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名言

2024-07-02

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名言(精选8篇)

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名言 第1篇

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名言

1、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教育者,我曾力求把人类许多世纪以来所创造和取得的精神上的可贵品德――对祖国和自由的热爱、对人压迫人和人奴役人的现象的不妥协精神、为人们的幸福和自由这些崇高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和生命的意愿――注入到那些幼小的心灵中去。(第三卷305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2、忠实于崇高的理想,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顶峰。这种高尚的情感,是从对人的忠诚开始的,也是从爱戴与忠实于为使我们社会里自由的人能得到诞生、幸福、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那些人开始的。(第二卷301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3、智育对于人之必不可少,不仅是为了劳动,而且是为了精神生活的充实。……如果智慧只是被训练去从事狭窄的职业劳动,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贫乏、沉闷、远离共产主义的理想。

4、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5、只有在一个人将个人的命运融入祖国的命运之中的时候,他才会真正地展示出个人的才华,才会真正地珍惜自己的荣誉、自尊心,珍惜家庭、家族、姓名的尊严。(第二卷243——244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6、只有在人类最有价值的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财富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育。

7、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8、只有日益深入地钻研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微妙细节,只有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

9、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10、只有能以敏感的心灵去觉察学生最细微的内心活动的人,才配称为善良的人,才有权力当学生的导师。善良的最主要的、决定性的细微含义之一,就是教育者要有坚强的意志,对精神空虚、虚情假意的任何表现采取决不妥协的态度。(第四卷710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11、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12、只有当我们培育的人感到自己是祖国的儿女,并用为祖国服务这一最高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活动时,庄严和美才会成为学生易于了解的东西。(第五卷588页《寄语后来人》)

13、正因为教育者能够使用明智的、真挚感人的语言,正因为教育者要求言行一致,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我们才能培养出爱国主义者。

14、整个数育过程都贯穿着一条道德义务感的红线。义务感并不是束缚人的`枷锁,它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觉纪律这个极其重要品质的核心,缺少了这种品质,学校就是不可想象的。

15、真正的教育者向来都是情感丰富的人。他对欢乐,对忧愁,对令人担心的事,都有着深刻的内心体验。如果儿童觉察出自己教师的感情是真诚的,他们就会信任他。

16、真正的教育大师很少去同个别偷懒的学生进行斗争,他们同作为智能冬眠的后果的懒惰进行斗争。(第三卷237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17、真正的教育,不是从高处降至地上,而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巅。是登上,而不是降下来。不要过分迁就儿童,不要适应儿童兴趣的“局限性”,而是要做一个聪明的导师。(第二卷826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18、真正的爱情,这意味着不仅是欣赏美,而且要培植美,创造美。(单行本《爱情的教育》7页)

19、真正的爱情,这首先是崇尚真理、诚实、正直、原则性,对伪善和欺骗行为持不调和态度,为维护真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单行本《爱情的教育》40页)

20、这类不可救药的话,那么这个学校的学生集体的精神生活就具有无与伦比的乐观主义色彩。(第一卷796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21、这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对书本要有浓厚的兴趣,要乐于博览群书,要善于钻研书本,养成思考的习惯。

22、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工作中最细致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掌握注意力,就应当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使我深信,要能掌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这样一种方法:就是要先形成、确立并且要使儿童保持一种内心状态,即要做到儿童精绪高涨和智力振奋,这些都是由于产生驾驭真理的感觉和思想上有一种自豪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名言 第2篇

2.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财富外化而来的和谐的交响曲中,最微妙、最温柔的旋律当属于人的心灵。

3.在道德上让孩子们做好体验爱的伟大情感的准备,这就意味着在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要在集体成员的各种相互关系中经常提出道德审美因素。

4.在充满着体贴和关心的家庭中,永远不会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执,伤感情。

5.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审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人。

6.正因为教育者能够使用明智的、真挚感人的语言,正因为教育者要求言行一致,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我们才能培养出爱国主义者。

7.整个数育过程都贯穿着一条道德义务感的红线。义务感并不是束缚人的枷锁,它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觉纪律这个极其重要品质的核心,缺少了这种品质,学校就是不可想象的。

8.小保姆米继红:你们别管我,让我落入不管谁的魔掌,跳入爱谁谁的火坑吧!

