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2024-07-09

就业与创业的关系(精选6篇)

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第1篇

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姓名:院系:机电工程系邮编:

摘要: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给大学生劳动就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当前经济形势下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大学生来说,应注意发挥自身和人力资本优势,用自主创新推动自主创业;就高校本身来说,要搞好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宽松的环境。关键字:创新创业大学生就业

一、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涵盖众多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科技等。因此创新可以分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艺术创新和商业创新;而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是商业创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应被视为至关重要。

在经济领域,创新是劳动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是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置因素,是形成规模性效益的源泉。创新与积累劳动形成经济发展的两大矛盾性劳动根源。创新的价值在于以新的生产方式重新配置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生产力,创造新形式的劳动成果或者更大规模的生产。其在于创新成果社会化过程对于经济领域的路径选择或者创新新的路径。

在科技领域,它涵盖两方面:自然科学知识的新发现、技术工艺的创新。在现代社会、大学,科学工程研究等研究机构是基础科学创新的基本主体,而企业是工程技术、工艺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

在文化领域,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去寻找新的适合社会发展,适合人民大众的新文化,不要一问的去复制拷贝国外,我们要在基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发展自我文化。比如智利的总统就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并在自己国家文化的基础上,找到一条自我发展道路。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

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得益于近代启蒙运动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主要因素。

二、创业

创业是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它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床找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形式,他需要创业者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

对于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创业过程不但充满了激情、艰辛、挫折、忧虑、痛苦和徘徊,而且还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当然,渐进的成功也将带来无穷的欢乐与分享不尽的幸福。创业作为一个商业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机会,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发现或创造,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结果。没有艾德斯坦创建诺基亚,没有诺基亚公司的创业活动,很难想象芬兰能在全球数字通讯技术领域独占鳌头。

创业也是一种是创造。它是在机遇与发现中对财富、企业、创新、变革、价值以及增长的创造。只有不断地创造,才会不断有新的创业方向。

在商品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选择了创业作为实现就业的手段,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生创业。国家也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扶持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其中包括劳动力资源从计划配置转向市场配置的机制转变。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机制转轨也给大学生的劳动

就业带来机遇。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是缓解扩招所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措施。但是大学生创业同时会面临社会经验缺乏和资金缺乏的困难,他们很难找到创业的商机与方向,因此需要社会为他们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社会可以通过舆论和导向引导大学生健康创业。同时大学生自己也要不断丰富自己,在学习中前进。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拥有强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宽广的交往面。使自己在不断的发展中是以社会,利用社会。

三、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创业开创的是一种实业,创新则是指创造一种新的理念或新的技术。创业最好引用创新的成果,而创新又最好融合到创业的实践中,这样才能有利于发展,有利于众生。

创业和创新虽然是两个概念,但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或者说两者具有统一的本质属性。创业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各种经营活动中,它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体与有价值的商业机会的结合。创业的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因此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行为、活动和过程,创业可以推进创新;同样,创新促进创业,创新提升创业,创新必然要创业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各种经营活动中,创业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体与有价值的商业机会的结合。创新与创业的关系,犹如刀之刀锋与刀身的关系:若无刀锋,刀无法发挥其作为刀的作用;而无刀身,刀锋的作用也无从体现通过创业来转化和实现。

创业的成功,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我认为,创业的成功在于细节,所谓的细节也就是成功的核心价值所在,也就是吸引参与伙伴的吸引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灵魂,也就是团队的价值观。而这种灵魂也是基于创新,基于不断的思考,寻找和努力,有时也存在于机遇。

如果离开了创新,那么创业就会像失去导航的飞机,没有目的与方向;就会像受伤的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看着别人去拼搏;就会像拉摩的驴,只会循规蹈矩的围着磨台转,永远也走不出那个圈;但是,如果离开了创业,创新就会变得那么不切实际,永远都停留在空想的范畴,而得不到实践的证明。只有创新与创业有机的结合,才会在不断地变革中取得发展;创新与创业活动作为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引擎和重要的推动力。

作为大学生,当我们选择了以创业来实现人生价值时,我们就要不断的丰富

自己,要在学习上刻苦认真,生活上注意社会的发展与动向,并不断的在自我进取的同时,不断地去发现,去创新,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这样,我们才会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刘国新,赵光辉.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创新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 2李时椿,常建坤.创新与创业管理.南京出版社.2006

