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环境分析方法

2024-07-16

产业环境分析方法(精选8篇)

产业环境分析方法 第1篇

1.1 关于体育产业市场 产业,是一个多义词,一般可泛指行业、部门、不动产业、动产业等。从经济学角度看,产业是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其目的就是在某种市场中,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实行价值的最大化。市场则是指一切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及其相互作用所实现的商品流通的总和。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产物,社会分工越细,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规模与范围就越大。正如列宁所指出:“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

体育运动在全世界的普及,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各种以体育活动为主或密切围绕体育而开展的经济活动也迅速地兴盛起来,并不断地形成相应的企业、公司、俱乐部等经营实体,这些生产体育产品或提供体育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行业就是广义上的体育产业。由这些体育产业所形成的以体育商品、劳务供给和需求及其相互作用实现的商品流通总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产业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市场是实现体育商品和体育劳务价值、实现体育产业积累从而最终实现体育再生产的关键。由于体育产业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它又不断从外部造成一定压力,促使体育商品、体育劳务生产者和提供者不断改进生产、经营和管理,推动体育商品生产和劳务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一原理正如经济学所言:“任何商品生产都离不开市场,市场是商品生产的生命线。”

1.2 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的界定 一般说来,经营就是指为了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圆满完成交换过程的一系列活动。交换是指消费者根据个人的需要、享受或获得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同时支付相应费用的全部活动过程。具体到体育产业市场经营,则可以理解为能否通过对各种市场构成要素的分析,准确地把握体育市场环境,理解体育消费者的真正需要和欲求,从而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体育产品和劳务的系统工程。生产体育产品和提供劳务的企业(包括俱乐部、公司)就必须对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做出客观、准确、全面的分析和预测,这样才能有利于作出正确、合理、高效的经营战略和策略,才能在拥有稳定的体育市场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拓展空间,发展潜在的消费群体,实现企业既定目标和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把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界定为:“从事体育产品和劳务经营的企业受外部影响的总和。”其中,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和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法律、科技等;微观环境是指组成企业基本经营系统的因素,如企业内部的供应商、中间商、顾客、竞争者等。然而,由于影响从事体育产品和劳务经营企业的外部因素有很多方面,其差异性和多变性也比较大,因此,企业为了应对这种环境就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基本的影响要素,掌握企业在体育产业市场中发展的主动权。

1.3 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意义 市场经营环境分析,历来是产业经营者保持强劲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产业经营者初步确定了发展目标或制定某一具体经营战略或实施市场营销时,首先必须进行市场环境分析。对于新兴的体育产业而言,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由于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受居住地、性别、年龄、地形地貌、生活习惯、经济、文化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体育产业经营者就需要准确把握不同时间、区域、人文、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剖析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体育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从而选择和制定出恰当的、行之有效的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

第二,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与其他产业市场经营环境有一定的共性,在某些方面我们可以应用其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但是由于体育产业市场在经营对象、产品、服务等方面又存在着很鲜明的个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分析和研究其他产业经营环境的方法和理论照搬到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上,而应探究出符合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对于这样一个理论性命题,棘手的是我们到底应该“分析什么、怎样分析”,也就是说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论问题。

第三,从发展的角度看,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进行研究,无论从为体育产业经营者和相关管理决策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减少和规避体育产业经营与投资的风险,使体育产业保持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为体育产业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视角来看,无疑都有着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产业环境分析方法 第2篇

【内容提要】采用文献资料和市场分析法,从方法论角度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范畴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来看,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大型体育赛事营造的环境(机会)、体育消费者环境和竞争者环境5个基本要素,并对法规分析法、生活方式分析法、流行趋势分析法、预测法和调查法做了扼要分析。

【摘  要  题】体育与经济

【英文摘要】Through……

出版产业链建设的产业环境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出版产业链建设,产业环境分析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 使企业与整个社会经济的联系程度不断提高, 这给出版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产业链这一概念逐渐成为当今企业发展战略的热点话题, 出版产业也开始探索自身的产业链建设。出版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 在进行出版产业链建设时, 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经济、技术、社会等环境因素在给出版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环境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不可小视, 出版企业只有认真分析好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 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实现产业的发展。本文将对出版产业链建设所面临的的外部环境进行浅析。

在进行分析之前, 我们先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出版产业链, 各方学者专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有不同的定义, 在此, 我们认同方卿在《论出版产业链建设》一文中指出的“出版产业链是指以出版价值链为基础的具有连续追加价值关系的出版关联企业 (如:工作室、出版社、印刷厂、书店等) 组成的企业战略联盟”。简单地讲, 出版产业链就是出版关联企业基于出版价值增值所组成的企业联盟。处于出版产业链上、下游的出版关联企业虽然彼此都是完全独立的市场主体, 但是, 在面向战略联盟的业务范畴内, 这些独立的企业又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产业环境泛指对处于同一产业内的各相关组织都会产生影响的各种外部环境, 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等,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出版企业不可控制的。出版产业链的建设是在一定的产业环境中进行的, 产业环境的变化通过对企业以及与该企业有业务联系的组织产生影响, 从而对出版产业链建设的成效产生巨大的影响。

出版产业链建设的环境分析是对影响出版产业链建设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 其目的就是对自身的竞争环境、发展潜力有清醒的认识, 从而有助于企业的战略制定。下面, 我们将从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对出版产业链建设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最重要的环境组成部分, 经济因素涉及到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 对产业所面临的市场状况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经济环境不仅自身内部结构复杂, 而且各种因素极易变化, 难以掌控。营销学上认为,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与外界环境的经济联系, 这种联系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其中, 直接的经济环境联系, 企业一般比较容易掌握, 因此, 这里所说的经济环境是指间接经济环境, 即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生活中的可支配收入和产业竞争状况。在经济状况良好, 经济预期乐观的前景下, 出版产业链的建设的环境将会显得较为宽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2005年国内GDP已突破2万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了9.9%, 人均1700美元, 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良好的经济形势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 社会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全新的局面,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从追求温饱转向追求生活质量。良好的经济环境, 对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驱动力, 高速发展的经济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向精神生活需求倾斜, 这为图书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可能。

我国政府很早就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构想, 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 在经历了本世纪初的出版体制改革后, 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出版管理体制, 出版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2005年, 全国出版图书22万余种, 比上年增长了6.8%, 全国的出版销售收入达1200多亿元。据《2005年中国传媒蓝皮书》称: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约为3205亿元, 图书出版占据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细分市场的最大份额, 约为36%。良好的产业环境使出版产业逐渐成为刺激国民经济, 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另一方面, 经济的发展使出版企业与相关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加强出版产业化、企业集团化建设的新的出版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出版、发行、印刷企业的兼并和重组成为潮流, 一批大型出版集团的成立, 为出版产业链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基于行政区划所组成的出版集团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我们认为, 出版企业应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 自愿组成基于出版加值增值的企业联盟, 有效的整合各类资源, 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链, 以求对市场的全面覆盖, 做到效益最大化。

