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行业发展

2024-09-17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精选9篇)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 第1篇

文章标题: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我市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实现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的转变。

1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服务业日趋壮大,农机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农机总值达到5.32亿元,农机总动力首次突破百万千瓦大关;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6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80台,同比增长50,主要农机拥有量继续位居济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农机作业领域逐步拓宽,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0万亩、115万亩90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率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21.4,同比增长41。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大葱生产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农机服务业持续发展,农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73个,专业农户5146个,农机销售、修配网点273个;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2.8万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5亿元,农机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南部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机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机研发力度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三是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我市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四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无法得到财政支持,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全无保障,农机站原有的作业机械老化、损坏严重,平调、挤占、挪用乡镇农机站资

3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乡镇农机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无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由于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立足全市实际,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机化发展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农机化结构实现四个转变,在全市初步建立起农机化发展的四大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机械物质保障。

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重点:一是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机耕道路建设要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村村通公路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板块基地建设中,纳入土地整理建设中,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不断完善农村机耕道路,搞好管理维护。二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农业特色板块建设。一家一户几亩地分散经营是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板块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统筹考虑,便于农机作业。特色产业的种植要尽可能做到规模化,形成一块一种,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发展布局。农艺要符合农机作业要求,同种同播,同期成熟有利于农机开展规模作业。要鼓励土地有偿使用,有序流转,适度集中。

农机化结构四个转变:一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巩固提高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以及与其配套的复式多功能机械。着力实施好国家优质粮农机装备推进、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三个项目,力争玉米机收及还田面积达到20万亩,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4万亩。二是由抓粮食作物生

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 第2篇

广东省WTO/TBT中心 吴宏宽

摘要: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产品优质化、提升农业产业层次、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工作。业标 准 化

食品安全

标准建设 关键词:农

来 我 国农 业 积 极推 行 农 业标 准 化 , 使我国的农业得近年

到了快速较好的发展,从世界农业标准化道路的发展历史表明,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标准化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因此,实现农业标准化没有一

本人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唯有从实际出发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选择,想从继续加快 建立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入手,充分利用 WTO 规则内的“农业标准化”政策, 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方面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三个薄弱环节”:

(一)、技术现状落后,技术储备不足,难以跟上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进程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指标低且项目不齐全的问题突出。如,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有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等指标,没有涉及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含量指标,进口茶叶受检农药品种在欧盟、德国、英国、日本分别为62种、56种、13种、64种,而我国只规定两项指标;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残留量,共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CAC)对176种农药在3 75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项农药最高残留标准。

实现“农业标准化”创新跨越式发展,必须清醒认识我国“农业标准化”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我国“农业标准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发达国家的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其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在0.5%左右,而我国却不足0.3%。我国农业科技高端产品缺乏竞争力,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的良种,70%以上的农产品先进加工设备,90%以上的高级蔬菜花卉品种都依赖进口。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持续快速发展,使加快“农业标准化”发展显得越来越迫切。

(二)、人才资源储备不足,难以跟上农业标准化实施进程的需要

我国农村自然资源刚性约束加剧,迫切需要科技助农。从当前和未来发展看,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依靠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已难以为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土地流转成本不断提高,使发展农业科技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最为迫切的话题。以耕地为例,我国耕地面积已从1995年的19.5亿亩减少到2010年的18.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这就更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发展、打造更具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体系。

农村人才资源形势日益严峻,迫切需要科技强农。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呈结构性下降,用工成本迅速上涨,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缩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这就需要提高农村人才资源跟上劳动生产率和增强农业科技能力。国外农业老龄化之所以没有威胁到农业生产,是因为他们较高的农业机械化和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了农业劳动力的短缺。美国农场主的平均年龄是57.1岁,日本农业从业者中65岁以上的人员所占比例为61%。可见,农业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重要作用和对人才资源的要求。

