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音乐教案

2024-05-14

摇篮曲音乐教案(精选12篇)

摇篮曲音乐教案 第1篇

一、教学理念

1、以音乐新课标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寻找身边的摇篮曲的环节将音乐知识、演唱技巧、歌曲处理等知识渗透在教学环节中。

2、本以“自主学习、参与合作、创新拓展”的理念设计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参与合作体验,设计分组合作竞争学习发挥了“生为主,师为导”的教学模式,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3、以“情感教育实现审美教育”的理念,用音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点燃学生

情感的火花,因此本节课以“情”贯穿渲染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走进音乐世界》第八册第二单元“妈妈的歌”的其中的《摇篮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本单元围绕“妈妈的歌”为主题安排教学,情感目标侧重于亲情教育,体验和感受母爱的真诚、无私和伟大。而舒伯特的《摇篮曲》是一首旋律优美委婉动听,像似一首音诗,轻柔和充满爱抚的音调让人们体味出母爱的伟大,唤起人们对幼年美好的回忆,全曲只有四句,短小精致,其中第二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

三、学情分析

音乐素质:本校本级学生音乐素质较好,有一半学生是学校合唱队的。学生对音乐学习有很好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另外学生的音乐技能上基础较好,有较强的音乐视唱、模唱、赏析、表现能力,并且有较强的参与合作精神,思维比较活跃。

情感方面:大多数学生与母亲有深厚的感情,但因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学生有感恩的心态理解、体恤养育自己的父母。个别学生因父母离异对母爱体验不深。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2、技能目标:a、能够用高位混和的声音圆润柔和地演唱《摇篮曲》。

b、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寻找身边的摇篮曲的教学,学生能理解摇篮曲的基本风格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体验母爱的真诚、无私和伟大,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并进行感恩教育。

五、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六、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时,能引导学生连贯自如圆润地演唱好前倚音和圆滑音。

2、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分析摇篮曲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特点。

七、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谈话法、引导、分析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讨论谈话法、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尝试练习法、表演学习法、欣赏法,发现法。

八、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油彩棒、相同大小卡纸若干

九、教学过程及设计策略

<一>情景创设,引入教学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的美丽安静,小宝宝睡在摇篮里,妈妈摇着宝宝睡觉的画面,同时播放音乐。

2、组织谈话,引入教学

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们,每天都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尤其在我们小的时候,连睡觉都唱着歌、伴我们进入梦乡。今天我们就学习和妈妈的爱有联系的音乐体裁—摇篮曲。

<二>设问激趣,引导探索

1、师:在你们的想象中摇篮曲是怎样的?

2、学生分组讨论,引导探索。

师:如果你们是小小的作曲家,你们认为妈妈唱给宝宝睡觉时听的摇篮曲的旋律、速度、力度是怎样的?

3、教师评价肯定学生讨论结果,并板书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讲解摇篮曲的发展。

师: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的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音乐体裁。摇篮曲能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它的旋律、力度、速度、节奏有什么特点?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三>教唱歌曲,体验感受《摇篮曲》

1、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速度、力度、节奏。

师:音乐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你认为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是怎样的?

2、介绍作曲家—舒伯特及创作《摇篮曲》的背景故事。

a、 学生打开书本第11页阅读舒伯特的生平介绍,并分享收获。

b、教师用故事的形式简练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背景及《摇篮曲》的艺

术价值。

3、教师范唱,学生闭眼静听想象妈妈唱摇篮曲的情景。进一步感受旋律、速度、力度、节奏。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轻声、高位、按节奏朗读歌词。(模仿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感觉朗读。)

5、学生跟钢琴用lu哼唱歌曲的旋律,并随节奏摇晃身体。

6、学生跟钢琴轻声视唱旋律。指出不足,指出加以练习。

7、引导学生跟钢琴轻声高位学唱歌词。

a、完整跟琴学唱。

b、分句学唱,解决难点:前倚音和圆滑音

(1)教师示范讲解。(2)教师指导练习。(3)旋律歌词相结合分句教学。

8、完整有感情地练唱歌曲。

9、教师总结评价学习情况

<四>、进一步赏析歌曲、分组学习探究,参与合作竟争。

1、创设分组学习探究比赛的氛围

2、教师交待分组学习探究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分组练拍课本第11页的节奏,感受《摇篮曲》前四小节的节奏。并比较没有附点的节奏的感觉。

b、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纸和油画棒准备为音乐的四个乐句画图形。 c、交待内容和要求:一、听音乐将课本乐谱所缺少的音符填入内。

