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首件检验 首件检查 首件确认

2024-08-03

SMT首件检验 首件检查 首件确认(精选9篇)

SMT首件检验 首件检查 首件确认 第1篇

如何提高SMT首件的品质和效率

品质,企业的生命线;效率,企业的生存点。

人力资源一直是中国引以为豪的地方,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代工业为GDP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代工厂一个一个搬迁、倒闭的浪潮中,传统的作业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SMT行业,贴片机的速度越来越快,NXT3已经问世,十几个模组的线体已成常规配置。可是高大上的设备配置背后,却是配套设备的匮乏,就好比一艘航空母舰,却只配备蒸汽发动机,那么就算航母的设计航速能达到30节又有什么用呢?以现在最热门的手机板为例,一块手机板的贴片点数一般在200~300点左右,NXT3一个小时就能打几十块板,可是一块首板的测试时间就需要花费1.5小时左右,线体的暂停、人工的等待、首件的长时间测试等等因素加起来的成本,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下面我们就通过对比来看看传统的人工首件测试和用首件测试仪FAI600(深圳市蓝眼科技有限公司 TEL:***)进行首件测试两者之间的差距:

1、人力成本

SMT传统的首件检测方式:事先打印出BOM表、位置图,一人使用LCR进行测值,一人进行BOM表和位置图的确认。需要两个人完成首件测试

FAI600则可以通过自主解析导入的BOM表里的元件规格参数,测值过程中自动判定NG和PASS,真正实现了由一个人独立操作完成首件检测的目的。

3.2、工作效率

SMT传统的首件检测方式:用首件和工程图纸进行对比,确认丝印的方向、极性,用LCR进行测值,需对照位置图和BOM表寻找元件位置

FAI600通过建立元件丝印库,然后进行自动丝印对比从而来判定元件的正确性、极性及方向;测值过程中自动定位、阻容元件测量档位自动切换、自动语音报位号、多种测量顺序自由切换、测量结果自动判定。通过节省丝印对比和测值环节的时间,至少可提高50%以上的工作效率。

3.3、自动测量判定

SMT传统的首件检测方式:需要人工来换算误差,人工判定是否PASS FAI600在导入BOM表和CAD坐标资料后,设备根据BOM表里的误差规格描述自动解析元件测量范围,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值如果在解析范围之内,则判定为PASS,测量值如果在解析范围以外,则判定为NG,且语音提示报警。

3.4、产品质量

SMT传统的首件检测方式:所有步骤都由人工进行,容易出现漏测、误判等情况

FAI600通过整合并智能分析BOM和CAD,结合高清扫描的PCBA首件图像自动生成检测程序,快速准确的对元件逐一检测,杜绝了首件检测中元件的错漏现象。对于空贴元件软件自动识别,集中检测,杜绝了元件的多贴不良现象。软件的查询系统能方便快捷地对所有元件进行定位,如可以选取显示未检测元件和显示未通过元件,查看元件是否有漏测。3.5、流程规范

SMT传统的首件检测:流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首件数据记录也是存在不同的格式 FAI600所有的导入资料均来自客户的原始资料,系统智能整合、分析资料,且自带BOM对比功能和自检系统,全面保证资料的正确性。检测过程包括丝印对比、空贴确认、阻容元件测值,检测完毕后自动生成报表,将检测过程详细记录存档。3.6、追溯功能

SMT传统的首件检测:由人工在纸质表格里记录数据,过程繁琐且容易丢失,数据也可以随机修改。纸质表格存储也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

FAI600具有强大的报表功能,报表包括检测时间、操作员工、生产线别、生产数量及生产工单号等关键信息,同时还有检测过程中每个元件的丝印对比图,元件实测值以及判定结果。报表格式默认为PDF格式,具有不可更改性,且即时保存在电脑里,并可通过网络共享进行查看,也可接入客户的MES系统,给客户的品质把控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在自动化成为趋势的今天,为了提高首件测试的品质和效率,导入自动化设备--首件测试仪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SMT首件检验 首件检查 首件确认 第2篇

◆ 首件: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如人员的变动、换料及换工装、机床的调整、工装刀具的调换修磨等)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对于大批量生产,“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

◆ 首件检验:对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如人员的变动、换料及换工装、机床的调整、工装刀具的调换修磨等)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一般要检验连续生产的3-5件产品,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 在设备或制造工序发生任何变化,以及每个工作班次开始加工前,都要严格进行首件检验。首件检验的目的

◆ 生产过程中的首件检验主要是防止产品出现成批超差、返修、报废,它是预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手段,是产品工序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方法。

◆ 首件检验是为了尽早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预防批量性的不良或报废。

◆ 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生产,主要是防止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 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首件检验的时机/场合

1、每个工作班开始;

2、更换操作者;

3、更换或调整设备、工艺装备(包括刀具更换或刃磨);

4、更改技术条件、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如粗糙度要求变更、内孔铰孔更改为镗孔、数控程序中走刀量或转速等的改变);

5、采用新材料或材料代用后(如加工过程中材料变更等);

6、更换或重新化验槽液等(如磷化、氮化等)。首件检验的要求

◆ 首件检验采用三检制:自检、互检及专检。

◆ 三检制;送检的产品必须先由操作人员进行“自检”,然后再由班组长或同事进行“互检”,最后由检验员‘专检’,确定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 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所有首件产品必需留样,留作后续产品对比之用,来看过程是否发生变化,并用记号笔标记“√” 以示通过首件检验)。

◆ 首件检验不合格,需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加工、进行三检,直到合格后才可以定为首件。首件检验的主要项目

1、图号与工作单是否符合。

2、材料、毛坯或半成品和工作任务单是否相符。

3、材料、毛坯的表面处理、安装定位是否相符。

4、配方配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首件产品加工出来后的实际质量特征是否符合图纸或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首件检验管控

1.定义:每个班次刚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或加工过程中因换人、换料及换工装、调整设备等改变工序条件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对于大批量生产,“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

2.目的:首件检验是为了尽早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预防批量性的不良或报废。

3.首件检验的条件 1.每个班开始生产时

2.所有工序第一个加工产品的成品 3.生产中更换操作人员

4.生产中对流程工艺进行设变的 5.生产中治具、模具维修的 4.首件检验要求

1.三检制;送检的产品必须先由操作人员进行“自检”然后再由班长进行“复检”最后由检验员‘专检“。

2.三检后必须对其产品的功能特性进行检验。3.所有半成品的首件必须要进行试配OK后方可量产。4.所有首件产品必需留样

5.条件认可的首件产品必需要“工程‘、“品保”同时汇签留样。6.有正式批准的图样、检验条件、检验规范、工艺规程。

7.首件检验不合格,需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首件检验。5.首件样品存放时间

1.正常量产的首件产品一个月更换一次

2.产品量产制令因待料、模具异常等中途停止不做的首件产品 必需待制令完成后方可更换。

3.非正常量产的首件产品必须存放三个月

4.试模、试产的首件样品需由工程认可后方可更换。转载请注明出自(六西格玛品质网

http://www.6sq.net),本贴地址:http://www.6sq.net/thread-173387-1-1.html

1.目的:防止量产时批量性不符合产品规格现象的产生,提前发现问题,减少制程不良,确保产品品质.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成品、半成品的量产和试产.3.权责:

3.1 产线领班:生产准备(物料、人员、设备/工装夹具、工艺文件)和生产组织; 3.2 IPQC:首件检验并记录;首件检验的核查抽检、确认签样。

4.3 工程(PE): 对不良品做分析并提出改善对策。

4.4 必要时候,研发、销售及相关部门介入,进行分析、改善及协调。4.定义:

4.1首件检验:新产品量产前,工程变更后,正常生产前的1~3件做的检查

5.作业内容: 5.15.1首件检验流程:

(略)

5.2首件检验的执行时机:

5.2.1新产品试产及第一次量产,生产领班和技术员应会同工程研发、品保及相关人员进行首件检验.5.2.2每天开始生产时、切换不同的产品及产品有做任何工程变更(发ECO时),生产领班应先做首件品的品质检查.5.3首件检验作业方法:

5.3.1生产领班依5.2之首件检验执行时,依材料规格表(BOM)、作业指导或样品抽验1~3个单位,执行首件品核对.5.3.2首件品核对后,正常转交品保人员作首件品品质检验与确认,若确认无品质异常,则可继续生产,并完成件首件检验记录;若不合格则转入5.3.3矫正措施.5.3.3矫正措施:

5.3.3.1可自行处理改善的,生产领班需要改善后再转由品保作改善后之品质确认.5.3.3.2无法立即处理改善者则停机(线)处理或换产品生产,并需填写《品质异常反应处理单》经由主管确认后,由相关责任单位负责矫正改善作业并由品保单位做最后确认.若仍有异常时,需再次进行矫正与预防措施.5.4检验不合格之产品标示与处理按《不合格品(料)管制程序》处理.转载请注明出自(六西格玛品质网 http://www.6sq.net),本贴地址:http://www.6sq.net/thread-173387-1-1.html

首件检验制度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确保生产品质,避免出现批量性品质问题,特制定本规章。1.2.适用范围

本公司各制造单位的生产加工过程,均应进行首件检验,并依本规章执行。1.3.权责单位

1)品管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2)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2.首件检验规定 2.1.定义

本规章所称的首件是指制造单位各工程加工生产的产品,经自我调试确认,判定合乎要求后,拟进行批量生产前的第一个(台)产品(半成品、成品)。2.2.首件检验时机

1)新产品第一次量产时的首件产品。

2)每一制造命令(订单)开始生产的首件产品。2.3.新产品首件检验 2.3.1.检验流程

1)制造单位依工艺流程加工调试,并进行自检。

2)品管PQC人员在制造单位加工调试时,应调出各相关检验依据文件或样品,并从旁协助,同时就外观等易于判定之特性予以确认。3)制造单位认定生产之产品合乎要求时,将该首件交PQC进一步检验。

4)PQC人员依据检验文件、规范,对首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如判定不合格,应向制造单位提出,并要求改善,直到判定合格为止。

5)PQC判定合格,或判定不合格但属设计问题或制造单位无法改善之问题时,由PQC填写《首件检验报告》一式三联,呈主管审核。

6)经品管主管审核之《首件检验报告》及首件产品由PQC人员直接送往开发部门,交具体开发该产品之技术人员作检验。

7)开发部技术人员经检验后,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并填入《首件检验报告》中。8)开发部、品管部均判定合格后,《首件检验报告》一联由品管部保留,一联由开发部保留,一联转制造部,制造单位可以正式量产。

9)开发部、品管部判定不合格时,如属制造单位原因时,应由制造单位改善、调试直到合格为止;如属设计原因时,应停止生产,由开发部负责拟出对策加以改善后,方可恢复生产,并需重新作首件确认。2.3.2.注意事项

1)某些品质特性之判定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出结论(如寿命试验等),这些特性于新产品试制时应进行检测,在首件检验时,可先不检验这些项目。

2)品管部应在量产开始后,依规范随机抽样,就未进行检验的项目实施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对策。

3)某些检验需要不止一个产品时,可要求制造单位生产足数之“首件”。4)首件检验讲究时效,以避免制造单位停工时间太长。5)应将合格之首件产品,作为样品由品管部保存。2.4.订单首件检验 2.4.1.检验流程

1)参照新产品之首件检验流程进行。

2)因不属新产品,在客户没有技术修改变更之一般状况下,只要品管部判定合格即可生产,不必送开发部检验。

首件很重要,能发现很多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首件检验、巡回检验管理制度

LG/GL2.15-2003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首件检验、巡回检验的控制范围及其检验方法与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工序中产品质量控制。2 引用文件

LG/CX 0.10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程序

LG/CX 0.17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LG/GL 3.09

质量一票否决管理制度

术语

3.1首件检验

对生产开始或工艺条件改变后加工的首件(或最初几件)产品质量的检验(以下简称“首检”)。3.2巡回检验

对制造过程中进行的定期或随机流动性的抽检(以下简称“巡检”)控制范围

按LG/CX 0.10程序实施。4.1首检控制范围:

每班次加工批量在10件以上开始生产加工时; 设备、工装调整或更换,开始生产加工时; 改变工艺参数或操作方法,开始生产加工时; 改变材料、毛坯或半成品,开始生产加工时;

当班中途更换操作者或更换产品零件,开始生产加工时。4.2巡检控制范围

4.2.1未执行首检的生产工序(每班次加工批量在10件以下),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成品质量。

4.2.2虽执行首检但工序加工质量不稳定,以往不合格品出现较多的生产工序。4.2.3关键件或关键工序。首检方法与程序

按LG/CX 0.17程序实施。

5.1首检由操作者当班开始生产,在调整好设备、工装、生产条件具备并处于正常生产状态时,加工的第一件自检合格品。

5.2由操作者将“首件”送至工段检验站(大件产品操作者自检合格后,通知质检员),由质检员按以下要求检验:

a)图号与工序流转卡(或施工单)是否相符;

b)材料、毛坯或半成品与图样和工艺规格是否相符;

c)检测“首件”质量是否符合产品图样和技术要求并记录。5.3首检合格,操作者方可成批生产加工。

5.4首检不合格,质检员及时协助操作者查明不合格原因,调整设备或工装,并重新提交首检,直至首检合格。

5.5经检验合格的“首件”,由质检员做上标识保存至当班生产结束,随批产品流转下工序。巡检方法与要求

按LG/CX 0.17程序实施。

6.1巡检由质检员深入生产工序、机台,了解情况,检查生产工人的操作方法及工、夹、量具、设备的情况,随机抽查该工序生产加工的产品质量是否满足产品图样和技术要求。6.2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协助操作者分析查找原因,速迅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再发生。6.3质检员每班至少巡检一次,并按要求填写巡检记录。首检、巡检的考核

