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iMAX看自主创新

2024-06-19

从WiMAX看自主创新(精选8篇)

从WiMAX看自主创新 第1篇

从WiMAX看自主创新

大家都知道3G有WCDMA、CDMA2000、TD-SCDMA三个国际标准,却不知道还有第四个标准WiMAX;大家都以为TD很短寿,却不知道 WiMAX支撑的时间更短;有的人觉得TD是个坑,却不知WiMAX才是真正的国际大坑爹。这背后的故事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您一定想知道。

1、美中联手抗欧洲

IT企业可分为两大行业,一类是计算机类,例如英特尔、IBM,另一类是电信类,例如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美国的强项是计算机类,欧洲的强项是电信类。在酝酿3G国际标准过程中,欧洲推举的WCDMA比美国的CDMA2000更有优势,因此当时欧洲专家有个想法,只通过WCDMA这一个国际电信标准,并形成欧洲引领全球3G的局面。

美国当然不同意,他们的CDMA2000提案承载着美国电信企业的未来,咋能将主导权拱手让给欧洲?为了增加通过的可能性,美国代表团长令手下的华人团员私下找到中国代表团长,说想请他单独吃个饭,两人坐

定后,美团长直奔主题“你们的TD不是也想进标准吗?咱们得抱团抵制欧洲一家独大的野心,我们支持TD-SCDMA跟CDMA2000一同进标准,咱们得这样balabala”。

美国当然不在乎中国的TD标准也通过,反正他们也不会推广,让中国标准通过,无非是在国际电信联盟中多份文件,对他们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而利用中国的相助通过自己的CDMA2000才是大事。而中国方呢?由于是第一次冲击标准,能否成功心里没底,有美国相助当然是好事,好比是正瞌睡呢,突然有人送来了个枕头,当然就答应了。

第二天美国轮值,中国代表发言,称多个国际标准同时运行是国际社会更正确的选择,道理balabala,美国代表马上表态“中国人说得对!”然后集体鼓掌,欧标WCDMA、美标CDMA2000、中标TD-SCDMA共同成为3G国际电信标准的格局就这样形成了。

虽然有点演绎,但据当事人介绍,当时情况大体如此。国际电信标准的争夺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术本身问题,而是一个强国之间较力、对抗、勾兑、妥协的过程,它事关本国电信企业发展的大局,进不了圈子的弱小国家就不提了,能进圈子的国家无不使出浑身解术,为本国的未来争取更有利的局面。

标准确定完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中国代表团回国庆功后,一个非常现实地问题就摆在眼前了,TD-SCDMA标准是锁在国际电信联盟的文件柜里当个摆设?还是真的把它做成产业?若真做产业,肯定不能指望欧美巨头电信企业来挺你,人家肯定是推自己的标准啊,你再砸钱也没用,人家还流着大鼻涕呢,还能来给你治感冒? 若把标准搁置起来,那就是一叠子废纸,前期的所有努力都打了水漂,这个所谓的历史性突破,就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这当然不是政府的初衷。可是若搞产业化的话,我们的产业链又不行,当时的华为中兴还没发展起来,瘦驴拉硬屎困难啊~这就样反复研究讨论,客观上耽搁了中国的3G产业化进程。

当时有个提法,让铁通搞个区域性的TD-SCDMA网,这也算是产业化了。但很多专家反对,因为小网络刺激不起来产业规模,会越搞越缩水,而且铁通的实力本来就不强,再交给它一个最艰巨的任务,结局一定很难看。

左右摇摆反复斟酌,政府终于下了决心,把这个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技术实力最强的移动去搞,而且要搞成全国性网络,铁通也甭闲着,并入到移动中一起搞。不仅要在国内搞,而且要广泛寻求国际电信企业的支持,全面完善TD产业结构,并砸钱在韩国建设TD-SCDMA试验网。

2、美国推出WiMAX 按下中移动苦哈哈地硬撅TD不表,继续说国际电信争夺战,这其实就是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对抗,亚非国家一个都挤不进来。您问日本?日本当然也想争标准,2G时代其小灵通在亚洲红火过,但争3G标准时栽了跟头,承办企业都破产了,不提也罢。

以摩托罗拉为代表的美国电信企业,被抱团的欧洲电信企业给顶得够呛。说的这里,必须批评下一些国内网友的浅薄无知,囫囵吞枣听了几个经济学名词,就整天哔哔什么市场自由选择,根本不知道国际电信市场就是各国政府的较力场,对欧洲的抱团更是一无所知。

说起来挺有趣,中国的TD-SCDMA之所以能够成事,还得益于欧洲的抱团传统。当年欧洲筹备3G标准时WCDMA占了主流,西门子搞的TD-CDMA落了单。必须说明的是,西门子是个很牛逼的企业,它搞的TD-CDMA很先进,只是技术路线与其它多数欧洲企业不同。出于欧洲一体化考虑,西门子知道,它搞的标准体系要被欧洲牺牲掉了,而中国搞的TD-SCDMA与其技术路线一致,与其被雪藏在欧洲,不如拿来另投明主,借中国之力令其发挥效益,而当时中国政府正发愁TD的专利数量不够呢,所以双方一拍即合,这就是相互勾兑、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继续说美国,电信企业是短板抗不过欧洲,那就借力计算机这个长项来弥补电信之短,他们搞了个WiMAX出来。什么是WiMAX呢?可以理解为WiFi的加强版,与WiFi几十米的通信距离不同,WiMAX站点的覆盖可达3公里,可以像移动通信的基站一样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那它与传统的3G有什么不同呢?首先它构建在IP网络环境上,这就进入到英特尔、IBM的领域了,英特尔与摩托罗拉向WiMAX项目注资9亿美元开了张,美国某运营商再注30亿美元,英特尔宣称WiMAX芯片比传统3G芯片便宜10倍。这是美国依托强大的计算机产业对欧洲电信企业的一次逆袭。

其次,WiMAX是一个计算机网络,大带宽是其先天的优势,但移动性是先天的弱势,因为手机从一个WiMAX站点向另一个WiMAX站点移动时,信号切换是个大问题,所以说它的技术可以总结为“宽带通信移动化”,即在宽带通信的基础上解决移动问题。

而传统的WCDMA、CDMA2000、TD-SCDMA的先天优势是移动性好,基站之间的过区切换问题解决得很好,但带宽窄是个先天弱势,所以其技术路线可以总结为“移动通信宽带化”,即在移动通信的基础上解决带宽问题。

美国想凭借WiMAX颠覆欧洲引领世界,但遇到了一个大难题,那就是没有频率,因为全球统一频率划分是由国际电信联盟负责的,而且必须申请成基础性的国际电信标准后才能得到全球频率。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美国面前,必须把WiMAX挤进3G国际电信标准,否则一切免谈。国际电信联盟曾公告全世界,3G标准提交的最终时间是1998年6月30日,而这时已经是2007年了,大门已经关闭了9年。但美国就是任性,愣是再次打开了国际电信联盟的大门,召开了专题会议,把WiMAX接纳为第四个3G国际电信标准,并如愿地分配到了全球频率。不得不感慨美国就是牛逼,其它任何一个国家都没这种任性的能力。

