联招聘的期权,没有股份,也不是董事会成员。

太子奶李途纯

2006年12月,英联、高盛、摩根士丹利联合向太子奶投资7300万美元,占股31.3%。李途纯与三大投行签订了一纸“对赌协议”,大体内容为:

第一,太子奶未来三年设置了一个预期净利润增长率,如果达不到该增长率,大股东就要根据不同的增长率差距,给予投行不同数量的股份补偿;而如果超过这个增长率,投行就要根据超过幅度的不同,反过来给予李途纯股份补偿。

第二,股份补偿的上限为“大股东不丧失控股权”,但若太子奶产生亏损,大股东将度失控股权。

第三,如果大股东不愿意出让股权,可以以支付现金的方式代替出让股权。

2007年9月太子奶再获得花旗银行等六大国际财团提供的5亿元三年期无抵押、无担保、低息信用贷款。不过由于没有抵押,李途纯个人需要对这笔贷款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太子奶出现各种问题。2010年6月,李途纯被株洲市检察机关批捕,罪名是“涉嫌非法集资”。2011年8月31日,太子奶重整方案最终正式出炉,新华联控股及北京三元食品联合提供7.15亿元资金偿还太子奶的全部债务,并获得太子奶100%股权以及全部剩余资产。

尊酷网侯煜疆

今年2月24日,尊酷网董事长兼CEO侯煜疆在一场没有提前通知的董事会上被宣布“出局”,网站主要投资人是好望角启航电商基金。按照签订的对赌协议,如未完成业绩的80%,公司会多给投资方1%的股权,而这部分股权最终由侯煜疆个人出让。而在战略发展方向上产生分歧后,资本方强势介入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这激发了侯煜疆和资本方的矛盾。投资方认为尊酷网财务报表粗糙且造假、管理制度不健全、侯煜疆擅自增加广告投放。

拉手网吴波

今年6月,两度冲击IPO的拉手网撤销上市申请,曾经的团购一哥陷入窘境。8月6日消息,由于被投资人架空,拉手网CEO吴波已离职。作为创始人的吴波已经在与投资方的博弈中败北。根据拉手网去年提交的IPO文件,拉手网的第一大股东为金沙江创投,持股比例为38.9%,吴波及其家人持股比例为22.6%,为第二大股东。风险投资公司Rehate Networks GmbH持股比例为12.1%。

雷士照明吴长江

1998年吴长江创建雷士照明,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软银赛富成为第一大股东。在此之前,2005年吴长江为解决与另外两位创始人的分歧引入施耐德的资金。今年5月,雷士照明董事会宣布吴长江辞去董事长及CEO等职务。虽然吴长江得到了网友和经销商的大力支持,但至今他能否回归仍是未知数。

总结:

1.企业家和投资者一定要“理念相同”,因为如果理念不同,又出现利益上的冲突,双方很容易谈崩;

2.这些案例中创始人被逐更多是因为创始人在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盈利困难,同时一味烧钱,无法实现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目标;

3.创始人为了实现短期做大的目标过多引进资金,导致自家控制权旁落。

被“临终关怀”的那些孩子 第14篇

1973年,柏剑出生于辽宁省建昌县贫困山区的一户普通农家,家中兄弟姊妹5人,他是最小的一个。柏剑自幼聪明伶俐、活泼好动,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在田径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潜质,成了学校体育老师最钟爱和重点培养的学生之一。然而,作为贫困之家,要供5个孩子上学,困难重重,万般无奈之下,哥哥姐姐们把学习机会让给了他,辍学和父母一起挣钱,供他上学,希望他能学有所成,为家争光。

柏剑深知家人苦心,学习更加努力,不仅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回家仍埋头苦学。而且在学校接受体育老师田径训练时,也表现出非常强的吃苦精神。他家离学校十多里路程,他经常跑着上学,一面练习老师教的动作,一面锻炼自己的体能。

一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一位骑自行车外出办事的邻居在路上遇到柏剑,看他满脸汗水,立即停车拦住他,要捎带他一程。没想到,柏剑继续摆动双臂,一边原地踏步,一边微笑着回:“谢谢您,不用啦!我是为增强体能呐!”

