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2024-07-18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精选8篇)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第1篇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确保医疗安全

XXX年在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工作方针是:以 2011年卫生部提出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为指导,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百日安全活动”,以病人为中心、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词,规范医疗行为、优化程序、细化医疗全过程服务环节内涵质量与安全管理。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结合“三好一满意”、创先争优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继续以负责任为宗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努力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为我院“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把XXX医院建设成为管理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目标”,做好各项工作,巩固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取得的成果,为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文化铸魂”,构建“医疗质量与安全核心价值观”: 医院党总支、院行政,在充分讨论、分析我院目前现状的情况下,要保持我院实现持续跨越式发展,首要问题是构建“医院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把构建“医院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第一要务。组织了全院职工进行“医院文化建设”大讨论,经过“三上三下”,提出了《医院理念文化》十四条(见附件);《各科室理念文化》五十六条(见附件);医院以“文化铸魂”,为确保提高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医院在内网上开辟“我在工作中对《医院理念文化》的理解、认识、实践”的专栏讨论;

(二)在医院内举办了我在工作中对《医院理念文化》的理解、认识、实践”的医院文化“讲演比赛”;

通过举办通过网上专栏讨论、讲演比赛,加深了全院职工对《医院理念文化》的理解、认识,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患关系打下了基础,卓有成效的推进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为达到上述要求,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二)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

(三)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实行错峰门诊、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鼓励支持医务人员到对口支援医院开展执业活动。

(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50%的病房实行优质护理服务。

(五)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六)探索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同时,适时组织广大医务人员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基层。

(七)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全面加强和落实医患沟通,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严厉打击“医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八)医院设立了“医患沟通协调办公室”,有专人负责患者和家属的接待,做到对每一个来访者反映的问题做好记录,要求每一件来访必须有“回复”,密切了医患关系,发现了医院在管理、医疗、护理、后勤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促进了医院管理、医、护、后勤工作的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提高,把医疗服务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为达到上述要求,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科室基础管理,落实“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推行了科室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缺陷科主任的“首问责制”,要求各个科主任“当一方领导、保一方平安”。

(二)巩固创建国家三将乙等综合医院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将创建三级乙等医院中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组织”的工作运转进入“常态化”。列出检查内容、可操作性的检查要求、细则,每一个月由医务科负责牵头,按照检查内容、要求、细则,对“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组织”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落实医院、科室“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以人为本”管理;推进“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全力打造负责任医院”。

(三)医院设立了“医疗质量监督检查部门,有专人负责运行病历、终末病历的质量监督检查。特别是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加强 “环节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并实时更新《环节质量检查量表》。每月出版《医院医疗质量简报》,表扬做的好的科室、个人,通报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要求。

监督检查的重点是:

1.其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违反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情况;

2.13项医疗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3.“围手术期”病人管理情况、“危急重症”病人的管理情况; 4.贯彻落实医院文化“质量理念”情况 —— 关注每位病人,关注每个细节,让每位病满意。

(四)医院定期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分析当前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由院长予以诫勉谈话、和根据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认真落实“三基三严”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专科医师培训及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

(六)为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医院投入大量资金,按照卫生

部印发的“相关学科”建设“指南”、“标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血透室、重症医学科、输血科、急诊科、新生儿病室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人员培训,资格准入、设备、设施的配套。加强危重病员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

(七)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事管理组织,开展临床药事工作。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八)医院专门印制了《医师手册》、《安全手册》,做到全院职工人手一本;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学习,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严格执行医疗行政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和常规,使依法执业深入人心。

(九)组织全院性学习和考试《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四川省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2010年版)》。

(十)对新进入我院的医护人员,在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岗前培训的内容是:与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三基三严”、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

(十一)邀请医学专家、卫生法律专家、律师讲课。

四、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一)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

(二)制定完善医德医风制度规范。

(三)严格执行卫生部“八不准”和省卫生厅“五不准”,严肃查处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事件,堵塞漏洞,净化医院内部环境。

五、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一)建立医患沟通恳谈制度,并认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不断征求患者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医疗服务。

(二)积极组织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以评促纠、注重整改。

(三)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院务公开各项要求,增强院务公开意识,推动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第2篇

