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2024-07-22

企业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精选8篇)

企业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第1篇

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规范事业部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舆情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特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上报上级单位,稳定职工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职工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处置有利于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企业的和谐发展。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及时有效,处置舆论突发事件的各部门密切配合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责任。完善舆情处置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组织机构

乡成立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组织、宣传、安全、监督小分队。其主要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启动应预案,决定各相关人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人员进行处置。

3、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进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交相关部门处理。

4、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严格奖惩

对在舆情突发事件和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要给予表扬。对违反工作纪律,蓄意封锁或随意散布消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导致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引导不利并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并追究领导者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事业部 2016年1月

企业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第2篇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发生在我局内或与我局密切相关的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和对外报道工作。

二、工作原则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是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委外宣办、政府新闻办会同负责事件处置的相关部门归口管理。

(2)依法规范,加强引导。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工作的应急管理,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进一步完善新闻制度,严格执行新闻工作规程。严肃新闻工作纪律,对违反工作纪律,蓄意封锁或随意散布消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及时主动,准确把握。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准确引导新闻媒体报道,掌握新闻舆论主动权。

企业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第3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化工企业生产、加工、储存的化工原料、产品具有高度的易燃易爆性和毒性,发生火灾或泄漏事故后情况复杂,扩散范围大、速度快,极易导致立体、大面积、多火点等形式的燃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部分剧毒化工原料发生泄漏后,对周围环境危害大,影响持久、治理难度大,应急扑救时产生的消防废水中含有毒性物质,一旦泄漏到大气或排放到江河中易造成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化工企业危险物品多,事故情况复杂,也加大了救援人员的危险性。

为加强化工企业对环境危险源的监控,有效降低事件发生概率,提高化工企业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援水平,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确保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及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限度保障环境安全,化工企业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1 化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内容

1.1 事件分级及预案体系

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等有关规定,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紧急及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结合化工企业对环境事件的可控性要求,根据环境危险源确定企业的事件级别。根据实际情况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或者其中的部分级别。

对一个化工企业来说,应急预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内有综合应急预案、有对某一种类环境风险的专项预案、有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的现场处置预案,有公司级的、有车间岗位级的;对外有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及相关行业部门预案;还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地震等自然灾害预案。在编制企业预案时要明确环境应急预案与企业内部应急预案和外部其它应急预案的关系,重视预案之间的横向关联及上下级衔接关系。可附预案体系图表进行直观表述。

1.2 基本情况调查[1]

1.2.1 企业环境危险源基本情况调查

为确定企业的主要环境危险源,需要详细调查企业生产的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原辅材料及燃料的日产量/耗量、最大储存量及储运方式,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装置、危险物质的储存方式,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治理措施及效果、排放方式,危废的产生、储存、转移、处置情况,危险物质的运输路线、所依托运输及处置单位的情况等。收集生产工艺流程图(标明危险源)、企业平面布置示意图、雨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消防设施配置图、危废处置单位资质和危废转移三联单、依托单位危险废物运输资质等作为预案附件。

1.2.2 周边环境概况调查

调查企业周围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区域地形地貌及厂址的特殊状况(如坡地、江河沟渠、高压输电线路、输油输气管线等)、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疏散线路、避难场所、重要基础设施、纳污水体等,以及当地气候气象特征,如风向、风速、降雨量、暴雨期、地质灾害等。将地理位置图、厂址周边外环境关系图、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厂内外应急疏散线路图等作为预案附件。

1.2.3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调查区域内环境保护目标、地表及地下水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下游供水设施等,将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危险物质运输路线及敏感目标分布图、企业所在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分布图等作为附件。图中要标明厂址、路线与敏感目标的距离。表中要列出保护目标级别、规模、距离、方位、联系方式等信息。

1.3 环境风险及应急能力评估

1.3.1 环境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辩识的准确性是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环境风险识别应包括生产设施和危险物质的识别,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途径的识别(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等)以及可能受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的识别。对化工企业存在的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预测影响范围和后果,对危险物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 18218—2009)进行判断,看其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根据识别结果确定事件级别。示例表见表1-表3。

