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申报方案

2024-08-20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申报方案(精选9篇)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申报方案 第1篇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经费预算

尊敬的教体局领导:

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顺利通过国家均衡教育发展年检验收,现结合教体局均衡教育检查领导小组的建议,针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短板和不足,做以下几方面抢救性补充工作,具体安排及预算如下:

一、做好墙面文化。

1、教学楼西侧迎面墙壁设置教风和学风相关内容;(约1500元)

2、教学楼教师办公室迎面墙壁设置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约800元)

3、办公楼二楼迎面墙壁悬挂 “教好一名学生、振兴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办学宗旨。(约1500元)

二、完善班级和功能室布置。

1、购置班级洁具储存柜8个。(约4000元)

2、布置音乐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图书室、“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约3000元)

三、依托“明德学堂”校园特色文化,加强文化牌占有。

1、在学校大门入口处设置文化长廊,长廊内容共三个板块:“我们一家(全校师生照片墙)”“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校园生活”。(约10000元)

2、更新大门口的宣传栏。(约3000元)

3、操场前方、右方透视墙设置文化牌。(约12000元)

3、教学楼内的横梁、楼道、空白墙壁悬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名句文化标牌。(约18000元)

统筹我校校园内各个板块,我们做了大大小小几十处的文化建设,其内容涉及既有宏观的教育政策、办学宗旨、教风与学风;也有微观的学生在校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礼貌和言谈举止、国学经典文化等,经费预算共53800元,恳请领导给予批准!

石沛镇明德小学 二0一六年元月八日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申报方案 第2篇

方 案

——以重庆市武隆县第二实验小学为例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农村县镇

农村,是指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县,是我国行政区划中的行政单位。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镇,是由县管辖的基层行政单位。××县是典型的西部农村县镇,地处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县政府所在地为巷口镇。

(二)新建学校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1998-2007年,全国通过撤并建转,学校数目减少了47.5%,同时,在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县镇新建了一批学校。××县为了加快城乡建设统筹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缓解县镇学校大班额压力,减轻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负担,新建了××学校。该校承载着县政府提出的“品牌打造、管理示范、质量领先、校风一流”的高要求;肩负着全县人民构建和谐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任与期望。

该校由于是一所新建学校,师生结构复杂,学校核心价值观、师生共同愿景等尚未形成,学校文化缺失,“硬件硬、软件软”。而当今,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就是文化的发展,办教育实则就是办文化。一所学校拥有真正的文化特色,才是一所有个性的学校,这也是所有学校的追求[1]。鉴于此,本课题才提出尽快引领打造学校文化,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品牌。

(三)学校文化品牌

文化,中国最早“文化”的概念是“文治和教化” 的意思。在古汉语中,文化就是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使人“发乎情,止于礼” [2]。《辞海》中对“文化”界定: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3]。英国文化人类 1 学家爱德华•B•泰勒(Edward C•B•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阐述道:“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体”。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早在1932年《教育社会学》(The Sociologe Teaching)一书中就曾使用“学校文化”一词,他将学校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4]。所谓学校文化,是指全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校园环境、学校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总和[5]。

品牌是市场的衍生物,指一种产品的属性、包装、声誉、印象、标记等的总和。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品牌化的结果,是一种情感经历的过程,是文化企业、产品、服务在视觉、情感、理念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形象,是通过文化企业或产品、服务与顾客的互动、沟通来实现的,是消费者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全部体验[6]。

学校文化品牌是文化品牌的重要分支,是学校生存、发展、竞争的不竭动力。学校面对竞争环境,必须采取的生存、发展战略是学校品牌建设。学校品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无论采取如何的策略、运用如何的方法,学校品牌的建设最终都要以学校文化为根本的依据;或者说,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最核心的标志是看它是否有自己的优秀的特色学校文化。所以说,学校文化应是学校活动的全部,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魂,是学校品牌之魂[7]。

鉴于此,本课题特以××学校为例进行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旨在尽快增强西部农村县镇新建学校的生存力,提高该类学校核心竞争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皮特森(Kent D.Peterson)提出:“学校文化是一组规范、价值和信念、典礼和仪式、象征和事迹,这些因素构成了一所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个性,正是这些不成文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促使教师、管理者、家长和学生一起工作,一起解决问题,共同迎接挑战和面对失败”[8]。瓦格纳(Wagner)把学校文化定义为校内外共享的经验、集体感、归属感和团队意识 [9]。由此,可以看出,学校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全面,几乎涵盖了学校师生的各个层面。但他们都着眼于把学校文化作为一个集体,而较少关注物质层面的东西。

顾明远指出,学校文化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 2 形态。石鸥指出,所谓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人员通过共同努力所达到的学校总体文明状态,它既包括学校的物质财富和环境资源条件,更包括学校成员群体的学校意识、学校精神以及学校的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科学文化、教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综合反映[10]。与外国学者专注于学校文化的精神层面有所不同,国内学者更注重于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予以关注。

在学校文化研究与探索中,也许任何时候都不像今天这样如此凸显“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2005-2006年,教育部相继下发了《关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通知》、《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这一方面昭示着学校文化建设已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学校文化建设进入了深入的理性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但是,当今学校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多瓶颈与误区。如郑志生认为,“学校往往孤立、片面、静止地看待学校文化建设,忽略了学校文化建设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追求表面形式的、物质的学校文化,忽略了深层的、有内涵的精神层面的学校文化建设。”高丽娟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存在四种误区,“一是把学校品牌的创建与学校文化的创建割裂开来,二是学校文化建设缺乏个性,三是学校办学理念没有转化为行动,四是学校工作缺乏连续性。”

综上所述,目前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是学校管理者、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在思维方式上,我们要从原有的自上而下建构学校文化转向自下而上建设学校文化,着眼于“学校人”主体,突出人人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并与之共同成长;要从片面地追求建设外显的物态文化转为更加注重内隐的精神层面的学校文化;要在思辨性的、解析性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性的行动研究。

三、研究意义及价值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之魂,是统领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学校文化建设的好坏对促进学校师生发展,塑造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新建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往往表面化、形式化,体现“领导意志”,把学校文化作为“花瓶点缀”。为了避免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穿新鞋走老路”,本课题通过研究,将探索出一条如何建设文化厚重、品牌突出的优质学校之路,从而为该类学校开展学校文化品牌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理性思考。

四、研究目标及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增强学校文化底蕴,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增加文化厚度,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铸成文化品牌。

1.通过对学生、家长、专家及社会贤达等调查、研究该类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需求;

2.通过对新建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分析研究,归纳出该类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3.通过对新建学校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师生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内容,进行新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行动研究。

五、研究假设及创新点

如果新建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卓有成效,就会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染和熏陶每位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学校办学效益,进而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与品牌,增强学校竞争力,从而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同感,激发其参与办学与管理的热情。

本课题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创新,在过去偏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采取行动研究,让学校文化品牌建设走到前台,在行动中建设学校文化品牌;其次在研究范围和对象上创新,即研究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的西部县镇新建学校。

六、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课题通过调查了解全校师生、家长及社会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广泛征求专家及社会贤达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当今教育发展形势、学校自身特点,分析提炼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在学校文化理念指导下践行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

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大量的学校文化品牌建设文献资料,丰富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调查法:通过调查,分析总结新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需要,为课题的实际操作提供研究依据。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校的调查、规划、践行、生成文化品牌这一过程的不断研究,提炼出该类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