二、感受有几个乐句?将感受相同的(基本相同的)乐句用

相同的颜色或图形表示出来。

d、播放音乐两遍,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汇报。

e、检查学习效果:跟钢琴唱出所缺少的音符;每组把为音乐的四个乐句画图形的卡纸张贴于黑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已画好乐句的流动乐谱,播放音乐。

f、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出《摇篮曲》的旋律、情绪、速度、节奏、力度的特点。

3、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并总结板书《摇篮曲》基本特点,与引入教学时学生想象中的摇篮曲的板书进行对比,肯定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

<五>、拓展延伸教学——感受其他《摇篮曲》

1、安静聆听其他摇篮曲。a、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b、莫扎特的《摇篮曲》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分析这二首曲子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

3、教师再次回顾总结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六>拓展延伸教学——寻找身边的《摇篮曲》

1、教师演唱我国摇篮曲——东北名歌《月儿明》,引导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摇篮曲。

2、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回忆幼儿时代熟耳的摇篮曲,并请出代表演唱,加以评奖。

<七>、总结课堂

1、师:我们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有哪些?

2、引导学生说出摇篮曲的情绪、力度、节奏、速度的特点。

3、进一步渗透感恩情感教育。

摇篮曲音乐教案 第2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准备: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照片宝宝。你的亮眼睛在照片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3.(放音乐,旁白)蓝蓝的天空,是星星温暖的摇篮,它们顽皮地眨着亮亮的眼睛。月亮妈妈带来美妙的摇篮曲,轻轻的,慢慢的,那么优美,那么温柔,满天的星星都闭上了眼睛,睡着了。

4.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摇篮曲音乐教案 第3篇

一、几首中外《摇篮曲》的创作概述

根据需要,笔者选择了三首比较著名的《摇篮曲》,对这三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主要特点进行简单介绍:

(一)我国东北的《摇篮曲》

我国东北《摇篮曲》,在我国东北三省流传广泛,其始创的年份已经无从考评,据估计最少有上百年的传唱历史。而这首歌的词曲也是东北人民长期以来思想形态及审美风格的结晶。东北民歌《摇篮曲》,采用的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民歌调式中的羽调式2/4拍。整部歌曲的旋律都非常平衡,节奏起伏有致,非常适合母亲在婴儿耳边轻声的吟唱。

(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勃拉姆斯是德国的著名钢琴家和作曲家,他一生创作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数量繁多。虽然勃拉姆斯在音乐创作方面成就杰出,但与交响曲和室内乐相比,其声乐作品的数量屈指可数。然而在为数不多的声乐作品中,我们不得不提起那首相对简单的《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流传百年仍然经久不衰,成为勃拉姆斯声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创作于1868年,是其创作的《歌曲五首》当中的第四首。这首歌曲后来还被改编成钢琴曲、吉他曲以及小提琴曲等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这首《摇篮曲》是勃拉姆斯为庆祝法贝乐夫人孩子诞生而创作的。全曲采用F大调,3/4拍。这首《摇篮曲》的篇幅较为短小,音域只有八个度。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旋律平缓、优美,音程间采用级进关系。伴奏部分运用的切分效果,使摇篮轻轻摇摆的感觉瞬间营造出来。第二部分,采用了两次八度的大跳,寓意着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望。歌曲在最后采用平缓的旋律结束。

(三)舒伯特的《摇篮曲》

舒伯特是世界闻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他一生虽然短暂,但艺术成就辉煌,仅创作的歌曲作品就有600多首。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摇篮曲》便是舒伯特众多音乐作品中较为突出的一首,也是体现舒伯特浪漫主义音乐思想的代表性作品。舒伯特的《摇篮曲》属于其早期作品,创作于1815年,该曲的词作者是克劳蒂乌斯。这首《摇篮曲》采用的是4/4拍,降A大调。全曲只有一个八度的音域跨度。这首歌曲篇幅较短,由完全相同的三个段落所构成,每个段落为八小节,这种简洁、规律的作品风格,使这首歌曲既便于记忆,也便于演唱。舒伯特的这首《摇篮曲》旋律流畅悦耳,音韵温馨,充满甜美的情感色彩。