将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特性表作为附件,内容包括物质的理化特性、危险性、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中的隔离、泄漏处理、火灾扑救、急救措施等内容。制作安全数据表悬挂在生产现场。

1.3.2 应急能力评估

针对识别出的所有环境危险源从企业实际风险防范措施及运行状态(是否采取了设置围堰、应急沙箱、消防栓、火灾报警装置、可燃物质及有毒物质报警装置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急队伍建设、应急保障制度、应急物资储备、外部资源及能力等方面进行现有应急能力评估。针对不满足应急能力的方面提出具体整改要求。示例见表4。将应急设施分布图、应急物资储备与分布清单、外部联系单位通讯录等作为附件。

1.4 组织机构和职责

企业成立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企业总指挥部下可设调度联络组、设备技术组、安全保卫组、救援堵漏组、后勤保障组、抢险机动组等具体承担事故救援和处置的各项工作。预案中要明确各分组的负责人、联系人、联系方式等。编制企业内部应急人员通讯录作为附件。

1.5 预防与预警

1.5.1 调查企业针对各类危险源的预防措施、监控和隐患排查措施

对全厂、重点环境危险源建立巡查制度,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管理制度和危险源监控系统,采取人工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两种方式对危险源进行监控,并制定隐患排查表,对各个重点岗位进行隐患排查,并做好记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记录表作为附件。各工序环境危险源监控和监测措施示例见表5。

1.5.2 预警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影响的范围,结合事件分级,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分级预警。针对不同级别的事件,预案中要分别明确预警信息的发布程序,进入预警状态后各部门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

1.6 应急响应

1.6.1 分级响应

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结合事件分级,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级别;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响应。超出企业应急处置能力时,请求上级政府部门救援。预案中要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绘制应急响应流程和步骤作为附件。示例见表6。

注:“本部门可正常利用”是指在该部门权力范围内通常可利用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等),或其它需增援的资源由本部门负责联系可解决。

1.6.2 信息报告及通报

化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内部信息报告和外部报告。内部信息报告是事件发生时企业内部报警的方式;外部报告是向环保主管部门和政府报告信息的方式,根据事件发生和处置的进展又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预案中要明确上报的流程、方式、时限及内容。事件发生后,通信联络组要根据事件可能影响到的范围和程度,向周边单位、居民通报事件信息,告知疏散的方向、路线、时限要求和注意事项,应急物资的发放地点,并对特殊情况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制定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初报表及信息报告流程图作为附件。信息上报流程示例见图1。

1.6.3 应急监测

事故状态下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泄漏、压力集聚情况,气体发生的情况,阀门、管道或其他装置的破裂情况,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等。预案中要根据事故类型、结合实际环境状况制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位、监测因子频次、应急监测人员安全防范等。将应急监测方法及环境应急监测网络、应急监测点位布置图作为附件。

1.6.4 现场处置

针对企业识别出的所有危险源明确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有专项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的执行其预案内容。主要包括应急处理措施、环境污染区域的隔离、受伤人员的救护与救治、污染物收集后的处理,杜绝二次污染。

1.7 后期处置

应急救援结束后,企业要依据处理事故“三不放过”的原则,查明事故的原因、责任人,要制定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并立即实施;组织检修,清理救援现场,处理污染物,尽快恢复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善后工作组按照政策规定对受灾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及损失赔偿,负责对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社会保险机制。

1.8 应急保障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的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应急保障内容主要包括:队伍、经费、物资和装备、通信与信息、制度、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外部救援等。对前面识别出的应急能力不满足的内容,在此提出保障措施。

1.9 预案监督管理

预案需要在不断演练和事故实践中进行完善。为了让全厂员工掌握应急知识,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应急培训和宣传,对预案要进行定期演练和总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订,并上报审核部门备案。

2 预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关于事件分级

目前在预案编制过程中进行事件分级的标准主要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这两个标准都是根据危害发生的后果(伤亡人数、中毒人数等)来判断事件的级别,而对于实际发生事故时的预警、响应、救援都是在事件早期进行的判断,很难在事件发生初期做出准确后果估计。如果采用按照危险源发生的事件影响范围程度进行分级,可以在事件发生的早期进行相应级别的响应。在事件分级时要两种方法相结合,首先根据危险源发生事件的程度进行初步判定,进行预警,根据事件进展估计产生的后果,进行及时响应和上报,请求救援。