4.经验总结法:通过借鉴其它学校的经验,边思考边实践,并总结出该类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经验。

技术路线:

本课题沿着考察、计划、行动、反思等步骤实施研究,在不断的反思与行动研究过程中,生成学校文化特色,形成学校文化品牌。

七、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11年9月~2014年6月)。

(一)准备阶段(2011.9~2012.1)

1.收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3.考察调研市内外学校文化建设现状;

4.召开课题论证会,邀请专家作培训指导,初步提炼出学校文化理念。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2.2~2014.1)1.组织课题开题,实施课题研究;

2.定期召开课题会,交流反馈信息,研究切磋方法,强化目标落实; 3.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考察,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和课题研究; 4.完成多篇论文,并公开发表。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2~2014.6)1.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形成研究报告;

2.编著出版研究成果; 3.申请结题。

八、预期成果

1.《文化品牌建设蓝图规划》;论文集《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与实践》;《西部农村县镇新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资料汇编》;校本课程《走向雅·正》;影像资料《学校文化品牌建设专题片》等;专著《雅·正教育——××学校的选择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校园环境。

2.师生精神风貌得到实质性改观;学校影响力及声誉得到提升;学校文化品牌逐步形成。

九、研究可行性分析

课题负责人:中学高级教师,学校教学副校长,县教育督导兼职督学,县小学生综合素质监测评委;2003年参加儿基会项目“学校发展与规划”培训,2008年秋在重庆市人民小学挂职学习半年,2010年在西南大学参加校长高级研修培训;主持和参与“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等多项市县级课题研究并结题;撰写论文《注重学生的爱心教育》等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及市级刊物发表。

本课题组核心成员共10人,平均年龄35岁,其中2名中学高级教师,1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小学高级教师8人。学校校长、副校长、支部书记及科室负责人均参与该课题研究,并由副校长具体负责。

本课题其余成员课题研究与管理经验如下:

主研国家级规划课题“新时期城镇小学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国家级子课题 “学校文明礼仪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已结题;主研市级课题“山区小学生个性特长的形成与评价研究”、“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对策研究”,结题结论均为“优秀”;

论文《尊重教师的校长必将赢得教师的尊重》在《今日教育》发表;《和谐社会的学校管理》、《小学生不良同伴关系的分析与矫正》、《党支部书记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浅谈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利用〈品德与社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等在市级刊物《科学咨询》上发表。

课题研究成员培训经历:校长相继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为期1个月的全国第六 6 期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培训、重庆市第三期小学骨干校长学习培训、重庆市中英合作小学骨干校长学习培训,并赴英国培训学习一个月。

××学校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多功能教室20间,藏书2万余册,总投资7000余万元。现有教职员工114人,班级36个,学生2000余人,其中,农村学生占40.2%,农民工子女占57.8%,城镇学生仅占2%。全校留守儿童占7.8%。该校建校之初就开始思考学校文化建设问题,通过课题组检索文献资料,参考数十篇与课题相关的高质量文献,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学习研讨与专家培训指导。

经费保障:学校自行筹措该课题研究专项经费50万元,申请县政府、教委支助20万元,分期分批投入该课题研究,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参考文献:

校园网建设技术方案 第3篇

越来越多的网络病毒不仅造成了网络流量的异常增加,而且传播迅速,经常造成会造成网络的迟滞、崩溃。因此要求网络设备的因此要求网络访问控制功能强,对突发性的安全事件处理能力强。校园内信息接入点遍布各地,任何人都可以轻易接入校园内部网,因此这对校园网的管理和计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教校园网与一般的办公网不同,它具有一定的试验和扩展需求,所以网络还必须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根据需求分析,校园网应该是一个高性能、高安全、可运营、可扩展、易管理的网络平台。很好地解决带宽问题、安全问题、管理计费问题、灵活扩展四个问题。

2校园网核心设计思想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中,核心思想是设计一套高性能的、高安全的和高可靠性的网络平台。平台分成三级结构和一个网络管理中心进行建设。三级结构即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2.1满足用户未来发展所需的骨干带宽

核心骨干带宽是整个校园网的转发瓶颈,千兆链路、千兆捆绑链路已经不能适应校园网络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校园网的建设,需要采用更高容量的接口来增加骨干带宽,构建大容量、高业务交换能力、 高可靠性、最优扩展性能及先进体系架构具备TBits级的网络交换平台。

2.2业务与性能的和谐

随着高校新业务、新应用的发展,特别是基于IPv4,MPLS/VPN,IPv6等各种数据包的存储与转发,极大地占用了交换设备的硬件资源,降低数据包转发效率。 从分层结构来看,核心层负责数据流高效快速转发,汇聚层负责业务的处理,接入层负责用户的简单接入。从而导致用户不太注重网络核心层设备的业务支撑能力, 认为只需完成高效转发就可以了。

2.3满足可靠性需求

校园网非常关注的是网络运行的可靠性,而核心设备的可靠性又是重中之中。规划设计采用TBits级核心路由交换设备中提供了高可靠性保证技术。特别针对核心设备万兆路由交换设备产品支持所有关键器件的冗余,无源背板设计,支持系统的热升级和热补丁技术,利用整机极高的可靠性实现提升整网不间断运行时间。支持双主控交换网板,主控交换网板可以工作在互为备份、负载均衡状态, 不但可以实现1+1的可靠性备份,而且可以实现流量的负载均衡。

2.4支持完善的用户资源管理功能

支持802.1X认证、WEB认证、实现用户权限及使用资源管理、用户帐号与学号系统的统一管理、防单网卡和双网卡代理功能。支持完善的用户安全管理功能, 支持IP、MAC、端口等多元素的静态和动态绑定功能,保证师生的上网安全性;支持完善的用户上网日志,方便事后追查; 支持网络防毒功能,可以完善地抵御各种蠕虫病毒。

2.5支持完善的用户业务管理功能

支持按时间、流量、包月等多种业务计费方式并支持根据不同的目的地址计费;支持按业务计费;支持包月暂停和欠费警告功能;支持Vo IP业务认证与管理、 流量统计;支持可控组播业务管理功能。

2.6支持完整Qo S端到端方案

全网具备精准的L2 ~ L7的流分类能力,以及根据端口、流标识进行整网带宽控制能力。

2.7设备方便的统一管理

支持友好界面下的集群管理功能和各种网管统计工具,支持整网拓扑结构的自生成和故障自动报警;支持非法IP地址、MAC地址的自动定位功能。

3校园主干网技术选型

万兆以太网是网络界公认的技术发展方向,它是对成功的IEEE802.3以太网标准的扩展,仍然使用IEEE802.3帧格式, 全双工操作和流控制方法。取消半双工模式,解决媒体的竞争问题。

万兆以太网的优点是 :

(1) 万兆交换以太网可以为每个端口提供10G的带宽,完全可以满足主干网的需要 ;

(2) 经济实用,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

(3) 万兆以太网已经获得广泛支持 ;

(4) 从现有的传统以太网可以平滑地过渡到万兆以太网,不需要掌握新的配置、管理等技术 ;

(5) 万兆以太网技术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并具有向后兼容性。网络技术可靠, 易于管理,具有可伸缩性,很大的扩展能力及便于过度到下一代以太网新技术。

