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广播稿范文

2024-05-18

鲁迅广播稿范文(精选9篇)

鲁迅广播稿 第1篇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傍晚好!欢迎收听,你的月亮我的心,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马小贤,哈哈~开玩笑啦~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傍晚好,这里是年华无效,我是今晚的播音,小如,她是糖糖~

天哪,小如你今天是怎么了,这么兴奋~抢白抢到这种地步~我晕~ 我是不会告诉你,我明天要回家了~ 我晕~无视你~今天我们年华无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受到毛主席评这样评价的作家:“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我知道,我知道,他就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出生于1881年9月25日,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绍兴的老酒好像挺出名的,有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花雕酒等,其中的古越龙山牌加饭酒和绍兴花雕坛酒最为知名。打住打住~这是文学节目,请不要在节目时间插播广告,好吗?

好吧,我道歉,我只是觉得浙江是个好地方嘛~额,表瞪我啊,好啦好啦,说鲁迅说鲁迅~ 鲁迅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他还有两个弟弟,二弟叫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以散文成就最高,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小弟叫周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一家三兄弟,都是了不起的人啊,糖糖你说是吧?!

嗯~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周氏三兄弟在民族的启蒙、对民族智慧的启蒙和启发上面,关心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关心妇女而儿童的权利上面,都是共同的。在很长时间里,他们走的是同一条路,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为了民族启蒙的这样一条道路。都是很了不起之人啊!

嗯,还是说回,鲁迅先生吧~诶,说起鲁迅,糖糖我来考考你,你知道周树人先生为什么在众多笔名中对鲁迅这个笔名特别喜欢呢?

难道是他特别喜欢撸吗?好吧,其实我也是开玩笑的,一则是他母亲姓鲁,鲁迅历来孝敬母亲,取母亲的姓以作纪念;二是周鲁在春秋时是同姓之国,鲁国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两千年多年前周鲁曾是一家;三是表现鲁迅的自谦和战斗精神。“鲁”,愚鲁之谓也;迅,是迅速敏捷的意思。鲁而迅,虽钝拙但却是看准了就干,体现了鲁迅坚韧的战斗精神。

哇,糖糖不错嘛,有点见识~的确,据小如,多方考究,鲁迅这个文明于世的笔名,的确是这么个内涵哦~青年时代的鲁迅啊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大概的事件是这样的:1902年鲁迅先生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后因战乱纷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这就是,有名的弃医从文哦!

是的,糖糖最初是在一篇文章里了解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高尚思想的。是一篇名为《藤野先生》 的散文,文章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之后的1905—1907年间,鲁迅先生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广州、绍兴任教。

1918年周先生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成婚,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16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18卷)。

鲁迅先生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嗯,鲁迅先生啊是当之无愧的 “现代中国圣人”那接下来我们来简单的看看,鲁迅先生的作品。糖糖首先想给大家伙讲的是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那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没错那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一定有和糖糖一样被老师逼着背诵这篇文章的痛苦经历吧!好想和大家一起回味一下这篇文章,可惜时间宝贵啊~我们就抽一小段来回味下吧,小如这么好的机会就留给你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shèn;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líng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máo,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chán luò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cuán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大家是不是觉得很有feel啊,这么多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被娓娓道来,不光是为鲁迅先生自己的童年增添了色彩,也让我们记忆里的童年富有了不少趣味。本段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词语,引出14种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还有4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概貌,“单是……就有……”则比较详细地写百草园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已趣味无穷,可见园子里佳趣俯拾皆是,渲染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感情色彩。写景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前一个“不必说”写景物由低到高,后一个写动物由高到低。整个段落由整体到局部,整体部分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则由动物写到植物。短短一段文字,竟是这么的大手笔啊!

那简单的回顾了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如我们再来看点什么呢? 就讲讲《祝福》吧

哦?是讲到祥林嫂的那个故事吗?

