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美育渗透教案

2024-06-24

初中数学美育渗透教案(精选6篇)

初中数学美育渗透教案 第1篇

高一数学渗透美育教育的教案

陈伟坚

§2.1 抽样方法

2.1.1简单随机抽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 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抽样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原理与步骤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体会数学的实用

四、在教学中渗透对称美的美育教学。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及随机数法的步骤,并能灵活应用相关知识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培养广泛联想的能力和热爱数学的态度。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情境1.假设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工作人员,要对某食品店内的一批小包装饼干进行卫生达标检验,你准备怎样做?

情境2.学校的投影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3000小时,“3000小时”这样一个数据是如何得出的呢?

二、学生活动

由于饼干的数量较大,不可能一一检测,只能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作为检验的样本; 考察灯泡的使用寿命带有破坏性,因此,只能从一批灯泡中抽取一部分(例如抽取10个)进行测试,然后用得到的这一部分灯泡的使用寿命的数据去估计这一批灯泡的寿命;(抽样调查),那么,应当怎样获取样本呢?

三、建构数学

1.统计的有关概念:

统计的基本思想:用样本去估计总体;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抽样: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的过程叫抽样.

2.抽样的常见方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说明:简单随机抽样必须具备下列特点:

(1)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的总体个数N是有限的。(2)简单随机样本数n小于等于样本总体的个数N。(3)简单随机样本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的。(4)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不放回的抽样。

(5)简单随机抽样的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均为n/N。

(二)简单随机抽样实施的方法:

情景:为了了解高一(1)班5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从中抽取10名学生进行检查,如何抽取呢?

(1)抽签法: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一般步骤:(1)将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

(2)将这N个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3)将号签放在同一箱中,并搅拌均匀;

(4)从箱中每次抽取1个号签,连续抽取k次;

(5)将总体中与抽到的号签的编号一致的k个个体取出。说明:(1)将个体编号时,可利用已有的编号,例如:学生的学号、座位号等.

(2)当总体个数不多时,适宜采用

(2)随机数表法:按照一定的规则到随机数表中选取号码的抽样方法。一般步骤:①将个体编号;

②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开始;

③从选定的数开始,按照一定抽样规则在随机数表中选取数字,取足满足要求的数字就得到样本的号码.

随机数表的制作:(1)抽签法

(2)抛掷骰子法

(3)计算机生成法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下列抽样的方式是否属于简单随机抽样?为什么?(1)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

(2)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从中选出10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中,从中任意取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

例2.某车间工人加工一种轴100件,为了了解这种轴的直径,要从中抽取10件轴在同一条件下测量,如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解法1:(抽签法)将100件轴编号为1,2,„,100,并做好大小、形状相同的号签,分别写上这100个数,将这些号签放在一起,进行均匀搅拌,接着连续抽取10个号签,然后测量这个10个号签对应的轴的直径。

解法2:(随机数表法)将100件轴编号为00,01,„99,在随机数表中选定一个起始位置,如取第21行第1个数开始,选取10个为68,34,30,13,70,55,74,77,40,44,这10件即为所要抽取的样本。

2.练习:课本第42页第1、2题

五、回顾小结:

1.简单随机抽样的特征: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都相等,均为n/N;

2.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优缺点及一般步骤。(简单易行,数目不要求太多)

六、课外作业:课本第42页第3、4题.

1.为了了解全校24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240

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 C.样本是40名学生

D.样本容量是40 2.为了正确所加工一批零件的长度,抽测了其中200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200个零件的长度是

()

A.总体

B.个体是每一个零件 C.总体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

3.一个总体中共有200个个体,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则某一特定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

4、从某批零件中抽取50个,然后再从50个中抽取40个进行合格品检查,发现合格品有36个,则产品的合格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1/10;

4、90%

初中数学美育渗透教案 第2篇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

一、趣味之美

数学的美,质朴,深沉,令人赏心悦目;数学的妙,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绝!数学的趣,醇浓如酒,令人神魂颠倒。因为它美,才更有趣,因为它趣,才更显得美。美和趣的和谐结合,便出现了种种奇妙。

