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教学反思范文

2024-07-25

赛马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

赛马教学反思 第1篇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全体学生进行音乐创造。通过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的目的。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

这节音乐欣赏课《赛马》中有精彩的环节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

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了解得不多。为了使学生们更直接的了解到我国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合理运用了电脑软件制作了一些他们吃、住、穿等方面的风情画面,配合优美的内蒙古《赛马》,视听结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并很自然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到美丽的大草原的情境中。

2、拥有丰富的内容: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教师采用初听、分段听和完整听,来指导学生学会“初步感受音乐--听音乐发挥想象--表现音乐“的欣赏方法。在整个过程中,为了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使用凳子、道具及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赛马》,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教师与学生一起跳起了蒙古族舞蹈,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带到了场面热烈的赛马场上。激起了学生对草原生活的.美好回忆与向往。同时,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使学生们更深一步了解蒙古族牧民的风土人情,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

3、面向全体

课堂上,教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年级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音乐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与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不会被图片或动画所取代,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是为音乐服务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与心得,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赛马教学反思 第2篇

一、成功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

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了解得不多。为了使学生们更直接的了解到我国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合理运用了电脑软件制作了一些他们吃、住、穿等方面的风情画面,配合优美的内蒙古《赛马》,视听结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并很自然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到美丽的大草原的情境中。

2、拥有丰富的内容: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教师采用初听、分段听和完整听,来指导学生学会“初步感受音乐——听音乐发挥想象——表现音乐“的欣赏方法。在整个过程中,为了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使用凳子、道具及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赛马》,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教师与学生一起跳起了蒙古族舞蹈,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带到了场面热烈的赛马场上。激起了学生对草原生活的美好回忆与向往。同时,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使学生们更深一步了解蒙古族牧民的风土人情,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

3、面向全体

课堂上,教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年级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音乐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与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不会被图片或动画所取代,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是为音乐服务的。

赛马教学反思 第3篇

学习材料是教师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资料, 是学生课堂探究的核心载体, 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教师需要通盘考虑、合理整合课堂学习材料供学生探究思考, 引领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技能, 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数学学习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在教学中需要怎样取用呢?下面以“田忌赛马”教学为例, 谈谈基于多元的视角统合学习材料进行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基于学生主体的视角———切合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设计和运用学习材料时, 需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 考虑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唤起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经验, 从而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学生以往积累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 只是为持续学习提供了可能的思路和方法, 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检验, 从而巩固或形成新的数学学习方法。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经验, 联系学生的生活, 就能够使课堂风生水起,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扑克牌游戏好不好? (好啊)

出示游戏规则:每人抽3张牌, 一对一PK, 点数大的赢。

师:明白游戏的规则了吗? (明白) 准备好了吗?

学生一起回答:准备好了!

学生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投影, 等待电脑发牌。

1. 唤醒生活经验

鉴于田忌赛马故事的局限, 笔者将探究性学习材料更换为扑克牌比大小。扑克牌比大小作为一种游戏, 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游戏贴近学生的生活, 符合学生的经验, 学生都经历过, 而且在以往的游戏过程中已经有初步的、比较模糊的策略, 能够依托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入的探讨。扑克牌比大小主要是比数的大小, 比起对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进行比较, 要直观、清楚很多, 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 便于学生比较、讨论。

2. 依托知识基础

在学习“田忌赛马”之前, 学生通过“烙饼问题”和“统筹方法 (沏茶问题) ”的学习, 对优化的策略已经有所理解, 田忌赛马的策略可以丰富和深化优化策略。而学生原有的课堂学习活动经验也为开展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把握学习关键

学习的关键是学生针对学习的内容在学习上所遇到的疑惑和困难, 教师需要在关键点上下功夫。“田忌赛马”的优化策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在不自觉地运用, 但对于背后的原理并不清楚, 或者没有去思考过, 只是“知其然”, 没有达到“知其所以然”。因此, 教学中需要通过学习材料将重点放在为什么这样安排上。

二、基于材料本身的视角———一材多用

课堂上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提供很多的学习材料, 因此, 就要在同一个材料上下功夫, 将学习材料用足用透。材料本身并不是数学, 而是只提供了一个例子、一种现象, 我们要从中去探寻背后的数学特点和本质。学习材料不能机械化、封闭化, 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能够进行适当的变化, 以巩固、深化、拓展学生的认识。这种变化可以有两种:一是学习材料本身, 仅仅改变问题;二是适当改变材料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条件, 而问题不变。这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

【教学片段2】引入经验初用

出示游戏规则:每人抽3张牌, 一对一PK, 点数大的赢。

师:谁能赢?

