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2024-05-18

迷茫的碎片化生活作文(精选14篇)

迷茫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第1篇

迷茫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夜幕悄然降临,又是一个安静的夜晚。

打开手机,手指灵活地在上面跳动,熟悉地打开某个软件,由上而下地扫视过去,每一条都在大脑皮层留下一个浅浅地印象,立刻消失不见,放下手机,已经不记得刚刚看过什么。

这大概就是大部分年青人目前的生活状态——浮燥而无味。

我开启音乐,戴上耳机,打开门,准备出门将家里所剩不多的文具补充一下。踏出门,一阵清风拂过,夏夜的风夹杂着一股特有的甘甜,将我昏昏涨涨的脑袋吹得些许清醒。但即使这样,也没有滞缓我想尽快回家的急切心情,思及那一堆还未完成的作业,内心一阵烦燥,不由加快了脚步,直愣愣地冲向文具商店。

近几个月来,我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当我正在做着什么事时,身边的手机总会不定时地响一响,游戏、微信、QQ等软件,就不由自主地中断手中的活,去看一看回一回,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当学习或生活上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搜一搜,海量的信息总是会帮我找到答案,渐渐地感觉假若有一天没有网络了,我该怎么活?

这样的碎片化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但也使人内心浮燥,过多依赖于网络,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生活使人难受,但却难以改正。

拿好文具往回走,夏夜独特的味道在鼻间晃悠,听见耳机里传来消息提示,烦燥地将耳机拨了静音,手伸进口袋准备掏钥匙,却只摸到了空荡荡的空气。

心情越发烦燥,打电话给妈妈,她要半小时才能回来,只能再次出门,内心仿佛一阵火在燃烧,焦急地恨不得脚蹬地。

走着走着,耳边传来了一阵阵悠扬的小提琴声。

寻声而去,那是一个女孩子。

难得圆圆的月亮在她身上投下一片冷光,银白的光撒在她身上,高挑的身影,享受的表情,在这快节奏的碎片化时代显得十分特别。长长的黑发随风摇摆,圈出了一块小世界,恬静而安宁,心中的火苗渐渐熄灭了,压下了一整片浮燥。

过了许久,女孩才发现我。声音戛然而止,却感觉绕梁三日未停,我还沉浸在那空灵声音带来的恬静中,她已经来到我的面前。

“好听吗”?她温柔地笑。

我拼命点头,她笑得更开心,道“我很喜欢小提琴,它总能给我一块属于我自己的小天地,不被现代碎片化的生活所干扰。再烦燥,也能静下心来”。

那天,我们聊了很久。

忽然我明白了。我们需要让心灵得到净化,在这迷茫的碎片化时代的生活中秉持一份自己的独特,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安宁与充实。

迷茫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第2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渐渐提高。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便利。

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以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比起现在来说少了不少。在电脑没被广泛地使用时,人们需要去图书馆翻阅书籍,或者是询问他人来获取信息。这通常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知识的质量也不算太高。如果在现在,人们只需要打开手机或电脑,输入自己要寻找的信息的关键字,便可以找出数以百计、千计的词条,省去了不少的时间,信息也比较精确。

这看似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然而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使得我们的生活支离破碎。举一个十分平常的例子,现在在地铁里,一节车厢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在看手机,亲人朋友都不在意,如同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样。而在以前,根本没有所谓的“低头族”,反而,看书的看书,小声聊天的聊天,打盹的打盹。

在人们学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思考。但现代人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一个技艺非常简单:到网上一查,有图有文,还有视频的`解析。作业上遇到难题,也并非什么难事,现在有些软件诸如“作业帮”、“小猿搜题”,只要把题目或知识点拍下来,再传到这些软件上,便可以很快地得到答案,根本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同样在以前,从百科全书到亲自询问专家,学习就是一个过程,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不厌其烦地问“为什么”,最后得到答案。这个寻求真知的过程通常使我们十分愉快,因为我们获取了知识,或是掌握了一门手艺,这种由浅入深的探究过程,难道不让人欣喜吗?反观现代人,只是盲目寻求碎片拼图般的答案,不刨根问底,追究来源和过程,得过且过,根本不思考,得到答案后,通常不会高兴很长时间,而继续去为应付下一个答案寻找碎片去了,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将使人类丧失寻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动力和能力。

迷茫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第3篇

“碎片化”一词, 出自英文“fragmentation”, 原意是完整的东西被分成许多零碎的小块。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东西所切割, 大众传播的语境也被打破, 信息传播朝着碎片化的方向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在谈及“碎片化”的表现时说:“‘碎片化’表现在传播领域是:一方面传统媒介市场份额收缩, 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则是新兴媒体的勃兴, 媒介通路的激增, 海量信息的堆积及表达意见的多元——这便是现阶段传播力量构建所面临的语境。”[1]碎片化实际上是受众对于信息提供类型的精准化、个人化、定制化需求的描述。广播媒体要想赢得新时代下的受众, 就必须想办法让受众在等车、就餐甚至马桶上的一些碎片时间关注节目, 而现有的广播很多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仍是传统模式下“你播我听”的方式, 广播要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趋势, 结合广播频率的定位和特点, 扬长避短, 不断推陈出新。

