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2024-09-19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精选7篇)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第1篇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二、重点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三、东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如:吴谥械淖髌吩谙叩运用上有新意,线的节奏和韵律美十分强烈和鲜明。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第2篇

艺术建构与审美图式的关系及其作用--阿多诺论现代艺术逻辑分析功能的特征

阿多诺以“批判理论”来剖析现代艺术,强调审美学逻辑对现代审美形式的指导作用.通过认识方法论的革新,审美理性可设法与客观理性建立广泛的.辩证关联形式,因为审美形式的建构并不是那种僵化的经验规范性程序,它以人的审美自由为导向,既强烈反对自上而下的推导,也同样反对自下而上的方法.现代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这种高度中介性的特点,就是它的分析逻辑功能的表现形态之一.

作 者:张永伟 作者单位:<思与行>杂志社,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刊 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6(2)分类号:B835关键词:建构 美学 阿多诺 辩证法

“线”在绘画作品中的审美特征 第3篇

“线”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视觉形态要素

“线”或称“线条”在造型艺术中, 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立体视觉同时并存的, 也可以说它是视觉形象的概括和提炼。“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 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以造型艺术也就是线的运用, 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 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 不论是写实, 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 还是具象的, 无不是以“线”为表现手段。可以说人们来到世界第一个视觉印象就是“线”的世界, 眼中的一切都是线的轮廓。孩童在受教育前的最原始的视觉印象就包含“线”, 他们画的小房子, 小太阳, 小树等等, 无不是以线条的形态来表现。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 晚周帛画, 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 都是线条的表现作用。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 是中国最早的线条作品。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 纵观古今中外,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无论是油画还是国画都离不开线条这个艺术表现手段。所以说, “线”是造型艺术须臾不可离开的形态要素。

“线”在造型艺术中的特殊地位

既然谈到“线”是造型艺术须臾不可离开的形态要素, 那么它在绘画艺术中必然是重要的表现手段。中国著名绘画大师范增先生对线条艺术的熟练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寥寥几笔, 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跃然纸上, 堪称一绝;吴冠中的《山水》一画, 皴染不多, 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 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 轻重虚实的变化, 随意性较强, 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 (油画) 以简洁概括、富于感情色彩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 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再往前看, 早期出土的古董文物, 无论是青铜器还是陶瓷器所塑造的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 生动、挺拔的线条, 以及流畅的漩蜗纹、弦纹无不体现出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特别是唐宋以来, 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 线描艺术发展到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 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范老先生的人物画, 衣袖飘动, 生动异常, 体现了高度的动感和节奏感, 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齐白石老先生的线条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他画中的虾可以说传神的主要之处就是线条运用的恰到好处, 且不说虾体的准确生动, 就看虾的两根须子, 毫厘之间表现了虾须的根粗端细, 一笔勾勒虾须似乎在眼前晃动;李苦蝉国画大师长于小写意, 用笔全在于线条的准确生动, 看他的画方能真正感悟何为“好画全凭线, 功力在笔端, 若得神来笔, 平时苦练线”;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 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 画家用寥寥数笔, 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 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 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 传统技法──十八描, 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线”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中的差别与统一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第4篇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这些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南,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于感情色彩而又极富装饰性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二、重点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三、东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部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略论文学作品审美结构的基本特征 第5篇

略论文学作品审美结构的基本特征

作为文学作品审美结构的艺术形成,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内在的各种内容要素的组织方式。它统领了主题、题材等要素的各项关系,从而构成作品真正深刻的.审美内容和深层意蕴,有人称之为深层结构或内在结构;其二是表现内容和内在结构的外部特征形态,包括情节、线索、人物、事件,以至气韵、格调和词语等。深层结构的内容为主体在作品中所遵循的总的方法和原则,表层结构的内容是这些方法和原则的外在的显现。有时,结构也用“系统”、“机体”、“模型”,“组织”、“骨架”、“蓝图”、“手法”、“程式”、“思路”、“谋篇”、“布局”等称谓表示。它的内在力量的真正根源则来自各种要素交互作用形成的某种关系结构,或从这关系结……

