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教学最新方法

2024-06-27

汉语词汇教学最新方法(精选8篇)

汉语词汇教学最新方法 第1篇

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周边好多的对外汉语的老师都说,词汇教学是最容易、最有意思的部分。其实我也觉得词汇教学比语法部分容易多了,在讲解词汇时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文化点的解释,这样学生会都很集中精力地学习的。

汉语在语言分类当中属于孤立语,语法上的“字”是绝对不会变的,所以语法的教学主要就是怎么安排字的顺序问题,汉语不像英语、日语、韩语一样那么富于变化。这点是汉语学习的一个很大的优点。因此,词汇教学至关重要,可以说学生学好了词汇,对于汉语的学习,大概一半的功夫基本上就做好了。如何让学生了解词汇的意思,让学生记住词汇,鼓励学生将学过的词汇输出等等,都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要考虑的内容。

下面是词汇教学当中要考虑的部分,我按照生词讲解的思路和顺序来展开。

一、发音部分

我们在学习生词,首先是纠正学生的发音,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不同国家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教学时老师要多注意多音字(一字多音)的问题,比如汉语的“得”有三个读音,不同的读音不同的意思。再如,音乐(yīnyuè),快乐(kuàilè)等,让学生至少意识到下次碰到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怎么读或者怎么说。

二、讲解部分

在纠正完学生的发音以后,我们进入生词的正式讲解部分。讲解生词时,我们要考虑这个词的意思是不是有很多,那么课文里的意思是哪一个,要不要给学生讲解生词其他的意思等等的问题。

(一)讲解生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观教学

对于适合于直观教学的生词,比如故宫和颐和园等专名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看看媒体(照片、视频等等)如果给初级班的学生说了故宫的来源、历史、古代词语,学生就懵了。再如运动方面的一些词汇,只要能用直观、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以刺激学生的感观,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翻译法教学

教生词时,对于一部分用直观教学比较难解释的词,我们可以考虑一下用学生的母语怎么翻译,比如,“猜”这个词,对于会英语的学生,我们可以直接说“guess”。不过我们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考虑考虑,翻译法时有没有令学生误解的部分。比如说汉语的“直接”翻译成韩语的话是“직접”,然而我们在使用韩语这个词时,大部分的时候意思是“亲自”的意思。

3、以“旧词”带“新词”

所有的语言都一样,学习的难点都在于近义词的区别方面。然而很多时候,词与词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的。之前学过的生词当中,有没有重复的字?以容易记住、并且容易理解。我们可以得用学生之前学过的词汇和现在要学的词汇在意思差不多的情况下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比如,我们在学习“以为”这个词时,完全可以告诉学生,“以为”就是“认为”、“觉得”的意思,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以为”的使用情况,“以为”后面的内容都是判断错误的内容。然后再适当地举例子加以说明就可以了。

三、扩展部分

在学习生词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与兴趣点进行适当地扩充,以让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基本上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课堂上的扩展是必要的。比如,我们在学习“同屋”(住一个房间的人)这个词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个词的重点在“同”上,要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补充“同事”(在一个公司里一起工作的人)、“同学”(在一个班级里一起学习的人)这样的词。再如,在学习“病人”这个词时,可以扩展“病床”(生病时在医院睡的床)、“病房”(生病时在医院住的房间)等等与医院有关的语汇。

四、注意部分

在讲解生词时,还有不少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

1.词汇的常用度

词汇的常用度方面,要求汉语老师要向学生强调所教词汇是否常用,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比如课文里有“同屋”这个词,我们虽然要教会学生这个词,但是我们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这个词除了外国人和常接触这个课文出现的对外汉语界的老师们以外,说这个词的人并不多。再如汉语表示15分钟的“一刻”,中国人用的并不多,只是老师要向学生说明,如果偶尔有中国人用到这个词时,学生得明白“一刻”的意思。词汇的常用度,是老师要向学生强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2.词汇使用的区域性

除了考虑词汇的常用度以外,我们还应考虑词汇使用的区域性,如果在北方用得多还是在南方用得多,是由什么地方的方言演变而来的等等。现代汉语,虽说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基础方言,但是北京人说话很多词我们还是听不懂的啊!比如说“自个儿”,“回头儿见”,“哥们儿”。这些词在中国南方生活中几乎听不到,所以老师一定告诉学生这些词在北方使用得较多;而“靓女”,“拍拖”等词汇在南方用得更多;“摆龙门阵”是四川方言“聊天”的意思。3.词汇使用的阶级性

词汇使用的阶级性,这里的“阶级”主要是指,文化水平、年龄、性别等等。文化水平高的人用的词汇和文化水平低的人所使用的词汇是不一样的;老人常说的,年轻人爱说的也是不一样的;男生说的语气,女生说的语气词不一样,比如“呗”这样的词。不能说这些词使用情况的绝对性,但是使用倾向性还是应该解释和说明的。

4.词汇使用的背景

在解释生词的使用背景时,我们应向学生说明这个词是书面语还是口语,什么情景下用这个词汇等等。比如类似“固然”这样的词汇,大部分在书里面存在,很少有人在口语里说;而“来着”这样的词基本上是用在口语里的。5.词汇的搭配

词汇的搭配也很重要,比如,“抱怨”这个词它的搭配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当对象为人时,不能与“自己”搭配。需要注意的是它与“埋怨”的区别,“埋怨”搭配对象一般是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自己。我们要给学生讲解生词时,尤其要强调近义词的区别。6.词汇的创造原理及相关的文化点