二、广播节目碎片化实践探索

江苏文艺广播在碎片化的传播语境下创意设计出了全天碎片化节目“文艺微生活”, 旨在满足受众移动收听、浅收听的需求, 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网络受众发生连接。江苏文艺广播4月首次推出1.0版本, 即周日版的文艺微生活, 7月, 推出2.0版本——放大4月份推出的“假日版文艺微生活”, 用丰富多彩的微单元串联全天节目, 10月推出3.0版本, 构建全天“微节目”框架, 节目碎片化、内容多样化、编排格式化、风格个性化。

(1) 全天节目碎片化。《破茧而出》一书的作者之一大卫·温伯格指出:“传统新闻机构正在失势。我们失去的市场份额越多, 越是接近生命的终结, 就越是要化整为零, 把产品碎片化, 不是一个个地, 而是整体地碎片化, 这样才能够填补亏空。这才是应对之道。”江苏文艺广播经过3次调整, 将原有的大板块节目进行了整体地彻底地碎片化升级。化整为零, 调整节目种类和长度。首先将传统的大板块节目的时间段调整为半个小时, 如《你好今天》《风从东风来》《小星星》等, 让主持人在其半小时的节目中尽情发挥自己的个性。其次, 将一些品牌节目进行碎片化升级, 如将戏曲品牌节目《梨园漫步》分为《梨园风》《联盟汇》《名段秀》这三个独立的半小时微节目。此外, 去掉一些不符合整体风格定位的节目, 增设了《艺流行》《未央歌》《微剧场》等新节目, 与原有的大板块节目相比, 进行碎片化升级后, 全天节目就用一条线串起了一颗颗微小精美的珍珠, 既保持文艺广播的艺文气质, 又彰显DJ个性, 这样让每天的节目精品化成为可能, 也为追求节目极致化奠定了基础。

(2) 微节目标签化。快餐式、碎片化的浅收听时代, 对较为复杂的内容作标签化处理, 符合受众求新、求快的消费习惯。江苏文艺广播全天微节目包括改造的半小时品牌节目, 还包括由3~8分钟微节目组合成的半小时“文艺微生活”。“文艺微生活”现包括《DJ私房歌》《影视留声》《戏曲知识》《为你读诗》等微节目, 涵盖文学、音乐、影视、戏曲、怀旧等不同的特色鲜明的主题。此外, 根据每位主持人的个性特点固定每位微节目的主持人, 如《DJ私房歌》由音乐类DJ张琳制作, 《国学微讲堂》《好书推荐》由全国演播艺术家DJ聂梅定制, 《说时依旧》由老南京王鹏呈现等, 让这些主题微节目贴上深深的主持人个性标签, 便于听众在江苏文艺广播的节目和江苏广播网、微啵网等新媒体平台中按照标签收听检索。

(3) 格式化编排包装。化零为整, 体现频率整体气质。江苏文艺广播在整点使用主持人报时, 增强主持人声音曝光度, 增强主持人与受众的心理连接。此外, 在整点推出《国学微讲堂》, 半点推出《轻松微笑点》, 体现频率文艺气质。在微单元制作中, 制定统一的标准, 在保留主持人个性的同时在节目整体格式上保持一致。在全天节目编排中, 注重各微节目的气质, 固定一些板块编排的微节目内容的选择范围, 营造舒适的收听体验。

(4) 微节目更开放。碎片化节目从设计之初就注重互联网开放性的特征, 首先微节目的主题设置是开放的, 在现有的微节目主题外还可根据市场和受众需要增加微节目, 也还会邀请更多有影响力的DJ或网络大V等符合文艺气质的人加盟文艺微生活的阵营, 制作主持系列微节目, 通过众多个性化主持人的魅力吸引受众在江苏文艺广播的平台上聚合, 让每一个微节目成为受众的文艺栖息地。

(5) 微延伸:新媒体互动传播。碎片化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是在网络媒体上, 江苏文艺广播“文艺微生活”节目的时长在3~30分钟, 便于在新媒体上传播。现江苏文艺广播的官方微博和微信“江苏文艺台”每天推送微单元, 江苏广播网等网站设置专题页面, 方便受众通过新媒体收听交流互动。

三、对广播节目碎片化的探讨

碎片化节目“文艺微生活”是江苏广播在广播与新媒体融合中的一个尝试, 在全国尚属首例, 以期在实践中探索新的路径。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 有需要进一步探讨提升的问题:

(1) 节目考核问题。广播节目考核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收听率, 碎片化升级后, 原有的主持人大板块直播的方式被打破, 直播的主持人有时呈现的是值机的状态, 还有一部分主持人不再直播节目, 主要录制微节目, 这对原有的节目考评体系是一个挑战, 碎片化升级时也需要建立配套的节目考评体系。