二、中外《摇篮曲》的创作差异分析

(一)创作目的的差异

我国东北的《摇篮曲》是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写照。由于东北民歌受地方戏剧的影响较大,所以《摇篮曲》的曲调也极富地方色彩。《摇篮曲》利用了生动的歌词和流畅的旋律,将东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深的母亲缓缓的流露出来;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创作是带来有明确目的的,是为了友人而创作的。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博得友人的喜爱,在音乐中融入了友人喜欢的音乐风格。而且在歌曲的伴奏部分,也采用了大量切分音来表现规律的摇篮场景。可见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主题动机在这首《摇篮曲》当中得了直接的体现。从这两首中外《摇篮曲》的创作背景来看,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差异性也较大。中国东北《摇篮曲》属于民歌范畴,作者不固定,创作来源也不明确,在经过郑建春的重新填词改编后,成为现在广泛会唱的一首民谣。可以说是东北人民生活实践的总结。从勃拉姆的《摇篮曲》来看,这首歌曲属于艺术歌曲范畴,是作曲家在特定时间、特定背景下所创作出来的,创作目的和动机非常明显和直接,这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结构、调式的差异

中国民歌的曲式大多采用单乐段结构,篇幅较短,乐句与歌词句式也比较相符。而且各乐段内的大部分内容也比较对称。我国东北民歌《摇篮曲》的结构形式为单乐段,主要包括起承转合四句体,同时带有前奏与尾声。且前奏与尾声交相辉映。这种创作手法在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较为常见。而勃拉姆斯与舒伯特的《摇篮曲》,比较追求歌词与曲调的统一与完整,结构相对简洁。比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没有前面与尾声,主题的进入相对直接。虽然也是一段体歌曲,但没有起承转合的结构体现。而是运用了西方音乐常见的aa’bb’句式。这是西方音乐创作时较为典型的结构手法。而且从旋律方面来看,我国东北《摇篮曲》采用了中国民歌的传统五声调式,在歌曲的后半部还运用了一个偏音,使歌曲的旋律自然优美,易于传唱。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调式采用的是大调式,这便使主题更加明确。与中国音乐的柔情、内敛相比,西方音乐的调式色彩更加明朗、突出。

(三)节拍节奏的差异

中国东北《摇篮曲》属于二拍子,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属于三拍子,舒伯特的《摇篮曲》属于四拍子。二拍子较为对称,三拍子较为柔美,四拍子较为抒情。都具有歌唱性的旋律和安静祥和的音乐氛围。但是三拍子和四拍子,更善于营造音乐氛围,更能够突出音乐情感。从节奏上来看,中国东北《摇篮曲》没有运用弱起的节奏,都是从强拍开始。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每个乐句都从弱拍开始,结束于强拍。这种节奏特点使三拍的强弱关系得以弱化,音乐进程也变得柔和。舒伯特的《摇篮曲》节奏也相对平缓,表达母爱的方式也较为直接。而中国东北的《摇篮曲》节奏型要相对复杂和紧凑些,能够将听者慢慢的带入到歌曲的意境当中。

(四)音乐情感的差异

从舒伯特的《摇篮曲》来分析,这首歌曲通俗简单,表达方式较为直接,且亲情味也十分浓郁。舒伯特在创作这首《摇篮曲》的时候,虽然年龄较小,没有类似的情感体验,但这部歌曲的音乐情感表达却非常真挚到位,将圣洁、慈祥的母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全曲的三个段落虽然一致,但每个段落中都充满了温情的色彩,曲风也细腻而舒缓。尤其是旋律中表现了犹如摇篮摇摆一般均匀律动,使音乐情感更加灵活、鲜明;勃拉姆斯《摇篮曲》是为庆祝其友人孩子诞生而创作的,采用的是其友人法贝乐夫人比较喜欢的维也纳伦德勒舞曲风格。这首《摇篮曲》不仅具有纪念意义也包涵了作者的祝福之情。歌曲的旋律也较为平缓优美,伴奏部分能够体现出摇篮摇动的温馨场景。而且后半部分的两次八度大跳也为歌曲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对孩子的殷切希望体现出来。从上面两首西方《摇篮曲》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作曲家在音乐情感方面,比较追求简单、直接。即使在表达母爱方面也都是直接而简明的表达方式。歌词也是直抒胸臆,直接、热情而豪放;最后我们再来分析我国东北的民歌《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啊……”从其中的一段歌词我们可以看出,在母亲表达母爱时,先从“风”、“树叶”等景物唱起,最后才将主题表达出来。这说明中国人情感表达方面比较储蓄,内敛,这一点在音乐创作方面同样能够体现出来。这与舒伯特、勃拉姆斯等西方作曲家的音乐创作风格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结语

“音乐家摇篮”的铺路人 第4篇

2003年7月20日,在贺老百年诞辰之日,老音乐家的英魂在其创作的《游击队之歌》的旋律下,在亲人、朋友和父老乡亲的陪伴下,回归故里。如今,时间又跨越了一个十年,2013年的中国音乐领域已然异彩纷呈,但贺老的音乐、贺老的贡献依然如中国音乐史的一座丰碑,为人们敬仰缅怀,永存史册。

