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工作总结暨2009年工作要点

2024-07-28

民政局工作总结暨2009年工作要点(精选8篇)

民政局工作总结暨2009年工作要点 第1篇

2008年民政局工作总结暨2009年工作要点

2008年,**民政工作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民政局的倾情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及区委三届五次会议精神,着力服务“500亿**”,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全面并出色的完成了2008年民

政工作任务。

一、2008年民政工作成效显著

(一)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

1.救灾救济工作成绩凸显

2008年我区自然灾害频繁。1月中旬,我区中高山区普降30年一遇的低温雪灾和5.12地震造成39户112间房屋倒塌,损坏房屋2102间。“5·12”汶川地震波及我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426.6万元。全区紧急转移安置城乡人口1689人。全年下拨救灾资金1210万元,帮助灾民做好恢复重建工作。1月底下拨春荒救济款240万元,共有14963户53866人受益,确保了灾民困难群众安全度荒。目前,全区因雪灾造成倒房的灾民已完成了恢复重建任务。受地震倒房截止11月底,全区分户散建(1669户)开工建设率100%,房屋主体工程完工率达到99.5%,入住率达到90%。5个灾民集中建房点(64户),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能够确保灾民在春节前搬进新居过年。

建立和完善了村级信息员队伍;在全区推行救灾资金“直补到户”制度。

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向灾区捐赠活动。共收到现金捐款844.39万元,物资价值583.39 万元,已按市政府要求进行安排。

2.城乡低保管理规范

全年有41920户93925人享受城市低保,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36亿元。19595户41696人享受农村低保救助2569万元。及时取消1486人的的城市低保资格;加大低保监督力度,全年城市低保对象退出7570人。7月,城市低保实行全区统一银行代发。按照新的城乡低保标准对所有低保对象进行复核,提高了补差标准。

3.落实五保供养政策

今年,五保供养标准从1400元/年.人提高到1700元/年.人,全年发放五保供养金1283.64万元。争取到民政部“霞光计划”项目资金20万元,扩建天城敬老院,同时对5个乡镇敬老院进行改扩建。

4.医疗救助扎实开展

争取到市级医疗救助资金482万元,进一步简化救助程序,共救助19242人444.62万元。

5.救助管理规范有序

今年以来,共上街主动劝导救助9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98人次。对“5.12” 地震途径**的灾区灾民86人次进行了救助;圆满地完成了地震灾区来万治愈20名伤病员以及31名陪伴人员返籍护送工作。截止今年10月底,共接待求助人员2135人次,对符合条件的2078人次给予了救助。救助站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6.开展孤残儿童救治行动

开展了孤残儿童全面调查工作,建立了688名孤残儿童信息数据库。开展“爱心2008-走进重庆”医疗救助贫困家庭病残儿童活动,22名贫困病残儿童接受救助;组织实施了“重生行动—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我区符合条件的唇腭裂儿童得到有效救治。

(二)基层民主建设和社区建设强劲有力

1.精心指导,圆满完成了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任务

2008年1~4月,妥善处理了第七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遗留问题,加强对选举出现的“难点村”和“重点村”的矛盾化解工作。4月底,我区448个村、184个社区居委会圆满完成了第七届换届选举任务。

2.多措施并举,推进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区委、区政府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纳入了对镇乡、街道工作的目标管理,严格进行考核。狠抓村级组织规章制度的规范和完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村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提出了村务公开工作必须做到内容、形式、程序、时间、标准、管理“六规范”的要求,民主决策实行“六步工作法”。对村务公开的栏目设置、内容分类作出了明确要求。在条件较好的30个村开展市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8月,天城镇被民政部评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白羊镇惠民村等25个村达到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标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截止2008年10月底,全区完成新建改建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77个。全区约四分之一的村实现了村级服务中心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具备了办公会议、教育培训、文体娱乐、医疗卫生、农资商贸“五大功能”,达到了教育、服务“两大”体系的要求、实现村级组织办公、村民服务和村民活动为一体的目标。

3.城

市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

1月,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决定》(**委发[2008] 4号)及9个配套文件。区委、区政府将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纳入了综合目标管理。完善了社区基础设施。争取到市民政局1个社区服务中心、16个社区服务站项目。目前,1个社区服务中心正在建

设之中,14个社区服务站完成了新(改)建,2个社区服务站年底前能竣工投入使用。完成民政部“一拖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划拨200万元补助资金。21个示范社区中,牌楼街道万安等11个社区基本达到了示范社区标准,其余10个社区正在创建之中。在11个街道的84个城市社区广泛开展了廉政文化进社区“清风伴我行”活动,并进行了文艺汇演。为社区干部办理养老保险给予了一定补贴,建立了社区干部误工补助自然增长机制。全区586名社区干部参加了重庆市统一组织的职业水平认证的培训和考试,87名获社区管理员职业水平认证;288名获社区管理师职业水平认证。选派84名区级机关干部到社区挂职帮扶城市社区工作。

(三)服务国防建设深入人心

1.双拥工作扎实推进

组织发动双拥成员单位、镇乡、街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双拥国防宣传教育活动。**革命烈士陵园接待青少年、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2万余人次。行业拥军、两新组织拥军、智力拥军、节日慰问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实效化。元旦、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等51个双拥成员单位慰问部队,送慰问金26万元、慰问品200余件。区委、区政府切实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8件,投入经费40万元。

2.优抚政策落实

按照每人1600元的标准发放农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城镇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全部落实。按时按标准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经费3835万元。发放在乡老复员军人医疗补助金99万元;1-6级残疾军人以外的重点优抚对象全部落实了每人每年300元的医疗补助金;开展了重点优抚对象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拨付资金173万元;补助28名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费42万元;为19名重点优抚对象补助住房资金35万元。

3.安置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全区共接收城乡退役士兵642 人,2008年我区已安置城镇退役士兵241人。按时足额兑现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400多万元。全区共拿出15个全额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退役士兵考录工作,97入参加考试,择优录取15人。认真做好退役士兵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培训工作。

(四)社会事务管理彰显服务本色

1.民间组织监管成效显著

依照区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府办发〔2008〕7号)和我局出台的《关于建立民间组织重大活动事项报告备案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民间组织财务审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区社会团体会费管理的通知》文件,要求全区民间组织开展重大活动事项必须事前报告备案,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积极配合审计单位的审计,如实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和活动情况。依法登记备案民间组织67个。撤消1个,注销22个。登记、注销、撤销合格率达到100%。截至2008年11月底,我区民间组织累计已发展到512个。

