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先进单位事迹

2024-06-04

驻村帮扶先进单位事迹(精选7篇)

驻村帮扶先进单位事迹 第1篇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先进事迹材料

圆梦小康的“领路人”

--XXX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XXX先进事迹材料

XXX,男,汉族,XXX年X月生,选派前为XX单位XX职务。2015年9月经组织选派任XX县XX乡XX村委会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任职以来他走村入户,真情付出,真心服务,一心帮助XX村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心无旁骛搞驻村、脚踏实地抓帮扶;竭尽全力解民忧、千方百计促发展。

访民情

谋思路

致力搭桥建规划

XXX同志由于近几年长期从事机关工作,对当前基层农村工作不熟悉,为了尽快融入工作,他认真学习、理解和掌握中央、省市县扶贫攻坚的文件精神,并主动向基层干部学经验。他说:“只有多接地气,工作才有底气;只有掌握村情民意,才能掌握群众所急,解决群众所需,真正帮到点子上。”

刚到XX村时,给他最深的影响就是山区农村的贫穷和农民的艰辛。XX村以高山喀斯特地貌为主,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耕作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管护难,生态环境脆弱,社会发展程度低,经济增长缓慢,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水利等的制约和村民靠天吃饭传统观念的

驻村帮扶先进单位事迹 第2篇

X县XX接收到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帮扶X乡X村的扶贫任务。该村位于x,距县城X公里,其贫困状况可以概括为“三多三少”,即外出务工多、老弱病残多、贫困人口多,硬化道路少、产业发展少、集体收入少,是典型的贫困村,帮扶任务极其艰巨,该怎么办?X一班人X,创新举措,“精准”发力,实现了帮扶村天翻地覆的变化。

夯实队伍,精准组织。认真研判村两委班子情况,在换届选举中将一批“能人”充实到班子中,深入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抓党员队伍发展,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带动作用。近两年培养返乡农民工党员X人、后备干部X人、“致富带头人”X人。实行驻村帮扶工作“一周一碰头,半月一调度,一月一汇报”工作机制,X党支部定期研究驻村帮扶重大事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轮流到村调研指导,保障驻村帮扶时间和经费,压紧压实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责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理清思路,精准施策。说干就干,XX一班人在“班长”的带领下,深入X村开展调研,会同乡党委、政府,聚焦“X年村退出、户脱贫”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脱贫攻坚规划,确立“强基础、兴产业、改面貌”三大工作重点,从阵地建设到道路硬化,从农网改造到安全饮水,从集体经济到产业发展,从村容整治到农民思想教育,都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理清了脱贫攻坚思路,找准了帮扶工作切入点。

协调项目,精准帮扶。争取交通资金X多万元,加宽通村公路X.X公里,硬化组道路和联网路X公里,建便民桥X座,目前村组道路硬化率达X%。协调资金X万元改造村级阵地,建起标准化的卫生室、文化室,捐赠X万元的办公设施设备,办起“农民夜校”。组织村两委干部及群众外出学习产业发展经验,设立“产业奖补基金”,支持贫困户建起“一户一园一产业”。邀请县内外专家或组织农技、畜牧技术人员下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组织贫困户到产业发展先进大户实地学习参观。

截至目前开展技能培训X人(次),手把手传经送宝X人次。全村共建猕猴桃X亩、核桃X亩、银杏X亩,引进种植杭白菊X亩,发展生猪养殖大户X个。该村五组贫困户“抱团脱贫”建水产养殖园X亩,人均年增收X元。组织帮扶X村X名干部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形成了干群合力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扶持能人,精准带动。充分利用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和农民夜校等平台,大力宣讲扶贫政策,宣传脱贫致富先进事例,发挥能人带动效应。

X岁的老支部书记x,建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X个,发展核桃X亩、银杏X亩,养殖土鸡X只、生猪X头,带动周边X等X户村民种植核桃园X亩、银杏X亩。返乡创业党员x建农养殖专业合作社X个,养鸡X万只。x公司月签订单土鸡X只,带动贫困人口X人,人均年增收X元。

