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共同体活动方案

2024-05-29

小学教师共同体活动方案(精选9篇)

小学教师共同体活动方案 第1篇

小学教师共同体活动方案

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xx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中关于《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推动共同体建设工作的开展,促进共同体各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扩大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发展。特制定xx实验小学、xx实验小学、xx小学共同体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xx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落实依托基地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构建“基地出成果 校际共分享”的工作格局,促进共同体学校间的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依托基地校共同体,通过组织协作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组织机构

组长:孙xx

副组长:张xx 李xx

成员:刘xx 王xx 李xx

四、活动内容

(一)加强教师思想道德理论的学习,增强专业化发展的意识。以师德工作为重点,加大师德学习的力度,通过事迹介绍、演播等形式在共同体各校间开展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活动,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校际间组织听评课,汇报与交流,积极展开课堂效率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通过精心策划“绿荫文化讲坛活动”,使共同体学校教师在艺术和文化的高雅氛围中倾听、交流、研讨,产生浓厚的文化向往,共同提高文化素质,体现校际合作交流的全员性。

(四)共同体各学校承担了《教师博客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必定会有新的研究成果呈现,当然,也会有新的困惑,共同体学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校际间的学习与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共同发展。

(五)调整共同体建设组织机构后,更加注重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做到规范化、科学化,保证活动的有效落实,同时协调和管理校际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加深了教师之间的友谊,提高教师的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了联动的氛围,为今后全方位、深层次的互助、学习打下基础。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20日之前)。制定共同体活动方案及具体实施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二)全面实施阶段(4月1日至12月10日)。根据本方案提出的要求,按照《共同体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组织开展“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各项工作,落实责任,落到实处,并逐步健全各项制度,探索建立师培工作长效机制。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10日之后)。对共同体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对好的经验、做法要树立典型积极推广应用,更好地巩固活动成果。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认识,增强主动意识、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在思想上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行动上更加自觉地抓好专业素质的培训,在工作上更加扎实地落实活动的要求。

(二)狠抓工作落实。紧密围绕共同体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各校的实际,认真研究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改进作风,狠抓落实。

小学教师共同体活动方案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近年来,我校中青年教师的队伍不断壮大。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促进学校中青年教师向专业化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从而让教师向“学者型”和“研究型”转变,特制定本方案。

二、主要措施和思路

1.在教师中开展“读教育经典,做学者教师”的读书活动

我校的中青年老师尤其是参加工作5年以下的特岗和招教的老师居多,引导他们进行专业阅读,让他们汲取教育家的思想精髓,与教育大家面对面的对话和沟通,是他们尽快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要求,每一位中青年老师,每学期自己选择一本教育专著,进行学习和研读,每周完成对所学习内容进行批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书写读书反思和心得,力求每个老师真正地能书写自己原创的反思和心得。

2.学校组织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专业成长论坛”活动

学校给青年老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利用每周的例会和周二的学习时间,组织学校的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讲座,把他们多年来的教学管理水平和专业成长经验推介给青年老师。以“教师专业成长大讲堂”的形式,让每一位教师参与交流。同时,也给青年老师提供机会,让他们把教学中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疑

惑提出来,以“教学问题大家谈”等形式,开展大讨论活动。

3.学校以教研组和年级组为依托,开展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集体备课

学校给教师提供学科研究为核心专业成长,利用星期四晚上,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以学科的备课组长为中心,开展学习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编写教案、精选习题、辅导学生等内容的专业活动。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坚持每周做一份中考试题,让七八年级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了解中考题型和信息。集体备课力求做到编写教案统一、课件使用统一、配备习题统一、检测考试统一。

4.结合中心校的青年教师素养提升,组织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成长擂台赛”的展示活动。

根据中心校对青年老师的要求,强化青年老师“五功六能”老师基本功的训练和评比。开展多种形式的说课、听评课、教学基本功等活动,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开展师徒结对的帮扶活动,提升青年老师专业成长水平。

5.利用网络平台,引导教师进行网络互动,进行自己的博客建设

学校要有计划地指导教师进行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在邵原二中网、邵原教育网、济源教育网、研修茶座和济源名师工作室等网络空间,进行学习和交流,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定期开展博文评选活动,利用学科QQ群或博客圈,引导教师与名家进行交流,扩大自己的影响,让青年教师经营自己的博客,看到自己专业成长的轨

迹,体验专业成长的喜悦。

6.启动学科资源库工程,建设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

近年来,我校基本实现了“班班通”,每个班级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资源库就非常必要。要求年级组和学科教研组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骨干老师引领作用,组织编写完整的学科资源,学校利用3年时间,形成自己的优质教学资源库,教师要利用网络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电子教案,课件、学案制作等。

三、活动具体计划

第一阶段: 2013年6月----2013年7月

活动的准备阶段 1)确定活动方案,建立“对话—实践—反思”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

2)成立学习团队的助学教师。

3)细化活动内容,准备活动需要的素材。

4)组织第一次集体活动。向团队成员传达活动的目的、意义及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 2013年9月-----2009年11月

活动的实施阶段

1)活动一:开展教师的“读经典专著,做学者教师”活动,指导教师进行选购教学专著,对读书笔记批注、书写反思心得做出要求。2)活动二:启动“教师专业成长大讲堂”活动,要求班子成员、骨干教师、年级主任和教研组长率先带头。