2.依法做好婚姻、收养登记工作

建立了婚姻登记从业人员报批备案的工作机制;1~10月全区共办理结婚登记10124对、离婚登记 2638对。建立收养登记数据库,实现了收养登记档案信息数据化;1~10月,全区共计办理收养登记 20人,收养合格率100%。

3.行政区划地名工作再创佳绩

申办撤销地宝乡设立地宝土家族乡(渝府〔2008〕109号)。开展了“鄂渝线**利川段”、“**石柱线” 和“**梁平线”等3条边界线的平安边界创建工作,与毗邻各区县市民政局共同制定了《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毗邻区县(市)和乡镇,共同签订了睦邻友好公约,分别设置安装了睦邻友好公约碑。联检65公里“**石柱”县级边界线,埋设2颗界桩。完成了李河、后山等13个乡镇集镇道路地名标志设置任务,审批命(更)名了8 条地名。

4.社会事务管理有新成效

(1)殡葬管理卓有成效。全区实行火化的镇乡(街道)35个,火化率58.2%,火化区的火化率达到100%,截止10月底,火化遗体5815具,比去年同期增加213具。会同国土、林业、监察、公安等部门,开展了非法墓地、活人墓、超标准大墓、豪华墓的清理整治工作。截止2008年10月底,共清理活人墓10座、超标准墓12座、乱埋乱葬坟墓177座,经教育主动迁入合法公墓的丧属25家,现场查封9家生产经营点,收缴建墓工具60件。首个法定清明节,我局被市民政局表彰为一等奖,民政部通报表扬我区优秀观察员。

(2)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区有城镇社会福利机构23个,床位数2928张,比2007年增加床位235张,增长比例为9.4℅,收养老人1635 人,比2007年增加460人,增长31.2℅。启动周家坝街道流水社区、太白街道红光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成功地开展了上海、天津、福建、黑龙江、厦门、南京、宁波的对口支援回访汇报工作;成功地接待了民政部、天津市民政局、重庆市民政局的视察、指导工作;到位对口支援资金350万元。区上海浦东福利院、天援医疗康复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完工;完成**儿童福利院建设规划选址工作,启动区流浪儿童救助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建成**殡仪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社会福利院等6家被评选为重庆市“二星级”社会福利机构,**第二社会福利院达到重庆市“三星级”社会福利机构评定标准。

截止10月底,全区社会福利生产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429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3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5008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875万元),实现税收1535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0万元),减免税864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1万元),安置职工1711人(其中残疾职工842人,占企业职工的49%)。

5.扩展福利彩票发行规模

截止10月底,全区福利彩票发行2902万元,超额完成了市里同期下达的2794万元的任务。福利彩票发行终端投注站由去年的92个发展至105个。资助23名贫困大学新生6.9万元。

(五)民政信访维稳工作成效突显

我局共接待来信来访1570件次,其中来访1108人次、来信462件次,社会救助1245人次,收养弃婴8人;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47件,办理各级领导信访批示件46件次。妥善解决处理了原龙宝、五桥、天城复员人员安置遗留问题9件,维护了奥运火炬传递、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支洽会期间的社会稳定。

(六)党建、廉政、信息、社区治安、环保、离退休管理等工作有序推进

制定了**区民政系统“创新服务,促进发展”主题活动方案,召开了动员会,组织了“民政如何创新”大讨论会。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完善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完成市局及区委办、政府办信息任务、编发《**民政》简报50期,全年在各种报刊杂志等媒体上稿600余篇条,《**民政网》编发稿件720余篇,创办《重庆**民政》双月内刊,参与四期“党风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上线工作;全面深化了局系统政风行风评议,有效地宣传了**民政工作,提升了整体形象。深入推进了“倡廉活动月”活动。认真落实民政离退休干部的“两个”待遇。按时高质完成《改革开放30年民政事业辉煌成就》和《重庆民政志**篇》编纂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保等再上新台阶。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城市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建设滞后,应急救助设施需完善;

二是地方财力有限,经费投入不足;

三是基层民政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四是低保就业联动机制落实不够。

三、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全区民政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区委三届五次会议精神为指针,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为建设“500亿**” 服好务。

(一)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强化社会救助功能

1.加大自然灾害预防、减灾、救灾的工作力度

认真贯彻《**区自然灾害救济工作暂行规定》,完善《**区自然灾害应急救灾预案》。健全基层应急救灾工作机制体系。及时有效地做好新灾应急救助工作。

2.进一步抓好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敬老院工作

促进低保与就业的联动,促进低保对象就业再就业和主动退保。全面推行低保听证制度,加强低保动态管理,推行“233”低保工作法,做到细、实、准。加强医疗救助信息化管理,突出救助实效。努力改善敬老院条件,争取更多农村敬老院改、扩建项目,提高集中供养率和供养质量。

(二)提升社会自治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实现40个村级组织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化,指导30个村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并达到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的建设标准。狠抓城市社区建设,兑现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完成新建(改建)2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2个社区服务站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21个示范社区的建设任务,40%的街道创建成为市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30%以上的城市社区创建成为市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将我区创建成为全市首批市级和谐社区示范区。继续开展10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2~3个村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位居全市前列。

(三)围绕提升服务国防能力,大力强化服务国防保障

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圆满完成2008年退役士兵的安置任务,加大退役士兵培训与再就业力度,认真兑现落实优抚政策,完善制度,并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

(四)提升社会事务服务管理能力,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1.完善民间组织监管体系

完善社会团体检查内容,积极推进民间组织评估工作;指导业务主管单位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大对收费行为执法检查力度;落实民间组织政社分离政策,促进民间组织依法独立开展活动。

2.积极推进婚姻登记机构改革工作

实现全区婚姻登记机构整体布点的合理化、服务的规范化。为2010年全区实现婚姻登记网上办理创造条件。

3.积极开展以创平安边界为主题的区划地名工作

完成“**忠县线”边界联检任务;启动“**忠县线”、“**云阳线”2条平安边界创建任务。依法命(更)名地名,规范管理城乡地名标志,提高地名公共服务的能力,不断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社会化。

