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24-06-17

职教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精选6篇)

职教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第1篇

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心得 篇【3】

一、深刻领会会议精神

这次会议是中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动员会、部署会,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

一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职业教育功能的新定位上来,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强调,要进一步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刘延东副、马凯副也作了专门论述。我们一定要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二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职业教育形势的新判断上来,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中央领导同志在批示和讲话中,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当前各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加快经济转型、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教育自身来看,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这种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把握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新部署上来,坚持用改革的思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讲话和国务院《决定》,对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区域统筹、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合力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按照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激发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切实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二、着力抓好当前的重点工作

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当前,要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有序推进体系建设。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一要编制好地方规划。各地要结合编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工作,同步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和步骤,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步伐。二要制定好配套政策。要全面梳理政策需求,健全基本制度,重点抓好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学生“双证书”、部分本科高校转型等制度建设,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沟通衔接,职业教育体系与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三要深化关键改革。重点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模式改革、评价模式改革上加大力度、取得突破,推进教育和生产过程相衔接、教育和劳动制度相配套、教育与市场评价相结合。

第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切实把工作重点和资源配置集中到教育教学上来。一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发展、促进就业,避免职业学校走学科取向、升学导向、升格趋向的路子。二要创新育人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化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改革,开展现代学徒制等试点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三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制度、职务(职称)评聘制度、编制管理制度等。启动职业院校教师编制核定工作,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政策,逐步解决“双师型”教师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四要健全质量评价制度。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五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院校和一线创新人才。

第三,创新职业教育管理。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管理要率先现代化,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业教育管理方式,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政府主要通过总体规划、政策引导等手段,以及税收金融、财政转移支付等杠杆,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二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动职业院校依法制定章程,组建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把各利益相关方吸收到学校管理中来,确保决策科学、按规律办学。三要建立健全督导评估制度。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完善督导报告制度、公报制度、约谈制度、限期整改、奖惩制度等,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职业院校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四,着力促进协调发展。一要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继续坚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优化布局结构,扩大优质中职教育资源。二要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走有特色高质量的发展路子,推动专科职业院校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引导一批有意愿的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带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教学改革。三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学生多次选择、多路径成才创造条件。四要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通过政策倾斜、投入支持、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促进教育公平。

第五,建立联动工作机制。要加强沟通协调,发挥各方面作用,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一要发挥好职业教育联席会议作用。以联席会议为纽带,加强协调配合,落实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职责。二要发挥好行业组织的指导、评价和服务功能。分类制定行业职业教育指导政策,将适宜行业承担的工作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交给行业,并给予政策支持、强化服务监管。三要发挥好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出台促进企业举办和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建立企业办学成本补偿机制,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四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开展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鼓励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探索集团化办学等形式,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五要深化区域内职业教育合作。鼓励各地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协调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率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推动职业院校跨省域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培训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科研成果。

三、以扎实良好的工作作风落实会议精神

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关键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各校和有关方面要抓紧组织学习传达,研究贯彻意见,尽快部署落实。当前,职业院校正在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与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要树立全局视野。抓好职业教育,必须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宏观政策和国家制度等方面着眼,从全局来谋划。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党委、政府的重大议题,列入重要工作议程,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规划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加强组织协调,加强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加强与人大、政协的联系,形成发展职业教育的合力。要对接重点改革,按照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围绕经济转型、收入分配、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以及国家“走出去”战略,探索相配套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深化改革提供支撑。

二要推动先行先试。我国国情复杂,一时看不准、吃不透的改革,要选择部分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以点带面,为整体改革提供鲜活经验和典型标杆。要聚焦改革重点,依托10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56项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协同创新,有针对性地落实中央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要加强工作指导,形成激励机制,对改革试点推进得力的给予政策和项目倾斜,对推进不力的适时进行督促或调整。要及时总结经验,实施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推出一批试点典型案例,发挥好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

三要分解落实任务。《决定》对各地、各部门提出了32项工作任务,并明确了责任主体和进度安排。要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针对工作落实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加强跟踪指导,进行集中攻坚。部际联席会将适时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开展目标考核,实施绩效奖励,以工作落实的成效作为中央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

四要加强舆论引导。要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和网络平台,大密度、常态化宣传这次会议精神,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使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要及时反映各地各校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情况,深入宣传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等活动,展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事迹和贡献,推动形成宣传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

看完这篇文章的人还看了:

职教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第2篇

会上,常务副院长赵长城首先强调了本次全国职教会议精神的学习存在四个“空前未有”即:“领导重视空前未有、部门协作空前未有、改革力度空前未有、追踪落实空前未有”,指出新形势下学院发展应把握方向,突出创新思想。

随后,院领导带领中层干部进行了积极讨论,结合我院实际对职教会议精神的学习畅谈心得体会,并针对学院的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后勤保障、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最后小组领导做了总结发言。

职教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第3篇

一、现代职业教育及课程新理念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 打造校企合作平台。职业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这意味着, 职业教育决不是一种等同于一般职业培训的教育活动。实施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 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要从技术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培养目标从学术型人才向应用型转变;课程体系要从学科型教学体系向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要以理论高低评价学生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大小转变;办学模式要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一) 以社会经济需求为导向的职教课程新理念

树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改变过去以学科为导向设置职业教育课程的旧理念, 根据社会对人才市场、职业市场的需求, 进行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既要紧扣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又要紧盯人才市场和职业市场的变化,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目标中要依据区域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构建“进得来, 出得去”的专业设置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从市场经营的观念来看, 职业学校为用人单位所提供的“产品”是专业及其课程, 学校的“产品”必须适销对路。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应有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素质。由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的形成, 人才通过市场得到合理配置, 既使人才主体选择度增大, 做到各尽所能, 又能让用人单位能够量才录用, 做到各尽其才。

(二)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构建新理念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学科体系, 对这种形式的课程的学习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科理论, 学生听授, 另外加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或实习, 这种课程形式使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大堆知识, 但不符合培养职业目标的要求。现代职教理念中, 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职业人, 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依据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作为课程构建的基础。即按照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职业行为规律进行构建, 把理论与生产实践都充分体现出来, 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应该主要以引发应用理论和能够操作实践的活动来构成。

(三) 以综合职业素质为本位的职教课程新理念

以素质为本位强调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在理念上要突破或超越以学科理论的局限, 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其中包括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劳动素质和生活素质等。使学生逐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这种人不仅会工作, 而且会生活, 不仅有科学素质, 而且有理解人、关心人、爱护生命、保护环境、充满人性的人文素质, 不仅善于适应职业变化, 有能力做好工作, 而且具有责任心、信任感, 是一个文明快乐的人。所以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设置中, 要做到职业技术课程与人文课程的相结合。

(四) 以行动为导向的职教课程新理念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 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 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论支撑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 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 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可划分为“接受任务”、“有产品的独立工作”、“展示成果”和“总结谈话”四个学习环节。

(五)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课程新理念

现实职教课程明显存在着以教师为主体、科学知识和课堂教学为中心的问题, 学生在课程中缺乏主体性, 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课程、吸纳课程, 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改变职业教育课程中学生被动的局面, 使其充满情趣和活力, 就必须建立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表现在:第一, 吸收学生参加课程的设计, 第二, 在课程的编制与实施中, 让学生参与具体的课程内容编制, 第三, 在课程的计划与教学上,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具有选修课程的权利。第四,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参与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学生主体课程理念的基本内容。

(六) 以终身学习为主要导向的职教课程新理念

终身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 也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职业变迁加快, 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职业教育新课改要坚持终身学习的新理念, 就必须做到, 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全面素质的过程中重视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 终身能够自己学习, 不断进步和自我发展。

二、现代职教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思考

(一) 当前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目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基本上是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加拿大CBE、或德国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课程构建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是产生一个完整课程的全过程, 包括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实施与评价。职教课程体系构建的本质是建立以职业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形成及职业行为规律形成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1. 社会需求分析:对课程内容的需求调查、对课程现状进行分析、对课程数据的收集整理、写出调查报告。

2. 职业分析:

对某一个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分析, 将其需要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进行排序, 这一工作必须由对该工作岗位精通的专家以和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来完成。形成8-12个职业工作项目。

然后对每一职业工作项目按工作行为规律 (例:按工作过程、按工作对象等) , 形成6-30个具体的工作任务, 完成工作任务的专项能力为一般100-200个。

3. 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的定义比较抽象, 需要对每一个工作任务进行深入的解析。对每项工作任务进行解析即:工作职业标准、工作顺序、工具设备、知识、技能、工作要求等分析。对每项工作任务都要确定其在职业岗位工作中出现的频度、难度及应掌握的程度, 而后对它们进行分级排序。

