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文报范文

2024-09-11

小语文报范文(精选14篇)

小语文报 第1篇

《小公鸡和小鸭子》语文说课稿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一年级的阅读课怎么上?崔峦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年级的阅读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能读出感情。其次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依据以上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情境激趣,趣中学字,读中悟意。

二、依据理念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新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是一篇童话,课文饶有趣味地讲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以及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这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借助图画读几遍就能了解大致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鸭子嘴巴扁、会游泳,小公鸡嘴巴尖、不会游泳,并从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三、依据理念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时三维教学目标分别为:

1.是认识12个生字,在学习生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

2.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学习语言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巩固识字的方法,体会朗读的方法。

4.从课文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四、说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解朗读要求,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五、说说教学策略方法

1、创设情境法。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切身投入到情境中去。

2、趣味识字法。用赛读排火车等方法巩固识字。

3、以读促悟法。指导朗读,边读边悟。

六、说说教学准备:

1.(1)小鸡小鸭头饰(2)小鸡、小鸭的相关知识。(3)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1)了解小鸡、小鸭(2)预习课文(学生)

七、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头饰)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板书:小公鸡 小鸭子

结合图片,说说是怎么认出他们的。(他们长得不一样。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

(“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顺势借助图片说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点。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思考: 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填空。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在草地上__________,小鸭子__________。小公鸡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 小鸭子到河里____________,小公鸡也到河里,差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了他。

设计意图: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带问题听读课文,不仅可以在整体上感知全文,还能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2.检查生字。师:小公鸡和小鸭子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能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字词: 一块儿 捉不到 急得直哭 淹死 偷偷 地 忽然 身边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儿化音“一块儿”;“偷偷地”中“地”读轻声;“身边”的“身”读前鼻音。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朗读。

(4)齐读。

设计意图:在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识字是重难点。为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和自主性,采用“圈一圈、比一比、排一排”等各种方式认识、熟悉生字。这样能较好地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三)再读课文,仔细品读

1.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

(1)小公鸡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2)指导朗读,读好句子“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读出高兴的心情。

(3)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虫子。)

(4)想象: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会有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句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读出着急的语气。

(6)想象对话: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呢?

(7)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8)填空:这是一只( )的小公鸡。

2.小鸭子帮助小公鸡

(1)小组带问题交流:小公鸡和小鸭子又来到哪里?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了什么?

(2)指导朗读。小鸭子会怎么劝小公鸡?读出劝说的语气。

(3)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拨水。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鱼。)

(4)出示句子:

句1: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句2: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①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②加了“偷偷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中读出了什么?(小公鸡是悄悄跟着的,小鸭子不知道小公鸡下了水。)

③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个句子。(读的声音太大,小鸭子就听见了)

(5)小公鸡不听小鸭子的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6)小鸭子是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

(7)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

句1: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句2: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①这两句读完后,你的感受一样吗?你从加点字中读到了什么?

(小鸭子奋力地游,速度很快,他很着急。)

②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③小鸭子捉鱼给小公鸡吃,小公鸡遇到危险时,小鸭子赶快去救。

填空:你觉得这是一只的小鸭子?

3.观察插图,想象对话。

小公鸡被小鸭子救了以后,心里会怎么想?他会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又会对小公鸡说什么?

填空:小公鸡________地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小鸭子________说:“__________。”

4.小组合作表演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能通过阅读,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词句比较,体会情感;角色体会,感受内涵。从而让学生获得教益。

(四)总结全文

小朋友,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②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读后要有所收获,因此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五)布置作业

1.演一演。和同学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讲一讲。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通过演一演、讲一讲,使学生再一次巩固知识,并且得到内化。

小语文报 第2篇

一、课题的提出

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二)理论依据

1.成功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2.《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

3.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指出:“平时作文,教师很少提自我修改的要求,学生往往懒于修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只提笼统意见(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形象等),学生也不愿修改。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划出需修改的词句,或朗读了班中同学的优秀作文,榜样具体,容易取长补短,上进心被激发,则愿意修改。”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欣赏的引导。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

2.修改的引导。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4.“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五、具体做法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开辟习作园地,展示学生作品。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对比实验法、个案发展观察法。

(三)研究的步骤(计划周期为一年)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撰写计划,收集相关资料。2.