4.深化殡葬改革

将规范治丧秩序和清理乱埋乱葬纳入街道城市管理和殡葬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制”;实行殡葬管理行政执法委托,加强殡葬管理行政执法培训。规范城区治丧秩序,区殡仪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火化区扩面、规划全区公益性公墓。

5.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在主城区全面推行居家养老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社会机构;建立**区社会福利机构促进会,加强福利机构的行业自律;继续开展老年福利机构达标上星级和“十佳优秀院长”评选活动。

6.进一步加大争取对口支援力度

组织对口支援汇报工作组,赴上海、天津、福建、南京、宁波等省市汇报对口支援资金的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争取明后年进一步支持**民政福利事业发展。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政工作队伍

以“推动民政科学发展,服务建设‘500亿**’”为主题,按照“五三六”干部管理指导思想,加强系统党员思想教育,全面提升民政干部思想素质、办事能力、服务水平。强化职工信息知识培训,提高办事和服务效率,为‘500亿**’ 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政局工作总结暨2009年工作要点 第2篇

市交通运输局

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和行业管理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全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较上年增长54.5%。预计完成公路客运量80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6400万人公里,较上年分别增长16.2%和16.96%;完成公路货运量7660万吨,货运周转量1358600万吨公里,较上年分别增长16.82%和19.55%。

一、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芜雁高速公路工程6月基本完成征地、拆迁任务。施工队伍于7月进场,建造施工单位项目部基地,并开始实施清表、修建便道、桩基施工、软基处理等工作。预计全年路基工程完成30%,完成投资3亿元。芜湖长江二桥项目省发改委已将项目预可研编制并上报国家发改委要求立项。11月24日至27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交通部规划研究院组织人员并邀请专家在我市召开芜湖长江公路二桥项目建议书现场咨询评估会,并获通过。我局与省交投集团成立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共同推进芜湖长江二桥前期工作。弋江路改建工程累计已完成投资6.06亿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3.399亿元。全线主车道、辅道(除袁泽桥区外)路基路面于4月30日前均已建成通车,并已完成道路绿化、亮化,袁泽桥东幅桥已于9月29日建成通车,正在进行老桥拆除工作。弋江路南延线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于9月26日全部建成通车。峨山路拓宽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59亿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1.95亿元。工程于4月30日提前建成通车。芜南路拓宽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05亿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1.9亿元。工程已于5月30日提前建成通车。此外,还完成了湾石路路面改建及S321繁昌至黄浒段路面改建工程。

二、民生工程建设及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我市农村公路“村村通延伸”工程、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农村公路专项养护工程被列入我市32项民生工程。为保障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资金、工程管理、质量监督办法,不断加大督查力度。全年完成村村通延伸工程157个项目304公里;危桥改造工程39个项目732.7延米;农村公路专项养护496个项目1328公里。通乡油路工程完成50公里,“渡改桥”工程完成4座。

我局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改革,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制定并下达今年的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明确了今年各县区及镇政府的养护配套资金,加强了对管理、养护人员的培训。同时,加大养护巡(检)查力度,重点检查了大中修计划执行情况、配 套资金落实情况和日常养护情况,并拉大了以奖代补资金的分配档次,充分调动各县区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三、运输管理工作积极稳妥开展

圆满完成2009年春运、“五一”、“十一”黄金周及动漫节运输保障工作。完成芜湖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预评审。扶持运输企业做大做强,指导芜湖运泰集团申报一级道路运输企业,并获中国道路运输协会批准。市到县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基本完成。

认真落实市政府新增出租车运力方案,474辆新增出租车已全部上路运营,并实行公司化管理,各出租车公司整合重组工作基本完成;经多方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结合实际反复论证,修订后的《芜湖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已经市法制办审查,报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后实施。《芜湖市出租客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和《芜湖市客运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已制订,将与修订的《芜湖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办法》配套一并实施。集中整治重点区域出租车客运市场秩序,采取专人看守、不定期巡查等方式,强化两站广场、芜南路客运站等重点区域的出租车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黑头车”、异地经营等违规营运车辆。

四、抓好交通行业体制改革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成品油价格税费改革和政府还贷二级路收费站取消收费工作,做到令行禁止。元月1日起停征养路费、运管费、客货运附加费,2月28日24时起,境内政府还贷二级公路 收费站停止征收通行费。扎实推进债务锁定及化解的基础工作,锁定公路建设债务43.37亿元,按规定上报待审核。继续探索构建融资新平台,多渠道筹集资金,按时拨付燃油税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保证了资金链的有效衔接和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保证职工队伍稳定,及时制定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应急预案和征费人员安置方案。积极组织公路养路费征稽人员报考税务部门,加强路政管理,安排运管征费人员充实一线运政管理,并根据公路治超需要和上级要求,将原公路收费站人员调整充实到临时治超点和流动治超点,千方百计调剂岗位设置,促进改革顺利进行。同时认真做好机构改革工作,交通运输局正式组建。

五、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充分发挥交通融资平台作用。今年以来,市交通局领导多次赴国家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省高速公路总公司、省交投集团、省港投集团、省公路局等部门汇报我市交通项目、二级公路债务锁定、公路建设资金等工作,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取得明显成效。申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余额43.3亿元,占17个市的21.08%(除省级贷款),居全省各市之首。争取上级预拨债务锁定资金1.52亿元,燃油税费中央转移支付基数4822万元。争取到袁泽桥项目资金8000万元、S321繁昌至黄浒段世行项目资金1811万元、湾石路、李竞路建设资金2500万元。

继续创新交通投融资方式。市交投公司加大交通系统公路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力度,积极加大土地运作,完成600亩土地 的用地手续。投资入股30%与安徽沿江高速公司合作成立了芜雁高速公路公司。同时积极向银行融资,保持与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密切联系,共授信8.2亿元。直接拨付芜南路、弋江路袁泽桥工程款1.37亿元,为市公路局提供借款7800万元,提供贷款担保(担保和反担保)1.6亿元,有效缓解了公路建设资金紧张的压力。

六、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积极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建立以局领导、招商小分队、局机关科室、局属单位“四个层面”的联动招商新机制,结合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及交通行业特点,确定了在交通、汽车、高科技三个重点行业,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四个重点区域招商。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人脉网络,开辟招商渠道,与载体单位密切配合,及时沟通信息,为投资客户提供政策咨询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共洽谈项目25个,已签约太阳能光伏、传动轴和交通建筑材料等3个项目,开工2个项目,注册成立公司2个,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