3)活动三: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做中考试题,学习新课程标准,备课组长组织学习学科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和基本要

求。

4)活动四:开展教师素养提升活动,大练中青年教师的“五功六能”。组织多样的青年教师“擂台赛”、素养展示等活动。

5)活动五: 构建教师的网络学习的平台,建立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博客,上传自己平时撰写的读书反思心得,教学随笔和经验交流等内容。6)活动六: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活动,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牵头完成学科优质资源的编写修改和上传工作。7)活动七:

第三阶段: 活动评比与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1)进行说课、微型课、学案制作、学科基本知识的评比活动。2)将活动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撰写活动评估报告。

高校“师生共同体”及其活动方案 第3篇

(一)概念。

共同体本是一个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裴迪南·滕尼斯在1881年的社会学名著《共同体与社会》中提出。随着“共同体”的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1995年博耶尔发表了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他指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帮助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其成员经常在学习过程中,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彼此之间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资源,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它提倡学习者在集体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协作、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师生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愿景的师生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组织。它提倡学习者在集体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协作、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导师制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师(包括导师和专家)生(包括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它强调学生参与研究探索的亲身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研究进行全面指导与促进。导师制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中能通过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主体能动意识,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形成。

(二)目标。

师生共同体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从而增进师生关系,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研究和成才的全面咨询和指导;促进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同学们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增进师生间的互信、互谅、互助,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三)构成要素。

导师制: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共同体成员:导师、学生;学习任务:共同愿景。应以导师课题、项目作为共同体成员的最终目标,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统一意识与情感,共同协作,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学习资源的开发:网络媒体,学术沙龙、课题组组会,共同体成员积累下来的与任务有关的作品、反思日记、经验等。

(四)基本特征。

成员构成的异质性;学习目标上的共同愿景;身份转换的灵活性;活动时间的持久性;学习情境的真实性;人际交往的主体间性。

(五)实施过程。

出问题、明确任务阶段;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阶段;相互讨论、共享信息阶段;整理文件、形成作品阶段。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共同体”活动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科学研究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旅游系“导师团队辅导”工程于2012年3月29日正式启动。首次启动的八个团队小组,各个导师认真组织,系统设计小组研讨的形式、内容与要求。报名学生按时参加各自小组活动,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并就如何有效开展这项活动提出看法。

“导师团队辅导”工程是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系创建优良学风的又一举措,为此,旅游系两个教研室拟定了十七个课题,涵盖旅游、烹饪、食品营养三个大类,内容涉及“旅游名著导读”、“旅游观摩与调研”、“乡村旅游资源普查”、“女性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和餐饮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等方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教研室指派专业教师对课题小组的研究加以指导。

旅游系导师团队辅导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外专业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拓展学生专业学习领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形成课外师生探究式学习的长效机制。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旅游系于2013年4月11日下午成立并启动了26个“师生共同体”,如“飞机主题餐厅设计”、“石家庄市大中型餐饮企业职位现状及需求”、“手工皂制作”、“消费者对餐饮产品的偏好性调查”等。“师生共同体”是基于导师制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是旅游系2012年启动的“导师团队辅导”活动的继续和深化。

2014年3月17日下午启动第三批基于导师制的师生共同体活动,共9个小组。题目有: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开发与品牌建设研究、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中成功的案例及对河北省发展的启发、河北省旅游产业影响因素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模式分析、酒店管理案例的汇总与分析、河北省(或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旅游开发、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旅游示范点导游词编写、石家庄旅游景区游客非生态行为的调研与分析、“模拟导游”与“导游业务”等等。

根据《河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学校将于2015年3月开始启动第二课堂特色活动项目。目的是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组织形式机动灵活的特点,突破通常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局限,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展相关专业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学院、各专业申报开展的特色活动项目必须紧紧围绕并切实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成长。特色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依据对培养、培训目标的分阶段任务,确定相应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及组织实施过程。特色活动必须针对预期目标提出相应的效果检验与评价方法,且预期效果明显。特色活动项目经费预算合理。获准实施的活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定期反馈活动开展情况,接受学校的监督和检查。

为迎接河北师范大学要求各个学院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的需要,2015年3月26日,旅游系第四批师生共同体项目发布,题目有:京津冀藏传佛教素食文化时空格局演化研究、河北师大在校大学生微店创业活动调研、生命周期与职业生涯选择、航空餐饮文献检索与研究综述、空乘形象塑造与模拟面试、看美剧学口语、奥斯卡英文电影赏析、读《红楼梦》学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精选等等。

为了保证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能持续有效开展下去,旅游系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先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培训,并组织各教研室进行专题研讨,明确了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的意义、形式、内容、措施,特别是导师的职责和学生的任务。强调导师的“导向”、“导学”和“导心”作用,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研究探索的亲身体验。

“师生共同体”的成立和启动,调动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旅游系师生共同体活动自2012年以来,已先后进行了4批,共组建了58个师生共同体,共有300多名同学参加了共同体活动。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坚实的专业基础。师生共同体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师生,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二)参与人员。

每个共同体由1名以上教师和10名左右学生构成。学生主要为大学二年级旅游管理专业、空中乘务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学生。