4. 教学分析:

由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 依据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和教学单元的过程, 即将工作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 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将每一工作任务的职业标准转化为教学单元的考核标准。形成一系列 (100-200个) 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教学单元组成的课程体系。

教学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把职业分析的结果转化为专业课程。教学分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 应组织专业带头人、课程专家、和骨干教师成立“专业教学专家组”, 全面开展教学分析工作。一般要完成下列任务:整理综合职业能力表、工作任务的整合、专业课程的分类。经过教学分析, 形成一系列“专业核心课程”和一组“专业方向课程”。这些课程要覆盖国家 (行业) 颁布的相应职业标准。

5. 培养方案分析:

教学分析后形成了两类专业课程, 但是还必须有支持性课程。所谓支撑性课程就是为核心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撑作用的课程, 通常是基础性的课程, 面向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身心健康、职业沟通、职业生涯等方面的通用课程。支撑性课程是课程体系系列化、结构化的重要部分, 是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重要部分, 是区分职业培训的主要体现。它的开发要在已经形成的专业课程链路逻辑的基础上, 以学生为中心, 考虑到学生的终身发展、职业的变迁、教育行政部分的要求等因素, 为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创造条件。

6. 课程分析:

课程分析就是要通过对专业课程的“专项技能族”进行分析研究, 生成具体的、可以测量的课程目标, 整合教学内容, 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 开发出各项教学文件 (项目任务书、教学案例集、实训指导书等等) , 形成可以实施的《课程标准》。在实施教学时通常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如:“项目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任务引领教学模式”等。课程的考核也应与其教学模式相一致, 突出能力目标的考核, 突出过程的考核, 引入行业参与。

(二)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点理念思考

1. 培养目标定位的理念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 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它是按职业的分类, 根据一定职业岗位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人才。它是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很多教师对高职技能性人才培养目标理解不到位, 技能性人才是相对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术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对而言, 技能性人才并不等于传统意义的工人。因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调整目标理念。

2. 技术基础类课程开发的理念思考

技术基础课就是专业支持性课程, 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基础部分。该部分课程的开发, 应是全部工作任务分析中应具备的知识综合而成。但在课程开发中往往存在被忽视或开发不到位的现象, 技术基础课课程开发应调整的一些理念。

(1) 课程开发仅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对技术基础类课程仍保留原有课程内容和课程模式的职业课程开发理念。

(2) 技术基础课程开发不到位支撑度不够—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根据职业岗位及能力的要求开发课程体系, 基础及专业课程较多, 而技术基础课程 (支持性课程) 不足, 不能支撑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 支持性课程必须要够用, 为学生就业后的转岗、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 技术基础课程按项目 (工作项目、产品项目等) 方式进行构建但项目的选择不科学使其学习内容不能包含应学习的知识 (应用理论) 内容或课程结构不完全符合认知规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

(4) 技术基础课程按技能为主的项目方式构建忽视了知识 (应用理论) 学习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

3. 在教学实施中的理念思考

一些专业性课程需要在技术中心实施教学, 通过精心设计一组“学习活动”, 面向“工作过程行为”, 实现对现场的工作过程的模拟。一要重视“活动”内容的仿真性, 二要重视“活动”方式的实践性, 一般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也称为“实践导向”或“行为导向”, 它倡导“学重于教”、“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常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公司法、角色扮演法。其中项目教学法更适应于工程类专业, 将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 包括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评价, 都由学生负责。项目教学的构成要素有内容 (典型工作任务) 、活动 (采用一定工作方法和工具设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 、情景 (真是的或是仿真的工作环境) 、结果 (学到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 。

(1)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对“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 仍然以单一讲授方式或将章节作为项目进行教学方式的教学理念。

(2) 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一体化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教师对知识、技能、职业行为的一体化教学理念理解不深。将一体化教学, 机械的理解为知识、技能、职业行为同体在一个工作环境下进行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开发及实施的整个过程中, 只有在职业教育新理念指导下, 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的情况, 结合专业的特点和学校的办学条件, 开发出适应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并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和提高, 构建具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人力资源, 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要:在现代职业教育及课程新理念的引领下,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明确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框架, 分析现阶段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以现代课程理念为指导,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探讨对策。

关键词:现代职教新理念,高职课程新理念,课程体系构建,问题及思考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姜大源, 吴全全 (编)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240-247, 318-324.