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第2篇

一、学业

学业是学生在校期间作为学生的任务,也是学生学期结束时学校对学生评价和承认的依据,更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基础。从社会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培养能够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人才的方案。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的完成学校和社会叫给的学业。完整的学业应该包含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够处理人际交往事务,培养健全的人格。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大学的课程相对的单一,都是某一类的专业知识,社会的发展需求要求学校培养出知识全面的人才,除了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学科知识外,还应利用大学充足的自由时间和丰富的图书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提高自身的知识认真质量和数量。美好的大学生活,拥有充足的自由和知识资源,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无形之中培养出了独立的人格和行为方式。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很多的时间都是要自己去自学,超前的学习和掌握,是大学生的高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2.处理人际交往事务的能力

人只有在群体当中才能够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要和不同知识层面的人交往,获得发展和经验,有效的交往方式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事务的顺利进展,这就要求真诚,公正公平,和谐相处,友善相待,共同追求和发展。培养团体意识,把自己放到集体当中去成长和发展。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和别人的交往,而交往的有效是有方法的,在大学期间正是培养的时候。

3.健全人格的培养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前沿军,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是国家的希望。人的一生是做人的过程,人的成功就是做人的成功。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大学期间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了进入社会的心态和行为。大学是神圣的知识的海洋,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的地方,那么在次期间的大学生就应该看到人民的,祖国的期望。应该树立为人民为祖国服务,为共产主义奉献青春的准备,并以次为骄傲,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对自己严格要求。身负强国富国的使命,用激情点燃青春的火炬!

二、就业

社会是大学生进入的实践的大学,是利用知识创造新事物的大学,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实际行动。那么离开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就业,每一样职业都它的价值。一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社会意识对大学生就业也有较大影响。第一、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第二、社会缺乏创业氛围。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颖而出。第三、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作长期投资。第四、毕业生缺乏创业观。如果换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外部的社会因素外,还有大学生自身人格缺陷的问题。就业者应具有职业人格和社会人格(大五人格),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不仅要关注职业人格,还要注重建立健全个体的社会人格,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从大五人格的角度看,目前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中主要存在的是人格问

题:(1)外倾性不够,缺乏人际沟通和社会信息的收集能力;(2)责任感严重缺乏,想的只是待遇和条件;(3)宜人性不够,与新的组织内的人员几乎没有联系;(4)情绪控制不良,爱发低级牢骚;(5)开放性不够,不愿意也不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问题,除了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角度加以探讨以外,还要从大学生职业社会化方面找原因。首先,缺乏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目标,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很少受到人们关注。其次,大学生职业社会化过程中的执行者方面存在着偏差,亟待做出相应调整,包括父母的偏差、学校的偏差和大众媒体的偏差。

每个人都自己的理想,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为理想而奋斗,那么就要主动出击,主动选择。

三、择业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致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悄然来临,随着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据了解,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适办法

1.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2.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

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在对部分成功就业毕业生调查中,绝大多数都谈到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注重发现自己的“卖点”、自身的优点或长处,并设法在应聘中突出自己的“卖点”,最终达到目的。

3.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成功的事业有时会由于良好的机遇而变得一帆风顺,但是绝大多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4.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竞就业争实力。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大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就要认识事物,并用它去实现理想,去创造新的事物。突破传统的思想,超越自己的思想,大胆的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四、创业

创业素质的特征

创业的两个最初的基本要素是人和想法,创业素质的形成依赖于创业文化。所谓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之和。创业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并且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在美国硅谷经济高速发展中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的创业文化,是颇值得借鉴的,硅谷的创业文化所表现出的最直接的魅力是:任何人只要有能力、有抱负,都可以在硅谷施展才华,白手起家,创业发展;任何有前途的发明、专利和技术项目,都可以在硅谷尽快投产并产业化。从中可以看出,硅谷的奇迹与这种举世无比的创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我国企业对许多大学生的评价,却使“天之骄子”降低了几分自信,缺乏创新能力、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承受能力,而这些素质恰恰是创业者所必需的。

