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错误的工作方法累死你

2024-05-25

别让错误的工作方法累死你(精选5篇)

别让错误的工作方法累死你 第1篇

新人疲于应付惰性强

在度过令人亢奋和新鲜的实习期后,留下来的大多数人会正式走进工作岗位,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工作两年左右,对于本职工作,职员能做出来一些成绩,得到领导赏识;偶尔的一些小纰漏也会被领导大度地包容。

这时员工会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能做很多事情,做什么事也都游刃有余。但是,囿于眼界和经验,实际上此时员工的工作内容并没有什么改变,多数工作任务也没有什么挑战。在日复一日、无惊无险地重复眼前的“自己的事”中,他们容易出现惰性而怠慢工作。

此时的他们其实是遇到学习的瓶颈期。不愿意突破自己的工作范围学新知识,就容易丧失工作激情。学习热情的减退成为了他们这个阶段最为突出的坎,表现为重工作、轻学习,只要完成工作任务,就容易有借口将学习任务一拖再拖。

这阶段的员工,关键要做到潜心学习,适当给自己制定一个能在一两年内能实现的学习目标,还要开始培养主人翁意识,主动为企业发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意识到不时刻提升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被淘汰。

实习初入职场老碰壁

初入职场的实习生,最大的坎儿是技能、经验、人脉的不足,以至于想要开展一项工作时处处碰壁。初来乍到的新人面对偌大的企业系统,希望一展身手,取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肯定无可厚非,所以大小事都愿意尝试,不想放过任何让自己出彩的机会。但此时,“菜鸟”们不论业务能力还是沟通能力都无法承载他们的心高气盛。

该阶段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适应和学习。首先,要适应所在企业的“软环境”。每个企业都有其企业文化工作方式,作为新来的员工,应在此阶段体会、了解企业的文化与氛围。

其次,要适应企业内部人际交往的“规范”。如果新员工所加入的企业规模较大,那么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逐级请示,如何在企业内部调动资源完成任务,如何安排工作……这些都是初入职场很重要的一课。

最后,要在接触各个部门同事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办事技巧、风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升自己的实力,增加留任的筹码,不然,就可能“倒”在入职门前。

熟手到达平台热情减

大多数员工工作三五年内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而到五年后会进入职业发展平台期。此时的他们对工作的新鲜感已消失殆尽,而想要继续晋升,所需的工作年限、职称等条件又未能满足;经常抱怨工作没有成就感,一天到晚不知道忙啥;刚结婚生子不久又消耗掉了很多精力,不能像以往那样可以心无旁骛地拼事业。

种种原因,导致他们的工作表现难有突破,始终不上不下。情绪低落、职业倦怠正是平台期员工最显著的坎,由于对工作适应不良而寻求心理专家帮助的人不在少数。

平台期的员工,不妨审视目前的工作是哪里不足:是大意了?是工作的难度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吗?还是沟通时理解不正确?确定了症结所在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

如果无法兼顾工作和照顾家庭,那就需要静心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否要因为家人而调整,是否要在事业上有所取舍;如果是由于工作上常出纰漏,导致领导和同事的不满,那么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向优秀的同事学习,同时加强时间管理,争取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而如果出现了工作倦怠,那么调整一下工作的方式和内容,或者与你信任的长辈沟通交流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这个时期许多人会选择跳槽,但要意识到坚持下来会有更大的机会。

中坚升职无望遇瓶颈

工作8~后,一些员工会达到企业中层领导的地位,他们再往上升的空间越来越小,但自己正值盛年,仍然抱有一定的职业追求;而另一些员工,则在原来的职位上多年“原地不动”,看着和自己同时期来的同事要不跳槽升职加薪,要不直接成为了自己的上司,心里五味杂陈,难免多有失落。

不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有一种共性,即对自己的职业期望与企业给予的不符,出现了想跳槽、升职、加薪的愿望又纠结、犹豫的心理状态。心里有许多想法和考虑,但又不能说,感到十分烦躁。此时的员工,对职业和薪酬增长的需求大,但实际上升空间小成为了主要的坎。

因此,有员工看到升职无望后,会趁年轻果断辞职另谋出路。不过也有的人会通过调整自身跨越这道坎。例如,有的人会改变自己的坐标系,从“为自己工作”转变成“为家人工作”,此时他工作的动机不再来源于自身的得失,而是希望通过这份工作给家人带来肯定的收入。他们的工作热情虽然不会非常强烈,但他们往往是那群能长期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人。