2.2 关于预案体系

大型化工企业编制的总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预案等之间层次不清。各层级的预案应该是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母预案逐步细化为子预案,再细化为更具体的应急措施。下级预案应为上一级预案的支持性文件,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应有清晰的接口关系。但实际上,存在很多下一级预案照搬上一级预案的情况,对上级预案的要求具体细化不够,没有在内容上真正分清层次[2]。

2.3 危险源辨识中对次生、衍生事件的分析

目前编制的应急预案对事故的设定过于简单,主要关注于事件的直接影响,对事故引起的次生灾害估计不足,对次生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内容很少关注。而往往是处理事故时产生的次生污染造成的影响很大,因此这是在预案编制中要重点关注的。

2.4 应急能力评估中提出的整改要求的落实

在预案的编制过程中,进行企业实际应急能力的评估,并对不满足部分提出整改要求。整改要求的落实情况如何进行监管?是在预案通过评估备案之前先进行整改,合格后通过评估备案?还是预案备案后环保部门进行抽查检查?这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进行核查。否则,排查出的问题得不到整改,一旦发生事故,只能看着本可以阻止的事故发生。

2.5 风险评估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前提

企业需要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排查企业的环境危险源,调查危险源的影响范围及程度等内容应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前提。为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环保部下发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3],指南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阶段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录B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但是目前开展风险评估的企业很少,因此,要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企业编制风险评估,可使企业认清存在的环境风险,引起重视。再者,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以后,应急预案编制中即可引用其结论,直接进行预防预警响应等内容编制,也会使应急预案简练,便于实际中使用。

3 结语

分析了化工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附件清单及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急预案不仅是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对策,而且还应包括事故发生前的紧急措施和事故初期的有效控制。在预案编制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从事件分级、预警、响应、处置、信息上报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预案,真正实现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补救,将化工企业发生事故的危险及后果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甘肃省环境保护厅.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2015.

[2]高士军.企业应急预案编制问题分析[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8,24(6):20-21.

企业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第4篇

从今年年初中国南方雪灾到四川汶川地震,伊利的两次快速反应行动让人震惊,同时也让人心生敬意。一家员工过万、资产规模超200亿元的“企业巨头”,居然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就通过媒体发布捐款100万元的新闻,并迅速调集物资运往灾区。随后,伊利执行董事、副总裁刘春海表示,将为四川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免费提供18岁前所需的全部奶粉和牛奶。5月17日,伊利继向四川地震灾区累计捐赠物资达1200万元后,又紧急调拨60吨牛奶运往灾区,这是伊利运往灾区的第五批救灾物资。

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伊利就开始履行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采取实际行动,而且随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震危害程度,加大捐助力度。同样是两个小时,也许不少企业得知消息后还在为灾民痛惜,即便想到了捐款赈灾,其捐款文件或许尚未起草,或许正在层层审批的过程中。

伊利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应急预案”并不是一个令人陌生的新词汇。在过去的几年里,“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挂在嘴边的谈资。在风潮引领下,不少企业还公开发布了《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遗憾的是,这些报告都静静地躺在了公司的档案室里。因为在灾难发生后的24小时内,一些平日里喜欢谈论“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并没有及时作出反应。

在真正需要以实际行动履行责任的时候,却未能及时出手,那些平日里喜欢谈论“社会责任”的企业,也许其真实动机并不应该被怀疑,但起码可以说明一点,在面对社会突发事件时,它们缺少一个作出快速反应的机制。

事实上,我们也不能否认,确实有一些企业,错误地理解了“企业社会责任”。它们将“企业社会责任”理解为炒作的由头,是给企业争取一次在媒体与公众面前出风头的机会。这种看法,其实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投资(以下简称CSR)最大的误解。真正将CSR付诸实践的企业,是有专门的CSR部门的,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机会的发现、执行与评估,以及季度性跟踪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对品牌资产的提升效果,均由专业人员负责执行。这是一套完整的从发现机会到根据机会快速作出反应的作业机制,是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对品牌形象、品牌声誉进行管理和维护,向社会传播企业的正面形象。

