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2024-09-15

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精选6篇)

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第1篇

环保产业发展视角下中国应对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的对策 摘要:本文从环保产业的概念和环保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概况出发,着重分析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模式下所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在环保产业视角下解决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所要采取的主要对策。

摘要:环境问题,环保产业,对策。

环保产业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环保产业在国际上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理解是终端控制,即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广义的理解则包括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1]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对环保产业有着不同侧重点的理解,在我国环保产业被定义为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环保机械设备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环境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服务等方面。环保产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环保设备和产品生产与经营,主要指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噪音控制设备、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备、环保监测分析仪器、环保药剂等的生产经营。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指利用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废渣综合利用,废液综合利用,废气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三是环境服务,指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管理与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各种服务。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

中国环保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中国环保产业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长速度,环保投资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核安全及辐射环境保护建设以及环境能力建设。我国现已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和结构、技术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得到大幅提升。现在有[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4_XYEArSQAhq1FAWikqujKshqj_9Fkdcfdq9kGlNQjH27hMaAkN-TZW4xmL0bf1z#1 1

环保企业3.5万家,吸纳就业300多万人。已经形成若干个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环保产业集群,涌现出了一批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现代化环保企业。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污染治理能力,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条件;而且环保产业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具有产业链长、设计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其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机构调整、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在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

雾霾作为今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国的雾霾有多严重我想每个今年在上海生活过的人都深有体会,对于上海近两个月出现的雾霾天气,有同学甚至惊呼“伸手不见五指”。我国大气污染程度越发严重,而由于我国环境治理中,仅水污染与固体废弃物治理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其余如大气污染治理由于易受天气影响并且会在不同地域间转移,因此一直以来,政府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积极性较低,这部分市场也较为薄弱。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一次性能源中煤占70%以上,燃煤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大气污染物都将增加。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沉降重点地区之一。此外,汽车尾气污染突出。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二,水污染。

对于水污染我们体会最深刻的是今年上海的“黄浦江死猪漂”事件,作为上海市主要城市水源的黄浦江上今年竟然出现了成千上百的死猪漂浮在江边,这让我们怎能部位我们水质情况而担心?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然而就是这世界人均水量四分之一的水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我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重细菌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1.6亿。在我国所有的水体污染源中,工业排污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所以,治理工业污染迫在眉睫。

三,生活垃圾。

光上海市2010年的工业固体废物全年产生量就达到了2448.4万吨(其中包括51.2

5万吨工业危险废物)。[1]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生活垃圾和污水防治工作已取得长足发展,然而,在我国城市垃圾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能力与水平发展相对滞后,也就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非常薄弱,因此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的适用性成为解决生活垃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生活垃圾技术选择的处理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难题。

四,生态环境恶化。

在我国的当前所存在的十大环境问题中关于生态环境恶化的就有四个,它们分别是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水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问题。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中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是对农业巨大的损失。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内蒙古黄土高原等地区的人民不得不移居他乡。

在环保产业发展视角下我国应对环境问题的对策

1.改变产业模式。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要改变当前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

2,提倡科技创新。

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创新能力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依靠进口。因此,中国也应当建立促进环境保护市场化、产业化的扶植政策,并利用市场机制,激励环境技术创新。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中国这个山寨货堆积的大市场,要提倡环保产品的研发,就要切实保护科研创新者的利益。识产权保护在中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中国的知识产权研究开始的比较晚,因而在知

识产权保护方面显得有些薄弱,在法律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文虽然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但事实上,并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国民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比较薄弱,因而很多时候法律也只能以儆效尤,但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全民意识提高,每个公民都有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样法律实施起来才能够顺利。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任务,我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4.加强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切实展开系统的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校教育面向可持续发展,使受教育者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水平和科技知识。要利用在职培训,大众媒体和组织工作组、宣传队下乡等手段进行社会环保教育。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5.完善和加强环境法制制度建设。

