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事迹材

2024-05-30

最美教师事迹材(精选8篇)

最美教师事迹材 第1篇

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我叫xxx,是巨野县田庄镇xxx小学的一名教师。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谨记心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地奉献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07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被选聘到xxx小学任教。在这里,领导安排我做中层干部,分管学校的卫生、纪律、学习、公共财物等工作。对此,我采取了把需要完成的任务分担给各班级,然后成立检查小组,每天检查各班级任务完成情况,最后进行评比公示等一系列方法。这些方法,把各班级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能自觉保护环境卫生了,能自觉爱护公共财物了,道德素质提高了,矛盾变少了,班集体主义荣辱感大大增强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活动和生活习惯;学校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出现了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看到学校出现了这么好的局面,看着同学们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我内心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我感到我对学生的关爱落到了实处,起到了作用。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时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我对学生充满着深深的爱,我密切关注我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2001年,在xxx任教时,我发现我班里一个叫xxx的学生,由于得过小儿麻痹症,下肢虽然能走,但走起路来非常困难。有个别学生歧视嘲笑他,还模仿他走路。我发现后,及时对那位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那位学生的思想行为有了彻底的转变。在给学生排位时,我还把xx同学特意安排靠近教室门的位置上,目的是使他进出方便。一个星期五的上午,我感到胃里不舒服。放学后,我正想去卫生室买药时,却发现xx同学的父母今天没来接他,xx独自一人一步几拐非常吃力地走着。我毫不犹豫,推迟买药时间,连忙驱车把他送回了家。当时,xx的父母下地劳动还没回家,只有他年近70的奶奶在家。xx和他的奶奶都很感动,都非常盛情地邀我在他家吃饭,但我婉言谢绝了。

自任职以来,被我帮助过的学生有很多很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理解了我对他们的真情友谊,因而相信我,乐意接近我,非常敬重我。不仅对自己的学生我甘心帮助,就是对萍水相逢的人我也乐于伸出援助之手。

2000年4月26日下午,我在菏泽自学考试完坐车回到巨野汽车站,天已经很黑了,便取出记在车站的自行车赶快往家赶。当赶到郓巨路黄庄附近时,我发现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好像在跟着我。我当时有点紧张,心想是不是遇到了坏人。我于是加快了骑车的速度,可那人也加快了骑车的速度,我又放慢了骑车的速度,令我惊奇的是,那人也放慢了骑车的速度。我鼓起勇气,索性停了下来,看看那人到底想干什么。那个人也在我不远处停了下来。我壮壮胆,试探地问:“你,你谁呀?”“叔叔,我迷路了。”一个童音传了过来。我一听是个孩

子,心里悬起的石头落了地。我推着车走近那孩子,问清了他的情况以及迷路的原委。原来,这孩子是原夏官屯乡的,他到新华书店买完书后,就在城里转悠着玩了起来,玩着玩着就找不清回家的路了。他说他家没有电话,也不知道他邻居家的电话号码,暂时我也给他说不清他回家的路,于是我决定带他回家。回到家后,我让他吃了饭,并给他安排了住宿,第二天便指点他返回了家乡。

我每天都出满勤、干满点,早到晚归,不愿耽误学生一分一秒。2013年4月2日下午,我儿子得了重感冒。第二节下课后,我给儿子量了量体温,儿子竟然发烧烧到了39度半。几个同事知道后,都劝我:“快去给孩子看看吧,别把孩子烧坏了。”我说:“没事没事,可能是刚才量错了。”我欺骗了同事,更欺骗了我自己。其实,我心里不愿麻烦同事,更不愿耽误我学生的第三节语文课。最后,我还是坚持上完第三节课才急忙去给孩子看的病。在给孩子看病的路上,看到孩子那蜷作一团难受的样子,我心痛得几乎想要流下眼泪,我感到自己对儿子太狠心,我感到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爸爸。也许由于我给儿子看病不及时,害得儿子打了一星期的吊瓶,疼的妻子直抹眼泪,不住地嗔怪我:“天天像着了迷似的,学生,学生,你的眼中只有你的学生,什么时候有过我们娘俩!”也不怪妻子唠叨,细细想来,为了我的学生,我实在亏欠他们娘俩太多,太多!为了能更好地奉献他人、服务社会,我还踊跃地加入“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成为了一名“学雷锋志愿者”。

我对教育事业有着一份炽热而执着的爱。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刻苦学习,于2002年拿到了普通话水平二级甲等证书,并在2005年和2010年分别取得了曲阜师范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和菏泽学院本科毕业证书。

