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产业集聚区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2024-07-25

县产业集聚区有关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

县产业集聚区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第1篇

伊川县产业集聚区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市民政局:

根据《行政区划如何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服务调研提纲》的要求,现将伊川县产业集聚区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伊川县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伊川县产业集聚区省政府首批确定的180家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

1、省批准面积8.719平方公里,依据地形地貌特征和发展现状,规划为“一区两园”。其中东园在伊川县白沙镇境内,西园在伊川县城关镇境内。东园占地

6.472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铝精深加工为主,适度发展机械制造业;西园以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主,适度发展高科技及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产业集聚区在白沙镇涉及常岭、银李、朱岭、下天院白沙5个行政村,占地约4100亩;在水寨镇涉及上天院、瑶底、水寨、乐志沟、宋村等5个行政村,占地约4936亩,在城关镇涉及罗村(1905)、张庄(945)、李疙瘩等3个行政村,占地约3100亩。行政管理体制方面,产业集聚区对辖区内的镇、村没有管辖权。伊川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为财政全供事业单位,正科级职级,管委会现有工作人员30余人,根据工作需要,现设置有综合办公室、招商服务部、工程技术部、财务部、公安分局、土地协调办公室、融资公司等7个职能科室。

2、产业集聚区和城市新区建设在推进城镇化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路径,把伊川建设成为促进区域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以产业集聚区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

二、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与现行行政区划格局之间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着管委会与区内行政村不属一个部门管理,工作协调难度大。

2、职责界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产业集聚区与集聚区涉地村所在乡镇政府的职能与职责方面还存在交叉问题,权利分工区划界限不够明朗,导致了遇到难题互相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造成工作推进方面协调不力,影响了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

3、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集聚区管委会职级偏低。集聚区招商引资、工作协调方面任务很大,但目前协调力度有限,影响了建设和发展工作;二是编制太少。随着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业务面会越来越宽,工作量会日益增大,仅有的8名编制已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要;三是大部分工作人员手续问题仍未解决。由于产业集聚区是新组建单位,人员组成方面除县委任命的6名领导之外,选调的5名同志和借调的近20名实习学生均无正式手续,长期下去,势必人心不稳,影响工作。

三、意见和建议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一个载体、创新三大体系”的要求,从而实现全省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构想,产业集聚区是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平台和劳动就业的主要抓手。结合近一年来的发展实践,为了促进产业集聚区更好更快发展,因此我们建议:

1、健全体制,保障机制

加快建立高效的产业集聚区管理机制。一是进一步发挥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统筹协调全县集聚区发展,形成齐抓共管、联合推进、统筹发展的工作体制;二是要进一步规范集聚区管委会内部机构设置,规范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单位性质,以便提高其管理服务能力。

2、建议采取委托管理和必要的行政区划调整方式,妥善解决集聚区与所在乡镇政府的行政区划界限职能交叉问题。

3、民政局作为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为推进产业集聚区与县城区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建立集聚区行政区划管理机制,促进集聚区建设。根据县城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将集聚区所涉及的乡镇村划入集聚区统一管理,确保集聚区建设健康快速发展,为产业集聚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县产业集聚区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第2篇

全力推进罗山产业集聚区建设

——赴安阳考察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报告

为学习外地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经验,对照先进找差距,凝神聚力求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7月7日至8日,罗山县组织四大家主要领导、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共计49人赴安阳高新技术和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学习考察。重点学习了他们在功能区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了基础设施建设及部分典型企业。通过这次考察,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维,明晰了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一、安阳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突出特点

所考察产业集聚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都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规划起点高。安阳市及汤阴县产业集聚区都十分注重高起点规划集聚区发展,不仅强化基础设施投入,扩张园区规模,而且科学定位产业集聚区发展方向,使集聚区发展更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潜力。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确定的产业集聚区,规划用地面积23.8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66平方公里,为规划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汤阴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7.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6.7平方公里,发展区5.5平方公里,控制区5平方公里,是我省确定的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今年2