(三)导师职责。

导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导向”、“导学”和“导心”,以“导学”为主。关心学生思想进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和制定人生规划,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愿景计划,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等,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并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和读书报告会,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精神和严谨治学态度,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要认真负责,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效果。期末要会同辅导员写出学习、学业评语,指出学生努力方向,调整指导计划。

(四)学生任务。

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导师联系,汇报学习、工作、思想状况等;服从导师的安排,积极参与学习、科研活动;各小组在导师组织的活动以外,可随即开展活动,各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五)活动内容。

以导师课题、项目、所教学科、研究方向等组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师生成长共同体、师生学术共同体。

(六)活动形式。

(1)主题报告式。即邀请一位或几位专家就相关问题做报告。听众可在报告后提出问题、发表观点;(2)热点讨论式。即共同体的全体成员就某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是某些成员的研究专长或兴奋点。通过对发言的精心准备,成员掌握大量文献,进而促进了个体水平的提升;(3)调研报告式。共同体成员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就行业、企业或社会问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4)技能实训式。进行技能实训、社会实践、策划设计,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七)组织实施方式。

征集、发布项目→双向选择(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项目申请表)→项目立项→项目运行→项目展示→评优表彰。

(八)活动周期。

题目确定之后,导师应高度负责,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每年3月举行旅游系师生共同体启动仪式;随后按期开展活动;6月份进行中期检查;12月份各共同体汇报交流,总结评比。具体活动时间由导师和学生商定,利用课余时间活动。每1~2周1次,本年度不少于20次。

(九)评价方法。

给每个“师生共同体”建立活动档案,记录活动情况和成员的闪光点和不足。评价时各共同体小组提交活动日志、总结、感想、反映活动的照片(不少于10张);召开经验交流会,PPT汇报;进行共同体活动满意度调查;年底评选表彰优秀师生共同体,颁发证书并奖励。

(十)考核与奖励(教师方面)。

对于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各项课外活动的教师,学院将依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作为考核依据之一;对导师工作的考核,从指导学生的工作态度、被指导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等方面综合评价;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作为立项项目的指导教师,结项后结合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学院给予一定奖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技能比赛活动,获校级及其以上奖励,学院根据情况给予适当奖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校级以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训练项目,结项后结合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学院给予一定奖励。

摘要:教师的角色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师生学习共同体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文首先阐述师生共同体的概念、目标、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及实施过程,然后对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的“师生共同体”活动从基本情况、参与人员、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方案,旅游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共同体活动方案 第4篇

【关键词】 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2—0056—06

一、研究背景

教师研修是面向教师实际工作实践的教师职后学习,是教(教学实践)、学(学习)、研(研究)紧密结合的非学历在职教育活动。而教师网络研修则是网络环境支持下开展的教师研修活动,具有非正式、不受时空限制、开放性、形式多元化和以网络交流互动为基础等特点。由于教师网络研修时空分离所带来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教师同行的广泛交流、缓解工学矛盾和促进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师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各种規模和类型的支持教师网络研修的网站发展很快,有博客群、研修网、网络学习共同体等多种形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然而,目前教师网络研修还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其一,低参与度,潜水者居多;其二,持续性差,缺少引起教师持续关注的研讨主题;其三,同行交流流于表面,研修质量和效率低。针对上述普遍问题,笔者对一线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教师网络研修普遍缺乏确保研修活动有效开展的三个基本条件,即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符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研修内容以及促进教师研修目标达成的有效活动方式。这三个条件具体体现在:其一,作为非正式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需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研修的社会环境,参与者之间建立平等互信关系和共同的研修目标与取向;其二,网络研修活动内容需要符合一线教师改进自身教学工作,发展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现实需求;其三,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方式要能够起到有效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作用。为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环境,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特点出发,对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体系进行研究,以指导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使教师网络研修成为发展和共享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特点

教师实践性知识(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陈向明,2003),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处理复杂教学情境下不确定性教学问题的个性化经验、处事方法和内化为教师个人品质的教学知识。它来源于教师的工作实践,并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情境性(situated knowledge)、经验性(experiential knowledge)、个性化(personal knowledge)和默会性(tacit knowledge)等特点。其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默会(隐性)特征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难于外显化地表达,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被察觉、被意会,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石中英,2001)。因此,传统的专家讲座、正式培训形式更适合于显性知识的传播,而难以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传递。佐藤学指出: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仅仅进行知识的相互交流是不够的,必须保障教师相互共享实践经验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往往来自日常的非正式的交流、观察和反思等活动(佐藤学,2004)。本研究将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特点出发,探讨有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发展的网络研修活动。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发展的理想

环境——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COP

一个支持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良好的教师网络研修环境不仅能够有一个功能完善的技术支持环境,而且要营造一个平等、信任、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教师社会文化环境,才能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研修活动,为默会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产生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则满足上述物质和文化环境的需要。

实践共同体是由J.莱夫和E.温格首先提出来的自组织的学习型组织,是由一群对事业有共同追求的人们组成,成员在持续地相互作用中深化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经验(Wenger.,McDemott,.R.,&Synder W.M,2002)。实践共同体是能把人们联系起来,促进成员思想和经验交流的环境(Steve Dale,2009),它有利于培育成员树立共同的价值观,提高成员的归属感和合作精神,因此,有利于成员在共同参与活动中实现默会知识共享。