(三)、是监管手段不足,农业标准陈旧,检测、认证与管理难以跟上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需要。国外的农产品标准每隔2年或5年修订一次,我国10年以上的国家标准占37.7%,5年至10年的国家标准占33.4%。以加工食品标准为例,据统计,我国加工食品标准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的有12%,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标准的有40%,采用国际制酪业联合会标准的有5%,所占比例都不高。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化肥、农药、激素、添加剂的大量使用,我国食品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屡禁不止。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增加,不仅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并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食品重大安全问题仍然不断发生,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人们对农业标准化实施问题不得不作进一步思考。大量食品安全事件表明,标准化生产实施关键是重视基础生产环节,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只有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解决农产品生产诸环节标准化实施中的问题,才能从源头上确保食品的安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农业自身发展能力。由于各种污染和农药等残留的存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实现食品安全的保障,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时刻;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我国迎接国际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也是实现产业化、增加农民收的重要途径;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内容是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化、生产资料标准化、加工制成品标准化、生产过程生产工艺标准化等,这些都是相关部门要重视的方面。

二、以上农业标准化问题中对我们的启示

(一)我国农业的发展目前已经从传统农业步入现代农业阶段,建设现代农业的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启示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兴农的道路,而农业标准化是科技兴农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面临农 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农业资源过度消耗以及农业国际竞争 力不强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 农业标准化,利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力量武装农业,把科技兴农落到实处。

(二)农业标准化应在全局视野下实现中重点突破。我国农业标准化推广过程中有自己的特色,因幅员辽阔,各个区划的农业有各自的特点。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在重点任务中就“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进行了部署,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鼓励和支持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于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的重要作用。我国加入WTO之后,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经济,在激烈的全球竞争的环境下情况比较复杂。要增强我国的农业发展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国 际生存能力、竞争能力,争取国际市场份额,应该加快农业标准 化的发展,而农业标准化的主角在于龙头企业,农业标准化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起到充分的带头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发展壮大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带领并引导这些企业务必按照农业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和开展销售工作,企业与生产基地 或农户完成密切的产销合作关系,龙头企业向农户下单,从而促进农业标准化顺利开展,同时完成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在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方面,《规划》在保障措施部分就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补贴力度、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做了明确部署,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突出抓好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和与国际接轨的原则,尽快建立产地环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级、物流设施、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政府需增加经费投入。农业标准化建设是科技兴农的有效途径,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农业标准化的经费投入,用来确保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秩序发展提高。而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农业方面所投入的资金经费,我国还相差甚远。美国联邦制定农业政策,支持农业经济事业,对农业进行巨额的补贴,保证粮食稳定增收和农户的稳定收入,鼓励农业经营投入,加大农业经费投入,保证农业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

三、结语

实现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

运 用 农业 标 准 化手段,发 展 益性为主的定位,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农 业 还 需 要 许 多 其它内、外部环境条件,我们必须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科技强农、科技助农、科技兴农和科技富农,努力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美国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

吕婷婷 王立娟

中国海洋大学

[2]实施农业标准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肖贵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第30卷第2期 [3]农业标准化概论

张洪程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12月

[4]三安超有机标准化农业系列丛书

张令玉

发展农业机械化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第3篇

1 农业机械化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阶段, 迫切要求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农业生产方式由依赖人力和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现代农业装备转变。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 农民对农机作业需求越来越迫切, 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 农机化是新阶段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

1.1 农机化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 我国农村劳动力已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由绝对过剩向相对过剩乃至结构性短缺转变。一些地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 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复种指数降低, 科技应用水平下降, 种植方式粗放的现象。农民劳动观念发生着深刻变化, 新生代农民不想种地、不会种地的现象突出, 留在农村务农的也需要体面劳动。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农民生产意愿进而影响到大宗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缓解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可能造成的农业生产萎缩风险, 加快机械替代人力步伐是根本出路。河南省在2 000多万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湖南等一些地方将单季稻恢复为双季稻种植, 生产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地、水、肥等资源要素投入报酬递减的情况下, 发展农机化是挖掘我国粮食增产增收潜力的必然选择。

1.2 农机化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促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力量

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必将引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标准化及订单式、保姆式服务, 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规模生产, 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效益;很多农业技术依靠机械得以大面积推广, 实现了现代意义的精耕细作。农机社会化服务走出了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单元, 开展了机械化大生产新路子, 在巩固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实践证明,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也是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过程, 带动了规模作业、规模种植、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 有力推动了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