由于我的基本功比较扎实,2005年8月,我指导的学生战兰争在菏泽市首届少年儿童英语和普通话风采大赛暨山东省首届少儿讲普通话说英语风采大赛(菏泽赛区)选拔赛中,表现突出,荣获二等奖;2008年11月,我在田庄镇中心学校举办的“师德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11年5月,我的硬笔书法经山东省中国书画艺术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会评审,达到中级四级水平。我能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高,在学校的工作考评中,经常被评为优秀;2009年,由于少先队工作成绩显著,我被共青团巨野县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工作者。

总之,多年来,自己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们的茁壮成长奉献出自己美好的青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今后,我要在新的起点上,以新的姿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为培养出更多的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美教师事迹材 第2篇

——关于推荐两当县最美乡村教师李彦军同志事迹材料 李彦军,男,汉族,1960年出生,1980年被录用为民办教师,1996年转正,小学高级教师,曾任教杨店学区颜河小学,现任教杨店学区灵官教学点。在从教35年中,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热血和汗水书写着自己平凡的人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认可。先后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校就是我的家”

1980年春,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迈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来到杨店乡颜河小学这个离县城较偏僻的村学,当时教室是一座破烂不堪的古庙和四面透风的旧仓库,大部分学生坐着缺胳膊少腿的破桌凳上课,看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他暗下决心:“我要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就这样,他像一颗种子把根深深地扎在远离他家的这块土壤里,一干就是十年,十年中他主动与村干部协商,维修了教室和教师宿舍,后来又组织全校师生勤工俭学,利用这些有限资金添加了二三十套新桌凳,还制作了篮球杆,爬杆,挖了跳远沙坑等,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1986年他又主动与乡政府领导协商,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把旧仓库教室拆除了,1987年5月,一所崭新的学校竣工了。1990年初,他又被乡教管会和学区领导调至本乡灵官小学任教,当时,校舍破烂不堪,他通过各方面协调争取资金,经过一年时间,一所崭新的学校建成。没有体育教育教学用具,他就组织师生勤工俭学,利用勤工俭学筹得资金购木板和师生自伐木头做篮杆,带领全体师生利用劳动课坚持两个多月,取土铺操场,自倒两副乒乓球台,学校设施俱全,灵官小学成了全乡一流村学。每年“六一” 儿童节,他都动员组织

师生积极排练文艺节目,在节日上给父老乡亲献上了一曲曲纯真的赞歌,受到了与会领导、群众的好评。为了感谢上级领导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他严抓学校和教学管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整顿校风和学风,使灵官小学的教学质量步步提高,连续多年毕业班升学考试成绩名列前茅。1993年毕业班双科合格率100%,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和奖励,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乡政府的奖励,获得了县级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人们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在学校他既是校长又是家长,学生吃喝拉撒,大大小小的事他都得管。冬天,他给一二年级学生生火;夏天,他怕离家较远的学生喝生水、吃干馍拉肚子影响学习,就每天给学生烧开水喝,小学生脸脏了,他动手洗。每当开学时,他就走东家串西家,动员学生及时返校,使学龄儿童及时入学,决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入学率达到100%。35年来,他所到学校没有一个学生因各种原因而辍学。

在孩子眼中,他既是班主任,又是父母。在学习上,他对每个学生都严格要求,在生活上,他总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视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在灵官小学任教期间,闫林林同学早年丧失母亲,父亲在外打工,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孩子衣服破烂不堪,冬天来了,就用麻绳系在腰上,有时来学校没有馒头吃,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忍心看着孩子受苦,自己给闫林林同学缝补衣服,每天将自己的饭菜分一份给他吃,帮他买课本、学习用具等,这一行为感动着这个孩子。后来闫林林同学写给他一封信,为了报答李彦军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认他做了干爸。2003年非典期间,他天天坚持给学生量体温,熬白蒿水喝,教室消毒等。有一次,四年级学生

陈英发高烧,他立即给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打电话,并守护陈英同学直到医用车将她送进医院做检查治疗,事后,家长向他感谢,他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他用自己赤诚之心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到一所学校,他都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尊敬。正如学生家长多说:“你既是学生的家长,又是学生的父母,把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

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

35年来,他勇挑重担,年年担任主课授课任务,每周授课量不少于30节,始终将质量当做学校的生命。在33年的村学校长工作中,他总是将教育教学及学生安全当做学校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他常对教师说:“质量是学校的而生命,我们要将质量时刻记在心上,挂在嘴上,抓在手上,要不愧于学生,不愧于家长”。

