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感想范文

2024-06-23

时事政治感想范文(精选11篇)

时事政治感想 第1篇

心得体会

我们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时政形势变化多端。一节时政课的学习,仿佛乘着直升飞机在世界各地考察了一番,开拓了视野,同时也有了许多的想法。现在的我们虽然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坐井观天,因为洞察热点时事、拥有全球视角应该是大学生的基本素养。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呈现多极化、一超多强的趋势。美国仍旧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控制影响着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不可忽视的是,中国作为近年来快速崛起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国家。然而,中国的发展也引来了周边国家的忌惮特别是在美国“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下,这几年我们在沿海问题上已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发生过多次摩擦。一些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也或多或少受到美国的论调的影响。

最近最受人关注的国际新闻应该是英国脱欧事件了。英国脱欧公投投票于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6月23日上午7点(北京时间6月23日下午2点)开始,而最后的结果是同意脱欧51.9%,共1570万人,同意留欧48.1%,共1458万人,所以按照英国公投结果英国最后应该是会脱离欧盟了。然而,据我所知就在公投结果出来的一天内,英国大部分投了脱欧的民主都后悔了,这一次的脱欧事件仿佛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大闹剧。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网友关于民主政治的讨论。辩证的说,英国退出欧盟,在短期内对英国无疑是有利的。英国可以立即省下每年需缴纳给欧盟财政的80亿英镑款项。支持英国脱离欧盟的人说,90%的英国经济与对欧盟的贸易无关,但仍然受欧盟规章的制肘,摆脱欧盟将使英国许多中小企业不受欧盟规章制度的钳制,就业机会可能会因此增多。但是,失去欧盟成员国的资格,英国难以依托欧盟在欧洲和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将大打折扣。在贸易方面,英国与欧洲向来唇齿相依,有一半贸易额都来自欧洲其他国家。若脱离欧盟恐令英国与欧洲贸易关系受到影响,影响到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及资金避风港的地位,如果大量投资从英国撤出,经济前景或进一步转差。另外,失去在布鲁塞尔、柏林和巴黎的影响力,英国将更加被华盛顿冷落,并且在诸如环境、安全和贸易等众多跨国事务中被边缘化。美国和其他盟友想要英国留在欧盟内部,一旦离开欧盟,英国将有可能成为一个孤立的国家。中国与英国的经贸关系也将受到影响,对此,我国也继续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表示愿与英方继续开展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

众所周知,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与日本,菲律宾存在主权争端。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对南海拥有绝对的主权,然而这一关乎国家利益的争端仍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书记处2016年6月29日称,仲裁庭将于7月12日公布关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实体问题裁决。对此,中国政府多次郑重声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对此案没有管辖权,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无论仲裁庭作出什么裁决,都是非法无效的,中国不承认,不接受。海外专家学者也普遍对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提出质疑,认为中国政府不参与、不接受仲裁案以及不承认、不执行仲裁结果的立场合理合法。专家们指出,中国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区域相关国家对南海问题早已有了协商解决的合法文件和有效途径,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不能给当事方带来建设性结果,反而会让局势复杂化。其实南海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两国共同协商解决,但是菲律宾阿基诺政府决定将南海问题提交仲裁庭,把菲律宾送上一条不归路,菲律宾因此丧失了与中国通过直接谈判解决分歧的渠道。

有冲突就有合作。比如最近要在中国举办的G20峰会就集合了多国领导人而力求达成最有利的合作,还有已经建立起来的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等。人文交流机制成为继战略对话、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后推动中法关系发展的第三大支柱性合作机制。法国外长艾罗表示,法中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发展势头积极,成效显著,已经成为法中关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双方应从更高角度、更广视野重视和推进两国人文交流,推动双方在有关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取得更多成果,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应对共同挑战。合作不仅可以体现在文化交流上还体现在经济、政治、生态上的合作,人多力量大,国际合作可以使一些矛盾冲突得到有效解决。

对我国来说,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评估,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

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

最后,世界经济保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需要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思政151

项金乐

时事政治感想 第2篇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江西宜春电厂坍塌事件的感想

祸兮福之所伏,福兮祸之所依。在这多事之秋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患以未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但为了人民的幸福,自己收益的增加,为了更好的回家过年,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出现导致了不要的事故发生。