1.3 农机化是引领农艺制度变革, 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的主要载体

随着保护性耕作、玉米机收等农机化技术的应用, 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的变革加快, 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保护性耕作可在保证稳产增产的前提下, 比传统耕作减少4道以上工序, 实现“少一分耕耘, 多一分收获”。水稻机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20倍以上, 亩均增产可达25千克以上。黄淮海一年两作地区的小麦机收、玉米机种同时进行, 作业时间缩短10天左右, 将“三夏”变为“两夏”。使用大马力机械深松整地, 打破传统耕作犁底层, 成为黑龙江、吉林等省增强抵御旱涝灾害能力的一项根本措施。农机化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只有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国内外发展实践证明, 通过机械物化农业技术是大规模应用农业技术、实现现代意义精耕细作的主要途径。

1.4 农机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

减少土壤中的化肥和农药残留、防止土地沙化等需要多措并举, 农机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干旱地区使用机械进行保护性耕作, 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和有机质, 减少风蚀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同的施肥量, 用机械深施基肥可增产5%~10%。通过推广应用高效施药技术, 可减少无效雾滴的数量, 提高雾滴附着率, 减少雾滴漂移, 农药利用率比传统施药方法提高20%~30%。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高效植保、农业和农村废弃物处理等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可有效达到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的目的,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5 农机化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发展农机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造就高素质职业农民的过程。活跃在农村的4 000多万农机手, 大多是有相对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好身体素质的中青年农民。他们懂农艺技术、会机械操作、善经营管理, 是新型农民的代表。可以说, 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以农机手为代表的职业农民。同时, 农机化可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 从事非农产业, 拓展增收空间, 推动城乡差距缩小。

总之, 大力发展农机化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 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 是协调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2 农业机械化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0%, 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从依赖人畜力为主向依赖机械为主的历史性变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机化, 面临诸多有利因素。

2.1 从政策环境看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机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深入实施,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顺利发布, 各级政府推进农机化的政策措施丰富发展, 中国特色农机化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健全。

2.2 从内在需求看

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 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 劳动强度较大的生产环节迫切需要用机械替代人工, 农机化发展潜力巨大。

2.3 从技术支撑看

农机工业对资本等生产要素吸纳能力明显增强, 产业集中度和产品质量加快提高, 粮食作物各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基本成熟, 其他各类农机装备和技术创新日趋活跃, 农机化的装备及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

2.4 从发展机制看

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有效实现了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 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加快推进农机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2.5 从发展经验看

日、韩等国在机械化水平跨越40%后, 普遍只用了5~10年时间就完全实现了农机化。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2006~2009年连续4年同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远远高于之前10年年均0.7个百分点的增幅, 我国农机化进程必将进一步提速。

2.6 从发展前景看

机械化生产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将占据主导地位,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 在内在成长动力和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 我国农机化必将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总的判断, 当前及今后10年, 我国农机化发展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 农业发展基础必将不断巩固。

3 明确目标任务,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发展的任务是:推动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 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粮、棉、油、糖等作物田间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 养殖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 农机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显著提升, 农机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超过65%, 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基本实现, 其中水稻机插水平和玉米机收水平均达到50%以上, 马铃薯机种机收水平提高到30%以上, 油菜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15%和20%以上。在发展思路上, 要坚定走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 以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为主攻点, 以提升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为突破点, 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和技术为着力点, 完善落实政策, 培育发展主体, 加强管理指导, 大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 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要实现以上目标和思路, 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完善政策, 强化扶持

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推动法定扶持措施全面落实。切实发挥补贴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具。积极落实农机作业服务税费减免政策, 扩大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实施范围并争取常态化、普及化。要抓住机遇, 积极争取信贷、政策性保险、科研、工业技术改造等优惠政策和项目;争取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 增加农村机耕道、机库棚等基础设施投入, 完善农机检测、监管、推广、培训手段, 努力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2 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

突破大宗粮食作物和优势农产品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 加快普及水稻育插秧、玉米机收技术, 积极推广棉花、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突出推广应用效果好、作用明显的机械化技术,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节约环保型农机化技术。突出地域特色, 协调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等各领域机械化发展;注重发挥丘陵山地等落后地区后发优势, 紧紧抓住当地特色产业, 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突出抓好教育培训, 充分利用各类培训项目和教育资源, 开展技能培训, 努力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3.3 培育主体, 增强活力

