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2024-09-11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精选6篇)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第1篇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

2、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学习女娲、夸父、精卫等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难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突破方法:

重点:在学生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中加深理解。

难点: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的三篇神话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们古代神话创作的一般规律。在这三个故事中塑造了三个传诵几千年的动人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美德。另外,本文是文言文,语言精练,文笔简约。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分析《女娲补天》

第2课时:简析后两则神话,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多媒体播放《女娲造人》的动画故事)导语: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则中国古 代神话。(板书):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看故事,认真思考问题并回答。

这个故事不是真实的,是神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引出对神话的认识。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我们先来看第一则神话《女娲补天》

1、自由大声地朗读,力求做到读得准确流利。如果有读不准的地方,请标示出来。(多媒体提示: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2、朗读成果展示 教师也及时补充点评

3、全班齐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并标示读不准的地方。有读不准,读不通顺的地方首先提出,师生共同解答。

2-3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生听读并给予评价。大声地齐读课文

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语感,在听和读中了解故事大意,为译文打基础。再读课文,梳通文意

1、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梳通文意。教师点拨并加以补充归纳

再次朗读课文,完成任务

(1)依照注释,在文中标注重点词语的意思。(2)翻译重点句子的意思。(3)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各组进行讨论交流

(1)提出本组在翻译时遇到的困难,其他组帮助共同解决。(2)各组选择自己读懂的句子,派代表翻译,班内交流。(3)总结翻译规律。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分析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多媒体出示问题):(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补天采取了哪些行动?(3)女娲补天的结果如何?

2、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女娲这个人物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并摘要板书 3、把握文章主题 4、赏析写作特色

文章除了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外,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多媒体提示:可以从语言特色,修辞方法等方面谈)教师深入到各组与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回答问题。各抒己见,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题。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和分析 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 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口语表达能力。巩固练习:采取分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 1、“迷你考场”

各组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相关问题,然后向其他组提问。2、“故事擂台”

先在小组中用自己的话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再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3、“背诵比赛”

各组推举人选参加背诵比赛。

教师在活动中记录成绩,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对优胜组给予适当奖励。

学生从字、词、句、人物、主题等各方面自己设计问题,并提出问题,要求其他组回答。先组内举荐,再全班交流。

各组积极参加背 诵比赛,并且互相进行评价。

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并且培养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课堂小结:

教 师引导学生谈收获

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女娲的精神,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收获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进一步进行思想教育。布置作业:

1、把本课精要内容总结在学习卡片上。

2、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预习《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

学生课下完成(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第2课时

1、复习:

上节课的学习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教师针对学生们的回答给予评价 2、导语: 看来,女娲这个女英雄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再来结识两位神话形象——夸父和精卫鸟。

(板书:夸父、精卫鸟)

生各抒己见

如:词句解释,课文背诵,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等

通过复习,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自然引出新课,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练口语表达能力。读课文串译: 预习成果展示

(多媒体出示展示项目)1、课文朗读 2、词句解释 3、全篇串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交流预习成果,然后选择自己最拿手的项目,推荐人选全班交流展示。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阅读: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则故事,体会三则故事的不同感情色彩。2、三则故事中塑造了三个千载传诵的动人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教师摘要板书

3、三个形象中,令你最感动的是谁?为什么?

教师适当引导,力求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有更多收获。通过朗读,合作探究,交流体会。

小组讨论,结合课文发表自己的见解。

根据对人物的理解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生可以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必要时可以进行现 场辩论。

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文中形象的理解

在讨论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拓展链接:

除了这三则神话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生动。讨论探究:

劳动人民为什么创造神话?

(多媒体提示: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古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 的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其它中国神话。合作探究,交流成果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同时扩大知识面。

让学生通过本环节对神话有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神话故事奠定良好基础。课堂小结:

用你自己 的方式表达学习本文后的感受。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抒发内心感受。(可吟诗,可歌咏,也可赠联„„)培养手脑联动的能力,有利于发挥特长。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并选择你最喜欢的 一则神话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身边的人听。课下完成 巩固强化,积累知识,继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女娲

夸父

精卫鸟

人类对自然的抗争 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是七年级上 册第一篇文章,又是文言文,对刚升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本课在设计教学时,以第一则故事为突破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归纳以及教师的适时点拨,让同学们轻松地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且及时运用这些方法独立分析后两则神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 比较阅读让同学们对三个形象有了深入理解,对文章把握得更牢固。

通过竞赛、分组活动等形式组织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有些问题学生回答比较肤浅,缺乏深度,教师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并在课上及时点拨。在朗读技巧上还有待进一步指导,还要注意普通话的训练。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第2篇

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掌握“走”、“堙”、“废”、“济”、“溺”等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4、背诵三篇神话。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一、导入

由“神话”导入,请大家讲讲你熟悉的神话故事。

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古代神话三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三则故事,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

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三则故事。

3、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再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

2、将全班分成两队组织竞赛。

①就文章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比一比,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倒。

②两队先分四人小组轮流讲述三则故事,再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要求:可以适当想象,尽量忠实原文。

四、作业

1、熟读三则故事。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要点:1.体会人物形象。2.比较阅读。)

一、检查旧知

1、齐读课文。

2、检查个别实词和句子的翻译。

二、比较阅读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则故事。体会三则故事不同的情感色彩。

2、三则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3、夸父、精卫、女娲三个人物中,令你最感动的人物是谁?说说他(她)令你感动的原因。

三、拓展学习

1、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神话故事,除了这三则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七仙女下凡„„

2、你知道劳动人民为什么创造神话故事吗?