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可界定为:由一群为了共同的专业发展愿景通过互联网聚集在一起的一线教师以及各类助学者组成,他们聚焦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网络支持环境中共同参与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研修活动,在研修活动中不仅共享和发展了教师实践性知识,也因此使参与教师在共同体中的身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对于教师终身学习是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教师默会的和外显的实践性知识分享(Bahar Baran,Kursat Cagiltay,2006),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发展的理想环境。为此,本研究将聚焦于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面向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发展的研修活动体系的研究。

四、面向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教师

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研究

1. 学习型组织知识转化SECI模型

SECI知识转换模型是Nonaka和Takeuchi提出的,知识转换是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使知识不断增值和创新的过程,因此该研究成果对于隐性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外显化,促进知识共享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SECI模型提出知识转换的四种模式:知识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知识的组合化(Combination)、知识的外化(Externalization)和知识的内化(Internalization),其核心思想是如何通过这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循环转换形成一个螺旋形上升的创新过程,SECI模型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SECI模型的四个转换过程如下:① 知识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由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换过程。知识的社会化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途径,使知识得以传递。如传统的师徒之间的知识转移过程。②知识外化(Externalization):由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过程。其目的是对隐性知识的清楚表述并将其转化为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促进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群体的显性知识。知识外化的主要途径是把隐性知识通过比喻、比较、演绎、推理和深度会谈的方式表达成显性概念。③知识的组合化(Combination):是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个人或组织将外化了的显性知识碎片经过整理、归类、总结等途径转化为更系统的新的显性知识。④ 知识内化(Internalization):是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成员吸收和消化新的组合化后的显性知识,使个人的隐性知识得到发展。成员可以通过将显性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并在工作中将显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的同时,创造新的隐性知识。

SECI模型表明:学习型组织上述四个知识转换阶段将使个人的隐性知识不断外显化、传递、内化和创生,个人化的知识向组织知识转换,促进成员和组织的知识水平不断上升。虽然SECI模型来源于企业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研究成果,但对以隐性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享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将根据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研修自身的特点,从知识社会化、知识外化、知识内化、知识组合化角度构建了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体系。

nlc202309030700

2. 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实践性知识转换原则

(1)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特点

①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主体特点:研修主体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因为共同的专业发展目标走到一起,他们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又希望通过网络研修发展更多的教学经验性知识,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这些教师形成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是自组织的,一线教师主体参与网络研修活动也是主动的,而非上级命令式的。

②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非正式性: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是由时空分离的教师及助学者组成的群体,支持以互动为基础的多种形式的远程交流活动,因此,尽管教师可能从未见面,但是可以通过非正式的多种同步或异步交流途径实现协作和知识共享。

③课堂案例资源对网络研修活动具有特别作用:网上视频案例呈现课堂真实情境有利于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基于情境的学习。实践性知识的默会性,使其不能脱离情境而独立存在,真实课堂情境隐含着更丰富的教学实践性知识。网络实践共同体成员虽然很难有机会进行现场课堂观摩,但是网络技术可以将师傅、徒弟、同行的教学课堂视频信息以小容量、高清晰和多角度地呈现在網上,更有利于教师之间基于真实情境的交流,因此成为以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解决教师实践问题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最重要的研修对象资源。

④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具有持续性的特点: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是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型组织,而不是为协同完成任务交付产品的临时性场所,也非阶段性的专家培训场所,因此要求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能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得到持续共享和螺旋式发展。

⑤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空间的双重性: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开展的空间有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空间与网上研修活动空间,使教师网络研修能够实现网上和网下活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实践性知识的转换和创新。

依据上述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特点,笔者提出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化活动的原则。

(2)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化活动原则

其一,重视课堂教学案例在研修活动中的作用。由于教师实践性知识隐性特征,只有高度情境化,才能避免编码化对隐性知识造成的损耗和歪曲,因此活动设计应关注承载大量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课堂教学案例的各种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以促进课堂教学案例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享。

其二,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应充分利用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不同形式的网络支持工具,以多种形式促进隐性的教师实践性知识转换与创新。第一类是观摩工具,使教师的视频课堂案例、教育故事等资源被成员观摩;第二类是交流工具,使个体实践性知识在交流中得到表达;第三类是可视化工具,使个人化的隐性的实践性知识通过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较为系统地表达;第四类是解释和分析工具,促进情境化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外显化;第五类是协同写作工具,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中生成的外显化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碎片被整理而得到系统化提升。

其三,充分利用在线和离线双重活动空间的有机整合。双重研修活动空间支持了教师在专家指导下的模拟和体验活动,为教师做中学、内化教师实践性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做中学活动主要的形式有:①网络实践共同体有很多与同行交流的机会,也可以获得一些实践性知识的碎片,如一个提问方法。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中根据课堂情境对知识碎片进行改进式应用,实现对实践性知识的内化。②在教师网络研讨等活动中,经过协商总结形成的外显化和系统化实践性知识可为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并在新的课堂情境中对该知识进行探究,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化和创新。

其四,强调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实践性知识的螺旋式持续发展过程。一方面,教师的“实践-研讨反思-完善-再实践”过程是一个使知识不断深化的螺旋式深化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情境化,其组合化和抽象化过程也不局限于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反复完善和修正的过程,因此,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应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持续地系统化和抽象化。

