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战争的诗词名句

2024-06-02

与战争的诗词名句(精选6篇)

与战争的诗词名句 第1篇

1、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2、积尸草木腥,血流川原丹。——杜甫《垂老别》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5、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北朝民歌《木兰诗》

6、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7、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家人。——戴复古《淮村兵后》

8、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9、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怅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10、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1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1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13、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4、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6、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

1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8、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0、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2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2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

2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2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与战争的诗词名句 第2篇

描写战争的诗词名句

1、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2、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李白《发白马》

3、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张玉娘《从军行》

4、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于谦《岳忠武王祠》

5、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6、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7、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8、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杜甫《曲江对雨》

9、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10、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11、嘉彼钓翁,得鱼忘筌。——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12、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13、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4、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15、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16、已闻塞下销锋镝,正自胸中有甲兵。——陈亮《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

17、晋鄙兵回为重难,秦师收旆亦西还。——汪遵《夷门》

18、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19、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20、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李梦阳《秋望》

21、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李白《从军行》

22、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屈大均《鲁连台》

23、英雄事,曹刘敌。——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24、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25、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26、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蔡挺《喜迁莺·霜天秋晓》

27、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李颀《古塞下曲》

28、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29、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30、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1、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32、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晏行》

3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4、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5、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6、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李白《古风·其十九》

37、兵安在?膏锋锷。——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38、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39、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40、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41、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42、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43、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44、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杜甫《悲青坂》

45、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

46、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47、流磻平皋,垂纶长川。——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48、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49、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陆游《金错刀行》

5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1、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5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3、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杜甫《岁暮》

5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5、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颜延之《阮步兵》

5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7、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58、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59、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祖咏《望蓟门》

诗词名句与谜语 第3篇

一则谜语,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谜面、谜目、谜底。例如, “雄鸡一声天下白 (打一常用词) ”。“雄鸡一声天下白”是谜面, 取自唐代李贺《致酒行》中的诗句;“ (打一常用词) ”是谜目;谜底是“响亮”。谜面好比考题, 谜目指示答题范围, 谜底则是答案。

在诗词名句谜中, 诗词名句既可作谜面, 亦可作谜底, 而其中大部分是用来制作谜面。

有些谜语借用诗词名句作谜面, 要求猜某个字、词、成语等。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 (打一字) ”, 谜面是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诗句, “少”字中的“小”“离家”而去则只剩一撇, 再加上“大”字 (老“大”“回”来) , 合在一起便成了谜底“夭”字。“东临碣石有遗篇 (打一常用词) ”, 谜面是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中的句子, 谜底为“操作”。曹操北伐乌桓时路过北戴河外之碣石山, 留下组诗《步出夏门行》, 其中《观沧海》一诗的开头写道:“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可见“东临碣石”之诗篇系曹“操”所“作”。在此, 谜底“操作”别解为“曹操所作”。“凭君传语报平安 (打一成语) ”, 谜面是唐代岑参《逢入京使》中的诗句, 谜底为“言而无信”, 其中的“信”由成语中的原意“信用”别解为“书信”, 真是别有洞天, 妙趣横生。

有些谜语借用诗词名句作谜面, 要求猜人名、物名、民族名等。如“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打一春秋人名) ”, 谜底是“杜回” (春秋时秦国将领) 。因为这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表现作者“杜”甫闻知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喜讯之后“回”乡心情的两句诗, 故谜底为“杜回”。“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 (打一花名) ”, 谜面为唐代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中的句子, 谜底为“凌霄花”, “凌霄”即“高入云霄”, 与谜面中的“天上”、“日边”同义。“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打我国四个少数民族名) ”, 谜面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 谜底为“高山、水、景颇、壮”四个少数民族, 意思是“高山”流“水”的“景”象“颇”为“壮”丽。

有些用诗词名句制作的谜语, 谜面虽然不同, 谜底却是一样。如“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打一字) ”, 谜面出自宋代范仲淹的诗《江上渔者》, 谜底是“心”。“心”字底下卧钩的形状如同“舟 (小船) ”, 上面三点则像“波 (浪) ”, 整个“心”字如同小船在波浪中“出没”。“一钩残月带三星 (打一字) ”, 谜面出自宋代秦观的词《南歌子》 (原句为:“水边灯火渐人行, 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 谜底也是“心”。“心”字底下卧钩的形状如同“残月”, 上面三点则像三颗星星。