9.真正的教育者向来都是情感丰富的人。他对欢乐,对忧愁,对令人担心的事,都有着深刻的内心体验。如果儿童觉察出自己教师的感情是真诚的,他们就会信任他。

10.真正的教育大师很少去同个别偷懒的学生进行斗争,他们同作为智能冬眠的后果的懒惰进行斗争。

11.在学校的学习不应当是终结性的,而是人们在整个一生中全面教育的开始,智与美日臻完善的开始。

12.在学龄初朋,教师对儿童来说,是打开事物和现象的世界的人,而在少年时期,教师就是打开思想的世界的人

13.真正的爱情,这首先是崇尚真理、诚实、正直、原则性,对伪善和欺骗行为持不调和态度,为维护真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14.在学校里,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活跃和炽热的思想,是研究精神。只有当教师具有活生生的个性时,只有当他把自己某种深思熟虑的东西注入普遍的东西时,最优秀和最精明的教育方法才能发挥作用。

15.真正的爱情,这意味着不仅是欣赏美,而且要培植美,创造美。

16.这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对书本要有浓厚的兴趣,要乐于博览群书,要善于钻研书本,养成思考的习惯。

17.这类不可救药的话,那么这个学校的学生集体的精神生活就具有无与伦比的乐观主义色彩。

18.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光辉榜样,一切关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没有父母的榜样,没有父母在相互关心和尊敬中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光和热,儿童的自我教育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19.在小孩子的意识中,我极力灌输一种信念:忘恩负义是最恶劣的行为。人应该知恩图报,因为他是人。对忘恩负义的蔑视,是一种从幼年起就应当培养的高尚情操。忘恩负义――不仅是心灵上的无知,而且本身就是一种恶行。

20.在我们所教育的人的身上,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体质的健全发展应当合而为一。教育者的本领和艺术,在于他每时每刻都能够清醒地把握住这种和谐发展的实质。一个共产主义新人,并非所有良好特点和品质的机械堆积,而是他们和谐结合的统一体。

21.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22.只有当我们培育的人感到自己是祖国的儿女,并用为祖国服务这一最高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活动时,庄严和美才会成为学生易于了解的东西。

23.小保姆米继红: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

24.小保姆米继红:我一个人风餐露宿,弹尽粮绝,一咬牙用最后一毛钱上了趟厕所捡了这本人间指南。

25.真正的教育,不是从高处降至地上,而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巅。是登上,而不是降下来。不要过分迁就儿童,不要适应儿童兴趣的“局限性”,而是要做一个聪明的导师。

26.再教育工作中,要使公开的和隐蔽的、社会的和私人的各种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人类幸福的谐音就产生于这种结合之中。

27.在跟孩子们谈论构成良心、羞耻、义务、责任的意义的一切真理时,应当说得细致一点,亲切一点,而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启迪孩子们的良心,召唤他们用良心去从事某种活动。启迪良心,这意味着相信、信赖。

28.在对少年进行性教育工作中,我们特别注意做女孩子的工作。应该把它称为培养母性自豪感的教育。

29.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斯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差生”观及启示 第3篇

一、苏霍姆林斯基论“差生”

所谓“差生”, 从广义上理解就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落后于大多数学生平均成绩的学生;从狭义上理解“差生”, 就是智力较低, 或是不健康的身体状况, 其中不乏身体和心理健康且智力也正常, 但就其他方面有缺陷, 像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不良影响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育素养、 学校的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落后[1]。 由于国内外学者对“差生”的研究角度不同, 因此对“差生”的理解也不同。 现在“差生”大都不被称为“差生”, 更多的被称为后进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业不良的学生, 等等。但苏霍姆林斯基对“差生”有独到理解。 他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 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 ”[2]如此, 他便把毕生的心血都用在研究教育学生上, 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分析研究, 总结出独特的教育观。 在他的“差生”教育观里, “差生”有三种类型:第一种表现为学生的思维尚未“觉醒”, 教师要将“激发它的觉醒”作为教学目标;第二种表现为学生的“天赋”甄没, 老师的使命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帮助学生将“天赋”呈现显性;第三种表现为“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老师需要多多关注他们的学[3]。 这三种类型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差生”的独到见解, 他也将致力于教育转化此类学生。 不过, 就大多数学生而言, 无可厚非在“ 天赋” 上存在差异。 所以, 前两类 “ 差生” 实际上并不是 “ 差生”, 只不过是他们的潜力或天赋暂时没有被老师发现而已。由于这两类“差生”的所谓的“天赋”还没有被老师“发掘”, 再加上一系列的因素综合作用, 因此往往对学习兴致不高, 而被判定为“差生”。 “差生”作为一个思想尚未“开发”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潜能的群体, 他们的学习天赋及其学习的潜能需要教师挖掘。

二、苏霍姆林斯基论“差生”的形成

“差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所谓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他们之所以成为“差生”, 就是各种因素长期积累、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他们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身体状况等各有不同, “差生”形成的原因迥异, 因此也较繁杂。 为了更有成效地对这些“差生”进行教育, 他调查了两千多个家庭, 逐步了解儿童的日常、生活习惯、教育状况、性格特征及精神状态的种种情况, 以便查明学生智力不正常的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在35年的教育工作中先后教育过107个能力差的甚至智力差的孩子并对这些孩子进行了专门的教育工作, 其中有一半是5岁到15岁左右, 另一半是18岁左右的孩子。 终于他了解到导致这些孩子智力不正常的原因, 是由多个因素日积月累综合发生的反应, 久而久之就导致孩子的不健康发展。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 他坚信:“儿童学习困难, 考试成绩不理想, 落后于别人, 根本原因大都与儿童早期所接受教育的环境和他周围的条件有关。 ”[4]根据苏霍姆林斯基对“差生”的分类与分析, 他认为“病根”主要有三点:

