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走班教学的利与弊

2024-08-21

探讨走班教学的利与弊(精选6篇)

探讨走班教学的利与弊 第1篇

走班制的利与弊

顺着高考改革的大潮流,“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将开始走进高中的校园。

所谓“走班”,说通俗点便是可以在不同的班级之间选课、上课,而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班级。

在小学、初中的时候,我们总是被班主任“不准串班级、串楼层”的命令给威慑住。对于外班,乃至于只是隔壁班的小伙伴也只能互相“以目致意”,而不敢光明正大地一起玩耍。“走班制”对于广大的同学们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而在说得官方一点,“走班制”无疑将在促进学生之间友谊,提高学生社交能力,扩大社交范围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选课的主动权也将掌握在学生手上,而不是被动地按照规定的老师和课程表来上课。这就能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以及适合自己的课程难度。这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而正如黑格尔的辩证法所提到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走班制”的实施,必然会导致一个班级在传统意义上的名存实亡,教室也将失去其原有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沦为一个只是用来上课的场所。甚至班主任,也许也会失去他的作用,而逐渐被淘汰。。。

在这样的制度下,班级的名存实亡,也就很难再让我们拥有班级的荣誉感,从而不利于我们团队观念的养成,相对松散的教学环境又难免会对学生疏于管理,纪律会受到更大的挑战。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独不可避免地会有其尚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不该因此而拒绝改变。

“走班制”的推广完善虽还任重道远,但已有了个良好的开端,惟愿它能逐步发展,消除传统教育弊端。

流走的

你不停地往前流淌着

浪花儿一个高过一个

秋叶、春花

再美的风景也不曾留住你的步伐

可小溪啊

我多希望你能慢一些

等等岸边的,时光的遗老吧。

探讨走班教学的利与弊 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利与弊

一、新媒体的定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育论文发表/tylwfabiao/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益处强大的搜索功能。“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忘记空调遥控器放在哪里了,百般寻找无果之下,上网查找答案。果然在一条搜索“在空调上面”的提示下灵光一现,找到了遥控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包罗万象,它就像一个浓缩社会百态的全知家,无所不通。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站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资源,时事政治、财经报道、读书教育、八卦娱乐、星座占卜等等。只需轻轻一点,答案立刻揭晓。

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的效率。

快捷的交流平台。古时人类依靠鸿雁传书来交流情感,获取信息,时效性差,代价高。现代人借助手机与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取得联系,时效性强,但费用高昂,而且手机诞生初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网络视频解决了这一难题,依靠一根细细的光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方便快捷、省时省钱。手机生产商在看到建筑论文发表/jzlwfabiao/这一巨大商机后,适时地将QQ、MSN、飞信等通讯软件引入手机设置,同时研发了3G手机,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时尚的购物选择。网络购物成为近年来的一个时髦词汇,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能够自由上街购物的时间日益减少。网上购物应运而生,而且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免去了上街购物的繁琐程序,节约了大量时间,何乐而不为?

影像教学的利与弊 第3篇

1.1 影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语言教学对于刚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个难点, 能够让学生对计算机语言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学习效果将是一个巨大的提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 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 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 学生在课堂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 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影像教学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直观、简介是影像教学的显著特点。在这种人机交互式的课堂环境中, 相对来说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 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 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 才能使其获得有效的认知。影像教学可以利用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 学生极易处于一种亢奋状态, 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主动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气氛中去,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 影像教学人机交互的特点为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特别是在枯燥的计算机语言学习中, 通过与现实例子的类比, 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对计算机语言产生学习的兴趣。

1.2 影像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头脑中重建课堂

影像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把枯燥的语言程序与现实社会中的事件进行类比, 把程序中语句的执行顺序形象的做成事件进行的步骤。延长程序在学生头脑中的存留时间, 加深学生的记忆。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看到教师的操作步骤, 但在课余时间或在实验操作上机的过程中可能已经忘记, 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程序的关键操作和步骤做成屏幕录像, 放在网上, 供学生下载观看, 学生在实验课的时候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录像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学生在课余时间需要重新复习课堂的时候, 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屏幕录像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记忆在头脑中重建课堂, 达到知识进一步加固加深的作用。

