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义务教育课程

2024-07-21

深圳市义务教育课程(精选6篇)

深圳市义务教育课程 第1篇

【青少年英语领先课程 英孚教育英语暑期班 深圳最好的暑期班】

英孚青少年英语领先课程是一项专为14-18岁学生全新研发设计的超级课程,课程全面接轨国际权威的语言分级标准CEFR,使用英国广播公司权威BBC Motion Gallery原版视频,并且完全针对此年龄段学员不同学习目的进行系统教学,无论是出国留学亦或是冲刺高考,英孚青少年英语领先课程都将祝您一臂之力。

免费咨询热线:400-0066-911转分机68944注意:本电话仅接待课程咨询,恕不接待商务合作、求职、投诉等事宜

【课程名称】英孚青少年英语领先课程

【适合学员】14-18岁

冲刺备考的实用教材

教材接轨国内英语教学大纲,配合在线系统学习,反复练习薄弱环节,巩固补习内容,传授应试技巧,理清解题思路,提升应试能力和高考成绩

原版教材结合地道话题,英国广播公司权威BBC Motion Gallery原版视频带来纯正母语发音,提高国际英语考试成绩,提前适应海外生活;使用由考试出题机构设计的全进口教材,助力提升雅思、托福考试成绩。

独创的iLab青少年英语网络教学系统

通过iLab家长页面和APP,家长可轻松监测孩子学习进程,并与教师交流。iLab是英孚创新的在线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进行自主学习,让进步更快更显著。全面覆盖听说读写,提高英语综合实力的同时,助力冲刺国内外大学的入学考试。

情景式青少年英语主题俱乐部

定期举行的主题生活俱乐部活动,包括艺术兴趣班、户外活动、科学实验以及剧场表演等,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浸入式”英语教学环境。通过完成活动中的合作任务,学员学会积极快乐地用英语交流沟通,并建立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员应用在课堂中学到的英语知识,使英语学习体验更完整。

富有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小班授课模式和先进的学习设备让学员体验到最好的课堂学习模式。英孚的教室还提供先进的高清电子摄像设备,生动展现师生们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以确保教学质量并保障孩子们的课堂安全。

教学中心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比如教学触摸屏、iPad视频、互动白板等,帮助青少年学员更积极的参与课堂互动。

【关于英孚教育】

EF英孚教育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英语教育机构,主要致力于英语培训、留学旅游以及英语文化交流等方面。

今日的EF英孚教育:EF英孚教育已跃居为全球最大的私人英语教育机构,旗下有15个下属机构及非盈利性组织,主要致力于语言学习、留学旅游及学位课程等方面。如今,EF英孚教育遍布全球51多个国家,帮助了1500多万学员,员工和教师多达34000多人。EF英孚教育已经把世界变成了一个英语大课堂。

EF英孚教育的未来:EF英孚教育的未来应运而生。当今时代,人们前所未有的渴求了解异域的生活方式以及不通的语言表达。EF英孚教育秉承打破语言、文化和地域障碍的理念,使学员无论通过出国留学、国内英语学习还是在线英语学习都能体验最高质量的英语教学经历。

免费咨询热线:400-0066-911转分机68944注意:本电话仅接待课程咨询,恕不接待商务合作、求职、投诉等事宜

英孚教育各地区免费咨询热线

[青少年英语领先课程 英孚教育英语暑期班 深圳最好的暑期班]

深圳市义务教育课程 第2篇

现将我校这几年新课改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培训,重视观念转变,在课程改革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于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经过学校长期的宣传发动,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等新课程理念悄然进入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学校教师的中心话题。同时,我校把加强教师培训,重视观念的转变,在课程改革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放到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实验过程的始终。从2002年8月开始,学校按照市区教育局提出的“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先后派出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等举办的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座,我们先后于2002年9月26日,邀请国家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应俊峰教授在翠园中学做“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专题报告;2002年12月20日,邀请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全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陈钟梁来翠园中学做《民族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报告;2003年1月9日,邀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方明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章建跃博士来翠园中学做“考试评价及数学教育”报告等。专家们为老师们解析课改中的疑惑,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增强老师们的课改信心。通过学习培训,广大老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开始实现以下的几个转变:一是关注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价值是多元的;二是关注课程内容的转变,课程中实践性学习的内容多了;三是关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获得信息等能力;四是关注评价方式的转变。大部分教师通过培训改变了过去教师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摆正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发现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注重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二、通过课改来打造学校教育教学品牌,办有特色的示范性高中。

