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24-06-02

加强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精选10篇)

加强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1篇

加强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树立教研科研强校意识,我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切实加强校本培训的指导和管理,努力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从教学实际出发,围绕教学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广泛开展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查找问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要求各学科教研组要围绕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和上级组织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优质课比赛、优质课件、论文、教学案例评比等活动,努力提升教科研档次。我校加强校本教研的具体内容如下:

1、中心校学科组教研

根据各学科教研组计划安排,由组长牵头,定时、定点集中整合同年段同学科教师资源,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研究的对象是学科内容、教学中出现的困惑。本学年学科教研工作在上学年的基础上,继续推行期初举行教材分析会,由学科组长总体把握全册教材,各科任教师精备一个单元,通备全册教材,重点把握各个单元的疑难问题,然后在教材分析会上交流;然后学科组通过讨论确定课题和主教老师,推举一人上研讨课,上课之前必须进行集体备课,开展集体备课的程序按“个人初备、一人主备——中心发言、集体研讨——主备定稿、个人二备——课后反思、再次完善”的模式进行,做到定时、定点、定要求、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使每一次的活动都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每期末要进行学科教研小结。

2、校内教研活动(1)业务学习

学校继续开展每周一次的教师业务学习,语数教研组每双周开展一次的教研活动,采取学习理论知识、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讲座等方式,教师要做好笔记,努力构建学习型学校的良好氛围。(2)校内专题研讨

由学校或教研组确定课题,教师分头探索、实践、研究,然后集中讨论形成共识。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内公开课,要全员参与,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形成校内教师间自主研课的新氛围。公开课材料应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师评议记录、教后反思四个部分,并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各完小校应严格把关,做好教师公开课的确认工作,严禁弄虚作假。

3、推门听课。

学校领导要经常性地深入教师的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所在,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探索。本学年中心校会不定时地到各校推门听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听课必须有评课记录。

4、校际交流教研

学校每学期结合当前的教改热点和我校的教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来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同时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学校的学科教改带头人和校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或报教改提案,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

5、资源共享(1)教学计划

如:学科教学进度表、学期教学计划、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等。学科教学进度表、学期教学计划可以由学科组组长指定专人完成,学科单元教学计划则由该单元主备教师完成。(2)电子教案

本学年继续推行集体备课教案资源共享,要求各单元主备教师应该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根据新课标理念设计好教案后在中心校内交流,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主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至少提前两周备课,集体备课教案(按中心校规定的教案格式),必须留有三分之一的空白处,供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调整或补充,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

加强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2篇

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中畈中心小学教研特色材料

中畈中心小学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办学历史悠久,地理条件较为优越,办学水平在上世纪曾处于低俗,徘徊不前,到了二十一世纪,实施了新课改,走进了新课程,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才让她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教育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走上了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回顾中畈中心小学十余年的教育发展历程,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专家、教研行家的指导下,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基本上理清了发展思路,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研活动模式。

一、加强培训、转变观念

在二十一世纪,终身学习变成了人们生存和工作的需要,对于教书育人的教师,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当代的教师正处于一场伟大而深刻教育改革之中,是课改的实践者、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为使教师切实转变观念,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我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积极参加以弋阳教师进修学校为依托的各类培训。培养了一支具有先进理念、素质全面、业务精通的学科领头人,班主任队。第二,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层次的外出学习、观摩活动。近年来,我们就先后派出数十位青年教师参加了省、市、县级的各学科专家讲学、谈谈个人的学习收获,通过这样的学习与反馈活动,推动了一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也扩大了学习收获的受益面。第三,校本培训常态化、经常化。一是利用寒暑假组织全乡小学教师集中培训。通过观看录像课、专家讲座、课后作业、交流研讨等形式加强教师间互相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共同提高。二是中心小学制定了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相结合、专题讲座与教学研讨相结合、课后反思与教学随笔相结合等形式定期开展活动、定期检查。第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加强校本培训的同时,有感于自身资源的局限,我校会积极争取上级教研部门的大力支持,请全县中心教研组的骨干成员或学科带头人来我校上示范课,组织听课教师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教师再也不是以前的蜀中阿斗,只听不学、只看不讲,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师的观念改变了,通过我们不断地学习、思索、探讨、借鉴,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的教学氛围浓烈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评课发言也积极了,业务学习专心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自觉撰写教学随笔的有了,读书看报的更多了„„

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了出来,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和创造者;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课堂上更注重学生的学情,而不是仅仅想着自己怎么完成教案。

二、以校为本、训研一体

我校还创造性提出“训研一体”的教科研工作机制。制订了学校三年校本研修发展规划。第一阶段就是培训和教研活动有机结合,以研带训。中心小学成立了语、数、综合、英语、体卫艺五个中心教研组,由五位年富力强、素质优秀的教师担任组长,并从全乡范围内选拔出一些求学上进、在教学上有追求的年轻教师参与其中,形成了以县级学科带头人、乡级优秀教师为核心的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梯队。通过“备课-上课-说课-反思-评课-讲座”的形式,挖掘自身潜力,大力开展“训研一体”的校本教研。这样既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提升了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教师们从中受益匪浅,提高了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帮带作用。第二阶段以赛促研,推动全乡各小学教研活动的有效进行。将先后开展语文教学、数学优质课、中老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竞赛,要求各校借鉴课例研究模式,精心准备,推选出本校的精品课在全乡展示。综合教研组开展“两操”竞赛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展示竞赛。第三阶段大兴科研兴校战略。各教研组积极申报课题,开展课题研究,总结心得、推广经验,切实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并将它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

