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研究

2024-09-03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研究(精选6篇)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研究 第1篇

浅议行政决策科学化

论文关键词:行政决策 科学化 构想

论文摘要:文章从分析我国行政决策的现状入手,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行政决策科学化的一些构想。

一、我国行政决策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级决策层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决策观念有了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动决策观念的转变,中央政府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积极鼓励软科学研究,结合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建立起新的决策理论,形成支持科学决策的知识体系。二是普遍进行干部培训,以普及决策科学为重点,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强化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意识和技能。三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宏观决策中注重程序化的多方案论证, 把决策科学化付诸实践。当今的许多重大决策,如三峡工程建设、农村改革与发展、沿海开放、价格体系改革等都是在集中专家及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权衡利弊,最终决策的。

2.决策制度逐步完善。决策制度的完善既包括建立健全属于决策体制内部的具体制度,也包括从制度层面上改善决策的大环境,如废除干部领导终身制,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和权力下放等。许多重大的基建、技改项目一般都要先经过有关专家组或专门机构审查、评估,再由政府部门批准立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制定了议事规则,对同级政府提请审议的议案有明确的审议程序和时限,以前极少有过的“否决”现象,现在则时常可以见到。大量的行政事务,过去长期由党委包揽,现在则由政府决策,还政于政,随着各级决策层逐步推行政务公开,决策制度日趋完善。

3.决策辅助机构开始建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就普遍恢复或建立了政策研究机构和信息处理中心,为决策层提供信息收集、咨询建议以及方案论证等,以此来辅助决策。另外,由于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化,信息的流通越来越通畅,社会上的各种信息、调查、咨询机构也纷纷出现,加入了辅助决策的行列。

4.决策手段走向现代化。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一批新兴理论为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推动决策科学向高层次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为科学决策开拓了更广泛的信息渠道。问卷调查、模型分析等方法也在决策过程中普遍采用。

二、我国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纵观决策科学化发展进程,可以发现我们已经实现了由经验决策为主向科学决策为主的转变。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偏低。决策科学化首先要求民主化,但不少决策者仍然以自己的倾向为决策依据,专家智囊和政策研究人员只能按照领导的意图做“命题文章”,给领导的意见披上“科学”的外衣,由以前的一个人说了算变成一个人替大家说了算。

2.辅助决策机构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有些机构名为研究所、信息中心,实际功能却蜕化成起草文件和报告的秘书班子。另外,由于行政体制造成的条块分割、部门所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研究机构,制约着他们作用的发挥。

3.战术研究多,战略规划少。一些官员总想为自己增加政绩。在决策时视野狭窄,缺乏宏观考虑,忽视长远目标和总体规划。造成这种状况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现行干部体制存在弊端,使一些干部为追逐利益而发生许多短期行为。

4.决策机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表现之一是决策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政府部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影响效率的最大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部门内部职责含混,责任难以追究。表现之二是决策多,执行少。形成了一种新的结构失衡,影响决策的整体质量。

三、改革我国行政决策制度的建议

1.明确决策主体的自身定位。从决策主体的形式特征看,公共行政决策主要是政府的决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决策主体已经包括政府决策层、各类智囊机构和专家系统以及各种社会组织。政府决策层作为决策主体的主导部分,拥有对决策方案的最终裁定权,但它在整个决策系统中的地位已由唯一变成部分。在科学决策中要提高对专家系统的重视程度,发挥专家学者的特殊作用,不断提高公共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政府决策层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决策需求,二是参与方案论证,三是做出最后决断。由于不能事必躬亲,所以,全面掌握宏观情况,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对方案进行严密的评估论证,是政府决策层最应该下功夫的环节,这个环节也恰恰是科学决策过程的核心。

2.准确把握决策内容,努力提高公共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明确决策指导思想,把握决策方向。公共行政以实现公共利益为本质追求,是最直接和最能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的政府执政行为。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决策议题。公共行政要协调和解决的公共事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选择决策议题时,要准确把握决策内容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位置,综合考虑所制定公共政策和工作方案的相关联系,认真分析这些政策、方案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还要科学评估公共政策和工作方案对各社会群体利益的影响及其能否有效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更好地体现公共行政对公共利益的追求。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完善决策方案。通过深入科学的调查研究取得准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提出有针对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3.严格规范决策过程,不断完善公共行政决策的制度程序。一是尽快实现决策程序法制化。从促进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实现决策层的重新定位,到规范决策过程,完善决策的方式方法,再到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健全对决策的监督,都应当建立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二是必须坚持民主原则。坚持公共行政决策的民主原则,首先要在决策方案提出和选择过程中充分调查和反映民意,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方案需要经过公众听证,在条件成熟时,可逐步推行重大决策公民表决。三是要有完善的程序制度。关于公共行政决策的程序制度很多,其中特别需要强调“多方案选择”的程序制度,管理学经常讲: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就是选择。而选择的基本条件就是多方案的提供,因此,在决策的程序上明确规定必须提供多种方案才能够讨论和决策,是非常必要的。