参照LG/GL 3.09规定执行。

什么是首件检验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10-10-26 15:45:13 来源: 智库百科

首件检验也称为“首检制”,是指在生产开始时或工序因素调整后,对制造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即在设备或制造工序发生任何变化,以及每个工作班次开始加工前,都要严格进行首件检验。

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操作工人实行自检,班组长或质量员进行复检,检验员进行专检。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

对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品而言,“首件”并不限于一件,而是要检验一定数量的样品。特别是以工装为主导影响因素(如冲压)的工序,首件检验更为重要,模具的定位精度必须反复校正。为了使工装定位准确,一般采用定位精度公差预控法,即反复调整工装,使定位尺寸控制在1/2公差范围的预控线内。这种预控符合正态分布的原理,美国开展无缺陷运动也是采用了这种方法。

首件检验的情况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该进行首件检验:

1、一批产品开始投产时。

2、设备重新调整或工艺有重大变化时。

3、轮班或操作工人变化时。

4、毛坯种类或材料发生变化时。

首件检验的项目

首件检验的主要项目如下:

1、图号与工作单是否符合。

2、材料、毛坯或半成品和工作任务单是否相符。

3、材料、毛坯的表面处理、安装定位是否相符。

4、配方配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首件产品加工出来后的实际质量特征是否符合图纸或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首件检验就是原材料、半成品在投入正式生产以前所做的有关产品质量特性的检验。一般说来,原材料、半成品首件检验不合格,用其生产出的产品也不合格。因此这样的原材料、半成品就决不能投入生产,做好首件检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保证了不合格原材料、半成品不投入生产,从而减少不合格和质量事故的发生,防止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其次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为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要求提供必要的信息,再次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准确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最后能使我们生产车间的领导做到心中有数,增强预见性,克服盲目性。

1.首件三检需由操作人员办理首件三检交验手续,经首件三检合格的零件、产品,要在交验单上签字盖章,并做好首件检验的记录。2.首件三检发生错误时,由参加三检者负责。

3.不执行三检,盲目生产,不听劝告者,检验员有权拒绝验收产品,由此而造成的废品由直接责任人负责,视情节轻重赔偿废品损失。

4.首件三检不合格,需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首件三检。

5.三检合格后,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勤看、勤量、勤检查,检验员需要加强巡回检验,预防不合格品发生。

6.对于重要零部件的关键工序和尺寸,应建立质量控制点,加强三检,增加巡回抽检的次数。

7.检验员应按规定在检验合格的首件上作出标志,并保留到该批产品完工。8.首件检验必须及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首件检验后要保留必要的记录,如填写“首件检验记录表”。

首件检验的目的在于验证: 设备、工装等是否完好,对于新产品,也是验证设备和工装是否合适; 2 操作人员的操作、工艺是否正确,甚至包括有没有看错图纸等。

首件一般要“三检”,即自检、班组长(质量员)复检、检验员检验,6楼说“第一件合格品之后, 后面的能保证都合格吗?”,其实应该说是“只有首件合格了,后面的才有合格的可能。”

三维|cad|机械汽车技术|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s|caxa4 Y6 H+ G$ c/ h* {* o# b7 o“ z

首件检验流程规范 第3篇

一. 目的

为了本公司门类产品质量的到有效控制,防止批量质量事故的发生和报废品的产生,提高产品合格率,规范各工序规范作业,特制定本规定。

二、首件检验确认定义:

1.常规生产产品各工序批量生产(大于5件)首件产品; 2.各工序停产后恢复生产的首件产品;

3.发生质量事故,停线整顿后恢复生产的首件产品;

4.人员、机器、原材料、工艺、操作方法、操作环境发生改变后生产的首件产品。5.新产品第一次试产、量产时的首件产品。6.每天开始生产的首件产品

三、首件检验确认程序 一)件检验确认准备

7.生产开始前操作员必须仔细检查订单的图纸,确认工艺要求,检查操作员工、机器、原材料、作业指导书、生产环境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8.生产启动前,班长须确定订单要求的产品型号、规格、颜色、公差、外观要求。

9.要求不明确或者要求不能满足的,及时上报至车间主任,未解决的不能自行生产,由自行生产造成的质量事故,由工班长和作业员工负责 二)首件检验

10.班长在产完成首件产品后,对于符合执行首件检验的产品,及时通知QC 11.当仠QC接到首件通知后,必须及时到达工序,QC请假由车间质量主管派人进行首件检验。12.员根据计划科下达的订单需求,根据产品图纸、样品、工艺文件、客户要求文件等进行首件确认。

13.QC在合格的首件检验报告单上签字,并由班长各操作员会签。签字不完整,不能进行生产。三)检验异常处理

14.首检不合格班长须通知车间主任和工艺技术人员,重新组织首件产品的生产。

15.生产后,连续两件产品不合格,由QC员下达《停线通知单》,由生产组织技术部、工艺技术人员、车间工序责任人、质量主管等部门和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和纠正预防。16.预防措施执行后,由QC及 确认措施有效,开始重新首件生产。

17.纠正预防措施有效,首件检验加严检验,首件检验数量为前五件产品合格方可批量生产。18.预防措施有效,但前五件产品依然有一件以上不合格,由巡检员再次下达《停线通知单》,并将情况及时反馈到质量经理,由质量经理生产技术中心,进行现场评审。四)完成

18.检成,必须有QC和班长及工作操作员会签。19.检完成后,方可进行正常检验。

首件检验管理制度 第4篇

Q/AL-GL-A6-2012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文规定了首件检验的定义、目的及控制要求等。本文适用于所有生产及新产品轮胎的生产。

2、术语 2.1首件:

a新投产的产品中第一批(件)产品。

b产品结构设计、配方设计有重大变革,工艺条件要素发生较大变化时,生产的第一批(件)产品。

c老产品停产半年以上生产的第一批(件)产品。

d设备更新或新机头、新模具投产时生产的第一批(件)产品。e所有试验、停产半年以上、配方重大变革、工艺要素等主要因素变化时,第一批以一件(车、模)为标准,第二批扩大至三倍,确认无问题后批量投入生产,如发现仍有问题应重新调整、重新试验。f班组每种规格生产的第一件(个)产品或半成品。

3、首件检验的目的

3.1通过对首件产品进行检验,鉴定其质量能否达到规定标准。3.2通过对首件鉴定、验证技术设计、工艺装备、加工方法、检测手段等对产品质量的保证能力。

3.3通过对首件鉴定,发现其它方面的问题,以便采取对策解决。

4、首件检验要求

4.1首件控制,检验按自检、互检和专检相结合原则进行。4.2首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半成品,操作人和检验人员必须按标准检查后,确认合格才允许交至下道工序。