学习汉语时,结合中国文化来学习,会让生词的学习变得更形象且有意思。比如在高级阶段,讲解成语或俗语时,就可以把成语的出处或典故先向学生说明,然后再讲解成语或俗语的寓意,这样会便于理解与记忆。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只要我们在尊重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遵循词语使用的规律,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教学,相信我们的汉语词汇教学一定能够吸引学生。

汉语词汇教学最新方法 第2篇

一、结合语境讲解词汇

语言是人类的交流工具,词汇作为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流实践中是生动的、有机的、带有创造性的,并且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死板地讲解词汇的读音、含义、词性、用法,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即使他们记住了这些词汇知识,他们也很难自如地应用,即使会用,也很可能会因为不懂得词汇的感情色彩、文化背景、与其他词的搭配关系及语体而出现错误、闹出笑话。比如,外国学生容易知道“太太”一词可以用作对女性的尊称,因此他们会称呼老师为“太太”,他们不解为什么不能说“张太太,您好”,而只能说“张老师,您好”,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里面经常是以职位来称呼的。由此可见,词汇在具体语境中是灵活的,离开了语境就“死”了,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去讲词汇的基本知识,而要举出例子,在具体语境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它们的用法。

我们不仅要在语境中讲解词汇,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语境去猜测词汇的含义。学生利用词汇所处上下文的语境以及词汇本身的构成来推测其含义,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把新词快速地和旧知识联系起来,以加深印象。

二、结合语素和构词法讲解词汇

词汇是由语素构成的,有些构词能力很强的语素可以和其他语素组合生成很多新词,如果在词汇讲解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如“打”这个语素的构词能力就很强,在讲“打球”这个词时,我们可以讲清楚“打”这个语素的含义,并引伸出“打人”“打饭”“打仗”“打听”“打探”“打包”等新词,引导学生在以后碰到类似的新词时能够推测其意思。

我们还可以给学生讲解汉语构词的基本模式和各种构词方式中语素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词汇的构成方式,学生就会更理性地理解词汇的结构、含义及用法,也有利于避免用词上的.错误。

三、结合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讲解词汇

词汇有两种基本的存在方式,一种是组合关系,另一种是聚合关系。前者指一个词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后者指一个词与其同类词的类聚关系。有很多具有相似含义的词往往有不同的搭配和用法,这时候就必须通过它们的组合关系,在不同的搭配中讲解其用法。比如,“参观”和“访问”两个词,基本含义相似,都可以翻译成英语“visit”,如果用翻译法来讲这两个词,就很难讲出它们的区别。这时我们就应该指出,“参观”的宾语只能是某个地方而不能是某个人,而“访问”的宾语不仅可以是地方也可以是人。

汉语词汇研究中的统计方法述评 第3篇

统计学的产生起源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发展至今已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4]3-4。那么,在语言研究中使用统计方法,是否有其可行性?语言现象所客观具有的数量形式表现、近年来统计方法在语言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及其优势的有效发挥,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肯定回答。

一、统计方法在汉语词汇研究中的应用

统计方法如何应用于汉语词汇研究?要言之,即选取具有一定容量的语料作为样本,对其中处于随机状态的某种词汇现象进行搜集、整理等预处理,并最终通过量化分析得出其数量形式或数量关系,并据以揭示该数量特征之后的本质和规律。

在传统小学研究中,“单文孤证为考据家之所不取,然则考据家必文多而证广也。如此必将文之同义者,搜集以为证,已略含有统计之意义”[5]357。但这仅止于对例证的搜集,而没有对数据资料的计算和量化形式的呈现,还称不上统计。

顾炎武分别对《论语》、《大学》、《檀弓》中“斯”“此”的使用次数进行了计算,以“语言轻重之间”求其“世代之别”[6]349;阮元也曾在探讨《论语》中“仁”字意义时示以“仁字之见于论语凡百有五”的统计数据[7]176:这些已经可以说是统计方法在汉语词汇研究中的初步应用,但这种应用只是出于偶然的需要,而非对科学方法的有意识的运用,其使用不成系统,也未能普遍贯彻。

直到五四运动后,西方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始大量引入中国[8]478,汉语研究中才开始出现对统计方法的自觉运用。1922年,黎锦熙所撰《国语中基本语词的统计研究》一文,首次对统计方法在词汇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9]1-4。

统计方法在词汇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则以20世纪80年代专书研究的兴起为开端[10]。如张双棣所著《吕氏春秋词汇研究》,全面贯彻了定量分析的原则,对《吕氏春秋》中各类语词的数量及比重、同一语词其不同义位所出现的次数等词汇诸方面的数量表现及数量关系,均进行了严格的统计,以求准确描绘该专书词汇的全貌及其内部结构规律[11]13-14。

20世纪90年代至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语料库建设的兴起,为统计方法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统计方法本身的应用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汉语词汇的统计研究取得了良好进展:早期的统计实践多局限于对词汇现象频数和频率的计算,而这一时期的统计研究已提出了“流通量”和“分布率”的概念[12]6。

二、汉语词汇研究中统计方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13]8。定量方法的运用,是科学研究追求精密性和客观性的必然要求;可以说,统计方法的应用对于汉语词汇研究,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统计方法为所得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

传统研究方法多依赖于研究者个人的经验与感悟,虽然也可能取得正确的认识,但毕竟个人经验有限而语言现象无穷,少数例证不足以总结出普遍规律,且这样的研究结论难免受到个人主观成见的影响;统计方法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手段,以大量客观现实为依据,在一定范围内有可能对特定语言现象进行穷尽性的分析,因而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和科学性。比如,王力先生认为从殷代到西周,“朕”只限用于领格;而唐钰明则通过对殷周甲金文的穷尽性统计分析指出,“朕”其实还有作主格甚至宾格的用例[14]109。