4.现代手段和传统方法有机结合。互联网使决策者可以获得大量决策参考信息,但社会调查仍然是重要的决策手段,社会调查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是了解客观实际的一种基本手段。所以不能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就忽略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和系统分析是同一决策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两种不同的方法,应该综合应用。

5.认真抓好决策执行,落实决策的责任追究。决策的执行对决策本身乃至整个管理过程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政府机构对社会行使广泛的公共权力,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政治、行政、道德责任。对于政府公共行政决策来说,既然享有决策权力,也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决策责任追究制的核心在于落实责任,而判断有无责任,关键要看决策实效。决策是不是正确,应依据决策执行的结果做出评判。如果确因决策本身失误造成执行失败,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损失,参与决策者就必须承担责任。只有建立了以结果为导向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才能使所有公共行政决策者认真负责地行使决策权。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研究 第2篇

2012年2月23日

近年来,我镇依法行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法制办等法制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落实措施,完善各项制度,着力抓好各级班子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工作得到有力提升。特别是在科学民主决策方面,我镇始终高度重视,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决策的民主性得到有力体现。简要汇报二个方面的内容:

一、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决策制度是民主决策的核心内容,民主决策机制大量的内容形式都体现为制度形式,因此,我镇通过建立“五项”制度,全面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一是建立党委会旁听制度。为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接受各界监督,我镇适时提出建立党委会旁听制度,邀请各界代表参加党委会旁听,了解工作的具体内容,并对工作进行征求意见和满意度测评,有效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自重大党务政务听证制度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推广实施以来,共召开重大党务政务听证会4场,发布探讨会议议题20余项,全镇村(社区)群众代表、党员代表、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共计300多人次参加了听证会,采纳听证人员合理化意见建议80余条,解决热点难点问题30余个。二是建立重大党务政务发布会制度。为了让群众及时了解镇党委、政府的决策,围绕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重点

1问题,实行了重大党务、政务发布会制度,相关领导通报工作情况,并当面接受代表质询,及时答复,每年举行两次,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进程。三是建立机关干部“下厂下村日”制度。为加强对村企实际情况的了解,提高决策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支持村企发展,我镇制定了机关干部“下厂下村日”制度,并规定每周一为“下厂下村日”,了解企业情况,及时填写情况反馈表汇总到镇政府,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为了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设立了挂厂挂村联络员、镇有关干部驻厂特派员、纪委领导监督员,实行“三员化”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建立镇党政工作月报制度。为提升镇党政工作实效,我镇建立了党政工作月报制度。每月初召开镇三套班子(扩大)会议,邀请基层各界代表参加,详细了解党政条线每月工作决策内容,月末进行月度工作总结,使工作内容与基层进行了有效衔接并接受监督,把工作抓到了实处。五是建立村干部履职承诺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战斗力,提升村级干部决策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建设基础,我镇各村从前年开始全面实行了村干部履职承诺制。村干部主要从五个方面做出承诺:一是内完成的具体工作目标;二是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的具体事项;三是深入联系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服务措施;四是在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勤政廉政等方面提出自我要求;五是表明完成各项履职承诺的态度。通过政府积极指导,采取合理定诺、公开示诺、积极践诺和公正评诺四个环节,积极有效地提高了村级干部的决策、服务水平。通过近三年村干

部履职承的实施,村干部履职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及活动效果,村干部责任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农村干群关系得到很好改善,特别是在村级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提升、综合环境改善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制度的完善,我镇建立起了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纽带,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为出发点,逐步形成了程序化决策机制,使决策尤其是重大决策更加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镇工业园建设控制性详规、荣文农民集中安置小区规划的制定都是近几年我镇逐步规范、创新、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中的典型案例。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规范决策行为,确保科学民主决策顺利推进 一是规范决策主体。明确镇政府是民主决策的领导核心,各村、社区、站办所是民主决策的桥梁枢纽,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基本形式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任何一项关系民生的规划、管理、建设、审批等事务都必须在镇政府领导下,由相关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民主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民主监督能力,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二是规范决策内容。以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规定对建设规划、土地流转、重大项目建设、重要岗位人员聘用等重大事项必须以党政联席会议的形式进行集体议事,同时邀请群众代表参与会议并