4.3新产品投产、重大更改等开始生产的首件产品,技术处技术人员必须到现场掌握生产过程中半成品质量及工艺情况。

4.4中间产品的首件,必须经检查员会同技术人员根据标准共同鉴定,确认合格后,方可流入下工序。

4.5停产超过一年的规格重新投产时必须做产前鉴定,产前鉴定必须做全项检验。

4.6中间产品的首件为不合格时,必须查明原因,制定出整改措施,重新生产。重新生产时首件仍按首件产品处理。

5、职责

5.1技术部门人员(车间主任、带班主任)

5.1.1投产通知必须以技术文件形式下达,确认工艺条件,工艺装备,施工标准,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等。

5.1.2首件产品投产前,现场检查工艺装备(机头、模具)确认合格后投入使用。

5.1.3首件产品投产,要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5.1.4首件产品试验发现质量问题,应停止生产,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后,重新下达首件生产技术通知。

5.1.5技术部门人员对a-e产品必须现场进行首件检验。5.2操作人员:

5.2.1在首件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现原材料、工艺操作、文件、图纸、工装等方面的问题,及时通知车间、技术部门、质量管理处技术人员现场处理。

5.2.2按施工标准要求施工,加强自检,填写在质量记录卡上,对加工的每件半成品贴工代号(章)

5.2.3操作人员对a-f的产品必须现场进行首件检验。5.3质量检验人员(车间主任、带班主任)

5.3.1按照技术条件及施工标准,对首件产品进行全面测量和检查,达不到施工标准要求,停止生产并上报。

5.3.2对各种半成品按规定项目检查,确认合格后方能入库。5.3.3首件最终产品要及时进行表面的外观检查。5.3.4质管人员对a-e项的产品必须现场进行首件检验。5.4试验人员

5.4.1试验方法符合标准规定,试验及时。5.4.2试验要做好原始记录,试验数据准确无误。5.4.3试验报告必须打印清楚,手续齐全报告及时。

6、产品记录的保管

6.1首件检验的各类记录由各生产部负责保管。

6.2首件产品的最终产品由实验室按技术部门通知要求试验报告,统一编号并注明首件字样,做为产品鉴定的依据,连同设计说明书妥善保管。

7、考核方法

首件评估报告 第5篇

2014年7月21-24日,根据施工单位申请,北京铁研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九景衢铁路JQJXJL-2标项目部对新建九景衢铁路JQJXJL-2标 东万家湾特大桥16-5号钻孔桩进行首件报验。

一、监理部首件验收评估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李锋(总监)

副组长:任洪明(副总监)、陈天贵(副总监)

员:曹志军(安质部长)、张平安(试验室主任)、张

栋(现场专业监理)、刘云飞(测量监理)、李

红(3号拌合站试验监理)

邀请设计方(设计已经对孔底进行了确认)

二、首件报验程序:

1、施工单位提出首件评估申请,外业场地平整后进行施工放样,并自检、互检孔位坐标报监理部测量监理工程师对孔位进行验收。

2、监理部首件验收评估小组到现场查看标准化文明施工准备情况,对泥浆池的防护,五牌一图的布设等提出要求,同时监理部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核施工放样,满足设计要求后,准许施工单位埋设护筒。

3、施工单位根据标准化文明施工要求进行现场布置,满足要求后报监理部首件验收评估小组,经监理部验收小组检查后允许开钻。

4、施工单位按照放样位置及规范要求埋设护筒,测量出护筒标高,根据设计计算孔深,东万家湾特大桥16-5号钻孔桩采用旋挖钻,对点后钻进,旋挖钻进过程留取渣样并标注渣样位置,由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巡视检查成孔过程中是否出现塌孔、护筒下沉现象和地质情况核对等。

5、成孔后报设计代表确认孔底地质符合要求。

6、监理部首件验收评估小组到现场测量护筒标高,水准点高程为31.447m;后视读数为1.022m;护筒读数为3.163m;护筒测量标高为29.306m;孔底设计标高为-2.354m;计算孔深为31.66m;实测孔深为31.72m;满足要求。

7、检查现场钢筋笼质量,钢筋笼分3节,设计钢筋笼长为29.345m,实测钢筋笼3节共29.68m,按照单面搭接焊要求去掉0.32m的焊接长度满足设计钢筋笼长度。加强筋设计内径为81.2cm,实测内径为81c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检查主筋、箍筋间距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同意下钢筋笼。

8、由现场监理工程师张栋负责钢筋笼焊接检查并复核钢筋笼吊筋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清孔。

9、监理部首件验收评估小组现场见证泥浆指标测试,泥浆比重为1.1g/cm3,含砂率为2%,粘度为17S;测得孔底沉渣厚度为12cm,允许下导管(导管已经做过水密试验并编号),由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签署混凝土浇筑令。

10、拌和站接到混凝土浇筑令后生产混凝土,现场监理旁站水下混凝土浇筑。

三、报验程序确定及推广使用

监理部首件验收评估小组对东万家湾特大桥16-5号钻孔桩验收后,确定钻孔桩施工验收程序,要求专业监理工程师在今后钻孔桩施工中要严格执行以上10个步骤,并要求施工单位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报验。

北京铁研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九景衢铁路JQJXJL-2标项目部

首件验收计划 第6篇

首件验收方案及计划

一、工程概况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途经乌鲁木齐市4个行政区。线路南起三屯碑,终止于地窝堡国际机场,全长27.615km。16标段线路起点为宣仁墩站,终点为大国区间风井,大地窝堡站位于迎宾北一路城北主干道上,为地铁1号线的第20座车站,车站站位南侧为新疆石油地调处北疆作业部前广场;北侧为石油地调处住宅区,石花市场、物探宾馆。大地窝堡站、区间风井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二、编制依据

1.轨道五办字〔2014〕9号文件

2.轨道交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标准

3.施工设计图纸

三、首件验收制度、计划

为了确保地铁1号线工程的施工质量,进一步提高员工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加强质量管理,避免出现批量性质量问题,特制订了首件验收制度。我单位根据轨道公司要求,针对自身情况制定了首件验收计划。

1.首件验收项目范围

编制首件验收计划,计划中包括:钢筋加工、绑扎,地基验槽,主体混凝土模板安装、拆除,混凝土结构外观,桩头凿除等分项工程,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详见附录

2.质量控制要求

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我单位严格对其外观、规格、型号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除我单位进行检验,并请监理单位进行平行检查或见证取样检测。

2)各工序按轨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检查,并形成记录。

3)工序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上道工序应满足下道工序的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相关专业工序之间的交接检验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未经检查或经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工程首件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1)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

2)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具备规定的资格。

4)我单位必须在自行检查评定合格后,方可申请工程施工质量首件验收。

5)检验批的质量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

6)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7)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具有相应的资质。

8)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共同评定出结果。

9)隐蔽工程在隐蔽前由我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形

成验收文件记录。

10)涉及结构安全的试件、试块和现场检验项目,按规定申请监理单位进行平行检验、见证取样检测或检测。

4.工程质量首件验收的内容:

1)实物检查。

①对原材料、构配件等检验,按进场批次和验收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

②对在验收标准中采用计数检验的项目,按抽查总点数的合格率进行检查。

2)资料检查,包括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等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的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平行检测报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

5.工程质量首件验收合格要求:

1)首件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

②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有允许偏差的抽检类,除专门要求外,合格总率应达到80%以上,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③具有完整的施工依据,质量检验记录。

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符合下列规定:

①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符合合格质量规定。

②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须完整。

3)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符合下列规定:

①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验收合格。

②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③分部工程中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符合有关规定。

4)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验收合格。

②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③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和抽样检测资料完整。

④主要功能的抽查结果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⑤观感质量验收符合要求。

5)当检验批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返工重做或更换构配件、设备,合格后重新验收。

6、工程首件施工质量验收程序:

1)工程由我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首件验收申请表,报监理单位,请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量检查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甲方代表、设计代表、施工单位负责人、质量工程师、工区长及监理单位的技术总监、驻地监理工程师等参加进行四方检查验收。

2)请监理单位填写《轨道交通土建工程首件验收记录表》(附件2),并做出验收结论,参与验收的各方人员签字确认。

3)《轨道交通土建工程首件验收记录表》首件验收记录需交监理单位和甲方代表备案。

4)首件验收后,请监理单位组织首件质量分析会,分析首件施工过程中工艺流程及质量管理中好的经验及不足,以便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逐步改进、逐步提高。

四、首件验收领导小组

组长:卓发成副组长:施军、辛军

组员:雷力、赵雷、季海丽、李玉环、任涛、杨长江、杨志雷

职责:认真落实首件验收制度,并督促各个部门完成首件验收的相关要求。

首件桩基施工总结 第7篇

人工挖孔桩属于地下隐蔽工程,由于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实施,中寨大桥8#墩1#桩基作为桩基首件工程,对以后的人工挖孔桩施工起着样板引路的作用,因此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全面考虑,施工前周密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严加控制,施工后及时总结,最终达到首件工程资料实、工程实体美、工程成品优良。

一、工程概况

中寨大桥8#墩1#桩基设计桩长16m,实挖米,桩径1.8m,桩基采用嵌岩桩,实际嵌岩8m。桩基钢筋主筋34 根,直径25mm。

二、施工时间

2016年12月15日开工,2016年12月31日完工。

三、劳力与机械配备

挖孔工三名,提升工一名,机修工一名,技术员一名,安全员一名,卷扬机一台,空气压缩机一台,风镐一台,鼓风机一台,吊车一台,钢筋工 4 名,电焊机2 台,钢筋调直机1 台,钢筋切断机1 台,钢筋剥肋直螺纹滚丝机床一台。

四、施工准备

1、收集完整的施工资料

在正式施工前具备了下列工程资料:

(1)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和水位地质资料;(2)桩基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

(3)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资料;(4)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5)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

(6)桩基钢筋砼所用建材(水泥、砂、石、钢筋)的质检报告;

2、编制了施工计划

(1)制定了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2)制定了机械设备、工具、材料供应计划;(3)制定了季节性(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3、现场施工准备

平整场地,铲除松软的土层并进行桩基施工平台的施工。定出桩孔准确位臵;设臵护桩并经常检校核;孔口四周挖排水沟,做好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表水,搭好孔口雨棚;安装提升设备;布臵好出渣道路;合理堆放材料和机具,使其不增加孔壁压力、不影响施工。井口周围采用安全网予以围护,混凝土护壁高度超出地面30cm,防止土、石、杂物滚入孔内伤人。

五、施工概述

1、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挖第一节土方→支模浇灌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设臵垂直运输架、安装电动葫芦、吊土桶、潜水泵、鼓风机、照明实施等→第二节桩挖土方→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混凝土护壁→重复第二节挖土、护壁浇灌混凝土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对桩孔直径、深度、持力层进行全面验收检查→清理虚土、排除孔底积水(开挖的同时进行钢筋笼半成品钢筋制作)→孔口安装钢筋笼就位→浇灌桩身混凝土。

2、施工步骤

(1)放线:依据图纸给出坐标,确定好桩位中心,以桩位中心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圆,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桩位线定好后,经测量监理复查合格后开挖。

(2)开挖:开挖桩孔应从上到下逐层开挖,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向周边扩挖,有效控制桩孔的截面尺寸,每节的开挖高度根据土质和设计而定,一般土质好开挖 2

高度为1 米,土质差为50 厘米,以便及早护壁支护,防止坍孔。

(3)支模:为防止桩孔壁坍塌,确保安全施工挖孔采取了护壁支护。护壁厚度为下口厚度为15cm, 上口厚度为20cm,砼强度与桩基同标号,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用槽钢或者角钢制作的钢圈作为内支撑,顶紧模板,防止模板因受张力而变形,不设水平支撑,以方便操作,第一节护壁高出地面30cm,桩位轴线和高程均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以方便施工中进行控制。

(4)浇筑:护壁模板支好后立即进行浇注护壁砼,人工浇筑,用钢钎捣实,砼强度到达1.2Mpa 即可拆模,根据气候条件,本桩控制在浇灌完毕后经24 小时后可拆模。

(5)检查:为保证护壁不偏位,在第一节护壁上放出四点,交会后得出桩中心,其中两点可控制距离,一点控制标高,每节以十字线对中,吊线锤作中心控制,用尺杆找圆周,找正后支模,以水准基点测量孔深。

(6)架设:第一节桩孔成孔后,在桩孔口上架设垂直起吊设备,设砼底坐与设备相连,设备配重经过了计算,确保安全。

(7)安装:为保证安全,在桩口上安装围护栏,进行三面围护,一面进行出渣作业。当桩孔深大于10 米时,设臵通风装臵,加强空气对流,桩孔上人员密切观察桩孔下人员情况互相呼应。

(8)进行开挖/支模/浇筑护壁第二循环作业。开挖第二节桩孔土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升设备运土,桩孔上人员戴安全带,桩孔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吊桶离开孔上方1.5 米时,桩孔挖至规定深度后,用尺竿检查桩孔的直径及井壁圆弧度,修整孔壁,使上下垂直平顺。

(9)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标高: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利用护壁上口十字线对中,吊线锤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竿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随之进行修整,井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进行引测,保证桩孔轴线位臵、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10)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做基底承载力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桩底应支承在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上。

(11)检查验收:成孔后必须对桩身直径、孔底标高、桩位中心线、井壁垂直度等报监理验收,合格后做好施工记录。

(12)钢筋笼制作及安装:钢筋笼半成品钢筋按设计制作、运输,在孔口进行安装和吊放,每次下放2~6m。吊放过程中要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臵时,进行对中,固定。

(13)浇筑桩身砼:清除孔底积水,沉渣。利用串筒向孔底浇筑砼,浇筑砼保证了连续性,施工时每30cm 浇捣一次,砼浇筑12小时后进行浸水养护。

(14)砼浇筑到桩顶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剔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六、主要施工工艺