我校自2001年始,率先启动了高中、初中的课改实验,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稳步推进,不断取得了崭新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在省、市率先,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如罗湖区课程改革成果汇报现场会(2002年12月6日),全国历史学会年会现场会(2002年11月6日),全国综合实践课现场会(2003年12月22日),广东省教研室国家级课题“中小幼STS课程构建与实施”实验现场会(2005年1月)先后在我校召开。在新课程改革中我校在以下8个方面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品牌:

1、课改领先,样本示范(全省50所样本学校之一)我校为全省50所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之一。为从2004年9月起在我校高一年级有效地模范地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特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省教育厅对样板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试验方案。要点为: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任务;

三、基本原则;

四、重点难点;

五、组织领导和分工;

六、保障措施

七、有关学习的组织;

八、启动工作进度安排;

九、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安排:

1、课程方案的制订。

2、课程的选定和审定。

3、教师开课指导。4学生选课指导。

5、班级的组织和指导。

6、课程考核和学分认定。

7、教师评价体系。8校本教研的组织。

9、试验工作的检验。

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总的做法是:长短结合(长期规划与短期安排),循序渐进(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近的先解决,远的缓解决),划出时间特区(即在高一年级划出统一时间开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支撑(在翠园中学网站上设置了“高一新课程”专栏,并开发工作软件)。近一个学年来,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起到了“样本”作用。我们制定并实施高中新课程的选定和审定制度,制定并实施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制定并实施新课程考核和学分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新课程班级的组织和指导制度,为了促进新课程样本示范,我们建立高一学生选修课网上报名系统,建立新课程实用工作网页。在翠园中学网站上设置了“高一新课程”专栏,里面设有上级文件、学校方案、选课系统,教学效果等内容,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种种方便。我们还富有创造性地独力开发并设置了高一学生网上选课系统,该系统包括了开课选课上课的全部过程和主要内容,即教师申报、课程介绍,网上选课报名,网上统计,网上安排,网上开题报告,网上成果展示等。为学生选课和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极大的方便,并为兄弟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省市属一流。

完善建设校本课程。随着中小学课改的逐步推进,开设校本选修课已提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上。自2001年9月我校在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同时,率先开设了一些选修课。2003年12月4日,翠园中学《关于“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决议》交校教代会讨论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在2004年初,迈出大步,在高一同时开设了42门校本选修课,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社团、辅导五大系列,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6月中旬,学校两次召开了学生选修课成果展示会,声势浩大,成果显著。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至今,我们已编印翠园中学校本课程用书4本,正式出版3本。

我校这一做法及其成果,在全市引起了很大影响,2004年6月23日,《深圳青少年报》头版头条发表《选修课成为翠园学子课程超市》和长篇通讯《课程超市:供销两旺》,介绍翠园中学的选修课成果。2004年7月14日,《深圳教育》报发表长篇通讯《自主选课,开启学生发展的新空间——翠园中学学生选修课成果展示综述》一文,产生很大影响。

2、全省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施

从2001年秋季起,在省、市、区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校作为省、市、区该项新课程的重点实验示范基地,先行一步,落实到位,并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在全国、省、市都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教育报》、《深圳青少年报》等报刊纷纷予以报道,省内外许多学校纷纷到我市参观,市、区现场会先后在我校召开,全国、省一些现场会也纷纷在我校召开,我校还作为广东省典型向国家教育部汇报。

2001年上半年,我校参加了省厅、省教研室组织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纲要》和《方法指导》两书的编写,我校执笔的《翠园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和《立项指示》得到了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收入这两本书中,作为示范,为全省高中师生使用。学校还在2001年9月召开的全省“研究性学习”课程研讨会作经验介绍。我校正式出版专著《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施全景》,为全国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百科全书。该书已于2002年由北京华龄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达28万字,收集了学校的实施方案、计划总结、管理条例、科研文章和学生的研究报告等,受到全国读者的热烈欢迎。

创造“翠园模式”。2001年秋季开学后,我校全面落实我们制订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扎扎实实,逐步推进,并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我们的安排是:高一年级各班一个学期成立一批研究小组,各完成一个课题。在实践中,我校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翠园模式。正如2002年12月7日的《深圳特区报》所说:翠园中学是省、市、区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示范基地,该校已形成了以问题(课题)为中心、以开放为形式、以探究为过程、以实践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的“翠园模式”。