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局自今年3月起,在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始终以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找准科学发展观与交通工作的结合点,选准学习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在边学边改上下功夫,扎实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 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基本实现了中央和省委、市委提出的“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目标,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交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是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今年,我局结合本系统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制定了局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公推公选局属事业单位正科级领导干部等一系列办法。先后提拔任用了4名副县级领导干部,调整、充实、提拔了14名科级领导干部,配齐了局属单位领导班子。制定了局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正职、副职后备人才推荐方案,按照1:1的比例组织推荐了后备人才。

三是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今年我局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继续巩固和加强制度建设,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廉政建设保障措施。积极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认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培养出经得起考验,能打硬仗的交通干部队伍和执法队伍。由于各项制度的保证和各级领导班子持之以恒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实现了交通干部队伍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持续稳定。

四是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对公路、桥梁和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完成了S216繁南路下穿芜大高速、芜南路三期的安全隐患整治。运管部门开展了行业安全事故隐患集中排查和火灾隐患排查专项整治,组织 开展了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救援演练。运用GPS监控平台,加强对我市营运车辆的动态监控。全市交通行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出租车行业(含三县)发生各类交通事故死亡7人,公路客运发生各类交通事故死亡7人,未超过市安委会控制指标。交通建设施工现场未发生工伤死亡事故。

五是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容整治工作。今年,我们全面开展交通市容整治年活动,共督查100余次,下发抄告单近200份,整改问题600余个。高标准打造良好的交通市容环境,集中解决交通系统市容整治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以“迎国庆、迎动漫、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并从今年8月起,在全市交通系统开展“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狠抓窗口单位和机关服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六是认真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做好政务公开。市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两个集中”工作继续深入,将原有的28项调整为23项,相应调整窗口功能设置,大力推进“阳光审批”,积极打造“文明窗口”。进一步改善窗口信息化水平和审批流程,巩固和扩大了效能建设成果。

积极主动的按照《条例》规定程序和权限发布本部门信息。我局突出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重要事项,从内容和形式上重点加以深化。已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 发布各类信息500余条。同时,对局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更新,形式、内容上更加新颖、充实。

七是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共39件,以积极的态度公开在市政府网站回复“市民心声”栏目网友对交通工作的投诉、咨询,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持续加大宣传和信息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信息渠道,及时宣传交通建设和行业管理工作进展及相关情况,不断扩大行业影响。

2009年交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突出表现在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和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撤销后,交通部门融资手段基本丧失;治超手段有限,难以对车辆超载有效治理;市交通投资公司资产总量不大,资本运作能力有限,现有土地变现尚需时间,难以承担公路建设筹资的重担;运输市场尤其是出租车行业中经营权、驾驶员准入和退出机制等管理依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为全面实现“十一五”目标任务,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力做好2010年交通运输工作任务。

一、全力配合和推进高速公路建设进程。继续做好芜雁高速公路地方工作,加强与项目业主的协调与配合,加快芜雁高速公路建设进度;配合做好铜南宣高速公路复工工作;继续推进芜湖长江二桥前期工作。

二、继续加快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年底前完成袁泽桥西幅桥工程;

待铁路枢纽方案确定后,随即开展弋江路北延线工程重新设计工作并尽快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芜屯路清水河公路桥工程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

积极推进九华北路接凤鸣湖路前期工作。

三、加快“村村通延伸工程”、通乡公路、渡改桥及养护工程建设。计划建设村村通延伸工程100公里。

四、继续对到期的客运班线进行公司化改造。做好国家公路枢纽客运站枢纽规划报批工作。配合物价部门完善出租车运价的调整,逐步推广出租车使用GPS,运用科技手段强化出租车管理。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继续开展打击“黑头车”等非法从事出租车经营活动专项治理。

五、继续以推进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和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工作为重点,深化交通行业改革。广开渠道、采取切实措施,切实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及时化解矛盾,避免出现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实现平稳过渡。继续抓好债务锁定审计后续工作,做好迎检准备,争取国家、省及相关单位的支持,最大限度地用足政策,保障交通持续发展。

六、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做好公交管理工作,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七、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巩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深化廉政教育,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续推进交通行业作风整顿和效能建设,着力打造“阳光交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2009年工业标准化工作要点 第3篇

围绕产业发展重点, 加大标准制定力度

根据当前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产业发展需求, 按照“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适时推出、及时修订”的原则, 围绕钢铁、石化、有色金属、汽车、船舶、装备制造、纺织、轻工、电子信息等9大产业振兴规划, 重点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品创新与产品质量、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方面标准的研究制定。

汽车行业:启动对产业有重要提升和保护作用的标准研究制定工作;结合汽车产业结构调整, 加紧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产品和试验方法、以及汽车节能标准、汽车节能和资源回收再利用标准、汽车电子信息、汽车先进安全技术标准、汽车零部件标准;调整和完善汽车工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商用车标准体系。

钢铁行业:研究制定国内重大工程和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高速铁路用钢轨和钢轮、石油天然气输送用管线钢、高强度轿车用钢和机械用钢、大型电力 (火电、水电、风电) 建设用钢和核电用钢, 以及高品质的特殊钢 (弹簧钢、轴承钢、模具钢、大锻件) 等标准;完善建筑用钢系列标准。

船舶行业:加快船舶工业标准体系建设, 研究制定主流船型优化、高新技术船舶、远洋渔船、工程船、工作船、船舶共性基础技术等领域标准, 以及船用机械、电器、舾装以及重点船舶配套设备的标准;初步建立海洋工程装备标准体系。

石化和化工行业:研究制定国IV车用汽油的行车试验、国IV车用柴油、燃料乙醇和脂肪酸甲脂 (车用乙醇E10、含5%生物柴油的柴油机调合燃料) 等标准。着力完善基础化学品质量规格、安全、卫生、环保、化工机械、设计、工艺等标准体系;开展危险化学品的检测和评价方法、高性能复合材料、工程塑料和有机硅、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食品接触性材料中物质迁移量的检测方法、有害物质限量、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方法 (饲料、化肥、农药) 、轮胎安全性能、涂料和胶粘剂有害物质限量、橡胶塑料和工业循环水再生利用、废弃化学品处理和处置、合理用能设计导则等标准的研究制定。