实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2月)(9月—11月)交流研究,调整研究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2月)

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0年1月—2010年2月)

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

3.总结阶段(2010年2月)进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张店金山学校语文教师

侯梅菊

大语文,小生活 第3篇

1. 个性店名藏语文。

偶有闲暇,我们漫步街头,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流连忘返,五花八门的店名也成为一种文化,吸引你的眼球,但要寻找到能让人一见倾心的好店名也不容易。那些富有文学和时代气息的特色店名让我们越来越了解语文,看到语文所独具的魅力。与其说是这些漂亮的店名使我们的城市更繁华美丽,倒不如说是语文让我们的城市熠熠生辉。

贬词褒用的店名:小兔崽子(童装店)无饿不坐(餐厅)

谐音成趣的店名:笑熬浆糊——笑傲江湖(豆浆机)

辣比小辛—蜡笔小新(火锅店)

化用诗词的店名:大浪淘沙(洗浴中心)蝶恋花(鲜花店)

2. 严打街头错别字是你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业中的错别字是我们常遇到的问题,可是街头广告标语中遇到错别字就是令人难堪的事了。在现代社会里,一字之差或许就是成千上万的收益或损失。因此,严打街头错别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使错别字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让错别字无处藏身,让祖国汉字健康发展,让语言文字更加纯洁美丽。

二、广告中的语文

广告与我们息息相关,是现代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抬眼望见的、侧耳听到的、举手触摸到的到处都是广告。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优秀的广告词,我们共同来发现广告中的语文。

1. 优秀广告欣赏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酒(巧用古诗词)

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电风扇(多义词妙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给窗户装上玻璃吧。——眼镜店(独特的比喻)

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空调(同音词妙用)

2. 公益广告

有些广告是以公益、慈善、服务为目的的,目的是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共鸣、同情和响应,这就是公益广告。我们发现那些刻板的、生硬的、枯燥的公益广告不能赢得公众的好感和支持,而那些生动的、新鲜的、活泼的、富有人性化的公益广告往往深入人心。拟人夸张手法的运用、古诗歌词的引入使公益广告温柔了不少。

禁止践踏草坪——不要踩我,我会痛的。

请呵护我吧,我会更加美丽。

请将垃圾入桶——垃圾桶: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请节约用水——希望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义务献血光荣——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禁止滥砍滥伐——本是同根生,相伐何太急。

3. 广告猜猜猜

百衣百顺(服装店)随心所浴(洗浴中心)

骑乐无穷(自行车)一戴添娇(帽子)

一步到胃(食品店)一明惊人(眼镜店)

闲妻良母(洗衣机)默默无蚊(灭蚊药)

咳不容缓(止咳药)有口皆杯(水杯)

牙口无炎(牙膏)烧胜一筹(灶具)

这些广告词来源于成语,巧妙地运用语文谐音的特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广告词容易引起人们对成语的误解和误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利于语言文字的纯洁与规范。所以,这样的活用要适可而止。

三、对联中的语文

古人学语文,最主要的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1. 妙联欣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代东林书院的楹联,明确表达了读书人应当关心国事)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此联巧用比喻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人)

2. 趣联采撷

鸟居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鱼离水面,置半山滚东坡如何陆游?

(这副对联中巧妙地嵌入了三国人物和宋代诗文名家的名字)

利箭载神舟入九天,终圆华夏千年梦;

伟绩承大业传四海,甚赞英雄百世功。

(此联是歌颂杨利伟的,上下联的第一个字合起来正好是“利伟”,非常巧妙)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相传该联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此联为北宋人吕蒙正撰。吕蒙正幼时家贫如洗,穷困潦倒,得人帮助开始读书,后考中进士。他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极度不满,曾作怪联抒发愤慨之情。该联纯用数词,又是藏头掐尾联,暗含“缺衣少食,没东西”之意)

3. 对联猜猜猜

古人不仅以对联传情达意,显示才华,还创作了许多谜语对联,我们不妨来猜猜看。

猜人物: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猜行业:

闻香下马,

知味停车。(饭店)

修就是番新气象,

剪去千缕旧东西。(理发店)

猜物品:

悬梁非自尽;

织网本他图。(蜘蛛)

美如何丑如何一生空洞只剩他人脸色

红也罢紫也罢遍体辉煌皆非自己光芒(镜子)

4. 高考题中的对联

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今天依然运用甚广,在各地的高考题中也是频频亮相。比如: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学问藏今古

语文小天地 天地大语文 第4篇

【关键词】大语文 知识化 生活化 语文实践 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受苏联教育学理论的影响,认为语文课程的本质就是认识的过程,导致在我国的语文教育实践中重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以口语交际、日常写作为主要内容的实际语文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语文能力畸形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改变以封闭的课堂教学堵塞语文教学源头的状况,实施大语文教育,指导学生运用课内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向课外延伸和扩展,去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从中汲取养料,从中领会语言博大精深的内涵。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语文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转变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语文学习从根本上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可能也无法把语文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而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外,更多的是营造学生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如说每个学期布置3—5次社会调查,并且对每次调查的内容作一个具体安排。

二、语文教学中应重实践,多开展活动

从语文能力来看,它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不是认识的,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教学活动的安排,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能力。

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初中教材的内容,我将二十多次“语文活动”作整体部署,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制订出明确的活动目标,精心组织各年级的活动课,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吸取经验,体味人生。具体实践活动我是这样安排的:初一开展“朗读比赛”、“词语积累”、“查字典比赛”、“开故事会”、“硬笔书法”、“写日记”、“拟电报稿”、“办手抄报”等系列语文活动,从“读、写、听、说”的基本要求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通过实践真正体会到语文的乐趣。初二则扩展活动面。除坚持“记日记”、“硬笔书法”、“办手抄报”等周期长的活动外,按计划开展教材中的“作文修改”、“写信”、“应用文常用称谓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欣赏”及“听说训练活动”,同时还积极发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将课后练习和一些课文设计成活动课,把语文由课内引向课外,使枯燥乏味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使得语文课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三、树立大语文观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观,是学科知识的载体。系统的知识几乎成了“课程”的代名词。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对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在这种教材观的指导下,学校教育就出现了“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发挥的空间和研究的余地微乎其微,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出现了厚厚的隔膜,学习生活成了学生们心灵上沉重的负担。面对这种状况,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树立大语文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恢复她固有的精彩纷呈、博大精深、魅力四射的佳境。

那么什么是“大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又怎样来实施呢?

所谓的大语文就是要让学生与社会、课程与生活关系更加密切,不再把知识定格于课本上,一味地把语文与生活隔离开来,而是提倡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汲取养料从中领会语言的博大精深。

亲近自然,走进自然。这就是一种让学生与社会,课程与生活关系更加密切的一种有效方法。许多艺术家就是从自然中得到灵感,从自然中领悟人生,因而要想丰富学生的知识,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乐趣,提倡学生多亲近自然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途径。

因此,以往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意识和做法必须彻底改变。语文教育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从中体味生活,吸取养料,真正感受到语文天地的广阔。

学生语文小论文 第5篇

提示语的位置与冒号的应用

今天,我们学习了《奶奶最喜欢的铃儿》,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这节课的对话比较多,让我们找一找,并且看看标点符号是如何运用的。

我和同桌把所有的对话都找了出来,仔细比较以后,发现有下列几种不同情况的句子:

冬冬问:“奶奶,哪只铃儿你最喜欢?”

“不是。”奶奶说,“再猜猜看。”

“是不是你当老师时用的那只手摇铃儿?”