元老职业精神做表率

已在单位工作十几二十年的老员工,不论是当上主要领导的,还是仍然在“金字塔”中层发光发热的,都对工作有了新的思考。他们会回顾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等等。这时,如何转变职业态度,重新定位,则成为最重要、最需要跨越的坎。

处在这个阶段的职员,最关键的个人素质是反思能力。在一个单位工作超过,陪伴着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员工身上也烙下企业的印记。此时,应理解和感悟到企业给自己的回报与信任,了解到升职加薪已不是最重要的,兢兢业业、恪守职业精神才是最为人尊敬的工作态度。

对于没到达高位的普通老职员来说,调整心态尤为重要,不应再计较职务高低,而是将所悟、所感、所学分享给新老同事。通过对自己职业、生命历程的积极反思,老员工要了解到每一份工作的存在都会为社会发展带来贡献,减少对工作的抱怨,把精力投入到企业发展和新人教导当中去。如果还心有不甘或埋怨,只会让自己成为组织里的“消极分子”,惹人烦也影响同事工作。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法 第2篇

初入职场的实习生,最大的坎儿是技能、经验和人脉的不足,以至于想要开展一项工作时处处碰壁。初来乍到的新人面对偌大的企业系统,希望可以一展身手,取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肯定,所以大小事都愿意尝试,不想放过任何让自己出彩的机会,但此时,“菜鸟”们不论业务能力还是沟通能力都无法承载他们的心高气盛。

该阶段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适应和学习。首先,要适应所在企业的“软环境”。每个企业都有其企业文化和工作方式,作为新来的员工,应在此阶段体会、了解企业的文化与氛围。其次,要适应企业内部人际交往的“规范”。最后,要在接触各个部门同事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办事技巧、风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升自己的实力,增加留任的筹码,不然,就可能“倒”在入职门前。

新人疲于应付惰性强

在度过令人亢奋和新鲜的实习期后,留下来的大多数人会正式走进工作岗位,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工作2年左右,对于本职工作,职员能做出来一些成绩,得到领导赏识;偶尔的一些小纰漏也会被领导大度地包容。

这时员工会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能做很多事情,做什么事也都游刃有余。但是,囿于眼界和经验,实际上此时员工的工作内容并没有什么改变,多数工作任务也没有什么挑战。在日复一日、无惊无险地重复眼前的“自己的事”中,他们就容易出现惰性而怠慢工作。这阶段的员工,关键要做到潜心学习,适当给自己制定一个能在一两年内能实现的学习目标,还要开始培养主人翁意识,主动为企业的发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意识到,不时刻提升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被淘汰。

熟手到达平台热情减退

大多数员工工作3~5年内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而到5年后会进入职业发展平台期。此时的他们对工作的新鲜感已消失殆尽,而想要继续晋升,所需的工作年限、职称等条件又未能满足;经常抱怨工作没有成就感,一天到晚不知道忙啥;刚结婚生子不久又消耗掉了很多精力,不能像以往那样可以心无旁骛地拼事业。

平台期的员工,不妨审视目前的工作是哪里不足:是大意了还是工作的难度超出了自己的预期?还是沟通时理解不正确?确定了症结所在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

如果无法兼顾工作和照顾家庭,那就需要静心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否要因为家人而调整,是否要在事业上有所取舍;如果是由于工作上常出纰漏,导致领导和同事的不满,那么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向优秀的同事学习,同时加强时间管理,争取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而如果出现了工作倦怠,那么调整一下工作的方式和内容,或者与你信任的长辈沟通交流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坚升职无望遇瓶颈

工作8~10年后,一些员工会达到企业中层领导的地位,他们再往上升的空间越来越小,但自己正值盛年,仍然抱有一定的职业追求;而另一些员工,则在原来的职位上多年“原地不动”,看着和自己同时期来的同事要不跳槽升职加薪,要不直接成为了自己的上司,心里五味杂陈,难免多少有些失落。