医疗质量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前,医疗纠纷从总体上看呈上升趋势,甚至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发展。一方面,这说明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所增强,患者正在逐渐改变自己在医疗活动中的被动地位,通过多种形式介入到医疗活动中,对医疗质量的评价双向化就是一突出表现;另一方面,也充分暴露了医院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甚至是隐患。因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成为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院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的紧迫问题。几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医疗质量的管理,旨在确保医疗安全。

提高人员素质,强化医疗安全意识

1.1 加强岗位培训工作

县医院根据“质量建院、科技兴院”的建院方针,制定《临床医师培训制度》和《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围绕本职专业技术,本着“增新、补缺、提高”的原则,完善岗位训练计划,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训练内容。医师的在职培训要达到“六会”,即熟练掌握和使用呼吸机、除颤器、心电监护、CPR、心电图、气管插管;护士的培训注重礼仪、基础护理操作常规、沟通与交流技巧,临床科护士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的成功率达到95%上。分期举办科主任、护士长培训班。以医技科室、中初级职称和高学历人员为培训重点,切实落实病历讨论规范、教学查房规范、病历讲评规范和年终考核规范。

1.2 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医疗技能的提高必须通过医疗实践,不断磨练。县医院注意引导青年医师勤奋学习和善于实践,多接触病人,多操作,多看手术,当好手术助手。在对病人的观察和治疗中,只有思考得越仔细,疑问越多,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也越丰富。对提高医疗技能应当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走,要学的不仅是某项操作技术,而是指导一系列技术的科学知识与基础理论。通过培养,一大批年轻的技术骨干脱颖而出,成为医院医疗工作的中坚。

1.3 狠抓继续医学教育

我院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建立继续医学教育网络管理系统,切实抓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工作,实现全员岗位培训,建立专业技术干部业务档案。充分发挥高学历人员的作用,根据科室开展业务情况,选好苗子,积极选送在职干部外出进修学习,不断高业务水平。几年来,医院共选送10余人次外出进修学习或深造,对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1.4 严肃认真处理医疗差错 多年来我院对出现的每一起医疗投诉,不管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这样做既教育了本人,也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和警惕性。突出环节质量,控制医疗缺陷发生

2.1 建立质量管理组织

我医院建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三级控制体系,进行质量管理、检查、考核、评定、控制、信息反馈的质量管理。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病人投诉,向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负责监督本院的医疗质量,把住影响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2.2 严格落实规章制度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我们实施了各级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主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疗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制、手术分级管理制和死亡病例讨论制、病历书写质量检查制度、危重病人管理制度、病区管理制度、三级护理制度、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科主任护士长目标责任制等,对医疗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紧密结合医院实际,针对医疗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根据全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不同时期的主要问题及医疗管理的重点来确定重点医疗特别是找出工作中容易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隐患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我们通过反复抓、抓反复,使大家认识到医院中各种医疗制度、操作常规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法规,从而提高依法行医的自觉性,把医疗工作都统一到严格执行医疗工作制度上来,强化了基础性医疗护理制度管理。

2.3 狠抓病历书写质量

提高病历书写质量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途径,特别是在实行电子病历后,更要抓好病历书写质量,强调一定要做到病历书写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病历质量管理建立了由医师自我监督、科室检查、院办把关的三级控制。各级评分、评价结果在院内公开。病历缺陷还要反馈到科室,与医生的综合评价挂钩。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组织一次活动,进行本季度病历质量讲评,并不定期举办病历展评。

2.4 加强护理管理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第3篇

1 组织机构的建立

成立《抗菌药物合理管理领导小组》, 工作相互配合, 共同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1 机构成员组成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我院成立了由院领导、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感染科、检验科及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抗菌药物管理领导小组。

1.2 组织机构职责

抗菌药物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督促临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原则》和管理制度;组织各种形式学习、培训、学术讲座, 提高正确认识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建立抗菌药物专家会诊制度, 并组织抗菌药物应用专题讨论会;对危重疑难病例用药会诊, 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指导、咨询和监控。

2 管理办法的制定

为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的精神, 规范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 制定《南京市江宁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1 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论证, 对我院使用每种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及价格因素综合考虑, 将抗菌药物分三级并公布《江宁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名录》, 同时对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电脑医嘱进行权限规定。

