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

2024-07-10

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精选6篇)

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 第1篇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学上的应用可分做如下发展阶段:

A.MIS系统阶段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记录大量原始数据、支持查询、汇总等方面的工作。

B.MRP阶段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在库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C.MRPⅡ阶段

在MRP基础上,系统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的功能,以及财务的功能,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

D.ERP阶段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

E.电子商务时代的ERP

Internet技术的成熟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与客户或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体现企业为达到生存竞争的供应链管理想。ERP系统相应实现这方面的功能,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 第2篇

中国未来的医疗及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将处于一个转型期,这个转型期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未来将从医院管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技服务转变。最初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以财务、药品等管理为中心,开始慢慢的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业务和电子病历应用,从医院内部向区域医疗信息化应用转变。

第二阶段:从大中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未来的二、三线城市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主流市场。因历史原因,经济发达地区及大型医院的资金雄厚,对于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投入大,所以造成了现在这种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格局,随着医疗改革不断的深入,这种格局将会被打破。

第三阶段:从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侧重。中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起步较晚,初期都是侧重于硬件建设,各地对于硬件的建设投入较大。而软件和服务/维护的建设较小,未来潜在的市场就是加大软件和服务/维护的建设。

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 第3篇

关键词: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分类定位,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结构

现阶段中国作为的世界工厂, 使物流业成为一个充满商机的市场。然而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出的承诺, 从2005年底起, 已允许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设立独资的分公司, UPS、Fedex等外资已纷纷登陆中国物流市场, 物流从业市场经过两年多来的发展, 竞争空前激烈。在此环境下, 一部分物流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物流企业只有向国际物流企业学习, 拥有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 企业才能生存。另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物流企业目前上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不求实际, 急功近利。笔者认为物流企业首先要认识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及作用环境, 然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并运用市场结构理论, 来分类定位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及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LIS) 的定义及应用环境

什么是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是由人员、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其它办公设备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 为物流管理者及其它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的支持, 以达到组织的战略竞优, 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 (来源:《物流术语》) 不可否认, 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分业界限, 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对企业供产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 从整体上完成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和运营, 将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这个角度上讲, 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的信息化, 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之目的。

但是, 物流信息系统在什么时候出现在物流业呢?它的应用对环境有何要求呢?

从表1可以看出, 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核心地位的确立出现在供应链管理阶段。所谓供应链, 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 (1inkage) 组成的网络结构。也即是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可见, 在供应链管理阶段, 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实现了与服务方的信息系统的融合, 实现了物流企业的服务价值。因此, 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要真正想发挥作用, 其服务的对象企业在客观上必须信息化程度高, 在主观上愿意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融合, 这就是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真正发挥作用的环境要求。

二、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及市场结构理论分析物流信息系统的定位

(一) 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促使中国物流企业应分别为自己的信息系统定位。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的外在环境是否已经完全成熟?即中国的企业竞争是否已完全转变为信息一体化的供应链竞争?当然不是。中国经济环境目前总体上仍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 此阶段持续时间较长, 大部分地区企业信息一体化程度不高。但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显示, 在发达地区, 电子等产业/企业已初步形成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因此, 不同的环境对不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环境中的物流企业应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为自己的信息系统分类定位:或定位在目前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将其放在首要发展地位, 集中精力迅速发展;或定位为物流企业的非核心竞争力, 随后逐渐发展。

发达地区, 发展超前, 信息化程度高的产业和企业, 它们组建了自己的集成供应链, 自身的信息化程度高, 需要高水平的物流需求。在此环境下, 物流企业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条件成熟。如果物流企业想为其供应链提供物流服务, 则一定要把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定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够同服务的企业信息系统对接, 最终形成一体化的集成供应链。这样才能利用物流信息化的特点, 既能为客户提供查询、高效的服务, 又能根据客户需求迅速调整物流提供方案, 响应高度发达的经济需求, 在使客户满意度提高的同时, 为自己带来机遇。如中国民营企业宝供物流集团把信息化作自己的的核心品牌效应, 将自己的客户开拓方向牢牢锁定为信息化管理发达的外资企业。宝供总裁刘武认为这是甩开与其他国内民营物流企业差距的有效办法。物流信息系统优先发展的定位, 使宝供加入宝洁, 飞利浦等公司的供应链, 从最初的铁路运输的小货代, 发展成了国内知名物流提供商。