我国的有些法律法规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显得滞后,实施起来也就带来诸多弊端。所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及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在法律的配合或强制约束下取得更大的成就。比如,城市居民对生活废水和垃圾处理的责任,通过经济责任形式来实现,所收的水费、垃圾费中应该含有处理费用,才能体现其承担的责任。明确分工才能搞好环境保护建设。

6.打造龙头企业。

在环保产业方面打造像海尔这样的龙头企业,确立一批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对环保产业具有带动作用、高技术水准的规模化环保企业。对于这些龙头企业,给予政策、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使之逐步具备国际竞争能力,以改变我国产业集中度低,并处于国际环保产业链下游的格局。积极扶持节能环保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结网,使广大中小企业能够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

7.政府搞好市场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环保产业。

根据不同规模、不同区域、不同工业特点、不同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合理规划和建设环保产业链。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间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交换关系和能量梯级利用关系.构建环保产业生态链,使产业链上能够进行有效分工与合作的企业聚集发展。同时,注意建立公共资源、能源以及基础设施的高效共享体系。

8.合理发挥政府的市场调控作用。

环保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市场支持。避免过度竞争或垄断,在确保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使得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适度竞争,以实现资源在产业、企业之间的合理配置与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

9.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日本的环保产业政策和制度已相对完善,因此我们可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强化国际合作。与国际知名的企业合作,吸引外商投资,加强在环保产品生产、环境保护服务、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等方面的国际战略合作。同时鼓励国内企业与这些国际知名的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以促进国内企业在节能环保技术研发、集成服务、项目管理方面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要解决我国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发展环保产业是必走的一步棋,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法制建设,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为环保产业提供充分的市场和环境。要实现我国环保产业的兴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政府,公民,企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席寅军,胡红梅.21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年7期,21-23.[3] 李宁宁 经济生态理论视角下的环保产业[J].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11期.56-59

[4] 李霞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学术研究.2013年8期.201-203.[5] 刘伟明 中国绿色食品生产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9期.88-90.

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第2篇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生态破坏

森林覆盖率下降、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沙漠化、水源枯竭、气候异常、物种灭绝等。

环境问题的发展阶段

(1)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 ——人类早期社会

(2)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至20世纪80年代(3)全球环境问题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现在 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

人类经历了以采集狩猎为生的游牧生活到以耕种和养殖为生的定居生活的转变 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局部的,没有达到影响整个生物圈的程度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出现了大规模环境污染,局部地区的严重环境污染导致“公害”病和重大公害事件的出现。

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资源稀缺甚至枯竭,开始出现区域性生态平衡失调现象。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出现了范围扩大、难以防范、危害严重的特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难以承受高速工业化、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巨大压力,世界自然灾害显著增加。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污染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污染

9、海洋污染和破坏

10、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造成自然环境和生物区系的变化,并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类健康和福利产生重大的有害影响。

100年间,世界平均气温上升了0.74摄氏度;最近50年间,气温上升的趋势是过去100年间的2倍左右;全球范围冰川大幅度消融;世界各地暴雨、洪水、干旱、台风、酷热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气温是过去1300年中最为暖和的50年;过去等气象异常事件频发;20世纪中,全球平均海面上升了17厘米;这种趋势如不扭转,意味着到21世纪末,气温将上升4摄氏度,海面将上升60厘米。

酸雨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世界三大酸雨区:

我国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

以德、法、英等国为中心,波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约1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地球的癌症 荒漠化:“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约有100多种。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核爆炸等)两种,且以后者为主,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水污染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生命之源变成了“世界头号杀手”。

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影响

1、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对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产生严重威胁。(2)促使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变化。引发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各国政治与社会管理的影响。

(3)应对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政要议事日程的优先议题。我国积极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策略

1、我国环境问题

2、我国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明确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责任

维护各国资源主权,应遵循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是非常必要的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

我国积极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策略

(一)国际层面:基于国家利益需要,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1、基本出发点:基于历史和现实国情,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1)不能只看总量,还要看人均。