我们让老师看了看这几种情况的句子,老师问我们有什么发现,我们告诉老师,这些话有的先写是谁说的,有的是中间才告诉我们是谁说的,有的没有写是谁说的,但我们也知道是谁说的。老师又告诉我们这些谁说的就是提示语,老师又让我们再看标点符号,我们仔细看了看,发现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的运用也不同:提示语在说的话前面的,提示语后用冒号;提示语在说的话中间的,提示语后用逗号;没有提示语的,只用在说的话上加双引号就可以。我们把发现告诉了老师,老师夸我们细心。

既然提示语可以在说的话的前面或中间,那提示语可不可以在说的话的后面呢?我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老师,老师说当然可以,老师又让我想一想提示语后应该用什么符号,我思考了一会儿,告诉老师应该用句号,老师点了点头,老师告诉我,以后我们会遇到更多这样的句子,要我们认真学习。

语文小论文 第6篇

小组成员

组长:张昱妍

ppt制作:吴彩,张昱妍 资料收集:付思敏,陈竹韵 论文:唐心雨,陈想 讲解:付思敏

美编:鄢钰,黄潆,陈迩涵

序·曲

自仓颉造字以来,天地之间诞生了文字。千百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呼啸奔腾。入唐以来,繁盛的诗歌掀起了朵朵剔透无瑕的浪花,如同从日月的光辉中孕育而成。而思乡缠绵的诗句,更是独树一帜,鲜明脱俗,脱颖而出,成为众中之最。

例如晏几道写的那一首《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还有李白写的《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鹃·啼·泣·血

湓城的杜鹃开始啼叫;苦不堪言的悲啼从四面八方向白居易涌来。于是,他这样感叹道:“住进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如泣如诉的啼声绵长婉转,尤其在晨昏隐晦,万物唯静的时刻,悲鸣响彻海天之间。

另有一首杜牧的诗写道:“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来归心。却知夜夜愁相似,尔正啼时我正吟。”

犹有一首愈加凄惨的诗,只道:“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鹃开,肠断声声血,即行何日回。”与之同病相怜的秦观写有一首《踏莎行》,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大文豪朱熹闻听杜鹃之啼也不禁感慨:“不如归去,孤城越绝三春暮。”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也曾描述:“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

伴·月·相·思

月与思乡,似乎总是离不开的。带着一抹冷艳而凄凉的金,似乎成为了这种愁思的代表色。我们总是会在月光的沐浴下忆起,那似乎已渐渐被我们所遗忘的一方小小的土地,那承载着满满的童年记忆的小屋与炕头。

于是一种名为思念的情绪便源源不断地涌来。它不是情人间的思念,亦不是家人间的思念,也不是友人间的思念。只是单纯的,对一片土地的怀念。怀念那伴着青草芳香的土地,与那里的回忆。

王建有诗云:“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乳白色的月光洒满庭院,月亮,好似一种联络的工具,思念寄托于此,通过远方另一轮明月——亦是同一轮明月——的月光,洒满故土。

还有一篇脍炙人口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今在我们看来也许只是有文采并且早已深刻在脑海中的普通诗句,却已然忘却李白写此诗的心情。那是一种深沉的惆怅与悲哀,带着若隐若现的思绪,饱满的情感倾泻于短短二十字中。

尾·声

自古乡愁难解,丝丝缕缕乱如麻。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有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山舞银蛇,万里冰封。人世间最美的风景看多了也会不禁感到厌烦,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无论何等光辉,诸位诗人心中,却皆有乡愁。无论天涯海角,金杯玉盘,故乡总是那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堆积在心头。

由古至今,文人墨客笔下总有一席之地,留给故乡那片净土。正是月是故乡明!这一片土地上,承载着童年的记忆,多么旖旎,多么繁华的城市都不能与之媲美。

培智语文 小青蛙 第7篇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新部首“虫”字旁。

2、能说出插图的内容,不读错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不读错字。

4、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准备:放大的图片4张,纸折的青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猜谜语。

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长大有脚没尾巴。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板书:小青蛙。

3.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4.课文中的小青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读读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指导观察插图,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预习时圈出生字。2.先看图分段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共两句,用叙述的语气读。再引导学生按照顺序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然后教师提问:小青蛙有哪两个家?它在水里怎么样?