是啊,我想大家一定是有些印象的,不过在这里小如还是要怀着沉痛的心情,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小说: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卖出去。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祥林嫂又有了儿子,阿毛,本以为祥林嫂终于要过上安稳日子了。然而她的命运竟是如此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她的孩子,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失魂落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嗯,糖糖听着小如的介绍,不禁要落泪了~ 呵呵,我们糖糖还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女生啊~ 那是当然啦~好了,废话不多说了,我们还是来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形象吧~

嗯,那么,我们从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专家的点评,现在来看看吧:

总得来说,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那么在小说里主要是这样表现的:首先印入大家脑海的是 模样周正,健壮耐劳的祥林嫂 祥林嫂“年纪二十六七”,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儿“周正”,“手脚壮大”,“顺着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这些描写,这样的条件,正适合到大户人家当女工,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事实证明,她确实安分耐劳。“抵得过一个男子”,“彻夜的祝福礼”,“竟没有添短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祥林嫂的劳动强度,很大。

再有就是

被迫改嫁,强力反抗的祥林嫂 在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封建礼教奴役下的祥林嫂,要是死了丈夫,成了“寡妇”,真是天大的不幸事。鲁四老爷见她“头上扎着白头绳”,又听到卫老婆子说她“死了当家人”,“皱了皱眉”的原因是“讨厌她,是个寡妇”。在第二大段的第二自然段,文章对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她“大概也就姓卫”,旧社会一个女子姓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记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这个“名字”,说明她社会地位是极其低下的。

那么,祥林嫂最初嫁的是只有十六七岁的丈夫,哪怕丈夫死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生是人家的人,死是人家的鬼,这个思想在人们的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她的婆家要把她抓回去,大家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虽然,这个婆家做事先是鬼鬼祟祟,“远远地看见一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然后是十分强悍野蛮,他们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躲在白篷船里的两个男人,又是“跳”,又是“抱”,又是“拖”,最后是把祥林嫂“捆了躺在船板上”。他们像对待一只牲畜一样对待祥林嫂。他们为什么敢于这样做呢?这就是那些所谓“三从四德”——封建的“夫权”在支持着他们。

作品第三部分的第一段里,卫老婆子和四婶的几段对话描述了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的过程,为什么祥林嫂的婆婆和贺家敢于这样做呢?这就是由于有封建礼教、封建宗法制度这两把枷锁拿在他们手上,这就是由于有封建礼教这条绳索绞在祥林嫂的脖子上。卫老婆子说:“太太,我们见得多了: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寻活的也有„„”——这段话说明上述情况在旧社会是屡见不鲜的。

写到这里,文章起了波澜。也许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坏到了极处便往好处走”吧,真是不幸中的大幸,祥林嫂“真是交了好运了”。祥林嫂交了好运,至少成功脱贫了,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天有不测风云”,这“不测风云”常常总是降落到,命苦家贫的人身上。旧社会伤寒病流行,这种本来可以治好的病,由于医疗落后,造成大量病人死亡;贺老六染上了这种病,加上自己又不懂卫生,“本来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复发了,就治不好了。真是“祸不单行”,儿子阿毛又被狼衔去了。这样,族权这条绳索又绞到祥林嫂的脖子上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 小说接着塑造的是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祥林嫂

当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四老爷堂前时,她“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着泪痕”,身体和精神是大不如前了。她泣不成声地向她的主人诉说着她的阿毛的悲惨的故事。祥林嫂可能没估计到,她的故事居然有这么好的“社会效果”,因此,她反复地讲起她那令人心碎的故事。但话讲了一遍,就不是新闻了。讲了两遍,就是重复,重复的东西也就没人喜欢听了。在那样的旧时代,人们的同情心也是有限的。当祥林嫂三番五次喋喋不休地讲她的阿毛的故事时,连“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了。那么,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做工,表现大不如前,手脚不灵,记性不好,“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有笑容”。鲁四老爷深深地嫌弃她是两次失去丈夫的寡妇。准备“福礼”,不让她沾手。四婶执行四叔的告诫,她讲的两句话:“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这是对祥林嫂精神的莫大的打击。

那么看完,模样周正,健壮耐劳的祥林嫂,被迫改嫁,强力反抗的祥林嫂,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祥林嫂,之后,我们再来看看 失魂落魄,沦为乞丐的祥林嫂 由于四婶不要祥林嫂沾祭品,又由于镇上的人对她冷若冰霜,祥林嫂的精神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正当祥林嫂在精神上走投无路的时候,鲁四老爷家里来了一个帮工的柳妈。柳妈是一个善心人。柳妈在和祥林嫂讲了一番类似于“好心人”的话后,居然冒出了这么一段。听了柳妈这段话,祥林嫂“非常苦闷”,“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