生:不一定。

师:如果小红想要赢, 需要怎样出牌?

学生思考了一下:3、8、6。

师: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3对9, 8对7, 6对4, 三局两胜。

师:是这样吗?

学生齐声回答:是的!

教师出示两组扑克牌:9、7、4和8、6、3, 先让学生初步给出对策。课堂上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马上就有了初步的对策, 这是由于在现代的生活中, 很多的比赛和游戏一般都是按照三局两胜来进行判定的, 学生平时听说过、看到过, 甚至也使用过。这与教学的预设相一致, 说明这样的材料已经很好地引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片段3】枚举验证细用

师:小红是不是只有这样的安排才能取胜?

生:要把小红所有的出法试一遍才能知道。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试一下吧。请拿出练习纸, 根据要求完成在练习纸上。 (练习如下)

活动要求:

(1) 独立思考, 并填写表格。

(2) 小组合作讨论:

怎样做既不会遗漏, 也不会重复?

观察这些方法,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完成表格, 先同桌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 先是8、6、3, 小明赢;再是8、3、6, 小明赢;再是6、8、3, 小明赢;再是6、3、8, 小明赢;再是3、8、6, 小红赢;再是3、6、8, 小明赢。

师:他们组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有什么好处?

生:从大到小, 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也可以从小到大, 这样也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是的, 有序思考是非常好的方法。观察这些方法, 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红总共有6种方法, 但是只有3、8、6这一种方法才可以获胜。

学生前面已经给出一种解决方法, 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数学的学习不能止步于表面现象, 更重要的是挖掘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本质。因此, 教师引导学生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用的方法, 然后进行比较, 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只有这一种方法能赢, 这样便清楚地凸显出优化策略的价值, 使学生初步理解了优化策略。另外, 在枚举的过程中, 也巩固和深化了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片段4】更换条件变用

师:如果允许小红换一张牌, 但不能比原来的大, 你准备怎么换?为什么?

生:把6换成5, 5还是比4大。

生:也可以把3换成2, 反正都是要输的。

生:3还可以换成A。

师:A表示几?

生:A就是1啊。

师:可行吗?

生 (齐答) :可以。

师:为什么不换8呢?

生:小明已经是7了, 不能换了。如果换了, 就只有一张比小明大了, 那还赢得了?

师:刚才我们换了这么多, 什么是不变的?

生:有两张牌比对方大。

生:用最小对最大, 保证另外两张赢。

生:还要后出牌, 如果先出牌就输了。 (学生都笑了起来)

师:这也是很关键的哦。

接下来, 对于前面用于探讨的学习材料主题并没有更换, 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让学生有条件地换扑克牌, 使学生迁移出牌的对策, 深化优化的策略。其实, 这里每张牌的点数都是精心设计过的, 小红的三张牌只可以换其中6和4两张, 另外一张8不能换;6只能换成5这一种换法;而3却可以换成2或A, 换牌的策略比较多样化。然后将这些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沟通, 找到他们的共同点, 使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了优化的思想。

三、基于学习内容的视角———三向拓展

巩固拓展练习是数学学习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积极意义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巩固拓展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延伸:介绍知识背景、横向联系应用、纵向深入提升。学习材料便可以根据这三个方向来设计和安排,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沟通。在沟通和比较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从而形成更加立体、完善的认知结构网络。

【教学片段5】介绍知识背景

师:你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

出示“田忌赛马”:田忌和齐王赛马, 他们的马都分为上、中、下三等, 然而齐王的每一等马的实力都比田忌的马略强。

师:田忌要想取胜, 该怎么安排?

齐王—田忌

学生很快就填写完毕。

生:田忌用下等马对上等马, 上等马对中等马, 中等马对下等马, 三局两胜取胜。

师:你能说说扑克游戏和田忌赛马的共同点吗?