不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有一种共性,即对自己的职业期望与企业给予的不符,出现了想跳槽、升职、加薪的愿望又纠结、犹豫的心理状态。心里有许多想法和考虑,但又不能说,感到十分烦躁。此时的员工,对职业和薪酬增长的需求大,但实际上升空间小成为了主要的坎。因此,有员工看到升职无望后,会趁年轻果断辞职另谋出路,不过也有人会通过调整自身跨越这道坎。

元老职业精神做表率

已在单位工作十几二十年的老员工,不论是当上主要领导的,还是仍然在“金字塔”中层发光发热的,都对工作有了新的思考。他们会回顾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等。这时,如何转变职业态度,重新定位,则成为最重要、最需要跨越的坎。

处在这个阶段的职员,最关键的个人素质是反思能力。在一个单位工作超过15年,陪伴着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员工身上也烙下明显的企业印记。此时,应理解和感悟到企业给自己的回报与信任,了解到升职加薪已不是最重要的,兢兢业业、恪守职业精神才是最受人尊敬的工作态度。

对于没到达高位的普通老职员来说,调整心态尤为重要,不应再计较职务高低,而是将所悟、所感、所学分享给新老同事。通过对自己职业、生命历程的积极反思,老员工要了解到每一份工作的存在都会为社会发展带来贡献,减少对工作的抱怨,把精力投入到企业发展和新人教导当中去。如果还心有不甘或埋怨,只会让自己成为组织里的“消极分子”,惹人烦也影响同事工作。

(夏世旭荐自《科学之友》)

责编:高冗

累死你的是工作方法 第3篇

新人疲于应付惰性强

在度过令人亢奋和新鲜的实习期后,留下来的大多数人会正式走进工作岗位,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工作2年左右,对于本职工作,职员能做出来一些成绩,得到领导赏识;偶尔的一些小纰漏也会被领导大度地包容。

这时员工会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能做很多事情,做什么事也都游刃有余。但是,囿于眼界和经验,实际上此时员工的工作内容并没有什么改变,多数工作任务也没有什么挑战。在日复一日、无惊无险地重复眼前的“自己的事”中,他们就容易出现惰性而怠慢工作。这阶段的员工,关键要做到潜心学习,适当给自己制定一个能在一两年内能实现的学习目标,还要开始培养主人翁意识,主动为企业的发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意识到,不时刻提升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被淘汰。

熟手到达平台热情减退

大多数员工工作3~5年内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而到5年后会进入职业发展平台期。此时的他们对工作的新鲜感已消失殆尽,而想要继续晋升,所需的工作年限、职称等条件又未能满足;经常抱怨工作没有成就感,一天到晚不知道忙啥;刚结婚生子不久又消耗掉了很多精力,不能像以往那样可以心无旁骛地拼事业。

平台期的员工,不妨审视目前的工作是哪里不足:是大意了还是工作的难度超出了自己的预期?还是沟通时理解不正确?确定了症结所在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

如果無法兼顾工作和照顾家庭,那就需要静心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否要因为家人而调整,是否要在事业上有所取舍;如果是由于工作上常出纰漏,导致领导和同事的不满,那么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向优秀的同事学习,同时加强时间管理,争取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而如果出现了工作倦怠,那么调整一下工作的方式和内容,或者与你信任的长辈沟通交流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坚升职无望遇瓶颈

工作8~10年后,一些员工会达到企业中层领导的地位,他们再往上升的空间越来越小,但自己正值盛年,仍然抱有一定的职业追求;而另一些员工,则在原来的职位上多年“原地不动”,看着和自己同时期来的同事要不跳槽升职加薪,要不直接成为了自己的上司,心里五味杂陈,难免多少有些失落。

不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有一种共性,即对自己的职业期望与企业给予的不符,出现了想跳槽、升职、加薪的愿望又纠结、犹豫的心理状态。心里有许多想法和考虑,但又不能说,感到十分烦躁。此时的员工,对职业和薪酬增长的需求大,但实际上升空间小成为了主要的坎。因此,有员工看到升职无望后,会趁年轻果断辞职另谋出路,不过也有人会通过调整自身跨越这道坎。

元老职业精神做表率

已在单位工作十几二十年的老员工,不论是当上主要领导的,还是仍然在“金字塔”中层发光发热的,都对工作有了新的思考。他们会回顾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等。这时,如何转变职业态度,重新定位,则成为最重要、最需要跨越的坎。