(一) 不健康的、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关系是 “ 差生” 形成的主要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是造成儿童发展上的偏差的最有害的因素之一。 ” 孩子受教的第一个地方是家庭, 而第一位老师父母亲的行为也会使孩子耳濡目染, 对其健康成长有所影响。 所以,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当重要。 他认为, 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父母在生活中表现得最重要的部分是酒精中毒, 在这种家庭生活的孩子, 起初孩子的智力标志不明显, 但由于孩子的成长受不良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快就会变得非常突出;其次, 导致儿童智力落后的又一因素是家庭对知识的限制及匮乏, 贫穷的家庭情感生活总是和知识的局限性的生活交织在一起。 在家庭中, 如果家长和孩子的交往沟通言语太过贫乏, 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最后, 在孩子刚出生的两三年内没有得到母亲的教育。 如果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没有得到最亲近———母亲, 以此理解不熟悉的世界, 将给幼小的孩子沉重的打击[5]。

(二) 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是“差生”形成的第二个原因。

“差生”的表现本就差强人意, 缺乏信心, 而且自尊感较一般学生较强, 如若老师也对他们的教育过程表现得不耐烦, 有心无心地伤害他们, 那他们会更差。 比如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 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一文里讲到一个生物老师经常刺激和提问阿辽沙, 说他“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弄不明白, 究竟能干些啥? ”[6]这件事情对这个男孩的心理造成很大创伤, 仅存的自信心将趋之若鹜。 本就简单的知识在他面前变得复杂了, 因为缺乏自信心的他失去了向前进步的脚步, 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望。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别人的赏识, 一个受过刺激和没有受过刺激的人所发挥的能力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7]作为教师, 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 你所教的儿童都是极易受伤的, 你的任务不是按部就班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 而是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 关心他们作为人的尊严感,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通过学习受到教育。

(三) 学生的 “思维尚未觉醒”是其形成的第三个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如若有一天, 学生弄懂了、学会了在一整年里都没有懂得知识, 那这种“恍然大悟”就称之为“思维的觉醒”[8]。 孩子的思维之所以尚未觉醒, 其内在精神力量在于知识是在儿童的意识里慢慢积累起来的, 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慢慢来, 日渐强大, 而且需要老师的及时帮助。 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信心就是教师的使命, 任何时候都不要对他们失去信心, 也不要灰心。 老师需要对“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进行“救助”。

三、苏霍姆林斯基论“差生”的转化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 找出疾病的根源, 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 教师也应当找出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 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 对其进行相应的‘救助’。 ”[9]

(一) 区别对待孩子。

“差生”并不是集中地存在于一个班集体中, 而是在每一个班集体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几个, 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老师的倍加关爱。 通常情况下, 老师都会对优等生偏爱有加, 而对“差生”则有些许偏见。 作为老师, 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一视同仁, 如若长期偏爱好学生, 而一直刺激“差生”, 会严重导致两极分化, 影响教学质量[10]。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一刀切’, 不能认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 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不是好孩子。”[11]龙生九子, 也有不同。 可见, 差异是存在的, 不能因为一个固有规则就认为每个人都得一样, 每个人所学的东西, 爱好不尽相同, 当然所具备的才能也有所不同, 所以, 不能认为这个孩子该有什么成就就有什么成就。 也许对于一些孩子来说, 有一个比较喜爱的东西就已经知足, 不同的情况就需要用不同的尺度衡量。 既然他们在学校生活学习, 就应当对他们实行不一样的制度, 对他们幼小的心灵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 因为他们是最脆弱的,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区别对待孩子。 若上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学习时, 则老师要多注意能力较差的学生, 对他们多点耐心, 不要使自己无心的表现让孩子们感到教师对他们没有信心, 因此, 老师对他们要倍加用心。

(二) 激发学生的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们教育孩子往往较重视课本知识, 而偏少自然教育, 一味地学习课本知识只会禁锢孩子们的思维, 不利于孩子扩散思维的发展。 现在教育教学不应该过度重视课堂教育, 应该在重视课堂教育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儿童自然的行为。 因为孩子自发的行为可以迅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苏霍姆林斯基为教育类似费佳的问题特地编了一套习题集, 其中有不少题都是来自于自然中的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既可以满足他们听故事的好奇心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学习思维能力, 在做这类习题时, 他们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 仅仅需要他们对这些小故事感兴趣, 愿意思考就好[12]。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每星期组织孩子们两次去自然界上思维课, 学习思考, 这并不是闲来无事无游玩, 而是上课, 既生动有趣, 又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13]