11月24日上午7时30分许,江西省宜春丰城电厂三期扩建工程D标段冷却塔平桥吊倒塌,造成上面模板混凝土通道坍塌。事故发生时,施工单位正在进行零点班和早班交接,初步确认现场共有70人。截至目前,事故已导致67人死亡,2人受伤,另有1人正在搜救中。

李贻煌副省长发布消息称,接到事故报告以后,省、市、县各级领导和安检、公安、消防、卫生能源局等有关部门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赶赴现场施救,同丰城、宜春以及周边的新余、南昌、吉安等地,调集公安消防部队、武警官兵、矿山救护队伍和卫生医疗工作人员共300多人,全力投入抢救工作。目前,救援工作还在进行。

据了解,丰城电厂三期扩建工程于2015年12月28号开工,其中冷却塔项目总高度165米,2016年4月开工,目前冷却塔施工已经完成70多米。

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和省长刘奇高度重视救援工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从八个方面做出具体部署。

体参战官兵连续作战,全方位拉网式搜救,由西向东,逐片推进,彻底清查,不留盲点,不漏一人,尽最大努力实施科学救援、高效救援,确保救援任务顺利完成。另外,宜春、南昌、新余、吉安四个消防支队以及总队全勤指挥部共277名消防指战员、43辆消防自行车、10条消防搜救犬、12台生命探测仪,两架消防无人机参与现场救援。灾祸无情人有情。面对灾祸人总是那么渺小,仿佛只是沧海一粟,人的性命完全被玩弄于股掌之中。虽说国家处于民主时期是以人为本,但是如此的事件总是屡见不鲜,许多工程都是为了利益,把人民的生命视为草芥。但是政府是民主,在灾难法发现的第一时间及时搜救,使人民心中多了份温暖。

时事政治感想 第3篇

一、课堂教学是教师成长的一块重要的试金石

农村政治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就要不断地学习教学案例。以往虽然可以通过听同事的课来学习, 但由于教政治的人员少, 农村学校外出听课的机会更少, 所以难免会有坐井观天的感觉。而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共享资源, 广泛搜集各省、市、县各级各类赛课的教案或视频, 只需在百度视频中输入课题的名字, 点击搜索, 我们就可以从其他教师的课堂实录中感受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 可谓“足不出户, 观百家课”。

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下载积累大量的图片素材和声音素材, 如幻灯片的背景音乐, 和课题有关的歌曲, 还可以搜集一些动画、视频素材, 以及下载一些幻灯片。有了这些信息资源, 我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分别建立文件夹来管理这些素材资源, 便于自己的利用。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的有效资源,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造自己的精品课堂。如今, 利用多媒体上课已成为我的课堂常态, 我经常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导入新课。因为有人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发他们的思想火花, 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比如在讲《我爱我师》这一课时, 我以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作为导入, 当动听的音乐悠然响起, 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 学生在歌声中体悟着爱师的情感, 从而自然导入课题。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例如, 在讲《科教兴国战略》时, 我用多媒体展示神舟飞船升空的壮观一幕, 使学生为我国的科技成就振奋鼓舞, 从而自然引出课文内容:这样的成就离不开我国正在实施的一项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我深深体会到, 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效课堂的促进作用。我也多次承担各级公开课, 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帮助我逐渐站稳了讲台。

二、农村政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自己教学信息闭塞的问题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培训学习, 实现自我发展。

2011年暑假里, 我作为学校第一批人员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全员培训。我在自己家里轻松地收听讲座, 发帖回帖, 完成上交作业并查询成绩。这样提升自己的方式让我欣喜不已, 足不出户却可以走出“坐井观天”的教学闭塞天地, 真是高兴。

2. 网络中的教研平台、博客、专题网站等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空间。

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档案系统, 用来写日记、收集资料、写教学反思、写读书笔记等, 并且易于对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可以作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还可以是教研组、课题组的虚拟教研平台, 在网上探讨教学和研究、合作编写教材等。例如《青县教育快报》就为我了解我县教育动态提供了方便。在我县的学科博客群里还可以和其他同行及教研员交流。这种网络教研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让我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和高效。在最初始阶段, 我只是摘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很少有经过自己思考的原创日志。随着对博客的认识加深, 以及浏览著名博客所受到的启示, 我也试着创建了自己的博客。拥有了自己的博客后, 我便开始阅读和书写。我有了更多创作和创造的冲动, 甚至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我学会注意观察教育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学会将自己怎样行动、怎样思考的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分享。当你在“释放”这种所谓只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 其实也是在整理自己的思想, 升华自己的思想, 当不经意的交流与碰撞发生之后, 你会发现, 自己又成长了, 而且成长的过程竟如此快乐。