驻村帮扶先进单位事迹 第3篇

在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有这么一个小伙子,被村民津津乐道。他就是江西省社保中心2015年9月下派到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付建华同志。

初识付建华,是在夏日的一个傍晚。踏着落日黄昏,我们来到了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见到了正在村里忙碌的付建华同志。港背村属于九岭山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总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0亩、山林面积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3.5%,生态环境优美,景色怡人,2011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尤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远近闻名的“万元村”,后来为了保护环境、封山育林,港背人作出了巨大牺牲,渐渐地沦为了贫困村。“村里的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及儿童,现在的港背村,基本上是一个空心村,有的村小组,只有四个人,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不愿意呆在村里”,付建华向我们苦笑地说。如何带领港背村的村民脱贫致富,是他在村里开展帮扶的工作重点。

制定帮扶方案。常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他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走访村民,真心和村民做朋友。经过走访调研、汇集多方建议、结合港背村的实际,确定了以“兴产业、重基础、强素质、惠民生”和“一次规划、集中投入、三年实施、整体推进”的帮扶工作思路,科学合理制订了《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帮村扶贫三年发展规划》。

夯实班子建设。村两委班子,是港背村发展的领头雁,班子综合实力直接关系到港背村未来的发展。他带领村委,建立健全了村级管理制度、促进党员队伍建设、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吸纳后备干部。结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主题教育,转变班子干部工作作风,提升整体素质,不忘初心牢记党员责任义务,加强班子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以“党建+”为引领,踏实推进扶贫工作。

开展帮扶活动。由于来自省直机关,在帮扶活动中,他利用自己在省直单位的人脉关系,邀请了省、市机关单位,社会爱心人士,在村里开展了爱心助学、敬老爱老、结对帮扶、春节走访、送医送药等各种帮扶服务活动。完成村卫生所建设,解决村民就医难的问题;完成包家组路灯安装,方便村民出行;完成了义坑、港北锻农田水沟工程,排涝抗旱提高农田效益;启动港背村孤寡老人安置房建设,预计9月份投入使用;启动后头岭组自来水项目,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启动义坑、港背塅道路硬化新农村建设工程。

做发家致富的引路人。为使村民能早日脱贫致富,他想了不少办法。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港背村生态农庄建设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此项目是一个集居家养老、农宿旅游、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他的建成推动了生态旅游休闲业发展,创建了居家养老新模式,完善了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而且可以提供对应的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提高港背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的生活条件;带领村民代表们赴鹰潭学习养殖石蛙技术,扶持村民进行棘胸蛙养殖,此项目即将正式投产;为村民提供专业技术指导,邀请省林科院、省农科院、省养蜂研究所到港背村指导农业、林业、养蜂业的发展,为农户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尤其是到养蜂农户蜂场进行现场指导,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并与瑞金养蜂协会结对互助学习,使蜜蜂饲养形成规模,现在整个村每年可产蜂蜜2万余斤。七月底,是收获蜂蜜的季节,也是付建华最忙碌的季节。港背村地处深山,人烟稀少,外面的人对港背村缺少了解,蜂蜜再好,没人宣传,也卖不出好价钱。为使村民的蜂蜜能卖个好价钱,他想尽办法进行宣传,利用周末回南昌的机会,经常在自己车上装满蜂蜜,卖给南昌的亲朋好友和同事。拉回南昌的蜂蜜,由于口碑好,质量优,被大家抢购一空,光蜂蜜这一项收入,就给村民带来效益100多万元。