然而, 中国目前总体上是工业化中期阶段, 大部分制造企业自身信息化程度低, 它们仍处供应链管理阶段之前, 对物流的要求相对降低。故中国的物流需求大部分不是集成供应链的物流需求, 而是对信息化需求程度不高的一般物流需求。因此定位于这部分物流市场的物流企业, 要适应物流需求, 明确目前物流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客观环境还不成熟, 不易把物流信息系统定位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应采取逐步过渡建设的方针。

(二) 中国物流企业要用市场结构理论定位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各种企业处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 企业行为一般符合相应的市场结构特征。所以市场结构会影响企业行为, 即使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客观上有发达的信息管理水平, 但在主管上是否会让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对接, 也影响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定位及建设。

传统市场结构理论把市场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完全竞争市场的信息特征中是“所有的买者和卖者对交易拥有完全信息”, 由此可见, 完全竞争市场重要特点是交易信息相对透明, 处在其中的企业对信息的保密性行为动机不强。 (垄断竞争市场的信息特征和企业行为同完全竞争市场相近) 。

完全垄断市场的信息特征中有“该企业自己拥有关于现在和未来成本和价格的完全信息”, 寡头竞争的信息特征同完全竞争相似。而完全垄断和寡头垄断市场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信息的不对称, 因此处在该市场结构的企业信息保密性动机强。

因此, 如果物流企业服务的企业位于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市场, 则此企业信息管理主管相对透明化, 容易被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采集, 从而发挥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作用。物流企业当然要重视信息系统的发展。

如果物流企业所服务的企业位于完全垄断和寡头垄断市场, 则此垄断企业会黑箱操作, 主管上不易给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充足信息, 使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失去应有作用。物流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就会失去积极性。

三、中国物流企业发展信息系统发展的策略

(一) 分清轻重缓急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

中国的物流企业在建设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时, 要分类建设。搞清目前信息系统是否是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搞清楚自己服务的对象目前对自己的要求, 分清轻重缓急来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当所服务的大部分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 相应对物流信息化要求不高时, 企业应抓住时机积累资金, 暂缓物流信息化建设。当所服务的企业加大信息化管理程度时, 物流企业应抓住时机, 相应的加大信息系统建设, 与服务的制造企业相配套发展。

从长远看, 拥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使中国物流企业, 可以随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 把业务放到国外, 作强物流服务的信息系统。但目前国内物流市场要求承担低成本的物流, 更合适物流信息系统并不强大, 投入不多的物流企业发展。

(二) 在不同市场结构中上实施不同的物流信息系统。

中国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在为完全竞争市场服务时, 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可以得到发展的良机。例如, 超市配送日常用品的发展可以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同时, 在为垄断市场服务时, 物流企业采取适当办法, 取得垄断企业的信任, 双方结成固定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后, 大力发展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

四、结语

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 第4篇

信息集中发展阶段——信息极化

信息具有共享性、流动性和衍生性特点,这就决定了信息极化发展的趋势。所谓信息极化发展,借用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理论,是指信息从信息稀薄地区流向稠密地区,形成区域性信息中心。流动性为信息极化提供了可能,共享性使信息极化成为必须,而信息极化过程又是信息衍生的过程,极化促进衍生,衍生加强极化。信息极化中信息对经济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这类现象在当今经济信息化发展中屡见不鲜。如美国的硅谷,集中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信息精锐,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具有诱惑力的信息经济极点。在我国这种现象也有所表现,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正在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首先极化的信息经济极点。

根据传统区域经济学理论,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劳动力流向第三产业。可见,随着经济的信息化发展,劳动力会逐渐地流向信息产业,并且在发展的初期会不断地走向集中。从空间角度来看,由于极化剩数的作用,极化地区无疑对信息人才更具有感召力,人才、信息技术、资金会源源不断地回流到极点。这是区域经济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

信息经济成熟阶段——信息扩散

在考察整个信息化过程时,应该进一步考核长期因素和信息极化对信息利用率的影响。

1.长期因素。信息既然作为经济的一个要素,长期来看它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其边际生产率是递减的,也就是说信息的作用不是无限的,而人们对信息作用的评价以及信息不断老化带来的副作用,会使人们对信息作用的期望值随着其信息占有量的增长而下降。当人们持有适量的信息时会感到信息充分而且利用率较高,当信息持有量超过某一个限度时,人们就会对信息进行选择,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熟悉的信息和技术。

