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对策

2024-07-05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对策(精选10篇)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对策 第1篇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对策

会计信息是指通过特定的会计核算标准、程序和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形成的以货币形式编制成的会计报表或其他资料。企业的会计信息反映的是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和资源的分配、再分配情况。它既是外部有关方面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来源,也是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直接信息来源。就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而言,会计信息对于制定融资战略、产品和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发展战略,对于加强财务、成本、人才、质量等管理,对于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等,都有重要作用。加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确保会计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日趋显得重要,也成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焦点。从国家财政部曾公布的严重违反会计法规的若干家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反映出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事件可以看出,解决当前经济领域中会计失真的局面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成因及对策,对建立规范有序的会计环境和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有重要作用。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根据不同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政策选择性失真;另一类为弄虚作假性失真。前者指会计帐簿、会计报表都有合法的凭证,只是由于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不当,使会计信息与客观实际产生偏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后者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编制虚假会计凭证,并以此进行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或直接签改会计数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一)、政策选择性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会计准则为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多种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供企业选择。在不同的选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人为失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有:

1、存货计价失真

期末存货在计价方法上既可以采用历史成本法,又可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于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者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项减存货跌价准备项,反映的是存货可变现净值。换句话说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存货跌价准备计量应按单个存货项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分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位价格较低,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可变现净值。以期末对单个的存货,如原材料为例计算其可变现净值,由于估计售价、估计完工成本及估计销售费用很难确定,结果不是唯一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存货都与此类似,种类繁多,管理复杂、结果不确定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时,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十分繁杂,势必带有主观性和误差。而且有些企业尽管存货容易遭受毁损,更新淘汰速度快,为高估存货虚列资产,故意选择历史成本核算,使毁损、陈旧过时的存货仍列在报表上,导致存货计价失真,加大经营风险。

2、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失真

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这种方法符合资产损耗的规律,可以加速资金回收,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更新和科技进步。而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坚持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致使固定资产的使用初期的帐面价值超过其真实价值,虚列资产。

3、坏帐损失核算失真

企业的坏帐损失核算有两种方法,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直接转销法即在实际发生坏帐时,作为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冲销应收帐款,这种核算比较简单,但实际收回的款项可能要小于其帐面帐款,容易虚增资产的价值,也不能反映应收帐款预期可变现净值。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帐损失并计入期间费用,形成坏帐准备。当某一应收帐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帐时,根据其金额冲减坏帐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帐款。坏帐准备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帐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以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为例,它是按应收帐款余额的百分比来估算坏帐损失的一种备抵法。可据此提取坏帐准备。企业计提坏帐准备的比例一般为期末应收帐款余额的3‰-5‰,而有些企业尽管存在大量的呆帐、坏帐,应收帐款回收率低下,却仍执行该比例提取坏帐准备金,导致不良资产比重加大,经营风险提高。

(二)、弄虚作假性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1、资产计价失真

指资产的帐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不一致。是虚列资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变革激烈的新形式下,部分企业资产管理混乱,企业领导私吞,转移资产,造成企业资产流失,资产的帐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不一致。2003年发生在陕西省西安亚西光电仪器厂1500万元 国有资产流失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西安亚西光电仪器厂是一个国有企业,厂长刘天荣上任不久提出企业改制,先是投资1500万元成立亚西电器公司,隶属亚西光电仪器厂,自任电器公司总经理。随后又成立一个空壳公司——亚西电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刘天荣又自任董事长。对外宣布电器公司和成套设备公司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将两个公司搅在一起,趁此时管理混乱,刘天荣伙同电器公司财务部经理马云霞等人,利用对电器公司作虚假负债、虚假盘亏、虚假支出工资等办法,减少电器公司国有资产评估数额,使电器公司由原拥有1500万元的国有资产缩水为负109万元。1500万元国有资产悄然被移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随后将成套设备公司变更为“民营企业”。而电器公司国有资产在帐面上荡然无存。在亚西光电仪器厂破产核资清算过程中,在职工举报和检察机关、工商机关密切配合下,使该事件真相暴露,巨额国有资产幸免流失。由此折射出不法分子利用工作之便弄虚作假,侵吞国有资产的事实存在,资产计价失真的严重后果将引发我们深思。

2、所有者权益核算失真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在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管理、经济运营决策的权力都掌握在经营者手中,如果监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所有者权益核算失真。主要表现为:一是注册资金不到位。二是所有者协逃资金导致企业经济实力下降。三是用实收资本弥补亏损,侵害股东权益。

3、经营成果失真

指违反国家政策和会计制度,虚设收入、乱挤成本、乱列费用,造成虚盈实亏或者虚亏实盈。主要做法有:一是企业将发生的经济业务收支进入私设的会计帐户做帐外帐,私设小金库;二是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和财务报告编制依据,弄虚作假,掩盖真实经营成果;三是利用收入确认的时间差,人为调整利润,达到增加或减少利润的目的;四是将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人为增加或降低成本费用数据,造成利润的不同结果;五是利用“应收应付”或“其它应收应付”帐户隐藏亏损或隐瞒利润。