三、狠抓常规,促进发展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中畈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常规要求。在常规管理方面体现“严”、“细”、“实”,实现精细化管理原则。学校成立常规考核小组,每月定期检查教师常规执行情况,量化打分。常规考核结果和教师绩效工资挂勾,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由于常规工作落实到位,有效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扎实开展,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以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艺术教育

切实加强音、体、美艺术课程的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成立了综合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艺术课的扎实开展,让学生从单一的语、数学习中解放出来,感受到校园学习的无比快乐,更使一批特长生脱颖而出,破茧成蝶。每年的“红歌会”,孩子们高声吟唱一首首经典红歌,精彩的表演多次受到县、乡领导和家乡人民的交口称赞。我校舞蹈队排练的节目在全县中小学文艺展演中屡获好评。口琴兴趣小组,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绘画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解放了学生手脚,培养了他们兴趣,发展了特长。

积极推行弋阳县中小学阳光体育计划和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体育组制定活动方案,成立舞蹈社、乒乓球社、篮球社、跳绳社等十几个社团,指导班主任和热爱体育的教师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现在一到大课间活动,校园里到处是孩子们矫健的身影、开心的呐喊,既增强了体质,又培养了特长。我校每年在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成绩喜人,直面困难

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中畈小学的教育取得了喜人的突破,获得了瞩目的成绩。近几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2、2013年在全县五年级期末检测中,我乡总评成绩位居全县农村小学第一,教学成绩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学校的发展得到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县“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人民群众满意学校”、县“电教实验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现正在积极筹备省“素质教育示范校”的参评工作。

加强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3篇

一、宣传是校本教研的“预备铃”

要想形成校本教研的文化氛围,首先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要坚持不断地在学校里创造舆论氛围、实践氛围,把创造良好氛围作为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重要工作。学校早在2003年就明确提出“组组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学会研究,把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工作即学习、教学即研究”的意识。做到“计划结合课题,备课不忘课题,教学探索课题,课后反思课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口号的宣传可以提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认识,并且有助于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一旦所提出的口号能够被全校的教师认同,便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从而形成校本教研的氛围。提出口号就是打响校本教研的“预备铃”。

二、校长是校本教研的“领头雁”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应该想方设法营造一种适合校本教研的氛围,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为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研讨,为教师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搭建平台。营造这种氛围需要校长建立教学研究的各种制度,并且使之能够真正奏效。校长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对教学问题进行研讨,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心。

校长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校长在校本教研中不要遥控,要参与校本培训的实施过程,既要做指挥员又要做培训者,担负起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作用。如,笔者亲自上课,还承担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山区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策略”等多个省级子课题,做校本教研的“领头雁”。

校长要充分发挥好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校长要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要整合学校各处室和教研组、备课组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广大教师自觉持久地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教学成果。

三、制度是校本教研的“导航灯”

为了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的步伐,学校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先后下发了多项校本培训制度和评选方案细则,分别从教研工作达标、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指导学生竞赛获奖等方面采取量化评分的办法,进行考核、评估、评比。此外,我们还完善了听课制度、评课制度等使教研工作规范化,开展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教师与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校长作为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直接参与教研活动的同时,从一名普通教师的角度,对方案、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进行反思,促进校本教学教研制度的完善,也更加科学规范。

四、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弹跳板”

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学校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引导、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由于反思是行动和观察之后作出的,为教师行动研究走好了第一步,在教师不断探求行动与实践的合理性时,为新的教学探索与改革铺设了“弹跳板”。学校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最简单形式是写教后反思。为了提升教后反思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把教后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定每学期要完成三篇以上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写教后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同时,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加强校本教研?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第4篇

关键词:校本教研;同课同构;同课异构

【中图分类号】G637

随着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校本教研也被提上了日程,因为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发挥校内名师的作用,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教学研究工作,脚踏实地地开展校内的教研,从而促进本校教学的提高。

一、充分认识校本教研的重要性

教研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工作质量。因此有人说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第一生产力,只有生产力水平提高,才能实现最大化的效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几条途径,理论学习、外出学习、网上远程学习、自我学习、校本教研学习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迅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理论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必备。这对小学教师和教学工作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教研主场、教师主角、教学实践都能融合在一起,是最为实在的教学探讨。校本教研的开展还能够节约外出学习的经费开销,节约时间,随时随地就可以开展教研活动。而且在自己的班级中、在自己的学生中,这样的教研工作更有针对性,也会更具实效性。因此在小学教师中,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二、在小学教学中开展校本教研的策略

