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秋天初三作文

2024-07-07

金灿灿的秋天初三作文(精选13篇)

金灿灿的秋天初三作文 第1篇

金灿灿的秋天写景作文

炎热的夏日过去了,太阳公公不再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天气渐渐地转凉了,一片片枯黄的叶子像一只只金灿灿的美丽的黄蝴蝶,纷纷离开了大树妈妈温暖的怀抱,轻轻地从树上飘落下来,飞落到草地、小河、庄稼上,这落叶似乎是报信员,告诉大家“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小草们也脱下了绿衣裳,换上了金灿灿的秋装。秋姑娘又在落叶的喜悦簇拥下重新来到人间。在这个到处都是一片黄澄澄的景象中,各种小花似乎睡着了,个个低着脑袋,耷拉着两片早已经失去光彩的“双手”,默默地,一声不吭地等待着遥远的`春天的到来。在百花沉睡的这个季节中,只有桂花、菊花竟相开放着,它们是那样芳香扑鼻、光彩动人。菊花开得灿烂,红得似火,白得似雪,黄得似金,粉得似霞,争彩斗艳。一阵秋风吹来,淡雅的清香随风而出,迷漫在秋风中。树林在金色的秋天中已披上了睡被,静静地睡去,从树上落下的枯萎的树叶,和枯萎的小草成了一体,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秋天是美丽的。在秋天和绚的阳光里,风是轻的,树梢一片金黄,偶尔几支落叶飘下,象风中的舞者,从容而轻柔,优美而动人。天空一片湛蓝,偶有一群白鸽飞过,象跳动的音符,在人们的心头飘坠。几只蝴蝶在枝条中飞舞穿行,看那柔柔的波涛,激起层层细浪。

在这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日子里,许多小动物也都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了,你瞧,最团结的就是那小小的蚂蚁了。一但蚂蚁们发现了好吃的食物时,几个小伙伴就会一起把食物搬回洞里去,一起享用。

秋天不仅是动物们准备粮食的季节,还是一个金灿灿的季节,是一个大丰收的季节,麦子、柑桔、石榴等果实都在这个季节成熟了。麦田里,布谷鸟似乎在提醒着农民伯伯收割成熟的麦子。“布谷,布谷”,清脆的叫声,在麦地里回荡着。放眼望去,一片金黄的麦田里包裹着丰收的喜悦。秋姑娘轻轻地抚摸着这块麦田,田里顿时掀起了黄色的波浪,像一片黄色的海洋。其它的农作物也不甘示弱,桔子林里,到处也挂满了一个个黄色的“大灯笼”,让人垂涎欲滴,就连秋风也似乎被染黄了,成熟的不光只是桔子,就连梨子的“脸”也已经由绿变白,那层薄薄的皮象纸一样,似乎透过皮,就可以看见里面那鲜嫩多汁的果肉,梨子是那么大,看起来又那么沉,似乎只要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在这个季节,农民伯伯的脸上总是放出喜悦的笑容。

秋天啊秋天,你是那么让人期待,那么讨人喜欢,你给了我们许许多多丰收的欢乐和喜悦,你让农民伯伯的汗水有了回报,你让各种植物进了梦乡。我真喜欢你,美丽的秋天。

金灿灿的秋天初三作文 第2篇

一个多月前,当报名表传到我手里时,各式各样的比赛项目看得我眼花缭乱,四百米、跳高、实习球、立定跳远……当运动员为班级争光的愿望勾得我心痒难耐,一番自我评估后,我不安地在稍有把握的立定跳远项目后画了一个“勾”。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报名后,体育课上、课间休息时、晚上游戏时,每天我都认真的练习。在地面上找一个点做为目标,鼓励自己跳到目标或者超越目标,在练习中慢慢摸索站立的位置、甩手的力度、腾空的姿势……

比赛马上开始了,我的心咚咚跳着像要马上从嗓子眼蹦出去,我和徐语晨、陆敬慧三位参赛的小伙伴伸出坚定、有力的手搭在一起,高声齐喊:“来吧,加油!”我站在起跳线前,定了定神,一次比一次有力地挥动双臂,双腿随着手臂摆动,有节奏地下蹲助力,心里默默计数:“一、二、三、起跳!”“一米七八”,裁判老师喊道,天哪,我听错了吗?这比我的预想足足远了二十厘米。

初三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所以我认为要想写一篇高分作文, 得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做到三个关注, 写出独特感悟。

关注自我。中考一个出题主流就是关注自己的成长, 侧重自我对生活的独特发现、独特感悟。比如今年河南中考题目:“我身边的”就是让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 写出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还有06年河南中考作文“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07年河南中考作文“从我开始”;08年河南中考作文“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这些都是从学生自身出发, 让学生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所以训练学生书写自身成长经历将是永不变的主题。训练方法, 可以采用辐射法。即:激发学生兴趣, 让他写上三篇成长历程中, 给他触动比较大的记叙文。写的越细腻越好, 越感人越好。然后让他自己研究可以从每篇中挖掘到的主题, 然后巧改文章开头结尾, 根据每篇内容, 再写出三篇不同主题的记叙文。这样在考场上学生就不会慌不择路了。