要鼓励支持农机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创办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大力提高机具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具备条件的地方要把合作社作为重点, 将合作社培养为延伸农机公共服务的载体。要推动农机服务组织数量大幅增加,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对农机服务组织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项目上予以支持, 技术上加强指导, 经营方式上给予规范, 信贷上给予重视, 全面增强其发展活力。

3.4 注重科研, 强化支撑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研发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节能环保型中型拖拉机等耕作机械、通用型谷物联合收割机、高效玉米联合收割机、自走式采棉机等收获机械, 免耕播种机和节水型喷灌设备。要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成套设备、灌溉和排涝设备、沼气工程设备和农村安全饮水净化设备。要围绕农业各业发展需求, 研发大中型养殖场饲喂、投饵、粪污处理、增氧机械, 林果、蔬菜、茶叶、花生等特色产品的采摘、修剪、后处理等机械。要突出农机企业主体研发地位, 集中力量攻克困扰产业发展的工艺材料、基础部件、关键作业装置等技术瓶颈。要全面加强农机工程学科建设, 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团队。

3.5 加强监管, 规范发展

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切实履行好各项职责。要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 完善农机质量标准体系, 支持鉴定机构不断完善试验鉴定手段, 依法组织开展在用农业机械的质量调查, 强化对财政补贴机具质量督导和跟踪调查。组织开展作业标准和规范制修订工作,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促进技术实施到位;分品种、分作物完善作业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作业质量纠纷调处机制, 维护农民和农机手的合法权益。要落实农机维修管理规定, 加强农机维修质量监管, 加强维修网点规范化管理;大力开展农机维修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要健全农机服务质量投诉网络, 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三包”承诺和售后服务承诺;规范农机作业服务、维修服务、中介服务、机具租赁服务、旧农机具交易市场。要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定期组织对在用的、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安全状况进行免费实地检验。要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理执法队伍建设, 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3.6 健全体系, 提升能力

多渠道争取投入与深挖现有资源潜力并举, 全面加强农机管理、鉴定、推广、监理、维修、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建立起推广机构为主体, 科研教学机构、企业、农机服务组织参与的新型农机推广机制。健全农机农艺专家协同攻关机制, 建立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 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强化全过程监管、全范围监管、全方位服务三个意识, 形成农机化主管部门主抓、有关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机使用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第4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其中发展现代农业就属于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现代农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将传统的农业转化为以现代科技为依托,更加环保、更加生态的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要从多方面入手改进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适当的扩大农业规模,将传统农业改进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农业模式。要想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从很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一、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农业的科技创新

传统农业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考虑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要想实现这两方面的发展就需要依靠科技手段,加快农业科技的进步,转变农业增长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缓解资源的约束,还能够拓宽市场,扩大农业的发展领域,实现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的目的。以科技作为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例如:根据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熟悉各种农作物的生活环境,在干旱缺水的地方适宜种植马铃薯、棉花等耐旱的作物,还有就是让现代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实现资源的长久利用,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禁止农村出现的随意放牧,开荒等现象,使农业发展更加生态环保。由于土地、水等资源的日益紧张,传统农业以这些资源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必须转变成以科技为依托的模式,创造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提高现代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新农村的建设主要还是要以人作为主体,农民这一主体的素质培养对于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要想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培养出具有高素质文化的新型农民。就现代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所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农民进行集中的教育培训,从经营方式、技术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技能培训,让农民自身更加了解现代农业的需求,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在农村要加强义务教育的力度,争取培养出具有更高学历的人才,争取让农民能够科学种田,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更加注重特色农业的发展。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在粮食产业稳定增产的前提下,本着优质、生态环保的理念来优化产业结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按照市场要求,发展经济效益更高、更加优质的作物,提高生产管理的规模和标准。加强民营企业的发展,将一些市场前景好的作物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合理的进行资源的配置,形成以重点企业为支柱,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由于国家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所以可以适当建设农产品的加工园,将一些当地种植具有较强优势的作物经过自身加工包装,转换成具有产业和产品优势的产业,成为具有特色的产业,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农业(种植业)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非常明显,同时,我国的各项政。加大对农业(种植业)的支持,使得农业(种植业)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此外,农业(种植业)虽然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但是这种比例会逐渐减小,也是农业产业结构的一种演变趋势。因此,要继续加大对我国农业(种植业)的关注与投入,加速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以此来拉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