提示: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古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3、请大家归纳,这些故事都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①歌颂劳动创造;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睛神;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④对追求真挚

纯洁爱情的赞美。

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四、巩固学习

1、在三则故事中选择一则写一篇400—500字的读后感。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第3篇

一、中国古代文化所体现呢的民族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数不甚数, 而且我们阅读到的神话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们也有激励作用, 帮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 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出的舍己为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 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 他们具有舍己为人、不屈不挠的民族大义精神, 而且他们的精神也鼓舞着我们后人向他们学习。例如:在女娲补天这一古代的神话故事中, 女娲娘娘为了世间的百姓能够继续安居乐业, 看着天上的大窟窿, 她义无反顾地用了自己千辛万苦才来的五彩石炼制补天用到的特殊溶液, 看着窟窿中熊熊燃烧的烈火, 她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不屈不挠地炼制这补天石, 终于经过了她七天七夜的努力, 天空重新恢复了完整, 人们的生活又回到了平静的日子。通过这则神话故事,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什么事“大我”, 什么是“小我”, 为了天下百姓, 女娲娘娘忍受着烈火的燃烧, 这其中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却是现在的社会上稀缺的,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 有太多的人都是只想着自己的利益, 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抛之脑后, 就像薄熙来等人, 完全失去了舍己为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应该以集体的利益为我们奋斗的目标, 要有为了“大我”、牺牲“小我”的精神, 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我国的民族凝聚力。

(二) 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艰苦奋斗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而且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也在古代神话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且这些体现着我国民族精神的神话故事更是流传至今, 让后人称颂。例如: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或许, 在我们现代人的严重, 夸父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 他有勇气追求自己的目标, 而且为了这个目标他艰苦奋斗, 每天迎着太阳奔跑, 在追日的过程中, 他不怕路途的艰辛、遥远, 甚至也对不可预知的挫折无畏无惧, 这正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 也要有夸父追日的这股尽头, 也要具有这种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 不畏惧、不放弃, 遇到挫折要迎面直上, 不被困难打倒, 只用通过我们的艰苦奋斗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 我们只有抓住自己的梦想不放弃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 这就是古代神话故事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也是这些神话故事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

(三) 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故事中国, 也有许多故事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 而且仁爱善良也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呼吁人们具有的民族精神。在古代的神话故事中, 如:大禹治水, 在治水的过程中, 大禹的心中应该是充满仁爱善良的, 他不愿看到水灾的隐患, 更不愿看到百姓受苦, 所以, 他带领人们开启了治水的旅途, 在治水的过程中, 又有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丽, 所以, 他值得我们称颂, 他的精神也值得更多的人学习。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 许多人都失去了这种传统的美德, 失去了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 以至于会出现“老奶奶摔倒了, 我们要不要扶”的纠结, 是“扶”还是“不扶”, 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了问号, 他们不忍心看摔倒的老奶奶, 更不想“惹祸上身”, 所以, 他们犹豫了。如果, 像大禹一样的仁爱善良之心大家都有的话, 那这种纠结还会存在吗?我们还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吗?所以, 让我们携起手来, 把这种话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让世间都充满大禹的仁爱善良之心, 这也是我国发展前进的必要精神, 同时它也可以促进世界的团结友爱, 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和谐、安逸, 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人间的真情、世间的爱, 这样, 所有人才能共同营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结束语

总之, 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蕴藏着我国美好的民族精神, 而这些民族精神也是我国的发展之道, 我们一定要将这些传统的美德代代相传下去, 让后人学习。当然, 还有许多的神话故事中体现着更多的民族精神, 例如: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 都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所以, 在日后的研究中, 我们还需要对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做细致的分析, 整理出其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让更多的人体会这种民族精神, 同时, 这也能将我国的神话故事继续传承下去, 也能够提高我国的民族凝聚力, 促进我国的向更高的平台上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静.浅析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新课程 (中学) , 2014年第03期.

[2]李明阳.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01期.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荟萃 第4篇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四凶(同时也是指共工,獾兜,三苗与鲧),也就是四大魔兽,分别是:饕餮,浑沌,穷奇和木寿杌。

饕餮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钅句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号鸟即是指饕餮。《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对比一下DOMO绘制的饕餮,看看是不是和古书上记载的一样。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因富贪欲故后世喻贪婪之人为“饕餮”。《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穷奇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虫胃毛,名曰穷奇。狗,是食人。”另外一种说法说穷奇是神名,《淮南子·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高诱注曰:“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两龙,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岛上全身火红,状如牛的怪兽就是穷奇。

后来“穷奇”用来比喻背信弃义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木寿杌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木寿杌。”另有一说是神名,《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木寿杌次于丕山。”另外有一本战国时的书名叫《木寿杌》是专门记载楚史的史书。后来“木寿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木寿杌。”

浑沌

浑沌,即浑敦。其状如犬,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无五脏,行走而足不开。

浑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浑沌”,《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章炳麟在《新方言·释言》中说,“浑沌”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混蛋。