3. 面向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

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隐性的实践性知识共享与发展过程经历SECI模型所表述的隐性知识转化的四个阶段:社会化、内化、外化和组合化阶段,结合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特点和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化原则,笔者给出了符合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特点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如图2所示。

图2所示的七类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化和创新研修活动是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转换和创新的主要途径,它们的有机组合实现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实践性知识共享,因此,图2体现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体系。下面对七类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化和创新研修活动进行简述。

实践共同体中知识的社会化是从个人隐性知识转化为群体隐性知识的过程。在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社会化活动主要有:教师对教学案例等情境资源的观摩活动,如图2状态①。

内化过程是从显性知识发展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在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化活动包括两类:① 系统化的显性的教师实践性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的探究体验活动。通过新的教学情境下的探究和体验实现集体的显性的实践性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并创生出自身的基于新的教学情境的独特的隐性知识。如图2中状态④。② 对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中的外显化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碎片的内化活动。教师将网络研修活动中交流的零碎的显性实践性知识(例如成员所提到的具体课堂类型的提问策略)被教师应用于新的实践情境中,内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如2图中状态⑥。

隐性知识外显化过程,又称编码化,是指从隐性知识得到新的显性知识的过程。在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实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外化”活动包括两类:① 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在成员交流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使个体隐性知识转化为语言形式的显性知识碎片,属于图2中②状态。② 对学科专家的访谈活动。通过对专家型教师深入的、系统化访谈等活动,可使专家型教师对基于情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隐含的隐性知识外显化,并促进专家的隐性知识直接转化为系统化的显性知识,如概念图、问题解决方案等。这种外化过程属于图2中状态⑤。

综合化就是通过对现有的显性知识的加工,产生新的更加系统化的显性知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实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组合”的活动分为两类:① 共同体研讨总结活动。在总结研讨活动中将共同体成员交流中产生的显性知识碎片收集和整理,得到系统化的显性知识,属于图2中的状态③。② 协同完善活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组合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在持续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过程中不断完善,例如,使教师实践性知识在适用性、系统性等方面得到完善的研修活动要持续进行,实现从显性知识——系统知识——更加完善的系统知识的组合过程,体现了共同体知识组合化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且信息技术运用可以促进提高这一过程的有效开展。这种循环完善的“组合化”活动如图2中状态⑦和③。

五、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在

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设计中的应用

1. 远程认知学徒制活动的内涵

远程认知学徒制学习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中开展的对传统的作坊式师傅带徒弟的教与学方式的改进和拓展。徒弟和师傅(专家)组成远程认知学徒制实践共同体,在专家的在线指导下,徒弟作为观察者和参与者对专家的工作进行观察、学习和体验,使徒弟参与量和实践技能逐渐增加,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家。徒弟在网络实践共同体的这一参与过程,即是莱夫和温格所提出的实践共同体中从合法的边缘参与到核心参与过程。认知学徒制学习模式的一般步骤如表1所示。

nlc202309030700

2.基于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的远程认知学徒制活动设计和实施

(1)活动设计

教师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是教师自发组织的、由一线专家型教师为师傅、2-6人参与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根据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以及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过程特点,本研究对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进行了设计,其目标是通过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实现专家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实践共同体中得到共享和发展。教师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流程设计如图3所示。

图3表明,教师远程认知学徒制活动结构是一个循环结构,每一轮循环中包括一个活动流序列,该活动序列即满足远程认知学徒制的基本流程,也经历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中的知识社会化、内化、外化、综合化等多类活动的有机组合,实现了专家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实践共同体中得到共享和发展。

教师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的每一轮活动的一般过程为:①师傅提供解决问题的概念图等问题解决模型,实现知识外化活动。②师傅上传相关范例进行示范,徒弟们观摩师傅在教学案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行为,实现知识社会化和外化活动。③师傅提供新问题情境和支架(元认知支架、策略方法等),供徒弟研讨,并实现了师傅实践性知识的外显化。④徒弟们共同研讨和模拟解决新的情境问题,清晰表达自己的解决问题过程,促进徒弟知识外化。⑤集体反思,评价或修正各种问题解决过程,归纳总结,促进知识综合化。⑥徒弟聚焦新的教学情境问题,准备做中学,师傅对徒弟进行指导。⑦徒弟在新的教学情境中实践和探究所共享的知识,实现知识内化活动。在实现知识内化活动过程中,还生成了隐含新的实践性知识的课堂案例,供共同体成员观摩和研讨,实现知识社会化和外化活动。⑧由师傅主持的新的一輪认知学徒制活动开始。每轮活动的开展都是对上一轮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徒弟更加独立地在实践中探究,问题情境不断多样化和复杂化,实践性知识不断生成和积累,师傅提供的脚手架和指导逐渐退去。经过上述循环往复过程,徒弟的教学实践能力,以及在实践共同体中的身份都得到了持续的提高。

(2)活动实施情况

本研究开发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网络支持环境,有135位来自四个地区九所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了实践共同体活动,其中有42%教师参与了为期半年的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这些教师基于相近学科组成了多个远程认知学徒实践共同体,涉及物理、历史、数学、学生心理等多学科,研修活动在师傅的主持和指导下,助学者提供活动引导和支持服务,经过成员的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问卷对参与远程认知学徒制教师关于共享师傅的实践性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该结果表明,教师对网络实践共同体的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的效果有较高的满意度。

六、结束语

面向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是不断丰富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的基础。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开展的深入,将会使该活动体系的各类活动的具体设计形式更加丰富,活动体系中多种类型活动的组合更加谐调和多样化,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实践共同体的需要。

?眼参考文献?演

[1]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99.