世界经合组织把创业能力看成是未来社会的第三护照,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中就确定了创业教育的使命,曼谷会议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要求。具备创业素质的人才从素质能力看,应具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献身精神等。

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是创业型人才素质结构的核心。创造力是指独立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造力体现着能力的综合性,创造力是智力、技能等智力因素和动机、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综合,这两方面因素相辅相成,对形成和提高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被列为21世纪人才的首要能力,是创业型人才的特点之一。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是三个不同的质量层次。大学四年接受到的知识,有很大比例在大学毕业时已陈旧、过时,因此学习的本质是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未来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终身教育,学习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创业型人才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更新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的能力;二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三是综合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对大学生能力要求的第一条就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能力结构中的高级阶段,获得学习能力,将终身受益。洞察力是指能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设想,能预测何种技术会发展,何种商品或样式能流行,何种举措能抵抗风险、赢得利润,具备常人不具有的先见之明。团队合作精神是创业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求创业人才要懂得管理,学会领导与合作,发挥群体优势。

从创业型人才的素质能力来看,创业素质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强烈持久、主动地追求新异和卓越,乐于异想天开,具有鲜明的个性;积极寻找信息、机会与资源,善于规划和利用时间、精力及外部资源;敢于冒险,善于规划未来,对于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应付自如,不满足于现状;执着地追求,以过人的毅力来坚持,持有必胜的信念;理智对待压力、挫折和困难,力求从中

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第3篇

一、引言

我国创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从20 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及经济发展的转型,在以“创业促进就业”、“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等政策的直接影响下,创业教育日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改革方向。随着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创业教育研究的各种理论也相继产生,形成了多元化的创业教育理念。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及体制的强力推动,我国的创业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发展中缺少专业化的积累与支持,也缺少不同教育模式的竞争,在很多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从整体上看,我国创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理念上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模式与理论,也没有达成教育者对创业教育的均衡共识。教育共识问题看起来是个老旧问题,不宜通过行政手段强力达成统一,需要经过充分的理论探讨与辨析才能够形成。在笔者看来,在创业教育的发展上,至少有两个重要共识问题需要经过理论探讨与辨析才能达成。第一,高校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从实践中看,对这组关系的认知还是比较混乱的,主要表现在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在方向上割裂开来,在制度设计上使得这两种教育方式缺少整体感与方向性。第二,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问题。在教育实践中,很多学校将二者混合为一,并着力强调创业教育是创新性创业教育,对二者的教育内涵、目标及运作体系没有进行细致区分,导致创业教育成为无所不包的素质教育模式,不利于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发展。从本质上看,上述两组关系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及教育实践的选择与方向问题。

二、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之辨

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所形成的学科分工是基于知识传授的庞大规模及社会分工的日益专业化所致。各学科进行专业化的分工是基于其各自专业化的发展,每个学科成为高等教育整体的一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长期教育积累所形成的某种教育或知识传统,这种分工方式也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就如同在当今大学里,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分工大家认为是合理的一样。正是由于这种知识或教育传统的存在,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与学科,在整体的制度设计上,导致这两种本身关系复杂、有着一致内在联系的学科割裂开来。

当然,在很多教育者看来,我国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二者的发展历史与学科基础是不一样的。就业教育发展在前,学科积淀深厚; 创业教育是后起学科,但发展迅速,知识积淀较浅。两种教育模式各自形成自身的知识传统与知识体系,因此认为两种教育模式的分离是合理的,也是理所当然的。

从事实上看,就业教育发展历史较长,诞生较早; 创业教育确实是发展比较晚,二者的发展轨迹貌似是平行的。其实不然,这两种教育模式的发展会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交集,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具体来说,第一,在就业教育过程中肯定要涉及对学生创业精神及创业意识、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在其职业生涯发展中不仅有就业之需,更有职业发展的要求; 第二,创业教育本身也会涉及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匹配问题,没有职业积累便无创业之基础; 第三,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其职业发展也是漫长而连续的,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是人的发展之需要[1]。教育者在进行就业教育过程中,无法预料一个学生未来面临的人生际遇及职业发展方向,因此将就业与创业相结合作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一个整体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进行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就必然意味着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笛卡尔曾言,在观察一个纯粹的命题之后如果想从中推导出结论,不妨以连续性的思维方式对这些相关命题通读一遍后,就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构想与分析,这样也许我们的认知能力会从这些命题的关系中得到提高[2]。笛卡尔的思维方式无疑对我们是有启发的,从今天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来看,这两个命题不可能是毫无联系的。这两个在实践中被割裂的知识传统,需要从一个相关的连接角度将其联系起来,而连接点就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及相类似的知识传统反对实践中将其割裂开来,因此,二者的融合是必要的。