对高一政治新课程教学的一些感想 第4篇

一、学科教学情况

1.学习新理念,落实备课组的活动。新课程背景下,靠老师个人的单打独斗已经难以胜任了,而集体协作,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汲取众人之长,形成自己的特色。

①在培训的基础上钻研课程标准,通读《经济生活》教材,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统一目标、进度、作业、测试。

②开展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相互听课评课;认真落实教研组活动,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③进行阶段性反思,做好、分析和教学小结等。

2.围绕新课标,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旧教材《经济常识》分上下两册,供高一一学年教学使用,而今压缩成必修模块Ⅰ《经济生活》一册,需在一学期教完,课时不变,课时容量的增大,使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大,导致课上“听懂了”而课后却不会用的现象。

我对教材进行了尝试性的处理,如

①经过总结,确定各课的主要内容,第一课的核心是介绍“货币理论”;第二课的核心是介绍“价格理论”;第三课的核心是介绍“消费理论”等。

②进行创新,利用时事新闻、生活热点设计阅读材料,取代教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动,关于“公司的经营”就有许多典型案例可供学生讨论分析等。

3.辩证运用传统教学。基于新的教学理念,课程专家建议把课堂交给学生,但一段时间实施,我发现:主要发言者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反不如以前。这样下去可能导致:学生中能力走向两极分化,则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也会落空。

我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立足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巩固,在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的同时,还坚持传统教学方式的运用。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教材与新课程标准如何对应。课改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对完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而言显有一定的难度。大量的探究活动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时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2.教辅资料与新课标还不配套。作为同步使用的学生课后联系题目偏难,参考答案思维答法老套,有的提法仍沿用旧教材甚至出错,使学生兴趣低、不思考。

3.学生双基不扎实。由于学生在初中形成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进入高中,衔接上和适应中的难度加大。课堂、作业、答题中暴露出学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地书写、有逻辑性地组织答题能力欠缺。

4.学生生活经验贫乏,教学生活化有难度。如不能准确认知生活必需品,设计家庭消费结构及其开支比例不实际、设计投资方案随心所欲等;绝大部分学生在家庭的过多关怀和直接保护下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进行。

5.学习动力不够、课时不足问题。基于上述原因和某些显见的对政治的偏见而使部分学生对该科目的自主学习大为打折。而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时间内争取教学高质量,师生都有负担。

三、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难处与困惑,在教改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它既是我们探索与解决的科研课题,又提供了我们推进课改、深化课改的发展空间。对此,我坚持如下思路与办法:

1.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继续学习《课程标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学术文章,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老师素质,尽快度过烦躁期、摇摆期。

2.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希望多走出去引进来,能与同行老师们研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参与校本教研,努力研讨和开发学校课程;用足用好新教材并合力开发教学、教辅资料。

3.多渠道开展师生沟通和交流。可以以研究性学习、学习小组等形式,配合班主任协调其他科任老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体验成长的收获与喜悦。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利用网上的视频资源,让学生点评时事;适时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兴趣挖掘潜能,促使学生能利用网络搜索、收集资料,更好掌握和拓展双基,体验政治学科的实用性和实现生活化。

政治教学感想 第5篇

一.树立以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那就得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上一次市教育局的督导到学校来听课指导,我觉得这种指导对教师的成长很重要。如果教师本身对知识都不能熟悉地掌握,又不知道怎样讲给学生,还谈何教学效果呢?在以政治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舞台。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没有扎实的基础是经不起考验的,因此必须夯实基础。每次上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但往往课堂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需要今后的继续努力。在备课时要精心收集知识点,反复精练,把最深入浅出的,最便于记忆理解的知识教给学生,同时多做习题,让学生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提高。

二.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作为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然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法是上好课的关键因素,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尤为重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努力钻研。

三.树立以中考为方向的指导方针。教学中,紧扣中考要求,提高学习效率,主抓课堂质量,强化训练阶段,在授新课课堂小结后加以练习,强化基础知识。一阶段后及时复习,串联知识点,形成体系,使学生的知识成体系,既有利于记忆,又有利于知识框架的形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多用案例教学,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兴趣,调整课堂气氛,起到应有的作用,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针对学生缺少答题技巧、不会答题方法的问题,专门训练学生的答题方法,讲解答题模式,提高学生答题应试的能力。