目前常用的主干网组网技术有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100Mbps的FDDI和155/622Mbps的ATM网络,千兆以太网等。在充分考虑建设原则,满足应用需要和适应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三个方面的问题后,我们建议采用以万兆以太网作为核心层主干技术。理由是:

1以合理的价格提供高带宽。万兆位以太网提供10倍于千兆以太网的性能, 与ATM相比,其价格则远远低于622Mbps ATM。

2良好的兼容性和管理的简单性。 ATM必须使用局域网仿真才能与现有的局域网兼容。在网络系统管理的技术要求上,万兆以太网比ATM要简单得多。

3保证服务质量。万兆位以太网可以通过802.1P服务分级及预留带宽等技术来保证关键应用的服务质量。

4支持万兆以太网技术的第3/4层交换机的出现。第二代多层万兆以太网交换机大大地增强了万兆以太网在园区网中的地位,弥补了以太网技术的一些不足。如对多媒体应用的支持、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多链路负载均衡、基于标准的虚拟网等,已在万兆以太网技术中实现。

5虽然万兆目前普及的瓶颈是价格, 但像Cisco、锐捷网络等主流厂商推出或准备推出的具有12 ~ 24个千兆端口、1 ~ 2个万兆上联口的固定配置万兆交换机产品,一两年内会形成应用高潮。

6 IEEE已制定出在双绞线上传输的万兆以太网10G Base-T标准(802.3an)。 从目前来看,在双绞线上传输万兆,会是万兆今后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对于万兆以太网来说,在双绞线上传输会比光纤节省50% 的造价,这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在板卡和模块方面,电口都要比光口更便宜。第二,电口的芯片或者调试器件要比光口便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就目前网络现状而言,万兆以太网将是数据中心的出口、 城域网的骨干首选应用。

4校园网解决方案(校园网结构与拓扑)

4.1推荐方案1

校园网结构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设计,体现“万兆主干,千兆支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中心思想。

校园网总体拓扑为:核心层两台多层万兆交换设备通过两条万兆聚合链路互连,同时每台核心设备通过万兆单模链路各连几台台汇聚层设备,构成以核心设备为中心,多台汇聚为枝干的星型结构。 多台汇聚层设备之间采用千兆链路结构互连而成环形,使整个网络类似于网状结构,这种结构设计使得每个接入点都有三条链路与核心设备相连。因此,这种“星型核心、环形汇聚”的网络结构,构建了强壮的网络架构,互为备份,容错互连,避免了网络设备的单点故障,同时可以做到负载均衡。

核心层采用两台万兆网络设备,以保证网络核心处设备冗余,从而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两台核心层万兆设备之间采用链路聚合技术,以保证核心设备之间链路冗余,达到网络运行中的热备份效果。 同时,在核心层数据转发时可以做到负载均衡,从而达到整个网络数据的线速转发。骨干采用双核心的架构,通过VRRP与802.1s完美结合保证了骨干网链路层、 网络层的冗余备份和均衡负载。

汇聚层采用多台万兆三层交换设备, 每一栋主建筑物放置一台汇聚层设备。汇聚层设备与核心层设备之间通过单模光纤相连的同时,汇聚设备也通过单模光纤进行环形互连,这种网络冗余的设计,使得每一台汇聚层设备与核心层设备的数据转发都有三条路径。各主建筑物内的汇聚层万兆路由交换机设备可以分流核心层数据压力,并终结各接入层VLAN信息。

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设备,通过千兆多模光纤与汇聚层交换机相连。同时接入层网络设备采用堆叠技术,可扩展更多的用户端设备接入。接入层全部采用智能安全交换机,实现接入安全控制。网络拓扑图见图1。

4.2推荐方案2

核心采用了星形设计,核心和汇聚交换机之间提供10GE链路。单模电缆用于10GE模块之间的互联。汇聚交换机之间、 汇聚交换机之间与接入交换机之间采用1GE链路进行互联。网络核心利用OSPF作为主要的路由协议。Netflow配置核心交换机上,用于跟踪用户间的网络使用率,为管理人员提供计费信息。方案只描述了核心层和汇聚层的基本结构和拓扑, 接入层与重点推荐方案1相同。该方案较之重点推荐方案1的主要区别在于:去掉一个核心层万兆多层交换机设备,节约了网络建设成本。核心设备的可靠性靠核心层万兆多层交换机设备的可热插拔接口模块、管理模块冗余和电源冗余提供保证。

5校园网解决方案的特点

我们提供的校园网解决方案是一个高性能、高安全、可运营、可扩展、易管理的网络平台。它很好地解决带宽问题、安全问题、管理计费问题、灵活扩展等问题, 其特点如下:

1) 带宽问题使用万兆互连双核心结构,使网络核心设备不但可以互相备份, 而且有效的减轻流量负荷,使设备时刻保持稳定和高效。

2) 安全问题校园网核心层、汇聚层、 楼层汇聚层所使用的产品全部具有网络病毒和攻击的防护能力,并且防dos/ddos攻击,因而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做到安全防护,足以应对突发事件,保持网络稳定, 通畅。

3) 管理计费问题统一认证针对校园网开放式的信息点造成的安全隐患,全网接入采用统一认证技术(可以进行账号、 IP、MAC、VLAN ID、交换机IP和交换机端口六要素灵活捆绑),保证了只有合法授权的用户才能使用内部或外部网络,而且还能对网络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

4) 灵活扩展问题核心层和汇聚层使用的路由交换机都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使将来的网络实现轻松扩展。

5) 网络高可靠性 “星型核心,环形汇聚”的网络架构,使得不仅在网络核心两台设备互作备份,汇聚层也是通过三条链路进行冗余备份,任何一条链路的失效并不影响网络的持续运行。同时,可进行数据转发的负载均衡。核心层交换机支持802.1d、 802.1w、802.1s生成树协议,在保证链路冗余的情况下,实现了两个链路间的负载均衡。同时还支持VRRP热备份路由协议。

6) 网络高效性核心层设备之间通过两条万兆链路采用链路聚合技术进行绑定,使得数据能够在这两条链路上高效转发,并可根据不同的网络数据流在这两条聚合两路中选取不同的线路,以达到数据流的负载均衡。核心层和汇聚层设备通过单模光纤互连,使得每台接入设备与网络都有三条链路。当网络出现某条链路故障时,数据依然可以通过其他链路线速转发。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申报方案 第4篇

湖北楚天传媒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是印刷行业内获得政府扶持资金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2013年至今,公司多个项目先后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其中2个项目分别获得“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湖北省宣传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湖北省扶持优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湖北省国家资本金”等资金扶持,共计约4000多万元。

那么,如何让一个企业选择符合企业项目申报政策扶持资金,尽可能多地获得政府资金扶持以及充分利用国家对企业各种扶持资金呢?