4、会计核算资料失真

即有意对会计凭证帐薄、报表等核算资料编假造假。常见的做法有:以虚假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凭证,虚设会计科目,伪造会计帐薄,采取不正当的计量方法,甚至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是经营者为了夸大经营成果、推卸经营责任或者为了获取信贷支持,制造不实财务状况或者为了减少纳税而有意压缩财务利润。目前,伴随着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有愈演愈烈 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观念淡薄

法律观念淡薄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部分企业负责人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为了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会计制度、政策法规及国家利益之上,强迫会计人员采用欺骗、造假手段,侵害国家、投资人及债权人的利益。在法律面前总抱有侥幸心理,妄图蒙混过关。“西安亚西光电仪器厂”一案正是暴露了部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法律观念淡薄,在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破产、兼并或改制之机,信念动摇,贪欲膨胀,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以权谋私,侵害国家和他人利益,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二)、监督不力、执法不严、处理不重,从客观上纵容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

由于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法律责任难以落实,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加之对查处的违法乱纪行为惩办不严,使违法者胆大妄为。“刘天荣、马云霞侵吞巨额国有资产”案件一个要害之处正是财务监管失去作用,监督机制不健全,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

(三)、人员素质不高

人员素质不高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一是部分企业负责人素质不高。他们往往无视财经制度和法规的存在,为了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想方设法干预会计信息,搞“厂长成本、经理利润”,使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是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其一有的企业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致使素质差的下不去,素质高的上不来。部分会计人员就其工作能力和水平来说,不能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加之企业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也不够重视,导致操作性、原则性错误,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帐户对应关系等。其二由于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出现了缺乏职业道德的现象。其三不良的思想根源,导致会计人员道德败坏。

三是执法者的素质不高,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作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有来自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应人员,有来自企业外部的各种审计机构。而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部分监督机制往往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与企业同流合污。近几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会计师事务所甚至扮演了“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的角色,在利益的诱惑下,注册会计师可能放弃应有的警惕,甚至沦为会计信息制假的“帮凶”,帮助企业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不配套,使会计信息质量缺乏有 利的法律保护

亚西光电仪器厂国有资产流失一案透视出:企业领导人与财务人员能够相互勾结实施作案,正是他们抓住了国有企业在企业破产、兼并和改制中的痹漏,在个人乘机捞一把的心理作祟下,想方设法钻政策、法律空子,挖空心思在改制中做文章。建立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改进健全财务法律、法规也是这起案件给我们的警示。

三、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经营成果失真,后果极其严重。偷逃税收、虚盈实亏,造成资金紧张,再生产难以维继,甚至造成企业破产。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不仅为企业本身带来无穷祸害,而且其直接危害社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引起政府对经济形势的错误估计,造成宏观经济决策的失误,后果非常严重。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会计法律法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相应的,适应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与之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完善。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解决好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的问题。通过所有权的界定,经营目标的落实,逐步形成董事会、监事会等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避免“家长制”以及报喜不报忧的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等腐败行为。杜绝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及企业管理者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的行为发生。完善和规范会计法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和标准披露会计信息资料。从源头上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监督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成为社会经济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建立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控制经营风险,防止舞弊等行为都具有重要作用。企业通过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内部财务控制中心的作用。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各行其职并通过定期轮换制和内部稽核以及内部审计制度,促进会计人员的工作正确无误。从制度上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为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财政部门要代表国家行使国家财政监督权利,建立国家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制度,对不按照《会计法》和财经制度处理帐务的单位,进行公开处理,并对责任人和具体操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以此来促进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建设。要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职能,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道德水平和执业水平,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签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任或违反 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确保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企业进行会计监督,切实担负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警察”作用。政府审计部门要定期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查,对其承担的审计业务进行抽查,使其行为受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保证其在职权范围内对审计对象做出公正的审计报告。对确实具有严重违纪现象,应该按照管理条例进行严肃处理,甚至吊销其营业执照及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把他清除监督队伍。

3、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为财会人员创造宽松的内部工作环境

根据《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反会计事项;对于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编造会计帐薄,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表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薄、财务报告,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违法违纪行为,但未构成犯罪的,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给予降职、撤职及开除的行政处分;不断完善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制度。严格按照审计结论评价其工作业绩,对于弄虚作假、虚盈实亏的企业领导,一定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这些不仅对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重要作用,也为会计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完善提供了保障。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等。要有组织地培训企业负责人,使他们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会计法规和财务知识,使他们明确依法处理财务业务的必要性,提高自觉性。财务人员的业务继续再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要深入持久进行,不断更新财务知识,完善会计人员知识文化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促使会计人员生产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敬业爱岗、廉洁自律。

5、大胆创新,试行新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一些地区和部门本着“统筹安排、择优选点、注重实效、稳步推进”的原则,相继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多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改革,推行会计委派制。即由政府或单位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向事业单位派遣或任命会计机构负责人,负责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工作。实行会计委派制从根本上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分离,确立了会计人员独立、超脱的执法人格和优良安全的操作环境,真正能做到理直气壮、秉公办事、依法维护会计工作的尊严和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准确。会计委派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直接委派。即对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财务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实行会计委派制管理。

