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金融机构范文

2024-05-14

中小金融机构范文(精选8篇)

中小金融机构 第1篇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及中小企业融资探究的论文

摘要:经济的突飞猛进推动着金融行业的更新速度,也促进着中小金融机构体系的转型升级。中小金融机构从简单的线下经营逐渐演变到多元化运行模式,实现了多渠道融资。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完成了由传统营销观念,经营意识向全新阶段的过渡,不断丰富内容,完善体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本文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出发,深层次剖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概况,应用了举例论证法,文献参考法,提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明确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助力中小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稳固融资状态。

关键词:中小金融机构;渠道融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

中小型金融机构,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动力,是平衡经济的重要驱动手段。促进资源整合的同时,也利用了货币的流通价值在社会上赢得更高的占有率。中小型金融机构近几年发展迅速。目前,我国中小型金融机构正在创新体制,优化市场结构,向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全经济体制方向迈进。

(一)我国中小金融机构融资概况

主要借助内部融资,折旧,资产收益,间接融资主要依靠商业银行,信托代理等渠道进行融资筹集资金。从最初的崛起到如今向愈发成熟的方向发展。在深化体制改革中,中小金融机构的领域范围日趋拓展,参与主体更加宽泛。中小型企业的.操纵者利用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减少通货紧缩,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

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依赖融资来维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一方面提供资金的扶持,另一方面拉动组织机构,媒介比如中间商,经济人,承销商等,及时预测金融市场的波动情况。同时,中小企业融资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提供契机,赢得更多的挑战以及机遇。

二、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融资面临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隘,融资模式较为单一

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方式仅仅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没有与大型的服务公司,商业机构,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以银行和金融产品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元素。看似经营稳健,面临市场汇率和利率的双重夹击,单一的融资模式就会暴露弊端,出现资金漏洞,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金融危机造成的动荡局面。

(二)资金匮乏,缺乏投入力度

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资金作为奠基,资金不充足会成为金融风险来临之际的不可控因素。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稳固实力,就会有一些外界因素来诱导投资者,诱发不理智的投资行为,影响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前进步伐。

(三)融资结构存在缺陷,管理条例亟需明确

首先表现为融资结构失衡,融资难度大。使得中小型企业信息不对称,缺乏完整的结构策略。内部外部风险与日俱增,全面的监督管控机制体系还未形成。优秀的管理队伍还迫切地需要进一步壮大,依然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

(四)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宏观调控

金融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中小型金融机构除了要借助自身优势,创新体制外,还需要政府的配合,政策的扶持与支撑,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才能使中小型金融企业向更高的方向上发展。

三、解决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融资的方案及措施

(一)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发展多元化融资模式

完善中小型金融企业内部结构的组织形式,增强外部市场风险的鉴别能力,采用多元化的资产组合模式,吸引更多的筹资者和投资者参与到金融交易中,创新金融工具,利用网络和先进技术,以新的服务理念塑造企业形象,形成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拓展融资的途径和渠道。

(二)筹集资金,加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投入力度

引导教育,提高居民对于中小金融机构的理解与认知。以人为本,以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利用众筹的举措,强化中小型金融机构硬件软件设施,缩小风险指数。鼓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小型机构的发展之中。

(三)调整融资结构,制定明确的管理条例

控制好金融机构内部环境,规范融资风险识别,融资风险预测,融资风险评估等相关制度。完善法律法规章程,制定严格且先进的制度,借鉴国内外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理论,开拓创新。覆盖融资风险预警系统,使之在良性的市场上,规范有效地运行。

(四)充分利用政府政策扶持,增强宏观调控

实现中小金融机构与政府的相衔接。掌握最新政府政策信息,了解政策,并能够合理地运用。发挥可以看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优化宏观调控,改善手段和方式,实现金融企业的稳固长存。

四、总结

改革开放的步伐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多点开花。我国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在创新体制下,彰显其顽强的生命力。本文围绕中小型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为主线,分析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我国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一直都是备受瞩目的话题,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改变外部环境,提升管理经验,促进我国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的稳中求进。

参考文献:

[1]张鑫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析一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

[2]张鑫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析——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

[3]黄丽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一基于信息不对称与银企博弈模型分析[D].四川大学,.