2.2 临床用药选择原则

对特殊情况下各种感染 (败血症、感染性体克、严重感染等) ;紧急情况 (急诊和值班医师) 越级使用抗菌药做了具体规定, 既保证抗菌药应用的大原则, 又充分体现灵活使用抗菌药, 确保临床实际需要。对住院患者进行抗菌治疗时, 明确要求需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的治疗。治疗用药病原菌检测送检率应达到50%, 抗菌药物使用率应<50%。门诊及危重患者的抗菌治疗, 严格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3 各种具体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3.1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制度

遵循抗菌药物应用的总原则。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感染不得应用抗菌药物。明确抗菌药物选择、更换、联合使用原则;对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局部用药也做了详细规定。

3.2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严格遵循“分级用药”原则, 贯彻“有样必采”原则。各级医师根据《南京江宁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填写《抗感染药物使用审批表审批表》;越级使用须经上级医师授权;联合用药或更换抗感染药物须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同意, 联合使用>3种抗感染药物须有药敏试验报告, 并经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审批。

4 加强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强化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

每月对各科室出院人数、感染人数、感染发病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耐药菌数进行统计;每月对各病区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每月对各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液、灭菌物体进行卫生学监测。每月对感染病源卫生耐药谱统计;每季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和肠杆菌中的产超广谱β-内酰氨酶 (ESBL) 耐药菌进行监测并分析。

5 做好抗菌药物使用的各种信息统计分析, 严把药品采购关

每月对抗菌药物使用总量及增长趋势 (金额、数量) 进行统计;每月通过处方点评、病历检查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合理性分析;利用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系统, 随时掌握异常情况, 并对异常增长品种做具体情况分析。综合分析上述各种数据, 并根据细菌耐药和抗菌药物临床查证结果, 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做出对抗菌药物“限量、替换、停药”的审定和批准。

6 利用各种形式公布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加强监督管理

每月通过《医疗质量简报》公布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医师名单;每季通过《江宁药讯》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不定期在医疗安全通报会上反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将每月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医院质量管理和综合目标考核, 与科室和个人挂钩, 奖惩分明。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同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紧密相连, 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十分重要。我院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强化制度落实, 细化监督考核、奖惩分明等具体措施, 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通过系统有效的管理, 临床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认知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日益提高, 医疗安全质量大为改善。

关键词:抗菌药物,管理

参考文献

[1]于荣富.国内十大城市医院用药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杂志, 1998, 11 (2) :21-26.

[2]杨广富, 李英芬.全国第3届临床用药进展学术会议纪要[J].医师进修杂志, 1999, 22 (1) :62-64.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第4篇

【关键词】医疗收费;加强管理;规范收费;管理问题

0.前言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医疗收费上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随着国家经济及社会制度的发展,各方面的原因都会引起医疗费用的增长,比如科学技术的进步、疾病谱改变、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还有卫生用品、药品的更新换代以及加价等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不合理的收费结构也是直接导致医疗费用过高的原因。“以药养病”虽然补偿了医疗技术服务收费低水平的损失差,使医院的亏损得到了弥补,但同时也使医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被提高了。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分析,医疗费用不可避免的会增长,因此我们要控制医疗费用使其增长速度放慢。一些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医疗人生也要致力于研究相关对策。现在,医疗费用管理和医疗收费行为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病员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医患矛盾的产生。所以,加强医疗收费管理,规范医疗收费行为在当前的工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1.医疗收费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体制也在不断的深入改革,如今“看病难、吃药贵”在社会上已经成为了非常热的话题,同时医疗服务收费问题也成了人们最关心、最直接的焦点问题。几十年前,“一根针一把草药”的时代已经远去,如今,1台医疗设备都要上百万,医疗费用过高当然也是不出意料的。根据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质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价格的代表,人为地降低医疗收费的价格并不能真正地解决医疗管理问题。目前,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医院都采取网络系统进行收费,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收费人员的负担,也就减少了人为的失误的发生,对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仍存在很多的费用纠纷问题,在进行物价检查时仍发现很多的问题存在,医院在收费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