有些用诗词名句制作的谜语, 表面看来似乎有多个谜底, 而最确切的谜底却只有一个, 因而有的谜语制作者便借助这一特点来表情达意。明代, 有一县令将他儿子的文章拿给“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著名书画家祝枝山看, 硬要其挥毫题词。祝枝山一看, 尽是些文理不通的八股文, 于是提笔写下了杜甫《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句诗, 并说以此为谜面可以猜两个成语, 而这两个成语正是对文章的评价。有个幕僚便奉承说:“上句一定是‘有声有色’, 下句则当是‘青云直上’。”说得县令眉开眼笑。而祝枝山则提醒道:“谜底我已写在令郎大作的右下角了。”县令一看右下角的那行小字, 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原来谜底是“不知所云, 离题 (啼) 万里”。

借用诗词名句制作谜语, 既可如上所述用诗词名句制作谜面, 同时, 也可用它来制作谜底。如“昱 (打《诗经》一句) ”, 谜底是《诗经·邶风·燕燕》中的“下上其音”。“昱”字是上下结构, 可拆成“日”、“立”二字, 若将“下”方的“立”字移至“上”方, “其” (该字) 必为“音”了。又如“丸药 (打一句五言唐诗) ”, 谜底是李绅《悯农》中的诗句“粒粒皆辛苦”, “粒粒”取其形状扣“丸”字, “辛苦”通过意义的别解而扣“药”字 (药多“苦”味) , 这样, 谜底与谜面便扣合自然。

还有的谜语, 谜面和谜底都由诗词名句构成。如“举头望明月 (打骆宾王五言诗一句) ”, 谜底是“白云乡思远”。谜面取自李白的《静夜思》, 呈现出来的是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孤身远客的李白, 仰望空中如霜的皎月, 深深触动了旅思愁怀, 那心中积蓄已久的思乡之情倾泻而出。谜底出自骆宾王的《同崔驸马晓初登楼思京》:“丽谯通四望, 繁忧起万端。绮疏低晚魄, 镂槛肃初寒。白云乡思远, 黄图归路难。唯馀西向笑, 暂似当长安。”谜底“白云乡思远”的“白”字别解为“李白”、“云”由“白云”别解为动词“诉说”, 整个谜底的意思是“李白在久别家乡之时诉说乡思之苦”。而谜面与谜底连在一起, 则又勾勒出一幅动人的图景:李白面对天上的明月, 想起了遥远的家乡, 于是娓娓地诉说着落寞的乡愁。

借用诗词名句所制作的谜语, 本质上是一种文义谜。文义谜, 是与画谜、哑谜等相对而言的一种谜语种类, 在猜射方法上, 它要求透过谜面文义去推出谜底文义。作为文义谜, 诗词名句谜制谜与猜谜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会意法。根据谜面隐藏的含义, 反复推敲, 以寻求谜底。如“四海无闲田 (打一成语) ”, 谜面出自唐代李绅的诗作《悯农》, 谜底是“不留余地”。“落花流水春去也 (打一节气名) ”, 谜面出自李煜的词《浪淘沙》, 谜底是“夏至”, 因为“春去”则“夏至”。“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打《三国演义》人名二) ”, 谜面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 谜底是“张辽、高览”。“张辽”扣“欲穷千里目” (“张”有张目而望之意, “辽”扣“千里”) , “高览”扣“更上一层楼” (登高而览) 。这几则谜语, 在猜射时用的是正面会意法, 即根据谜面的正面意思去猜出谜底。与此相对的, 还有反面会意法, 即从谜面的反面或侧面意思去联想推理而猜出谜底。如“人在人情在 (打《诗经》一句) ”, 谜底是《诗经·邶风·日月》中的“逝不相好”。此诗共四章, 表达了弃妇对负心男子的控诉, 其第二章写道:“日居月诸, 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 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意思是, 太阳月亮高挂天空 (居、诸, 语气词, 犹“乎”) , 它们的光辉普照大地 (冒, 覆盖, 照临) , 可是竟然还有这种人啊, 不肯继续跟我恩爱相处 (逝, 发语词) , 我心里怎能安宁?他现在根本不理睬我 (不报, 不搭理, 不理睬) 。可见, 在这首诗中, “逝”是发语词, 而在“人在人情在 (打《诗经》一句) ”这则谜语里, 谜底“逝不相好”的意思是, 人“在 (活着) ”的时候则人情 (此处指人之情爱) 在, 人亡 (逝) 则不再“相好 (相爱) ”了。在此, 根据“一词多义”的特点, 使“逝”的意义由原诗的发语词而解为“死亡”。此则谜语, 就是从“人在”的反面“人逝 (亡) ”去猜射谜底的。