这位农村的儿子,以他宽广的胸怀,用心用热血塑造和培养着下一代,他认真分析,潜心研究,针对学校教学现状,确定了“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教学改革要质量”。为此他率先垂范,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中,坚守工作岗位,爱校如家,为其他教师做了表率。他在2004年寒假中,砍柴不小心砍伤脚,去医院治疗缝合四五针。2005年春开学,他的脚伤没有完全治愈,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他拄着拐杖坚持上课。当时学区校长下村学检查工作时发现,并准假让他休息,他却说:“只要能走,就能上课,找人代替我上课,我不放心。”一直坚持到学生放假,这一行动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感动了学区校长,为此得到了师生的尊敬和家长的爱戴。

高度的责任心,出色的教学成绩,使他受到学生欢迎,家长的称赞,灵官小学曾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个人曾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奖励,获得杨店乡党委、政府表彰数十次,面对成绩,他从不骄傲自满,教学上的高尚品德和治学态度,为师生做出榜样。他忠实地履行着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灵官小学的巨大变化都倾注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35年来,他迎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展翅高飞的小鸟,也赢得了如潮的鲜花和掌声,谱写着山村教师动听的乐章。

杨店乡九年制学校

最美教师事迹材 第3篇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友志在报告会上发表了饱含真情的讲话,长沙市副市长夏建平在报告会上致辞。从湖南省领导岗位退休之后曾长期从事教师关爱事业、湖南省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刘玉娥老同志,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王汀明出席了报告会。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石盖塘镇上垅小学教师黄长久,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湾河中学教师黄佩,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大盛中心小学教师吴才有,湖南省湘乡市金石镇龙潭八一中学教师李小龙,四位“最可爱的乡村教师”分别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情讲述了扎根乡村、默默耕耘、为教育事业奉献光和热的感人故事。这四位老师,有三位都是常年患病,其中的黄佩老师身患癌症仍坚守三尺讲台,下肢残疾的吴才有老师十余年如一日拄着拐杖上讲台,他们燃烧生命照亮孩子前程的点点滴滴,诠释着最美师魂的深刻内涵。

“榜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刚才作报告的四位老师,就是我们身边的镜子,就是我们身边的楷模,我们一定要好好汲取力量,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王柯敏厅长对报告会进行总结,他还要求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建立长效机制,把学习乡村教师优秀事迹与当前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起来,与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优秀乡村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传递优秀教师“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正能量;把学习先进典型的思想收获转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强大动力。

说教材促教师成长 第4篇

说教材包括说整个学段的教材,说某个年级的教材,说一册书,说某个单元或章节,课时说课和知识分类的说课。不同的说课种类需要从不同的层面来说。下面笔者以鲁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10 It’s important to have a healty lifestyle.》说教材活动为例具体说明。笔者主要从课标与教材,编者与教材和教学建议三方面进行了说明。

首先,从课标与教材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说课人从《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要求说明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接下来又从《课程标准》对本学段英语教学的要求进行了说明,本阶段的英语教学必须达到《课程标准》中的五级要求。这对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话题、语法及功能)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各个层面的学习和培养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最后,从《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进行了说明,说明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掌握并能正确运用本单元的词汇及动词不定式、能力目标能用目标句型对“人们重要的事情”进行听说读写,并比较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对待生活与学习。并对本单元的知识考点进行了归纳,及时链接中考题,让学生在应用中掌握知识。

其次,从编者与教材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分别从编者意图、教材编排体例、知识联系和内容分析四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探析。教材编者根据素质教育中提出的面向全体进行教学,结合学科进展情况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总体而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材针对知识运用的设计,话题和功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编者在教材编写中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教材的编排体例,本册书共12个单元,每单元分为4部分,Section A, Section B, Self check 和Reading。其中Section A的1a是词汇学习,1b,2a,2b是听力练习,1c和2c是对话练习,3a和4是阅读训练;SectionB的1a和1b是词汇拓展,2a和2b是听力练习,2c和3c是知识运用对话编排或角色扮演,3a是阅读部分,3b是模拟写作,4部分小组活动;Selfcheck关于词汇运用及评价,句型结构运用及评价和幽默卡通部分;Reading是拓展阅读。本单元重点知识是动词不定式的应用,在说教材时,联系6至8年级教材中出现过的关于动词不定式的单元及动词不定式在前面几个单元的功能和应用,并对动词不定式进行了总结归纳。内容分析:Section A谈论对青少年重要的事情,对比两个典型青少年的生活方式。SectionB通过谈论比较常见的生活方式,倡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面对困难,接受挑战。Selfcheck和Reading介绍了睡眠的重要性,建议青少年养成良好作息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對本单元的教学提出教学建议