二是集中委派。主要包括建立会计服务中心和会计委托代理制两种形式。会计委托代理制即会计核算中心。它是在保持单位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帐户,统一管理会计人员。

三是财务总监委派制。即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和大型企业实行稽查特派员制度。

四是受托委派。指政府会计主管部门接受非国有组织的委托向其荐派业务素质高的财务人员。

综上所述,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会计界的一个长期任务。会计信息失真不论出于何种动机,也不论受何人指使,总是出自会计人员之手,会计人员负有直接责任。而且会计信息失真绝大多数是有意而为之,因业务素质不高或工作疏忽造成信息失真相对来说占少数。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防治除要完善内部自我监控机制,杜绝暗箱操作,防范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外,还要依靠加强各种外部经济监督,特别是审计监督,切实保证会计信息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真正维护国家、投资者和大众的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制度变迁·产权模糊·会计信息失真 》 作者:湖南大学 伍中信、杨晴 文章选自《财会月刊》2003.1

2、《再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作者:北京财政局 刘兰芬 文章选自《北京财会》2003.3

3、《中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较大》

记者:赵建华

文章选自《中国财经报》2003年1月8日

4、《会计制度设计》

5、《审计》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对策 第2篇

[摘要]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直接危害了会计工作的生命力。经济界的有识之士认为这一问题已经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高度重视。1995年他亲自主持制定了“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约法三章”,1996年财政部又印发了《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通知,但虚假会计信息问题始终得不到扼制,必须深刻认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出根治的良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期间执业道德内部牵制会计委派制 从我国“银广夏”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的陆续发生到美国安然公司倒闭、世界通信公司会计丑闻,使得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研究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信息提供者(多数是企业)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

(一)外在原因

1、法规不健全。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已初见规模。但必须看到,我国会计法制建设还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会计法规制度的不相协调,法规制度实施不配套,法规体系还不够规范科学等;《企业会计准则》、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相继颁布的具体准则共同起作用,状况较乱。二是对现有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深入,执法不严等方面。《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不足之处,如对违法处罚规定中,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缺少量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急需进行修改,出台相应的实施措施。

2、会计理论不完善。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如会计期间假设,是人为地划分时期,其结果必然与客观事实有差距;货币计量假设,假设币值不变,遇到通货膨胀时,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上核算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真实的现在情况;重要性原则,是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由于合并了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原则在应用时,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少预计或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使会计信息带有了估计成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外部监督乏力。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权衡本部门的利益,偏袒自己下属单位,监督弱化;税务机关以税收征管为宗旨,注重税款的缴纳,忽略其他会计核算监督;审计机关重点是对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审计,不可能对所有企业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监督。

(二)内在原因

1、单位负责人指导思想不正,会计人员失职。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其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有些单位负责人利用手中权力,为了个人私利或本企业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搞“厂长成本、书记利润”、“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搞账外账、小金库,大搞短期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体,所有会计信息最终都出自会计之手。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水平差,技术不过硬,责任心不强,导致会计核算错误,信息失真。

2、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银行、工商、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从会计监督来看,改革赋予了企业自主权和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但一些单位领导者自有理论:当会计人员对编造虚假会计信息持不同意见时,他说:“我是负责人,我说了算”;当问题被有关监督部门查出时,他说:“我是领导,如何记帐我不懂,那是会计的事”;当有关监督部门要依法进行处罚时,他说:“我是为企业着想,为职工谋福利,本人一个子儿也没有多拿”;同时还理直气壮地发牢骚:“上级下达的高指标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不得不这样做。”错误的思想认识,造成会计核算失真等问题日益严重,监督在不少企业可以说基本失控。审计监督由于面广,任务重,注册会计师制度又刚刚恢复建立不久,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等都基本上由领导决定。虽然《会计法》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主管部门并没有起到保护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作用,守法的会计人员遭到打击报复、被撤换,或得不到重用,主管部门往往顺从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出现了会计人员“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会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屈服于单位领导,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内部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些单位无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交接手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加强会计法规建设。《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收支不予办理。在实施《会计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反普遍、处罚难办。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会计法》的修订工作,将修改《会计法》的不足之处,明确法律责任,特别是对将虚假会计信息提供给国家、社会、投资人,并导致损失的人员在《会计法》中规定给予重罚,详细规定处罚的具体标准,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逐步废止《企业财务通则》和众多的行业会计制度,使指导会计工作的技术标准只有《企业会计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使具体业务核算必须遵循相应具体准则的规定,防范会计舞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二)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依法办理会计业务,加强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大执法力度,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几个环节要齐抓,凡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损害社会利益的,必须依法严惩,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随时发现,随时处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美国20年代经济危机前后,虚假会计信息充斥证券市场,政府通过法律将会计责任明确界定给企业经营负责人,违法乱纪者给予重罚,较好地杜绝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逐步完善会计理论。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有些原则、假设虽有缺陷,但还将继续使用。我们在发展会计

理论的同时,尽量减少信息失真的程度。会计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会计理论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使提供的会计信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会计主管部门统一向企业派遣会计人员的制度,被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调整、任免和管理由委派机关负责,使会计人员从企业中完全独立出来,不受企业负责人的制约,使会计人员“顶得住又站得住”,保证会计人员的根本利益。