1.1收费系统项目不能及时更新,收费标准不能及时做出调整

随着国家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医疗技术以及医疗项目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然而医院内部人员对国家的物价政策法规不够了解,新项目不能及时申报,对一些没有根据的项目根据其他的项目进行收费,甚至自立项目进行收费,这不仅会违反现阶段的物价政策,还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医疗问题以及医疗纠纷。在成本上,医疗耗材的变化是随着采购的不同批次而发生的,如果采购材料的部门不能及时和医院的物价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就会造成医院不能及时调整电脑的收费标准,这种不合理、不正确的现象会对医院的患者产生直接的影响。当买的价格比卖出的价格低的时候,患者的利益就会受到伤害;反过来就会损失医院的利益。

1.2收费结构不合理,医疗成本增长过快

目前的医院在医疗收费上,看似有很高的收入,但是纯利润却非常少。一方面来说,在总收入上药品占了近45%,另一方面来说,高额耗材的比重太大了,这些都会使医院的成本过大。此外,在医院补助的补助上政府越来越削减,医院在基本的生存问题上都出现了危机,因此发展也就更加困难。医院为了能给职工发放工资,有些甚至出现了不正当的经营理念,因为只有多收费医院才能正常的生存下去,因此形成了一种歪理歪风。

1.3医院内部核算不规范

现在,很多医院采取的经营方式都是进行科室成本核算,他们把医院的业务收入作为各个科室的硬性指标,业务收入多少决定了科室主任的政绩和奖金的发放。在这种利益为上的思想指导下,医生的原则不再是以人为本,而是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在病人身上创造自己的经济效益。

1.4医疗收费标准偏低

国家在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拨款补贴上存在严重的不足,近几年来,虽然全国的医疗服务价格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医疗成本上还是背离了30%,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还是比较低。医疗体制发生了改革以后,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开始实行企业化的管理运营方式,必然会产生医院各工作人员的强烈的逐利冲动,他们会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多收费、乱收费现象就会常常发生,以补偿医疗服务时产生的亏损。如果医院长期发展这种经营理念,不仅使医院以及病人不堪重负,也会使医院的经营进入恶性循环。

1.5服务意识没有根本的转变,业务操作不够规范

工作人员在进行收费时,仍然采用一些过去的收费行为,“被动服务”观念比较严重,医院工作人员不能主动地去帮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医疗上的问题和困难,服务态度太差,服务意识淡薄,因此造成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可以说,乱收费问题并不都是医院故意造成的,而是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的业务不熟练造成的。

2.强化医疗收费管理及规范收费行为的措施

在医院管理中,医疗收费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医疗收费管理,规范医疗收费行为,对每一个收费环节认真执行,完善和健全价格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国家的价格法规,是对国家、对人们、对医院都有利的事情,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2.1完善计算机收费系统设置

在系统上设置自动控制收费准确性功能,使医护人员手工操作的过程尽量减少,手工录入的错误率也进行降低,充分发挥现代的科学技术对医院管理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和好处,使收费管理更加科学性,更加先进。比如对级别护理费、住院诊查费、消毒隔离病区加收费进行电脑录入,对医嘱时间进行事前控制,以使对患者的收费按照患者的实际住院天数进行准确收费,对多收费或者少收费的现象尽量避免。

2.2完善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制度

奖金发放的依据不应该是成本核算。衡量医院的医疗消耗以及补偿的尺度就是成本,也是经营决策和职工获取劳动报酬的重要依据。然而,如果把成本核算当成员工奖金发放的唯一根据,就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个别员工一味的追求个人的利益,在物价政策上钻空子,甚至对物价政策不管不顾,产生多记账或者超出记账范围或者重复记账的行为。所以,成本核算的准则必须是物价的标准,同时加强收费管理,制定一些制约措施和奖惩制度,不能单纯地为了增加收入或者谋取个人利益而违反物价政策,从而增加患者的负担。

2.3建立健全医疗收费管理制度

对医院内部的备案项目进行清理,对一些即将过期、需要重新申报的项目及时向物价部门进行报备,等相关的物价主管部门批复以后才能继续收费;新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颁布后,要停止执行那些已经作废的项目,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医疗物价收费标准。现在,我国的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的确定问题上存在着很多不足:医学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不能明确医疗服务内涵,医疗项目条目没有细分,价格成本的计算方式不够完善,技术难度、风险系数不能体现等。因此,医疗服务价格如何才能更加合理, 收费标准及时进行修订,是当前物价和卫生部门急切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