[2] 石中英.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日)佐藤学.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4] Bahar Baran,Kursat Cagiltay.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nlin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in Teacher Education[J].The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6,5 (3):12-19.

[5] Nonaka I., &Takeuchi, H.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6] Steve Dale, Steve.Communities of Practice: turning Conversations into Collaboration [DB/OL]. http://www.slideshare.net/stephendale/ cop-conversations -to-collaboration -presentation.2009.

[7] Wenger,E., McDermott,R. and Snyder,W.Cultivating Communities of Practice:A guide to managing knowledge[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2.

收稿日期: 2011-10-30

作者简介:杨卉,教授,博士;王陆,教授,博导;张敏霞,讲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100048)。

责任编辑 三 川

共同体活动方案 第5篇

第一学期集体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轻负担、高质量”是“灵魂工程师们”永恒的话题,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则是这个话题的重点所在,是最令教师心焦、关注的事。为发挥共同体成员的集体智慧,更有效地促进后进生转化,特举办本次教科研共同体研讨活动。

二、活动内容

1、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教师们最头疼也是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上次教科研共同体会议中有的老师也提到这个问题,在本次活动中希望共同体成员就这个话题探讨一番。

2、教师把过多的时间花在后20%后进生的身上,势必减少辅导前20%优秀生的时间,也就影响了优秀生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希望大家就“在不影响辅导后进生的基础上,让后进生跟得上的同时,分一杯羹,让跑得快的优秀生能飞起来”的话题交流一下经验。

三、活动前期要求

共同体每个成员要求就以上的话题在活动开展前准备3-10分钟的发言,群策群力,使本次活动目的圆满达成。

四、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9月。地点:南关中学。

实验中学南关中学教科研共同体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集体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切实加强两校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克服教师个体之间的缺失和差异,克服校校之间在突破课改难题时方法的单一与途径的狭窄,拓宽学习视野和研究方式。因此,根据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深入推广“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使两校教研共同体活动达到取长补短,互补互修,共同提高的最好效果,特制定计划如下:

二、活动内容

1、认真学习、领会《“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的精华,理解高效课堂的实质。

2、组织高效课堂观摩课,以“关注细节,优化过程”为重点,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提高

三、示范课老师认真准备,做好自评工作,听课老师积极发言。

四、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4年10月。地点:南关中学

实验中学南关中学教科研共同体2013——2014学年

第二学期集体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两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就小课题的研究实施进行共同讨论。通过教学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活动内容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三、活动时间、地点

快乐学语文共同体活动方案 第6篇

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基础,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积极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希望在课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包括阅读,习作,诵读等)。同时,引导学生把在语文学科活动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同时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作计划:

1、重视基础,做好语文学科的教学。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平时上课时,应注意把基础打坚实,把课备好再上,不能马马虎虎,而要抓住重点,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才会更好地学习。

2、多读书,读好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上半年起,我们开始实施了语文主题学习,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多读书,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我们五年级快乐学语文共同体,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努力进取,争取让学生可以更有水平的读书学习。

3、传承中华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精髓所在。希望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4、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努力走上会习作的快车道。xx作文的推广,使我们语文老师看到了作文教学的简单,快乐。作文是一项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如果学生不会作文,那今后走上社会要写点什么东西是很难的。希望通过我们共同体的`努力,让学生学会习作,爱上习作,更会学到习作的方法。

工作目标:

1、本学期争取完成至少五个问题的研讨。

2、本学期争取有4节集体磨课,讲课。

3、发挥组内每位教师的最大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4、保证每周都有至少一次的集体交流活动,QQ可以随时交流。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如:朗诵、合唱、吟诵、、、、、、

6、争取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

7、做一名快乐的老师,每天可以快乐的教学。

8、团结协作,争做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9、通过语文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兴趣得到丰富。

10、通过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

11、通过xx作文教学活动的推进,使学生学会习作,学会表达。

组内分工:

组长:

职责:负责共同体的活动方案的制定以及各项服务事宜,因为自己是“主题学习”小组的成员,组织大家进行有效的语文主题学习。同时,需要把过程性材料总结,整理。

组员:

小学教师共同体活动方案 第7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教基发【2020】1号)和市区教育工作会议及精神,充分发挥城镇学校对农村薄弱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带动作用,缩小城乡、镇域、校际间差距,落实台教体字【2020】49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开展教学联研、优课联磨、活动联办、特色联创,推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乡村教育管理水平提升(简称“四联双推”)活动。帮联学校为古城北园学校小学部,被帮联学校为马兰屯镇李沟小学、龙口小学。为促进活动有效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理念,以“城乡联手、资源整合、教师发展、学生幸福、校园和谐”为宗旨,以推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乡村教育管理水平提升为目标,以教学联研、优课联磨、活动联办、特色联创为主要内容,坚持城乡结合、强弱结合、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内容