(2) 微节目的质量。文艺微生活将整体节目碎片化, 所以每一个微节目都是很重要的一环, 要让主持人在3~30分钟的微节目中既要将内容讲明白又要好听又要展示主持人的个性, 相较于以往的直播节目而言, 对微节目精致化程度要求更高, 所以需要严格把关微节目的内容。

(3) 新的营销方式。全新的节目方式也将带来营销方式的改变, 除了广告营销外, 这样的内容和形式为营销提供了多种可能, 如将内容销售给其他电台、网络平台, 或根据商家要求定制个性化微节目等, 如何制作更好的营销节目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碎片化美好生活 第4篇

碎片化罪魁祸首好像是微博。不再需要完整的想法,更不需要逻辑性的论点论据论证。刚开始的时候还喜欢写系列,结果很快就被转得支离破碎,产生更多歧义。微博的世界里,长篇大论是老土的,叙事完整是傻冒的,人们需要的只是抖些小机灵、小闪光,这才是最受欢迎的。

很多写作者最有感触,有一点感想即时就抒发掉了,马上被各色人等评论、转发、发酵,那仅有的感触与激情迅速在跟大家的互动中耗完。

紧接着又有微信,因为朋友圈的存在,微信更小众、私密,有亲如一家的亲密感。微信的设计理念是图片先行,文字不过是图片说明,更要机巧、要一下子吸引人,不然朋友们根本不会打开全文来看,因为他们需要的也是捕捉你碎片式的现状和感情,看看你碎片式的快乐。

我们叹口气:是这些数码产品把我们碎片化了!这样一说,浑身就轻松了,因为我们只是被动使用嘛,责任不在我们嘛。

真是这样吗?

看看城市中,我们的生活变得无限复杂。工作不再是埋头苦干就会出成绩,得智商情商财商身体商全用上才应付得来;以往社会中简单的事如今都变得十分复杂,比如看医生,比如孩子上学,如果你不打醒十二分精神自动变身有关专家,吃亏的将是你自己。就算没有微博,我们还有时间去梳理自己的感觉与思想吗?多亏微博和微信啊,两分钟闲暇,动动指头,马上发出,即时收到反馈,闲可玩乐减压、忙可联络工作,聚合资源,真是天赐的神器啊!

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工具,正如古代简单生活中人們只需要竹简就能把事写清楚,要写的内容多了,就发明纸张笔墨,要让很多人看,又发明了印刷术。及至数字时代,那简直就是人们迫不及待要和整个世界发生联系。

不是工具造成人的状态,而是人的状态催生了工具的出现。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是退步吗?我看不见得,每一次的社会变化,都会有人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可是历史总是在往前,即使有时退步,也是退一步进三步。什么都是会变的,无论你是否适应,变化总是—件好事。

遇见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第5篇

还是在幼儿园的时候,我拿到了生命里的第一盒拼图。我记得那是一幅花仙子的图画。我趴在地上循着样画的图案,努力试着找到每一块拼图上细致的联系。或许画面中地上的一颗小草,女孩裙摆上的一个别样精致的花纹就能成为完成这幅拼图的突破口。第一幅拼图不是很难,只是半张卷子那么大,但却能把那时趴在地上瞪着大眼睛,好奇又欢喜地摆弄着这凹凸的小方块的小女孩卷进了拼图堆里,深深的被吸引住。

妈妈见我喜欢拼拼图,每次看到一些精致可爱的小拼图都会买下来回家带给我。一拿到新的拼图,总数迫不及待跑回房间将零零散散的它们倒在地方,又是趴在那仔细研究起样图来,那小小的手攥着一片小拼图,略皱着眉头,一点点仔细的对比,直到正确找到它的“小家”将它放进去,才露出了自在的笑容。有些拼图很调皮,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地找,都不能一眼让我看出。妈妈总在我身边陪我,看着我玩拼图,每当我的小脑袋转向她,露出了些许无奈和委屈的样子后,妈妈就凑上来,慢慢引导我将这块小拼图放到正确位置。于是就这样,大手和小手,将原本零零散散的小碎片拼凑起来还原成一副完美的画。完成后,我静静地欣赏着,不禁笑了起来。不仅仅是因为玩拼图的乐趣、坚持的结果,更因为是我和妈妈一起共同创造出了一个美好的画面,那种幸福感和成就感无法言喻。

在这个世界中慢慢长大,我的生活变得忙碌与充实,妈妈也不一例外。但在我的内心深处,仍然喜欢着拥有拼图的`惊喜,触摸它的感觉和创造它的乐趣。

妈妈还是会给我买拼图,但间隔久了,数量少了,我记得最后一幅是《美人鱼公主》,那幅拼图到现在还没有被我拆开,就静静地尘封在一个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很久了,我也没有打开过它……