(2)不能只看当前的排放量,而且要看历史的累计排放量。(3)不能只看排放的数量,还看要发展的阶段。(4)不能只看本土排放,而且要看转移排放。

2、基本角色定位:发挥维护者、推动者、领头者的作用,展现领导风范和大国作用 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暨自身利益而努力; 展现领导风范和大国作用,提升国际影响力。

3、基本行动策略:变被动为主动,转防守为进攻 积极参与相关科学技术活动和政治谈判活动;

积极参与环境合作的国际谈判和国际合作规则的制定。

(二)国内层面:将环境保护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1、慎重对待和处理本国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贡献。

2、建立健全环境民主参与制度。

3、改善环保法律制度和政策,使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4、着力推进环保科技创新。

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第3篇

目前, 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正导致全球变暖, 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气候紊乱导致极端天气频频发生;生态系统持续恶化, 珍稀物种不断消失, 人类在地球家园中的朋友越来越少;在周围的环境中, 大量有毒化学物质随意排放, 不仅造成环境污染, 还使许多重金属元素随着食物进入人体, 威胁公众健康。自20世纪末以来, 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与环境危机,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因此, 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 如何解决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问题, 也成为人类热议的话题之一。所谓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现代大学生是我国解决环境问题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意识的形成也将决定我国环保事业的成败[1]。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各高校普遍开设了面向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类的通识课, 《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其中之一。该课程以当前全球出现的一系列生态和环境危机为主线, 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提高其环境素养,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进而提高其保护环境的意识[2]。

经过两年该课程的教学过程, 结合其他高等院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经验, 本文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总结了自己对该课程的理解, 希望能对此类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激发以及对于高校环境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保证内容的实时性

(一) 课程内容合理化

为了紧跟学科前沿, 该课程选择清华大学钱易主编的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版) 作为教材。该教材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 学科的覆盖面广, 本课程涉及生态学、资源学、环境学、伦理学、经济学、治理学等诸多学科, 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内容丰富[3]。但教材的更新毕竟与当今发展中不断涌现的环境问题不能同步, 且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具有量大, 面广, 及时的特点, 因此, 如果完全以该教材作为教案, 则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考虑到教材的局限性, 该课程教案以本教材中的基本学科理论作为授课的理论基础, 以全球最新的环境案例及环境保护形势和政策为主要授课内容, 同时, 适当结合学生的兴趣, 介绍实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 缩短课程内容与环境科技前沿的距离。实践证明,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环境学科的基本理论, 又不使授课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 教学内容专题化

由于该课程的设置主要面对非环境专业的学生, 因此将课程内容以专题的形式, 形成小型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来教授, 会更易于被学生掌握,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物种多样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等。考虑到该课程的授课对象大多数来自非环境专业, 因此, 此类专题大多比较熟悉, 而且是热门话题, 例如, 全球极端天气的发生, PM2.5的制定及危害等, 学生很感兴趣, 适当补充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后, 学生就能接受, 从而使课程内容深浅得当, 难易适中。

三、努力创新教学方法, 保证模式的多样性

(一)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是面向非环境专业学生, 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不高, 但知识面广泛, 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足以完成教学目的。单一的教学方式, 学生缺乏兴趣, 学习效率也不高。因此, 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采用多媒体手段, 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现代多媒体技术, 内容极其丰富, 通过生动的图片、动画和视频, 从视听两个角度来强化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从而与传统的教师传授模式结合,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课程部分内容比较抽象, 例如讲解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时, 单纯地依靠传统的文字板书的教学手段, 学生对于全球环境形势的严峻性难以形成直观深刻的印象。在讲授该专题内容时, 可以采用图片和视频的手段, 介绍历史上以及当前出现的环境事件, 如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2010年墨西哥湾油田漏油事故、2011年铅酸蓄电池厂污染导致的血铅超标事件等。运用多媒体手段, 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实例, 给学生提供了图、文、声并貌的信息, 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全球环境形势的严重性以及世界各国面对环境危机事件时的处理对策[4,5]。同时, 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环保类影片及环保专题的影像资料, 如《可可西里》、《美丽的西双版纳》、生态农业、工业生态园等, 既贴合课程的要求, 内容丰富, 寓教于乐,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引发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二) 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随着当今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 大学生中计算机的普及率也几近100%。因此,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变得可行, 而且会促使教学手段的创新性改革。由于环境问题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庞杂, 仅仅依靠课堂的短暂时间, 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 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将学生领入环境保护事业的大门。而要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精髓, 还要依靠网络教学的补充。