1.3 影像教学可以扩大教学传递的信息量

计算机语言往往是一门包含信息量比较大的课程, 这就意味着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 再加上声音的配合使用, 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 学生能够耳闻其声, 目睹其形, 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 “声、图、文, 颜色、光彩、视听”并举, 多渠道多方位,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并且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1.4 影像教学可以使课堂更有条理

利用多媒体幻灯片, 教师在每节课之前, 可以动态的告诉学生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比如说用java实现五子棋, 学生在课堂之始, 就能够清除的知道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要学会哪些东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更有条理性, 使课堂变得清晰、明了。

1.5 影像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水平

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知识讲授书本上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 仅仅依靠书本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特别是在计算机教学方面, 软硬件的更新速度不断增加, 多媒体技术也在高速发展, 这就促使教师要想上好课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掌握书本以外的知识。教师必须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前端科技和流行的技术, 以便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对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或者讲授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教师只有不断的自己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才能使自己不落伍, 才能有更多的知识为学生讲解。

2 影像教学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误区与弊端

利用影像进行教学, 是当今课堂的一种趋势, 它确实在很多方面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 让课堂形式更多样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盛行, 越来越表现出不少的弊端。

2.1 影像泛滥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

当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 为了追求课堂的效率, 许多教师会盲目的制作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操作录像进行课堂授课, 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授课的传递的信息量。大量的影像充斥在课堂上, 限制了学生自己的思维空间, 他们完全按照课堂影像的切换方式一步一步跟下去, 成为填鸭式的授课, 又回到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课堂的信息量很大, 但是学生能掌握的及其有限, 背离了我们利用影像进行教学的初衷。

2.2 不要让演示代替了互动

课堂操作是学生掌握知识、反馈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 多媒体走进课堂后, 影像“统治”课堂, 教师不能因材施教, 师生难以情感交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计算机教学中, 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 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手段, 而不应该变成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影像的运用过程中, 如果过分突出教师的“表演”, 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 加之精彩解说和绚丽的演示, 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 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这种“表演”剥夺了。学生缺少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 缺少了应有的思维与操作思路, 因而, 一堂课下来, 学生感觉到老师眼花缭乱的演示, 而学生知之甚少。计算机语言学习能力也就显然难以提高。

2.3 本末倒置, 过分追求大容量、快节奏

影像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已成事实, 这为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创造了条件。但凡事皆有“度”, 适“度”才有可能收到好的效果;过“度”则会适得其反。教学情况千差万别, 不能单纯用影像教学手段来对待。当前多媒体教学已形成热潮, 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做成影像进行授课。人人赶时髦, 难免产生负面效应。多媒体不是惟一选择, 三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问题, 为何要费力做成影像呢?影像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影像的关系, 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而不能本末倒置, 陷入误区。教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 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而不能一味以影像代之, 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因材施教, 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好的效果。

2.4 强制教师运用影像教学, 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成了当今的教学潮流, 因而某些学校会强制要求教师上课必须要用多媒体。而对一些操作性非常强的编程课来说, 影像会变成上课时的一种累赘。强制要求必然增加教师的负担, 并且会对授课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

2.5 学生按图索骥, 难以灵活运用

在计算机编程的教学中, 我们会把某些操作或者整个课堂做成屏幕录像, 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下载进行巩固复习。然而我们发现, 许多学生根本不自己去思考解题的步骤, 而是按照录像中的操作看一个步骤, 做一个步骤。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过程, 完全是傻瓜式的记忆, 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 灵活运用更无从谈起。

总之,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 运用影像辅助教学既是先进教学工具的利用, 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善与补充。在制作影像时, 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指导, 并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 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并根据学生以及课堂授课情况实时调整影像, 真正做到影像为人所用。教师在运用影像时, 应该考虑怎样才能与课堂、学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并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我们坚信, 如果我们在运用影像的过程中, 充分调动其为教学服务, 为学生服务这一点。以学生为本, 扬长避短, 影像教学一定能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立, 倪衡建.“学生主体性引导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4) :47-48.