(三) 找出学生的 “闪光点”。

教师要时常关注学生,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不同于别人的“闪光点”, 要时常用这些专属于他们的特长激励他们, 让学生感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树立信心[14]。 苏霍姆林斯基对待不同的孩子就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比如巴甫里克和费佳。 他说:“对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来说, 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 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所有学生都上升到一种抗专业的程度, 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是远远不够的, 要给他一种自尊感以及带给他生活的欢乐。 ”[15]没错, 如果孩子至高无上的自尊感受到“侵犯”, 他就不会对学习甚至对老师产生好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给学生困难的学生评分的老师是“不科学”的, 因为那只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 这样做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 反而适得其反。 在教育教学中, 苏霍姆林斯基从来不会给学生打两分, 而是有另一种方法代替这种“评分”。他会经常告诉“差生”:“你再试一试, 只要努力, 你就可以做到。 在我没有给你打分数之前, 都不算一个结局。 只要你再试一次, 我们就能取得好成绩。 如果你有不明白的问题, 可以在明天上课前到学校, 让我们一起考虑。 ”[16]费佳、巴甫里克都有各自的“闪光点”, 但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是不同的过程, 所以我们必须有耐心。

(四) 用劳动的爱好教育学生。

所谓劳动创造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实践劳动早已不受重视, 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劳动, 可谓是没有劳动就没有未来, 更别提学生的教育了。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曾说:“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是仅靠学习就能形成的, 还要借助劳动, 也就是实践, 懂得劳动的重要性, 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工具、器械等更加小心, 久而久之, 对于书籍一类的东西也会比较重视。 ”[17]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 ”“一个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人的主要原因就是———无法分辨看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联系”, 即孩子的抽象思维得不到好的发展, 除非以具体的事物作为媒介。 因此, 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孩子的劳动教育很重视, 他选择了一些带有创造性的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比如对各种装置进行设计和装置、制造各种活动活动所需要的模型和设计自己喜欢的等, 让他们通过思考各种部件和零件是怎样相互作用, 使得他们反复分析和对比的能力得以提高[18]。 当然, 智慧要得到极大的发展不仅要靠手所发挥的极大作用, 而且要靠阅读, 因为阅读不仅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智育发展, 还可以提高手的灵敏度。

(五) 通过阅读促进 “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智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若学生对学习感到越困难, 那么他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他就越需要阅读, 不是用补课来替代, 而是用阅读、阅读、再阅读。 正是不断的阅读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起重要的作用。 ”[19]这样做的重点在于阅读能够使那些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得到发展。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 他们读的书越多, 知道的知识就越多, 智力和思考的能力自然而然就会越活跃。 苏霍姆林斯基就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有这样问题的学生补过课, 他只是单纯教他们阅读和思考, 因为阅读好可以激发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思维觉醒。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在学习中, 学习越困难的孩子遇到的无法克服的问题就越多, 如此就需要读更多的书。 因为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他得到启示就越多, 他就会不断地进行思考, 而思考则会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学生对自然界或对知识的敏感度是靠他阅读的书籍以及阅读时所做的思考所决定的。 当然, 阅读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通过阅读可以防止孩子对书本的死记硬背, 促进学习。 ”[20]

四、苏霍姆林斯基的“差生”观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在前苏联具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他的“差生”教育观, 对于当代们“后进生”的教育教学也有深刻启发。

(一) 和谐的家庭氛围及良好的家长素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直接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在家里的表现都会而且可能是对学校行为的间接再现, 对于学校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也都可以归咎于家庭教育的不妥, 以至于折射在学校教育中。 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既取决于父母亲在儿童面前的表现, 又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行为中对社会环境及世界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结的认识。 由此可见,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有多大的作用。 首先, 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 家长必须营造好的家庭氛围供孩子健康发展;其次, 家长的一切行为对孩子都是有影响的, 所以良好的素养是家长所必须具备的;最后,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就必须经常与他们沟通、谈心, 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二) 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育态度是孩子健康发展的间接要素。

学校的学习, 不是老师按部就班地把知识传授到一个个无知的孩子的头脑中, 而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有默契的相互信任的沟通与合作。 “差生”的存在并不是确定的, 他们依着各自的种种特点存在, 所以他们各自的表现也会不同, 这就需要老师有一个适当的教育方式。 首先, 老师要改变偏爱优等生, 无视“差生”的教育“惯性”, 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不偏不倚;其次,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对“差生”要特别照料, 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育学习落后的儿童, 而且在提问题时也应该注意技巧, 不要总是有意无意地给最“差”的学生提问些比较容易的问题;最后, 由于教师的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 需要老师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孩童时期, 孩子们往往会把他们学校中的生活与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联系起来, 而且他们会将学习中遇到的不如意的或者老师家长的教训当做是一种屈辱, 有损自尊心与自信心。 所以, 老师与家长在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他们的尊严, 多鼓励他们并发现他们独特的有异于别人的闪光之处,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21]。

(三) 孩子的自我教育是其健康发展的根本要素。

用一定的尺度衡量自己就是所谓的“自我教育”。 一个孩子要获得健康的教育, 仅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够的, 根本因素就在于自己“思维的觉醒”。 首先, 为了便于思维的发展, 孩子需要更多自由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学习兴趣浓厚;其次, 学业负担不能过重, 应多自然界“玩玩”, 而不是一味地做功课,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思考, 对所做之事产生疑问, 也可以对生活中不理解的事情加以怀疑, 然后问教师你所有的有疑问的和不懂的问题, 这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有极大作用;最后, 一本好书对孩子的自我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所读的书越多, 看待周围事物的眼光就会越尖锐, 对知识的认知就越敏锐, 感受到的东西也就不同。 这样, 就会防止孩子在读书的时候死记硬背, 久而久之, 思维也慢慢“觉醒”。

参考文献

[1]满都拉.对差生概念含义的探讨[J].内蒙古师大学报, 2000 (4) :38-43.