从当前的教育实践上,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已经在制度体系及教育改革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比如2007 年,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指导的相关文件中,就要求高校应该将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统一为一个学科体系,在实践中要同时进行。与此同时,一些高校也在体制、观念上积极创新,从实践中促进了这两种教育模式的融合。比如,武汉理工大学推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一体化改革; 福建师范大学提出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等。

从人类思维的认知规律上看,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上的融合、交集也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这两个学科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实践的要求。从认知发生学上看,当现有的两种现象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与互补性,那么人会在实践中倾向创造一个新的模式来促进其融合发展。同样的道理,对教育者而言,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高度的互补性,二者的融合能够创造出1 + 1 > 2 的效果来。因此,我们在今天需要创造一个制度或观念来调整这两种教育实践的融合,做出二者一体化改革的努力,早日构建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为基础的、符合其人生发展轨迹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三、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之辨

最早提出经济发展创新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将企业家在创业活动中通过建立“新型函数关系”来改变经济绩效的行为就是创新[3]。在熊彼特看来,经济的增长是企业家不断创新的结果,没有创新就没有经济发展。为此,他提出五种具体的创新形式,后来者将这五种形式归结为经济发展中的“技术与制度创新”。其中,技术创新不是企业家的工作,而是企业家将已经发明出来的技术用于其商业活动的行为,也就是要求企业家致力于将现有的技术进行商业配置,以取得最大经济效应; 而制度创新则是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运用的一种制度、资源配置的能力。此后,人们将创新的外延不断扩大,逐步背离了熊彼特的观点,认为在实践中一切能够打破常规的方法与行为皆是创新,无疑,这种认知对创新而言太过于广义。

创业的概念在经济学中很久就确立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但人们对创业的认知在内涵上却是不断发展的,从整体上看,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指的就是创办企业的行为与过程; 广义上的创业则泛指开创事业或是包含各类创新的行为。由此看来,广义的创业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几乎是无所不包,比如,一项生产线的小技术改进或是影响人类命运的重大发明; 狭义意义上的创业内涵则是单一的、固定的,创业者在创办企业过程中可以是基于创新而进行,也可以是基于模仿而进行,但不影响其狭义的内涵。在具体的创业实践中,模仿性质的创业行为要远远多于创新性质的创业行为,毕竟在市场行为中任何的竞争者均会模仿前人已有的经验。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经验、创业资金及创业资源的动员能力,模仿的过程是降低风险及节省创业成本的有效途径,此时创业者只需要做好一个管理者就可以。实践中的很多创业者即是如此,如果其一直是满足于重复获取市场的平均利润,可以说终其一生无须创新。创新性质的创业并不容易,需要创业者在创业中构造“新的函数体系”,在管理上是企业家的行为,这种创业显然只能是发生在经验丰富、资本雄厚的企业家身上,而不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能够为之的。

从上述分析可知,广义上的创新与创业,不论怎么给其下定义,其内涵与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而狭义上的创新与创业,二者之间有联系,但各有差异。

今天,在经济实践中,狭义上的创新与创业已经联系在一起了,但人们对熊皮特的理论却没有完全正确认知,简单认为创业必须是基于创新才能进行,以至于使得创业教育走进一个重大的误区———在创新与创业内涵为完全澄清的情况下,将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混在一起并大力强化。显然,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混为一体的情况在我国大学中极为普遍,且有强化之趋势,二者的混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发展,使得创业教育出现其“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压力。在发达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其创业教育是基于狭义范围内的商学院教育模式,可以向全体学生开设,但却没有承担创新教育的任务。