建立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才会让传播更主动

伊利之所以反应如此迅速,就是因为它建立了这种机制,有专人跟踪管理。只要危机一发生,伊利就能迅速联系到外部相关专家、行业协会、政府人员与媒体记者,还有内部的经销商、管理层与员工,让他们在事先设定好的时机与场合发挥作用。建立与企业相关的直接利益者与间接利益者数据库,建立与利益者顺畅沟通的平台,建立年度CSR预算与传播计划,建立根据机会快速作出反应的行动机制以及年度CSR工作对品牌生意的提升评估体系,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最为核心的工作内容。

很显然,这项浩大的工作并非只是新概念炒作那么简单,也绝不仅仅是出一两次风头,而是间接提升品牌生意的一种手段,需要常年持续进行。一直以来,企业比较重视与生意直接相关的销售、广告部门,而一些与生意非直接相关的部门,如公关部就被理解成了救火队长,而企业社会责任则是有闲钱了才做的事情,与个人意识有关,与生意无关。但随着企业的壮大,越多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对品牌声誉进行有效管理,并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必须要做,而且必须提升到与销售、广告等核心市场部门同样的高度来进行。

只要把这项工作提升到对品牌声誉进行专项管理的高度,并与一线业务部门同等对待,公关和企业社会责任事务的管理者才能抬起头来,才会让工作做得更主动、更有效。

让传播更主动,首当其冲就是有常设的专门团队来跟进管理,这个团队必须对企业内外部的危机与机会足够敏感,有强大的信息捕捉能力,并能够将这种能力细化为组织能力,使之作为机制固定下来。比如伊利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事件的快速捕捉一样,既能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又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练好管理内功,比谈几单生意更重要

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成功危机公关案例,能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控制局势,然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局势朝自己设定的方向转化,都可以归结于企业本身有一个良好的危机管理应对机制。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像很多人看待蒙牛种种成功的事件营销活动一样,蒙牛赞助神五、赞助超女、捐助雪灾,给人的感觉都是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全国性的主题宣传就已经四处开花了,热闹得很。但有多少人知道,蒙牛赞助神五,早在一年前就开始筹划了;赞助超女,也是在反复沟通中才敲定的。“机会从来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这项“未雨绸缪”的组织准备工作,将为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

前几年,当风险投资商风头正劲的时候,不少企业被行业空前的成长机遇和主动抛媚眼的资本冲昏了头脑,不顾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否能够承受,大肆扩张。但是尘埃落定之后,一些企业纷纷落马。这足以证明,企业要想做大,必先做强,根基不牢的大厦是经不起地震冲击的。

例如顺驰,扩张所引起的资金短缺仅仅是一根导火索,其背后的人才缺乏、管理混乱、流程和机制紊乱才是核心问题。企业流程与机制一旦紊乱,上报给老总的信息只会是经过粉饰和包装的片面信息,老总看不到企业发展的真相。顺驰直到出事前的半个月,管理层居然认为事态良好。

明确企业当前的目标,根据目标划定各部门的工作权限,梳理好部门之间与部门内部的沟通及对接流程,完善奖惩机制,严明纪律,花费一些时间理清思路,上上下下达成共识,可能比整天无休止地谈生意更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

个人英雄主义不利于企业应对突发事件

然而,同样需要警惕的是,流于形式的流程与制度建设,纸上写一套,实际执行的是另一套,所产生的后果同样可怕。任何制度执行不下去,管理者首先要反躬自省,自己作出的规定却不身体力行,是不可能让下属承担责任的。

目标与流程清晰,组织内权责明确,可以增强企业对未来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但这恰恰是很多高速成长的企业所忽视的。如果把对外界机会和危机的捕捉,过多地集中于某一个人身上,而不是集中于一个规范管理的组织团队身上,企业仍然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个人英雄主义不利于企业应对突发事件。

在一个成熟的企业里,有人专门搜集某一类特定的信息,然后将信息过滤后输送给相关人员,作出应对与否的决定,一旦决定采取措施,那么日常储备的专家、媒体与经销商等数据库就能随时调用,并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流程,将信息有条不紊地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出去。这个机制不会因某一个人的缺席而中断,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培训指导和作业规范,所有的岗位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标准化的流程。