[2][4][5][8][9][11][13][15][16][18][19][20]杜殿坤, 译.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8, 506, 415, 417, 327, 125, 332, 199, 327, 324, 83, 18.

[3]张正君.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探析[D].河南师范大学, 2003 (5) :25-28.

[6]王小林.浅谈后进生转化[J].赤子, 2014 (13) :95.

[7]冯雪琼.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科研, 2015 (41) :49.

[10]牛丰军.浅谈如何对待班级优等生和后进生[J].现代教育, 2015 (10) :95.

[12]卢珊.学校即社区:儿童生态学[J].课程与教学研究, 2010 (6) :20-24.

[14]马小龙.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 2014 (34) :279.

[17]沈颖, 南致善, 等译.凯洛夫.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7:303.

驻足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房 第4篇

那发黄泛旧的一本本书,就是苏霍姆林斯基阅读的见证,也是他精神与思想的阅读史。只有真切地站在这个属于他的书房里,看到这真实“存在”的书,你才会真正懂得他告诉我们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不想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阅读。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教学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常叹: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与人文修养如此之深?当面对书房里琳琅满目的书籍时,我们终于明了——广阔的阅读!正是如此博览群书,让他如此这般丰富——读各种著作,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各种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宽到无可比拟的境地,教师才能成为教育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的确,读书的关键,第一要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第二要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提高综合能力。人文素质是一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个“软件”,软件往往比硬件更复杂,这是计算机领域里的常识。可以肯定,人文素质不佳将成为21世纪广泛流行的营养不良症。人文知识不仅会决定你的职业,还会渗透到你的人格与个性中,影响你的世界观与生活方式,甚至造就你一系列的生活习惯。

我们知道,20世纪一个重大事件就是俄国革命。随着俄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涌现了大批如赞可夫、巴班斯基等影响世界的教育家。而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对于中国广大一线教师产生了尤其深刻的影响,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公民是诞生》等选集。他所在的时期是强调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的时期。在那个政治、科技、经济至上的时代,他敏锐地把时代定位为人的世纪——强调把人的主体和客体结合,并与现实结合,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完美和谐的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突破!

书中写出的,这些五十多年前的真知灼见,在今天,对于我们是多么受用。尽管现今已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经济情况不同但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是相同的。比如教师发展的问题,学生发展的问题,学校发展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你都可以在大家熟悉的那几本书中找到答案,甚至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相信孩子》等书中,获得重要启示。

这又是一个启发我们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能够经岁月淘洗而愈发可亲呢?

是否还可以这样说,苏霍姆林斯基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也源于书房里的这一本本书?书房中那些经典的书籍,以坚劲不弃的拯救意识和真诚的道德使命感,为苏霍姆林斯基提供了一种精神向度。苏霍姆林斯基从这些经典中,获得正直善良的人品、民族的良知与勇气,从而获得了“美可以拯救世界”,“心灵辩证法”的教育思想。

普希金曾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我想化用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房也是他个人“一切开端的开端”。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些书的阅读中,和书中的这些作者一样,“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高举人道主义大旗,以真诚优美而又入木三分的笔触,指点教育的迷津,指出教育滑坡的社会现实,指引教育发展的方向。就这样,在这个书房里,将思想一笔一笔写出来,为后人呈现一本本经典之作。

驻足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房,不禁感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改变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阅读成就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

目前在我们的社会里,君不见小沈阳、周立波、“超男超女”的各种表演渐渐成为社会人唯一消遣的形式。而教师呢?他们的教育生活形式也越来越单调。难怪有人说,我们正在培养贫嘴的男人和女士。作为从事和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的教育的我们,该怎样在经典中成就自己?怎样在这样平心静气的阅读中安放我们的灵魂?多少次我也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告诉我以及我的同仁、学生,读书应该成为我们必须的生活。然而,今天,站在苏霍姆林斯基书房,我深感惭愧。尽管大家夸我爱读书,我也曾写过一些关于读书的文字。说真的,站在苏霍姆里斯基是书房里,我自问,究竟我读过几本?