中小金融机构 第2篇

(二)一、填空题:

1、风险管理

2、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3、三会一层

4、内部控制机制

5、声誉

6、解除劳动合同

7、空存盗支银行资金和吸储不入帐

8、冒名贷款、贷款诈骗、违法发放贷款

9、退票业务

10、伪造客户印鉴或签名

二、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

10、对。

三、单选题:

1、A。

2、B。

3、A。

4、D。

5、C。

6、C。

7、D。

8、D。

9、C。

10、A。

四、1、ABCE。

2、ABCDE。

3、ABCD。

4、BCDE。

5、ABCDE。

6、ABCDE。

7、ABCD、8、AB。

9、BCD。

10、CE。

五、简答题

(一)银行案件风险成因:

1、思想认识不充分,对案防重视不够。

2、公司(法人)治理不完善,监督约束缺失。

3、制度流程不健全,执行办不足。

4、监督检查不深入,不能有效揭示风险。

5、责任追究不到位,惩戒警示作用不足。

6、教育培训不重视,部分员工行为失范。

7、经营思想不端正,弱化了内部管理。

8、选人机制不科学,重要岗位用人失察。

(二)案件责任追究原则

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必须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责任明确、处理适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权责对等、逐级追究的原则。

(三)再贴现

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的票据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四)贷记卡

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它主要具备透支、消费支付、转帐结算、分期付款、存取款等功能。

六、案例分析题 形成原因:

(一)未严格执行对帐制度。县联社没有认真执行与信用社定期对帐制度,发出对帐单后没有后续管理,对未反馈的不予催缴。H信用社2007年度全年都未交回对帐单,联社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丧失对帐管理。

发案信用社主任严重失职,对内部帐户和联行业务的明显异常情况没有察觉,在长达2年的时间里没有对内部会计帐务进行检查、核对,导致不能发现帐帐、帐实不平的情况。

(二)岗位设臵不合理,岗位制约失效。H信用社主管

会计职责不清,违规办理监柜业务,业务“一手清”,形成作案条件,由于岗位职责混乱,事后监督缺失,每日办理的业务没有审核、复核。信用社所有传票由会计主管保管,会计传票长期与科目日结单不符。

(三)监督检查流于形式。2006年1月至案发日,静观联社对该项信用社组织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大检查、“回头看”检查、主任离任审计和多次财务会计检查、常规稽核检查等。在这些检查中,检查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没有对内部帐户的相关传票与交易流水进行逐笔勾对,也未对总帐与分户帐等进行核对,导致陈某能通过修改手工帐、报表、自制成虚假传票等方式长期作案。

(四)未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县联社没有全面贯彻落实“四项制度”,陈某在H 信用社会计四年,没有对其实行强制休假并进行审计或予以岗位轮换。

防范措施:

(一)严格执行对帐制度。要认真执行对帐制度,加大对内部帐的核对频率,及时发出对帐单和认真收回回执,对未达帐进行深入检查。

(二)严格执行岗位制约制度,必须做到记帐与复核、经办与授权、记帐与对帐等制约岗位、人员相分离,严防“一手清”。

(三)加强监督检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稽核监督部

门要根据辖内机构业务经营情况和风险管理状况,采取常规检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对内部户帐务进行检查、稽核。同时落实业务管理条线和稽核监督条线责任,防止走过场。

(四)严格执行重要岗位轮岗、强制休假、亲属回避、干部交流“四项制度”。

七、论述题

应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内部监督、人员管理、技术防范、责任追究、应急处臵、信息披露、协调联动等九个方面加强,提升案件防控水平。

(一)公司治理机制方面:要从规范公司治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架构、强化业务流程管理、推进合规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建立“结构简捷、形式灵活、运行科学、治理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模式,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构建有利于案件防范和风险管控的经营管理体制,确保依法合规经营,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的社会形象。

(二)内部控制机制方面:要从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岗位流程制约、加强重点环节控制、持续内控制度评价方面加强。按照“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原则,建立严密的业务流程制约防线,严防操作风险,增强规制的适用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三)内部监督机制方面:要从实施会计委派、完善稽核体系、加大检查整改方面加强。突出合规指标的考核,兼

顾绩效指标的考核,建立健全银行内部审计的问责和免责制度,建立整改台帐,抓好后续跟踪督促,确保整改实效。

(四)用人管理机制方面:要从完善劳动用工制度、提升全员素质、加大人员管控力度、科学制定薪酬分配制度方面加强。中小金融机构应健全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建立高危人员档案,加快建立和完善员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解除员工后顾之忧。

(五)技防安全设施方面 :要从加快电子化建设、加大安全设施投入两个方面加强。提高信息科技系统支持业务运行和风险控制能力,有效防范盗窃、抢劫等外部人员针对银行业机构的刑事案件。

(六)责任追究制度方面:要从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严格案件责任追究两个方面加强。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按照“自查从宽、他查从严、尽职免责、失职重罚”的原则,严格案件责任追究。