月份,汤阴县产业集聚区被授予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县级食品类产业集聚区;5月份,被省政府评为2009发展又好又快产业集聚区。

二是基础设施全。汤阴县集聚区聘请国内一流策划咨询机构编制了汤阴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着力提升集聚区外部整体环境,同时开工多条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在产业集聚区东部片区,高标准打造“四纵四横”路网格局。加快实施物流基地建设,大力支持铁路专用线、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建设,促进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在产业集聚区北部片区,强力推进新城区建设,打造“两桥三纵四横”工程,积极对接“安汤一体化”工程。

三是产业定位准。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按照“绿色、环保、现代产业园”要求,确立了把产业园打造成“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和现代化综合型生态新区”的基本定位,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及配件制造、液压件制造、新能源光伏、玻璃基板、数字存储设备、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汤阴产业集聚区以食品医药为中心,以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为两翼,促进传统农业县向食品工业强县跨越。

四是发展速度快。这些产业集聚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各项经济指标高速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先进技术与产品不断涌现,拥有近200项国家级火炬计划、58项国家级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176项省市科技进步奖、69项省以上认定高新技术产品,占安阳市43%。汤阴产业集聚区有国内百强企业2家,世界

(一)解放思想抓发展,昂扬向上不服输,是安阳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安阳产业集聚区之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思想观念的更新,的确是看得见的效益,是加快发展的动力。这些集聚区的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超前,真正把思想解放体现在了经济发展中。“发展没有禁区,凡事敢为人先”可以说是对安阳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最好诠释。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为他们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二)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着力壮大集聚效应,是安阳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考察中我们感受到,虽然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在区域发展你追我赶、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速度,是安阳集聚区坚持的有效途径。从考察看,在招商引资上,他们瞄准的是世界500强企业,国内百强企业,做的是高科技产品,培育的是品牌。在招商中,他们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寻求与国内外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以商招商,促进企业快速膨胀。同时,在招商中锻炼干部,汤阴县提拔15名科级干部,成立15个招商分局,常年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及内陆重点城市,围绕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进行招商,靠项目建设不断壮大集聚效应,增强实力、提高效益。

(三)高起点抓规划,强力投入搞建设,是安阳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助推器。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率运作,改善园区条件,美化城市环境,是安阳

三、罗山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按照省市安排部署,罗山县坚持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工作中心,倾全县之力,凝全县之智,逆势而上抢机遇,全力以赴谋发展,力保再上新台阶。一是经济快速增长。1—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6.31亿元,同比增长13.78%;税收0.57亿元,同比增长1.5%。二是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截至6月底安置就业7100人,新增775人。三是项目入驻率不断提高。截至6月底,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43家,总投资29.8亿元,其中投产项目30家,在建项目13家,亿元以上项目11个;今年引进的新时代陶瓷、埃德尔生态科技园、三鑫联合环保、君煜电子4个项目,总投资9.7亿元,完成投资1.6亿元;仓储物流中心、火车站站前广场开发、经济适用房等建设项目已进入前期对接阶段,产业集聚区新一轮投资建设高潮正在蓬勃掀起。四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加快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8亿元,建设2纵4横6条道路12公里,建设3套面积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水、电、通讯、排污管网、燃气管道、绿化工程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通过公共领域的大投入、大建设,努力把产业集聚区建成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魅力集聚区。五是运作方式更加灵活。实施“飞地经济”。采用“资源整合、分地分税、异地共建”模式,对乡镇引进的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集中向集聚区摆布,项目投产后形成的产值和税收全额计入乡镇基数。目前,已有2个乡镇签订了项目入驻协议。