作 者:李俊岭 作者单位:西安市委党校,陕西 西安 710054刊 名:理论导刊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年,卷(期):“”(10)分类号:B83关键词: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第6篇

人类的历史是由古走向今的历史,在中国艺术史上,陶瓷史是一部审美的发展史,具有美的典范性,尤其是宋代的陶瓷在造型上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之在艺术的苑林中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本文试从宋代陶瓷的造型韵律、造型意蕴和造型程式三方面进行一番研究,试论证宋代陶瓷造型的审美特征。

人所共知,陶器是人类史前文化曾经发生的现象;瓷器的发生则当属于中国古代物质文明长期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成果,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陶瓷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的文化形态,具有物质和文明的双重特征。陶瓷器首先是为实际生活需要而“造物”的产品,同时又是按着审美规律寻求“造型”的艺术创造。本文试就我国宋代陶瓷的“造型”做一番略微的研究,首先,是对于“造型”的定义究竟如何理解?

据我国亿万人常用的《现代汉语字典》⑴解释说:造型―“创造出来的物体的形象。又名造形。”而本文研究的“造型”,区别于广义的造型,是单指人们所创造的陶瓷器物的形态和样式,主要说的是具有一定抽象特征的陶瓷的器型。

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我们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已经开始掌握制作陶器的技术和使用陶器。继而到商代烧制出真正的瓷器。中国的陶瓷不断发展,从陶到瓷,然后陶和瓷并行发展,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创造了大量优秀的陶瓷作品。及至宋代,出现了古代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和繁荣,陶瓷生产遍及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名窑。⑵宋代的陶瓷以其鲜明的

造型特征和工艺特点著称于世界,在世界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上,获得一致的赞誉和高度的评价。在这一时期,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技术上都有了飞跃的进步,以青瓷、白瓷为主,但也发展了釉下彩绘瓷及各色窑变的彩釉陶⑶。其造型简约淡雅、一色纯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正是在这种审美观念的演进之下,宋代的陶瓷为我国的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如钧窑的海棠红、玫瑰红;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江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百瓷的色质如玉。高温色釉工艺的高度成就,使釉层不再成为单纯的保护层,而且因此也赋予了它以独立的美学价值和观赏功能。如宋代盛行的一种酱釉小口瓶,它光素无纹,没有精美的印花装饰而以素雅的酱釉取代。小口侈沿,细直颈,圆肩,鼓腹,渐收成小瓶底.瓶身垂直,稳重大方,制作规整,无繁杂的附加装饰,仅仅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挺拔秀丽,正是宋人简约平淡、清逸典雅的反映。同时,由于宋代考古风气的盛行,向往古礼仪之器,作复古之幽思,因而在作陈设的美术用瓷中,出现了鬲、鼎、尊、壶及琮等。仿自商周汉代的青铜器和礼仪用玉的作品,成为宋代新的造型艺术;而且用器具的形制,则多采用莲、菱、葵、牡丹等花式,这显然又是唐、五代造型源流的沿袭和进一步的强化,使唐代遗留下来的域外形制中国化,更适合宋代理学的趣味。

宋代陶瓷强调的是表现自然韵味,排斥理性化的特征,追求富于感情的自然美,不习惯于纯理性的几何形式。造型以简约见长,多有朴实无华之感,“天然去雕饰”的道家美学风范,酿造出中国宋代陶瓷造型独有的深沉高雅的意蕴。

这里的造型意蕴,是指艺术形态所表现的深刻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意蕴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它能使创作深化,丰富其表现的内涵,同时也创造了欣赏对象再创造的领域,从而提高了创造的美学价值。