(五)加强监督力度。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验证、检查、监督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各级主管部门也应负起责任,在对所属单位的会计人员业务上进行指导,核算上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必须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有关人员予以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发挥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应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依法执业,客观公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操作员,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遵守职业道德的优秀人员担任会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准确掌握会计准则,按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还要经常对财会人员进行执业道德教育,明确职业道德标准,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使之在履行职责时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杜绝伪造、编造会计信息的现象的发生。不断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会计队伍,进一步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

能正确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为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出谋划策当好参谋,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七)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认真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建立、健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为会计信息报告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会计信息失真在源头就实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并把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5月;

2、舒强兴,《企业财务会计学》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3、石连运,《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其综合治理》2003年第5期《财务与会计》;

4、刘冬荣、王清华,《浅议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环境及治理对策》2002年第5期《时代财会》;

5、熊悠燕,《小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2003年第2期《财务与会计》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对策 第3篇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与原因

近年来,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越来越严重, 虚假会计信息不仅影响相关利益主体对经营状况的判断, 也影响宏观决策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和有序进行。失真主要表现在:会计核算资料失真、资产计价失真、往来款项失真、收入失真、成本失真、经营成果失真, 最终都会体现在会计报告的失真上:一是经济业务失真即虚列收入、乱挤乱列成本费用、支出和财产损失不及时记账等。二是会计核算资料失真即请客送礼、行贿、挥霍浪费等非法支出纳入合法支出项目中。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造成了企业资产的流失, 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为什么会失真,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会计法规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当前的法制建设尚不健全, 经济管理工作还必须依靠各种行政手段, 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 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 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 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公正。

2) 利益驱动。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原因。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各自利益, 事前经过周密安排, 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 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 处在首位的是企业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 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

3) 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会计人员隶属于单位领导, 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 这势必导致会计监督力度不够。在内审监督方面, 内部审计地位不高, 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损。在国家审计监督方面, 因其力量有限, 且多侧重于强调国有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在社会审计监督方面, 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来承办的, 但注册会计师队伍良莠不齐。恶性竞争造成迁就客户, 执业质量得不到保证。

4) 违规成本低廉。我国对企业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 对造假者不追究或处罚不力, 从客观上纵容了会计造假。市场上的造假屡禁不绝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民事赔偿机制。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 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无意失真。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 事先经过周密安排, 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 使会计信息不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 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 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

2) 会计制度失真、会计操作失真。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和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等原因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讲, 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修正而改善。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导致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 其原因有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不当、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会计事项的判断不准等。

3) 会计事项失真、会计处理失真。利用会计凭证进行舞弊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分为利用原始凭证和利用记账凭证两种。原始凭证失真主要表现为:经济业务为真, 原始凭证为假;经济业务为假, 原始凭证为真;经济业务和原始凭证都为假。记账凭证失真主要表现为任意调整账项, 收入、成本、费用不按会计制度规定处理, 出现虚列、多列、少列、不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成本, 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等以致数据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 健全规范经济运行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的公平环境和诚信评价体系。稳定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进一步加大《会计法》、《会计准则》的推进力度, 对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薄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报、会计信息的披露等明确细化工作标准, 统一各所有制结构、不同企业的会计法律约束制度, 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要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按照会计法律相关规定给予惩处。着手建立健全社会评价组织体系, 保证整个社会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行, 将自然人、法人、司法、社会中介组织等全部纳入评价体系管理, 建立社会评价信息库, 将税务、工商、金融、外汇等合法信息建立联网查询系统。完善独立审计制度, 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为。2)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适度推进企业会计委派制,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要坚持不懈地对会计人员加强业务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知识结构层次合理、思想道德过硬的会计队伍, 形成会计人员爱岗敬业、客观公正、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适当提高会计人员工资水平, 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会计队伍。有条件的地方会计人员、会计机构由中介机构委派, 直接接受地方政府等会计主管监督管理。3) 健全和完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要健全财务机构, 配备符合各岗位素质要求的会计人员, 会计、出纳、审计、稽核等项工作必须职责明确, 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人员素质控制等。加强国家监督, 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验证、检查、监督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和事业行政单位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规范社会监督,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 提高其造假成本, 形成内部机制与外部约束机制, 有效提高监督质量。4) 加大会计打假力度, 提高会计造假的违法成本。对恶意造假者, 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建立会计诚信平台, 让全社会监督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不守信用的企业、机构或个人, 不仅要让其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更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使其造假成本远远大于其利益。

总之, 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是诚信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企业、社会、政府等方方面面的关注和共同努力。随着各项法规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而得到提高和改观, 相信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将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起到更为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井俊华.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 中国工会财会.2008.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第4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15-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业进入蓬勃发展期,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经济信息透明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演变成一种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较长时间内一直在困扰着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并且失真程度之深、范围广大、危害之大,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正视和解决的一个严肃性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概念

会计信息是指企业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重要的财务报表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股东要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就要通过这些表的内容进行判断公司运行情况。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质量的核心要求,是实现会计职能保证会计信息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的财务经济信息。如何正确评出价会计工作的工作质量以及可靠程度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会计信息是否真实。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判断的客观性失去了意义。