拆字法。也叫增损法、离合法。根据谜面的提示, 对字的笔画、部首、偏旁进行增加、减损、拆离、合并, 从而得出谜底。如“孔雀东南飞 (打一字) ”, 谜面系汉乐府民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首句 (其篇名后来也叫《孔雀东南飞》) , 谜底为“孙”。“孔”字东部 (右边) 的“乚”、“雀”字南部 (下边) 的“隹”都“飞”走了, 再把两字中剩下的“孑”、“小”重新组合在一起, 便成了“孙”字。再如“可 (打一句七言唐诗) ”, 谜底是“教人无奈别离何”。谜底出自唐代张谓《别韦郎中》一诗。为了得到谜面的“可”字, 只好无奈教 (让) “人”离开“何”, 换言之, 去掉“何”中之“人”便成了“可”字。

象形法。根据谜面的字形, 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去寻求谜底。如“遥看瀑布挂前川 (打一字) ”, 谜面出自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谜底是“州”。“州”字由“川”与三点水组成, 整个字形也犹如瀑布挂于“川”前。再如“孤帆一片日边来 (打一字) ”, 谜面是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 谜底是“白”。“白”字由一撇和“日”字构成, 那一撇犹如“一片”孤帆, 从“日”边而来。

以上三种方法, 分别按谜面意思、笔画、字形去制作、猜射, 是制谜与猜谜的基本方法。此外, 还有其他一些方法, 它们大多从属于会意法, 但又有其自身特点。下面择要介绍几种。

别解法。利用汉字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特点, 去寻求别的解释, 以猜出谜底。如“张翼德查户口 (打一句七言唐诗) ”, 谜底是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飞入寻常百姓家”。张飞, 名飞, 字翼德。在这里, 谜底的“飞”字由张飞的名别解为动词“飞翔”, 令人哑然失笑, 拍案叫绝。再如“由华盛顿至伦敦 (打《诗经》一句) ”, 谜底是“美如英”。“美如英”出自《诗经·魏风·汾沮洳》, 全诗共三章, 写一个女子在汾水边采桑时爱上了一个男子, 其第二章云:“彼汾一方, 言采其桑。彼其之子, 美如英 (花) 。美如英, 殊异乎公行 (行, 读hánɡ。公行, 官名, 掌诸侯的兵车) 。”意思说:“在那汾水河流旁, 我高高兴兴来采桑。瞧我那位意中人, 貌美如花朝我放。貌美如花朝我放, 公行哪能比得上。”可见, 在《诗经》中, “美如英”的意思是“美丽如花”, 而在“由华盛顿至伦敦 (打《诗经》一句) ”这则谜语中, 谜底“美如英”的“美”由“美丽”别解为“美国”、“如”由“好像 (如同) ”别解为动词“到”、“英”由“花”别解为“英国”, 整个谜底别解为“从美国 (华盛顿) 到英国 (伦敦) ”, 通过别解, 做到了谜底与谜面的扣合。

假借法。即假借谜面的替代词以寻求谜底。如“魏武挥鞭 (打一成语) ”, 谜面出自毛泽东的词《浪淘沙·北戴河》, 谜底是“操之过急”。汉献帝于公元2 1 3年册封曹操为魏国国王, 曹操去世后, 谥号“武王”。曹操一生未曾称帝, 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后, 追尊曹操为“武帝”, 故也称“魏武帝”。在此则谜语中, 借谜面之“魏武”扣谜底之“ (曹) 操”, 而整个谜底又别解为“曹操 (挥鞭) 急行 (过) ”。