2 技术环境

一般来说, 技术环境对企业和经济的影响是累积渐进的, 但一旦出现重大改革和技术发明, 就会产生全面、革命性的影响。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 科学技术还通过作用于其他因素从而间接的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出版企业而言, 技术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同时, 也影响着出版产业链的建设。

我们认为技术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新技术的应用, 提高了出版业的现代化程度, 大大提高书业劳动生产力。电子照排技术、现代印刷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使得出版、发行、印刷等环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简化了出版物的生产过程, 缩短了图书的发行周期。其次, 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对于传统纸质出版物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数字时代和网络环境下, 电子出版物的生产和销售变的更加容易, 读者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下载最新的图书, 改变了出版物制作的运作模式, 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极大。再次, 科学技术的进步, 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缩短了工作时间, 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休闲娱乐活动。据统计, 我国城镇居民拥有的法定假日有114天, 闲暇时间的延长, 为扩大图书的销售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数字时代下,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发展, 以因特网为依托的网络出版和网上书店的迅猛发展, 对传统出版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4年, 我国网络出版总销售收入为35亿, 年增幅达50%, 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产值约2 5 0亿元。当然, 技术变革对出版业的影响还不仅仅于此, 传统出版业的生产模式和组织模式也将受到巨大的挑战。出版企业正逐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内容的提供商, 利用新的数字技术将产品数字化, 利用网络技术将传播渠道网络化, 立足于知识和信息的开发、编辑、加工和销售活动, 利用新型的产业链模式和业务延伸各种增值服务, 改变传统的纸质出版形式。在这一趋势下, 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一批技术背景的科技公司已经成为电子图书的主要生产者, 但是传统出版业对电子图书的态度则显得比较滞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版现代化的进展。因此, 现代出版企业应积极利用新技术, 改造传统出版模式, 促进出版产业链的建设。

数字技术的发展, 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和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使各种产业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得到加强, 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 尤其是传媒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为出版产业链的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出版产业链建设的过程中, 各个环节无不都与技术息息相关, 无论是位于出版环节上游的作者、出版社, 中游的分销网站、图书馆, 还是位于下游的读者都与制作技术、管理技术、显示技术紧密相关, 技术的保证使得出版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容易。体现在产业链建设上, 处于出版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平台, 加强与相关优势企业的联系, 吸纳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产业联盟中, 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在出版流程中, 开展多元化建设, 实现出版产业的增值。在这一点上, 动漫产业链的建设模式是值得借鉴的, 动漫产业依托动漫图书在市场上打造成功的形象和内容, 并依靠技术优势向影响、音乐、游戏、电子出版物延伸, 实现了产业增值。

3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不同于以上所说的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 它对出版产业链建设的制约能力是有限的, 但又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产业链建设的过程中。社会环境是人类通过有意识的社会劳动, 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 创造了的物质以及文化等形成的环境体系, 它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 我们认为, 影响出版产业链建设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人口因素、价值观念、民族传统等因素, 这些因素约束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渗透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作用于企业的市场行为。

就出版行业而言, 人口因素主要体现在人口的数量、分布、素质上。人口数量的大小反应了图书市场容量和劳动力成本;人口分布体现了出版产业布局和需求集中的特点;人口素质反应了图书产品层次和水平。根据研究, 我国出版产业受人口因素影响发展极不平均。一些大型出版集团大多云集在整体经济实力较强, 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的省市, 这些地方图书市场容量大, 人们受教育水平较高, 对出版业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 在出版产业链建设的过程中, 出版企业应结合当地的人口因素, 充分利用良好的社会环境, 吸纳更多的优势企业加入到企业联盟中, 促进产业链的发展。

社会环境作用于出版产业链建设的另一个因素是价值观念的影响, 它涉及到外部环境的各个方面, 是许多行为发生变化的基础。正如前述, 出版产业链是出版关联企业基于出版价值增值所组成的企业联盟。因此, 在产业链建设的过程中, 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各个企业之间, 就不可避免的处于对各自企业利益的考虑, 导致企业之间或企业与企业联盟之间的冲突。价值观念就会影响到出版企业在产业链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各企业之间的关系, 也影响到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问题等。从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出版企业的诚信度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些企业在版权保护、市场准入、货款结算上还存在严重的失信问题。出版企业在产业链建设上, 一方面要依靠加强市场法制建设, 完善市场法制体制。另一方面, 要加强企业自律, 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加强企业联盟的稳定性, 促进产业链的有效运行。

民族传统是社会环境中一个较稳定的因素, 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 对社会发展和企业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我国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出版业不同于其他产业, 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就这一点来说, 国际出版集团并不占优势, 我国的出版企业更熟悉国人的需求和口味。因此, 出版企业在自身发展和产业链建设的过程中, 应有效利用国人的民族情节, 改善服务, 降低成本, 加快产业链的建设, 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方卿, 姚永春.图书营销学[M].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9.

[2]方卿.论出版产业链建设[M].出版发行研究, 2005 (6) .

[3]黄卫.中国科技出版环境与发展趋势浅析[M].科技与出版, 2002 (2) .

[4]武寒.出版企业经营环境分析及发展战略初探[M].社会科学论坛, 2002 (6) .

产业环境分析方法 第4篇

“双反”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巨大危机

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反补贴和反倾销税。2011年10 月19 日,7家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指 控中国公司对美倾销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并接受中国政府的不当补贴,要求美国政府发起 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是美方首次针对中国清洁能源发起的“双反”调查。2012 年3 月21 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我国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输出太阳能电池征收31.14%至约250%的高额反倾销税。

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实施“双反调查”。2012年7 月25日,以德国“太阳能世界”公司为首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向欧盟 委员会发起反倾销诉讼申请,指责中国制造商在欧盟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晶体硅片、光伏 电池片及组件等光伏产品。同年9 月6 日,欧盟对中国光伏电池正式发起反倾销立案调 查。欧盟的“双反”调查范围扩大至上游的晶体硅片产品,这也就对我国的硅片生产企业造 成沉重的打击。2013年5 月15日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与反补贴一案进行投票初裁,业 内人士估计初裁结果不容乐观。

“双反”对华光伏企业的不利影响。我国光伏产业本身面临的市场形势就相当严峻,2011年度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净利润普遍出现由盈转亏的局面,同比出现大幅下滑。与此同时,美欧又对华光伏产品“双反” 调查,这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是致命一击。从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以来,中国对美 出口增速明显下降。由于我国对欧盟出口的份额较大,2011 年占到了总额的73%,而欧盟 的双反调查涉及范围更广,对我国光伏产业来说不利影响也就更大。

我国光伏产业走国际化道路的制约因素

产能大量过剩。受国家相关的政策驱动中,各省市就把推动GDP发展的核心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 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建设周期短、安全可靠、无噪声等诸多优点,截至2011年下半年,全 国建设光伏产业基地的城市就多大100多个。盲目跟风导致了产能严重过剩,国内停产或者 半停产状态的光伏企业高达三分之一。