分别从课时的安排、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和练习课方面给出建议。并提出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听说技能比如在运用歌曲《Trouble is a friend》导入时,可让学生汇报自己的问题或烦恼。在运用游戏导入时,可让学生比赛看说健康的生活方式,看哪个同学说得更快。针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指导阅读学习策略,针对性训练的建议。阅读策略如限时阅读、略读、精读、扫读、找读和跳读,指导学生学会转述、写摘要、讨论评价和拓展阅读。设计了更贴近本校学生实际的活动任务如小组内交流“九零后典型青少年”的特征,并讨论哪些是好的,哪些需要改进;关爱父母,尊敬师长,给他们提建议,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给某杂志投稿,从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谈论青少年如何保持健康(My Health Rules);男女生辩论赛,午睡是否有益于青少年的健康与学习。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冯苏桂 第5篇

——关于推荐两当县最美乡村教师冯苏桂同志事迹材料 冯苏桂,女,小学高级教师,1982年参加工作,现任教杨店学区夏装教学点。

人们都说‚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和赞美。冯苏桂老师却说‚我的职业和学生是太阳最灿烂的一束光辉,我用心血呵护守望。‛这是冯老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诠释。冯老师三十二年如一日,执着而痴情地守望着她心中的那一束阳光,谱写了一曲淡定优雅的乡村教师之歌。

默默耕耘 无私奉献

1982年年仅20岁的她来到杨店乡夏庄村。该村土地贫瘠,闭塞偏僻、愚昧、贫穷、落后。为彻底改变她童年苦涩的记忆,追随她心中的阳光,在家乡父老乡亲的要求下,她毅然执起教鞭,走上讲台。在村里当起了十几个学生的‚孩子王‛。春去冬来,寒暑往返,一干就是三十二年。冯老师曾风趣的说:‚我的职业生涯,真是‘三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如今,冯老师是已面粘风尘,鬓染白装。

三十二年来,她的学校一直是‚一校、一师、一班‛的‚三一‛学校,她一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家住学校门口的一位老党员和其她乡民及村民都说,30多年来、冯老师从没有无故放过一天假,从没有因私耽误学生一节课每逢刮风下雨,总是见她背着学生,拉着学生,往返在上下学的路上……

其实,三十多年来,冯老师有很多升迁和外迁的机会,但她都放弃了。她舍不得她的这一特殊的岗位。她也十分明白,也没有人能够真心实意,甘心情愿地去,像她那样站在她的那个特殊的岗位上。直至今日,她还‚单兵‛奋战在夏庄教学点,执着地守护着她的那片热土上,守护着她心中的那一束阳光。她要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她职业生涯的尽头。

艰苦创业 三十二年风雨路

夏庄教学点,地处杨店乡夏庄村,距离杨店九年制学校九公里山路,小学生入学十分不便,八十年代初,当时的公社和大队决定在该村创办一所小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和地方越来越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冯老师积极主动的争取改变办学条件,她到村里、乡里求哥哥拜姐姐,不知跑过多少路,磨破多少次嘴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强烈的事业心感化了村民,感动了上级。县乡村三级陆续多渠道集资,将原教室改建成五间校舍,一间用作库房,一间用作办公室,三间用作教室,并相继配备了木质课桌凳及相关的简易教具和器材。平整了篮球场,添臵了篮球架,垒起了乒乓球台,拉起了围墙,安装了铁门。学校终于成了一所真正的学校模样。如今的学校国旗飘扬,绿树成荫,书声朗朗,师生与百鸟共鸣,阳光与绿水同辉。

‚单兵作战‛的工作是很难想象的,谁能没有私事,谁能没有儿女情长。在处理家庭事务与工作的关系上,冯老师尤为痛苦,令人感叹。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是冯老师最感为难的问题,为让这些孩子找回近乎失去的亲情母爱,她经常带留守儿童回家,抛去家务和农活,无偿地为学生做些可口的饭菜,嘘寒问暖,献上温馨的母爱。

07 年有个叫周宇的学生在家里玩耍时,腿骨摔断了,她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家照顾,奶奶体弱多病,也无力照顾,为了使这个学生不缺课。冯老师坚持背她上下学,一背就是三个月。