一、建立专业团队,分工协作

申报项目的企业在组建好团队时,要广开门路、广纳贤才,同时要注意团队的年龄结构、专业组成和分工配合。申报项目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人才,申报的项目要想获得成功,涉及到项目思路的选择、项目申报材料的编写、项目评审、项目审核、项目实施、项目竣工等,覆盖行业专业知识、财务分析、技术参数、工程建设、管理知识等,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项目申报人员的专业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十分高。

二、洞悉政府扶持政策,把握行业发展动向

近几年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针对这些政策,申报人员要认真解读、细致分析、深入研究。同时,要定期登陆国家和省宣传部、发改委、财政部等政府网站和行业网站,查看了解国家扶持政策、扶持项目的重点内容、行业发展动向和趋势、项目申报步骤和程序、以及资金管理办法等信息。

三,统筹大局、系统全面

项目的申报要统筹大局,既要努力争取更多项目获得资助,也要确保已获得资助项目的顺利实施。近年来,上级集团领导和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项目申报管理工作,统一由上级集团改发办牵头负责统筹管理,加强项目申报、储存、培育及管理工作,努力做到申报一批,储备一批。不仅确保源源不断的产生精品项目,还为各申报单位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每个项目由下属公司专业团队,负责研究行业扶持政策,分析自身优势,策划起草项目可研分析报告,并由公司一把手担任项目负责人,以加强领导、管理,保证项目申报和实施质量。

四、练好内功,打造良好申报基础

在项目申报时,对企业的实力规模、职工人数、研发能力、创新实力、专利水平、财务状况等都有硬性要求。所以,在项目申报前,企业要做好企业申报前期准备工作,通过详细分析、评估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生产市场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发展潜力、财务状况,把企业的内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五、围绕政策方向,定位优质项目

申报项目的精心策划、准确选题,是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良好开端。楚天印务于2013年申报“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项目、2014年申报“绿色印刷与构建环保型生产园区”项目,两次申报的项目,不仅都顺利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还先后获得了国家和省内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

两次申报都能顺利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申报的项目是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公司正在致力于实施的重大项目;二是申报的“数字印刷”“绿色印刷”项目高度契合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方向,符合印刷行业发展趋势。

六、实事求是,质量当先

项目申报要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贪大求多。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上,要如实填写项目实施的背景、原因,前景、基本内容、进展、效益分析,以及承担项目优势等信息,并根据项目规模如实进行经费测算,做到需要多少就申请多少。这不仅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可靠,也为后期项目获得资助后的管理打下良好基础。项目的申报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注重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项目规划合理、申报注重技巧

第一,根据企业或项目的发展进行整体策划,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申报计划;第二,根据项目阶段选择相关的扶持资金,根据整体策划方案,确定扶持资金的类型;第三,根据项目发展进程和资金扶持的执行,逐步按照整体规划方案进行申报;第四,根据已获得资金扶持进行分层、按照地方政府相应的政策去申报地方资金和配套资金。

八、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按照各级专项扶持资金管理规定和申报通知的要求,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在项目立项后,企业应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实事求是地加强在建项目的后续管理。规范对所有项目的综合管理,并根据项目申报相关文件要求,制定适用的办法和规定,以及相应的质量和进度保障措施、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对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使项目的实施有计划、有步骤、有督导,有规可依。楚天印务在连续多年的项目实施管理方面,制定了项目专项管理制度,保障项目建设严格按照计划的进度实施,确保完成项目各项绩效指标任务并及时验收。

九、严控资金使用,建立监督机制

在获得中央或省内专项扶持资金后,企业应根据国家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严格控制项目投入、资金使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专项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楚天印务高度重视资金的规范使用,定期接受各级财政部门、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注重绩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对资金审批流程和使用范围严格审核,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廉洁安全”,充分做到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并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

十、加大宣传,重视推广

项目获得扶持资金的支持,并不代表项目的完结,而是项目的开始,扶持资金为项目提供造血功能,为项目的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借助政策扶持的优势,全力打造行业的热点、重点发展趋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经典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特色,为行业其它企业提供经验和示范。楚天印务多次成功申报项目,引起行业同类型企业的认可和高度好评,多家企业来楚天印务学习经验,公司社会效益大大提升。

政府扶持资金项目从申报、管理和实施是一项全局工程,企业应统筹全局,上下联动。申报管理两手抓。不仅重视资金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资助,更要重视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出版精品、提升品质,努力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校园文化建设申报资料 第5篇

海拉尔区教育局:

我校根据呼伦贝尔市教育局《呼伦贝尔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紧急通知》和海区教育局的相关要求,为了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针对我校近期校园文化建设施工情况提出如下申请:

1.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进一步设计和规划校园硬件环境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在现有学校整体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完成学校大门两侧运动区的规划与建设。

2、资金来源、数量

学校采用自筹资金的办法,预计3.5万元左右。

3、施工工期

施工工期预计30天左右。

4、施工安全

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我校综治办对开工前期进行了安全预警提示,针对煤、水、电、施工车辆等情况一一进行了要求,并随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敬请批准!

谢尔塔拉中心学校

申报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材料 第6篇

白鹿原中心小学

2012年5月6日

用感恩塑造美好心灵

2010年灞桥区教育局提出了“精细管理、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的战略发展目标。我们白鹿原中心小学很荣幸的成为了区校园文化建设第二批次的单位,经过两年的精心设计及开展实施。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见成效。

一、构建地域特色的文化理念。

白鹿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美丽传说流传千载。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顶妻背母”、“ 仁孝治国”的故事世人皆知,加之白鹿原上民风淳朴、公认的行孝知礼者甚多,故在白鹿原挖掘发展“孝爱”文化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结合地域特点和社会需求,我校把孝爱文化加以拓展和延伸,确立了“感恩教育”的校园文化主题,凝练出“塑造美好心灵”的办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校训三风”。

校训:立德从感恩开始 立志从乐学起步

校风:爱心责任和谐

教风:爱生如子,乐教善教

学风:敬师如亲,乐学会学

同时,围绕主题我们还精心设计了校徽、校歌。

二、打造“敬孝感恩”的人文景观。

2009年趁着国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东风,我校进行了整体改造。于2011年五月完工并投入使用。改造后的校园形成了行政楼、教学楼、公寓楼三大楼群,建立了高标准的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等功能部室。在大力提升校园硬件环境的同时,我们按照“一墙四苑一体一主题”的思路,精心设计了具有“孝敬感恩”特色的校园人文环境。

一墙:理念墙

教学楼正墙书写着我校的办学理念——塑造美好心灵。背景图案是数个同心圆,隐含着“滴水之恩”的深意,寓意着白鹿原师生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紧密团结,荣辱与共,携手前行,实现圆满人生的精神风貌。四苑:真情苑、知恩苑、感恩苑、报恩苑

真情苑内有学校标志性建筑“母子情”。这对饱含真情的母子鹿,母鹿安静慈祥,深情凝视,充满关爱与期许;子鹿仰视回应,跃跃欲试,饱含感恩和自信。此雕塑融“孝敬、感恩、责任、奉献、奋进、和谐”等精神于一体,不仅是一道亮丽风景,更是我校精神文化的象征。在教学楼的走廊内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设计了系列走廊文化。一楼针对一二年级学生设计了“知恩苑”,以感知父母长辈的爱为主题;二楼针对三四年级学生设计了“感恩苑”,以感恩他认为主题;三楼针对五六年级学生设计了“ 报恩苑”,以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为主题。

一梯:探索梯

探索梯位于多功能厅外,两边分别是海底探索、太空遨游的两组壁画。寓意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宇宙中探索奥秘,体现出我校注重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一主题:主题园

教学楼一楼东墙,镌刻着孟子、顾宪成、陶行知的三句名言,分别以孝爱、责任、爱心为主题,时刻激励着全体师生做有孝心、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精炼的阐释了我校的文化主题。