句式训练:用“游来游去”练习说话

3.第第二自然段。读后让学生看图,思考:小青蛙白天在干什么?夜里在干什么?懂得“忙着”的意思就是就是一刻也不偷懒,一刻也不停歇。‘呱呱’是指小青蛙的叫声,歌声。让学生懂得,小青蛙白天为庄稼捉了害虫,保护了庄稼,很高兴。所以,它在月光下不由自主地唱起来。

4.朗读课文。练习按逗号、句号的停顿朗读,指导学生做课后作业。先让学生静听每句话,边听边想句子是说小青蛙什么的,再一段一段地背,最后练习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青蛙 回答 捉回家 放学

为什么

爱妈妈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板书:

2.全班自由读,数数这首小诗一共几句话(三句话)。

3.指明分别读这三句话,其余的同学想想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4.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5.小组汇报,汇报先读句子,再说意思,其余的小组给予补充。(第一句写我爱小青蛙,所以捉了一只带回家)

板书: 捉

.师:如果你就是那只青蛙,你被捉走了,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启发学生想象)老师贴图“难过的小青蛙”师:妈妈看到后是怎样对我说的?另一组汇报第二句,教师板书:

教师质疑:这句话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劝”的意思。妈妈的心情怎么样?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导朗读:让学生看板书试背钱两句话。学生齐读第三句,想一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妈妈让我放小青蛙的原因)。你知道妈妈让我们放小青蛙的原因吗

板书:

让学生谈谈什么叫“爱”。启发学生想想妈妈是怎么爱自己的,再结合课文理解妈妈的话。(一个“笑”字可以看出,妈妈爱我,喜欢我)指导朗读这句话。

6.启发想象。听了妈妈的话,你会怎么想,怎样做?课文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你能补充完整吗? 出示练习:听妈妈的话,我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老师被你们的行动打动了,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此时小青蛙也回到了妈妈身边,它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出示图片“快乐的青蛙”,放音乐《小青蛙快回家》。7.小青蛙终于回到了妈妈身边,我们都替它感到高兴,现在,我们一起带着感情把这首诗齐读一遍。这么好的一首诗,你愿意把它背下来吗?

8.指导背诵,学生自由背诵,再填空。

我爱(),提了一只(),妈妈见了(),()放了它,我们妈妈()妈妈()放回它:青蛙妈妈(),等它()。指明背诵,介绍方法。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听说你们在课文收据了有关青蛙的资料,大家拿出来分享吧。

语文课堂拒绝“小蜜蜂” 第8篇

一、对敬畏课堂的弱化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晚年只带一名博士生。一天, 学生登门求教, 先生正在吃饭, 说:“请您等一下!”老人颤颤巍巍走到内室, 出来时已将便装换成长袍。这就是大师的风范, 克己、郑重、虔诚, 对课堂充满敬畏。敬畏课堂, 就是对学生的尊重。“敬课者生恒敬之, 尊生者生恒尊之。”敬畏课堂, 是对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只有敬畏课堂, 我们才会有匠心独运的通盘考虑, 才会有殚精竭虑的思考追问, 才会有精彩纷呈的细节把握。作为新时代教师, 我们虽不必像陈大师那般克己郑重, 更不必为一节课而斋戒沐浴、熏香祷告, 但至少应衣着整洁、装扮得体, 而“腰别扩音器, 头戴小耳麦”, 是教师登台讲课的样子吗?如此走上讲台, 可见心中对课堂敬畏不够。

二、对教师形象的丑化

莎士比亚说:“即使我们沉默不语, 我们的衣裳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服饰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以及生活态度。作为教师, 尤其是语文教师, 庄重雅致、大方得体的衣着, 能给人一种无形的魅力。这种魅力自然会引领学生徜徉在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中, 享受文字的音乐美、建筑美与意境美, 从而使学生产生某种新奇、愉悦的快感, 再辅以形象思维的加工, 便上升为审美感觉。当这种审美情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 又使学生产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冲动, 与教师美的创造发生共鸣, 从而实现整个教学艺术美的双向交流, 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之目的。“腰别扩音器, 头戴小耳麦”, 是教师?是导购?还是话务员?视觉的丑化, 定位的模糊, 势必会影响教师美的形象, 影响课堂美的创造, 甚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三、对潜心会文的躁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而这些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潜心会文”为核心。没有“潜心”的酝酿, 就不会有言语的交锋、情感的碰撞、思维的风暴。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首先要营造一种清雅恬静的课堂氛围。即便教师在指导、引领、点拨和总结时也要适当控制音量。有研究表明, 20分贝以下的声音是安静的。而“小蜜蜂”, 其输出音量都在100分贝左右。如此高分贝的声音令学生心浮气躁、坐立不安, 何谈静心凝神地研读课文, 领会文本的字面意思以及文本背后作者、编者的意图, 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 体悟语言文字的情感呢?