当然,我国将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混在一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在一个资源即将耗尽、人口老龄化增速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型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急迫要求社会创新,用创新来推动产业及经济转型。但这种急迫性不能够让教育实践违背其客观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越是情势急迫,越需要还原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本来面目,让这两种教育模式按其自身的体系、内容及规律去发展。即便是广义的创业教育,也难以承担起创新的责任,遑论是狭义的创业教育。众所周知,创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需要我们对当前教育制度进行结构性改革,改变当前的灌输式理论学习与考试评价式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对教育制度的修修补补就能够推行创新教育的。因此,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应该分离,在各自的道路上去发展。为此,我们应该有以下共识: 第一,今天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一个类似于“素质教育”这样一种无所不包,但又无所事事的教育模式,应该将素质教育中的创业教育进行系统化、具体化、专业化的落实并推进。第二,创业教育其目标是有限的,也是实用的; 创新教育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其真正推进需要我们对当前的教育制度进行整体性的结构改革,实用主义的创业教育显然无法完成创新教育的历史使命。第三,大学教育是专业性的,这就要求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必须是在其狭义范围内开展。第四,创业教育即便是在实践中完成创新教育的部分目标或内容,也并不影响创业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推进。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日益深化的时代,高等教育从未像今天这样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人力资本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器”。尽管如此,高等教育改革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供挖掘。高等教育发展史也表明,任何情况下的高等教育改革,必须注重大学精神的改变,必须专注大学教育理念的改变或创新,教育者需要用新时代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具体的教育实践。无疑,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也必须遵循上述规律。

今天,谈及创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恐怕没有一个人不会不赞同的。但是在当前大学教育实践中,要真正落实好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任务。创业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只开设几门课程或从事创业实践就能完成的,它实际上涉及中国大学教育理念转型的问题。换言之,即发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重新界定本科教育的培养方式、培养目标及教育模式等问题。简单而言,创业教育要得到深入发展,必须与就业教育相融合,也必须与创新教育相分离。

参考文献

[1]曹扬,邹云龙.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4(2):199-202.

[2][法]勒内·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M].管震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49.

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第4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就业问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创新创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关系的研究

从相关统计部门的调查数据来看,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并不乐观,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大学生自身却很难满足企业多层次、高水准的需求,在总的大学生失业人群中,结构性失业所占的比重非常的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创新创业实现多元化的就业渠道和路径。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创新创业也是大学生自我就业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是一种相对高级形式的就业路径。大学生要不断的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正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评价,把握好创业的时机,给自己规划一个良好的就业发展方向。在实现好自身创业就业的同时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社会更多人的就业。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滞后性

其实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较,纵观我国当前各个高校的实际状况,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步比较晚,并且培养水平相对来说比较滞后,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设的初衷。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的,学校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育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学生自身对针对性的能力的打造认识上也存在偏差,在整个校园里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形成一种全民创新、大众创业的气氛。因此,整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准相对比较低下,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

三、加快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就业率的具体举措

1.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思维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起步相对较晚,专职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塑造的教师也比较少,对于学生来说缺少一个有效的指引。面对这种状况,学校应该不断的转变学生就业的思想观念,加大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和打造,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只有教师整体的创新创业素质得到了提升才能够有效的带动学生能力的提升。学校应该努力的创造出各种条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让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外出考察和锻炼,能够让教师深入到一线企业的就业环境当中,让教师切实的感受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积极的聘请一些校外的企业工作者来到高校担任相对应的就业指导教师,不断的向学生教导各种创业知识和技巧,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创新创业道路。多重措施并重,有效的指引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不断的合理化、完善化教师团队结构,切实的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正确的创新创业。

2.打造和完善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

当前创新创业的人群在整个高校的就业人群当中占比仍然比较小,很多学生毕业之后都倾向于直接去找工作,却忽视了创业的可能性。当前高校的教育模式更多的偏重于理论教学,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僵化死板,学校的创业氛围并不是十分的浓厚。面对这种状况,为了及时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应该革新管理观念,制定出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具体制度和文件,多多举办一些大学生的创业讲座或者相关系列的比赛,塑造优秀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在学校当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就业氛围。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高校要针对学生相关的项目提供好资金和物质保障,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理论支持,尽最大可能的保障好、完善好、实现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工作。