二、会计失真的原因

1、会计理论的不完善

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地方还不能够正确反映出经济业务的实际需求。如会计期间假设,是人为地在时间上把连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用起止日期加以划分,其造成的后果自然与实际情形存在一定的差距;货币计量假设,因为币值不变假设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通货膨胀环境下,这一币值稳定的假设就无法避免会计上所提供的信息背离经营的实际情况;重要性原则,是单独反映重要的事项,而合并反映并不重要的事项,正是因为对于一些相对不重要的事项进行了合并,使得会计信息与业务真实的样貌有出入;谨慎原则在应用时,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少预计或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使得会计信息带有了估计成分,这也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会计工作监督机制不健全

会计工作监督是指由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企业的账目进行相关检查。但是如今主管部门作为企业的外部监督部门在进行相关决策及公务执行过程中不能站在其他部门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只是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无法对所属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

有些监管部门片面地只从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效益来看企业领导的业绩,使得一些企业的领导以维护企业自身利益为名指使财务人员做假账。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作用无法发挥,会计信息处理失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作出规定:所有的会计工作者一律需要再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后方能上岗就业;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外还需要具备会计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资格或者是三年以上的相关从业经验;最后,会计事业工作者由于职务设计财务较多,本身较为敏感,因此需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4、会计基础工作十分地薄弱

有些单位根本就没有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放在眼里,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不规范,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1、逐步完善会计理论

会计理论以及实践发展截止到目前为止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些原则、假设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还是要继续使用下去的。我们在对会计理论进行发展的同时,不得不对信息失真的程度引起充分的重视,应尽量减少信息失真的程度。

2、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既精通业务、又熟悉全局的会计复合型人才。

各个管理层次要投入相当的财力、物力,运用多种手段加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同时,强化业务学习,加大培训力度,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对财会人员职业资格进行审查,建立严格的职业退出制度,对于会计人员一旦发现道德上存在的话应严格按照《会计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作出严厉处罚。只有提升了会计人员整体的素质,才能最终彻底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3、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一是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我国企业风险意识淡薄,自我监督意识不强,应建立以及不断完善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二是加强国家外部监督。一旦发现企业做假账,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上的规定作出严肃性地处理。三是加强中介机构监督。在现阶段,由于中介机构的运作尚未规范,加之受人员数量、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的影响,并未发挥应有的独立、公正的监督作用。所以应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建立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并存的监督体系。

4、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严格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充分发挥会计的两种最基本的职能即核算与监督职能,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实施过程,规范整个会计处理过程,为会计信息报告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会计信息失真在源头就实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并且把制度落到实处,取得相当不错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个需要我们持续关注重视的长期性问题。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前提下,我们期待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可以最大程度的得以控制,其危害可以减少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尹圣卿.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6)

[2] 曹敏.浅谈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5(12)

[3] 刘立田.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 第5篇

1.1一些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比较低,专业的会计知识掌握也不够。

会计人员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核后要对外界公布,所以一定会受到一些客观经济活动的干扰和评判,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人员的专业和职业水平良莠不齐,导致了一些专业和职业素质比较差的会计人员因为其自身的实务,造成了会计信息与事业单位实际发展不符,产生会计失真的现象。

一些事业单位对会计的管理不严格也造成了会计失真的现象,使得会计管理的科目杂乱,工作分工也不明确,人员的频繁更换,导致了会计工作人员的稳定,使得一些信息的处理产生了断层,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进行,降低了会计人员工作的效率,为会计信息的失真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会计工作人员为了等到升职的机会,获得更多的钱财,想要获得管理层的重用,就违背自己的职业操守,不顾道德的约束,制造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最后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1.2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者受到利益的驱使,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对会计部门的考核主要是通过一些指标来判定的。

在事业单位的经营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情况下,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人为了向上级部门和外界交代,就让会计部门做假账,来欺骗上级或者外界,为了获得利益,而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他们运用自己的权利对会计部门进行操控,使得会计工作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1.3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失控。

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时,对资金的回收不及时,导致了会计信息的混乱,账面不清晰,一些信息的丢失造成了大量的坏账;

生产、销售的环节中没有对不准确的会计信息进行及时的改正;还有一些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够,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在会计工作中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这些都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

1.4内部审计的局限性难以防止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环节,但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受制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工作缺乏独立性,一般情况下,往往只审事业单位的下级部门或职工损害事业单位的利益的行为。

因此其监督作用很难得到发挥,更谈不上遏制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也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主要的应对措施包括:

2.1督促各单位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约机制,一方面,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其对经济活动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保证单位内部控制逐步完善。

要强化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

在对会计工作的建设上不能只把目标局限于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应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整个事业单位管理层面上来认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同时建立健全会计岗位体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分工合作体制。

2.2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素质,事业单位经营者和会计人员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和使用者,事业单位经营着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首先要严格执行上岗证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其次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重点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是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由传统型向现代性,

有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事业单位制度和与轨迹接轨的需要。

第三,要求每一位事业单位经营者与会计人员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道德理念,一方面要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要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严格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

2.3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使事业单位不必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建立和完善对经营者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尽可能趋于一致。