关注社会。时事热点永远都是作文很好的素材。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08年的奥运会、2009年的救灾、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2011年日本海啸, 核遗漏, 中国抢盐……刻意的训练这类题材的写作既能增强学生对社会时事的关注, 也能很好的表达自己对这些时事的看法和评价。同时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关心世界的兴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注人生。初中阶段正是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一次次创作, 流露出自己的思想, 也是精神的一次次洗礼。如06年河南中考作文“不同状态面对不同生活”、07年“为了家乡明天更美好”、08年河南中考作文“团结”、09年河南中考作文“忠言逆耳利于行”、2011年河南中考作文阅读下面材料, 然后作文。

野菊花生长在路边, 不管有人照料、还是没人照料, 都生长的很好……可以提炼与坚强有关的主题……

所以训练学生练习这类题材, 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 在中考时就能写就一篇令人欣赏的文章, 博得阅卷老师的欣赏, 拿到一个高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第二:要做到突出个性, 流露真挚情感。

就是说作文要有自己的思想、见解、主张;有鲜活独特的内容;有独特的构思;有独特的语言……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考场作文敢于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弘扬个性、感情真挚永远都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因素。引导学生明白:作文就是说话, 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流露自己心里的真情, 突出自己的个性。感情真挚的作文往往会带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自己的作文能得高分就理所应当了。

二、把握好高分作文“潜规则”

看文字三眼定终身。做好这三眼的准备工作, 你的作文一定会拿到高分的。

第一:要重视字体, 书写规范。

字体相当重要。这是阅卷老师看作文的第一眼。你的作文水平再高, 如果字体一塌糊涂, 那么阅卷老师, 只会不耐烦的给你画个低分。所以字体应该书写规范, 让人看清楚。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地方专门有卷面分值。还有的地方采用电子扫描的方法在网上阅卷, 这对字体的要求就更高了, 书写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你的作文得分。还有文章篇幅。初中学生要求文章字数在600字以上, 但是通过中考作文的批阅来看, 文章一般都要写到倒数三行以内, 那就几乎800字了。所以平时的训练还应该在字体规范的基础上, 训练学生写作的篇幅。

第二:要分清文体, 叙议得当。

文体分清, 这是阅卷老师看作文的第二眼。近年来作文要求更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 但同时有部分学生因要求里有“文体不限”, 而写成“四不像”作文, 既不像记叙文, 也不像议论文。这也是直接关系到作文分值的一大方面。所以应该训练学生分清文体, 熟练的掌握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还有现在有些文章写的是随感, 学生分不清这些文章的文体, 要正确引导学生:读懂这些文章即可, 写作文时却要避开这种写法, 要把记叙文写的叙事详细, 语言有感染力, 人物形象鲜明, 体现记叙文六要素;把议论文写的有理有据, 尤其是事实论据充分, 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第三:要开篇点题, 首尾呼应。

这是阅卷老师看作文的第三眼。文章开篇的点题句很重要, 它是阅卷老师首先关注的段落, 你的下文写什么往往跟它有关。如:“青春的风铃, 吹开了心扉, 青春的彩笛, 吹动了梦想, 青春的音符带动我奔向希望。青春, 这个美好的季节, 正是我们播种希望的时候, 珍惜它, 把握它, 让它在我们手中放出夺目的光彩。”这个开头一看就明白下文写的是珍惜青春的内容。如果文章结尾再来个“珍惜青春, 将青春握在手中, 将希望铭记心头, 带着希望与梦想, 去追求, 去奋斗, 去创造青春之辉煌。”那么文章将会产生一种结构严谨, 一气呵成的艺术效果, 不拿高分都难啊。

所以只要吃透课标要求, 把握好高分作文“潜规则”, 有的放矢, 一步步训练学生作文, 那么学生在中考时就一定会写出一篇高分作文。

摘要:一些经历过中考的同学都有这样的共识:得作文者, 得语文天下。作文占语文120分中的50分, 占总分几乎42%, 若作文写作不慎, 而进入二、三类卷的档次, 总分必然不高。怎样训练学生写作, 才能让学生在中考时写出一篇高分作文呢?我认为必须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训练, 而且还得把握好高分作文“潜规则”。做到这两点, 写就一篇考场高分作文不成问题。

金灿灿的爱心作文800字 第4篇

事情说来话长,记得去年,我给了他一只狗,他对那只狗钟爱不已,对它又宠又爱,把它当成宝贝,原以为他只是表面上喜欢狗,爱可爱的小狗,但那一天后我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记得那一天正是台风“灿鸿”登录的那一天,这本是台风天一个很平常的夜晚,即将因一个人,一只狗而成为特别的一天。

窗外狂风暴雨,屋内却温暖舒适,地扫的干干净净,食具在隔板上整齐的摆放着,发出亮闪闪的光,他正坐在沙发上,看着一档综艺节目。只听叮的一声,闹钟响了,他缓慢地站了起来,“哦,先去看一看小狗吧!”他走进了房间,小狗还是像往常一样,安静地睡在窝里,小狗身子卷缩成一团,好像一个棕色的小球。他走上前去,想抚摸小狗。“咦,怎么这么烫。”他摸了摸小狗的额头。那股精神电信号快速地闪过他的脑海,他二话没说,抓起外套,冲入了雨中。

外面下着倾盆大雨,再加上台风来袭,天上的雨就好像海啸一样劈头盖脸地砸下来。狂风也来帮忙,路边的树在剧烈的摇晃,好像随时都会被连根拔起。路边的小草更是像吃了摇头丸一样。此时正值4月中旬,冬天的气息并未散去气温也没有有效的回升。

