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人际智能

2024-05-27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人际智能(精选6篇)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人际智能 第1篇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人际智能

人际智能是一项很重要的智能,它有助于提高与人进行有效交往的能力。人际智能需要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在与他们的沟通和合作中学习。角色游戏是培养孩子人际智能的重要方法。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社会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智慧。游戏中,孩子们的一所扮演的角色行为相吻合,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从角色的角度看待问题,必须学会共同拟定和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为了使角色游戏成功地继续下去,他们之间就要先协商由谁来提担任什么角色,合作什么象征性物品及动作:游戏中要改变计划,这就需要共同合作,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更好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同时,在游戏中还可以学习如何坚持自己正当的权利、要求,怎样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戏规则。

因此,角色游戏水平的高低能力反映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际智能水平的高低。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指导。比如在玩后面说到的“家里人玩纸偶”的游戏时,父母可以教孩子,他看到的图片就代表了该图片所展示的人,也就是说,如果棒冰的棒子上贴着男人的图片,那就它代表了爸爸,小朋友在做游戏时就要把它看成爸爸,而不是棒冰。

此外,在选择角色游戏时,也要考虑到角色、情境是不是能让孩子充分投入其中。选择孩子看到过的、有所了解的角色和情境,才能使孩子投入其中,激发他的情绪,对人际智能的培养才有实际的效果。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人际智能 第2篇

首先学习方面:

好的学习态度、方式、方法、将促进孩子学习不断进步。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1.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小孩子都充满了好奇心,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这样学习效果肯定就要差。我的孩子顽皮、好动,学习时注意力经常不集中,怎么办?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他对迷宫类书刊感兴趣,于是就经常带他上书店,书店里人多嘈杂,正是训练宝地。开始时他也坐不长。可多去几次后,竟能坐上整天。看的书从迷宫类向小说、故事书、作文书蔓延。且看书非常执着,非要把书局看完才肯回家。这样,孩子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就集中多了,成绩也就上去了。

2.让孩子自己制订一个学习计划:父母的要求一般都较高,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一个压力。使孩子在完不成目标时产生消极懈惫,甚至抵触心理。让他自己制订目标、按自己制定的计划做事,使孩子找到了主动的感觉。今年暑假,我们与孩子一起制订了一个暑假学习计划。结果,平常要催做作业的孩子,在暑假里学习做作业竟是那么的自觉。

3.替孩子做,不如让孩子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家长应选择恰当的方式帮助他,而不是帮他做。替代不仅会扼杀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和兴趣,还会使孩子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我的孩子在早些时,他在做作业时,他不会做的题总是我们给他做,结果测验时,成绩却不理想,这就是包办的下场,现在我们都要求孩子自己进行思考。

4.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是孩子取得好的学业的重要保证。很难想象在一个麻将、牌九“哗哗”响的环境里能取得好学业。因此在我们的家里,禁止进行这些娱乐活动。确保孩子的学业不受干扰。

其次在人际交往方面: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必须与他人交往,从小学会交往,就会走出自我的空间,进入社会的大空间,长大后便能在充满竟争的社会生活中立身处世取得成功。我们是如此教育孩子的。

1.“从游泳中学习游泳”走出封闭:我们鼓励孩子结交朋友使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断成熟。我记得,在我孩子七岁时,他非常喜欢玩篮球,想参加社区内大孩子组成的篮球对抗但又怕大孩子们不让他参加。我看到了,于是对他说:“假如你不怕受伤的话,就去向这些哥哥们要求去吧。”话是这么说,可我还是担心。孩子鼓起勇气过去说了。结果,他如愿以偿。到现在他与他们还都有联系。