(七)应急处臵机制方面:中小金融机构应建立应急处臵机制,提高案件查处效率,并深入分析案件成因特点,举一反三,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八)信息披露机制方面:中小金融机构应按照《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规定要求,逐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相应的工作机制,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发展 第3篇

一、中小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优势

相对大型金融机构来说, 中小金融机构持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贷款, 一方面是它自身的资金规模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 从各方面的作用机理上来看, 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时也具有如下几大优势:

1.信息优势

通常, 中小金融机构通常都限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开展业务, 对借款人的信息情况比较了解, 相对容易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它的信息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搜寻成本优势, 关系型融资①的存在, 才使得中小金融机构的搜寻成本大大降低。二是谈判成本优势, 中小金融机构对企业信息的了解大大节约了交易的谈判成本。三是监督成本优势, 中小金融机构的借贷双方空间距离很近, 大家更倾向于长期的互惠合作。如果借款人违约, 那么在当地将极受关注, 即其违约成本非常高昂, 这就为低成本的社会监督创造了条件。

2.代理成本优势

理论上, 代理成本与企业的规模成正比, 规模越大, 层级越多, 代理成本也就相应越高。因此, 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 规模较小的中小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代理成本优势。由于地缘、人缘和血缘等原因, 借贷双方保持相对频繁的接触, 收集和处理借款人的信息成本很低, 这种“软信息”的把握使得贷款人能够较为及时地了解贷款风险性, 并采取相应行动。这一点恰恰是诸多大型金融机构所不具有的, 也解决了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这一最大融资障碍。

3.隐性担保机制

中小金融机构在担保方面的灵活安排缓解了中小企业面临的抵押担保困境。由于金融双方居住的地域相近并且接触较多, 一些不被大型金融接受为担保品的财物仍可作为担保品。另外, 在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上还存在一种社会担保机制, 也就是借贷双方同时处于信用关系和社会关系之中, 这种社会关系会给双方带来精神或者物质收益。当然, 当这样的借贷双方均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时, 社会关系本身会对他们构成制约。

4.浓厚的“草根性”

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活动和形式与特定的文化联系紧密, 正如费孝通所指出的, 中国的社会基础是乡土性的, 社会秩序较为稳定, 行为和关系稳定, 后果和收益可以预期, 具有低信息成本、重复博弈和集体行为能力等优势, 保证了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极大地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只有大批地方性的、“土生土长”的中小金融机构才能胜任这一工作, 与地方性的中小民营企业共同成长。

二、现阶段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足

很多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自身的不健全与不正规性, 往往在官方的统计资料中难以找到、相关数据, 所以本文在使用统计性数据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说明时, 将以信息相对透明, 数据较为容易获取的中小银行为例。

从80年代末开始, 我国就已经先后恢复和建立了13家全国性的股份制中小银行, 并整合了109家城市商业银行。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体系已经初具规模。这些中小银行在优化金融组织体系、促进银行业的合理竞争进而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小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足:

1.缺乏规模优势。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 我国的中小银行的现有规模较小, 不能满足现有市场上的小额的高频率的地方性的资金需求。这样使得许多的地方性中小企业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时候不得不转向大型的金融机构以获得支持, 而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又导致了大型金融机构对它的惜贷现象, 所以很多良好的发展机会都在得不到有效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被浪费掉了, 企业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反而还可能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导致经营危机的发生, 甚至走向灭亡。

2.欠缺个性化产品。我国的中小银行过去的产品策略与产品定位大都与大型商业银行基本雷同, 没有对所处的金融环境和自身实力进行细致、科学、准确的分析, 也没有进行严密的市场细分, 这样不仅使得中小银行本身无法在竞争中获得市场优势, 也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办法得到满足。而如今大多数中小金融机构都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 开始实施差异化战略, 但毕竟还缺乏相关的创新资源, 在市场经验上也还有不足, 所以在个性化产品的开发方面仍有欠缺。

三、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服务中小企业

从理论上说, 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应该更倾向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惜贷”问题应该并不突出。然而事与愿违, 各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并不积极。而且, 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在解决历史包袱、业务创新及地域拓展等方面还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 要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必须采取措施, 解决其前进中的困难。

1.政策支持。

中小银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产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其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政府在政策上予以考虑, 一是要取消不利于中小金融机构的政策规定, 二是要建立对中小金融机构的财务支持体系。同时还要增加对中小银行的资金支持, 一方面, 中央银行应在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上同等对待中小银行;另一方面当中小银行出现信贷资金季节缺口或短期支付困难时, 中央银行应及时给予充分的支持。另外, 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消化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 减轻其沉重负担, 帮助中小银行走出困境。