上海音乐学院是贺绿汀后半生的工作之地,寄托着他的理想与追求。他在任的三十五年间,学院教学成绩斐然,人才济济,为中国音乐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如今,学院里处处还留有贺老的遗迹,而建国之初,当贺绿汀接受党的重托担任这所学校的领导时,几乎是从零开始。

“我的本领就是把有本领的人都请到上音来”

1949年10月26日,上海国立音专旧貌换新颜,开始了其发展史上新的里程——上海音乐学院成立。这一天,学院(当时称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召开解放后的第一个迎新大会,贺绿汀一身灰色军装、一双厚厚的布底鞋,满面笑容,步履矫健,重返他十二年前曾经读书学习的母校。十二年前,他离开母校投奔革命,今天,他带着党的委托,肩负着为新中国音乐事业培养人才的重担,来母校就任院长,贺绿汀为此兴奋不已。

然而,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上海音乐学院也是如此。当贺绿汀接手这所已有二十二年历史的高等音乐学府时,他面对的是二十多名教师、二十二架钢琴和一群在解放的欢呼声中带着对音乐的渴求来到学院的第一批新中国青年学子,教师不齐、教材不全、专业课开不了……在无数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贺院长做的头一件事是请人才、抓队伍,集合起高水平的教学师资力量。

一封封恳切真诚、热情洋溢的信带着贺院长的期待,飞向海外的中国音乐家手中。贺院长在信中饱蘸笔墨地介绍了新中国的焕然一新和新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壮丽前景……很多音乐家都是当年上海国立音专的学生,他们心系上音,接到贺绿汀的信后,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召唤,毅然放弃海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回到上音。

丁善德从法国回来,与贺院长彻夜促膝长谈,对新中国音乐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贺院长马上将作曲系对位、赋格、曲式学、自由作曲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交给他,一年后又任命他为作曲系主任。

留法回来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在法国被誉为“中国之莺”。贺院长把她请来担任声乐系主任,并聘为教授,让她在专业上尽展才华。

当时只有二十岁的周广仁已经办好了去法国留学的一切手续。贺院长挽留她:“别去了,咱们刚刚解放,国家太需要人才,你就留下吧,国家将来会培养你。”就这么一句话,周广仁留了下来。

对于旧上海音专留下来的教师,贺院长同样厚爱有加,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作曲系的邓尔敬起初工作时有顾虑:解放伊始,来自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颇受欢迎,来自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却总有些抬不起头。贺院长以满腔热情开导他,并提出请他开设“曲体学”。邓尔敬的心被捂热了,但又担心教学所用的国外资料不全。贺院长又很快筹建编译室,将邓尔敬需要的作曲技术理论书籍统统列入了编译计划。面对院领导的全力支持,邓尔敬顾虑全消。钢琴系范继森教授的教学经验丰富,但对于这些新时代的学生,一向教学严谨的老教授深恐对学生要求太严会遭反对,上课时心里矛盾异常。贺院长了解情况后,公开在全院大会上表扬范教授教风严谨,呕心沥血,在钢琴教学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范继森的心里激动不已,从此对学生更加认真负责。

看着专家们一个个愉快地接受了聘书,旧知识分子一个个放下包袱轻装投入教学,贺院长才从心底感到真正的欢欣,他说:“我有多大本领啊,我的本领就是把这些有本领的人都请到上音来。”

“不能让专业不合格的人从这里出去”

五十年代是新中国的建设时期,也是革命热情高涨的时期,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在那个政治年代,接触社会、学习工农兵成为每一个大学生面对的课题,这也无疑成为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而重视专业学习,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敢想不敢提更不能做的事。

1953年,赴皖北宿县地区参加土改的上音师生在度过了一个严寒的冬天后回到上海。贺绿汀仔细听了他们的汇报,师生们纷纷表示能亲身经历这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是他们人生中莫大的幸运。不料就在这批参加土改归来的同学中,一名品学兼优的业务尖子却提出退学申请,理由是这样停课去搞运动,在专业上学不到东西。