四、对范读引领的淡化

大语文,小生活 第9篇

【关键词】街头语文;广告语文;对联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街头的语文

1. 个性店名藏语文。

偶有闲暇,我们漫步街头,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流连忘返,五花八门的店名也成为一种文化,吸引你的眼球,但要寻找到能让人一见倾心的好店名也不容易。那些富有文学和时代气息的特色店名让我们越来越了解语文,看到语文所独具的魅力。与其说是这些漂亮的店名使我们的城市更繁华美丽,倒不如说是语文让我们的城市熠熠生辉。

贬词褒用的店名:小兔崽子(童装店) 无饿不坐(餐厅)

谐音成趣的店名:笑熬浆糊(豆浆机)——笑傲江湖

辣比小辛(火锅店)——蜡笔小新

化用诗词的店名:大浪淘沙(洗浴中心)蝶恋花(鲜花店)

2. 严打街头错别字是你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業中的错别字是我们常遇到的问题,可是街头广告标语中遇到错别字就是令人难堪的事了。在现代社会里,一字之差或许就是成千上万的收益或损失。因此,严打街头错别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使错别字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让错别字无处藏身,让祖国汉字健康发展,让语言文字更加纯洁美丽。

二、广告中的语文

广告与我们息息相关,是现代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抬眼望见的、侧耳听到的、举手触摸到的到处都是广告。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优秀的广告词,我们共同来发现广告中的语文。

1.优秀广告欣赏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酒(巧用古诗词)

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电风扇(多义词妙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给窗户装上玻璃吧。——眼镜店(独特的比喻)

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空调(同音词妙用)

2.公益广告

有些广告是以公益、慈善、服务为目的的,目的是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共鸣、同情和响应,这就是公益广告。我们发现那些刻板的、生硬的、枯燥的公益广告不能赢得公众的好感和支持,而那些生动的、新鲜的、活泼的、富有人性化的公益广告往往深入人心。拟人夸张手法的运用、古诗歌词的引入使公益广告温柔了不少。

禁止践踏草坪——不要踩我,我会痛的。

请呵护我吧,我会更加美丽。

请将垃圾入桶——垃圾桶: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请节约用水——希望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义务献血光荣——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禁止滥砍滥伐——本是同根生,相伐何太急。

3.广告猜猜猜

百衣百顺(服装店)随心所浴(洗浴中心)

骑乐无穷(自行车)一戴添娇(帽子)

一步到胃(食品店)一明惊人(眼镜店)

闲妻良母(洗衣机)默默无蚊(灭蚊药)

咳不容缓(止咳药)有口皆杯(水杯)

牙口无炎(牙膏)烧胜一筹(灶具)

这些广告词来源于成语,巧妙地运用语文谐音的特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广告词容易引起人们对成语的误解和误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利于语言文字的纯洁与规范。所以,这样的活用要适可而止。

三、对联中的语文

古人学语文,最主要的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1.妙联欣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代东林书院的楹联,明确表达了读书人应当关心国事)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此联巧用比喻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人)

2.趣联采撷

鸟居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鱼离水面,置半山滚东坡如何陆游?

(这副对联中巧妙地嵌入了三国人物和宋代诗文名家的名字)

利箭载神舟入九天,终圆华夏千年梦;

伟绩承大业传四海,甚赞英雄百世功。

(此联是歌颂杨利伟的,上下联的第一个字合起来正好是“利伟”,非常巧妙)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相传该联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此联为北宋人吕蒙正撰。吕蒙正幼时家贫如洗,穷困潦倒,得人帮助开始读书,后考中进士。他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极度不满,曾作怪联抒发愤慨之情。该联纯用数词,又是藏头掐尾联,暗含“缺衣少食,没东西”之意)