2.降低准入门槛。

我国中小银行数量偏少与我国严格的准入审批制度是脱不了关系的。所以, 要大力发展中小银行, 我们必须摒弃银行要由政府经营的传统观念。一方面, 一些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充足, 政府部门应积极地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设立中小银行的限制, 引导民间资本创办新的商业银行。另一方面, 对于目前留存下来的百余家城市信用社, 可以按《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的要求, 加以改造、吸引民间资本以参股形式进入现有商业银行。

3.明确市场定位。

中小银行要根据自身机构新、机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突出自己的特色, 不要被国有商业银行所同化, 要在竞争中找准市场定位。在产品定位上, 中小银行应在完善基本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开展风险较小、收益相对稳定的中间业务, 如代理、代管、国债买卖、代客理财及投资咨询等。但是要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城市中小银行应避免将“建立金融超级百货商场”作为自己的产品定位目标, 要突出自己的专业性特色;二是在新产品开发上, 中小金融机构应采取学习跟进策略, 而不是产品领先策略。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江村经济[D].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论文, 1938.

[2]林毅夫, 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1, (1) .

中小金融机构 第4篇

规范民间金融,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1、民间金融的现状分析。民间金融是指游离于经国家职权机关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之外的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金筹集活动。在谈到民间金融时,很多人会将其等同于民间借贷。事实上,民间借贷只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民间借贷和其它的很多信用方式构成了民间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结构。现阶段存在的民间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基金会、民间借贷、合会、集资、典当业、互助会、储蓄会、各种信贷代理机构、代办人等等。在这些形式中有不少活动是存在于地下钱庄的交易中,又称“地下经济”(underground economy)或“影子经济”(shadow economy),尤其是浙江的义乌、永康、乐清、温岭等地,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资金规模和组织化程度的“地下货币市场”。

民间金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利率明显高于合法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二是资金的取得方式十分简单;三是信用保证依赖于资金需求双方的诚实守信;四是融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因此,民间金融隐藏着极高的风险。既然如此,为什么还存在如此活跃的“地下货币市场”呢?“地下钱庄”等地下金融市场活动的产生是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所导致的,它的内在经济驱动力就是资金供求矛盾。中国目前民间资本存量已突破11万亿元,民间闲散资金长期处于“休眠”状态,投资欲望欠缺;而中小企业却面临筹资无门的局面,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就形成了这种资本供求的“剪刀差”。

在各方利益的驱动下,民间也就自发形成了规避当局对正规经济的管制或过高交易费的一种交易形式———“地下经济”。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民间金融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中小企业普遍性的选择。作为市场的自然选择结果,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民间金融已作为一种既成事实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以半公开、半地下的方式运行着。尽管民间金融的利率较高,中小企业必须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但从资金的可获得性方面来考虑,不能及时获得资金的隐性成本和等特的机会成本会更高。因此,民间金融也就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民间金融如此活跃,但借贷双方责任和义务不明确、缺乏约束力一直是民间金融发展的一块硬伤。非正规金融常常是金融创新的源泉,扼杀非正规金融,很可能产生扼杀新经济活动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民间金融市场自有其“土生土长”的融资方式,不能一味采取“关门政策”,必须区别对待,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将地下金融“托出”地面,用以发展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

2、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要从规范民间金融入手,应通过制度创新、金融创新,规范、引导民间金融,充分利用民间闲散资金,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这除了因为他们的资金少,无力为大企业提供融资外,主要是因为中小融资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有用信息上的优势。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我国在这方面也作了努力:2003年6月推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试点方案;民生银行则在规范民间借贷方面作出了新尝试:大力推广一项名为“个人委托贷款”的新兴业务,为民间借贷双方充当“红娘”的角色。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我们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它必须包括独立于政府的中小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竞争,使中小金融机构有动力去接近中小企业,并最终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健的合作关系,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其次,这些金融体系中可以包括一些中小企业合作性金融机构,以充分利用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这种机构建立源于“共同监督”假说(peer monitoring),在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真正了解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情况下,也就不能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合作组织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再次,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体系,包括向企业直接提供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比如,中小企业基金组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最后,我们在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它与其它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以使整个金融体系协调发展,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另外,中小金融机构并不能单枪匹马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及作用的发挥,还要有健全的辅助体系。

建立辅助体系,支持中小金融机构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要有法律和信用保障。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确保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有稳定的法律环境;同时,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制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注重从法律层面上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提供保障。对其它国家中小企业立法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单独立法、以日韩为代表的系统立法,还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分散立法,都有一系列的法律制度。而且现有的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限制严格,把众多的中小企业拒之于门外,根本不适合用来规范中小金融机构。因此,建议:一是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细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中小企业法》;二是加紧制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法》。