处在这个阶段的职员,最关键的个人素质是反思能力。在一个单位工作超过15年,陪伴着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员工身上也烙下明显的企业印记。此时,应理解和感悟到企业给自己的回报与信任,了解到升职加薪已不是最重要的,兢兢业业、恪守职业精神才是最受人尊敬的工作态度。

对于没到达高位的普通老职员来说,调整心态尤为重要,不应再计较职务高低,而是将所悟、所感、所学分享给新老同事。通过对自己职业、生命历程的积极反思,老员工要了解到每一份工作的存在都会为社会发展带来贡献,减少对工作的抱怨,把精力投入到企业发展和新人教导当中去。如果还心有不甘或埋怨,只会让自己成为组织里的“消极分子”,惹人烦也影响同事工作。

不要累死你的爱 第4篇

女孩的脾气被父母严重宠坏。一次,仅因饭桌上无谓的争执,女孩气愤地离家出走。那时已是黑夜,可怜的父母到处寻找,打电话求助。后来谈及此事,当我正为女孩的不懂事而有些责怪时,她却很得意地对我说,那天晚上她母亲筋疲力尽地跑到某个同学家,发现她在那里,于是不顾面子哭着求她回家。回家后。父母对女孩更是百依百顺,生怕第二次又有什么状况。女孩觉得自己在这场“离家出走”事件上非常成功,还处处对那些受父母管束的同学说,离家出走吧,让父母尝尝滋味,他们就不会这么对你了。

女孩对父母的态度很差,但对男友却截然不同。女孩说,一个月在男友身上的花销至少一千,一年下来至少也花了一万养那个小男朋友。不顾我的吃惊,女孩不屑地说:“这些钱对我来说倒不算什么,就是他太不懂事。我爸妈不理解我就算了,他还向我发火。”说着。还流下了我不曾看到过的泪水。

我想,我们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因此也不必诧异。只是我感到很悲哀,亲爱、情爱,本是那么美好的情感,为什么会让人有身心俱疲的感觉。

想起顾圣婴,这个被誉为“演奏肖邦的钢琴诗人”的音乐家。她是一个隐身于钢琴象牙塔里的女孩。是一个在为人处事上永远没有长大的孩子,永远以一种澄明的目光注视着社会。我曾不止一次地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父亲在她十多岁时被打成反革命投入监狱。这个富裕家庭温室里的花朵,面对剧变的社会,和母亲、弟弟一样惊慌失措。他们想躲避这个令他们心生恐惧的社会,于是选择了死亡这一极端的躲避形式,用最昂贵的付出生命的形式表达了抗争。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很累、爱到疲惫、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秀美脱俗,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最终心力交瘁,毁灭了自己。因为在她看来,美,容不得一点儿瑕疵;爱,更经不起一点儿怠慢。

爱得太深、太重、太令人窒息。可能就是“唉”的一声叹息,抑或变成了“碍”。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爱是很柔软的情感,收放得当,能形成最大的合力,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反之,则会灼伤那些仰望的目光,让施者痛心不已、受者不能自拔。不管是我的那位为别人一心付出的同学及其父母,还是溺爱自我的顾圣婴,抑或平凡如你我的人,花到堪折直须折,爱到该收停的时候也须果断地下手。

有人值得你付出爱,有爱可以去付出,固然是件好事。没有人可以去分享,纵使金玉满堂,掌控天下,亦显得有些孤寂和落寞。只是记住,不要累死你的爱。

不要累死你的爱 第5篇

在出境大厅里看见一对情侣抱着痛哭,男孩子都排到验关了,却又扭头冲了回去,搂着女朋友哭。

好不容易,出了关,还看见他隔着玻璃对着女孩子喊:“求求你!别哭了!你再哭,我就不走了。”

接着是手提行李检查,见他一个劲地擦眼泪,差点把照相机忘在检查站。

上飞机,居然那么巧,他就坐在我旁边。

他不哭了,可是眼睛还有点红。他睁着红红的双眼,跟空中小姐要了杯饮料,又要了一包坚果,不断往嘴里送,还一个劲地朝机窗外张望。大概想再看爱人一眼。

飞机起飞了,是进餐时间,他居然要了两次香槟,把东西吃得一干二净。

“你的胃口真好。”空中小姐幽了他一默。

“是啊!”男孩子居然笑嘻嘻地答,“还有没有?我还能吃。”

我也对他一笑:“刚才在机场,看你挺激动,依依不舍,是未婚妻?”

