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24-06-04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精选6篇)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第1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喜欢数学。

为了顺利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1、抓住知识“生长点”,巧设复习过关题,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以“游戏”和“抢答”的形式设计了三类练习题,对刚学过的“9加几”进行了回顾复习,通过复习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保证了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新授过程中,我设计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利用教材中学生领取饮料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设计安排,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找出了两个主要问题(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水);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先寻找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算式。但在探索用多种方法计算得数时,学生只探索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凑十法”,给人的感觉学生的思维想象太狭窄,可能这与第一节课“9加几”的教学时,强化了“凑十法”有关系。在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把第二个问题完全放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教学由“扶”到“放”,师生平等参与,共同探讨、交流,学生拥有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层练习体现不够,课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课堂语言还不够生动简练等。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感知体会算法,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自我感悟,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发自内心的选择出对于他们来说最简便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怎么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在体验中获取到知识,在成功中找回自信,更深刻地品味到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第2篇

由于本节课是一堂计算课因此我以复习,通过选用有针对性的口答计算的方式进行导入,口算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接下来把加法计算的两种方法让学生总结出来。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这样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回忆,而且重视了方法的迁移,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已经系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上学期学过的凑十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呈现的是开联欢会的部分场面,并用图画和对话形式呈现问题和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我把主题图设计为我校运动员的欢庆会,让学生感觉活动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课标要求,创设合理有效的情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积极创设学生喜欢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运用知识,并能正确计算。

再通过摆小棒探索算法,初步悟出算理。让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凑整十法和相同数位相加法的算理。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第3篇

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 》这节课时, 我在思考是不是有部分学生已经会算了呢?对算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学生都会了老师应该教什么?我们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孩子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这样才能让教学更高效, 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提高和发展, 因此, 解读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在课前我做了一个详细的前测, 一共调查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100人。

一、教学前测

26+4= ( )

你是怎么算的呢? (可以画图、写算式、文字说明等。)

26+4= ( )

你的想法:

调查结果显示:

1.对于“26+4”这道算式, 结果正确, 并写出合理详细的计算过程的共 64 人, 占总人数的 64%;

2.对于“26+4”这道算式, 结果正确, 但写不出计算过程的有 8人, 占总人数的 8%;

3.对于“26+4”这道算式, 算错或者空着没写的有 28 人, 占总人数的 28%;

4.对于“26+4”这道算式, 怎样算的, 算理有以下几种呈现方式:

1用画图的方式呈现

其中, 用画图形式表示计算思路的一共有9人, 占总人数的9%, 相对来说这种表示方法比较直观和形象一些, 但不是很好表达。

2用算式或文字来表示计算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

其中, 用算式来表示计算过程的一共有43人, 占总人数的43%。尽管表达形式不同但都是先算6+4=10, 再算20+10=30,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学生不仅知道了正确的结果, 还知道详细的解题思路, 自己就已经理解了“满10进1”这一难点。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 我们应该教什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索性、开放性活动, 让这部分已经会做的学生在计算方法、应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思维有一定的层次性。同时, 为学生搭建伙伴研究的平台, 让学生在伙伴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碰撞。

3用竖式的形式来表示计算思路, 如下图所示:

其中, 用竖式的形式来表示计算过程的有11人, 占总人数的11%。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还没有进行教学, 但是有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正确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由此可见在学生中有一部分在课余时间进行了超前学习。

二、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 》是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和减 (二) 》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 (特殊情况) , 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 (一般情况) 。突出了进位的基本原理是“10个一是十”, 有利于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满10进1”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的一般情况, 就能把进位的原理、方法灵活地应用到各个具体的计算中去, 逐渐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教材的编排是这样的:例题以“小朋友摆画片”为题材, 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24+6”, 呈现了小棒图, 着重解决进位的原理;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是非整十数的进位加“24+9”, 承认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 主要倡导先算“4+9=13”。“试一试”让学生在例题的基础上学习一位数加两位数, “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再引导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实践

在我看来, 原先教材中那些按部就班的教学压制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 以及对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数学活动经验的调查,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交流和碰撞, 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为学生搭建伙伴研究的平台, 创设适当的探究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的激情和火花, 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改变和尝试:

片段一:

砳砳给我们带来了第一个任务, 看:

任务一, 我出题:

1.照样子, 自己编一道26+□的加法算式。

2.编完自己说一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师:这位小朋友编的算式是26+4, 如果是你, 准备怎样算呢?