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村民事务无小事,他一直将村民当成自己的家里人,只要来找,就尽力去帮。一年来,村民有什么事也愿意和他说,也愿意征求他的意见,他和村民的心渐渐地也就更近了。村部旁边有一位老人叫包训政,子女在外打工,一年也难得回来一趟,是典型的留守老人。他主动去和老人打招呼,了解老人的需求。开始,老人还有些戒备,次数多了也就渐渐消除了戒备,和他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人也开朗了很多。村里有一个包家祠堂,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他无偿的主动承担起包家祠堂的保护与宣传工作,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增加村民收入;村民吴学海患病一直在县城治疗可是不见疗效,家里都很茫然不知所措,老实巴交的农民遇到这种情况其实更多的是无奈,后来他儿子找到付建华,说能不能帮着在省里找个医院彻底检查一下,付建华立即联系了省城的医院,马上安排做了检查,检查结果第二天就出来了,病情结果让人不容乐观,几个月后,老人去世了。这件事对付建华触动很大,他非常自责,如果早点知道这件事,如果早点做了检查,老人也许也不会那么快去世。以后,只要村民来找他帮忙办事,他都来者不拒,并且主动了解村民的需求,尽最大可能帮助村民。渐渐地,付建华的“名气”在当地慢慢地大了,隔壁的村子也知道港背村来了个省里挂点的干部,隔壁的村民遇到了什么困难,也来找他帮忙解决。每当村民夸他的时候,他总是说:其实我就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

驻村帮扶事迹材料 第4篇

根据上级要求,为切实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镇党委高度重视,认真筛选,成立了**村帮扶工作队,积极帮助该村制定发展规划,筹措引进资金,实施扶贫项目,开展技术培训,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驻村帮扶队入驻**村后,立即组织调研。在入户调查摸底中做到“四深入四了解四明白”。一是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经济发展状况,村民增收渠道,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等,明白该村今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二是深入党员、村干部家中,了解村“两委”班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白搞好村级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三是深入科技示范户、文明户家中,了解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情况,了解农村学习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科学知识,试用技术,法规法纪教育等情况,明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工作重点;四是深入上访户、有矛盾纠纷的农户家中,了解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白如何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影响和制约**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调整

滞后,村民纯收入趋缓,集体经济薄弱。大多沿袭传统的一季小麦,一季玉米的单一种植模式,粮食作物所占比重大,经济作物少。由于结构单一,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先进收入增加更少。村集体无经济来源,更谈不上办福利公益事业。二是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村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年轻人中多数是初中或者小学毕业,并有少数文盲,高中毕业生很少。村民安于现状,进取精神不够。加上**镇钢制家具产业较为发达,初中毕业后,都能在附近企业找份工作,养家糊口。没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民文化生活贫乏,单调。

针对调研情况,驻村帮扶队立即向镇党委作了专题汇报,研究制定了《**村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我们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努力实现“让班子强起来,使队伍聚起来,把新村建起来,帮群众富起来”的工作目标。具体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帮助村两委干部在议事中的规范程序,在办事中健全制度;重点细化落实村情民意恳谈两会制度,村两委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组织党员深入开展以提高素质,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的热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动力;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党组织输入新血液,解决老远老龄化和青黄不接的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

基础,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围绕本地实际,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采教相结合的办法,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使每个党员掌握1-2门试用技术,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积极帮助村支部加强兵青妇等群众性组织建设,建立机构,完善组织,创新载体,开展活动,营造氛围,增强活力。二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史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帮扶工作队积极向镇党委定期不定期的汇报**村的情况,得到了镇主要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村两委提供必要的帮助,有效缓解了办公经费难的问题。三是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帮扶工作队全年共协调修路项目资金40余万元,完成主干道修建1300余米,目前仍有2条水泥路正在规划建设,建成通车后,即可实现村内道路的全覆盖

在**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领导下,**镇的驻村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工作安排不够细化等,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努力解决改进,务求驻村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引导群众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更新观念,转变旧的生产生活方式,用于接收新思想,新事物,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改善生活质量。

二是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确保村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完

成。采取向上级部门争取、号召社会捐助、群众自筹等办法,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确保涉及全村群众利益的项目顺利落实。