力推进罗山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

二是必须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通过学习考察发现,集群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工业发展的一种新型业态,产业集聚优势已经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主导因素之一。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招商理念,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思路,突出抓好产业招商。目前,罗山县产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了陶瓷生产、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等4大主导产业,与安阳产业集聚区发展有不少共同之处,借鉴意义巨大。我们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整合项目资源,精心筛选一批关联度高的项目,重点推介,搞好企业产品以及市场的上下游衔接,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企业集聚,提升产品质量,完善产业结构。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进一步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特别把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主动与有实力的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对接,通过产权、市场、资源等招商引资把企业做大做强,快速膨胀规模。大力开展定向招商。紧紧抓住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积极采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挂职招商等形式,运用好掌握的信息线索,依托建立起来的联系网络,盯住有实力、有扩张意向的大公司实施强力攻坚,力求突破。

三是必须强力推动配套建设上水平。有投入才有产出,有投入才有效益。按照“基建先行、筑巢引凤”的原则,进一步创新理念,搞好运作,适度超前进行水、电、路、讯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鼓励政策,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必要的行政引导,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认真落实帮包联系企业制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千方百计使每一个项目都能“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加快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尤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为企业提供项目环评、立项审批、注册登记等全方位服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帮助企业解决用电、融资担保、施工队伍选择等问题;在项目投产运营中帮助企业解决招工、人员培训等问题,全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主送:县四大家领导,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办公室

抄送:产业集聚区班子成员,机关各科室

县产业集聚区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第3篇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周口市,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按照省委省政府“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基本要求,为充分了解周口集聚区发展状况,按照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统一部署,在周口市发改委及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笔者赴周口实地调研,采取座谈、问卷、走访等多种形式,取得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力争通过深入了解和深度分析,为周口产业集聚区科学、健康、高效的发展建言献策,为我省其他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一、调查样本描述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会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涉及沈丘、西华、淮阳、太康、商水、郸城、项城等11个产业集聚区的417家企业。受访企业中工业企业占81.4%,私营企业占86.2%,高新技术企业占23.6%。拥有自主品牌的占68.7%,劳动密集型企业占62.3%,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占55.8%。

由于问卷篇幅较大,以下仅就部分问题进行分析。

二、区内发展环境

从全市平均结果来看,近八成企业给集聚区总体环境给予了“很好”的评价(表2-1),而获得好评最少的则是集聚区金融支持与配套服务(较好以上评价比例合计为91.1%,下同)。

表2-1集聚区总体环境评价(%)

调查显示,企业选择入区的动机主要是政策导向、成本导向、资源导向和市场导向,所占比例分别为31.3%、30.6%、16.7%和12.4%。可见,优惠政策和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供给仍是产业集聚区吸引企业的优势所在。

企业对配套服务环境的总体评价中“很满意”占57.3%、“满意”占37.2%(表2-2);具体来看,在企业认为最满意的为社会治安状况(93.9%),最低的为医疗卫生状况(80.6%)。

表2-2企业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满意度(%)

三、区内企业状况

从被调查企业入区后的盈利情况来看,“基本达到预期”的占比最高,为51.4%;“比预期好”的占比次之,为27.0%;

企业与区内其他企业的分工协作情况直接反映出产业集聚区的集聚经济效应。如果集聚区企业与区内其他企业的分工协作密切,由于信息交流成本低,交通运输成本低等因素,企业会表现出因分工协作带来的经济效益。调查显示,与区内其他企业的分工协作和业务联系情况,选择“一般”的比例最高,为44.6%,选择“较紧密”的比例为23.6%,选择“不太紧密”的比例为16.5%,选择“非常紧密”、“基本无联系”的比例均为7.6%。

在生产要素供给方面,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是融资问题。被调查企业有融资需求的比例占77.3%、其中通过银行贷款是主要的融资方式,融资方式排序如下:银行贷款(62.7%)、政府扶持性融资(10.1%)、民间拆借(9.1%)。企业选择获取银行贷款困难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手续繁琐(25.4%)、缺乏担保(19.6%)、审批时间长(15.5%)

四、产业集聚区发展评价

结合调查问卷数据笔者建立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评价模型,对周口市各产业集聚区进行横向比较,模型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

