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教案

2024-09-04

上呼吸道感染教案(精选12篇)

上呼吸道感染教案 第1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参加人员: 目的要求:

(一)详细讲解:上感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二)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诊断与鉴别诊断(三)一般介绍: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重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原则及临床表现。教学难点:

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教学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幻灯进行讲授。(二)结合典型病例行启发式讲授。授课内容:

一、概述:定义、常见的病原体及发病情况。

二、流行病学:简要介绍发病季节性、病毒传播途径及病毒特点。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扼要介绍上感主要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多为继发

四、病理

五、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

(一)普通感冒:俗称伤风,以鼻咽部卡他为主要表现。(二)病毒性咽炎和喉炎:临床特征咽部发痒与灼热感。(三)疱疹性咽峡炎:明显咽痛,发热。(四)咽结膜炎:发热、咽痛、流泪等。(五)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大、发热。

六、实验室检查:血象医学.全在线及病理学检查特点。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病史、流行情况、症状与体征;

九、预防:增强体质、劳逸适度、生活规律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微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及过敏反应。

二、临床表现:早期上感症状及症状、体征特点(咳嗽咳痰特点)。

三、实验室检查:血象与胸片特征。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病史、呼吸道症状、体征结合胸片血象检查; 鉴别诊断:有呼吸道症状的其它疾病。

五、治疗:抗菌药物治疗与对症治疗。

六、预防:增强体质、减少环境污染、净化环境等。思考题:

1.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什么?(病毒)2.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是什么?(鼻病毒)

上呼吸道感染教案 第2篇

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住址:共住院天数: 天

入院日期:出院日期:

入院时情况:患者于3天前因下地干农活受凉后出现头痛,头晕,咳嗽,乏力,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无咳嗽及咳痰,无腹胀、腹痛及腹泻,发病后在家自服“安乃近、去痛片”等药物(具体剂量不详)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今日故来我院就诊,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收住院。

入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给予内科常规护理,明确诊断给予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

出院时情况:患者未诉特殊不适,无发热、寒战及其他特殊不适,饮食及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查体:神志清,精神差,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律齐,次/分,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叩击痛阴性,肠鸣音正常。出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事项:1.注意休息,注意保暖。2.随诊。

上呼吸道感染研究综述 第3篇

其基本症状为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而其症状表现轻重与年龄及感染程度有关。我国多次的死因调查结果表明, 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第4位, 在农村则居第1位。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发病率高, 许多疾病呈慢性病程, 肺功能逐渐损害, 最终使患者变残甚至危及生命。由此可见, 呼吸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依然严重, 其防治任务依然艰巨[1]。

1 中医、西医对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中医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属“伤风”、“感冒”等范围, 是最常见的外感病[2]。其病因主要是受风寒所致, 《素问·骨空论》讲:“风从外入, 令人振寒, 汗出头痛, 身重恶寒”。该病多发生于气候突变、寒暖失常之时。

常因起居不慎, 淋雨冒寒, 疲劳过度, 使人体腠理疏松, 卫气不固, 风邪乘虚而入。对于风邪外感, 多随不同季节兼夹不同时气而致病, 如春季多属风热, 夏季多夹暑湿, 秋季多兼燥气, 冬季多为风寒。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六淫、时邪病毒侵入人体而致病。因风邪为主要原因, 风性轻扬, 多犯上焦, 故《内经》有“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的论述, 而肺位于上焦, 主气、司呼吸, 开窍于鼻, 外和皮毛, 故外邪从口鼻、皮毛而入, 肺卫首当其冲, 因而卫表失和, 肺失宣降是感冒的主要病理表现, 又由于四时六气不同, 以及人体素质的差异, 常有风寒、风热、暑湿的不同。人体感受病毒, 若素禀不足, 正气虚弱, 卫外不固, 或起居不慎, 寒温失调, 劳累等, 造成人体卫外之气不能调节应变, 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低下, 就容易发病。其感染途径主要由口鼻而入, 侵犯上呼吸道, 导致出现一系列肺卫症状, 如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咽痛等;如病毒邪气过剩, 则可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 如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等。

