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技术专业介绍

2024-07-21

电气技术专业介绍(精选9篇)

电气技术专业介绍 第1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一)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自动化控制系统方面有一定基础,在机床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供配电技术、楼宇电气自动化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根本,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结合“双证融通 产学合作”的办学思路,构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四、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机床与电气控制,电机及拖动,电力电子技术,PLC基础与应用,供配电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

电子产品组装实训、CAD设计实训、电工电子技能训练、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训练、PLC应用技能训练

六、毕业生就业岗位

1、工厂的各种供配电及常用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

2、PLC、小型DCS系统的安装、运行与维护工作;

电气技术专业介绍 第2篇

专业概述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自动化控制基本理论,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常用生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的技能型和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设置《电机及电力拖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应用》、《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过程控制系统》、《工厂供电系统》等核心课程,以及钳工初级工、电工初、中、高级工专项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考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

该专业学生可在电工实验实训室、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电机与拖动实训室、工业检测技术实训室、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室、单片机技术实训室、过程控制技术实训室和电力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实训室进行一体化教学。学院拥有实训实习车间,学生可以进行电工综合实训。该专业学生在两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

学生毕业后可在钢铁、化工、尖端制造、港口、发电等现代化企业从事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维护、机电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等工作。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3主干课程

电路、数字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应用、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PLC应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小型测控产品开发、高级电工综合训练、创新与实践实训、电气控制综合实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计算机软件实践及硬件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4就业

就业方向

毕业生在设计院、电气类、电子类、控制类等行业从事设计、开发、运行管理等工作;各生产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电气及自动化设备、检测仪器仪表的设计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和售后服务;大型楼宇、工厂、企事业单位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工作。可获取高级电工、PLC工程师、电子设计工程师等技能证书。

就业形势

我国人口众多,需要就业的人口数量众多,当前就业压力大,但是高端顶尖技术人才数量所占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占有率却非常小,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更加稀少。很多高校就全国就业状况来进行专业调整,将进一步扩大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招生力度。扩大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人员队伍,努力提高就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有必要提高就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增加电气自动化专业科研机构数量的同时,繁荣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人员的就业比例。就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状况和所有就业人数比例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更大力度地扩大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人员数量,以期满足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数量的需求。

就业前景

当今是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带动和支撑,只有科技的突飞猛进,才能使经济向前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属于科学技术中的高端顶尖行业领域,其发展前途远大,就业前景辉煌。所以,应该加大电气自动化专业这方面的投入力度,扩大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研发项目,开拓电气自动化展业方面的人才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建立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电气自动化方面产品的研发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市场的投入和培养。同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多元化发展更能使其在各行各业领域中占有发展空间,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多元化将更能降低我国就业压力,就这一就业问题的解决将使电气自动化专业长足发展。

5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修业年限: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年;专科电气自动化技术3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6专业介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电气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各种电气设备及自动化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够从事供用电、各类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设计、调试、维护、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工厂供电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PLC技术及应用、自动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主要实践环节有: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企事业单位的发电厂、供电系统、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用户单位、服务部门、销售部门从事供用电工程、自动化仪表、电气控制系统的工程施工、设备维护、维修、调试、技术改造和销售等工作。

其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区别是:电气自动化一般偏于控制理论和实践。工程嘛一般和施工比较多了。但是专业基础课都是一样。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从事工业电气控制设备及系统安装、设计、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9核心能力

电气控制设备与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及管理。

10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工厂供电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单片机与接口技术、PLC技术应用、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11专业方向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智能化楼宇、电梯控制。12就业面向

就业面向: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技术服务,企业电气设备或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