学生成果累累。至今学生研究成果质量优秀,丰富精彩,令人叹止,如2001届高一年级12个班第一学期共138个课题,其中科技类47项,占总数34.1%;人文类42项,占30.4%;社会(经济)类30项,占22%;国际类14项,占10.1%;体育类5项,占0.4%。三学年内学生共查阅各种书刊资料近7千种,积累资料约近7千万字,进行社会调查约1100次,写成研究报告1100多篇。学校举行全年级辅导讲座20次,有几十篇学生研究成果已发表,收获巨大,社会反响强烈。学校还制作了“研究性学习”专项网页,成为罗湖教育网的热点网站,获全国中小学第二届网站评比二等奖和罗湖区第二届科技信息节优秀专题学习网站一等奖,并被广东省电教馆挂上省科研网,向全省展示。至今学校和教师发表的“研究性学习”文章近50余篇,其中有10多篇作品在全国获奖。

2003年12月22日在我校召开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现场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委员会主办),全国90多所学校的代表和领导前来观摩,好评如潮。

3、全省“专题学习网站”课题领头

课题《专题学习网站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为2002年11月确立的广东省电教馆国家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我校作为子课题实验学校和子课题主管单位,自2003年3月在我校开题以来,我校及其它实验学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完成了一系列专题学习网站,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定为主管单位,设立工作平台。2003年3月29—31日,子课题《专题学习网站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在翠园中学召开了开题大会,总课题组领导、省电教馆科研办主任刘峻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子课题组顾问李克东教授作了学术报告,子课题组作了《实验方案》报告,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全省20多所实验学校作了交流,翠园中学被省电教馆确立为该项实验的主管单位,刘人云副校长被确立为该项实验项目主管。我校立即建设了支持课题运作的专《专题学习网站》实验工作平台,指导协助实验单位落实实验任务。

我校现已建成“专题学习网站”30个。其中领域类的有3个,即“研究性学习”、“心理健康”“禁毒网”;学科类有15个,包括了各个学科;模块类有11个,涉及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等学科。它们全部挂上“翠园中学网站”(www.szcyms.net)。“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与学”、“语文索道”和“SST数学实验网站”已挂在“罗湖教育信息网”上,前两个还挂上了广东省电教科研网站,作为示范。这其中,有3个网站在第一、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暨教育特色主题网站,有2个网站教育部德育“十五”科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二等奖,有15个网站在2005年罗湖区第三届科技信息节获奖,占全区中小学网站获奖总数的五分之一。

这些网站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栏目全面,时常更新,点击率高,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如我校的“研究性学习网站”,成了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施的教学平台。其中含有大量的指导文章供师生学习。每学期各学生研究小组写的《开题报告》和《研究报告》,均得制成电子文本和电子课件向上提交交流。近四年来,已汇集了学生提交的大量的《开题报告》和制作的大量电子课件(即《研究报告》),其中如《中英街的商业调查》、《废旧电池的利用》、《钓鱼岛的主权**》、《深圳文化历史游设计》、《城市遗产保护工程》等电子课件已成为“样板作品”被各处广泛介绍。这就不断为广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了学习的样板和途径。全国各地的师生均点击入网浏览,它充分显示了翠园“研究性学习”示范实施的作用。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暨教育特色主题网站,在罗湖区第三届科技信息节荣获一等奖。

又如洪飞老师的“高中数学教与学网站”,内容充实、丰富,信息含金量高,对指导数学高考起到有力的作用。荣获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特色专题学习网站“特色网站奖”,在K12网站数学类中点击率排名第一,总类排名第三。

又如刘人云、鲁力老师的“语文索道”,2004年4月建成,不到半年,浏览人数已多达2万5千多人次。其内容正确、全面、丰富多彩,覆盖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还具有前沿性,展示了近年来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大量新成果。能及时地提供优质服务。如今年6月“试题精编”栏目及时荟萃了全国各地高考题,一时上网人数猛增。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暨教育特色主题网站。

又如张振国老师的“SST信息技术与数学教材整合实验”专题网站,对这个国家级的实验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它不仅是一个优质数学教学资源库,而且是一个师生互动学习的乐园,是一个数学科学探索的平台。

政治学科《高中哲学漫画》和《农业》专题网站具有强烈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荣获了教育部德育“十五”科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二等奖。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立与使用,大大促进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并形成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品牌和特色。

4、语文343实验全国闻名 深圳市罗湖区语文课堂教学“343”创新设计实验在2001年被全国中语会教改中心确定为重点科研项目,又在2002年4月被全国中语会教改课题专家指导委员会确立为“十五”重点科研项目。它也是罗湖区教研中心2000——2003年重点科研项目。它于2000年4月在翠园中学(初中部)正式开题,全区有三十多所中小学参加,不少省市都有学校参加。2003年12月圆满结题。