长话短说,WiMAX横空问世,对外宣称是3.5G技术,有英特尔、IBM等巨头的力挺,有国际电信联盟的全套手续,简直就是“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我查了下文献,2007年左右WiMAX的研究论文呈爆发之势,谁还研究WCDMA啊,更不用提TD了,研究WiMAX才是王道,WiMAX改变世界的节奏华丽丽地开始了。

3、WiMAX它坑了爹

WiMAX的搅局,令欧洲和中国非常不爽,爱力信跟中国说“你千万甭支持WiWAX,只要你抵制它,我们就支持你的TD”,中国说“我忒么有病啊,咋会支持WiMAX呢,无非是出点研究资金,让大学老师们研究着玩,劳资才不会搞WiMAX产业呢,咱可说好了,你得支持TD。”

对话当然是演绎的,但就是这么个意思。当初为了挤进3G标准,中国跟美国合作抗欧洲,现在中国变脸了,成了跟欧洲合作抗美国。

加拿大是一贯跟着美国跑的,其北电(加拿大一家电信企业)闻风而动,将传统3G业务出售给阿尔卡特,孤注一掷地全面转向WiMAX。除中国大陆之外的亚洲成了WiMAX的试验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都部署了WiMAX。

台湾更是一马当先,重重地押宝WiMAX,争先恐后地争WiMAX牌照,台湾的全球一动、威迈思电信、远传电信、大众电信、大同电信、威达超舜电讯等六家都抢到了WiMAX牌照,准备着大干一场。

美国抖起来了,他当然知道中国跟欧洲站在一起了,但并不在意,还放出狂话“TD-SCDMA没有前途,唯一的出路就是向WiMAX靠拢”。为什么TD-SCDMA能向WiMAX靠拢呢?因为两者都使用了TDD(时分双工)机制。

说到这里,必须要澄清一个道理了,内地网友普遍认为TD坏而FD好,这是个典型的误解。从技术角度而言,TD更节省宝贵的频带,还能利用零散的频谱,技术上比FD更先进,只是中国的产业能力不强,没把TD玩好,而美国人在WiMAX中把TD玩好了。

欧洲和中国的抵制在继续,2009年诺基亚的销售负责人曾公开批评WiMAX,把英特尔高管惹恼了,然后运营商作和事佬说合,或明或暗的斗争在进行着。峰回路转,变化万千,欧洲电信大佬都不出力,WiMAX的通信基础设备供不上去,使用体验也越来越差。澳大利亚最早部署WiMAX的运营商老总在国际会议上痛骂WiMAX,说室内覆盖在区区400米就不行了,时延高达1000毫秒,而他在去年的会议上还曾对WiMAX赞不绝口呢,国际风向变了。

2010年,WiMAX标准的最大支柱英特尔撑不住了,宣布解散WiMAX部门,这可是一记夺命的闷棍,WiMAX兵败如山倒了,当初孤注一掷转向WiMAX的加拿大北电破产了。

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等亚洲国家纷纷再次调头,由WiMAX向TD-LTE转。为什么转向TD-LTE而不是转向LTE-FDD呢?这是因为WiMAX采用的就是TDD机制,只能往TD-LTE转。

全球最大的WiMAX服务提供商美国Clearwire公司的业务重心也由WiMAX转向了TD-LTE,2011年9月宣布与中国移动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基于TD-LTE标准的产品与设备开发。吾擦!居然投诚了,节操呢?这简直就是傅作义啊,全世界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当初美国吹牛逼,TD-SCDMA只有转向WiMAX一条路,没过几年形势变了,成为WiMAX只有转向中国主推的TD-LTE一条路。真可谓是:吹开米糠才见米,出水才见两腿泥。

最后说说台湾,台湾对WiMAX可是下了大注的,一开牌却傻了眼,原来手里抓的是瘪十,但产业结构都建立了,哪能说调头就调头啊?自2010年英特尔退出WiMAX帝国开始崩塌后,台湾又独自在WiMAX上苦撑了两年。2012年一盘账,发现六家运营商的WiMAX用户还没有15万,还不及大陆内地一个县。

全球一动先撑不住了,要舍弃WiMAX投靠TD-LTE,但按台湾监管机构的规定,只有完成70%的覆盖时,才可申请向LTE转换,这可就把运营商整死了。台湾大哥大营运总经理赖弦五向政府呼吁:WiMAX已经是个错,政府赶紧主导转向LTE,把WiMAX频段让给LTE吧。

赖弦五的呼吁说到点上了,政府把最好的高端频率都分给WiMAX了,运营商想改道也不行,因为没有频率可以用,政府收回WiMAX频段重新分配给TD-LTE是关键。我一直关注涉及电信问题的台湾新闻,有个报道称闹市区用居民使用对讲机严重干扰了4G信号,原来台湾的4G没有高端频率,还挤在拥堵的700MHz段上,这种窄带低速频段能有个什么前途? 台湾押错了宝,损失了500亿美元,这倒在其次,钱没了可以再挣,但电信产业路线错误,这可是耽误一个时代啊,大陆的地铁和高铁的4G信号都钢钢地了,你们还在低端频率慢慢鼓捣,真是叫人捉急啊~

其实不能骂台湾人傻,这是手里没有自主标准的无奈,好比是在黑社会上混,世面上就三个大佬,你当不了大佬就得跟个大佬当小弟,你跟错了人被砍了,那找谁说理去? 更好比是大家都在牌桌上玩,美国有两套房产,欧洲和中国各有一套,台湾等一帮子玩家没房产但有两钱,本来大家都是小打小闹地玩,美国连着输心情不爽了,“啪”地摔上来一个房本,全场都冒汗了,你是跟还是不跟?欧洲和中国互使眼色决心要跟美国赌这把大的,台湾看好美国并掏光兜傍上了。一来两去的欧洲中国赢了,美国财大气粗还有一套房产,人家倒了霉不倒架子,还得撑着面,台湾就惨喽。

这就是自主创新和自主标准的重要战略意义,好比是赌徒的不动产,是底气和胆气的来源,是输钱后翻本的本钱,没自主创新自主标准,即使你再有钱,那也是挨宰的货。

4、中国欧洲扯大锯

欧洲中国联手算是把美国玩残了,一定会有网友认为,那都是人家欧洲电信巨头联手的结果,关你中国啥事?其实华为已经是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了,中国政府控制国际电信市场的能力比你想像的要大,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控制着全球最大的电信消费市场!欧洲之所以主动联手中国,并不是看上了中国的技术封锁能力,而是看上了中国的市场控制能力。如果中国政府当时宣布全面支持WiMAX,并开放全中国的市场,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电信企业都会抢WiMAX网络设备的大单,欧洲电信企业也不是铁板一块,保生存求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你爱立信任性拒绝WiMAX,可人家西门子想赚这个钱啊,这就把WiMAX产业给救活了。

