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研究自我鉴定

2024-06-08

教育教学研究自我鉴定(精选6篇)

教育教学研究自我鉴定 第1篇

《xxxx的实验与研究》是xxxx年立项的xxx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xxx年立项的xxx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根据课题组成员近五年的精心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探索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规律,探索在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为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推动新课程改革提供可借的经验。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立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研室、教科所的研究人员和实验学校校长教师组成的实验队伍,从理论和的结合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课题实验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将实验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新课程改革,再把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通过课题实验拉动新课改,通过新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二是理论研究与科学决策相结合,把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决策依据,以科学决策促使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化,推动课改进程。本课题通过研究与实验,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在各学段的目标、管理模式、操作方法、评价方法。在课题研究中出从学科、生活、大自然、社会四条途径中引发、发现、挖掘、寻找课题等做法,对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性学习经过四年的探索与,出的基本经验是: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类课程,凭借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空间,依据自然、社会、自我三个取向,开展研究性学习。以研究性学习为龙头,整合综合活动其他领域的内容。在操作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六个步骤”,即: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材料,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组织管理上“六个落实”,即:指导教师落实、时间落实、活动落实、管理落实、交流展示成果落实、评价落实。这些基本经验在全省发生了重大影响,该项成果已在省市全面推广。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与研究,教育者在教育观念上实现了四大转变:即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观和教本观的转变;人才观的转变。

教育教学研究自我鉴定 第2篇

教育课题研究自我鉴定范文

《xxxx的实验与研究》是xxxx年立项的xxx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xxx年立项的xxx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根据课题组成员近五年的精心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探索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规律,探索在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为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推动新课程改革提供可借的经验。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立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研室、教科所的研究人员和实验学校校长教师组成的实验队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 一是课题实验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实验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再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通过课题实验拉动新课改,通过新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二是理论研究与科学决策相结合,把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决策依据,以科学决策促使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化,推动课改进程。本课题通过研究与实验,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在各学段的目标、管理模式、操作方法、评价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从学科、生活、大自然、社会四条途径中引发、发现、挖掘、寻找课题等做法,对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问题研究 第3篇

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是为了营造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 其基本特点是良好的学习、终身学习和积极的社会学习氛围, 其核心内容是个人学习和终身学习。[2]学习型社会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影响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长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创造全新的未来。

青年社会组织是民间非营利组织, 其成员年龄均不高于41周岁, 是由自发成立、自主运作及自我管理的, 以促进社会公益、引领健康文明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青年社会组织包括依法正式登记注册的和暂不具备成立条件, 但有社会团体影响的团体组织。

青年社会组织以集聚创意的活动内容和自愿参与的活动方式, 吸引了大量青年加入, 呈现出人数不断增长、影响日益增强的趋势。陆平认为, 青年自组织具备五个显明的特点:第一, 原生态。青年社会组织都是独立的、自我发展的, 目的不明确, 没有整体发展思路和详细规划, 较强随机性。第二, 非正式。没有相应的管理单位, 没有登记注册, 青年自我组织, 不断增强管理程度, 但相对于正式组织而言, 不太正规和松懈。第三, 自发性。大多数青年个体根据就业、个人兴趣及生活地点而参加, 涉及领域较广。第四, 网聚性。以互联网为平台, 以论坛、QQ群、各类网站, 青年聚会为平台。第五, 开放性。无区域开放、空间、条件等限制, 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公开活动、宣传等。

二、学习型社会建设对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的指导作用

1.为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习型社会建设把社会发展看做是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将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 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的发展, 发挥人的创造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和决定性意义。提倡和实施创新性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 是开发创造力, 而推进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

2.为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提供理论素材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本质表现在发展是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的要求, 根据个体的自我需求, 含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的需求。人们通过学习, 不断地提高自己从事物质生产的技能, 从而推动物质生产的发展, 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同时, 也需要通过学习, 提高精神层次的水平, 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以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恰是在这两种生产及其产物, 满足人的两方面的需要过程中, 人的本质能力得到连续的丰富、发展和升华。江泽民同志指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上, 不断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3.为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提供动力支持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发展模式的特点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青年社会组织在这种背景下, 只有不断地、努力地学习, 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才能顺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