另有说法是浑沌是獾兜死后的怨气所化,穷奇是共工死后的怨气所化,木寿杌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饕餮是三苗死后的怨气所化。

盘古

汉族创世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巨人。但在中国神话系统中的地位无法与上古初代神的女娲伏羲等退位神相比较,因为盘古开天地的说法是在汉以后才出现的,可以确定这是一位接受外族创世神话影响产生的上古神。三国吴徐整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盘古鸡蛋说和垂死化生说,描述了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与天地一同生长,并最终化生万物的故事。明人周游《开辟衍绎通俗志传》中则补充了非常华丽壮烈的盘古用工具开天辟地累死化生的剧情,形成了目前流行于世的盘古开天辟地说。根据《述异记》的说法,盘古氏墓在南海,被认为是后世追葬盘古之魂的地方。天之痕中所遭遇沉睡中的盘古大神,是否就是归葬南海的盘古之魂呢?

太白金星

太白即金星,又称“白帝子”,是天边启明星的神格化人物。为道教神,据《七曜禳灾法》描述最初的形象是穿着黄色裙子,戴着鸡冠,演奏琵琶的女性神,明以后形象变化为老迈年长的白须老者,手中持一柄光净柔软的拂尘,人道修远神格清高,时常出现在一些有影响的古典小说中,最著名的是《西游记》,但多不被尊敬重视,最近的八流电视剧更有侮辱其存在的不良情节。同为太白星神的还有《唐逸史》中提到与孙思邈交游亲近的太白酒星,他们是四位游历在蜀地豪饮而健谈的奇仙。《广异记》中也提到了一位同样在四川出没,自称“太白山神”的能召唤神虎的老人。

九天玄女

又称“玄女”、“元女”,根据《诗经·商颂·玄鸟》的记载,它最先的形象是商人的始祖玄鸟,之后的《史记·殷本纪》中提到殷商的祖先是由其母吞食玄鸟蛋而出生,更理性地解释了商人崇拜玄鸟图腾的原因。宋《云笈七签·九天玄女传》完善女神传说,称她于黄帝与蚩尤大战受困时,受老师圣母元君派遣,下降黄帝之侧以行帮助,终于使黄帝击败蚩尤,玄女有功于社稷,便被尊奉为女神。后世因玄女辖制“中天、羡天、从天、昊天、苍天、廓天、咸天、上天、成天”九天,故称她“九天玄女”,女神在得到道教吸收接受专奉后崇拜甚广,宋以后多次出现在古典神怪小说中,著名的有《水浒传》、《大宋宣和遗事》、《女仙外史》、《薛仁贵征东》等等。但目前民间供奉九天玄女最专注的原因不是因为女神本身拥有的兵法智慧,而多是祈求送子护生。

北斗星君

原本是将天空中被称为“大熊星座”的星群神格化的复合式神祗团体。根据《河图帝览嬉》的说法只是掌握爵禄富贵收成丰歉的星斗,但是被早期道教吸收后,形成了“北斗注死,南斗注生”的说法。北斗星君受命听取天下人功劳过失,并因之决定其人寿数际遇,对于民间来说是行使莫大权力地位非常重要的神灵,因此自古以来泰山上供奉北斗星君的香火长盛不衰,是别的神灵难以比拟的,想来是类同人间高官显爵般的存在吧?而与人间权贵官职浮动类似的是,在众多文献中,北斗星君的具体身份始终没有确定,《河图始开图》称“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云笈七签》则说北斗君是江夏人,叫伯大万,又说北斗君是江夏人陈奉常,字百万。《真灵位业图》则说北斗君是周武王。目前华丽连载接近尾声的《封神演义》的原著中则安排黄飞虎的第三子黄天祥被封为北斗星君!

风伯

最早的风神被称为箕星或箕伯,《风俗通》中称“风师者箕星也。箕主簸扬,能致风气,故称箕伯。”但在楚地则自古以鹿身雀头的神秘怪兽飞廉为风伯,《水经注》称飞廉以善于行走而为纣王效力,周武王击败了纣王,飞廉殉国自杀,天帝为他的忠诚感动,用石棺掩埋他,并使他成为风神。汉以后飞廉与箕伯逐渐融合,并由民间人格化,形成了“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 笔疌 ,若扇轮状”的固定塑像帽。唐以后,因风伯的主要职能是配合雷神、雨神帮助万物生长,所以受到历代君主的虔诚祭祀。然而风伯也常以飓风过境毁坏屋舍伤害人命,形成自然灾害,因此被视为凶神。民间传说中常以女性形象出现的风神“封姨”,就主要体现了风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淮南子·本经训》高诱注中提到羿将狂暴伤害人民的风伯捆绑在青邱之泽为民除害的故事,倒是不免令人想起赛特寻找神器救助被困雷神的细节。

雨师

在传说中常常和风伯一起出现。曾是黄帝的属臣,《韩非子·十过》称:“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但之后则随同蚩尤与黄帝作战,《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蚩尤败退之后,雨师是司雨之神,但不能确认其究竟为谁。《楚辞》中称雨师名“玄冥”、“萍翳”、“屏翳”,《抱朴子》则说“山中辰日有自称雨师者,龙也。”而《搜神记》说“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世间流传种种说法繁多,甚至有称卫公李靖为雨师者,虽然显得荒谬,但足以看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民间对于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降水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地支之中“丑”之神为雨师,所以民间往往在己丑日祭祀雨师。