2、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融资的基础。中小企业信用严重缺失,又没有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是中小企业融资的“败血症”。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但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还要逐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在制度方面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在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下,中小企业向贷款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同时就可以向地方信用担保机构提出担保申请,在有担保条件下达成贷款和担保协议。

在担保体系下,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项目进行考察、评估,之后即可与中小企业签订贷款协议。中小企业如果没有合适的抵押或担保物,金融机构在与中小企业签订贷款协议后,会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签订担保契约,中小企业按规定向担保机构支付贷款额一定比例的担保费。若到期企业不能履行还款承诺,则担保机构向金融机构还款,担保机构的损失则通过购买保险获得赔偿,而中小企业最终还款后,保险公司付给金融机构的资金要被收回。

中小金融机构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与大银行相比,对中小企业有较高的渗透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能弥补国有大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的结构缺陷,能使金融机构的构成与实体经济更好地对应。中小金融机构是建立真正现代金融结构的中坚力量,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小金融机构 第5篇

近期我参加了学习《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事务》一书,经过认真的学习我深深感觉到内控和案防的重要性。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新资本协议》把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因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做好金融机构的案件防控工作必须坚持合规教育、案防责任、物防技防三个全覆盖,做到案件风险防控内外、上下、条线的三个联动,通过加大查处、追责、整改三个力度,保持案件防控的高压态势,做到“违规必纠、违规即究、违规严究”。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案防工作,关键是人,各金融机构务必牢固树立人本观念。

一、要经常性抓好员工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常到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做到警钟常敲,预防针常打。

二、抓好员工监督管理,健全要害岗位、重要环节人员轮岗,异地交流制度和相互制衡机制,严防内部工作人员互相勾结,共同作案。

三、抓苗头,抓落实,抓薄弱环节,确保案防措施到位。对于地处边缘的网点及员工作为案防.四、要从思想上重视案件防控工作,树立高尚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感,把自己所从事的银行工作,当作世界上最神圣的工作来完成,从内心做到自己绝不涉及案件。

五、在容易引发案件的环节多家注意。在我们平时工作中有些环节很容易引发案件如:在信贷方面,贷款授权授信管理、向关联企业多头放贷。而在会计方面,银行与企业的对账制度;会计业务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业务处理“一手清”现象;印、证、押管理;会计交接;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的使用和保管等等。

六、同事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在日常工作中,同事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勇于劝阻,必要的时候检举,将案件发生的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样做,不是对同事的背叛,是在令其悬崖勒马,是在救其于威困。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使我们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金融工作人员,天天与金钱打交道,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必须经得起考验,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必须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必须珍惜今天拥有的美好事业和幸福生活,做到遵纪守法,立场坚定,坚持原则,严格自控。否则,就会丢掉工作,失去亲情,身陷囹圄,甚至丧失性命,成为世人所不耻的罪人,给父母、家庭、子孙抹去的阴影。

做我们金融行业,手中管理与经营特殊的商品—货币,没有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职业观、权力观,不加强学习,不加强改造,就会断送我们自己的美好前程,毁掉幸福美满的和谐家庭。因此,此次开展的警示教育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对正在作案或有作案动机的人员发出的一次警报,是对执行制度不严,以人情代替制度的行为发出的一次警报,是一次触动灵魂,对全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提高防案意识的再次清洗。

可以说,以往金融部门的一些领导或员工思想、作风败坏,参加赌博活动,受贿挪用公款,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是他们未加强平时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学习,是受到了歪风邪气的影响,其价值观、人生观走上了错误的轨道。通过此次学习,在我们的脑海中要时时绷紧防案工作的弦,要深刻牢记其经验教训,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要深刻认识到防案工作也是我们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识到案件的发生对本单位带来的严重后果和造成的巨大风险、对个人的前途带来的灭顶之灾,对家庭带来的巨大不幸。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警钟长鸣,防腐拒变,严以律已,廉洁奉公。

警示教育对防范案件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警示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员工思考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等问题,对照案例校正人生坐标,增强自律意识。在教育中陈述反面典型的犯罪过程,则应尽可能避免提及犯罪技巧和躲避检查伎俩,以免被居心叵测之人仿效借鉴。同时,要多挖掘犯罪根源,少展现个性细节。尽管犯罪形形色色,种类多样,但走上违法道路,都有其共性所在。应该从纷繁的犯罪个案中抽象出共性的东西来教育人,在提及违纪犯罪实例时要对内容和具体细节把关。通过对违纪犯罪现象的理性分析,让员工明白一个道理:人的堕落,并非偶然,都有一个不知不觉从小变大的渐进过程,都因循从小恶到大恶,最终走向身败名裂的轨迹,如果不拘小恶,忽微常积,明天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就是你自己,从而让员工真正得到警示。