西医认为, 上呼吸道感染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上感) 是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又名“感冒”, 是由多种病毒和细菌引起, 以鼻咽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 引起上感的病毒和细菌主要有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和链球菌等。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 将上呼吸道感染分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或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细菌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病原体主要由飞沫传播, 侵入上呼吸道粘膜, 引起不同部位不同程序的急性炎症, 以鼻、咽、扁桃体和喉部为著, 粘膜水肿充血, 以后增生变厚。潜伏期1~2日。起病常有受凉或过劳等诱因, 初起咽部干燥不适, 继而鼻塞流涕, 头痛, 咽痛, 咳嗽, 全身不适, 或有低热, 偶有便秘或腹泻。如属细菌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时, 则发热及局部化脓性炎症表现比较明显。如引起化脓性鼻窦炎、中耳炎或扁桃体炎等, 可使病程延长, 重者形成下呼吸道感染, 如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对患有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受损的病人, 以及婴儿和老年, 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死亡。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及核左移现象。现代微生物学研究,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种类繁多, 主要由流感病毒 (甲、乙、丙)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3], 以溶血链球菌为多见, 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2 关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

上呼吸道感染多数为散发性, 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6], 全年皆可发病, 以冬春季节多见, 但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病原体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和被污染的用具传播。由于病毒类型较多, 人体感染各种病毒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 各种病毒间又无交叉免疫[7], 故发病率极高, 普遍易感。

临床上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类型是感冒[9]。据郭劳珠[8]对我国感冒药市场分析, 我国感冒的年发病率为80%, 75%的人1年至少患1次感冒, 中国的年均患感冒的人数高达10亿。一般人群中, 成人每年可有1~3次感冒, 小儿则发病更多, 尚未发现一个人终生不感冒患者。

3 中医、西医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中医的治疗根据辨证证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中药处方, 如风寒感冒可用荆防败毒散治疗, 风热感冒则用银翘散、银贯感冒颗粒或银翘解毒丸治疗, 暑湿感冒可用新加香薷饮治疗等。西医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细菌感染的可用抗生素, 病毒感染的用抗病毒药物[4]。目前西药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 但易引起中枢性眩晕和迅速耐药毒株的出现, 病毒唑对某些病例可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等造血系统变化, 动物实验证明其有致畸的可能。

综合来看, 西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对症处理。目前大多数抗感冒药为复方, 常由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和抗鼻充血药等组成。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双酚伪麻片、盐酸伪麻黄碱复方制剂。若有细菌感染, 则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常用的有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

4 上呼吸道感染用药的市场分析

据统计, 2002年美国抗感冒药销售额占全球销售总额的41% (约24亿美元) , 日本占33%, 欧洲占23%[10]。据欧甘林 [11]对我国OTC感冒药市场分析资料显示, 抗感冒药销售额约占药品零售总额的15%, 是继保健品 (31.3%) 之后销售额最大的一类药品。有数据显示, 目前, 国内OTC药品市场约有200亿元人民币的容量, 感冒药市场就约占四分之一, 拥有近5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份额[12]。据CMH (斯迈驰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任光会[13]报道, 2005年全国感冒药零售规模达57亿元人民币, 2006年为65亿元, 2007年78亿元, 2008年为92亿元。

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咨询公司2009年发布的感冒药零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对于感冒药成分的选择, 西药类感冒药占药店感冒药的比例为50%, 其次是中药类感冒药占30%, 中西药结合类占20%。虽然西药类抗感冒产品在市场份额中排在首位, 但据榆菲[5]对15个城市的感冒药市场分析, 在销售前十强的产品中, 中成药和西药各占一半。