发表看法和意见,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确保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得到充分行使。三是规范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规则及其操作运行机制,明确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立项审查、调查研究、听取民意、专家咨询、合法性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六个环节,真正把行政决策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决策前,坚持做到不比选方案不决策、不调研分析不决策、不听取意见不决策。在集体讨论时,要在听取其他相关人员及群众代表的看法后,主要负责人再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坚持做到无记名表决。对决议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政务公开网、镇信息网等有利平台,(二)强化督导机制,确保民主决策贯穿于服务群众的始终

决策监督、决策评估和责任追究是决策制度机制的延伸,也是保障行政决策执行效果的关键。一是强化督导检查。由镇纪委书记负责督导工作,加强对各村召开民主决策会议情况的督促和检查,重点对决策制度、程序、规则情况和执行力进行监督,确保民主决策严格内容、严格程序进行;建立投诉举报网络,充分利用镇化纤信息网、市民信箱、便民服务中心等平台加强群众监督。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特邀监督员队伍,对实施过程进行日常监督和定期检查,推动决策规范高效执行。二是强化决策评估。

引入公众评价机制,通过不定期召开代表会议、填报表格等形式积极做好决策的评估,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决策成效的基本标准,加强决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策中的失误。三是强化责任追究。明确主要领导对民主决策负直接责任,实行领导责任制,广大群众对民主决策全过程负责监督,对实施情况全过程进行跟踪,不断强化政府各部门的执行力。凡因民主决策不到位,造成群众上访或不良影响,以及集体资产流失的,对有关责任人将严格问责。

试议行政决策科学化 第3篇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各级决策层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 决策观念有了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推动决策观念的转变, 中央政府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积极鼓励软科学研究, 结合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 建立起新的决策理论, 形成支持科学决策的知识体系。二是普遍进行干部培训, 以普及决策科学为重点, 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 强化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意识和技能。三是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 在宏观决策中注重程序化的多方案论证, 把决策科学化付诸实践。当今的许多重大决策, 如三峡工程建设、农村改革与发展、沿海开放、价格体系改革等都是在集中专家及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权衡利弊, 最终决策的。

2. 决策制度逐步完善。

决策制度的完善既包括建立健全属于决策体制内部的具体制度, 也包括从制度层面上改善决策的大环境, 如废除干部领导终身制, 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和权力下放等。许多重大的基建、技改项目一般都要先经过有关专家组或专门机构审查、评估, 再由政府部门批准立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制定了议事规则, 对同级政府提请审议的议案有明确的审议程序和时限, 以前极少有过的“否决”现象, 现在则时常可以见到。大量的行政事务, 过去长期由党委包揽, 现在则由政府决策, 还政于政, 随着各级决策层逐步推行政务公开, 决策制度日趋完善。

3. 决策辅助机构开始建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就普遍恢复或建立了政策研究机构和信息处理中心, 为决策层提供信息收集、咨询建议以及方案论证等, 以此来辅助决策。另外, 由于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化, 信息的流通越来越通畅, 社会上的各种信息、调查、咨询机构也纷纷出现, 加入了辅助决策的行列。

4. 决策手段走向现代化。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一批新兴理论为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推动决策科学向高层次发展。互联网的发展, 为科学决策开拓了更广泛的信息渠道。问卷调查、模型分析等方法也在决策过程中普遍采用。

二、我国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纵观决策科学化发展进程, 可以发现我们已经实现了由经验决策为主向科学决策为主的转变。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偏低。

决策科学化首先要求民主化, 但不少决策者仍然以自己的倾向为决策依据, 专家智囊和政策研究人员只能按照领导的意图做“命题文章”, 给领导的意见披上“科学”的外衣, 由以前的一个人说了算变成一个人替大家说了算。

2. 辅助决策机构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有些机构名为研究所、信息中心, 实际功能却蜕化成起草文件和报告的秘书班子。另外, 由于行政体制造成的条块分割、部门所有,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研究机构, 制约着他们作用的发挥。

3. 战术研究多, 战略规划少。

一些官员总想为自己增加政绩。在决策时视野狭窄, 缺乏宏观考虑, 忽视长远目标和总体规划。造成这种状况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现行干部体制存在弊端, 使一些干部为追逐利益而发生许多短期行为。