学业慢慢繁重,属于自己的惬意慢慢减少,于是每次放学回到家中就是埋头写作业、复习,每天都盼望着可以早点写完作业,可以安安心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这段时间真的用来做一件事情,一点儿都不分心这是很难做到的。每当手机一震,屏幕一亮,“您收到了一条新消息”,好奇心总是驱使着我点开一看究竟,而这好奇的点开,手仿佛听不找使唤一样,“朋友圈看看谁有没有发出新的消息、微博上又有什么实时热点……”这些互联网带给我的消息,吞噬着我原本学习的时间,而我又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弥补,到最后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

有几次,我可以提早写完作业,还惦念着我小时候的那盒拼图,满心欢喜将它找出,拍了拍它身上的灰尘,爱惜地把它捧在怀里,一蹦一跳地跑去妈妈房间想邀请她与我一起拼图,妈妈似乎有点意外。

“你的那盒《美人鱼公主》?”

“对呀对呀!”

我一把把妈妈拽到我的房间,将拼图拆开,一片片小方块一下子涌出,我对它们还是爱不释手。于是我一个人开始研究起这盒拼图,还是趴在地上聚精会神的拼着。妈妈在一旁看着手机,我总是极力邀请她与我一起,而她为了不让我失落总是会看着我一会儿,帮我拼了两三块,又盯着手机了。一会儿是新消息的“叮咚”,一会儿又是她打字时手机发出的摁键声。完成好了工作,喜欢在网上购物的她还在精心挑选一些好看的衣服、鞋子呀等等。有时候还会要求我站起来给我量尺寸,问问我的喜好。就这样,原本两个人约定好的拼图时间就这样被碎片化,一起拼拼图的时间越来越少。之后又有几次,但我的美人鱼依然还是零散的小碎片,还是没能将它们拼凑起一个完美的画面,又静静地躺在那个小角落里。就像美人鱼一样,本以为自己获得了双脚,最后却变成了泡沫……

遇见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第6篇

一个非常寻常的周末,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不错的学习生活计划:8点到9点,读昨天未完成的书目;9点到9点半,进行适当地放松;……;下午1点到3点,英语报纸阅读……希望这一天过得既充实又有效。可是,事与愿违。作为家长对于中学生的我给予的辅助工具——手机,却不适时地响起来了。每听见一次新消息的提示音,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划亮手机屏幕进行查看。阅读完消息之后,又非常顺手地对其他页面一一浏览,直到意犹未尽之时,突然想起今天的计划,这才暗自懊恼一声,继续回去学习。而这个过程,不知不觉中又不断地重复着……直到这一天的计划全部报废!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对电子产品的自控力还不是很强。但不可忽视的是,我的时间被碎片化了!原先规划的几个小时,现在却变成了十几个“十分钟”。一个“十分钟”,又是何其短暂啊!一个又一个的“十分钟”,就在这不经意间如流水般地逝去……而当我扪心自问,在手机上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我到底看了什么?学习到了什么?对于这两个问题,我竟无法回答。

这学期,我的课外阅读时间也变得非常紧张,一直借口推托没有时间。可是,不知不觉地,我使用手机的频率却是越来越高。更奇怪的是,网上的最新头条,形形色色的.讨论帖,鸡汤文,似乎都没有让我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与之相反的,当我安坐在恬静的午后,捧起一本散发着油墨香的纸质书籍时,我能全身心地沉浸其中,并用老师教授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在精彩章节的空白处写上我的所思所想。等回过头再进行梳理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一份充实的阅读财富。

当人们在公交车上、地铁里、大街上,不时地捧着手机,而不屑于与周边人交流的时候;当人们习惯于用最短的时间去阅取更多的资讯,而缺乏思考的时候;当人们一直关注着所谓的网络热点,而忽视了事件的本身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习惯在手机上进行阅读。每天睁眼后,合眼前,似乎都要捧起心爱的手机,刷一圈朋友圈,翻一下新闻,玩一局游戏……每天用手机浏览信息的时间很多,内容丰富却繁杂无序,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让人变得浮躁,不会全面地考虑问题。

不经意间,小区门口一家开了十几年的书报亭突然关了。在网络电子阅读的普及之外,纸质刊物的发展显得非常尴尬。越来越多的人们,难以静下心来阅读厚厚的纸质书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阅读水平退化的表现之一。

生活的碎片化作文900字 第7篇

早上睡个懒觉,吃过早饭后运动一下,然后再看看书。午后小憩,醒来后开始写作业或者预习复习,完成一天的工作量。晚饭之后散散步,看会儿电视,和同学聊聊天,最后洗漱睡觉。

这样的作息安排劳逸结合,简直完美。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计划也仅仅只是一个“计划”。当你早上醒来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拿起手机,看一看群里的消息,看看有没有红包;吃早饭的时候,看一看自己喜欢的漫画或者朋友的QQ动态有没有更新;当你终于放下手机想要好好看书的时候,才翻了一页,往往又会有人在QQ或者微信上找你,有的问问题,有的只是单纯想要聊聊天。可是当问题问完了,聊天聊完了,你却放不下手机了。玩玩游戏,追追电视剧……好不容易再次把手机放下了,静下心来想要沉浸在书中,陶冶一下情操,这才发现这个上午已经过完了。下午也是一样,在你想要学习的时候,刚写几个字,总有那么一群人像是无所事事似的,又来“骚扰”你,然后就陷入聊天——游戏—追剧的无限循环中。晚上睡觉前回想起来,只能叹口气:“唉,今天的计划又落空了,明天再努力吧!”