生:要先看对手出什么, 再考虑自己出什么。

生:比对手弱一些, 就要放弃一局最差的, 努力去赢两局。

生:要全部情况综合起来考虑, 合理安排, 才能取胜。

师:你们真厉害!后来人们把这种合理安排、以弱胜强的策略称为“田忌赛马”。

在理解优化策略的基础上, 重现田忌赛马的历史故事, 让学生知道田忌运用优化策略取胜。通过这样练习的形式来介绍知识产生的背景, 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巩固和熟练优化的策略。通过寻找扑克牌和田忌赛马之间的联系来深化对优化思想的认识。

【教学片段6】横向联系应用

师:你觉得田忌赛马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呢?

生:比赛。

师:能具体一点吗?

生:乒乓球比赛, 用最弱去跟对方最强的比, 最强的跟对方中等的比, 中等的跟对方最弱的比。

生:玩拍手游戏也可以用到啊。

师:是的, 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能用上田忌赛马的这种策略, 我们肯定可以把事情完成得更好。

数学来源于生活, 还要重新回到生活当中,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并在横向联系生活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丰富学生的认识, 增强应用的意识, 促进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发展, 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片段7】纵向深入提升

出示拍球比赛:如果比赛中每个人都发挥正常, 乙队怎样对阵才能获胜?用线连一连。

学生自主完成之后展示交流 (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

师:这么多的对阵策略都可以取胜, 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最少取得三局胜利。

生:用强的三个人跟对方弱的三个人比, 用弱的两个人跟对方强的两个比, 就能取胜了。

生:要事先合理安排好。

师:同学们分析得都有道理, 看来田忌赛马的优优化化策策略略还还是是很很有有用用的的。。

从三局两胜到五局三胜, 形式不同, 场数增加, 并且有多种取胜的策略, 这是对田忌赛马优化策略的巩固深化和拓展。教师提供的探究性学习材料尽可能包含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层次思考和解决问题, 达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在展示了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后,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沟通提升。这里的沟通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方法背后共同的策略——优化。在沟通和比较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每种方法, 从而形成更加立体、完善的认知结构网络。

数学学习材料的设计和运用, 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材料本身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情况, 放到课堂中, 能够真正达到使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目的。当然, 教学的预先设计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在课堂实践中, 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 将预设和生成相结合, 才能真正发挥学习材料应有的价值,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东艳.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

[2]王海儿.大“材”小用与小“材”大用---数学学习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利用[J].新课程阳光, 2009 (5) .

[3]章志良, 汪元英.使用学习材料的几点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 2007 (6) .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48-02

《田忌赛马》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田忌与齐威王进行两次赛马,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赢了第二次比赛;说明了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充分利用规则,采用恰当的方法,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以己之短消敌之长。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对一件事情可以转换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

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以己之短消敌之长,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策略的运用。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孙膑、田忌、齐威王之间的对话,把握三人心理、神态,从而体会字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课的哲理,即处理同样的事情,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

【教学准备】

红色卡片三张,上面数字:3、6、9。

绿色卡片三张,上面数字:2、5、8。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赛游戏

出示红色卡片三张,背面有数字:3、6、9。

出示绿色卡片三张,背面数学为:2、5、8。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1.全班分为两组,每组各派一名选手。

2.分三次出示卡片,比较大小,赢的次数多的一方为胜方。

3.由绿方先出示卡片。

赛后老师询问学生比赛后的感受。

【设计目的】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输和赢的心理状态,同时为理解故事情节打下基础。游戏隐含了一个信息:无论绿方怎么出示卡片,都会形成为9对8、6对5、3对2的局面,也就是文中所说的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更换游戏规则,由红方先出,则形成第二次赛马的局面。

师:我们刚才玩的是比数字大小的比赛,我们的古人也进行比赛,只不过他们进行的是……

生:赛马。

二、悟读课文

师:上一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田忌赛马》,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述)

生:课文讲了田忌和齐威王进行两次赛马,第一次田忌输了,第二次在孙膑的帮助下赢了。

师:哪些小节写的是第一次赛马?哪些小节写的是第二次赛马?

生:第二小节写的是第一次赛马,第十三至第十六小节写的是第二次赛马。

师:谁能说说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

生说。

师板书。

第一次

齐 田(输)

上 上

中 中

下 下

师:刚刚大家也进行了一场比赛,输了的同学比较沮丧,那么课文中的田忌是怎样的情形呢?

生:垂头丧气。

师:哪一位同学来演示一下垂头丧气的样子?(如果不合要求可以指导或者另请同学演示。)

师: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演示的动作。

生:低着头,有气无力的样子。

师:田忌垂头丧气的时候,有一个人出现了。谁?