13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4重点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过程工程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自动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过程检测及仪表、运筹学、计算机仿真、计算机网络、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辨识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工程导论、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自动化概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15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这么说,电气自动化是工厂里唯一缺少不了的东西,是工厂里的支柱啊!你要是对电气自动化比较精通,用人单位立刻要你,不管是什么单位,最好是电子厂,因为电子厂天天用到自动化,编程,设计。如果你对工作待遇条件要求很看重。最好的是电业局。福利好,待遇高。然后是设计院,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最艰苦的是工程局。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到处跑。但是工资也不低。而且还可以向自动化、电子等方向转行。16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逐步全球化,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不断进入中国,这些企业起点高,技术新,有大量的设备需要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方面知识;与此同时,很多大中型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以加大竞争力,进行技术改造,也引进先进设备,机电一体化的设备越来越多,PLC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变频技术、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DCS)、微电子技术等新知识在各行各业中特别是在工业岗位中用得越来越多,原来这些岗位的人员只懂得传统的控制,故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急需大量高层次、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去充实这些岗位,以满足和适应不断增长新技术的需要,这样就需要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另外商业、娱乐场所、住宅管理也需要这样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1]

电气技术专业介绍 第3篇

洁净手术室 (Clean operating room) 就是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措施、达到一定细菌浓度和空气洁净级别的手术室。由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组成的自成体系的功能区域就称为洁净手术部。人们致力于手术室无菌空间控制, 有效避免微生物的危害, 以防止术后感染。单纯依赖化学消毒实现无菌控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化学消毒作用的有限性以及对人和环境的危害性。以生物洁净技术为中心的综合保障措施已成为现代无菌手术室不可替代的有效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洁净手术部是现代意义上的无菌手术室。

一个高效、安全、运行合理的洁净手术部的建设, 包括了建筑、结构、通风空调、医用气体、水、电气等多个专业的内容, 其中电气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 本人对洁净手术部电气专业各个重点系统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洁净手术部电气系统主要分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两大部分。强电系统又包括手术部照明插座系统和空调动力系统;弱电系统则相对比较广泛, 可根据建设方不同的使用需求选择不同的系统, 常用的弱电系统有:空调自控系统、手术部公共广播及对讲系统、网络电话系统、消防火灾报警系统、摄像监控系统等等。下面, 我就对洁净手术部的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两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1强电系统

1.1双路电源切换

1.1.1洁净手术部供配电必须是独立系统, 从手术部所在的建筑物中心配电站直接供给, 不能与其他用电部位共用同一线路。

1.1.2手术部所在的本建筑物中心配电站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电网供电。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供电网必须具有相互自动切换功能, 当供电网供电出现故障或检修时可在瞬间切换 (切换时间小于0.5s) 到另一电网继续正常供电;如当地不具备两个供电网可用其他方式保证手术部正常供电, 可采用备用发电机, 发电机应与配电中心联动, 当市电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启动发电机上, 使发电机及时投入运行, 维持手术部正常使用;如果发电机在1min内不能正常供电, 则必须在1s之内自动切换到备用的UPS (或EPS) 应急电源来保证手术室正常供电。在备用发电机正常供电时, 再由UPS (或EPS) 应急电源切换到备用发电机供电。如采用EPS或其他电池做应急备用电源的, 必须有通风措施和防火安全措施。

1.1.3中心配电站到洁净手术部的输电线应尽量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以提高耐火级别。

1.1.4手术部内用电属一级负荷, 对手术室内仪器、无影灯、应急照明用电必须重点保证;供给手术部用电的母线与供洁净手术部净化空调机组的母线分开。

1.2洁净手术部配电

1.2.1采用TN-S系统和IT系统方式供给, 不允许用TN-C方式供电。一般情况下, 各手术室保护接地采用局部IT系统, 并设置绝缘监视装置。每个手术室均设有局部等电位端子箱, LEB箱与水管、分配电盘PE、彩钢板、建筑物钢筋等联接, 具体做法参见《02D501-2》P19。电气小间、淋浴间内也应设置局部等电位端。各个LEB箱应就近与柱筋联接, 且采用BV1X25铜线与层等电位箱联接。隔离变压器应做功能性接地。 (隔离变压器引出的2根火线接至医用插座火线端子, 该插座上所设的专用接地端子不应与上述任何一个火线端子联通, 专用接地端子的联接线应从LEB单独穿管引来。)