中国的电信产业实力其实一点也不弱,对外有华为和中兴两只铁拳去扩张,我在华为人开的群里体会到了华为的“狼性文化”,他们叫嚷着先在外围把思科赶进太平洋,然后围剿美国本土。对内控制着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例如美国推出的CDMA2000标准吧,最大运营规模还是在中国,承办商是中国电信。

电信世界的三极是美欧中,中国帮美国,欧洲就得吃瘪,中国帮欧洲,美国就得吐血。中国当然不甘心当欧美的跟班,而是奔着老大的位置去的。回顾这些年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先跟美国合作对抗欧洲,靠TD-SCDMA挤进国际电信标准圈子,再跟欧洲合作打压美国的WiMAX,现在暂时把美国打下去了,现在干什么呢?现在跟欧洲扯开了大锯。

在4G标准中,欧洲主流是LTE-FDD,中国搞的是TD-LTE,其实两者都跟上代的WCDMA和TD-SCDMA的继承性不大,LTE-FDD跟WCDMA的继承性更小,网上炒作的继承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这两套4G标准的重合度很高,差别不大,也各有优缺点。

我个人觉得,中国政府决定上TD-LTE,跟与TD-SCDMA本身的技术继承性无关,在设备上节省两钱是老百姓过小日子的想法,根本就不是国家制定战略的关键项,那关键项是什么呢?关键项是4G标准中的自主程度。假如欧洲搞的是TD-LTE,那中国肯定反其道而行之地搞LET-FDD,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跟着欧洲搞同样的标准,那只能是个跟班,而中国的目的是领跑。好比是长跑比赛,内道已经被领跑的欧洲占上了,你如果还在内道,那只能是跟着炮,若想超越的话,那必须选择更费力的外道去拼,这才是中国选择TD-LTE的战略想法。

现在跑的情况如何了?刚起步时TD-LTE市场只占二成,今年底占了四成,国际GTI组织预测,2015年后TD-LTE市场将超越LTE-FDD。

为什么TD-LTE市场进步这么快呢?中国移动前任董事长王建宙道出了真相,TD-LTE吸引了三类运营商,分别是PHS运营商、WiMAX运营商、以及大量非对称频段的运营商。这是为什么呢?PHS就是日本小灵通,它和美国WiMAX都采用的是TDD技术,与TD-LTE相容。而且TD-LTE体制支持零散频谱的运用,是众多手头频谱资源有限的小运营商的更优选择。

在4G标准争夺方面,中国正在跟欧洲扯大锯,刚开始时锯子绝大部分都在欧洲那边,现在正在慢慢地向中国这边移动。我对中国有信心,这可不是鸡血言论,而是基于冷静客观的观察分析,欧洲的各个国家都想少出钱多获利,这是必然的,他们达成协议的效率很低,远不如中国政府那样想干就干雷历风行。

更重要的是欧洲民富国穷,中国老百姓穷福利差,日子过得不如欧洲人舒坦,但政府可是有钱任性啊,这点在欧洲伽利略和国产北斗竞争中就显落得淋淋尽致。欧洲伽利略打上卫星但不开通,因为开通就得花钱,欧洲没钱,而中国北斗卫星跟二踢脚似地连着放,打上去立刻就开通。中国老百姓痛恨腐败,但对高科技和军工产业是一贯支持的,国库充实,又有钱又任性,谁也跟中国政府比不了。在扯大锯的游戏中,松散联盟的欧洲肯定扯不过中国,中国现在实力强手段多,是非常能“扯”的。

5、阚凯力是咋回事

现在媒体提及阚凯力的头衔是“北邮教授”,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而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上世纪70年代末他被公派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这些早期的公派留学生都非常聪明刻苦优秀,阚凯力也不例外,虽然听不懂英文也没摸过计算机,但他日夜苦读,第一学期功课门门全A,为考察期交上了一份极漂亮的考卷。系主任高兴地宣布:以后中国政府派来的留学生都不要考察了,直接获得斯坦福大学学籍。

在美期间他进了美国知名企业做高层,甚至任过国际电信联盟美国代表团成员,这可是一流专家的标志。美国国会曾委托他所在的公司做调查,他撰写的报告尖锐批评了美国某项航空计划,并真的导致了该计划的改变。他还曾出任世界银行电信政策和发展顾问,促成了多项中美项目的合作。他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身份回国工作,当时国内哪有什么博士啊,再加上他在美国的风云史,说他是巨星下凡并不过分。他当了邮电部某中心副主任,提交了电信改组方案,促成了电信分拆,有些恋旧的老电信人一直称他是电信刽子手。

由于他对美国通信电子业很熟悉,当时国家与美国合作的重大事项会听听他的意见,他曾火眼金睛看穿了某些美国项目,为国家规避了风险。他是能推开部长门就谈工作,提笔就给中央领导人写信的大牛,为国家电信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年吴传基部长在酒会上专门向阚凯力敬酒,感谢他对电信体制改革所做的贡献。

变化大约在2000年,他退出了电信管理高层去北邮当了管理学院院长,这也成为了他放炮的开始,他很善于利用媒体扩散观点,宣称“媒体就是我的销售渠道”。由于他的辉煌历史无人能及,其观点的影响面会很大。各种电信行业的会议以请到他这种大牛为荣,他也乐于去讲话。他天马行空个性很强,说个小例子吧他是反对小灵通的,有家不开眼的公司请他讲课,他得知公司是搞小灵通的后要求提高课时费,公司当然答应,然后他去骂了顿小灵通。

问题在于,一个人再聪明再智慧,也不可能通晓一项大事业的所有方面,而阚教授对电信业的所有领域所有问题都有看法,而且乐于让这些看法成为社会观点,肯定会有些出于他认知的局限性而说错了,但他事后从不认错,而且也不妨碍他下次接着放炮,“阚大炮”的外号可不是白给的。

他坚持认为手机应“双向收费”,因为运营商之间不用再分账了,网间互不结算方便了经营者。但消费者不便咋就不考虑呢?当时有人公布了阚教授的手机号码,要让他体会“双向收费”的好处。其实,他这种工程师思维和经营本位思想并不稀奇,但他就能当作深刻见解公开出来。

他反对3G,请注意不是单单反对TD-SCDMA,而是反对整个的3G。他认为除了视频外,2G能实现3G的所有功能,而视频并没有市场需求,因为“拿着3G手机看足球赛,开车撞车,走路撞树”。3G市场的巨大成功已经证明他当初的判断错了,但他并没有公开承认这一点。