四、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信息网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影响也逐步走入农村,加上现代农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说建立现代农业信息网络势在必行。要让农民了解到信息网络强大作用,大力的宣传信息网络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各种方便之处,让农民对信息网络首先产生兴趣,进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网络知识。政府部门要给与一定的帮助,下派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来给农民进行现场演示指导操作,以最简明的方式向农民展示信息网络能够起到的作用,可以展示在网络上进行作物市场价格的查询,以及市场需求等,让农民了解到信息网络能够到给他们的好处。让农民接受并学会使用信息网络,能够帮助他们选择更加适合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到市场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五、总结

机械行业发展 第5篇

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2002年我国全面启动100个示范城镇建设,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面广、时间跨度长的长期发展战略,2004年、2005年仍将是建设高峰期。另外,未来几年中国建筑业尽管会受信贷紧缩的影响,但总体仍是处于健康、稳步的发展阶段。今明两年仍将是国家其他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高峰期。投资1500多亿元的南水北调(2002年底-2010年)、5260亿元的西电东送(2001年-2010年)、260亿元的青藏铁路(2001年-2007年)等重大项目都将在2004年、2005年进入建设高峰期,另外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建设,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及世博场馆建设都将有力拉动国内工程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

二、能源、原材料紧缺,矿山开采加速

2003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耗大量的能源、原材料。全年我国共消耗钢铁约2.6亿吨、煤炭15亿吨、水泥8.2亿吨,占全球总消耗量的比重分别高达26%、30%、50%,用电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也达13%,全国诸多地方严重缺电。能源、原材料的紧缺趋势将在2004年延续,矿山开采加速势在必行。2004年一季度装载机产品需求快速增长,与大规模矿山开采关系密切。这里的矿山开采包括:煤炭开采、天然气、铁矿石和其他有色金属的开采等。

三、民间投资快速增长

2003年国内投资的特点是对国家财政的依赖度明显减弱,企业、民间自主投资增速较快。工程机械行业也一样,由于部分产品已成为赚钱的工具,民间投资热情高涨。如挖掘机、装载机产品等在2003年已经成为私人投资的对象。在江浙一带,70%以上的购买力来自私营承包商及私人投资者。我们认为挖掘机等产品的高效性、高回报率、以及民间资金的逐利性使得挖掘机等产品仍将有较大的潜在市场。

四、道路建设任重道远

农业机械节能增效发展论文 第6篇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各种农业机械进入农村,在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达到了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也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因此,农业机械的节能减排不可小视,做好农业机械的节能增效,是降低农业机械使用成本,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北京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7.7万kW;机耕面积7.26万hm2,机耕率87.8%;机播面积14.75万hm2,机播率66.8%;机收面积12.86万hm2,机收率56.3%;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05%。数据表明北京开展农业机械节能增效将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动力农业机械发展走势论文 第7篇

1电动力技术优势

燃油动力农业机械体积大,质量大,不利于小空间环境作业;而电动力农业机械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呈现“小、灵、巧”特点,工作回转半径小,尤其适用于南方丘陵与山地等小面积地块作业和温室大棚环境工作。中小功率传统动力农业机械燃油发动机效率低,机械变速传动机构复杂,特别是燃油发动机工作在大余量恒功率输出状态,不利于低碳节能。电动力农业机械具有良好的调速和灵活的功率控制能力,可使系统保持在高效状态,特别是分散式多电机控制的实现代替了传动机构,进一步简化了农机结构,减小了农机的质量和体积。随着世界一次能源进一步枯竭,近年来国际油价的涨幅明显高于电价,而电能也可以从可再生能源中获得。目前,无论从能耗的成本上看,还是从未来的能源取向来看,以电能作为最终利用形式的新能源取代一次能源是未来发展趋势。电动机结构简单,使用与维护成本低于燃油发动机,传动链短,易于控制。在整体机械结构上,电动力农业机械也较为简单可靠。初步估算,使用电动农业机械的成本相当于燃油发动机动力的1/3~1/5。燃油动力农业机械具有较严重的废气污染和油污染,对空气和土壤有不良影响,特别在温室大棚环境中,燃油动力农业机械的噪音污染也不得不考虑。以上因素对人体和环境影响较大[1],特别是小功率的二冲程汽油机,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更为严重。而电动力农业机械均不存在以上问题或影响较小,是真正节能、环保与绿色的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 第8篇