校本教研顾名思义是基于校本基础上的,所以对于教师的校本教研工作要在研究本校、本班、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基础上开展。怎样开展的校本教研工作是最为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一)正确分析学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研工作应该像大夫诊病,通过各项检测,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结合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情况,对症开方,然后下猛药,实现药到病除的效果。因此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关键是找出本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教研的目标。通过有效地开展教研工作,解决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工作的开展要从教学工作的全面出发,站在教学改革的高度,充分利用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全方位开展教研工作。比如教师的专业素养低,教学理论尤其是新课改理论不强,教学方式和方法落后等问题,成为目前小学教学工作开展的瓶颈。因此校本教研应该从这几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很多教师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口头上大谈教学改革,实际中依然遵循传统教学方法,依然是一言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陈旧模式,至于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则是空谈多,实际做的少。

(二)对诊断的病症开方下药

首先要解决教师教学意识落后、教学理论陈旧的问题,这是新课改推进的绊脚石。教师没有创新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思想、没有优化的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方法,那么要提高教学效果就是纸上谈兵。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是指导教学实践的灯塔,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可以通过教研工作来实现。校本教研的形式可以是同年组的老师一起开展,也可以是同学科的老师一起开展。针对教学工作的教研可以是平行班的老师一起开展,采取同课同构或者是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一个学科的几位老师一起就一节课的教学共同商量和探讨,制定出教学设计,然后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总结这种教学结构的优劣,优势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发扬,劣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改进,在这样不断的总结和改进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实效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教研工作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催化剂,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学校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加强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5篇

一年来,特别是上学期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的校本教研基本理念,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模式,以理论学习、教学反思、课例研究、结对帮扶、示范课、说课、听课、评课、经验交流、校间交流等基本形式,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搭建平台。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校内形成了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校本教研效果明显。

这里汇报一下我们重点做的六项工作。

(一)领导重视,制订方案,明确任务,完善制度,校本教研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1、为了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梁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校本教研的督导。

2、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确定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长远的目标,近期的任务,校本教研制度和措施等。保证校本教研扎扎实实、有条不紊的开展。

3、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校本教研运行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有效推进校本教研。

确立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教研网络。以教导处为中心,逐级推进,层层落实,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保证。

4、领导重视,率先垂范,保证了校本教研的制度化、经常化。“打铁先要本身硬”,领导带头学习理论,深入备课组参加教研活动,深入课堂听评课。

(二)实践专业引领,重视学习,加强培训,组织考察,努力提高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认为,专业引领除了有形的专家和教学研究人员、优秀教师外,还有无形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教师起的作用也是有效的、长远的。

众所周知,我校教师整体素质不高,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把重视学习,加强培训,组织考察,抓教师理念转变、素质提高作为校本教研的第一个重点工作。

1、专业引领、更新观念。抓了三个引领:(1)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专业引领。

建立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

学习内容上,重点开展新课程理念、校本教研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先进的教学经验、现代学习和学法理论等的学习。

在学习形式分三种学习形式:一是集体学习,利用例会时间学校组织学习;二是小组学习:备课组利用集体教研时间组织学习;三是分散自主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记录,并撰写教学心得。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次业务理论测试,纳入期末考评。(2)学校领导的引领——组织教师培训 本学期开学前学校安排了教师业务培训。

教导处几位主任分别进行了《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反思和课例研究撰写》、《教育科学研究》、《班主任工作》等培训。

(3)专家和教研人员的引领。

2009年11月份,我校邀请教育学院所有教研员来我校听课、评课。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们的教研意识、质量意识;激发了全体教职工 “提高素质,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

2、重视校际间学习交流活动。

基于我校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这一现状,为了拓宽教师的视野,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学习外校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除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听课研讨活动外,上学期组织七年教师到13中考察参观,学习,加强横向交流和教学研究。

外出听课、学习活动对教师触动较大,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改意识方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打破了一些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定势,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都开始了行动。外出学习,一石激起千重浪,使我校教研气氛更加活跃。

(三)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扎实抓好集体教研,开展专题和课题研究。

1、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引领和带头作用,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教导处定期组织检查,计入期末备课组和教师工作考评。

2、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备课组为研究实体,以随堂课、研讨课为主要范例,结合本学校实际和学科教学实际,以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为切入点,实施行动研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研究,让预设和生成都精彩。在组织形式上突出全员参与,在研究内容上突出新课改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和课型化、专题化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专题和课题研究。

3、抓好示范课引路作用,深入开展教师互听互评”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学期初学校安排各学科新课堂教学示范课活动,典型引路。主要是安排各学科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每人上一节示范课,为其他教师引路。全体学科组教师参加听评课,并以此模式进行教学模式尝试与探索。

(四)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总结经验,扩大校本教研的有形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

1、深入开展自我反思,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自我提升教学水平。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才得以真正的落实。(1)要求教师对每节课做好课后反思(课后的自我评价和重新设计)。自觉地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逐步形成反思习惯,提高专业水平。尤其把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后,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学反思工作的重点.教案检查要重点检查这一内容。(2)开展教师课堂实录的教学自评活动。

为了让教师全面自我反思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任课教师认真准备一节课,学校给教师进行课堂实录,在教师、小组相互评课的基础上,开展自评活动。自已看录像,照镜子,找自己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