在三十二年风雨路上,冯老师用良知指引着自己前进的方向,用行动守望者心中的一束阳光。

植根乡土 呕心沥血育新人

三十多年来,冯苏桂老师植根乡土,与夏庄小学相生相伴,互为见证。呕心沥血,默默耕耘,哺育新人。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夏庄小学现已成为一个教学点,隶属于杨店学区,两地相距九公里。同往年一样,目前仍仅有一个教学班,四五名学生。冯苏桂同志一人扮演着学校的多重角色,上好每堂课,教育管理好每个学生。办公室,教室里的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周工作安排表,应有尽有。学生档案,学校公物、报刊图书、教具器材管理的有条不紊。学校工作计划,德育计划、安全教育计划安排得细致合理。上级文件装订的整整齐齐,便于翻阅和查找。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各科备课细致实用,具有创新思想,且书写规范完整,看得出没有丝毫懈怠和马虎。她的办公桌上,放臵着几沓整齐的学生作业本。翻开学生作业,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十分端正,书写认真工整规范,红色笔迹,无论是改符号,还是评价意见都一丝不苟。作业批改记录、学生家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等各项记录齐全详实。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学生的手工制作、表扬与警示、学生的作业展,每一个细微之处,无不透视出冯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冯老师多年个人包班教学,而她有天生的不会懈怠,积劳成疾,她患有严重的慢性咽喉炎,说话声音嘶哑。每次复发,都咽喉红肿,说话、吃饭都困难,老公劝她休息治疗,她总是生气的说:‚那学生们怎么办?‛老公知道她的脾气,犟不过她,只有含泪目送她走向学校。

冯老师虽已年近花甲,临近退休,但她仍然不甘落后,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她的另一张办公桌上,经常存放着几摞厚厚的崭新的书籍报刊,有新课程新理念的,还有师德建设和法制教育的,还有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杂志报刊。还存放着几摞学习笔记与教育心得和教学反思等。几年来,大兴教育科研之风,冯老师也毫不示弱,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

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义务承担起夏庄村民的科技文化教育工作和国家政策及社会公德的义务宣传工作,主动参与村里的社会事务、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培养新型农民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夏庄村无论是男女老幼都称冯苏桂为‚老师‛。这不是客套和逢迎,而是发至内心的挚诚的爱戴和崇敬。

冯苏桂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她用三十二年的时光守望着她心中的那一束阳光,她用三十二年的汗水诠释了人民教师的丰富内涵,她用三十二年的心血塑造了一位乡村师魂的光辉形象。

杨店乡九年制学校

小学生家庭最美孝德事迹材 第6篇

——记广陈镇三红村孝德家庭胡阿泉一家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胡阿泉一家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在这个小家身上,他们用赤诚孝心诠释传统美德,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平凡的亲情故事。

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六口之家,父亲胡阿泉是一名退休老干部,妻子丁巧其在家打理家务,儿子和媳妇都是普通工人,勤劳本分,两个可爱的孙女品学兼优,成绩名列前茅,他们是所有大家中的一个小家,也是所有小家中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

一;志同道合,和谐维家

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胡阿泉与爱人都在农村长大,共同的经历,使他们的心贴得更近,也使他们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生活中他们相互照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爱相扶,结婚50多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红过脸,当意见不统一时候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交流,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把儿子请出来当裁判,通过家庭民主生活会来解决问题。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同事、亲朋的羡慕和称赞。

二;爱家敬业,比翼齐飞

胡阿泉不仅深爱着自己的家庭,更加热爱着自己的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了家庭的支持,使他能更加放手在工作中一展身手。作为村老书记,他总是严于律己,并且尽一切可能带领着全村村民一起努力致富,如今的他虽已退休,但我们仍然能够经常在村里见到他活跃的身影,成为了年轻干部深受欢迎的老前辈。邻里琐事,但凡有求于他,他都会热情相待,给予帮助。工作的顺利离不开爱人的全力支持,他们夫妻即是生活的伴侣,又是事业的相互支持者,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支持,彼此间的共同观点是先做人后做官,不管社会上的环境如何变化,走自己的路,坚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三:言传身教,育儿有方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正是在这样和谐氛围浓厚的家庭熏陶下,小辈们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孝顺父母,儿子媳妇,包括两个乖巧的孙女,都是邻里间相互称赞的对象和榜样。都说婆媳问题是影响家庭和谐的一个关键,然而在这个小家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争吵的情形。今年夏收时,婆婆因下地时不小心被麦秸杆刺伤了小腿,红肿发炎、肿的很大。媳妇胡良英知道后立即向厂里请假赶回家送婆婆去医院治疗,尽全力地照顾好婆婆,婆婆当时就感动地掉下了幸福的眼泪。她还嘱咐婆婆一定要等腿好了后再下地干活,以免复发。这样,地里的活,就落到胡阿泉一人身上,于是,胡良英上班间隙一有空就下地帮助公公一起干,减轻老人负担,整个农忙过后,她累得人都瘦了一圈,但是她毫无怨言,还说这是作为一名儿媳妇应该做的,

