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创新

2024-09-05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创新(精选6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创新 第1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第一推动力”,促使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走进网络……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但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美国著名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显示,视听工具、实物形象比语言、视觉符号更易于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时代,它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和人文化的挑战,它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势在必行。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

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学生对拼音很陌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把它们制成一些动画片的形式,现在的学生很多都喜欢看动画片,他们一下子就有了兴趣,就愿意来学了。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把拼音的读音和写法,以及图片融为一体。比如在学o时,就可以先出示一只大公鸡在喔喔叫,配上o的声音,引导学生看o的形状就和公鸡的嘴形很像,学生可能一下就记住了它的读音和形状,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复韵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难分清哪一个究竟读什么,比如ei——ie 看起来很像,学生容易把这个读成那个,很难分清,我们就可以给每一个编一个故事,ei是一只鹅拖着一件很重的衣服在路上走,边走边叫ei。声音配上图,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e在前,i在后就读ei.。ie就是一棵树上飘上一片树叶,一只鹅看到前面掉下来一片树叶,以为是它的一件衣服,赶快捡起来穿在身上,高兴的叫到耶耶,学生们通过看动画和听故事,很快就记住了i

在前e在后,就认ie。就这样通过这几个故事制成的动画,孩子很快就记住了这几个韵母,觉得学习拼音也这么有趣,就会更加爱上学语文。在后面的声韵母相拼的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学什么都容易了,就可以有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文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必须创设情境。多媒体的运用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

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出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效果会好很多。如《金色的草地》,这是一篇叙事文章,本文描写了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经常在草地上玩耍,发现草地颜色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通过对这两个发现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草地变色的原因很难明白,于是,教师就设计了教学课件,通过动画的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地是怎样变色的,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自己归纳出草地变色的原因。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

三、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理解课文重难点。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被一些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所烦恼。而这些重难点恰恰是绕不开的课文的灵魂,因而如何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就成了语文课的关键。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爬天都峰》一课,在学习体会天都峰的特点时,配合出现天都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学生自然而然地总结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对描写天都峰的特点的文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要紧扣优化教育教学目标这一中心,兼顾协调好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之间、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教材的支撑作用与媒体的辅助性之间,有效服务于语文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用好、用实和用巧现代信息技术。

将现代教育技术恰当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借助电脑画面等教学手段,以语文内容为本,用图画配上音乐为辅助,创设模拟情景,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起学

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如:教学《麻雀》一课时,我板书课题后问:课文写了几个角色?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电脑投影逐一显示出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接着随着惊险的音乐声起,追问一句: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放映录像,为学生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使他们兴趣盎然,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会提问,才能思考、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能营造更好的创造环境,引导学生想象、创新。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赖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学生有了浓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那么他们就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在教学《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时,当电脑课件播放不同品种的小猫的调皮动作时,这一情景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太可爱了!”“真漂亮啊!”……这时让孩子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小猫?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运用课件这种直观手段,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讲授《赵州桥》一课时,课件中收集了许多关于赵州桥石刻图案的图片,录像片段等资料,播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且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总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丰富的创新空间。小学语文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增加自身修养,不断积累学识,在精心研究每堂小学语文课的过程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而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我们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为现代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创新 第2篇

运用和创新

【内容摘要】

随着教学现代化的需要,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英语教学正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在授课中不仅注重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面对目前这种机遇与挑战,我个人就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真实语言环境的创设、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等方面的运用作如下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运用