3.不断加大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要想实现更多的学生走向创业的道路,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创业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打造学生丰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的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复合型人才。大学生只有经过相对系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拥有着相对充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和进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摒弃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有效的发挥好学生自身主人翁的地位,在不断的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切实的提升好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面对着越来越难的就业季,创新创业是当前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大举措,也是各个高校应该着力推广普及的理念之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面对种种的问题,这需要高校和学生集体的转变传统的思维和观念,在学生之间营造出良好的就业氛围,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的打造出一只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只有调动好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让不同的主体都能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来,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够真正的有效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实现大学生和社会的完美接轨。

参考文献:

[1]高强:创新能力培养与大学生成功就业[J],高等教育,2012(11).

[2]段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3]董亮、涂小东、罗明明:创新创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就业,2007(07).

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第5篇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围绕以促进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质量为重点,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促进就业工作的有效办法,从提高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入手,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择业标准,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清醒认识到经济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压力,从发展大势中寻求就业创业契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近五年,学校的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

一、开展“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播撒职业种子

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把新生入学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活动着重开发和训练学生的非智力素质,如主动、守时、沟通、合作、负责、危机意识等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职场商数,为成功就业播下种子。

二、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活动,夯实就业基础 学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活动,学生每学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认真填写《学业生涯设计手册》。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从而尽早确定目标,明确学习方向,规划好自己的课内课外的学习和活动,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夯实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三、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高认知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使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未来。我校从2001年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从2006年开始组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到今年已组织了四届,共有1万5千多人次参加过比赛活动,在广东省第3、4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我校共选送了6名学生参赛,共有3名学生获得十佳职业规划之星,1 人获得优胜奖,1人获得激励奖;在广东省第5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我校选送的2名学生都获得十佳职业规划之星,其中1名学生获得高职高专组总冠军。

“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就业指导老师指导并帮助实施,同时通过邀请企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航,并通过广东轻工行业领军人物论坛、成功企业家演绎精彩职业人生、校友报告会、杰出人物访谈、专业风采show、face to face(与企业家面对面)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从而尽早确定目标,制订一份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对提高大学生对自我、社会、企业和职业的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家、校、企”联动,转变就业观念

“工作要稳定、高薪、舒服,要留大城市”,这是大部分毕业生和其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这是影响就业的最大障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此,我校采取家校企联动,一方面通过给家长通报目前的就业形势、其子女就业的优劣势等情况,引导家长先降低心理预期;另一方面,学校加强第一课堂渗透式职业观念教育,试行通过评选良师益友活动,促进所有的教学过程都渗入职业观念的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调整就业期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同时学校还加强就业形势的宣传,不仅在就业指导课上讲,各毕业生班还组织了由就业工作副主任亲自主讲的主题班会以及校友座谈会。针对学生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村镇工作的情况,我们专门组织学生代表走访一些落户在村镇的企业和行业协会、与企业合作举办“走进企业 体验职场”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来自企业家的创业经历、企业对年轻大学生的职业态度评价和期望等,使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并通过学生代表向其他同学作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能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

五、推进职业指导课程改革,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全程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校就业指导课程从2001年开始列入教学计划后,通过几年的不断实践、总结和改进,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表示满意。课程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实行全程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2006年课程由原来的“就业指导”更名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实现了从原来关注提高学生就业率向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过渡。

课程建设走出了固有的理论教学的思维模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程的就业教育理念。课堂(内)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职业发展理论的同时学会及时更新观念,学会选择与决策。社会实践以职业生涯目标人物访谈、用人单位需求情况及人才标准调查(这两个调查都是课程的作业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做,在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和组织分享会)、学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找出自己与社会的差距,并找到缩短差距的办法,同时付诸行动,使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同时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自觉培养就业竞争力,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课外活动主要以五个板块(走进职场、职场应变、职业发展、自我保护、迈向成功)的就业辅导系列活动为主轴,辅以校友沙龙、就业征文、就业演讲等活动,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使学生对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导航,助推学生职业成功。

由于课程采取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明显。不仅学生普遍认为收获匪浅,老师也普遍认为这门课程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人民日报、广东卫视、广州电视台等媒体分别以 “找准定位易谋职位 高职高专轻松就业”;“校企合作,双赢共进”;“高职毕业生继续走俏”为专题进行了报道。