2.因势利导,帮助孩子慎交友、交好友: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孩子还小是非善恶难分,因此,现在只有做父母的为他进行分辨。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人际智能 第3篇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忽视的人际关系智能的培养更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人际关系智能的培养就成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是集综合性、人文性、社会性为一体的学科。其拥有丰富的文字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些课程资源为发展学生人际关系智能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强森兄弟在《建构合作学习:教师的授课计划》一书中, 提到三种特别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小组合作阅读、大声地解决问题以及合作讨论。我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的各个要素尝试采用上述三种方法结合课程特点, 采取包括合作讨论、小组合作阅读、大声地解决问题和“动手、动脑”活动设计四条途径, 对发展学生人际关系智能进行有意义的尝试。

1 利用教材中的图像开展合作讨论, 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阅读和使用图像是认识社会、生活于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 也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必备条件。新教材图像系统完整、类型多样、版式活泼, 有地图、景观图、照片、示意图、统计图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像,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做到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积极承担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小组成员都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 相互信任;对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等。例如, 在七年级上册《自然环境》这一课中讲述“气象万千”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通过各种图片资料, 使学生对世界气候的多样性获得感性认识。图2-11标出了十多种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 在旁注中给出6个地区气候特征的文字描述, 并配以相应地区的人物头像来描绘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这些描述性文字, 根据这些人物穿戴思考当地的气候特点。在教学中可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各地气候特点的探究, 结合生活中所获得的信息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况, 小组成员相互补充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字说明, 向其他小组同学介绍小组探究所得。最后, 小组成员汇总其他小组观点后“描述气候特点中常用的词汇”, 自然引出气候的两大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利用图像开展小组合作讨论, 能较深层次挖掘学生多项潜能, 提高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并且在探究学习中发展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2 利用小组合作阅读, 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小组合作阅读是一种培养团体成员积极互助的有效技巧。小组成员人人参与, 共享成果。例如:在学习第四单元第一课《家住平原》时, 小组成员一起阅读课前语后, 小组一半成员学习“稻作文化印记”另一半成员学习“用机器种庄稼”, 不同学习内容的小组成员将自己学习的那一部分内容教给对应成员, 最后小组成员互相提问、测试, 直至完全了解“不同的平原上人们的生活”为止。在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把那些能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就能掌握的知识, 通过相互讲述、修正和归纳在不断相互完善中吸收。同时也使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实现课程目标, 积极发展学生人际关系智能, 在较为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完成学习。

3 通过大声解决问题这一合作学习技巧, 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学生时代我们曾经会有这样的经历:上课时特别怕老师提自己不会的问题。造成紧张情绪的原因无非两种:老师的批评, 同学的讥笑。因此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对避免学生错失学习的“黄金时期”显得非常重要。《历史与社会》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更注重人文性, 除图片、地图、名人名言、古诗词外, 还安排了作为扩展性知识的阅读卡。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给学生提供安全、和谐的积极课堂环境。例如在讲“水上都市──威尼斯”时, 教材正文并未提及威尼斯日渐衰落的原因, 学生阅读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但他们的求知欲已被激发, 渴望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这时,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阅资料, 然后指导各学习小组先让每位成员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轮流大声地解决问题。通过把“大课堂”转化为更为宽松、和谐学习小组这一“小课堂”, 使学生避免因胆小羞涩或障于面子怕说错而不敢、不愿开口的矛盾得到缓解。特别是使平时拘谨的学生得到锻炼, 发展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使他们在大声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提高在小组中学习兴趣, 最终提高他们独立大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4 利用“动脑”或“动手”的活动设计, 培养学生社会调查、合作交流的能力