4.为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提供教育载体

学习型社会建设是现代化社会教育发展体系中高度的理论概括, 是当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理念。创建学习型社会所强调的是大教育的理念, 它是把学习从学校扩大到了各级组织乃至整个社会。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视角来看, 学习是一个系统, 研究内容的扩展, 既有广度和深度, 使学习成为终身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就终身学习而言, 学习型社会为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载体, 既有自我教育意识和努力, 还要推动有效的组织方法, 通过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存在的问题

1.青年社会组织在自我教育方面缺少积极性

通过对多个青年社会组织的研究调查, 青年社会组织的自我要求、自我认识、自我践行、自我监督等达不到要求。青年社会组织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呈现出不积极性, 其中自我践行和自我监督能力相对较差。

2.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内容匮乏

目前, 日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使青年社会组织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内容也没有权威的教育方案, 没有顺应青年社会组织心理发展的需求, 使得自我教育的效果一般, 不是非常理想, 无法达到青年社会组织期望的水平。

3.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方法单一

青年社会组织常用的自我教育途径和方法为看书、上网、朋辈互助、社会文化活动等, 其中主要教育方法是看书和开展活动。这说明当前青年社会组织常用的自我教育途径与方法较为单一。

4.对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社会舆论引导不够

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存在的问题中, 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的舆论引导;其次是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资源不足;最后是因为缺乏自制力。这说明绝大多数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难以开展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 因此, 可以看出两点问题:一是对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社会舆论引导不够;二是当前社会的外部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实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加强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的对策

1.强化青年社会组织作为激发自我教育积极性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模式, 发挥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榜样作用及领导小组的作用;调动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积极因素, 这种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和个人因素, 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充分的平台来加强组织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建设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者研讨出合理的、全面的评价机制, 为自我教育提供评价的理论依据。

2.丰富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内容

内容的完善, 需要强大的教育队伍建设, 具有丰富的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载体, 对外来的文化要有目标, 有针对性的择优弃劣。

3.拓展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方法

传统的自我教育方法, 离不开尊重青年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 在此基础上, 提高青年社会组织职业素养, 并养成青年社会组织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社会舆论导向

在媒体平台大力弘扬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 政府要健全社会舆论管控杜绝不良的信息传递, 重视社会舆论发展成为教育内容主要传播阵地。

青年社会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探索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提高青年社会组织自我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不仅要从个别成长上加强主体认识, 激勉自我教育的需求, 探索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 提高青年社会组织的自我教育, 并且要重视创造优良的外界环境, 增进个体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吴烨宇.青年年龄界定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2 (3) :36.

[2]路钐.民间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 2012.

[3]罗会德, 王滨.学习型社会与哈钦斯大学理念[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44.

教育教学研究自我鉴定 第4篇

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独立院校教育机制一、独立院校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重要意义

独立院校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创办的二级学院,将普通高等院校的智力优势和无形资产与适应市场体制的筹资优势相结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切实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是独立院校学生党建的基础性工作,但相比普通高校,独立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着工作队伍力量薄弱、工作对象个性突出等特点,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是摆在所有独立院校党建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适时引导和实践载体,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主流思潮武装学生党员头脑。一方面,使其牢记宗旨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引导学生党员成为满足民族复兴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统一思想,使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自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独立院校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独立院校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现实状态,笔者以某独立院校学生党支部成员作为调研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258份,有效问卷247份,有效回收率95%。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基本素养、自我教育意识等基本情况、党员对于自我教育形式、效果的认知情况以及所在支部教育活动开展情等内容。调查涵盖了工学、管理、艺术等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的学生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根据依据抽样调查的分布情况,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在自我教育方面的现状如下:

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方面,独立院校学生党员总体来讲思想积极

上进,集体荣誉感较强,非常珍惜自己的党员身份。96.8%的学生党员信仰共产主义,有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决心;88.7%的学生党员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对自己长期良好表现的一种肯定和激励,感觉非常自豪。经过组织长期考察培养,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有了较大提升。86.6%的学生党员尽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党员标准,91.9%的学生党员专业学习态度勤勉,成绩较好。但在服务群众、示范引领的实践中略显不足。在集体中认为学生党员服务意识一般的占41.7%。在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方面,36.4%学生党员认为对自己严格要求就行没必要去影响并带动其他同学进步。

在自我教育的意识方面,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较比成熟,超九成的学生党员有改变、教育、完善自己的诉求,希望能够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群众意识、为党和人民工作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升锻炼自己。但因为学生党员教育多以管理和命令安排为主,学生党员长期作为“被教育者”,在习惯性思维和现存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其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较为淡漠。尽管76.9%的学生党员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开展党员的自我教育活动、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非常必要,在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经常自觉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只有26.7%。66.8%的学生党员认为自我教育意识不强,不知道如何开展自我教育。

在自我教育的内容方式方面,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意识淡薄,绝大多数的学生党员自我教育都是以支部生活为主要平台载体。74.9%的学生党员认为从支部生活接受的党性教育最多并且印象最深刻,56.7%的学生党员曾经从大学课堂、42.1%从班级活动、21.9%从社团活动、13.8%从家庭或社区接受过不同形式的党性教育。在全媒体网络时代背景下只有17%的学生党员会主动从网络中关注党的理论知识和时政要闻,政治媒介素养亟待提高。近六成的学生党员认为党员培养的枯燥的理论教育过多,81.8%学生党员认为教育形式单调、70.9%学生党员认为教育方法单一,62.8%学生党员认为教育内容陈旧,不能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和现实生活。

在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上,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不健全,基层支部活动开展效果不理想。调查显示,87%的支部没有党员的考核制度;53%的支部有党员教育计划和支部活动计划,但是没有照计划执行;79.8%的支部没有党员激励和评估制度。超七成的学生党员希望能拓展志愿服务、岗位锻炼、参观学习、时事讨论等形式强化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主体作用,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组织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教育培养力度远大于学生党员,客观上不利于学生党员开展自我教育培养。

三、构建独立学院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机制

1.优化自我教育环境,整合学院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意识。首先,校园文化建设等隐性教育资源在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但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因此,全力营造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创新发展的校园文化,对于激发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意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注重在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方面形成教育合力。独立学院因人员岗位较为精干,多数学生党建一线队伍由辅导员或专业青年教师承担,要加强党建工作队伍与其他教育者的配合,实现全员参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引导服务意识,使其认识到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潜能,在学生管理、课堂教学、实践交流等各个环节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

2.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强化党员发展过程管理,为自我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在学生党员培养发展过程中,按照党建工作规律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工作,大一的积极分子以党性教育和适应性教育、大二、大三的发展对象、预备党员以专业学习和示范性作用、大四的党员以适应社会、感恩教育为主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建立学生党员成长手册,在不同成长阶段定期组织辅导员、专业教师、支部成员、班级同学、实践岗位负责人等对学生党员进行360度考核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党员思想政治、专业学习、群众基础、日常表现等综合情况,从而增强学生党员教育引导的规范性和自我教育管理提升的内在需要。

3.搭建实践宣传平台,优化党员教育内容手段,提升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能力。加强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能力,要从学生党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群体特点和党员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积极搭建各级各类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党团岗位、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党校学习等平台,以形式多样、内涵隽永的党建活动为抓手,培养锻炼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沟通协作、责任意识。在深入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了解社会、了解专业,明确差距和不足,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实现充分的自我教育管理服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此外,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通过外部提醒或制度化方式强化自我教育成果。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化到一定程度,人们的自我教育就会重复出现,自我教育会被固化成为习惯,自我教育的使命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孙文博,翟砚辉.新时期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实践路径探索——以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为例[J].人民论坛,2016,(08):172 .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杜殿坤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41 .