他听着小狗呜呜的叫声,心比被刀割了还难受。为了让小狗更舒服一点,他脱下外套,把小狗裹在里面。水从他的脸上流下来,此时,他已不知道脸上的是泪还是雨水。街道被一张巨大的网罩在了里面,灯光昏暗的街上一辆车也没有,唯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雨中奔跑。

时间随分针时针的交织一点点过去了,远处,隐隐约约出现几个字,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楚,啊,是宠物医院,他绝望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苗。越来越旺,越来越盛,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奋力向医院奔去。

终于到了,他长舒一口气,护士从他手中接过了虚弱的小狗,交给医生,医生把小狗放进了病床上,说:“小狗得了急性肠胃炎,要是晚来一步,也许就没命了。”他长舒了一口气。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金灿灿的秋天初三作文 第5篇

信任,是我们最需要的,那有人希望自己不被信任?但当我看到油菜花时,我就会想起我的一位农村好友――王翠。“妈妈,我不想去!”我抱着妈妈的胳膊苦苦的`哀求着。原来,妈妈为了让我去看看农村,便把我安排到大姨妈家去住。在我的印象中是这样的:又臭又脏,鸭屎到处都是。所以我不想去,但母命难违,只好去了。当车子开到大姨妈家时,我惊呆了,金灿灿的油菜花让我已走不动路了。妈妈自豪的说:“不错吧!”不过我在那里一个朋友也没有,所以我非常寂寞。大姨似乎猜出了我的心思,让我和一个叫王翠的女孩玩。哼!我才不和一个土里土气的乡下人玩呢!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久了,我才觉得她其实也很好。于是我俩成了好朋友。突然,有一天,她红着脸对我说:“你能借我10元钱吗?”我犹豫了一下,说:“好吧,不过我得明天给你。”“好!”第二天,我高高兴兴地穿上衣服到老地方去等她。过了好长时间,她才来。我把10元钱递给她时,她说:“明天,我来拿吧!”“好!”回到家,我怎么也找不到了。问王翠还要不要了,她说她不需要了。我很奇怪,仔细想了想,便开始怀疑她了。后来,我越想越觉得是她。我发誓再也不和她玩了。过了些天,她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

也不来找我玩了。

有一天,我在桌子上看到了10块钱,问大姨妈:“这是谁的钱啊?”大姨妈说:“你的啊!前几天,我看见你衣服口袋里有10块钱。就拿走了,呐,现在给你!”我一愣,心想:糟了,那不就等于我冤枉她了吗?怎么办呢?对了,我可以……于是,我和她约好,让她在油菜地等我。第二天,我就去了,瞧见王翠了,有些不好意思,便说了声对不起,然后把10元钱塞给她就走了。

两周过去了,妈妈也来接我回家了。正要走的时候,大姨妈追上来说:“刚才小翠说这10元钱是你丢的!”我回头一看,发现了正躲在不远处看我的她。我说:“大姨,把10元钱给她吧!再见!”

校园的秋天初三作文 第6篇

走进校门,眼前是一个美丽的小花坛,花坛里种了许许多多的一串红。“呼——呼”秋风吹过,成片成片的一串红随风舞动。远看恍若一片红海,翻滚着阵阵波涛,近看又仿佛是一个个小铃铛,“当——当”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红海中还夹杂着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小绣球,远远望去,像是点点红霞,煞是好看。

在花园中慢慢踱步,就会来到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前。教学楼旁有两个花坛,它向我们吐露出秋的信息。花坛里的秋菊怒放,有的如银蚕吐丝,有的如仙女的衣裙飘飘。静看这些银色的花丝,仿佛它们是动的,一根根银丝从花的中心不断涌出,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下来,纯净、素雅。

这时,一阵清脆地放学铃声响过,伴随着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一群背着书包的孩子从教学楼出来,穿梭在小花园里捡落叶。我俯下身,拾起一片无花果叶。哦!那叶片中间有一条裂缝,恍若一只黄蝶,我将它抛起,又任凭它静静地打着旋儿落下。如仙女下凡一般,轻盈、优雅地落下;如舞蹈家迈着优美的舞步,高雅地落下;那“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是如此美丽。

用好身边的材料有效指导初三作文 第7篇

一、用好课本这个素材库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六册教材中, 现代文共131篇, 其中记叙文108篇, 占82.4%;说明文17篇 , 占13%;议论文6篇 , 占4.6%。从数据上看, 教材中的阅读篇目以记叙文为主, 但同时说明文和议论文也不乏典型选文:例如八年级上、下册各选有《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压扁的沙子》、《旅鼠之谜》等说明文, 其中有事物说明文也有事理说明文, 还有科学小品文;九年级上册选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议论文, 且选文在立论、驳论均有兼顾。

面对如此庞大的资源库, 如何用它来指导学生作文呢?