[3]姜大源 (著)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55-15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编)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评估工作方案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78-82.

浅议职教英语课堂设计 第4篇

一、职教英语课堂设计的立足点

职业学校学生既失去了中小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段,又缺少高中生那样好的学习方法,基础相对薄弱,但是,职业学校学生思维活跃,追求新奇,动手能力强,具有潜在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设计时,应立足于职教学生的这种特点,根据专业特色和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职教学生特点的最佳方案。

二、对课堂设计的要求

课堂设计是对整个课堂活动的规划,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既要体现计划性、目的性,又要体现科学性和艺术性。

1.科学性

英语课堂设计是英语教师根据英语语言学习的原理和规律,对特定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对所从事的教与学活动所进行的谋划。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既要对其内涵要素准确定位,合理分配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又要遵循英语学习内在的规律与联系。在研究所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各要点简明清晰,使各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2.艺术性

所谓艺术性,是指在科学严谨的基础上使英语课堂设计具有趣味性,突出交际性,富有创新性,从而使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1)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活动中,往往伴随着积极愉悦的心情,大脑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课堂设计中老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出多种教学手段,如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挂图、卡片、幻灯片等多媒体,使所呈现的情景生动而有趣,新奇而不俗;直观模拟法,如购物、看病、问路、电话预定等,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性高;言语激情法,尽量利用幽默故事、笑话、轶事、格言例句等唤起学生兴趣,烘托课堂气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交替使用,使英语课堂轻松愉快,师生配合和谐而富有成果。

(2)交际性。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与人沟通。职教英语课不是要求教师给学生讲授深奥的英语知识,而是要求教师在简要地讲解之后向乐队指挥那样指导学生去练习。因此,要求老师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应以交际性为原则进行设计,课堂教学中应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话交流,而不是老师滔滔不绝地分析讲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创新性。一本好的教科书有助于减轻教师的任务,但它不会说,不会听,不会纠错,也不会鼓励学生,指导还必须来自教师而不是书本。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各种方式活用课本中的材料,通过学生之口,让死的书面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活学活用,推陈出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课堂设计的内涵要素

正如一个建筑师在开始盖房前要设计出房子的每个细节一样,教师应该在课前对所讲课程进行细致的规划、精心的设计。课堂设计就是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活动统筹和细划,就其内容而言应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教学目标设计是以学生接受程度为基础,以所学内容为核心,期望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达到某种程度的预期设计。一般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价值目标。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目标是指学生灵活运用的程度;价值目标是指所学知识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目标设计的不等性,但各环节的安排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核心地位。一般情况下,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强化的学习内容就是教学重点。英语课的每一章节都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词汇和句型,这些词汇和句型就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难点是指教学内容中不易理解的部分,也是学生认为学习难度较高、阻力较大的内容,有时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有时非重点也可能是难点。

3.教学策略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后,还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些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巧妙运用教学策略,即选用正确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完成。手段和方法设计的依据是:教学条件、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幻灯、电脑多媒体等,不仅有利于创造语言环境,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方法有目前提倡的授导法、探究法,活动过程中的模拟情景法、言语激情法等。外语教学流派纷呈,各有特色,各有侧重,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内容和老师的教学风格。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总的原则是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突出交际,贵在创新。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老师为了完成特定教学任务,达到特定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特定教学对象而进行的一段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和老师讲授过程的统一体。教学过程设计应包括:

(1)新课导入设计。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善于演讲的人往往在开场的几句话就会吸引听众,赢来掌声。英语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师精彩生动的导入,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由此产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动力,为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常用的方法有:复习导入法——以旧导新,巩固已学知识,因势利导,提出新要求;情景导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求知欲;悬念导入法——根据教材性质内容,提出问题,设立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总之,在设计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特点,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对新课的感知中去,真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2)教学活动设计。根据教学规律,英语课堂教学应是几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英语学习又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身心活动的过程。新课导入之后,就进入到新知识学习环节,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各环节情境活动,就是学生运用语言实践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过程中,一方面纠正学生错误,同时注意鼓励学生,鼓励他们敢于开口,勇于开口,通过表扬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活动可以班为单位,以小组、双人或单人来进行,活动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做到动静结合,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3)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进而找到提高和改进教学的途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不仅要看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还要结合学习过程。教师通过考查,观察和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做出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改进学习方法。