2.信息聚集的副作用。信息的成本主要表现在其传输和查询成本上,在信息聚集的条件下,信息的查询成本是主要的成本,即信息聚集造成的信息检索费用高昂。近年来,社会上广泛谈论的信息爆炸就是信息集聚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无边无际的信息海洋中,个体可以利用的信息是微乎其微的,被动地持有大量的垃圾信息,从而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利用有用信息的成本。所以信息聚集应当有限度,当信息处于适当的集中程度时,信息给经济带来的效用是最大的,而这时信息的平均成本是最低的。当信息利用率下降到信息集聚的临界点时,信息将不再集聚,而会向相反方向发展,即信息要进入扩散阶段。这是因为,虽然信息不再集聚,但信息量却由于信息的衍生作用而不断增大,如果没有外部的消化,信息在紧急系统中将受到负面影响。

从以上的分析中得出,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流向问题,它符合倒U模型。在信息化初期和发展阶段信息利用率极化作用明显,到达临界点后信息扩散作用将凸现,从而逐渐缩小周围地区同信息化极点的差距。可见区域经济信息化过程是一个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周围地区同极点的差距先是逐渐拉大,达到某一极点时差距就会自动缩小。

区域经济信息化的基本路径

由于东部地区信息化发展相对成熟,下面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指出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支援西部信息化建设,实现东西平衡发展

沿海地区已开始逐步走向信息化社会,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制定出了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科技发展计划,上海更是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建立“知识经济先行区”的规划。在这种情况下,西部地区必须着力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极点。国家已明确提出将西安、重庆两个城市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在这两座城市带动区域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千万不可忽略信息化建设。因为相比较而言,这两个城市信息化程度明显低于东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无论从硬件基础设施还是以人才为基本特征的软件条件都比较落后。一方面,由于东部先发展起来的信息化极点具有极强大的吸引力,使得西部本来就已匮乏的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向东部流去;另一方面,信息科技人才往往“孔雀东南飞”,寻找更适合其创业的基地。这样无疑使得西部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启动举步维艰,因此西部地区要想在信息化浪潮中有所作为,就必须根据其自身特点,借助其现有优势,加速信息化建设。

国家应加大西部发展力度的政策倾斜,为西部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国家应协调东西部信息化建设,通过政策和财政扶持全面启动西部核心城市信息化的工程。第一,要对西部地区从事信息产业投资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增强西部在同东部竞争资金流入中的实力,鼓励各企业、组织和个人到西部投资。第二,国家财政投入的扶持。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巨大的,而其投资回报又是缓慢的,因此必须依靠国家财力解决。铺设以几个大城市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网络,搞好西部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设施建设,这是启动西部信息化的基础和必要准备。第三,要做好信息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优秀大学生、研究生进入西部工作,并搞好信息工作者的在职培训工作。

认识信息化的特点,由点到面逐步实现全区域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 第5篇

发布时间:2013/4/20

信息来源:互联网

一、招标代理机构的属性:促进交易的中介组织

“要降低生产成本就要深化分工。分工越深化,生产成本越低,随之而来的便是交易更频繁,交易要投入的资源就更多,增加交易成本。那么谁来促进交易呢?是服务业。服务业的功能首先是为市场交易提供基础设施。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易要顺利进行,需要一套基础设施,简单的如交通运输,比较复杂的如金融体系、结算体系、投融资体系;此外还有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服务。”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教授的这段话,对中介服务的性质和功能做了精当的阐述。

招投标机制是国际公认的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目前在市场经济国家的B2B领域中大量应用。规范的招标投标行为有利于交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十三条规定:“招标代理机构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 所以,招标代理机构就是为市场交易提供基础设施的中介组织中的一种,它的作用和功能是:受招标人委托,兼顾招标人、投标人双方的需求,在遵守招标投标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专业服务,帮助招标投标交易双方提高交易信息的对称程度,最终促成交易。

二、招标代理机构的三个发展阶段

根据客户需求的层次以及自身的专业水平,招标代理业务的服务按深度可分为三个层次,也是招标代理机构发展必经的三个阶段:

1、程序性服务。招标代理机构遵循国际规则、惯例和中国的法律法规规章,严格按规定为客户提供程序服务,即通常认为的提供流程化操作、程序性服务,如发布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发售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组织现场踏勘、开标、组织评标、发送中标通知书或中标结果通知书等。一些招标代理机构的服务范围虽然也涉及招标文件的编制,但往往是“一本标书范本打天下”,很难编制出适用于特定招标项目特征需求的招标文件或招标方案。这种服务对于招标人的价值,主要在于满足内外部监督等方面的需要。该层次的服务必然导致同质化竞争,故招标代理服务市场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招标代理机构靠打折收费承揽业务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目前传统的纸质招标方式下,国内绝大部分招标代理机构业务人员的主要精力,便耗费在这些程序性、流程化的操作工作上。

2、专业型服务。招标代理机构在完成前述程序性服务的基础上,进入客户的采购执行流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招标服务,包括前期策划、潜在投标人分析、招标文件(包括技术标书)编制、协助签订合同、合同履行跟踪、中标人后评估等专业服务。能够提供这类服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对于招标人的价值相当于一个采购外包服务提供商。提供该层次服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往往会选择有限几个专业或行业配置相关专业人士深耕细作,积累大量同类项目的招标文件、投标人信息、投标价格数据和专业操作经验,提供比一般代理机构、招标人自行招标更为专业、更深层次的差异化服务。

为客户定制专业服务方案、编制适用于特定项目特征需求的招标文件,这本是招标代理机构存在的基石,也是其的看家本领和生命力所在。提供该层次服务的招标代理收费比提供低层次服务的收费要高许多。但现有国内一般的招标代理机构较难达到这一层次,因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被传统纸质招标方式下大量的程序性工作所耗费了。

3、顾问式服务。招标代理机构进入招标人的采购管理流程,为客户提供采购方式策划、招标管控模式和制度体系梳理等管理咨询顾问服务。该层次是招标服务的最高境界,像麦肯锡、科尔尼、罗兰贝格等那样作为管理顾问,为项目业主提供招投标领域的专业管理咨询。这样的招标代理机构已不再是纯粹的服务中介,而是项目业主的采购管理顾问或成本管理专家,帮助招标人优化招标采购的管理体系。提供该层次服务,不但能增加招标管理咨询收入,还能绑定招标代理业务,即招标人通常会选择提供招标管理咨询的单位开展招标代理业务。

提供顾问式服务要求招标代理机构不但要精通招标业务,还要熟悉成本管理、价值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理论和实务。

招标代理服务的上述三个层次,难度逐级递增,对招标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逐级提高。这就要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也就是发挥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作用,即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当前国内绝大部分招标代理机构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疲于应付程序性事务。业务人员的主要精力被大量的程序性、流程化操作工作所吞噬,没有时间去深入钻研专业问题。二是缺乏提升服务层次的长效机制。大多数招标代理机构没有建立相应的知识管理体系,业务人员往精深方向发展也缺少必要的条件。因此,引进信息化管理手段,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把业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从琐碎的、增值很少的事务性工作当中解放出来,并给他们提供足够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充分发挥从业人员在专业知识、信息技能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积淀和效用,招标代理机构才有可能实现人力资本的更快积累、更好发展。

目前,国内已有少部分招标代理机构能够提供第二层次甚至第三层次的服务了,它们在发展过程当中就充分发挥了信息化的作用。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服务层次、提高竞争能力

招标代理活动的本质是获取和处理信息,促进降低交易成本。作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副主任,吴敬琏先生曾指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各个部门的改造”;“信息技术的作用主要的也是处理交易成本,就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交易成本的基本内容是信息成本,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就是直接处理信息的。它可以改造各个部门,帮助各行各业降低信息成本,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益。”招标代理机构作为一个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中介组织,无论从降低自身运行成本谋求价格竞争优势还是从提升服务层次拓展服务领域的角度出发,掌握和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已成为必修之课。

计算机处理结构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不仅稳定可靠,而且效率很高。招标代理活动当中的许多环节恰恰是高度结构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因此,要降低招标投标的交易成本、提高招标投标的效率,解决招标代理机构面临的摆脱繁杂的基础性事务和提升专业服务层次两大难题,应当依赖信息技术与招标投标活动紧密结合,实现招标投标活动的信息化,即推进以实施电子招标投标为主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笔者原来负责的单位上海宝华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在经营效益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运用等方面就曾深深得益于信息化。