三、开展主题明确的各类活动。

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我们以少年先锋队为龙头,围绕感恩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结合重大节日的集体活动

2、日常渗透的实践活动

3、主题鲜明的中队活动

4、发展特长的兴趣活动

足球队、乒乓球队、美术书法小组、陶艺小组、电子琴小组

5、研发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为了使校园文化得到系统、长期的传承,我们积极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研究活动,编纂了《感恩伴我成长》系列丛书。

四、形成感恩特色的教育效果。

1、师德师风

在“爱生如子,乐教善教”的教风引领下,我们积极开展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进行师德演讲、写教育叙事、将教育故事等活动、评选教师每月之星、师德标兵等。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班级文化

围绕以成体系的校园文化,我们积极开发班级文化建设,目前我校12个教学班,均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班徽、班旗、班级格言。如:

3、行为文化

为了细致的抓师生的日常行为,我们修订了教师评价标准、学生评价标准,开展每月之星、文明之星、文明班级评比等活动。在评比激励中规范了师生的日常行为。

4、社会反响

学校改建投入使用后,学生由2009年的不足300人,增至现在的445人。家长反响良好,周边群众舆论良好。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第7篇

--安顺开发区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地处安顺城区南马大道中段,前身为开发区南马小学,属村级完小,共十二个教学班,两百多名学生。随着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安顺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开发区教育局领导的重视下,开发区南马小学于2005升格成为区属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的开发区实验学校已经拥有31个教学班,近90名教职工,1700多名学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以外,校园文化建设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塑造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通过近十年的探索,我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体师生的共同智慧,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管理文化、教研文化、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理念文化、礼仪文化、楼道文化、班级建设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工作目标与思路

(一)工作目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他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故而,他们需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坚忍不拔的毅力、诚实进取的品质、洁身高雅的情趣。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对他们的毅力、品质、情趣锻造造成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厉行做人做学问,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思路:

我校将校园文化定义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通过两种文化的交叉渗透,双管齐下,塑造学生的人格。显性文化是直观的、看得见的文化,如:楼道建设文化、礼仪文化、思想教育文化、会议室布置、班级建设文化等;隐性文化是存在于理念中的,通过思考、剖析、改进,促成自身进步的文化,如:管理文化、教研文化、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

二 实施方法与过程

前文已经提及,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分为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具体表现为:

(一)显性文化:

1.楼道文化:布置楼道,形成文化长廊。学生在学校学习,很多时候都要在楼道经过、停留。于是,学校领导决定将之布置成文化走廊。一楼,内容为体育健康;二楼,内容为中小学语文;三楼,内容为英语知识;四楼,内容为理化生体系。每层楼除了学科知识外,还应有与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俯仰之间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品质的净化。

此外,我校对教师参加例会、学生参加考试的六楼会议室也进行了进行的布置,在梁柱上贴上了很多文化气息浓郁的条幅,内容包括学校建设、师德修养、教学技巧、教育目的等,师生置身其中,潜移默化之中就完成了灵魂洗礼、蜕变。

2.礼仪文化:斥资一万余元修建起以“礼”、“学”为主题的文化墙。做成四副凸面浮雕,内容为:恣蚊饱血、张良拜师、凿壁偷光、孔融让梨。第一幅让学生明白亲情里不仅需要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也需要自己对父母付出,恪守孝顺之道;第二幅教育学生应该尊敬老师,谨守尊师之礼;第三幅让学生知晓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艰苦求学的品质不能丢,坚守求学之法;第四幅教导学生懂得兄弟姐妹之间的谦让,维护姊妹之谊。

另外,学校组织编写了礼仪校本教材--《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首期印发数量达到4000余册,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在这本教材中,详细道出了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的相关内容:学校礼仪细致到升国旗仪式、课间操、文明用语、聆听老师教诲、同学相处之道、布置班级、进入教师办公室、厕所文明等方面;家庭礼仪具体到向人敬茶、勿扰邻居、对父母说晚安、为家庭做家务、孝敬长辈、家庭成员相互关爱、调节家庭摩擦、保持家的整洁等方面;社会礼仪深入到与人交谈、待人接物、彼此认识、文明交流、肢体文明、着装恰当、维护公共卫生等方面。这本教材既为课堂教学深入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传递文明礼仪提供了依据,也会学生自觉学习文明礼仪知识提供了载体,为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礼貌的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思想教育文化:学校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学年,每年都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学者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美德教育等多个方面。如:2008年邀请华再东老师到学校做感恩教育;2009年邀请知心姐姐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邀请赏识教育专家项老师到学校做感恩教育;2012年邀请周弘老师到学校做“童心向党。快乐成长、做美德少年”专题教育;2013年邀请黄峰梅老师到我校做亲子教育讲座。除此之外,我校每年都会在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墓、在建党节组织学生传唱红歌、在国庆节组织学生举行文艺汇演、在“9.18”国耻日进行融入教育、在“12.9”举行纪念活动,让学生感知祖国百年来的兴衰荣辱,知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4.班级建设文化:班级文化是凝聚集体力量、促进班级各成员共同进步的基础,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营造出一个竞争而不攀比、活跃而不混乱、相互学习而不是相互妒忌的健康向上的集体。我校一直强调班主任要爱护学生,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替学生排忧解难;同学之间要宽容,能包容他人与自己不同的一面,相互学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树立“班级即是家”的理念,班级环境所有成员一起爱护、维护,班级卫生人人有责打扫;每学期根据学校的要求,班级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认真布置好学习园地。

(二)隐性文化:

1.管理文化:学校依据自身实际,制订了“三宽、三严、三尽”的管理文化。“三宽”即是:环境宽松、思想宽容、待人宽厚;“三严”即是:制度严密、管理严格、纪律严明;通过多教师的“三宽”、“三严”,最终达到教师工作上的“三尽”:尽心、尽力、尽责。在具体管理上,实行“四制一管理”,“四制”为:校长负责制、岗位聘任制、目标责任制;“一管理”为:民主管理。

2.教研文化:我校将教研理论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之中,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教研活动“一二三四五”模式,具体为:

一个方向:每次教研活动确定一个教研主题,这个主题最好能反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或难解的困惑。

两点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对教学活动有指导作用,但不能空谈理论,它必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个关键:教师享有确定主题的参与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研主题的确立者理所应当是教师而不是教学管理者;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享有选择权,教研主题的分块细化必须由教师完成,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有权选择展示什么、怎么去展示,表达什么、怎么去表达;教师要做好教研讨论前的准备工作,在教研活动之前,教师对自己的观点、表述,讨论中会遇到的争辩、回应应提前做好准备。

四个目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速学校教育发展。

五点要求: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实现确定主题并通知组员,以便做好准备;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到全员参与,如有教师请假要注明原因;每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所有组员必须一一发言;每次教研活动必须要有详细记录;每次教研活动必须由教研组长撰写活动小结,真正做到有所收获。

3.教学理念文化: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文化,包括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四个方面。校风为:诚实、进取、博学、高雅,其中雅具体表现为:姿态优雅、举止文雅、形象儒雅;教风为:乐业、爱生、善教、启智;学风为:乐学、多思、立德、聚能;办学理念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三 工作成效与取得的经验