(一) 在复习中重视文体, 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记叙文, 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 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 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 写日常应用文”。可见写作时文体必须清晰。因此在进入初三复习阶段, 我对六册书的现代文进行归纳、梳理, 突破册的框架, 按文体复习, 并用文体典型的课文指导学生写作,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体。要求学生写小说需具备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写散文要具备“行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写议论文要有理有据;写事物说明文要有典型的事物特征等。

通过整合指导, 学生训练, 学生在写作时文体是不会混淆的。

(二 ) 整合课文的写作技法, 在写法上指导学生写作

叶圣陶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这六本书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法很多, 根据作文的需要加以整合, 指导作文写作时挑选学生易于运用的文章技法让学生运用。

初三下半年最后一篇作文是《我的初中生活》, 作文指导课时我用幻灯片带领学生回顾了三年的初中生活, 有精彩运动会, 有难忘的春游, 有激情的篮球赛, 有灵动的课堂等等。回忆很热烈, 而习作却很平淡、枯燥, 缺乏生动的描写。讲评时我找出了有特色的课文片段描写:

例如:《背影》一文中用“走、探、穿、爬、攀、缩、倾”等动词来描写父亲去买橘子的感人场景。

《社戏》一文月下航船去看戏时调动身体感官的描写去看戏途中的愉快心情。

《云南的歌会》一文用“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三个场面的描写构成全文。

带领学生朗读揣摩课文这些精美的片段, 品味优美的语句, 同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将这种场景描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随后写作练笔, 学生把描写手法运用到作文里, 文笔更加细腻:写军训生活时, 侧重调动身体的感官,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写难熬的军训;写篮球赛时用一系列动词刻画上篮的优美动作等; 有的学生则仿用《云南的歌会》的写作手法, 从三年初中生活中截取初一军训、初二篮球赛、初三上课三个场景, 来刻画初中生活等。

《智取生辰纲》是双线索的文章:《智取生辰纲》一文中采用了“杨志押送金银担”和“吴用智取生辰纲”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借鉴这种双线索写作手法, 给学生出了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题。

生一写《门》, 一条线索是由奶奶老家小木门写到进城后的铁门再到经济好了用上防盗门指纹门的变化, 另一条线索则写出人与人直接由亲密到疏远隔膜的渐变, 最后文末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信任。

生二写《电视》一文, 写了他们家由9寸的黑白电视到19寸的彩电再到现在的56寸液晶电视的变化, 另一条隐含的线索就是人与人由原来的融洽交流到现在被电子产品“掌控”变得冷漠的变化。

课文在文体、内容、写法等方面都为写作提供很好的例子, 在初三总复习这个关键的阶段, 教师要最大化地用好课文, 让它成为实现高效作文的平台。

二、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 亲身经历的作文素材最具生命力

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初三的学生纵使繁忙, 但做为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 教他们细心品味亲身经历的事情。用他们自己的感官去体味繁忙生活的味道, 找到生活的美, 用“我手写我心”。

(一) 写出生活。 布置了《幸福》的话题作文, 学生议论哪里来的幸福, 天天都是上课下课、作业、吃饭, 生活枯燥无味道。于是课堂上和学生回顾一天的生活, 找找幸福的点:早上起床的一杯温开水; 课堂老师的谆谆教诲;精心制作的美味午餐;傍晚热闹的运动场景; 校园一隅繁密盛开的羊蹄角花; 放学后父母的爱心车; 晚上作业时甜美点心等。一盘点, 他们发现身边幸福的事情很多, 文章百花齐放: 例如《幸福的每一天》《像那花一样幸福》《花开的幸福》《那杯温热的白开水》《幸福盛开》等。以下是学生作文片段:

花盛开在长满浓密绿叶的大树上, 那是三棵并排而生的树, 中间那棵较为高大, 在操场的那边笔直地立着, 而我在这头抬眼望去, 三棵树组成颇有趣味的“山”字。走到更近处, 看见上白下紫的羊蹄角花朵在深深绿叶的映衬下, 无一丝妖冶的气息, 宛如开在天堂的圣花, 洗净心灵的尘埃。就这样静静地望着, 即使看不清花朵的模样, 只见满树交杂的白色与绿色, 就在心中装满了满满的赞叹, 这花可开得真美! 和身边的同学边赞花, 边交谈儿时玩花的趣事。……

一次赏花, 美的不是那些花, 而是那些笼罩在赏花人身上淡淡的泛着幸福的光晕。这便是幸福!

(二) 写出情感。蒙田说:“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正因为他们所写文章有了情感, 因此更加打动读者。

要毕业了, 许多学生舍不得老师、同学、班级。引导他们表达出这种情感, 学生也写出了很多感人的文章, 如《记忆藏在每个角落》、《我的班级, 我的最爱》。

(三) 写出思想。 身边的新闻层出不穷:环保问题, 食品安全, 公交车风波……引导学生多了解关心热点时事, 在了解事件, 阅读他人评述之后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文章因有思想而深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即使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老师的讲课, 父母的叮嘱, 上学的风波, 旅游的见闻, 考试的感受等等, 只要用心观察, 精心选材, 认真细致地刻画, 写到文章中都是独特的风景。在大考中能打动阅卷老师的文章, 常常就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三、 运用积淀下的古诗文提升文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的积累, 构思再好也难以写出精彩的作文。相反, 若能在作文中旁征博引, 即使构思略显浅薄, 也可以靠文采取胜。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过:“虎豹无文, 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 而色资丹漆, 质待文也。”苏轼也说:“凡文字, 少小时须气象峥嵘, 彩色绚烂。”可见作为一篇优秀的文章, 文采是必不可少的。初中三年背诵了大量的古诗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优美的词句用在作文中提升文采。