目前, 很多高校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或精品课程网站, 对于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网络平台可由任课老师进行管理, 放入课堂教学的课件, 学生可以自主复习, 重新学习课堂上没有接受和消化的内容。同时, 平台应该增加丰富的教学素材, 例如关于各个专题的实时资讯, 新颁布的环保政策等。由于环境科学发展的迅速, 这就要求网络平台上的内容和资源及时更新, 以确保其时效性、典型性和实用性。同时, 网络也可以提供师生互动的平台, 例如BBS、聊天室或者Email。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自己对于一些环境问题的看法, 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也可以就某个知识点进行提问, 老师们也可以直接在平台上为同学解疑。这样, 就形成了课外互动式的学习模式,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加强教学效果。而且, 网站应当设置一些题库和试卷库, 方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主检查, 老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

(三) 采用互动式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 以案例为素材, 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单纯的理论教学会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 因此要引用丰富的案例素材, 结合理论知识来讲解知识点, 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在选择案例时, 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以及学生的兴趣, 并适当考虑案例的时效性、典型性、针对性。例如在讲授“水污染状况及其治理”专题时, 可以选择我国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作为主要案例, 利用图片和影像的形式直观地展现苏州河的变迁以及治理的各项措施。由于整个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对水污染及其整治逐渐形成一个系统清晰的知识结构。在播放影像资料之前, 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案例, 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 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 邀请一些本领域的著名专家给学生做专题讲座。这种形式, 既缓解了紧张的课堂气氛, 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环境案例和理论, 也颇受同学好评。例如, 本学期, 有幸邀请到了加拿大Alberta大学的James R.Bolton教授为本课程的学生介绍了加拿大Edmonton城将其中的一个机场改建为世界级的可持续发展社区的案例。该案例体现了人类居住社区绿色建筑, 绿色能源与碳中和 (Carbon Neutral) 的理念, 提供了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人类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图1为James教授与学生讨论的场景。结束后, 学生普遍认为一个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变为实实在在的案例更容易为同学所接受。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以老师为主体, 学生被动地接受, 缺乏双向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这种教学形式上过于呆板, 学生得到的知识比较肤浅, 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而互动式教学可以克服以上的缺憾, 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老师和学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 甚至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6]。因此, 案例教学中, 还应当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在本课程的讲授中, 将学生分组, 每组同学可以采用大家喜爱的形式展示本组感兴趣的环保话题, 发表自己的观点。授课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 并计入一定的课堂成绩。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 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具有创新性, 同时, 也加强了老师与同学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实施过程中, 该形式效果良好, 大家积极思考, 采用的形式有电视采访,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情景剧模拟, 小品等, 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图2为以电视采访形式进行活动展示的场景。

(四) 实践调查与专题讨论相互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 环境保护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践中。但是, 大多数课程都缺少实践的环节, 为此, 结合实际情况, 给同学提供一些亲身感受环境保护的实践。例如在讲授“水资源与水污染”专题时, 结合我校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案例,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到案例现场, 让学生亲眼目睹正在运行过程中的水处理工艺, 如我校采用膜生物反应器 (MBR) 处理学校生活污水以及校内水体的生态处理技术等。这种现场教学不仅填补了实践教学的空白, 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提高其环保意识。