1993年,柏剑以优异成绩考入锦州师范专科学校体育专业,成为家乡第二个走出来的大学生。

进入大学后,柏剑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两年后以全校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由于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好,他获得了择优分配的机会,1995年7月被分配到鞍山市第二中学成为一名体育老师。

走上教书育人岗位后,柏剑工作起来非常努力,很快成为同时期入校年轻老师中的佼佼者。工作稳定后,他也希望遇到心仪的女孩儿,恋爱结婚,过温馨的生活。谁知没多久,一个男学生的出现,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1996年夏的一天,初一班一位班主任老师找到柏剑,用商量的口吻说:“我班有个叫小浩的男生,父母整天闹离婚,谁都不愿管他,结果他沉迷于电子游戏,经常逃课去网吧玩,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但我发现,他唯独不逃你的体育课,你能不能多关注一下这个孩子,和我一起做做他的工作,别让他误入歧途!”

柏剑一听立即答应:“没问题,我虽然是体育老师,但这也是我应尽的职责!”

当天柏剑便找到小浩,详细了解他家中的情况,交谈中得知,小浩家境不好,父母闹离婚都不管他,他成了多余的人,经常连饭都吃不上,因此不愿回家,晚上常在网吧过夜。

小浩的情况大大出乎柏剑的预料,他清楚,若再放任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决定把小浩带到自己的单身宿舍,让他暂时和自己生活,给他一些温暖,也在思想和学习上帮帮他。

小浩回家和父母说明情况,父母自然乐意,就这样,小浩走进了柏剑的生活。

为遭弃的孩子撑起一片天

刚开始,小浩也不服柏剑管教,晚上吃饱喝足了便偷偷跑网吧打游戏。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柏剑就挨个网吧找。还有一件事,让柏剑万分痛心。一天,他发现放在箱子里的1000元钱不见了,当时他每月工资不到200元,那是他辛苦攒下准备回家孝敬父母的,房间里没别人,显然是小浩拿了钱。可小浩信誓旦旦地说没拿!这让柏剑伤透了心。第二天他带着小浩找到他母亲,请她把儿子领回去,谁知这位母亲竟冷冷地回答:“我不会留他,他不听话,你以后也不用管他,随他去吧!”柏剑听了非常震惊,这是一个母亲的回答吗?

听到母亲言辞决绝,小浩也黯然低下头。此情此景让柏剑心头一颤,小浩年龄还小,总不能让他成为无家可归的孩子吧?想到此,他再次拉起小浩回到自己的宿舍,放下丢钱的事,一如既往地辅导小浩学习,照顾他的生活。

可是,柏剑心中还是有一团怒火,毕竟那笔钱对于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很快,他因上火突然失声。见柏剑说不出话,小浩心灵受到极大触动,当天晚上,他流着泪对柏剑说:“爸妈不要我,您管我养我,我不听话还偷您的钱,我错了,一定改!我想好了,以后我就跟着您,管您叫‘爸’!等您老了,我伺候您,挣钱养您!”

小浩的举动和话语深深打动了柏剑,他赶紧擦掉小浩脸上的泪水。自此俩人建立起感情,小浩一改往日的坏习惯,开始努力学习,不久成绩有了大幅提高。

看到小浩从一个问题学生,变得如此上进,柏剑非常欣慰。此后,他开始关注起社会上境遇不佳的孩子,只要遇到或听说有遭遗弃或父母无力抚养面临辍学乃至要送人的孩子,他就收留到身边。他想:照顾小浩一个也是照顾,再多一两个,无非是多副碗筷的事儿。

于是,根据自身能力,柏剑将“收养”目标设定为5个孩子。谁知,一个、两个、三个……很快就达到了设定目标。柏剑原本想拒绝,可当孩子无助地出现在他面前时,实在不忍心拒绝。就这样,没多久,柏剑“收养”了12个孩子。