1.2.2每间手术室配电负荷不小于8Kw。只供本手术室内使用 (不含空调净化系统设备用电) 。如某一间手术室用电电器增多、负荷增大、需要重新计算用电负荷量。一般安排如下:无影灯600W;照明灯带约1.5Kw;看片灯100~300W;其余分配在墙面上的插座和吊塔上的插座。值得注意的是, 一般手术室统一采用插座箱方式为设备供电, 而且在I级别手术室内 (比如心脏手术室、脑外科手术室) , 必须设置隔离变压器, 每个手术室里的如照明灯带、观片灯、电动门用电支路可以不通过隔离变压器, 主要是仪器用电插座、无影灯各用电支路必须经过隔离变压器, 防止漏电电流对手术室仪器设备带来的短暂冲击影响。其他级别手术室配电也可装隔离变压器, 如受投资限制, 可不装设, 但必须安装带绝缘漏电检测报警装置。

1.2.3每间手术室都必须独立设置一个配电盘 (箱) 为本手术室进行供电。本配电盘 (箱) 应设在外廊邻近本手术室的墙上, 一般为暗装嵌入在墙内;如不能暗设, 也可明设, 但不能影响交通;若手术区未设计外通道, 配电盘 (箱) 也可安装在内走廊邻近本手术室的墙上, 但必须为暗装嵌入在墙内, 箱内与手术室应该隔离, 做密封处理。

1.2.4照明系统一般在灯具选择、安装方式及照度上都有一定要求。在符合规范要求和尊重实际使用的情况下, 手术室的照度一般不低于750LX比较合适 (规范要求手术室照度不低于350LX) , 辅助区房间及走廊照度不低于300LX, 淋浴卫生间照度不低于150LX。但实际情况显示, 如果投资方选择的灯罩是磨砂玻璃而不是透明玻璃的话, 要达到上述所说的照度, 必须在原设计基础上乘以一个1.5倍的弥补系数才能实现 (根据现场实际测量得出) 。在灯具选择和安装方式上, 为了配合洁净度要求, 最佳选择就是使用洁净密闭荧光灯具, 并且嵌入式安装在吊顶板上, 避免出现凸出部位,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灰尘积累, 为洁净手术部创造更好洁净环境。

1.2.5动力配电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主要包括空调机组配电和空调室外机配电。空调机组分为普通空调机组和智能化空调机组。智能化空调机组配电相对简单, 只需根据空调机组电量从配电柜向空调机组引一根电缆供电即可;普通空调机组则相对复杂, 必须同时给新风机、送风机、排风机、电加热器、电加湿器 (如果同时拥有这些部件) 供电, 每段用电支路单独从配电柜引出, 各部件相互联锁, 实现各个工况的使用功能, 这样就必须经过空调自控专业二次设计认可。室外机配电则包括给室外机组和水泵配电 (水为传热传冷媒介) , 室外机引一路电源, 水泵引两路电源 (水泵两台, 一备、一用) 。

2弱电系统

2.1空调自控系统

2.1.1系统简介。手术部洁净空调系统及其它系统的自控, 以保证洁净手术室的环境条件和相关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及维护、管理为前提, 同时为了便于整个医院的现代化管理需要, 一般采用的自动控制系统所有的信息均可与大楼的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接口传送, 确保大楼整个系统协调统一。根据建设方对空调自动控制方式的要求、洁净手术室环境标准提供的技术参数和功能要求, 以及手术室医务人员对空调机组自控系统的操作要求, 配置以下方案供读者参考 (此为实际工程方案, 曾多次用于各类医院手术部空调控制, 均受到使用方好评) 。方案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控制系统, 配备计算机中控+人机界面+PLC的控制方式。本系统实现智能化分布式网络控制, 具有操作灵活、简单、可靠、方便的优点, 是先进、成熟的控制系统。它将各种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直接进入控制器, 经过开放的程序接口, 用户可以将不同的控制程序写入控制器, 经过程序的高速运算, 输出精确的控制信号到达执行机构, 使控制参数迅速达到净化空调系统的精度要求。具有动态图形显示、历史趋势记录及动态实时趋势显示的功能, 动态显示其所测参数。主要包括: (1) 温湿度显示:采用大数码管清晰显示手术室内温湿度值, 方便医务人员观察环境参数; (2) 异地温湿度设定:在机组侧和手术室都可进行温湿度的设定; (3) 能对系统内的送风机、新风机、排风机、表冷器、防火阀、调节阀等设备实施过程控制; (4) 采用温湿度传感器, 实现恒温恒湿控制; (5) 每间手术室均设压差传感变送器, 适时监视手术室的微压差变化, 当偏离时可发出提示信号。正负压偏离时发出报警信号。