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中国光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外技术垄断。中国的光伏产业是两头在外的,原材料和设备从欧美进口。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关键设备绝大部分依靠进口,进口设 备的费用就占企业设备费用的80%。目前国内多数晶硅板制造企业硅锭基本都需要从美国 进口,企业只是进行来料加工。而光伏企业的研发投入也非常少,作为中国太阳能光伏龙头 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研发费用约为 0.8%,这已经是同行业最高水平,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最 低已达1.4%。

缺乏政府政策扶持 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光伏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政策扶持。许多欧洲国家相继实施了“技术扶持”、“强制上网电价”、“税收优惠政策”等一系列完善的光伏扶持政 策。我国于2006年1月1 日正式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光伏产业发展 的法律空白,但在发展规划方面,当时很多规划尚属理论范畴,未有切实可行的实施内容。

欧洲国家普遍对光伏产品需求放缓 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光伏产品市场,而受到欧债危机以及欧洲市场萎缩的影响,光伏市场

需求下滑严重,欧洲市场的需求不旺导致了我国光伏产品出现滞销,价格下降幅度大,行业 巨额亏损。并且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相继颁布减少光伏行业补贴的方案。 四、我国光伏产业应对危机的对策

光伏产业优化布局。2011年全球的市场需求量为20GW,而我国已有及在建的光伏组件产能总量约在30GW,仅仅我国的产量就能满足全世界的总需求,而我国产品占市场份额为60%,也就是12GW,据此我国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我国的光伏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优化产 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限制技术落后的、高能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光伏项目再上马, 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重点光伏企业推进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提高光伏产业资源利 用效率,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成本下降,扩大光伏产品的应用市场,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的巨大瓶颈就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具备国际竞争力。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就要在技术上受到国外的控制。我国应对国外“双反”根 本措施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成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政府 要极大对光伏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和创新科研能力的支持力度。

政府要建立起国家级的技术研发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些研 发中心要解决光伏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性技术问题,实现光伏产业高端设备的国产 化、引进和消化关键零部件和主要辅助材料的先进技术,解决光伏产业从最初的材料选取到 系统整个产业链技术的提升;要重点研发新型、低成本和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

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 中国光伏企业短期内规避贸易壁垒,消化放大过程产能的主要途径是海外设厂或投资海外光伏电站。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属于产业链下游,其利润率比位于产业链中游的光伏电池 高。国内光伏企业也可并购当地企业,在所在国投资生产,在当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绕开 贸易壁垒。同时,企业还可以享受东道国的各种优惠政策,有效打开东道国市场,又可通过 对外投资,收购、兼并欧美技术型中小企业,弥补国内在研发和创新上的不足。

WTO反倾销反补贴相关规则中没有规定企业赞助国外体育赛事或公用设施会受到“双 反”调查。国内有些光伏龙头企业已迈开了海外赞助之路,如晶科能源、英利等。英利曾斥 巨资赞助南非世界杯,世界杯结束,英利订单多达4 吉瓦电量计量单位,并且价格上涨3

—5%。国内光伏企业通过赞助可以扩大光伏企业品牌影响力,推动光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采用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迅速扩大国内光伏装机规模 发达国家对上网电价进行补贴是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普遍做法,中国并没有对太阳能光伏的度电实行补贴,这严重影响了国内光伏装机的发展,也就侧面导致了中国光伏产品的 出口。对于中国而言,巨大的生产能力都用于出口,对世界市场冲击巨大,对其他国家影响 巨大,这也是中国光伏产品屡遭国外 “双反”的重要原因。中国国内光伏市场的潜力是巨 大的。因此实行光伏电价补贴将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产业环境分析 第5篇

[1]研究和分析一个产业,我们首先要看影响产业的发展因素。在此我们采用纵向对的分析方法,切开行业发展的历史来研究和分析行业发展的环境。由于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很多因素有关,根据不同的因素侧面反映了不同的划分标准,以下有几种常见的划分方法。产业分类: 根据产业的未来预期划分,可分为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如目前的生物技术和信息产业都是属于朝阳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正所谓“到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几十年后或许就成为了夕阳产业。诞生于十九世纪的钢铁业和纺织业就是明显的夕阳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日臻成熟的如微电子行业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才刚刚起步,处于朝阳行业的位置。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以跨国公司投资的名义,转移在国内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到发展中国家谋取利益。所以我国的企业也要适时地“引进来,走出去。”去开拓国外市场。我国经济地区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也可能造成产业的发展不平衡,新兴产业由东部向西部、有城市向乡村转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再加上政府政策上的支持,给予企业良性且健康的发展环境。如果企业的发展实力比较弱,竞争力不强,为何不把企业的发展战略转移到西部或者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以寻求企业的长远发展。按照产业所采用的技术的先进程度,可分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一般来说,传统产业多为夕阳产业,新兴产业多为朝阳产业。因为产业的发展周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从诞生、发展、繁荣、衰落,按照传统的行业估算一个产业的发展周期值一般为120年。按照产业对资源和技术的依赖程度,产业的周期起伏不定,或长或短。一般来说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越大,行业周期就会越短,例如钢铁、纺织行业;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大,行业周期越长,例如生物技术、太空技术等。一般而言,一个新兴行业的诞生,并不预示着巨额的利润,因为这时候市场反映较为迟钝,产品并不一定为消费者所接受,市场容量极小,例如50年代的计算机行业,几乎无人会去购买电脑。行业的发展初期,进入门坎比较低,特别是一些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行业,例如纺织,市场的竞争压力比较小,企业利润空间较大,且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秩序,处于群雄并起的时期。等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行业也走向成熟。行业内的几经整合,形成了各企业间和平共处的状态,产品差异化战略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产品开始细化和个性化分工,以满足不同年龄、族群、阶层消费群体的需求。这事实上节约了社会成本,减少了因为产品剩余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价格战已经不再成为一种主要的竞争手段,后差异化战略是行业市场成熟的标志。此时,由于利润空间的减少,成本的限制因素,供应商系统和销售网络也趋于稳定,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行业