书房隔壁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小办公室,只容下一张桌子和一个长条沙发。桌子上,有一束插花,一张他办公时候的照片,上面还放有他曾用过的钢笔、笔记本、绿色台灯、眼镜等用具。只见李镇西老师拿来桌子上的眼镜戴上,他说甚至感到眼镜上还留着苏霍姆林斯基的体温。我没敢上前试。总觉得自己不配。我静静地看着看着,心想他带着眼镜看书或写作时是什么样子?我所见到的照片和录像,都没有看到他戴眼镜的形象。我自语道:大概是花镜吧!我轻轻地靠着苏霍姆林斯基的办公桌,手捧从中国背来的、他的《帕夫雷什中学》,读了一段,仿佛在读给桌子上照片里的苏霍姆林斯基听。而后,我又轻轻来到书房,坐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坐过的椅子上,胸前摆放他的照片,李镇西老师紧摁相机快门,留下了我在书房的镜头。

我们必须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从书籍中寻找力量,找到我们的诺亚方舟,载着我们远行,寻找我们的精神与思想家园。回头又望了一眼书房,我们才悄悄地离开了。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 第5篇

2、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3、道德经验是个人的精神财富

4、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全面和谐的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能力与需求的协调赋予人的充实的精神生活,可以使他体会和感受其中的幸福。

5、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6、社会的重要责任,首先是家庭和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高尚的爱的美好情感。这种情感能使人变得高尚,帮助人养成共产主义道德的许多重要品质。(单行本《爱情的教育》3页)

7、人不仅创造财富,还要为人处事,而且在为真、善、美的服务之中看到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意义。需要教人们学习的正是这些东西。

8、人类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谁能以自己的生命倍增人类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谁能进行自我教育,那他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9、如何对待人类美丽的`花冠妇女,孩子用自己的心灵从那些细腻、微妙、不易察觉的小事中可以体会得到。

10、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发起学生要当一个好人的愿望,实质上是从自豪感、自尊心、劳动的尊严感开始的,而缺少了这一点,学校、学生集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事。

11、学校不能培养没有确定自己志向的人

12、忠实于崇高的理想,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顶峰。这种高尚的情感,是从对人的忠诚开始的,也是从爱戴与忠实于为使我们社会里自由的人能得到诞生、幸福、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那些人开始的。(第二卷301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13、美教给人识别恶,并与之进行斗争。我想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

14、如果我们不去认真地进行道德教育,就不可能在人们的心灵中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第四卷758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15、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16、教育,首先意味着相互王好处想,教师往好处想自己的学生,学生往好处想自己的教师。(第五卷486页《没有信任便没有教育》)

17、如果我们说,爱的情感是衡量道德的最灵敏、最精确的天平,这绝非言过其实。因为人之爱人,是表明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态度,爱的情感所激起的思想和感受越深,越强烈,也就越向周围的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人以对自己和对心爱的人的态度仿佛向人们高声宣布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单行本《爱情的教育》3页)

1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19、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

20、要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他的学生的榜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热爱知识,不知疲倦地探索求新事物。

21、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22、母性自豪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女孩子、女人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青年、男子、未来的父亲的教育者。她应该成为贤惠的家长。只有当女孩子具备了人类足以自豪的精神财富的时候,才能在她心中确立起自豪感。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豪、贤惠和严肃的人,她必须具有一个人值得自豪的东西:个人尊严、崇高的生活目的、创造能力、爱好与志向。(第三卷502页《公民的诞生》)

23、只有日益深入地钻研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微妙细节,只有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

24、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25、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26、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27、要培养青少年与种种不良作为作斗争的精神:我们认为,培养公民与生活中的种种不良作为作毫不妥协的、积极的斗争,这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孩子们看到了浪费现象和随便对待公共财产的行为,看到了懒懒散散、无所事事、阿谀奉承这样一些恶劣行为,却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那是不能容忍的。

28、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29、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

30、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31、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

32、在我们所教育的人的身上,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体质的健全发展应当合而为一。教育者的本领和艺术,在于他每时每刻都能够清醒地把握住这种和谐发展的实质。一个共产主义新人,并非所有良好特点和品质的机械堆积,而是他们和谐结合的统一体。

33、受到刺激的孩子不会失去对公正和教师的信任。他期待教师说出真心话,他希望教师公正地对待他。

34、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名言 第6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100条经典教育名言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在他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教育著述。随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扬,这些教育著述逐渐成为广大教师心目中的教育经典,他的许...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在他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教育著述。随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扬,这些教育著述逐渐成为广大教师心目中的教育经典,他的许多教育主张和言论被广泛引用,成为我们镌刻于心的经典名言。

打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闪烁着其教育智慧光芒的名言佳句比比皆是,许多研究者在阅读过程中,辑录出版了多种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下面的100条经典名言是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中,精心选取的。这些经典名言言约意丰,琅琅上口,供老师们在学习和引用时参考。

一、论学生学习

1、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33页)

2、学习吧,因为学习是一种福利和幸福。(《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3页)

3、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人生无价的财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5页)

4、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给教师的建议》第24页)

5、死记硬背一贯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则尤其不可容忍。(《给教师的建议》第101页)