2.4建立健全医疗收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医疗收费管理制度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价格公示制度、价格管理奖惩制度、门诊及住院患者退费管理制度、费用清单制度、病历抽查制度、医院收费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申报规定、医院物价管理培训制度、医疗价格政策文件档案管理制度等等。

2.5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

医院在物价收费的管理力度要进行加强,同时对医德医风的建设问题也要进行加强。医学是一项非常严谨的科学,医术和医德是决定医疗服务质量是否良好的两个重要决定因素。医术是行医的基础,医德是其保证。只有切实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对国家的物价政策严格的进行执行,对于乱检查、乱收费的现象进行杜绝,使患者的利益能够得到维护,这样才能拓展医院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2.6加强医务人员规范收费知识的培训

对医务人员的规范收费行为进行知识培训,帮助他们学习政府实行的价格文件以及查询价格文件,使他们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收费标准的项目内涵和说明,对各项医用材料收费规定进行熟悉的掌握,制定医院的物价管理制度,增加医疗服务项目的申报审批程序等等。

3.结语

总的来说,新的时期下医疗改革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只有建立健全医疗收费体制,完善医院人员的工作机制,确保医务人员的责任落实到位,对于物价局的各项收费规定和标准严格的执行,才能使医院的物价管理工作规范、有序以及科学的进行,全面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群众满意的良好医院形象,并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军,张正华.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动力机制和控制策略谫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

[2]康永军,张洪彬.当前医疗费用上升的原因和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

[3]王桂芳.治理医疗服务乱收费之我见[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4).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第5篇

按照《XXX中医医院环境大清整管理大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医务科对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严格落实各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专科规范和临床路径的诊治流程,开展临床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医生值班制度、会诊、疑难病例及手术讨论制度等18项核心制度,加强病房的查房记录、病情分析、诊疗计划等医疗文书质量,提高临床医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3、严格落实执业医师管理制度,无出租、承包科室,超范围行医现象。

4、定期由医务科组织病案、科教等相关部门对全院的医疗文书、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反馈并限期整改。

二、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理解

1、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完善医患沟通内容,认真落实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把诊治检查的必要性、适应症、并发症、费用等情况充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说明。

2、加强医院投诉管理工作,建立患者投诉中心,将行政值班前移。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避免矛盾升级有效应对。

三、完善医疗安全报告制度,做到积极有效应对

1、严格按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完整、准确报告相关不良事件。

2、不断完善医疗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做到积极有效的应对,尽可能的清除医疗安全事件的不良影响。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1、在医患沟通方面个别医务人员的意识还不够,沟通准确度不到位。以后将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第6篇

今年是我院的质量管理年,也是大发展之年。因此,我院今以来,以全院职工大会形式相继在潞安剧院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会》。会上由相关部门对上月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下月工作整改进行分析点评、安排部署,以此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规范执业行为,切实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到具体工作之中,对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确保医疗安全,服务广大患者,大有裨益。在6月9日的工作会上,由各专业工作委员会推荐,把临床实践工作中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选出十个科室作了交流,现予以专刊刊出,供大家学习借鉴。为此,这里我再次强调:

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是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前提和最基本的要求,没有医疗安全,就谈不上医疗质量。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我们要从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入手,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管理。每月进行公开评价与汇总,奖优罚劣,逐步形成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制度和机制。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跟踪问效,督促整改,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在管理、技术、服务、社会条件及环境方面提出基本要求,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是实现医疗安全的唯一途径。

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医疗服务意识,提高核心制度的执行力。

坚持文化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的思想导向、精神凝聚、创新引领、情感激励等功能,要充分发挥报刊、网站、版面、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谐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使医院共同价值观“争做医院主人,共谋医院发展,服务广大患者”深入人心,把“工作重在落实,制度贵在执行,细节决定成败,责任胜于能力”的工作理念贯穿于医疗工作的每个环节,高质量、高标准、真情服务患者。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第7篇