这个悲剧的可悲,就在于柳妈是以“好心人”的姿态来劝告祥林嫂解脱苦难的。而实际上是柳妈把祥林嫂往死路上用力地推了一把。柳妈认为祥林嫂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认为她有洗不清、赎不回的罪过。柳妈认为,要怎样才能抵罪呢?要让自己像土地庙的门槛一样,被千人踏,万人跨。

林嫂用自己两年的工资捐了门槛,认为已经赎了罪,“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便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但她那从土地庙那里得到的信心和希望,被四婶的一句话给扫光了!“祥林嫂,你放着吧!”

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打击、肉体上的折磨,把祥林嫂逼上了,上街行乞这条绝路。她精神上无任何寄托,生活上无任何依靠,行为上无任何归宿。谁也可以管她,谁也可以不管她。她无衣无食,饥寒交迫。她可能还有一点点思维能力,因为她还没有死去。她欲活不能,想死不敢。

那么这就是小说塑造的活又不能,死也不敢的祥林嫂

之后,文中的“我”在河边上遇见了祥林嫂,认为在“鲁镇所见的人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头发已经全白”——从某种角度讲,头发是命运和年龄的标志。脸上“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黄中带黑”,完全是一副死相;连“悲哀的神色”也没有了,说明她已没有什么表情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轮是转的意思;间或,则说明她的眼睛长时间是呆滞的。

祥林嫂此时并没有死去,但她可能预感到自己即将会死去,在离开这个“把她往死里赶”的人间的前夕,她想到了魂灵,她想到了阴间,想到了两个“死鬼丈夫”,她想到了阿毛,所以,她终于向“我”提出了一个猝不及防的难题:“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最后,是惨死雪地,横遭辱骂的祥林嫂 著名作家丁玲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祥林嫂是被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绞死的。在鲁镇的一片欢庆的祝福鞭炮声中,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饥寒交迫,心劳力瘁,叫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惨死在鲁镇野外的雪地里。北风,吹乱了她全白的头发,雪花,掩埋了她瘦骨伶仃的尸体。祥林嫂劳动了半辈子。她为她的两个丈夫,为她的阿毛,也为了自己能活下去,任劳任怨,受尽了生活的折磨。她在鲁家做了多年雇工,整天地做,“彻夜的祝福礼”,“抵得过一个男子”,但当她的死讯传到鲁四老爷的耳朵里时,鲁四老爷却骂她是一个“谬种”,原因是“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更加可悲的是,那些与祥林嫂处于相同命运的短工们,表情也极为冷淡。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短工淡然的回答,更增添了祥林嫂的死的悲剧色彩。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祥林嫂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祥林嫂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祥林嫂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示了怀疑。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祥林嫂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而且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为了反对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反抗,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贞节”;为了赎“罪”,她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

她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进行挣扎进行反抗的。这决定了她不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苦海,而且最终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渊。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她临终时对“灵魂”的怀疑,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她希望死后能见到儿子,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她又希望没有地狱,死后不被锯成两半,这也是对命运的反抗。不过,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她当然也更不懂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只能推翻这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万恶的封建制度。

最后由小如我来总结一下吧!这篇小说: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为主角,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反映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肉体遭受压榨、蹂躏,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诶,小如,你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学过的《拿来主义》吗?

你这不是废话吗?!我至今还记得那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不错不错,看来你的老师没有白教你嘛~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的大作《拿来主义》吧!《拿来主义》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那么,拿来主义这一词也是鲁迅首创的。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 “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因此一度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牙牙学语。针对30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字数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

古文中也曾有类似思想出现,却都没有被传诵。相对论、方法论等大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概念,却也同样没有被普遍应用和普及。“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也是人人皆知的谚语,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应用?而拿来主义也只是一个旧主题,新衣裳。正赶上了特殊的年代,而由于鲁迅的名气,而被流传甚广。但也只是名字被耳熟能详,其中理念却依旧没有被大众普遍认识与应用。这本应该是一个通俗且普及的思维观念,但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始终是偏激且畸形的。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是云里雾里的,毕竟我们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思维层次以及所关心的东西也与鲁迅先生有很大不同,不过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每读一遍,获得些什么吧