5 讨论

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来看, 目前中成药和西药都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虽然西药类感冒药在药店感冒药的比例高于中药类的感冒药, 但随着2005-2008年全国感冒药零售规模17%左右的平均增长率, 中成药的比例也不断上升。2008年中成药的市场份额占到了近6成。由于部分化学药因不良反应等问题相继退出市场, 在非典期间板蓝根等中成药发挥良好, 加之2008年奥运会期间对含有伪麻黄碱的感冒药的限制销售的规定等一系列的影响使中成药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上面逐渐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从这方面来说, 中成药的研究和开发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和充足的市场潜力。

据文献报道, 上呼吸道感染与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15]。一般情况下只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病, 因此, 从长远角度来看, 具有抗病毒和增强或调节免疫功能双重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较之单纯的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应该更为有效, 中药复方制剂在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上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摘要: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第4位, 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分支, 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该病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病, 多是由病毒引起, 临床上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 传染性极强, 防治任务十分艰巨。系统地将近几年文献报道的关于中医、西医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流行病学、治疗、用药市场、研究趋势等进行了综述, 以便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上呼吸道感染教案 第4篇

【关键词】 慢性呼吸道感染;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疾病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09-01

呼吸道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以及肺部肿瘤等[1] 。由于呼吸道疾病受患者年龄以及地域等因素影响较多,因此儿童以及北方的发病率更高[2] 。反复呼吸道感染指一年中频繁的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超出正常感染范围[3] 。反复呼吸道感染又由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反复下呼吸道构成,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指反复支气管炎以及反复肺炎。为获得慢性呼吸道感染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联系,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3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未出现典型鼻部症状的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现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3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未出现典型鼻部症状的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现象,其中男47例,女36例,年龄6~44岁,平均24.6岁,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咳嗽以及咽痛,伴有不同程度鼻塞流涕,其中31例伴有发热、头疼以及喘息等症状,且程度不同;患者CR胸片報告显示:肺部纹理增多增粗、阴影模糊或呈斑片状,由此可诊断为支气管炎或肺炎。经过抗病毒、抗感染以及抗支原体治疗后,病情治愈或好转后,病情出现反复感染现象,发作次数均≥2次/年。

1.2 方法

慢性鼻炎:口服鼻炎康片,3次/d,2~4片/次,服用6盒为一个疗程,伯克纳鼻喷剂喷鼻,每个鼻孔一次100 μg,2次/d,亦可每个鼻孔一次50 μg,3~4次/d,每日总量低于400 μg,30 d为一疗程,连续使用2~3个疗程。慢性鼻窦炎:除上述治疗外,再给予头孢克洛或阿莫西林拉维酸钾,每次用量均为50~100 mg/(kg?d),均分3次口服,1次/d,7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4个疗程。慢性咽喉炎:口服阿奇霉素片,每日按12 mg/kg顿服,单日不得超过0.5 g,5 d为一疗程,服用1个疗程。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全部患者复查鼻窦部,显示鼻窦部炎症吸收明显,咽喉部炎症已完全消除,治疗后复发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3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中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更为常见,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不仅给患者生理上带来痛苦,由于疾病具有反复性,患者的心理也承受巨大压力。引发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众多,如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免疫力低以及先天性疾病等[5] 。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83例患者的临床分析,同时结合文献,可知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亦是引发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治疗时应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所有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情均发生反复现象,发作次数均≥2次/年,通过及时以及对症治疗后,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得到好转,治疗后1年随访期间,20例没有出现反复感染情况,48例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为1次/年,15例反复感染情况仍然≥2次/年,治疗后复发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由此可知,及时治疗并且对症下药对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医生在救治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查处病因,并根据病因对症下药。

综上所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同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等)密切相关,积极预防、及时治疗以及降低病原可以抑制下呼吸道感染的侵袭,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相关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黎艳.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检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3,7(3):169-171.

[2] 许娜娜,许素彦,赵文申.ICU下呼吸道感染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6):754-756.