1、挖掘的工艺要求

(1)挖掘时,不必将孔壁修成光面,要使孔壁稍有凹凸不平,以增加桩的摩阻力。(2)在挖孔过程中,随时检查桩孔尺寸和平面位臵:桩位误差不得超过50mm;倾斜度不超过0.5%;孔径不小于设计桩径。

(3)挖孔时如有水渗入,应及时支护孔壁,防止水在孔壁浸泡流淌造成坍孔。渗水量大时应设法排除。

(4)桩孔挖掘及支撑护壁两道工序必须连续作业,以防坍孔。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进行孔底处理。

2、孔内爆破施工

(1)对爆破器材实际强制性管理,对爆破人员、库房管理人员实行公安编档登记、培训并持证上岗,爆破器材领发审批登记、余量退库制度。

(2)在施工中采用电雷管引爆,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

(3)严格控制用药量,以松动为主。一般中间炮眼装硝铵炸药1/2 节,边眼装药1/3~1/4 节。

(4)有水眼孔要用炸药,尽量避免瞎炮。如有瞎炮要按安全规程处理。(5)炮眼附近的支撑应加固或设防护措施,以免支撑炸坏引起坍孔。

3、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站拌和,采用混凝土输送车运至孔口浇灌,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灌注前在井口作好了施工平台,保证进口及井下施工人员的安全。

(1)混凝土坍落度,宜为 160~200mm。开始灌注时,清除孔底积水及沉渣。(2)为防止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 而发生离析;采用了串筒灌注,灌注的混凝土采用两台插入式振捣棒捣实。砼分层厚度为30cm。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保证不超过1m。

(3)混凝土灌注至桩顶后,立即将表面已离析的混合物和水泥浮浆等进行了清除。

4、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验孔后,桩基钢筋笼半成品钢筋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在钢筋加工棚内加工好,用平板车运至孔口用吊车吊放钢筋笼。

5、钢筋骨架砼保护层厚度为6.5cm,采用焊接定位钢筋保证保护层厚度,定位钢筋沿孔竖向每隔2 米沿圆周等间距布臵4 根。

(3)钢筋焊接施工中的几点要求

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工艺流程为:钢筋原料→切头→焊接→工地连接。

1所加工的钢筋应先调直后下料,切口断面与钢筋轴线垂直,不能有马蹄形或挠○曲。下料时,不能采用气割下料。

○2钢筋主筋焊接连接时,所有焊接接长的钢筋接头不得使用对焊接头,要求全部使用搭接焊接头,搭接焊接头必须按规范的要求,进行预弯,以保证焊接后的钢筋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轴线偏差不得超过2mm,预弯的角度为5度或一倍的直径。

如下图:

两根直筋不得直接进行焊接,如下图的做法是错误的。

单面焊焊接长度≥10d,双面焊≥5d。

七、主要问题处理及施工方法改进(1)孔壁砂岩及黏土塌落

在施工时,挖孔遇到砂性岩及黏土、发生护壁外围泥砂塌落,随着护壁外围泥砂大量塌落,混凝土护壁成为悬空状态,失去支撑,产生了断裂现象。采取措施:首先采用50cm 护壁一次的施工方法,另外准备好红砖或装土的草袋,少挖随砌,并插入横向钢筋,防止上节护壁周围土体下落,挖完一圈后,立即支模浇注护壁,防止了上节护壁断裂。在实际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施工遇到问题整改措施

1在首件桩基施工过程中,钢筋笼主筋焊接存在主筋烧伤问题。项目部对此进行○严格摸排,保证每位焊工持证上岗,严格控制焊接质量。

八、施工中安全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环保措施及文明施工(1)人工挖孔灌注桩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1孔内设臵了应急爬梯,供人员上下井;井上人员戴安全带。施工人员进入孔内○必须戴安全帽;使用的提升机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臵。

2每日开工前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 时,配有专门的○送风设备向井下输送洁净空气。

3挖出的土石方及时运离孔口,机动车辆的通行尽量远离护壁。○ 6

4施工现场采用了一机一闸,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照明应采用防爆灯泡。(2)钢筋砼挖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措施: 1挖孔作业 ○施工前,由技术人员将有关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向工班进行技术交底。准确放样后按要求施工井口护壁,复核桩位的偏差,严格控制在规范要求以内。

施工中,每工班要对孔径、孔深、倾斜度进行检查测量并记录,发现偏差及时调整。成孔后,报请质检人员对孔径、孔深、倾斜度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终孔。

2灌注砼前检查与清孔 ○钢筋笼就位后,再次测量孔深,并进行二次清孔,确保孔内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3砼的配制与灌注 ○砼的配合比按规范有关规定通过试验确定,为确保砼灌注成桩质量,砼均由全自动计量砼拌和站集中生产、供应。灌注过程连续进行。

4成桩检测 ○每根桩均进行成桩检测,检测方法按设计要求的数量采用超声波检测,确保成桩施工质量。

(3)钢筋加工与安装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1本工程所用钢筋,进场均提供质量保证书,在监理人员见证下由物资部会同质○检人员,按规定的频率取样对原材料复验合格签证归档后,进入加工场地。

2本工程所有钢筋笼半成品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按技术部门提供的图纸○及数量执行。钢筋进场后及时核对品种、规格、数量,采用上架存放,进行标识;钢筋半成品要进行合格检验、标识,出场办理登记领发手续,确保对钢筋用料的追溯。

3结构钢筋绑扎与主筋连接方法均严格按设计焊接规定进行,有关技术由技术人○员向钢筋班组仔细交底。

4在砼浇捣时设臵铺板,避免砼浇捣中作业人员踩踏而使钢筋变形影响工程质量。○5针对本工程保护层厚度要求,采用定位筋确保结构保护层尺寸正确。○(4)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林木,不发生乱砍乱伐事件;注意防火,保证不发生林区火灾事故;严格取弃土,不发生乱挖乱弃甚至侵占河道弃土事件,保证工程完成后恢复地形地貌,还田于民。

2水环境保护目标 ○保证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及有害物质集中处理,不发生污染施工区域水环境事件,保持水环境清洁。

3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采取洒水等措施降尘,选用清洁能源,保证不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声环境保护目标 ○选用底减震效果好,低噪声的设备,特殊机械设消音装臵,尽可能减少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干扰。

5水土保持目标 ○不发生随意砍伐树木和破坏植被事件,不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事件。(5)文明施工

1严格按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现场布设,做到布臵合理,道路畅通,○排水良好,场地平整洁净。