轻工行业:围绕产品安全和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 研究制定节能环保型家用电器、废旧家电再生利用、绿色照明产品、新型特种光源产品、高效长寿命照明产品、光机电一体化缝制机械等标准。做好乳制品、燕麦片、胶基糖、可可粉检测、食品酒精、表面活性剂、香料香精、化妆品、陶瓷、家具、饮料、工艺美术、日用杂品、造纸、皮革、塑料、乐器、文体用品、轻工机械、工具五金、首饰、牙膏、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的质量安全标准等标准制修订工作。

纺织行业:重点完善检测标准, 研究制定高新技术纤维、功能性羊绒织物和家用纺织品、功能性和生态类新材料试验方法、纺织品安全环保及有害物质检测、新型纺织成套设备、服装CAD技术、纺织印染和化纤等产品的资源消耗和综合利用等标准。

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制定能耗限值、再生金属、节能材料、用于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的关键材料、以及电力、交通、机械、轻工用产品等标准;做好安全生产类标准的研究制定。

机械行业:研究制定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重大专项的配套标准, 重点加强高效清洁发电设备、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大马力、多功能、智能化农业装备标准, 冶金、矿山、工程机械装备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标准, 装备配套基础零部件标准,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备、绿色制造与再制造等领域的标准。

航空行业:开展民机标准体系和顶层规划研究, 重点围绕大型客机设计、试验、制造、适航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开展标准研究与制定。

电子信息行业:研究制定地面数字电视终端配套标准,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视频和高清光盘标准 (大容量光盘格式、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 , 射频识别和射频移动支付系列标准, 以及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器件 (LED、OLED、PDP) 、多晶硅清洁生产水平评价和测试方法、印制电路板清洁生产和测试方法、太阳能电池系统等标准。

软件行业:制定中文信息处理 (含少数民族文字) 、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重要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 研究制定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 版式文档、基础软件、软件工程等标准。

稀土行业:研究制定节能新材料、三基色荧光粉、LED粉分检、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等标准;完善稀土分析方法标准体系, 制定杂质分析方法标准。

黄金行业:研究制定黄金产品高纯度金标准, 完善分析方法、检测方法等标准体系。

建材行业:研究制定建材安全、工业废渣废弃物的利用、企业消耗水煤电资源评测、新材料和新产品等标准。

航天行业:研究制定航天器及运载火箭总体、航天动力系统、控制与制导、地面设备、专用材料及制品、航天电子元器件和通用零部件、航天制造技术、航天计算机及软件工程等标准。

兵器行业:研究制定防化器材、光学仪器、公装器具、专业材料及民用枪弹等标准。

核能行业:研究制定核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核燃料循环、核仪器仪表、研究堆等标准。

节能减排:研究制定蓄热式燃烧技术等节能技术、单晶锗、饮料制造等能耗限额、纺织和船舶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套和管理、涂镀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化工和船舶行业企业节能管理体系、航天工业合理用能综合评价、铜冶炼废渣等工业废弃物回收利用、闭矿库复垦等尾矿综合利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业和通信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烟道防腐、脱硫脱硝等环保技术和装备、以及节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等标准。

安全生产:依靠技术进步, 围绕提升本质安全, 研究制定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的标准。

工程建设:按照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 围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制定厂房火灾分类等强制性标准, 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管理的标准, 制定工程实施阶段亟需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工程建设标准。

着力解决标准老化问题, 开展标准复审工作

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现行工业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清理工作。标龄5年和10年以上的工业行业标准分别占总量的74.21%和57%, 2009年重点对标龄10年以上的16 774项行业标准开展复审工作, 其中:汽车行业148项、钢铁行业106项、船舶行业1 169项、化工行业364项、石化行业76项、轻工行业1 006项、纺织行业96项、有色金属行业195项、稀土行业9项、建材行业105项、机械行业1 517项、航空行业6 761项、电子信息行业4 274项、软件行业20项、食品行业150项、包装行业7项、工程建设334项、节能与综合利用224项、安全生产213项。通过标准复审, 废止一批水平落后的标准, 着力解决标准老化问题。

做好我国相关领域国际标准提案的推进工作

务实做好相关领域在研80余项国际标准提案推进工作, 包括: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闪联) 、同轴电缆、射频电缆及连接器、飞机供电特性参数、印制电路及互连结构材料、工业自动化设备电气安全要求、电子电器产品有害物质检测、家庭多媒体网关、平板显示器测试、机床安全、纳米二氧化钛和碳酸钙、工业过程控制系统输出仪表检查和例行试验导则、加固混凝土的钢铁机械结合的要求及测试、真空技术罗茨泵性能测试方法、非合金钢盘条等80余项。

探索构建新的工业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 强化工业标准化管理与协调

研究制定我部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按照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 探索构建“分工合作、职责明确、联手推进”的工业领域标准化运行机制。一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标准化工作, 积极发挥各行业协会 (联合会) 、标准化技术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二是加大有关部门的沟通会商力度, 建立与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部际会商”机制;三是结合地方发展需要, 构建“部省合作”机制, 加强在标准制定、标准宣贯、标准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加强标准制定过程的规范管理, 理顺并明确部内司局开展标准化工作的业务范围和行业分工。注重标准制定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政策的衔接, 坚持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结合。突出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处置、产业化推进、应用推广的统筹协调, 保证标准质量。

推进工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

研究制定《工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管理办法》。梳理和调整现有工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的组成和业务范围, 发挥行业标准化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 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承担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的工作。

加强标准化业务培训。结合行业特点, 以及地区经济发展需求, 充分发挥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作用, 加强对从事标准制定工作的技术人员的上岗培训, 满足新形势下开展标准化工作的人才需要。

民政局工作总结暨2009年工作要点 第4篇

一、继续加强教育地方性法规建设。积极配合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做好修订《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的立法调研和草案起草工作。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出台后,适时启动修订《陕西省教育督导规定》的立法调研和草案起草工作。

二、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陕西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按照《陕西省教育厅政务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切实做好依申请公开政务信息工作,提高机关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完善《陕西省教育厅行政管理事项工作规程》,并切实抓好实施工作。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审批程序、方式,提高审批效能,逐步实行一个部门的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对外。厅监察室要加大对行政审批的监管力度,重点加强对擅自设立行政审批事项、改变行政审批条件、增加行政审批环节以及“批而不管”等行为的监督。