另外, 可以在课后布置少量环境调查项目。选择一些典型性调查项目进行课堂讨论。例如, 在授课过程中, 有同学看到垃圾围城的图片, 就提到了城市垃圾的处理与处置问题。一位来自台湾逢甲大学的学生说, 在台湾, 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日常习惯性的行为, 但来到这里以后, 发现自己想分类都很难, 因为在我们学校目前还没有分类或者只有很粗略的分类, 也缺乏监督管理。其他同学也提出了一些在学校教学楼和宿舍楼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见与措施, 学生们都希望, 我们能早一天也实行垃圾分类管理, 保护我们的环境。就此问题, 我们给学生布置了在学校周围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的问卷调查。学生对于调查的结果查阅相关文献或网络资料, 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在这种自主学习和分析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会对环境保护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四、结语

当然, 《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公选课, 也难免有的同学是单纯为修学分而来上课的, 通过了解, 有的同学也直言不讳的说就是这样的目的, 因此, 如何结合目前全球环境和生态危机, 为非环境专业的同学展现一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课程, 让更多为了“挣学分”而来的学生, 能为了“知识”而走进我们的公选课堂。前面的实践证明, 通过以教材为理论指导, 多媒体结合时事, 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 实地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起到了积极调动同学参与到课程中来的效果,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大大增强了选修课程同学的环保意识。

摘要:《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针对高校非环境专业开设公共环境教育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以当前全球出现的一系列生态和环境危机为主线, 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提高其环境素养。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高校环境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 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全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苟帅, 徐吉侠, 蓝增全.普通高校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建设的重要性[J].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 (Z) :43-45, 54.

[2]韩小荣.论高校环境教育的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7) :50-51.

[3]朱光耀, 袁飞, 等.对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建设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 2007, 22 (3) :135-138.

[4]曹云萍.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多种教学方法[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7 (4) :80-81.

[5]阮俊华, 张志剑.高校环境教育促进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社会构建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9) :34-36.

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第4篇

【关键词】FDI锁定效应;污染转移;国际贸易;非法废弃物

经济全球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机遇,同时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挑战,我国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国经济和世界融为一体的趋势愈加的明显,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也更加显著。经济全球化在我国来讲最大的影响就是外资的不断增多以及进出口数量的增长。以下笔者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双重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通常被我们简称为FDI,它对我国环境问题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些对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本身具有非常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同时还能给国内引入多种污染治理技术。当前我国的环保行业和环保技术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很多国际化的产业都向中国引进环保产业和技术设备,这也使得我国拥有了更多治理环境的方法和技术,所以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其能够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

但是FDI对我国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主要先在以下几各方面:

第一,很多外资技术都不是国外最为先进的水平,所以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在资源利用率上和环保治理上取得的效果是补给发达国家的,这些技术由于其在先入为主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优势,成为赢家,但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本土环保产业的发展和改进。

第二,FDI在我国的规模呈现出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外商投资企业正处在资源消耗性和污染密集型产业集中转移的阶段,在环保产业的投资上非常少,外资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只占到了0.2%。在这样的情况下,东部地区应该在环保方面对相关的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我国也非常重视西部大开发,为了能够提高外资参与西部开发的力度,对于中西部地区所出现的外商直接投资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就可以使得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就会直接转移到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我国的环境问题可能更加严重,会出现污染转移的问题。

二、进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

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问题的积极作用,主要是其能够借助进口使得我国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资源和技术设备得到显著的提升,这样也就能够使得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限制降到最低,改善了整体的环境治理水平。

第一,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只依靠我国国内的供给是无法充分满足需求的,为了更好的缓解这一矛盾,我国一定要加大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力度。

第二,我国借助外贸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在生产效率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改善了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使得环保技术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第三,因为很多发达国家废弃物的处置需要非常高的成本,但是在中国,废弃物的处置成本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废弃物进口国。通过回收一些可用资源使得我国的资源消耗有所降低,同时也大大的减少了直接进口的资源数量。例如,2006年,我国进口废钢铁418.8万吨,相当于当年1851万吨进口钢材的1/5以上。