4. 决策机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表现之一是决策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政府部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 影响效率的最大化, 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部门内部职责含混, 责任难以追究。表现之二是决策多, 执行少。形成了一种新的结构失衡, 影响决策的整体质量。

三、改革我国行政决策制度的建议

1. 明确决策主体的自身定位。

从决策主体的形式特征看, 公共行政决策主要是政府的决策。随着时代的发展, 当今的决策主体已经包括政府决策层、各类智囊机构和专家系统以及各种社会组织。政府决策层作为决策主体的主导部分, 拥有对决策方案的最终裁定权, 但它在整个决策系统中的地位已由唯一变成部分。在科学决策中要提高对专家系统的重视程度, 发挥专家学者的特殊作用, 不断提高公共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政府决策层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决策需求, 二是参与方案论证, 三是做出最后决断。由于不能事必躬亲, 所以, 全面掌握宏观情况, 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对方案进行严密的评估论证, 是政府决策层最应该下功夫的环节, 这个环节也恰恰是科学决策过程的核心。

2. 准确把握决策内容, 努力提高公共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明确决策指导思想, 把握决策方向。公共行政以实现公共利益为本质追求, 是最直接和最能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的政府执政行为。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优化决策议题。公共行政要协调和解决的公共事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因此, 在选择决策议题时, 要准确把握决策内容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位置, 综合考虑所制定公共政策和工作方案的相关联系, 认真分析这些政策、方案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其积极和消极影响, 还要科学评估公共政策和工作方案对各社会群体利益的影响及其能否有效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更好地体现公共行政对公共利益的追求。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完善决策方案。通过深入科学的调查研究取得准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提出有针对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3. 严格规范决策过程, 不断完善公共行政决策的制度程序。

一是尽快实现决策程序法制化。从促进决策者的观念转变, 实现决策层的重新定位, 到规范决策过程, 完善决策的方式方法, 再到提高决策的透明度, 健全对决策的监督, 都应当建立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二是必须坚持民主原则。坚持公共行政决策的民主原则, 首先要在决策方案提出和选择过程中充分调查和反映民意, 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方案需要经过公众听证, 在条件成熟时, 可逐步推行重大决策公民表决。三是要有完善的程序制度。关于公共行政决策的程序制度很多, 其中特别需要强调“多方案选择”的程序制度, 管理学经常讲: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就是选择。而选择的基本条件就是多方案的提供, 因此, 在决策的程序上明确规定必须提供多种方案才能够讨论和决策, 是非常必要的。

4. 现代手段和传统方法有机结合。

互联网使决策者可以获得大量决策参考信息, 但社会调查仍然是重要的决策手段, 社会调查之所以重要, 就在于它是了解客观实际的一种基本手段。所以不能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就忽略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和系统分析是同一决策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 两种不同的方法, 应该综合应用。

5. 认真抓好决策执行, 落实决策的责任追究。

决策的执行对决策本身乃至整个管理过程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政府机构对社会行使广泛的公共权力, 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政治、行政、道德责任。对于政府公共行政决策来说, 既然享有决策权力, 也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决策责任追究制的核心在于落实责任, 而判断有无责任, 关键要看决策实效。决策是不是正确, 应依据决策执行的结果做出评判。如果确因决策本身失误造成执行失败, 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损失, 参与决策者就必须承担责任。只有建立了以结果为导向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才能使所有公共行政决策者认真负责地行使决策权。

摘要:文章从分析我国行政决策的现状入手, 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提出行政决策科学化的一些构想。

网络技术与行政决策科学化研究 第4篇

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认为:“决策是管理的中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行政决策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核心,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直接关系到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的行政效率和效果。所谓决策科学化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依照科学合理的目标,由专业人员工成智囊团,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按照合理的程序,依靠健全的体制进行决策。随着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生产的迅速发展,行政决策科学化的问题显得日益重要。

首先,行政决策科学化是实现整个行政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重要保证。行政管理活动是各级政府为实现其行政目标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行政决策其于行政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它又贯穿于行政管理的每个层次、每个方面、每个环节,渗透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管理的其他步骤、环节都有赖于决策确定的目标。因此,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将为行政管理活动提供正确的方向,保障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

其次,决策科学化是政府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客观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入世”的新形势,各级政府的职能和管理方式、运作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在当前经济和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马加和改革的深化,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任何一项决策都会触动多方利益。这对政府的执政能力特别是决策能力产生了新的挑战。只有实现决策科学化,才能适应新的复杂多变,利益多元的社会形势。