那么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就不像介绍《祝福》一样,浓墨重彩的咯,就挑文章的一段话来看看吧。这么好的事情自然还是教给,小如啦~ 糖糖,真的是谢谢你,有好事,老是记挂着我啊!下面是小如为大家带来的文章的经典段落!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càn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bi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糖糖觉得这个有关大宅子的比喻是十分贴切的。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作文化遗产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真的可以说是,丝丝入扣 啊。

相信大家听过老师的讲评,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就针对小如刚刚读的这一段来说,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手足无措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

2而“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对于那种“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量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即那种“全盘继承”论者,作者投以了蔑视和厌恶。

3.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新文艺。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作者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先生就是这么有本事,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而先生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让人为之折服啊。

天气预报时间

明天是星期天,30~18℃,多云转雷阵雨,西南风4-5级。

最后让我用毛主席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鲁迅专场: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感谢今天的机务:朱文,郑雪智 预祝大家五一快乐!

鲁迅广播稿 第2篇

读不读鲁迅,似乎不成问题,因为每一个接受过基本教育的中国人,都一定读过鲁迅的文章,篇数还不算少,中小学教材里选入了鲁迅的多篇散文和小说。但这种阅读毕竟还是不一样的,更何况在学习过程中,许多人读鲁迅的体验并不是很好。我们所说的“读不读”鲁迅,指的不是作为教材的阅读,而是另一种自主的自发的、更高层次的阅读。作为学生,除了教材,你还会读几篇鲁迅的文章吗?作为成人,你还会把鲁迅作品纳入到自己的阅读书目当中吗?

多年前人人读鲁迅、只能读鲁迅的那种“盛况”其实是不正常的,但转眼之间全社会没几个人再读鲁迅,似乎也是挺令人惋惜的。幸运的是,仍然有一批人在研究鲁迅,在用各种方式推动人们阅读鲁迅,老一辈的有钱理群,中年的则有孙郁、陈丹青等人,他们用自己的学识和努力,从更新颖的、更接近这个时代的角度去重新阐释鲁迅,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好的书籍,譬如《心灵的探寻》、《鲁迅遗风录》、《笑谈大先生》,都是难得的好书。

阎晶明先生的这本《鲁迅还在》也是这样的书籍,他结合自己的“鲁迅阅读心史”谈了怎么读鲁迅的问题。为了摆脱以前过度拔高乃至神化鲁迅的错误,新时期以来人们提出了“平视鲁迅”,而阎先生则旗帜鲜明地指出:读鲁迅,“须仰视才见”。当然,他所谓的“仰视”并不是拔高鲁迅,不是否定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而是在承认鲁迅思想和文学高度的前提下,去探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生与精神世界。我以为,这种阅读鲁迅的态度是客观的,也是必需的——平视鲁迅,你觉得自己够格吗?

这本书里收录了十余篇“读鲁迅”的文章,可以算得上是作者的阅读笔记。他仰视鲁迅,同时选择了很“接地气”的解读角度:关于鲁迅的吸烟史和生病史,从鲁迅一生的生活习惯去了解他的性格与情感世界;关于鲁迅和他生活的城市,把鲁迅放在独特的城市文化环境中去考察;关于鲁迅和藤野先生、和青年烈士、和年轻作家的交往,从事件、细节的考证中,发现鲁迅性格的坚韧与柔软……角度独特、材料丰富,读起来引人入胜。

阎晶明先生说“鲁迅还在”,是基于这样三点判断:一是“真正的经典不会被撼动”,一是“鲁迅思想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现实性”,还有一点是“鲁迅思想活在人间”。这样的判断是可靠的,我们这个时代,和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太多本质上的差异;我们国民性当中所传承的基因,依然具有强大的力量。因此,虽然鲁迅早已远去,但他必须“还在”。