创新 【正文】

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并指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教师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利用CAI制作多媒体课件,行之有效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的优质课上的“表演”,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正式迈进。这无疑给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为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得以体现。利用多媒体的更直观、更形象、更快捷、更有效的独特教学功能优势;借助其集图像、声音、动画、文本信息于一体的优势,通过其设计各种听做、说唱、视听、玩演、读写的教学活动,创设出更动感的语言教学环境,营造一种易学、乐学氛围,使语言教学更有趣、更轻松、更生动、更精彩、更鲜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技能。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书本——黑板”的平面教学模式,使传统媒体与现代化媒体有机结合,产生多媒体教学整体优化效应,构建了一幅立体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就要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自然情境和教学情境。采取各种教学措施不仅活跃课堂,创造良好的气氛,而且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其学习动机。中学英语动感教学,以它独特的学科特点,再以多媒体技术,使师生的教学得到促进,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利用多媒体技术独具的声音、画面、人物、情景、光、电的特点,孩子们置身于自然的情景和言语交际的环境之中。学生由被动地接收信息转化为积极参与语言交流,通过视听去感知、体验、参与教学,逐步提高正确、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活动从以形式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内容为中心,而且不局限于一种水平。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 2 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使教学变得容易、愉快、省时、牢固、富有成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这种教学无疑是最佳方法之一,它可以创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把图形、影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进行合成、链接,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体现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以景激趣,创境激情,引动激动,导训激活,启思激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中学、动中练、动中习得语言技能,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愉悦的体验和感受,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传统教学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而学生这个主体未能参与控制。这种“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他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多媒体技术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是快乐动感英语教学,多媒体的介入,课堂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恰当地把握中学生特别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使语言活起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并获得愉悦、成功的经验。采用故事、游戏、直观、操作、设疑等方法,创设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这种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有关的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文本等多种信息载体合成于一体,更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 3 的面前,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有真实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语言的效果也增强了许多。多媒体技术以景激趣,不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们的参与感更强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我们如何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我们创造这些条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多媒体把课文中的静态变为动态,人物配有表情、动作和语言,使视听更生动、形象、清晰,学生的通过反复视听,理解了语言要表达的感情,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进行模仿表演。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中的运用能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展示教学内容,实现视听同步,模拟真实情景,将语言形势与语言意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贴近真实情景的氛围中充分感受英语所带来的快乐,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具有的语言技能进行交流,从而达到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的目的。这样一来,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取得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

孩子有与生俱来的探究好奇心,有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有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由于多媒体的帮助,孩子们踊跃参与,表演精彩,惟妙惟肖,“玩、演”活动不但调动了孩子们的各个器官,发展多元化智能,4 而且孩子的运用英语语方的能力被激活,审美情趣被提升,知识面被拓宽,合作能力也由此变得愈来愈强。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中学生的特点是兴趣高,但持久性差,他们很容易对一件事情感到厌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读、写”教学可以变无趣为有趣,增强情景直观化、趣味化,从多方面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信息,促进对文字的理解。多媒体的声像、图文信息大大丰富英语教学的表现力,有利于信息加工和语言学习。丰富的视听环境,可大大提高视觉和听觉的传统信息比率。现代的英语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习习惯,而且要发展交流能力、语言能力、应对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差异。在这些方面的培养,多媒体可以提供逼真的、生动的学习和交流环境。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学程序组织教学,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的组织与修改,还可以因人而异地调节进度,促进学生踊跃参与训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学习潜能。

多媒体进入中学英语教学,丰富了英语教学手段,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未来的教育是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教育,其发展趋势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智能教育为主要特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中国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科技介入与现行教学完美结合。因此,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显示出其时效性,必将起到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之作用。

【参考文献】

[1]夏侯富生,藤永琛:论我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之走向,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4-16。

[2]钱晓霞:培养学习兴趣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关键,中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20-24。

[3] 刘宇:外语“教无定法”理念的阐释,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23-24。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6]何广铿:《英语教学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7] 安风歧、梁承锋:《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3篇

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发展策略分析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 它发挥着常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在广泛运用的背后, 信息技术也有着不足之处:有的是由于教师运用不合理, 缺乏对整合的研究;还有的是信息技术应用过多, 造成应用的盲目化, 使得学生感觉眼花缭乱, 抓不住教学的重点, 而教师则只顾教学进度, 一股脑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展示, 不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这样的教学, 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因此, 我们应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不能为了教学形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而应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规律, 科学选用信息技术手段, 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提高教学效率。