请在你的学习单上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如果有困难可以找小棒帮忙。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 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想法?

生1:我是摆小棒的, 把6根和4根合起来, 先算6+4=10, 再算20+10=30。

师: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

生2:他讲得很清楚, 我一下子就听懂了。

师:还有谁要补充吗?

生3:4根和6根合起来正好是10根了, 我们可以把它们捆成一捆。

师:这个建议不错, 我们按你说的做。

生4:我是先算6+4=10, 再算20+10=30。

师:你真了不起, 直接就算出了结果。

生5:我也是先算4+6=10, 再算20+10=30。

生6:我是用竖式来算的, 算出26+4=30。

师:你真厉害, 都会用竖式来计算了。今天, 我们研究的是口算方法, 竖式计算的方法我们以后再研究。

四、教学反思

既然大部分学生都会做, 那在这节课中老师应该教什么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 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引导学生沟通联系、举一反三, 扩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创造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充分发挥伙伴学习联盟的优势, 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交流中碰撞提升。

因此, 在这节课中编写“26+□”的加法算式这一任务情境的创设, 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编的题。其中, 有的孩子编出的算式是不进位的, 如像“26+3”这样的算式, 正好进行了旧知识的复习;一部分孩子编出了进位的算式, 选择“26+4”为例题, 这样让所有的学习资源、研究的材料都来自学生自己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深入准确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提供了感知的机会, 同时在伙伴研究的过程中顺利突破“进位”这一难点。并且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同样进行了编题任务的设计:

片段二:

砳砳给我们带来了第二个任务, 看:

任务二, 我尝试:

照样子, 自己任意编一道□□+□的加法算式。

1.得数是四十多。

2.四人小组交流, 轮流说一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再一次编题任务的完成和交流, 在比较分类中学生深切感受到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的区别与联系。教师适时的点拨, 让学生总结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实质, 从而真正突破了难点。

另外, 从以上片段中可以看出, 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并且教师及时为学生搭建了探索、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对“26+4”这一道算式算理的理解, 学生进行了充分地探讨和交流, 所以“满10进1”这样一个难点的突破, 学生不知不觉地已经在自我学习和伙伴研究中得到了理解。会的孩子在交流中展示了自我并丰富了自己的认知, 完善了自己的思维;不会的孩子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得到了学习和提高。其中一个孩子在交流后完善了他的研究单, 在这张研究单上各种方法都有, 并且在交流中他也体会到了口算方法的简洁和方便。

总之, 每一个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 伙伴研究为不同风格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儿童在固有的伙伴学习联盟中, 在一定的交流碰撞中, 通过相互间的交流, 彼此了解个体的思维;在激辩和反思中, 聚合小伙伴的思维, 形成了相关的科学化概念;同时发散个体思维, 在集体中碰撞智慧的火花, 形成灵感, 产生顿悟。

摘要:每个孩子都不是一张白纸, 在他们走进课堂之前, 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通过搭建伙伴学习联盟, 让学生共同学习、彼此沟通、交流碰撞、分享智慧, 从而在小组中聚合思维, 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争取发散思维, 对问题产生新的数学思考, 在互助研究的过程中, 不断地优化儿童思维, 共同提升和发展。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 (进位) 》一课为例,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伙伴研究中, 提升和优化数学思维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伙伴研究,数学思考

参考文献

[1]翁碧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J].福建基础教育研, 2014 (03) .

[2]张翔, 张志英.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1) .

[3]李扬.浅议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8) .

[4]宋丽君.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J].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 (01) .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第4篇

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在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在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简析: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第5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5页例2,及做一做,第66页第5、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认真审题和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进位法则。【教学准备】小棒、课件PPT、测试纸。【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视算,只写答案,看谁写得又快又对。

1、口算:

6+7= 6+30= 9+4= 10+32= 8+7= 42+7= 7+3= 8+51= 34+5= 33+4=

2、师问:计算34+5=? 你是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同学们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课题)。

1.出示例2联欢会场景图。

今天,我们去参加班级联欢会,咱们出发吧!瞧!联欢会要开始了(课件),两位班长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矿泉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板书:一箱有24瓶,又拿来了9瓶,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2、具体解决“有多少瓶”矿泉水的问题。

(1)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列出算式24+9=(板书);(2)动手操作。

师:24+9这道题要怎么计算?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步骤:打开学具盒,拿出24(2捆和4根小棒),放在桌面的左边,再拿出9根小棒,放在右边,摆一摆,24和9合起来是多少?将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指明学生说。

问:刚才是2捆,现在有3个十,怎么多出一个十?(4+9=13,13里面有一个十。)

指令:将小棒放回家,比比谁最快坐好?(3)不用小棒,谁能说出24+9怎么算?