(一) 巧用古诗句为题

古人云: 题好一半文。凝炼, 蕴含深意的诗句常被用来当作文题。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听取“蛙”声一片》、《春蚕到死丝方尽》、《只有香如故》等。

古诗文也可以运用在文中当小标题。《水祭》一文, 全文以杜牧的绝句《清明》中的诗句为框架和线索, 写出了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小标题的四个概括性画面。通篇围绕“水”的话题, 写出它的过去、现在、未来。内容全面概括, 特别是“拍卖会”、“杏花村”更富有创意, 引发人们珍惜水资源、改造水资源的思索。这样一篇文章构思巧妙, 文采飞扬, 一下就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

(二) 巧用古诗句开头

例如某学生的《让大脑放假一天》:

我向往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向往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的雅兴;向往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的舒适怡情。因为我的大脑每一天都是在紧张的工作。

(三) 巧用古诗句结尾

例如《充盈着“书香”的天空》一文:

进入“书香”的大门, 已是几年以前的事了。我放弃了不少玩耍的时间, 选择了读书。我一直恋恋不舍的是黛玉的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销香断有谁怜”;我难以忘却苔丝的温柔与三毛的细腻; 我也对《家》《春》《秋》的结局难以释怀……当我与母 亲去秦淮 河时 , 我仿佛看见了朱自清笔下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那积淀六朝历史的沉沉的绿, 是六朝金粉所凝的吗? 我常想, 那剑桥大学的康河柔波的映衬下, 是否还有一位诗人吟着:“轻轻地, 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撒哈拉大沙漠中, 是否还有一个坚强女人在竭力地描绘着她的“梦中小屋”……

诗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融诗意与哲理于一体。引用诗词能增强文章的文采, 可以在某一段中点缀一二, 给文章添一点亮色; 也可以吸取古人的思想当作文的主题。

家乡的秋天初三作文 第8篇

秋天是蓝色的。不信就查。无暇的天空就像一颗巨大的宝石,有时会有几朵云彩飘来飘去,为美丽的宝石制造无限的水滴。我经常被蓝天吸引,有时它让我做白日梦。当你到达果园时,秋天的颜色更丰富,如红苹果、黄梨、紫葡萄、橘子…

秋天是五颜六色的调色板,包括蓝色、黄色、红色、绿色和紫色……但它是什么颜色呢?秋天是一首让我惊叹的诗,一杯让我深深陶醉的酒,一个让我着迷的梦。这是我家乡的秋天,我喜欢美丽的秋天。

坐在窗前,每次抬头都会看到一群大雁在空中盘旋。虽然有时只看到一个掠过房间的顶端,但可以想象,前方有大量部队在等待它。我似乎看不出他们在什么样的队列里,是“一个”还是“人”,这只能说明的秋天来了我听到《华胥引》萦绕在河图上,“雨打着绿色的伞落下”。虽然描写的不是秋天,但也有道理。树叶不是黄色的,但都没了。我家院子里的小树回答了这句话,想起《红楼梦》里说过的话,“美是短暂的”,用在这棵小树上还是挺合理的。毛毛一直在下雨,到处都是树叶的味道。

家乡的秋天初三作文 第9篇

秋风送爽,农民伯伯看了看天气,提醒大家:“下地收割喽!”一阵风吹过,农民伯伯扛起锄头,拿起镰刀,像超人一样飞出去。我们高兴坏了,也急忙跑出去,刚出去,我就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金灿灿的田野,金灿灿的树,眼前的景色好像全是金色的。这时,风儿吹过,对我们说:“快来,快来,快来陪我们玩。”我们飞一般的跑出去,跑到田野里玩。农民伯伯拿着镰刀,抓一把麦子,再割一下,麦子就下来了,然后铺到地上,我们看到像地毯一样软的麦子,就飞速冲过去,躺倒在小麦上,望着蓝汪汪的天空,我们竟有些睡意,可是,风儿太调皮了,它伸起手挠我们的脖子,凉凉的,痒痒的,让我们一下子没有了睡意。我们望着农民伯伯,竟没有发觉自己的脸上有了笑意,但是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笑。

秋风吹过,瓜果飘香,嫂嫂婶婶笑着,说着,走到果园里,忙碌起来了,果香也洋溢起来了。我们推着,嚷着,闹着,走到果园里,迅速从树上摘一个苹果,洗一洗,再慢慢地咬一口,刚咬上去,汁水四溅,看看我们,脸上,衣服上都是苹果汁,脆脆的,甜甜的,酸酸的,可谓是“果中极品”呀!长辈们对我们说:”每天一个苹果,长命百岁呀!“我们信以为真,听取了长辈的建议。”呼呼呼,“大风吹过,树上的苹果随风摆动,好像在给我们跳舞,我们咧开嘴笑了。

家乡的秋天初三作文 第10篇

秋天的天空像一个孩子多变的脸。有时天空晴朗,阳光灿烂。天那么高,云那么白,让人不禁想起那首美丽的诗“天那么高,云那么轻,南雁飞去”。有时天空阴沉沉的,像一个浑浊的湖,苦着脸。不一会儿,就开始下雨了,这连绵不断的秋雨没完没了。真是“秋风秋雨愁人”。