“噢!”他脸红了一下,“是女朋友。不好意思,被你看见了。”

“好点了吗?”我关心地问。

他居然哈哈一笑:“好太多了!”隔了几秒钟,又耸耸肩,“哎呀!爱得累死了,走的时候是伤心、是舍不下,但是真走了,倒好像放下个大包袱,从没这么轻松过。”

“我最恨人请客,尤其是恨那种不但请我,还派车准时来接我的人。”一个商界的大老板对我说。

“天哪!你真没良心。”

“是啊!我也知道,我是不知好歹,没良心!可是没办法。”他摊摊手,“那些人以为他们是对我好,哪儿知道,反而增加我的心理负担。”

“为什么?”我问他。

“因为平常我就算自己告诉自己可以准时五点半下班,可是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一拖就是六点半,如果事情还没弄完,就再往下拖,反正老婆孩子可以先吃。但是,”他眼一瞪.“朋友约就不成啦!尤其车在外面等,就算他说不急,我可心里急啊!结果死命赶,一堆事没弄完,整个晚上心都不安。所以,我常一边赶,一边骂那些热情的朋友:有一天,我出了错,垮了,全是你们害的!”

老同学,夫妻又吵架了,原因居然是“分枣”,多稀奇啊!好像“孔融让梨”的故事。

“有人送我们一包北京带来的新鲜枣子,又大又甜。”做丈夫的说,“我们先让孩子吃,规定一人吃两个,剩下的两个给爸爸妈妈。”

“是啊!”做太太的抢过话,“就那么几个枣儿,孩子最没良心,把大的、红的,都挑了,剩下两个最丑最小的给我们。”

“对!是最小最丑,结果我挑了其中最差的一个,不错吧!”丈夫指指老婆.“结果,她居然还不高兴,真没良心。”

“什么没良心?”他太太睛一瞪眼,“你拿最小的就拿了吧!我又不是瞎子,何必拿了之后还说呢?好像对我邀功,表示多大的恩典似的。你怎不想想,我偷偷把多少好东西让给你,我怎么不说啊!”

那丈夫立刻跳动起来,指着老婆说:“你不是说了吗?你现在不是又说了吗?你当时不就这么回我的吗?”

《压力好大,移民少年,六度寻短》

报上好大的标题。

内容是台中市一个十七岁少年,全家移民美国,父母工作辛苦,动不对就对儿子说:“我们都是为了你。”有时候父母忙累了,为晚上吃什么吵架,他息事宁人,就提议干脆吃麦当劳。可是吃完麦当劳,父母又要说:

“都是为了你,我们才吃麦当劳,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这孩子实在受不了了。六度想自杀,有一次已经走到铁轨旁边,才被母亲拦下,并且趁暑假把他送回台北就医。

看这新闻,我心想,怎么看医生?医生又能怎么说呢?真正有问题的不是这孩子,是孩子的父母啊!

多年前,在台北成立了“青少年免费咨询中心”,好多像这样,有问题、要自杀的孩子,都由父母陪着来跟我“聊聊”。

我带着孩子在里面谈,做父母的在外面等。

谈完,走出去,孩子原本已经轻松的眼神,碰上那焦躁的父母,立刻又变得不安。

“我们这么疼他、听他的!”“他真是没良心!”“他也不想想父母为他花了多少钱……”“我们太爱他了,把心都挖给他了……”

几乎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在那“沉得像铅块”的眼神下,说出这些句子。

他们岂知道,如果他的孩子就要溺水,他们的这些话,也正像铅块,只可能让孩子沉得更快。

这世上最重的是什么?

不是金,也不是银,是爱!

爱是只能付出,不能问的。最伟大的爱,甚至在付出的时候,都应当避免让对方感觉,免得增加对方的负担。

爱一个人,多像为他准备一个旅行的背包啊!要考虑他的需要,为他准备足够的东西,又得小心背包太重,重得他背不起来;就算他背得起来,也走不远。

为了走远,他甚至得一路扔,扔掉你的爱。

想起飞机上那个男孩子的话:

“爱得累死了,真走了,倒好像放下个大包袱。”

于是,我想到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上一篇:体育复习题下一篇:师徒结对_活动师傅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