2、落实同伴互助,互学互动、共同成长。

(1)开展“帮带”活动,实现同伴互助,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在校内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帮扶作用,开展“牵手”活动。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由师德高尚、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从教学研究、备课、上课、说课、批改作业、课题研究等方面耐心指导,给予悉心帮助,缩小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上的差距。实行责任制,学期末根据帮扶效果对帮者进行奖惩。指导教师在帮带过程中,也会从青年教师身上学到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因而结对拜师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共同成长。

(2)通过集体教研程序中的反思交流环节、相互听评课、对话式小教研等教研形式,进行同伴交流,互学互动、共同提高和进步。

3、开展阶段教学反思材料和教学案例征集活动。每位教师每月要写一篇专题型的教学反思,教师每期写两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作为个人校本教研的有形成果。

二、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一)在校本教研管理方面: 与兄弟学校相比,各方面工作都有差距。措施落实不全面,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二)在教研活动方面:

1、研究的形式不够丰富。个别备课组课例研究的深度不够,停留在听评的水平上。

2、我们深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较差,大部分教师功底较浅薄,教师素质相差较大。个别教师观念转变较慢,校本教研意识不强,教师理论学习意识薄弱,轻视理论学习,不重视理论水平的提高。

3、部分教师的习惯和行为定势成为教研方式转变的阻力

三、我们的思考与对策

开展校本教研这项工作是一个涉及学校持续性限展的系统工程,只有牢牢把握“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这一基本理念,让“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校本教研才能扎扎实实地得以开展,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课改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以后我们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

(一)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评价机制,通过评先表优,激励教研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二)继续抓好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1、重视专业引领。我们邀请教研员和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

2、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3、强化业务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三)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加强教学问题研究和课题研究工作,抓住校本教研的实质,把校本教研做实做细。

(四)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丰富教研活动形式。

1、要重视在对组长的培养、选拔和培训工作。

2、丰富校本教研形式,重视课例研究的目的性、计划性。开展以理论学习、专题研究、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结对帮扶、调查研究、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同时加强专业人员指导,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6篇

万州区 重庆市万州沙河中学 杜 兵 电话:*** 中 学

内容摘要: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它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实质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校本教研的实施需要借助于教研组这样的团队平台,通过组内成员间的分工合作,共同研究,思维互补,经验共享。因此,教研组作为学校管理教研工作的基层组织,其活动效率对校本教研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研组 校本教研 实效性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学校,以增强教育教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的研究与改革活动。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收效最为直接、最为显著的教研层面。它是以教师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者,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它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实质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同时教师反思性的实践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组是教师最基层、最日常、最具研讨性的学习型组织,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教学业务组织,是把先进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师自觉行为的智慧型集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重视并不断强化教研组工作,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名学科、名教师,构建学习型校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教研组工作形式化、单一化,竞争机制不合理,工作反馈机制不够健全,教研工作缺失校本关照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根本无法体现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所以教研组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成败。搞好教研组工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保证。所以,为了有利于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必须要加强教研组建设,完善教研工作机制。下面就我校在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工作中,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研组的内涵建设,是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基础 课题研究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途径,只有让课题研究扎根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课题研究也才更具有生命力,校本教研才能落到实处。学校教务处就充分利用学校教研组的活动时间,指导教师从身边的教学中确定课题,以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将校本教研活动提升为教育科研活动,把行动研究作为开展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小切口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应用性研究,让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得以体现。如政治教研组由于多数教师都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他们就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选定《“‘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转化教育的案例研究”》、《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作为本组的课题研究,以便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初中数学组选定《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题学习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与思考》、初中语文组选定《写字教育如何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和综合文化素养》、高中中数学组选定《试卷评讲课教学设计最优化探讨》、高中语文组的《高中生硬笔书法训练》、物理组选定《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及自制教具》、化学组选定《化学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信息组选定《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校本研究》、艺术组选定《艺术欣赏中的情景创设》、历史组选定《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这样就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反思,教师广泛开展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感悟与反思活动,逐步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相结合的校本教研机制,实施教学、科研一体化战略。目前,学校各学科教研组教师参与应用性教学课题研究热情高涨,在研课题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二个——《普通中学校本教研管理的研究》、《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策略研究》;区级课题研究四个——《单亲家庭中学生特殊教育研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研究》、《高中生物学科课堂有效训练研究》、《普通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研究》。已结题的重庆市教育规划办实验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在参加课题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市级三等奖、区级一等奖;区级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智能化练习及题库的开发与应用》、《开放阅读空间 优化语文教学》结题并获区级优秀课题成果奖三等奖。这些直接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真正使课题研究活动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正使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转化为教育科研活动,这样不但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更有利于促进教师加速从“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二、教研组的制度建设,是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地,学校要注重建立健全学科教研组建设网络和相关制度,构建促进教学、教研管理的有效管理机制,规范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促使以学科教研为中心的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我校根据上级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形成了与自己学校实际相适宜的一系列教研组活动制度。如《沙河中学校本教研管理条例》、《沙河中学校本教研过程管理制度》、《沙河中学校本研究课题申报评审制度》、《沙河中学校本教研课题结题评审制度》、《沙河中学课题管理手册》、《沙河中学教研组长职责》、《沙河中学先进教研组评选细则》、《沙河中学先进教研组长评选细则》、《沙河中学先进教研个人评选细则》、《沙河中学科研教研奖励细则》、《沙河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奖励制度》、《沙河中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并相应建立了领导干部深入教研活动的听评课制度、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考核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大大提高了学科教研组的管理职能和效果,形成更为开放、有效的学科教研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了教研组活动的正常有效地开展。