净化空调系统由配套提供在手术室内对机组进行远程控制的装置, 该装置采用多功能模拟屏实现, 多功能模拟屏与控制器采用RS-485模式通信, 确保手术室一切运作正常。控制系统能控制各手术室空调开停机、温湿度显示与调节和设备出现异常时能自动发出报警等。

采用灵活的控制语言, 使程序更为简单化, 使不同水平的用户均能使用。具有开放的程序接口, 可以方便的修改内部程序, 组态灵活。可靠性高, 系统无故障运行时间5~8年以上 (视系统大小而不同) 。维修方便、操作灵活简单。系统可与楼宇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通信接口。有利于医院的现代化管理需要。

2.1.2设计基本方案与措施。每个净化系统均配备自动控制设备, 采用进口名牌产品。数位 (Max.512) 、类比 (16 bit) 、温度 (PT100, K, J) 、NC定位 (PU, HC) 、通讯 (Ethernet, COM ports) 。采用湿度传感器配套执行机构实现恒温、恒湿的设定和控制。

加湿器采用进口电极式干蒸汽加湿器, 每套净化系统均设置。每个系统均配有湿度传感变送器, 由变送器读取的湿度信号输入控制器进行比较计算后, 输出PID控制信号精确调控电极式蒸汽加湿器的加湿量。

对系统内的送风机、新风机、排风机、表冷器、过滤器、防水阀、调节阀等设备实施过程控制调节。

2.2手术部压力控制、设定、显示系统

手术室的微正压的显示与监测、报警。每间手术室均装压差传感变送器, 控制系统可适时采集手术室的微压差信号, 正负压手术室还具有动态压力跟踪控制功能, 手术室的压差发生变化时均可在手术室的多功能模拟屏上显示。2.3洁净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手术部控制系统可在综合楼原楼宇自控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对手术部洁净空调等机电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并在控制室内分设控制台及相关控制设备。 (1) 根据回风温度及设定温度控制回水调节阀。夏季温度升高, 冷水阀打开;冬季温度降低, 热水阀打开, 系统采用PID控制; (2) 根据回风湿度及设定值勤控制蒸汽加湿控制箱的启停; (3) 机组启/停由最佳启/停程序控制; (4) 通过风机的前后压差监测风机运行状态、故障状态, 运行时间记录; (5) 监测防冻开关状态, 温度超低报警; (6) 监测新风初效、风道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堵塞开关状态, 堵塞报警; (7) 风机启动和消防联锁控制; (8) 室内微正压监测; (9) 室内温、湿度检测与设定; (10) 手术室设排风机系统:微正压手术室排风机按照预先编排的时间程序, 控制启动/停止, 并监视风机的故障、运行状态。

位于手术室的多功能控制系统功能包括: (1) 能集中对手术室内的照明、手术灯及空调等进行控制; (2) 时钟, 计时钟2个, 用于显示手术和麻醉过程所用的时间; (3) 空气处理系统温湿度显示、调节控制; (4) 空气处理系统开关与运行状态显示; (5) 照明系统开关; (6) 手术无影灯开关; (7) 麻醉废气排放系统开关及故障声光报警; (8) 各种医用气体声光报警; (9) 控制热泵机组的开启、关闭与水泵的联动; (10) 背景音乐的开关及音量控制; (11) 出现火灾情况时可发出声光报警。