他大力鼓吹WiMAX,曾公开主张将TD-SCDMA全面转向WiMAX,认为WiMAX更高两个层次。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个人觉得,他从电信核心权力圈退出后,自觉不自觉地在心态上又当回了美国专家,思维模式切换了,现在看来,政府幸亏当初没有听他的。

他反对发展农村通信基础建设,认为有钱就装电话,没钱就别装电话。这跟政府的“村村通”理念是相悖的,政府要求95%以上的村子都有信号,而且资费不得高于城镇地区,这种明显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实实在在地给贫苦村民带来了更加平等的电信权。这其实对多掏了钱的城镇居民也有好处,再偏僻的高速公路和国道都有信号,使得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和安全。列数阚教授的众多电信观点,有不少是影响重大的真知卓见,但也不乏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雷人之语,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心态和视角的变化。他当官员时,那是中国向美国全面学习的阶段,他凭借着对美国电信行业的深刻理解,以美国为样本对国内陈旧落后的电信管理体制提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议,这是他人生最辉煌的阶段。

阚教授当年出国时是一个懵懂青年,其电信科学知识和现代管理学知识,接受的是全套的美式教育,作为青年才俊在美国渐露头角,积累的也是美式企业管理经验,他其实一直就是一位身为中国人的美国专家。

有人说阚教授后来老糊涂了,在我看他还是一贯的深刻敏锐,他的观点也都有着深层的道理,但最高层的电信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更是一个立场问题。阚教授没有变,是中国政府的电信战略变了,2000年他到大学工作,这是中国试图超越的阶段,不再全面向美国学习了,而是有合作有竞争还有对抗,他的美国专家思维就渐渐地跟国家战略不对路了。

不是没有人反驳过他,反驳其观点的学术文章一搜一大把,但并不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没有流传开。而阚的观点迎合了“中国或成最大输家”的思维,被媒体和网民们推崇,淹没了反对者的声音。远的不说,资深电信专家李进良就多次撰文反驳过,并公开向阚教授约辩,阚的态度是“不约”。6、4G主流在哪嘎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电信标准也是如此,一旦被多数人认可并成了气候,那就成为了主流,不跟从主流的搅局者就该被吊死,但如果搅局者人多势众趟出了一条更宽广的路,那以前的老路就变成了邪路,走老路的就该被烧死。

电信标准好比是交通规则,靠左走和靠右走其实都行,可一旦确定了“靠右”规则,汽车方向盘位置、信号灯位置就必须配套建设,一旦交通体系建立了起来,再靠左走就是跟体系对抗了。但必须说明的是,“靠左”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先天错误。

我最讨厌电信外行瞎哔哔TD-SCDMA是垃圾了,就你聪明牛逼,那帮子研究批准这项标准的国际电信联盟专家都是傻逼?依我看啊,这样叫唤的嘴炮才是真正的傻逼。TD-SCDMA当然是好标准,它代表了电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只是初期产业链不成熟,导致了使用体验不好。

WiMAX使用体验更不好,但这能说明这个标准就是坨翔吗?提出这项标准的美国专家都是一流的,通过这项标准的国际电信联盟专家是国际一流的,力挺这项标准的阚凯力教授的水准也是一流的。平心而论,WiMAX是项好标准,虽然归入了3G标准,其实它比其它三个标准高出了几乎一代,它与4G的理论速度略有差异,但在完善的网络中与4G使用效果基本相当,美国当初推它是有技术底气的,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押它的宝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欧洲控制住了国际产业链,中国控制住了全球最大电信市场,双方联手愣是把WiMAX给挤垮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台湾等众多国家和地区跟着美国吐了血,只能怨自己跟错了老大,国际电信界的斗争就是这样的残酷。这件事在电信界教了全世界一个道理,再押宝时要瞅一眼中国,看中国押哪了,仔细掂量后再做决定,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中国已经今非夕比了,2015年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其实按另一种算法中国在2014年已经是第一了,但中国政府曾非常不满,反对那个算法,但按现在的算法,2015年也逃不了是第一了。中国与美国的国际态度正好相反,中国是“示弱”而美国是“示强”,现在的真相是:中国示弱但并不弱,美国是示强并不强。世界格局已变,网民的弱国寡民心态该放弃了,整天价妄自菲薄唱衰中国,这很无知很Low逼,你造吗? 【编辑推荐】

1.WiMax走向衰亡是件好事 2.4G网络之争:LTE vs WiMAX 3.LTE和WiMAX的比较与未来展望

从WiMAX看自主创新 第2篇

自主招生就是高校根据自己培养目标选拔学生,因此命题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别校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应以自己为主。北大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很清楚知道,中学生

应该具有哪些知识才能适应北大学习。

一.

北大坚持考五门。理科考语、数、英、理、化;文科考语、数、英、政。这是因为北大培养目标是各领域的领军人物。这些人必须文理兼修,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头脑灵活。2008年的面试题就有“自然科学家是否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北大本科生的通选课5个领域中有4个领域属于人文和社会科学。有些学生很想上北大,但一看到北大要考语文就退缩了,转向考清华,因为清华主要是培养工程师,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过去我国的工业技术是拿来主义,以模仿为主。不想创新,也不能创新。因为工程师们的人文修养不够。工科学习,课程太多,连数学、物理重要基础课都安排不了更多时间,人文科学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只有放在一旁。2008年清华自主招生考语文,保送生不考。语文题比北大简单。

清华这样做是对的,培养目标不同,对知识结构要求当然不同。

二.

命题内容超过考纲要求但不超过教学大纲要求。比较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你会发现考纲的内容要少。这还是教材内容,而教学大纲还要求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的试题说明了这一点。前几年有人批评北大语文题搞文字游戏,孔庆东教授回答记者提问时,认为搞文字游戏是学好语文的高招。再如数学,每年都考平面几何,而考纲没要求,我国过去很重视平面几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近几年重视不够,特别是新课程标准更不重视了。可能有些海归派的人认为从代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北大年年考就是希望大家重视平面几何。再如英语,每年都考英译中和中译英,这些高考不考的,翻译是学外语的基本功。按教学大纲要求就是重视

素质教育。北大需要的是合格的优秀中学生。

三.

试题(笔试和面试)都有国内外大事。爱国是北大传统,1905年北大学生(当时是京师大学堂)就游行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蔡元培老校长提出“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北大不喜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2006年作文题是“贪官检讨”,2007年对联“反腐廉政三秋雪”。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反腐败是关系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大事,这是长期的斗争。作为未来的北大人能不关心吗?有

些专家学者批评北大出这样的题是引导学生讲假话。面试题更多了,不胜枚举。

四.