2. 仅仅从质的规定性方面了解语言现象是不够的,只有准确把握其数量界限,才能够实现对语言规律的认识的深刻化和精确化。

统计方法的运用能够实现对语言规律的更为缜密、准确、深刻的认识,这不但有助于克服定性描述中出现的含混模糊的情况,促进汉语研究的科学化、精密化,而且有利于培养严谨求实的数字化学术思维。比如,先秦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这只是一个笼统的定性描述,其具体情况如何,单音词与复音词两者的数量关系如何,都需要更深入的了解。马真对先秦八部著作进行了考察,统计得到复音词2772个,并估计单音词数量为一万,则先秦复音词与双音词数量之比将近3∶10[15]80。这一数据虽然还不是非常精确,但较之“单音词为主”的含混表述与模糊印象,这一结论显然更清晰、细致、深刻。

3. 统计方法的应用对于词汇系统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有其特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传统的训诂研究以零碎的语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多着眼于对具体词义的考释;现代词汇学更加重视对词汇整体系统性的研究,而整个词汇数量之庞杂及其系统内部结构关系之薄弱又造成了词汇系统研究的特殊困难。统计方法是处理分析大量语料的有效手段,只有借助统计方法,才能揭示整个词汇各个方面的数量特征,从而为词汇系统的断代描写奠定基础。脱离了统计方法,对共时词汇系统全貌的宏观把握是难以实现的。在共时描写的基础之上,统计方法也为词汇系统历时演变的描写提供了可能。张双棣曾指出:“如果我们将某一时代的著作一部一部地都这样做过穷尽性的统计分析,综合起来,这一时代的词汇语义的面貌就可以完整地、清晰地勾勒出来了。如果进而将每个时代的情况贯穿起来,理清发展脉络,就可以对整个汉语词汇语义发展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而完整的认识了。”[11]14

除此之外,统计方法以下两个方面特征,对于增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1.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统计方法,具有可触摸性的特征[16]311。统计方法从客观材料中获取数据,统计结果以频数、频率等数据呈现,所得量化形式有形可感,一目了然,能够更直观地揭示规律;实在的数据使得研究结论有据可凭,可以避免泛泛而谈,做到言之有据[11]13。

2.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的研究,具有可重复性。只要提供相同的条件,就可进行重复操作,对既有结论进行验证。可重复性是一个衡量研究质量高低的尺度[16]311;一项研究结论,如果不能接受实践的再次检验,那么其可信度就是值得怀疑的。

三、统计方法的局限性及其在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

统计方法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有其局限性:

1. 任何科学研究的进行和研究手段的应用,都无法完全排除人作为科研主体所必将造成的主观因素的存在,统计方法也不能例外。

比如,许多学者对先秦重要文献中的双音词数量及其所占总词数比例做了统计,但对同一部著作的统计结果有不小的差异:据马真统计,《论语》中复音词数为159个[15]79,向熹的统计则是200多个[17]393;陈克炯统计《左传》复音词占总词数比重为20.7%,但据黄志强在其硕士论文中划定的《左传》复音词数,其比重几达总词数的30%(转引自徐流《论同义复词》)[18]17。对同一材料进行若干次分别统计,所得结果按理应当大致相同;之所以出现如此明显的差距,是不同的研究者对双音词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差异,自然造成划定标准的不同。

这一问题的产生,固然可归因于不同研究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与词汇学现有理论水平的限制直接相关:目前,学界对于古代汉语中双音词的判定尚无有效可行的统一标准。可见,统计方法在词汇研究中的应用,必须依靠正确理论的指导;研究方法的应用要充分发挥应有效用,亦有赖于理论本身的发展与进步。

2. 统计方法具有可简约化性的特点,能够将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化为直观、单纯的数据形式[16]311。

然而,简约化的数字可能会掩盖某些复杂曲折的现实情况。比如,随着词汇统计的深入开展,发现单纯将频次作为衡量标准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因为有些词虽然出现较多,但分布极不均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布率”和“使用度”等统计概念[19]67。因此,要获得科学的结论,要求研究者结合背景资料,对统计结果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审察,避免被表面的数据所蒙蔽,并强调多层次、多角度的统计方法的综合利用,以求全面准确地揭示语言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另外,语言研究虽有统计方法这一有力工具,但其效用的充分发挥则有赖于研究者的正确掌握和运用;一旦使用不当,则不但其优势得不到发挥,反而将得出错误的结论,对语言研究的科学性造成损害。因此,在词汇研究中应用统计方法,应当注意如下问题:

1.统计方法的成功运用,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即是对样本的要求:样本容量必须足够大,才足以通过其数量特征得到倾向性规律的反映;反之,如果样本容量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难以缩小相对误差,那么所得到的统计结果就缺乏普遍性。除此之外,确保样本的质量也至关重要。统计资料的完整、准确、真实是得到客观的统计结果的重要前提,对于原始统计材料,必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甄别整理工作。例如,要进行古代汉语专书词汇的统计研究,必须考察文献的不同版本,择善补正并加以校订,得到可靠的语料,方可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工作。其次,对于统计对象应有明确的认识和把握,进行统计时,须对统计对象进行辨别,对不合统计目的者予以剔除[20]164。