手术室多功能模拟屏采用的是智能型人机界面, 该人机界面与控制器之间为RS-485通信模式。因此, 可以显示控制器的所有信息, 也可作为终端操作控制器输入指令和写入参数。界面的文字与图案均根据手术室的需要针对性的制作。文字采用中文显示, 图案可静态显示, 也可动态显示。所有开关或控制键最好采用智能平面触摸式, 便于面板表面清洁, 符合洁净手术室的要求。

2.4手术部公共广播及对讲系统

⑴免提式对讲系统及其设备。手术室内的电话不能直接对外部, 只能供手术室与手术室之间、手术室对护士站之间使用, 手术部对外 (医院内部) 联系只能通过门卫值班室或护士站统一对外联络。

⑵洁净手术室里不许使用无线通讯设备, 防止无线电波干扰电子器件而造成医疗事故。

⑶广播系统与播放音乐和用, 既可播放各种音乐, 同时也可播放通知和找人。

2.5网络、电话系统

每个手术室预留网络和电话接口及交接箱, 适应以后的发展和功能增加。网络电话系统直接并入医院总系统内, 可实现外网与内网并用, 提高工作效率, 方便日常查阅。

2.6消防火灾报警系统

手术部内设置消防烟感报警装置, 布线完毕后统一接入医院消防端子箱并入医院消防监控室主机, 并且与风机和阀门联动, 实现实时监测、有警可查、快速处理, 最大限度地将损失减小到最低。

2.7摄像监控系统

⑴在手术室设置摄像机监控装置, 教学观摩通过摄像系统将手术过程各种状态记录下来并传到观摩室 (示教室、会议室) 供学生或专家们见习、研究、交流, 控制非直接进行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 减少交叉感染因素。

⑵随着信息化、教学和技术的发展, 通过互联网系统将信号传输到院外进行远程会诊。

⑶必要时记录手术过程作为研究资料和评判医疗纠纷的依据, 向患者家属播放手术过程情况。

以上为本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在此凭借自己所学知识和工作经验对各种系统进行了一些简要阐述, 并提出注意事项, 由于本人所学知识有限, 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9]、《洁净手术部建设实施指南》许钟麟

[1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200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第4篇

关键词:电气技术 教学改革 一体化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电类课程比较难学,原因有以下方面:电流、电压看不见、摸不着,原理分析要靠想象推理;电路设计制作正确才能通电,否则有可能损坏元器件,不能像机械专业一样可以进行尝试装配;电气故障维修原因多种多样,重复性少,一般只有懂得原理才能排除故障,对知识和分析能力要求高;电类专业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相关性大,如果基础课程没学好,后面很难学好。

为了提升电气专业教学水平,笔者尝试了许多教学改革,发现“基于学科体系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在原有的学科体系上进行改革,兼顾现有的师资、设备、考评体系,最有利于课改工作推进。

一、师资调整

改革初期,理实一体化教学只是个别教师的尝试,因为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老师要备课、批改作业、维护实验实训设备、准备实验实训元器件,工作量很大,课改积极性受影响。将个别教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转变为全校专业教师的集体行动,要从教师管理层面作相应调整。

笔者学校现有电工电子教师23名,其中,有年纪大、知识结构老化的教师,也有课堂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将现有教师分成三类,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第一类是课堂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做实验实训室管理,一位教师管理2~3个实验实训室,负责实验实训室设备的维修保养、课前材料和设备的准备,配合课程主讲老师进行实验和实训教学。第二类是年纪大、知识结构老化的教师担任基础课主讲老师,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必须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基础课程。第三类是年富力强的教师担任专业技术课程主讲老师,如PLC可编程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变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专业主干课程,强化实训环节,让学生真正掌握电气技能。

各位主讲老师在学期初排出实验、实训进度表交给实验实训室管理老师,管理老师统配学院实验实训设备,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二、实训室建设

实验实训室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院系领导在实训室的建设中起架设框架、监督检查的作用。