1、教学联研。根据《台儿庄区教体局关于做好全区中小学校联研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区规定模式和学校自主模式积极开展联研活动,定期开展教学管理、课改研究、集体备课、课例研讨、学习研训、专家讲课等方面的交流研讨活动,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学联研”研修模式创新研联活动方式,实现联研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成长。活动中展示的优秀课例,去教研室颁发区级公开课证书。

2、优课联磨。全面贯彻新课标《台儿庄区教体局关于开展新课堂达标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意见》精神,交流、检验教改成果,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方式,促进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优课联磨按照“教学展示—课后说课及反思—评课主题研讨”流程进行,活动结束后组织学校将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材料、点评材料、现场照片以及其他活动信息上报北园学校,由北园学校发布,做到资源共享。优课联磨活动联研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

3、活动联办。联办学校建立“四个一”机制,即每学年至少联合组织一次党员活动、开展一次教学主题活动、举行一次德育活动、举办一次管理观摩研讨活动。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教师、学校提供展示舞台,促进学生共同成长、教师共同提升、学校共同发展。

4、特色联创。持续深化“一校一策、一笑一品”特色发展之路,继续开展德育特色品牌、教科研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推行“名校+”模式,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将帮联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成熟的教学模式、丰富的学校文化、创建的学校特色等移植到被帮联学校,推动弱校、新校追赶超越,加快薄弱学校优质化、特色化进程,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量。

三、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11月20日前)。邦联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进行动员,广泛宣传开展“四联双推”活动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氛围。

2、联系对接(11月25日前)。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并确定1名专职工作人员(于玉权)做好与联研共同体牵头学校(西关小学),帮联结对学校(马兰屯镇李沟小学、龙口小学)的对接。

3、调查研究(11月30日前)。四校召开座谈会、走访教师、实地察看等形式,全面调查摸底,完善共同体活动方案,帮助被帮联学校理清发展思路,协商制定帮联措施。

4、组织实施(12月1日开始)。紧紧围绕“四联双推”活动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按照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西关小学、北园学校要切实发挥牵头、帮联作用,辐射带动李沟小学、龙口小学共同发展。学校要及时梳理归纳总结,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步工作;提炼先进典型、挖掘亮点做法,建章立制、巩固成效,持续推动“四联双推”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供组织保障。要把“四联双推”活动作为学校党建工作重要内容,董光辉书记主抓,李会军校长具体抓。学校成立领导下组。

(二)加强师资交流,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常态化教师交流机制,采取多元化培训、对口帮联、“送教下乡”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教师交流合作,选派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定期到李沟小学、龙口小学执教,缩小校际之间的师资差距。全力支持教师外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供技术保障。一是深化“三六五”课堂教学改革。以“三六五”为基本模式,做到“教—学—评”一致性。二是开展新课堂达标活动。落实市、区中小学新课堂达标活动要求,开展好学标、达标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三是全面推行“四种能力”培养。把课堂作为培养“四种能力”的主阵地,使“四种能力”培养课程化,不断增添活力和影响力。

(四)加大资金支持,提供经费保障。按照不低于公用经费5%的比例足额落实教师学习培训经费,保障“四联双推”工作需求,积极鼓励教师学习培训,保证教师支教交流、活动开展,资源建设共享等资金支持。

(五)建立奖惩机制,提供制度保障。把“四联双推”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地教师给予表扬,并纳入量化考核。

附件:台儿庄古城北园学校“四联双推”及联研共同体活动领导小组

台儿庄古城北园学校小学部

小学教师共同体活动方案 第8篇

●●共同体活动基本步骤

根据共同体成员大多关注实践的特点, 笔者设计了从问题出发, 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反复实践相结合, 协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共同体活动基本步骤。下面以“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各章知识点如何在课堂中落实”为例, 来说明这一活动步骤。如图1所示。

1.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整个活动的起点。共同体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信息技术基础部分的教材涉及的知识点众多, 如何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教学?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让一线教师很难把握。因此, 我们把“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各章知识点如何在课堂中落实”作为活动的出发点。

2. 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在明确问题之后, 就可以根据问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为了解决知识点落实的问题, 我们首先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 对课标本身进行研究。明确课标对必修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实施教学以及评价建议;参考课标在其后提供的教学案例, 分析案例针对课标的哪一部分开展;学习目标如何设定;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分别落实了学习目标的哪些部分;如何设计学生活动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哪些方面等。这样, 我们对后面的研究就有了依据。另外, 我们也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 如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更科学合理。

3. 分组研修

在明确课标要求后, 我们梳理教材知识点。为了更高效地研究、更好地发挥各成员的主动性, 我将梳理全书知识点的任务按章节分解成几个子任务。同时, 把共同体按异质分组原则分成若干研修小组, 考虑各个小组成员的特点, 将这些子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分别完成。接着, 各小组就在组内开展研修活动, 对某一章节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研读。先列举出该章节涉及的所有知识点, 并将其按类型、掌握程度等标准进行归类整理。再回到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环节, 有针对性地研究课标, 落实课标中相关部分的内容、活动、实施以及评价。同时, 可以根据具体知识点, 对课标、教参、兄弟单位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让每个小组成员都选择教材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教学设计并展开讨论, 将研修成果初步付诸实践。