四、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陕教政[2006]19号),继续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和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各处室(单位)要把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工作到人,责任到人,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五、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切实落实《陕西省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不断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核、备案审查、公示制度,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维护法制统一。

六、做好教育行政复议工作。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积极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办理行政复议事项。认真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复议决定。

七、切实做好法律事务办理工作。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积极办理有关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促进机关依法行政,维护机关合法权益。

八、抓好依法行政培训。结合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开展机关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组织好2009年度处以上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工作,适时举办依法行政培训班。及时办理行政执法证件。

民政局工作总结暨2009年工作要点 第5篇

吴江市民政局2009年7月份工作要点

发:各镇民政办公室,吴江经济开发区民政办公室,汾湖经济开发区民政办公室,各科室、局各直属单位

抄报:徐明书记、温祥华市长、范建坤副书记、孙悦良副书记、纪委李铭书记、汤卫明副市长、徐晓枫副市长,苏州市民政局,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民政局工作总结暨2009年工作要点 第6篇

期规划工作,着力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积极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工作。年内,全县共接待旅游者65150人次,同比增长3.2%;旅游业总收入3528万元,同比增长19.47%。

一、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工作的领导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工作的领导。一是以节庆文化为平台,塑造旅游工作新形象。在2月3日“正月初九龙灯会暨高洪章个人演唱会”期间,举行了××县旅游事业局挂牌成立仪式,以节庆文化为平台,塑造我县旅游新形象,全面提升我县旅游部门的知晓度,为进一步包装打造正月初九“龙灯会”节庆旅游品牌,促进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县人民政府制定印发了《××县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南政办发〔2009〕47号),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旅游、质监、规划建设、商务、文体、民宗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领导。

二、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明确旅游重点开发建设项目

(一)开展旅游资源调查

我局挂牌成立后,先后深入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土林、碌摩山等全县各景区(点)开展旅游资源调查,进一步明确以重点培育“水电工业、彝族风情、高原生态”三张旅游名片为主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同时,深入公郎镇盖瓦洒村实地观摩“哑神舞”,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哑神舞”,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新型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二)做好旅游项目前期论证、规划工作

一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我局初步完成了四星级跳菜大酒店、无量山景区、碱坝温泉3个旅游开发项目的前期调查论证工作;二是以《××彝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小湾水电观光工业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议书》为依据,将小湾旅游景区开发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制作了《××县小湾旅游景区开发招商项目书》,上报州旅游局,并列入了全县2009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2009年昆交会招商引资项目,赴昆明参加招商引资活动。同时,该项目还被作为重点推介项目,列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项目库,在网上发布了《××县小湾旅游景区开发招商项目书》;三是编制了《××小湾水电观光工业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议书》、《××县凤凰山生态旅游景区简介》,其中《××小湾水电观光工业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议书》以县人民政府请示文件形式,请求州人民政府转报省人民政府;《××县凤凰山生态旅游景区简介》以县人民政府请示文件形式转报州人民政府,积极争取以上2个旅游项目前期规划资金;四是积极开展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州人民政府领导于5月6日到我县调研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深入灵宝山实地查看,并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建设意见;五是向省、州旅游局争取到旅游资源规划经费、旅游节庆活动经费70万元;六是完成宝华镇拥政村、公郎镇盖瓦洒村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规划,其中,宝华镇拥政村作为彝族打歌、跳菜特色文化保护村,规划投入500万元开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公郎镇盖瓦洒村作为“哑神舞”特色民族文化村,规划投入650万元开展特色文化旅游。

(三)旅游项目工作完成情况

《××彝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小湾水电观光工业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完成,目前,正在与省旅游规划专家联系,将对小湾电站水电观光工业生态旅游进行详细规划。同时,县人民政府正积极与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小湾建设管理局协调,初步达成小湾电站水电观光旅游项目合作开发意向。

三、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对小湾旅行社的业务指导,由小湾旅行社统一制作旅游线路宣传册,编制我县旅游线路3条,印制旅游线路宣传册300册;二是组织编印了《无量山之旅》旅游宣传画册5000册;三是制定了《“××旅游网”建设方案》,积极筹建“××旅游网”;四是开展了××县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征集活动,共征集到来自云南、北京、山东、内蒙古、辽宁、重庆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形象标识36个,宣传口号2221条。通过初评、复评和公示三个

阶段,分别评选出5个形象标识和11条宣传口号作为获奖作品;五是组团参加了由国家旅游局、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09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强力推介××旅游。

四、不断强化行业管理,旅游市场秩序有了新改善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游客满意”的总体目标,一手抓培训,一手抓整顿。

一是联合县总工会举办了“××县旅游服务行业职工业务技能培训暨服务技能大赛”,全县各宾馆酒店职工、县级机关办公室主任200多人参加了职业道德、礼仪礼节知识培训;各宾馆酒店从业人员110多人参加了中式铺床、中餐摆台技能培训。××宾馆、小湾宾馆、小湾假日酒店、祥和酒店、云南小湾澜沧江实业有限公司等10支代表队,31名选手参加了中式铺床、中餐摆台技能大赛;二是在“五一”、“十一”前夕联合工商、公安、安监等部门开展了旅游景区(点)安全检查、旅游商品质量专项治理、旅行社规范经营等系列活动;三是与县综治委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平安旅游景区(点)”创建活动;四是在11月份开展了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复核工作,对外公布了旅游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由于措施得力,成效明显,我县旅游市场整顿工作受到了州暗访检查组的好评。

五、精心引导旅游企业发展,在产业扩张上实现了新跨越

针对全县旅游产业规模较小的现状,实践中我们改变工作方式,以政策引导、优化服务入手,大力营造发展环境,引导、推动旅游企业扩张和产业优化升级。目前,旅游企业已开发“山涧”牌系列旅游商品4种,新增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家。

六、以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促使服务质量有了新提高

为推动全行业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大力加强了队伍建设。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公开向社会征集对全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收集到意见建议29条,并针对性地制定了整改措施,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结合每月的政治学习日,增加了业务学习、党风廉政和纪律作风方面的内容。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观看了郑培民、周国知等先进事迹专题片,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

2009年,我县旅游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尚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旅游规划的编制和详细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细化。我县虽然完成了《××彝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小湾水电观光工业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议书》,但旅游规划与其它规划衔接不够,景区基本上没有详细规划,导致总体规划难以落实。