如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凤耳瓶就蕴涵着强烈的民俗性。它附贴于颈部

两侧为耳,两凤相背对称,高距于瓶的上端,彼此瞩目远眺,神情端庄,别具一番风韵。直口、细颈、斜肩,棒槌形瓶体颇具稳重感,从造型上看,是一件饱含典雅气质的优秀器物。凤是人们臆造出来的传说中的神鸟.她美丽、吉祥,被誉为“瑞鸟”并尊为“百鸟之长”,象征喜庆、安宁和高贵,也借喻为纯洁、美满的爱情。凤的形象造型从唐代的肥硕壮实、概括冼练的式样,变成纤细苗条的造型,充满迷人的艺术魅力。宋代艺术家们强调生活的真实性,对凤鸟的形象进行细腻的表现,以S运动线和圆弧形组成凤身,两边成立体形,借线条的曲直而变化,极具美感又富于含蓄、淡雅的美学意蕴。

在宋代的陶瓷作品中,各种不同的造型是由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它包含着生活美学、生活意蕴和生活习俗,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并物化为具体的陶瓷造型形态。正因为如此,宋代陶瓷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当时生活的本质。在造型形式方面,中国宋代的陶瓷造型“求正不求奇”,各种造型以平实见长,不追求形式的奇

特,但决不是平淡,而是以平易之中的深厚韵味博得人们的欣赏,这是要在创造中下很大工夫的,不然会使造型流于平庸,那也就失去了最主要的精神实质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擅长工艺的国度,历代的工艺美术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在陶瓷工艺方面,在不断发展中精益求精,无论是造型制作还是从陶瓷造型的角度看,中国宋代的陶瓷中表现着一种坚韧不拔的创造力,表现着匠师们征服材料的毅力,他们的技能熟练而准确,真可谓巧夺天工,让后世的欣赏者为之敬佩和叹服,也鼓舞着今天的创造者们。

陶瓷造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几千年来曾经获得辉煌的成就,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宋代的陶瓷造型,目的是在于结识其造型的审美特征及其深层内涵,提高认识能力,以便于在日后的欣赏中,能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宋代陶瓷的优秀作品。

二、以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工艺美术作品为对象,分析其在每个不同历史时期风格特征形成的原因。

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发明了陶器。在我国已发现的7000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陶器。它包括贮存器、炊器、食器和汲水器等。从陶器的造型和装饰来看,艺术成就最突出的当数各个文化类型的彩陶。这些丰富多彩的陶器,充分体现了实

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比彩陶稍晚的胎质细腻、漆黑光亮、造型灵巧、薄如蛋壳的黑陶,把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工艺推向了顶峰。这些丰富多彩的陶器,在当时多是普遍使用的生活器具,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从它体现的完美的艺术设计来讲,它又是人类文明的艺术明珠。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

—贴花,就是一例。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文化

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世宗评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以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越窑到了五代,一度成为吴越王钱氏的御用器皿,臣庶不得享用,因此当时又称为「秘色窑」,皆属於青瓷的制造。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集瓷器之大成

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元朝时期陶瓷文化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 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明朝时期陶瓷文化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

永乐轩德时期为青花瓷器的早期,虽然比不上甜白、脱胎的精致,但由於苏泥渤青钴料的输入使用,使这时期的青花大放异彩;画工的艺术修养很高,利用青料的散晕,作末骨花卉的笔法,产生水墨的趣味;有的利用线条上不同浓淡,产生活泼的变化,显得更为生动有力。元代以来回教的输入也给此时带来丰富的图案,加上中国绘画的运用,布局内容清晰明朗,感觉出他的雄浑古朴。

成化、正德为青花瓷的中期,此时苏泥渤青已用完,改用平等青,色淡比不上苏青的浓郁,更无散晕水墨效果,所以另外朝著加彩或细致的表现方面发展,绘画手法力求精练,细描匀染,加上白瓷薄胎,达到精致的目标。