1、集聚区发展环境评价

集聚区发展环境有三个维度:政策环境满意度、基础设施完善度、产业配套完整度。

政策环境满意度方面,我们选取了发展规划制定、政策落实程度和执行效率、政务公开程度等指标,评价发现,周口10个产业集聚区的政策环境满意度指数均上和均下各占一半。其中沈丘产业集聚区的政策环境满意度为88.79,位于首位;西华产业集聚区的政策满意度为60.52,位居末位。

基础设施完善度方面,我们选取了水电气服务状况、交通设施状况、邮政电信服务状况、治安状况、居住环境、医疗卫生状况等指标。评价发现,仅有4个产业集聚区的评价指数在均值以上,其中沈丘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满意度为80.74,位于首位;其次为项城、鹿邑,分别为75.31、66.11。商水评分最低,仅为36.76。

产业配套完整度方面,评价发现所有集聚区该项得分均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普遍反映与区内其他企业的分工协作较少,表示联系较紧密或非常紧密的只有23.8%。此外,有超过6成的企业认为区内资本市场成熟度较低。可见,周口各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配套水平还有待提升。

从企业对集聚区发展环境的总体评价上看,沈丘、项城综合得分超过60,占据前两位。而鹿邑等5个集聚区的综合得分未达均值。沈丘在政策环境满意度、基础设施完善度、产业配套完整度三项评价中均占据首位,体现区内企业对其发展环境建设的良好评价。项城仅在产业配套完整度评价中表现稍逊,这也为集聚区政府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商水、淮阳在三项评价中均位列均值以下,其中商水在基础设施完善度、产业配套完整度评价中均位列末位。这表明,企业对其载体支撑能力评价不高,两地在集聚区环境建设中还存在诸多不足。

2、企业发展状况评价

企业发展状况有五个维度:市场成熟度、人力资源丰度、金融资本丰度、技术创新丰度。

市场成熟度方面,我们选取了市场环境、市场监督情况等指标。评价发现,仅有3个集聚区得分在均值以下。其中,川汇、项城的该项得分最高,均在70以上;鹿邑的得分最低,仅有38.89。

人力资源丰度方面,我们选取了招工难易度、用工成本、员工流动性等指标。评价发现,各集聚区该项得分均不高,用工矛盾普遍存在。高达91%的企业表示近几年用工成本有增加趋势,而仅有14%的企业员工流动性较低或很低。该项得分最高的西华31.22;而得分最低的淮阳评价指数竟为负数。

金融资本丰度方面,全部产业集聚区的评价得分均为负值。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集中展现。企业的资金用途主要是流资补充(63%)和设备购置(51%),用资周期普遍在1年内(72%),而贷款难点则集中在手续繁杂时间长(93%)和担保抵押不足(55%)。在解决方案上,企业给出的建议是政府设立专项资金(62%)或建立信用担保机构(51%)。如何破解资金难题,值得集聚区政府深思。

技术创新丰度方面,我们选取了设备技术水平、产权专利、品牌建设等指标。评价发现,川汇区因其企业持有专利多、品牌价值高而名列该项评价首位。而除鹿邑外,其他地区该项得分则差距不大。这也表明,在集聚区规模扩大、经济效益向好的同时,产品研发、技术引进、品牌外溢也应逐步列入集聚区发展的要点和抓手。深挖品牌价值、提升技术实力是集聚区由大变强和持久发展的必然选择。

节能减排重视度方面,我们选取了节能减排主动性、技改实施、专职人员等指标。评价发现,各集聚区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均较高,但作为经济效益较好的沈丘、项城,该项得分却列末位,分别为53.99和66.39。当地部门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在重规模和重速度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发展质量和社会效益。

从各集聚区企业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上看,该项得分较高的川汇产业集聚区该项得分也仅有42.23;鹿邑县得分最低,仅有19.81。资金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而劳动力和技术创新也是亟待破解的难题。川汇区得益于良好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成熟度而名列企业发展状况评价指数首位。鹿邑、淮阳则分别在4个评价维度中处于均值以下,区内企业发展遭遇较大瓶颈,当地政府对照问题积极寻求破解方法。