2.定量分析是定性研究的基础,定量是为定性服务的;统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进行研究的工具和手段。割裂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的统一关系,为定量而定量,盲目滥用统计方法以迎合时势或炫耀技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研究者对于统计学原理应当有透彻的理解,对所得统计结果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有充分认识,并据此对其后所隐藏的语言规律进行探求和揭示;否则,仅有数据的罗列和材料的堆砌,而缺乏理论的深入挖掘,那么语言现象的本质将无从揭示,统计方法的使用将丧失意义。

四、现状与展望

虽然当前统计方法的应用在词汇研究中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和更大规模的实践,但是从其应用现状看,目前对词汇的计量研究其实际水平并不高;除了统计方法应用水平相对较高的方言词汇和语料库领域已分别开始使用“相关系数”方法和“流通量”、“分布率”的统计概念外,其他词汇研究领域对统计方法的应用仍停留在初步的描述性统计阶段:其统计分析多仅限于对词汇现象出现次数的绝对数量(如频数)和相对数量(如频率)的统计,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无外乎初等数学中的简单算术。正如苏新春所言,当前的词汇计量研究“仍较多地停留在一次性的直观统计,较少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数的分析,也很少使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来进行数值之间相关度、聚类分析等分析”[12]8。可见,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开拓。

定量方法的使用,是社会科学从描述科学向精密科学过渡的必然要求[1]97;在此背景下,对统计方法应用水平的提高当予以更高重视,使其在语言研究中的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摘要:本文对统计方法在汉语词汇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在应用中的得失做出了分析与评价。本文认为,统计方法在词汇研究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所得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能够实现对语言规律更缜密、准确、深刻的认识;对于词汇系统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具有特殊的必要性。其主要局限性则体现为:无法完全排除科研主体的主观因素;简约化的数字结果可能会掩盖某些复杂曲折的现实情况。

汉语词汇教学最新方法 第4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中医汉语词汇认知策略

一、词汇教学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语言对人类来说,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信号系统,相对于直觉,它是更高级的信号系统,心理学称之为第二信号系统。母语和目的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第二信号系统,它们各有自己的词语系统和语法系统”。可以说,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储备,才有可能顺利地完成语言的交流与运用。那么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学习者在学习、接收词汇的过程中就涉及到感觉、注意、编码、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环节。由此得出,在信息传递即教授过程中教师应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之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

此外,学生学习词语的心理反映是深入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对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出反映。这就要求教学时注重语义教学,同义、近义、反义词的教学尤其值得注意。

二、中医汉语词汇的分布特点

从专业性角度来看,我们将中医汉语词汇分为初级中医词汇和专业中医词汇两大部分。

初级中医词汇在一般生活中使用率不高,所以在现有综合院校使用的汉语教材中很少出现,但对于中医院校的留学生却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是他们接触中医内容的开始。如人体各部分及各器官名称,穴位名称等。

专业中医词汇,主要是讲解中医理论时常用的较抽象的专业术语,如阴阳五行、辨证施治,气、血、津液等。这些词汇专业性很强,较之前面部分的内容就更深入地涉及到了中医理论的内核,在掌握初级中医词汇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会更感兴趣,以为此后中医专业课学习扫清基本的词语(术语)障碍。

三、中医汉语词汇在不同课型中的教学策略

中医汉语的定位决定了词汇教学主要是在阅读课中来进行的,口语、听力、写作课等更多的是起一种辅助作用。换言之,不同于一般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相关教学,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的特殊性不是那么强。因而,我们更多的是从理论上来梳理。

(一)阅读课,主要是精读课的中医汉语词汇教学

第二语言学习,拼读、识记、积累词汇是个艰巨而又细致的教学任务,听力、会话、写作等各门课虽然也有词语教学的环节,但相比之下精读课负有更多、更大的责任。因为基本词语和常用词语大多在精读课中出现,词语的正音、讲解和辨析,主要也是在精读课中进行。因而,精读课的词语教学,对于提高学习者的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直观法。利用人的直接感知将客观事物与第二信号系统——词语联系起来,直接形成概念。虽然这是初级阶段的词语教学最有代表性的方法,但实际上是更多地利用非语言手段来展示直观性强的词语的最好途径,此法尤其适合中医汉语词汇的教学。

a.图片实物。利用图片(甚至实物)简单明了地给留学生展示难用语言表述的各种中草药名称、用人体模型直接而形象地教授人体穴位、借助模型来呈现身体器官等。

b.借助表情体态进行现场教学。如中医的针灸疗法、推拿的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掐、拍);以及中医诊疗方法的望、闻、问、切等都可以借助一定的动作、体态、表情等来形象地帮助学习者区分不同的词义。

c.影视录像。教师也可以使用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者多媒体课件系统介绍上述所涉及到的与中医有关的词汇,以便帮助学生完成最基础的词汇学习。

2.联想法。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具体到语言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将所教生词以及相关的词语进行适当扩展以达到强化记忆和举一反三的效果和目的,即学术界所提到的语义场理论。中医词汇尤其是术语体系,具有很强的语义场特征。如中医院的科室“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骨科”,穴位“太阳穴、天枢穴、太白穴、中极穴”,经脉“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阴跷脉、阴维脉”,身体器官“耳、鼻、舌、口、肝、胃、脾”等就可以运用分类语义场的理论来教学。

3.语素教学法,也叫词素分析扩展法。其方法是将词语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词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已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如“急忙”,“急”的语素义在学习“着急”时已经掌握,再教给学习者“诊”的语素义是“医生检查病人的病情”的意思。“急”“诊”结合就是“需要马上检查病情”的意思。这是借助已知语素理解新词的方法。如“病位、病邪、病因、病症、病变、病机、病理、病例、病脉”“耳垂、耳廓、耳环、耳甲腔、耳甲艇、耳轮、耳针、耳舟”这几组词语的教学都可以借助语素教学法来进行。