嘉靖、万历年间为青花瓷之晚期,回青的使用,给嘉靖诸窑带来盛况,色彩浓艳而强烈。此时产量较大,并由荷兰船运往欧洲。

万历年间有名的五彩、斗彩、成为后世彩瓷发展的基础,甚至日本伊万里古瓷也是根据这时期的斗彩发展出来,「万历彩」也就在史上成名。同时又有红地黄彩、蓝地黄花、红地青花、黄地青花五彩、描红等等各式彩磁及前代各窑之大成,图案更是千变万化、增加许多。

明代开始,窑址都趋於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於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 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总结 :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第7篇

1高校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

1 . 1审美形象的抒情性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富有韵律性和节奏性的,讲究张弛有道的体育运动,融舞蹈、音乐、服饰以及体态于一体,在具有良好的强身健体功效的同时,极具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体育舞蹈中的形象,指的是观赏者可以凭借感官感受到的具体的、生动的形态和姿态,其在美的领域中占有着统治性的地位。而体育舞蹈与其它的难美性体育运动项目相比较而言,其特征就在于体育舞蹈无限地靠近了舞蹈艺术,从而使得其技术动作具有了浓烈的感情色彩,将技术动作力度的刚柔、速度的快慢、幅度的大小,与情感类的形态聚合,从而让每一个生动的、美化的、流动的或是相对静止的人体姿态都呈现出极具情感色彩的具体形象,以此来展现不同的风格,表达不同的情感。由此利用体育舞蹈形态的可视性,将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技术动作和形式美的人体形态,鲜明地、具体地传达给观赏者,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彰显了其所具有的审美形象抒情性的特征。

1 . 2审美标准的国际性

审美标准简单来说,指的就是衡量美的对象的客观尺度,是用来判断对象的美与丑以及审美价值高与低的客观尺度。这种审美判断与逻辑判断不同,其是一种情感性的判断。众所周知,舞蹈和音乐都是无国界的,体育舞蹈,作为一种在国际上通用的形体语言,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和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能够突破地域和文化传统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普遍接受。例如:被誉为“国标舞的奥运会”的英国黑池舞蹈节,目前参赛的选手就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虽然这些参赛选手的国家和地域不同,导致他们在语言、经济生活和文化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他们在体育舞蹈的审美上却仍然有着共同的标准。

1 . 3审美形式的多样化

多样化是体育舞蹈得以发展和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体育舞蹈各个不同的舞种所具有的各不相同的节奏韵律和自成体系的技术动作以及特点鲜明的舞蹈风格等,无不彰显了体育舞蹈多样化的审美特征。例如:摩登舞蹈体现的是高贵雅致,拉丁舞则强调的是自我与个性。由此可知,体育舞蹈所具有的丰富的舞种,以风格迥异的肢体语言体现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从而在审美形式上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

2高校体育舞蹈的审美教育功能

体育舞蹈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知觉,而且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在感官部、中枢部的美感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极具艺术性的体育运动,在利用其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对于学生审美需求的满足及审美心理的丰富和审美过程的完善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其他体育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审美教育优势。

2 . 1高校体育舞蹈在培养学生美感体验方面的功能

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的感觉。美感是一种和谐的情感,也是人的一种高级情感,其在人的各种感觉中处于较高的层次。由此可知,体育运动的美感,就是人对体育活动中审美对象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性非常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在培养学生的美感体验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高校体育舞蹈在培养学生美感体验方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体育舞蹈能够带给学生感官的美感体验,从而发挥审美教育的功能。人的感官包括味、嗅、听、视以及肤等五个外部感官。在进行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五官感觉是认识外界事物的开始,同时也是美育素质教育心理过程的开端。由于体育舞蹈是一项集体育与舞蹈于一身的体育运动项目,其不但具有体育的强身健体功效和娱乐身心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舞蹈陶冶情操和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功能,所以,体育舞蹈对于各个器官所产生的美感有独特的作用,会带给学生各种不同的美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美感体验的发展。