公公婆婆也是自己父母,要一视同仁。媳妇的善良,老人的宽容,也是这个小家一直和睦的关键所在。

业务领航好教师事迹材 第7篇

王美龙,1981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2001年9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赤峰市骨干教师,宁城县数学、体育教学能手,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宁城县“美德教师”评选中荣获“业务领航好教师”称号,多次受得县政府嘉奖奖励。2007年担任学校业务副校长,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长期以来,他扎根深山,勤奋敬业、悉心育人、为人师表,深受领导的信任、同事的好评和学生的敬爱。十六年如一日,他执着而痴迷地守望着他心中的那一片热土,用青春和赤诚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奉献诗篇。

一、不断学习,提升个人素质。

为了做好教师这个神圣的工作,他始终坚持不断的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同志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王老师有个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她的课堂浸润着浓郁的书香气息,个人更是散发出独特的知识女性的魅力,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一年来读书达到300多万字,读书笔记15多万字,书写并发表各类教育文章15篇,真正达到了读书—实践—写作。

他深知没有充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较为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这一光辉的职业。他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都得不断的学习和刻苦的训练,使每一节 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充电,学习掌握新课改理论、各种教学手段和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自2007年担任学校业务副校长以来至今,带领本校教师钻研业务,探讨新课程改革,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认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写好教案,拟好学案,并大胆地开展教学实践,正确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他率先垂范,做到课课有反思,天天有作业;反思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每次的考试和作业都有详细地记录,具体到每个人、每道题;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天一反思,一周一叙事,一月一回顾,学期两总结的教学习惯。“培优治跛”、因材施教也是他一贯坚持的教学原则,不断创新,积极承担本校国家级新课程改革课题组的实验,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热心指导年轻教师,经常听课、评课,给予指点,使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从不骄傲自满,能认真备课、上课,刻苦学习、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王老师既是值得尊敬和信任的师长、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因此同学们总是喜欢上他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也常年位于同年级前列。

王美龙老师是个研究型、学习型的教师,从来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学校的公开课按时参与讲听评课,校外的展示课优质课更是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回来后开展交流活动,甚至还给老师们开展讲 座,传授教改精神和先进的教学理

二、兢兢业业,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把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他谦虚谨慎,好学上进,不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不丧失任何一回自我提炼的机会。九年来一直担任学校业务副校长,一直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勉励自己,负责管理全校48专任教师的教学工作,他身先士卒,每学期为教师主动上示范课,公开课,10多年来承担公开课20多节,每学期初全镇教师集中培训都承担培训任务,经常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做好每一件事,为学校的课堂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扎实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辛勤耕耘,硕果满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倾注身心,春色满园。王老师就是这样,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取得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他每年所带班级的学科成绩在全镇期末考试评比中都名列前茅,为上一级学校培养输送了数百名合格的学生,他获得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领导的充分信任、社会的高度赞誉,他的荣誉证书足够装满一抽屉。几乎年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老师、优秀班主任,先后荣获宁城县优秀教师、多次获县政府嘉奖。先后被评为数学、体育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宁城县“美德教师”评选中荣获“业务领航好教 师”称号2011年3月去参加了“国培计划”北京短期培训,并顺利结业,数篇论文获县、市、区、国家奖励,参与实施的各种课题也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取得较好的效果。2013年撰写的《浅议农村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在《素质教育》2013年10月发表,并获全国素质教育优秀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教师如何识别学生的“材” 第8篇

关键词:因材施教,中国传统相学术,识“材”

识别学生的“材”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否则, 教育教学就是一厢情愿, 打乱仗, 当然, 有歪打正着的可能, 可是如此施教, 难免会误人子弟。“逼着乌龟练速跑, 逼着马儿练游泳”, 即使教师逼得再狠, 学生再努力, 在陆地上“乌龟”也别想跑得过“马”, 而在海里遨游万里的赢家, 也绝不可能是“马”。再有, 如果识别学生的“材”的速度太慢, 等到学生快毕业了, 才意识到自己带了几年的个别学生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比如抑郁症、自卑等, 此时纵然想治病救人, 也太晚了点。所以, 教师能够及时识别学生的“材”, 对于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值得高兴的是“因材施教”这个词, 或者说教育教学原则, 老师们并不陌生;它对学生成长成才, 乃至对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大多数教师也能说出自己的认识, 而问题在于:有些教师不知道如何识别学生的“材”, 更有甚者以种种借口拒绝“因材施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一, 笔者十多年在教育系统 (包括幼儿园新教师、园长, 一直到中小学校长) 培训工作和中职生的教学中, 问及这么几个问题:1.“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各位究竟掌握了哪些方法, 能“快速”识别所带的班或所在学校的学生究竟是哪块“料”, 或者说是什么“材”呢?问题一经抛出, 教室里常常是一片安静。对于上述问题, 个别人可能是“知者不言”, 或是不好意思说, 或是“怀抱利器, 不轻示于人”。“怀宝自珍”者始终不愿意推广自己的经验, 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受益, 最终使教育对象受益, 这的确令人遗憾。然而, 并不是每个人都习惯隐其所知, 经三番相请, 终会有人略启尊口, 可惜答案大多数差强人意, 不过这还算好的, 还有的人干脆什么都说不上。