[3]黄轩庄.试论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02):32.

教师的教育课题研究自我鉴定 第5篇

一、教师中加强交流学习,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1、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课题实施以来,我们每两周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以《家庭教育》或者网上典型案例为资料,印发学习材料,加强实验教师对心理健康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求每个研究成员,每次会议交流自我本阶段的观察、调查与思考所得。我们专门下发课题记录本,使教师把工作中的点滴小事或感悟,及时记录,以便对事件的交流和反思。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细致的教育小事,使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了针对性。

2、外出学习听课,提高研究的目的性

20xx年12月18日于青岛65中青岛市举行的优质课比赛,我们及时派出课题组成员前往现场听课学习,从说课到课堂上课到课的评价,都专心学习记录。回来后,以《大礼包》、《我最重要》、《完美人生从新开始》等课为例子,在课题组中推广经验,从课的选材到授课的技巧等方面和实验组教师分享,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3、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增加研究的趣味性

我们经常利用周前会时间,面向全体教师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一同感受“景由心造”的道理,体会“乐观与悲观”、“用心与消极”的差异,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例中,引导教师以用心的人生态度对待教书育人的事业,具有个性化的讲座、生动的电视画面,都增强了课题研究的趣味性。

二、学生中用心开展活动,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1、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构成良好品格

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或者午后电视节目播放时间,透过电视屏幕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心理和卫生知识,树立科学的态度,构成自尊、自重、自爱的“三自”品格。

2、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成长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内在需求

我们要求实验教师配合班主任,在三个级部开展调查活动,包括面谈、日记咨询、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以便及时开展活动,为学生疏导不用心的心理问题。

3、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利用班会课,我们多次出示班级、校级或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和公开课,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中学生健康心理的精神实质。如,《建立完美的班群众》,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师生跳起和谐操;在《消除考试焦虑》中,在过独木桥的体验中,感受焦虑并想出解决的办法;在《拥抱欢乐》中,用“生活事例分析法”应对所遇烦恼,迎接欢乐的到来……其他的,诸如自信、自尊、悦纳自我,都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职责。

4、进行心理咨询,帮忙学生解决个案困惑

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推荐学生遇到问题必须找班主任或者心理教师咨询。在具体地倾听与共情中,部分学生的心理困惑或者心结得到疏通。目前,学生对自我的爱护意识日渐增强。

5、利用家长学校,即使与家长牵手沟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态度和行动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心理知识,多次举行专家讲座,很受家长欢迎。我们举行的《乐观的心态成就孩子的未来》等主题家长会都引起家长的好评,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总结阶段性成果,找出努力方向

1、该课题有必须的研究基础

《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课题,是课题负责人以前在胶州市立项的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验,取得必须研究成果:该课题在20xx年透过胶州市立项课题鉴定并获一等奖。课题负责人带领研究成员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举行校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多次委派课题组成员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培训;写出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在国家、省、市得到肯定,这为青岛立项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举行了一系列研究课和公开课

目前,该课题由负责人具体安排,带领课题组成员,按计划继续实验研究。结合现代班群众建设,我们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资料加以研究,按计划举行校级主题班会,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把教育管理及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经验在班主任例会上及时交流,起到很好的防微杜渐作用。

3、重视研究资料的积累工作

要求课题组成员要做好阶段性总结,及时查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反思纠正,使研究卓有实效。我们就应继续学习,对问卷和心理量表等知识用心探索,也请上级专家给予我们培训指导。

教育教学研究自我鉴定 第6篇

一、课题研究的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在新世纪延伸我们共同的憧憬与追求,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案。21世纪,中国教育必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与重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实施基础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又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重点高中学生认知水平很高,有很强的道德思维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道德行为。具体表现在:

⑴学生掌握的道德知识和形成的道德信念以及与表现的道德行为不相一致;⑵学生在公众场合与个人独处表现出的行为不相一致;⑶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庭以及与在社会中表现出的行为不相一致。我们分析认为原因有:⑴当前的学校德育教育基本停留在封闭式、概念化的单向训练阶段,片面追求道德知识的掌握,忽视受教育者的自身省悟和亲自实践。不能将道德知识的掌握有效地转化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又不足以支持和指导道德行为。⑵当前的学校德育内容空泛,没有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没有从学校本身的实际出发,没有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鲜活的具体的教育内容,难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更谈不上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⑶当前的社会正处转型的时期,客观存在的升学竞争弱化了学校德育工作,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这些客观存在的原因造成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差针对性弱的局面。

2.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鉴于以上的背景,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学校德育理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为内容,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新的实践与探索,来推动学生健康人格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⑴在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我们认为这是在教育者指导和组织下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显然,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制约着本课题的研究和开展。因此,本课题所要解决第一个主要问题是在目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完善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⑵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⑶如何进一步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的教育力量,探索新时期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的运作模式和操作策略,建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目标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本课题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研究这一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我们首先借助因特网,在“搜狐”、“网易”、“新浪”、“雅虎”、“中国教育网”等网页上搜索了部分资料;其次,我们查阅了国内近百种教育科研方面重点的报纸和期刊,如《中国教育报》、《成才导报》、《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研究》、《中学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教育研究》、《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类)》;再次,我们还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如《教育的问题挑战——思想的回应》(朱小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基础教育新概念·集体教育》(赵玉如著)等。

从目前我们检索收集到的资料看,有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呈现以下的特点和走势:

⑴普遍重视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⑵普遍关注教育者的思想理念在德育活动中重要作用,在尊重和理解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普遍认同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⑶普遍要求在学生实践中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对传统教育中封闭、单

一、僵化的教育方式予以否定。主张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符合实际、灵活高效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加以取代。

⑷普遍希望通过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希望打破传统的德育模式,建立多元、开放的运作机制,张扬个性,促进发展。

这些研究都试图通过调节和控制教育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这些研究无疑是有意义的,其采用的策略对本课题有直接的借鉴意义。这些研究较多地从教育者这一层面而寻找促进学生发展的突破口,以期通过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教育行为的改善来积极影响学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教育者的指导,但更重要的还有赖于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这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原动力。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⑴联系:①研究对象是一致的,都要涉及到学生、教师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环境三大方面,既研究三者各自的情况,又进行彼此间的关系研究。②研究指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

⑵区别:①研究的领域不同。以往的研究仅局限在学校领域,我们的研究不仅在学校领域,而且还有家庭领域和社会领域。②研究的具体范围不同。以往的研究一般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层面分别进行,其中对小学生研究较为普遍深入,对中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我们的研究则限至重点高中这一特定范围内。③研究的内容不同,以往的研究较多地侧重在自我教育这一层面上,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在自我教育层面上,而且还涉及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层面。④研究的重点不同。以往的研究较多地体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发展过程,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我们认为这些是必要的,本课题研究也关注这些,但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觉地、能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并寻找二者最佳的契合点。⑤研究的维度不同。以往的研究或是偏重于纯粹理论研究,或是偏重对具体的实践操作策略和学生个案进行研究,本课题研究试图从理论到实践,对整个教育的维度进行综合的立体的研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⑥研究的切口不同。以往的研究主要以改善学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切入,本课题研究则主要从激活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内在机制切入,以往的课题往往限入学校的教育,本课题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作深入研究;以往的课题在主题教育形成序列方面研究较少,我们将以主题教育为主线贯穿整个高中阶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⑴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价值观和人才观,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真正地做到自治、自理和自律。

⑵有助于学校建立新的德育运行模式。本课题针对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从突破影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因素入手,寻求促使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新路径,构建学校新的德育运行模式。

⑶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作为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我们将通过课题的研究,寻求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新思路、新发展、新突破,以培养世纪新人,影响和带动周边学校,发挥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