再次,决策科学化是促进政府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来临,政府治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正强调对政府运作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不断推动政府职能简化、组织结构优化、作业流程电子化,实现政府成本更少而运转更好,公共服务的质量更高和效果最优。要实现上述转变,很重要的就是要求政府实现决策科学化,制定科学的公共政策,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社会进步。

二、网络技术对行政决策所提出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迈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与行政决策相结合,也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行政决策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1、对决策方式的挑战。经验决策主要指领导者根据个人的直觉判断、经验、知识、感情等进行决策。经验决策是一种传统的决策方式,它一般具有直观感知性、认识表面性、分析情况的非定量性等特点。在生产还不发达、科技比较落后、事物发展变化速比较缓慢的条件下,领导者凭借个人的经验进行决策,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后,这套“经验决策”的方式就远远不够了。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一方面,网络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项决策所带来的影响是以前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由于决策者面临的信息量的剧增,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决策变得格外复杂和困难。如果仍然只凭老经验,搞“拍脑袋”决策,十有八九会造成失误。全球化的网络时代迫切要求我们转变决策方式,将科学技术运用于决策分析。

2、对决策者的挑战。首先,网络技术要求决策者转变观念。一直以来,成为一种决策定式,决策缺乏必要的透明度。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对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纷纷建设电子政务,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一项决策从提出到最终制定的过程将越来越透明。这必然要求决策者转变观念,用好决策权,克服在决策问题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其次,网络时代要求决策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互联网出现后,不再需要中介,直接在网上发布,不再有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的区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新闻媒体的有机融合,高科技在其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网络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要求决策者要学习计算机知识,避免成为新时代的“文盲”,在一些决策的技术性问题上束手无策,另一方面要求决策者必须全方面地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资讯,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网络技术为实现决策科学化所创造的机遇

网络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也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带来了机遇,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为决策才全面占有住处提供了条件。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要作为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有大量的信息,诸如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法案、分析评估、方案选择、普遍实施、信息反馈等环节,无一不需要充分的信息支持。决策时信息的不完备必将影响决策者进行理性渠道,帮助行政决策者广泛了解决策相关信息。其次,决策信息传递速度的快慢,往往直接影响到决策效果,应用网络技术使决策信息更加迅速、及时,可避免因信息姗姗来迟而导致的决策滞后或决策失误。

2、提供了先进的决策分析手段。网络的发展离不开电子计算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计算机的技能日益增强,这也在客观上为科技介入决策领域提供了方法和手段。现代决策问题越来越复杂,决策模型中包含的数量关系也非常复杂,单靠人工是难以处理的。几乎在决策数学化,模型化验的同时,也出现了决策分析手段的计算机化。

3、能强化对行政决策执行的监督。在中国早已建成一套相对完善、内外结合的行政监督体系。但其效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尤其弱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则有利于实现并强化这一监督机制的效用。因为:第一,网络具有开放性,透明性,民众可以从网上获取各种有关决策的信息,决策者很难避开人民的监督而进行暗箱操作。第二,网络技术简化了监督信息反馈的传输渠道。现在的行政监督信息主要经过烦琐的行政流程输往决策层,监督者与决策者被人为阻隔。这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采取了开通“市长专线”等做法,以利于民众的监督。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这些“市长专线”将逐步为“市长主页”所替代,并相应会出现“县长主页”、“省长主页”,直至“总理主页”。这些行政首长的个人主页,直接与广大民众的网络终端相连,只要民众能拥有一个网络终端,便可以通过网络与行政首长进行直接“对话”。

4、使决策者之间,决策者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更畅通,有利于集思广益,作出科学决策。在传统社会,行政信息的传送(比如:提供决策建议、讨论决策方案等)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往往容易造成行政信息在传送过程中噪声多、损失重、失真大、灵敏度低、正负反馈严重失衡等弊端。在网络化社会,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同行政决策者直接对话或向他们发送电子邮件,就行政决策的事项、方案选择等充分地发表意见和想法,在为行政决策的真实可靠的信息源。决策者也可能通过网络公布决策方案,就相关决策方案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讨论,使决策方案和利弊得以充分显露。这样就有助于决策活动集思广益,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最佳决策。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将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较大工业冲击,也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反复,但人类最终都会品尝到甜蜜的果实。网络技术也不例外,它应用到决策领域,给行政决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空前的机遇。行政决策者应把握好网络技术给我们创造的机遇,积极面对挑战,并以挑战为动力,采取相应的措施,真正实现决策科学化。