我们从2003年开始探索招标业务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将招标业务的各环节实现电子化,并同步建设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等系统与业务系统对接,到2008年实现全流程网上招标投标,各方干系人的相关活动全部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从连续四年2400多个全流程网上招标投标项目的实践来看:招标代理机构通过实施电子招投标获得如下利益:

1、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层次。原来大量的基础性、程序性工作由计算机系统帮助完成了,如开标环节原来一般至少需要半小时,现在只要几分钟即可。招标文件制作、评标、归档、信息资料查询等环节花费时间也大大缩短。经测算,实施电子招标投标后,与传统纸质招标相比,每个招标项目平均节省近60个工时。省下来的时间干什么呢?可放在市场开发、对业主需求的了解、把握、对供应商市场的研究、招标文件策划等重要工作上,即可以腾出精力来开展前述第二层次的专业服务了。

2、促进知识共享,提升服务水平。代理项目的所有信息都记录在系统中,均可实时在线查询。招标投标信息无需再到仓库查找,也不易丢失。电子招标投标利于隐形知识显性化,也便于知识流动,促进招标代理机构业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3、规范操作流程,完善管理手段。电子招标投标与传统的纸质招标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原来纸质招标方式下如何按规范操作的,现在还是按原规范操作。电子招标投标给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者增添了管理手段:对下属的管理要求可通过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实现;投标文件要根据招标文件的格式要求做;前面的工序没完成,后面的工作就不能跳着做,可有效减少业务员操作的随意性。

4、降低运行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由于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效率,促进了招标代理业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巩固并提升市场份额。在传统纸质招标方式下,如某业务员只能滚动做3~4个招标项目,在电子招投标方式下就能做5~6个招标项目,给招标代理机构增加了创收;电子招标投标又能降低招标代理机构的运作成本:招标投标活动各环节的时间缩短了,可少支付开标、评标场地的租赁费,少支付或不支付招标文件印刷费。据统计,平均可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2.73万元/标段。

5、践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由于电子招标投标可实现招投标活动的全程无纸化操作,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招标投标活动,节约了纸张和能源消耗,减少了树木砍伐、油气开采和碳排放,实现了绿色采购,可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电子招标投标也提高了采购的透明度,增加了各类投标人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可为实现社会的更加公平正义做出贡献,从而进一步提升招标代理机构的社会形象。

招标投标活动具有规范化、程序化的突出特点,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陆续建立和完善工程、货物和服务招标标准文件或合同范本,电子信息手段在招投标领域的推广和运用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近年来,我国实施电子招投标的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也已比以往改善了许多。今年颁布实施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抓紧制定《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预计在今年底前后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实施,将为电子招标投标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计算机和互联网已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市场上已有成熟的电子招标投标软件及丰富多样的服务模式可供选择,招标代理机构不用投入成百上千万的资金,只要花几万块钱甚至免费就可以使用电子招投标软件。

近年来,我国广州、江苏、宁波等地已经着手推行电子招投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国外,主要国际组织普遍在其采购实践中实现了电子化;在欧美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电子采购已被普遍认可,发展得已相对成熟;在亚洲,韩国已建立目前世界上综合程度最高的电子采购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被选定为联合国电子采购世界代表范例。招标代理行业应当充分认识行业的发展趋势,抓住有利时机,主动迎接挑战,积极探索和引进信息手段,实现自身服务层级的提升。招标代理机构的一把手应当突破传统思维、改变传统习惯,加强内部业务流程的固化、细化和优化,对电子招标投标这一核心系统应抱“晚实施不如早实施”的态度,在市场竞争获取领先优势,至少在政府监督方式比较先进的机电产品国际招标、货物国内招标和部分服务招标、不进场(招标投标有形交易场所)交易的施工招标项目上先行开展电子招标投标。带头在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中审批文件和获取信息,并引导招标人共同关注招标前期策划。

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第6篇

【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1.大侠阶段,个人支撑。这个阶段老板就象大侠,几乎全能,是个英雄式人物;2.团伙阶段,利益支撑。一帮人因利益走在一起,为利益而暂时合作;3.团队阶段,文化支撑。这个阶段团队有了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使命;4.系统阶段,平台支撑。这是一个可以复制的阶段。

上一篇:建立疼痛科可行性报告下一篇:1建筑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