六、逐步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创新意识

学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一直以来,学校都提倡大创业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即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先在本职岗位上发展自己的内职业生涯,积累创业资本,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目前学校创业教育主要有几种形式:

1、课程教学。学校开设了创业的选修课程,2009年学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里加入了2个学时的创业教育。

2、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学校邀请创业成功企业家和创业政策专家通过讲座的形式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解答创业疑问;还邀请正在创业的校友通过沙龙的方式与在校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创业的苦辣酸甜。

3、创业大赛。学校举办创业大赛,通过大赛普及创业基本知识,提升学生创业意识。

4、跳蚤市场。这是一个周末的学生创业体验市场,为学生提供一个小资本创业体验平台。

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缺少有创业经验的老师等。这些都较大的约束了学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一方面积极联系创业企业家,邀请他们加入学校的创业教育,加快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学校也努力打造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学校设计学院的创意工厂已经基本完成规划建设,由老师带着学生做设计项目,通过做项目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学校思想政治演练中心的二期工程——就业创业研练中心也进入建设期,建设完成后将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就业创业研练环境。

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比赛 第6篇

——教学设计

单元课题: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与四、五、六三课相对应,新课标要求依次是:①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②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及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分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树立正确择业观(可见第五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比较突出)。③解析银行存款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2、教材分析:

1>、本单元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一单元讲“生产什么”,第二单元接着分析“怎样生产”。“生产、劳动、经营”是经济生活中最核心的经济现象,创造财富是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与此相对应,第二单元处于教材的核心地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教材内容分析

经济学讲的“如何生产”不是指工艺或具体技术,而是从经济制度、企业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等方面考察,本单元具体的逻辑结构是:消费离不开生产——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我国生产的基本经济制度背景————创造财富的场所及主体————如何筹集创造财富所需要的资金。

本单元“生产主题”设计为三课。第四课由上一单元的消费主体引出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由生产的决定作用引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工作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具体途径,制度保障及其必然性。第五课从微观角度分析财富创造的场所与主体:企业和劳动者,回答了“在哪里生产”和“由谁生产”两个问题。第六课回答企业的融资问题,对资金提供者来说则是投资理财问题,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理财手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并有一些生活经验,可对学生的这些生活体会加

以利用。

本单元有一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深化。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阐述我国应坚持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描述公司应该怎样做出投资决策、采取什么经营策略。说明有哪些投资方式可供选择。明确个人积极参与现代经济生活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过程与方法: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予以点拨,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知识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悟到锐意进取、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意义,并进一步领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埋头苦干。

课时课题:第二单元综合探究 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和思维活动,掌握就业形式、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创办公司等知识,了解求职技巧、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等新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参与经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创业的艰辛,认同创业的意义及可行性,初步具有创业意识,并懂得为明天的创业做扎实的准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的知识提高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法、收集信息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操作法

四、使用教材的构想:

现代学生对于社会接触较少,存在盲目学习的普遍现象。本单元的综合探究突出实践性、开放性,通过学生查阅资料、经历体验、讨论感悟这一过程,对就业、自主创业知识和创业观念的培养都有所掌握。并且通过现场招聘会、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思维体验。

五、教学流程:

【 课前准备】

把全班按兴趣分成两大组,各组再分成几个小组,并且选出大组长和小组长,第一大组:负责收集有关我国、山西及太原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概括知识的能力,并且从中能够体会出我国为鼓励就业所作出的最大努力,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大组:去当地的人才市场或其他的招聘场所去体验求职,从中总结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素质要求,以及求职知识和技巧。

【设计意图】

通过亲身体验求职过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并且体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素质要求,以及求职者应具备哪些知识和技巧。

【导入】

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每一个人的愿望,我们看看在座的同学们,都有哪些职业理想吧。

【学生回答】

教师、同声翻译、工程师、软件设计师、医生、自己创业当老板......【教师】

看来大家对自己的职业都有一定的规划,但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1、由负责收集就业形势的小组展示几幅招聘会的图片。

【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从视觉上感受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2、有负责收集就业形势的小组公布高校毕业生的数据与就业数据,及国考中竞争的比例尤其是海关系统的4723:1的数据。

【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从听觉上感受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教师】

图片看完了,数据听完了,那么我国现在就业的形势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

严峻。

【教师】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采取了哪些积极的措施促进就业呢?