所谓架设框架就是确定实验实训室名称、工位数,总体目标是每门专业基础课程都配实验,每门专业技术课程都有实训。具体的设备招标、采购可以由实验实训室管理老师和课程主讲老师共同协商完成,这样可以责任到人,如有设备问题会及时维修或联系生产厂家,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院系主管领导负起监督作用,召集相关领导、资深教师召开听证会,让负责采购的老师介绍招标过程,说明采购理由,做到货比三家、经济实用,尽量杜绝在采购环节中出现商业贿赂现象。

还应鼓励专业教师自己研制实训设备。目前,学校智能化电气教学设备已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自行研制的智能寻线机器人设计项目在2012年浙江省第四届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

三、完善教学模式

“基于学科体系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就是基本保持原有的学科体系,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且每门专业课中必须有对应的实验或实训,即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由于学生个性有差异,有的学生在正常教学课时内无法完成实验、实训,影响后续课程的进程。为此开放一个综合实训室,放置一些仪器仪表,让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夜自修进行实验或实训,尤为必要。

为了完善高级工班学生的综合技能,除了要求学生考取维修电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外,还要求学生完成高级工毕业作品的制作,并就制作过程进行答辩,答辩内容涉及图纸、原理、材料选用、制作过程、调试过程、性能指标等,学生不仅需要做出來而且还能答出来。作品制作和研修阶段的学习方式是交流、研讨、试验,从方案讨论、材料选用、制作过程、制作(设计)过程撰写等,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提升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

四、探究评价机制

好的评价机制可以确保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促使教师认真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此,学校电气技术专业一年级电工基础课程的技能检测由市教研室组织外校老师来监督。在中、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时,聘请社会技能考评员参与。在高级工作品制作答辩时,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同时,老师应根据现有实验实训设备编写实验实训项目课题集,作为专业教材的补充部分。教学评价重在日常考核,在日常考核中强化实验实训教学的高效、有序、规范将是学校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电气技术专业介绍 第5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工厂供电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单片机与接口技术、PLC技术应用、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 、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电气技术专业介绍 第6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从事工业电气控制设备及系统安装、设计、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要求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供配电基本知识,掌握继电控制与PLC控制技术,理解自动控制理论, 基本掌握单片机原理,要求毕业生通过中级维修电工技能等级鉴定。

三、课程设置

普通物理学及实验、工程数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电气控制与PLC、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线路CAD、单片机设计原理、网络工程等。

四、就业方向

传统设备的`电子技术改造及技术管理工作;在电力、航空、机械、汽车、轻工、石化等行业从事常规设备及数控设备的电气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及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从事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楼宇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运行及维护等工作。

五、学制

电气技术专业介绍 第7篇

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某专业方向的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究开发、经济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装备领域,也可以在自动化及信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系统运行、设备制造等工作。

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电磁场、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连续与离散控制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PLC原理及应用、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电机学实验、电机控制课程设计、电气工程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子电路基本技能实习、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与实践、可编程器件及数字系统、电气技术基础综合设计与实践、毕业设计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属仪器科学与技术中的二级学科,它是一门涉及数学、物理学、微电子学、精密机械、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新型学科,并与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紧密联系并相互支持。本学科的研究范畴是:研究获取客观世界信息与处理的方法及工具。其发展方向一是测量范围向两端延伸,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二是向动态、实时在线、遥控、多功能、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主要课程:

机械工程现代测试实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密机械设计、智能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测试试验、在线检测技术、现代测试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数值计算方法、VC编程、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虚拟仪器、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随即信号分析与处理、弱信号检测、计量学基础、传感器工程

车辆测试技术及仪器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中的研究方向之一,主要开展关于车辆动态测试与分析技术、动态性能评价、动态测试原理与方法、专用测试仪器开发、车辆故障智能化诊断、结构模态分析、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新技术研究及其设备仪器、机械自动化生产线、车辆检测车及检测线等方面的的研究、研制开发工作。动态测试与信号处理、专用测试仪器研制、汽车检测和汽车故障智能化诊断是本研究方向的特色。

一级学科名称:仪器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名称: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电气技术专业介绍 第8篇