(一)工作成效:学校成立以来,坚持“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立校”的办学宗旨,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声誉,以声誉求发展,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结出累累硕果,近几年来学生的中考成绩在开发区名列前茅,部分学科更是取得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此外,此在历年的区级、市级体育竞赛中,我校每次都会有大量学生获奖。2012年在纪念安顺开发区成立二十周年暨开发区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我校在广播体操、小学组学生朗诵、小学组学生绘画、中学组教师朗诵四个项目中荣获一等奖,中学组学生朗诵收获二等奖,在手工制作、书画比赛中也收获了荣誉。

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向上级申报素质教育项目,争取获得全面发展。2007年首批被评为安顺市“安全文明校园”;2008年成为了开发区“青少年阳光体育俱乐部”的承办单位;2009年被评为安顺市“绿色学校”;2009年被安顺市评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2010年我校被确定为安顺市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定点考点单位;2011年在“青春动力杯”全省中学生英语情景剧表演大赛中荣获初中组三等奖,同年被评为市级示范家长学校;2012年成为贵州省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性学校;2013年在全省“安全文明进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又与安顺市民族中学结成了“友好协作学校”,并成为了青少年税法宣传教育基地。

(二)经验介绍: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做法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推广:

1.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宣传到位,而且措施得当,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注重联系师生的实际,让他们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3.注重细节,文化墙和文化走廊的建设,有利于师生对文明礼仪的潜移默化。

4.编纂校本教材,让教育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深入细致开展。

大学校园无线上网建设方案探讨 第8篇

一、大学校园不同区域的潜在无线上网需求

大学校园中不同区域因其功能不同, 对无线上网的需求也不同, 下面按照不同的场景对无线上网的需求从业务类型和业务量两方面进行定性分析。

1.1学生宿舍无线上网潜在需求

学生宿舍中人员密集, 主要用户群是学生, 通过对目前使用固定宽带的学生用户进行行为分析, 在学生宿舍中可能发生的上网业务大多是网页浏览、文件下载、在线游戏、即时通信等业务, 用户对于带宽需求量大, 终端类型以电脑为主。

对于学生宿舍中已有固定宽带的场景, 学生用户可能由于空间限制、固定宽带资源 (如网线接口数少、用户量大导致带宽下降等) 限制、追求新潮等因素选择无线上网, 由于固定宽带对用户的的分流作用, 该场景中潜在用户比例不高, 此时无线网络支持的单用户带宽应超过固定宽带或与固定宽带接近才有可能吸引用户并保证用户长期使用无线上网业务。

对于学生宿舍中尚无固定宽带的场景, 由于没有固定宽带对用户的分流作用, 该场景中潜在用户比例为100%。

1.2教学楼无线上网潜在需求

本文按照功能的不同, 把教学楼分为三个区域:教学区、实验室、会议室。

1.3图书馆无线上网潜在需求

在图书馆的阅览室中使用笔记本电脑已成为一种时尚, 在阅览室中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作笔记, 有的学生因为阅览室安静而在阅览室中写报告、写论文, 此时如果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直接查阅网上的资料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很大便利, 由此可见, 图书馆的阅览室区域有较大的电脑上网潜在需求。需要说明的是, 图书馆中藏书室、借书室等区域无线上网需求非常小, 可以不予考虑。

1.4校园内其它区域上网潜在需求

由于场地限制除学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外, 其它区域通信的主要需求是话音业务, 对无线上网的需求不大, 特别是使用电脑上网的可能性趋近于零, 手机上网也是偶发性的。

1.5各区域无线上网需求排序

1.5.1按业务量排序

按各区域业务量由大到小排序:学生宿舍>>图书馆>教学楼>其它区域。

1.5.2按业务带动作用排序

按各区域业务带动作用强弱排序:学生宿舍 (无固定宽带) >>图书馆>教学楼 (会议室) >教学楼 (实验室) >学生宿舍 (有固定宽带) >其它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 各场景中的潜在用户一旦成为真实用户 (如购买了TD上网卡、TD手机、TD上网本等) 将在校园内各区域中产生无线上网流量。

二、无线上网的制式选择

目前有多种制式的无线通信系统都可以提供无线上网业务, 对中国移动而言2G制式中的EDGE、3G制式中的TD-SCDMA以及WLAN均是可选用的无线上网制式, 按容量由小到大排序:EDGE

从支持的业务类型上看:手机上网这种低速数据业务适合用EDGE、TD-SCDMA制式承载;电脑 (主要是笔记本电脑) 上网适合用TD-SCDMA、WLAN制式承载。

三、建设思路

通过上一章的分析, 整个校园内适合采用在校园内不同区域使用EDGE、TD-SCDMA、WLAN三种制式的不同组合的方式分步进行组网。

具体建设思路为:整个校园内全面开通EDGE、TD-SCDMA, 在容量上重点保证学生宿舍、教学楼的实验室、会议室、图书馆阅览室等重点区域, 随着无线上网业务的发展在这些重点区域开通WLAN。

四、覆盖方式

由于EDGE、TD-SCDMA、WLAN三种制式的频段及自身技术特点各有不同, 本章将分别分析以上三种制式在校园各区域的覆盖方式。

4.1EDGE、TD-SCDMA的覆盖方式

整个校园范围内的EDGE、TD-SCDMA信号广度覆盖应以宏蜂窝的形式实现, 对于学生宿舍等重点区域需要灵活的选用宏蜂窝覆盖、室内分布、室外分布三种覆盖方式, 或是这三种方式相结合以满足覆盖与容量的需求。本章后续部分主要讨论学生宿舍等重点区域覆盖方式。

4.1.1宏蜂窝覆盖

为保证覆盖和容量, 用于覆盖学生宿舍楼等重点区域的EDGE、TD-SCDMA基站, 天线主瓣方向覆盖三座楼宇, 天线挂高至少高出周围建筑物5米, 也可采取光纤拉远的方式进行校园宿舍楼的覆盖, 拉远站的BBU可集中放置。

该方式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大, 共址站建设周期短, 成本相对较低, 协调难度相对较小;缺点是容量小, 天线所在的楼宇覆盖效果不好, 容易形成“灯下黑”。

出于快速建站、在业务发展初期抢占市场以及需求不明朗的时期保护投资等考虑可选用EDGE、TD-SCDMA宏蜂窝覆盖重点区域。

4.1.2室内分布

EDGE、TD-SCDMA室内分布通过RRU拉远方式实现, 考虑将BBU安装在附近的宏基站, RRU通过光纤拉远接入到学生宿舍楼等重点区域, 每层通过RRU带多天线的方式实现室内的TD-SCDMA信号覆盖, 同时可利用建筑物墙壁对信号的隔离作用, 实现空分复用提高数据业务流量总吞吐能力。室内分布采用“小功率、多天线”的技术, 室内信号对室外影响小;室内分布与宏基站采用不同的频点, 室外信号对室内影响小。对于GSM信号盲区以及WLAN需要馈入室内的情况, 可通过建设三网合一的分布系统实现三个系统的室内覆盖。

该方式的优点是容量大, 干扰小, 能够实现重点区域的深度覆盖;缺点是协调难度较大。

该方式优势明显, 是覆盖重点区域的最佳方式。

4.2 WLAN覆盖

随着无线上网业务的发展, 需要适时的对重点区域引入WLAN覆盖, 从工程建设的角度考虑, WLAN系统可与TD-SCDMA系统同时建设, 以降低工程协调难度。

WLAN系统属于局域网的范畴, 目前可用的组网方式为:室内单布AP、馈入室内分布、室外单布AP以及室外MASH四种方式。以上四种组网方式较成熟, 本文不再描述具体实现方式, 仅对四种方式的适用范围进行说明。