上呼吸道感染怎么治 第5篇

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而且滥用抗病毒药物可造成流感病毒耐药现象。因此如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超过两天的患者一般无需应用。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常规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2、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

可治疗流感的外用类中成药柴胡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紫雪散具有清热解毒、镇痉开窍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有发热、咳嗽气促、神智昏蒙等症状的流感。

3、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偏方

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 第6篇

呼吸道疾病首先建议查一下血常规和肺部的透视,如果是支气管炎或肺炎,要及时给予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如果是上呼吸道感染,需服用抗生素药物或者静脉输液治疗;如果只是普通的伤风感冒,可以口服感冒药,体温很高时,可适当用些退烧药。注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上呼吸道感染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上呼吸道感染的朋友在室内应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气干燥时,可以使用加湿器,可增加室内湿度,对于缓解呼吸道干痒很有帮助。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第7篇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等部位,因此“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小二上呼吸道感染可大可小,但是千万不可是忽视它。

摘要:目的:比较小儿解表颗粒与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儿解表颗粒组60例)和对照组(抗生素组60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的差异有利于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1),同时治疗组并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性的反应。结论: 小儿解表颗粒对于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优于抗生素,有着显著缩短病程和缓解症状的作用,同时未发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小儿

鼻咽感染常出现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涉及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邻近的器官。

1、 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共120例,男65例,女55例。入选标准:患儿的年龄4个月~2岁、且是急性起病,病程<3天,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流涕、咳嗽、鼻塞、头痛等症状。查体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的增生;化验室检查周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分为正常或者淋巴细胞增高,部分中性粒细胞偏高,X线透视或X线片无任何异常改变;病程中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随机分类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38例,对照组男43例、女17例;治疗组平均年龄(1.2±0.7)岁,对照组平均年龄(1.2±0.65)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临床表现: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通常具有如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充血、肿大,颈淋巴结可肿大并压痛,肺部听诊多正常。

2.2 诊断依据

(1)具有受凉或与本病患者接触史。

(2)伴有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痛等症状,婴幼儿患者因为鼻塞有拒奶或呼吸急促的症状。

(3)有咽部充血体征,甚至有的患者扁桃体充血、肿胀。

(4)一般在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接近正常,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并在发生细菌感染时候,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增高。

2.3 治疗方法:治疗组小儿解表颗粒3个月~9个月每次1/4包,2次/天口服;9个月~1岁每次1/3包,2次/天口服;1岁~3岁每次1/2包,2次/天口服。显效:若服用小儿解表颗粒在12小时~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同时流涕、咳嗽、鼻塞等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说明此药物显效。有效:若服用小儿解表颗粒药在48小时~7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同时流涕、咳嗽、鼻塞等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说明此药物有效。无效:若服用小儿解表颗粒药在72h以后体温未恢复正常,同时流涕、咳嗽、鼻塞等临床症状无改善,说明次药物无效。

3、 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1),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毒副反应,同时治疗组也未见任何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

4、 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以病毒为主,可能占据源发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的90%以上。因为病毒感染后,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可能发生化脓性感染。

其具体病毒,主要由以下几种:

(1)鼻病毒:包括100多种不同类型的血清,可以导致上感、支气管炎及中耳炎症状的发生。通常上感的常见病原是冠状病毒,但冠状病毒的分离需用特殊方法。

(2)柯萨奇及埃可病毒:此类病毒都比较微小,属于该类型的微小病毒,都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3)流感病毒:此类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血清类型。甲型每隔10~一次,抗原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异是导致该病毒流行的原因。乙型流行规模较小且具有局限性。丙型病毒一般只能造成散发流行,病情较轻。上感,或者喉、气管、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主要是由以上三种类型的小儿呼吸道疾病引起