1. 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对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和学生就业情况的反馈, 本课程以维修电工、电气试验工、电气装配工、电气检修工为工学结合平台, 着重培养学生在电气安全技术方面的职业岗位技能。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 确定教学目标。

1.1 课程认知目标

1.1.1 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1.1.2 掌握电气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高、低压运行维修安全技术理论;

1.1.3 掌握安全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高、低压电器安装操作技能;

1.1.4 熟练运用常见的电气安全技术处理实际问题。

1.2 课程能力目标

1.2.1 能够协作完成常见电击事故的处理和日常安全操作用具的使用;

1.2.2 具有实操电气安全技术的能力;

1.2.3 具有自学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2.4 具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1.3 课程情感目标

1.3.1 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1.3.2 具备一定的沟通知识和技巧;

1.3.3 具有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

1.3.4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1.4 素质教育目标

1.4.1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4.2 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

1.4.3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 课程教材的选取和特点

本课程教材选用由乔新国副教授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教育电力技术类专业教学用书《电气安全技术》 (第二版) 。

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2.1 内容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

符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岗位资格和技术等级要求;具有思想性、科学性、适合国情的先进性和教学适应性;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具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特色。

2.2 针对性强, 充分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接受能力, 坚

持高职高专“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 精简了繁琐的理论分析, 前后知识衔接紧密, 表述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2.3 文字通俗易懂, 图文并茂, 便于学生阅读理解, 并且引入了行业或专业最新技术和成果。

3. 课程安排和课时分配

本课程按照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在第四学期讲授。课程教学总教学时数为72学时 (理论教学为36学时, 实践教学为36学时) 。具有分配如下: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 (理论为2学时, 实践为2学时) ;第二章电工理论及电力系统运行知识 (理论为6学时, 实践为6学时) ;第三章电气安全基本知识 (理论为8学时, 实践为8学时) ;第四章低压运行维修安全技术理论 (理论为4学时, 实践为4学时) ;第五章高压运行维修安全技术理论 (理论为4学时, 实践为4学时) ;第六章安全技术基本操作技能 (理论为4学时, 实践为4学时) ;第七章低压电器安装操作技能 (理论为4学时, 实践为4学时) ;第八章高压电器安装操作技能 (理论为4学时, 实践为4学时) 。

4. 课程教学方法

该课程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 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 强调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概念性和原理性, 打破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 彻底打破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设课模式;在教学模式上, 彻底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 逐步构建起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实训内容的构思和设置上强调项目的、系统的概念, 各个专业教学和实训从内容到实施方法都整合在一个个项目中, 它们相互衔接、影响、渗透、补充, 使原来各自独立的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每个功能模块。

教学实施过程中, 应注重以下几点。

4.1 教师一体化, 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 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

4.2 教材一体化, 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

4.3 教室和实验室一体化, 即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

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 将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

4.4 学习主客体一体化, 即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

“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 教师由“主讲型”向“指导性”转变, 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 “教、学、做”融为一体。

4.5 教学手段一体化, 即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学”转变。

5. 课程教学手段

该课程教学手段综合应用“板书+多媒体+互动+情感”的一体化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弥补单一式的不足, 从而让老师易教、学生易学。

5.1 板书课程每节重要内容的提纲, 让学生一目了然;

板书理论计算, 带领学生一步步地分析、推导, 使学生前后比较、联想更能够接受公式的计算和理论的分析。

5.2 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信息量, 借助图片、动

画、视频等素材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改善教学效果, 开阔学生思路和眼界, 增强学习兴趣。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时效, 又非常直观, 便于理解。同时, 利用电子教案, 以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内容, 缩短课堂板书、挂图的时间, 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也可以传播更多的信息, 提高教学效率。

5.3 采用互动式教学。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做到师生互动, 包括在授课过程中师生眼神的交流,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等等。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活跃课堂氛围。

5.4 采用情感式教学。

专业基础课教学, 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语言既要通俗易懂, 又要风趣幽默, 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近感, 由愿意接近老师到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5.5 最新知识进课堂。