日复一日,当暑期开始“余额不足”,你才惊觉功课还只做了一点点,你才开始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呢?时间都被我们“切割”了。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都被“碎片化”了。我们开始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碎片时间玩手机。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就是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了,可事实上我们也因此患上了一种叫“拖延症”的毛病。我们常常告诉自己:“看完这段视频再去写作业,”亦或“刷完今天的朋友圈再去吃饭吧,”无形中我们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有时候我们应该明白,玩手机并不是碎片时间所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情。比如说,某天你看了一本书,那么在下次和同学小聚时就可以利用一起等车或者排队的时间聊一聊这本书,而不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各自低头玩手机。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么这场聚会就真正成为了一场聚会。

应对阅读“碎片化”现象的策略 第8篇

一、让阅读回归深刻

在阅读教学中,“碎片化”现象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对于文本中要表达或者传递的信息挖掘不深,大多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认识上,这里讲一下,那里点一下,缺乏对学习内容的整体布局与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的内容,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思考方式、要解决的问题等引向深处,让阅读回归深刻。

如苏教版《卧薪尝胆》一课主要记叙了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反败为胜打败吴国的故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进行浅层次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熟练朗读课文等等,而不注重对所学内容的深刻挖掘,那么,学生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浅层认识上,难免出现“碎片化”现象。

要想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刻,教师应让学生从文中找出那些更能充分体现出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地方。这样一来,学生从勾践给吴王做奴仆时吃的、穿的、用的、受到的待遇等方面就会对文中的人物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理解越王能够反败为胜与他的忍辱负重密不可分。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层次挖掘,可以使学生的所学与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避免了阅读“碎片化”现象的产生。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主要针对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阅读,在深层次阅读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的阅读目的性更强,不再是零零碎碎,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了完整、深刻。

二、让教学回归本真

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严重的“碎片化”现象与目前的课堂教学过于纷繁复杂有关。试想,一会儿课件展示,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分角色表演……学生被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搞得眼花缭乱。要想避免阅读“碎片化”现象的产生,教师就要让阅读教学回归本真。

如苏教版《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主要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南沙群岛的美丽景象。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南沙群岛的美,笔者没有采用过多的教学手段,而是以学生的朗读为主,引领学生品味、感受,让他们感受美。这样一来,学生以文中的关键句子“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以及“南沙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为指引,通过圈画批注的方法找出好词好句,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南沙的美,在摘抄好词好句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等等。在教学中,笔者没有采取纷繁复杂的教学方式,却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真正有所收获,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课堂阅读不再“碎片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主要针对目前课堂形式多、变化多等导致阅读“碎片化”现象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把学生引入原汁原味的阅读课堂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让阅读回归主题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对话内容是零碎的。要避免为了对话而对话现象的发生,教师就应以文本主题目标为指引,精心设计话题,然后由此展开课堂教学,从而使师生对话形成一个由主问题为核心的对话体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阅读“碎片化”现象的产生。

如苏教版《云雀的心愿》一课,主要通过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告诉人们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笔者主要采取了对话的教学方式。在对话话题的选择上,笔者紧扣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以问题设计对话的主要内容:(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2)云雀为什么有这个心愿,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3)为什么说森林是一座大水库,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呢?(4)学了这一课以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这些对话话题的引领下,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且所有的话题都围绕“森林的重要性”这个中心来阐述,如此一来,很自然地使阅读教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有效避免了阅读“碎片化”现象的产生,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在选择阅读话题时紧扣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设计出了几个关键的话题,使学生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既把新课标理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目标落到了实处,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要想避免“碎片化”现象的发生,教师就要从让阅读回归深刻、让教学回归本真、让阅读回归主题三方面着手,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碎片化生活作文 第9篇

碎片化:读书篇

互联网越发普遍,有更多热爱写作的人成为了网络小说作家。现在,在地铁上、咖啡馆里随处可见人们捧着手机、KINDLE、IPAD等等看小说。他们这样做我也并不觉得有何不对。我是喜欢纸质书的人,但是也有许多人的一天被社交、工作、应酬等等而挤满,只有零散的时间可供阅读,而这种时候需要一种可以放松身心,而且拿起还能随时放下的书,这时候,网络小说成了不二之选。相比以前,人们阅读时都是手捧一本书,一杯清茶,仔细品味,碎片化的生活可容不得这种安逸。