《鲁迅大全集》成鲁迅作品终结版 第3篇

《中华读书报》消息, 最完整的一套《鲁迅大全集》近日完美收工。本书共计1500万字, 33卷, 编入了鲁迅的创作、翻译、古籍整理、绘画、书法、画册编纂等全部作品, 与过去的鲁迅全集相比, 新增文本近百个。除此之外, 还增加了两类文字:一是过去全集未收的演讲记录20余篇;二是同代人回忆文章中的鲁迅语录。《全集》囊括了目前传世的全部鲁迅著作, 还收录了鲁迅未发表的文章200余篇。据介绍, 大全集采取编年体编辑体例, 可以清晰地发现鲁迅的思想精神轨迹和来源, 呈现原生态的鲁迅系年长廊, 最大程度地将真实的鲁迅展现给读者。《全集》的点校、注释价值中立, 不褒不贬, 是非留给读者公断。最难得的是, 周海婴老先生生前将鲁迅当年赠送给妻子许广平的共20多件手迹文物, 一并交给《鲁迅大全集》编委会辑录出版, 公布于世, 充分体现了周家后人为弘扬鲁迅精神的无私奉献和宽广胸怀。据悉, 《鲁迅大全集》首次还实现了作家文集搜索数字化。

《中国青年报》消息, 针对当前的中国教育问题, 不同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开出了各自的药方。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强调:“中国政府应该出台更多抑制不平衡现象的政策, 比如改善教育状况,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 让更多的人在本地受到好的教育。”199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论物理学家马丁努思·韦尔特曼以自己的祖国荷兰为例, 说6000万人口的国家有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原因有两个。一是有好的治学传统。韦尔特曼说:“荷兰人经常这样教育孩子:一个人的最大成就是在科学上有所建树, 而不是经商、赚钱。所以, 小孩从小就知道要多读书。”二是荷兰的教育质量高, 主要是有好的教师。韦尔特曼说, 荷兰许多中学老师科研能力非常强, 有些人本身就是科学家。可是他知道, 目前中国的中学还做不到这一点。“一名好的中学老师对一个人的成长促进作用非常大, 我佩服的杨振宁先生, 就是因为有一位名叫吴大猷的好老师。”韦尔特曼说道。

鲁迅遇“鲁迅”的启示 第4篇

原来冒名顶替“鲁迅”的人是一位小学教师,真名“周初仁”。当许、章两人找到他时,他眉飞色舞地介绍:“我就是鲁迅。敝人小作《彷徨》已经印发八万份了。全国书局已经上架售罄,请二位看后不吝指教。”两人听后哑然失笑。拱手告辞。

回去后,许、章两人将“鲁迅”所见所闻如实写了一封长信,邮寄给了鲁迅。

真相大白,水落石出。鲁迅在1928年4月的《雨丝》杂志回应了这件事,标题是《在上海的鲁迅与杭州的鲁迅启事》,文中幽默风趣:

“让我非常欣慰的是,中国另一个姓周。名鲁迅的先生和我同时代不期相遇了,应该值得庆贺。中国同名同姓之多。这是没有办法更改的。但让我很感兴趣的是,通过他的自叙,有一大半和我一样的经历,就像影子和人体重叠般的默契。这让我很为难,到底我是人体,他是影子;还是我是影子,他是人体,至今我自己都糊涂了,分不清。那位杭州的‘鲁迅’,曾经给一位大学生写过这样一首诗歌:‘我来君寂居,唤醒谁氏魂?飘萍山林迹,待到他年随公去。’署名竟然是‘鲁迅游杭吊老友曼殊句’。这首诗歌细细品味,有失高明之处一二,硬是替着曼殊说‘待到他年随公去’,也未免太专制了。‘去’呢?自然一天要‘去’的,然而去‘随’曼殊去,我这個上海的鲁迅做梦都没有想过。另外我再次强调:我之外,今年至少还有一位叫‘鲁迅’的和我对视中,但那个‘鲁迅’的言语和行动,和我曾经印过一本《彷徨》而没有销售到八万本的‘鲁迅’无关……

事后,许、章两人特地赶到上海,问询鲁迅如何处置那个冒牌货,是否告官把他抓起来。鲁迅哈哈大笑:“随它去吧。不必追究,到此为止!”