6、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12页)

7、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

8、如果没有童话,儿童的完满的智力发展是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一)》第130页)

9、保留自由活动的时间是学生智力生活丰富的首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二)》第626页)

10、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三)》第543页)

11、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教会儿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四)》第588页)

二、论学生阅读

12、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教育的艺术》第178页)

13、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给教师的建议》第10页)

14、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

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的艺术》第178页)

15、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给教师的建议》第523页)

16、图书是知识不可缺少的源泉,是你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的源泉。(《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5页)

17、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6页)

18、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第51页)

19、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吧。要善于在读书时思考,在思考时读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5页)

20、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给教师的建议》第391页)

21、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给教师的建议》第75页)

22、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第521页)

23、要教育学生不仅要读书,而且对某些书要反复地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四)》第688页)

24、你的周围有一个书籍的海洋。应该严格地挑选阅读的书籍和杂志。(《给教师的建议》第128页)

25、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给教师的建议》第167页)

26、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给教师的建议》第210页)

三、论课堂教学

27、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

28、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8页)

29、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摇篮。(《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二)》第335页)30、教师上好一堂课要作毕生的准备。(《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四)》第663页)

31、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发源地的动力。(《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8页)

32、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给教师的建议》第26页)

33、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给教师的建议》第35页)

34、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教育的艺术》第73页)

35、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给教师的建议》第535页)36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给教师的建议》第231页)

37、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土壤里。(《帕夫雷什中学》第263页)

四、论学校教育

38、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一)》第527页)

39、科学的发展,国民道德的进步以及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关系的建立,都取决于学校。(《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一)》第89页)

40、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育人三部曲》第11页)

41、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388页)

42、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三)》第4页)

43、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第21页)

44、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帕夫雷什中学》第10页)

45、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的艺术》第9页)

46、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给教师的建议》第77页)

47、手能够教会头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543页)

48、劳动,只有劳动,才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209页)

49、我们通常把劳动称为伟大的导师。(《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341页)

50、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三)》第781页)

51、大自然是一本书,是思维的摇篮。(《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789页)

52、孩子们整个夏天赤脚走路,下雨天也是一样。(《给教师的建议》第387页)

53、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给教师的建议》第316页)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大师的教育名言 第7篇

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 苏霍姆林斯基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苏霍姆林斯基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育的建议》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教育思想 第8篇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教师教育思想,素养,个人创造

一、教师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最伟大且最具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苏联, 甚至对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 尽管生活条件不如意, 他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努力使家庭环境变得温馨。1933年, 苏霍姆林斯基从自己所在村庄的一所七年制小学毕业, 当时, 由于苏联正在积极倡导和大力发展教育, 使得中小学校数量急剧增加, 迫切需要大量师资, 所以, 苏霍姆林斯基就参加了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举办的有关师资培训班的培训和学习。也就是在这里, 苏霍姆林斯基开始立下了自己从事教育的誓言, 一定要把自己的整个身心和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自己祖国的教育事业。他的教育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领域潜心研究并发表了大量著作, 其中包括41本教育专著, 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及短篇小说。苏霍夫林斯基是1970年去世的, 距今已有45年了。由于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普遍适用性、先进性、全面性、丰富性和深刻性, 而且能够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 所以, 对现代国家教育事业都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 教师教育思想的内涵

我国 《教师法》 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发展历程, 即专业化过程, 教师的专业化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通过成熟的教师专业思想, 能使教师的能力、信念、态度、技能、行为等进行一个自我反省或调整, 最终要达到一种身心的全面的发展, 为社会的全面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具体地说, “就是造就这样的人:他具有非凡的头脑, 高尚的心灵, 创造的双手, 尊重社会的其他成员, 珍爱他人的劳动智慧和美德。”这不仅是对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引导, 也更加体现了对教师素质的高要求。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要求教师在顺应信息社会的发展的同时, 加快道德修养, 并且从理论修养中体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二、苏霍姆林斯基教师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里表达过这样一种思想:一位教师的教龄并不代表这位老师经验的多少, 教师的进步成长取决于他对于教育学知识领悟的深度, 教师素质的提高意味着他对教育的真理领悟胜于昨天。

(一) 论教师教育思想

1.知识素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知识经验, 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最基本的是要做到透彻分析与深刻把握自己所教的学科。在教师所教的那门课程中, 教科书中的知识应该是最基础的知识, 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在掌握自己所教课程的同时, 要掌握学科的最新动态, 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心理学和教育学是教师的必备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一个好教师要精通教育学和心理学, 懂得而且能体会到, 要做好孩子的工作, 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多读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指明灯, 一位好老师就是给学生正确的人生导向, 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 以一个成人的思维是肯定不行的。教师不仅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事情, 更要了解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心理现象, 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会促进师生的交流, 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 帮助学生心理健康从而能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掌握教育学的知识就会使教育工作更有效率。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对教育学和心理学两者的关系做出了这样的描述:“如果把教育学比作制造复杂装置的工厂, 那么, 心理学就是这座工厂里的复杂的工具。若是没有工具, 或者工具不精, 那这座工厂就剩下一个空架子。”