4.对比法,可分为内部对比、正反对比以及语际对比。内部对比就是在目的语内部用两个词语相对比较的方法来解释词语。相比较的两个词语的词义通过对比可以突显其本质属性,又能补充正面释词的不足。如阴—阳,盈—亏,清—浊,邪气一正气,阻滞一通畅等等。这种正反对比的方法可以增强词语信息的刺激,使词义更加突出,从而巩固记忆。

语际对比,就是利用学习者母语来解释目的语词语的方法。这种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对应关系被认知心理学称为匹配对子。如果这样的匹配对子相互联系紧密,则会取得“遇此现彼”的效果。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实际上就是寻觅和积累匹配对子,从而形成词语转换的网络的过程。但是,分属于两个语言系统的词语完全对等的情况极其有限,也就是说目的语和母语之间整齐单一的匹配对子有限,所以此法适用的范围有限。中医汉语中除了某些身体器官可以借助此法之外,几乎是不能运用的。

5.文化因素释词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点鲜明,词汇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这在中医词汇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因而,中医汉语词汇教学尤其要注意“文化”到位,从而避免或者减少留学生“专业知识交际文化震荡症”的出现。因为中医词汇中有些来自于中国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也有源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穴位、经脉、精气等词汇,这些都是需要从文化角度来阐释的。

(二)口语课的中医汉语词汇教学

学习者学习中医汉语除了为进一步学习中医专业打下基础,也有部分是为了兴趣或生活的需要。那么如何在实际的交流中进行应用,词语的学习和训练便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者要通过种种训练方式,做到把积累起来的词语按一定的结构形成相互沟通的网络,并在说话时能根据交际和语境的需要,从网络中选取相关的词语,自动地(不假思索)或半自动(略加思索)地组合成为句子、话语。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法、直接法、情景模拟法使得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中出现的中医汉语词汇的感知度,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中医堂坐诊”的模拟交际,将抽象术语立体化,从而使学习者不仅能应用在跟范文例句相同的情境之下作水平迁移,且能应用于跟范文例句不同的情景之下做纵向迁移。

1.情节性训练。教师规定一个故事或一种情景,并提供若干与之有关的词语,要求学习者选用其中的词语表达规定内容。如去中医院看病:发烧、疼、感冒、体温、西药、中药、开药方、打针、舒服、休息。

2.主题性训练。教师规定一个主题,并提供若干与之有关的词语,要求学习者选用其中的词语表达规定内容。如中医院:内科、外科、中医、针灸、推拿、中药、西药;中医保健:养生、药膳、食疗、人参、免疫力、感冒。

3.专题性训练。教师规定一个专题,并提供若干与之有关的词语,要求学习者选用其中的词语,就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中医和西医”专题:优点、缺点、诊断方法、中药、西药、科学、态度。

四、結语

本文参考词汇教学的认知心理学原理,结合实例,主要探讨了中医汉语词汇在阅读、口语等不同课型尤其是阅读课的精读中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窥见中医汉语词汇教学之一斑。

参考文献:

[1]李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与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2]齐春红.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其认知理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2,(2).

[3]胡炳忠.基础汉语的词汇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4)

[4]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4).

(行玉华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300193)

对外汉语中高级词汇教学方法汇总 第5篇

相比于初级词汇,中高级词汇的讲解和练习难点要更多,对老师教学技巧的要求也相对要高。所以,希望下面的这些经验之谈能给大家一些思路,帮助大家上好中高级的课程。

(一)中高级词汇总体特点:

1.生词量加大。其中,具体名词和简单动词的数量大幅度下降,而抽象名词和副词、连词的数量逐渐增多。

2.生词难度加大。出现越来越多的近义词,造成学生对于词汇含义及用法搭配的混淆。3.对丙级词汇的记忆增强生词逐渐脱离日常生活最基础的频繁词汇范围,此类词汇一般在特定场合使用,这样就加强了记忆难度。(备注:中文词汇难度分为甲、乙、丙三级。)4.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学习更有主动性。从最初对汉语的不认识不了解,经过一段系统的学习后,逐渐到认识、掌握及了解。学员对于汉语词汇的掌握及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这样就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及主动学习能力。给更高级别的汉语学习奠定了基础。总体而言,讲解词汇的方法基本不变;但是根据以上特点,教学方法还是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图示法的使用将会逐渐减少,而拆字、释意和举例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将会逐渐增多。由于这个阶段的课程难度和长度都有所增加,很难用单一的方法讲解课程,所以各种方法在使用频率上会相较之前有所不同。

(二)比较法: 一般多用于近义词比较。

近义词区分较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混淆。如:“凭”和“靠”,“ 一切”和“所有”,“暂时”和“临时”,“突然”和“忽然”等等近义词的区分。又如:“后来”和“以后”的区分,“以后”能说过去的事情也能说将来的事情,但是“后来”只能指过去的事情。先让学生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再加强课后练习,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及运用。

(三)话题引入法。

在教学中引入“找对象”话题,以话题“找对象”为主题,展开内容并向学生提出若干个问题,就可以引出部分生词,如:对象,结婚,条件,个子等等词汇。

话题:找对象

甲:我希望我的对象个子高高的。

乙:我的结婚对象是中国人。

丙:我还没有对象。

丁:你结婚了没有? ······

(四)中心语联想法。

就是抓住关键词,发散思维,进行联想记忆。在“我的爱好”此句中,“爱好“就是中心语。让学生们根据身边具体情况用“爱好”造句。又如:“我的爱好是写毛笔字”、“我喜欢写楷书”等等。

