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海畅游》练习题

2024-07-25

《语海畅游》练习题(精选3篇)

《语海畅游》练习题 第1篇

《语海畅游》练习题精选

一.读一读,辨一辨

1、目的:引导学生会读儿化韵。

2、过程:

(1)自己读一读,读出词语和儿化词的不同。

(2)小组中读一读,说一说前后词语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3)我还知道一些儿化词。小米——小米儿 一点——一点儿

帮忙——帮忙儿 新词——新词儿

画——画儿 信——信儿

二.读一读,比一比,再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目的: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把句子的意思说得更明确。

2、 过程:

(1)自己读一读,说说使用关联词有什么好处。

(2)补充练习:

a.小明的爸爸( )会说英语,( )还会说日语。

b.( )瘟神很厉害,( )桓景并不怕他。

c.这( )是我们班的光荣,( )是全校的光荣。

d.( )王子的外表失去了光彩,( )穷人不再挨饿,他的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第二课时 《 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目的: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

2、过程:

(1)自读

(2)小组读

(3)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对着背一背

(5)指名背一背

二.我的采集本:

1、目的:引导学生学习歇后语,积累语言。

2、 过程:

(1)读一读

(2)说一说歇后语的意思

(3)我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歇后语。

三、阅读平台

1、目的:让学生对文字的产生有一定的了解,感知文字的重要性,并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2、 过程:

(1).读题目,有什么疑问?——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什么样?

(2).带着问题读一读,说一说。

(3).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第三课时 《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美丽的民间传说》

口语交际及习作的指导思想:

(1)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

(3)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4)把习作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本次习作教学的设计并非某一节课实施过程的具体设计,而是试图把这次习作融在一个“大过程”中。

口语交际及习作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知道民间传说中要介绍清楚: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2、激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编写出有趣的.、感人的民间传说。

能把语句写通顺、流畅。

3、能相互修改和自己修改民间传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喜欢读、讲民间传说。

2、使学生喜欢写民间传说。

3、愿意把自己编写的民间传说讲给别人听。

教学环节:

(一)学前热身:

(1)让学生感受到民间传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爸爸妈妈就曾经给他们讲过许多个了,自己也曾经读过一些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现在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来读,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学习,以后我们还能自己写写民间传说。

(2)民间传说中应该有哪些内容?

故事中的人物有谁?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结果怎么样?(实际上就是故事的内容)

故事中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一条在教学中有所渗透,但不是对学生习作的要求)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就初步感知一下民间传说的基本构成要素。]

(3)在阅读教学后需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几篇民间传说,进一步去感受民间传说的有趣。

操作时机:学习完《重阳节的传说》《牛郎织女》之后。

操作方法:

(1)教师推荐内容,或者鼓励学生自己搜集。在读、听故事前,需要布置一个思考题:这个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设一个交流的机会。(口语交际课)

(3)评价总结,为写作打基础。哪位同学故事讲得好?为什么能讲好?(时间、地点、人物交待得清楚;有有趣、感人的情节。)

(二)课上指导

回忆口语交际课的内容,明确写作要求:

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交待清楚。

要把传说中最有趣、最感人的地方写具体。

写完后,同学之间交换阅读,互相修改。

在这里,提醒老师们注意三点:

让学生在写作前,一定要想好:故事中的人物有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结果怎么样?激励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想。

告诉学生故事中的动物或物件都可以当作人来写,让这些动物或物件能说,会动,就像牛郎织女中的老牛一样。

提醒学生:别人介绍的民间故事可能很长,选择主要情节写下来;主人公不要太多,两三个就行了。(否则,人物太多,情节就容易复杂,学生就写不清楚。)

(三)课上评改

实施步骤:

1.组内交流:互听、互评,看谁写得最有趣、最感人。

听评要求:

是否听清楚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篇小故事有趣吗?感人吗?你最欣赏编写的哪部分内容?

有没有介绍不清楚的内容?帮助读文同学改一改。

有没有说得不通顺的地方?帮忙改一改。

2.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3.根据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童话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写传说故事喜爱的情感,也能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创编传说故事的快乐。与此同时,在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听的同学能够有目的的听,并且在听过之后帮助同学修改故事;读故事的同学则能够将他人提出的建议认真听取并努力改好自己的小故事。而这些也恰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必备的好品质。]

(四)成果展示

1.展板:把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粘贴出来;