三、教研组的特色建设,是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决定于其活动开展的内容。如果活动内容一般化,久而久之就会流于形式,无法保证活动质量。学校应加强宏观调控、微观指导,使各学科教研组的活动内容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体现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理念,更有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为此,教务处要求教研组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坚持 “四个必须”的指导思想,即:必须有明确的研究专题;必须以科研带动教研;必须使教研活动制度化;必须突出青年教师的培养。如初中语文组在教研活动中极为重视自己教研组的专题研究计划、主题教研活动方案的设计,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完善,在完成课题《写字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和综合文化素养》的研究过程中,经常招集教研组成员和课题研究人员结合日常出现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到课题结题时,研究的对象初一初二的娃娃大面积提高了书写水平及审美情趣,效果明显。重视教研组内老中青的传帮带和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在开展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专题研究时,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谭晓琴老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听课教师受益匪浅;重视教研组内青年教师的培养,凡是本组里经验丰富、获得高 3 级职称的老教师们都积极主动与年轻教师结对子,教研组长谭崇元老师就主动接纳刚参加工作的王莹玺、邬德慧二位老师为徒,直接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促进了年轻教师的成长。所以,刚出大学校门的王莹玺承担的片区“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的”公开课教学,在李河中学执教的《老王》一课,深受片区全体与会领导教师的好评;重视搭建校本教研的交流平台,初中语文组不但采取了“走出去”,还采取了“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丁阳中学的余宏老师前来献课,给本组教师提供与之进行切磋交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示范作用。就这样通过开展名师引领,理论学习,同伴互助,课堂观摩,比武交流,课题带动,总结反思等活动,把教学、科研、培训三者融为一体,切实保证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努力促进教师专业的提升。目前我校初中语文组的教师深受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好评,该组也被评为区级先进教研组。

总之,加强教研组的建设,落实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深化学科教研组活动的各层面要求,有利于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有利于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借助重庆市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抓住我校创建市级重点学校的时机,进一步推进优秀教研组的建设,以创建人文校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的机制创新与管理创新,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贴近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科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以打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实现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桂林《创新教研组管理机制,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2、张云洁《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3、黎炳学 《校本教研要在实效性上做文章》

4、朱宁波 张萍 《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教育科学,2005,(5).5、严冰 《关注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云南教育2009年02期

6、钟 炜《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优化校本教研活动》2011年04月

加强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7篇

南华一中:卞育能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形式很多,但持续、长久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是通过校本教研,构建提升质量的平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包括教学的内容、目的、手段、模式、构建、设计等等,具有校本性、科研性、人本性、依托性等特点。

实施校本教研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在不断完善自我中提升品位,达到以研促教,科研兴校的目的。有人曾说:“教育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确实,不重视教育科研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就不可能取得长足发展,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师资是学校首要的“生产资料”校本教研就是要立足于学校、教师,充分发挥现有的人力资源,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师的合作,促进本学科及学科之间协调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校本教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校立足实际实施“七个一”工程:一句话,即每学期拿出一句经典的话;一堂课,即每位教师一学期推出一堂精品课;一本书,即每个教师每学期要精读一本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一次讲座,即每个教师一学期要给本教研组搞一次讲座;一次外出,即每个教师一学期要到发达地区一次;一篇教案,即每个教师上交一节或一课极富创造性的精品教案;一篇文章,即每个教师每学期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育科研论文。这样教师就有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长期坚持,收到良好的效果。有的学校又采取了“专家思维┼名师行为”的校本教研模式,通过专家指导培养名教师,通过名教师培养骨干教师,通过骨干教师带动本学科教师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应积极采取不同形式,构建了教育科研平台,逐步形成了校本教研特色,形成了优良的教风。有专家称,这样的学校任何人没有能力阻止它的发展。

加强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8篇

关键词:校本教研,校本教材,教学质量,高效课堂

校本教研,是指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资源和特色进行教学研究。现代校本教研依据建构主义课程论、认知心理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教学管理等相关理论开展校本教研,以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校本教研所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贯穿于他们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实践证明,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校本教研着手,进行教学过程的优化(即备课—授课—课后反思等过程)。随着中国教育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改革的开展,社会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校本教研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河南省商丘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探究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英语校本教研活动,力图实现校本教研效果,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当前小学英语校本教研的现状

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现场观察等形式,对河南省商丘地区的几所实验小学的英语校本教研的形势与状况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发现其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校本教研的重视度不够

从领导到一线教师,他们对校本教研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研究内容。不少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就是统一教学进度、听课、学教法、讨论试题等活动,这种错误的认识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收获甚少,对教研活动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教研活动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有些教研活动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整体规划。部分小学对教研活动表现得很随意,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一些学校对活动如何开展没有具体设计,仅是泛泛而谈,就事论事,研究的主题偶然性很强(王立非2000)。