(五)上下文法。

若是课文中生词不多,那就直接读文章。根据上下文猜生词的意思,在文章当中进行理解和学习。文章读完后,再领导学生去学习生词。

(六)拆词法。在陌生词汇里,有的字是学生学习过的,它再和其它字组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意思,一般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新词汇,然后讲解用法。这样既学习了新词汇又复习了旧词汇。比如:预习、预告、预报、预订,提醒、提问、提意见、别提了等等。

(七)启发引导法。

某些词汇可以采用发散性思维方法来教学。给学生讲解一个生字的意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进行词汇搭配,老师再来纠正错误。比如:生词“梦”,可以问学生:“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怎么样?”,学生会说:“看到(见到)梦”,“有梦”等等。发现错误之后,就纠正学生,这应该说:“做梦”。这样他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八)卡片法。

借助生词卡片辅助教学。生词卡片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汉字的第一印象,并逐渐取代拼音的位置。可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这个字及词的解释,让学生直接将汉字和意义联系在一起,更便于学生记忆。在复习巩固的阶段,也多借助汉字卡片辅助学习,比如:抽词成句,解释词语等等。

(九)角色互换法。

所谓角色互换就是指老师和学生的角色颠倒一下。课上由学生主导讲课,给大家讲讲生词,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向“代课”老师提问,老师在下面用提问的方式将关键学习点指出,引导学生讲解词汇。最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做及时纠正及内容补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印象也更深刻。

(十)词源追溯法。碰到难理解的动词,可以从词最基本的意思去理解。比如:动词“钻(zuān)”,是指用锋利的工具作用硬的表面,结果产生洞;口子较小;快速进去;不出来做事情,或者躲避。在讲解时我们可以用字的本意引导学生理解,再用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加以演示。a.狐狸钻到/进 洞里边(快;不被发现)

b.鱼钻进水里(快;不见了,人看不见,摸不到)

c.她很快钻进人群(她周围的人就像房子的外壳,洞外壳保护,我看不见)d.钻到被窝里(被子盖起来,紧紧的,在内部空间被保护,取暖)

(十一)直接翻译法。

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第6篇

一、教学对象:初级汉语

二、教学目的:使同学们会读一些常见的蔬菜的读音,进而认识它们

三、授课学时:10分钟

四、教学重点:

生词

白菜

番茄

土豆

冬瓜

萝卜

山药

黄瓜

丝瓜

莴笋

茄子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图片展示法;老师带读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常都喜欢吃一些什么蔬菜啊?(同学们气嘴八舌的讨论中),好吧,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汉语中一些常见的蔬菜(二)领读新词

老师先通过图片带领我们认识这些蔬菜,并教会我们这些蔬菜名的发音

然后请同学单独起来读 最后全班一起读

七、加固练习: 老师指着图片再让同学单独起来读,如果有错误的话,老师再来纠正

八、布置作业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作业 第7篇

刘洋

摘要通过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这本教材中关于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部分的分析,以及对课外读物的研究阅读,简单分析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谈谈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的作用关系。

关键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语法教学

引言

在对外汉语界,长期以来,重视语法教学而忽视词汇教学的做法屡见不鲜。事实上,从作用的角度来讲,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两者缺一不可,且互为补充。

一词汇教学

在交际活动中,词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想到语言的时候,几乎总是要想到词汇,从意义建构的角度来说,我们能够理解由正确词汇和错误语法组成的话语,却不能明白由错误词汇和正确语法组合成的话语。“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语言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①学者普遍认为,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核心问题,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重要任务。顺理成章地,词汇教学也就成为语言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那么,关于词汇教学的方法有哪些呢?

对于词汇的基本义教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一、图片。实物展示或者身势语解释,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很好的将语音和概念结合起来,对于他们全面理解以及牢固记忆词义都有帮助。

二、对比法。具体的对比有汉外对应词的对比分析:同义词、近义词的分析比较;反义词

对比。

三、结合语境释义。语言学习离不开语境,第二语言教学中很多主要的教学流派,如直接

法、视听法、认知法、暗示法、以及功能法等教学流派都把依赖语境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

要手段之一。

词汇教学可以说是贯穿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不论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词汇教学。对

学习者而言,词汇学习可以说是终生的,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拥有大量词汇,能够

准确理解词义,正确的使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证明,口语交际或书面阅读中,词汇量的贫

乏会影响交流的顺利进行,影响信息的顺利获取,从而进一步加大学习难度,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语法教学

语法是语言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乃至篇章的组织规则。无

论是学习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语法规则才能进行交际。因此,语法

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通过语法教学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准

确地表达,尽量减少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语法毛病。不过,语法对学生来

说,既可以看作是一项基本要求,也可以看作是一项高标准要求。学生学了韩语,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句子,要基本符合汉语语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是个基本要

求。要求外国学生学了汉语后,在说话、写文章方面达到“文从字顺”,而且对所出现的语

法毛病能自己发现,加以改正,并知道为什么错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又

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毋庸置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不可缺少的。

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就是精讲多练、深入浅出、分散难点、注重用法。另外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多:

一、归纳法。先举出例句,然后从中归纳出语法形式、意义和规则。

二、演绎法。先说语法规则,在举例说明。

三、情景演绎法。(1)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置情景,展示或解释语法点。(2)通过老