中小金融机构 第6篇

信用社同其他银行一样,经营货币的同时,也是在经营风险。自成立之初便与风险相伴相生,形影不离。作为信用社本身及其每一名员工,如何做好风险防控,已经成为其运作和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根据我西秀区联社合规文化建设和自身加强业务学习的需要,我对《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实务》这本书进行了仔细和深入的研读。通过对该书的研读,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可以说受益终生。

通过学习《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实务》,我对银行风险和案件有了系统性的理解。曾今总认为只要自己兢兢业业,遵章守纪,就不会有任何风险的存在,如今回头一看,难免觉得当时的想法确实有点幼稚。通过系统的学习,就会发现风险和案件不会因某一个人的兢兢业业和遵章守纪而消失。风险无处不在,案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但是风险和案件是可控的。控制风险和案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所有人都兢兢业业、遵章守纪,但要做到这一点特别困难,毕竟人非圣贤,即使是圣人,孰能无过,更何况人心叵测,制度也并非十全十美。但是站在经营风险的堂口上,我们永远不会畏惧风险,因为风险的可控性给予了我们金融机构生存的空间。通过对合规文化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对员工的激励和技能强化,通过对制度的制定及其执行力的不断完善等等措施,我们完全可以降低风险,防止案件的发生。

作为一名客户经理,通过对《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实务》的学习,我对在办理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的各个环节的风险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对我今后在办理同类贷款时

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多了一个心眼,注重办理信贷业务的每一个细节,严格按流程办理,按制度办事。同时书中也将各种风险的表现形式做了详细的表述,一目了然,这对于我们刚踏上信贷业务的客户经理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分享他人的工作经验。书中还详细地描述了针对各种风险的防控措施,这无疑是我们在信贷岗位上能迅速成长的营养套餐。在每一章节后的案例分析,让我震撼的同时也深深地威慑着我的心灵,前车之鉴,引人深思。

通过对《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实务》的学习,作为信贷员的我,同时也学到了自己不经常办理的业务知识,如银行存兑汇票业务、会计结算业务、代理与担保业务等相关银行业务。这有利于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围,为今后轮岗换岗做了一个的岗前培训铺垫。

中小金融机构 第7篇

近期我行社积极开展了讨论与学习关于案件防控的文件精神,通过学习我深深感觉到了内控和案防的重要性。

无论多么完美的内控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也只能是一种摆设而已。合规经营是农商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基本前提,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也是保障自己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通过这次的案件防控学习,我对合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合规操作涉及信合各网点、各部门,覆盖金融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农商行必须将合规意识渗透到每一名员工,使其明确合规经营意义重大。

首先,合规经营是防范农商行操作风险的需要。合规经营是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防范案件发生,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因为合规与农商行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资本回报等银行经营的核心要素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能为农商行创造价值,而且有效的合规经营能将合规风险消除于无形。

其次,合规经营是完善农商行制度体系的需要。农商行赖以生存的质量效益源于依法合规经营,源于产生质量和效益的每一个环节,源于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所以农商行的发展一定要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前提,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风险。

再次,合规经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因为合规经营就是为业务保驾护航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业务发展服务的。在发展、开拓业务和同业竞争中,只有紧紧遵循合规经营的理念,提高管理的质量,才能保证农商行的经久不衰。

那么,怎样才能使合规经营深入人心,促进农商行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应该做到“五个到位”:

一、道德教育到位。

“思考方式决定行为和成就。”必须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农商行每一个员工的血液中,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营造“重操守、讲合规、促案防”的良好氛围,促使所有员工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能够遵循法律、规则和标准。一是强化法纪意识。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法律意识;用现实的案例教育身边的人,使员工将法纪规范熔铸在自己思想中。二是强化奉献意识。引导员工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心理调控,不盲目与人攀比,防微杜渐,面对各种诱惑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正确处理好群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利益得失的矛盾。三是强化自觉意识。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运用各种社会规范指导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循规蹈矩。四是强化集体意识。引导每个员工珍爱集体荣誉,关心集体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荣誉,增强集体观念。