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深圳教学研究》、《深圳商报》等多家报刊都对该实验进行报道。课题组已将实验论文汇集成《创建语文课堂教学的系统设计》一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6月出版。该实验的《优秀教案选》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在2003年8月出版。

在全国中语会2002年全国语文教研成果大赛中,该实验设计者、翠园中学刘人云副校长撰写的〈〈创建语文课堂教学系统设计——343实验理论纲要〉〉荣获了全国优秀实验课题和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该课题荣获广东省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和罗湖区教育成果二等奖,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项实验得到了上级行政领导、国内语文界专家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如全国中语会理事长(代)张定远先生,副理事长陈钟梁先生,箸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主编桑建中先生等都担任了该实验的顾问,并亲临指导。该实验为全市、全省、全国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5、“数学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实验全国先进学校

《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翠园中学担任“图形技术在高中数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002年9月7日,该课题广东实验区开题会暨实验学校挂牌仪式在深圳市举行,我校共有8个班参加试验,有张振国、周德山等多位老师参加,得到了全国数学知名教育专家章建跃博士和方明一编审的亲自指导。2003年1月在我校成功举办了广东实验学校第四次工作会议,我校实验教师多次在区、市、省级进行了实验课展演,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翠园中学在实验中全国知名,被评为2003-2004学全国优秀实验学校。

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张振国老师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聘请为课题专家组核心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级中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整合本)编委,代表广东省在2002年全国研讨会作了专题报告,多次为全国、全省实验教师作教材培训和实验技术指导,并参与编写了许多论著、教科书(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整合本• 数学》第一、二册)、教学辅助资料、信息技术手册,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等,为整个实验的进行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6、STS课程课题实验取得优异成绩。

《中小幼STS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与实验》是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近几年我校承担了其子课题《人文与科技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的实验任务。“科学•技术•社会”(STS)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它不同于原有课程中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科学、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当前它主要表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作为这项课题的省级实验校,参加了这一实验。总结我们近三年来的工作,可概括为:一个理念,四个贯穿和一种基本模式。一个理念,即充分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个贯穿,即是:

1、贯穿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

2、贯穿校本课程实施;

3、贯穿社会实践课实施;

4、贯穿学科教学实施。一种基本模式,即是: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采取的翠园模式,即“以学生为主角,以问题(课题)为中心,以开放为形式,以探索为过程,以实践为依托”扩大到上述的四种贯穿中,作为基本要求。

我校STS课程的成功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既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又为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005年1月6—8日,在翠园中学召开 “中小幼STS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与实验”课题中期评估、交流会议, 省教研室领导、罗湖区教育局领导、各实验学校主要课题研究负责人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翠园中学的经验成果得到大家高度评价。

7、青青翠园文学社:打造全国中学文学社团旗舰

走进翠园中学青青翠园文学社展室,奖杯奖牌熠熠生辉:深圳市十佳文学社第一名、广东省十佳文学社、全国十佳文学社、全国20佳校园文学社刊、全国中学生文学社示范单位„„《作文通讯》、《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语文报》、《美文》、《中华文学选刊一一少年写作精选》、《中国校园文学》等全国中学生主流杂志2001年以来发表翠园中学文学社作品700余篇、推出专版30多个。2003年,刘一奔等5名文学少年考入北大、北广等院校影视编导专业„„

翠园文学社正以“青春文化、深圳特色、中国气派”为追求,进一步加大运作力度,倾力推出以青春文化为旗帜的“青青翠园原创文学网站”,正式出版《中学生文学社团教程》、《中学生文学社团系列活动设计》、领衔主编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感与励志》中学生原创文学作品丛书等,该丛书(共五本)已由海天出版社于2004年12月出版,被《文艺报等多家报刊推荐。

2004年10月,由翠园中学发起并参与起草,全国中学文学社团代表共同签署了中国校园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国校园文学发展海盐宣言》,该宣言为校园文学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衷敬高校长认为:“人文精神需要积淀,人文教育重在创新。只有被赋予人文精神的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只有被赋了人文精神的学校,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我们的文学教育并不以培养作家为终极目的,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会以文学为职业。我们就是要以此赋予学生一种美好的情感、一份诗意的气质和一份创新的能力。”陈凯鸿是翠园中学文学社成员,19岁的他,和中国股市已有了将近10年的亲密接触,他的《一个深圳中学生的“股市报告”》被《深圳青少年报》以封面人物加三个版面推出,并配发编者按、记者专访、股评人士点评,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国内第一篇由中学生撰写的股评作品,是素质教育和财商教育的典型案例。中国作协《作家通讯》已将连载这篇作品。