其二, 进行问卷调查的情况与笔者在课堂上向大家请教的情形相似。问卷:请写出自己所掌握的收集评价学生信息的方法有哪些?这个问题, 少数教师的答案很不像样, 大多数教师虽然能答上几个, 诸如观察法、调查法等, 然而, 深入问几个问题, 例如, 观察法有哪几种?哪些耗时比较多, 哪些耗时间相对少?这些问题, 没有多少人能够回答起来。这说明有些人, 虽然学过些识别学生“材”的方法, 但没有给予重视, 更没有学以致用, 故随着岁月的流逝, 淡忘了。假如“说事容易, 做事难”这句话是正确的, 那么, “说”如果真的“容易”, 却“说”不出来, 或者想都想不到, 又怎能谈得上更好地去做呢?

另外, 老师们有两种颇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1) 所带的学生多, 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因材施教”。 (2) 教学条件差, 没法进行“因材施教”。这两种观点说明所问及的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所以找种种借口来为自己开脱。的确, 因材施教并非易事, 然“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如果真的想做, 还是可以做得好的。可惜有些教师拒绝去思考, 或不积极去想该怎么做, 自然更不容易做到。这不能不算是从教者的一种过失。所以, 笔者集十多年的培训经验和中职教育经验, 以及总结调查和课堂提问的结果, 阐述一些老师们在调查中不常提到的识别学生“材”的方法;同时希望能有更多人“研究”教育界的“相马术”, 为更宏伟的教育大厦添砖加瓦。

一、测试法

学生某方面的品性, 或者说是“材”是可以测试出来的, 至少是可以大致测试出来的。运用现代测试法, 有些甚至可以较为准确地测试出来。现代测试的方法很多, 有心理测试、文化课测试等。遗憾的是, 在课堂提问和问卷调查过程中几乎没有人提到运用测试的办法来了解、识别学生。由此笔者想起一句有关“易理”的话:“百姓日用而不知。”下文笔者将对几种测试方法进行说明。

(一) 心理测试

学生的智商、情商、成就倾向、心理疾病、性格内向或外向等, 用心理测试是可以大致测试出来的。心理测试要操作起来并不难,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找到相应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的问卷, 拿一两节课来给学生做, 然后批改, 并与参照量表进行对照, 在较短的时间里, 至少能大致了解测试对象的智商、情商、成就倾向、心理疾病等大致如何, 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施教。

以智商测验为例, 在带班之初, 及时运用智商测验, 对班上同学智商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的、明智的班主任是不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智商很高和智商不是太高的同学的, 其心目中对不同学生的期望值, 也应该是不同的, 当然, 出于教育的需要, 表面上可能相同。否则, 只能说明:如果是新教师, 这样的教师可能还不成熟;如果是老教师, 则该教师有可能是教育工作者中的不太努力的人。

(二) 生理测试

学生的体质如何, 可通过体检、体育考试的办法来了解。通过体检可知道学生的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等;通过体育课的长跑、短跑测试等, 可以了解学生的体力、耐力、速度等。生理测试对因材施教而言, 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如果没有生理测试, 假如个别学生有严重的心脏病等, 而教师却不了解, 上体育课时让学生做剧烈运动, 有可能使学生心脏病发作, 严重的话, 学生可能会死在运动场上。教育本应更好地为人的生存发展服务, 然而, 教师如果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材”, 就有可能造成教育悲剧。

(三) 学科水平考试

学科水平考试 (摸底考试) 是教师了解学生学科基础的最重要的, 也是最常用的手段, 出乎意料的是, 在问卷调查和课堂提问中居然很少有人提起。这有两种可能:其一是, 知者不言;其二是, 有些教师不懂得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所以没有做。第二类教师往往只看课程表安排什么课, 便一厢情愿地备课、上课。如果教多个班, 该教师常以同样的教案、教法教不同的班。当然, 如果几个班的学风、学生的基础等方面都比较接近, 那么, 用同样的教案、教法教, 这样问题不大;相反地, 以平均分为例, 如果班与班之间平均分相差悬殊, 教师却还是用同样的教案、教法去教, 假如教学容量大、难度大、进度快, 就有可能出现平均分低的班级跟不上;假如教学容量少、难度小、进度慢, 则有可能出现平均分高的班级吃不饱;假如教案、教法与任何一个班的实际情况都对不上号, 就有可能使所教所有班的同学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另外, 就个别学生而言, 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 所谓的个别辅导也会出现上述类似情况。所以, 教师在带班之初, 拿一份比较标准的所教学科试卷来做一次摸底考试, 并通过分析试卷了解学生, 是很有必要的。