一场冒名顶替的风波就这样云淡风轻,一笑泯江湖。鲁迅靠宽厚仁慈的姿态,用幽默的方式撰文化解了这场意外,让世界回归祥和安静之中,这是鲁迅为人处世精彩妙笔,也是一个人涵养滋润的人生风采。

在鲁迅故里读鲁迅 阅读答案 第5篇

站在鲁迅故居的百草园,我捕捉不到任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的快乐,我感到茫然,仿佛所处的并不是百草园,百草园尚在另一个为我所不知的地方。似乎总是——风景在别处。导游说,“这里只有两个地方是原来的,泥墙根和石井栏。”就因为是原来的,泥墙根已经被砖墙护起来了,成了墙中墙。事实上,它矮得根本不像一堵墙,倒像是一截土垛,如果不是因为这篇著名的文章,它恐怕早就被铲平了。历史与文化的附加值常常超越物质的本体,这是自然的。仍然要感谢这个地方,给了鲁迅那么多的快乐,这对他来说是多么重要!

三味书屋不仅狭小,而且呆板,没有任何孩童的气息,整个就是一副胡须枯索的老夫子的面孔。书屋的小院形象地注解了“天井”的含义,满墙满地的青苔如井壁与井底,窄仄潮湿,仿佛这里的人生也将是长满青苔的。这里连空气中都壅塞着压抑感,外观仿佛一张阴沉的脸,内观仿佛一个滞重的心胸。也许是久无人居,没有人气的缘故罢。如今的`三味书屋对于鲁迅仿佛是一个象征性的场景,烘托着告别百草园以后的鲁迅,以及他那缺少欢快的人生。告别百草园,就是三味书屋,这似乎是关于人类命运的起承转合的一个暗示。

鲁迅故居如我在别处参观过的名人故居似乎没有太大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故居的注解,即陈列在墙壁上的那些图片和文字。有一块展板上镶着鲁迅的父母、早夭的弟弟(后人根据其夭折时的样子所想象的成人时的样子)和朱安的画像。上面并排为父母,下面并排为早夭的弟弟和朱安。早夭的弟弟和朱安并排,让我感到费解。这是根据什么原则排列的呢?因为早夭的弟弟和朱安都是不圆满、无建树的畸零者?

1作者介绍了鲁迅故居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详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介绍了鲁迅故居里的百草园,三味书屋,故居的注解。详细描写了百草园里的泥墙根,三味书屋的小院及故居的注解。

2阅读第2段,说说作者眼中的三味书屋是怎样的?

鲁迅话题作文:游鲁迅故居 第6篇

鲁迅是我国的大人物,我梦寐以求都想去去他的家,听说他的家在绍兴,我的求知欲越来越高了,这不,上个星期 的3.8妇女节,我如愿以偿了。 一下车,我就直蹦鲁迅的故居,一进里面,就是大堂,瞧!他们以前坐过的桌椅还在呢,我跑过去,正准备一屁股做下去,突然,妈咪一把拉住我,对我说:“这不能坐的!”我点点头。唉声叹气的低下头。 绕过书房,就来到的一个房间。以前他们家的床,盖过的被子都还在哩!我好想躺上去睡上美美的一觉,可是这里外面围了栏杆。一抬头,仿佛空气里都弥漫著名人的气息。 最后,我们来到百草园,这里种着许多新鲜的蔬菜,还有几棵以前就有的大树。那里有口古井被封锁了,我迫不及待的跑过去往下敲了敲,呀!有垃圾。我十分生气,心里愤愤不平:鲁迅是一个多人好的人啊,他为社会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居然有人不尊敬他,太可恶了。 你们有时间也要去那里转转哦,记住:不要乱丢垃圾。

鲁迅广播稿 第7篇

幼年时期的鲁迅,丰衣足食,自由快乐,家境厚爱,并且还是名门望族。他在私塾里饱读诗书,十分受人尊敬。与少年闰土的友谊,去看戏、偷别人罗汉豆的欢喜、有趣,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阵阵欢笑。

但好景不长,在鲁迅13岁后,他的爷爷周福清因为被误认为是科举舞弊,抓入牢中。鲁迅一家为了救出祖父,变卖家产,经过努力,终于救出了原来要被“秋后问斩”的祖父。祖父回到了家中,但这个家,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华荣富贵,欢声笑语了。家庭变故,家道中落使鲁迅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家族。家道中落,给鲁迅留下了失落。但是,鲁迅因为想要重新挣回以前的种种精神上的损失,十分刻苦地读书,并且处处体量着母亲。这时父亲已经去世,亲戚与他人的歧视、侮辱和游耍,给鲁迅带来了沉痛的打击。鲁迅没有被打倒,他以肩扛起整个失落的家庭。