8、启动“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

该课题是中国科协《2049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行动计划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02年至2007年间的实施载体。由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领衔,委托“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项目办”具体负责实施。让中小学形成追求创新、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能让学生和老师关注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其中的优秀学生不断脱颖而出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机制。

我校已正式成为该项目的实验学校,2004年6月26日在我校举行了挂牌仪式,省市区科技局和教育局领导莅临会议。学校正乘此东风,进一步大力开展科技教育。一是成了实验课题组,校长挂帅,加强领导;一是积极培养骨干教师,2004年暑假派出10位教师参加全国培训,现已展开课题实验;三是结合高中课改,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大科技教育的力度;四是增添了一批现代科学技术实验的设备设施。我校的主要举措有:

(1)、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普及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结合研究性学习和选修课,指导和带领学生开展群众性的科研活动。三年来,有多个学生研究小组提交了300多份科研报告。如《深南大道的光污染调查报告及对策》、《对市场护眼仪的调查研究》、《化学与社会生活》等。2004年在高一设置了十多门科技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如《机器人设计》、《无线电子制作》、《航空模型》、《班级学生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学校还利用假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宣传普及科技知识。

学校还编印了《科技刷新地球》一书,全面介绍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图文并茂,受到社会及市、区科技局的大力赞扬。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近年来我校大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涌现出许多优秀科技苗子,如航模竞赛,学生在全国、省、市频频获奖,今年又有学生在省青少年科技竞赛中获奖;又如在近两届全区科技信息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奖总数为全区前列。

三、课改实验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课改实验工作在我校实施顺利,效果显著,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与老师们的建议归纳如下,望上级部门能给予关注。

1、课改的深入必然会促进考试制度的改革,高考与高中课改不配套的问题应尽快解决;

2、高中新教材在体系上连续性、逻辑性不强,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教材“偏旧”的问题解决的比较好,但“繁难”的问题并未解决好,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受到挤用。

3、新课程内容设置过于理想化,在操作上较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在选修课的设置上,设计者的用心是好的,但忽视了中国的国情。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班额小,一般是二三十人,校内教学资源也充分,开选修课问题不大。而我国的中小学班额大,一般是五六十人,校内教学资源平时就不足,学校人力、物力、空间有限,现在要开大量的选修课,师资、场地、设备等需求成倍增加,更是捉肘见襟。像我们这样的深圳的区级重点高中都有很大困难,县城、农村的学校就不用谈了。

所以,建议选修课

(一)系列要简化,现太繁太多(数学是典型,选修1竟多达四个系列21个模块或专题)。应逐步推行,应逐步开设。

深圳市义务教育课程 第3篇

唐晓勇

个人简介: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特聘专家、全球创新教师大赛第三名获得者(2009巴西)。长期致力于技术支持的学习变革与创新的实践研究,独立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撰写7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开发的MOOC课程《思维导图支持的学习创新》、《数字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与创新》、《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在多家在线平台上线,深受欢迎。同时关注儿童阅读、教师阅读、项目型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访谈者:唐校好!今年4月在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你们展示了学校统整项目课程的一节教学示范课《我爱购物》,三位不同学科的老师来同堂上课。观课者感觉这节课“很有趣”“很特别”“耳目一新”。这节课之所以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这背后支撑是什么?

唐晓勇:“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一节课也是同理的。这节40分钟的课,已经超越了学时、学科和学科教师的概念,不再拘于常规课堂老师上某篇课文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是以某个综合的学习主题为中心,不同学科教师之间有效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节示范课《我爱购物》,是我校“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改革—统整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其中的一种形态,即“基于主题的跨学科教学”。这是我们教学改革所呈现的课堂面貌,也是统整项目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全新体验。

访谈者:这节课给我个人最大的视角冲击就是一个课堂三位老师,这是我第一次所见。

唐晓勇:应该说这是鲜有的,非常规的教师团队合作教学方式。统整项目课程悄悄改变着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科教师同“台”合作,学生可以在一个时间得到不同教师的学习支持。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课堂教学中不同学科教师基于某个学习主题进行合作协同上课,每个学科按照本学科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完成学科目标,其核心是聚焦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这需要教师间跨学科的合作,需要教师团队的分工与智慧,需要教师之间建立开放的、融洽的工作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在做课程的“统整”,首先就得把教师队伍给统整起来。

访谈者:教师是教学的重要支撑。就这节示范课而言,从选题、备课到上课甚至后面的总结评价,教师之间是怎么协同工作的?