碎片化:社交篇

碎片化时代,以便捷沟通为目标,QQ和微信应运而生,并且广受人们青睐。现在用微信和QQ聊天早已取代了写信和发短信。看“朋友圈”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朋友见面,“朋友圈”一看就是十分钟、半小时,甚至更多。有的时候,即使朋友离你不远,也不想亲自见面,仍用微信。朋友很久不见,也懒得打一个电话,并且都归为一个原因:太忙,没时间。但我相信,你将看那些无关紧要的链接的时间,评论别人所见所闻的时间都省下来,给你的挚友打一通电话是不会占用你很多时间的,然而你会收获更多,感受更多。在碎片化时代的生活中更应该将时间用在自己感念的人身上。

碎片化:学习篇

许多人现在已经没有很多连贯的时间可供学习,就自然而然有了许多用来学习的网站,每天20分钟,广受欢迎。里面有许多学习软件的确十分有效,所以这种碎片化的学习只要用对方法,认真利用那20分钟,就会卓有成效的。对许多人来说,学习是一种乐趣,不是一种负担,所以每天花20分钟学习也正是许多成年人所想要的。

碎片化:就餐篇

碎片化时代的时间被分割成零散的好多块,当然也不会给就餐很多的时间。许多人厌倦了快餐,想吃好的、不同种类的,但又觉得时间不够充裕,外卖这种服务就出现了。外卖这种服务周到、贴心,但是我认为外卖的食物不能够保证百分之一百的安全,人是铁,饭是钢,吃饭是很重要的,给就餐多留一点时间也是应该的。

碎片化:购物篇

京东、淘宝这些购物网站风靡全国,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怡的东西,的确十分方便,而且商品质量也越来越得以保证,所以,在碎片化的生活中,用零散的时间在网上购物没有什么不好。

碎片化生活作文 第10篇

各位同学们,你们的生活是否已经被互联网技术占领了大部分呢,你可知道,手机,电视,电脑这一系列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成年人已经离不开手机,早上上班时听手机的音乐,连联系人都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只是在微信或者QQ上聊天,都不能见到真人。

当手机等电子产品渐渐占据着我们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脱离手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手机并没有对我们有多大的益处,最多也只是在周末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们聊聊天罢了。起初,发明手机只是为了打电话用的,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了,不仅可以打电话,还可以听音乐,在网上上课,看视频这些功能确实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了,但任何事物都是有好坏两面的,一旦你过于沉迷手机,你就不会发现生活中更加重要东西比如阅读,健身,等等。就像以前的亡国皇帝,都是痴迷于美酒,不关心朝政,最终只能毁灭这一个朝代。我曾经也有一度痴迷手机,那时,我任何时候都想着手机,成绩也直线下降,幸亏,我妈妈及时给我做了教育,才能使我认清局势,继续努力学习。脱离手机之后,我的成绩再次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现在,很多中学生都因为沉迷于手机,沉迷于打游戏,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这段最美好的青春。只有脱离了手机,才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最后为了这个梦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网络技术,是将人与人的距离拉进了,但是地铁上,公交车上几乎每人都捧着个手机,而没有人去眺望外面的景色。

为了手机,我们真的错过了太多太多美好的东西,错过了太多太多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连国家领导人都没有忙得整天拿着手机,何况我们呢?同学,如果你现在还沉迷于手机,作为一个过来人,希望你能够尽快脱离手机,利用这段最好的时光,继续努力吧!

碎片化生活作文 第11篇

放学回家后,照例是做那无穷无尽的作业。光作业的内容就有3条微信,看起来不做到910点是不行的了。中间抽空上了两次厕所,顺便用手机搜几首喜欢的歌听一下。一会儿班级里又有些同学忘记抄回家作业,发来微信我还得拍照发给他们。

刚放下手机,没做几道题,电话铃又响了,我颇为无奈拿起电话,皱着眉,如同我做题目遇上了难题一般,浮出焦急的心情,有一种说不出的烦。只听见妈妈问作业做完了吗?放下电话心里就开始抱怨。

要知道如果不服从妈妈的命令,不会有好下场的,我只好提起笔在书房里做题。只听见笔和纸“沙沙沙”的摩擦声和时钟的“滴答滴答”声。过了好久,我从“书山”中抬起头,甩甩手,我的脑子经过作业的“洗礼”后一团乱。

我心想:做完作业后总可以休息了吧!我刚拿起一本躺在床上,电话铃又响了,我把书往桌上一放,不耐烦的说:“谁呀!电话那头传来爸爸的声音:布置的作业做完了没?”我不耐烦的回答“好了!”,爸爸又问:“明天早上吃什么?”我急忙说了声“随便什么都可以”就急冲冲挂了电话。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我心想:我们不可能远里尘埃,也不可能不接受这些打扰,这就是现在的生活是被分割的,是碎片化的。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做,我们只能学会取舍。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碎片化不好,什么事都要把它拆的鸡零狗碎,囫囵吞枣,结果一定是一事无成。可是我并没有觉得“碎片化”有什么不好?例如我们可以在乘车时背背书,看看手机,发发微信。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可以抓紧时间完成回家作业。这些例子都是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虽说我们都被动接受了碎片化,但是我还是觉得无论是小片小片的时间也好,大片大片的时间也好。最重要的是专注,将一件事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才能不浪费时间。

就我而言,零敲碎打的时间都会用在体育运动上,乐此不疲。我们现在学习为的是我们的理想。虽然我们的生活是“碎片化”的,但我们的理想是完整的!