父亲的死亡,对中医的不信任,让鲁迅来到日本的仙台医学专家学院。藤野先生的帮助,让鲁迅成绩突出。但一切改变于那一张影片。这使他最终弃医从文。他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决定呢?都是因为那一张影片,与那一阵欢呼。中国学生看着中国人被日本人给用枪杀死也不知羞耻,而在鼓掌欢呼。鲁迅再也看地不下去了。鲁迅知道自己医术再高明,也治不了国人的病,这种病,也许只有他才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于是立刻弃医从文。

但鲁迅的弃医从文,从一开始就不顺利,鲁迅渴望用手中的笔唤醒我们这个遭受百年屈辱仍昏睡死沉的民族。但鲁迅刚开始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成功,不仅读者很少,即使是仅有的读者也很难产生共鸣与精神的振奋。再加上混乱的时局让鲁迅感到救国的无助、无望,于是开始在研究佛经和历史中逃避现实。从19到19,鲁迅一直沉在自己的家中,低着头,只想逃避下去。

但是,钱玄同的“铁屋子”对话,终于让鲁迅重新站了起来。从19到1936年的十月,鲁迅自开始创作,便源源不绝。

一生的呐喊,这位伟大的巨人在1936年10月19日轰然倒地。

鲁迅话题作文:鲁迅自传读后感 第8篇

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

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后来因为国难旋赴日本留学。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通过“看电影事件”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

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则完全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为民救国的赤子。如果说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士,开始了他更富有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

工作以后,鲁迅从浙江杭州到绍兴,又从北京转到厦门、广州,最后定于上海。由普通中学教员到教务长、教育部员、大学教授,每一次波折都是一段精彩人生!都是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政府劣行和帝国主义列强罪行而受到排挤、迫害!而这些也正是他为人民奔波,同敌人作战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写照。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奔波表现得极为平淡,用 “走出”“又走出”“被拒绝”“到底被拒绝”,较详叙述的只是从北京到厦门的一次,这表明鲁迅先生对个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则不屑置辩,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在文章朴实平缓的语言之中,包含了先生对民族、国家的挚爱,也有对反动者的气愤与不耻。“到1926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被政府通缉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但鲁迅先生却以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出来,将那种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充分体现了先生蔑视反动政府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与反动军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而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则不无调侃嘲弄之味。

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

鲁迅广播稿 第9篇

【鲁迅美术学院专业】鲁迅美术学院招生网站-鲁迅美术学院分数线

一、学校自然情况学校全称:鲁迅美术学院办学地点及校址:书法学、中国画、影视摄影与制作、美术学、绘画(含版画、水彩、油画专业方向)、雕塑、摄影、环境设计(含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方向)、产品设计(含工业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纤维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沈阳校区办学,具体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十九号,邮编:110004;视觉传达设计、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中日合作办学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设计、服装制板)在大连校区办学,具体地址:大连市金州新区金石滩金石路39号,邮编:116650。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本科。学习年限:雕塑专业学制为五年,学习年限最长为八年;其它专业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最长为七年。办学形式:全日制。主要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46.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0.2万平方米,专任教师529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194人,教学仪器设备值4834万元,图书56.7万册。

二、计划特别说明经批准有语种限制的专业及允许招生的语种:各专业不限外语语种。有男女生比例要求的专业及限制比例:(国家允许限制男女生比例的艰苦行业专业允许,其它专业不允许)男女生比例不限。

三、专业设置说明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制科 类授予学位门类130405T书法学四年艺术文艺术学130406T 中国画四年艺术文艺术学130310动画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311T影视摄影与制作四年艺术文艺术学130401美术学四年艺术文艺术学130402绘画四年艺术文艺术学130403雕塑五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404摄影四年艺术文艺术学130502视觉传达设计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503环境设计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504产品设计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505服装与服饰设计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505H服装与服饰设计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507工艺美术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130508数字媒体艺术四年文理兼招艺术学

四、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说明本科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鲁迅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证书,达到鲁迅美术学院学位授予标准的颁发鲁迅美术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五、收、退费说明

1、学费收取标准:按照省物价部门批准并办理收费许可的标准向学生收费。美术史论专业、文化传播与管理专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业每生每年8000元,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每生每年13000元,其它各专业每生每年14000元。