生:孙膑。

师:田忌的好朋友孙膑出现后,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人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话,请同学们认真细细品读第三至第十二小节,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要求(课件出示):

1.边读边划出描写田忌、孙膑、齐威王说话时的表情、动作。

2.第二次读时想象三人的表情、动作、神态。

师:孙膑作为田忌的好朋友,看到田忌输后垂头丧气的样子,他怎么说的?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这句话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生:真诚。

师:那你再对田忌说一说。

生再说。

师:对于孙膑真诚的话语,田忌是什么态度?

生:不高兴,恼火。

师:从哪可以看出来?

生:从“挖苦”一词可以看出来。

师:你能说一说“挖苦”的近义词吗?

【设计目的】对词义的理解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可以直接说出对词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说近义词等环节理解。

师:孙膑是挖苦田忌吗?

生:孙膑是想让田忌按他的方法和齐威王再赛一次。

师:田忌开始相信吗?

生:不相信。

师:从哪可看出来?

生:疑惑。

师指导“疑惑”的表情。

师:最后田忌相信了吗?

生:相信了。

师:因为……

生:胸有成竹。

师:胸有成竹!孙膑是胸有成竹地说话,那是一个什么样子,谁来表演给我看看?

生表演。

师:样子是不错,你说一说看看,看其他同学能不能听出你胸有成竹的气势。要让田忌相信你,一定能行。

组织练习对话。

师:这时的齐威王正在干什么呢?

生:得意洋洋地夸奖他的马。

师:刚才在你们比赛赢的时候,一个个非常得意,现在给你们30秒钟时间,得意地对我这个观众夸奖你的马。

生得意洋洋地夸自己的马。

师:他确实很得意,因为他的每匹马都比田忌的马强,所以他才会以一种轻蔑的态度与田忌说话。大家轻声地以一种轻蔑的态度说一说这一句话。

学生汇报。

教师点评。

教师组织前后四个同学分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感悟

师:在孙膑的帮助下,田忌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说说第二次比赛是怎样进行的。

师板书。

第二次

齐 田(赢)

上 下

中 上

下 中

师:这时的齐威王目瞪口呆。

师指导“目瞪口呆”。

师:大家回想我们刚开始的游戏,我把红色和绿色纸片上的数字写在黑板上,我们在比赛时,红方一定会赢,那为什么齐威王会输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生:齐威王输是因为他大意,等他明白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

师:不错,孙膑正是观察到齐威王骄傲大意。

师:我再把上面的数字换成9、8、7和1、2、3,孙膑作为绿方,能赢得比赛吗?

学生自由议论。

生:不能,孙膑胸有成竹的原因是因为他观察到“齐威王的马快不了多少”。

师总结:善于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这才是智慧的体现。

师:同样,对于一件事情,如果我们能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转换思路,就会打开一扇智慧的窗口。

【教学反思】

《赛马》的教学反思 第5篇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律动引发学生的兴趣,体验乐曲,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内容;以打击乐器的伴奏来增强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感悟,以及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以总分总的形式展开。首先是了解草原文化,初听乐曲,感受基本情绪,并认识演奏的乐器二胡。然后分段细听,第一段着重从律动出发,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了解乐曲基调,加上简单声势;第二段在律动之外,又加上打击乐器的伴奏,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并与所听到的音乐进行交流;打击乐器的节奏进行变化后延入到第三乐段,实现比赛快到终点时的气氛与前几段的比较,并加入人声的节奏,重现赛场的白热化。最后,总体感受乐曲,把律动与声势结合起来。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第6篇

所谓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善于全面地看问题,能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问题的本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往往把自我的思维过程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就要培养学生较全面的思考问题,就要指导学生学会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基于此,我没有让学生按自然段的顺序逐段学习课文,而是紧扣题眼赛”字,从整篇课文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资料。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赛的,田忌为什么输给了齐威王;第二次赛马又是怎样赛的,结果怎样,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弄清楚“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经过充分地思考和讨论,学生不仅仅明白两次赛马是谁胜谁负,并且明白了第一次赛马齐威王胜了是因为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点,再次赛马田忌取胜的原因是因为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进而我又引导学生联系全篇,理清了课文的条理。这样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不但有利于学生较全面地理解课文资料,并且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的发展。