四、课堂设计落脚点

学习一种语言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但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英语课堂,在教师的正确指导和热情鼓励下,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英语。作为一名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特点,科学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运用贴切艺术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职教工作会议讲话 第5篇

一、制定规划、政策支持,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我市始终坚持职业教育发展“优先规划安排、优先经费保障、优先深化改革”的“三优先原则”。在实施首轮职教攻坚后,市政府出台了《职业教育服务柳州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实施千亿元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职业教育惠民工程等四大工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严格执行“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为50%,2011-20为40%),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用于教育部分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规定。近年来,每年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均超过2亿元,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费保障。同时,将职业教育师资引进纳入全市人才战略同步给予保障,对从市外引进的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博士和具有高级技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学科带头人,并与学校签订5年以上合同的,市政府给予学校20万元人才住房和安家补助奖励,引进的本人在家属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柳州市引进人才的各项优惠待遇。

二、园区互融、合作共赢,探索职教园区建设发展新模式

为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我市于启动建设职教园区。目前,园区已完成一期建设,总投资28亿多元,征地5236亩,已有市一职校、二职校、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等4所院校入驻办学,目前园区有在校生2.5万余人。我市按照职教园区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同步推进,“城校互融、资源共享;园校互融、校企共建”的建设思路,以职业教育园区为平台,稳步开展中高职办学体制衔接、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改革试点,初步形成了具有柳州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以来,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集中建设了“汽车零部件精密制造教学工厂”等10个“开放共享、服务生产、工学结合”的大型公共实训基地。每年为企业员工开展的专项培训超过2万人次。“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等多家企业大量生产一线的员工,就来自我市职教园区培养的毕业生和培训学员。目前,正加快推进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分院和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届时,职教园区的全日制办学规模将达到近5万人。

三、依托产业,合作办学,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入开展

我们坚持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专业布局与服务柳州支柱产业发展相结合,统筹、引导职业院校依托产业科学设置专业,推进产业融合。重点打造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和能源类4大核心专业群,集中建设汽车制造与检修、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以及机电技术应用等8个重点专业,积极发展旅游服务和文化艺术类2大优势专业群,适当发展农牧渔业类专业群,努力建设与柳州产业分布形态相一致的专业分布新格局。作为广西柳州汽车城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涵盖整个汽车产业链、中高职本科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目前,全市汽车、机械类专业学生占在校生的70%以上。汽车类专业已成为柳州职业教育的第一品牌。同时,坚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柳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全市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

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三农”水平

我市坚持面向“三农”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市县统筹和城乡合作办学力度,坚持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每年开展的各类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超过3万人次。通过实施职业院校“管理下乡、设备下乡、师资下乡、课程下乡”四下乡工程,鼓励城市优质职校和县级职校建立合作关系,以“基地培养+企业培训”的模式,每年帮助县级职校培养专业骨干师资,合作开展社会培训等,城乡一体有效推进。同时,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县级职业学校加快发展,20以来安排用于县级职校发展的专项经费超过500万元;每年还通过“微项目”的形式支持县域农科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的功能,支持当地特色农业建设和农产品开发。目前,各县级职校均与城市职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有效探索职业教育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五、搭建平台、协同发展,构建柳州“大职教”发展格局

我们通过搭建三大平台,统筹推进职业教育的开放合作,努力构建本市“大职教”的发展格局。搭建柳州职业院校间合作发展平台,由在柳州的高职院校、独立学院及县级职教中心共同组成“柳州市职业院校校长协作会”,建立了职业院校定期协商和合作交流机制,努力实现柳州职业院校携手共进,共谋发展的良好格局。搭建全市职业院校科研平台。按照集中力量、共建共享的思路,从我市相关职业院校中选派专门人才,充实到柳州市职业教育研究所,进一步加强我市职业教育整体科研实力,努力将柳州市职业教育研究所打造为全市职业教育科研和智囊平台。搭建全市职业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职教园区资源优势,整合入驻院校信息化平台资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搭建职教园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方面的重要基础作用,以信息化推进我市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六、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形成柳州职业教育品牌效应