用典法。利用谜面所提及的诗文、历史等典故, 以猜出谜底。如“眼前有景道不得 (打一电影演员名) ”。唐代崔颢登临黄鹤楼, 曾题诗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 不久, 李白也登楼游览, 正欲题诗, 发现崔颢这首佳作, 于是在崔颢诗后写下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谜语“眼前有景道不得 (打一电影演员名) ”便是运用了这一典故, 其谜底为“李默然”, 意即“李”白面对崔颢之诗而“默然”无语, 不敢再题。 (李默然, 著名表演艺术家, 主演过电影《甲午风云》、《兵临城下》等, 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

问答法。按谜面所提出的问题, 在谜底中作出回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 (打一成语) ”, 谜面是李煜词《虞美人》中的一句, 其下一句的回答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因此谜底为“对答如流”, 意即:回“答”说 (愁绪) 恰“如”一江滚滚向东“流”逝的春水。

其实, 有许多谜语在制作和猜射时, 都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打二字) ”, 谜面是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 谜底是“舒、乍”。“弃我去者”, “弃我”即舍予, 合为“舒”, 用的是会意法和拆字法中的合并法;“昨日之日不可留”, “昨”中之“日”字“不可留 (即去掉) ”, 便成了“乍”, 用的是拆字法中的减损法。

有些谜语还有特殊的格式, 倘若没有掌握这些格式, 就无法猜出谜底。谜格首创于明朝扬州马苍山的《广陵十八格》, 至清代已多达四百多种。谜格的作用是对谜底结构进行重新组合、排列, 或变读字音, 或拆分字形, 或调换字序, 从而使谜底与谜面紧密相扣。可以这么说, 谜格的出现, 既丰富了谜语的内容与形式, 而同时也增添了猜谜的难度。下面略述诗词名句谜中几种常见的且至今仍具生命力的特殊格式。

秋千格。谜底是两个字, 必须倒过来读才能扣合谜面。如“待月西厢下 (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 谜底为“张约 (约张) ”。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写道, 张生托红娘传书, 表达想与崔莺莺月下相会之意, 崔莺莺回了一封信, 信中是一首诗:“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张生看了之后, 欣喜若狂, 他给红娘解释说:“‘待月西厢下’, 着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 他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 着我跳过墙来。”可见, “待月西厢下”是崔莺莺“约张 (约会张生) ”的诗句。而把“约张”倒过来读, 便是“张约”。张约是《三国演义》中吴国大臣诸葛恪的心腹爱将。

骊珠格 (又名探骊格、探珠格、带目格) 。典出《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 (编织苇席) 而食者, 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 (锤破它) !夫千金之珠, 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 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 (醒着) , 子尚奚微之有哉 (你还能得到什么呢) !’”格名取“探骊得珠”之意, 暗喻谜目需由猜射者自己按题面意思去探而得之。骊珠格谜语的特点是, 谜中只写“骊珠格”, 而不标明谜目, 其谜目已隐藏于谜底之中, 猜射时应先通过会意猜出谜目, 再猜出从属于该谜目的谜底其他部分, 使该谜目与谜底其他部分浑然一体、有机结合, 共同扣合谜面。如“剑外忽传收蓟北 (骊珠格) ”, 谜面为诗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的首句, 谜底为“诗人, 闻捷”, 其中谜目“诗人”与谜底“闻捷”连在一起, 正是谜面所表达的意思:“诗人”杜甫“闻捷 (听到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 ”。再如“事夫誓拟同生死 (骊珠格) ”, 谜面为唐代张籍《节妇吟》一诗中的句子, 谜底为“字一, 人”, 其中谜目“字一 (打一字) ”与谜底“人”连在一起便是“字 (女子许配) 一人” (“字”由“文字”之意而别解为“女子许配”) , 而“女子只许配一人”, 也就是谜面“事夫誓拟同生死”所表达的意思。