其次,抓住重点词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所谓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正确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所以,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资料之后,指导学生根据课后问题,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资料,从而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事。我让学生思考“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来赢得比赛胜利的好办法,而田忌却想不到,齐威王也始料不及呢”?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深究课文的兴趣。此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第二部份,要求学生细读,划出描述人物言行的句子和词语,抓住这些语言文字进行默读思考和朗读体味。我又用幻灯片出示了课后思考练习2提出的三个句子,让学生经过朗读、思考、再联系课文资料,明白这三个别句子体现了孙膑分析问题的思路。学生学到那里,就能较顺利地经过人物的外部形象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一步步探明人物的思索过程,明白孙膑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乃是仔细观察、周密分析,认真推断的结果;而田忌失败后只是一味的懊恼,不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找出挽救之方法,自然是无回天之术;齐威王“得意洋洋”夸耀自我的马,根本没发现对手与自我的力量并不悬殊,所以再次比赛时斗力不斗智,仍按原先的顺序出场,当然仅有输得“目瞪口呆”了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第7篇

然而笔者认为,孙膑的话虽然难读,却恰恰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寥寥几句话,体现了他过人的洞察力。因此他的话不仅要读,而且要去慢慢研读。我想教者事先并没有想到学生不会选孙膑,出现这样的情况实属意外。学生避难就易,尚可谅解,可我们做教师的却不能一味地跟着学生的感觉走,否则就是避重就轻了。实际上学生自认为读不好的,恰恰就是教师要精心指导的。可惜教者并没有抓住这个契机?熏让学生通过孙膑的话去感知他的善于观察和思考,而是跟着学生走了。看似以学生为主体,热热闹闹,实则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主题。

曾几何时,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主宰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更多地以教师为中心。当我们意识到这一问题时,自主性学习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可在改革时,部分教师往往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味强调教师放手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摆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变成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教师反而被学生在课堂上牵着鼻子走。当然,我们都知道,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彰显着其独立的主人翁意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他们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去独立探索知识。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后,教师的作用并非弱化,而是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具体地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识能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凡此等等,无一不体现着教师的能动作用。

赛马教学反思 第8篇

关键词:赛马活动,田忌赛马,战国

赛马是一种古老的竞技活动,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民族中都有赛马活动。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赛马活动是战国时期发生在齐威王与齐将田忌之间一次赛马活动, 这次赛马活动记录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 云:“齐使者如梁, 孙膑以刑徒阴见, 说齐使。齐使以为奇, 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膑谓田忌曰:‘君弟重射, 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 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 孙膑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取君上驷与彼中驷, 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 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膑于威王。威王问兵法, 遂以为师。”[1]288在这不足二百字的文献记载中, 包含着丰富的战国赛马的信息, 以及古代关于马匹饲养的信息。本文试作如下分析。

一、战国时期赛马活动产生的客观基础

早在先秦时代, 中国古代畜牧业就已基本形成了以马、牛、羊、鸡、犬等为主要饲养对象和生产对象的畜牧业经济, 其中马为六畜之首。马不仅具有牵引车辆、运载货物、拉犁耕种的生活生产功能, 而且又是军事战争和信息传递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管子·大匡篇》有云“三十里置遽委”, 就是说要迅速传达命令和转送文件, 而传递文件需要的是快捷的运输工具, 故《韩非子·难势篇》有云:“夫良马固车, 五十里而一置, 使中手御之, 迫速致远, 可以及也, 而千里可日致也。”用快马通讯, 可以日行千里, 因而才有了“千里马”之称[2]。