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媒体公关 第12篇

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政府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政府的目标、意图能否顺利实现。随着公众对知情权、参政议政权的需求增大以及信息传播功能的增强,政府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提高执政能力,与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离不开媒体这个重要平台,媒体在公共管理中逐渐发挥预警员、宣传员和监督员的作用。政府怎样通过媒体“说”得在理、“说”得有效,考验着新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中央提出:“当前政府处理媒体关系,就是要做好‘三善’媒体,即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政府要以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为前提,以促进媒体公益性的充分发挥为原则,采用法律、政策、经济和技术手段,对媒体进行管理。政府既要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又要接受媒体的监督;既要通过媒体了解社情民意,又要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既要让媒体为我所用,又要为媒体提供服务。

媒体公关,正是政府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协调、改善相互关系的政府行为,以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争取媒体对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最终达到公众信任拥护的目的。实践表明,媒体工作发挥着“辅政亲民”作用,政府要塑造良好的形象离不开媒体公关,不仅要“干”还要“说”。

经历2003年“非典”事件后,政府不再像过去那样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媒体的行为进行干预。在新公共管理要求下,各级地方政府需要打破单一地把媒体当工具的思想,改变“报喜不报忧”的做法,放下身段与媒体沟通,正视与媒体的关系,转变态度,以更加开明、更加透明、更加包容的心态面对媒体,为媒体发挥职能营造宽松环境、创造良好条件。政府既要脚踏实地为公众服务,又要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完善公众沟通机制,放低媒体采访的门槛,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听取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将实实在在干的工作梳理成信息说给公众听,以赢得公众的支持与爱戴,实现团结奋进。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全民性,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增快、过滤难度增大,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对政府媒体公关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和优势,为公民参政议政、党和政府及时把握社情民意开辟了“新通道”,为引导舆论、形成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提供了“新阵地”。政府应加强对互联网的开发利用,有效地监测网络民意,及时开展有效的新媒体公关活动。例如:建立政府网站,设立网络发言人和评论员;官员还可以开设实名微博、微信与网民直接对话,引导舆论。政府要打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和以平面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之间的舆论场,进一步拓宽渠道反映社情民意,加强民意汇聚,把党的意志和群众意愿更好地协调统一起来,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统一思想、扩大共识,化解热点难点矛盾,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

2 媒体公关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危机处置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迅速发展,新媒体、自媒体令信息传播如同雪花一般扑面而来、应接不暇,任何危机事件都“捂不住”“堵不住”,扭曲和遮掩根本无法长久。当问题暴露的时候反倒可能使有关部门陷于被动,丧失公信力,加剧危机的爆发,造成更大的社会混乱。例如,2009年,江苏睢宁县规划局长不及时处理网友反映的违章建筑问题,引起网友质询,2010年被免职。在瓮安事件中,当地政府最初封锁信息、切断网络、删除网贴,使舆情升级。在类似事件中,折射出一些党政干部对媒体地位、职能和作用认识不清,利用媒体展开危机公关的意识淡薄,官方表现出的“体制性迟钝”影响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

长期以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回避媒体、保持沉默已经成为一些基层党委、政府应激式的“自觉行为”。但在网络、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失语”必然丧失引导舆论的主动权,一些流言和谣言也会乘虚而入,在网络中漫天飞舞、肆意传播,加剧公众的猜疑和恐惧心理。一些“突发性”事件因此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既增加了平息事态的难度,又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杜绝谣言传播的最佳方法是对信息的权威发布,使各种真实、正确的消息公开透明。遇到突发事件或者危机事件,政府必须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努力对公共舆论加以引导。例如,前不久刚发生的昆明“3·01”暴恐案,暴力恐怖案件发生当晚,公众第一时间就从新媒体获取昆明火车站发生砍杀的信息,当时暴力图片和流言四起,人心惶惶。政府在这一危机事件中良好地运用了媒体公关,当晚公众就获知了公安、特警、消防、120等多方力量到达现场处置的消息。案件发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对处置工作作出批示;中央政法委书记、公安部长和一些部门负责人连夜赶往云南指导工作,看望受伤群众和遇难人员家属;卫生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医疗救援,政府承担所有救治费和陪护费;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发表的声明和反应等,各家媒体纷纷赶往昆明,一条条重要信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权威发布。40小时内政府利用媒体还原事件真相,消除公众的恐慌。媒体还通过采访当事人了解细节,宣传英勇的民警、挺身而出的市民,弘扬正气,而45名网络造谣者也受到了治安处罚。