其次,体育舞蹈能够带给学生神经中枢的美感体验,从而发挥审美教育的功效。如果把感官部所产生的感觉上升到人的高级神经中枢所进行的精神活动,那么体育舞蹈中美感的产生机制和传输过程就会涉及到人体系统的神经中枢。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极具艺术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其能够通过唤醒人的经验性感觉情感回忆以及恰当地调节大脑中神经组织的兴奋和运动节奏的紧张性,对人的美感的产生发挥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会作用于学生神经中枢的美感体验,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美感体验的作用。

2 . 2高校体育舞蹈在完善学生审美心理方面的功能

通常情况下,体育舞蹈在培养人的美感时,要经历形式感知、内容经验以及意向创造三个递进的心理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以及审美创造。因此,高校体育舞蹈也同样是在这三个方面体现了其在审美心理整个过程中的美育功能。

首先是审美感知。审美感知实际指的就是人的形式感知,是指审美主体利用审美感官去观察审美对象的外观,并把与此相关的信息摄取到头脑中的过程。由上文的分析可知,体育舞蹈在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美感,正因为其具有这些特征,所以其能够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其次是审美经验。当人的审美感知注意力对审美对象形式进行了动态扫描之后,就进入到了审美经验的过程。审美经验的过程,通俗来说,就是人的大脑通过感官,对体育舞蹈的美感体验进行积累,然后再以所积累的这些审美经验为内隐,对体育舞蹈的呈现进行认知辨别和直观感受以及联想和探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舞蹈对学生美感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想想和审美理解上。最后是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依赖于想象才能够得以实现的。而审美想象则是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拓新的意蕴,构建新的表象的心理的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以此来创造富有独创性的意向。体育舞蹈在这个方面的美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其有助于意蕴的拓展和形象的创新上。例如:对于华尔兹的欣赏,如果只停留在其服饰和身体形态的欣赏上,而忽视了其所传达的内在的意蕴,那么对于华尔兹表演来说就失去了其之所以称为体育舞蹈的意义,与普通的时装表演没有审美区别。而学生在进行体育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只有领略到了其内在的意蕴,对审美对象有了一个直接的、充分的感知认识之后,才能发挥其自我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功效。

2 . 3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确保高校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得以充分展现,其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得以有效发挥,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因此,文章在详细分析了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和高校体育舞蹈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结合体育舞蹈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是遵循形象性的原则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审美形象的抒情性是体育舞蹈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体育舞蹈的审美教育也正是借助体育舞蹈中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激发和感染学生的。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时,就要注意遵循形象性的原则,以美引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育的成效。

二是把握情感性的原则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情感教育。而情感,则是体育舞蹈审美过程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也是学生进行体育舞蹈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利用体育舞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情感性的原则,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美感,陶冶性情,进而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是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审美化的体育舞蹈教学环境来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审美教育功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要实现良好的、审美化的体育舞蹈教学环境的创设,利用旋律优美的教学音乐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听觉环境是关键,所以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配乐。除此之外,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对于审美化的体育舞蹈教学环境的创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任课教师应注意体育舞蹈教室的布置应尽量的整洁优雅,其他教学工具,如:挂图、投影仪以及录像机等的运用也要尽可能地遵循审美的原则来摆放和安排。

摘要:该文研究的是高校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审美教育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体育舞蹈所具有的审美形象的抒情性、审美标准的国际性以及审美形式的多样化等特征,然后又进一步从学生美感体验的培养和审美心理的完善两个方面探讨和分析了高校体育舞蹈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并在全文的最后提出了利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培养学生三点策略,即:遵循形象性的原则、把握情感性的原则以及创设一个良好的、审美化的体育舞蹈教学环境来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审美教育功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三点。

上一篇:初一暑假的周记300字下一篇:入党积极分子考试辨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