《历史与社会》新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增加了“活动”, “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功能不仅包括复习巩固, 还承担了一部分新知识的拓展学习。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而且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其特殊的作用, 是其它各种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通过合作学习活动, 学生会更加热爱集体, 乐于助人, 尊重别人, 其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可充分发挥每个活动的作用, 从不同范围、深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展社会调查, 培养合作交流与社会交往的能力。例如, 学完《综合探究四──来自家乡的报告》后, 教师可布置学生运用课本所学, 像小陈那样,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撰写一篇介绍家乡的报告。一方面使学生产生认识家乡的愿望, 养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并愿意为家乡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 也使学生走向社会, 向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社会人士了解、学习, 在与人交往中培养了人际交往的能力。教材的每章每节中都有大量的活动, 充分利用这些活动灵活、多样的进行探究, 对学生多项智能的发展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使学生对社会有了零距离的接触, 学生在对社会的认识中不断成长, 感悟到与人合作的意义所在。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 根据课程所提供的丰富要素,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是一个值得思考与实践的话题。尽管在教学实践中已有人在做, 但有意识、有计划地把多元智能的挖掘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仍是一个较大的空白点。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纳入教学实践中, 不断发展学生的各项潜能,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智力结构: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著.

[2]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Lindq Campbell、Bruce Campbell等著.王成全译.

[3]合作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史莱文 (Robert Slavin) 著.

[4]智能多元.挑战传统评价观念.中国教育报, 2001, 3 (31)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人际智能 第4篇

幼儿时期是一个游戏玩耍时期,尤其是玩沙游戏对每个年龄段幼儿来说是特别喜爱,在孩子们眼里,沙子魅力无穷。因为沙是变化无穷的原始素材,它引发着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足了孩子创造的欲望。富有创造性的环境造就创造性的孩子,每一次玩沙的过程都是孩子与老师、与材料互动的过程,是孩子们创造的过程,是孩子们自主发展的过程。

记得小班上学期第一次带孩子去幼儿园的沙池中玩的时候,我没有对他们提出任何的游戏要求,孩子们迫不及待跳到沙池中,一会儿的工夫孩子们的作品就展现出来了,有的孩子用手指在沙上面画画,有的孩子用沙和水桶造了一座小小的城堡,还有几个孩子说:老师,快来看,这是我造的高山,我想请你一起去登山。活动结束后,大家在回教室的途中都说:“老师,我们觉得今天玩沙好有趣,我们下次再玩好吗?”玩沙是我们老师提供给孩子最自由、最美好的活动之一,孩子通过它动手操作,生动活泼地表现了自己想象中的物体,它可以随意玩,充分满足孩子们喜欢摆弄物体和好活动的愿望。孩子的思维是艺术的、形象的、包含情感的思维。要让孩子变得聪明伶俐,就要让他享受到艺术地观察世界的幸福。

二、创造条件,掌握方法

正如《纲要》中所倡导的: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我们在幼儿园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各种方式进行探究提供活动的条件。为了让孩子充分感知沙的特性,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玩沙工具:矿泉水瓶、易拉罐、旧勺子、旧小碗等小容器,老师帮忙把矿泉水瓶斜剪成两半就成了孩子们玩沙用的小铲子,可乐瓶扎上眼就成了小筛子,硬纸壳、小袋子、树棍等都成了孩子们的宝贝,丰富的材料为孩子们提供了发展的天地。

孩子们喜欢玩沙,这是孩子们心理发展的需求。他们要认识世间万物,而沙也有它的独特性,它虽然看得见,摸得着,可是它们确实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你想把它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可以随意操作。这种特征正好可以满足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们表面上是在玩沙,实际是在探索沙的特征,探索沙中的奥妙。

在孩子们一次次的玩沙过程中我们也有了神奇的发现:孩子们在用湿沙在作画,他们有的用手指作画,有的用小棒作画,画幅中有太阳,有花有草,有房子……把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绘画素材全部用上了,有的正把沙子放到适当的位置并不断与小伙伴讨论位置是否恰当,有的在修整,那神态、那气势俨然一派大艺术家的风范,调皮的男孩则更喜欢大手笔,它们合作成就的可都是些浩大的工程:长城、大楼还有沙雕呢!他们打水的打水,挖沙的挖沙,找材料的找材料,在忙碌中思考着、商量着、期待着……等那个憨态可掬的“沙人”在孩子们眼中出现时,玩沙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再次出现在孩子们的脸上。