早在前900年的周孝王时代, 就有田非子养马于渭水之野, 后来田非子一举成为秦国的养马官。至春秋时代有乌氏赢经营畜牧业获利, 《汉书·货殖列传第六十一》记云:“乌氏赢畜牧, 及众, 斥卖, 求奇缯物, 间献戎王。戎王十倍其偿, 予畜, 畜至用谷量牛马。秦始皇令赢比封君, 以时与列臣朝请。”由于战争方式改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步骑兵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周朝以前的车阵作战, 骁勇快捷的骑兵在战场上起着袭击冲锋的作用, 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胜负与主动权。特别是秦、赵、燕三国与善于骑射的游牧部族为邻, 更需要大力地强化骑兵的作战能力, 因此秦、赵、燕一方面从北方游牧部族引进马的良种, 正如《荀子·王制篇》有云:“北海有走马吠犬焉, 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一方面秦、赵、燕等国都已讲究对良马的驯养, 例如燕国有牧养“狗马之地”, 有著名的“燕、代良马”, 可见马匹已在古代社会军事生活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3]21。更重要的是,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把战国时期对骑兵队伍的建设推到了高潮, 也使人更加认识到马匹对于战争的意义。赵国东北同东胡相接, 北面同匈奴相邻, 西北又同林胡和楼烦接壤。这些擅长骑射的游牧部族经常侵扰赵国边境, 为加强边防, 前307年赵武灵王推行一项重大的军事改革“胡服骑射”, 命令军队采用胡人的短装, 束皮带, 用带钩, 戴着插有韶尾或乌羽的武冠, 穿皮靴, 训练士卒在马上射箭的作战技术。后来赵国在攻取原阳之后, 把它改为“骑邑”, 专门用来训练骑兵。胡服骑射的推广使赵武灵王的士卒有了更强大的作战能力, 他们攻取中山和攻略胡地, 收编了林胡和楼烦的骑兵藉以增强自身的战斗力, 使赵国从此成为与齐、秦并列的强国之一, 也让其他国家看到了骑兵战术对于作战的重要意义[2]365。

战国时期的马匹不仅是一种军事作战的工具, 更是一种财富的象征。李斯《谏逐客书》历数秦国宝物的时候, 就把秦王的“纤离之马”与“随和之宝, 明月之珠, 太阿之剑, 翠凤之旗, 灵鼍之鼓”等宝物相提并论, 可见良马的价值不菲。在《论语》里, 子路也曾有言:“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又有孔子家中马厩失火时, 孔子是问“伤人乎, 不问马”, 可以看出马匹在战国时期是家庭里的贵重财产, 拥有马匹的多少就成了家族富有程度和高贵身份的一种标志。故《战国策·燕策一》就有了“千金买马首”的寓言:“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 买其首五百金, 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

二、战国相马术对于赛马活动的推动

随着良马数量的增加, 人们从马匹的饲养中积累了许多识别良马的经验, 古代的相马法就逐渐产生。据说古代相马者是从马的各个部分 (口齿、颊、目、尻、胸胁、唇吻、股脚等部分) 来辨识良马, 渐渐地相马成了一种特殊才能和专门技术, 善于相马者也成了社会名流。正是战国时期的人们在对马匹的生理结构进一步的掌握之中, 在对马匹的精心选择之中, 马的品种更加改良与提高, 为产生出赛马场上的千里马打下了基础[2]337。

《史记》中所记载的田忌赛马事件就是建立在对马匹相看的基础之上的, 文中提孙膑看到田忌和齐威王的马时, 感到田忌的马“其马足不甚相远”, 也就是说孙膑是从马蹄上看出了马匹的优劣, 这与史书里记载的伯乐相马术是吻合的。《韩非子·说林下》记载云:“伯乐教二人相踶马, 相与之简子厩观马。一人举踶马, 其一人从后而循之, 三抚其尻而马不踶, 此自以为失相。其人一曰:‘子非失相也, 此其为马也, 踒肩而肿膝。夫踶马也者, 举后而任前, 肿膝不可任也, 故后不举。’”《吕氏春秋·观表篇》亦记载相马经云:“节之高卑, 足之滑易, 材之坚脆, 能之长短。”这都是从马的外形来作出马匹优劣的判断, 特别是从马蹄上看出马匹的优劣。而田忌赛马事件中的孙膑正是通过对马蹄子的相看判断出田忌之马比齐威王之马的差异, 由此得知, 孙膑确实懂得一些相马的基本方法。

三、田忌赛马事件中的智慧

在这次赛马事件中, 出现了三位战国名人, 齐威王、田忌、孙膑。齐威王 (前378—前320) , 名因齐, 齐桓公田午之子。前356年继位, 在位36年。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田忌, 字期, 山东滕县人, 战国初期齐威王手下的名将, 田忌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 特别是在这次赛马时, 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的方式, 更让田忌看到了孙膑的韬略。孙膑, 战国初期军事家, 兵家代表人物, 出生于阿、鄄之间, 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 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 身体残疾, 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 受到了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于是在前354年的桂陵之战中, 魏国攻打赵国, 齐国派兵相助, 田忌为司令, 孙膑为参谋, 结果齐将田忌采用了孙膑独特“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前341年, 又发生马陵之战, 魏国攻打韩国, 齐国派兵相助, 仍由田忌为将, 孙膑为参谋, 孙膑仍进军魏都大梁, 用“减灶之计”, 让魏军大将庞涓轻敌深入, 结果庞涓被杀, 齐国大胜。这两次大战奠定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也彰显了孙膑的才智和不同凡响的思维模式。