产品与替代品之间也会形成稳定的量比价关系,不会造成过多消费者的流失,转向其他消费品。这种平衡状况在行业内是相对稳定的,在企业间确是不稳定的,一般大企业是新技术的研发者,由于新技术的引入会打破这种均衡。事实上,如果某一行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就会使替代品的量比价关系发生变化,就会吸引替代品的消费人群向这一行业转移,包括国家间的转移,自然利润也会随之转移,产生整个社会甚至全球的连锁反应,例如,计算机行业改变了全球的经济结构。视情况而定,提升或者迟滞其他行业的发展。所以说,英国的棉纺织工业带动了整个大英帝国的兴起,正是此原因。产业的发展周期(又称生命周期)具有伸缩性,为了简明起见,我们以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为例。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家电市场才刚刚起步,所谓的市场缺失,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家电企业风起云涌,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完全的企业,抢占先机占领市场,所谓的“抢占地盘”。这时候,市场的开拓比较容易,政府政策支持该行业发展,限制条件较少。行业划分还不成熟,形成不了行业内部正面的竞争,只有企业发展速度和营销网络的潜在优势竞争这一暗流涌动。因为搜寻和开拓新市场比行业内部竞争机会成本要小的多,建立的新市场也相对比较稳固,投资回报率也就较高。这个时期的著名的企业有康佳、TCL、创维、海信、乐华、厦华、熊猫等。此时的企业的主要特点就是无限的扩大生产规模,创造市场容量。然而市场具有一定的空间,即有限性。当市场北瓜分完毕。这无形中就阻止了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当行业的发展日渐成熟,由于企业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导致企业开始寻求用不同的方式和自己的优势对外扩张,其他企业也会有类似的战略倾向,更不会坐以待毙。于是行业内部的竞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各大企业东侵西掠的兼并战争开始了,或许只有少数赢家,或许没有一个赢家,二十世纪90年代的彩电价格大战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这就涉及到企业的战略、战术,行业内部不同企业的实力和规模不同,造成了不同的企业战略目标和生存理念。例如,98年的海尔稳定了国内市场,就适时提出了国际化战略。而面对同行业激烈的竞争,同时期格力空调的初期目标就是立足国内发展,直至最后出现繁荣的局面。这是时候消费者的质量意识开始觉醒,此时的的企业切忌盲目扩张规模,而不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2007年后家电行业已经趋于成熟,其表现特点是1.市场增长放慢,竞争更趋激烈,已经到了“微利是图”的境地。2.企业间的竞争更多的是技术和成本的竞争,更加强调成本优势和服务质量。3.市场分割不再是简单的区域划分,市场划分更加趋于扁平化、层次化,产品更加精细。4.行业生产能力开始过剩。5.由于技术更加成熟,变革主要是生产与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6.企业开始寻求国外市场,国际竞争压力增大,受国际贸易壁垒和价格影响较大。7.利润率逐渐下降,是一种长久趋势还是暂时现象无法确定;8.中间商的利润下降—价格谈判能力提高。所以这一时期的行业进入

甘肃中药材产业贸易环境分析 第6篇

罗尚泽

摘 要:近些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与初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在利用比较优势战略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以甘肃省中药材贸易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国际贸易和战略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SWOT分析法和五种竞争力分析法,对甘肃省中药材贸易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营造高效有序的甘肃中药材贸易环境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中药材贸易环境SWOT贸易环境分析

一、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药材种植概况。甘肃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具有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大等优势。截至2007年底,有2540种中药材品种资源,常年人工栽培的品种有350余种,大宗地道药材有30多种,地道药材品种已初步形成规模优势。

(二)中药材加工概况。甘肃省拥有一定数量的初具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也形成了一批具有品牌特色的专利产品。

(三)中药材市场交易状况。甘肃大型的中药材市场主要有国家定点的兰州黄河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陇西县文峰镇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和首阳镇中药材大型集散市场。

二、甘肃中药材贸易环境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对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威胁和企业内部条件的优势、劣势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对备选的战略方案作出系统的评价,最终在增长型战略、混合型战略、稳定型战略、紧缩型战略中选出最佳的竞争战略的方法。

(一)甘肃中药材贸易环境的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基础上的资源优势。甘肃中药材资源整体表现为覆盖区域广、资源种类多,种植产量大、特色优势明显,为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

2.甘肃省中药材产品品牌优势。甘肃省拥有一定规模的药品生产企业达到60余家。其中兰州佛慈是中国中药产业的鼻祖和奠基者,其产品在英国、东南亚影响广泛。

3.甘肃省拥有以地产药材为主要原料加工的中药产品的显著优势。第一,当归系列产品。当归是甘肃省地道药材。当归丸等产品生产历史悠久,疗效确切,是甘肃中药名牌产品。第二,黄(红)芪系列产品。黄(红)芪为甘肃省地道药材。经过深加工的贞芪扶正颗粒,被省政府授予“陇货精品”称号。第三,甘草系列产品。甘草素有“众药之王”的尊称。我省作为药品生产并形成规模的主要产品为复方甘草片,发挥了较好的规模效益。第四,大黄系列产品。大黄是我省五大宗地道药材之一。中药制剂牛黄解毒片、三黄片均以大黄为主药。

(二)甘肃省中药材贸易环境的劣势分析

1.生产加工不规范影响中药材质量。甘肃省中药材主产区药材栽培品种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使名牌产品不能发挥应有的优势;药农在栽培中药材时不能科学地施用化肥和农药,由于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严重影响了中药材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稳定,为出口创汇埋下了隐患。

2.市场宣传力度不够。甘肃省中药企业呈现出营销水平低,且以传统自营自销方式为支撑,缺乏联盟合作的意识。

3.企业自身积累不足。中药生产企业必须实行认证,技术改造后企业负担沉重、利率上升、能源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企业负担,导致甘肃省中药企业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困境,企业自身积累也出现严重不足。

(三)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贸易环境的机会分析

1.世界新需求。近年来,国际“回归自然”热不断升温,中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好,对中药材的需求增加,为我省中药材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入世后各成员国间的关税壁垒和人为限制将被取消。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中药企业凭借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价格优势可以平等地进入各国市场,这为甘肃中药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3.中药文化不断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由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动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药纳入了药品管理体系或承认了中医的合法地位。

(四)甘肃省中药材贸易环境的威胁分析

1.竞争对手的威胁。日本、韩国是除中国之外使用中药材最早、最普遍的国家,而且研发水平比较先进。

2.信息引导滞后。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指导和调控,生产盲目性较大。

3.东西文化差异导致中药材处于困难境地。我国出口的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身份是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并未以药品身份被承认。由此导致中药材的国际认知与需求处境困难。

4.不良事件对甘肃中药材及产品出口造成的威胁。被西方舆论大肆宣扬为所谓中药“马兜铃酸肾病”事件,使中药材形象受损。

5.技术贸易壁垒限制严重。发达国家不断通过用药安全和保护等措施,加强了中药材监管,制定并提高各种技术要求。

(五)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贸易环境的战略选择

在以上甘肃中药材及产品出口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基础上,进而得出扩大甘肃中药材及产品出口的战略选择。

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环境复杂且多变,任何一个企业都力图在稳定的基础上寻求新发展,针对甘肃中药材产业所面对的内部约束和外部限制,单一战略选择无法满足其发展壮大的需要。因此,应选择混合型战略,在巩固原有的中药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进一步以创新产品冲击国际中药市场的空白。

三、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一)利用现代技术加工产品的力度不够。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主要以原药材与初级加工品种的商品形式供应市场,缺乏集约经营规模。

(二)市场化程度较低。甘肃省医药工业状况总体表现为多、小、散、弱。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弱、技术改造能力弱。

(三)市场开发资金不足。甘肃制药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改造资金靠自筹或贷款十分有限,多年来主要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

(四)中药材生产品牌化运作力度不足。甘肃中药材资源优势与经济弱势的强烈反差,集中反映在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开拓能力、营销组织形式、市场培育建设等方面的落后性。