2执行现场管理责任制,竖标牌公布,欢迎各界公开监督和指导,做到现场材料○堆放整齐,并将各类材料标识清楚。机械设备停放有序,场内清洁干净,实施现场标准化管理。

3加强文明施工教育,使参与施工的职工遵纪守法,上岗作业,着装整齐,佩带○标志,防护到位,下班休班遵守村规民约。

4加强机械、车辆和司机人员的管理,做到遵章行车,不带病开车。○

九、对工程施工的自我总体评价

首件桩基施工在业主、监理、公司领导等多方的关心和管理下,在项目部所有人员的努力下,将近半个月的付出最终有一个圆满的答卷,在施工过程我部也有不足之处,管理工作也不很到位,造成了一些小的浪费和失误,我们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作得更好些。“以质量求生存”是我公司一贯的指导方针,项目经理部坚定的将此指导思想落实到实处。首先制定了具体质量目标:本标段工程质量验收优良率100%,不允许出现不合格的工程,坚决杜绝不合格项目,率取代良好的信誉。迅速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作为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由项目总经理、副经理、总工、安质部长、实验室主任、工程部长组成。制定了整个合同段工程质量创优规划、方针、措施。各施工处分别设质量管理现场领导组。质检部和试验室专职抓现场质量管理。施工处一级的质量管理机构在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下,制定本工段施工区段的创优措施、质量实施计划,并重在现场落实。施工处所属各施工班依据自己的创优任务,拟定项目工程具体的分项实施计划,责任到人,严格要求,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2)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3)技术、质量交底制度,交底一律采用书面签证确认形式; 4)二级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 5)加强现场材料质量管理; 6)加强计量器具管理;

7)建立并执行工程质量奖罚制度。在完美的质保体系和正常运作下,各级质量控制机构严格执行质量保证措施和规章制度。

十、结束语

1、在人员管理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避免交接工作不清和新人进入状态慢等问题。

2、我段施工人员和试验人员配合密切,经常召开一些坐谈会议,增加各科室人员的交流,从而使得整个项目部内外协调一致,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3、混凝土拌和质量较好,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人员、机械设备投入满足需求,施工工艺可行。

4、钢筋笼制作及安装规范,钢筋尺寸、保护层等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桩基首件总结 第8篇

为了贯彻“首件工程认可制”,促使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不断积累、不断改进和持续提升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能逐步提高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后续施工桩基质量,减少工程质量隐患,为全桥桩基施工摸索经验,对主墩首根桩基施工作工作小结。

二、工程概况

石亮河特大桥4#主墩承台位于该侧山体粉质砂泥岩底部受风化后形成的凹腔段,山体坡度45~55°,山体多块石堆积覆盖,厚度4~6m,凹腔两侧覆盖层不稳定。

承台开挖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原设计变更将承台底标高提高3.5 m。承台机械填筑厚度4.5m,原块石覆盖堆积层4~6m。因此块石土层厚度为10m左右。

4#主墩共有桩基16根,桩径2.5m,左侧桩基8根桩长变更后为39m,右侧桩基8根桩长变更后为36.5m。

三、主要施工内用

一)挖孔

1、根据4#墩位置地质情况,保证井圈稳定不下沉在开孔前在承台范围内浇注20cm砼垫层,内用Φ12钢筋设置2.9m钢筋网片将32根桩基井圈连成整体。

2、桩孔开挖时必须采用钢筋砼护壁一护到底,第一节井圈护壁厚度为20cm并露出地面30cm,保证护壁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cm,第二节以下护壁厚15cm。护壁砼采用C30,20cm×20cm钢筋网片,横向钢筋采用Φ12,竖向采用Φ8,在护壁钢筋网片绑扎完成后,竖向钢筋预留弯钩伸入下节土石中,待护壁砼浇注后,在下节护壁开挖后将竖向弯钩外露,并与下节护壁竖向钢筋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必要时,向侧壁土石中打入短钢筋,提高护壁与侧面土石体的抗滑能力。

3、砼护壁浇注时,用敲击模板结合或木棒插捣使砼密实。当孔内水位淹没模板必须先将水排除在浇注砼。模板拆除后发现蜂窝、漏水现象应及时修补。做好孔外水的导流工作,防止孔外水流入孔内,保证护壁安全。

4、当第一节护壁模板拆除后,即将轴线位置标定在护壁上(用水泥钉),并把孔口高程标记在护壁内,成为后续挖孔控制孔位置、孔垂直度、孔深、和砼浇筑时桩顶标高的依据。

5、挖孔作业人员注意土层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6、观察地下水,当地下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地下渗水量较大时,吊桶已满足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程水泵沉入抽水,边降水边挖土,水泵的规格按抽水量确定。

二)钢筋加工

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使用前应将表面的油渍、漆皮、麟锈等清楚干净,当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已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

2、钢筋的形状、尺寸应按照设计的规定进行加工。

3、钢筋应使用砂轮切割机下料,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允许有马蹄形或挠曲,不得用冲切下料,不得用电焊、气割等加热方式切断。

4、主筋钢筋连采用机械连接接头。钢筋接头位置应互相错开,其错开间距为1m,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量不超过50%。连接套筒时上下主筋应对正,保证钢筋笼上下轴线一致,5、施工时钢筋应先调直再下料。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不得用气割下料。

6、声测管在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安装,以防止电焊时声测管管壁被击穿。声测管采用铁丝绑扎方式与钢筋笼固定。声测管数量4根,按正方形布置。声测管长度应高出桩顶50cm。

7、钢筋笼设置4个吊点,吊点设在加劲筋与主筋连接处,且吊点对称布置位置应加强焊接。每个吊点采用10T链子滑车固定。

8、工人在施工架上制作钢筋时,应搭设木板,且木板两端用铁丝绑扎固定。

9、每节钢筋笼制作完成吊放时,应保持垂直,缓慢吊放入孔,诺遇阻碍应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严禁高提猛落和强制入孔。

10、钢筋笼严禁接触孔底,距孔底距离为10cm。孔口横穿2根【16槽钢将钢筋笼吊起。

三)砼浇筑

39m孔深砼设计方量为191.34m³,36.5m孔深砼设计方量为179m³。桩基砼浇筑采用泵送砼。砼采用输送管接到到孔口用料斗和串筒直接把砼送入孔中。输送泵位置设在4#墩下方便道。输送管准备50m。串筒准备40m。50振动棒2根。现场砼浇筑人员13人。

1、钢筋笼安装后浇砼前,应清除孔底松渣、泥、沉淀物,使孔底露出新鲜基岩。若孔壁未进行全护壁,应在钢筋笼安装后,人员附着于钢筋笼上,系好安全带,清除孔壁风化较严重的风化石。

2、串筒出口离砼顶面的高度不得大于2m,砼顶面的堆积高度不得大于1m。

3、砼输送到孔口后进入特制漏斗中,再通过串筒落入孔内。串筒的中心应在桩孔的中心,随着孔内砼顶面的升高,逐节拆除串筒

4、砼浇筑插棒位置为9个点,每根声测管两侧位置,以及孔中心位置。

5、砼应连续浇筑,中途不得停顿,以免出现断桩,若中途必须停工,停工时间不得超过砼初凝时间,且对停工前后浇筑的砼交界面应进行密振,振动棒应插入老砼,保证新老砼结合良好。