坚持面试。面试要考查的内容多了,这里只谈一点,就是心理素质。在考前的见面会上,宣布笔试、面试比例是。这是对笔试成绩较差的心理素质考验。面试仅占20%,淘汰1/3。能否在最困难情况下不泄气、坚持下去、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2007年就有笔试成绩最低

通过面试的,而比他高20多分的没有通过;2008年也有通过面试的是笔试差过自己的,自己面试未通过。当然未通过也有其他原因。北大就是需要心理素质非常好的学生。因为他们中多数要从事前人未做过的工作,失败的机率大过成功的机率。失败就投降,永远不能成功。

北大:给《青花瓷》挑语病

和清华相比,北京大学的试题则紧扣“流行文化”。语文题中,要求给周杰伦《青花瓷》中的一句歌词“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挑语病。“这首歌很多同学都会唱,但谁也没想过其中的语法有毛病。”来自洛阳一高的冯坤说,这些试题充分体现了北大的自由和人文色彩,看起来非常生活化,但想要答得好很难。“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竟然是“语言说得太重了,心里长时间难过”。“度日如年”是“日子过得太舒服,每天都像过年”„„很多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成语被故意误用,大家也都一笑置之。而北大的考题竟然让你模仿这种“语重心长”的方式再造几个“错成语”。

“这对逆向思维要求太高了,很机智,甚至有些‘无厘头’。”郑州一中的一位同学说,这些题目让他想起周星驰的电影,有的考题看起来就让人忍俊不禁,考试时他还听见有考生笑出了声。

专家:考生死读书不管用

从WiMAX看自主创新 第3篇

自主创新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 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再创新, 无论哪种来源, 体现在会计体系中, 就是以专利权、商标权及专有技术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因此, 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数额、构成、来源等会计数据, 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企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生物医药类企业而言, 由研发投入所形成的专利产品更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欧委会的最新报告, 全球制药行业研发投入15强的平均研发投资金额为每年49.32亿美元, 最少的也有21.4亿美元。其中, 以研发为基础的全球最大制药企业辉瑞公司2006、2007年全年研发投资均超过80亿美元。巨额的研发投资所形成的众多产品专利, 为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 辉瑞2007年全球销售额达484亿美元。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自主创新情况如何?本文试图通过数据分析加以说明。为此, 本文选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医药生物制品上市公司, 共56家, 以它们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开发行的2004—2006年年度报告为主要观察值。①

2 无形资产相关数据分析

2.1 企业资产结构

企业的资产一般由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组成。通常所谓的资产结构, 指的就是各种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企业经营本质上是对各种资产的配置和运用, 不同的资产结构, 对企业的收益和风险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流动资产大都体现为劳动对象, 其本身的盈利能力明显低于固定资产, 其变现风险也小于固定资产。企业资产中的固定资产, 大都体现为劳动资料, 由于固定资产作为主要的生产手段存在于企业, 体现了较高的获利能力, 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固定资产可以增加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为企业带来效率和良好的市场效应。但是, 固定资产的出售的市场阻力较大。而企业如果不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或者通过外购等方式购买专利、专有技术等, 那么其无形资产比重也会不断增加。由此可见, 资产结构的配置, 体现了获利与风险之间的权衡关系。企业实际资产结构的安排, 除了行业技术特点所决定的之外, 就取决于决策者对获利与风险的喜好和承受能力。下面图表是医药生物制品资产结构分布状况的统计结果, 采用的是2004—2006三年间各企业的分布均值。

统计结果表明, 医药生物行业中, 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占比之和接近90%, 无形资产比值偏低, 只占总资产的4.3%。

2.2 无形资产明细构成

理论上, 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实务中, 无形资产包含的项目更多。为便于分析, 本文按照各种无形资产的性质以及所发挥的作用不同, 将其划分为以下三大类, 其一是以土地使用权为代表的各种使用权类无形资产。其二是以专利等知识产权为主要代表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其三是除上述两类之外的其他杂项无形资产。一般而言, 第一大类的使用权类无形资产中, 除了土地使用权是企业依法有偿取得, 在一定期限内有效使用土地的权利外, 其他各种权利都属于由法律或政府行政命令产生而赋予企业单位某项经营垄断的一种特权, 包括:由政府授予企业享有经营公共财产为社会服务的特权, 如经营公共交通事业、电灯、电力、电话、煤气、自来水等;许可证经营权, 如产品生产许可证、商品进出口许可证等;资源性开采特许权, 如采矿权等;垄断性经营权, 如烟草专卖经营权;专项特许权, 如驾驶执照、车船牌照、租赁权、房产使用权等;约定特许权, 如由企业以合同形式出让给另一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专利权、专有技术的权利。第三大类无形资产基本属于不具有代表性的某些企业的个别资产项目。以上两类表面上归属于无形资产范畴, 但实质上与企业的某些特殊权利有关, 而与能力无关。只有第二类以专利等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技术类无形资产, 主要包含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商业秘密、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版权等, 它们是企业无形资产中的核心资产,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 有必要对不同无形资产的构成进行明细分类统计。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特许使用权+其他各类使用权+许可费技术类无形资产=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软件其他无形资产合计=商誉+其他杂项占比*是指占无形资产总额的比重

结果显示, 属于创新程度要求高的医药生物制品行业, 以土地使用权为代表的使用权类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的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处于绝对高位, 使用权类无形资产占比均值达到65.08%, 技术类无形资产占比均值只有30.41%。如前所述, 使用权类无形资产大多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 往往依据他人的既定权利而存在, 并通过经营上的某种垄断权以获取利益, 它们实质上与企业权利有关, 而与企业能力无关。而以专利等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技术类无形资产才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 但遗憾的是这类技术型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相对偏低, 显示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的方面的严重欠缺。

2.3 无形资产来源结构

企业无形资产主要有二个来源:内部自创无形资产和外部取得无形资产, 内部自创无形资产是指企业自行研究与开发取得的无形资产, 如企业自行研制的新产品经申请而获得的产品专利权, 企业自制产品的商标经注册而获得的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外部取得无形资产是企业购买无形资产、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无形资产、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通过债务重组取得无形资产、接受捐赠取得无形资产等。内部自创无形资产是一个通过研发投资活动形成无形资产的过程。与其他投资活动相比, 自创无形资产的过程更为漫长, 也更具有风险性。

本次查阅的医药生物制品共56家, 从拥有的无形资产种类来看, 平均无形资产种类有13个之多, 大多为药品的专利技术, 配方。剔出未披露来源的14家企业外, 无形资产来源构成 (金额占比) 比例如图2。

分析:此次分析的的无形资产来源主要分为外购、自行开发、其他方式包括股东投入、受让、或资产置换所得等。从图表上可以看的出来, 生物药业行业的无形资产中, 外购无形资产均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主要来源, 占比份额达到70%以上。从各企业年报附注中可以看到, 其生产药品的核心技术, 包括专有技术和产品专利也基本上是由外购产生, 即购买别人的研究成果, 而非自主研究。