(三)校本教研活动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

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只重视研究讲课方法,不重视学习教学理论。一些教师缺乏理论指导,导致在课堂上如盲人摸象,缺乏明确目标,机械模仿,对于课堂的好与坏缺乏评判标准。

(四)校本教研形式单一

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形式单一,教师较为注重讲、听、评课等活动,其他教研形式很少,缺乏对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视。

以上存在的问题造成校本教研的实际效果较差,严重制约了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制约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发展。这就要求课题组深入研究校本教研,找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策略。

二、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参与研究的实验小学近一年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组发现许多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低效。具体表现为:

1.部分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理解不清晰,对课堂教学内容把握不准确。

2.很多课堂仍然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研究发现,语法翻译法仍然被广泛使用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交际教学法仍然没有被广泛采用。

3.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尽管很多英语教师在讲课技巧方面下了很多工夫,但呈现出的教学效果仍是大同小异,缺乏创新。

4.课堂评价重视分数,不重视过程,缺乏合适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制。

5.迫于学校对考试分数的考评,一些英语教师把考评的压力转嫁给学生,造成一些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以上所有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加强校本教研,即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和克服小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弊病,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研究还发现: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改革的形势下,主观上能够主动参与和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合适的方法,以致课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有必要依托本课题研究,提高参与学校的教研水平和参与教师的能力,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当地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三、校本教研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英语教师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而且小学生初次接触第二语言,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智力。就小学英语而言,优化课堂教学应该从多个方面开展:

(一)精心设计每一堂小学英语课,提高每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每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陈厚德200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优化:

1.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素质化教育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本堂课学生学习效果的预测。研究发现,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对课堂的目标设定过高或过低,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小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把握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2. 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目前,商丘地区的小学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有多种。每种教材有不同的特点,英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精选教材。教材内容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英语教师要根据具体需要,从教材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有效。

实际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小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小学英语的课时目标、英语学科的教学理念等(邓凯2005)。小学英语课的教学设计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现有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要融入教师个人的教育思想。

3. 教学设计要与实际课堂相联系

课堂教学效果要靠学生来体现,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由教师导演的舞台。小学课堂更具有多变性,如何把握好课堂动态,完成课前设计目标,充分体现课堂的科学性和艺术系,最能体现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决定他们最终的学习效果。在传统课堂上,英语教师通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法,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差。在用语法翻译法教学时,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压制。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使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通常情况下,小学教师更习惯充当权威的角色,这无形中降低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意识(王洁、顾泠沅2007)。

(三)小学英语教师要提高对课堂的调控能力

教师对课堂的有效调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英语教师应提高自己对课堂的调控能力。

1.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自我监控能力

课堂自我监控是指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本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调节。就实际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适当的言语,高效地处理突发事件等。教师自我调控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校本教研及不断实践而实现。

2.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小学英语教师对课堂的微观调控能力

优秀教师能够适时地应用微观调控技术。课堂的微观调控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合理的调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眼、耳、手、口、脑的共同参与(赵玉丹2006)。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英语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微观调控能力尤为重要。

四、实施校本教研活动的方法

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与任务,重新思考小学英语教研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开展特色课堂,推动整个学校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规范校本教研活动,改变校本教研的形式,极大地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

(一)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师的教研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效果,还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参与者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即对教育理念有深入的理解,对教材有充分的认识,对教法有独到的思考,其核心莫过于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与运用。

在组织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课题组根据全册书的编排体系,合理分工,让每个教师都承担相应的内容,要求教师大量地翻阅资料,进行充分的准备。具体流程是:备—说—研—讲—再研—再讲—反思。先由主备人重点准备,在集体备课时说出自己的设计理念、目标的确立、方法的选定、学习流程的预设等。辅备人也要相应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对有争议的问题和环节进行研讨,取得一致意见,完善教学设计。备课人在课后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理论依据,为下一次的集体备课奠定基础。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不仅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而且能促使教师养成对自己教育教学现象、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从而真正成为教科研的主人。

(二)挖掘教育教学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课题组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在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上,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特色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宗旨,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开始尝试编写校本教材。

根据校本教研中对学生情况的研究,针对实验校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及知识储备,课题组将学校英语组教师划分为不同的教材编写组,各编写组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制订教材编写方案。编写组在选取内容时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教学实际。

课题组编写的校本教材《乐学英语》中包含了字母、单词、音标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韵律诗、歌曲、绘本、短文阅读、看图说话及写作等,共六本教材。这些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寓教于乐。课题组试着以此为创新点,探索出一些有意义的做法,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三)通过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创设高效课堂

1.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英语学科中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使其能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开展“师徒结对子”的活动。学校为教师选聘“师傅”,年轻教师和“师傅”共同研究同一课题,互相听课,共同参与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学期末开展“师徒赛课大比武”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英语教师队伍优化的目的,确保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开展教师大比武活动———质量评估课,进行“备课—上课—评议—反思”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在骨干教师示范课和校级质量评估公开课的课例中,实验校经过组内评议、修改、选拔,推荐优秀的教师做示范课。示范课的活动形式为教师打开了可探索的视角,让教师意识到在以后的英语课堂上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转换自己的角色,教会学生如何学英语,帮助小学生找到学英语的方法,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只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学生设计课堂,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经过教研探索,课题组重新认识到小学英语校本教研只有真正地将“以校为本、以生为基、以师为核心”的教研理念结合起来,才能快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整个课题实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对校本教研进行反思与提升的过程。经过实践性的反思、策略的践行,课题组重新认识到小学英语教研需要在以校为本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充分发挥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陈厚德.2002.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邓凯.2005.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王洁,顾泠沅.2007.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立非.2000.新世纪外语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展望[J].外语研究,(3):8-9.