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路径浅探 第5篇

龙岗区人民检察院刑检二科 黄玉蓉

为制衡日益强大的行政权力,实现政府“瘦身”,追求“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目标,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治理模式,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路径的探求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在遇到体制性阻拦的时候,往往无法逾越,改革的前景也由此让人很容易看到未来的前途。当历次改革总是因为预期目标无法完全实现而让设计者、参与者十分失望的时候,人们往往把“体制的阻碍”作为问题的根本性原因,从而为懒于创新找足借口。笔者无意否认我们体制上的一些弊端,有时,这种体制性因素还是关键性的,但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从更加具体细微的方法或者是制度的设计入手,来安排我们的行政监督的改革路径,避免仅仅停留在“宏观价值”的大词追求上,诚如制度分析学者所言:我们,需要的是最具体有效的制度。

西蒙曾说过,“管理就是决策”,具体的管理是行政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可以减少目标相对模糊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提高行政执行的效率。但是行政改革的预期乃是为了限制行政权,尤其是行政执行人员的权力,在效率、公平之间博弈中体现行政的价值追求。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不仅作为决策的目标追求,更需要制度的精确设计。按照中国的宪法,重大的决策事项应当由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作出,而人大近年来的变革,尤其是各种专业委员会的陆续设立,强化了这一要求和趋势。实际上,人大的这种决策权的强化并没有削弱政府的决策权,政府的决策权仍然是相当大的,尤其中国本来就不接受政行二分的传统行政学理论。然而在政府内部单设决策部门,那么仍然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独立”是否能够实现,由于专业领域的分割,单独的决策部门其实是不可能在脱离职能部门参与的条件下完成决策的,而一定程度的参与本身就是对决策的影响,尤其在信息的提供和成本的核算上,目前人大的决策尚不能脱离职能部门的影响,何况与内部之间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政府。在这种情势之下,本文力图从制度的层面探求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之路。

一、建立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制度。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公共管理以公众的需要为其行为导向,照顾与采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与意见。公众是按照他们的意志和利益标准来评价公共管理所供给的政策、规则、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如果公共管理不能与公众的要求保持必要的一致,就会导致公众对公共组织,特别是对政府行政组织的不信任。这就要求公共管理必须更加重视其产出和结果,重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公众的满意程度。正是基于这种发展趋势,成本与效率观念、绩效管理、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并为达成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目标而产生作用。现代政府公共决策在本质上是由政府代表民众意愿对社会发展做出正确选择和判断过程,它是政府对社会发展秩序和市场规范进行管理和控制。

公众的参与程度是衡量行政管理现代化水平和民主参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针。注意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建立相应的政府回应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公众能够通过正常的渠道参与政府管理,发挥他们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作用,这是现代政府的责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是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标,也是政治的责任性和回应性的重要途径。在做出重要决策之前和制定重大法规、政策之前,通过通畅的政府回应渠道,充分了解社会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从而确保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改革政府的浪潮一浪接一浪。新公共行政运动提出公共行政应以公平为中心,倡导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重塑政府形象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又提出公共行政应以市场为导向,授权顾客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使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活动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在民主理念的指导下,公民通过对话、协商、建议、公开辩论、传媒等渠道广泛进入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成为公共政策活动中力量最为强大的主体。这个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活动的趋势还在不断扩大。

二、减少政府决策的利益依赖。西方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工作效率大多不尽人意,其根源在于政府服务具有公共性、垄断性而缺乏竞争性。公众只能被迫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而没有别的选择,这使得政府不愿意进行把不应当管的事情也包揽起来,从而使政府包袱太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政府回应

制度的本质是要政府首先把公共服务社会,从而减轻政府工作负担而专注于社会难于承担的公共事务,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性和提高行政效率,但是,政府从垄断的社会管理中获得更多利益,所以难以放弃既得利益进行制度改革,来完善政府回应制度。政府回应制度的建设必然要求政府从各个方面来加强政府的廉政建设,并且进行职能转变,来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发展变化的需要。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才能使政府决策回应制度突显出来,这其中的困难与阻力是可想而知的。