然而,随着我国的贸易顺差的逐年加大,带来的更多的是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

首先,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国出口货物中一些污染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占比例很高,加速了我国很多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以及对于生态环机构的过度破坏。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为很多发达国家生产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然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以及对于环境的破坏作用却没有随着这些产品的出口一起转移到购买国,而是留到了我国本土,是我国社会福利的极大损失。同时,还造成了我国大量的CO2、SO2排放,导致我国在国际污染气体排放问题上处于不利地位。从经济学角度讲,这主要是环境、资源等公共物品具有负外部性,即单个企业厂商并不把环境效应计算在其利益范围内,而不会为了保护环境耗费更多的相应成本,从而以整个社会的福利損失为代价,得到了自己的那部分利润。再加上我国环境税资源税制度不够健全,使得出口造成的环境污染逐步扩散加大,而贸易中得到的微薄利润远远不足以补偿这巨大的环境代价。

其次,我国每一年都会进口很多的废弃资源,在这些资源当中当然也涵盖了很多不法废弃物,这对我国的环境构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虽然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控制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物的法律体系,但是从单签进口的废旧物资管理制度层面上来看,其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不足,每一年都会有非常多的废弃物使用规避的方式进入到我国境内。这样的洋垃圾一方面会给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同时也会造成十分明显的环境污染,虽然这些垃圾会经过一些加工和处理,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些垃圾的负面影响还是十分的明显。

三、结束语

鉴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对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都要通观全局、利弊结合地分析。而对于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影响同样是如此。其所起到在扩大我国资源配置,引进先进技术理念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且应继续引导加强的,但是对于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及这种负面效应背后隐藏的有关我国相关政策体制上的缺陷与不足,还要不断予以重视,并加以谨慎而有突破性的改善,才能不断克服困难,为人民创造一个真正的福利社会,从而更好的确保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家华郑艳伞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环境与发展——机遇、挑战与战略转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2008.

全球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第5篇

现代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

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中国所起的反面作用是那么令人瞩目枣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

温室效应的主要祸首二氧化碳,我国就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国,而目前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

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

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且按近十年的平均采伐和毁坏森林的速度,到5055年将失去全部森林;

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

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

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

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关于环境问题,1979年在高度经济增长开始之际,政府同时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遗憾的是环境一味恶化,根本看不到整体上有所改善。据调查确认,城市中大气环境指数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40%左右,国土面积的30%以上有酸雨现象。据说造成酸雨的氮氧化物和硫磺氧化物等物质借风向流动,给日本及朝鲜半岛等上空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另外,还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骤增(占世界14%)、严重的水质污染(七大水系中有70%存在重度污染)、水源不足(400座城市以上为缺水状态)、沙漠化的扩展、沙尘暴及黄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等诸多问题,可以说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陷入危机状态。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解决,重要在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自觉维护环境不受污染.政府环保部们要严格执法.要从严处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污染事故.二.能源问题的解决,要开发和节约并重.要大力开发理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等.节约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有的专家把节能称为除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力资源外的第五大常规能源.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

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特征。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为:

1.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进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在相当长约一段时间里继续恶化;

2.环境问题不仅表现为人(社会)与自然的矛盾,而且越来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在环境问题中的分量加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问题成为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内容,普通居民对环境问题也负有越来越大的责任;

4.城市环境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并在局部有所缓解。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各项政策措施力度的加强,我国城市环境的一些污染指标上升幅度变小,一些指标(尤其是大城市的一些指标)已开始下降;

5.农村环境问题失控,呈日益蔓延和加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乡镇企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散、转移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6.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7.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颐的客观状况缺乏清醒的认识,公共环境意识水平低下,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8.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交叉、重叠,解决的难度日益加大,经济发展问题、贫困问题、社会风气问题、社会失范问题,尤其是中国的人口问题,都加剧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难度。这些特征的存在与当代中国社会特定的转型过程密切相关。

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

3、直接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危机

整个人类的历史有无数的事例表明,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与索取,像对自然界拖欠一大笔债务一样,总因不能偿还而遭受自然界的报复。