四.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坚持多翻阅书籍、上网查询大量的资料,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政治经济学感想 第6篇

经济学院13级金融2班

杨烜 13006069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学习心得体会

老师您好,我是13级金融二班的杨烜,经过近一学期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学习,我对这门学科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得到了许多的感悟和启示。接下来我将把我的心得体会向老师汇报一下,不足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社会主义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和经验,从而逐渐探索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它与资本主义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其当代新成果,更好的体会我国时事政策和具体国情。并且与资本主义部分相比较,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经济学,建设社会主义。

在正式上课前,我清楚的记得,老师给我们强调过一点,这门课程到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看法,因此,老师愿意和我们一同讨论并彼此学习,我觉得老师说的十分有道理,因为社会主义不像资本主义已经经历几百年的时间,发展的十分完善,到现在也才不到一百年时间,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必须由自己来探索。邓小平同志的话---“摸着石头过河”真是十分贴切。

和上学期资本主义部分不同,资本主义部分是由马克思自己总结并经过历代验证的真理。而社会主义部分主要讲的是社会主义的诞生发展和主要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情况下取得的重要进步和重大失误,以及我国现有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解释和补充。这一部分大多源于马克思之后,后人根据其理论精神发展和创新,创造出复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创新的困难性,这些改革者都是时代的精英分子,但是如果不能认识清楚时代的需求,那么最终会被时代淘汰。正是认识到了时代的需求,列宁才适时提出战时共产主义渡过难关,在合适的时候提出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采取斯大林模式,帮助苏联经济腾飞,为赢得二战打下基础。毛主席才在国民经济回复后提出三大改造,邓小平同志才会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正因为认识不清楚国情,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及时地彻底规避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导致最终的苏联解体。我国才会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导致经济衰退。因此,发展的任务是艰巨的,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都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做好排除万难的精神准备。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市场经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拥有市场经济且必不可少,当前世界的生产力仍完全无法在无竞争的机制下继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前提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也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再次创造了竞争机制。以往我国建国初期采取计划经济模式,吃穿用度全部由国家宏观调控分配,而在企业方面,全部是国有企业统一生产,最终交予国家分配,不存在什么竞争机制。在分配制度方面,大家一起干活,吃大锅饭,这样就存在干活分量不均却无差别对待的情况,导致人们消极怠工,无法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说到这种生产方式正确与否,也许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资料充盈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可以实行,但是当前生产力显然无法满足这种生产方式,因此我国经济发展并不理想。而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竞争机制逐渐形成。人们的需求不再由国家调控,而是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市场上买,那么国有企业就必须得开始自主经营且自负盈亏。加上改革开放后,许多私营经济和外商经济的加入,使得同样的商品,生产厂家变得更多,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国有企业和外商、私营企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就促使彼此致力于改进生产技术,提升经营策略,想方设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推动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打破了以前平均分配的局面,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知识致富等新方式带动了国人勤劳致富、学习文化知识、开拓创新的热潮,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东西:由于存在竞争,许多道德败坏的商家通过造假等不法手段获取所谓竞争优势,最终坑害了消费者,导致市场上诚信缺失。并且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精神文明建设的速度无法跟进,导致许多国人素质低下,唯利是图,世风浮躁等不良影响。同时,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其弱点和不足表现为“市场失灵”。这就需要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例如,调控涉及总量问题,如:就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问题、结构协调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具体分析,一是公有制经济的要求。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它的经济活动应该服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就靠宏观调控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生产,使经济活动符合人民的利益。二是加速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走出一条较为自觉的快速发展道路,必须要求国家对促进经济发挥作用,发挥社会主义优势。三是共同富裕的要求。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立足点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求更多,这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市场上的不良竞争是因为我们的竞争机制尚不完善的原因,为改善这种现状,建立健全市场机制,我们必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并且,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每个经营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企业也应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此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还得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而市场的弊端,在于其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其本身是无法避免的,而政府的调控恰恰可以避免这种弊端,因此,想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将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

以下是我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一点看法,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是在人们受资本主义剥削时提出的理论,因此,他的宗旨是让广大人民大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只要是能让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制度,就应该被沿用,因此,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只要有利于人民,就是合理的,就应该被沿用。