很显然, 保留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这则赛马事件并不是要记录一场体育活动, 而是用这个事件来体现当事人的智慧。因此, 司马迁并没有过多地记载赛马场上的种种细节, 而是更多地关注着这场赛事前后的人物心理的描述。所以可以看出, 战国时期的赛马不仅仅是一场马的比赛, 更是马主人心理的较量与智慧的较量。而在这场较量中, 心思缜密, 善于反方向思维的孙膑占据了上风头。在比赛前, 孙膑就已观察到了田忌的赛马与齐威王的赛马在质量上的巨大差异, 他对于这场赛事的输赢早就有了正确的评估:按照正常的比赛程序, 即把赛马分成上驷对上驷、中驷对驷、下驷对下驷的常规模式的话, 所拼比的只是马的质量, 完全取决于马的体能本身来取胜。而恰恰在这一点上, 田忌没有能力胜出。于是孙膑设计了“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取君上驷与彼中驷, 取君中驷与彼下驷”的比赛模式, 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既驰三辈毕, 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卒得王千金。”因此这场赛马活动赛的并不是马的质量, 而是人的智慧, 比赛的结果不是田忌的马匹获胜了, 而是田忌顺利地把孙膑推到齐国的政治舞台上。由此可见, 战国时代的赛马活动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活动, 也是一种政治活动, 许多平时做不到的事情, 通过一场赛马, 也许就顺利地沟通解决了, 许多政治人物也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开始叱咤风云。

四、田忌赛马事件所透露的赛马细节

细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可以看出战国时期赛马活动的许多规律:比如战国时期的赛马采用的是三局两胜的方法, 在赛场上, 马匹将分为上中下三等, 分别进行比赛, 这与现代赛事中的分重量级比赛很相近。战国时期的赛马活动也是一种赌博性质很强的活动, 在比赛开始的时候, 参赛双方早已下好了重金的赌注, 称之“重射”, 一次赛马活动的输赢, 往往会在“千金”以上。所以能参加这种奢侈的赌博活动者, 也只能是一掷千金的战国国君和战国“诸公子”。这些国君们身处充裕的物质生活之中, 声色狗马之外, 还养有大量的“食有鱼, 出有车”的鸡鸣狗盗的门客们, 当然也很热心赛马这种又刺激、又惊险、又豪华的活动, 所以在赛马场上一掷千金, 展示自己的财力和物力, 同时又可以收罗新的门客, 这种行为俨然已经成了战国诸公子的一种时尚。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M].北京:线装书局, 2006.

[2]杨宽.战国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5.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第9篇

[关键词]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体会“策略”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列出田忌所有可以采取的策略,对照找到胜过齐王的唯一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对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找出并体会田忌赢齐王的策略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课前准备:课件、习题卡、十颗带吸铁的棋子、马、扑克牌

四、教学过程:

1.欣赏动画片,了解基本应对规则。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请看……学生看动画片《田忌赛马》。

设计意图:“田忌賽马”的故事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但是不一定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在这里,通过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师:齐威王以三局三胜胜过田忌。难道田忌应对齐威王的策略就只有这一种吗?现在请同学们来帮帮田忌,想想其他应对齐威王的策略,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种?把你想到的填在表格中,并写出每场比赛的获胜方。

通过列表,学生发现有一种方法田忌可以胜过齐威王。并且这种方法是唯一一种能取胜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的探究方法是将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都列出来,发现一共有六种,但其中只有一种方法是唯一可以获胜的。学生有序思考能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更快地寻找到应对的策略。

师:如果我是齐威王,我肯定不服气,我会要求和田忌再赛一场,如果你们是田忌,愿意应战吗?