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团员、青年、妇女等组织的作用,在全村开展帮扶、帮带活动,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广大党员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团员在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四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民思想文化阵地。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教育和政策教育,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

五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驻村帮扶工作对和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的为群众生产生活办几件事。

中共**镇委员会

驻村书记帮扶典型事迹材料 第5篇

自驻村帮扶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第一书记袁成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当中,他针对村无产业、无集体经济、饮水难、通讯难、用电难、卫生状况差等现状,组织村民实施核桃花椒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借猪还猪,借鸡还鸡”扶持村集体经济,开展村小学援建改造、村党支部活动室升级改造、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板凳工程、修建公用厕所、修建垃圾池、修建通讯基站、开展农用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移风易俗项目,不断加大村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力度。目前新寨子村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新寨子村规划于脱贫摘帽,迈入小康,时间紧,任务重,第一书记袁成以西南石油大学的对口帮扶思路和方案为指导,结合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围绕贫困村脱贫摘帽“七有一低”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四好”目标,袁成还致力于当好群众“五员”书记(基层党建指导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发展致富引航员、服务群众勤务员、上下协调联络员)。

在开展“决战贫困·党员在行动”活动中,袁成提出“5+1”创新党员帮扶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在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中,袁成带领全体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新寨子村被金阳县评为“两学一做”示范村。近期在新寨子村党员群众中大力实施培训提能工程,开办了农民夜校。

驻村书记帮扶典型事迹材料 第6篇

这是流传在松桃自治县甘龙镇玛瑙山下麻阳村的一句顺口溜。里面所说的指导员就是驻村干部江明。在麻阳村,只要一提起江明的名字,群众都对他竖起大拇指,都说他是百姓的“贴心人”。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莺飞草长的时节,该县扶贫办驻村干部江明背着大包小包的行囊,奔赴甘龙镇玛瑙山下的麻阳村,开启了驻村生涯。

初来乍到的江明,对风光旖旎、海拔1400多米的玛瑙山既陌生,又好奇。

巍巍玛瑙山,确实很美、很秀丽,据当地村民介绍,山上有溶洞、溪流,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站在玛瑙山之巅,让人心旷神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江明十分兴奋,像是遇到久别的.“朋友”,有点“相见恨晚”。用他自己的话说最为确切:玛瑙山下的约定。

据说,当年贺龙曾率领红三军九师一部进驻甘龙,依托玛瑙山在麻阳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至今遗址犹存 ……

驻村第二天,江明走村串寨,开始村情民意调研,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麻阳村位于甘龙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接官坟村,南与印江县刀坝乡接壤,北与大树村毗邻,辖7个自然寨13个村民组,共326户1552人,党员21名。村里可使用面积78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村民收入大多靠外出务工,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

通过走访调研,感受最深的是村民朴实、勤劳和直爽。作为驻村工作组的组长,来驻村的目的就是“接地气”,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谋发展,为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参谋,当好助手。想到这些,江明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详细掌握麻阳村的实际情况,江明深基层、送政策、访民情,总是坚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查看路、沟、渠等建设情况,详细了解村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与村支两委团结协作,共同研究发展规划,理清麻阳村的发展思路。

民情日记106篇、交谈心记录102篇、工作台账45篇……

在江明的办公室里,不仅看到各种完善的制度,齐全的办公设施,还翻看了他认真作的工作笔记,他对麻阳村底数十分清楚,情况十分明了。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经济,改善村里环境卫生,丰富村里文化生活……

随着目光的转移,在给群众承诺的办理实事的公开栏中,看到件件都是惠及百姓的实事,并在不断的兑现着。

心动不如行动。思路明确了,计划拟定了,说干就干,江明甩开膀子大胆干起来。

“江组长,刚才村民打电话过来,说小沟组山体塌方了,快去看看”。

4月26日凌晨 7点,雷电交加,大雨瓢泼。江明正准备去茶园沟勘查路况,电话突然“嘟嘟”的响起来,电话那头传来麻阳村支书费佐仁急促的声音。很快,江明和费支书立即赶到塌方地点,原来是印(江)秀(山)公路边的小沟组山体塌方,阻碍了车辆正常通行。