2.4 无形资产投资的潜在能力分析——企业技术人员比重

生物药业每家企业员工人数平均2870人, 员工构成比例如图3。

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潜在技术创新资源, 技术人员数量的多少不仅反映一个企业对技术专业人员的重视程度, 实质上也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从上面三图可以看出, 2006年度我国医药生物制品行业中生产人员所占份额高达44.47%, 销售人员占比也达到22.38%, 而技术人员占比最少。说明这个行业的绝大多数人仍然在从事的是基础生产性工作, 研发意识或者研发能力较为薄弱。

3 分析及建议

固然, 自主创新并不等同于自主研发。从科学概念到最终产品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依靠单个企业开发、获得它所需要的所有技术的思路也是根本不现实的。但是, 生物药业行业属于对专业技术依赖性很强的行业类型, 如果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及研发成果稀缺成为这些企业群体中的普遍现象, 那就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 即便集成创新或引进技术消化也是自主创新的要义, 但若长期依赖于外部技术, 昂贵的购买费用以及受约于他人的发展模式必定也将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有资料表明, 在我国万余件已申请专利的药品中, 80%为国外研究机构和企业所有, 其中又有90%以上为发明专利。以生产仿制药为发展手段的我国制药企业正面临知识产权带来的窘境:既充满激烈竞争, 利润又相当微薄。而改变这一现状的途径只有一个, 加大研发力量, 努力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但是, 自主开发新药需要漫长的周期和巨额的资金投入。如何在两难困境中寻找出路, 就成为摆在生物医药行业企业面前的现实难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 近年来为补充自我研发创新的不足, 国际上许多制药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许可交易或并购交易的发展策略。许可交易本是国际技术贸易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 它是指技术出售者将其技术标的物的使用权通过许可证协议或合同的形式销售给技术接受方的一种贸易方式。2006年, 全球第十大制药公司罗氏公司与美国Halozyme Therapeutics公司达成许可协议, 双方将通过合作方式, 将后者的释药技术Enhanze应用到罗氏公司的生物制药产品中去;2007年年底, 默克公司11亿美元完成了对美国生物技术公司Sirna Therapeutics的收购;2008年, 罗氏又与比利时Thrombo Genics公司和瑞典Bio Invent公司签订许可协议, 购得后两家公司合作开发的抗癌制剂TB-403;2008年日本武田制药 (Takeda) 斥资88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千禧制药;2009年初, 辉瑞制药宣布将通过现金和股票收购惠氏公司。在跨国制药公司推崇许可证贸易和并购的同时, 中国制药企业也开始了积极的尝试。2007年,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以“专利许可”的方式与英国植物制药公司签订了一种新型中药的合作协议, 使得中国中药首次通过“专利许可”走上了新型国际化之路。上述一系列的许可和并购案例似乎预示着生物医药行业的新的发展路径, 何况, 世界性金融危机已经让原先生物技术公司的过高估价重新变得合理, 对于成长中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而言, 可以抓住机会, 适当借鉴参考这些措施途径, 从市场前景和自身能力出发, 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

摘要:以生物医药行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以2004—2006年为时间窗口, 对该行业的无形资产整体状况, 包括无形资产比重及其明细、无形资产来源渠道、企业员工结构等, 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生物药业行业属于对专业技术依赖性很强的行业类型, 但统计结果表明, 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及研发成果稀缺已经成为这些企业群体中的普遍现象。提出的建议是, 借鉴国际上许多制药企业的许可交易或并购交易的发展策略, 从市场前景和自身能力出发, 制订出适合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无形资产,自主创新,生物药业

参考文献

[1]薛云奎, 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 2001 (11) .

[2]邵红霞, 方军.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无形资产明细分类信息的再检验[J].会计研究, 2006 (12) .

[3]巴鲁.列弗.无形资产——管理、计量于呈报[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4]汉斯G丹尼尔迈尔.未来公司[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3.

[5]茅宁.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与机理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 (7) .

[6]李心合.知识经济与财务创新[J].会计研究, 2000 (10) .

从课堂提问看教学的自主有效 第4篇

课堂上,不是学生的表现不够精彩,而是教师没有给他们足够表现精彩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关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教师对整节课的设计和提问如磁石一样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精神饱满又积极主动投入课堂学习和探究中,是每位教师正在探讨和努力的目标。为此,笔者简单谈谈自己的三点思考。

一、设计课堂提问前,该做些什么

大多数教师都习惯在讲课前先把课文读上几遍,大体了解主要内容,就迫不及待翻看参考书,看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分析,有必要的还要记到书上。接着就为了突破重难点设计一个比较开放的,能够贯穿全文的问题,再查些相关资料,还要制作课件等,为此付出许多精力。有时候觉得设计挺流畅,挺完美,但课堂上却达不到理想效果,学生的理解、思考总深入不下去,很多东西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仔细想想,是教师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在文本解读上下工夫还不够。对教参书、网络的依赖性太强,没能把课文主旨、思想、知识点先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再传达给学生。因此,设计问题前,一定要静下心来反复读文本,先让自己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交融和共鸣,理清本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怎么来学。还要抓准文眼,理清脉络,在文眼上下功夫,使问题设计得有广度,有深度,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课文文眼可能是题目本身,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句子、段落,也可能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

比如教学《触摸春天》这一课,笔者就抓住了一个词“张望”,来引发学生思考:“张望”本意是什么?双目失明的安静怎么能“张望”呢?她“张望”到了什么?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思索中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到安静的眼睛虽失明,其内心却是丰富多彩的,她是用心去感受、去触摸美丽的春天。然后,由“张望”到文章的主旨“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最终完成对安静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精神的升华。

二、向学生提出问题时,该注意什么

为使课上的提问更加有艺术性,在措词上使这个问题听起来很优美,既有宽度又有深度,但往往这样的提问反而让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影响回答效果。作为有效的提问,除了能够有高度、深度之外,还应该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引领性,能够引导学生打开思维,深入思考。此外,还应该注意提问的时机,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使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达到水到渠成的感觉。同时,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默读静思的时间。学生只有静下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产生独特体验,进而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为接下来有效的对话进行必要的铺垫,积蓄丰富的“谈资”。在课堂上,有些时候是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学生思考的习惯还不够好,刚有一点体会就坐不住。所以,在课堂上既要把握节奏,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思考,在默读静思中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三、学生回答问题后,该怎么做

在《小学语文教师》上读到《智慧理答:让课堂生成精彩》这一主题时,笔者才知道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所进行的一些评价、总结或引导,是有名称的,叫做理答。华东师大崔允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简单地说,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包含的几种形式中“探问和转问”最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改善思考方式。很多名师课堂的精彩之处,也在于他们对于学生问题回答处理的巧妙。像著名教师王菘周老师,它所采用的有效探问比例占到整个理答行为的15%~20%,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这也是王老师的课总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课堂理答作为一个随机性很强的环节,是最能体现教师语文功底,最容易让课堂出彩的一个环节。在课堂上,教师想得比较多的是自己的教学思路,或是担心这个问题再进一步探究会不会完不成这节课的任务,或出现一些自己没有预设到的问题等。