3、总体评价

将集聚区发展环境和企业发展状况评价指数按照5:5的比例进行计总,即得到集聚区发展总体评价指数。

评价发现,仅有4个集聚区的评分在均值以上。其中,川汇、沈丘、项城的评价总分占据前三甲,分别为51.03、49.39和46.51;而淮阳、鹿邑、商水则位列末位,得分仅为34.09、35.29和36.71。

五、产业集聚区发展诊断

通过以上的集聚区发展评价,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周口的产业集聚区发展成效显著,但发展仍不平衡,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主导产业发展方面,一些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还不突出,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协作配套不到位,集聚效应不明显,离产业集群发展还有不小差距。如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入驻的企业除金丝猴一家主营业务收入在30亿元以上之外,其他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多数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强。扶沟县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的纺织产业链呈现前大后小、前强后弱的现象,有纺少织,没有真正实现围绕主导产业选择项目,产业集聚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

2、在综合配套能力方面,虽然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框架已经初步形成,道路、水电气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满足项目落地需要,但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配套服务发展还不充分,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咨询服务、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对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支撑能力还不强。一些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没有与集聚区发展充分对接,集聚区与城市发展仍处在相对脱节的状态。比如郸城县产业集聚区区位优势先天不足,县域交通滞后,无铁路无高速无国道,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3、在技术创新驱动方面,产业集聚区公共创新研发平台不完善,创新投入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引领作用不强。高技术人才匮乏,一些县域受生活条件、工资待遇、人才成长空间等限制,高级人才引进难、流失快。

4、在要素保障方面,一些县域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规模较小,经营运作能力较低,资金保障能力弱,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一些集聚区土地供给程序繁琐、审批周期过长,影响了项目从落地到开工投产的时效。一些集聚区企业反映招工难,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自主意识较强,流动性比较大,就业稳定性不足,导致用工保障不足。

5、在集约节约发展方面,用地粗放和用地紧张并存,一些项目占地过大,批而未用现象仍然存在,单位土地投入产出强度偏低。如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内可提供的土地十分有限,面对前来投资的客商出现无地可供的局面。

6、在完善体制机制方面,一些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委会与职能部门管辖权限交叉分割、相互掣肘,导致效率低下。同时,一些产业集聚区的工作方式方法还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已经到了再上新台阶的新阶段,必须尊重发展规律,抢抓国内外技术、资本、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新机遇,适应新兴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的新形势,紧紧围绕我省全局性战略任务,统筹“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推动周口产业集聚区发展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中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研究报告[R].郑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14.

[2]魏厚凯.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袁伟.“十二五”中西部省份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4).

[4]王红伟.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0(5).

县产业集聚区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第4篇

聚区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打造全县亮点工程。

一、强化党务政务公开

县产业集聚区抓住全县党委政务公开工作契机,充分发挥全县改革开放的窗口、工业强县战略的平台优势,以“开放、活力、创新、生态’’为主题理念,积极打造好党务政务公开栏这块平台,更好服务于产业园发展。目前,集聚区设立规范的党务、政务公开栏。为更好对外推介产业集聚区,了解集聚区发展现状,集聚区党委及时公开了领导关怀(创业天堂)、集聚区发展简介、集聚区入驻企业(项目)情况统计表、集聚区投资服务措施、投资优惠政策。为进一步加强党委自身建设,规范和监督党委班子成员及站所同志的行政行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党务政务公开内容包括领导班子分工、党务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党务公开监督员、产业集聚区“十不准”规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集聚区2009年“双十”工程任务、财政所、人口和计划生育、规划所、国土资源所政务公开内容。

二、创新公开模式,促进党务企务公开

企业党组织作为企业的政治领导核心,党务公开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营造和谐,致力于建设一支和谐的职工队伍,构建一个和谐的现代公司,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内部环境,为构建和谐集聚区作出贡献。