唐晓勇:《我爱购物》这个主题,对于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有相应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选择“购物”这个内容,能将孩子真实的生活与语文、数学、英语多学科学习内容相结合,实现课程的学习目标。确定了这个主题后,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教师共同进行教学设计,按照购物的真实生活流程,在课堂上模拟设置一个立体购物情景,包括商品、价格、手推车、售货员、小票等,让学生在共同协作中完成购物活动。在购物活动中,不同学科教师取舍不同的学科任务,如语文的口语表达、写作与阅读,英语的词汇积累与口语交际,数学的计算与统计等,学科教师有所侧重、有所分工,不同学科在不同情境中交替进行。

各学科都从本学科的学习视角进行备课,完整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但是,每位学科教师不仅仅聚焦本学科目标,需要“偶尔”兼顾其他学科。在备课过程中,三个学科老师都需要熟悉其他两位老师的“知识点”,大家需要共同备课、共同教学,研究好课堂的任务分工和教学流程。当然,三位老师在整个学习中并非平均用力,会安排一位老师作为“主教师”统一协调各学科的教学,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各学科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关注点是学科知识目标如何达成、学科教师之间如何配合、学科知识之间如何关联等。总之,教师合作的融洽度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访谈者: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是一所一两年发展起来的新学校,像新生儿一般。为实施统整项目课程,你们对教师团队如何定位?或者做了一个什么样的蓝图?

唐晓勇:教师团队的建设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更是促发学校创新发展的基础。新学校最大的优势是无需背负历史负担,可以大胆改革,创新构建课程。对于一所高起点的学校,我们对教师的定位也很高,学校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开放精神、国际视野、课程意识、创新精神、团队协作、信息素养、关爱精神等,这些应该是教师最基本的素养。我们希望通过高起点的教师队伍建设,能构建一支创新的学习型教师团队,既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与国际同步,把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融入到每一天的日常教学中。

访谈者:怎么让不同的老师磨合并认同统整项目课程?

唐晓勇:有经验的老师都曾实践过类似的课程,没有经验的新岗教师因为没有前期经验干扰,可塑性很强,容易接受新课程理念。因此,面对这样的新课程,大家有共识、共鸣的地方会很多,比较容易接受“统整项目课程”的理念。但要想更深入地理解并有效去实施课程,我们还需要建立一支更大更强的教师团队。在实践中,我们试图将已有团队的思想、理念、愿景、方法都“统整”,逐步达成思路一致,通过在实践中的磨合、培训、对话等,有效整合不同知识背景和经验的教师优势,从而构建一支能理解并实施“统整项目课程”全新的教师团队。

访谈者:你们怎么在已有的团队基础上去选择新教师?

唐晓勇:我们在组织公开招聘时,特别关注对教师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教师,我们有三个基本标准:开放精神、终身学习习惯、课程价值的认同感。因为,具有开放精神的教师才能接受更多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养成了终身学习习惯的教师才能顺应时代和课程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对统整项目课程价值的认同感才能让大家携手同行。

访谈者:如何培养新教师?

唐晓勇:由于新教师间的专业基础和教学经验有所差异,大家对统整项目课程的理解深度和广度难以建立在一个层面上。如何让专业素养有差异的老师成长为满足统整课程教学的实践者,在坚持我们的教师选择的标准前提下,我们“相信每一位教师”,通过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让他们都有安全感,在具有安全感的氛围中大家才能全情投入大胆创造,教师的潜能才能得以释放;然后是采取“教师合作制”,让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教师通过合作的方式,协同完成统整课程教学。统整课程本身就需要从不同学科视角进行学习理解,统整课程教学实践的方法很多,但我们选择“相信每一位教师”“教师合作制”作为培养合格统整教学实践者的最重要的途径。

访谈者:你们日常怎么实施教师团队管理?

唐晓勇: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的是,我们学校的“课程图谱”由“国家基础课程、统整项目课程、氛围浸润课程”这三种形态的课程组成。在实施不同的课程时,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等是不一样的,那么教师管理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实施“国家基础课程”时,教师主要是基于学科教材教学,这一阶段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主要是以“个体”为主,而在实施“统整项目课程”时,需要教师间进行紧密的合作,备课方式、教与学方式、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时间安排等变化很大,这样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也会改变。因此,我校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决定性因素取决于课程的形态。从学校层面讲,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共同完成一个课程主题,这主要由学校层面组织实施,由学校教学科研中心统一管理,管理相对严谨有序;从教师个体层面讲,每位教师每学期自主进行跨学科学习,教师之间的合作相对开放松散,学校的管理也相对简单,这主要是激活教师的创新能力。

访谈者:采用什么方式或途径激活教师专业成长和团队建设?