1 发展适应持续农业技术发展的耕作机械产品, 满足环保、培肥地力、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

1.1 耕整地机械新产品:

a.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b.高地隙悬挂犁;c.水田整地、平地联合作业机;d.耕地清膜联合作业机;e.秸秆粉碎还田机。

1.2 播种机新产品:

a.整地播种联合作业机;b.小麦深施肥精少量播种机系列;c.小麦地膜盖垄沟播种机;d.免耕覆盖施肥气力式精密播种联合作业机;e.通用地膜覆盖播种机。

1.3 水稻种植成套设备新产品:

a.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b.高速水稻插秧机;c.双季稻插秧机;d.水稻直播机;e.旱田移栽机。

2 发展适应集约持续农业发展的植保机械新产品, 满足减少农药用量, 降低对农产品和土地的污染

2.1 低量喷雾机械新产品:

a.背负式低量喷雾器系列产品, 关键技术是新型手动液泵, 全密封揿压式开关, 低量喷头;b.悬挂式低量喷杆喷雾机, 关键技术是低压系列活塞式隔膜泵组合式分配阀、自动控制及显示记录装置等;c.牵引式低量喷杆喷雾机, 关键技术是同悬挂式低量喷杆喷雾机。

2.2 新型植保机系列产品:

a.背负式液力雾化———气流输送喷雾机系列产品, 关键技术是小型泵、轴流风机等;c.移动式稻田宽幅喷雾机系列, 关键技术是陶瓷柱塞泵、宽幅远射程喷枪、自动供药系统的研制;d.小型牵引式果园风送喷雾机系列, 关键技术是轴流风机、喷口结构等研制;e.常温烟雾机系列, 关键技术是新型气力式雾化喷头参数、喷雾自动定时与送风自动延时控制系统等的研制。

3 研制集约持续农业技术发展的间作套种机械产品

3.1 高地隙拖拉机系列:

根据小麦、棉花株高确定拖拉机地隙, 动力36 8k W~88 2k W轮式拖拉机。

3.2 间作套种农具:与拖拉机配套, 播种机要求悬挂、行距可调、半精量。

3.3 新型联合收割机:

适应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高产收获 (如水稻亩产750kg~900kg) 。

4 发展适应持续农业技术的联合收割机新产品

4.1 半喂入自走式橡胶履带系列联合收割机。

4.2 玉米联合收割机系列产品。

4.3 谷物纵向轴流系列联合收割机。

4.4 全喂入水稻自走式系列联合收割机:

配套动力14 7k W~22 1k W、29 4k W~36 7k W、588k W, 接地压力0 24kg/cm2, 脱净率99%, 清洁率98.5%, 清选损失率0.5%。茎秆切碎还田。主要工作部件安装报警系统。

5 研制设施农业技术主要装备新产品

5.1 开发温室大棚用加热设备。适应北方寒冷地区温大棚供热。发展多种规格品种, 适应不同设施农业技术。

5.2 开发降温设备。包括湿帘风机系统和喷雾降温系统。

5.3 研制无土栽培相关的主要设备。

5.4 研制温室大棚适用的小型动力及配套的农具。

如低污染、小巧、多能、工艺性能良好的轻便小型动力机具、成套生产、供应市场尚需进行专门开发。

5.5 开发高效苗盘播种成套设备和定植移栽设备。

这类产品在国内均不够成熟可靠, 尚需大力研制, 以提高温室使用效果。

5.6 温室灌溉系统增加节水灌溉设施的规格品种, 提高喷灌和滴灌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6 发展适应持续农业的种子生产成套新设备

6.1 农作物种子产业化需要的设备:

a.种子繁育基地生产需要的成套设备, 包括耕整地、播种、收获、分类、仓储、包装等成套设备。b.种子质量鉴定检测需要的仪器仪表。c.种子加工需要的除杂、分级、丸粒化生产等设备。d.拌种、脱芒、搓种、包衣等种子处理机。e.牧草种子繁育需要的设备。

6.2 种畜种禽饲养和饲料生产成套设备:a种畜种禽饲料生产设备;b种畜种禽喂养设备。

7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

7.1 波动式喷灌机系列, 该系列属大中型喷灌机具。

7.2 拖拉机悬挂式远射程喷灌机系列, 该机由变速 (增速) 箱、水泵、喷头、吸水装置等组成。

7.3 大中型旋转式换向型喷头系列, 该系

列主要用于绞盘式喷灌机、拖拉机悬挂式远射程喷灌机以及圆形、平移式喷灌机的末端喷头等。

7.4 配套功率≥11.0k W的喷灌用自吸式离心泵, 该系列泵以拖拉机为动力, 可悬挂或拖拉。

7.5 桥式折射喷头和小型低仰角摇臂式喷头, 它适用于低压精确喷水。

7.6 压力调节器和自动泄水阀, 输水压力0.