(五)政府扶持力度相对欠缺。甘肃在中药材经营管理方面工作较为分散,由于缺乏全省协调性的中药产业发展领导组织,对于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这项战略工程,缺乏实施与落实机制。

(六)国外中药材产品市场绿色壁垒高筑。1.卫生检验和检疫制度;2.国际环境保护公约;3.绿色环境标志;4.绿色包装与标签绿色包装。

四、加快营造高效有序的甘肃中药材贸易环境

(一)加快建设中药材生产、加工体系,转变生产方式。结合国家实施的中药材、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工作规定,对中药材按照最佳适宜种植区进行合理规划;切实加强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

(二)促进市场集群化发展。巩固扩大甘肃中药材种植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中药材市场建设,努力建成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药材交易中心。

(三)发挥区域特色,树立品牌,不断完善市场营销机制。不断扩大当地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走好“品牌兴业”的路子。

(四)全力拓展出口渠道,增加长期稳定的贸易伙伴。日本、韩国、东南亚市场拓展潜力巨大,是我省可以依托的基础市场;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大洋洲)逐渐承认中医与西医同等的合法地位,将有助于我省的出口;中药材在非洲地区也是备受关注,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五)引导产业结构调整,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优化种质、合理引种、科学化管理与采收、规范化加工与炮制等手段的实施力度,引导产业结构调整,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针对绿色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形式,制定出系统化的综合应对策略。甘肃中药材种植要切实保证自己产品的质量,确保中药材生产的安全、有效和稳定。

参考文献

[1]陈霜华.国际贸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9.

[2]蔡文浩,王思文,赵霞.甘肃贸易环境的评价与分析——基于因子分析和DEA模型[J].开发研究,2007(04).

[3]唐海燕.国际贸易环境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5—23.

[4]肖兴志,张.产业经济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9.

[5]赵仁军,廖朝林.中药材市场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6(4).[6]赵喜卓.紧盯国际市场活化优势资源拓展增效空间——加快甘肃省定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1).

[7]王正军.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家族化经营的实证研究——基于甘肃省中药材市场的调查研究[J].经济学研究,2006(6).

[8]蔺海明.甘肃省中药材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03(1).

[9]辛辰.甘肃中药材的分布特点与蕴藏量[J].西部论丛,2005(5).[10]李兆丽.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07

中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第7篇

曹建海

sdd

汽车产业包括汽车制造业、汽车批发零售业、汽车服务业三个门类。汽车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涉及的因素很多,如经济、政治、技术、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借鉴麦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归纳了生产要素供给、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持、企业结构和产业竞争状况、经济发展阶段、政府政策等六个方面的因素。以下分别展开分析。

一、充裕且高质量的生产要素供给

完备而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目前我国汽车劳动力供给较为充裕且价格便宜,这构成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然而,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与其所需要的劳动力结构存在较大偏差。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存在着从业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严峻现实。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关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等人才需求量大增。

然而,与充裕的劳动力条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中企业家人才极为匮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当然所谓汽车行业的风云人物,多为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员,缺乏企业家所需要的产业预见力、个人信念和冒险精神。因此,培养并引进中国汽车产业的企业家队伍,是未来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重点。

当前,汽车制造技术起步低、自主开发能力弱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总的来看,目前中国的汽车企业只能做一般性的技术开发,与发达国家在产品开发上的差距明显大于生产方面。

汽车工业初始资金需求量巨大,因而是一个规模经济十分明显的行业。但由于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长期保护国内企业,我国汽车企业资金规模普遍很小,且大量企业只掌握一般汽车加工技术,最重要的产品研发、设计等核心技术反而未获重视,因而短期内根本毋需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产品开发。目前中国发展汽车工业并不存在资金问题,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具有国内品牌和设计、制造技术。

二、不断成长且规模较大的本国汽车市场需求

根据2000-2003年的增长惯性,假定2004-2010年汽车保有量按16%的速度增长,则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735万辆左右。另外,假定新增汽车需求量与汽车保有量呈线性关系,如果汽车更新量为汽车保有量的6%,我们可以推算出2010年汽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33万辆左右。市场规模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市场吸引将使汽车产业链中的诸多环节,如整车装配、部分零部件生产和研究开发等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形成专业化优势,而且为众多的跨国公司和相当数量的内资企业提供了充分的市场空间和竞争结构。不仅如此,消费者对产品的极端挑剔,也会迫使汽车厂商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应用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的生产经营体系,这对提升

我国汽车产业的结构十分有利。

三、健全的相关和支持产业

一般而言,当上游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时,可以使下游企业在来源上具有及早反应、快速、有效率、甚至降低成本的优点。与上游的相关产业相比,汽车整车企业的运用能力更为重要。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下游的汽车整车业,需要通过扶植政策促进其尽快向全球供应商的角色转变。

当代的国际经济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地方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之所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地区、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湖北重庆等汽车产业集群,对于打造汽车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相关和支持产业体系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四、良性的企业结构与产业竞争

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一般来说有如下要求:第一,要求企业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的战略;第二,要求企业和个人都有明确的目标,并保持对产业的忠诚度;第三,要求国内市场处于活跃的竞争状态,使企业从主动性客户、转换不利因素等要素中产生竞争优势;第四,不断有新的竞争者进入;第五,公平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不存在各种人为制造壁垒的关税、配额和反倾销行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作为典型的全球化产业之一,汽车的全球化体现在:第一,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性配置;第二,汽车企业之间的大规模重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实行汽车贸易的管制政策,对来华投资的外国企业实行限制政策。这些政策虽然保护了国内汽车企业免受国外产品的直接冲击,但竞争不足的环境使国内企业失去了竞争的动力和能力。要推进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要求政府应创造条件促进汽车产业的国内竞争环境的真正形成。

五、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重大机遇

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机遇是影响一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可变因素。目前,住宅、汽车、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以及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支持的服务业,正在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高增长行业。其次,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投资前景所吸引,纷纷在中国本土设立生产基地和产品供销体系,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汽车资产重组活动。如何处理好与政府、汽车跨国公司、本土汽车企业之间的战略关系,是关系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问题。再次,随着全球能源供应局面的日益紧张,传统燃油价格呈长期上涨的趋势,而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开发的加深和商业化模式的逐步形成,正在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汽车动力形式。如果能够把握好燃料电池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六、通过微妙的、观念性的政策影响汽车产业发展

产业环境分析方法 第8篇

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创意扩散是创意以创意产业集群为载体,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或灵感通过在创意产业集群内部创意产业链相关的各创意企业间扩散形成创意产品, 创意产品进一步在创意产业集群外部消费者市场中扩散的过程。创意产业集群内部和外部环境共同构成了创意扩散环境, 创意扩散环境是创意扩散活动进行的基础和保障, 各扩散环境的优劣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创意扩散的速度、效果和规模。本文利用可拓理论建立多级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模型, 对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进行评价, 对优化创意扩散环境、提高创意扩散速度、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及创意扩散环境的界定