让学生给自己的故事配图展出。

2.表演:小组形式表演自创的一个传说故事。

《语海畅游》练习题 第2篇

2015年7月19日,《语海》编纂工作会议在我院召开。会议由上海辞书出版社词典编纂室主任蒋惠雍主持。来自全国高校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介绍本次会议的背景和目的。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语言学家温端政在发言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语言的繁荣,语言的使用规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语海》的编纂工作更加重要。温端政殷切希望能通过学者们的共同努力,力求使《语海》成为精品,填补语汇大型词典的空白。上海辞书出版社词典编纂室主任蒋惠雍强调《语海》是2013年-2025年国家重点辞书出版规划,也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重点项目。《语海》的编纂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汉语词汇学与语汇学的发展要求。希望通过《语海》的编纂不仅留下一部传世的作品,同时也留下一支强有力的编纂队伍,力求到达精品《语海》的目标。

第二阶段针对《语海》的编撰工作展开讨论。《语海》的编纂经过八年的准备,现阶段进入编纂程序。与会代表认为分工明确,沟通顺畅是编纂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要确定编纂的框架,尤其是词目单的定位至关重要。其次应将中青年学者作为此次编纂工作的主干力量,中青年学者学术基础扎实,计算机操作熟练。中青年学者的加入有利于编纂工作高质量的完成。第三,倡议成立《语海》编纂委员会,选举温端政为主编,范瑞婷、吴建生为副主编。同时编委会确定了《语海》各部分的负责人,并布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

习题如水 自在畅游 第3篇

一、当先试水——提升效率的前提

在进行数学习题练习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习题的容量,让学生疲于应付。不能紧扣练习的目标,抓不住习题中的重点,这种选题不精的现象会造成数学习题练习中的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首先要进行“试水”,即教师自己先将习题做一遍,剔除习题中的机械重复部分,择选出具有代表性和思考性的习题再交给学生。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得教师的个别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习题练习效率的提升立竿见影。

如在“圆的面积”一课的练习中,我精心选择了这样一道题:已知右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求图中圆的面积。

本题破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小正方形的边长即是圆的半径,由“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可知r2就是5平方厘米,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直接得出圆的面积是5π平方厘米。将本题纳入本课,是为了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认为要求圆的面积一定要先求出圆的半径,帮助学生摆脱机械和僵化的思维,学会根据已知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思考的灵活性。

二、结伴下水——全体参与的基础

在以往的习题练习过程中,我们强调了学生解答习题的独立性,这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的同时,也让习题教学变得沉闷而压抑。如果适当地变通,增加习题练习过程中的生生交流,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练习,发挥群体智慧的力量,让思维的碰撞变成习题练习过程中的一种常态,则可以有效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习题练习中来,大大提升了习题教学的学生参与度,让学生享受具有活力和张力的习题练习过程。

如在进行“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了各种大小不同的硬币,作为本节课实践性习题的实物素材。在课堂练习阶段,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各个硬币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再让学生取出装有细线、三角尺等工具的学具袋,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尝试着算出各个硬币的周长。在明确习题要求后,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始动手测量及各种操作,最终得到结果,并将组内讨论交流的收获填入表格中。

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生给出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有的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将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后测量;有的用三角尺和直尺配合量出硬币的直径后,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还有的将硬币沿着直尺的边缘滚动一周后得到硬币的周长。学生分工明确、任务清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有效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习题练习过程中体会到群体智慧的力量,也感受到个人能力在团队中的价值,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敢于呛水——自主纠错的关键

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冷静、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发生的各种错误,并且要善于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纠错。要让学生明白错了不要紧,错了再改正能让印象更为深刻,就像“呛水”的感觉,尽管当时很难受,但能从中吸取教训、总结得失,反而是一次难得的促动进步的机会。当师生都能建立起正确的错误观时,错误就会成为一种财富,帮助学生积累深刻的感性认知体验,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学习勇气。

如在进行“简单的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暴露出对于单位“1”把握不准,对于具体数量与分率之间产生混淆的情况。因此,我没有教给学生生硬、呆板的所谓辨别方法,而是组织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对比练习,如:

(1)一根铁丝剪下2/5,还剩几分之几?

(2)一根铁丝长5米,剪下2/5,还剩几分之几?

(3)一根铁丝长5米,剪下2/5,还剩几米?

在该题组中,第(2)、(3)小题都故意挖下“陷阱”让学生跳。对于那些落入“陷阱”的学生,教师没有借机取笑或捉弄,而是将分析引导的机会充分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互相修正、互相补充,让他们在错误中学习,基于分数的意义对本组题展开讨论,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经过这样的自主纠错的强化练习,学生对于简单分数应用题形成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理解也较为透彻,对于易错点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

习题如水,怎样引导学生在这水中自由遨游,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调动他们对数学习题的练习热情,让他们在习题练习中享受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这样习题在数学学习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迁新居红包贺词下一篇:商务英语的缩略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