在教学《花的勇气》这一课时,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学生谈到这个句子的时候,笔者问:“花儿在它的生长中要遇到来自大自然的冷风冷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又会遇到怎样的‘冷风冷雨呢?”一下子学生的思维便活跃起来。各种挫折、别人的误解、做事失败了、心情郁闷、成绩不理想、学习遇到困难等等,学生一口气说了好多。接下来让学生谈对“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个句子的理解时,学生谈得非常深刻、充实,从而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

从WiMAX看自主创新 第5篇

自我决定论认为, 人是积极的有机体, 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 个体会对行动所做出自由的选择。 (Deci&Ryan, 1985) 这一理论提醒教育者, 学习者具有自主学习的潜能, 有成长和发展的内驱力, 只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激活学习者的内在潜能。

笔者认为, 外语院校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着手,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 加强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 调动学生内驱力, 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 课堂教学

转变教师角色, 拒绝“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确立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1.在课前预习环节, 预习效果不再只是单纯地由教师来干预, 而是设为学生值日报告的一部分, 由交叉班学生提问、考核、评估, 由学生“自我决定”, 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又帮助学生了解了自我, 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内驱力。2.课堂教学环节, 鼓励学生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加工所学材料, 倡导学生互助学习, 取长补短, 强化口头、笔头输出。3.作业批留环节, 利用网路平台和爱词霸的自动批阅功能, 将学生作业公开挂在网上, 学生相互借鉴讲评, 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诱发学生较大的认知投入量, 学习效果大幅度提升。

(二) 二课堂活动

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 对外语学习一直起着积极有效的促进性作用。二课堂活动如词汇大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口、笔译大赛、卡拉ok大赛等, 全权交由学生团体自主策划、组织、开展, 教师只起到必要的关注和指导性作用。学生在策划、组织、协调过程中, 需自主决定做什么、如何做, 怎样做得更好, 由于其决定为自主内驱行为, 所以学生会在其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自主摸索中诱发最好的行为结果。

二、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 建立导师制, 了解学生的需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美国的心理学家Ellis说:“动机是学习者出于需要和愿望, 在外语学习时所付出的努力。”由此可见, 要调动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愿望, 而班级导师制的建立和施行, 正好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起到了搭建桥梁的关键性作用。

(二) 开展阶段性专业指导, 进行学习方向和策略指导

研究表明, 如果学习者没有足够的学习策略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能力, 即使学习者有再强烈的学习动机也是徒劳。 (Wenden, 1991) 学习策略除了学习者在体验式学习中自行摸索外, 也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肯定, 以减少学生二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心理。大学阶段的外语学习一般都可分为基础和高级两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情境, 专业负责人可在每个阶段初期都为学生做专门的专业指导, 为学生的学习进程明确方向和指导学习策略。

(三) 围绕特色专业建设, 搞好特色专业的教材建设

刘东楼 (2002) 认为, 课程、教师、教材等情景因素对外语学习有着直接、近距离的影响, 除了加强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外, 外语教学的教材建设也十分必要。为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 各外语专业可根据人才培养需求, 结合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梳理教学的改革思路, 在对现有教材不断更新的基础上, 加大了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专用教材的编写力度。

三、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

(一) 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 担任低年级的班级小导师

外语院校每年都有一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优秀学生, 具有出色的外语表达能力, 并通过了专业最高级别的考试。由这些学生发挥学习榜样的作用, 担任低年级学生的班级小导师, 指导学弟、学妹的课内外学习和活动, 既调动了这些学生的主动性, 又坚定了低年级学生外语学习的信心, 十分具有说服力。

(二) 邀请优秀的毕业或毕业班学生, 开展学生讲坛活动

对于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大多数学习者来说, 工具型动机是主要的外语学习动力, 如有机会出国、能获得证书、有助于未来的工作等。近年来, 外语院校都加大了合作教育的开展力度, 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通过相关项目出国学习并且有较优秀的表现;每年也都有一批学生在学院开发的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 得到实习单位的认可甚至挽留。开展学生讲坛活动, 邀请这些优秀学生进行励志演讲, 增强学生的双外语学习的动机, 促进外语语言学习的效果。

(三) 展出学生的优秀成果, 加大院系间宣传力度

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 推动学生继续努力, 外语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一课堂作业创意展、二课堂活动成果展、大学生科研成果汇报、社团活动汇报演出等, 将这些优秀的成果和个人在学院走廊宣传板上宣传, 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促进学生外驱力的内化, 同时感染周围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发挥其后续效应。

摘要:本文从自我决定论的角度分析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既需要教师学习策略的指导, 也需要优秀学生发挥榜样性作用, 更需要学习者自身在体验式学习和活动中, 发掘自身的优势和潜力, 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持之以恒完成外语学习的任务。

从WiMAX看自主创新 第6篇

策划者说:

十几年来,自主招生政策始终伴随着探索与争议一路前行。因其触动了“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此举一度被誉为“我国高招制度的破冰之举”。作为高考招生改革的重要尝试,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考“一考定终生”的不足,为那些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地进入优秀大学学习的机会。2015年高校最明显的变化是淡化“综合素质”,强调“学科特色”。对于考生而言,则是减少笔试科目,强化面试权重。有专家指出,教育部此举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针对自主选拔成为“小高考”并加重学生负担的社会舆论作出调整;另一方面是要求高校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选材标准,有的放矢,减少考试规模,提升人才选拔效率。

但随着自主招生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对生源争夺的日趋激烈,自主招生制度自身的内生性和结构性因素,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甚至成为权力寻租和滋生腐败的温床。任何腐败的实质都是权力滥用,都是权力不受约束的恶果,招生腐败也不例外。自主招生制度使得高校有权对一些考生降分录取,此外,保送制度、加分制度以及机动招生名额,使得高校招生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校领导以及负责招生的部门和个人因此拥有巨大的暗箱操作空间。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难以抑制寻租的冲动。

从WiMAX看自主创新 第7篇

应当承认, 这是一堂比较精彩的课, 但给人的感觉是课堂上学生紧张热闹有余, 而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应当在课堂上留出一些瞬间空白。让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

这里所说的“瞬间空白”, 是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 就像书法家写字, 笔画中间露出一丝丝的白地、无墨、断丝, 叫“飞白”, 给人笔断意联的遐想;就像文人写文章, 用笔“顿挫”, 所谓“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目的是让读者从有限的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课堂教学也应有张有弛, 在流畅的节奏中空出“休止”, 在热烈的行动中制造“沉寂”。这种“休止”、“沉寂”便是课堂中的“空白”艺术, 看似间断, 实有意连, 外在表现好像断开, 学生内在思维却并没有停顿。在这“瞬间空白”中, 学生能积极思维, 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化为自主思考、学习。从学生接受新信息的心理角度看, “瞬间空白”是一种“欲擒故纵”法, 制造恰当的空白氛围, 反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为学习新知识作好积极的思维准备。