秋天的树木五彩缤纷。大多数树的叶子开始枯萎。每当秋风吹过,黄叶就像一群蝴蝶在空中飞舞,盘旋,盘旋,最后落下;对于像枫树这样的树来说,天气越冷,树叶就越亮。集群,从远处看,像燃烧的火焰云;还有松树柏树之类的树,一年四季依然常绿。在寒冷的天气里,它们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绿,给秋天的园冶增添了活力。

秋天的花园仍然五彩缤纷。各种花草琳琅满目。一串红色,特别明亮耀眼。远远看去像一朵红云;菊花呈现出“满城金花”的风格。秋风中,遍地金黄的菊花惹人喜爱,清香爽口。走进田野,在山坡上,当你看它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一大片金色的区域,到处都是盛开的野生菊花。

秋天的果园里满是水果。看树上的苹果。它们又红又好吃。非常令人垂涎。上去摘一个苹果,咬一口。它甜到人心,嘴里满是香气。黄澄澄的梨也上市了。看着他们,仿佛他们在呼唤你,这是不可抗拒的。毛茸茸的猕猴桃更引人注目。别看它长得很丑,但是吃在嘴里很好吃。一种甜,一种酸,舒服到每一个毛孔。嗯?是什么,像红灯笼一样挂在树上,以为要掉下来了。让你不由自主的想抓住它。仔细看看,哦!是柿子!这个柿子不好看,但是吃起来很爽。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到处都是丰收的果实,到处都是忙碌的农民。一年的汗水有了回报。在丰收的田野里,农夫的叔叔又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播下了来年的希望。农舍的屋檐下,到处都是笑声。

家乡的秋天!你太迷人了!我想大声为你唱首歌,给你一首最美的歌!

初三作文训练有效方法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作文,学生,教师,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考中, 作文得分的高低也影响到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尽管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中考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在初三最后一年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直都是一个难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写作和讲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堂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生在写作方面感到迷惑, 找不到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教师也疏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结合十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 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知识的系统性

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 因此,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应具有系统性。

首先, 应进行表达方式的基本训练, 教会学生如何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无论写何种类型的文章, 平时作文或考场作文, 都离不开基本的表达方式。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就什么也建立不起来。如果说内容是一篇文章的血肉, 那么表达方式就是文章的骨骼。从许多考场作文成功的案例来看, 一些考生正是善于运用一两种表达方式, 写出了上好的文章。练习基本的表达方式, 实质上就是练习作文的基本功。所以, 所有考生都应认真练习, 做到得心应手, 妙笔生花。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是检验考生写好考场作文的真功夫。五种表达方式可能在作文中都用得到, 但并不是都要在练习中平均用力, 重点突出, 才有可能出彩。一般来说, 初中阶段应在记叙、描写、议论上多做文章, 或重点叙述, 或精心描写, 或专注议论, 凡此一种做得好, 皆能出彩。

其次, 要进行文体的基本训练。中考的导向作用使作文训练主要偏向记叙文这一基本模式。考题基本已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但学生的写作实际仍暴露出文体不明的问题。这一弊端提醒我们, 中考作文训练应重视文体分练。文体分练适宜集中安排在初三第一学期, 既可以与第五册教材课文阅读同步, 又可突破中考作文的“基础等级”。这一阶段,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分练程序。这里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两大文体为例重点说明。 (1) 先谈谈议论文的规范写作训练。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编排了经典议论文篇目, 在阅读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突出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可以让学生按照议论文的三要素分析这些课文, 以课文为范例把握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和写法, 并设题训练:一是模仿写作;二是分步训练。学生模仿写作时, 难免会出现注重论点忽视论据, 或关注论据忽视论证过程的情况。教师要抓住机会,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步训练。如以《世上没有傻问题》为范例训练学生写议论文, 重点训练论据。训练论证时, 包括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要求每位学生的训练习作中必须用到一种论证方法和一种规范的论证结构, 并且一定要具体, 从而就可以掌握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 以及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等论证结构。分步训练, 一次集中训练一个重点, 必须严格遵守, 落到实处。 (2) 也需要重点规范训练的文体是记叙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是小说单元, 小说是最典型的记叙文, 有典型的人物、曲折的故事情节、精辟的环境描写, 这些都是好的记叙文应具备的。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 值得揣摩分析的有几个精彩片断, 如“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孔乙己给小孩子分茴香豆”, “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买酒”等场景。作家从多个角度成功刻画了孔乙己的形象, 用笔细腻传神, 正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根据实际需要, 其他文体训练也可以如上所述分步展开。如此一来, 效果显著。学生作文文体特征突出, 不会出现“四不像”的文章。遇到“文体不限”要求时, 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尽情发挥。

二时间的连续性

作文是语文试题中赋分最多的一道题, 教师在总复习阶段花费的时间却并非最多, 通常有这样的误区, 认为复习时间如此紧张, 作文训练耗时、费力又难见成效, 把时间花在语言、知识考点训练上效果更好, 导致作文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要保证训练时间, 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 从思想上认识训练对作文的重要性。在《集体习作实践记》一文中, 叶圣陶先生明确具体指出:“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语言是出声的思想, 思想和语言是合二为一的。”因此, 练习习作实际上就是练思想。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系技能, 不宜视作知识, 宜于在实践中练习。”又说:“看看文章技法之类只是‘知’的事情, 虽然不一定有害处, 但无益于写作的‘行’是显然的。”可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必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初三每周的作文课一定要用于学生的写作, 作文课不能挪作讲读课, 一周要完成一篇规范的作文。

其次, 加强作文的讲评和指导,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索, 发现作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恰当地解决。学生作文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 就是盲目的实践, 往往事倍而功半, 收效甚微。作文指导和作文讲评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指导, 又要有体察细微的点拨。在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考试的针对性

初三这一年, 学生学得苦, 教师教得累。具体到作文训练上, 有的采取高强度写作、大容量训练的方式, 写得学生听到写作文就叫苦不迭;有的硬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应考范文和名句名篇, 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能否设法减轻初三师生在写作训练方面的沉重负担呢?