(4)副流感病毒:分1、2、3、4四种类型血清。1型又称“红细胞吸附病毒”2型称“哮吼类病毒” 3型往往引起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也常会出现哮吼。4型又称M-25,比较少见,主要在儿童及成人中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5)呼吸道合胞病毒:仅有一型,其对婴幼儿呼吸道具有很强的致病能力,可以引起小儿流行病毒。约有75%左右1岁以内的婴儿可能发生毛细支气管炎,30%左右1岁以内的婴儿可能发生喉、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等症状。2岁以后的患儿上述疾病有所渐少,5岁以后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仅仅表现为轻型的上感。

小儿解表颗粒药理作用,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观察有抗菌、抗病毒、解热和止咳作用。本文通过对120例患儿对照观察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特别适合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参考文献:

[1] 袁承文.儿科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61,263

[2] 魏珉,王同,董梅.儿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77

[3] 车莉,卢竞,刘莹,等.冬春季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监测及临床研究[J].中国 实用儿科杂志,,19,(12):724-727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第8篇

1 病因

1.1 病原体

以病毒为主, 绝大多数为各种呼吸道病毒, 常见的有流感、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此外鼻病毒、肠道病毒 (柯萨奇、埃可病毒) 亦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少数可由细菌及支原体引起。由于病毒感染, 上呼吸道粘膜失去抵抗力, 细菌乘机侵入。以β溶血性链球菌A组常见, 其次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2.2 诱发因素

由于小儿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 以及营养不良、过度疲劳、气候突变、空气污染等影响, 给病毒、细菌的入侵造成了有利条件。特别在营养不良、有先天性免疫缺陷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发生上感时, 易出现严重症状[2]。

2 临床表现

本病病情和症状轻重不一、与年龄大小、病原和机体抵抗力不同有关。一般年长儿的症状以局部为主, 全身症状较轻;婴幼儿则以全身症状为主, 局部症状较轻。检查时可见咽部充血, 扁桃体肿大, 其表面可见滤泡或脓性分泌物;颁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肺部呼吸音正常或粗糙。大多数疾病早期均表现为上呼吸道炎, 比如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伤寒、脊髓炎等, 所以要密切观察病情, 了解当地的流行病学资料, 予以早期排除。

3 辅助检查

病毒感染时白细胞偏低或在正常范围内, 病毒分离和血清反应可明确病原菡。络菌感染时则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严重病例有时白细胞总数也可减低。

4 治疗原则

4.1 对症治疗

轻度发热有利于抗感染, 当腋温超过38.5℃可适当降温。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布洛芬 (美林退热系列) , 另外还可用对乙酰氨基酚 (商品名有泰诺林、百服宁等) 。减轻其他症状可用扑尔敏口服。鼻塞明显时会影响吃奶和呼吸, 要清洁鼻腔后, 用0.5%~1%麻黄素滴鼻。但是婴幼儿禁用肾上腺素类滴鼻剂。镇静, 高热烦躁患儿在给予退热同时给予镇静剂。有高热惊厥史者给苯巴比妥 (鲁米那) 预防。严重时要给予地西泮注射液静脉缓注或肌注。

4.2 对因治疗

抗病毒多选用利巴韦林 (病毒唑) 。普通感冒不宜使用抗生素。当合并细菌感染时, 可加用抗生素。如确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肾炎或风湿热病史者, 可用青霉素。

5 护理评估

了解患儿的身体素质及营养状况。评估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精神不振、纳差、呕吐等全身症状;评估是否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触痛等体征。检查是否有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评估患儿家长对病因、预防及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 同时要了解当地流行病学情况。