1.1 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的内涵及特点

在现有的扩散理论中, 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新扩散、知识扩散和产品扩散等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创意具有创新的属性, 同时还具有知识特性和产品特性, 因此, 本文通过借鉴和整合上述扩散理论, 较为完整的界定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的内涵:创意扩散源以创意个体头脑中最初的灵感或想法为起点, 经过“创意源产生—>创意方案形成—>创意产品化—>创意产品市场化”等几个阶段, 分别以初始创意源、创意方案、创意产品、创意商品等形式为创意扩散载体, 在政府、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辅助节点以及创意产业集群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协同作用下, 通过多种扩散媒介和扩散渠道, 被创意产业集群内创意产业链相关的创意研发、生产制作及市场营销等各企业, 以及创意产业集群外部的消费者逐步采纳和传播的过程[10]。

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内涵中包括创意扩散主体、创意扩散载体、创意扩散环境和创意扩散过程等扩散要素, 各扩散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创意产业集群作为创意扩散的主要载体, 为创意扩散提供了平台, 而创意产业集群具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文化劳动密集型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创意扩散在创意扩散源、创意扩散主体和创意扩散过程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

(1) 创意扩散源方面:创意扩散源具有原创性、独特性、创新性、多变性和衍生性等特点, 基于同一核心的创意可以衍生出多种形式的创意产品, 如基于一首原创的曲谱, 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 可以形成CD式音乐、MP3数字音乐、现场音乐等多种产品形式;

(2) 创意扩散主体方面:创意扩散主体具有主体构成多样性和联系非线性等特点, 创意扩散过程涉及到创意方案策划主体、创意生产制作主体、创意市场营销主体以及消费者等众多扩散主体, 各扩散主体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手段开展创意扩散行为[11];

(3) 创意扩散过程方面:从创意源的产生、创意产品化到创意产品在社会系统中扩散和传播, 在此基础上, 不断形成新的创意源, 这一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再到更高层次的简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呈现出非线性、复杂性、多层次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

1.2 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的内涵

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是指各创意扩散主体在创意扩散的各个阶段与外部进行文化、信息、资金、技术、物质等交流而形成的环境氛围, 是进行创意扩散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创意扩散环境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空间划分, 分为创意产业集群内部环境和创意产业集群外部环境两类;按照扩散环境要素划分, 分为政策环境、中介服务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支撑环境六类, 不同扩散环境要素在创意扩散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政策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 是创意扩散牵引力和推动力的助推器;中介服务环境起到了信息桥梁的作用, 是创意扩散的加速器;市场环境提供了创意交易和运行平台, 是创意扩散的动力引擎;社会文化环境营造了适宜的文化氛围, 是创意扩散的精神载体;金融环境和社会支撑环境分别提供了资金、人力、技术和社会资本等资源要素, 是创意扩散的基础保障。

创意扩散主体、创意扩散过程和创意扩散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首先, 创意扩散主体与创意扩散环境的交流、互动和反馈构成了复杂的创意扩散网络, 创意扩散过程是处于创意扩散网络中具有多主体、多层次和非线性等特征的活动, 离不开扩散环境的辅助和支持, 如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信息和人才的输入、政策制度的保障以及社会文化的认可等;其次, 创意扩散主体的动力包括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 而外在动力主要源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政策引导等扩散环境要素;最后, 创意扩散过程和创意扩散环境具有互动机制, 创意扩散过程既受创意扩散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同时又反作用于创意扩散环境, 创意扩散环境的改变又进一步影响扩散过程, 二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形成了创意扩散过程和创意扩散环境的互动机制。

2 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2.1 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 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意指数、创意城市等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多, 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 如Florida的“3Ts”理论、Landry“7要素”理论、香港创意指数以及上海城市创意指数等体系[12,13,14,15];同时, 关于技术创新扩散环境的评价也开展了研究[16,17]。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基础上, 结合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及创意扩散环境的特点, 基于创意扩散环境的六要素, 通过深入访谈, 以科学性、可比性和系统性等为原则, 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

2.2 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下面结合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的特点, 分别从政策环境、中介服务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支撑环境六个方面对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详细分析。

2.2.1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政府为了引导和促进创意扩散顺利进行, 鼓励创意产业发展而采取了各种公共政策、法律法规和措施的总和。在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过程中, 政府不直接干预创意扩散微观方面的活动, 而是从宏观方向对创意扩散主体加以引导、支持、鼓励和监督, 为创意扩散活动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和外围环境。

政策环境对创意扩散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多种扶持政策能充分调动各创意扩散主体的积极性, 实现创意方案化、创意产品化和创意市场化, 同时也间接的吸引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辅助扩散主体参与创意扩散活动;通过对创意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等建设, 为创意扩散创造良好的平台;通过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创意产业发展等政策文件、法规和制度等, 为创意扩散提供制度保障。创意扩散的政策环境主要通过知识产权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三个指标衡量:

(1) 知识产权政策。创意扩散过程涉及到众多的创意扩散主体, 同时各阶段创意成果如创意想法或点子、设计方案、创意产品等具有无形性、投入成本高、复制成本低等特点, 各创意扩散主体的合法权益需要通过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予以实现;

(2) 财政税收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包括政府直接财政投入政策 (如对创意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集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支持) , 财政资助政策 (如创意产业专项基金建立, 突出贡献创意企业奖励等) , 税收优惠政策 (如优惠税率、减免税收等直接优惠方式和税收递延、税收抵免等间接优惠方式) 等。

(3) 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采购方式主要有行政命令购买、直接购买和鼓励消费三种方式[19]。政府采购政策指政府作为创意采纳方, 对弘扬民族文化、公益性较强的创意产品或服务进行采购, 如文艺表演、原创出版物、广播影视作品等。

2.2.2 中介服务环境。

中介服务环境是由不同类型的中介个人和中介机构 (统称中介机构) 构成。按照中介机构的性质, 可以分为盈利性质的中介机构和非盈利性质中介机构两种类型。盈利性质的中介机构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动机, 为创意提供方和创意需求方提供信息, 促进创意扩散交易并收取报酬的中介机构或个人, 如广告代理公司、版权代理公司、经纪人等;非盈利性质的中介机构是以政府为主导筹建的包括公共技术支撑、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等功能在内的创意产业公共综合服务平台, 免费的提供信息、技术、评估、咨询等公共服务。

中介机构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扩散载体, 活跃在创意研发、生产、流通和消费几大领域, 成为连接各扩散主体、市场、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在创意扩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 中介机构具有专业性强、组织形式灵活、市场洞察力敏锐等特点, 在获取信息和信息扩散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其次, 中介机构提供多种服务, 如咨询服务、评估服务等, 为创意扩散活动提供技术、人才、法律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最后, 降低了创意市场交易过程中, 交易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提高了创意扩散的速度。

创意扩散的中介服务环境主要通过主体实力、体系结构和服务效益三个指标衡量。

(1) 主体实力。主体实力反映了中介机构的发展水平、可提供的服务能力以及影响力等, 通过品牌声誉、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以及中介人才素质等指标衡量;

(2) 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反映了中介机构的结构是否均衡合理, 可以通过服务供给需求的匹配性、中介业务覆盖程度和信息网络平台构建等来衡量;