加强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9篇

一、宣传是校本教研的“预备铃”

要想形成校本教研的文化氛围,首先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要坚持不断地在学校里创造舆论氛围、实践氛围,把创造良好氛围作为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重要工作。学校早在2003年就明确提出“组组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学会研究,把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工作即学习、教学即研究”的意识。做到“计划结合课题,备课不忘课题,教学探索课题,课后反思课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口号的宣传可以提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认识,并且有助于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一旦所提出的口号能够被全校的教师认同,便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从而形成校本教研的氛围。提出口号就是打响校本教研的“预备铃”。

二、校长是校本教研的“领头雁”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应该想方设法营造一种适合校本教研的氛围,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为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研讨,为教师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搭建平台。营造这种氛围需要校长建立教学研究的各种制度,并且使之能够真正奏效。校长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对教学问题进行研讨,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心。

校长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校长在校本教研中不要遥控,要参与校本培训的实施过程,既要做指挥员又要做培训者,担负起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作用。如,笔者亲自上课,还承担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山区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策略”等多个省级子课题,做校本教研的“领头雁”。

校长要充分发挥好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校长要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要整合学校各处室和教研组、备课组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广大教师自觉持久地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教学成果。

三、制度是校本教研的“导航灯”

为了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的步伐,学校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先后下发了多项校本培训制度和评选方案细则,分别从教研工作达标、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指导学生竞赛获奖等方面采取量化评分的办法,进行考核、评估、评比。此外,我们还完善了听课制度、评课制度等使教研工作规范化,开展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教师与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校长作为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直接参与教研活动的同时,从一名普通教师的角度,对方案、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进行反思,促进校本教学教研制度的完善,也更加科学规范。

四、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弹跳板”

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学校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引导、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由于反思是行动和观察之后作出的,为教师行动研究走好了第一步,在教师不断探求行动与实践的合理性时,为新的教学探索与改革铺设了“弹跳板”。学校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最简单形式是写教后反思。为了提升教后反思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把教后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定每学期要完成三篇以上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写教后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同时,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和发展,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品尝快乐,这应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加强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10篇

-----2009-2教学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导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立足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本研究实效性、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工作思路,发挥教研组的教育研究职能,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工作成效

本学期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校捷报频传,屡获佳绩。学校获国家级团体奖项1项,师生共获奖262项,其中国家级奖31项,市级奖213项,区级奖16项,片级奖2项。

教师共上各级各类公开课12节,其中区级课4节,片级课1节,校级7节。承担市级研讨活动1次,区级活动5次,片级活动1次。

三、主要工作

(一)落实课程方案,推进素质教育

1、严格按照《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基础型、探究型课程。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科目、课时量编制学校课程表。规范开展教学活动,做到专课专用,保质保量上好每一节课,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导处组织行政人员不定期不定时进行检查、反馈。

2、学校课程的开发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优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本学期学校继续在各年级开设“双语教学”、“魅力扎染”、“经典诵读”等系列特色校本课程。

除上述特色课程外,学校还以走班制的学习形式,于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开设各类兴趣活动课,内容涉及体育类,科技类,艺术类,学科类,心理辅导等,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

(二)细化过程管理,迎接综合督导

本学期我校适逢区三年一次的教育教学综合督导,这既是一次全面检阅,也是一次专业指导。教导处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了教学五环节的管理。

1、抓牢课前

期初,教导处召开了教研组长会议,要求教研组长每月月底对组内教师进行备课检查,填写评价表,并及时进行反馈,督促整改。各教研组长按要求认真落实了每一次检查工作,做到检、记、评相结合。本学期教导处也对所有学科教师备课进行了一次普查,发现多数教师都能较好地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体现三维,做到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对个别教师在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如:目标不够细化等予以指正,并要求其进行了认真修改。

2、抓好课中

为提高教师解读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本学期我们邀请了多门学科的教研员来校为部分教师诊断课堂教学,所有行政也分工合作,进行听课指导,听课覆盖率达100%。在本次督导中,教研室共听课42节,涉及39位任课教师,覆盖率为70.9%。其中优课18节,占42.86%;良课24节,占57.14%。优良率100%。

3、抓实课后

除了狠抓备课、上课外,我们对于课后的作业、辅导及评价三环也是毫不放松,做到“精心布置+耐心辅导+用心激励”。

《学生作业日志和错题集》、《学有困难学生辅导记录本》、“喜报”记录下了老师的辛勤付出与学生进步的足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四年级语文组率先进行了作业改革,自编的开心作业得到了教研室和督导室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质量监控,提升合格率