当危机来临时,政府不仅要采取措施控制危机的恶化,也要通过有效的传播,建立起“高效、负责、爱民”的形象,告诉公众政府己经密切关注这些突发危机事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等信息,使公众对政府有足够的信心,使突发危机事件对政府形象的损害减少到最小,争取公众对政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面对公众危机时,媒体公关的成功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必须第一时间给予回应,抢占发声先机,如果政府不利用主流媒体发布权威信息,那么各种谣言和小道消息就会占领舆论市场;二是政府以坦诚态度面对公众和媒体,不回避工作中的失误,通过纠错的方式挽回政府公信力,重塑政府形象,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三是政府在发布信息的同时,要利用媒体引导公众在危机面前该如何应对,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例如,汶川地震时,全国很多城市都有震感,公众一度恐慌,有的以为是当地发生地震,还有的怀疑豆腐渣工程致大楼摇晃。很快,媒体就发布汶川发生地震的消息,救援献爱心的信息实时更新,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涌向汶川。但是,当到玉树地震发生以后,政府吸取汶川地震救灾的经验,在媒体上呼吁为玉树救灾让出生命通道,公众在媒体的引导下变得更加理智,献爱心的方式也更加有序。

3 结语

媒体理应成为国家这艘大船的守望者。这样才能躲过浅滩暗礁、经住风云变幻,面朝大海勇往直前。

摘要:信息传播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有效的信息传播能加速社会变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减缓变革中的困苦。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来源呈多元化,铺天盖地、真假难辨的信息,碎片式地“扑向”受众。政府通过媒体实现信息公开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现实需求。如何做好媒体公关,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政府、媒体、受众,三者之间寻求“互信”,优化社会治理、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

碎片化生活作文 第13篇

如今,物联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现在一个年轻人的生活不像以前那么乏味。早上醒来,关掉手机闹钟,一般看手机,一遍草草地解决,开车去上班,在车上戴耳机听音乐,或者听听收音机…。有了互联网后,人们的生活真的改变了许多,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买上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不出国门了解其他国家的讯息。QQ,微信可以让人们跨越距离的障碍就能见到彼此。出门甚至可以不带现金,你只需要带一部智能手机,你可以凭着这部手机在外面吃喝玩乐。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真的只会给人们带来便利吗?答案显然是“不”。网络是有弊端的,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与人正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QQ,微信上的一段一段方方正正的文字,没有人情味。人与人只见的关系会渐渐疏远,这样下去,整个社会就只有一个个单立的个体。没有人会关心这个社会。这就是网络的一大弊端。

现在,青少年也开始习惯用网络。越来越多的孩子能轻松的使用互联网,甚至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也会用父母的手机打游戏。前不久就有很多新闻在报道说,十几岁的孩子用父母的手机玩游戏,直播平台上话费巨额钱款,就连父母也承担不起。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这也可能导致部分青少年在不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这一切的后果又是有谁来承担,当然不可能是网络,而是他们自己。

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的手机、电视、电脑等所有的电子产品全部消失,那人们会怎样生活呢?那简直无法想象,可能有些人会疯掉吧,因为现在的人们已经太过依赖网络,网络开始支配人们的时间,并不是说网络不好,但如果真的说,所有人都活在网络世界里,那将会是那么可怕!

碎片化生活作文 第14篇

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与认知。

那么,什么是碎片化?碎片化,本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呈现出专业化、快速化的趋势,整个社会就会出现碎片化的特征。

我们出生在这个时代,正好遇上碎片化的生活,这使得我们的生活不再像我们父辈甚至更老一辈的人一样。他们的那个年代,早上起来,新闻来源是报纸,每个人津津乐道的是报纸上吸引他们的`内容;到了晚上可以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新闻;那个年代的通讯工具便是电话机和信,人们的生活方式十分的传统。

至于我们的碎片化生活,现在做任何事都有多重选择,吃饭可以出去也可以外卖,出行有各种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网络以及各种新型电子工具的发展使得我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对于不同的信息的接受量也同时增多,但大多数的此类信息都是繁杂的、多余的,我们对此并不需要有过多的关注。

我认为碎片化生活出现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它是随着我们时代发展因运而生的。以往我们要获取一些学术资料,只能请教专家或者自己从专门的书籍当中寻找,摘抄。但现在,我们只需打开浏览器,输入关键词,你想要的立马就会出现在你眼前,甚至不需要你自己整理重点。这样子虽然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也使人们多少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动动手指就可以得出结论,不需要大量阅读或者深入思考就知道答案。结果就是,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沉下心来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放空心来什么都不想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人也就变得越来越浅薄,越来越浮躁。

上一篇:鉴赏李商隐忆梅下一篇:服务营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