在谋求“提高效果和节省时间”的统一, 追求“最优化”写作的十多年里, 笔者感到初三和初一的训练同中有异, 只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写作基础, 有针对性地实施以下措施, 还是会取得一定效果的。

首先, 初三师生一定要做到胸中有“类”。天下的好文章何止千篇万篇, 哪能一篇一篇看得过来?天下的作文材料又何止千则万则, 哪能一一练遍?看不过来, 无法练遍, 与确保中考作文成功相互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 就在于胸中有“类”。“胸中有类”要求师生一起动手, 广泛搜集写作材料, 然后分类。其后, 每一个类型都精选一个最新颖、最具代表性的材料, 师生合作写文章, 互相传阅。对于大家公认的好文章, 从审题过程开始, 讨论各环节、各步骤成功的原因, 总结规律, 再尝试运用这些规律修改自己的文章。整个训练过程, 使学生对材料形成“类”的概念, 掌握针对这一“类”材料的具体写作方法。一旦学生做到胸中有“类”, 无论考卷上给出怎样的材料、命题, 学生都能将其快速归类, 应用写这些材料的成熟方法, 写出符合中考要求的好文章。

其次, 倡导“提高有道”。越到初三, 越不可以一味多写, 而要强调读写结合。笔者常建议初三学生在临近中考时, 多读《智慧背囊》、《时文选粹》之类的书及《中国青年报》之类的大报。不必背诵, 只是在学习间隙欣赏品味。读是如此, 写更要精巧。每学期一般可写十篇作文, 每次作文交上去后, 卷面上一定要有本班另一同学的评语、画出的精彩语句和在不足之处做出的提示标记。教师看作文时, 把评价和标记当作批阅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样给出评价。作文发给学生后, 不必誊抄, 就在原文上修改。一次修改成功的即可过关, 修改没有提高的要再做修改, 达到提高标准为止。这种训练方式减少了学生重复写作的劳动量, 效果直观明显, 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 应考有“方”。进入初三第二学期, 学生往往出现焦虑情绪, 严重时会影响到学习。具体原因多样, 其中学生对作文训练成效的担忧是重要原因之一。语文教师这时候要拿出扎实的应对策略, 让学生对训练放心。这个策略就是师生一起动手, 结合近几年的命题规律, 预测中考作文内容。对可能考到的题目范围做好预估, 指导学生依照类别做准备。

四学生的主体性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 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作文成功的前提。为此, 我们应该以学生的“体验”和“自主”为立足点展开研究。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一部分。首先, 科学地重组教材。以教材中的典型文章为例, 架起教材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让学生由“感”而“悟”其情 (情感) 、“感”而“悟”其喻 (比喻、象征) 、“感”而“悟”其理 (哲理) 、“感”而“悟”其趣 (情趣) 、“感”而“悟”其虚 (想象) 。真正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感受作者的生活体验。其次, 引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关注永恒的主题, 激发创作兴趣。可以开设作文材料积累课:如现场观察课、人物采访课、感受体验课、课外阅读课等。积累的材料多了, 感受深了, 表达自然也就真了。

此外, 还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 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 让学生、家长也来参与对作文的评价, 注重学生自评、互评, 将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综合评价与专题评价相结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文分数, 还要注意学生在写作时的情感、态度, 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的进步, 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秋天的回忆初三语文作文 第12篇

又是一个丰收年,空气也被人们染上了几分喜悦。为了庆祝好年头,村子里请来了高甲戏团。乍一看也是平凡,不大不小的卡车上插了支小旗,“闽南高甲戏团”几个黄色的字赫然印在鲜红的旗面上,随着风儿招摇着。好无聊啊!我暗想。

“看戏啦!看戏啦!”

夜,就这样悄悄地拉开了序幕。隔壁的三叔二婶,个个尽显活跃。与我而言,虽说兴趣不大,但凑凑热闹还是满好玩的。人这么多,等一下肯定还会有卖小吃的小贩吧。揣着一颗满是吃喝玩乐的期待的心儿,我混入了这看戏的轰轰烈烈队伍里。

果不其然,一到村里戏台,戏还没开始,卖零食的小贩们却已经早早在那候着了:红得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黄的玉米,棕色的板粟……那高高的稻草棒上还插着几只风车,哗啦哗啦地转着,这一切光看着就让人欢喜了。

我拽着姑姑的衣角,紧紧缠着她,数不清转了多少个圈儿了,终于得到战利品——冰糖葫芦。我欢呼雀跃,喜滋滋地舔着,一入口,激活了每一个味蕾,“好甜呀!”一时间,觉得人生达到了高潮。