数学“走班制”教学的利与弊 第4篇

在经过一年半的教学后发现“走班制”教学模式也有它的利与弊,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数学走班制教学的利与弊:

(一)“走班制’的初步实施,存在诸多弊端,“走班制”当前的突出问题有:

1、刚开始分班之前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学生对“走班制”的理解产生误区,有些同学误认为老师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成优差等级的,所以好多学习潜能生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学习比较被动,因此,必需在分层走班之前做好思想工作并适当“铺垫”,让他们确实感觉到分层后,自己如鱼得水,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和发展。

2、“走班制”是学校每学期将为每个学生提供三次选班机会,分别是两次月考和期中考试后组织学生选班,每次流动均已微调为主,就趁这个机会我们有些B班不想学的学生往C班调,而C班同学原地不动,最终C班就是一些不学数学的学生,最终没有达到“走班制”的目的。所以,我们任课教师要多注意和学生交流沟通,关注对学生的指导。

3、学生经常换班,师生感情联系淡薄了,沟通交流少。以前和几个任课老师聊聊天就能了解学生的情况,现在一个班的学生分散在四个班,很难了解情况。

4、学生的课后辅导比较困难,例如老师想订正错题的话只能占用正课,那样又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找课余时间辅导的话,好多学生辅导不了。

(二)“走班”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了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性,起到很大作用。“走班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 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实行“走班制”后,任课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确定教活动。学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学会了如何正确评价自己,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并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

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充分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几百名学生读同一本书,上同样的课,做同样的练习,忽略学生自身成长中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等缺陷,最大限度地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获得与自己最相适宜的發展环境。

3. 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条件下,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水平,自我发展的需要,进行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从而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4.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PPT教学的利与弊 第5篇

学校规定每个教研组每一大周都要有一个老师上公开课,公开课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舞台。所以每个上公开课的老师尽力地去搜集各方面的材料,使自己的课能上的条理清楚,内容既能骨感美,也就说是知识的主线明显。也要有丰满美,也就是说补充的材料要完备,也符合主题。既受学生的欢迎,又要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老师上课的手段也就多种多样,有传统的讲述法,有学生的小组讨论法,还有情景演练法,但不可缺少的都有PPT教学法。

PPT教学法在我校普遍应用于教学是近两年的事,现在已经被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所接受,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我觉得有利的方面也有有弊的方面。

有利的方面:

1、具像化。比如地理教学,我要给学生讲述印度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可以通过PPT 把印度的气候特点及这种特点所形成的地面植被的变化都能表现出来。本来上课时我只是把它的气候特点讲清楚就行了,学生就觉得非常的抽象,现在通过图片上颜色的变化就可以感知不同的季节,植被变黄了,也就是说温度下降了,降水减少了。事物具像化了,理解也就简单了。

2、内容更丰富。本来在上课的时候有些内容由于时间关系,可能会在课堂里省略不讲,但PPT上的一个图,就可以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课本内容就得以细化,学生所学到的东西会更多,知识的储量也就更大。

3、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学生生涯让学生厌恶大于喜爱,色彩斑斓的画面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很自然的吸收了他们的注意力,也就提高了听课的质量。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带来了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知识的重点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明显的体现。PPT展示了知识框架,也展示了很多课外知识,而且课外知识的分量也不轻,有的时候也会产生本末倒置的效果,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哪是重点部分,哪些该是重点掌握的,哪些只要一般性了解就行了的。

2、教师过于依赖PPT,不愿意多思考。一个教师要好好的备好一节课最起码需要两节课的时间,在其中既要考虑课程的框架结构,也要考虑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问题等,但下载一节课的内容也就几分钟的事,有的老师下载了就好象是自己的东西了,连整体看一次也未必能做得到,更不用说是思考什么了。自然也就象个电影播放员一样,让学生过一遍就算了。长期以往学生成绩也只有下滑的可能。自己的头脑也会因为长期得不到使用而变得迟钝了。

3、知识的时效性变差。世界之大,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闻,特别有些地理事物的变化的应该让学生及时知晓,但固定的PPT内容再要穿插一些新知识就会显得课堂内容过多,过繁杂,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有些时候这些及时性的内容反而得不到了解。

使用PPT教学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这个新生事物却让我们教师喜忧参半,所以如何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又将是我们老师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要涉及到学科之间的差别,比如我所上的区域地理使用PPT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地图的了解和掌握,更能帮助学生熟记地图上的一些繁杂的知识,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学科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更有效一些。地理必修1的很多章节,有很多作业需要在图上去完成,但最好是老师手画图,这样无形中让学生也有作图的习惯。