师做动作或指导学生做动作,来引出语法点或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点。

四、对比法。(1)汉外对比(2)汉语内部对比:相近或相反语法点的对比。(3)正误

对比。

五、图示法:用简单的图画形象地表示某种现象的语法规则。

六、公式法:用类似于数学公式的方式展现句式结构。

七、以旧带新法:用已经学过的语法点带出新的语法点。

我们进行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语音词汇的同时,尽快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以用来组词成句、连句成篇,从而达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三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

现代汉语合成词占优势,合成词不仅是语义的组合,内部也受结构关系的制约,其内部

结构关系与短语的结构关系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因此词法的教学也可以促进句法的教学。

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语法借助于词语的有效组合而显示,词汇教学可以促进语法教学;

另一方面,解释词语也不能不讲明其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否则便不是完整的而是跛足的词

语教学。比如,“发源”一词,它的意义是“河流从某个地方产生”它的句法功能除了用作

定语如“发源地”外,主要用作谓语,指明江河的来源,气候不直接带宾语,而是在前或在后用介词结构表示河流的起源,常见的结构是“从······发源”或“发源于”,如“长江是

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从青海省发源。”又如“遭”是“遇

到”的意思,组合对象往往表示的是不幸和不利的事物或境况,如“遭殃”、“遭罪”、“遭难”、“遭劫”等,而不能构成“遭好”、“遭福”等。

又如有的动词可以进入肯定祈使句,有的就不可以,像我们可以说“别走,一会儿还有

别的事儿呢”,但不可以说“别疼,明天就好了”,这是因为“去”一类的动词时含有自主动

词,而“疼”一类的动词是不含有自主义素的非自主动词。②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法问题

通过词汇教学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汉语复合词的结构与短语的结构规则基本一致,这无疑

使词汇教学在无形之中对语法教学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渗透,使语法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虚词属于词汇的范畴,词汇研究自然包括虚词研究,而虚词教学

当然不可排除在词汇教学之外。从语法化的角度来说,虚词皆由实词虚化而来,虚化的进程

也不完全相同,每个词虚实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说虚词只有语法意义而没有词汇意

义。另外虚词的个性很强,不适合于“批处理”,只能一个一个地进行教学,因此更适合于

作为词汇的一部分进行教学。

语法点体现在具体词语的使用上,语法教学不能脱离词汇教学,因此有学者主张语法教

学词汇化。“语法教学词汇化”是指把语言现象、语法结构通过词汇的教学方式进行,一词

汇教学代替语法教学(语法说明),以词汇教学带动语法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

学,主要不是向学习者灌输语法知识,而是要是他们掌握实际的语法规律,能够正确的运用

词语遣词造句,说出和写出语法上合格,语用上得体,语义表达准确地语句。这实际上也决

定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的一些特点:语法教学需要具体化、细化,细化的程度甚

至要具体到每个词的用法。”③ 比如述补短语,尤其是双音节的述补结构适合于作词处理,也就是把整个结构当成一个动词来讲解,例如“变成”、“解开”、“举起”、“写完”等,“由

于动补结构翻译成英语或是一个词或很难对译,此回话处理似乎学生更容易理解。”④

Dellar也于2004年提出了“寓语法教学于词汇教学”的理念。看来“语法教学词汇化”是

中外第二语言教学界的共识。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对外汉语教学界越来越注意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和核心性,一

些专家学者发出了重视词汇教学的呼声。杨慧元认为词汇教学和句法教学关系密切,提出了

“强化词汇教学,淡化句法教学”的主张;“所谓‘强化词语教学’,是说在整个对外汉语教

学中,词语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放在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⑤何干俊认为“留学生觉

得汉语那学、难记,甚至最终放弃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词汇的问题。词汇教学在语言教

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服务于培养留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因此,词汇教学

应置于重要地位。周上之指出:“从汉语语言事实来看,句法只是词法在句子层面的表现,是词语在句子之内的组配规则。汉语的句法和词语的用法融为一体的”,“对于汉语语法来说,句法是从词汇的用法中整理概括出来的,词是根本,句法只是词法的抽象。对于对外汉语教

学来说,句法和词法的关系是工具和目的。句法教学是为更快地掌握词汇的用法而在一段时

间内使用的拐杖”。

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词汇就是为了造成句子交流,没有词汇也就没有句子,没有语法。因

此词汇教学促进了语法教学,语法教学也影响了词汇教学,二者密不可分。

注释

①引自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②参看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中国语言学报》,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期。

③吴勇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LS)语法教学的“语法词汇化”问题》

④吴勇毅:《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⑤刘智伟、任敏:《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 高燕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2] 安徽文学2007年第8期

浅议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第8篇

一.解释词义的方法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 词汇教学的方法也成为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要掌握的技能, 因为词汇教学的方法直接关系到词汇教学成果的好坏。

对于词汇的解释, 有多种方法, 可以针对不同的词语使用不用的方法。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就是用非语言手段解释。除了人类的不同的有声语言之外, 人类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进行沟通, 由于人类的世界观有一部分是相同的, 所以有的时候采用一些非语言的手段来进行解释更加容易。例如, 用实物法解释一些实义词。用实物来展示一些水果类的词汇, 比如苹果、香蕉等等;用图画或者模型展示一些生活中可以见到但是又不方便携带的实物, 例如高楼大厦, 红绿灯等等;用演示法, 也就是动作、手势和表情来解释词语, 例如, 用竖起大拇指表示“好”, 用摆手表示“再见”;还有场景法, 就是用场景、环境来解释词语, 方位词语和趋向补语就适合用场景法来解释。