二、执行能力到位。

根据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的制度体系。一是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引导员工增强利用制度自我保护意识,由“要我执行制度”转变为“我要执行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形成制度制约。二是不断创新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对实践证明仍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必须坚持,制定合规经营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为员工恰当执行法律、规则和准则提供指导。三是培养员工良好习惯,坚持按照操作规程处理每一笔业务,把习惯性的合规操作工作嵌入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操作。四是正确处理好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的辨证关系,只有合规经营,业务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合规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平台上达到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益的合规。

三、合规操作到位。

“合规操作,从我做起”。合规不是一日之功,违规却可能是一念之差。一是管好自己。自尊自爱是员工自我培养自立能力、防腐拒变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基础,员工要从保护自己、保护家人的立场,切实提高自身防微杜渐的能力。二是监督别人。不轻易相信别人,留心观察身边人,善于及时提出对异常业务处理的疑问,对自己经手的复核和授权业务警惕性负责并追问到底。三是坚持流程。流程制是解决合规经营、防范资金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实践证明,人制代替流程制往往隐藏着较大的道德风险隐患,流程制的监督保障更能够为稳健经营提供强有力的督查制约。四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平台。通过共同谈心、单独谈心等方式了解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家庭情况,倾听员工的心声,在基层网点与员工家庭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双方都知道员工八小时内外的动态,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员工解决问题,解开心扉,让大家学习专心、工作舒心、生活开心。

四、监督管理到位。

完善业务发展与合理管理并重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风险防范的监督机制。一是将合规经营落实情况考核纳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衡量各单位工作绩效的指标之一,使其和领导业绩、员工收入紧密挂钩。二是建立奖罚并重的专项考核激励机制。对合规工作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给予保护、表扬或奖励;对履行工作职责中仅有微小偏差或偶然失误、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免责或从轻处理;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者,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罚,追究责任。三是建立沟通制度。制度不是放在案头的装饰品,它需要管理人员经常地向员工宣讲,不厌其烦地沟通、解释、提醒,制度才能得以执行。四是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重视他们的意见,给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他们提出改善业务操作、防范风险的合理化建议,凡是自己提出来且受到重视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的建议,员工自然会铭记在心,自觉执行。

五、榜样作用到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面典型是旗帜,可以启迪心灵,引路导航;反面典型是警钟,可以敲山震虎,以之为鉴。一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给下属员工做出合规操作的良好示范。合规要从高层做起,从每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做起,口头上要时时宣讲合规,行为上要时刻体现合规,给广大员工做出合规经营的良好示范,只有各级管理人员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才能保证合规经营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合规经营才能在农商行经营中发挥作用。二是案件警示教育是有力震慑犯罪潜在行为的最有效手段,通过透视发生的各类案例,抓住典型,经常性地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特别是强调案例的量刑给家庭带来的危害和处理人的力度,达到警钟常鸣、防患未然的目的。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 第8篇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两种,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这两种融资渠道都不算畅通,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直接融资是指通过买卖有价证券、预付定金或赊销商品等形式,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的单位通过直接协议后所进行的货币资金的转移。

在直接融资过程中,资金提供者在让渡资金时会相当看重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当企业的信息透明度高时,资金提供者让渡资金时所要求的风险补偿就低,企业就不必过多的负担额外的风险补偿。但是对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的信心透明度都普遍较低,导致他们在进行直接融资时,往往需要承担比大企业高出许多的资金成本。这些资金成本无疑是一种超额的负担,只有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高科技企业才能承受的起,可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许多企业被拒绝在直接融资的市场之外。

(二)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同样困难

中小企业不仅是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间接融资一样存在困难。间接融资是指拥有闲置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购买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将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机构以贷款、贴现或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所发行的有价证券等形式,将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首先,间接融资对于中小企来讲并不是可以顺利完成的过程。进行间接融资需要有合适的抵押担保,但是中小企业本身的固定资产少,可用来提供的抵押物少,他们的资信和抵押担保能力都很低,而且在办理抵押贷款时,环节多且复杂,需要缴纳较多的费用,导致具有贷款额度小、时间性强、频率高特点的中小企业的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很高,使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承担这些成本,无法贷够必需的资金。

其次,一些中小企业在进行抵押贷款时抱有侥幸的心理,用多头开户、无效担保等方式骗取银行贷款,或借改制、破产等名义进行逃废、使银行债务悬空。这些行为大大降低了自身的信用度,使银行在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变得更加谨慎小心,更不利于中小企业获得贷款。

另外,在间接贷款时常常出现中小企业找不到担保人的问题。一般效益不好的企业,银行会不允许其做担保人,而效益好的企业又不太愿意为其他企业作担保。而且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赢利动机的驱使下,大家会偏爱收益较大的大客户,大型金融机构更乐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轻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中小金融机构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优势