企业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第5篇

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快速妥当处置全市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有序引导网络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营造建设文化强市和推动巴中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局、市直文化单位、各县(区)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局被国内外网络媒体登载有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新闻出版、版权方面信息,或对本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辖区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巴中市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新闻出版宣传的领导任副组长,各县(区)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局、市直属各文化单位、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全市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

形势,有序引导网络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局行政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市局办公室: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市直文化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各县(区)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局: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本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各县(区)局、各直属单位对本地、本单位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各县(区)局和直属单位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应急管理规定时限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市局办公室,由市局办公室报告分管领导、主要领导。

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于发现后三小时内以单位或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跟帖依法依规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或答疑释惑,及时、有效控制事态,正面、有序引导网络舆论。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职能科(股)室、直属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县(区)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各相关单位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各相关县(区)局和直属单位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报送市局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工作保障

各县(区)局和直属单位要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网管技术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

企业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第6篇

各基层单位:

现将《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按照预案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进一步提高我司各单位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确保安全生产。

***年**月**日

*********运输公司 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救援处置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突发应急事件可能和其它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按安全突发应急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原则上可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

第四条 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首要任务,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安全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预防为主、平急结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加强安全突发应急事件的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做好应急预案、机制准备和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配置、培训演练等工作,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三、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集团公司和各基层单位的应急救援中心按照分类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负责相关安全突发应急救援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各基层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职责,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完善应急救援条件。

四、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安全突发应急事件应急处置以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为主,各基层单位应当与当地交

系电话:********、传真:********)。

第七条 职责任务

一、集团公司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建立集团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体系,落实专人和相应措施;研究制订集团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审查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心编制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统一规划、调配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置经费;在较大以上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指挥调度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心参与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必要时请示市交通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实施应急增援;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和终止应急行动。

二、集团公司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救援中心职责

负责集团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及各基层单位发生群伤或死亡1人以上或危化品运输过程中发生严重泄漏、燃烧、爆炸和人员伤亡等事故的应急救援指挥和协调处置工作。建立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工作职责,落实抢险队伍、车辆、物资、装备、经费,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适时修订预案,统计上报各种工作情况。

三、集团公司应急管理(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办公室职责 负责《集团公司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救援处置预案》的制订、实施、演练和培训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各基层单位应急救援

资产部:负责应急运输车辆的技术状况管理,为应急抢险救援提供车辆维护技术保障。

保卫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负责维护全司治安秩序,确保运输秩序和治安秩序良好。

党(团)委办:负责全司重、特大应急事件信息对外宣传、报道。

监事会办:负责监督相关应急救援人员履职到岗情况。群工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负责协助应急办做好道路运输秩序维护。

开发办: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负责协助应急办做好道路运输秩序维护。

工会办:负责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并对应急抢险救援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基层单位应急组织及职责

各基层单位应严格按照《**省安全生产条例》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要求履行责任主体职责,参照本预案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应急办公室,在当地交通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以及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实际制订本单位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装备,组织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按规定及时报告突发安全事件信息,负责本单位突发安

严重(Ⅱ级)的预警信息由集团公司配合市交通主管和行业管理部门发布、调整和解除。较重(Ⅲ级)、一般(Ⅳ级)的预警信息,由基层单位配合当地交通主管和行业管理部门发布、调整和解除。

第四章 应急处置

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抢险中心和各基层单位要完善应急处置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第十二条 信息报告

突发安全事件发生后,事发有关单位要在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同时,立即如实向集团公司报告,并同时报告当地交通主管、行业管理部门,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第十三条 应急响应

按照分级处置的原则,集团公司、各基层单位应根据突发安全应急事件的不同等级启动相应预案,作出应急响应。发生特别

设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

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较大事件(事故),启动III级响应:

(一)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急到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突发事件(事故)。

(二)超出基层单位应急处置能力的突发事件(事故)。

(三)发生跨县级行政区域的突发安全事件(事故)。

(四)集团公司或当地交通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认定的较大事件(事故)。

四、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一般事件(事故),启动Ⅳ级响应: 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事故)。