政治学习感想 第7篇

转眼2011年已经过去了一个季度,一年的四分之一时间又已哗然从指间滑过,回想2010年下学期每月一次的政治学习的场景,那感觉和经历仿佛历历在目。

还记得,每一次,我们的班长,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的情景。她用她那遒劲有力的右手,为我们书写下一个个意蕴深刻的政治学习主题------防止非法传销进校园、透“二观”,立“三观”、法律讲谈、扬廉洁之风,建和谐校园等等。只要一想到那令人叹为观止的粉笔字书法,这一系列与政治学习相关的主题往往就会浮现在人的脑海中。

其实,我们都知道,大学的政治学习就像是高中时那一堂堂生动的主题班会课。要开好这个“班会”呢,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做好政治学习前的准备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真正从帮助我们大学生成长进步出发,来积极动员各个宿舍成员参与到班会中。搜集富有时代气息的各方面的政治新闻,以便在政治学时展开讨论。

二、要明确政治学习的目的和主题-----这是向我们大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各班级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自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

三、合理选择政治择学习的形式------要根据我们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来设计出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的政治学习形式。

四、注意政治学习的精心组织和实施技巧------政治学习的实施和开展是关键。准备得再好,没人实施和实施不好,也将导致班会的失败,要争取让每个人成为政治学习的主人。

音乐创作感想 第8篇

一、“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结合

“主旋律”作品系指反映社会重大题材、表现时代重大主题以及涉及人生、历史重大问题与人类命运的作品。

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音乐创作, 都十分看重“主旋律”的作品。整个世界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 也以“主旋律”作品为其闪光点, 构成辉煌的篇章。例如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交响乐曲《英雄交响曲》、《第五 (命运) 交响曲》,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进行曲《斯拉夫进行曲》,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交响乐《自新大陆交响曲》 (《新世界交响曲》) ;我国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等, 都属于“主旋律”音乐作品的精品和经典。这些作品所表现的, 都是时代、社会、历史、人生的大事件与大主题。

然而, 艺术创作不是“主旋律”一枝独秀的孤家寡人的“一言堂”, 而是多样化百花齐放的绚丽世界。在提倡“主旋律”创作的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到音乐创作的多样化, 并使“主旋律”与“多样化”完美结合。

所谓“多样化”, 系指除了“主旋律”之外的各种题材、各种主题、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一般以凡人小事、百姓生活、平民情感为主要标志。在这方面, 古今中外的音乐创作也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 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钢琴曲《月光》, 各国顶级作曲家根据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一首爱情抒情诗《迷娘》谱写的百余首歌曲;我国的古琴曲《高山流水》, 唐代舞曲《霓裳羽衣曲》,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钢琴曲《庙会》、《二人转的回忆》,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 都是多样化音乐作品的杰作。

“主旋律”与“多样化”互相交织交融, 优势互补, 相映生辉, 相得益彰, 从而构成音乐创作的鲜活灵动、多姿多彩的大格局。

二、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结合

艺术无国界, 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 全人类相通。因此, 音乐作品走向世界, 成为音乐创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也成为衡量音乐作品成败得失、高低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事实上, 许多音乐作品都是为全世界人民所共同欣赏、所共同拥有《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段) 、《饮酒歌》 (歌剧《茶花女》选段) 等, 都为中国听众所熟悉、所喜爱。

同样, 中国的许多音乐作品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熟悉、所喜爱。例如民歌《茉莉花》, 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写进他作曲的歌剧《图兰朵》中;郭颂演唱的民歌《乌苏里船歌》, 被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汪立三作曲的钢琴曲《东山魁夷画意》, 被评论为世界级的钢琴曲, 表现的是日本版画家东山魁夷美术作品的寓意, 可谓是“曲中有画, 画中有曲”;宋祖英演唱的民族声乐作品, 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 特别是她的主打歌曲《爱我中华》, 受到各国朋友的欢迎, 并一起引吭高歌。

但是, 世界性与民族性也是有机统一的, 一方面, 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基础与前提, 即所谓“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另一方面, 世界性又是民族性的目标和归宿。音乐作品要想走向世界, 就必须在民族性上下大气力、花大功夫、有大作为、获大成效。

作为世界性, 音乐创作强调抒情性特征, 以强化情感含量为创作主旨, 世界各国无不如此;作为民族性, 中国的音乐创作在强调抒情性共性特征的同时, 又以独有的抒情方式———“意境”作为个性, 来体现共性特征。