(3) 服务效益。服务效益反映了中介机构对创意扩散的作用、创意产业及创意经济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及自身取得的效益, 可以通过客户满意度、新业务开拓能力以及知识产权转让成交额等衡量。

2.2.3金融环境。

与传统产业相比, 创意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三高并存特点, 创意扩散过程中创意方案化、创意产品化和创意市场化等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创意企业自有资金一般难以承担, 如好莱坞电影平均制作成本高达7000万美元, 发行成本高达制作成本的50%。此外, 与国外创意产业的发展相比,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起步较晚, 创意扩散主体的发展结构呈现不均衡现象, 大型创意企业较少, 以中小型创意企业居多, 许多优秀的创意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进一步产品化, 或者因资金的断流而迫使创意扩散活动终止甚至导致创意企业亏损或破产。

金融环境对创意扩散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 金融环境为创意扩散源在创意扩散主体之间流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其次, 金融环境为创意方案形成、创意产品生产及创意产品市场运作等提供了资金支持, 实现了创意产品化和创意市场化;最后, 金融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创意扩散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优化金融环境对于加速创意方案化、创意产品化和创意市场化, 提高创意扩散速度以及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意扩散的金融环境主要通过金融组织体系、融资优惠和投资支持三个指标衡量。

(1) 金融组织体系。金融组织主要包括银行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金融中介等组织机构, 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是金融环境的重要基础, 金融组织体系的健全和发展, 金融监管的力度等对于营造健康的金融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融资优惠。融资优惠包括设立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为中小型创意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引导银行倾斜, 以贴息和担保等方式鼓励和支持银行增加对中小型创意企业的贷款额度等;

(3) 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包括鼓励风险投资, 为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实行担保, 引导和促进民间资金进入等, 可以通过风险投资的规模、风险资本来源多元化程度和区域金融机构的投资或贷款成功率来衡量。

2.2.4 市场环境。

创意扩散主体进行创意扩散活动的动力主要有两部分, 一是源自主体自身对经济、文化、艺术等价值的追求, 二是源自外部市场环境的推动力, 市场环境像一只无形的强有力的手推动创意扩散进行。与传统产业相比, 创意产业的市场环境具有以下几方面显著的特点:首先, 在创意扩散过程的不同阶段,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体现了多元化和混合性的特征。在创意方案设计阶段, 具有自由竞争的市场关系, 市场集中度较低;在创意产品化阶段, 具有垄断竞争的特性;在创意市场化阶段, 出现了寡头垄断的特点;其次, 创意方案、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大差异性。创意产品的差异性包括纵向差异和横向差异, 其中, 横向差异是使消费者在同类别、同质量和同价位的创意产品之间选择的主要原因;最后, 消费者需求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特征。消费者采纳创意产品或服务是为了满足精神、文化和娱乐需求, 主要以精神消费和体验消费为主, 受消费者心理感受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文化程度、兴趣爱好、时间、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结合创意扩散市场环境的特点, 市场环境主要通过市场结构和市场需求两个指标来衡量。

(1)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反映了创意扩散主体面临的市场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创意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市场结构可以通过市场集中度、市场壁垒和产品差异化程度三个指标来衡量;

(2)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反应了消费者在特定的时间内, 对创意产品或服务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的组成要素有两个, 一是消费者的采纳欲望, 包括采纳偏好和采纳的动机等;二是消费者消费能力, 消费能力不仅包括支付能力, 可支付的休闲时间也是重要因素。

2.2.5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由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宗教信仰、传统风俗习惯、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文化程度等内容构成。

社会文化环境对创意扩散活动的各个阶段都产生影响:首先, 在创意研发阶段, 文化环境是激发创意阶层产生灵感、想法和创意的重要源泉。我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了大量的创意资源, 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意灵感, 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云”图案;其次, 在创意市场营销阶段, 不同国家、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创意市场营销主体要了解目标消费市场的文化环境, 排除文化差异是创意市场营销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最后, 在消费者采纳阶段, 文化环境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采纳行为, 如消费者的价值观、精神文化需求、生活方式等。

社会文化环境通过文化教育程度、社会宽容度和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三个指标衡量。

(1) 文化教育程度。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品的选择和消费习惯, 由此对创意扩散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本文通过教育经费支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等指标反映整体教育水平;

(2) 社会宽容度。社会宽容度反映了人们对自我表达、民主、信任、休闲、娱乐和文化的态度。通过态度指数、价值指数和自我表达指数三个指标衡量;

(3) 社会文化活动参与度。社会文化参与度反映了人们对文化创意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可以通过文化服务、文化娱乐场所等的使用情况来衡量。

2.2.6社会支撑环境。

创意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产业集群, 在创意扩散过程中, 无论是创意扩散源的供给还是创意扩散源的采纳, 以及创意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的传播和扩散, 离不开社会支撑环境提供的人力和技术等资源要素。社会支撑环境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指标进行衡量。

(1) 人力资本。创意产业的创意人才也称为“创意阶层”, Florida首次提出了创意阶层的概念, 并将创意阶层分为核心创意人员和职业创意人员。本文将创意阶层分为创意策划者、创意生产者和创意经营管理者三类。创意扩散活动的各个阶段, 都离不开创意阶层的支撑, 创意阶层为创意扩散提供了创意灵感、创意思维、创意设计、创意生产和创意营销等资源, 是创意扩散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 技术资本。技术资本在创意扩散各个阶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技术资本是实现创意产品化的重要手段, 促进创意扩散渠道多元化发展, 拓展创意市场营销模式以及消费者体验模式。以创意产业中的电影产业为例, 从黑白到彩色、从单声道到立体声再到数字声、从窄银屏到宽银幕等等, 电影产业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 数字技术如潮水般进入电影制作、电影发行、影院发展等各个领域, 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 颠覆了传统的视听效果;

(3) 社会资本。创意扩散过程中, 各扩散主体和扩散环境之间的互动和反馈构成了复杂的创意扩散网络。社会资本即是创意扩散网络中, 基于各扩散节点之间的联系、信任、合作和社会规范基础上所建立的社会关系总和, 其中, 社会网络是载体、彼此信任是核心、社会规范是保障[19]。社会资本对创意扩散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 通过社会网络加速创意、信息及知识等的传播和扩散, 尤其通过非正式的网络加速隐性知识的扩散;另一方面, 社会资本降低了创意扩散的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等交易成本以及机会主义。

3 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的多级可拓综合评价

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以定性指标为主, 因此, 对于评价方法的选择, 主要考虑如何解决定性指标定量化的问题。可拓理论是1983年由我国学者蔡文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 是基于物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关联函数理论上, 运用形式化的工具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研究复杂问题的规律的方法[20,21]。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是通过建立物元模型, 把多级指标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 通过级别变量特征值, 能够正确反映各级评价指标的优劣程度。建立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3.1 确定经典域、节域和待评物元