(一)山信集团公司企业党务公开的基本情况

山信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在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健全了公司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完善了公司党务企务公开栏内容,基本形成了符合公司发展的党建指导思想和工作模式,目前已建成党务公开栏8平方米,各车间安全生产制度公开栏24块,各办公室职责公开栏均上墙。山信集团公司党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公开,抓好公开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党务公开工作作为推进公司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为全面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作出了努力。

(二)党务公开企务公开的做法及效果

1、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公司党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公开,抓好公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用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把握公司发展的方向,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和实际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公司创新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成效显著。

2、有效探索党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公司党委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公开工作,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务公开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司党务公开工作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党组织的工作职能,不断强化党的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召开支部党务公开工作座谈会和不断实践,初步探索出“统一管理、阳光操作、分类指导、综合服务”的党务公开工作模式,带动公司企务公开,有效促进了公司党务公开工作的正常开展,推进了党建工作与经营工作的有机结合。

3、加强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党委注重“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人才管理理念,党员队伍在公司各项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日益明显。截至9月底,党员人数由7余名发展到了24名,分部在各办公室和9个车间负责。在公司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人才强司工作全面推进。制订并实施了相关制度,形成了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岗位、薪酬和绩效管理体系。

4、推进民主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公司党委和经营班子高度重视企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始终将其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凡涉及全体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已成为公司的一项基本制度。开展了一系列企务公开、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为公司民主建设、民主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5、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氛围。公司党委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成立了企业工会,专门负责实施创建公司企业文化的框架体系和发展方向,并初步形成了公司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公司依托工会、共青团以及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精神,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6、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合规经营。公司党委坚持以加强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证,以强化监督制约为重点,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勤政建设,把反腐倡廉工作有机融入到公司的经营管

理、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从严治党,从严治司,努力构建“心齐气顺,务实清廉,民主和谐”的局面,有效地预防腐败和降低各类违规违纪案件的发生。

三、企业党务公开思考及建议

积极探索企业党务公开工作、有序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十七大提出

: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研究制定党务公开制度。通过推行党务公开工作,有序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以党内和谐促进企业和谐,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公司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1、明确党务公开的内容

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作出涉及全体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决议,凡是党员、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内机密,都应当公开。

2、探索党务公开的形式

(1)党内公开形式:召开党组织会议、情况通报会、阶段工作例会、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印发会议纪要、通报、简报、规章制度。

(2)对外公开形式:通过公司办公网、凝聚网、司报等形式。

3、规范党务公开的程序

对党务公开的内容、时间、期限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公开内容准确,公开时间及时,公开时限合理。对于党内重大决策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重大问题的党内事务,采取仅限于党内公开或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公开。公司收集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进行考核。

4、建立党员监督制度。扩大党员参与管理监督工作的范围,不涉及重大机密的公司党委会议,可邀请党员代表旁听,引导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强化党内监督。拓宽党员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渠道,制定具体严密、操作性强的制度,增强党员监督的成效。

栽下梧桐引凤凰,借来东风行大船。集聚区以党务公开引领政务、村务、企务公开,以公开透明的“阳光政务”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迈进,集聚区干部职工始终保持不甘平庸、誓争一流的激情和斗志,用追求点燃激情,用激情扎实干事,用干事实现自我。在全球经济危机、招商困难时,集聚区正视现实、感受压力、敢走新路、竟合张力、破解难题、危中寻机、有所作为、敢想敢试、率先突破,园区人正以昂扬的步伐迈入建设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大潮之中。

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第5篇

一、鹤淇产业集聚区概况

鹤淇产业集聚区2008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筹备组的精心指导下,按照省政府“三个体系一个载体”和市委、市政府“两个构建”的总体构想,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筛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了产业集聚区各项建设。2009年6月,鹤淇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24个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