通过政府主导、加强统筹,全市职业教育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9所,在校生近8万人。其中高职院校4所(区属1所),在校生3万多人;中职和技工学校25所(区属8所),在校生4万多人。柳州是广西拥有市属高职院校最多的城市。其中,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广西首批特色高校。25所中职学校中,6所(含区属)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国务院副刘延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到柳州视察职业教育。柳州市政府作为全国唯一的地市级政府代表在20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尽管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职业教育面临发展困境。由于县级职校的专业师资和实训条件非常有限,与市场对接、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因此生源逐年减少,办学难以为继。二是中职招生面临很大困难。近几年,初中毕业生生源总量在下降,而社会的普高热从上到下并没有降温,普通高中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招生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进入高中的门槛越来越低,这使得本来就先天不足的职教更是步履艰难。三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不够。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愿望不强,动力不足。四是专业布局和结构有待优化。我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地方产业未能很好对接,毕业生在数量和结构上都无法满足柳州产业发展的需要。专业的同质化程度较高。五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程度不高。

下一步,我们将借全国、全区职业教育工作大会召开的东风,以在全区率先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深入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关键领域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形成“学技术到柳州,好就业在柳州”的强大辐射力,努力打造柳州职业教育升级版。

一是提升柳州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水平。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职教园区的建设和管理,重点在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上下功夫,加快实现职教园区功能集约共享,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努力将职教园区建设成为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窗口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成为全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典范。

二是推进我市职业教育关键领域改革创新。着手组建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按照“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发展思路,推进广西柳州汽车城汽车产业龙头企业与职业教育骨干院校专业群有机衔接,在专业规划、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形成产教对话机制和协作机制,实现产业链与专业链的无缝对接。

三是加快柳州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围绕“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加快探索发展国际化职业教育”这一目标,研究制定《柳州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学习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成功经验,努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认证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更好地助推柳州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全市职教工作会议讲话稿发言材料 第6篇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职教工作会议,主题是传达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18年全市职教工作。刚才4个单位作了经验交流,特别是xx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xx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分别从学校管理、产教融合交流了经验和做法,我很受启发。朱西明同志结合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从三个方面明确了今年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创新工作,指出了当前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面临的困难,讲得非常好,问题看得非常准,工作安排非常切合实际,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谈四个方面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正视问题

一是普职比严重失衡。

2017年,我市统计的普职比为72:28,而实际核实后是76:24。国家提出普职比“大体相当”,xx省要求是6:4,相对国家、省的标准来说是严重失衡。

二是社会缺乏正确认识。

人们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为什么xx的职业教育曾经辉煌过,而现在一年不如一年?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对于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就读,认为孩子读书不行,选择就读职业院校是低人一等,普遍认为是没有什么前途的,这就是大家对职业教育目前的基本认识。

三是全市缺乏统筹管理。

招生乱象丛生。有偿招生,委托中介招生,严重损害了职业教育的形象和声誉,严重损害了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是一种恶性循环。专业发展仙女散花。同质化倾向严重,没有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开设专业,专业设置也不能适应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集团发展一纸空文。虽然成立了职业教育集团,但从运行情况看,规章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通畅,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仅仅是为组建集团而有机拼接,还没有发挥整体功能、抱团发展的作用,基本没有开展对接性教育教学活动,基本没有发挥出产学研用一体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效应。

四是学校之间内耗严重。

中职学校之间互相损毁,互说对方的不是。过去,每到招生的时候,有的学校制作专题片诋毁对方,有的开大会统一安排人员到初中学校诋毁对方,这样做只会是两败俱伤,最终的结果就是谎言会成为真理。现在,这种情况还存不存在?只能说好一些,不能说没有。因为仍然存在争生源的问题,那么就一定存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对于这样一种局面,大家怎么能够把中职学校办好呢?

五是职教发展投入不够。

有三个方面的投入不够:其一,领导重视程度投入不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专门召开了全省职教工作会议。我市各县(市、区)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大家心知肚明。其二,办学经费投入不足。教育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没有完全落实。市直部分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没有拨付到位,有的县(市、区)没有列支生均公用经费,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没有列入预算口径,给学校带来了经费压力。其三,师资队伍投入不够。现在,即使有政策让学校去招教师,高素质技能人才难以引进。学校待遇低,双师型教师、高素质专业教师留不住。