先算个位:4+9=13,13+20=33 凑十:24+6=30,30+3=33 24+10-1=33(24-1)+(9+1)=33 问:还有其它的方法吗?(算法多样化)

小结:看24+9=33,和的十位是3,比十位的2多出一个十,像这样的算式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进位加法)

3、出示问题:“咱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师:“33人,每人一瓶够分吗?”(够!)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摆小棒和小组讨论就能学会新的知识,表扬自己!

师:解决了24+9的问题后,联欢会开始了,第一项是智力闯关,大家有没有信心闯过去呢?

三、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1、基础练习

(1)教材第66页第5题(对比算)

7+6= 9+5= 6+4= 27+6= 39+5= 6+54= 师:同学们太棒了,已经闯过了第一关,我们顺利的进入第二关:想一想。

2、提高练习

(2)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1-2题

46+7= 8+63= 5+35= 48+9=(3)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82+9=□1 49+1=□0 6+34=□0 52+4=□6

3、拓展练习(4)教材第66页第6题

(5)用4、6、8这三个数中组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

四、全课总结:说一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五、口算比赛:小测试题 【作业设计】口算当堂测见下面题单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加)

一箱有24瓶,又拿来了9瓶,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24+9=33(瓶)

① 先算个位:4+9=13,20+13=33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② 算9+1=10,再加上23得33

口算当堂测

姓名:

15+6= 74+7= 48+6= 33+9= 51+9= 57+8= 59+8= 9+72= 67+6=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第6篇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65页例2,做一做1-2,66页练习十五4、5、6、7、8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算法,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探索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多样化的过程,培养学生。

3、通过方法的比较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计算内容、不同的计算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

4、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表示数位的盒子

【教学过程】

侯课时间:计算小游戏:“对对碰”(旨在练习20以内进位加法)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师:昨天老师布置的“生活中找数学”的作业是——在生活中找两个数相加的例子,用算式的形式表示出来,你找到了吗?先和你的同桌互相分享一下!

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法;

(3)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加法;(说算法)

(4)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说算法)

3、师: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两个数相加的知识,一定能够解决很多的生活实际问题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班里联欢会邀请到了30位家长来参加,张老师一共准备了这些瓶矿泉水,每人1瓶,够吗?生猜测:够或是不够。

师:要解决“够,不够”这样的问题,我们通常是用哪三步走?

突出方法的指导(列算式、比大小、下结论)

(2)师:怎样列式?24+9=(板书)

2、操作体验,探索方法。

(1)实际操作,建立表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尝试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看谁原意充当今天的“小老师”,能一边摆一边给同学们讲清楚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如果你想好了,可以先尝试着给你的同桌讲讲看。

(2)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②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1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③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3根,我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

3、多种方式,理解算理

(1)看——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操作过程;

(2)想——让学生闭眼睛想一想上述操作过程;

(3)说——让学生将上述操作过程说一说;

(4)填——让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填一填计算要点。

(5)思——图中的2捆小棒怎么变成3捆的?为什么要打捆?

用同样方法进行第二种算法的理解。

4、比较异同,体会算法。

(1)结合板书上的口算过程,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两种算法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结合小棒图让学生说一说: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总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当个位的数相加满10后,需要向十位进一。

6、寻找方法之间的联系。

师:解决这个新知识,我们都用到了哪些前面学过的旧知识呢?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1、做一做第1题

圈一圈,算一算,仍然是借助实物进行算法的巩固。

2、填一填,说一说

没有直观小棒的帮助,通过数的分解组成来填一填算法,巩固算理。

3、填出方框里的数

45+8=□3 36+5=□1 6+24=□0

68+9=□7 36+2=□8 7+31=□8

区分进位和不进位的方法。

4、生活中的数学:

“爱心学具店”购物,四样新学具:转笔刀15元,学具盒9元,油画棒28元,三角尺4元,自己试着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5、互测

每个同学写出三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式,考考自己的同桌,然后进行批改。

四、全课总结,完善新知

上一篇:浅谈创新思想品德教育下一篇:梦一场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