上元夫人

介绍典籍缺乏,实际是好道狂热神怪变异的汉武帝创作的遇仙故事人物之一,根据《汉武内传》记载:在汉武帝元封元年七月七日,上元夫人受西王母邀请降临在汉宫,传授武帝修仙成道的方法,夫人是一位年纪在三十岁上下高贵端庄优雅的女仙,她指出武帝胎性(先天秉性)暴、淫、奢、酷、贼是成仙的大碍,必须首先破除五性才能成道。汉宣帝地节四年,上元夫人又和王母一起降临在勾曲山金坛之陵华阳天宫,这次她将四部仙书传授给二茅君,二茅君因此成仙。根据武帝的说法,上元夫人是道君弟子,三天真皇的母亲,统领十万玉女之笈,在女仙中的地位仅次于西王母。不过得到承认的道教典籍中并没有这位夫人的位置。可以想象如果后世有好事的君主追随武帝的变怪,吹嘘武帝的死后成仙,那么上元夫人得到承认也绝不仅仅是在一个典籍渺没的范围内啊。

刑天

传说中炎帝的属臣,根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在与黄帝交战失败后,遭受斩首之刑,埋葬在常羊山。他怨愤而不肯屈服,精神不灭以残缺的身体复活,由于没有头颅,他以乳头为眼睛,肚脐为嘴巴,依然手持盾牌和板斧挥舞追逐。后世有清袁枚《续子不语》中描述王谦光海上漂流遭遇刑天氏之国的故事。近代学者则有认为刑天是炎帝的军神,更指其断首而言犹如关羽断首后同周通言。

黑白无常

阴间鬼卒中地位较高者,通常结伴出现前往拘拿生者魂魄。白无常白衣白帽,手持芭蕉扇,神态高慢,他负责给死者下拘捕令(命票)宣告死者生命已尽。黑无常黑衣黑帽,手拿淬铁索,神情躲闪,他负责拘拿死者的灵魂。他们虽然都面色僵白,口舌鲜红,并常将舌头拖在嘴外,披散头发,但因为他们有了解生者福禄的能力,所以通常被认为会对富贵者低头,并回避福禄高贵的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相貌被太多人熟知,明清以来文学作品中更习惯安排类似凡人的无常鬼卒进行拘拿活动。

氐人族

传说是炎帝后裔,所有记载都出自《山海经》。《山海经·海内南经》称“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面而鱼身,无足。”不过很明显,天之痕里面氐人族是在建木的东北,这个令人有一大滴冷汗。《大荒西经》则说炎帝的孙子灵恝生了互人,互人就是氐人,他们可以上下于天。始终难以理解他们是如何能做到上下于天,而且所谓人面鱼身,外貌更可能是人面鱼而不是人鱼。

娥皇女英

湘水女神,被认为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最早的传说始于汉代,《史记·五帝本纪》称:“尧以二女妻舜。”确定两位夫人名字是在刘向《列女传》中,完善了娥皇女英帮助丈夫舜确定王位,并在舜巡游天下病死苍梧时,双双投身湘江以死殉夫,成为湘水之神的故事。后世一般称之为湘君和湘夫人。娥皇女英如此的美丽忠贞,又留下了浪漫凄婉的血泪斑斑湘妃竹以为纪念,因此虽然只是地域性神灵,在文学的世界却有不输其他任何女神的声名和出现率。

嫦娥

传说中永远的月宫仙子,又称虚上夫人,月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塑造出的一位无可替代的集美丽、孤独、高贵、清雅、神秘、哀怨等气质于一身的女神。实际却是由生育了十二个月亮的帝俊之妃常仪(常羲)演变而来,仪、娥古可同声通用,所以常仪被认为就是常娥。由于嫦娥抛弃丈夫逃离家庭的行为并不被旧时代道德所容忍,汉以来常将这位美人诬蔑为丑陋的蟾蜍,《淮南子》更断言嫦娥就是因为偷窃了神药飞升月宫,才变成了蟾蜍。但是想来道德宽松是一种必然的潮流,后世对这位舍弃丈夫的女神更多的是在羡慕中充满了关爱的遐想,不仅为安慰她居住的清冷安排了陪伴的玉兔,还增添了一个学仙有过的吴刚,甚至还反复编造她谪降人间续写姻缘的浪漫华丽冒险故事。其事迹参看《西游记》、《女仙外史》、《聊斋志异》等,剧情绝不亚于国产RPG。

天仙

道教专有名词,一般指居于天界能举形飞升的神仙。根据《仙术秘库》和《抱朴子》对仙的划分,天仙都位列第一等。可以确认这是道术高深修行深厚拥有崇高神格的仙人阶级,原本没有特别的性别区分,但是汉以后受《汉武帝内传》描述的影响,一般人习惯将天仙看作侍奉在西王母身边美丽超凡的女性。值得一提的是天仙由于本身神格高贵,直接插手过问凡人琐事的情况很少发生。并且由于凡人能够坚持修行得证这一品格者甚少,因此后世往往以东王公和西王母之血族后裔看作天生天仙。