改变目前仅以经济指标为主要内容的单一的考核办法,全面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即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评价,也依据非财务的指标对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过程,事业单位外部的顾客满意程度和事业单位未来的战略发展前景进行评价。

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模式,采用但并不依赖财务评价方式,只要事业单位经营者能得到较高报酬,经营者就不必要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造成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介绍,分析会计失真对于我国经济秩序的不利影响。

会计失真影响了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浅析 第6篇

浅析

会计0808刘治江080302226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会计信息特别敏感也不足为怪。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朱镕基同志在香港召开的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亲自为三所国家会计学院题词,写下四个大字:不做假账!几度引起全场在座人员的热烈掌声,可见这个“大实话”引起的共鸣度。掌声表明了市场经济呼唤真实的会计信息,治理假账和虚假会计信息任重道远。因此,了解揭示会计信息的原因,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以提高会计信息失真质量,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字:会计信息失真失真原因失真对策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动机

近年来,在我国财经工作中,由于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和财务计主体方面因素的作用,比较普遍的存在着制度执行不严、管理行为不规范、财经纪律松弛、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主要有四方面:骗取经济利益、骗取政治利益、平衡收支、迫于上级压力。而这四种动机的产生根源主要有:一是做假账风险小,成本低;二是法制不严,监管不力,惩治力度小;三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四是整个社会缺少诚信;五是存在市场本身的缺陷和转轨时期市场体质的不完善;六是现行的会计、审计准则不完善。这些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它不仅违反了真实性原则,还助长了腐败之风,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国家政治稳定。同时误导

财经信息,使决策部门失去准备的依据。造成宏观决策的失误,容易诱发经济和经融风险。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一)会计准则和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和漏洞

会计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能使同类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会计数据易于汇总。但会计制度也有其缺陷,即适应性、灵活性差。制度具有稳定性,一经制定,在短期内一般不会也不应随意改变。但在不断变化着的现实生活中,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往往会超出会计制度所规范的范围作用,导致信息不可比而失真。

(二)经济利益的驱动

一种表现在:领导人对不正当利益的追求。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单位领导人掌握和占有着会计信息资源,控制着会计信息处理的主体即会计人员,在发生利益冲突时,领导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意图,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另一种表现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是具有高度集权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使得企业经营者难以做假账,也无需去做假账。然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实行了多种经营方式,其基本思路是让企业的业绩与生产经营者个人挂钩,以求得最大限度的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企业经营者为了实现个人的的高收入,为了保护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不知减少或丧失,自然会将目标转向篡改衡量其经营业绩的财务会计资料上。他们通过做假账,来达到改变利润分配方式和比例的目的。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业务技术水平不高。一是法制观念淡薄,政治素质较低。有的会计人员,为谋求一己之利,借工作之便,或挪用公款,或伙同他人舞弊,侵吞国家财产。二是职业道德水平较低。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或主动迎合一些单位领导的不良心理,与其同流合污,歪曲了会计人员的参谋助手作用。或屈服与领导的权威,明知不合法,不合理,就是不予抵制。三是业务基础差、理论功底薄,又不想学,不好学,不善学,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一直在低水平徘徊,造成了业务工作上的差错和纰漏。

(四)会计环境的变动

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物质指数和币值的波动,经营风险和随机事件的发生等,都会对价值运动的流量和流向产生影响。加之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我国对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又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当客观的会计环境变化后,会计方法却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会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不稳定,竞争越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就越大。

(五)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导致信息失真

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导致机对机犯罪成为可能。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资源共享,这给某些通晓网络知识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利用计算机犯罪成为可能。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实施特殊的控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几乎无从谈起。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准则

我国目前会计准则还不稳,容易导致虚盈实亏,形成“资产泡沫”。为完善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应做到:

1. 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不确定性,其涵义及释义要清晰明确,对会计的不确定事项要规定。

2.3. 会计政策和方法的可选择性,是导致会计性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健全法制建设,加强执法力度,重视宣传教育。

(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提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谋利。其次,提高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对于既不能胜任工作又无培养前途的会计人员,可分流到其他岗位。对新进入的财会人员要严格把关,不具备素质要求的,不得进入会计部门工作。另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知识不断更新,适应生产经营要求。

(三)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考虑

电子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电算化会计这一行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导致机对机犯罪的可能。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2)对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在操作系统中建立数据保护机构。(4)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5)加强整体安全性,在网络环境下,数据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之一,只有在保证数据安全前提下,才可以考虑开放机制。

(四)会计工作环境

会计环境是造成会计失真的主要因素。只有营造良好的会计氛围,才能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1.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制定尽量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2.为适合我国经济特点的物价变动会计。3.靠科技因素,加快经济发展,并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会计服务。4.实行公开制度和报表审计制度印象深入,营造会计信息逐渐走向“透明”、“阳光”过度的客观氛围。

(五)加强内外部监督的力度

首先,执法部门应有法必依,在减弱人治的同时,必须加强法治。为避免重复监督给企业造成的负担,可以考虑有某执法部门为主牵头。各执法部门联合办公,各部门之间必须注意配合。由于联合办公形成了互相牵制,检查的结果的公正性提高了。其次,应改变国家审计受制于行政,审计处理难的现状。应提高国审独立性和权威性。