试想,人类文明发源地,中国的黄河流域,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印度的印度河流域,都曾是森林密布,郁郁葱葱,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的地方。由于过度的开发,对林木的无限制的砍伐,对土地的漫不经心的耕作,使覆盖地面的植物大面积地消失,造成土壤的流失,雨季的雨水冲刷,旱季干风的吹拂,不断地将泥土带走,只剩下光秃秃的岩石和一片贫瘠的沙土。在地图上看到的北非的沙漠、巴比伦的沙漠、印度河畔的沙漠以及黄河河套的沙漠就是如此形成,再也不能恢复原貌。今天重游旧地,只是一片荒凉,却很难想象那是昔日产生伟大文明的富饶肥沃的地方。当然在古代,一个地方适合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破坏了,人们还可以迁徙到另一个地方去进行开发,现在整个地球早被人类所布满,我们只好忍受我们所破坏的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恶果。例如,在我们的国家,我们只好忍受每年流失的100万公顷良田和每年向南推进1500平方公里的风沙线。[5] 不过可惜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弄干和开发了整个北大荒。

然而,工业社会比之农业社会对环境的破坏却有增无减。它以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速度耗费自然资源。根据米都斯(D.H.Meadows)在《增长的极限》[6]一书估计,煤、石油、金属矿床等不可财生资源,在2100年以前就消耗殆尽。即使这个估计有夸张的因素,但无论如何这些资源最多也过不了几个世纪,就会消耗干净。至于可再生的资源,肥沃的土地、森林、动植物、空气与水,工业世界对它们的开发与使用,早已超出生态系统再生循环所能容许的范围,早已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全世界的野生动植物早已面临重大危机。在过去2亿年中,平均每年只有一种物种灭绝,而工业社会出现后,每年就有四万种物种遭灭绝[7]。按照美国生态运动创始人布劳尔(D.Brower)的计算,如果工业革命从1840,即鸦片战争的时候算起,则在工业革命前,人类至少花了近一百万年的时间才创造了10亿人口,这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能承受的人口数,在这个数目内,自然界各种野生物种有可持续发展之可能,人类也是如此。可是工业社会仅仅经过一百六十年,即2000年,地球人口超过60亿,联合国估计2050年世界人口将是90亿。这将是地球生态系统所不能承受的了。这正如生态系统学家L.W.麦克康门斯所说的“我们正接近于一个空前未有的环境危机。一个物种威胁到生物圈的生存,这在地球历史上可能还是第一次。[8]”工业生产不仅大规模地高速度地耗费自然资源,而且它的产物和副产物大多数以自然界生态系统所不能纳入再循环的形式毒化整个环境,污染了大地、空气和海洋。在这方面,只要举出DDT农药应用的例子就是说明问题了。DDT及其他碳氢氯化物农药,是工业化农业的产物,它本来是用以杀死害虫以保护农作物的生产的。不料DDT在环境中不能分解,或降解极为缓慢,于是长久地散布在大地、湖泊和海洋中,残毒为腐屑所吸收,主要通过吃腐屑的浮游生物和昆虫进入食物链,进入小鱼的组织中,通过食物链的捕食关系,在摄入与再摄入过程中变得愈来愈浓缩,结果越是处于食物链的顶部的生物,吸入的分量越大。于是在喷撒DDT地方周围的相当大的范围里,许多吃食鱼虾的鸟类以及吃食鸟类的鹰都濒于死亡,而人类吸入过量的DDT会引起癌症。这就是伟大的生态运动创始人、美国海洋学家蕾切 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说的“死亡之河”。世界各地使用DDT及其他类似的毒性杀虫剂,就使得许多生物群落严重退化,它在海洋中不但破坏了许多海产的幼虫期,而且抑制了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海洋的氧气形成产生影响,并破坏大气的平衡。它的影响如此遥远,在喷撒DDT数千公里之外的南极,那里的海豹和企鹅的脂肪里均可发现有害的DDT。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地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第6篇

地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xx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地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上一篇:看望老人教学设计下一篇: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待问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