第十五条 指挥与协调

集团公司处置的突发安全应急事件,由集团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各基层单位应急抢险中心开展工作或指派、组织工作组赶赴现场指挥,按照上级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的要求和部署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主要任务是:①提出现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②发布启动集团公司相关应急预案的指令;③协调各基层单位应急力量实施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应急指挥工作;④及时

1一次道路运输行车突发安全事件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重伤10人以上,或危险化学品运输造成泄漏、燃烧、爆炸、人员伤亡事故的,事件发生单位应及时将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类别、车辆、驾驶员、伤亡情况、“五不出站”基本情况、简要经过等,分别用电话报公司应急办公室,并在2小时内传真报送正式书面快报;集团公司及时将较大、重大、特别重大伤亡事件或事故和危化品运输事件或事故的基本情况上报市交通局、运管处应急办公室。

二、赶赴事件或事故现场及组织协调

较大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的安全一责任人、分管安全领导、安全科长及集团公司分管安全领导、安全部长应及时赶赴现场,督促发生事件或事故的相关单位积极进行现场的施救工作,认真做好事故善后处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三、事故的调查处理

发生一般伤亡事件或事故和危化品运输严重泄漏、燃烧、爆炸事故,事发单位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对事件(事故)的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进行调查处理。集团公司负责对社会影响恶劣的一般事件(事故)调查处理,并积极配合省、市政府较大、重大、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做好事故调查工作,并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机关的结论及有关单位、驾驶人员在事故中应负的责任,按照集

第五章 后期处置

第十九条 善后处置

各基层单位和集团公司应急中心应积极做好事件(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及有关协调配合工作。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道路运输畅通等事项。通过善后处置尽快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确保道路运输畅通和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的交通秩序。

第二十条 调查与总结

特别重大事件(事故)由市政府协助省政府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进行调查;重大事件(事故)由省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较大事件(事故)由市政府负责组织调查,集团公司及所属各基层单位应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对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并在一周内向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书面报告。主要内容:事件(事故)的基本情况、抢险过程、抢险救援组织指挥、应急预案执行情况、主要抢险措施、抢险救援效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建议。重大事件由集团公司一周内向市交通局、市运管处提交书

5险队伍和扩大应急响应增援处置队伍,制定组织保障方案,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应急配合功能,提高装备水平,增强救援能力。

集团公司应急中心和各基层单位要加强对参加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管理,积极为应急抢险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确保应急救援人员安全。

第二十三条 经费保障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应急经费保障机制。各基层单位和集团公司应急抢险中心负责所属范围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抢险救援和交通方面的经费。集团公司财务部应预设相应应急专项储备经费,由应急办向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或有关领导报告决定并调剂使用。各有关部门应本着“特事特办、急事先办”的原则,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 物资装备保障

各基层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应急救援设备、物质数据库,并明确其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建立相应的管理登记、维护、保养和调用等制度,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做好物资储备工作,以保证应急救援时的统一综合调配使用。

第八章 监督管理

7(1)不按规定制订应急事件预案的;(2)拒绝履行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责任的;(3)瞒报、漏报、谎报、迟报应急事件信息的;(4)拒不执行应急事件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有其它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预案管理

各基层单位和集团公司应急抢险中心必须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责并制定相应应急预案。集团公司以本预案为总预案,同时编制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重大节假日安全运输保障、防汛抢险、消防安全应急处置、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事故应急处置五个分预案,在不同时段发生不同情况突发安全事件时,按相应预案规定启动应急响应并及时妥善处置,做到预案启动及时,处置有力、有序、有效,努力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事件影响降至最低。集团公司将结合预案运行情况,适时对预案进行修订。

企业维稳工作处置突发应急预案 第7篇

作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维护企事业单位的政治稳定和治安安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有关政策,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在区委、区政府和公司总经理室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快速反应、统一指挥、高效运转、稳妥处置”的方针,组织全厂职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维护企事业单位内部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是坚决防止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对企事业单位内部进行渗透、煽动、破坏,阴谋制造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政治案(事)件;二是坚决防止企业单位内部发生大规模非法聚集等群体性事件;三是坚决防止内部发生打砸抢烧事件;四是坚决防止企事业单位职工大规模冲击厂区和单位,进行非法聚集游行示威活动。