1、成立质量监控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校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实行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四级管理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学校行政领导实行年段教学质量包干制:一年级周健秋;二年级章晓颖;三年级叶萍;四年级刘琴;五年级许竹筠,对每一次学科单元考试以上的所有成绩进行全面了解、综合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与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2、实施质量监控工作措施

为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迎接区五年级教学质量调研,在刘校长的全面负责下,教导处重点实施了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年级组长协同教研组长制定了学困生辅导计划,确保辅导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根据学困生基础差的特点,各科教师精心设计相应的辅导内容,每次辅导有详细的辅导记录。

(3)教导处每周检查辅导内容,及时掌握各班辅导动态。

(4)召开五年级全体学生家长会及学困生家长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全体五年级教师的努力下,部分学困生有了一定的进步。

(四)立足校本教研,促进专业成长

1、扎根新课程,以教研促教学

学校一贯重视学科教研组建设,在实实在在的教研组活动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教研组长组织学习

根据期初制定的教研组活动计划,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由教导处和各教研组长轮流负责大组教研组活动,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内容的选择到组织教师切实有效地进行学习研讨,各教研组长高度重视,认真准备,使活动有序、高效,教师们学有所得。

(2)教学专家亲临指导

本学期学校聘请了教研员严玮玮、张艳、戴春莉、颜黎华老师为相关学科教师作了专题讲座;教研室主任居丽华老师也应邀来校指导,她听了青年教师李绿萍执教的《分数》一课后,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并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同时,为全体数学老师作了题为《系统设计盘活知识,促进知识的有效构建》的讲座。

(3)兄弟学校互动交流

学校一直鼓励教师走出去,多看看,多听听,多学学,在互动学习中实现自我发展与提高。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信息与科技学科片级教研活动,宋玮静、江欢、张辉等教师参加了朱桥、南苑等学校组织的片级教研活动。

(4)组内教师实践研讨

在迎接综合督导的准备过程中,由教导处统筹安排,每位教师完成了一堂组内实践课的任务。老师们在接受组内教师提出的宝贵意见的同时,也为他人出谋划策,解决教学设计中的疑难问题,可谓互惠互利,各有所得。

2、实践新课程,聚焦课堂展风采

(1)教学评比

我们组织青年教师马骥、李绿萍、汪炯、王少平参加了2010年嘉定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王少平老师以优异的成绩在片评比中脱颖而出,进入区级终评。

四月,我校举行了第十八届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数学专场)。江欢、金燕青、张华萍等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比赛,江欢、马骥、金燕青以巧妙的设计、扎实的训练获得比赛优胜奖。

(2)教学展示

本学期王冬、张丹、张华萍三位青年教师分别在英语、数学学科区级教研活动中担任了执教任务。汪炯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我国中小学技术教育体系建构研究》子课题《小学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目标与策略的探究》开题会议,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了更新,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活力与风采。

(五)组织多彩活动,挖掘学生潜能

1、第八届小学“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复赛:林逾凡获四年级组二等奖;陆俊杰、赵梦旭、王海韬分获四、五年级组三等奖。

2、全国创新作文复赛:赵凌云获三年级组一等奖;蒋诗玥、陆亦韬分获四、五年级三等奖。

3、2010年上海市小学生优秀作文征文活动:方天翼、李倩获一等奖,徐嘉艺、凌心怡获二等奖,王婧、陈心瑜获三等奖。

4、上海市第四届新少年现场作文比赛:朱昊琦等5位同学获一等奖;陈明洁等11位同学获二等奖;蔡靖瑶等34位同学获三等奖;滕露丰等134位同学获优胜奖。

5、上海市第二届中小学生古典诗词创作比赛:唐珂、朱芸、詹永逸获三等奖。

6、第六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刘雯菲获优胜奖。

(六)特殊教育

两次召开特教任课教师会议。督导前布置有关有关工作与注意事项,要求相关教师作好常规工作,认真准备一堂课。督导时,由马骥老师上的课得到了特教教研员陆秋风老师的高度评价,得了优。督导后,再次召开特教任课教师会议,反馈区督导情况以及布置关于6月份区特教论文评比的有关事情。最后,选送了宋玮静撰写的文章参加了区的评选。

同时,还接受了区康复中心指导老师的特教常规检查。马骥老师上的数学课和各项资料、常规工作得到了她们的肯定和好评。

5月10日到16日,是全国第二十个助残日,也是上海第十二个助残周。我与德育室合作,布置环境、广播宣传、摸底排查、帮困扶助,按照区有关精神,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并填写好助残周活动反馈表,FTP上传,写了信息。一学期来,共发9条信息。

(七)语言文字工作

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得顺利开展。学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中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将口语交际课纳入兴趣组课程。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组织学生参加了“世博心语”的评比,做到认真参与,积极指导,有一位学生“世博心语”入选。

2、组织学生参加中华经典朗诵比赛。学校结合读书节,先在校级层面上每班选两名学生参加比赛,在此基础上,评选出8名学生参加区级比赛。

上一篇:楼管会申请书范文下一篇:教学相长是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