除了选用新教材外, 教师要通过阅读期刊、杂志了解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学术交流了解新见解、新理论;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最新科研成果。

6.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 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其中:学习态度和阶段性学习效果占10%, 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占10%, 素质教育占30%, 理论和实训部分占50%。理论部分由70%的笔试成绩和30%的平时作业及课堂练习组成。

7. 教学效果

采用上述课程教学设计, 对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四届级学生进行课程教学,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7.1 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7.2 在实践过程中,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7.3 使学生掌握电气安全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 实现了快乐学习。

7.4 课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了

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有助于学生实现专业技能向综合职业能力的转换。

7.5 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环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7.6 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教学督导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文件) [Z].2006.

[2]乔新国.电气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4]常明, 马朝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J].职教通讯, 2011, (14) :52-53.

电气技术专业介绍 第9篇

关键词:电气技术教学 工学交替 教学模式

一、现阶段教学模式状况

笔者对近三年学校电气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在10届的毕业生中,继续从事本专业的人数不到班级的20%;在11届的毕业生中,继续从事本专业的人数不到班级40%;在12届的毕业生中,从事本专业的人数也不到60%,这对从事电气专业教学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失败。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职业教育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怎么样才能培养出更专、更好的社会所需人才。

一直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先安排所有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然后再进入实习阶段,实习结束后,学生就直接走向社会。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对电气技术自动化这一专业的总体认识,更谈不上兴趣与热爱,很大程度上还是父母的选择。进入实习阶段以后,学生虽然对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总体认识不深。

近年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相继在各技工院校开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有一周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这种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电气技术自动化专业,需要进行探讨与论证。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在电气技术自动化专业开展“工学交替”,让学生既能靠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又能通过“工学交替”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二、实行工学交替面对的难题

现阶段,在电气技术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行“工学交替”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个难题。难题之一,专业不对口,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实习就业很不满意。通过调查回访我们了解到,有一大批学生并不认可这种模式,理由之一是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被学校廉价地卖给了公司。只是一个劳动的机器,从事着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简单的、重复的工作,不但学不到知识,而且工作强度很大,有时甚至没有自由,对“工学交替”有很大的抵触心理。难题之二,企业不满意。所合作的企业普遍反映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胜任不了企业岗位的需求。

三、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改革

针对这些情况,要在电气技术自动化专业开展工学交替,必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学校方面。学校要做好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工作。学校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学生与企业。良好的学生素质,是确保“工学交替”有序进行的基础。学校在对学生培养的同时,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企业的了解与认识。这当然还包括企业的文化与规章制度,让学生了解与员工之间角色的不同,所享受的权利与义务也会不同。学校与企业要达成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生产、加工、管理等资源,确保每名学生都能从事本专业的实际操作,确保学生能参与到机器设备安装调试的工作岗位。

二是选择企业方面。学校在与企业合作时要有所选择,有些企业是订单式私营企业,这种企业的特点是有了订单就生产,没有订单就停工。这种企业往往技术含量比较低,学生从事的工作比较简单、单一。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选择这样的企业对学生没有多少帮助,应避免与这样的企业合作。我们的工学交替教学千万不要流于形式,认为只要将学生送入工厂就是“工学交替”了,这样只会耽误了学生。

四、实施工学交替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适用性原则。简单地讲就是企业的生产要适用于电气技术自动化专业,管理要适用于学校的学生。

二是优选性原则。集团化公司自然比订单式公司优势明显。无论是在企业文化方面,还是企业管理方面,学生置于这样的公司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但能加深对专业工作的认识,而且能从工作中逐渐适应并喜欢自己的专业。

三是服务性原则。“工学交替”必须树立服务的理念,要确保学生的利益最大化。任何以学校利益或企业利益为前提的“工学交替”都是失败的,也是不可取的。

“工学交替”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弥补学校实习条件的限制及课堂教学的不足。熟悉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工艺、质量和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操作技能等方面得到提高。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工作中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从幻想走向现实,更加勤奋、脚踏实地去完成学习目标。

上一篇:后台管理微机下一篇:学习的名言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