看着车辆不能通行,长长的队伍,像条长龙盘踞在玛瑙山上。

说时迟,那时快。江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边和费支书迅速组织群众,一边电话联系挖掘机,及时抢修公路。

群众听说是抢修塌方的公路,纷纷赶赴而来。不久,挖掘机也来了。

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拿着撮箕、有的搬动石头……

在江明的指挥下,抢修工作有序进行。经过1个小时的紧张抢修,600多方的土石被清理干净,车辆可以通行了。

看着公路恢复了正常通行,一辆辆汽车飞奔而过,江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里踏实了许多。

“驻村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很锻炼人,尤其是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感觉很幸福,很满足。”一句朴实憨厚的话,道出了江明驻村的初衷。

要想富,先修路。江明在走访群众工作中发现,陡坎子组共54户238人,至今没有建成通组公路,全凭肩挑背驮,群众生活生产很不方便,极大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改善出行条件,打破陡坎子组经济发展瓶颈,江明与其他驻村干部多次深入该组实地查看,认真听取老百姓的意见。群众听说要修公路,积极性空前高涨。江明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年内完成陡坎子通组公路建设。

通过江明不懈的努力,该县扶贫办积极帮扶6万元,群众筹资7.38万元,并投工投劳,修通了一条长2公里的通组公路。

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村经济建设。6月3日,江明在县扶贫办的帮助下,组织了一次空前的农业产业化培训,邀请有关专家,为群众讲授病虫害防治、畜牧养殖、核桃种植与培育等知识。

群众得知村里要搞农业产业知识培训,大家都早早的赶来,村里一下子热闹起来。通过培训与现场解答群众提出农作物病虫防治等问题,提高了群众的农业生产技能。

6月8日,江明像往常一样,早上八点左右,戴着草帽,背着水壶与书包,就出发了,去茶园沟组调研。茶园沟组是麻阳村地理位置最高的村寨,共65户326人。长期以来,由于村子3公里的“连户路”没有得到硬化,不论大人小孩走路,都很困难,尤其是下雨天,泥泞路滑,行人容易摔倒,群众十分渴望硬化道路。

当晚,江明召集部分群众召开院坝会,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如何解决道路硬化资金、土地协调等问题。据初步估算,3公里的“连户路”硬化需要资金10万余元。村寨偏僻,条件恶劣,凑钱硬化很困难。

那晚,江明躺在床上,左思右想,碾转反侧,彻夜未眠。

第二天,天刚破晓,未到上班时间,江明就拨通了他所在单位的领导电话,把硬化道路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请求得到帮扶。单位领导听后,十分关心。党组书记周尚军、副主任龙昌培亲自前来该村调研,当场决定调拨10万余元的水泥、沙石等物资,群众投工投劳,共同解决硬化道路的问题。

这个好消息,很快不胫而走,群众兴高采烈,有的还电话给在外打工的亲人,整个茶园沟组都沸腾了起来。

6月中旬,太阳炙烤着大地,气候炎热,群众依然冒着烈日,顶着酷暑,开启了硬化道路的进程。大人、小孩、老人,甚至是连年过古稀、耄耋的老人,都兴致勃勃的赶来修路、送水。“感谢党、政府送来了水泥、沙石,我们的路可以得到硬化了。”费支书激动地对笔者说。目前,道路硬化工程正在有序进行。

为了丰富群众生活,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今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江明共募集经费近5000元,在村里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农民运动会,比赛内容为篮球、拔河等项目,连毗邻的印江县刀坝乡的村寨也赶来了,共8支球队、6支妇女拔河队进行了角逐。