五、总结

本论文分析了大学校园不同区域的潜在无线上网需求, 将学生宿舍、图书馆的阅览室以及教学楼的会议室、实验室等区域确定为无线上网业务的重点区域, 在整个校园区域内通过宏基站实现EDGE+TD-SCDMA系统的广覆盖的前提下, 针对重点区域讨论了GSM、TD-SCD-MA、WLAN三个系统各自的覆盖方式, 并分析了各种覆盖方式的适用场合。希望本文能对今后大学校园无线上网的建设提供一点思路。

参考文献

[1]《关于校园的TD室内覆盖的建设指导意见》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申报方案 第9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佐证材料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3-0129-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1998年启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公告活动,2001年公布了首批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3年10月又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深入人心,其保护工程也在各国声势浩大的展开[1]。中国政府为了抢救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于2004年8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履职尽责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工作,2006年2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按照文化部统一部署,各省市也积极开展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审工作。

内蒙古师范大学领导十分重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整合学校民俗学、民间文学、民族音乐、民间美术、民族体育、科学技术史等相关专业人员共同组建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08年5月正式成为教育部重点人文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内蒙古工作站。自中心成立后,先后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项目保护单位,组织申报“科尔沁潮尔史诗”“蒙古族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蒙古象棋木雕制作技艺”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中“科尔沁潮尔史诗”、“蒙古族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成功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蒙古象棋木雕制作技艺”被评选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近年来,中心成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调查、申报、评审等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工作中,申报书的撰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本文试图就申报书撰写中佐证材料的问题谈一些个人认识,以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尽微薄之力。佐证材料是申报书中的关键内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要求出发,充分论证该项目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标准,所以是决定项目能否通过的重要保证。我们只能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入手,在申报书中就申报项目进行佐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2]有关学者已经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条件做出科学、细致的说明。如从传承主体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杰出传承人为依托,没有杰出传承人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时限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悠久历史,时间不足百年者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形态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活态的原汁原味的传承为基本特征,非活态的、原汁原味的传承项目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品质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没有重要价值者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申报的项目必须是当地的地域标志性文化,必须具有普世价值[3]。

为了地方基层单位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条件,正确有效的撰写申报书,尽量使申报项目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条件,我们一般希望申报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证:(1)各族人民世代相承;(2)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3)项目的价值和影响。

一、世代相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赖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环境而存在的,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要保护其文化形态,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传承”[4]。由此可见,“世代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也是评审过程中需要满足的首要条件。所谓“世代相承”,一般是指就是该项目的传承时间在百年以上,传承体系明确,各代传承人清楚。如果项目申报书中撰写的传承时间不够,或者传承谱系断裂,都会影响项目的申报。如某年“某某大饼制作技艺”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于1938年开始主营掉炉大饼,传承时间不足百年,明显不符合申报条件,无法通过也在意料之中。当然,这只是特例,绝大多数申报书都能确保传承时间。但是我们注意到为数不少的申报项目,确实拥有足够的传承时间,民族特色也很浓厚。如库伦旗申报的“布鲁”,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肯定通得过。但“布鲁”的申报材料中,在介绍历史渊源时,其佐证材料也只是说“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之类泛泛的言语,缺乏强有力的证据。下一步项目经自治区推荐得以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在区外专家对相关项目不了解的情况下,单凭这些空洞的介绍显然不足,可能会影响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常可以用出土实物和古籍中的记载来佐证项目的传承时间。如蒙古族的养马术作为传统知识类项目完全可以进行申報。2008年笔者之一曾前往一些盟市调查蒙古族养马术,了解到在通辽科左后旗有人十分擅长养马。蒙古族养马术可以包括养马、相马、疗马、驯马等内容,分开申报自然可以,但将养马术作为传统知识与技能进行整体申报,效果更好。当然,作为马上民族,养马术的传承历史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完全可以加入出土文物和古籍记载作为佐证材料,不但有助利于申报,更有利于将来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据笔者所知,距离科左后旗最近的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文办公室就藏有6卷《马经全书》,另外在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分别藏有《十二技能俱全三种骏马及其他诸骏马的特征》、《马头明王相马经》、《相马三十六鉴》、《相马宝鬘治疗法明鉴中药名录》等相关古籍,若能对其进行研究,并与田野调查中所得资料相比对,互为参照加入项目申报书中,这些内容定会为申报增色不少。

nlc202309031016

另外,科尔沁地区拟将科尔沁土语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眼下语言的抢救和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极为重要。语言的实物佐证很难找到,或许能从地方书籍中查询一些资料,所以田野调查就极为重要了。然而语言的调查与研究是一项科学性要求很高,有很复杂的工作,需要运用多学科、多手段的研究方法。现在自治区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工作刚刚起步,尚未顾及或者说难以承担民族语言以及各地方言土语的普查评审工程,所以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保护范围也仅限于口头文学。

二、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及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则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民间自发形成、延续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活动。申报材料不但要体现该项目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更注意阐述项目本身为群众在生产、生活所提供的便利,如勒勒车制作工艺的产生,方便了游牧民族进行迁移;蒙古族由于经常骑马,常会产生骨折,于是催生出与之相应的蒙古正骨术等等,更可以提出该项目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以及审美品位。

同时,申报书中要注意该项目并非是在个人号召或政府指令下举办的有违群众心愿的形式化活动,而传承人也不必特意以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为对象。虽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或弘扬过程中,确实存在发挥过重要组织、领导及协调作用的行政官员,以及热心学习传统文化、号召社会关注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但如果这些人本身与传统艺人、匠人不具有正式师承关系或水平尚无法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标准,是不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条件的。

所以在撰写申报书之前,一定要深入项目传承地进行客观实在的田野调查工作,发现最具代表性的项目,真实地将其记录和描述下来。切不可不愿意下苦工夫做实地调查,以仅凭借自己的想象,或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趣味、或按照当前的政治口径和政策要求乱改乱编,随意拔高项目的思想性、艺术性[5]。只有坚持以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作为普查工作的指导原则,撰写的项目申报书才能内容翔实而又具有说服力。

现实生活中,传统表现艺术、体育竞技项目确实多有既符合传承人条件,又身为政府官员的人,在申报书中只需统一以传承人身份标注,尽量避开官员、学者身份,以显示申报项目的群众性,因为这些虚衔确实与项目以及项目的传承没有必然联系。虽然不是传承人申报,但传承人担负着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切不可轻视。明确并且保护传承人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得强调传习人的培养。通过传承人的传授,传习人学习、接受、掌握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技能,从而进一步发展该项目。[6]这些内容均为民间自发形成、延续的,不能全靠政府行政手段或者自己杜撰。

而文化表现形式,则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既不是单一的物,如建筑、乐器,也不是单一的人,如表演者、制作者,而是将物与人紧密连接在一体,构成完整而稳定的文化行为系统。例如通辽申报的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马具是物,肯定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艺人当然也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马具的制作技艺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另一方面,文化表现形式也不易进行人为的分裂,这点在地区辽阔的内蒙古自治区很典型。