(一)可有效缓解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在融资时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我国金融学专家林毅夫、李永军研究指出,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关键,在银行体系高度垄断的情况下,建立“二板市场”、在国有银行中设立中小企业的信贷部门等措施都不能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只有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小金融机构由于源于基层,对地区的中小企业的熟悉程度较高,有很强的人缘和地缘,且只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展开业务,所以可以较快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融资需求,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外,中小金融机构还具有机制灵活、代理链短、产权明晰、风险控制能力好的机制优势,可以将中小企业的融资工作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中小金融机构的代理成本较低

由于中小金融机构的规模较小、层级较少,所以机构的代理成本较低,而且出于业务范围小的原因,银行和企业间一般都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借贷双方获取信息的成本也较低。此外,银行通过对借贷人信息的掌握和处理,可以迅速及时地了解贷出款项风险性的变化,并可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中小金融机构的这一代理成本优势是诸多大型金融机构所不具有的。

(三)中小金融机构的隐形担保机制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的问题

中小企业缺乏抵押担保是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而中小金融机构在担保方面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地理位置较近,受地方风俗习惯的影响,以往一些不被大型金融机构接受的带有风俗特性的财务在中小金融机构那里就可以作为担保物进行抵押担保。而且,由于借贷双方都处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地理范围之中,同时也将处于一种相同的社会关系和信用关系之中,使得市场上会形成一种隐形的社会担保机制。这种担保机制会使借贷双方受到社会关系的共同制约,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社会关系带来的精神和物质收益。这样一来,中小金融机构便可在担保方面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做出灵活的安排,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缺乏抵押担保的问题。

三、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资金的依赖性较强,面对这一经济结构,我国政府需要在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扶持和帮助。首先,政府需要建立财政支持体系,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支持。其次,取消中小金融机构增加营业网点的相关限制等不利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规定,开放货币市场允许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参与。再次,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要求中央银行在中小金融机构出现短期再支付困难或信贷资金季节缺口时给予资金的支持,并在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上中央银行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中小金融机构。另外,政府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减轻中小金融机构的负担,例如,在税收上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允许他们多提坏账准备,降低他们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收率,为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宽松、平等的市场环境,帮助中小金融机构摆脱困境。

(二)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

目前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设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例如,韩国的东南银行、国民银行,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投资扶持株式会社,德国的大众银行、合作银行等都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但是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与其规模、制度都相称的金融机构设立的很少,我国金融市场仍是以国有银行为主体、高度集中的体系。所以,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适应经济发展多元化的要求,就必须组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并大力扶持现有的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以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并使资金得到有效的分流,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方面的优势。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就需要大力发展多形式、多成分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建立直接服务于或者以为中小企业为服务重点的中小商业银行,并放宽对资本市场准入的限制,允许民营资本参与到银行市场中来,进一步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和股东构成,推动中小金融机构产权多元化发展,打破大银行或地方财政的垄断局面,并打破原有行政管制上的地域限制,使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得到扩宽。另外,还需要完善信息披露创新,将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信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公开。

(三)提高中小金融机构自身素质,重视专业队伍建设

中小金融机构要以为中小企业服务为宗旨,按照现代公司制度规范自身的发展,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建设专业金融人才队伍。首先,中小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招聘既有专业金融理论知识,又熟悉当地经济状况,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并不断对机构员工开展专业培训活动,促进在职工作人员养成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意识。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提高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建立可行的控制制度,明确贷款责任,做好跟踪服务,提高贷款质量,并完善对员工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员工的服务效率。另外,中小金融机构需要积极营造信用环境,通过完备的立法征信与担保体系,进行有效预防、提前控制,促进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建立良好有序的关系型贷款联系,减少双方因业务关系发生争执的概率。其次,中小金融机构还应该积极探索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新渠道、新方式。例如,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融资需求,尝试新型贷款方式,设计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或开办信托、保险代理、投资银行业务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使业务模式多元化,以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等。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的自身素质,建设专业金融人才队伍,同样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心,以维护金融稳定。

结语

中小企业是繁荣我国经济市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是最佳解决方式。文章中具体列举了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对解决融资困难的优势,从而提出了相应的更具体的实施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切实有力的帮助,以更快更好地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通过详细描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融资困难问题的原因,提出可利用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来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想法,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以期达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中小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

参考文献

[1]罗维奇.试论村镇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可行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1,(7).

[2]何振宇.浅谈政府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改革思路[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3]高明华.再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0).

[4]李明芳,陆媛媛.自有资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J].财会月刊,2008,(8).

上一篇:高中生物实验详细总结下一篇:提高复习备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