7 护理措施

7.1 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许多疾病都可以表现出来的症状, 有的患儿虽然高热, 但精神状态好, 玩耍如常, 属轻型;有的患儿腋窝、额头等处很热, 但手足冰凉, 这样的患儿易发生高热惊厥。对高热的患儿, 要使其绝对静卧,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体温超过39℃需进行物理降温, 给予温水擦浴、头部冷敷、4℃冷盐水灌肠等。操作者要动作敏捷, 适用于温暖和炎热的季节或者室温在22~24℃的任何季节。如果物理降温效果欠佳时, 可按医嘱配合药物降温服用, 时间间隔≤4h。在退热过程中, 严密观察体温变化, 高热每1~2h测量体温1次, 并注意观察有无易激惹现象, 以防惊厥发生。退热不要求体温降低太快, 一般从高热降至低热即可。可取退热措施后, 30min复测体温1次, 同时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虚脱现象, 以便及时处理。一般而言, 使用物理降温方法较药物降温安全, 毒副作用小。只要能够使体温降至38℃以下, 就可避免惊厥的发生。其中要让患儿注意休息, 维持适宜的温湿度;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更换衣服, 保持皮肤干爽;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7.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做好安全防护

密切观察患儿精神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病情有无加重, 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一旦惊厥发生立即进行急救措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多饮水, 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如患儿体内水分丧失过多时要适当静脉补充液体。协助药物治疗,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指导患儿家长对患儿进行体格锻炼的方法, 进行合理喂养, 积极预防各种慢性病, 按时预防接种。

摘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URI) 简称为上感, 为小儿时期常见病和多发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而引起炎症。如果炎症局限某一局部可以直接按该部炎症命名, 比如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也可以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关键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参考文献

[1]梅国建.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7-38.

上呼吸道感染教案 第9篇

【关键词】慢性呼吸道感染;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104-01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科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常患儿年龄越小其发病率越高,近些年来,患儿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患儿1年内超过7次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即可确定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本文在结合患儿各项检查结果及病因的基础上,结合主要临床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表现作为临床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40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经病理学诊断为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其中,女14例,男26例,年龄8个月~8岁(平均年龄4.7岁)。所有患儿在住院时均不同程度出现咳嗽、咽痛,16例患儿伴有发热、头痛症状。经胸片检查均呈不同程度肺纹理增粗、增多;模糊或斑片状阴影,经抗感染、抗病毒、抗支原体治愈出院后,病情反复。

1.2方法

对40例患儿行血常规检查,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检测、微量元素及免疫功能检查。针对不同患儿病史、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对可能存在基础疾病患儿行肺功能、X线胸片、胸部CT、心脏彩超、纤维支气管镜、消化道造影等检查。经鼻部CT平扫检查后,得知鼻黏膜增厚7例、上颌窦炎3例,咽喉炎24例,筛窦炎6例。给予慢性咽喉炎患儿静脉输注静脉输液阿奇霉素注射液,每次10mg/kg·d,依据患儿自身病情缓解程度适当调整为3~5d。给予慢性鼻炎患儿鼻炎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14d~28d为1疗程。

2.结果

2.1血微量元素检查

微量元素缺乏6例,其中锌元素缺乏3例、铁元素缺乏1例,钙元素缺乏2例,其他微量元素均正常。

2.2免疫功能检查

免疫功能缺陷10例,其中体液免疫功能缺陷4例、IgG偏低2例、IgA偏低1例、IgM偏低1例,细胞免疫缺陷2例。

3.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中,又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病情发展更快、病情更为严重,在给患儿造成痛苦的同时,也易伴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有许多,例如患儿体内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自身特异性体质等[1]。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的诱发患儿发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可分析为,鉴于鼻位于呼吸道开口,对空气有不同处理功能,气管、支气管所接受的空气是经调解的、过滤的、温湿的空气,因此就会对患儿下呼吸道有一定保护功能,一旦鼻黏膜伴发炎症,温度、湿度调解出现减弱,支气管接受了没有经调解空气,便失去了对气道的保护;一旦患儿发生鼻黏膜炎症时,鼻纤毛清除异物功能减弱,气道防御功能变差,引发气道炎症;慢性鼻炎、鼻窦炎皆可能引发鼻后滴漏,直接刺激咽部支气管或分泌物中细菌下行引起;变态反应引发气道高敏反应状态。现阶段,临床一致认为,鼻窦部冠状CT扫描是诊断鼻炎与辨别解剖变异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技术。