2、学费的退费办法: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

3、学生在学期间实行奖学金制,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助学金制。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经教育部批准(批准书编号:MOE21JP2A20111125N),我院与Educational Foundation Bunka Gakuen, Japan(日本文化学园文化服装学院)合作举办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2年起开始招生,在本校同批次录取,办学地点在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国际交流中心,2014年计划招生120人。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专业方向、服装制板专业方向),专业代码为130505H。毕业颁发中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日方时尚高度专门士(本科)毕业证书。此合作办学项目经教育部批复为本科学制4年(2+2),即在我院学习专业课2年,在日本学习专业课2年。鉴于招收的新生无日本语基础,学生赴日学习前须通过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之规定留学生日本语二级水平测试。综合以上情况,为达到中日双方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采用学分制进行培养,我院提供日本语专门培训服务(经物价部门批准、收取相应培训费用),学生依据自身日本语水平自愿选择参加,由日本文化学园日本语专门学院指定教师授课。在日本语水平达到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后,进入基础专业学习阶段(不分专业方向)。在我院修满专业学分并通过日本法务省之规定留学生日本语二级水平测试后,进入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根据个人意愿分专业方向进行学习,最后回我院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因个人日本语测试,或课程不合格等原因,不能按期赴日本学习,经批准可重修相关课程,再不合格者则根据个人志愿选择以下两种方式完成学业。

1、在大连校区国际服装学院继续读完剩余课程直至毕业,由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教师授课。颁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修了”证书,鲁迅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证及学位证,原学费不变。

2、根据我院高考相关规定进行艺术专业加试,合格后转入我院染织服装设计艺术系服装设计专业三年级直至毕业,只颁发鲁迅美术学院毕业证及学位证,学费按转入专业标准执行。学费标准暂定为国内学习期间约38000元/年,日本一年学习期间学费按赴日当年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标准执行,最终以省物价部门批复为准。

七、招生录取规则说明

1、调档比例:全部投档。

2、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身体健康状况要求: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其它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3、院校志愿录取办法我院2014年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我院按考生文化课高考原始分计算,外省文化课高考总分不足750分,按折合后的750分计算。在文化课成绩达到我院要求的基础上,对考生的品德素质、身体状况考核合格后择优录取。中国画、版画、水彩、油画、雕塑专业方向的文化课总分最低控制线350分,外语单科分数线为65分,按专业成绩择优录取。书法学、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纤维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文化课总分最低控制线350分,外语单科分数线为65分,按专业课成绩80%与文化课成绩20%的综合分择优录取。美术史论和文化传播与管理专业方向文化课总分最低控制线350分,外语单科分数线为65分,语文单科分数线为90分,按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中日合作办学的服装设计、服装制板专业方向文化课总分最低控制线380分,不设外语单科分数线,按专业课成绩乘以3再加上文化课成绩的综合分择优录取。文理兼招的专业方向按照成绩统一排名录取。录取过程中如果出现并列情况:(1)书法学、中国画、版画、水彩、油画、雕塑、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录取文化课总分高的考生;(2)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纤维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中日合作办学的服装设计、服装制板专业方向录取专业课总分高的考生;(3)美术史论与文化传播与管理专业方向录取美术作品赏析论文成绩高的考生。

4、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考生的处理不承认省招考委关于加降分的规定,各专业方向成绩排名第一的辽宁省或外省考生文化课总分最低控制线可降5分,或外语单科分数线降5分参加排队录取(不包括美术史论、文化传播与管理专业方向)。

5、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录取时依据分数优先原则,按照考生报考我院专业加试时的志愿顺序录取(单独报考中日合作办学的服装设计、服装制板专业按照志愿优先原则依据成绩录取,兼报中日合作办学的服装设计、服装制板专业按照考生报考我院专业加试时的志愿顺序依据成绩录取)。

6、联系电话、网址联系电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鲁迅广播稿】相关文章:

鲁迅精神05-06

学习鲁迅07-25

鲁迅后人07-14

鲁迅野草07-24

鲁迅杂文09-02

鲁迅大撤退06-13

鲁迅与儿童06-25

鲁迅小说风格08-04

故乡鲁迅赏析06-19

鲁迅谈胡适06-19

上一篇:安全伴我成长作文450字下一篇:总经理内审首次会议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