所谓“意境”, 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 也是中国各种艺术创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既有来自艺术创作者主观的“情”, 也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 即境中有情, 情中有境, 情景一体, 意境统一。

“意境”具有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不设不施的自然美。中国的文艺创作, 包括诗、词、赋、散文、小说、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电影、电视、戏剧、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园林等等, 都以“意境”为主要美学特征。在音乐创作中, 这种成功的例证比比皆是。例如通俗歌曲《好大一棵树》、《两只蝴蝶》, 民族歌曲《黄河泰山》、《长城长》等, 都是景与情、意与境的完美结合。

在芬兰的感想 第9篇

在当代生活中,由于飞机误点和汽车塞车而失约是最容易被谅解的。然而,芬兰的朋友无不遗憾地告诉我,由于我迟到一天,错过了赫尔辛基大学为我在一座古堡里准备好了的别具风情的欢迎仪式。据说我当時可以在那里洗桑拿。

这使我吃了一惊。我跑了那么多国家,还没听说用洗桑拿——让客人裸一次并给蒸汽蒸得像煮熟的海螃蟹那样通红——来欢迎客人。

然而,对于芬兰人来说,洗桑拿是他们的骄傲。因为他们是这种刺激又过瘾的、像扒一层废皮那样快乐的洗浴方式的发明者。他们视桑拿为“国粹”,就像我们的“元青花”。

我想,激发出芬兰人这种发明灵感的,大概是它地处北半球极地那种直钻到骨头里的寒冷。其实对于芬兰人来说,寒冷并不可怕,从古代烧炭烤火到当今的电暖气都是人们足以驱寒的手段。可怕的是这里缺少阳光。芬兰北部一年至少五十天完全没有阳光,南部一年也有一个季度每天只有三个小时能够见到阳光。漆黑一团的生活,难免磕磕碰碰,减缓速度,更影响人的心理。想一想一天天全在闷罐似的夜里、一觉醒来还在夜里是什么滋味?

我和赫大的教授高歌先生面对面吃饭时,发现他很少说话。他的相当不错的汉语足以与我交谈,但他一声不吭埋头吃着冰岛烤鱼。后来我发现其他芬兰人的话也不多;他们习惯缄默,性格含蓄,耽于安静。但安静并不沉闷,而是一种习惯了的适然。人的气质就是城市的气质。芬兰是安静的。不像法国人激情四溢,巴西人总在不停地摇动,美国人匆匆忙忙,动不动张着嘴巴哈哈大笑。

据说我来到芬兰的六月是他们“最好”的时候。直到晚间十时半了,朝西的景色依旧给阳光照耀得明媚夺目,有的树给照得像光鲜的翡翠一般。这时候,芬兰人绝不会待在家里,或坐在广场上,或躺在河边,享受着太阳神一年一度稀有的恩赐。人总是缺少什么渴望什么。大自然总是给你一半的同时叫你还想着那一半。不满足是生活的本质,也是人的本质。

然而对于大自然不同的是,古人充满敬畏,更多是依赖;人对于大自然的要求只是生活之必需。可是被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当今人类却变得欲海无边和胆大妄为了,有限的地球资源正在被挥霍。人们并不知道为了满足自己而预支了明天。我们不是正在疯狂地剥夺我们的后代吗?

芬兰人与大自然太密切了,一千八百个围着海水的岛屿加上一千八百个陆地上的湖泊构成了他们的疆土。为此,他们国旗的颜色是蓝和白,很单纯;蓝色象征着湖水和海水,白色象征着大雪覆盖的大地;而这大地上还有百分之七十是黑压压的森林。谁也无法把自己隔绝在大自然之外。然而,他们却不会填湖造地,再炒地开发;从赫尔辛基到图尔库这些城市也不去搞什么公园化,“打造”什么“花园城市”,而是遵从大自然的天意,连草地都是自然生长出来的野草,草里开着野花,很少铺设人工栽培的草皮。一句话,他们更欣赏天然而非人为。还迷恋着先人留下的一种生活方式——湖边桑拿。在今天,拥有一座祖先遗留下来的湖边木屋的人,便被视为“富翁”。所谓“富”,就是可以在假期里来到湖边,全家人钻进这近乎原始的充满木头气味的房子里待几天,吸足了大自然醉心的气味。在今年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的图尔库市,有一种向客人们一半推荐一半炫耀的特制的水杯,是用树皮包着一个素白的瓷杯。显然他们喜欢手指接触树皮——这种自然生命的触感。