地仙

根据葛洪《抱朴子》划分,地仙位列第二等,这是一个能够畅游名山大川的仙人阶级。《正统道藏》中记载葛洪的弟子黄野人因为得到师父的一粒仙丹成为地仙,此后就生活在罗浮山中,常做月下高歌。地仙通常被任命管理道教遍布神州各地共100处的洞天福地,他们有机会通过长期艰苦修行成为天仙,但是限于最重要的资质,很少听说有地仙成为天仙。《西游记》中的镇元大仙作为地仙之祖,具有强大的实力,但是性格不好。

雪女

中原文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雪女,可能是由于地域区间并不常遭遇雪害的缘故。俗称雪山女的女仙是广德祠山神张大帝的女儿,根据《清嘉录》的记载,每年二月初八是张大帝的生日,此前后数日,地方上必然遭遇风雨,引起气温下降,这被认为是张大帝女儿风山女、雪山女归省所致。所以当地有“张大帝吃冻狗肉”的俗谚。另有一位著名的雪山女神,被称为“喜玛拉雅山女儿”的帕尔瓦蒂,她和丈夫湿婆神居住在吉罗娑山上,是一位神力高强美艳绝伦的女神。

蚕女

据传大本营在四川的蚕神,被称为“马头娘”,雏形是《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在欧丝之野树上欧丝的女子,因为《荀子》中提出蚕的头部类似马头,后世便借此附会了蚕马的传说,《搜神记》中写上古时有女子牵挂外出远征没有消息的父亲,便对家里的马戏言如果马能迎回父亲她便下嫁,结果有灵性的马果然接回了女子的父亲,并因女子不能兑现承诺而愤怒跳跃,女子的父亲便杀死马,将马皮放在庭中。马仍英灵不灭,一日突然卷起女子而去,父亲久寻不着,终于只能在大树枝上看到化身为蚕的女儿。故事题材冷辟大胆(人兽恋),剧情悲惨哀怨,但在《搜神记》一片冷静清晰克制的笔调中无丝毫洒狗血的感觉,偏偏后来有人继续附会,给故事安置上蚕女骑此马飞降拜别父母,并称自己以孝义被太上授九宫仙嫔的结局(事见《原化传拾遗》),令人颇感无趣,尤其所谓旧有蚕姑庙香火鼎盛,冠绝德阳,实在更是无从可考的说法了。

开明兽

昆仑山守护神(天兽),感觉是天界守门的某种动物,总之是神格低下的精兽。《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巨大的昆仑有九道门,守门的就是开明兽,它们身体像巨大的老虎,有九个头并且长着人脸,但是表情肃穆,始终瞪大眼睛环视昆仑,不让任何异常生物进入昆仑,保护了昆仑的和平安宁。《竹书纪年》则称开明兽是服侍西王母的灵兽,拥有洞察万物预卜未来的能力,每当西王母和东王公出巡,开明兽就在前引导,甚至亲自为主人驱动花车,因此得到了西王母的喜爱。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的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陆吾

昆仑山神。《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它的样貌是长着九条尾巴的虎身顶着一颗拥有锐利目光的人头,它的职责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园圃的时节。根据郭璞的注解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陆吾的神格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个区域的界限之外,能够料理天神花园的时节(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气候魔法了吧),因此它绝不是园丁,而是类似中央空调随时调节气温的存在。

奢比

或称“奢比尸”,半人半兽的怪物,《山海经·大荒东经》说它是神,长着人的头颅和野兽的身体,一对大耳朵上戴着两条青蛇,名字叫奢比尸。《山海经·海外东经》肯定了这种描述,并且提到奢比之尸或者就是肝榆之尸。

相柳

又称相繇,上古凶神,特长是放毒水污染环境。根据《山海经·大荒北经》的记载,相柳蛇身九头,巨大得能同时在九座山头吃东西,它不断呕吐毒液形成水味苦涩的恶臭沼泽,发出的臭味甚至能杀死路过的飞禽走兽。它随同共工发洪水伤害百姓,半途遭遇一心治水的禹,共工不能战胜禹惨遭流放监禁。相柳继承共工遗志继续作怪,禹便杀死相柳,但是相柳的血液腥臭,流淌过的土地五谷不生,弥留时流出的口水更形成了巨大毒液沼泽,禹三次填平沼泽却三次塌陷,只好开辟整理为干净的大水池并为众天帝在池边建造宫殿楼阁,称为众帝之台。繇和柳一声之转,在《山海经》中出现的相柳和相繇事迹又基本相同,因此可以认同郭璞的说法,相柳就是相繇。

九尾狐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第5篇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观看《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的视频。

2.温习三则神话的情节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神话具有想象力的特点与课文主旨。

2.在课文情节内容的基础上扩写《夸父逐日》这则神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以及敢于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精神。

●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明确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与精卫填海的动机。

2.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难点

1.体悟三则神话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与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的扩写能力。

● 教学方法

1.鉴赏法

2.讨论分析法

●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等

(二)素材准备

女娲补天与精卫填海的视频、问题探究等文字材料

通用教案

个性化教案

●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投影显示:

一、问题探究

看完了视频,大家请思考下列问题:

1.三则神话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

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女娲补天--天塌地陷--补天、撑地、济冀州、止洪水--苍生得救

2点?