一时间,麻阳村各项工作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有条无紊。

旱灾无情,人间有爱。今年持续的高温天气,造成麻阳村旱情严重,损失较重。江明与其他驻村干部一道,早出晚归,上山寻找水源,帮助老人挑水,发扬灾情面前毫不退缩的精神。白天,江明穿梭在田间地头,查看灾情,与群众座谈。晚上,做好民情日志,统计灾情,分析灾情原因及解决方案。

江明同群众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并挨家挨户告诉群众有什么困难就拨打连心卡电话。

“请问你是江组长吗?我们家的田里没有水了,需要水泵和抽水机。”

“好的,我们会尽快协调解决。”

7月26日,老寨组一古稀老人胡建耀夫妇通过连心电话卡,拨通了正在村里查看灾情的江明的手机。

第二天,江明通过与镇政府协调,得到水泵、抽水机各一台,并与村会计谌志刚为老人及时送去。

到了老寨组,胡建耀老人年纪大了,子女常年在外务工,不会使用抽水机与水泵。江明不仅亲自去买来柴油、机油,还找来工具,在沿溪河岸挖好水塘,接通电源与水管。

“来水了,来水了,我们的稻田得救了。”

看到一大股清澈的泉水从水管里汩汩流出,奔向稻田时,胡建耀老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感谢你们的及时帮助,还自己掏钱解决我们的燃油问题,我们这片面临减产的稻田有希望了!”老人动情地握着江明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花点钱不算什么,只要能多抽一点水,老百姓少担忧一点,多收获一点粮食就行了。”江明的话,温暖了群众的心窝。

一个身影一面旗。哪里困难,哪里就有江明的身影。

8月2日,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面对水井干涸,人畜饮水困难不言而喻。

江明急忙背着刚从镇上买来的水桶,赶到孤寡老人王玉桃、李仁邦,残疾老人胡建常的家里,询问是否还有水喝,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事。

在残疾老人胡建常的家里,江明看到水缸里的水不多了,急忙帮助老人去挑水,硬是把老人的水缸灌得满满的,才离去。

“还是党和政府想得周到,派来了这样的好干部。”每次江明去给老寨组的孤寡老人王玉桃、残疾老人胡建常挑水后,他们都发出这样的肺腑之言。“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江明总是淡淡一笑。

舍小家,顾大家。为了麻阳村的发展与建设,江明放弃了与家人团聚时间,驻村5个多月以来,一直坚守在村里,不断兑现给群众的承诺。“在与群众一道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一种别样的幸福。”他时常这样感叹。

在抗旱救灾工作中,总是看到江明穿梭村寨与田间地头的影子,与群众亲切的交谈、了解群众心声、协调抗旱物资、宣传森林房屋防火、化解矛盾纠纷……

江明,尽管过头不是很高,但却看到他高大的身影。

驻村帮扶先进单位事迹 第7篇

1 协助编制产业规划, 确定产业发展方向

刘进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 协助编制了畜牧业、农业、旅游业方面的规划, 确定了产业发展方向。

1.1 牦牛产业规划

通过咨询、实地调查和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了解藏猪、川藏黑猪、大恒肉鸡、藏鸡、草科鸡、鸽子、蜀宣花牛、牦牛、奶牛等畜牧产业是否适合冻坡甲村发展, 帮助该村选择畜牧产业发展方向。现已确定通过发展牦牛产业作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正积极协助建设牦牛产业基地和制定2017年牦牛产业发展规划。

1.2 油菜产业规划

油菜是道孚县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是冻坡甲村农牧民一直从事的传统产业。为更好地发展传统油菜产业, 提高油菜产量, 协助编制了2016年和2017年油菜产业发展规划。

1.3 旅游产业规划

联系四川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专家协助指导冻坡甲村旅游产业规划, 并邀请农科院鲜小林副研究员赴冻坡甲村现场指导适合该村的花种移栽、花卉品种配制、果树种植技术以及该村花卉果树的布局等。