(六)新《会计法》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了法律保证

1.规范了会计载体的设置和会计信息记录方法。

2.强化了会计监督。

3.规范了会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资格。

4.规范、强化了法律责任。

总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是个综合的治理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缺少哪个环节都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目前,国

务院已将治理经济秩序提到了民经兴亡的高度,在经济秩序八项重点治理中有两项就和会计信息有关,相信不久的未来,这一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管萍:会计信息交换和纰漏的经济分析。

【2】 苏放:会计舞弊的产生机制及治理。

【3】 周仁俊:略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4】 周健:健全内部控制,强化财务监督。

【5】 朱学信,王春发:会计信息失真探讨。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对策 第7篇

试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调查表明,多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仅直接危害了会计工作的生命力,而且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表现及手段三个方面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五方面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作 者:周凤美  作者单位:仙居县供销社财务科,浙江,仙居,317300 刊 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EN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3(2) 分类号:F275 关键词:会计信息   信息失真   治理对策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 第8篇

1.1 会计信息失真的终极动因和促进因素

(1)会计信息失真的终极动因:追逐自身效用最大化。参与市场行为的个人称为理性经济人,他们的特点之一就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理性经济人如果认为制作失真会计信息能够使自身效用最大化,他们就会制作失真会计信息,如果他们认为制作失真会计信息的效用小于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效用时,他们就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这个平衡点就是指引经济人行为的准绳。(2)会计信息失真的促进因素:成本低廉。制作失真会计信息成本很低,伪造一套完整的交易事项所需凭据的成本对一个企业来说小到可以忽略,失真会计信息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被发现,虚假信息制造者受到的处罚微乎其微,法律责任极小或者没有。虚报经济增长率国家官员很多,受到惩罚的官员却几乎没有。既然成本低廉,在自身效用最大化本性驱使下理性经济人就会制作失真会计信息。

综以所述,理性经济人制作失真会计信息就变得很自然了。

1.2 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动因

失真会计信息的具体动机具有多样性,错综复杂,一切能够满足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诱惑都可能成为其具体动机。具体动机和原因如下:(1)为符合融资协议的规定而制作失真会计信息,或为提高融资能力或取得较好的融资条件。现代企业中,公司一般都采用有限责任形式,有的企业为了提高融资地位和满足融资契约条款,会要求债务人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进行资产抵押,在借贷关系中,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系列保护性条款,避免违背债务契约而制作了失真会计信息。(2)为了获得与经营效率挂钩的奖励而制作失真会计信息,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了显示自己的经营能力。(3)为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而制作失真会计信息。为操纵股票价格,实现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上市公司往往为二级市场的操纵股票价格提供题材。内幕交易的前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当局为了实现利益共享,往往与庄家一起联手操纵会计利润。(4)最大限度募集资金而制作失真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取得首次发行资格。前几年,我国新股发行价格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严格管制。但其基本的公式一直没有离开每股收益这个数据,公司一般都会想尽办法操纵利润提高发行价格。但是也有些公司会通过虚构交易事项、编造或伪造公司成立的时间等手段虚构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和相关资料,以达到符合上市资格的目的。这些公司往往是没有盈利或者盈利较低,不符合发行股票并上市资格的公司,我们无法囊括失真会计信息的所有具体动机,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会有盈余管理和会计操纵行为发生,一般都会有很明显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出现,尤其是在有刚性指标存在的地方。

理性经济人在上述这些动机驱使下开始寻找最有利于制作失真会计信息的方法。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缺陷,加之一些理性经济人的胆大妄为,出现很多制作失真会计信息的方法。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2.1 预防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

应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程序和方法,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和弹性区间,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使其估计判断也有章可循,来预防会计信息的失真,从而减少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判断的范围。

2.2 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监督

首先,要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帮助会计人员克服困难,排除监督的干扰和压力。企业领导人要自觉服从监督,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要积极支持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责;其次,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再次,会计人员要实行委派制。能正确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委派的会计人员应该更敢于坚持执行财经法规。

2.3 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依法办理会计业务。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尽管会计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只要严格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虚假会计信息现象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部门执法不力。一方面我国现有会计法规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偏弱,另一方面,已有会计法规也未能得到充分贯彻,影响了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检查不够,处罚不力等问题导致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愈演愈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几个环节要齐抓,凡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损害社会利益的,必须依法严惩,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随时发现,随时处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美国20年代经济危机前后,虚假会计信息充斥证券市场,政府通过法律将会计责任明确界定给企业经营负责人,违法乱纪者给予重罚,较好地杜绝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4 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强化外部监督职能

建立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再确认,对会计的再监督。中介机构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之与政府、财政、银行、审计等经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净化会计市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目的。针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问题,应积极进行清理整顿。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失真会计信息的原因很复杂,有人的自利性的原因,有市场、制度缺陷的原因,也有法律、法规不完备的原因等等,所有这些方面综合在一起,造就了失真会计信息的土壤。当然,这些只是失真会计信息存在的基础,真正出现有最直接的动因,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要治理,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汉文等.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1999(05).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第9篇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对策 第10篇