14MPa~0.90 (不等级) MPa, 开阀压力0.02MPa~0.03MPa。

7.7 波涌灌溉阀系列, 工作压力0.1MPa, 电源太阳能, 开关速度≤5r/min, 自动控制。

上述7类节水灌溉设备的攻关技术:a.大中型喷灌机理论和配套合理性研究;b.精密铸造技术及设备;c.耐农药、公肥腐蚀材料的筛选研究;d.液压驱动技术的研究;e.小型太阳能蓄电技术的研究;6耐腐蚀弹性材料的筛选研究;7喷头水力学及换向机械的研究;8大型离心泵自吸性能的研究。

8 研制保护和垦复耕地资源的农田工程机械新产品

8.1 120型推土铲配套动力。

8.2 171型推土铲, 配套拖拉机功率1 4.5 kw, 工作幅宽1650mm。

8.3 多用途机, 可完成刮土、松土、回填土等作业。松土龄的凿头容易更换, 刮土刀可两面用。

8.4 平地机, 用于平地、修整沟渠、清除积雪。

8.5 挖根机, 用于开垦荒地、挖地下直径100mm的树根。还可用于开凿岩石、煤炭。

8.6 延伸前置式装载机, 应备多种斗、叉、钩、铲配件, 分别可完成土石装载堆草垛、起粪、起重、土豆和甜菜装载等工作。

8.7 前置式装载机, 主要工作部件有装载谷物、公肥、煤用的铲斗, 装载沙石、砾石等松散物料的铲斗, 装载厩肥、粪肥用的叉铲, 提升茎秆捆的抓头, 铲运--装载用的铲斗等。

8.8 挖石机, 可用作对含石地块进行深层无壁加工等。

8.9 梯田修筑机, 研制螺旋推土工作部件参数和功率消耗分析等。

8.1 0 垦荒造田机具, 研制低比压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的推土机、开沟机、挖掘机。

用于平原地区, 地势低洼的东北三江平原、河套地区、沿海滩涂。

8.1 1 土壤改良机械, 研制新一代大中马力

拖拉机配套的挖掘机、开沟铺管机、无沟铺管机、沟渠清淤机、深翻改土犁。用于改造盐碱、渍害、红壤土、冷浸田, 增加灌溉面积。

摘要:结合工作实际, 重点阐述了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应着重发展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 第9篇

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加,装备结构逐步优化

到2011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8万千瓦,比2006年末增长40%;拖拉机拥有量达2.57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增长显著,全市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3738台,比2006年末增长了15.8倍;水稻插秧机和水稻、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达388台、133台、475台、134台,填补了2006年以前的空白。

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升

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与2006年末相比,机耕、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提高了5.9%、10.7%和28%,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了17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水稻机插、机收和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70%、72%和45%。烟叶、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畜牧业、特产业生产机械化取得较大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农业机械的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全市主要农作物播种、收获分别缩短近10天。农机作业省工省力,劳动强度明显改善。机械化抢种、抢收,除草、除虫、防旱、排涝等在农业生产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使农作物做到适时收种,保障了农业丰产丰收。

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等离子种子处理,大豆窄行密植,水稻育插秧,水稻、玉米、大豆收获和保护性耕作等机械化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增产2202万公斤,农民节支增收5471万元。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化农场发展迅猛,全市农机合作社达到289家、农机专业化农场23家,集中耕地30多万亩,拓宽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2011年全市实现农机化总收入达4.2 亿元,是2006年1.5倍。 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械化生产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替代了农村劳动力,为全市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敦化市农机局 供稿)

上一篇:秀出你与众不同的七夕祝福语下一篇:歌颂劳动最光荣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