“班班通”教学的利与弊 第6篇

随着国家对教育设备的大力投资,“班班通”成为农村教室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新“宠儿”。“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应用,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各种教学课本、教学软件、光盘、实物投影等媒介教材与之连接起来,从而达到图像、声音、文字三位一体的教学效果。合理使用“班班通”设备能有效地位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它能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这必将有力地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运用“班班通”教育资源教学已经成为农村教育一大亮点。如何巧妙地运用“班班通”教育资源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呢?在这里我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利用班班通教学把教师从单调的粉笔+黑板的单一形式下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益。如高中英语课中,预习单词部分不用板书即可化抽象为形象,又节约了很多时间,还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中,要求教师应以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之中。在教学活动中,碰到疑难问题时,师生共同利用网络等工具寻求解决,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班班通”让教学有了新面貌。

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以人机对话方式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条理性,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中,学生由画面得到启示,回答准确率提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更踊跃的参与,课堂气氛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最好老师,也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对学生来说,对比鲜明、强烈、活泼生动的刺激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乐于接受,思维活动也易激活。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三、运用“班班通”推动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1、“班班通”提高了教师的认识,使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常教常新”的理念。“班班通”是新事物,呈现出很多的优点,它既可以成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工具,又是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的交流平台,教师通过它能更多更好地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教师在使用“班班通”中,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了解新事物、感受新事物,不断地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同时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2、“班班通”的建成提高了教师的认识,推动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利用“班班通”能更多更好地了解当今的教育发展、教育形势以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认识,促使教师不断地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研讨与应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教师利用“班班通”通过网上观摩课、网络教研等一系列活动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3、“班班通”的建成促使教师学习、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随着班班通在我们学校的建成和试用,教师深刻地感受到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研讨和应用中,通过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大胆偿试,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从一无所知到有了初步的了解、从初步的了解到熟练地运用、从熟练地运用到更高更深层次地发展,教师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教师不仅能熟练地运用网上的资源,还能根据教学实际将网上的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教学资源能更紧密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四、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心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正,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互动性,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的精髓。认为“班班通”运用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授知识就越容易掌握。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以媒体课件为主要手段,一会儿展示这个片段,一会儿展示那个片段,忙得不亦乐乎,把原本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离开教师的讲解与维持秩序,仅凭多媒体提供交互式学习方式以及声音、动画、电影等新鲜刺激的东西,是远远不能把学生全身心吸引到学习中去的。而且教师的讲解与资源的优点有时是矛盾的,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而且他们关注一个事物时,往往会忽略另一个。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各展所长,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班班通辅助教学设备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好处很多。不仅是在教学上,还可体现在学生的生活和娱乐中,可帮助拓宽加厚学生的知识面。但我认为它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也不能完全替代黑板等教学工具,更不能因为要求用多媒体教学而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更重要的应强调于“辅助”的作用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班班通”多媒体的应用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学校发展的又一制高点。但在使用“班班通”教学过程中也觉得有一些弊端:

其一:“班班通”应用于课堂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展示工具,为教师的展示课件提供便利.这就面临着一个问题:“班班通”是由教师来操控的,课件也主要是助教的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无多大改变。其实学生也可以利用“班班通”进行展示,比如学生搜集的素材、撰写的文学作品、学生小组研究的成果等,但目前的问题是学生使用的频率不高,感觉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不大。

其二、从理论上将,“班班通”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实践机会,因材施教变为可能。有针对性的课件、电子教案、主题网站等具备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反思反思,“班班 通”的真正含义应该体现在通字上,即网络应用上,而不仅仅是一个课件展示功能。但从自己和本校同仁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班班通”应用于课堂尚处于较低层面和较高成本。“班班通”并没有使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多大变化,只不过是增加了点技术色彩而已。在多媒体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多媒体演示的图片“好看”时,学生个个头昂的高高的貌似在认真听,可真正去分析问题,去思考的能有几个?要想,互动式探究教学根本是“探”和“究”,而不是花花绿绿的影音文件呀!所以觉得有时候多媒体的使用也给课堂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有时候为了培养孩子爱思考的习惯又不得不停一段时间不用多媒体,又回到“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时代!

上一篇:新党支部组织委员职责下一篇:县委统战部2008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