黑龙以济冀州”、“积

有想象力的特点。

夸父逐日--与日赛跑--喝干黄河渭河、又向北寻水--渴死在中精卫填海--葬身大海--衔西山之碎石、树枝投入东海--不详 .《女娲补天》这则神话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神话具有想象力的特“四极废”、“九州裂”、“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积正”等,这些语句体现了神话的具.为什么说上述语句体现了神话的想象力的特点?

因为:①这些语句所描绘的情形不是现实中所真正发生的,是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②其目的是想要强调远古时代先民生存环境之恶劣,这样更能突出女娲的形象特点与伟力。

4.《精卫填海》这则神话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神话的想象力的特点?

的同时,突出了精卫

是想要达到/得到的 “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等。.为什么说这些语句体现了《精卫填海》这则神话的想象力的特点? 因为:①这些语句所描绘的情形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能真正发生的; ②作者运用夸张想象的表现手法,在强调远古时代先民生存环境恶劣(远古先民)敢于向自然挑战的顽强不屈的意志与精神。.想一想,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动机与目的分别是什么? 提示:“动机”是指推动人采取某种行动的念头和动力,“目的”指的地点、程度、效果/结果等,二者不能混淆。

女娲的动机是通过补天以救苍生;夸父与太阳赛跑以比较谁快;而精卫不懈地填海企图使

天堑变通途。

7思想感情?(板书)

勇于奉献、敢于向自

定信念,这是三则神

8我们能从中获得哪

生活以及社会主义现

.《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这三则神话蕴涵了怎样的三则神话的主人公通过补天、逐日、填海表现了远古先民不畏艰险、然挑战、持之以恒的伟大精神,以及追求光明和幸福的美好愿望与坚话故事所蕴涵的深层的思想感情。.这三则神话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说,通过学习这三则神话,些启示? 我们应该学习远古先民勇于奉献、敢于挑战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代化建设中,依然要发挥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作业

1.找出《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中体现神话想象力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2运用想象、夸张等

.在课文所给情节内容基础上,扩写《夸父逐日》这则神话。(要求:手法,5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女娲补天--天塌地陷--补天、撑地、济冀州、止洪水--苍生得夸父逐日--与日赛跑--喝干黄河渭河、又向北寻水--渴死中途 精卫填海--葬身大海--衔西山之碎石、树枝投入东海--不详

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预备知识

了解神话

古时候,人们对于一些自然现象,像日月出没,电闪雷鸣等,缺乏科学解释,以为有“神”支配,大胆想像,创作了神话。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

和美丽的向往。它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虚幻而有趣的认识。它的特点是:富于神奇的幻想和

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或神都具有超人的力量,他们能随心所欲。神话的情节比较曲折,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我国神话主要保留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古籍中。

《山海经》 是现存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主要记载古代传说中的地理。作者已无可考。

成书约在战国时代,全书十八卷,记述了古代传说中的山川、道理、部族、物产等,保存

了很多远古神话传说,对研究古代文化、历史、地理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夸父逐日》、《精

卫填海》选自《山海经》。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原书内篇

二十一卷,外篇三十三卷,今仅存内篇。本书思想接近道家,但也杂糅先秦名家学说,书

中保存了许多古代神话资料,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女娲补天》选自《淮南子》。

(lǎn)颛(zhuān)鸷(zhì)攫(jué)鳌(áo)

涸(hé)狡(jiǎo)鸠(jiū)柘(zhè)喙(huì)堙(yīn)

课本知识导学运用

课文解读

崩塌了,盖,猛 兽食

鸷 鸟攫 老 色石以 补

来支撑天的

助冀州,积存

女娲补天 往古 之时,四 极 废,九州 裂,天不远古的时候,天的四边都大地塌陷崩裂,天不 兼 覆地不 周 载。火 能把大地全部覆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蔓延炎 而不 灭,水 浩洋 而不 息。燃烧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休止。凶猛的野兽吃掉颛 民,弱。于是 女娲了善良的人民,凶猛的鸟抓走了老人和孩子。在这时女娲炼 五苍天,断 鳌 足以 立 四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折断大海龟的脚四极,杀 黑龙以济冀州,积 芦灰以止 淫 水。苍天角,杀掉黑龙救 芦灰止住泛滥的洪水。苍天 补,四 极 正,淫水 涸,冀 州平,补

好了,天的四边端正了,洪水不再泛滥了,冀州平安了,狡 虫 死,颛 民 生。猛兽死掉了,善良的人民才得以生存。

人类。

根擎天柱支撑在大地

勇敢智慧为民除害的 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面 女娲:古代神话中人类始祖。传说她开天辟地时用黄土造人,创造了四极:古人有“天圆地方”的宇宙模式观念。认为穹窿形的天是靠四四个角落上。你知道关于宇宙,关于创世的其他神话传说吗? 对偶“天不兼覆,地不周载”。请再举出文中对偶的例子。这里写的是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神话以高度的想像力,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雄伟气魄

貌。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 逐走,入 日。渴,夸父同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

地方,他口里干渴,欲 得 饮,饮 于 河 渭; 河想要得到水喝,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两条河的水都被