贺院长感到很震惊:在专业上学不到东西,那办这个音乐学院是为了什么?联想起前段时间键盘系一位享受人民助学金的同学,因抢购了几张外国专家的唱片而被指责:“给你人民助学金是让你去买洋唱片的吗?”有人还为此提出要给这位同学处分。贺院长意识到建院几年来轻视业务学习的思想在音乐学院一些干部头脑里是多么严重!节约点助学金买唱片不是件好事吗?只有政治热情能代替专业上的刻苦钻研吗?考进音乐学院的都是多么有才华的学生啊,这样好的学生在上音不能集中精力进行专业学习,白白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作为院长的贺绿汀深感内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暑假就要到了,毕业班的同学们已经准备奔赴工作岗位。贺院长不能眼睁睁地让他们带着遗憾离去,更不能不负责任地让专业不合格的人从上音的大门走出去。于是,他马上召集校委会开会,亲自向市领导反映意见,又向文化部专呈报告。文化部很快答复:“同意音乐学院提出的要求,全体本科学生延长专业学习一年。”在向全校师生宣布时,贺院长说:“同学们,你们是音乐最高学府的学生,担负着建设新中国音乐文化的使命。你们参加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对提高思想很有必要,但专业训练不能达到应有的规格要求是不能毕业的。现在校委会决定,并报告上级领导部门批准,全院学生延长一年学时,把应学的专业统统补上。”

nlc202309061616

这是1953年,思想改造,运动不断,锋芒直指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思想,贺院长的这一决定,不知要顶住多少风险和压力。多少年后,当时并不理解这一决定的同学们才真正意识到老院长的用心良苦,意识到这延长学业的宝贵一年对于他们受益终生。

“我来开个头,讲陕北民歌”

要办好中国的音乐学院,就要办得有中国特色,这是贺院长从建院伊始就一直坚持和强调的。因此,在重视技术学习、重视基础训练、虚心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贺院长把向祖国民族民间音乐学习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且身体力行。

建院之初,享受供给制的贺绿汀拿着不多的津贴买了一把板胡,带着这把板胡走进了课堂,为上海音乐学院开设的民族民间音乐课上了第一堂课,开场白是这样的:

“同学们,旧上音不设民间音乐课,同学们对民族民间音乐很不熟悉,应该改变这种状况了。我们要担负起创造新中国音乐的使命,使我国的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大放异彩,向西方学习、向民族民间音乐学习,二者缺一不可。现在我们决定开设民族民间音乐课,我来开个头,讲陕北民歌。”

从那以后,上音的每个系都成立了民歌学习小组,同学们三五成群,民歌小调不离口:信天游、山西民歌、湖南民歌、四川民歌……一时间回荡在校园里,民歌还被编入声乐教材,成了校内音乐会的正式曲目。民间音乐学习小组被派赴华东各地采风,学习、搜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奔赴安徽收集学习泅洲戏、黄梅戏……师生们沉浸在民族民间音乐的海洋里,感受着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贺院长又从全国各地请来一批批民间老艺人走上学院讲台,复旦大学的俞振飞教授来校做昆曲讲座,河南坠子、京韵大鼓、陕西鄙鄙戏、榆林小曲的艺人及宋保才兄弟在学院开课,民乐大师卫仲乐老师为学生开设民族器乐课……在学生中掀起了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潮,1951年音教班蔡余文同学编曲的《半个月亮爬上来》成了之后国内合唱团演唱的保留曲目;声乐系教授高芝兰、蔡绍序对唱的黄梅戏《打猪草》备受欢迎;鞠秀芳在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的榆林小曲《五哥放羊》获得金奖;陈钢、何占豪以越剧音乐为灵魂创作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风靡国内外。原本全是美声唱法的声乐系老师中有些人开始研究民族唱法教学,王品素、胡增航老师率先开办民族声乐干部进修班,成立了民族音乐研究室,进而发展成民族演唱科、民乐系。在贺院长的直接领导和影响下,广大师生尊重和学习本民族音乐,实现了教学改革的巨大突破,使上音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一步步走向正规化、系统化。

几十年过去了,当初上海音乐学院建院时贺院长所做的一切为学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今,这所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学府已是春催桃李,硕果累累,拥有了由一大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教授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一流教师队伍, 培养的五千多名音乐人才遍及海内外,并在国内外重大音乐比赛中屡屡获奖。这一音乐家的摇篮由初创的举步维艰到今天的蜚声海内外,一草一木、一间琴房、一个教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每一位教师的进步,都倾注着贺老的心血、贺老的爱。人们尊敬老院长,爱戴老院长,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历史丰碑上,永远铭刻着“贺绿汀”这个光辉的名字。

《摇篮曲》音乐教案 第5篇

一、课前游戏——读RUAPO(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读,用方言读)

二、师:好了,刚才同学们,精彩的方言使我们知道了只要你敢想,只要你敢做,美梦一定会实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敢想、敢做音乐家——舒柏特。(师:上节课,我布置了让大家自己去搜寻关于舒柏特生平的事迹介绍,谁来说一下)