鹤淇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主要为铁西工业区和高村工贸区)10平方公里,规划区15平方公里。涉及高村、桥盟两个乡镇和铁西工业区,区内现有行政村18个,约5万人。2009年完成投资总额29.9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5亿元,利税9.3亿元。

二、规划建设进展情况

(一)坚持高起点定位,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突出产业发展主题,推进鹤淇一体化、产城一体化、产城与生态融合的指导思想,对集聚区产业、生态、居住区、公共设施、仓储物流布局进行了全面规划。目前,集聚区总体规划通过了省产业集聚区联席办公会议的复审,成为全省15个第一批进入审批程序的产业集聚区之一;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省住房和城乡建 1

设厅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第二轮土地规划修编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复。同时,编制完成了光伏、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五个园区的详细规划。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11.75亿元,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其中,鹤淇大道一期工程、淇园路北延一期工程和光伏园区东西干道主车道已竣工通车,先进制造园区东西干道已完成主路面铺设;1万伏供电线路已竣工,22万伏数字变电站正在建设;已争取到天然气用气额度,铺设管道规划正在设计;铁西工业区供水工程一期已投入运行;规划占地300亩的中小企业创业园60栋钢结构标准化厂房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提供产业支撑。围绕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制定出台了《鹤淇产业集聚区项目入驻管理办法》,成立了纺织服装、光伏、物流、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等五个产业推进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产业招商。2009年以来,新引进和续建项目31个,总投资26.5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20亿元。其中,瑞洲纸业5万吨高档卫生纸、普乐泰鸡骨综合利用等14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大用公司3.5万吨速冻调理熟食品加工、永昌集团5万吨麦芽糖5万吨麦芽糊精等6个项目正在调试设备;天海集团5万台汽车项目一期工程、鹤壁内陆港项目一期工程、方周公司石英坩埚、欣瑞公司肉鸽产业化等11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四)搭建融资平台,集聚发展资金。一是成立了鹤淇投融资公司,通过招拍挂程序,先后开发经营储备2宗地块,注册资本近亿元。二是借助县财政独资和控股的永昌、强信两个担保公司,谋划包装了实验学校、廉租房等一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三是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运用BT模式,引进京行公司投资1亿元进行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土地置换模式,吸引广东珠海成悦房地产公司投资2800万元建设卫国古城墙遗址保护公园。

(五)科学管理,建章立制。鹤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筹备组,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炳奇任筹备组组长;淇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李民生任组长的淇县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下设一室四科三公司,从县直单位抽调精干人员全面实现集中办公,高效运转,并制定了《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机关议事规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管委会每周召开一次全体会,研究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安排部署下步推进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市县关于鹤淇产业集聚区的机构编制均未确定,人员暂时为临时抽调人员。)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资金短缺问题。目前,产业集聚区各项建设资金缺口巨大,而鹤淇投融资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融资能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县财政实力有限,在对外融资时,往往因无法取得财政担保,造成融资合作中断。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对鹤淇产

3业集聚区的资金扶持力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协调省、市财政部门全力为集聚区融资提供担保支持。

(二)供气供热供水问题。县天然气公司、热电厂和水厂由于自身发展规模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产业集聚区发展需要。建议:市政府将鹤淇产业集聚区供气、供热、供水问题纳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三)同类项目集中摆放问题。鹤淇产业集聚区是鹤壁市目前最大的产业集聚区,规划了光伏、食品、汽车、纺织服装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五个产业园区,并进行了配套路网建设,为项目入驻做好了准备。建议: 省、市政府对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集中向鹤淇产业集聚区摆放,促进同类项目聚集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四)集聚区管委会机构编制问题。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今年4月组建成立以来,在市管委筹备组的指导下,全面承担了集聚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但是由于管委会机构编制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工作人员全部为借调人员,流动性较大,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建议:县委、县政府参照本市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及参照外地做法,对鹤淇产业集聚区机构编制予以明确。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上一篇: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作文600字六年级下一篇:我,在路上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