课堂的“瞬间空白”绝不是课间休息, 也不是一般的转折过渡, 更不是无话可说的一种时间苍白, 它是课堂教学中的美的升华, 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的教学艺术, 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手段。

合理使用“瞬间空白”, 可以使密不透风的课堂教学留有余地和空隙, 可调控课堂教学节奏, 张弛有度。舒缓与紧张互相交替, 符合心理学上兴奋与抑制互相交替的原理, 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更扎实有趣、更有效率。“节奏是音乐的命脉”, 课堂教学也像弹奏一样, 节奏好, 就能使学生听课能处于最佳思维状态。

怎样设置“空白”, 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的确是门艺术。在新旧课文的连接点上可留“空白”, 让学生比较;在提问质疑之后, 可留“空白”, 让学生思考;在学生认识模糊处可留“空白”, 让学生探索;在出现错误后可留“空白”, 让学生品味;在课堂沉闷、学生走神、精神疲惫、思维跟不上时, 可原地“定格”, 留出“空白”, 这样可以重新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设置“空白”让学生启动内在动力, 调适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 获取积极、主动、深层次的教学体验, 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的自主、探究学习。

组织教学时使用“空白”艺术, 以引起注意, 调节节奏, 在具体实施时呈现的方式会不一样。

有这么一例, 一次公开课, 学生和听课教师都已正襟危坐, 上课铃响过了。讲台上没有出现教师, 台下开始了些许骚动, 后来是坐立不安, 足足十分钟后, 教师才出现, 他朝焦虑、猜测、埋怨中度过了难挨的十分钟的师生们鞠了一躬, 然后在黑板上示题:老师迟到了。要求是通过场面描写, 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这十分钟, 表面上看似“空白”, 但因为有了这一“空白”, 才为场面和心理描写的作文训练准备了较大的情感和思维活动的空间。可谓匠心独运。这时教师一点不讲, 只创设一定的氛围, 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后, 自己说、自己做, 自己去找规律、得结论。当然, 教师也可以少讲, 讲关键、点要害。

某些问题可以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解决, 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或当学生提问题时, 不作评价, 不匆忙把结论交给学生, 而是再设置一段“空白”, 让他们再思考。

另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艺术“空白”, 教学时也留“空白”。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写道:“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 有山有水, 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 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笔者在教学时, 读到这一段,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听老师读, 并设置“空白”让学生想象老舍笔下冬天济南山景的温晴、可爱, 老师完全不必下结论。在此,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完全充分体现出来了。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新课标下的课堂必能自觉地运用“空白”艺术, 好的教师都能有效自如地使用好“空白”艺术, 从而合理调控课堂教学节奏, 有效地组织教学。“于无声处听惊雷”, 学生的潜力在“空白”处能最大限度地爆发出来, 你能听到学生宏伟恣肆的议论, 看到学生张扬的个性。

从WiMAX看自主创新 第8篇

关键词:教育、西方教育、自主德育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方“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引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段关于成长的话:“在批评挑剔中成长,学会吹毛求疵;在恐惧中成长,学会忧虑害怕;在耻辱中成长,学会自觉有罪;在宽容的环境下成长,学会耐心;在鼓励中成长,学会自信;在赞美中成长,学会赏识他人;在认同中成长,学会爱惜自己;在肯定中成长,学会立定志向。”读过,会让我们的心理有许多的感慨,当自主德育之花在校园的四角天空生根发芽时,我们期待着教育由充满希望的春天,走进充满希望的秋天,等待学生的收获之秋。

一、“内发”一词——让德育更注重学生为本

西方“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自主德育主题的引领下,我们把情感的种子播种在教育的沃土,把知识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田,让学生能够开心成长,快乐成才,演绎着“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的教育追求和向往。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探究走在思考、探索和实践的智慧里。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活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德育看德育,我们的课题便有了生命、便有了灵魂和思想。

“自主德育”,是德育工作的一种更高的境界。“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更将德育工作精细化、品味化,将家庭,学校、社会更紧密地结合。很多课题只是就单一的一个点来研究,没有构成系统和体系。目前关于“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探究课题的研究几乎为零。而“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德育培养模式,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让德育工作更注重学生内心世界的成长

课题“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探究”的指引下,教师的发展找到了方向,我们暂且给这样的引领成为教师的思想坐标。自主生态、融合发展的德育模式,诠释着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引领和感情,他向着教育智慧的深处,更向着深处的教育智慧。指引着学生成长的方向,引导着孩子成长的步伐。

关于“自主”的剖析、关于“生态”的剖析、关于“融合”的剖析、关于“模式”一词的剖析、“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的内涵,让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引领,让每位老师主动成为探索型、学习型、思考型的学术型教师,在智慧教育的引领下感受着做教师的幸福。

学校德育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以“发展教育”思想为主导,统筹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融合于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进而融合于世界。

“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强调在自主中谋求融合,在融合中凸显自主,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最佳配置,让学生在自主与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完善个性、发展其社会性。在校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基础之上,创设学生喜欢的自主德育的主题德育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德育的需要,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德育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与家校、与社会紧密结合开展德育工作,力求高效、实效。

三、顺其自然的活动——自主德育关注教育智慧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课题教育效果的直接影响下使德育工作放眼未来的教育管理,而这种管理又涉及到人才的成长。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关系微妙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有一天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其实这些都是互通的、都是一体的,都是共融的,在学校管理的合理化探究下,引领着教师智慧的教育人生,开启着学生的智慧成长之路。

做智慧教师,用智慧开启智慧,已经成为全社会全体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追求目标,更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做智慧的教师,培养出智慧的学生。我们在课题中思考、在课题中感悟,更在课题中践行。

(1)引领教师——思“智慧教师”的内涵

教师智慧是有形的,却又是无形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智慧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应对的综合能力。学校管理中要形成氛围,教师学习的氛围。

“智慧”的教师注重的是学生“成长与成功”,学校教育管理更应是以真挚的目光、满腔的热情、不懈的努力期待着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2)提升教师——悟“智慧教师之行”

就针对目前中国学校教育的局限性而言,教育就是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教育管理中,要提升教师的实践之道。教会孩子做人,培养“人”比培养“才”更加重要。教育管理必须立足于培养一个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所以,教育决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大智慧。教育管理绝对不是机械化实行的一个过程,而是有着生命温度的一个探究过程。

(3)带动教师——走智慧教师之路

泰戈尔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教育正是水的载歌载舞,而这“水”就是教师对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学校管理中有义务带动全体教师走智慧之路,师爱当头。这是教育工作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特殊要求,带着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走在教育的探索之路上,一定可以看到大树后面是一望无际的深林,星星的背后是浩如烟海的星空。

学校管理是承载育人功效的核心,而引领全体教师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施行智慧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种执著,更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努力。

上一篇:感悟春节作文800字记叙文下一篇:应聘会计求职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