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但过去的蒙古族部落多在现今已被人为分割的行政区划及边缘地带,如传统的科尔沁地区就包括在现今通辽、兴安盟和赤峰三个市级行政区划内。因此,具有同样文化表现形式的项目可以以民族分布的人文地理的范围为基础,同一民族、部落的相邻市、县进行联合申报。一些盟市申报的项目已经进入自治区或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他盟市如果存有类似的项目,也可以进行申报,如果新申报的项目价值没有先行申报的项目价值高,可以进入扩展项目;但如果后者价值更高,更具有代表性,则可以评为同档次或取代前者而成为该项目的代表作。这就要求后者申报书的佐证材料丰富有说服力,而评审专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形下,一定会做出合理的决定。如赤峰阿鲁科尔沁旗申报勒勒车制作技艺获批,2008年笔者前往通辽调研,扎鲁特旗也有勒勒车制作工艺,完全可以继续申报。阿尔昆都勒苏木的蒙古包制作技艺也可以申报。

三、价值和影响

申报语言、礼仪、节庆类项目,要求这些项目代表一种活态文化,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功能,本身就有其价值和影响。若申报项目属于传统表现艺术、传统知识与技能,则需要在申报材料中体现出项目本身的绝活、绝技。我们以传统技艺为例,来看如何将此类项目的价值论述清楚。

手工艺品中所蕴含的绝技是成品的非物质的文化表现形式,所以将制作技艺完整(但不是全部)的展现出来,是此类项目通过评审的关键。全区各地起先普遍以音乐、舞蹈等传统认识上的文化项目进行申报,而忽略了传统技艺类项目的申报。最近认识到手艺也是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以各地申报传统技艺类项目数明显增多,当然,其中肯定有企业商业利益的驱使[7]。但并不是什么东西后面加上“制作技艺”,就符合条件的。通辽申报有两个传统技艺类项目申报多次,但总是未得通过,原因就在于制作技艺没有达到评审要求,当然,项目本身是否达到要求,可以再讨论。

进行评审时特别关注两点,一是项目中所列手工艺品是否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如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勒勒车制作技艺”传承人评审中,某人将制作小型工艺品勒勒车的照片添加到申报书中,画蛇添足,显然制作工艺品与真实的勒勒车大不相同,能够制作传统勒勒车的工匠不一定能制作工艺品的勒勒车,而能够制作工艺品勒勒车的艺人未必制作得了实际生活中使用的勒勒车,二者没有对价关系的。二是现在的技艺是否是传统技艺的延续,如果有明确的传承体系,比较容易判断,但是据称是传统工艺的复原,则着实不好评断,一般主要以是否使用现代的化工材料、是否使用现代的机器生产,成品外形、性能特征能否与现存历史实物相符合为评判标准。

内蒙古蒙古族传统工艺失传,大部分是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牧民生活向现代化变迁所导致,从失传时间上来看其实并不长,一些老手艺人或许还保留有这种工艺,只不过这些工艺品在现代生活中不用了,所以他们也就不制作,这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也是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点。还有些老人即使不知道完整的制作工艺,但知晓其中的某一部分,经过有心人大规模的调查、寻访,逐渐将失传的工艺进行还原。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去蒙古国进行调研,那里蒙古族某些传统工艺保留的情况比较好,内外蒙在一些项目上完全可以互相补充。这种传统技艺的复原工作,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使用传统的材料和工具真的恢复了这种技艺,其作品如果達到古代作品的水准,并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复原的技艺当然可以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内蒙古师范大学今年申报的“蒙古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就属此例。内蒙古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在解放之后一段时间内还是存在的,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后,国内大力推广玻璃钢弓,角弓逐渐淡出。项目传承人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遍访内蒙呼伦贝尔、赤峰、阿拉善、锡林郭勒等盟市,从老艺人口中逐渐还原角弓制作技艺,并前往外蒙寻求弓箭专家、著名制弓艺人的帮助。除了进行田野调查,他还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清代蒙古文古籍《射箭要诀》、《宝常聚之破窗射箭经》,从中找寻传统角弓制作技艺的线索,终于复原蒙古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他使用的原材料和大部分的工具都没有现代化用具的痕迹,制作出的角弓完全能和历史实物相对应,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哈尔滨等地民俗、民族体育、传统工艺、技术史等学科专家的称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专家实地考察后也肯定了这项复原工作。制弓技艺也最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lc202309031016

但如果项目名义上称古代的技艺的复原,却无法将复原工作清楚完整的“复原”出来,甚至实际操作中使用的是现代技艺,这就很难通过评审。这些项目无论在名称之前冠以何种“贡品”“宫廷”“王府”“御膳”等字样,终究不能算是传统工艺而被列入保护对象。

除了复原技艺外,我区大部分是民族类传统技艺的申报,这些项目在本民族间广为流传,传承谱系很容易弄清楚,但是如果缺乏“技艺出众”的论证,普遍性太强,不具有典型性,尤其在传承人评审中,更需加强传承人技艺出众的佐证材料。一般来说,传承人技艺的获奖证书,编著的教材书籍,平面、声像媒体对传承人技艺所做的宣传报道,专家学者以及研究人员对该项技艺调查后的调查报告、论文等科研成果或者是传承人为传承、提高技艺所做的文字性记载与实物标本,上述材料都是极好的佐证材料。如在“某某蒙古族缝纫技艺”传承人的申报中,申报书A不仅将制作服饰的技艺详细描述,而且特别提到传承人将传统手工缝纫制作技艺用文字记录下来,编著出版物。申报书B则仅仅写到传承人师从母亲学习缝纫技艺,技艺特点没有交代。自然A较B好。其他奖励、称号等佐证材料亦如此类,不再赘述。

此外,申报书要极力反映出申报项目的最大价值。有些民族地区的群众活动包含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各遗产间具有明显的无法割舍的文化联系,不建议分列申报,最好是协调各方资源,将众多分散的项目合为整体,用“文化空间”的名义进行申报,以突出项目的最大价值[8]。

四、结语

申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申报书一定要以真实性、整体性为原则,充分挖掘材料,对申报项目进行论证。当然,在撰写申报书时,行文一定要流畅,要把阅读对象想象成对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未直接接触过或者不十分熟悉的人,进行清晰说明和介绍遗产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另外,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项目申报专题片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申报书实际上是专题片的脚本,更不能轻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材料文字向图像的转化的个案解读以及拍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可参见相关论文[9]。

当然,在评审过程中,也不是只看申报书而下决定,还需听取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和学术方面有研究的文化学者、民俗学家、民族艺术家以及当地的老艺人的意见,必须尊重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防止主观臆断,坚持以积极的、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工作。

我们将某一文化表现形式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抢救、保存、保护和振兴该项目,以利于弘扬民族、地域文化。我们应该始终怀有“申报是手段,保护才是真正目的”的申报意识。

参考文献:

[1]乌丙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由来和发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11.

[2]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2.

[3]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13.

[4]甘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靠“传承”[N].新京报·文化副刊,2005-07-06.

[5]刘锡诚.论新一次民间文学的普查、申报与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2):7-14.

[6]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3):114-123.

[7]董杰.“鴻茅药酒事件”及其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8-21.

[8]苑利,顾军.文化空间类遗产的普查申报以及开发活用[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4):63-71.

[9]朱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录像制作解析——以“陈李济中药文化”项目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0-22.

[责任编辑:吴平]

上一篇:中职会计教学反思下一篇:工程质量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