渭 不 足,北 饮大 泽。未至,他喝干了,还不能解渴,他又想

去北方喝大湖的水。没有走到,道 渴而死。弃其 杖,化为 邓林。就在半路渴死了。(临死的时候)

他抛掉手杖,手杖变成了树林。

夸父(fǔ)神话中的英雄人物。父(fǔ):古代用在男子名后的美称,又写作“甫”,载:夸父在太阳落下

词,意思是“喝”,“走”在古汉语中为“跑”,“跑”一般为“逃”,“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去的地方。据《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去的地方(禺谷)赶上了太阳(“逮之於禺谷”),“饮”:第一个用于名词,意思是“喝的水”,下面两个“饮”用作动本篇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敢于向大自然挑战之雄伟气魄。想一想,本篇神话有哪些科学根据? 想一想,你觉得“夸父”这样做有意义吗?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 鸟 焉,其 状如发鸠山,山上多生柘树。那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乌,文 首,白 喙,赤 足,名曰 精卫,其鸣鸦,花脑袋,白嘴壳,红

足爪,名字叫精卫,它鸣叫的声音便自。是 炎帝之少 女,名

曰是呼叫自己的名字。原来这只鸟是炎帝的小女儿变的,名叫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 不 返,故为女娃。女娃出游东海,淹死在大海里不能回还,所以变成了精 卫。

常 衔 西山之 木 石,精卫这种小鸟。精卫鸟常常去衔了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子 以湮于东 海。来投往东海,想把东海填平。

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神话。

炎帝之女娃因游东海被淹死,变成小鸟,决心口衔高山木石,去填塞大海,这种至死不屈

的斗争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象征着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

以上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解,也许你在学本文的过程中,有新的认识,不妨讨论一下。

课文赏析

一、想像丰富奇特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一朵奇葩,那些无法解释的自然万象,给人们的思维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女娲补天》表达了在那蛮荒时代,劳动人民如何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与自然作斗

阳,东升西落,无法

然,向大自然挑战的 于海洋的思索,借助

和坚强决心。

情节,有着丰满生动

争,最终战胜自然的良好愿望。《夸父逐日》中人们对于普照万物的太理解,就想像一个巨人追逐太阳,要问个究竟,表达古代人民探索自勇气,和渴望揭开自然奥秘的决心。《精卫填海》则体现了远古人们对这个故事,揭示海洋的神秘面纱。表达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二、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 三 则神话虽然短小,但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着曲折起伏的故事

的人物形象。

仿真训练1 1?

鸷鸟攫老弱。”

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神话以奇特的想像力,塑造了一个勇敢智慧、为民除害的顶天立地的女性形象。

方法技巧归类掌握

三则古代神话想像奇特、大胆生动。远古人们对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于是就想像有“神”在执掌世间万物。往往这些想像有完整而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读来呼之欲出。

仿真训练2 1?

2?想像是不是可以脱离现实生活任意放飞思维呢?

远古人类为了认识太阳,想像一个巨人“夸父”去“逐日”,追近太阳时,口渴难忍,说明其路途极远,太阳极热等,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想像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合理想像。

能力达标检测

女娲()鸷鸟()涸()

自()狡()虫颛()民堙(lǎn huì xiāo jiǎo zhuā

n yīn jiū。)炎 喙())发鸠()1wā zhì hé(2

①四极废()②兼覆()③·炎()

④济()⑤逐走()⑥欲得饮()

⑦饮于河渭()⑧文首()⑨堙()⑩溺()

②完全的覆盖 ③蔓延燃烧 ④拯救 ⑤赛跑 ⑥水(名词)⑦喝水(动词)⑧花纹 ⑨填塞 ⑩淹没,这里指淹死在海里。

①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②弃其杖,化为邓林。

②(他)抛掉手杖,手杖化成了树林。③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③精卫鸟常常衔来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子来填东海,想把东海填平。

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 的精神面貌。

神面貌。

的雄伟气魄。

的精神和毅力。

【课本习题】

一、复述和改写要依据原文,语言流畅,想像合理。略 《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二、略

三、略

【附生字生词】

女娲(wā):神话中的人物。②炎(lǎn):蔓延焚烧。③颛民(zhuān):善良的人民。④鸷(zhì)鸟:凶猛的鸟。⑤攫(jué):用爪子抓取。⑥

鳌(áo):传说中的大海龟或大鳖。⑦狡(jiǎo)虫:猛兽。⑧夸父(fǔ):神话人物。⑨(xiāo):呼叫。⑩堙(yīn):填塞

《女娲补天》

一、导入:很高兴和大伙儿携手迈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神话则是这块天地中灿烂夺目

的文学瑰宝。你们心中装了哪些神话故事?