第二种就是用母语来解释。有一些抽象名词, 并不能用非语言手段解释, 并且由于留学生汉语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 用母语来解释更方便易懂。可以用母语来进行词语的对译或者用母语来解释说明一些词语。例如像“哲学”“宗教”等这类词语和“虽然”“但是”等关联词, 它们的中英对应非常规范, 如果用英语向学生解释就非常的方便。但是有些抽象词语的中英并不是对应的十分规范, 在此情况下, 如果要用翻译法的话, 最好从语用、语法、搭配等方面对其进行限制。

第三种就是用目的语进行解释。首先包括同义词法, 先用学过的或者简单的近义词对词语进行解释, 然后再从近义词辨析的角度, 从词语的使用范围、搭配、褒贬义色彩等方面对两个近义词进行辨析, 使学习者既学到了词语, 又不至于把同义词混为一谈。其次是反义词法, 与同义词法相似, 反义词法就是先用学过的词语进行解释, 再利用反义词解释, 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义项的对等问题。还有就是定义法, 就是用学过的词语组成话语, 对词语的意义进行阐述, 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语言要浅显易懂, 这样才能达到解释新词的目的。

最后就是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有些词语的意义从字面上解释不出来, 要在话语中、上下文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 要多创造情景, 多给例句, 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情景来体会、分析词语在实例中的用法和意义。

讲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 具体在讲解时需要使用哪种方法要根据需要讲解的具体词汇来定。讲解同一个词语不一定只用到一种方法, 讲解词语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理解记忆, 更要学生能够进行实际地运用, 因此可以同时对几种方法进行结合运用, 以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

二.词汇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 是词汇教学的目的。本人从事的是初级汉语的教学, 初级汉语的词汇教学不仅仅只是词汇的教学。胡明扬先生指出初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一批最常用的词语的基本意义与主要用法, 与此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汇学习的重要性, 并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明白不同语言的词语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而是在各方面都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从而端正学习语汇的态度。

其次是词语的复现问题。词语如果学习了之后不多加复习, 就会生疏遗忘, 这样就达不到词汇学习的目的。与之相关的语音、语法的教学当中, 学过的内容的复现率就会多一些, 汉语的21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以及它们相拼组成的音节数是有限的, 在日常的学习中, 无论学到的内容是什么, 语音的内容总是会被再三地复习, 学过一个语法之后, 也会在相应的一段时期, 用大量的词语和实景对此语法项目进行重复, 毕竟, 和词语相比, 音节和语法的在数量上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说, 在日常的词汇学习中, 做到对学习过的词语的复现就很重要。无论采用哪种词汇教学, 都要针对不同的教学法具体分析, 把对于学习过的词汇的复现当做是词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第三是情景教学法的使用问题。情景教学法的使用非常重要。本人觉得学习词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词语, 因此给出大量的例句对于学生的词汇学习是非常有用的。因此, 情景教学法应该应用到各类词语的教学中去。以翻译法为例, 一般的对完汉语教材中为了学生学习和复习的需要都会给生词配上外语注释, 大多数教材的生词旁边都会附上此生词对应的英语。这本是一项方便学习者学习的措施, 但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 单纯的英语解释, 有时候不但不能帮助学生解惑答疑, 更容易加深学生的疑惑。

例如, 初级阶段的汉语里会学到的两个词, “离”和“以后”, 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 就由于教材中的英文注释与汉语词汇的差异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疑惑。“离”的英语释义是“from”, 学生想起了教材中对于“从”的释义也是“from”, 这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 很多学生就以为“离”和“从”是一样的, 事实上无论从侧重点还是从用法上, 汉语中的“离”和“从”都是不一样的, “从”表示的是时间或者距离的起点, 而“离”用在两个时间或者地点之间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对于“以后”, 英文释义是“after”。但是, 汉语中可以说“以后我想当一名医生。”这样的句子也会让留学生产生困惑, 因为英语中的介词“after”的后边, 必须要有一个短语或者句子, 不能单独用, 而在这个汉语句子中, 以后的意思更近似于英语的“in the future”。所以说, 尽管有的时候中英两种语言都可以用来表示同一个意思, 但是他们的语义并不一定完全重合, 有时候只是两个词语有交叉的部分, 即使在指同一个义项时, 他们的侧重点与用法功能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所以说, 虽然用一门自己已懂得的语言帮助自己理解记忆一门陌生的语言, 用已知的意象链接未知的意象, 是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 但是, 要明确地知道不能把它们完全地等同起来。这时就需要给出大量的例句, 让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分析出这个汉语词汇的各种用法和意义, 这样才能达到学习词汇的目的。

既然需要大量的例句来对词汇的学习进行巩固, 那么例句的选择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例句的使用方面, 首先应使用已经学习过的句式和其它词汇, 如果用没学过的新的句式和词汇, 学习的中心可能会被转移, 这并不利于词汇的学习。其次, 例句应该紧紧围绕被释义词语的语法意义和用法来设计, 学生学习到词语的用法才能正确地使用词语。最后, 例句的语义背景信息, 应具有普遍性, 降低学生理解时的困难才能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

最后,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属于教学的薄弱环节, 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对其进行完善。为了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各种方法应被综合使用, 也应注意到各个方面的问题, 因为词汇的教学不仅仅关乎语言, 也关乎人的认知等方面。

参考文献

[1]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 (1)

[2]方艳.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词义解释技巧[J].文教资料.2008 (4)

[3]姜静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点看法[J].考试周刊.2009 (36)

[4]徐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例句设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7)

[5]梁潇, 赵蕴萱.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策略初探[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11 (5)

上一篇:渣土运输合同书下一篇:德育需要善于发现 教学总结(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