二、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虽不算新技术, 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很受学生的喜欢, 信息技术的使用依然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小学生, 年龄较小, 上课听讲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对直观信息较为敏感, 愿意接受动态、富有创造性的知识信息。因此, 教师应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集中上课听讲的注意力。

比如, 在进行《神奇的塔》的教学时,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各个朝代的塔的图片, 并在图片旁注解说明塔的名称、建塔的过程、意义。尤其是利用多媒体呈现塔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时, 学生对“神奇的塔”产生了好奇心, 想尽快了解本节课程的内容, 激发了阅读的渴望。这样通过各种塔的图片展示, 有效提高了学生听讲的注意力, 为本节课的学习开了个好头。另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相关信息, 了解世界各地的塔, 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巧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互动教学, 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单纯的文字信息和教师口述的方式进行的, 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 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多媒体教学是集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网页于一体的全方位描述性的教学, 能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化、人性化的详细解读, 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涵, 牢固掌握知识要领, 加深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从而有利于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 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 在进行《捞月亮》的教学时,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捞月亮的视频动画片。学生都看得非常仔细。与此同时, 我提示学生在看视频动画时把自己的疑问写出来。我发现有的学生边看边写下疑问, 如月亮怎么会掉进水里去呢?小猴子怎么能把月亮捞出来呢?为什么月亮又看不到呢, 等等。这些问题被学生提出来, 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看完动画后, 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使课堂动起来。我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实现了课堂教学动态化管理。学生讨论得很激烈, 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更大地激发了出来, 同时学生的内在潜能也得到了挖掘。在可视化的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将枯燥的语文教学内容实际化, 将枯燥艰涩的文本信息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图像或者是声音, 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总之, 语文教学信息化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 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效率, 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促进教学改革, 真正做到优化教学资源, 轻松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从而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摘要:教师在小学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改革, 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效果。而且, 信息技术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重要措施, 更为关键是的利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认知技能, 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高效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创新,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创新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创新

在当前的社会下,人们的生活以及各项生产活动都充斥着科技信息化的色彩,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迅速地引进了适用性较强的数字多媒体设备,并且全面地发挥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作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简化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如今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十分喜欢新颖会动的事物,因而对传统的纸质课本阅读学习的兴趣并不高。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科学地展开教学,以新颖灵动的信息技术教学图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教学流程,拓宽学生的语文思维及想象范围,打造一个活泼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引入不仅可以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能够多方面地促进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使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基础上享受愉悦的知识接受过程。相比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灵活,能够科学地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枯燥的课本内容立体化地展示出来,具有较强的灵动性,而且能够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迅速调整多媒体展示内容,便于进行整体教学的衔接。同时,信息技术可以通过PPT或者多媒体影像将课本的知识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能够通过网络查找到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适当培育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语文教学知识的融合,将教材之外的知识广泛地吸收和筛选进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也可以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创设多种趣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切实地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力。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创新运用

1.以灵动的教学画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想象力,他们会根据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进而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所学的语文知识,但是往往由于认知的缺少,只能对部分内容进行理解,而且当下的小学语文课本虽然在课文中夹杂了一小部分图片,但还是缺乏全面的灵动性,无法对学生的理解产生深切的画面感,其教学效用就会大打折扣。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设备找到相关联的图片及影像内容,直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课文学习的热衷度,也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对三年级下册课文《女娲补天》进行讲解时,由于这节课文的故事性十分强,教师可以实时找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在课堂上播放,带领学生共同观看和探讨整个故事发生的起因及结果,并在播放后适度提问一些相关的教学问题,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故事的整体印象,产生较高的教学效益。

2.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小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模仿心理,喜欢对大人的语言进行学习模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能够使他们耳濡目染地形成独特的学习兴趣和思想素质,并且由于小学生刚刚达到基本的认知水平,在各方面还有许多的欠缺,对于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其主要的心灵及各方面能力的成长就孕育于语文等科目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现代化的教学,不仅能够使课文变得生动形象,而且能够间接地给予学生心灵的艺术气息,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逐步发展和培养自己的情感,逐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3.信息技术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创新融合