三、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四、任务分工

1、保卫处:一是负责企事业单位内部群体性事件及闹

1事苗头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调查事件原因、主要组织者、掌握现场情况,掌握事态发展趋势,及时上报;二是运用公秘手段获取情报信息,掌握、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插手事件、进行煽动破坏活动;

2、办公室:协调、指导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组织,积极开展工作,维护单位内部政治稳定和治安秩序;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络及互联网监控工作,防止影响稳定的信息传播;五是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现场调查取证工作。

五、处置原则

一是坚持防处结合、防范在先。加强预防、情报引导、及时研判、有效应对,把预防、控制工作做在前面,对各类非法活动苗头发现得早、处置在小,严防小事拖大,争取最佳效果。

二是坚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非法聚集活动,要依法、及时、稳妥、果断处置,防止人员大规模非法聚集,防止事态扩大升级,防止发生连锁反应。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群防群治。紧紧依靠党委、政府,与有关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职责、明确任务,充分发挥保卫人员和职工群众的作用,实行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六、处置方法及步骤

(一)情报信息收集阶段

1、加强情报信息的工作,作到不迟报不漏报。

2、在各部门至少2名信息员,密切关注单位内部职工的日常言论,对提供有价值信息的人员将适当给予奖励。同时,要关注职工群众对社会各类热点、焦点问题的不满情绪,防止单位内部问题与社会问题交织作用,坚决防止出现“经济问题政治化、单位问题社会化”。

3、利用各种手段对重点人员,重点群体做好管控工作。要布控到位,落实包保责任。通过各种渠道发现重点人员后,立即将重点人员的详细信息上报分局

4、加强对单位内部网的管理,一旦发现内部网络出现关,立即删除,并视情节依法处理。

(二)发现苗头阶段

1、发现涉及稳定的问题,立即通知上级相关领导,马上处理解决,防止扩大蔓延,同时加强对职工的日常教育。

2、与网安部门配合,对单位内部网有害信息及时删除,同进落地查人。

3、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巡逻,有关的传单、小报、标语等宣传品,发现后及时查处。

4、对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突发性事件,及时了解,介入处理,掌握动态,防止负面炒作,防止企事业单位职工情绪受到影响和激化。

(三)单位内部聚集阶段

1、制定处置突发预案,明确现场指挥领导体系;

2、企事业单位内部出现职工演讲、集结、闹事等事件后,现场指挥人员立即组织保卫到达现场,及时上报信息,并通知当地党委、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领导到现场配合处置。

3、立即对单位进行封锁,与外界隔离,防止职工走出企事业单位,防止社会人员进入企事业单位,制止记者照相、录像、采访,配合公安部门对企事业单位周边的道路进行交通管制。

4、迅速将集结群体进行隔离,尽快使人群疏导到厂房、车间等指定地点,防止企事业单位内部职工进行更大规模的聚集,公安机关与企事业单位领导要及时做好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劝导、疏导工作以企事业单位为主,维持秩序以公安民警为主。

6、加强单位内部重要部位的安全保卫,发生打砸抢烧等暴力、恶性事件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工作,及时固定证据,为后续工作提供证据支持。

七、工作要求

一是要建立健全指挥体系。落实责任,统一指挥。二是要强化重点人动态防控。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实时、准确掌握情报信息,将重点人和其他可能滋事的嫌疑人员尽可能控制在单位和家庭,坚决控制在可能聚集

滋事的现场之外。

企业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第8篇

2015年1月8日环境保护部以环发[2015]4号下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试行) 》 (以下简称《办法》) 。制定《办法》目的是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 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 夯实政府和部门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基础。环保部要求各地环保主管部门加强管理, 指导和督促企业事业单位履行责任义务, 制定和备案环境应急预案。

《办法》规定,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发布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企业名录。《办法》同时规定, 鼓励其他企业制定单独的环境应急预案, 或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 并备案。《办法》明确, 企业是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 根据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需要, 开展环境应急预案制定工作, 对环境应急预案内容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负责。

(摘自中国水泥网)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习题汇总下一篇:高中地理课题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