(生描述,师补充):舒柏特:十九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附近小学教师家庭。幼时在教堂唱诗班受音乐教育并任歌童,8岁随同父亲和哥哥学习提琴、钢琴14岁开始创作歌曲,16岁开始创作交响曲,17岁为歌德的诗篇谱曲。18岁完成第二、三交响曲,五部歌剧及一百四十多首歌曲。

舒柏特曾在本地小学任教三年,以后失业终生。他的一生非常贫穷受进了折磨,于1828年死于伤寒病。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共写了十四部歌剧,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九部交响曲,其中很有名气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鳟鱼五重奏”歌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他的歌流行七大洲,并且有很多首成为世界名曲。尤其是他创作的歌曲,有时一个早晨能写五、六首,并把遇见的每一件事都变成歌曲。他的歌曲常常被称为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其中他创作的“摇篮曲”流传渗广。体现了一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三、感受聆听中外不同的“摇篮曲”

说到了摇篮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两首不同国家的“摇篮曲”,一首是舒柏特创作的,一首是我国东北民歌的,互相对比一下,歌曲在情绪、意境和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1、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与舒柏特的“摇篮曲”的录音。

(聆听感受歌曲舒缓、安逸的情绪,安详柔美的意境;柔和甜美的音色,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

2、个别提问听后感

四、学习新歌

导言:这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舒柏特的“摇篮曲”

1、教师范唱。(集体哼唱)

2、出示歌曲(几拍子、几段歌词)

3、个别提问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引入:关于这首歌曲的来历,有这么一个故事,你们想听不想听?

舒柏特19岁那年,有一天他十分饥饿,下意识地走进一家饭店,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身无分文感到十分尴尬,他四下张望希望遇到一位熟人或朋友,可饭店里全是陌生人。当他低头失望时,忽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乌斯的一首小诗,立即把这首诗谱成歌曲交给了店主,才换来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他死后三十年,这首“摇篮曲”的手稿竟以四万法郎高价卖了出去。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讲这个故事就是向你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希望你们刻苦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报效祖国,报答养育你的妈妈。

4、学生视唱,教师伴奏

导言: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这首歌曲,请大家想象自己小时侯妈妈哄你入睡时的情景,心里怎么想?试着唱一唱(有表情的演唱)

5、分析歌曲,指出重点难点

师:你能看出歌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吗?歌曲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节奏平稳而规律,充满温馨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突出了“摇篮摇动”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的柔情。另外,在演唱时要唱出节拍的强弱。声音要轻柔、甜美。

6、教师伴奏,集体有感情地演唱

根据歌曲的旋律,分成小组自编歌词。(个别小组演唱)

7、教师指挥,学生集体用口琴吹奏。

8、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歌曲的演唱与吹奏,我们了解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所以接下来在优美音乐声下,为自己的母亲写下一段话,来感谢母亲对你们的养育之恩,同时你也可以做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妈妈。

五、教师小结:

音乐歌曲《摇篮曲》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

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让学生聆听歌曲《摇篮曲》 然后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再次聆听歌曲

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

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歌曲难点处理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7、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8、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 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二)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C、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三、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大班音乐教案:摇篮曲 第7篇

摇篮曲(音乐欣赏)

活动目标:

一、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二、能够大胆地为歌曲创编动作。活动准备:

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舒伯特的摇篮曲》;哭声;背景图。铝板琴。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幼儿随教师进行音阶哼唱,随后播放哭声录音,引出娃娃,讲述有关情节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欣赏欲望。

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幼儿欣赏《摇篮曲》。

(一)画音乐。教师随音乐画画,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二)唱音乐。请幼儿跟随铝板琴哼唱《摇篮曲》,感受歌曲的温柔和优美。

(三)用动作表现音乐。请幼儿大胆为歌曲创编动作,并跟随音乐做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宝宝睡觉的动作。

2.幼儿选择自己的宝宝抱好,边欣赏歌曲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自由创编)

3.请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哼唱,边做哄宝宝的动作。(选典型动作集体表演)

4.请幼儿用枕巾当摇篮,两两合作哄宝宝入睡后,放到四周的“床”(桌子)上睡觉。

5.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音乐哼唱歌曲,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摇篮曲音乐教案 第8篇

“推一批原创到最亮眼处。”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对廖昌永的思考深以为然。学院春色深深,他手里的“上海之春”上音参演单也沉甸甸的,其中,原创和首演之作占到七场以上。许舒亚说:“当代观众对音乐的诉求在变,艺术样式也在变。上音原创板块的亮相,对最前沿处着力探索,对贴近大众处也不放弃。音乐,本来就是要为大众服务的。”