要确保患儿免疫系统功能的完整,就要保持营养上的支持,一旦某种营养素缺乏,便有可能导致与之相应的免疫缺陷。免疫活性细胞对营养供给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亚临床缺乏也可能会引发损害。小儿慢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患儿常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在伴有其他营养素缺乏时,其发生比例会更高。

既往研究显示,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患儿,其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普遍较为低下,如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白细胞吞噬功能、补体功能和IgG、IgM 、 IgA均偏低,细胞免疫功能也是如此。因为蛋白质的缺乏,可使得淋巴器官出现较为明显变化,如胸腺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以及T细胞亚群发生变化,最先辅助T淋巴细胞的受到影响,接下来会影响B淋巴细胞对抗原产生的抗体免疫应答。

维生素A缺乏会造成患儿黏膜屏障功能遭受侵害,呼吸道黏膜完整性破坏[2]。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消失,并发生鳞状上皮化生,腺体细胞功能不完整,坏死脱落细胞阻塞管腔,局部免疫功能减弱;维生素A缺乏常伴IT-2缺陷,影响IgA水平偏低。研究证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病情发展程度和维生素A的缺乏程度呈明显关联[3]。如上述所言,营养素缺乏会可能使反复呼吸道感染因免疫功能损害而发生,但免疫功能低下者也并不是全部因营养不良引发。免疫功能低下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国内外临床研究的结论并不统一,有的学者认为细胞免疫缺陷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因,也有的学者认为体液免疫低下是重要因素[4]。当前,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和IgU亚群缺陷的临床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重视。

本研究对患儿实施免疫功能测定,得知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均显著提升,CD3明显减少,CD8升高,CD4/CD8比值降低,C3、C4、IgA 、IgG正常、IGM升高,这表示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体液免疫功能正常。临床分析认为,SIL-2R水平增高,抑制T细胞功能,使得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CD4下降,IL-2生成减少。所有患儿在经过各自治疗后,CT复查鼻窦部显示炎症明显吸收,炎症消失。本研究结果和国内外其他临床文献的报道基本一致[5]。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并非对临床患儿的独立性诊断,关于病因的诊断一直都较为困难,尤其是对部分暂时还没有条件进行细化诊断的医院与单位而言更是如此。慢性咳嗽,是儿科门诊常遇的儿童症状,其诊断标准与慢性呼吸道感染不同,但病因及发病机理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与成人不同,儿童更易患慢性呼吸道感染,这是由于儿童气道黏膜更为柔润、血管丰富,一旦发生感染更易蔓延,形成慢性感染;儿童支气管相比成人更为狭小,发生鼻塞时更易引发炎症扩散。引发小儿慢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隐匿性哮喘等,相比于成人,儿童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这也是临床儿科医师更需要重点关注的。

综上所述,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因素主要有患儿营养不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不完整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原因都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是主要的临床发病机制。临床除了在考虑致病微生物的因素外,还应找出致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基础病变,也应注意患儿的过敏因素及气道高反应性。积极预防、及时治疗、降低病原能够更好地抑制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黄晓文,唐讯波.83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4(28):186-187.

[2]张云.小儿慢性咳嗽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0):1915-1916.

[3]王新华,葛洋新.微量元素锌与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2(25):54-55.

[4]宁慧雪.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5(80):89-9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心得 第10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心得

作者:魏萍 张卫丽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心得。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5.9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护理

基于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例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心得,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男49例,女39例;患者年龄为0.6—13岁,平均年龄为6.82±1.04岁;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4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干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1.2.1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自身病情对患者病房进行安排,将病房室温控制在18—22oC,将患者湿度控制在50—60%;对于可以饮食的患者,护理人员指引患者饮用富含维生素以及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对于吃奶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家属给以患者少量的奶,避免出现消化不良或吐泻症状;同时护理人员应保障患者口腔清洁,及时为患者更换衣服,确保患者皮肤处于干爽状态。