4. 内部展示

每个小组完成任务之后, 将成果进行共同体内部汇报, 这是整个共同体活动的关键环节。各小组不但要对整理出的知识点进行展示, 更重要的必须结合课标、课堂提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适宜的教学顺序以及明确学生掌握的程度等, 并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为其他成员提供案例。这一环节也是其他小组了解其他章节知识点如何落实的主要方式。而更重要的是, 各小组通过展示进行讨论交流, 这种没有学校、级别、年龄界限的畅所欲言, 能综合各成员的特质与专长, 加深共同体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对教学的驾驭能力。

5. 实践优化

内部展示之后就是付诸实践。共同体成员不但可以将梳理出的知识点结合各自特点进行课堂教学, 也可以直接应用其他小组的案例。然后将实践中的感想、问题反馈回共同体并讨论优化, 然后再实践、再讨论。如此多次反复能及时反馈问题, 研究成果更加贴近课堂, 以适应各个学校、学生以及教师的特点。

6. 教学应用与公开展示

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之中虽然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却并不表示活动结束。我们在教学应用的过程中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涌现新的想法, 将基于这些反馈形成新的研究课题。这样, 我们的共同体活动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形成实践—教研—实践的循环往复。

同时, 共同体活动虽然以协作为主, 但也引入了适当的竞争。在已有成果中优选, 再通过共同体的力量加以完善, 打造成精品, 并进行更高级别的公开展示或者参与各级评比, 不但为教师个人的发展提供了途径, 也将共同体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推广。

●●共同体协作活动中不同角色的分工

参与各类共同体的成员来源不同、年龄不同、基础不同、各具专长, 大致可以分成三种角色:青年教师、核心骨干教师和外部专家。针对共同体成员的特点, 笔者将不同类型的成员进行了分工, 并细化各类成员的研修活动流程。如图2所示。

1.名师引领与同伴互助结合

共同体成员既有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 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种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人员组成模式可以共享名师资源, 得到优质的专业引领, 促进教师间不同专长的互补。

从活动一开始, 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即共同体的核心骨干就帮助年轻教师对实践问题进行总结提炼, 并带领他们进行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在分组研修时担任组长带领协作组活动, 把握方向, 以自己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引领组内的年轻教师, 并对组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在内部展示中, 核心骨干打破小组限制, 对所有的展示进行指导和帮助。而年轻教师在具体问题的教研过程中, 在这些名师的悉心指引下, 迅速成长。反过来, 年轻教师的新技术、新想法也会启发老教师产生灵感。

在名师引领的同时, 共同体的活动也强调同伴互促。共同体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例如, 有的教师擅长动画制作;有的教师做得一手漂亮的教学课件;有的教师多年从事图形图像处理方面的教学;有的教师对课堂预设有着丰富的经验……各具特色的成员互相帮助, 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比如, 在进行成果汇报时, 各位成员不论是年轻教师还是核心骨干, 经常把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感悟与大家共同讨论。正是这种畅所欲言的环境拓展了思路、优化了设计。再如, 信息技术课教学十分注重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 经常设计小游戏、剪辑视频片段、寻找趣味小故事等作为教学的引入。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以及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 要想独立完成所有教学资料的制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 我们充分发挥共同体中各位成员的专长, 把课程资料的制作分配给最适合的人, 大家分工合作, 优质高效地打造出精品课例。

2.积极获取外部专家支持, 增加学科优势

在充分调动内部资源的同时, 共同体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外部专家的帮助。这些专家的支持可以是各级领导的指导性建议, 也可以是市、区的教研员和学科专家的直接参与, 还可以是兄弟学科的名师为我们介绍经验。

小学教师共同体活动方案 第9篇

在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育信息化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并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基本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计算机在国外已经是艺术创作比较成熟的介质之一,在国内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内各大美术院校纷纷开设电脑美术相关的专业,培养了大批从事动漫、影视、游戏的创作性人才。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用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尚属新鲜的尝试阶段,很多学校和老师对于电脑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乃至所需要使用的工具并不十分了解。而作为在电脑美术、数字创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独特优势的Wacom公司与奇奕科技,有责任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联手打造适合中国国情和需要的中小学电脑美术教育解决方案。

Wacom和奇奕科技联合推出的电脑美术教育解决方案基于Wacom的Bamboo One Small教育包(CTE-460/K1-F)、Bamboo One Medium(CTE-660/KO-F)和奇奕科技久负盛名的《奇奕画王2》。Bamboo One Small教育包(CTE-460/K1-F)、Bamboo One Medium(CTE-660/K0-F)是Wacom公司专门为中小学院校量身打造的数位板产品,超轻超薄的外形设计简洁时尚,美观耐用,特别适合中小学的美术教学环境。在性能上,两款产品具有Wacom公司的独有压感笔技术,无需导线,无需电源,具有1024级细腻压感,可以完成自然的手写、笔刷控制,随意画出粗细浓淡变化不同的线条,更接近纸张的真实手感。结合《奇奕画王2》可以实现铅笔、水彩笔、喷笔、特制笔、滤镜、魔力棒等50多种绘画效果,让创作随心所欲,并具备绘画过程重现等教学互动,以及对作品进行录音和播放的功能。同时配合由国内著名美术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教材编委共同撰写的国家美术课程标准教学参考用书《奇妙的数字画笔》,相信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上一篇:高考材料作文立意方法下一篇:给青年教师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