芬兰和瑞典一样是讲究艺术设计的国家。他们在一切生活用品上都崇尚新颖与创意的设计。但他们的设计很少商业化的花里胡哨与挤眉弄眼,而是一种与大自然的谐调,现代的简约,以及他们质朴与喜欢单纯的本性。

在刚才提到的芬兰人沉静的性格里,还有一种韧性的东西——这离不开他们的历史。由于地缘关系,他们地处俄罗斯与瑞典两个强国夹峙之中。虽然早早立国,但很快就称臣于瑞典,时间竟长达六百年,随后又成为瑞俄战争的胜利者沙皇俄国隶属的大公国。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才宣布独立。六七百年来受制于他人,还会有自己吗?在如此漫长岁月等待着国家光复而从不言弃的芬兰人靠着什么活下来的?是一种坚忍顽强、令人钦佩的国家精神。我在他们民族英雄马达汉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了一句话:

世上的爱国者都是人民心中的圣人。

芬兰人心中另一个英雄是驰名世界的大音乐家西贝柳斯,他的《芬兰颂》就像法国人的《马赛曲》和中国人的《义勇军进行曲》。这是一种真正融化到人们血液里的灼热的音乐。能进入人们血液的音乐才有生命,绝非那种我爱你不爱的哼哼唧唧。

其实,精神一直为芬兰人所尊崇。

在芬兰文学协会,我看到他们收集和整理的自己民族的民歌25万首,全都井然有序地陈放在书架上和编入数据库中。这个协会成立于1831年,远在他们国家独立之前。这件事告诉我,在他们国家没独立时,他们的文学、他们的精神一直是独立的。

我知道,芬兰是世界上人均拥有大学最多的国家。散步在赫尔辛基大学绿荫重重的校园里,当我听说这里有40000名学生和500名教授,产生过5名诺贝尔奖得主,一时觉得学院里的空气都饱含着精神与学术的氧了。

有一种说法,说芬兰是“知识分子治国”,也有人反对这种说法,说“芬兰人差不多都是大学毕业,官员也都学历很高”。其实有知识和知识分子并非一码事。所谓知识分子是具有知识分子独立立场的人。在芬兰,即使一些知识分子成为国会议员,依然保持其批评性。

批评是思想的生命方式之一,也是寻求科学与真理的最重要的途径。

在赫尔辛基海边码头上,我看到一些芬兰人坐在简易的木椅上晒太阳,成群的海鸥在他们头上飞来飞去,从海上吹来的凉爽的风撩动着他们的额发与衣袂。他们有的捧着笔记本电脑上网,有的饮着本地人酷爱的咖啡,大多缄默不语,静静地享受着自然、传统,还有现代的文明——这便是我看到的芬兰最平凡的图画。

当代政治制度感想 第10篇

政治是门深奥的学问,因为牵涉的人群很广泛,或者说跟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系。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让我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没什么高深的见解,就说一下我自己的心得。

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字面意思就是,人民可以主导自己的思想,不再成为一个分母的组成部分。

我觉得这么做就是一个完美的制度,这样,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国家也会让大多数的人民感到幸福。可是事实不是这样,人民对这个制度的认同感并不高。就像我们看新闻联播,会觉得天啊,没想到我还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度里,太幸福了。然后明天早上还要面对真实的社会,这样的对比,让人真的让人难以忍受,时间长了,新闻联播也就笑谈。

每次看到书上的内容那么的好,就会让这差异感分外强烈。我觉得制度确实是很好的制度,虽然有瑕疵,不可否认对于中国国情很适合。可是执行起来确实变了味道,因为很多时候我都是“被代表”了,或许是本人身份太低微,没有表达的权力。这样一算,那能表达自己权力的人还有多少呢?在我看来,可能是我眼界太低了,看到的是很多的一方土霸王代表了所有人,然后谋取自己的利益。

我每天都花时间都在上网,看到的大多数的人表达的是不满的情绪,也许是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地方,大家没有了顾虑。还有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的猎奇心理,所以很多的事情发生了。跨省,被消失,这样也就成了大家谈论的料子。当一些本应该很正常的现象却成了一种高尚行为,我觉得,太悲剧了。这个社会病了。