雖然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强大的教学优势,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氛围和活力,但是,仅仅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还需要运用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在健全学生思想的过程中同步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促进他们各方面才能的发展。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本已经进行了深度的改革和优化,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如果仅仅依赖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容易出现教学内容的不全面,实际的教学效率并不会得到太大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应当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进行多方面的教学,进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优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背景介绍,接着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理解,从而全面地优化教学质量。

总之,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紧追时代的潮流,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全面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而逐步产生较高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建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07.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课程整合 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伟大的艺术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一系列目标,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恐怕是难以达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互动的灵活性,加之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一拍即合”,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趋势。而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已成为教师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现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几点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这一点,多媒体教学就有它独特的一面:采用新颖的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如我在教《大海的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美丽海边的录像片。动听的音乐、海浪声,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大海的博大、壮丽,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展示了桂林的山,漓江的水,即将下课时又在教室内响起欢快轻松的乐曲,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绪从上课伊始到结束都持续高涨,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对于美文、说明文等某些课文而言,多媒体的直观手段确实是一种成功的帮助,它的出现解决了学生缺乏实际的现场感,难以把握抽象理论这一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它展现出来的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实例远比教师口头描述精彩、完整,大大便利了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直观演示,使课堂教学具体、生动。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尤其是中、低段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东西。而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使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如在讲授二年级课文《曹冲称象》这一课时,如果只通过课本上的描述,这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足以理解曹冲称象的这个过程,而这一段恰好就是本课的重难点。所以我采用了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可爱的动画图像、条理清楚的过程、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很多孩子在这一难点上有了更好的突破。

巧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抽象的过程具体,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所描绘的庐山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丽和壮观,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三、入情入境,启发学生心灵交流。

我常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当读到文章感人的地方,往往会鼻子一酸,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原始的感动。我想,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阅读时我融入了自己的感受、理解和体验,我已经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心灵交流。这样的阅读才是全身心投入的阅读,才会让人感受到阅读是惬意美妙的,是幸福温馨的。但学生缺乏阅读语感的积淀,对一些阅读材料往往感悟能力不强,影响自主式阅读的进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促成学生与文本心灵交流、唤起鲜明的“内心现象”,使学生也深得文章旨趣。

《庐山的云雾》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变化万千,奇美幽静,我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在图中注上形容云雾的词语,然后再读课文,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为了让学生完全入情入境,感受庐山的幽静,感悟云雾的神秘,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闭目聆听描写“庐山云雾”的录音。录音中悠扬的音乐,夹杂着清晨山中鸟叫的声音,还有动情的描述。音乐的强弱,语调的高低让学生眼前展现出了庐山云雾的美:时而如白云从身边抚过,时而又如倾泻而下的九天瀑布.学生投入地听了,身临其境。在谈感受时,有的学生发自内心的说:“我仿佛置身于那神秘的云雾中。”还有学生说:“我一定要到庐山去,亲眼看看那神奇多变的云雾!”至此,学生的感情体验、心灵交流可谓是水到渠成。

四、注重拓展,深化学生体验。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如《可爱的西沙群岛》一文,海底的世界五彩缤纷,十分壮观。课文中描写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的鱼,农村的学生没有见过,单凭想象是很难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海底世界的视频一放,学生看一下就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描写得准确而又生动,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物产丰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么多的优势使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大有用武之地。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如《卫星比武》一课,这是一篇介绍人造卫星的科普散文,由于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没有看到,接触到卫星,所以如果只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不免有些生硬,让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找了一些关于人造卫星的影像,课堂上,在学生们学习了课本知识以后,我让他们来观看神秘太空世界中各种人造卫星:逼真的画面,简练幽默的语言,神秘的音乐和色彩让学生们叹为观止.课后,我经常看到学生三五成群的讨论他们熟知的人造卫星,也有很多学生追着让我看他们查找到的资料:从文本到多媒体再到课外知识,无形中,让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也更透彻的让他们理解了课本知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含义。只有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五、重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发争论,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