用课前准备好的马和学生比赛,让学生亲身感受要获胜必须让对方先出马,自己后出……找到唯一取胜的策略。

设计意图:在田忌赛马中,孙膑提供的策略是“错位”策略。不与强者争一时胜负,而是依据自己的实力,找出优势,错开锋芒,因而获胜。

2.对策在生活中的应用

羽毛球双打对决赛: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很少关注体育竞技比赛背后的方案布局,这一题设计,让学生了解或描述具体对策。第一局已经获胜,为了确保第三局获胜,宁可输掉一局。在体育比赛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实力,但实力相当时,对策更加重要。

3.应用对策——取棋必胜

取棋子游戏:10颗棋子两人轮流拿,每次只能拿一颗或2颗,谁拿到最后一颗就算获胜。

思考:要拿到第十颗棋子,必须拿到第几颗呢?(第七颗) 思考:那要拿到第七颗棋子,要拿到第几颗呢?接着又要拿到哪一颗?到底谁先拿,怎么拿才能找到赢的最佳策略?

小结:要获胜就要掌握主动权。

设计意图:在“取棋”游戏中,笔者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取棋活动中,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经历一次与“先发制人”对策的全过程,得到取棋获胜的最佳策略,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数学课成了活动课堂、创造的课堂。

4.畅所欲言

师:通过“田忌赛马”“扑克牌比大小”“取棋子游戏”,你想到了用什么成语或谚语来谈谈你对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畅谈收获,相互评价,进而明白:“面对一次机会,一场竞技,我们光靠水平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知己知彼,凡事讲究策略才能百战百胜。”希望“策略”意识能真正走入孩子们的生活,让它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第10篇

三闸镇中心学校 张健琛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在《田忌赛马》这一课的教学中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田忌赛马》写的是古代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转败为胜的故事。第一场比赛,田忌三场都输了,第二次比赛,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使齐威王转败为胜的关键的是孙膑。他通过仔细观察,看出大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齐威王骄傲轻敌,它们的比赛规则是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于是孙膑开动脑筋,想到了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使田忌反败为胜。文章结尾言简意骇,耐人寻味,启发我们做事须多动脑筋,广开思路,合理使用力量。这是对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进行培养,对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启蒙的很好的教材。

一、创设动手操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通过动手操 作可以使学生的手、眼、脑等到协同作用,同步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此,我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次赛马的情况,再学课文,摆一摆第二次赛马情况,要求用最简单的方法。再让学生思考,田忌为什么先出下等马?齐威王赢了第一场后,有可能赢得第二场的胜利吗?如果你是齐威王的话,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参与进去,进行求异思维。知道齐威王也是有可能赢的。设疑,为什么输了呢?引导学生学文,想象齐威王会得意洋洋地说些什么?

二、创造表达、交流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讨论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思维,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我多处使用。例如解决课后第2题:读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这三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2)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3)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三个句子体现了孙膑的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三句话的联系,教师可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如果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得很多,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后,情况会怎样?再让学生讨论三句话之间的联系,学生及时交换看法,相互启发,便很快地说出: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同时发现“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正是有了这样的发现,孙膑作出了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便可以转败为胜的准确判断。学生在讨论中解决了问题,又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

三、创设动手操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 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的手、眼、脑等到协同作用,同步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田忌赛马》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两次赛马的出场顺序,了解现场赛马情况。我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用卡片制作表示田忌和齐威王的三匹不同等级的“马”。在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时,再让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排列“马”的对阵情况,然后又叫几个学生到黑板前面边演示边讲解。这样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轻松有趣地明白了两次比赛马的出场顺序,体会到孙膑的足智多谋。

四、指导比较分析,启发求异思维。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导学《田忌赛马》第四段时,为了帮助学生懂得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教师指导学生对两次赛马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次田忌齐威王第二次田忌齐威王

(斗力)(败)上-上(胜)(斗智)(败)下-上(胜)

(败)中-中(胜)(胜)上-中(败)

(败)下-下(胜)(胜)中-下(败)

学生经过比较分析,便很快地说出田忌转败为胜是因为在孙膑的指导下,改变了马的出场顺序,终于以胜两场输一场的战绩获胜。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拓宽训练,启发他们思考:除了这种出顺序田忌能取胜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取得胜利?让学生试着排其它顺 序。学生很快地排出另两种对阵方法:

田忌齐威王田忌齐威王

(败)上--上(胜)(败)中--上(胜)

(败)下--中(胜)(胜)上--中(败)

(胜)中--下(败)(败)下--下(胜)

结果:1 :2 结果:1 :2

学生很快又说出从以上排法可以看出,除了第二次比赛的顺序餐,其他顺序田忌都不能取胜。教师再进一步拓宽训练,问道:"假如齐威王也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田忌要采取什么办法才能保持不败?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求异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

上一篇:爱国奋斗主题征文下一篇:校园网使用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