看到每年开人大会议的时候一个个大肚翩翩的代表们,心里不住的想,他们这是要花费多少钱,然后解决多少问题呢?或许就是交流一下感情吧,等到以后有什么事情了,也好互相照顾一下。不过就是这样,依然能看到睡觉的,打牌的,这让我太佩服广大人民的智慧了,从任何角度都能发泄自己的不满。

看问题的角度有些偏激,这是我一个小人物的看法,我希望我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不希望我自己在家睡觉的时候,有人跑到我家里,告诉我这个房子已经被决定拆除了。每次看到代表大人们全票通过某项法案,心里就期待,啥时候能执行呢?

政治学课堂感想 第11篇

政治学课堂感想

转眼学习政治学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渐渐有感觉,这个过程中自己确实有不少的收获。

文科学习主要则是思想、思维方式、价值观、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和回答,是生活的态度,是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也是对人对事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对人、对物的看法,和思想的升华。所以由于起初的思维和学习方式的差异,造成了我在起初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是将老师的观点全盘接受作为的自己的观点,然后将其用来分析实际问题,结果往往是东施效颦。特别是在发现很多政治学的研究成果是在对以前成熟的甚至是被奉为经典的思想的批驳中得出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老师的指导,我知道了文科学习需要的是将老师的讲授内容、课本的内容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和接受,这样经过反复思考比较和对相关知识的搜集整理才能成为自己真正的想法,也才有学习的价值。

当然通过学习,我更深切认识到,对于文科学习来说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必须的。在阅读《民主转型和巩固的问题》一书的时候,其中的很多基础性的名词和基础知识我都不理解,比如最开篇的自由主义和民主的区别,全能主义的定义里的克里斯马等等。这只是一些小例子,但确实对我准确、深入理解本书的观点和论证对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就大打折扣了。

对于权威要敢于换个角度研究甚至是向其提出挑战,是政治学学习和研究的必要精神,这是我的另一个很深的感触。

在经典选读课程中,通过粗略翻阅《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让我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感触。黑格尔哲学被许多人奉为西方哲学的顶峰,黑格尔哲学的历史主义和整体主义,他的矛盾对立和斗争哲学,以及关于历史必然性的论断,被西方奉为不可动摇的经典。对于我们而言,由于长期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政治环境,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的信仰和不允许质疑的经典。但是《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的作者波普认为,马克思的学说和柏拉图、黑格尔的思想有一脉相承之处。他不断提醒读者注意马克思的人道主义,马克思帮助被压迫者的强烈欲望,并认为马克思有开放的心灵,敏锐的现实感,不信道德空言。但作者同时认为,尽管马克思有许多功绩,但对历史进程的预言落空了。波普认为马克思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其的历史主义,马克思研究社会的科学方式是对历史作出预言,但其学说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并没有提供正面的、建设性的意见。与马克思的宏大体系相反,波普主张一种“零星的社会工程”,即以具体的进步方案代替无所不包的历史预言,在不断的纠错和改进中逐步向前发展。这些论述使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研究,对于社会发展就会不同的认识。那么推而广之,在政治学的学习中,在研读经典的时候,就应该如波普一样以批判的精神来读、来思考,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不同,经典也有可能过时或者被论证是有错误的,因此要在科学理性研究的基础上,敢于向经典提出挑战,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只有如此才能将前人的思想更好的用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思想,才能推动思想理论的不断发展。

读书要将书中的内容和观点要与实际相联系,反复思考才能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这也是我的一点感想。在经典选读的课程中,我还仔细的研读了《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中的理论框架部分。起初读来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但仔细研读之下,类比书中的观点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比如对不同非民主政体中民主转型和巩固的方式、途径、任务的论述,查找书中相对应的国家做例子进行研究,使我对民主构建的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见解,也理解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民主转型和巩固的方式途径,才能避免违背客观规律盲目的进行民主转型和巩固造成民主的倒退。再如对于民主巩固的五个场域的论述,根据理解寻找实际例子,使我理解了五个场域只有相互联系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更使我了解到了对于民主巩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进行。通过将书中的观点与当今民主的发展实际的联系,让我更好的理解了书中的内容,也让读书本书不再那么枯燥,能够安心将书读完、读透。

上一篇:董监事会办公室工作职责下一篇:公益广告文明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