上音原创“风景”中,有群集校内百名师生、完全“上音制造”的原创音乐剧《楼兰》。西域公主阿琦丝凄美的爱情故事和楼兰古国谜一般的传说,在作曲才子赵光笔下有笑有泪。这部音乐剧于4月26日、29日、30日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期待观众尤其是80后、90后们的评头论足。作为出产交响乐的大本营之一,上音优秀交响乐作品音乐会此次借助百年老团上交来演绎学院派领头人许舒亚、叶国辉等的当代和新创交响乐力作,用廖昌永的话说,“这场演出兼容创新性、艺术性和可听性,是要为热爱音乐的市民开启一扇 ‘给力当代音乐’之门”。在由宁峰、顾晨、金朕弘、秦立巍四名享誉世界的演奏家组成的“龙四重奏”首演音乐会上,上音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作曲家叶小钢特意为四重奏创作的《玛旁雍错》的世界首演。

作为上音原创力量的分支,已跻身国际著名打击乐团之列的上音打击乐团,这一次在东艺舞台通过《浪潮三》音乐会,呈现最新润色后的大型打击交响诗《“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民乐新人新作专场里,陆培《印象·上海》、周湘林《桃花逐水》等新作由上音民族管弦乐队演奏,为观众传递出国乐“春天的律动”。

小班音乐教案《摇篮曲》 第9篇

1、感受《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氛围。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摇篮曲磁带、娃娃(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欣赏《摇篮曲》

1)(教师手抱娃娃,轻轻地拍)娃娃想睡觉了,怎么才能让娃娃安安静静地快快睡觉?

2)(教师边抱娃娃边哼唱《摇篮曲》,哄娃娃睡觉)

3)你们看娃娃睡着了吗?他听到妈妈唱歌给他听就安静下来了;

4)我们小朋友来做我的宝宝,闭上眼睛,听听摇篮曲,说说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5)告诉小朋友:你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唱给他们听的,摇 啊摇小朋友就慢慢长大了;

2、哄娃娃睡觉

1)引导幼儿抱起自己的娃娃 你的娃娃也想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唱《摇篮曲》,哄他们入睡吧!

2)放录音,幼儿一起哄自己的宝宝入睡;

3)你的娃娃睡着了吗?轻轻的,不要把娃娃吵醒,轻轻地把娃娃放到“床上”(放回玩具筐)

活动反思:

小班音乐教案《摇篮曲》 第10篇

小班的孩子从各自的家庭来到了我们的集体中,他们在横在体验成长的快乐,在感受到自己愉快成长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父母、长辈的情感有了一份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因此在主题活动《小小的我》中,我预设了“摇篮曲”这个活动,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活动结束又将焦点转到了幼儿身上,充分肯定了幼儿的成长――不要妈妈抱,我们已经长大了!将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加以提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学习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习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习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习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自评:

活动的选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并且能够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对于刚入园2个月、刚摆脱对父母家人依恋的幼儿来说,已经是蛮不错的了。活动一开始我为幼儿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能够让幼儿置身在这个环境和情景中,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交流讨论,但是一开始由于幼儿和我都有点拘束,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比较急促,应该再给予幼儿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交流一下,也许孩子们的思维能更广泛一点。

活动的中间部分,我的引导和启发对幼儿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为成功地哄娃娃睡着了而感到高兴,使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得到满足。

小班音乐教案《摇篮曲》 第11篇

在进行“我长大了”这一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班融入了“怀孕妈妈”等系列活动,使孩子初步体验到妈妈的辛苦和爱。活动中,有孩子谈到“在摇篮里如果我睡不着,怎么办?”这一问题,由此,我就想到了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通过听赏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的特点。

活动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活动难点:语言的表达

活动准备:

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照片宝宝。你的亮眼睛在照片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3.(放音乐,旁白)蓝蓝的天空,是星星温暖的摇篮,它们顽皮地眨着亮亮的眼睛。月亮妈妈带来美妙的摇篮曲,轻轻的,慢慢的,那么优美,那么温柔,满天的星星都闭上了眼睛,睡着了。

4.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音乐教案-摇篮曲 裴崇峰 第12篇

裴崇峰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中 学

2、学科:音乐

3、课时:1课时

4、教师课前准备: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二、教学课题:《摇篮曲》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唱《摇篮曲》,使学生体会“摇篮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2)、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用自然甜美的声音和亲切温柔的情绪演唱《摇篮曲》。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爱“摇篮曲”这一音乐形式,并且愿意用这种形式进行情感交流,理解和回报母爱。