例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角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活动《有趣的放大镜》。首先问问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放大镜,说一说它有什么作用。学生很容易知道,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接着电脑出示一个角,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这是一个什么角,学生得出这是个直角。然后,学生用电脑中的放大镜工具将这个角放大,可以放大若干倍,引导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角变大了。这时,教师并不急着给予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再用三角板比一比,量一量,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争先恐后地说:“还是个直角嗨!”有的学生瞪着大眼睛看着我说:“好神奇噢,放大镜不能把角变大。”有的学生还试验了几次呢,发现还是直角。学生之间窃窃私语着,他们在这种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之美,引导他们在数学王国中去探索、去遨游。

二、形象之美

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享受到喜悦,产生美感,教师就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的选择一些直观教学手段,尤其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数学中的美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触动学生的情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美育渗透 第3篇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许多数学教师都很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 而学生也少不了在加减乘除中跌爬滚打, 以致使相当一批学生因感到数学抽象枯燥, 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实际上, 数学也是一门优美的学科, 用心地寻找数学美, 把一个真实的、美丽的数学世界还给学生是教师的义务, 也是教师的责任。

数学美是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等之中的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的形式, 数学中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的、意义深刻的。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善于发现它、正确地利用它。

例如, 在讲解正六边形时, 如果教师带着一个蜂房走向课堂, 同学们就会在为蜂房内部的和谐结构惊叹的前提下, 顺理成章地走进对正六边形的探讨学习。教师把生活中的数学美展现给学生, 这样的情景导入,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使他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 去追求美、研究美。那么,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呢?

一、带学生到大自然中, 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美

如校园上空飘扬的国旗上的五角星及其排列, 体现着数学的结构之美;建筑工地上的铅锤线、三角架、房屋的结构等, 都体现着数学的应用之美;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与定位、无人驾驶飞船的准确航行, 都让人惊叹数学的伟大。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之美, 同学们就会自然产生学习数学的冲动。

二、把数学美融贯在教学中

如学习公式a+b=b+a时, 教师可把这些公式的美观、对称、和谐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亲自体验发现数学美的过程

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时, 要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 细心的同学一定能发现这三条线段都能相交于一点的美丽而巧妙的事实。“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的数学美, 学生一定会牢牢记住的。

四、要用心去感知发掘其内在美、实质美

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其中a≠0, b2-4a c≥0) , 表面上看并不太美观, 但它为求根计算带来了方便, 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方法美、普适美。如果学生再认真地研究一下, 学生就会发现它更具有令人折服的“内在美”:“±”表明它有两个根;“a≠0, △=b2-4ac”会显示根的数目及方程的性质。

数学中的美育渗透 第4篇

三年级语文渗透美育的教案 第5篇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力训练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美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2、学生学法: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

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

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的学习了这首古诗,并且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三(观看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四(观看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不难答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和我们一样,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 美:(比西子)总相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第6篇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的教育,而美的教育部仅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气质,高雅的情趣,而且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我认为挖掘和提炼新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可以使我们深入把握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从以下三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一、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发现美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例如,竖直线意味着刚直、挺拔,横直线意味着平稳、开阔,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圆形具有完满、流转的美,矩形有刚劲、整齐、对称之美,正三角形具有平稳、安定之美等等。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图形的同时,如果能够说明这些图形、线条的特点和它的象征意义,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如:在教学生认识长正方形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长正方形摆他们喜欢的东西,并且让他们说说是如何摆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想象能力,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了图形美的另一面。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把120米看作单位“1”从分数意义的角度,或用解工程问题的方法怎样来解答这道题呢?这一下,学生的

思维又活跃起来,经议论、尝试和思考,学生的解法又增加了几种

二、在情景教学中体现美感

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幼稚,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如小学一年级在教学1——10的数字时,教师可根据数学特点,出示图画,如:小棒

1、鸭子

2、耳朵

3、叉子4,看到这些图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再如:根据某一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个总体的教学情境,让教学始终贯穿在情境中,学生既学的快乐,对知识点掌握的还牢靠。数学源于生活,必须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又如:第一册教材《统计》一课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数一数大象伯伯家来客人的情况,从而得出来了哪些动物,哪家动物来的多,哪家动物来的少,渗透出统计知识。这样选择和设计与当今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处理,将画面、声音等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美。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深化审美体验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

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大家都知道,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的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

如在《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给名称再去摸出相应的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上一篇:猴年暖心的腊八祝福语下一篇:群文阅读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