“乓!恰恰!”猝不及防地,就这么开始了。实在是太突然了,以至于我被吓一跳,手中的糖葫芦掉在了地上,裹上了一层黑不溜秋的沙土。“啊?!我的糖葫芦!”欺人太甚!我的糖葫芦像个泥鳅般卧在了地上。不满在我眼里,心里化成了一把熊熊之火。“凶手”呢?“凶手”在那?对!肯定在戏台那边!我本想上台探一究竟,奈何,厚厚的幕布拉起,主角已经出来了。现在去也未必找得到,等戏唱完吧。我自我安慰着。

“咦咦……啊”……奇怪的唱腔响彻全场,幕起幕落,眼前掠过无数叱咤光影,我全无心欣赏。这真是个漫长的煎熬,终于……戏结束了。夜挺黑的,无际的黑暗中缀着几个光点。我拉着我的死党,蹑手蹑脚的地逃离大人,溜到戏台一侧的门……嘿!没锁门!天助我也,我喜出望外,悄悄地拉开一条门缝,溜了进去。

“小朋友啊,你在做什么呢?”正当我寻视着大堂,背后突然响起阴阳怪气的声音。我的心跳漏了半拍,全身的血液仿佛凝固了。“没……没干什么啊。”……我打了个冷战,转了过去,只见一个红眼大白脸站在我面前,鬼……鬼啊!我吓得把刚开始的目的都忘了。“小朋友,你喜不喜欢看戏啊?”大白脸问道。我无语了:怎么回答?怎么回答?如果说不喜欢……那她等一下不会把我吃了吧?我脑补了千余种死法,最后,机械地点了点头。

“好极了!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我们这个行业的,不多了……唉!”她长叹了一口气,眼里有了一种令人说不清的忧伤与喜悦,“好啦,天色不早了,小朋友你快回家吧,什么时候有空来玩吧!”她摸了摸我的头。好像……没我刚刚看到的那么凶了。

我逃也似的窜向门口,才发现死党已不知何时失踪了。我三步作两步地跳下楼梯,一束手电光打在了我脸上:“唉呀,小C,你跑那去了?急死我们了!”姑姑把我搂进怀里,匆匆地送我回家了。

从那之后,我天天造访戏台,得知了那个戏子叫W,打小耳濡目染,喜爱高甲戏,十五岁便开始拜师学艺,苦练台上功,我不禁暗暗敬佩她。白天没有演戏时,我就常常去看看那精美的道具头饰,还好奇那袖子为什么要那么长,都拖地板了。渐渐地,我对高甲戏有了些好感。

戏一连唱了七开。第七天,秋风萧瑟了许多。一如既往,幕起……唱腔起,时间仿佛快了很多。我贪婪地盯着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戏服,美轮美奂的妆容,还有那韵味十足的腔调,常觉得看不够,听不够。时间滴滴答答地走着,戏幕准时地落下了……

倾听秋天的心跳初三作文 第13篇

当树叶渐渐飘零,大雁成群向南飞,迎面拂来的微风中带着的些许凉意,无不在提醒着人们,秋天要到了。

秋雨,是秋天的心跳。

最喜欢的不过是秋雨,在傍晚夜分,密密的秋雨斜织着洒落下来,带着树叶埋入尘土的的气息,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大地上,恰如此时天边的夕阳还没落下,天边被红晕浸透了的云和秋雨一起,似一抹娇艳明媚的红,又似少女羞红了的脸,媚眼如丝般的勾人惊心动魄。

秋风,是秋天的心跳。

你听过风声穿过树叶沙沙地响声吗?亦或是树叶飘零地低叹?那是秋风,也是秋天的声音。那是你走路时突如其来的凉意,也是看见树叶飘落心头的.一抹惆怅。秋风吹散了落叶吹零了花朵,在这个万物萧条的季节,难免会让人心生幽怨,但是,它同时也吹来了枝头硕累的果实和新生的希望。不会结束也就不会有新的开始,它纵使吹散了所有花叶,再经历一个寒冬,又会获得新生。喜欢秋风中这样的无情中又有情。与其残花败叶在枝头苟延残喘,不如来年获得新生傲然开放。

秋实,是秋天的心跳。

它不同于春天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不同于夏天的艳阳高照,热情似火,不似冬天的彻骨寒冷。然而却更喜欢秋天。它带走了果实和收获的喜悦之外好像也别无其他。但是,它在街头金黄的树叶上,在枝头的硕果中,在枯叶的条纹中洋溢的是一种朴素,一种温情。那是所有人所追求的东西。

秋思,是秋天的心跳

古人总喜欢在诗中,以秋天来抒情,不管是杜牧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的恬淡悠然,还是刘长卿的“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的孤独伤情,亦或是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愁思……。秋天,好像自古以来就逃不过世人寄托悲哀愁思的季节,是天边一抹夕阳的余晖,还是一片枯叶引起的惆怅。

但你乐观地秋思,去倾听秋的心跳,你便会发现一种别致的美。它是最朴素,最平淡却又充满神秘的季节。大自然往往是公平的,在秋天过后严寒漫长的冬季,又会迎来新的一年。它摧毁了希望,又带来了新的希望。让人忧更让人欢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金灿灿的秋天初三作文】相关文章:

黄灿灿天天向上范文06-18

上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下一篇:童年的回忆五年级作文500字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