二是旅游发展体制不顺,整合乏力。我县各个旅游景区(点)的旅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加之县财政困难,导致对各景区(点)投入严重不足,各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三是旅游企业实力不强,行业素质有待提高。我县旅游市场发育不够,旅游企业普遍“弱、小、散、差”,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和产业要素的龙头企业少。市场化意识还比较薄弱,旅游企业的管理落后,没有知名的旅游企业集团和旅游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对旅游商品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商品十分匮乏,旅游商品销售呈松散型,缺乏旅游商品的综合集中展示交易平台。

四是旅游宣传促销缺乏针对性。目前,我县旅游宣传促销缺乏针对性,手段单一,仅仅局限于小规模式宣传,没有形成整体联动、多渠道宣传促销的新格局。这些困难和问题,要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要点

在2010年旅游工作中,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提高全民素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优势产业,抓实项目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科学发展”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推动旅游产业科学发展”为主题,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旅游项目规划工作

以《××彝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和《××小湾水电工业生态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一是重点做好小湾旅游景区、无量山旅游景区详细规划;二是做好四星级“跳菜”大酒店、碱坝温泉开发等旅游项目的前期规划,建立旅游项目储备库;三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外商投资;四是加强与华能集团澜沧江水电开发公司小湾电站建设管理局的协调联系,签订小湾水电站合作开发意向书。

二、大力加强旅游宣传与促销,开展旅游节庆活动,提升××旅游影响力

组织一批旅游宣传活动,设计和制作一批旅游宣传品,在主要旅游客源地积极组织市场促销,参加各类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宣传我县旅游形象,年内计划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3次,推介会3次。大力组织旅游节庆活动,鼓励乡(镇)和企业举办节庆活动,努力提升××旅游影响力,实现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三项均达到同比增长8%以上的目标。

三、推进旅游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全县旅游服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县各宾馆、酒店及饮食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二是按照《××县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制定《旅游景区(点)讲解词规范》、《导游服务规范》、《讲解员服务规范》等系列地方旅游服务行业标准;三是进一步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协同安监、公安、质监、卫生监督等部门做好有关旅游单位的特种设备、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等督查工作,确保旅游安全无事故。

四、营造良好的区域旅游环境

积极探索游客“引得来、留得下”的有效措施,在继续做好行业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强化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全力推进旅游行业“环保模范饭店”和“绿色饭店”的创建工作。抓好旅游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旅游品质服务提升活动,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环境吸引游客。

意见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构建良好的旅游发展大环境

以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的意见》为指导,尽快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成立××县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组,制定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着力培育适应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明确旅游产业定位,确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战略,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设立高层次的旅游协调机构,形成上下呼应,左右联动,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格局,为统筹旅游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逐步增加财政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

政府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主要是用于资源开发规划、目的地形象宣传促销、项目建设引导性资金等,是与招商引资开发旅游项目相辅相成的。近年来,我县财政资金对旅游投入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总量仍太小,与旅游产业发展态势有较大差距。在下步工作中,建议将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对于刚刚起步的旅游项目,给予旅游规划和宣传资金补助。

三、进一步强化旅游招商引资工作

民政局工作总结暨2009年工作要点 第7篇

2011年1月4日,团区委召开全体干部会,认真传达学习了区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并提出如下贯彻措施。一是深刻领会区委决策部署的重大意义和内涵,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上来。以“夯实基础、活跃基层、突出特点、寻求突破”为工作重点,切实履行引导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工作职能,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积极参与“四区”建设和“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中创造新业绩;二是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政策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推动新的目标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深入锦江青年开展“学理论、受教育、树信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区广大青少年中的教育实践,引导青少年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三是围绕中心,增添措施,切实强化执行力,努力服务跨越式发展。形成全区共青团抓统筹抓重点的工作格局,及时准确地把握新形势下青年群体动态和发展趋势,认真研究青年工作新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和方式,用非常之状态和超常的工作迅速行动起来,主动融入区委工作中心和大局;四是创新思路,丰富载体,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全力抓好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深化“青少年空间”建设、加大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力度、深入开展“城乡互助〃群团搭桥”十大互助行动等工作。

团区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主动为服务对象做好事、解难

事、办实事。

1、从培育孵化创业团队、提供基础服务平台、发挥服务机制效能入手,积极推进创业园区工作。一是在红星路35号青年(大学生)创意园•创业园,按照项目全程扶持模式,由成都中动联动画有限公司对园区内8个数字动漫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管理、引导、培育、孵化;二是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成都音泰思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银海•音泰思青年(大学生)创业园进行管理运营,在园区设置了公共管理及技术支持、职业技能培训、理财实训等基础服务平台。同时,充分发挥区级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组织工商、税务、投服局、劳动保障、中小担等部门为园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证照办理、法律咨询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为园区企业搭建起便捷的政务服务平台;三是切实发挥服务机制效能,自园区建立以来,积极完善服务外包机制、导师辅导机制、淘汰退出机制,推动园区创业团队顺利完成孵化、成长、成熟、出园的过程。

2、关爱进城少年,建立“阳光少年之家”。为贯彻落实“以亲情为纽带,以关爱来切入,以服务求凝聚”的工作理念,有力推动关爱进城少年阵地建设,我委建立了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阳光少年之家”,在不断深化进城少年关爱行动的基础上,加大对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的关爱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了我区关爱进城少年工作。

3、深入开展流浪儿童关爱行动。7月12日和12月22日,区青教暨关工委、龙舟路街道关爱小组、督院街道关爱小组和锦江区关爱团先后两次前往成都市救助站开展与流浪儿童的爱心交流活动,并且

还向流浪儿童赠送了食品、手套、围巾、袜子、贺卡等礼物,让这些流浪儿童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感到一丝暖意。

共青团成都市锦江区委

民政局工作总结暨2009年工作要点 第8篇

农电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是:不发生较大及以上人员伤亡事故, 不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事故和设备事故, 不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供电不安全事件。防止一般人员伤亡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 防止供电不安全事件, 一般电网和设备事故比上年下降5%以上。

一、落实农电安全管理责任

(一) 健全农电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谁组织、谁负责, 谁实施、谁负责”原则, 逐级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建立健全覆盖农电管理各个层面的“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对公司系统各类县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 全面建立安全标准体系, 着力开展贯标工作, 推动农电安全生产管理与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接轨。