徐妃格。《南史·梁元帝徐妃传》载, 梁元帝瞎了一只眼, 徐妃便画半面的妆以候元帝。徐妃格即借用“徐妃半面妆”之意, 所以又称半妆格。用徐妃格制作的谜语, 其谜底须两字以上, 偏旁部首相同, 除去相同之偏旁部首, 以读每字之半面意扣合谜面。如“赤橙黄绿青蓝紫 (徐妃格, 打五种元素名) ”, 谜面出自毛泽东的词《菩萨蛮·大柏地》, 谜底是“铬、铕、钚、铜、铯”, 去掉偏旁便是“各有不同色”。与徐妃格类似的, 还有摘盖格 (又名揭顶格) , 它要求将谜底相同的字头去掉以扣谜面。如“朝辞白帝彩云间 (打一农业用语) ”, 谜面是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中的句子, 谜底是“篱笆”。“篱笆”去掉相同的字头便是“离巴 (离开巴地) ”, 也就是谜面“辞白帝 (离开白帝城) ”的意思 (白帝城在原四川东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 这一带属古巴国地域) 。

落帽格 (又名脱帽格、免冠格) 。谜底三字以上, 猜谜时把谜底首字去掉以射谜面。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打一明代人名) ”, 谜面出自南宋岳飞的词《满江红》, 谜底是“李时珍”, 谜底去掉首字“李”则成“时珍” (意即“时”间“珍”贵) , 与谜面义相扣。跟落帽格相对的有脱靴格 (又名无底格、弃履格) 。谜底三字以上, 猜谜时将谜底末字除去以射谜面。如“犹抱琵琶半遮面 (打一植物名) ”, 谜面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 谜底是“含羞草”, 谜底去掉末字即成“含羞”, 也就是谜面“犹抱琵琶半遮面”所表达的意思。

有趣的是, 有的谜格的名称即取自某个诗句。如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用梨花比喻茫茫白雪。谜语中的梨花格, 即借用其诗意, 提示谜底都是白字 (谐音字) 。如“轻舟已过万重山 (打一西汉人名) ”, 谜面出自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谜底是“樊哙 (帆快) ”。

通过上述大量谜例的赏读, 我们可以发现, 诗词名句谜的制作与猜射, 需要深厚的语文功底。诗词名句谜是一种文义谜, 这些谜语无不涉及汉字的形、音、义, 尤其与多音字、多义词、同音词、同义词密切相关, 与汉字的形体特征、古今词义变化密切相关, 只有具备这些知识, 才能从象形、会意、别解、离合等各个门径去思索和猜射谜底。其次, 需要丰富的文史知识。倘若不遨游浩瀚的文学长河, 不背诵大量的诗词名篇, 倘若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如天文地理、姓氏名号等等) 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深, 就根本无法找到恰切的诗句作谜面, 或面对这些诗词名句谜的谜面而根本无从入手去破解谜底。

诗词名句的妙用 第4篇

诗词名句最大的作用就是运用到作文中。在高考作文中有文采,充满文化底蕴的文章往往得到青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诗词的精彩运用就是很好的方法。

1.以诗词名句为题目,警醒明确

由于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所以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月是故乡明》《为有源头活水来》《无心插柳柳成阴》《万紫千红总是春》等。

2.以诗词名句开头或结尾,引人眼球

文章开篇就引用古诗文中的丽词名句,它往往一下子展示出作者的才华与个性,吸引住读者,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乐观》一文的开头: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就是对于诗词名句的灵活化用。

而在收尾处引用诗词名句,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比如《谈骨气》: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3.文中内容多引用或化用诗词名句

比如:微寒的春夜或萧瑟的冬天,沉寂的雨夜或喧闹的街头,宁静地独处或结伴同游,常常不经意间便想起了他们——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僵卧孤村不自哀”的陆放翁,“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2004年海南考生《作家们的故事》)本例中诗词名句修饰的是人物的名字,使得名句、诗人相映生辉,更现诗人的神韵、风采。

由此可以看出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作文的品位与档次,充实文章的底蕴。陆机在《文赋》中曾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也就是说诗词名句在关键处用上那么几句,就可成为全篇的警策。所以在作文中运用诗词名句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旨,明确中心的作用。

与战争的诗词名句 第5篇

古诗文名句——战争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宋辛弃疾《破阵子》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与桃花的诗词名句 第6篇

2、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桃杏依稀香暗渡。——李冠《蝶恋花·春暮》

4、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陆游《落梅》

5、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6、柳丝长,桃叶小。——晏几道《更漏子·柳丝长》

7、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辛弃疾《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8、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9、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上一篇:2010年4月思想汇报:加强党性修养,争做模范先锋下一篇:《童年》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