3.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⑴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德育论。从人出发又回到人,让教育更加关注人的自身发展,关注人的自我教育能力,由原来的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提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⑵本课题研究将试图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作初步的理论概括,促进、发展和丰富相关理论,并为这些主题提供范例。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基础:我校是江苏省首批通过的国家级示范高中,在长期办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德育在其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曾两次获得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学校有一支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开拓的治校能力、创新的工作实绩的好的领导干部队伍,学校有一批善思考、敢实践、能创新的班主任队伍;学校有聪明好学、知书达礼、勤奋能干的学生队伍,这些都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2.研究力量:

3.研究水平:本课题将在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理论这些环节循序渐进地螺旋式上升,不断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有一个更好地发展,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和锻炼一批班主任队伍,为他们创造更多地机会,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脱颖而出。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报告

(一)课题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1.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⑴“自我教育”:《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广义是指受教育者以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又称自我修养,即人们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狭义即自我批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内自省”,“内自治”,要求人们自觉地改过从善,《大学》说的“君子必慎其独”,也是一种自我教养的功夫,规划方案《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案》。

⑵“自我管理”:《中小学管理学》中的解释是:中小学自我管理是管理者的作用影响下,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的过程,它体现了一个人思想修养的自觉能动性,也是德育工作管理活动的升华,理想的学校德育管理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⑶“自我评价”:《教育字典》中的解释是:对自己行为价值标准的掌握和判断,以及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学生品德的高水平发展是以行为的自觉性为前提的,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自我评价,根据自我评价的内容、水平、适当性和稳定性,可以确定,学生是否具备独立控制自己行为的必要先决条件和他们自我认识的水平如何。

⑷“自主发展”、“主动发展”:“自主”、“主动”是主体性的具体表现,二者略有区别,“自主”指自我认识和自我美观的不断完善,“主动”指对现实的选择和适应的能动性。虽然发展的主体都是学生,但学者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的过程而非终端,后者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的方式而非结果。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现代德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毛泽东、邓小平的自我教育理论。

现代德育理论认为,在德育过程中必须经过由外到内,由内到外,不断内化,不断外化的循环往复之后,受教育者的道德才能形成。因此,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条件和内部驱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就是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的教育的统一,而在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还强调,“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指出“自我教育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尊严感,尊重自己,有上进心”,“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

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使学生失去“自我”,他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邓小平同志不仅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观点,而且发展了他的这一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自我教育理论,邓小平自我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⑴自我教育的基础是自我认识,这是因为自我教育首先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没有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就无从谈起。⑵自我教育的方法。他认为,自我教育的方法较多,其中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学习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

这些自我教育的理论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构建了主干理论框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掌握,我们将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理论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界定“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精神实质与思想内涵,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目标体系。

2.优化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教育模式和操作策略。

3.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区实际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保障机制,有效促进本校本地区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法制观念的形成和提高。

(三)课题研究内容、过程、方法的设计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设计:

⑴学校教育

①教师、学生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②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一般策略研究与具体策略研究

③在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的途径与措施

④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调查和研究性学习开展中如何渗透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⑤在学校、班级主题教育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题可以是“我为班级、学校建设献一计”、“绿色标语征集”、“班级网页制作评比”、“优秀主题班会方案评比”、“无人监考”、“党在我心中”等等)

⑥关于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内容和实施的优化研究

⑵家庭教育

①学生家长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②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的开设,转变家长教育观点,提高家长教育技能的研究

③关于在学生家庭中开展假期教育、闲暇教育、网络教育的研究

⑶社会教育

①当前社会关于重点高中学生社会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②社区文化建设对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研究

③与社区共建德育基地,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设计

⑴设计申报

时间:2001年5月至2001年8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述,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由韩涛、吴建东、黄文青、石浙苏、戚宝华负责。

⑵实施研究

时间: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成立子课题组,制订各自具体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各子课题研究,完成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由韩涛、吴建东、黄文青、石浙苏、戚宝华负责。