(1) 确定经典域。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指标体系包括三级指标, 进一步将评价系统划分为m个评价等级, 建立各级评价指标的物元模型RIijk, 包括N, C, V三要素 (如公式1所示) :其中N表示评价等级, N1表示所划分的第l个评价等级 (l=1, 2, …, m) ;C表示物元的特征, 即各级评价指标, Ci, Cij, C ijk分别表示一级、二级、三级评价指标 (i=l, …, n;j=1, …, ni, k=1, 2, …, nj) ;V表示物元的经典域, VLijk=〈alijk, blijk〉表示特征cijk所对应评价等级Nj的取值范围。

(2) 确定节域。确定物元模型的节域Vijk, Vijk=〈aijk, bijk〉表示特征Cijk所对应的全部评价等级的值域, 对于i, j, k, l满足VlijkVijk。

(3) 确定待评物元。确定待评物元RPijk, 其中P表示待评对象, Xijk表示待评对象关于特征Cijk的实际所测结果。

3.2 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对于权重系数的确定, 本文选择可拓权重方法, 即通过简单关联函数来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简单关联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 若Xijk∈Vlijk, 则rlmaxijk (Xijk, Vlmaxijk) =max{rlijk, (Xlijk, Vlijk) } (l=1, …, m) , 如果评价指标Cijk的数据落入的级别越大, 则该指标应赋予的权重越大, 则有:

然后计算指标的权重, 同理, 可以计算二级指标aij和一级指标的权重ai。

3.3 确定待评对象关于各评价等级的关联度

(1) 计算关联函数。关联函数Klijk (Xijk) 描述的是待评物元特征参数Cijk的实际所测结果Xijk关于评价等级l的归属程度, 取值为实数轴上的一点, 可以用下面的函数计算:

其中,

(2) 计算关联度。根据各三级指标权重aijk和待评物元与各个经典域的关联函数Klijk, 可以求得各三级指标的综合关联度Klij, 进一步根据二级指标权重aij求得各二级指标的综合关联度Kil, 最后根据一级指标权重求得待评对象P的综合关联度Kl, 如公式6所示:

3.4 确定待评对象评价等级和级别变量特征值

如果, 则待评对象P的评价等级为l0。

进一步, 令

则有:

称l*为待评对象P的级别变量特征值, 从l*数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待评对象P偏向相邻评价等级的程度, 同样也可以求出各一级指标和二级的级别变量特征值。

4 实例分析

4.1 济南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现状

济南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位于济南市高新区, 自2007年成立以来, 涌现出奇麟笔动画公司、呀咔咔动画公司和济南海水科技公司等一批优秀的动漫企业, 诞生了《少年岳飞》、《泰山》等优秀的国产原创动画片。目前, 该基地内拥有动漫创意企业130多家, 经营业务涉及动漫游戏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发行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等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和经营等, 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动漫游戏产业链, 创意扩散各阶段活动在基地内均可完成, 实现了一部动漫作品从最初的原始创意到最终消费者可以体验的创意产品的完整扩散过程。

从政策环境方面, 自济南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成立以来,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如对入驻基地的企业减免三年租金、免征三年企业所得税、成立动漫游戏行业协会、审议通过《推动山东省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 吸引优秀动漫企业入驻, 有力的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从金融环境方面, 资金问题是制约基地内动漫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风险投资严重不足, 许多动漫企业只能通过“以外包养原创”的模式开展动漫原创生产和制作;社会文化环境方面, 山东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不竭源泉, 如原创动画片《泰山》, 通过泰山石敢当、灵芝娃娃等动漫形象和故事, 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

4.2 济南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创意扩散环境评价

本文利用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模型对济南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的创意扩散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过程如下:

首先, 根据该基地的发展情况和相关专家评价意见确定评价等级, 将评价分为五个等级即:5 (差) 、4 (较差) 、3 (一般) 、2 (较好) 、1 (好) ;

其次, 由专家小组确定经典域后, 由专家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指标量值进行判断, 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各级指标关联度和综合关联度;

最后, 计算得出各二级评价指标、一级评价指标及综合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和级别变量特征值, 分别如表2、表3和表4所示 (由于原始数据较多, 受篇幅关系, 计算过程省略) 。

根据表2评价结果, 济南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创意扩散环境评价的等级为4, 级别变量特征值为3.38, 即综合评价等级为“较差”, 但偏向于“一般”;

根据表3和表4的评价结果, 可知:

政策环境评价等级为“一般”, 偏向于“较好”, 财政税收政策评价等级为“较好”、政府采购政策评价等级为“一般”、知识产权政策评价等级为“较差”;

中介服务环境评价等级为“一般”, 偏向于“较差”, 服务效益评价等级为“较好”、主体实力和体系结构评价等级为“一般”;

金融环境评价等级为“较差”, 偏向于“一般”, 融资优惠评价等级为“一般”、金融组织体系和风险投资评价指标为“较差”;

市场环境评价等级为“较差”, 偏向于“一般”, 市场需求评价等级为“好”、市场结构评价等级为“较差”;

社会文化环境评价等级为“一般”, 偏向于“较好”, 文化教育程度和社会宽容度评价等级为“一般”, 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为“较好”;

社会支撑环境评价等级为“较差”, 偏向于“一般”, 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评价等级为“较差”, 社会资本评价等级为“较好”。

4.3 优化扩散环境的对策

根据对评价结果的分析,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优化创意扩散环境的对策:

一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保障动漫游戏企业的合法权利, 严厉打击动漫创意在研发、生产、播出、衍生品开发等扩散各个阶段中的侵权和盗版行为;

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 加强金融监管政策的引导和保护, 形成知识产权、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抵押的融资模式,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积极引进境外风险资本;

三是完善中介服务体系结构, 加强中介服务机构中业务人员的素质建设, 加快中介服务机构公共信息平台和网络化建设, 满足创意扩散过程中各创意主体对中介服务多元化的需求;

四是优化市场结构, 提高市场集中度, 打破市场壁垒, 建立动态竞争、开发的有利于创意扩散的市场结构;

五是建立创意人才培训和供给机制, 提高高校对创意的人才重视和培养力度, 积极加强校企合作, 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动漫研发、生产制作及市场营销的复合型创意人才, 为创意扩散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5 结论

创意扩散是实现创意产品化、市场化, 推动创意产业化发展, 促进创意经济增长的关键, 而创意扩散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的支持。

本文通过对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及创意扩散环境内涵的界定, 根据创意扩散环境要素的不同, 将创意扩散环境划分为政策环境、中介服务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支撑环境等六要素;基于创意扩散环境六要素的内涵和特点, 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 17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 并对各级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多角度拓展了评价视角;根据指标体系多以定性指标为主的特点, 运用可拓理论构建了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模型;以济南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为例, 分析该基地创意扩散环境的现状, 利用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基地的创意扩散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 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创意扩散环境的对策。

本文的研究拓展和丰富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相关理论, 对优化创意扩散环境、提高创意扩散速度, 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界定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和创意扩散环境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可拓方法建立了多级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模型, 运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为优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提供了借鉴。

上一篇:研究生有项目管理吗下一篇:学校篮球队组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