每一次的玩沙活动,孩子们都能萌发出新的想法,有些孩子喜欢玩乐器,于是他们也尝试着让沙子也来加入到音乐中去,于是,他们将废旧的易拉罐洗干净,将沙子小心装进易拉罐中,然后用胶带将口封起来,孩子们发现沙子倒进易拉罐中能发出“沙沙沙”的声音,这一新的发现着实让孩子们高兴了半天,逐渐地孩子们还发现沙子装在不同的器皿里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而且放沙的量多量少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这都是为什么?这许许多多的不一样,这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令孩子们惊讶、兴奋。夏天的时候,孩子们赤脚走在沙地上,感觉到了沙的灼热,“沙为什么热了?”“天热沙也会变热的。”这是孩子们的逻辑,也有一些道理.。“哎?下面的沙凉。”又是一个新发现。“为什么下面的沙不热?”“被上面的沙挡住了。”“上面的沙是被太阳晒热的,下面的晒不着,所以就凉。”对,沙子可以吸热。一种发现的欲望鼓舞着他们继续去探究。孩子在玩沙的过程中愉快的了解未知事物,在玩中实现自己的愿望,拓展自己的创造力,发挥想象力,发展潜能。

三、教师在玩沙游戏中的指导

在活动中,教师不可作为幼儿玩沙的伙伴出现。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隐性指导作用,仔细观察、研究幼儿的游戏行为,及时抓住闪光点,予以肯定;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要参与他的游戏,运用示范、指导性语言引导他一步步地明确自己的游戏内容。

在活动中教师直接点拨的显性指导是在玩沙活动中插入的有目的的指导。强调自主游戏并不是对幼儿玩沙的放任,也不排除玩沙中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这种指导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开展玩沙活动。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指导一定要自然,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以个别指导或小组的形式出现,以不影响幼儿的游戏为基本前提。

幼儿玩沙的组织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教师的指导是灵活机动的。幼儿玩沙时既要考虑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也应灵活掌握,满足幼儿玩沙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恰当指导是深化玩沙活动的关键,恰当的指导将帮助幼儿把思维的创造性、操作的积极性、参与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指导的核心是鼓励每个幼儿去接受新挑战,主动寻求新的目标,敢于超越自己、超越同伴,体会玩沙的无穷乐趣。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人际智能 第5篇

1、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大致来说,人际交往是指孩子的社会能力,为人能力,沟通能力,自我情绪表现和控制能力,以及对别人情绪的感受。

具体说来有很多的方面。比方说:这个孩子在班里有没有朋友?他和不同的小朋友能不能玩到一起?他在学校是否尊重同学和老师?别人说话的时候,他是不是能先安静地听,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全班讨论的时候,他很安静还是敢于在很多人面前发言?他能不能主动地和别人沟通?他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会不会去帮助别人?他受到不友善的待遇时,是不是能勇敢地和对方讲道理?他和伙伴一起完成老师安排的事情时,是不是能有效地和别人一起合作?他在学校开心吗?碰到不如愿的事情,比如抽签抽到了自己不想做的事,他是否会板起脸,还是欣然地接受?

以上这些,真的很重要吗?

作为一个教书多年的老师,我认为这对于孩子的的培养,极其重要!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更能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人生。 为什么呢?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在班里不受到尊重;考试不好就被老师贴上“拖后腿”的标签;小组合作的时候又发生矛盾,不知该怎么用言语去解决;体育课跑步摔倒了没有人来扶;他怎么会真心地爱上学校,爱上学习呢?