掌握多样化的知识。教师拥有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就会在不经意间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拥有勇敢探索知识的能力, 这样, 他们的问题和质疑之处就越多, 提问题就提得越有头脑、越有趣、难度也越大。这时教学就成为了师生互动, 共同提高的过程, 促进老师也去读更多的书。如果说一个教师把教科书的知识能够生动地讲出来并且倒背如流, 那么, 只能说这是一位合格的老师, 而不能说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作为一名好老师应该通览群书, 把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让学生能够在你知识的田野上奔跑。要让教学大纲和教材成为你最起码要了解的知识, “应使教科书成为你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只有老师具有广阔的眼界, 丰富的知识, 才能把课上内容与课外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学习课上内容的同时又开阔了视野, 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大的探索欲与求知欲, 让学生在快乐中变得优秀。

2.能力素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 既然是能力素养, 评价一个老师好坏的大部分指标是讲课, 那么讲课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就好比童话里的魔法棒, 没有那生动逼真的画面, 魔法棒的梦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教师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一位语言智能缺失的教师就好比上战场不带枪的战士。有了好的表达, 教师才有可能用美丽、流畅的语言去将那些无论能够直接看得到的事物, 还是无法直接看得到的事物, 用鲜明的表象将之描述和勾画出来, 基于这个基础之上, 进而使学生形成清晰而明确的概念, 最终使学生能够顺利实现从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化。如果教师无法做到这一点, 那么, 学生在听课时就会感到十分的吃力, 有时甚至全听不懂老师所讲内容。如果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差, 导致学生听课效率差, 则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内容。就像苏霍姆林斯基得出的结论———“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如果教师本来没有把概念讲清楚, 以后又要进行无数次的复习, 那要浪费多少时间啊!”

其次,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是教书育人, 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和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他相信每一个学生包括后进生, 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学生, 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多多鼓励学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了解他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的个人特点.了解影响他的智力发展的解剖生理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组成要素, 即科学、技巧和艺术……教育———就其广义来说———这是即包括受教育者也包括教育者在精神上不断充实和更新的一个多方面的过程。教育教学能力也是对于教师的一大考验。

3.情意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名教师, 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他的学生。教师对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着爱与关怀, 感觉和孩子在一起是充满着快乐的氛围,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一个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教师绝对会是一个好老师, 他们能体谅、热爱自己的学生, 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他们。教师要学会感同身受, 要从内心里对孩子们好, 对他们负责, 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对孩子们的热爱, 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你的热情。教师要像学生的父母一样耐心地爱学生, 对于他们的烦恼建议, 要经过细心地思考后回答他们, 而不是信口开河。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教师不能像应付差事似地敷衍孩子, 要真正地爱他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 通过教育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 如果他们在小的时候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 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发展将有更大的影响。除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之外, 学校教育对孩子来说更加重要, 这也说明了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 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给学生加以指导。教师通过观察和聊天, 可以对学生的理想、目标、情感、兴趣、爱好等有所了解, 并对他们积极健康的爱好加以鼓励。教育工作者不仅是学生的老师, 更是学生的朋友, 增加彼此间的了解和沟通, 不断实现师生之间的心心相通, 能够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和高效化。

(二) 论教师创造性劳动

1.教师的与众不同———创造

如果说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意素养是教师的翅膀, 那么创造性会给教师整个天空, 让他自由的翱翔。受过这么多年的教育, 你一定会记得几个对你印象深刻的老师。仔细想想他们有什么共性让你印象深刻, 如果让我说的话, 给人印象深刻的老师一定是有创造力的老师。每个教师的授课方式大都相似, 要想让学生能够认真学习,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你想使自己的劳动和劳动成果变得比现状更好的时候, 只有当你思考为什么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而坐卧不安的时候, 你的头脑中才会产生出能够点燃创造性思想的火花的问题上来。”创造性实质比遵守学校的规定更难。所以, 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多听多看多收集素材。

2.知识的与众不同———脱离死记硬背

对知识死记硬背一直是教育的弊端, 也是应试教育最大的缺陷, 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都让知识变成了无聊的汉字。苏霍姆林斯基旁听的一节语法课, 女教师讲解了一条语法规则, 孩子们看起来都听懂了, 能把这些规则背出来, 可是下一节课老师问起这个规则时, 仅仅几个学习最好的学生还记得, 其余的人都忘了。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死记硬背式教育的弊端。于此, 他得出一个规律:“抽象真理概括的事实的范围越广, 这条真理的识记和在记忆中的保持, 就越是取决于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过的事实的多少。”所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深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 不要让学生把时间浪费在知识的死记硬背上面。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现实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 2007 (4) .

[2]朱小蔓, 张男星.一丛能在异国开花的玫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生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 (04) .

上一篇:200名大学生应聘家教被骗下一篇:第一次做饭体验优秀作文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