(二) 切实加强对各类人员的安全管理。

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明确各种用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安全责任。严格履行用工方安全责任, 提供安全的作业条件和环境, 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劳动保护规定,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坚持先培训、考核合格后再上岗。

(三) 认真落实农电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制度。

按照国家和公司关于安全生产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 及时、全面、准确、真实地报送农电安全生产信息, 对一经核实未按规定上报重要安全生产信息的单位, 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强化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

(四) 扎实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

认真贯彻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推进方案》, 全面落实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工作方案, 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防范与评估工作。以保人身安全为重点, 开展作业风险辨识与控制, 找出作业全过程的全部危险因素, 建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有序推进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价工作, 全面评估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态, 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消除和控制事故风险。

(五) 深入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

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要与安全风险辨识防范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持续改善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工作, 以整合、优化现场作业指导文本为重点, 实现指导书 (卡) 与工作票等的有机融合和互补, 精炼指导书 (卡) 文本、优化指导书 (卡) 结构。结合风险辨识, 完善参考范本和知识库内容。针对作业项目具体的作业条件、环境, 补充完善安全措施。强化对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全过程管理, 及时改进控制措施针对性不强、覆盖面不全等问题。强化科技支撑。应用辅助软件及PDA等技术, 实现对现场作业流程及工序的辅助控制。开展多层次、多方式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演示、观摩、研讨等方式开展培训;省公司要采取调考、技术比武等方式, 以考查危险点辨识与控制能力为重点, 考核培训效果。

(六) 落实现场安全措施。

严格执行“两票”, 特别把好“三关” (工作票签发关、工作许可关、工作监护关) 。针对农村配电作业特点, 深入开展反“六不”违章, 认真落实“三防十要”反事故措施和《农网配电典型作业防止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措施 (试行) 》。

三、规范农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七) 规范工程安全管理。

制定《农村配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规范施工单位的选择, 严格资质审查, 防止采取借用资质、挂靠单位等方式参与工程承包。加强工程监理, 推行施工安全监理, 督促工程监理到位监督, 切实履行安全监督责任。规范外包工程管理, 严格工程分包、劳务作业分包资质审查和现场监督管理。规范临时用工管理, 加强安全教育和现场监护, 落实用工方安全主体责任。

(八) 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规范施工前作业现场勘察, 严格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方案的审查, 加强施工前许可、工作中监护、工作终结汇报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建立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严防群伤、群亡等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四、提高农网安全运行水平

(九) 推进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管理。

在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的基础上, 以开展贯标为主线, 以严格执行业务流程为抓手, 结合“SG186”农电业务应用平台及功能模块的应用, 规范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 促进农电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管理。

(十) 继续推进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

修订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 上半年组织开展试评, 完善后推开。注重评价成果应用, 根据风险程度, 制定对策及措施, 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十一) 切实加强设备全过程管理。

加强设备选型选厂管理, 严把设备质量关。加强投运前检验检定工作, 严把安装质量关。根据电网的发展, 开展农网输电线路、主变开关等设施短路容量校核工作。

(十二) 高度重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探索建立警企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电力设施保护技术防范措施资金的投入, 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防护技术和设备材料。

五、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治理

(十三) 抓实隐患治理工作。

按照公司安全隐患管理制度和分级分类标准,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推进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化、常态化。根据轻重缓急, 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间、落实整改资金, 动态跟踪隐患治理。对暂未完成整治的供电安全隐患, 要逐一采取预防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 加强预警监控。完成严重开裂砼电杆的更换工作。

(十四) 扎实推进农网配电设施“两清理”工作。

在全面清理并完成部分严重隐患治理的基础上, 按照标准化建设方案中确定的年度目标要求, 扎实整改。及时梳理清理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 建立涵盖设计、建设、验收、运行管理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 为规范运行管理奠定基础。

六、提高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

(十五) 提高县域电网抗灾能力。

结合县域电网特点及可能应对的灾害类型, 按照公司《综合减灾“十一五”方案》的要求, 扎实推进农网抗灾能力建设。根据电网规划, 结合农网完善工程建设, 强化供电能力建设, 不断改善农村电网结构, 着力推动县域电网双电源供电工程建设。

(十六) 完善预案, 加强演练。

参照公司下发的《农网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参考文本) 》, 根据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 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提高现场快速反应、处置能力。

(十七) 加强防汛 (台风) 工作。

健全防汛 (台风) 组织体系, 狠抓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管理;落实农网管理的小水电站管理责任, 落实度汛防患措施, 确保小水电站的安全度汛。沿江、沿河流域的县公司要滚动修订完善防汛预案, 加强与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的衔接、联动, 全力保证排涝及抗灾救灾用电及灾后恢复供电工作。

(十八) 落实防地震灾害工作措施。

供电区域处于地震带的县供电企业, 要开展办公场所及农网重要输变电设施的健康检测、抗震鉴定, 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应开展加固改造工作。开展员工自救及救援基本知识培训。

七、规范供用电安全管理

(十九) 加强供用电安全管理。

落实高危企业和重要电力用户供用电安全隐患治理责任, 对电网原因的隐患, 结合电网建设与改造, 限期完成治理;对客户原因的隐患, 必须履行告知责任, 并向政府部门备案, 积极督促整改。认真执行国家电监会《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 督促重要电力用户按规定配置应急、保安电源。完善客户档案管理和应急供电预案。规范供用电合同及供用电双方责任界面。对政府管理部门依据政策要求关停的高危企业, 要在其主导下依程序及时终止供电。

(二十) 做好重要活动的供电保障工作。

要加强对重要节假日 (特别是国庆60周年庆典) 、大型集会 (特别是第十一届全运会) 、纪念活动的供电保障工作, 从组织、人员、设备、抢修维护等方面确保安全可靠供电。

(二十一) 规范农村用电安全管理。

研究制定加强农村用电安全管理的措施, 明确供用双方责任, 强化农村台区低压电网的运行管理。根据相关规定及要求, 着力规范农村居民客户用电装置接电前的检验工作。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用电安全知识的宣传, 大力推动进校宣传, 使农村中小学生掌握用电安全常识;结合农时, 开展针对性的用电安全知识宣传。

八、深化无违章“争创活动”

上一篇:团队论文总结范文下一篇:职场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