相反,如果每个孩子都受到尊重,无论学习成绩是否领先,别人难过时总会去安慰别人;有好东西总会和他人分享;在小组活动中与别人愉快合作和玩耍,那班级的大环境就会充满友谊、尊重和关爱。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就会喜欢学校,从而也觉得更快乐。

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关心孩子在学校是否快乐。我们知道只有快乐,孩子才会真正喜欢学校,才能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从而吸收新知识也会更快。而快乐的来源,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孩子在教室的环境中与别人交往是否顺利。从成人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在工作单位中和同事相处都很好,合作顺利;自己在某一方面作了贡献,受到同事的真心赞赏;与同事讨论中发生分歧也可以友善解决等等,那我们上班的心情总是愉悦的,工作效率也会更高。 中国有句老话叫“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美国学校中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视,正是我们古人对于“学做人”的重视。 国外有一些科学家在这个方面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其中一名是在20xx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海克曼教授(Dr.James Heckman)。在他的研究中发现,一个人离开学校以后,还可以继续学习、创新、从事优秀的工作,并向成功一步步迈进,他所真正依靠的是一系列的“软能力”,而非传统意义中的分数。而这些软能力则包括了我们一开始提到的人际交往。 研究指出,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教育,以后再重视起来,家长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软能力”越早培养越好,它会跟随孩子一辈子。这些能力可以帮助一个4岁的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的一天,它也可以帮助一个30多岁的成人在职场上得心应手,事业有成。

2、从尊重说起

我们先来分享一下美国某学校的校训:欢迎,安全,尊重。就这些吗?是的。就这六个字。 咱们国内的校训一般都包括些什么呢?“勤奋”,“拼搏”,“上进”,“求知”…… 其中可能“勤奋”出现的次数最多。

从校训中,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侧重点的不同。中国的校训要求学生注重自身的努力,要好好读书,提高考试成绩;美国的校训则强调营造一个整体大环境,以及对于人与人之间彼此交流的注重,而不鼓励学生“单打独斗”。从“欢迎”和“尊重”两个词,尤其能看出这一点。 因为,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开始。

在教室里,美国老师是怎么培养学生尊重彼此的?就拿早会开始。

每天早上,小朋友在教室前排好队,老师站在门口,一个一个和他们握手,微笑着说:“某某,早上好!”欢迎每一个人走进教室。小朋友们进去以后,放好书包,稍作休息,就来到教室中间的地毯上坐成了一个圆形。这样大家可以看到彼此,听到每一个人说话,有一种集体的感觉,而不只是老师-学生单向的交流。然后大家开始问好。 问好的时候,对小朋友有这样的要求:

1.用3号声音 (教室声音)问好。

2.和人问好的时候,请看着他们的眼睛说话,这样表示:我们尊重他们。

3.握手请用力一点,不要甩手,也不要软绵绵地和别人握手。 问好以后,开始第二个环节:分享。每天有一个不同的问题,老师先问一个小朋友,然后他再问下一个人。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其他人都要看着他,认真听,尊重说话的人,不随便打断。讲完以后,再提出自己的问题。

由于会经常鼓励孩子每天与不同的人坐在一起,孩子们也慢慢适应与教室里的每一个人交流,而不只是自己的好朋友。通过这些,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表达,在公众前讲话,以及和不同的人谈话的能力。学会和人有良好的沟通,也是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基础。

3重视书本之外的能力从现在开始据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有超过30万中国学生在美求学。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还没踏入美国之前就已经吃了不少的苦。为了进入一流的学校,不但要在课业上尽力门门取得好成绩,还要在课外学托福、雅思,考GRE,一路走来,真可谓“过五关斩六将”。

来到美国之后,接下来的路是不是就会顺畅起来呢?其实不然,更多挑战才刚刚开始,其中之一就是:怎么适应新的学校和社会环境。

对于许多吃力想融入新环境的孩子来讲,语言是第一个问题。在国内长期受到“重语法,轻听说”的教学影响,自然不可能一踏上新的土地就能很快与人对答如流。

除此之外,更大的问题在于:怎么上课参加课堂讨论、在小组中如何与组员沟通协商共同完成任务、怎么交新朋友等等。 这些都需要很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这恰恰是许多中国孩子的薄弱环节。