3.对联猜猜猜

古人不仅以对联传情达意,显示才华,还创作了许多谜语对联,我们不妨来猜猜看。

猜人物: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猜行业:

闻香下马,

知味停车。(饭店)

修就是番新气象,

剪去千缕旧东西。(理发店)

猜物品:

悬梁非自尽;

织网本他图。(蜘蛛)

美如何 丑如何 一生空洞只剩他人脸色

红也罢 紫也罢 遍体辉煌皆非自己光芒(镜子)

4.高考题中的对联

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今天依然运用甚广,在各地的高考题中也是频频亮相。比如: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学问藏今古( )

语文很大,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很小,时时处处离不开语文。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美丽。生活中我们懂得珍惜每一次学习语文的机会,用一双慧眼发掘生活中的语文,在语文学习时我们时时不忘联系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感悟生活!

语文小作文 第10篇

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小事,如果觉得它微不足道,不值一提,这样想你就完全错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的时候,在一些小事上不注意或许能够坏了大事。

就拿粗心这方面来说,在学习中我总是“丢三落四”。那里缺个减号,那里多个加号;数字重复,或者把加号看成减号,把乘号看成除号。不只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我也是吊儿郎当的。写完作业后,桌面都被横七竖八的作业占领啦,剩余的空间小得连一支铅笔都容不下。爸爸常常因为我乱扔东西而批评我,我很不理解。不就是乱扔了东西吗?放回去不就好了,何必发那么大的火呢?

之后有一件事让我吃了苦头。在星期四的时候,我本来应当很顺利地把作文教师留的作业交上去,可是我却找不到写好的作文本了。我又焦急又害怕,生怕交不上去作文被妈妈和教师责怪。于是我只好把家里放本子的地方翻了个遍,最终在书包里找到了。

这次交了作业以后,给我的教训已经够多了,可是我还是改不了乱放东西的坏毛病。谁来救救我啊!

直到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一则报道:1986年,美国著名的“挑战者”号宇宙飞船在进行第10次太空任务时,竟因为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没有拧紧而炸得粉身碎骨!这则报道让我很惊讶,原先小事情做不好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老子以往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以,小事真的不小。仅有做好小事,才能为将来的大事做好准备。

语文小作文 第11篇

前几天我和爸爸到微微文具店去买种子。回到家,我们俩迫不及待地把种子播在盆子里。等外婆发现,我们已经在上头盖好了土。

过了三天,我发现我播的种子有一个白白小芽钻出了泥土,并且一天一个样慢慢长大。可是哥哥的种子不见动静,哥哥的着急样儿,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之后外婆把哥哥的种子挖了起来,把上头的土减少了。过了不久哥哥的种子也发芽了。我们俩高兴地又蹦又跳。

语文小作文 第12篇

“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林海音的这句名言一向深深刻在我心中,对于我来说书是最完美的礼物。

书带给我知识。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明白了残而不废的真谛;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让我走进了昆虫王国;《宝葫芦的秘密》让我懂得了贵重的物品不必须就是最好的……书带给我欢乐,别的孩子能够经过游戏机、美食等方式来获得欢乐,可我并不羡慕,因为对于我来说,有一本书就足够了。

从小到大,我得到过许多礼物,多的我都数可是来。可是,我认为最好的礼物就是用我童年的时光,尽情读书。阿拉伯谚语有这样一句话:“去寻找的人,才会有收获;去敲门的人,才会等到开门。”读书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这是我一生中最完美的礼物。

语文小社会才情大舞台 第13篇

一、“才情”之根, 紧贴社会生活

生活是语文课堂蹦跳出的欢快的小河。

多年来, 我们沉心耕耘“功利语文”这块方塘。然而, 昔日“枝繁叶茂稻花香, 蛙唱莺歌人欢笑”的胜景却如远方天边的白云愈远愈淡。不知何时, 语文也只得无奈地消受“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滋味。我们只能寄望于辛勤耕耘, 只能祈求上天“喜雨”的恩赐。“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没有想到, 语文原本并不缺“活水”, 恰恰就是我们自己堵死了语文活水的源头, 以致学生“才情”枯竭, 而这个源头就是生活。我们有理由抱怨“北京胡同”离我们太远了, 但现代的北京又离我们那么近, “现在的北京胡同还好吗”的思绪可以牵引着我们的激情把过去和现在联在一起;焦仲卿也许离我们更远了, 但“假如我是焦仲卿”的讨论, 可以以“传统价值观念的演变”为基点架起通向“焦仲卿”的桥梁;我们可能也难以理解王维身居高位却隐居山林的淡泊, 但可能更容易理解现代社会逐鹿官场的热切, 从而在比较中悟透王维隐居的难言之隐以及“官”文化的源远流长……