三、加强政府公共决策法制化建设。这就要求我国对相关的公共决策的政府行为作明确的规定。一是公共决策的范围的规定,对政府公共决策权责范围进行限定,严格区分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界限,政府决策不得过多干预市场,更不能侵犯民众的利益。二是对公共决策进行制度化规范。对所要进行的公共决策类型应当作不同层级的规定;对哪种类型的公共决策应当进行公示或者是应当采取听证的方式来进行都要有规定;重大政策决策必须经过人大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对公共决策的后果应当承担的责任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规定。另外,政府公共决策过程的时间也就有具体规定,从而提高制度效率供给,逐渐开始在各政府部门推行公示制度、听证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政府网上行政管理事务办理制度等等。只有这些制度得到真正全面地推广与应用,并且以制度和法律作为保障,政府决策的民主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四、加强行政决策信息反馈与回应手段与机制。在信息时代,公共管理主体与公众之间信息交流的机制和回应机制都是通过建设与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的。网络信息技术将政府公共部门、政府与企业和公众有效地联系起来。公众通过网络能够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办事规程、各项政策法规和政府服务项目等信息,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志,提出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并通过网络来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政府通过网络来公布服务信息,直接获得公众对服务种类与服务质量的要求和各种反馈信息,处理公众提出的各种要求,管理公共事务和传递公共服务在内。在这种双向传输过程中,政府和公众的各类信息与要求都以数字形态存在、以网络为传播途径,在数字虚拟的办公环境中进行交换与处理,通过网络完成信息的收集与发布。网络成为公众实现权利、选择服务的手段、工具和渠道。正是网络所具有的穿越时空障碍汇集来自无限途径的大量信息的能力,使网络化政府服务成为可能,使政府公共管理更加以公众为中心、更加透明、更加富有责任心与效率成为可能。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公共部门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而是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不再以自身制定的规则为依归,而是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增强对公众需求的回应力。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研究 第6篇

1 行政决策的涵义及其意义

行政决策是政府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为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做出决定的活动。行政决策是管理决策中的一种, 它和其他的管理决策具有相同的共性, 即目标性、针对性、选择性、实施性、优化性和预测性等。但是行政决策是政府机关作出的决策, 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管理决策的特性, 具体表现在决策主体、决策内容、决策依据、决策所代表的利益和决策所约束的范围。

行政决策的主体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行政决策内容涉及到整个国家和社会范围的一切公共事务;行政决策必须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来制定;行政决策所代表的利益是整个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反映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行政决策所约束的范围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中的中心环节, 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政府行政管理的成败。为了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制定行政决策时应遵循预测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可行原则、择优原则、动态原则、服务原则以及民主原则等。制定行政决策大致需四个步骤:首先是发现问题, 确定目标, 然后是拟定方案, 寻求达到决策目标的途径, 再接下来就是评选审批决策方案, 最后是局部试验验证确定的决策方案。

无论何种决策都具有预见性、选择性、主观性等特征, 都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进行选择, 且这种选择立足于现实并面向未来, 具有不可知性。准确地筹划未来不可知的事情, 就要求凭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 进行科学的预测。行政决策与其它决策相比具有广泛性、战略性、执行性等特点, 其影响程度和意义都远远甚于其它管理决策。首先, 行政决策的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水价、电价、房价、火车票价等等, 几乎无所不包, 是最具广泛性的决策;其次, 行政决策虽有对某一问题的具体决策, 如哈尔滨市市民的拆迁住房问题, 但更多的是对全局问题的决策, 如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策略、区域功能定位、行业布局等等大的战略问题;最后, 行政决策一旦作出就要求在其所调节的范围内执行, 具有普遍的适用力。

上述几个特征就决定了行政决策的影响面广, 影响时间长, 影响力大, 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一旦决策失误必然影响巨大, 破坏能力也最强。特别是中央的有关重大行政决策的失误, 其后果更是无法估量的。决策成功是最大的成功,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因此, 行政决策对于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过程

行政决策是政府工作最重要的职能, 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我国法治政府的建构中需要科学的行政决策, 政府在解决出现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问题时, 是要做出行动方案和指南的, 再通过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把方案和指南作用于政策对象上, 以产生现实的效果就是决策的执行。因此, 大力推进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高度规范的科学化、民主化的政府决策机制, 法治政府的建设也就将无从谈起。