摘要: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采用相应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这就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阻碍,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然后对加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具体对策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表现;真实性;原因与对策

会计信息实质上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数据进行处理,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方法流程,将其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与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包括的内容有很多,例如,已发生的财务信息、资金

分配、资产负债表,其信息的真实性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会计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考察,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一现状的发生,我国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一)财务信息滞后性

财务信息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是历史性的,不具有前瞻性。财务会计系统仅仅是概括与总结历史的经济活动,但是企业在决策未来时,最主要的还是前瞻性的信息,这就使得历史数据与实际价值产生差异。其次,财务会计提供的主要是单一的货币计量信息,体现的并不是企业的全面经济信息。

(二)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异

公允价值是市场上在某一时间点的资产公认价值,在不同时间点上,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差异,简而言之,公允价值就是社会上对这种资产的公认价值,而账面价值主要指的是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去累计折旧、跌价准备所形成的价值。在会计管理中,公允价值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在物价变动时,企业财务报告中所反映的信息都是历史的成本信息,与资产的实际价值存在滞后。

(三)会计造假

会计造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存在原始凭证失真的现象,原始凭证中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但是一些单位在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填写的过程中,不具有规范性,凭证填写的要素不全,或者是采取作假的手段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随意地更改,利用造价的凭证或者超时效的凭证进行报账,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对报账金额进行随意的填写,这就使得原始凭证失去真实性。其次,会计报表存在虚假的状况,在上交会计报表的过程中,报表中的数据并不能对企业的数据进行真实地反映,经过了人为修改,甚至一些企业会编制两份报表,用于应对检查。

二、加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具体对策

(一)积极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现阶段传统的纯手工处理会计信息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人工处理模式不仅会给企业的会计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其在信息填写的方面出现错误,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纸质版的会计信息也会出现字迹淡化的现象,并且也无法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因此,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在进行会计管理工作时,要注意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处理信息失真的问题,不断完善会计的网络

化建设,建立统一的财务软件管理系统,使会计人员、财务人员等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对会计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避免信息孤岛的现象发生,从而有效的解决财务信息滞后性的问题。但是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时,由于网络技术具有不稳定性,使得会计管理系统容易受到病毒、黑客等入侵,对系统的安全性造成威胁,针对这一现状,企业可以对防火墙、身份认证系统、病毒查杀软件等进行构建,从而有效地避免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对会计信息进行窃取,或者受到病毒入侵而降低软件系统的工作效率。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较低,在工程的过程中普遍抱有拿固定工资的传统观念,在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时,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发生,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一现状的产生,企业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企业要对会计人员的聘用制度进行改革,不论资历都需要进行会计相关知识的考试。除此之外,在聘用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 58 同城、智联等网络招聘软件,对会计人员专业

技能加强了解,使其满足会计岗位的需求。其次,企业要对在职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以会计相关知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等为主,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了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培训热情,要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手段,例如,专题会议、主题性扩展等培训手段。最后,企业需要针对会计人员制定考核制度,在考核的过程中要由专业人员对考核评价进行填写,从而确保其公平公正性。在考核结束后,企业也要结合一定的奖惩措施,例如,对表现较好的工作人员采取薪资补贴、额外假期的奖励,而一些表现较差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还要组织这些人员重新参与培训,从而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

(三)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

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时是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举措,在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时,首先要结合国家的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会计准则,为了有效地避免公司出现会计造假行为,需要在管理条例中配置相应的实施细则,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出现之前对其进行控制,从而加强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其次,企业需要加大处罚力度,企业会计造价

人员不仅要接受舆论、资金等方面的处罚,还要在法律层面上给予制裁。在执法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严肃性、权威性,使其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通过造假行为所获取的利益,从而在根本上杜绝企业内部贪污腐败的现象出现。除此之外,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还要规范会计信息的流程,具体企业可以在管理制度中对具体的管理职责进行划分,将管理职责落实的每一个成员与部门,从而有效地避免相关工作人员及部门因为职责划分不清而出现纠纷,防止岗位交叉、岗位缺失等现象的发生。最后,企业为了避免会计失真现象的发生,需要分离不相容的岗位与部门,使其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将不同部门的工作信息透明化。例如,采购部门按照公司的需求对数据进行填写之后,会计部门需要对其进行核实,从而确保数据填写的真实性。

(四)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可以有效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在健全监督机制时,首先要加强对会计法则的重视程度,以此作为依据来审查会计工作中的具体环节,从而有效地发挥监督工作的作用,国家

以及企业的相关部门在会计工作进行检查时,都需要依照相应法律法规来选择监管方法与处罚措施,从而将监督质量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企业也需要强化升级监督功能,将工作重点放在构建法人治理结构与行业自律机制的构建中,将注册会计师的 性作为核心问题,从而使我国的审计程序朝着规范性、合理性的方向发展,想要强化审计监督功能,需要健全审计监督机构,在机构中配备高素质的人才,定期对会计工作重点环节与人员的操作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在会计运营工作中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协议与社会效益,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维护社会的秩序,树立会计行业的诚信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首先要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积极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来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执行力提纲下一篇:《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