当我们把社会生活融入语文学习的时候, 学生的“才情”之根才有肥沃的土壤, 语文的灿烂明天才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二、“才情”之花, 绽放美的旋律

语文教学是流动着美的韵律。许多有识之士对当前语文教学“美”的不断失落倍感惋惜和忧虑。曾几何时, 我们对那“渔舟唱晚”的恬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气、“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义凛然, 已经越来越淡漠, 对美的感悟也逐渐失去了激情, 取而代之的是化“美”为“丑”的忍耐, 对“功利语文”的痛苦选择, 美变得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成绩和升学。敢问语文教学路在何方?

美, 需要发现, 用淳厚的文化涵养去发现, 发现“祥林嫂之死”背后的传统沉淀与人性悲情, 阿Q身上流淌的哲学思辩;美, 需要感悟, 需要用心去感悟, 感悟北京四合院的封闭与祥和, 感悟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豪情下的无奈, 以及在传统人情价值取向包围下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物不同也不公平的评价际遇;美, 需要创造, 需要冲出习题的淹没、展开思维的翅膀去创造, 需要挣脱“标准”的锁链、释放个性潜能去创造, 用无拘无束的遐想去开拓, 用纵横驰骋的思辩去探究, 用火热的真情去挥洒。而这一切需要才情的滋养。

三、“才情”之果, 结出个性七彩

小课堂 大语文 第14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多媒体;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11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语文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让每堂课都有琅琅的读书声,都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使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1 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读好书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在学习《马的世界》时,笔者利用网络让学生事先搜集汉字中“马”的不同写法,以马为偏旁的字,含“马”字的成语,与马有关的俗语,古代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以及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用投影展示并小组讨论评比,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之余选出优秀作品,并将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既使优胜者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其他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效应,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地位。

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课内阅读教学中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应当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他类似文章的学习阅读。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课文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笔者利用网络建立了本班的语文小天地,通过网络下载一些与每单元同样类型的文章,以供学生阅读,既节约了时间,又开阔了视野。并在每篇文章的后面提1~2个问题,大家共同讨论、留言,教师也参与其中给予建议。这样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点起到强化、延伸的作用。

2 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让写作课堂有声有色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總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在网上写“微作文’,写什么内容不限,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等都可以。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对于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文章等,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当然文章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地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另外,针对许多学生喜欢上网这一特点,笔者尝试把多媒体教学适当引入作文课堂,使“无声”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学生对于新鲜、多变的课堂自然怀有一种猎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如在教授“热点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这一内容时,针对2012年很多省市的中高考作文题目,笔者总结了一些时事热点内容,从网络上找到了一些相关文字、图片、诗歌等,通过分类组合,配上音乐,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连那些平时上课就无精打采、左顾右盼的“学困生”看到这些画面后也都鸦雀无声,有的甚至开始抽泣。学生对这些人和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不仅这些写作上的“学困生”也能在作文中自如运用,更让学生在思想上深切感受到人间大爱和真情,激发了学生的凝聚力和爱国热情。这样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特别是让那些“学困生”也能主动参与到写作中来。

3 改变学习方式,主动学习探究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笔者在班级语文网站上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这个网站上,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同时,笔者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放色彩醒目、图像清晰的画面,将课堂置入情境之中,让学生感受如身临其境。

在学习《散步》一课时,在最后播放歌曲《我想有一个家》,通过歌声和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这样就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快投入到语境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有感而发,说出那些生活中的亲情往事,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

4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以及修辞方式的运用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没有重视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上一篇:酒店员工年终的工作总结下一篇:成功的故事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