6、若因机械故障等原因造成施工接缝时,按施工缝处理。在老砼内应插入钢筋,钢筋长70d(d为钢筋直径),埋入老砼35d。钢筋数量以设计主筋与插入钢筋截面积之和占桩基截面1%以上。浇新砼前应对老砼顶面作凿毛处理。

7、浇筑砼时,鼓风机向孔内不间断通风。

8、孔底与孔顶人员应随时联系,控制砼浇筑速度。

9、夜间施工时,现场必须有符合操作要求的照明设备。

三、施工总结

通过首件人工挖桩的整个施工过程来看,我部所确定的人工挖桩施工工艺满足挖孔桩施工的要求,可以用于后期本标段的人工挖孔施工。通过首件施工,使全体桩基施工队伍加深了对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的理解,增强了其质量意识。

同时通过对石亮河特大桥4#墩L1桩基钢筋加工、混凝土成品的检测,其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9)的各项规定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要求。自检评价意见为优良工程,能够指导后续施工。

但是通过此次首件工程总结,也发现施工中尚存在以下问题,需在下一步施工中予以解决:

1、施工技术交底不够细致,未能及时对工班组进行三级技术交底,后续施工中严格执行三级技术交底,使各道工序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2、成孔过程中,对桩位护桩的固定与保护措施不到位。

3、施工过程中挖孔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不到位。

4、钢筋制作部分不到位,如丝口位置未打磨等。

监理首件总结 第9篇

监理工作小结

一、前言

施工单位遵照设计要求,前山河特大桥桩基进行了首件工程施工,首件为左幅26#-3。从开孔钻进、钢筋笼制作安装、终孔清孔、混凝土灌注等工艺,摸索出一套既符合规范、设计,又能满足港珠澳大桥施工质量要求的钻孔桩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首件桩基施工的全过程,在业主、监理、设计代表的现场监管下,于2013年9月26日顺利完成。

二、首件桩基施工监理回顾

第二总监办对前山河特大桥桩基首件工程的施工高度重视,开工前对首件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制定。对原材料的进场前取样、试验检测,对配合比的适配、试件的抗压检测,都严格履行的监理职责,随机抽样、跟车送检和平行试验等工作。

按照监理程序要求,严格履行了开工报审制度。现场监理工程师严格按监理程序,从钻机就位开钻、钢筋笼制作安装、终孔检测、混过凝土灌注等每一道工序进行了认真检查核实,经检查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在混过凝土浇筑过程中全程旁站。

三、施工过程

1、准备工作

钻机就位:根据测量放出钻孔桩中心位置,在钻机的天轮上悬挂锤球,移动钻机,使其准确对位。

护筒的埋设:钻机就位后,根据放出的钻孔桩中心点位,引出护桩。护桩采用直径20钢筋埋设,并用水泥包裹固定。护筒检验合格后,根据护桩调整护筒的位置,护筒的埋设的偏差为30mm,倾斜度0.8%,符合规范要求。

泥浆池的准备:施工现场挖设泥浆池和循环池,泥浆池采用直径48mm钢管和绿网进行封闭。

在准备工作结束、钻机就位并复测桩心位置后,于2013年8月30日上午10:30开始进行钻进。

2、成孔过程

开钻时低档慢速钻进,开钻后一个小时内,利用正循环原理进行泥浆制备,检测泥浆指标:泥浆比重为1.16;粘度为18s,满足使用要求,在钻进过程中,每钻进3m对泥浆比重粘度进行检测,同时与设计图纸核对地质情况。当钻进至45.2m标高为-41.598处进入中风化黑云母斑状花岗岩,2013年9月17日经业主、设计、监理确认并进行变更。变更后桩长45.6m,孔深48.8m,桩底标高为-45.198,较设计桩长缩短4.45m。

3、成孔检测

2013年9月22日上午8:20成孔,我第二总监办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测,测得实际钻孔深度为48.89m,用检孔器(直径1.8m,长度10m)检查孔径及倾斜度,孔径符合要求,倾斜度为0.9%(满足不大于1%的设计要求)。

4、成孔检查合格后,施工单位下放钢筋笼,钢筋笼接头采用滚扎直螺纹套筒连接,套筒用工作扳手拧紧,施工单位质检部自检后,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经第二总监办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将钢筋笼下放入孔内。最后在钢筋笼最上层的架力筋四周焊定位钢筋,确保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不会移动。钢筋笼吊装好后再次进行泥浆沉淀检测,测得此时沉淀厚度为17cm,组织进行二次清孔,使用比重为1.1的泥

浆按正循环原理进行。

5、钢筋笼下放后,施工单位进行了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后施工单位质检部对泥浆指标进行自检,自检后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测,测得沉淀厚度为2cm,泥浆比重为1.08,粘度18S,含砂率1.9%。

6、安装导管,施工单位根据导管编号,先下大号码导管,共下导管16节(每节长3m,最后一节长0.5m),根据护筒顶标高计算导管底部距孔底高度,计算结果为0.3m。导管安装结束后,再次对钢筋笼平面位置进行检测,方法是:对护桩、钢筋笼的最上层箍筋进行交叉挂线,通过垂线复核两个交叉点的相对距离,测试结果为0.6cm。

7、计算首灌混凝土的方量: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要求:

V≥πD2/4×(H1+H2)+πd2/4× h1 =(π×1.82/4)×(0.4+1)+(π×0.32/4)×22.367 =5.1m3

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D——桩孔直径(m),取值1.8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实际为0.33m,保守取值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暂定为1m d——导管内径(m),取值 0.3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γw/γc=22.367m

8、混凝土灌注:第一车混凝土(12m3)运至现场,施工单位实验人员与试验监理工程师对砼坍落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210mm。符合灌注要求。

9、首灌浇筑结束后,进行导管埋深检测,第一次检测埋深为4m,没有对导管进行拆除。

10、随后进行混凝土的正常灌注,灌注过程中保证导管埋深2~6m,现场监理工程师旁站并记录了灌注过程。11、2013年9月25日23:08开始灌注,到2013年9月26日3:00灌注结束,灌注过程一切正常。

四、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措施

1、钢筋笼下放的时间过长,影响桩基施工进度。

要求施工单位提高施工速度,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缩短钢筋笼连接安装时间,加快作业速度。

2、导管拆除速度慢,并出现卡管。

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缩短灌注时间,以免首盘混凝土初凝前未灌注完成。导管提升时,应尽量让导管位于桩位中心,避免接触钢筋笼发生卡管。

五、结语

前山河特大桥桩基在业主、设计代表的关注和支持下,通过第二总监办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管把控,施工单位顺利完成桩基首件工程施工。

1、混凝土拌和质量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人员、机械设备投入满足需求,施工工艺可行。

2、钢筋笼制作及安装规范,钢筋尺寸、保护层等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上一篇: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影响下一篇:这就是母爱七年级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