近期我省发生了几起典型医患事件,暴露出部分医院管理松懈,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淡漠,存在较多医疗安全隐患,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在社会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同时也损害了医疗行业的整体形象,“教训是深刻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引起高度重视,立即采取行动,查找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医疗安全事件的抬头趋势,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我院经过开展大讨论、大排查、和全面整改,有效的促进了医务人员思想意识的提高,进一步转变观念,事无巨细,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目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结合“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卫生院要求管理人员要加强监管力度,切实做好检查工作,严格责任追究制,加强投诉管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增进医患互信。对发生的医疗安全事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做好上报工作。作为副院长,我认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培训、落实制度,加强监管。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考核,通过医疗安全的学习使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得到加强,平时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其他医疗操作规程,落实核心制度,也要加强其他各项制度的落实与考核,牢固树立医疗安全责任意识,避 免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我认为要继续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要制订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方案,开展医疗质量和安全评价,不断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当前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部分医务人员存在片面注重高精尖医疗技术,“三基三严”基础训练有所滑坡,各地要尽快采取措施,强化对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夯实基本功。要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为病人认真看病、热情服务。

三、是抓好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狠抓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质量检查和考核,制订并落实考核方案和奖惩办法;加强对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和查对制度等核心制度的落实和检查;严格处方权授予的标准和程序。

四、是加强医患沟通。要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完善医患沟通内容,提高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水平;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患者病情、预后、诊疗方案、疾病风险等内容,认真、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体现在医疗服务全过程,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五、是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重点加强对院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控、管理和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院感管理措施的依从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六、是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管理。要进一步健全药事管理制度和药事管理组织,完善处方点评制度,规范临床应用行为,推动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要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的监管,加强不良事件等安全信息监测,做好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工作。

七、是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医疗安全信息化建设,建立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并落实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同时要做好医疗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医疗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处置预案,积极有效应对,尽可能消除医疗安全事件的不良影响。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第8篇

1 健全各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并贯彻实施

1.1 制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参照“医院管理年”、“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 由医务科负责制订《医疗技术临床准人及管理制度》[1]、《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2]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3]。

1.2 定期筛淘不符合管理规定的技术项目

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五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疗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的规定, 医务科当前临床应用的具有确切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技术建立技术档案, 每2年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评估, 以便筛选、淘汰不符合管理规定的技术项目。

1.3 认真审核及申报医疗技术项目

设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审核组, 审核组成员由院领导、医务科、质控科及各学科专家组成, 负责审核、评估临床开展应用的医疗技术。医院向上级行政部门申报二类、三类医疗技术时, 首先由申请开展该项技术的科室提交临床应用可行性报告, 再由专家审核组审核、评估, 医务科根据专家组意见, 经院领导批准后, 方可将申报材料上交。

1.4 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制度》[4]

拟定医师考核工作制度, 对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保证考核工作规范进行。每2年定期考核已获执业资格的各级医师, 根据考核情况确定个人技术准入资质并备案。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 医务科于定期考核日前60日通知需要接受定期考核的医师。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的, 即为不合格。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 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3个月至6个月, 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 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 允许其继续执业。

2 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

2.1 加强医院重点部门重要环节的质量管理

继续深入开展“以患者为中心,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第二周期动态管理活动及2008至2009年“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强化医疗安全理念, 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 科学诊治、规范操作、优化流程、细化服务, 重点加强急救救护管理、重症监护病房 (ICU) 管理、血液净化室管理、临床医疗管理、麻醉管理、药事管理、护理管理、病理管理、感控管理等项工作。

2.2 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会诊制度、查对制度、术前讨论制度、麻醉访视制度等医疗制度和诊疗护理操作规范, 切实提高医疗安全水平。在今年上半年的工作中, 我院医务科着重抓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麻醉访视制度的落实, 通过检查病历、患者访谈调查等形式对手术前、中、后医疗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查, 避免差错发生。

2.3 履行患者知情告知义务

充分履行患者知情告知义务, 规定入院三天内主管医师与患方要进行书面的医患沟通;住院过程中施行高风险性诊疗措施或病情出现重大变化时应及时与患方进行书面的医患沟通或书面告知;手术前与患方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同意书格式规范, 项目齐全, 知情要点明确, 内容通俗易懂。特别强调手术中改变手术方式或扩大手术范围, 医师须告知患方并获得患方的书面知情同意;输血患者有输血同意书;特诊特治、创伤性诊疗、临床试验性治疗和大额医疗费用开支项目等, 要有患者知情同意书, 知情要点明确, 有签名;植入体内的人工材料要在知情同意书上告知。死亡患者应书面建议尸体解剖;患方不依从医方正确的诊疗建议或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等情况时, 应获得患方的书面明确意见;所有医患沟通书和知情告知同意书患方的签字项目齐备, 患方表达意见明确清楚;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患者本人不在医患沟通书和知情告知同意书上签字, 由其家属或关系人签字, 签字者应获得患者的书面授权委托书。