为了系统地、持续地确保行政决策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 当前我国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决策评价机制, 明确规定决策评价的标准和基本程序。政府应当确定机构和人员, 定期对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 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规章、规范性文件施行后, 制定机关、实施机关应当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要加强对决策活动的监督, 完善行政决策的监督制度和机制, 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程序和监督方式。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 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为了确保行政决策评价的科学化, 应当尽可能全面地吸收各个领域的有关专家参与。并且,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行政评价机制, 确立评价的实施规程。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是行政决策评价机制的一种归宿。但是, 要确保责任追究的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同样需要完善一系列的标准和程序, 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值得注意的是, 行政决策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追究责任, 而是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以进一步完善有关行政决策,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还需要辅之以决策的民主化。从某种程度来看, 咨询专家本身就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一种表现, 而决策民主又能保证决策的科学。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不是所有科学的东西都是可行和有益的, 这就需要咨询公众和社会, 既要看到决策的正面作用, 更要顾及到决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把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利益考虑周全, 在此基础上做出权衡, 把政策的负面作用尽可能降到最小化。要扩大行政政策民主化的程度,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建立专家咨询制度;第二, 建立公开听证制度;第三, 建立政策公示制度;第四, 建立监督反馈制度。这些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既是推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行政决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也是我国行政决策走向民主和科学的重要标志, 还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对行政管理问题高度负责的态度, 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决心, 同时也在拓展着公众政治参与的途径, 在激发公众利益表达的同时也在强化行政决策者对社会和管理问题的责任。因此, 它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行政决策过程的本身, 而也将成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部分。

在我国,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的原则和精神运作的政府, 现代意义的法治政府, 应当是有限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 这在我国的学术界已经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根据这些衡量标准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就需要提高政府的行政决策能力, 防止决策失误。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建立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决策责任制度等等。其目的就是通过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程序化、法制化、科学化, 有效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 提高政府决策水平。这些制度的建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预示着一套科学完整的行政决策机制正在建立之中。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对行政决策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认真细致分析, 特别是要搞清楚现实社会中都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以使我们的行政决策机制更科学、更完善。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本身就是依法行政的一种具体体现, 也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努力的方向和需要达到的目标。

3 完善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的行政决策机制

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对行政决策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着眼于“科学、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 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 从而实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目标。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政府报告中具体指出:“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所有重大决策, 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由集体讨论决定。这些要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 长期坚持下去。”从这些政策性的解读中, 不难看出, 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对于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因此, 仅就完善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的行政决策机制提出几点意见。

第一, 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增强决策咨询意识, 加强同专家学者的联系和沟通。必须牢固确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意识, 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对行政决策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应事先主动给智囊顾问团这样的专家群体出问题, 让专家们帮助分析研究, 切实避免重大行政决策失误。应不定期地召开同专家学者的恳谈会, 集中听取意见和咨询建议。另外, 专家智囊 (咨询) 机构, 应本着谋大局、想大事的思想, 超前研究、主动参与。以宽阔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关注国际国内形势, 把握发展潮流与动向, 深入思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 积极主动地寻求加快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第二, 发展民意调查制度。民意调查的发展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民主法治和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 在我国现阶段更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因此, 为加强各级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应做到: (1) 建立和健全民情民意调查网络。利用现有的调查样本, 再补充抽选若干企业、学校、科研单位作为整群样本。 (2) 民情民意调查应围绕现阶段我国构建法治政府的现实国情展开, 对社会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应针对性强, 准确可靠。 (3) 调查方法的选择, 根据调查内容的不同灵活掌握, 可以抽样调查为主, 辅以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第三, 加强群众信访制度。信访是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主要方式, 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确保信访工作落到实处, 积极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规范办理程序, 统一制定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登记表, 认真接待、登记。根据群众来信来访内容及时处理, 在规定时限内上报处理结果。对于信访中涉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 确保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严格要求、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以制度为保障、以服务为标准, 积极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第四, 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 是建设“有限、责任、诚信、服务、阳光、效能”法治政府的一项重大措施。要严格限制不公开事项的范围,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事项, 受理部门要进行登记并在规定期限内给予答复。各级政府要积极开展政务公开考评工作, 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部门工作效绩的重要依据。

第五, 健全决策听证制度。决策听证制度是行政决策领域对司法审判活动制度的一种借鉴, 是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听取有关团体、专家学者的意见, 尤其是听取与该决策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意见。听证制度是一种非常正式的听取当事人意见的形式, 同座谈会、论证会相比, 具有更高的权威性、规范性和公证性。

我国的法治政府建设是有限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的建设, 而专家咨询制度、民意调查制度、群众信访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以及决策听证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更有利于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的实现。

摘要:行政决策是政府机关及国家公务员为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出主意作决定的活动。在我国法治政府的建构中需要科学的行政决策, 大力推进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提出了完善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的行政决策机制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政府,行政决策机制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第34-35页.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Z].新华社, 2004-04-20.

[3]http://www.cctv.com.2006-12-09.

[4]刘靖华, 姜宪利.中国法治政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下一篇:成功教师的八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