⑶中期论证

时间:2003年3月至2003年4月,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省市专家中期评估验收,由韩涛、吴建东、黄文青、石浙苏、戚宝华负责。

⑷结题鉴定

时间: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撰写各子课题的终端研究报告,撰写总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论著出版,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由韩涛、吴建东、黄文青、石浙苏、戚宝华负责。

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设计

⑴文献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来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内涵目标。

⑵调查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调查法研究现行德育教育中影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因素,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⑶行动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有效策略,寻找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⑷经验总结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实施进行的保障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相关的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较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性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遵循的规律性的东西。

⑸个案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差异性,对个别学生、实验班级、某一年级、某一类群体等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揭示教育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

(四)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学校将成立的韩涛校长挂帅的总课题组,在此基础上相应建立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牵头的各子课题组,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我们还将与高等院校、省市教科所教科研专家保持联系,请他们对课题研究进行把关,并从理论上给予具体指导,2.时间保证: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将建立课题运作管理制度,总课题组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各子课题组活动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每周一次。

3.经费保证: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

(五)预期的研究成果

1.论文结集、论著出版;

2.音像制品(光盘);

3.现场观摩;

4.总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⑴现状研究

①学生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②我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调查分析。

③目前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差,针对性弱的主要症结是什么的调查与分析。

⑵文献研究

①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

②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内涵实质研究

⑶目标研究

①关于学校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目标研究

②关于家庭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目标研究

③关于社区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目标研究

⑷策略研究

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一般策略研究与具体策略研究。

⑸保障机制研究

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中教师、家长、社区角色转换机制研究。

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中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机制研究。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⑴学校教育

①教师、学生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②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一般策略研究与具体策略研究

③在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的途径与措施

④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调查和研究性学习开展中如何渗透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⑤在学校、班级主题教育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题可以是“我为班级、学校建设献一计”、“绿色标语征集”、“班级网页制作评比”、“优秀主题班会方案评比”、“无人监考”、“党在我心中”等等)

⑥关于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内容和实施的优化研究

⑵家庭教育

①学生家长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②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的开设,转变家长教育观点,提高家长教育技能的研究

③关于在学生家庭中开展假期教育、闲暇教育、网络教育的研究

⑶社会教育

①当前社会关于重点高中学生社会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②社区文化建设对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研究

③与社区共建德育基地,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来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内涵目标。

⑵调查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调查法研究现行德育教育中影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因素,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⑶行动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有效策略,寻找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⑷经验总结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实施进行的保障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相关的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较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性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遵循的规律性的东西。

⑸个案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差异性,对个别学生、实验班级、某一年级、某一类群体等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揭示教育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

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⑴目标制定空泛。在制定德育目标时,脱离了学生年龄,心理的特点,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意志水平,内容空洞、抽象,缺乏鲜活、具体的教育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⑵操作方法单一。当前德育教育基本停留在封闭式、灌输式、成人化的单向训练阶段,片面追求道德知识的掌握,忽视受教育者的自身省悟和亲自实践,因此,不能将道德知识的掌握有效地转化为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又不足以支持和指导道德行为。⑶师生关系紧张。客观存在的升学竞争弱化了学校德育工作,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甚至是居高临下,使教育者的主导作用难以发挥,更谈不上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⑷教育合力松散。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社会上的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给青少年带来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松散,造成了德育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⑴思想、观念、方法陈旧老化。克服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认识,从“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高度来认识德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克服狭隘的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陈旧的人才观,形成一个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围;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活泼多样的德育方法,克服片面追求道德知识的掌握,忽视受教育者的自身领悟。

⑵目标、内容、形式脱节泛化。德育目标是教育者授教育者共同的精神追求,是直接制约德育内容方法、形式以及整个德育的重要因素。一切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一切从学校本身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出发,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真心实意地参与德育活动。

上一篇:2020学校党总支党建工作总结下一篇:以勿忘初心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