六是职校办学水平不高。

首先是职业教育定位不准。按照省的政策,一个县(市、区)办好一所中职学校。大家先要思考学校的办学规模,然后根据目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专业,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它办成有质量、有品牌的学校。每一任校长,都要这样思考,制定任期内的工作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去奋斗,否则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其次是办学特色不明。每个学校到底突出什么专业?学校特色专业是什么?目前,所有的中职学校几乎都是小而全。其三是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不当。教学方法落后,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如机械、电子、制造、数控等专业,对一般人来讲是尖端科学,而尖端科学不是普通人能胜任的。现在初中读书成绩差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就不能适应这些尖端科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就不能适合这样的专业,就不能在中职学校三年内掌握一技之长,目前这个问题是最突出最为严重的。

二、转变观念

一是人的天赋各不相同。

多元智能的理论把人的智力分为八大方面——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而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大文大理知识学得好才是智商高。大家一定要明白天赋各不相同的道理,明白此道理就绝对不会瞧不起中职学生。德国、瑞士的职业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是社会需要技能人才。

现在的企业找不到人才,如今入职企业3-5年的工人待遇过5000元/月很容易。家庭也需要中职生。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院长李洪渠曾说:培养一个中职生可以使一户脱贫,培养一个大学生有可能使一户致贫,尤其是一个三本生。

三是教育必须尊重规律。

高中阶段教育要协调发展,普质比要大体相当,这是在尊重规律办教育。一个300多分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比就读普通高中的选择更广,对个人的思想、性格、特长等方面的培养一定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干好当前

一是统一思想。

今天开会既是我们思想高度统一的过程,也是全市思想统一的标志。全市中职教育要上下一盘棋,依法依规按政策办好中职教育,不允许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大家都是教育人,要从促进xx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角度来做就是对的,否则就是不讲政治,就是没有能力。

二是咬定目标。

今年的普职比要求是65:35,省里是6:4,虽然比去年提高了普职比,但与省定标准还有差距。宜昌是57:43,而且他们还想提高。希望大家咬定这个目标,围绕目标去努力,力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齐头并进。

三是扩大宣传。

充分利用职教体验日,组织初三学生及家长走进中职学校,了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组织优秀毕业生巡回报告,把优秀学生请回来到各初中学校去宣传,让初中学生知道升学的路径有很多。请工匠、劳模进校园,通过正面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专业来吸引学生。

四是做实联盟。

其一是全市统筹,整体联动,合理布局。希望各县(市、区)中职校长认真思考,各学校到底以什么专业作为支柱的专业,这个专业要根据现在办学的基础,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来定位布局。其二是错位发展,在专业设置上,不要小而全,不要你开设我也开设、大家都开设。要加大整合力度,逐步退出一批、保留一批、做强一批,达到错位发展的目的。其三是各具特色,要着力培育一批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先进、符合产业

发展需求、社会认可度较高、就业前景良好的特色专业,然后形成品牌。招生的时候,学生喜欢什么专业,哪所学校办得好,就选择哪所学校。这就是全市一盘棋,今年的工作要围绕这几个方面做文章。

四、立足长远

一是制定发展目标。

今天会议结束后,每个县(市、区)对本地中职教育的发展要制定目标体系,确定学校规模、未来发展方向,学校要办成什么样的学校?达到什么层次,达到什么水平?必须要有目标意识。

二是狠抓内涵发展。

其一要树立质量立校的意识。中职学校一律要建立学生肄业制度,这是个硬性要求。2019年中职学校必须要有不能毕业的学生,将作为目标考核硬性规定,不能随便一个学生都能毕业,这是质量立校的标志。其二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一定要把就读中职的学生培养成人成才,只要走进中职学校的学生,一定要让他有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就不能毕业。如山东蓝翔技工学校,为什么全国都有名?如果没有质量,怎么会享誉全国?我市的中职学校也要立足办成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学校。其三是补齐短板。各学校要按照相应标准对标看齐,不足的要迅速补齐短板,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办成名校、办特色学校,大家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三是推进产教融合。

其一是立足市场。针对市场需求、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合理设置专业课程,让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接轨,助力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其二是服务当地。各中职学校不要关在家里办学,应走出学校,对本地企业进行调研走访,用“私人定制”式的服务,精准服务当地企业,有效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切实为本地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做好服务保障。其三是把握未来。只要大家坚定思想,坚持探索,认真把握好市场信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教深化融合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未来一定能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其四是主动对接。中职学校要积极与本地企业主动对接,设立校企合作基地,校企双方通过互认挂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员工培训、顶岗实习、就业推荐、实训基地建设等形式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合作,实现校企学生三方共赢,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高血脂应吃什么水果呢?下一篇: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