(二)、当前我国的就业政策

由负责收集就业政策的小组展示就业政策1、2010年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1>、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3>、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4>、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5>、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

6>、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7>、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8>、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2、太原鼓励自主创业,推出七项帮扶政策及多项服务,减免创业阻力,以求惠民: 1>、登记当老板只需一元钱小额担保款能贷十万元;

2>、工商政策:一元可办个人独资企业;

3>、税收政策:减缴或免缴企业税费;

4>、财政政策:多种资金做“后盾”;

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初创者三年内免收人事代理费;

6>、土地政策:优先安排创业孵化基地;

7>、收费政策:有浮动限额的从低收取。

【教师】

国家的政策扶持对我们成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要想成功就业关键还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

【探究活动】

现场招聘:邀请校政教主任及团委的领导人现场进行校学生会干部招聘,有意应聘者进行现场应聘。

......【设计意图】

恰逢一年一度的校学生会换届选举,班里有一些同学有兴趣参加,所以开展现场招聘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现场感受到学生会干部是如何选举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现场招聘让学生体会到要想求职成功个人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且要掌握一些求职技巧。

【教师】

通过参与、旁听招聘会,大家对如何求职成功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回答】

首先,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

其次,要转变求职的观念,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最后,还应具备一些求职技巧,(三)、求职技巧

1、关心政策,对应聘单位、岗位有所了解;

2、要守时,时间观念必须强;

3、仪容仪表要端庄、大方;

4、时刻保持自信的微笑,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才能使别人相信你;

5、礼貌用语的使用;

6、认真听、耐心答;

7、口齿清晰、语速应慢、音量适中,并且适当的时候插进幽默的语言。

8、回答问题时,把握重点,简捷明了,并且有个人见解、个人特色,切忌答非所问,不懂装懂。

【承转】

国家不仅为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更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者需具备一些很重要的素质。

【典型案例分析】

邀请一位自主创业成功的家长介绍自己创业的经过。

【教师】

通过听取这位家长的创业经历,你们从中感悟到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回答】

首先,听了这位家长的创业经历,让我们感受到父母的艰难,钱的来之不易,在这里我想说一句:爸妈,你们辛苦了,我们一定会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报答你们的。

其次,我们知道了要想创业成功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

(四)、自主创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有全面的素质或有专项技术能力;

2、要诚信劳动、合法经营;

3、必须勇于创新和冒险,该出手时就出手;

4、要用较强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

5、要不断地开阔眼界;

6、要承担创业的风险,有足够的耐心度过坎坷而不放弃目标;

7、要自信,要坚信成败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全靠自己的努力,更要坚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困难。

【设计意图】

通过离学生较近的家长介绍自己的创业经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父母创业的辛苦,同时更可以从中得到要想创业成功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

【教师】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体会呢?请各小组讨论后推出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

讨论后多角度总结发言。

......【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体会都是有感而发,通过本节课的探究,使坐在课堂里的同学们学会了生活,贴近了社会。为了适应自主择业,国家促进就业的新形势,我们要具备全面的知识,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我把陶行知的一首小诗送给同学们“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非好汉”。那么靠谁?

【学生回答】

靠自己。

【教师】

对,靠自己,希望在社会生活中同学们以自强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开辟一片新天地。

【课时达标检测】

1、了解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及政策;

2、理解如何求职成功;

3、掌握自主创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板书设计】

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当前我国的就业政策

(三)、求职技巧

(四)、自主创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业设计】

两题任选一题

1、【实战演练】

以小组为单位写创业意向

要求:创业名称;

创业意图、理由;

如何组织、实施。

教师列举范例:

1>、名称:发泄吧

2>、理由:学生---学业负担,父母、老师的压力;

成人---养家糊口的重任,工作压力。

3>、首先,分为普通区和贵宾区;

其次,分为呐喊室,器材室,虚拟室。

......2、请结合本节知识写一篇体会感言。要求: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六、教学反思

上一篇:公司年会的新春寄语下一篇:种植业企业简介