从一个主要看成绩的体制环境中,来到一个更注重自我表达、思想交流、团体合作的环境中,怎么才能迅速度过转型期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成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些读书之外的能力,其实是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的。

大家知道,由于我国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家中很容易把唯一的孩子当作生活中心。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呵护,要什么有什么,在家里想怎样就怎样。这样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同时也失去了那些和兄弟姐妹一起成长的优势。

有兄弟姐妹,孩子在家里自然而然有更多的机会要去交流、表达、沟通、倾听、分享、协商、讨论。由于家中不会把某个孩子作为重心,孩子就更有可能意识到,要友善对人,尊重别人和关心别人。因此对于我们大批独生子女来讲,培养他们怎么与人交往就更加重要。

美国人认为培养孩子人际交往比学习更重要

有的家长朋友说:“没朋友比学习差更可怕。”由此看来,把这些能力的培养纳入课堂之中是极有必要的。可惜的是,在我们依旧严格的高考教育制度下,分数仍然是决定性因素。一个学生高考得了多少分,就基本决定了这个孩子会去上什么大学,而大学和其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孩子将来的求职以及未来一步步的发展。

在这种压力之下,还有教师少学生多的现实情况,再加上很多教师仅拥有本专业学科的背景,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的培训,这些最终导致学校和老师都会把学生成绩视为最重要的目标——更关注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理解并具备做题能力,在考试中能有多少达标。许多学校对于教师的评鉴标准自然也就很大程度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了。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孩子的情商和考试之外的能力就被严重忽略了。

试卷还没有时间来讲完,哪里有时间谈什么人际交往、培养情商呢?但是,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到了大学,或者有一天自己出国留学,GRE的阅读几乎达到满分,但却还学习怎么与人接触交往,沟通合作,自己蹒跚摸索锻炼社交能力,会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这一代孩子长大后所面临的社会,将与我们过去的社会大有不同。在过去,一个人掌握了一门手艺或者一门技术,便可一辈子靠其生存。而如今,在术业高度“有专攻”的全球化社会,人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在一起合作。不管是一个公司内的人与人之间,或者是公司与公司之间,以至国家与国家之间,都需要大量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这些读书考试之外的能力,往往比一个学生会读书更为可贵。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人际智能 第6篇

 孩子的童真童趣在大人眼里可能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允许孩子保留不完美,是保护

和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前提。

 在孩子尚未具备阅读能力时,选一些品味高的科幻作品,定期由父母读给孩子听。在孩

子具备阅读能力后,定期与孩子一到阅读科幻作品。

 回忆孩子的两个由于想象力丰富而制造出来的善意的谎言。

 孩子做游戏、玩耍的过程,就是一次次发现、实现完美的过程。老师和家长不应该时时

处处告诉孩子什么是完美。而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完美。

 允许孩子保持自己的特征,不要认为的整齐划一,不要单纯追求简单的一致。去掉孩子的差异,就会去掉孩子的创造性。

 大人要放下架子,常常和孩子玩过家家,打野仗一类的幻想游戏。

 鼓励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自己的特性,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长处。

 如果孩子对闹钟有好奇心,和孩子一起拆闹钟,装闹钟。

 为孩子保留一段对独立的儿童天地。成人不要事事处处参与或指导孩子的活动。让孩子

在自己的游戏中用自己的童心去感受世界,这会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 如和孩子一起玩积木之类的玩具。再恰当的时候有意不按照说明或图样去创造自己的建

筑,引导和鼓励孩子打破常规。

 在游戏中,注意鼓励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发问,鼓励孩子的不一般。

 再恰当的时候,让孩子讲一两个想入非非的童话,鼓励孩子构思一两个异想天开的故事。 家长同孩子一起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往往会激发孩子的好奇

上一篇:建筑工程资料承包合同格式下一篇:创先争优汇报座谈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