2.4 定期督查, 责任追究

加强检查, 督促落实。医务科每周定期随业务副院长下科室检查工作, 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逐一进行排查, 特别是对重点部门、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 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 造成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人员严肃处理。认真实施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对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 确保医疗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5 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

为有效实施医疗质量全程管理,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单病种临床路径, 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由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3 建立畅通、高效的院前急救机制

3.1 加强急救队伍建设

组建应急医疗队, 制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演练, 通过演练, 熟悉了公共卫生四级应急响应程序, 提高了应急反应能力和院前急救水平。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 (2008年版) 》[2]院内急会诊的规定, 要求参加急会诊者10min内到位, 急诊手术30min内完成相关术前准备。

3.2 强化急诊科硬件和软件建设

急诊科独立设置, 设备齐全、人员稳定、规范培训。要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五机”、“八包”的使用及各项急救技能, 设立急诊医疗“绿色通道”, 有专项管理措施和制度, 医务科/总值班负责协调“绿色通道”相关工作。急诊科制定有“绿色通道”的运作流程, 并有“绿色通道”专用标志。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制度和诊疗规范, 强调首诊负责制和院内急会诊制, 设有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 确保每一抢救环节衔接紧凑。

4 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4.1 加强手术患者识别

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对大中型手术进行术前讨论, 重大手术针对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术中、术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组织相关科室专家共同评估, 制定防范措施, 保障患者安全。按照创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示范医院动态管理考核评分标准, 重新制定出《CHA患者安全目标护理实施措施》[5]、《医院患者识别制度》、《腕带标识制度》、《手腕带戴操作程序》, 确保手术患者确认无误。

4.2 强化患者安全管理

制定完善了患者约束法使用及操作服务告知流程、治疗室静脉输液配药流程、手腕带佩戴操作流程等14个, 加强重点护理环节管理, 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4.3 加强手术麻醉管理

坚持麻醉前访视患者制度, 有麻醉前对患者病情的评估记录。建立有麻醉前与患者、患者家属谈话和签字的制度并执行。对择期或限期手术麻醉前有麻醉计划。对危重疑难病例, 有麻醉前讨论或向上级医师咨询的制度。麻醉记录认真、清晰, 能反映手术主要步骤、病情变化及处理。认真落实术后随诊制度。有严重不良事件的讨论和报告制度。认真执行麻醉科医师值班制度。认真执行麻醉科交接制度。认真执行麻醉医师司理麻醉时的职责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药品、输液、输血的核对制度。认真执行麻醉器材的管理和消毒制度。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的管理制度。有常用麻醉方法的操作规范或有关的注意事项的规定并并执行。有麻醉工作的分类登记、抢救工作和会诊登记[6]。

5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5.1 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措施

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暴发及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调查与控制制度,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的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手卫生制度,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耐药菌监测制度,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等[7]。

5.2 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监测数据

按规定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和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根据要求安装有《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 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感染管理质控中心的要求按时上报相关监测数据。

5.3 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

设置功能相对独立的感染性疾病科业务用房, 如呼吸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艾滋病门诊等。设有医务人员和患者分别使用的单独通道和出入口, 通风良好, 清洁区、半污染区河污染区之间标识明确, 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建立预检分诊流程, 并做好登记, 引导患者到指定诊室诊治。

摘要:为提高医疗质量, 有效防范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发生, 切实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对照“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活动考评标准和要求,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医务人员医疗质量观念,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 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 充分履行知情告知义务, 切实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构筑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医疗质量,患者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医院管理

参考文献

[1]朱成华, 李先国.现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与医疗技术分类[M].北京:医疗科技出版社, 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术分级管理制度[S].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制度[S].2005.

[5]中国医院协会编.患者安全目标手册 (2008)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 (2008年版)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3.

上一篇:乡镇平安医院自评报告下一篇:喜欢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