三、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四、教学方法及思路

以《摇篮曲》为本课中心,以音乐家舒伯特的故事为导火线,围绕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主线,讲授、欣赏、讨论。采取听唱法、视听法等方式,在教唱歌曲时,要启发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想像歌曲的意境,在听,唱,看,演中从音乐,戏剧、美术中感受,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人文完美的结合渗透,体验大师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共鸣,激发情感,释放情感。

1、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2、学唱《摇篮曲》(先唱谱或先唱词视各班情况而定)

3、歌曲演唱情绪分析:

4、欣赏其它不同国家、不同体裁的《摇篮曲》:

5、欣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的异同点并进行小结

6、布置作业:要求背唱《摇篮曲》

五、教学过程:

1、故事引入,导入新课,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谈母爱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有关摇篮曲的图片,回忆自己的童年

(3)、想象为图画选择音乐应该是怎样的?(速度、力度、情趣)

2、引出《摇篮曲》这种体裁

――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

3、新课学习

(1)、歌曲介绍:

“摇篮曲”又名“催眠曲”,是声乐曲或器乐曲的一种体裁。顾名思义是母亲唱给孩子听的,因此《摇篮曲》多为声独唱。这种体裁的音乐形象亲切、温存、曲调抒情,旋律起伏不大,节奏平稳,速度缓慢,力度较弱,一般不超过中强。

歌曲《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写的一首著名歌曲。感情真挚,旋律优美流畅,安稳恬静,具有德国民歌的特点。关于这首歌曲的创作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作者1859年在汉堡指挥女声合唱团时,曾听过合唱团女高音法贝尔夫人唱过一首由鲍曼所作的维也纳圆舞曲,深为她优美的歌声所感动。1868年,他听说法贝尔夫人的次子诞生,他便以这首圆舞曲为素材,作了这首歌曲送给她。

(2)、学唱《摇篮曲》(先唱谱或先唱词视各班情况而定)

A、试唱歌曲,注意装饰音的唱法,弱起小节。

B、模唱歌词,初步唱会歌曲,通过对比演唱和探讨解决以下问题:

①、感受装饰音的作用并唱好装饰音。

②、在演唱中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绪等。

【设计意图:初步唱会歌曲,注意把握歌曲速度、力度及情绪等。】

③另选一至三首其他著名的《摇篮曲》让学生欣赏。(3)、歌曲演唱情绪分析:

歌曲前半段的旋律温柔安详,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抚,感情细腻真挚。如摇篮般摇荡,描绘出一片宁静的气氛。

歌曲的后半段,旋律从低处以八度跳进,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热爱和希望。这段旋律重复时结尾稍做变化,回复到平静和柔和之中。

(4)、演唱歌曲

(5)、欣赏其它不同国家、不同体裁的《摇篮曲》:

a.舒伯特的《摇篮曲》 b.莫扎特的《摇篮曲》 c.中东北民歌《摇篮曲》

(6)、欣赏后分组讨论这四首《摇篮曲》的异同点并进行小结:

这四首《摇篮曲》除了国家、作者、旋律等不同,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是一样的:亲切、温存、曲调抒情、旋律起伏不大、节奏平稳、速度缓慢、力度较弱。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慈爱的母亲形象。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感受色彩丰富的各国摇篮曲,增加兴趣。】

(7)、总结摇篮曲的特点

①、先由学生小结摇篮曲的基本特点: a具有安宁、亲切的气氛。

b曲调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②、教师再加以总结:

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慈母倚在摇篮边,心中荡漾着爱的波涛,轻轻地推动着摇篮,哼着催眠曲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它的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6/8拍是摇篮曲中最常见的节拍,其次3/4拍、4/4拍也常见于这种体裁之中。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歌曲内涵,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到结论,基本说出摇篮曲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小结、布置作业

要求背唱《摇篮曲》,并用英文试唱(第二段)歌词。(9)、下课

下课师生以音乐相互告别,学生在《摇篮曲》(背景音乐)中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师生以音乐相互告别与课前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伴随学生踏着音乐的旋律走出教室形成呼应,给学生一堂完整的音乐课。】

4、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和音乐鉴赏等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不单单以学会歌曲为最终的目标,而是通过音乐聆听、不同风格《摇篮曲》的欣赏、分组讨论等方式,启发和鼓励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板书设计:

《摇篮曲》 [德]勃拉姆斯

巴 赫

德国三B 贝 多 芬

上一篇:超市基础术语下一篇:班级网页制作大赛策划书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