唐晓勇:我们对教师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和设计,从制度建设和资金等方面确保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首先是成立“教学科研中心”,把教学、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统整起来,有专人负责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组织和管理。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然后是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努力从年龄结构、专业搭配、学科素养均衡等方面构建合理的教师队伍;其次是建立新岗教师导师及成长跟踪机制,为每一位新岗教师规划专业发展路径,以确保每一位新岗教师能在2-3年间成长为熟手教师;另外,我们还通过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推动教师阅读工程、推进教师个性化定制学习、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等多项举措,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从而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师资队伍。

访谈者:两年来的坚持,作为分管学校课程教学的管理者,您觉得教师团队最骄傲的地方是什么?

深圳市义务教育课程 第4篇

开题会之前,与会专家在玉龙学校校长黄美芳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新生活课程配套特色功能室,现场观摩了学校首届“生活节”系列活动之小学一到三年级的“生活技能大比拼”和四至七年级的“厨王争霸”烹饪大赛。

开题会上,课题总负责人、玉龙学校校长黄美芳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她详细介绍了玉龙学校新生活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研究指导思想、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员分工、研究阶段、预期成果和研究保障等。接着论证组专家相继发言,就课题的可行性和研究性提出建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志红博士从 “特色主题化,目标行为化,文化物象化,课程结构化,项目个性化,办学合作化”六个方面对学校新生活课程前期研究成果给予高度概括和充分肯定。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谢绍熺主任从课程的实施方案和课程纲要的编写、校本教材的规范完善和评价体系的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他们一致认为,玉龙学校的新生活课程紧扣时代脉搏,使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自立自强并且心灵丰盈、精神丰厚,课程的设置有梯度、可操作、能落实、易推广。最后,汤贞敏院长对玉龙学校办学理念与课程开发探索给予充分肯定,鼓励玉龙学校新生活课题组继续认真、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研究成效,并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

根深而枝横云天,历久而推陈出新。自2014年9月起,玉龙学校在建校初期就本着“小学做活,中学做实;九年一贯,全人发展”总体办学思路确定了办学理念“生活为源,发展为本”。遵循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的根本理念,围绕生活离不开的“衣、食、行、情”四个方面,着力进行新生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打造生活教育特色,引导每个孩子学习“七会”:一会收拾整理;二会煮一手好菜;三会烘焙;四会写一手好字;五会一门乐器;六会武术(健美操);七会剪纸。

深圳中学艺术课程改革方案 第5篇

为了适应全国素质教育以及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本学期学校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要求。为了执行学校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更好地在深圳中学进行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艺术科组针对学校艺术课程的教育改革,全体艺术学科教师进行了多次认真地讨论和实验,现提出深圳中学艺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提请学校领导给予关注和批准实施。

一、深圳中学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

深圳中学艺术科组的老师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全体艺术学科老师的努力,在过去的时间里学校的艺术教育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艺术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艺术团队也取得了有一定影响的成果。特别是今年的高考,我们的艺术特长生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选报美术专业的学生全部考入美术专业院校。

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新时期,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新思维将我们带入新的思考。回顾过去的我们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和艺术团队活动,艺术科组老师经过多次座谈和讨论,我们深深感觉到新的课程改革给艺术学科的教育带来了新的生命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让艺术学科老师有更大的施展领地,搞好学校的艺术教育,进行新的艺术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具有更大的责任和信心。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操的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艺术的思维方式给各类科技人员带来新的灵感。艺术的感受、想象、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艺术教育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中,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艺术教育对人的创新精神、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把握艺术教育的新思维、新要求、新发展,注重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文化、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系,开拓新的艺术教学领域,完善教育教学方式,是我们进行现代艺术教育的方向。在当前的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们的艺术教育改革,只要把握好原则和方向,是不怕有闪失的,比起其它学科,我们可以轻松上路,胆子可以更大,步子可以迈的更快。深圳中学的艺术课程的改革就是迎合国家的课程改革标准,在重点抓普及的基础上,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艺术品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越转换的多种能力。同时,让一部分学生能得到艺术特长的发展和提高,使这部分学生能得到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培养,让深圳中学不但成为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摇篮,而且也成为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使艺术教育实现真正的教育价值。让深圳中学的艺术教育走向新的阶段。