(四) 中国传统相术

有人认为, “看相”就是在搞迷信活动, 坑蒙拐骗, 这种观点是很浅薄的。因为世界上任何一种方法或者器具, 比如宝剑, 不会用的人拿来乱舞, 弄不好会误伤乱舞者的脑袋;而在会使用的人的手里, 它可能是建功立业的重要倚仗。我国传统相术也是如此, 精于此道的人, 如诸葛亮、曾国藩等, 能慧眼识人, 铸就大功。诸葛亮识别魏延, 曾国藩识别彭玉麟等数百个巡抚及以上官员, 他们依靠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中国传统相术。古为今用, 如果教师也能略通此道, 能够通过观察学生的五官、牙齿、肤发等, 对学生的“材质”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这对因材施教一定大有裨益。

其实, 中国传统相术在笔者看来, 中医学理论应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例如, 中医认为:“牙齿是肾之余。”齿如含贝, 熠熠生辉的人肾脏是比较好的, 而“肾主志”, “志”即志向、意志。意指的是运化能力, 志指的是收藏能力, 也就是定力。意志力就是能运化多少, 定住多少, 意志力弱的人, 就不会坚持, 最终做事就会失败。肾气不足与缺, 则人必然无精打采、怕事, 也谈不上大志。另外, 中医讲“肝开窍于目, 肝主谋略”。明眸善睐的人肝脏比较好, “多谋”, 灵活。因为肝脏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 如果肝脏不好, 会影响人获得生命活动必要的能量。

通过学生的“相”了解学生的生理特征和精神状态等, 大致可以判断学生的体质、意志力等方面的情况, 从而有利于“因材施教”。笔者在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阅人数万, 发现中国传统相术的一些精华可为教育所用。可惜在课堂提问和调查过程中极少有人提到用此方法识别学生, 如果我们将祖先千百年来积累的智慧束之高阁, 未免太可惜了。

二、提高信息的分析能力

在问卷调查和课堂提问中, 问及如何识别学生的“材”, 有不少人提到用观察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然而, 这些方法只是收集信息的手段, 而不是分析信息的手段。如果收集到大量信息, 却不会分析, 犹如得到一块宝石, 却没有能力将它加工成精美的艺术品, 这样是无法进一步提高其价值的。分析信息的方法很多, 如辩证分析法、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等, 教师应主动多掌握一些, 这有助于教师从同一事物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以摸底考试试卷为例, 如果一个教师只会统计每一道题的原始分数, 最后得出总分, 分数高就以为学生考得好, 这样的教师是不太成熟的。因为学生考分高有很多原因, 比如题目太容易、考试作弊、题目覆盖面太小、勤奋、学习方法好等等, 教师应辩证地看待, 看到分数高的同时, 还应看到相应的问题。

另外, 如果只懂得用测试法来为做总结性评价收集数据, 这未免太浪费了。其实, 一次考试可以为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收集数据。比如, 教师如果会用统计代表某个知识点的题目整个班学生的错误率和正确率, 并利用此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 了解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所在, 可为后一阶段的教育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例如, 假设一个班有45人, 统计结果是44人做得对, 只有一个“马大哈”做错了, 那么, 教师在讲试卷时, 针对这种情况, 还有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这道题吗?今后还有必要大量出“该知识点”的题目吗?相反地, 假如44人做错了, 只有一个“蒙”对了, 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该怎么做, 才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讲试卷时, 只告诉学生这道题的答案, 大概不行。

总的来说, 识别学生“材”的方法很多, 包括测试法、中国传统相术、观察法、访谈法等, 但因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其重要作用, 所以没有积极主动地掌握它。最突出的表现是, 有的教师带一个班好几年, 居然连学生的姓名都记不全, 所以, 其所谓的备课“备学生”, 不过是一句空话, “因材施教”自然很难实施。教育教学没有针对性, 既会浪费学习者的时间和精力, 也会浪费教育者的时间和精力。所以, 笔者希望有更多教育工作者能积极主动研究、掌握识别学生“材”的方法, 学以致用,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使学生更乐于学习, 提高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修订本)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教育学 (新编本) [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3]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4]麻衣神相真本[M].文物出版社, 1998.

上一篇:社区慢病综合防治计划下一篇:寒冷冬天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