六、电化教学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1、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就会很浓,看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很细心;他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自己认为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2、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自己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已经是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具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七、利用网络,增加学生阅读量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网络来弥补不足,网络也恰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课余,教师可以推荐和课文有关的网站,让学生利用搜索网站进行网上观看。如在初中课本中名家名作占很大比例,像鲁迅的作品,到初二上半学期为止学生就已经学过两篇他的文章,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但这都是表面的,要想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思想,了解他在文坛上的重要地位,还需要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此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百度等搜索网站查找有关他的生平资料、阅读他的小说、散文、杂文,及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等文章。通过了解作家及相关的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网上阅读,既节省了金钱,又节约了时间,而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是一般书籍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创新 第6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教育领域里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初中历史的教学不仅以书本为基础,而且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创新历史教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知识向深度和宽度发展,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国际多元文化里,丰富独特的中华历史文化。为此,就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运用作以下浅谈: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以书本为基础,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服务教学。初中历史书本知识,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更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利用网上的视频、图片、电子书等历史资料服务教学,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图文并茂的历史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传统历史教学课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如:学习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 》,老师下载《 鸦片战争》的影视、鸦片毒害中国人的图片等服务于教学中,通过老师的精讲、图片展视、视频展视,学生觉得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印象。打破了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历史知识的描述是通过粉笔、黑板进行“单一”的教学活动。在新的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展视网络资源的图片、视频,演示具有形象生动性,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奇感,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质疑——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保持兴趣,其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也进一步丰富了历史教学新内涵。

二、在新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深入了解相关的、感兴趣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知道,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长期如此,学生失去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倚赖性太强,这样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反之,在新的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指导学生阅读、感受、感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让其独立思考、认识、体会,老师起到解惑、组织教学、服务学生的作用。

三、在新的教学中利用网络搜集历史课文相关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彼此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界限,学生可以充分运用信息资源在课外随时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摆脱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在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更多地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利用网络信息搜集历史课外资料,以丰富教材。由于初中历史教材的特点是史论结合,脉络清晰,跳跃感强,但内容不详。因此组织适当的素材,丰富历史教材内容,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收集历史素材的任务由学生完成,再交由教师审核、组织,然后返回给学生。

四、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新的历史教学中为学生组建丰富多彩的栏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被限定在“特殊认识活动”的范围之中,教师执行“预定教案”,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形式化,缺少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更缺乏自主创造,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无视学生的要求、爱好,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生厌的对象,进而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独立思考、个性发展。在网络信息条件下,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主要职能应从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知识建构的合作伙伴。在这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从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认识。学生可以凭借兴趣学习相关内容,并按自己的爱好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制作幻灯片、网页等形式进行归纳、总结,采用不同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无疑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在新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创造出有价值的历史文化成果。

在新的历史教学中利用网络信息手段让学生大胆地对知识进行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新看法、新见解,有利于促进学生心智开发。在历史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观点显得科学、先进,有证据和说服力,他们把课文中的历史知识领域拓展得更宽、更实在。教师鼓励学生拥有独到的见解,也就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索新领域、新观念、新思维。通过这一思索过程,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而且其见解有新意。然后及时让学生学会记录自己及别人的新见解、新看法、新观念等,最终要让学生有创新能力,学会创作出新的历史知识成果,发挥出学习的价值性,打破传统的以分数评价体制,改为以创新历史成果评价人才。打破了高分低能的怪现象,追求人才创成果价值最大化,这是新课堂历史教学价值最后所追求的结果,而不是看分数的高低。运用这一创新成果教学法,从而实现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使每个学生的创新成果由少到多,成果价值由小到大转化,由无价值向追求价值最大化转变。

上一篇:人生路上你与我同行下一篇:入围单位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