2 积极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助推产业发展

2.1 推广主导品种

积极推广全省牛主推品种“蜀宣花牛”新品种, 用配套技术改良道孚县本地牦牛和黄牛, 现在“蜀宣花牛”在康巴渠德合作社发展良好, 已适应藏区发展, 并繁育出40余头“蜀宣花牛”, 通过检测, “蜀宣花牛”牛奶乳脂高于本地牦牛乳脂。积极向道孚县森工局养殖场和道孚县安珠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推广新品种“川藏黑猪”, 安珠种养专业合作社已多次联系购买, 但因“川藏黑猪”供不应求, 只能推迟至明年。为推广全省主推油菜新品种“川油36”, 刘进远积极联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油菜专家, 得知该品种产量较该村种植品种的产量高, 已在高原藏区理塘县成功种植, 并且该品种还适合做青贮饲料和蔬菜, 最终在成都大美种业公司的帮助下, 引进油菜新品种“川油36”10千克在该村试种并取得成功, 得到了村民的肯定。为美化冻坡甲村的村容村貌以吸引游客, 刘进远还为该村引进波斯菊种子20千克进行试种, 从目前来看, 波斯菊长势良好, 适合该地区种植。

2.2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为提升冻坡甲村牦牛和本地黄牛传统放牧技术, 提高其生产性能, 刘进远多次深入牦牛放牧区查看牦牛养殖现状, 并入户为农户指导牦牛养殖和驱虫技术。为助推牦牛和油菜等主导产业的发展, 他多次联系省农科院、省畜科院等单位, 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现场指导。

2015年10月, 邀请四川省畜科院陈天宝研究员开展了卧圈种草和牧草种植技术培训;2015年12月, 开展了本地饲料资源青稞秸秆、油菜秸秆和野草的收获与处理, 及牦牛饲料配制和补饲技术培训, 并在村民邓珠泽絨家就牦牛去角、梳毛、体况检测等进行了示范;2016年5月, 邀请省畜科院易军副研究员和季杨博士开展了牧草种植技术、牛放牧养殖技术、牛补饲技术与驱虫药使用的培训, 赠送牧草种子200千克和驱虫药160瓶, 发放资料100余份;2016年4月, 为提高油菜的种植技术, 邀请道孚县农牧局魏碧华高级农艺师到田间示范讲解油菜点播技术和油菜日常管理技术, 受到村民的欢迎, 提高了村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此外, 为提高引进波斯菊种植技术, 邀请了省农科院鲜小林副研究员示范了波斯菊撒播种植, 将河沙和种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撒播, 提高了播种的均匀度并节约了种子使用量。

2.3 推广现代化设施设备, 建立产业发展新模式

为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村民提供方便, 缓解本片区收割机不足的矛盾, 刘进远积极协助冻坡甲村购买收割机, 多次联系县农牧科技局争取购买指标和购买事宜, 在公安厅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 村民购买收割机1台, 获得国家补助4.5万元。

为改善贫困户养牛基础设施, 刘进远积极从省农业厅争取暖棚建设项目, 现已基本确定为6户贫困户建设暖棚, 以减少冬季牛掉膘、死亡的现象, 提高牛生产性能和贫困户养牛效益。

刘进远还在冻坡甲村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农户养殖”、“企业+农户”、“农牧科技宣传队”、“以收割机为载体”和“村草场入股分红”等新模式, 探索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

3 发展主导产业, 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在帮扶的过程中, 刘进远按照帮助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 指导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助推发展一个主导产业, 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扶贫思路, 积极助推冻坡甲村发展牦牛、油菜等主导产业。牦牛是高原藏区的特色畜牧品种, 牦牛肉和牦牛奶营养丰富, 深受欢迎。刘进远为冻坡甲村制定了2017年牦牛发展规划, 并且正在协助为该村筹建牦牛养殖基地。已初步筹建了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以邓珠泽絨、尼玛翁姆和扎西卓玛等为主的牦牛养殖科技示范户加强培养, 为牦牛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下)短语归纳下一篇:马站小学2013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安排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