1.2.2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大多数伴有腹泻症状,若护理人员没有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及时的护理,患者肛周会见红肿症状,进而患者哭闹不止。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用指引患者家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及时为患者清除咽喉、鼻腔中的分泌物,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对于鼻塞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每日采用0.5%的麻黄碱液滴鼻2—3次,每次滴入1—2

滴。若吃奶的患者出现鼻塞现象,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哺乳前15分钟采用0.5%的麻黄碱液滴鼻,确保患者鼻腔通畅,便于患者吸吮。

1.3疗效判定

无效:患者治疗3天内,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现象;有效:患者治疗3天内,临床症状出现改善呢,体温较治疗前低,且部分感冒症状消失[1];显效:患者治疗3天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且大部分感冒症状消失;痊愈:患者治疗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且感冒症状全部消失[2]。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患者例数+显效患者例数+痊愈患者例数)/总选取患者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40/44),其中,27例为痊愈,占61.36%,9例为显效,占20.46%,4例为有效,占9.09%,4例为无效,占9.0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5.91%(29/44),其中,14例为痊愈,占31.82%,5例为显效,占11.36%,10例为有效,占22.73%,15例为无效,占34.09%。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95.45%(42/44),其中,32例为非常满意,占72.73%,10例为满意,占22.72%,2例为不满意,占4.5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70.45%(31/44),其中,16例为非常满意,占36.36%,15例为有效,占34.09%,13例为无效,占29.55%。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主要目标为: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预防病情发展及出现并发症,降低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等。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如治疗时,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病情以及生命体征[3]。一般情况下,多种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症状,部分患者在出现该种症状后,依旧有较好的精神状态,可正常

玩耍;部分患者额头及腋窝等处都很热,但是手足冰凉,此时患者极易出现高热惊厥现象。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采取较为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护理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临床上效果显著,如采用干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对护理总满意度为95.45%,但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65.91%,对护理总满意度为70.4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护理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参考文献:

防治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第11篇

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特别是手的接触。有实验研究报道应用杀病毒纸巾和保持个人良好卫生习惯能减少鼻病毒感冒的传播。维生素C常被提倡用作预防感冒,但严格设计的对照试验并未获得支持证据。在平时要让宝宝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精纤维的食物,多饮水,让宝宝少吃甜食和冷食,少喝些饮料,同时控制油炸食品,做到营养均衡全面。

防治小儿呼吸道感染,还是要从宝宝的日常生活抓起,增强宝宝身体的抵抗力是一方面,另外要保证宝宝的生活环境清洁整洁。在感冒多发的冬季,要减少宝宝的外出频率,户外活动时要选择空气清新、环境优雅的地区。

可居家采用一些简单易行、可行性强的治疗方法,如对于流涕、鼻塞的宝宝,可取羌活、荆芥、柴胡各15g,加连须葱头100g及连皮生姜15g,用水煎煮20分钟;然后,将药液置于浴盆中,待水温适宜后给宝宝进行洗浴,每天1次。

如何避免呼吸道细菌感染? 第12篇

一年四季都会遭遇呼吸道感染,但春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时节。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

季节原因:

风和日丽的季节,群体活动会增多,大家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就增多了,以及生活环境对身体的不利,如室内装修不合格等。

流感治疗要重视

流感的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症状和减少并发症。同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用感冒药对症治疗,可以应用抗病毒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75毫克,每日2次,3-5天,在流感早期(48小时内)使用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中成药板蓝根冲剂、小柴胡冲剂、鱼腥草冲剂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也可以使用。一旦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用大甜大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自我预防:

①多吃水果:食梨、甘蔗、萝卜、草莓、紫葡萄等深色水果,它们富含抗氧化剂,可以对抗造成免疫细胞破坏和免疫功能降低的自由基。

上一篇:矿产资源标语下一篇:幼儿园中班12月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