其实,以前他在大学期间就萌生为贫困家庭孩子做点什么的想法,那些孩子正值青春年少,绝不能简单地管他们吃饱穿暖就够了,还应该让他们接受教育,学有所长。一番思考后,他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组一支田径训练队,对孩子们进行正规训练,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并争取在体育方面取得成绩,将来能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很快,柏剑将想法付诸行动,开始带领孩子们训练。每天清晨,二中操场上有一支年龄参差不齐的体育队在训练,常常引起晨练的人们驻足观看。

为孩子们赢得希望之光

柏剑的善举很快在鞍山不胫而走,投奔和送到他这里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是家庭发生变故,原本和老人生活老人去世后没亲属管;有的父母在鞍山做小生意赔了钱,说将孩子暂时寄养在他这几天,之后一去不返;甚至一些难以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留守儿童也找来,“收养”队伍不断扩大,最多时达30多人。

这么多孩子在一起,生活开销变大,租房要钱,吃穿要钱,孩子上学、生活都要钱,而柏剑每月的收入只有三千多块钱。为了筹钱,他业余时间卖盒饭、销售文具,实在困难便找亲朋好友借钱。2005年那年,有5个孩子同时考上大学,他甚至贷款支付孩子们的上学费用。

值得庆幸的是,全家对他的做法都非常支持,父母、两个姐姐来到鞍山帮他照看孩子,给孩子们做饭,洗刷,哥哥们也每年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帮他,后来他抚养的年龄最大的孩子长大做小生意赚钱了,也时常帮助他。

nlc202309041956

相对于经济上的无私付出,柏剑精力上的付出更大。他每天早晨三点半左右起床,然后开着一辆中巴车将分住在3处出租屋内的孩子接到学校操场训练,训练结束再将孩子们拉到另一处出租屋吃饭,然后,又挨个把孩子们送到不同的学校,最后自己才去上班。晚上下班后要督促孩子们学习,帮成绩差的孩子补习文化课。最重要的是,面对这样一群来自非正常家庭、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哪个孩子想父母、恨父母了,他要劝说;哪个孩子做错事了,他要讲道理耐心教育……常常一忙就是大半夜,节假日都没有。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多年来的真情付出,相继结出丰硕果实,到目前为止,他先后培养出18个大学生,4个国家运动健将,多名国家一、二级运动员,一些孩子还在各类国际、国内大赛中夺冠,而小浩,已经大学毕业,也做了一名人民教师。

最难能可贵的是,柏剑尽心抚养几十个孩子的同时,本职工作也非常出色,从教20年中,他在学校培养出十多个国家一级运动员,近百名国家二级运动员。由于师德高尚,成绩突出,2013年,他被评为“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鞍山市劳动模范”,并先后荣获“最佳教练员”、“师德标兵”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面对荣誉,柏剑有过喜悦,但更多的是期盼,期盼孩子们能有一所大房子,集中居住,组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但因经济不允许,这一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偶然间,一位好友知道他这一心愿后,建议他参加《中国梦想秀》。就这样,为了孩子们,柏剑走上梦想舞台,寻求帮助。

2013年10月18日,柏剑带着34个孩子登上《中国梦想秀》舞台,表演完一段歌舞,又讲述了他和孩子们的故事,现场所有人都被深深感动。当柏剑说出想为孩子们租一间大房子的心愿后,周立波与梦想助力团成员当即争相表示愿意资助,周立波更是给出极高评价:“你从头到尾没有任何卑躬屈膝、乞求怜悯,而是以一种正能量,让我们所有人求着要帮助你!”

最终,300位梦想观察员全票通过柏剑的梦想,他也赢得了“中国好爸爸”的赞誉……

由于10多年来一直照顾孩子们,柏剑的婚姻问题一直没着落,他曾谈过三次恋爱,但都因他“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而无疾而终。不过,至今单身的他一点不后悔,他说:“只要孩子们过得好,我个人的事耽误点没什么!”

如今柏剑正按《中国梦想秀》栏目组安排,在鞍山寻找合适的房源,相信不久的将来,他的梦想就能实现!他和孩子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马年结婚红包贺词下一篇:高中奋斗吧青春议论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