二:深圳中学艺术教育课程安排设想

深圳中学艺术课程设置,可以完全打破原有的课程模式。我们设想艺术学科的教育模式在高中阶段可以采取相当于大学的工作室制。根据艺术学科特点和艺术教师的特长分别建立各艺术工作室,在开学初期让学生有限度的进行艺术课程的选择,学生可以选择合适自己,自己而又十分感兴趣的艺术课程,通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去比较深入的学习某一艺术学科,较好的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感、艺术思维和艺术水平,以发展自己的艺术特长。学生也可以在不同的时期重新选择新的艺术课程,并进行合理的流动。但是各班有一

定的人数控制,同时相对的改变学校以往提出的第二课堂的说法,把第二课堂称之为选修课纳入课程的学习(包括各艺术团队的训练)。

1.工作室的建立及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学生艺术修养的需要和我校教师的艺术特点和艺术专业技能,初步设想建立6个艺术工作室,让学生相对自由的选择,艺术学科老师对学生宣布自己的教学承若、教学理念和课程内容进行挂牌上课。这6个工作室设置分别为:

音乐工作室:

●《第一音乐工作室》主讲老师 王豪

开设课程:音乐赏析、声乐基础、器乐基础

●《第二音乐工作室》 主讲老师 刘梅

开设课程:声乐(女生)、音乐欣赏、声乐高考、合唱团训练

●《第三音乐工作室》 主讲老师 伏虎

开设课程:管乐基础与演奏、管乐团训练

美术工作室:

●《第一美术工作室》 主讲老师 李大强

开设课程:油画技法、书法、篆刻、剪纸

●《第二美术工作室》 主讲老师 房尚昆

开设课程:版画技法、素描色彩、美术高考、(包括建筑学选修)

●《第三美术工作室》 主讲老师 吴健珲

开设课程:艺术设计(电脑美术、卡通画等)、基础绘画

2.艺术课程组织形式

艺术课程的开课年级为高

一、高二年级。高一年级学生和高二年级的学生在开学初每个班限制为10名左右学生选报其中一门自己喜欢的艺术课程,如果一门艺术课程人数多于10人可以选报第2自愿,依次类推,分成5个小组,上课时分别到5个艺术工作室去上课学习。第二学期可以重新选报新的艺术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教学安排:高一年级每节课可以同时安排2个班,高二年级每节课可以同时安排3个班为艺术课程,学生上课时到相应的艺术工作室上课学习。这样每位艺术课老师每周跨年级承担12节艺术课程。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艺术的综合素质,艺术课老师采取分别承担不同的艺术讲座,每双周进行大课的轮流进行艺术专题讲座。讲座课题统一设计和安排。也可以请专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以掌握必要的艺术知识。

深圳市义务教育课程 第6篇

第六条 凡年满6—15周岁,有学习能力,父、母在深连续居住1年以上,且能提供以下材料的暂住人口子女,可申请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

(一)适龄儿童出生证、由公安部门出具的适龄儿童及其父母的原籍户口本、在深居住证或暂住证;(去石岩延期居住证)

(二)适龄儿童父母在本市的有效房产证明和购房合同,或由当地街道办事处房屋租赁管理所提供的租房合同登记、备案材料;(房管所去办税)租房居住的提供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房屋租赁管理所出具的《深圳市房地产租赁合同书》及房屋租赁管理费收据《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票据》。

(三)适龄儿童父母持有本市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就业和社会保障证明,或者本市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副本等证明;

(四)适龄儿童父母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材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计)

(五)适龄儿童原户籍地乡(镇)以上教育管理部门开具的就学联系函,或学校开具的转学证明。(在家开)

(6)小孩出生证明

1+5”文件

1、户口本

2、深圳居住证(大人小孩都要)

3、社保(连续一年以上,且现在还在交)或工商执照

4、小孩出生证

5、房屋租赁合同(要正规的那种)或房产证或购房合同

6、居住所在街道的“深圳计划生育证明”

7、老家教育部门开具的“就学联系函”

其中最难的是“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全家户口本;

小孩子的出生证明;

小孩子居住证(刚办的可用回执);

房产合同或一年以上租赁合同;

父母其中一方能提供出在深一年的证明(如旧的暂住证,水电费单据等,如有一年以上租赁合同或一年以上房产合同就可以不用提供);

父母其中一方的社保或者个体户营业执照;(不用一年以上,刚刚办的没拿到卡可以用收据代替)

上一篇:与烦恼相关的作文800字下一篇:2018年度选人用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