望,是我们民族文化

1生1:盘古开天辟地。生2:后羿射日。生3:女娲补天。生4:精卫填海。生5:夸父逐日。导语:中国神话故事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的瑰宝。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则神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求做到读得准确流利。如果有读不准的地方,请标示出来。

(多媒体提示: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多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2、朗读成果展示,2-3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并给予评价(老师也及时补充

补充归纳。

点评)、全班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疏通文意。各组选择自己读懂的句子,派代表翻译,班内交流,老师点拨并加以

四、分析课文,深入理解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到问题的答案。

(1)女娲为什么补天?明确: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2)女娲补天采取了哪些行动?明确: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3)女娲补天的结果如何?明确: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2、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女娲这个人物的理解。

教师适当点拨并摘要板书。

明确:女娲是人类的始祖,她创造了人类,不仅如此,她还拯救了人类,在女娲的身上,体现出一种为拯救人类而勇于奉献的精神。

3、把握文章主题

学生归纳整理。

指导:女娲是被民间广泛而长久地崇拜着的始祖。她既创造了人类,又义无反顾地照顾人类,使人类免于天灾。她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险补天,表现了她勇敢、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

五、当堂背诵课文

先让学生自由背诵,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各组推举人参加背诵比赛。教师在活动中记录成绩,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对优胜组给予适当奖励。

六、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第6篇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3、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2学情分析

本课是初中语文的第一课,学生在小学虽已接触过古文,但不够系统,所以一定要逐字逐句分析,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3重点难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克服种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过程。体会女娲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4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你知道下面的图分别介绍的是哪一个神话故事吗? 《精卫填海》、《宝莲灯》„„

2、你知道什么是神话吗?(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故事,是作者运用想象、虚构、比拟、夸张等,描绘出各具特色的神奇人物,用奇妙的神仙世界再现现实社会,并以此来解释或寄托感情。应该注意的是神话与迷信不同,不能混淆。)

师:我们的老祖先凭着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写出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寄予了他们美好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女娲补天》

二、梳理文章脉络

1、在你的印象中,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女娲是一个善良的人。

生:女娲是一个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2、默读课文,思考:从本文的描写中,你知道女娲为人类做了哪些事?(创造人类、求神灭火、造船救人、女娲补天)你知道重点是写哪一件事?

3、读题,你认为课题的中心词是哪一个?

4、抓住中心词“补”质疑。(归纳:女娲为什么补天?——事情发生的原因;女娲怎样补天?——事情的经过;女娲补天的结果——事情的结果。)

5、带着你们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写了这三个问题?

三、品词析句,体会人物精神。

(一)学习第一节

1、出示句子:“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许多人在水里挣扎。a、自由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b、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c、你能带着痛苦、恐惧、焦急的心理把当时悲惨的景象给读出来吗? d、你认为此时他们最需要什么? e、在这样的环境下救人会遇到哪些困难?

f从这里,你体会到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危险、不怕困难)过渡:既然天火已经熄灭了,那为什么还要补天?

(二)学习第二、三节。

1、女娲做了个什么决定?

2、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勇敢智慧)

3、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过渡:谁愿意为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呢? 生:„„

(1)女娲补天的材料是什么?(2)这样的五彩石好找吗?

(3)想象,“女娲都到哪里去找了五彩石?” 也许„„也许„„再也许„„

(4)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女娲补天的艰辛? 生:

1、“女娲决定„„补上。”

2、“她忙了几天几夜,„„纯青石。”

3、“于是,她又找啊找啊„„找到了。”

5、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三句话。(指名读、挑战读)课件出示,请大家齐读,读出女娲的艰辛。

6、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课件出示)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去补天,她先寻找五彩石,接着她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再把_____________,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生:„„

7、从这些复杂的过程,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什么?(女娲补天的过程很艰辛。)

8、女娲补天的过程很艰辛,那女娲成功了吗? 生:成功了„„

师:女娲补天成功以后,人们又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有感情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二自然段,想象女娲补天的景象。

四、拓展延伸

师:学了《女娲补天》这课,看到女娲主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断地努力着,遇到困难也没有放弃,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女娲。(课件出示)夸一夸女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

女娲补天这篇优美的神话故事,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不发达,不断受自然灾害威胁的情况下,渴望认识自然,改选自然的理想,显示了人类力量的伟大。我国古代神话故事有很多,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家可以读一读,以后我们可以开一个故事交流会,把你看过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六、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和朋友听

2、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创造人类 略写求神灭火 造船救人

详写女娲补天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 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又要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受女娲精神是重点,课文中有很多具体的语言文字可以挖掘提炼,感悟神话的神奇,也就是让学生感受古代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1、挖掘空白,引导想象:

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衬托人物的品质做下伏笔的。在教学第一节后,我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挖掘文本空白处,让生设身处地想象:“如果你在场,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无声的文字形象化,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为学生体悟人物精神做好铺垫。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如“几天几夜、终于、冒着生命危险”等词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如我设计的补白想象有 “你能想象女娲都在哪些地方找过五彩石?”以此来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

2、反复研读,逐步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去感悟,去体会,但是读不是一味的同一层面的平移,因此我努力设计有层次的读,让学生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新的震撼。我在引导学生研读几大板块的重点句时就是让学生经历从感知性的读到理解性的读到欣赏性的读的过程。如读女娲找五彩石的句子时,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句子,抒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聚焦一个补白的想象进行扩散“女娲都到哪里去找了五彩石?”在驰骋想象的空间里,突出提升人物形象,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感受。

课结束了,但是思考并没有结束:

在指导学生朗读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几句重点句时,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谈感受,没有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体验读的乐趣,在读中感悟文字。以至于后面学生没有充分感受到故事的神奇之处。

上一篇:博士及研究员档案下一篇: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